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

请欣赏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 篇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全体发展。学困生在每个班集体属于需要特别关心的人群,虽然为数不多但他们关系到一个班集体的班风、学风等问题 .下面我将本学期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心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有一个共识:就是一提到个别化,无不摇头叹息,说他们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教师们换个角度,放弃门缝里看人的偏见,就会欣喜地发现个别化学生并非不可救药,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全面了解他们的心态,对他们学习目的、态度、兴趣、爱好、志向、心理变化和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作全面调查、深入研究,并采取分类教育的方式,随时比较和修正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克制不良心态的滋生,用教师美好的心灵、理智来塑造学生美好纯洁的心灵,使学困生领悟到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对“我”的进步寄予很大的希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使后进生转变思想,鼓足勇气,直面现实,积极向上,鼓励他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培养学困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教师的情感理智融入他们的心田。

二、与学困生建立融洽的关系。爱学生,是个别化学生教育的基础和首要条件。

个别化学生会受到周围人的训斥、讽刺、挖苦、冷眼相待而感到孤立、无所依靠,他们也需要温暖、需要爱。做英语教师,对他们在活动中要多留意、多观察、多关心、多鼓励,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搭起相互信任的友爱桥梁,建立起和谐平等、融洽纯真的师生关系。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善于发现闪光点,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鼓励他们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追求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在人格上与优等生平等相待,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要找准切合点,正面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教育。

三、多给他们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知道了这些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的原因之后,我首先从他们的听讲习惯抓起。课堂上随时注意他们的举动,稍有不正确我会轻轻的走到他们身边,用不同的体态语言去提醒他们,使他们从心理上感觉到老师在时时刻刻的注意着我,我必须认真听。其次在课堂上我还会为他们专门设计一些学习方法。这样目标定低一些,步子放小一些使他们立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一点点地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在一次次小小的收获中增强他们的上进心。教育方式上本着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判的原则,引导他们向优等生学习,学习中多动脑、多练习、多复习、多运用,使学困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对学困生除了加强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外,教师教学中还应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根据学科特点和作业练习要求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阅读法、思考法、比较归纳法、识记法、回忆重现法、分析法、观察实践法等。

实践证明,个别化学生与优等生不是一成不变的。给他们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温暖,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都可能使他们从思想品行到学习技能上与优等生相媲美。

五、老师要宽容忍让,塑造美好的心理品质

教师对个别化学生的宽容是指教师能客观认识与处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宽容不是迁就,教师对他们的宽容态度是使教师赢得学生尊敬的重要感情基础。他们是发展的',并在发展中成长,不可能没有缺点,不可能没有过失,有的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犯了错误,就横眉怒目、厉声训斥,或反唇相讥、挖苦嘲弄。简而言之,就是难以宽容学生的过失。有的个别化学生尽管在教师的批评、体罚下,口头检查了自己的错误,但从根本上讲没有得到教育,反而对教师或敬而远之,或退避三舍,有时甚至嫉恨教师。因此对学生缺乏宽容忍让的教师是不可能与学生建立真正情感关系的。教师应该认识到一定的宽容忍让比直接训斥更能感化学生,使学生接受教育。即令是学生当面顶撞或表现出一些有辱自己身份的行为,也应不失长者风度,仍心平气和去说服教育,这样才可能使他们形成一种内疚感和自责感,从而主动认识自己的错误,接受教师的批评与教育。

总之,一个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的形成、学习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教师平时的关心和呵护,而对后进生的转化,更应倾注教师不懈的努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努力做好个别化的转化工作。

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 篇2

近年来,多重残疾儿童的研究与干预一直是特殊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关心的是,对多重残疾儿童的干预应该从那里寻找切入点,采取哪些有效的方法以及如何巩固干预效果等等[1]。在启能学校开展个别化教育训练课程探索的背景下,训练者有意识地把关注焦点放在多重残疾儿童的生存、学习和生活方面,并选取了我校二年级学生郭X X作为个别化教育课程实施的对象。

现对过去一个学期的个别化教育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个别化教育实施的准备

个别化教育实施的准备是在已有的评估资料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训练者没有再次进行全面的评估工作,而更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建立师生信任关系

由于训练者是新参加工作的教师,需要兼顾环境熟悉、教学任务、专业学习等多方面的事情,而更为重要的是,智力障碍儿童面对陌生人,常常会表现出一种抗拒、抵制的心理,这对往后的教育教学极为不利。所以必须在个别化训练课之外,抽取足够的时间与该生进行交流,表达训练者的善意,让其消除戒心,接纳训练者的教育。

(二)了解该生的相关情况

通过查阅郭X X同学的入学档案;对其班主任与家长进行访谈;对其进行非参与式的观察以及采用调查表等方式了解该生的基本情况,尤其是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学期,训练者主要归纳了该生在认知能力与运动能力这两方面的情况:

表1 该生在认知能力与运动能力方面的情况

认知能力

该生理解能力较差,认知方式刻板,尤其表现在数学学习方面,

能够独立读出数字,但联系实际物体进行数数的.能力差。逃避需要持

续用脑的工作;学习动机不明确,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

运动能力

该生走路步伐不稳,坡脚;左手肌肉萎缩,手腕侧翻,乏力,无

法完成抓、提等一系列动作;没有锻炼左右的意识。

(三)制定个别化教育目标

根据该生的情况,针对其在认知能力与运动能力这两方面的问题,分别制定了个别化教育的长期与短期目标,具体如下:

表2 对该生实施个别化教育的目标

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

认知能力

提高该生学习兴趣,让其掌握简单的注意方法,教会该生简单的记忆方式,增强其学习信心。

1.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其数学成绩;

2.提高该生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信心,获取成功体验;

3.通过反复的锻炼,使其养成计算的习惯,掌握简单的记忆方式。

运动能力

让该学生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使其身体机能得到发展,掌握一定的精细动作。

1.该生能够意识到自己肢体方面的问题并了解“用进废退”的道理;

2.该生能在主观上认识运动锻炼对其肢体发展的重要性,并能在行动上积极参与各项体育运动;

3.该生学会左右手协调,右手能完成一些精细动作,而左右则能通过右手的配合,做出一些简单的动作。

二、个别化教育的实施

为达到预期的个别化教育目标,训练者充分运用谈话、讲授、演示、游戏等教学方法,利用各种资源,对该生实施有针对性的训练。训练主要内容及其训练意图如下:

表3 个别化教育实施内容与意图

主要的训练内容

训练意图

认知能力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2.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

3.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

1.让该生掌握简单的记忆方法,提高其的记忆能力;

2.注重心理体会,给予支持与帮助,使其中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建立信心;

3.提高该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

4.通过语言复述,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更好地理解练习的题意。

运动能力

1.左手的运动、左手的负重训练;

2.左右手的协调能力训练;

3.增强体质的其它训练。

1.让该生明白运动的意义,促使其形成积极锻炼的心理动机;

2.防止残疾程度的加深,同时不忽略对其正常的右手进行训练,达到缺陷补偿的目的;

3.提高该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

训练者在实施个别化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认知能力与运动能力的训练是交替进行的,确保这两方面的训练在一个个别化教育课时里面都能开展,以降低学生的厌倦情绪;个别化教育的内容要渗透到日常的学校生活之中,比如说要求该生认真作广播体操,在学校里面完成作业等;保持训练内容的连贯性,坚持由简单到复杂进行训练的原则。

三、个别化教育的效果

根据训练者的观察纪录以及其他老师的反映,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该生的生活数学成绩有所提高,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也很积极,但总体的认知能力水平没有显著的效果;在运动能力方面,该生意识不强,主动性不高,存在畏难心理,甚至有时候对训练产生抗拒的行为,总之,该生在运动能力的提高方面几乎没有进展。

四、个别化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认真总结与反思个别化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训练。训练者通过学期总结,找出了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没有及时巩固前期取得的成绩,虽然强调了训练内容的连贯性,但没有深入了解该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训练速度过快,导致其在忘记之前所学的同时,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高;

2.与该生家长交流不足,忽略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3.对该生在训练过程中的情绪关注程度不够,处理不及时甚至未采取任何措施来应对;训练内容制定之后也少有调整,灵活性不足。

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 篇3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全体发展。学困生在每个班集体属于需要特别关心的人群,虽然为数不多但他们关系到一个班集体的班风、学风等问题 .下面我将本学期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心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有一个共识:就是一提到个别化,无不摇头叹息,说他们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教师们换个角度,放弃门缝里看人的偏见,就会欣喜地发现个别化学生并非不可救药,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全面了解他们的心态,对他们学习目的、态度、兴趣、爱好、志向、心理变化和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作全面调查、深入研究,并采取分类教育的方式,随时比较和修正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克制不良心态的滋生,用教师美好的心灵、理智来塑造学生美好纯洁的心灵,使学困生领悟到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对“我”的进步寄予很大的希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使后进生转变思想,鼓足勇气,直面现实,积极向上,鼓励他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培养学困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教师的情感理智融入他们的心田。

二、与学困生建立融洽的关系。爱学生,是个别化学生教育的基础和首要条件。

个别化学生会受到周围人的训斥、讽刺、挖苦、冷眼相待而感到孤立、无所依靠,他们也需要温暖、需要爱。做英语教师,对他们在活动中要多留意、多观察、多关心、多鼓励,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搭起相互信任的友爱桥梁,建立起和谐平等、融洽纯真的师生关系。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善于发现闪光点,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鼓励他们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追求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在人格上与优等生平等相待,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要找准切合点,正面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教育。

三、多给他们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知道了这些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的原因之后,我首先从他们的听讲习惯抓起。课堂上随时注意他们的举动,稍有不正确我会轻轻的走到他们身边,用不同的体态语言去提醒他们,使他们从心理上感觉到老师在时时刻刻的注意着我,我必须认真听。其次在课堂上我还会为他们专门设计一些学习方法。这样目标定低一些,步子放小一些使他们立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一点点地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在一次次小小的收获中增强他们的上进心。教育方式上本着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判的原则,引导他们向优等生学习,学习中多动脑、多练习、多复习、多运用,使学困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对学困生除了加强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外,教师教学中还应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根据学科特点和作业练习要求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阅读法、思考法、比较归纳法、识记法、回忆重现法、分析法、观察实践法等。

实践证明,个别化学生与优等生不是一成不变的。给他们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温暖,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都可能使他们从思想品行到学习技能上与优等生相媲美。

五、老师要宽容忍让,塑造美好的心理品质

教师对个别化学生的宽容是指教师能客观认识与处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宽容不是迁就,教师对他们的宽容态度是使教师赢得学生尊敬的重要感情基础。他们是发展的,并在发展中成长,不可能没有缺点,不可能没有过失,有的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犯了错误,就横眉怒目、厉声训斥,或反唇相讥、挖苦嘲弄。简而言之,就是难以宽容学生的`过失。有的个别化学生尽管在教师的批评、体罚下,口头检查了自己的错误,但从根本上讲没有得到教育,反而对教师或敬而远之,或退避三舍,有时甚至嫉恨教师。因此对学生缺乏宽容忍让的教师是不可能与学生建立真正情感关系的。教师应该认识到一定的宽容忍让比直接训斥更能感化学生,使学生接受教育。即令是学生当面顶撞或表现出一些有辱自己身份的行为,也应不失长者风度,仍心平气和去说服教育,这样才可能使他们形成一种内疚感和自责感,从而主动认识自己的错误,接受教师的批评与教育。

总之,一个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的形成、学习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教师平时的关心和呵护,而对后进生的转化,更应倾注教师不懈的努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努力做好个别化的转化工作。

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 篇4

个别化教育是针对某学生的某种特殊需要或某项缺陷补偿,制订出一份完整的书面教育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的过程。把教学目的、要求、方法、落实到某一个人身上,而不是每一个人身上,落实在某一个范围、区域内而不代替整个教学计划。国家教委已经明智地提出,特殊教育要实施分类教学,迈出个别化教育的第一步,特殊教育应该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我国特教界权威人士陈云英博士曾说过:“整个教育学、心理学都在研究‘人的差异’,目的是开发每个人的潜能,必须实现个别化教育计划”、“特殊教育学校不搞个别化教育,就不是特殊教育学校,好像灵魂都没有了”。

《特殊教育辞典》中提出个别化教育计划:“主要内容包括(1)该生受教育的现状。(2)该生应达到的短期阶段性目标和年终目标。(3)为该生提供的专门服务设施,该生可参与普通教育计划的程度说明。(4)实施本计划预定日期和期限。(5)衡量本计划目标实现与否的标准和评估手段。”具体做法为:第一步写出“个案分析”,对帮助或矫治的需求做出分析;第二步制订个别化教学计划;第三步按计划认真实施;第四步评估改进。

1、个 别 化 教 育 步 骤

1.1 搜集资料

1.1.1 基本情况:包括个体的性别、年龄、家庭人口、父母学历、工作、教养方式、生活环境、过往病史、发病时间、智力水平、服药情况、评估得分、强化物等等。

1.1.2 前期观察:也称为基线特征,即对确定实施个别化教育的个体进行详细记录,尤其是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思维认知水平、情绪行为、语言沟通、社会交往、精细运动和大运动等进行详尽而准确的描述,也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参照。为了使各项指标相对稳定正确,最少应持续半个月。

1.1.3 初定目标:通过了解个体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其半个月的观察,可以初步拟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目标。该目标只是一个轮廓,其科学性、实践性都还需在后面的实践中改进。

1.1.4 家校联合: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单靠一个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而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一个宽松、和谐、同一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这就需要诸多因素一起加入到对该个体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活动中来。尤其是家庭的配合,家长的全力配合为学生的良好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事半功倍的作用,避免出现“5+2=0”的教育盲点。

1.2 制订计划

1.2.1 训练目标: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目标、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是该计划的指导方针,短期目标则是围绕长期目标分级制定的渐进性阶段目标。目标必须是在对他的前期观察上制定出来的,应该符合实际。

1.2.2 训练项目:根据训练目标制定训练项目,主要以模仿、大运动、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语言与认知、自理与社交为主。要对各项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使整个训练计划更趋系统性、渐进性。

1.2.3 训练内容:训练内容是训练项目的具体化、详细化,是短期目标完成的具体措施,要尽可能详尽,将所有准备实施的方案都囊括在内,衔接得体、一目了然,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1.2.4 训练时间:主要是起始时间和完成时间,做阶段性记录分析时要尽可能的把时间标注清楚。

1.2.5 能力体现:根据训练过程及完成情况,有梯度地分为独立完成、口语提示下完成、手势或表情提示下完成、在辅助下完成、没反应(不配合)等,还可以根据训练时的具体情况分得更细。

1.2.6 兴趣反映:主要分为积极主动型、社会强化型(赞扬、抚摩等)、食物强化型(强化物)、毫无兴趣型。

1.3 具体操作

具体操作的各个环节关系到个别完成时间,做阶段性记录分析时要尽可能的把时间标注清楚。

具体操作时要根据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能力及兴趣采用各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应用行为分析法和结构化等训练方法都可以渗透到各个训练环节中。例如训练某生的注意力、手眼协调、运笔的能力时,可以采取描线这一内容,由描垂直线(考虑到由上至下运笔是最简单、最易掌握的)开始,接着描水平线,之后描波浪线(波浪由平缓到凹凸、由圆到尖),最后是各种形状的组合(基本图形―组合图形―不规则图形等),由易到难,使个体更容易产生成功感,更愿意接受训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配合训练使用的器材、辅助工具(如图片、实物、作业纸)、场景、强化物的使用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训练的效果,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绝对不可以忽视。

1.4 评估改进

每隔一阶段都要对个别化训练结果进行评估,目前的评估手段有自然观察法、儿童适应性行为量表(ADQ)、心理教育测量(PEP)、孤独症行为检查表(ABC)等。评估应立足于现实,实事求是,肯定优点,重视缺点,尤其应对学生出现的新倾向作出分析。通过评估全面地了解该计划对该生的有效点和局限点,扬长补短;对计划中不适合的部分比如要求过高或过低、训练内容过难或过易做出调整,便于继续实施。在训练中(或训练后)要即时做好相关的记录。

2、个 别 化 训 练 案 例

予为今年9岁,是名典型的孤独症儿童。通过前期观察,结合他的特点对其进行模仿、大运动、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语言与认知方面的个别化训练。各方面的训练不是单一独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训练时间:二○○二年十一月初至十二月中

2.1 模仿

予为的模仿能力比较强,但注意力集中困难,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能力。

2.1.1 操作性的模仿:如看着老师怎样完成一个简单汽车的绘画或积木模型的制作,然后照着做。从亦步亦趋过渡到老师做完后孩子仿做。

2.1.2 手部的动作模仿:尤其是手指动作的模仿,配以先前录制的手指操儿歌,加以简单的如X X、XX X节奏,提高其理解力和注意力。

2.1.3 模仿发声方面,着重在开口韵母、声调、咬字、句子的完整性上。除了教他多说话外,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其理解语言和场景间的关系,并能把握这种关系,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即时即景训练效果最好。

2.2 大运动

予为看上去在大运动方面没有什么异常,反而觉得比其他孩子灵活,但其实他在控制肌肉张力、灵活伸展肌肉方面有一定得困难,更不能把握活动和场景的关系,并因此带来判断力低下,显得反应迟钝。予为在蹦跳、跳台阶、追逐性的跑步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效果非常理想。由于体力大量的被消耗,饮食和睡眠质量相应的提高了。

2.2.1 四肢协调的训练:四肢着地爬栏杆,然后站起来跳过去,反复多次。栏杆的高度随着予为的协调性增强而降低。现在予为已经能从与他身体厚度相当的高度爬过去,且一高一低的爬跳有助于其体质的增强。

2.2.2 单脚站立:左右脚交换站立时间逐渐延长,单脚跳和按指定线路或方格跳。

2.2.3 传球训练:教师在传球前告之将把球投向某个方向,让其做好接球的准备,在此基础上变换投点传接球。无形中引入了方位的概念,现在予为能以自己为中心区分上下左右前后。

2.2.4 跨跳障碍物:此项训练为了训练其听指令,其次是提高判断力。

2.2.5 手部力度的训练:这一项主要是为后面的反向用力做准备。具体做法是老师用手拎起予为的双腿,让其以手代脚在光滑的地面上爬行,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手腕的力量。

2.3 精细运动

基本的精细动作都已经掌握,主要加入使用双手并方向相反的动作,如拧螺丝等。

2.3.1 多用手指,增强手指的灵活性。捡豆子和纸削,纸削可以是各种形状或颜色的,要求听老师的指令捡,如“红色的纸”“三角形的纸”“红色的三角形”“五粒豆子”等,不仅锻炼了他的手指灵活性,而且辅助锻炼了他在颜色、形状、数量的认知能力。

2.3.2 用笔的训练。从任意涂鸦到点连线、描图、上色、写字,无论哪一步,都严格要求他握笔姿势正确,注意力集中,坐的姿势也要标准。

2.3.3 折纸、撕纸和剪纸:要求做出一定的形状,如折一把扇,撕一个人头,剪一颗心等,并且工作完成后,要他帮助收拾,真正做到“有始有终”。这项工作和前面的画画相结合,可以激发予为兴趣,并培养他享受工作成就,体会成功的喜悦。

2.3.4 反向用力的训练:锻炼他同时用两手尤其是反向用手的能力,搜集矿泉水瓶做拧瓶盖的练习,拔塞,拧螺帽,开锁等。

2.4 手眼协调

手眼协调是由小肌肉的能力配合知觉能力而组成的。但因为予为的注意力难以集中,目光不能依附在某事物上,因而阻碍了他的学习。首先要在视觉对焦、视觉追踪上下功夫,其次多做小肌肉练习(精细运动),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进行大范围的手眼协调活动,再渐渐缩小活动范围,最后才能具备独立完成较精细的手眼协调活动的能力。

2.4.1 搭积木:可以是想象的、也可以是听指令或按要求的,从仿搭积木到自己搭积木。仿搭的过程主要是让他看、听、做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复习巩固其它部分所学的内容,如颜色、形状、上下、高低、左右等概念。仿搭的数量可以三块到数十块。达到这个水平后鼓励其自己搭。一开始要求搭个房子,搭座桥等。使各种物品在他的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这种印象非常重要,因为孤独症儿童总是让一些无用的东西占据他的脑空间,而我们要帮助他改变这种状态。

2.4.2 串珠子:根据予为的具体情况可以加大难度,按教师提出的要求串珠,从中巩固颜色、数量和图形的知识,并且培养他按图操作的能力。

2.4.3 拼图:予为的.拼图能力较好,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难度。选择一些内容较为复杂、颜色区分度较低、数量较多、接口相似的图片,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他树立部分与整体的概念,培养他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训练他的注意力。

2.5 语言与认知

孤独症儿童不能从以往的经验中归纳出一些定律,对他周围的事物和他人的行为缺乏真正的理解,学习方法较死板。要透过这一部分的训练来协助他理解周围的环境,提高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语言方面的训练贯穿始终。

2.5.1 遵从两步指令:培养他的配合意识和动作能力,提高语言理解能力。予为对一步指令的接收和完成较好,因此着眼于对他进行简单的两步指令的训练,如“把红本子拿给徐老师”“把门和窗户关上”等。

2.5.2 分类:

2.5.2.1 对一样、不一样的理解,注意提问多样化,用不用的语气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发同一种指令。

2.5.2.2 按已经学过的颜色分类,一开始是同一种物品只是颜色不同,以免视觉混乱,等他理解什么是分类以后,加入多种物品,而他只要按颜色分开就行,这样做的好处是打乱他的思维方式,让他能完全按要求来做。

2.5.2.3 按形状进行分类。

2.5.3 常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前后、里外等,在平时做其它训练的时候结合实际教给他,在发指令的时候就要经常用。如要求他往前跳两步,把积木往后摆;把桌子上面的铅笔拿给老师,把桌子下面的足球踢给老师等。

2.5.4 数概念的训练:

予为数的概念相对于其它的方面明显感到差,可以由1顺数到30左右,但偶有出错(20以下较好),不会倒数,初步能按任意起止数数,如b诉他3―6,他就能从3数到6(不能自行停止);训练其对数字的感受能力和把数和动作联系起来的能力,为点数能力和按数取物能力做准备;训练其按物数数的能力,掌握物与数的对应关系,发展其数概念(10以内);训练其按物取物的能力,可以帮助予为理解总数与量的关系,为比较多少和大小做准备;认读20以内的数字。

2.6 训练效果

通过一个月的个别化训练,用心理教育测量(PEP)对他进行了评估检测,得分由47分上升至68分,达到4岁儿童的能力。结果显示他在大运动、手眼协调、数概念方面进步最快,能够轻而易举的通过测试;在模仿、认知和精细动作方面有发展的可能,是接下来的训练重点;语言及交往方面还需加大强度训练,否则会倒退。

3、小 结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残疾儿童通过适当的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康复发展,潜能得到开发,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学会生存,学会交往,能够顺利地融入主流。个别化教育的出现并得到普遍的认同和广泛的实施,也正是基于此。如何使个别化教育更有利于孤独症儿童的学习与康复,还有赖于志同道合者的不懈努力!

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 篇5

个别化教育是针对某学生的某种特殊需要或某项缺陷补偿,制订出一份完整的书面教育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的过程。把教学目的、要求、方法、落实到某一个人身上,而不是每一个人身上,落实在某一个范围、区域内而不代替整个教学计划。国家教委已经明智地提出,特殊教育要实施分类教学,迈出个别化教育的第一步,特殊教育应该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我国特教界权威人士陈云英博士曾说过:“整个教育学、心理学都在研究‘人的差异’,目的是开发每个人的潜能,必须实现个别化教育计划”、“特殊教育学校不搞个别化教育,就不是特殊教育学校,好像灵魂都没有了”。

《特殊教育辞典》中提出个别化教育计划:“主要内容包括(1)该生受教育的现状。(2)该生应达到的短期阶段性目标和年终目标。(3)为该生提供的专门服务设施,该生可参与普通教育计划的程度说明。(4)实施本计划预定日期和期限。(5)衡量本计划目标实现与否的标准和评估手段。”具体做法为:第一步写出“个案分析”,对帮助或矫治的需求做出分析;第二步制订个别化教学计划;第三步按计划认真实施;第四步评估改进。

1、个 别 化 教 育 步 骤

1.1 搜集资料

1.1.1 基本情况:包括个体的性别、年龄、家庭人口、父母学历、工作、教养方式、生活环境、过往病史、发病时间、智力水平、服药情况、评估得分、强化物等等。

1.1.2 前期观察:也称为基线特征,即对确定实施个别化教育的个体进行详细记录,尤其是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思维认知水平、情绪行为、语言沟通、社会交往、精细运动和大运动等进行详尽而准确的描述,也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参照。为了使各项指标相对稳定正确,最少应持续半个月。

1.1.3 初定目标:通过了解个体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其半个月的观察,可以初步拟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目标。该目标只是一个轮廓,其科学性、实践性都还需在后面的实践中改进。

1.1.4 家校联合: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单靠一个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而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一个宽松、和谐、同一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这就需要诸多因素一起加入到对该个体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活动中来。尤其是家庭的配合,家长的全力配合为学生的良好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事半功倍的作用,避免出现“5+2=0”的教育盲点。

1.2 制订计划

1.2.1 训练目标: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目标、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是该计划的指导方针,短期目标则是围绕长期目标分级制定的渐进性阶段目标。目标必须是在对他的前期观察上制定出来的,应该符合实际。

1.2.2 训练项目:根据训练目标制定训练项目,主要以模仿、大运动、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语言与认知、自理与社交为主。要对各项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使整个训练计划更趋系统性、渐进性。

1.2.3 训练内容:训练内容是训练项目的具体化、详细化,是短期目标完成的具体措施,要尽可能详尽,将所有准备实施的`方案都囊括在内,衔接得体、一目了然,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1.2.4 训练时间:主要是起始时间和完成时间,做阶段性记录分析时要尽可能的把时间标注清楚。

1.2.5 能力体现:根据训练过程及完成情况,有梯度地分为独立完成、口语提示下完成、手势或表情提示下完成、在辅助下完成、没反应(不配合)等,还可以根据训练时的具体情况分得更细。

1.2.6 兴趣反映:主要分为积极主动型、社会强化型(赞扬、抚摩等)、食物强化型(强化物)、毫无兴趣型。

1.3 具体操作

具体操作的各个环节关系到个别完成时间,做阶段性记录分析时要尽可能的把时间标注清楚。

具体操作时要根据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能力及兴趣采用各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应用行为分析法和结构化等训练方法都可以渗透到各个训练环节中。例如训练某生的注意力、手眼协调、运笔的能力时,可以采取描线这一内容,由描垂直线(考虑到由上至下运笔是最简单、最易掌握的)开始,接着描水平线,之后描波浪线(波浪由平缓到凹凸、由圆到尖),最后是各种形状的组合(基本图形―组合图形―不规则图形等),由易到难,使个体更容易产生成功感,更愿意接受训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配合训练使用的器材、辅助工具(如图片、实物、作业纸)、场景、强化物的使用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训练的效果,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绝对不可以忽视。

1.4 评估改进

每隔一阶段都要对个别化训练结果进行评估,目前的评估手段有自然观察法、儿童适应性行为量表(ADQ)、心理教育测量(PEP)、孤独症行为检查表(ABC)等。评估应立足于现实,实事求是,肯定优点,重视缺点,尤其应对学生出现的新倾向作出分析。通过评估全面地了解该计划对该生的有效点和局限点,扬长补短;对计划中不适合的部分比如要求过高或过低、训练内容过难或过易做出调整,便于继续实施。在训练中(或训练后)要即时做好相关的记录。

2、个 别 化 训 练 案 例

予为今年9岁,是名典型的孤独症儿童。通过前期观察,结合他的特点对其进行模仿、大运动、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语言与认知方面的个别化训练。各方面的训练不是单一独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训练时间:二○○二年十一月初至十二月中

2.1 模仿

予为的模仿能力比较强,但注意力集中困难,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能力。

2.1.1 操作性的模仿:如看着老师怎样完成一个简单汽车的绘画或积木模型的制作,然后照着做。从亦步亦趋过渡到老师做完后孩子仿做。

2.1.2 手部的动作模仿:尤其是手指动作的模仿,配以先前录制的手指操儿歌,加以简单的如X X、XX X节奏,提高其理解力和注意力。

2.1.3 模仿发声方面,着重在开口韵母、声调、咬字、句子的完整性上。除了教他多说话外,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其理解语言和场景间的关系,并能把握这种关系,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即时即景训练效果最好。

2.2 大运动

予为看上去在大运动方面没有什么异常,反而觉得比其他孩子灵活,但其实他在控制肌肉张力、灵活伸展肌肉方面有一定得困难,更不能把握活动和场景的关系,并因此带来判断力低下,显得反应迟钝。予为在蹦跳、跳台阶、追逐性的跑步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效果非常理想。由于体力大量的被消耗,饮食和睡眠质量相应的提高了。

2.2.1 四肢协调的训练:四肢着地爬栏杆,然后站起来跳过去,反复多次。栏杆的高度随着予为的协调性增强而降低。现在予为已经能从与他身体厚度相当的高度爬过去,且一高一低的爬跳有助于其体质的增强。

2.2.2 单脚站立:左右脚交换站立时间逐渐延长,单脚跳和按指定线路或方格跳。

2.2.3 传球训练:教师在传球前告之将把球投向某个方向,让其做好接球的准备,在此基础上变换投点传接球。无形中引入了方位的概念,现在予为能以自己为中心区分上下左右前后。

2.2.4 跨跳障碍物:此项训练为了训练其听指令,其次是提高判断力。

2.2.5 手部力度的训练:这一项主要是为后面的反向用力做准备。具体做法是老师用手拎起予为的双腿,让其以手代脚在光滑的地面上爬行,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手腕的力量。

2.3 精细运动

基本的精细动作都已经掌握,主要加入使用双手并方向相反的动作,如拧螺丝等。

2.3.1 多用手指,增强手指的灵活性。捡豆子和纸削,纸削可以是各种形状或颜色的,要求听老师的指令捡,如“红色的纸”“三角形的纸”“红色的三角形”“五粒豆子”等,不仅锻炼了他的手指灵活性,而且辅助锻炼了他在颜色、形状、数量的认知能力。

2.3.2 用笔的训练。从任意涂鸦到点连线、描图、上色、写字,无论哪一步,都严格要求他握笔姿势正确,注意力集中,坐的姿势也要标准。

2.3.3 折纸、撕纸和剪纸:要求做出一定的形状,如折一把扇,撕一个人头,剪一颗心等,并且工作完成后,要他帮助收拾,真正做到“有始有终”。这项工作和前面的画画相结合,可以激发予为兴趣,并培养他享受工作成就,体会成功的喜悦。

2.3.4 反向用力的训练:锻炼他同时用两手尤其是反向用手的能力,搜集矿泉水瓶做拧瓶盖的练习,拔塞,拧螺帽,开锁等。

2.4 手眼协调

手眼协调是由小肌肉的能力配合知觉能力而组成的。但因为予为的注意力难以集中,目光不能依附在某事物上,因而阻碍了他的学习。首先要在视觉对焦、视觉追踪上下功夫,其次多做小肌肉练习(精细运动),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进行大范围的手眼协调活动,再渐渐缩小活动范围,最后才能具备独立完成较精细的手眼协调活动的能力。

2.4.1 搭积木:可以是想象的、也可以是听指令或按要求的,从仿搭积木到自己搭积木。仿搭的过程主要是让他看、听、做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复习巩固其它部分所学的内容,如颜色、形状、上下、高低、左右等概念。仿搭的数量可以三块到数十块。达到这个水平后鼓励其自己搭。一开始要求搭个房子,搭座桥等。使各种物品在他的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这种印象非常重要,因为孤独症儿童总是让一些无用的东西占据他的脑空间,而我们要帮助他改变这种状态。

2.4.2 串珠子:根据予为的具体情况可以加大难度,按教师提出的要求串珠,从中巩固颜色、数量和图形的知识,并且培养他按图操作的能力。

2.4.3 拼图:予为的拼图能力较好,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难度。选择一些内容较为复杂、颜色区分度较低、数量较多、接口相似的图片,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他树立部分与整体的概念,培养他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训练他的注意力。

2.5 语言与认知

孤独症儿童不能从以往的经验中归纳出一些定律,对他周围的事物和他人的行为缺乏真正的理解,学习方法较死板。要透过这一部分的训练来协助他理解周围的环境,提高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语言方面的训练贯穿始终。

2.5.1 遵从两步指令:培养他的配合意识和动作能力,提高语言理解能力。予为对一步指令的接收和完成较好,因此着眼于对他进行简单的两步指令的训练,如“把红本子拿给徐老师”“把门和窗户关上”等。

2.5.2 分类:

2.5.2.1 对一样、不一样的理解,注意提问多样化,用不用的语气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发同一种指令。

2.5.2.2 按已经学过的颜色分类,一开始是同一种物品只是颜色不同,以免视觉混乱,等他理解什么是分类以后,加入多种物品,而他只要按颜色分开就行,这样做的好处是打乱他的思维方式,让他能完全按要求来做。

2.5.2.3 按形状进行分类。

2.5.3 常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前后、里外等,在平时做其它训练的时候结合实际教给他,在发指令的时候就要经常用。如要求他往前跳两步,把积木往后摆;把桌子上面的铅笔拿给老师,把桌子下面的足球踢给老师等。

2.5.4 数概念的训练:

予为数的概念相对于其它的方面明显感到差,可以由1顺数到30左右,但偶有出错(20以下较好),不会倒数,初步能按任意起止数数,如b诉他3―6,他就能从3数到6(不能自行停止);训练其对数字的感受能力和把数和动作联系起来的能力,为点数能力和按数取物能力做准备;训练其按物数数的能力,掌握物与数的对应关系,发展其数概念(10以内);训练其按物取物的能力,可以帮助予为理解总数与量的关系,为比较多少和大小做准备;认读20以内的数字。

2.6 训练效果

通过一个月的个别化训练,用心理教育测量(PEP)对他进行了评估检测,得分由47分上升至68分,达到4岁儿童的能力。结果显示他在大运动、手眼协调、数概念方面进步最快,能够轻而易举的通过测试;在模仿、认知和精细动作方面有发展的可能,是接下来的训练重点;语言及交往方面还需加大强度训练,否则会倒退。

3、小 结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残疾儿童通过适当的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康复发展,潜能得到开发,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学会生存,学会交往,能够顺利地融入主流。个别化教育的出现并得到普遍的认同和广泛的实施,也正是基于此。如何使个别化教育更有利于孤独症儿童的学习与康复,还有赖于志同道合者的不懈努力!

个别化教育工作总结 篇6

近年来,多重残疾儿童的研究与干预一直是特殊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关心的是,对多重残疾儿童的干预应该从那里寻找切入点,采取哪些有效的方法以及如何巩固干预效果等等[1]。在启能学校开展个别化教育训练课程探索的背景下,训练者有意识地把关注焦点放在多重残疾儿童的生存、学习和生活方面,并选取了我校二年级学生郭X X作为个别化教育课程实施的对象。

现对过去一个学期的个别化教育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个别化教育实施的准备

个别化教育实施的准备是在已有的评估资料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训练者没有再次进行全面的评估工作,而更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建立师生信任关系

由于训练者是新参加工作的教师,需要兼顾环境熟悉、教学任务、专业学习等多方面的事情,而更为重要的是,智力障碍儿童面对陌生人,常常会表现出一种抗拒、抵制的心理,这对往后的教育教学极为不利。所以必须在个别化训练课之外,抽取足够的时间与该生进行交流,表达训练者的善意,让其消除戒心,接纳训练者的教育。

(二)了解该生的相关情况

通过查阅郭X X同学的入学档案;对其班主任与家长进行访谈;对其进行非参与式的观察以及采用调查表等方式了解该生的基本情况,尤其是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学期,训练者主要归纳了该生在认知能力与运动能力这两方面的情况:

表1 该生在认知能力与运动能力方面的情况

认知能力

该生理解能力较差,认知方式刻板,尤其表现在数学学习方面,

能够独立读出数字,但联系实际物体进行数数的能力差。逃避需要持

续用脑的工作;学习动机不明确,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

运动能力

该生走路步伐不稳,坡脚;左手肌肉萎缩,手腕侧翻,乏力,无

法完成抓、提等一系列动作;没有锻炼左右的意识。

(三)制定个别化教育目标

根据该生的情况,针对其在认知能力与运动能力这两方面的问题,分别制定了个别化教育的长期与短期目标,具体如下:

表2 对该生实施个别化教育的目标

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

认知能力

提高该生学习兴趣,让其掌握简单的注意方法,教会该生简单的记忆方式,增强其学习信心。

1.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其数学成绩;

2.提高该生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信心,获取成功体验;

3.通过反复的锻炼,使其养成计算的习惯,掌握简单的记忆方式。

运动能力

让该学生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使其身体机能得到发展,掌握一定的精细动作。

1.该生能够意识到自己肢体方面的问题并了解“用进废退”的道理;

2.该生能在主观上认识运动锻炼对其肢体发展的重要性,并能在行动上积极参与各项体育运动;

3.该生学会左右手协调,右手能完成一些精细动作,而左右则能通过右手的.配合,做出一些简单的动作。

二、个别化教育的实施

为达到预期的个别化教育目标,训练者充分运用谈话、讲授、演示、游戏等教学方法,利用各种资源,对该生实施有针对性的训练。训练主要内容及其训练意图如下:

表3 个别化教育实施内容与意图

主要的训练内容

训练意图

认知能力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2.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

3.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

1.让该生掌握简单的记忆方法,提高其的记忆能力;

2.注重心理体会,给予支持与帮助,使其中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建立信心;

3.提高该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

4.通过语言复述,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更好地理解练习的题意。

运动能力

1.左手的运动、左手的负重训练;

2.左右手的协调能力训练;

3.增强体质的其它训练。

1.让该生明白运动的意义,促使其形成积极锻炼的心理动机;

2.防止残疾程度的加深,同时不忽略对其正常的右手进行训练,达到缺陷补偿的目的;

3.提高该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

训练者在实施个别化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认知能力与运动能力的训练是交替进行的,确保这两方面的训练在一个个别化教育课时里面都能开展,以降低学生的厌倦情绪;个别化教育的内容要渗透到日常的学校生活之中,比如说要求该生认真作广播体操,在学校里面完成作业等;保持训练内容的连贯性,坚持由简单到复杂进行训练的原则。

三、个别化教育的效果

根据训练者的观察纪录以及其他老师的反映,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该生的生活数学成绩有所提高,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也很积极,但总体的认知能力水平没有显著的效果;在运动能力方面,该生意识不强,主动性不高,存在畏难心理,甚至有时候对训练产生抗拒的行为,总之,该生在运动能力的提高方面几乎没有进展。

四、个别化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认真总结与反思个别化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训练。训练者通过学期总结,找出了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没有及时巩固前期取得的成绩,虽然强调了训练内容的连贯性,但没有深入了解该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训练速度过快,导致其在忘记之前所学的同时,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高;

2.与该生家长交流不足,忽略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3.对该生在训练过程中的情绪关注程度不够,处理不及时甚至未采取任何措施来应对;训练内容制定之后也少有调整,灵活性不足。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