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德育工作总结

请欣赏小学科学德育工作总结(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科学德育工作总结 篇1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我认为就是通过学科教学重视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

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

开德育教育,故此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尢为重要。让学生在科学课上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哲学精神,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有世界眼光,更要培养成有中国灵魂的现代人。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我是通过以下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的:

1、在学习活动中,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在学生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有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现误差或失败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我们教师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在小组实验《磁跌》,有一组说他们不能使磁铁吸引起来大头钉,我就叫他们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同学们都肯定

了他们连接方法,但还是没有吸引起大头钉来。于是,我就首先郑重的肯定了该小组做法,同时指出可能是连接材料出了问题,他们就一一换实验材料,结果他们发现是一根导断了,当他们换好材料后他们成功了,这样使他们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在细节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认为“勉强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细节,我们科学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入手。例如: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我教育他们把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归原处,教育他们爱惜实验器材,教育他们及时感谢小组内同学给予的帮助,教育他们实验前要有计划,实验时要细致等等。这些细节、点滴都需要我们教师时时提醒要求来实现,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并要贯穿始终。又如:我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去上课,要求他们进出教室时应做到“静、轻、快”,适时提醒他们注意保持洁净,与同学共同分享实验过程,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就能认识到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形成了较强的责任感。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

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

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成果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比如:我在教学《灯泡亮了》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一组想到的办法最多,最后请每一组都进行展示,这样既注重小组的作用又展示了个体。这种教学方法,既达到了科学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4、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现在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受到了万般的宠爱,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分辨能力弱,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是件很正常的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全程追踪,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积,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我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时,课上学生观察种子,学生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下课前师生设计一个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活动,我在学生兴趣下降,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帮助,帮助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分阶段以展示的形式把他们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力,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5、参观考察,渗透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励学生把学习科学知识对社会环境的改造与自己的责任联系起来,是全面体现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走出教室,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结合教材,开展考察、参观、调查等,例如:在讲到水域污染和保护时,为了让学生获得河水为什么会污染的第一手资料,我带领学生到家乡居民区密集的地方及排放污水的地方观察,他们发现河水的颜色、水中的漂浮物等就从感性上懂得了什么叫河水的污染。接着又实地考察了污染的原因,研讨了河水污染的危害。这样活生生的事实极大地震动了学生,使学生懂得了环保和治理的重要、紧迫。这样不仅有利于认知的巩固和深化,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以上点滴的论述只是我在一学期科学教学中体会较深的方面。我认为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有益的活动形式能培养学生们的优良品格,优良的品格、良好的品质一旦形成,那将会受益终生,但知识总是在不断更新的,当今所学的知识也许可会被遗忘。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20xx秋

小学科学德育工作总结 篇2

回顾这一学期的教育工作,感觉收获颇丰。由于新课程改革在我校的深入开展,使我在教育实践中有很大收益,教育思想也得到很大提高。下面我就工作实际进行以下总结:

一、组织学生课内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新教材中的每一课几乎都有观察、实践、讨论部分,我以小组形式充分为学生提供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从事包括活动的涉及、执行、交流和评价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地把教师由说明者、讲述者、指导者转向服务者、咨询者和提供帮助的人。

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判断学生学的好与不好,要看学生回答了多少问题以及多少有价值的问题。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这一点,课中多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课堂结束前再让学生提出学习后的感想或还有什么疑问之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引导他们亲身去探究。另外,引导学生思考、研讨,自己得出结论也很重要。在评价时,我会特意表扬那些在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有创新方法的学生。我常对学生说,老师看重的是你如何去研究,采取了哪些方法,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心理学表明,错误和失败的经历对学生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并不是只有成功才有价值。

二、有意识地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

在科学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深有感触的是科学教材在编排上很

好地讲科学活动与社会生活、学生个人生活联系在一起,科学知识并不是单一呈现出来的,而是多层次多角度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科学有了更直接的认识。

而新课程改革教师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学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张把课堂教给学生,这种做法不仅为我的教学带来了快乐,不知不觉中,师生的交流也更加和谐了,教育也更加有效了。

总之,过去的一年中,有付出,有收获,新的一年里,我将接着过去的经验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为新课程的改革和学生的未来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小学科学德育工作总结 篇3

回顾这一学期的教育工作,感觉收获颇丰。由于新课程改革在我校的深入开展,使我在教育实践中有很大收益,教育思想也得到很大提高。下面我就工作实际进行以下总结:

一、组织学生课内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新教材中的每一课几乎都有观察、实践、讨论部分,我以小组形式充分为学生提供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从事包括活动的涉及、执行、交流和评价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地把教师由说明者、讲述者、指导者转向服务者、咨询者和提供帮助的人。

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判断学生学的好与不好,要看学生回答了多少问题以及多少有价值的问题。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这一点,课中多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课堂结束前再让学生提出学习后的感想或还有什么疑问之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引导他们亲身去探究。另外,引导学生思考、研讨,自己得出结论也很重要。在评价时,我会特意表扬那些在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有创新方法的学生。我常对学生说,老师看重的是你如何去研究,采取了哪些方法,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心理学表明,错误和失败的经历对学生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并不是只有成功才有价值。

二、有意识地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

在科学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深有感触的是科学教材在编排上很好地讲科学活动与社会生活、学生个人生活联系在一起,科学知识并不是单一呈现出来的,而是多层次多角度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科学有了更直接的认识。

而新课程改革教师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学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张把课堂教给学生,这种做法不仅为我的教学带来了快乐,不知不觉中,师生的'交流也更加和谐了,教育也更加有效了。

总之,过去的一年中,有付出,有收获,新的一年里,我将接着过去的经验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为新课程的改革和学生的未来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小学科学德育工作总结 篇4

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时很注意从有利于揭示科学概念的角度出发,构建实验组织教学,但往往忽视科学教育教学的思想教育内涵,甚至在科学教育教学时与思想教育相抵触,使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各科教师都要在所教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的。结合教材,开展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养成的重要途径。譬如在观察事物或现象时老师应要求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做连续测量,月相观察,养植物,养蚕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而在实验当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如在三年级的《神奇的水》一课教学时,学生都知道水的一些相关特性,但是认识上还是相对来说比较表面。为了让学生认识水具有表面张力,我又准备了两组实验,以及一个体验游戏,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结合教学活动,培养意志品质。

现在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受到了万般的宠爱,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分辨能力弱,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是很正常的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全程追踪,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时,课上学生观察种子,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下课前师生设计一个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活动。我在学生兴趣下降,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帮助,帮助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分阶段以展示的形式把他们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力,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三、注重常态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科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科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平时的点滴积累,课前的准备,实验器材的整理与摆放,倾听别人的回答,耐心细致的观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勤提醒常要求,通过严格训练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实验中,交给学生如何维护教室卫生和个人卫生,怎样正确倒取清水、处理污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成立合作小组,培养合作精神。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作为个体而独立存在的,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的存在、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必然要和我们这个社会发生各种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建立并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对一个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功与否有重大影响。而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必须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必须拥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增加了团队意识。教学《尽可能多的提问题》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观察物体,,比一比哪一组提出的问题最多。这样既发挥了个体的才智又注重了小组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既达到了科学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五、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抓住这些点滴,那么德育在我们的课堂上无处不在。像教学《校园里的植物》,向学生介绍我国我国丰富的林木资源,《有序的生态系统》通过表演情景剧等方式使学生懂得了环保和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这样不仅有利于认知的巩固和深化,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其实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有益的活动形式能培养学生们的优良品格。知识总是在不断更新的,也可能会被遗忘。但是优良的品格一旦形成,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这样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才会是具有真正健全人格的人,才可能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我们也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

小学科学德育工作总结 篇5

回顾这一学期的教育工作,感觉收获颇丰。由于新课程改革在我校的深入开展,使我在教育实践中有很大收益,教育思想也得到很大提高。下面我就工作实际进行以下总结:

一、组织学生课内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新教材中的每一课几乎都有观察、实践、讨论部分,我以小组形式充分为学生提供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从事包括活动的涉及、执行、交流和评价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地把教师由说明者、讲述者、指导者转向服务者、咨询者和提供帮助的人。

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判断学生学的好与不好,要看学生回答了多少问题以及多少有价值的问题。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这一点,课中多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课堂结束前再让学生提出学习后的感想或还有什么疑问之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引导他们亲身去探究。另外,引导学生思考、研讨,自己得出结论也很重要。在评价时,我会特意表扬那些在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有创新方法的学生。我常对学生说,老师看重的是你如何去研究,采取了哪些方法,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心理学表明,错误和失败的经历对学生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并不是只有成功才有价值。

二、有意识地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

在科学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深有感触的是科学教材在编排上很好地讲科学活动与社会生活、学生个人生活联系在一起,科学知识并不是单一呈现出来的,而是多层次多角度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科学有了更直接的认识。而新课程改革教师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学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张把课堂教给学生,这种做法不仅为我的教学带来了快乐,不知不觉中,师生的交流也更加和谐了,教育也更加有效了。

总之,过去的一年中,有付出,有收获,新的一年里,我将接着过去的经验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为新课程的改革和学生的未来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小学科学德育工作总结 篇6

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时很注意从有利于揭示科学概念的角度出发,构建实验组织教学,但往往忽视科学教育教学的思想教育内涵,甚至在科学教育教学时与思想教育相抵触,使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各科教师都要在所教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的。结合教材,开展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养成的重要途径。譬如在观察事物或现象时老师应要求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做连续测量,月相观察,养植物,养蚕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而在实验当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如在三年级的《神奇的水》一课教学时,学生都知道水的一些相关特性,但是认识上还是相对来说比较表面。为了让学生认识水具有表面张力,我又准备了两组实验,以及一个体验游戏,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结合教学活动,培养意志品质。

现在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受到了万般的宠爱,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分辨能力弱,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是很正常的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

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全程追踪,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时,课上学生观察种子,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下课前师生设计一个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活动。我在学生兴趣下降,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帮助,帮助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分阶段以展示的形式把他们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力,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三、注重常态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科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科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平时的点滴积累,课前的准备,实验器材的整理与摆放,倾听别人的回答,耐心细致的观察……

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勤提醒常要求,通过严格训练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实验中,交给学生如何维护教室卫生和个人卫生,怎样正确倒取清水、处理污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成立合作小组,培养合作精神。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作为个体而独立存在的,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的存在、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必然要和我们这个社会发生各种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建立并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对一个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功与否有重大影响。而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必须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必须拥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增加了团队意识。教学《尽可能多的提问题》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观察物体,比一比哪一组提出的问题最多。这样既发挥了个体的才智又注重了小组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既达到了科学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五、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抓住这些点滴,那么德育在我们的课堂上无处不在。像教学《校园里的植物》,向学生介绍我国我国丰富的林木资源,《有序的生态系统》通过表演情景剧等方式使学生懂得了环保和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这样不仅有利于认知的巩固和深化,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其实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有益的活动形式能培养学生们的优良品格。知识总是在不断更新的,也可能会被遗忘。但是优良的品格一旦形成,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这样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才会是具有真正健全人格的人,才可能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我们也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