请欣赏思想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想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1
这学期,本人继续担任九年级和六年级两个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学过程中本人能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本人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本学期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电脑室,开通本地教学资源,利用这一优势,本有精心组织和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下载和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课件,使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使学生乐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本人尽量讲解做到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化。思想品德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三、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因此本人针对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的特点,经常通过谈心、主题探究等方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与他们谈心;从赞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在和学生交谈时,对他们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说话,说真话。这样让学生感到你与他是平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总之,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总体来看,这学期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本人的刻苦努力下,在全体同仁的帮助下,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开拓前进,使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思想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2
这学期,本人继续担任九年级和六年级两个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学过程中本人能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本人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本学期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电脑室,开通本地教学资源,利用这一优势,本有精心组织和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下载和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课件,使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使学生乐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本人尽量讲解做到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化。思想品德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三、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因此本人针对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的特点,经常通过谈心、主题探究等方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与他们谈心;从赞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在和学生交谈时,对他们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说话,说真话。这样让学生感到你与他是平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总之,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总体来看,这学期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本人的刻苦努力下,在全体同仁的帮助下,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开拓前进,使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思想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3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学期开始,我承担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第一次担任这个学科的教学,我做了许多尝试,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努力做到:
一、加强理论学习,为课前备课与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抓好教学,理论学习是关键,我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我深知备课不但要备学生,更要备教材、备教法,并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经验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预设教学,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十分注重对教材情境创设的创造性改编,对课堂教学练习的重组和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生命意义,力争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
二、读透教材,严抓教学,力争课堂的有序、有趣、有效。
第三册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现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作为教师,我首先是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态度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远离权威性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导、带的重要作用,努力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最终实现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有成效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以教研为平台,力争自身教研水平的再提高。
教研工作必须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于是,在每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都认真作好充分准备,主动讨论,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同伴学习中,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以改进工作,在教学之后,我都十分注重将感悟特深的教学成功和失败体验、经验、教训进行发思、总结,这对于今后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思想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4
思想品德课无论在课程设置的目的还是在课程呈现的形式和内容上,它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层面出发构建学习内容,通过课程的综合,为小学生开辟了一条通向生活的道路,使他们在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获得整体的发展,也为他们以后走出校门能适应社会生活并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打下基础。作为一名品德课程的教师,如何开展具有实效的教学活动,真正发挥学科的`作用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这是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所面临的、需要认真去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我认为新课程的开设,只为教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外部条件,但要真正取得实效,还要靠教师的不懈努力。就课堂教学而言,任课教师首先必须把握课程特点,并根据特点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四个“体现”,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体现生活
品德培养要回归生活,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作为。这不仅是因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需要在生活中养成,在生活中体现,是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而且还因为学生最终是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各生活,培养这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也还是为他的生活服务。因此,新的品德课程不是从德育知识体系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层面构建学习内容,来培养学生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与能力,成为课程的显著特点。鉴于这一课程特点,我们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也必须以学生的生活为依托,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再现学生生活的情景,把教室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把教学内容作为学生生活内容的某一个部分,甚至直接把学生带入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直接融入于学生的具体生活中来认识、来学习,就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也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
二、体现活动
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的课程性质定位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形式,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实践来实现的,强调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体现开放
1、方法的开放。简而言之,方法的开放就是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谓用教材“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教材内容来教育学生,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课文教学的顺序,但不能随意删减课文的内容,每一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都必须按要求对学生施行教学;不是“教”教材,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操作中,不死扣课文的呈现内容和形式来教育学生,更不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每幅插图进行“看图说话”,对每一段文字进行“学文明理”,只有选用学生喜欢的各种活动方式来施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内容的开放。当确定了教学内容之后,教师要把课题当作师生对话的“话题”,教学要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几幅插图,几段文字,也不能循规蹈矩地按照教学参考资料中提供的材料进行教学。教师要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运用那些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的材料,充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四、体现综合
根据课程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有“综合”的思想,经常要想到自己执教的这门学科,不是原来的思想品德课,不能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据教学内容,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生活、科学、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法律等常识教学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和能力,达到教学的“综合”目的。
总之,如何提高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大家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面对的一个问题,我提出的上述观点,有望能引起大家进一步的探讨。
思想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5
思想品德课无论在课程设置的目的还是在课程呈现的形式和内容上,它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层面出发构建学习内容,通过课程的综合,为小学生开辟了一条通向生活的道路,使他们在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获得整体的发展,也为他们以后走出校门能适应社会生活并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打下基础。作为一名品德课程的教师,如何开展具有实效的教学活动,真正发挥学科的作用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这是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所面临的、需要认真去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我认为新课程的开设,只为教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外部条件,但要真正取得实效,还要靠教师的不懈努力。就课堂教学而言,任课教师首先必须把握课程特点,并根据特点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四个“体现”,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体现生活
品德培养要回归生活,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作为。这不仅是因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需要在生活中养成,在生活中体现,是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而且还因为学生最终是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各生活,培养这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也还是为他的生活服务。因此,新的品德课程不是从德育知识体系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层面构建学习内容,来培养学生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与能力,成为课程的显著特点。鉴于这一课程特点,我们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也必须以学生的生活为依托,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再现学生生活的情景,把教室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把教学内容作为学生生活内容的某一个部分,甚至直接把学生带入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直接融入于学生的具体生活中来认识、来学习,就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也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
二、体现活动
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的课程性质定位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形式,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实践来实现的,强调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体现开放
1、方法的开放。简而言之,方法的开放就是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谓用教材“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教材内容来教育学生,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课文教学的顺序,但不能随意删减课文的内容,每一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都必须按要求对学生施行教学;不是“教”教材,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操作中,不死扣课文的呈现内容和形式来教育学生,更不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每幅插图进行“看图说话”,对每一段文字进行“学文明理”,只有选用学生喜欢的各种活动方式来施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内容的开放。当确定了教学内容之后,教师要把课题当作师生对话的“话题”,教学要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几幅插图,几段文字,也不能循规蹈矩地按照教学参考资料中提供的材料进行教学。教师要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运用那些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的材料,充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四、体现综合
根据课程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有“综合”的思想,经常要想到自己执教的这门学科,不是原来的思想品德课,不能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据教学内容,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生活、科学、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法律等常识教学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和能力,达到教学的“综合”目的。
总之,如何提高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大家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面对的一个问题,我提出的上述观点,有望能引起大家进一步的探讨。
思想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6
思想品德课无论在课程设置的目的还是在课程呈现的形式和内容上,它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层面出发构建学习内容,通过课程的综合,为小学生开辟了一条通向生活的道路,使他们在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获得整体的发展,也为他们以后走出校门能适应社会生活并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打下基础。作为一名品德课程的教师,如何开展具有实效的教学活动,真正发挥学科的作用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这是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所面临的、需要认真去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我认为新课程的开设,只为教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外部条件,但要真正取得实效,还要靠教师的不懈努力。就课堂教学而言,任课教师首先必须把握课程特点,并根据特点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四个“体现”,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体现生活
品德培养要回归生活,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作为。这不仅是因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需要在生活中养成,在生活中体现,是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而且还因为学生最终是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各生活,培养这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也还是为他的生活服务。因此,新的品德课程不是从德育知识体系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层面构建学习内容,来培养学生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与能力,成为课程的显著特点。鉴于这一课程特点,我们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也必须以学生的生活为依托,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再现学生生活的情景,把教室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把教学内容作为学生生活内容的某一个部分,甚至直接把学生带入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直接融入于学生的具体生活中来认识、来学习,就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也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
二、体现活动
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的课程性质定位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形式,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实践来实现的,强调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体现开放
1、方法的开放。简而言之,方法的开放就是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谓用教材“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教材内容来教育学生,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课文教学的顺序,但不能随意删减课文的内容,每一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都必须按要求对学生施行教学;不是“教”教材,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操作中,不死扣课文的呈现内容和形式来教育学生,更不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每幅插图进行“看图说话”,对每一段文字进行“学文明理”,只有选用学生喜欢的各种活动方式来施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内容的开放。当确定了教学内容之后,教师要把课题当作师生对话的“话题”,教学要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几幅插图,几段文字,也不能循规蹈矩地按照教学参考资料中提供的材料进行教学。教师要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运用那些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的材料,充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四、体现综合
根据课程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有“综合”的思想,经常要想到自己执教的这门学科,不是原来的思想品德课,不能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据教学内容,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生活、科学、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法律等常识教学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和能力,达到教学的“综合”目的。
总之,如何提高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大家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面对的一个问题,我提出的上述观点,有望能引起大家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