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校教研工作总结

请欣赏中学学校教研工作总结(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学校教研工作总结 篇1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而不学,工作就将平庸;教而不研,教学就会凝固。尤其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校本教研则更显出它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举措,是促进学校内部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为了提升办学品味,实现育人目标,我们实验中学紧抓课改的契机,以研促教,以研兴校,大胆实践,锐意进取,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网络,确保教研机制的畅通运行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教科研领导小组,并建立了“教研、教务处——教研组——备课、课题组——教师个人”四级教研网络。以教研、教务处为中心,层层负责,逐级推进。

校长是学校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学校领导成员更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我们深知,有了搞教研的领导,才会有一个热心教研的教师群体,领导如不沉于教研之中,教师也很容易袖手旁观,或者蜻蜓点水,做一些表面文章。因此,我们根据领导组成员的不同学科特长,人人分包教研、备课、课题组,参与并负责指导、检查、督促所包教研组的一切教研活动。学校出台了关于校本教研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四级教研网络中的每个主体都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要求,并把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情况和学校的《教师积分管理办法》挂钩。

二、强化师资培训,搭建校本教研的学习的平台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教师队伍的素质是校本教研的客观因素,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要使教师在教育改革的洪流中永立潮头,不被淘汰,并且有所发展、有所成就,就必须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搭建学习的平台。

1、抓好教师读书工程。

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前提下,为每位教师订购了一份学科杂志,并新近购买了上万元的课改书籍和电教软件,供老师们借阅和使用。《走进新课程》、《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风景这边独好——一位家长心目中的洋思中学》、《敬畏教育》、《走进校本教研》、《不朽的智慧》等理论专著或刊物,是学校要求教师必读的内容。我们还创办了《教师学习园地》、《班主任学习园地》及《实验中学报》,以便老师们及时了解前沿信息,关注教育动态,开阔教学视野。老师们每人每学期完成一本学习笔记,学校定期检查,量化评比。

2、邀请专家来校指导,实现专业引领。

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但我们认为它决不能只局限于本校,参与者当然也不应该完全是本校的人员,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离开了专业人员的学术支持与专业引领,校本教研会产生低水平反复的危险,自然很难得到理论的提升。因此,我校曾先后邀请(略)。专家们的来校指导帮助老师们揭开了校本教研的神秘面纱,让我们解开了不知从何处入手开展课题研究的困惑,进一步加深了我校教师对课改新理念的理解,坚定了老师们开展教学教研工作的信心。

此外,我们还诚聘(略)。教研员与我校一线教师的合作,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教研室几位老师的参与无疑可以为我们的校本教研带来新的信息和新的理论支持,能给同组研究人员以智慧和思维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

3、启动了“115实中教师外出培训工程”。

我们在“骨干教师培训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教师培训制度,扩大了培养范围,拓宽了培养对象,将全体教师纳入专业培养计划之列。迄今为止,我校共花费8万多元,先后派出70多名业务能力强,善于研究的中青年教师赴江苏、西安、延安、榆林等地学习考察、接受培训,共138人次。而且凡是外出学习的教师归校后都必须当好“二传手”,在全校教师大会上作详细的汇报,说认识、谈体会,将外地先进的教育理念、课改经验为我所补,为我所用,从而做到“一人学习,全员受益”,实现资源传导和共享,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逐步完善教研、备课、课题组管理制度,营造“百家争鸣,共同成长”的学术氛围

课改实验是一件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光靠教师“单枪匹马”必定难以取得成功,因此,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便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它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强化教研、备课、课题组的建设方面,我们做了如下努力:

(一)深入开展集体备课,注重实效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智慧、个人特长,体现同伴互助的精神,让教师从彼此身上汲取灵感和创意,从而使个人专业水平得以成长,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1、操作方法

①确定集体备课次数

[组内每学期的集体备课次数应至少与本组教师人数相符,如:组内教师共五位,那么该组本学期集体备课至少开展五次。]

②确定备课内容

[各组根据学科特点及本册教材的结构情况进行选择,每次的备课任务可以是一课,也可是一个课时。]

③个人准备

[每次活动只针对同一课进行,组长提前布置任务后,组内成员便要投入到认真地备课中去。]

④集体研讨

[大家就自己的教学设想畅所欲言,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使彼此成为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来源。]

⑤优化设计

[通过交流讨论,集各家之长,避自己所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⑥公开授课

[每次活动只选一位老师承担本组公开授课任务,授课人选由组内在集体研讨之后通过抽签来决定,并要确保每学期每人都有讲课机会。]

⑦听课评课

[组内成员都须参与听课评课活动,评课不可流于形式,授课亮点当然可以提,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却不能避而不谈。要求评课做到“三个一”,即:找出一个“亮点”,指出一个“缺点”,提出一个“金点子”。]

⑧自我反思

[每次集体备课,组内教师都要撰写教后反思,思收获、思困惑,将教学中的得失物化为文字。]

2、强调事项

①集体备课是一项群策群力、凝聚集体智慧的活动,深入地交流研讨是提高集体备课成效的关键。所以讨论之前,人人都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而不是等坐在一起时才去准备、去思考。研讨过程中,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争辩者、商榷者,人人都要踊跃发言,不可只是坐视旁听,或敷衍了事。

②集体备课并不是几位老师把各自的教案进行比照、融合、提炼,然后大家拿着相同的教案去上课,而是要求每位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的智慧,又能体现个人的风格。忽视个性,如出一辙的教学有悖我们开展集体备课的初衷。

③如果说课前的精心准备是保证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那么课后的自我反思却能帮助我们一辈子上好课,然而这一点常常被忽视。集体备课倡导老师们要会反思、常反思、善反思。需要老师们通过坚持撰写教育日记、教学后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学论文等途径,将课改中的得失物化为文字,进行教学反思。着重思考六个方面:思成功之处,记下创新亮点;思失败之处,寻找改进措施;思机智之处,留下瞬间感悟;思学生的不同见解、思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思今后的改革创新。教后反思的撰写可长可短,即使只言片语也都是极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3、制度与措施

①各年级各学科均须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②由备课组承担集体备课任务,备课组长为负责人。

③各小组根据本组情况确定备课时间、地点、内容,并发通知给校级领导及教务、教研处。

④组内的每次集体备课活动都要有详细的备课情况记录,包括备课时间、参加人员、备课内容、讨论意见等,记录内容由备课组长保存,并于期末同本组其它活动记录及工作总结一并上交教务处。

⑤教务、教研处随时检查各组集体备课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效率。

(二)以课题促课改,以课题促教学

校本教研必须有符合实际的课题研究为依托,才能促进教师教研质量的提高,而最有价值的课题,则是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我最讨厌的一件事——上学。讨厌死了,见他的鬼去吧,我要把书扔进高压锅里,用小火煮上一天,拿出来再用锤子砸、砸、砸,再浸入浓氨水、浓硫酸、浓硝酸——用棒球棒打,狠狠地打、摔,送入火炉,烧成灰。最后为它拍张照,留作幸福的纪念。”这个学生能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应该很有潜质,但为什么竟对上学如此的深恶痛绝?又如:课堂上,我们老师讲得唾沫横飞,可学生为何硬是听得昏昏欲睡?再如:课后作业布置不少,可为何总是收效甚微?学生记忆英语单词费尽心血,可为何仍在老师考查时脑中羞涩?在教学实践中,有太多这样类似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而这解决的过程,便成了最有意义的课题研究过程。

明白了课题研究的实质,我们就更坚定了广泛开展研究的信心。自课改实施以来,我校教师连续申报立项市级课题5个,县级课题9个,校级课题14个,参与研究者共106人,基本达到科任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搞研究的目标。为了将课题研究工作引向深入,我们多次邀请市、县教研室专家来校指点迷津,并积极召开了课题组工作汇报座谈会。教研、教务处随时进行督导检查,要求各组积极开展调查分析,要重视相关资料的收集,及时掌握同类课题研究的动态,忽忘撰写研究论文和实验小结,将研究过程中的点滴感受付诸于笔端,用文字记录下来。更重要的是能围绕所研究的课题,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

从课题的立项到现在,我们花费了大量的资金,而且也深深地感觉到,开展课题研究的确不容易,但我们始终相信,它必将对解决老师们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改进教师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从而提升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专题研讨,经验交流

我们要求各组要针对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经常性地进行专题研讨。要围绕课改中存在的热点问题,进行对话交流。教研组每两周活动一次,备课组每一周活动一次,有计划、有计录、有总结。学校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还通过组建,“学科教研论坛”“经验交流研讨会”等形式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术氛围,一个好的经验,变成了多个人的经验;一个新的尝试,大家一起关注完善;一个新的观点,大家一起铭刻于心。一次次的“共鸣”与“争鸣”使老师们不仅收获了理论,与收获了反思与实践的勇气与信心,使我们深深地感到要使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校本教研就必须落到实处。

(四)成立“青蓝工作室”,“以中带青,以师带徒”,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温情小屋”

根据不同的学科,我们成立了语文、教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七个“青蓝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均由同一教研组内经验稍有欠缺的青年教师与业务精湛、又有改革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组成,每室四、五人,按照要求开展活动,从备课——研课——导课——磨课——上课——评课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案例研讨、论文评点、形式多样,茶座式、沙龙式不一而足。

“精品课”:发挥作为导师的骨干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每一单元提供一堂观摩或研讨课,供组内成员学习。

“教学争鸣课”:工作室内教师选择同一教材上课,同课异构,比较讨论,取长补短,求优摒劣,以求螺旋上升之效。

“会诊课”:组内指定一青年教师上课,针对其教学的'一个环节或一个方面,组内讨论诊断后,该教师再上直至满意。

“录相反思课”:学校将分批、有序地为所有科任教师自选的一节课进行全程实录,以便授课人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全面审视自己的教学,发现得意之举,找出不足之处,从而更有效地改进自己的教学。“青蓝工作室”的成员将有优先录制权。

这样的一个学术团体,改变了以往“师徒结对”的一对一,研讨气氛不浓,冷冷清清,孤孤单单的弊端。“学而无友必然孤”,这样一个工作团队,大家相互请教,广泛交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导师没有高高在上的权威,学员没有低人一等的拘束,思维在这里碰撞,操作在这里完善。年青老师找到了自己学习的方向和讨教解惑的对象,而导师的主动性大大增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体现点,暗中较劲,发挥个人所学,把本工作室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各个团队喊出自己的口号——“为自己鼓掌,为别人鼓掌”、“你的成功里有我的付出,我的成功里有你的汗水!”。团队成员之间努力建立一种视彼此为工作伙伴和朋友的全新观念。学校教研水到渠成地实现了教研工作重心的下移、从“输血功能”到“造血功能”的转变。

四、以竞赛为平台,大力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

定期举办“课改之星”评选大赛,重建评选制度,凸现三大亮点:

亮点一:在常规课堂教学、平时教案两大评比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和丰富,增加了教师平时教学情况学生问卷调查、赛后反思、平时作业布置及批改三个部分,使其评价更加全面。

亮点二: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力求体现“以学论教”的课改新理念,除了关注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式的选择等因素之外,更着重去关注教师引领下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交往、思维以及目标达成状态。

亮点三:通过三届比赛激烈地角逐,学校共有(略)等16名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但锤炼骨干、树立典型仅是我们举办这一比赛的目标之一,同时,我们也力求借此活动来推动全校听课、评课教研活动的积极开展。所以,我们要求参赛选手必须在组内通过预赛后产生,凡具备参加“课改之星”评选大赛条件的教师均需参与组内预赛,于是,听课、评课活动蔚然成风。“课改之星”竞赛的平台,不仅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有力地促进了全校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整体素质地提高。

五、在“合作、竞争、共赢”精神的指引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际教研活动

(略)

六、创建教师校本教研档案,积累校本教研有形成果

学校给每个教师建立了《教师个人成长档案》,目的在于:记录教师的校本教研成长过程,展示教师的个人素质与奋斗成果,为检查和评价提供真实依据;建立积极的反馈调节机制,促进教师积极的自我反思,发现并诊断个人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补救,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体验成功,激励教师不断进取;学校领导可以借教师个人档案了解本校教师队伍的优势与不足,发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经验,并及时推广,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

“教师个人成长档案”的内容:1、内容清单:即每一项的具体名称,可使记录档案一目了解;2、教师基本情况(个人简历);3、荣誉证书;4、自己最信奉的教育格言;5、教育感悟;6、工作计划和总结;7、成果记录:课题研究,获奖论文、教案、发表作品等;8、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育教学案例(教育教学中的小故事);9、课例研究;10、业务学习笔记;11、教师综合素质考核情况;12、教育教学业绩。

七、重建教师考评制度,推动校本教研工作持续性发展

在对传统考评制度反思的基础上,我校重建了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科研考评制度。在原来“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课改之星”、“学科带头人”的台阶的基础上,又增设了“教科新秀”、“教科能手”、“学术带头人”的评价体系,促进了教师的个性发展。

此外,我们还制定了相应的《教师教科研奖励办法》及《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办法》,对教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及教研、备课、课题组及时予以表彰奖励。而且把教研成果也作为评选优秀教师、职称晋级,甚至是能够参加外出培训的重要条件。

考评办法包括了教师本人在内的多元参与和多样化评价方式方法结合的原则,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师师德、教育观念、知识素养、专业水平和教科研情况,促进教师有效反思,不断进取。主要评价方法:①教师自我评价(10%)。②教研组评价(10%)。③教科研领导小组评价(20%)。④学生评价(10%)。⑤家长评价(5%)。⑥教学成绩评价(45%)。

八、艰辛探索中,成果初见端倪

在与校本教研同行的探索中,我们实验中学上下一心,努力实践,收获了令人欣慰的成果:

(一)学校的飞跃

短短五年时间,一所刚刚起家的初级中学竟一跃成为一所有口皆碑的“市级示范初中”,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教科研能力的增强有着莫大的关系,与学校建立的“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学”这一运行体系是分不开的。

(二)教师的成长

(略)

(三)学生的发展

(略)

课堂上,艰难生涩少了,生动鲜活多了,愁眉苦脸少了,会心微笑多了。学生们积极地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尽情体验着与老师、与其他伙伴同品共享的学习愉悦。

九、问题与反思

当然,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新的行为,我们还是刚刚起步,在开展校本教研的尝试过程中,我们还存在有许多困惑和不尽人意之处。

1、校本教研中的案例研究还停留在表面上。

2、教师间虽然有了同伴的互助与横向支援,但仍需更多纵向的引领。

3、少数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认识仍很肤浅,认为开展研究就是要著书立说而且还会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额外的负担,部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仍处在“要我做”的状态,还没有真正理解“教学即研究”的内涵。

4、我们的理论水平还不高,有许多宝贵的东西我们还不善于发现而总结,这是很可惜的,这就更需要加强学习,丰富我们的头脑,培养我们的研究精神,提升我们的研究能力。

5、校本教研经验不足,急需向其他先进学校学习,来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

十、发展思路

1、继续强化教师的研究意识,探索校本教研激励机制

“以研兴校,以研促教”,绝大多数教师对此在理论上是明晰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经验管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我的书”的苦干作风,仍然占有一定的市场,科研对于部分教师来说仍处于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而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生根于老师们的教学需要,才能真正兴起并逐步壮大。

外在约束是基础,内在激励是升华。我们将继续努力激发教师发展的欲望及潜能,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内容。不断地引导老师们坚持终身学习,在危机意识中超越自己;坚持教育叙事,在教学智慧中发现自己;坚持行动研究,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坚持教学交往,在师生沟通中发现自己;坚持参与现场,在关系活动中提升自己;坚持合作反思,在总结经验中提高自己;坚持协同跟进,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2、重视案例研究,倡导深入反思中提升自我

一个好的案例,往往代表一类典型事件,它的来源不仅包括课内,也包括课外,不仅包括教法、学法,还包括教师、学生的成长等方面。针对我校过去案例研究浮于表面的不足,我们将要求老师们在今后的每个学期都要进行一到两次案例分析,以便对自己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或故事进行追述与反思。这些故事如果不加以整理和研究,过后便烟消云散,而稍加关注,并作剖析,就可从中感悟到某些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把这些故事转化成教育案例的过程,就是一个重新认识、整理自己教育思维的过程,它可以促使教师对自身实践进行反思,以提升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

3、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搭建网络教研平台

今年,我校将投资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和校园网,为了提高多媒体设备的利用率,切实开阔教师教学视野,改进教育教学手段,我们将定期组织全校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并要求每位教师除了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学习校外教育教学先进理念,教育科研的实践创新等相关内容外,也需积极地将自己的教学反思、优秀设计、优秀案例、教学实录等放到学校网页上,同教研组的教师网上跟帖评论。

4、“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的服务制度。

校本教研的服务,包括专业支持、校本培训经费、信息、物资等方面的保障,就目前来讲,最主要的是建立教师教研专业支持制度。

学校要创造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的专业支持环境,和专业研究组织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聘请教研人员做学校的教研指导,并通过开展深入且频繁的专题研讨、教师与专家对话、学术报告、名师讲课等活动,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和学校教研的整体水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未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将在新课程“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广阔天地里,让生命与使命同行,凭借“校本教研”这一平台,在执着教学的背后痴心不改地探索教育的真谛,升华教学的行为,用行动来擦亮教育的梦想天空。

中学学校教研工作总结 篇2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而不学,工作就将平庸;教而不研,教学就会凝固。尤其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校本教研则更显出它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举措,是促进学校内部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为了提升办学品味,实现育人目标,我们实验中学紧抓课改的契机,以研促教,以研兴校,大胆实践,锐意进取,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网络,确保教研机制的畅通运行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教科研领导小组,并建立了“教研、教务处——教研组——备课、课题组——教师个人”四级教研网络。以教研、教务处为中心,层层负责,逐级推进。

校长是学校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学校领导成员更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我们深知,有了搞教研的领导,才会有一个热心教研的教师群体,领导如不沉于教研之中,教师也很容易袖手旁观,或者蜻蜓点水,做一些表面文章。因此,我们根据领导组成员的不同学科特长,人人分包教研、备课、课题组,参与并负责指导、检查、督促所包教研组的一切教研活动。学校出台了关于校本教研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四级教研网络中的每个主体都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要求,并把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情况和学校的《教师积分管理办法》挂钩。

二、强化师资培训,搭建校本教研的学习的平台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教师队伍的素质是校本教研的客观因素,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要使教师在教育改革的洪流中永立潮头,不被淘汰,并且有所发展、有所成就,就必须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搭建学习的平台。

1、抓好教师读书工程。

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前提下,为每位教师订购了一份学科杂志,并新近购买了上万元的课改书籍和电教软件,供老师们借阅和使用。《走进新课程》、《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风景这边独好——一位家长心目中的洋思中学》、《敬畏教育》、《走进校本教研》、《不朽的智慧》等理论专著或刊物,是学校要求教师必读的内容。我们还创办了《教师学习园地》、《班主任学习园地》及《实验中学报》,以便老师们及时了解前沿信息,关注教育动态,开阔教学视野。老师们每人每学期完成一本学习笔记,学校定期检查,量化评比。

2、邀请专家来校指导,实现专业引领。

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但我们认为它决不能只局限于本校,参与者当然也不应该完全是本校的人员,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离开了专业人员的学术支持与专业引领,校本教研会产生低水平反复的危险,自然很难得到理论的提升。因此,我校曾先后邀请(略)。专家们的来校指导帮助老师们揭开了校本教研的神秘面纱,让我们解开了不知从何处入手开展课题研究的困惑,进一步加深了我校教师对课改新理念的理解,坚定了老师们开展教学教研工作的信心。

此外,我们还诚聘(略)。教研员与我校一线教师的合作,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教研室几位老师的参与无疑可以为我们的校本教研带来新的信息和新的理论支持,能给同组研究人员以智慧和思维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

3、启动了“115实中教师外出培训工程”。

我们在“骨干教师培训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教师培训制度,扩大了培养范围,拓宽了培养对象,将全体教师纳入专业培养计划之列。迄今为止,我校共花费8万多元,先后派出70多名业务能力强,善于研究的中青年教师赴江苏、西安、延安、榆林等地学习考察、接受培训,共138人次。而且凡是外出学习的教师归校后都必须当好“二传手”,在全校教师大会上作详细的汇报,说认识、谈体会,将外地先进的教育理念、课改经验为我所补,为我所用,从而做到“一人学习,全员受益”,实现资源传导和共享,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逐步完善教研、备课、课题组管理制度,营造“百家争鸣,共同成长”的学术氛围

课改实验是一件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光靠教师“单枪匹马”必定难以取得成功,因此,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便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它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强化教研、备课、课题组的建设方面,我们做了如下努力:

(一)深入开展集体备课,注重实效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智慧、个人特长,体现同伴互助的精神,让教师从彼此身上汲取灵感和创意,从而使个人专业水平得以成长,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1、操作方法

①确定集体备课次数

[组内每学期的集体备课次数应至少与本组教师人数相符,如:组内教师共五位,那么该组本学期集体备课至少开展五次。]

②确定备课内容

[各组根据学科特点及本册教材的结构情况进行选择,每次的备课任务可以是一课,也可是一个课时。]

③个人准备

[每次活动只针对同一课进行,组长提前布置任务后,组内成员便要投入到认真地备课中去。]

④集体研讨

[大家就自己的教学设想畅所欲言,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使彼此成为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来源。]

⑤优化设计

[通过交流讨论,集各家之长,避自己所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⑥公开授课

[每次活动只选一位老师承担本组公开授课任务,授课人选由组内在集体研讨之后通过抽签来决定,并要确保每学期每人都有讲课机会。]

⑦听课评课

[组内成员都须参与听课评课活动,评课不可流于形式,授课亮点当然可以提,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却不能避而不谈。要求评课做到“三个一”,即:找出一个“亮点”,指出一个“缺点”,提出一个“金点子”。]

⑧自我反思

[每次集体备课,组内教师都要撰写教后反思,思收获、思困惑,将教学中的得失物化为文字。]

2、强调事项

①集体备课是一项群策群力、凝聚集体智慧的活动,深入地交流研讨是提高集体备课成效的关键。所以讨论之前,人人都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而不是等坐在一起时才去准备、去思考。研讨过程中,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争辩者、商榷者,人人都要踊跃发言,不可只是坐视旁听,或敷衍了事。

②集体备课并不是几位老师把各自的教案进行比照、融合、提炼,然后大家拿着相同的教案去上课,而是要求每位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的智慧,又能体现个人的风格。忽视个性,如出一辙的教学有悖我们开展集体备课的初衷。

③如果说课前的精心准备是保证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那么课后的自我反思却能帮助我们一辈子上好课,然而这一点常常被忽视。集体备课倡导老师们要会反思、常反思、善反思。需要老师们通过坚持撰写教育日记、教学后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学论文等途径,将课改中的得失物化为文字,进行教学反思。着重思考六个方面:思成功之处,记下创新亮点;思失败之处,寻找改进措施;思机智之处,留下瞬间感悟;思学生的不同见解、思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思今后的改革创新。教后反思的撰写可长可短,即使只言片语也都是极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3、制度与措施

①各年级各学科均须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②由备课组承担集体备课任务,备课组长为负责人。

③各小组根据本组情况确定备课时间、地点、内容,并发通知给校级领导及教务、教研处。

④组内的每次集体备课活动都要有详细的备课情况记录,包括备课时间、参加人员、备课内容、讨论意见等,记录内容由备课组长保存,并于期末同本组其它活动记录及工作总结一并上交教务处。

⑤教务、教研处随时检查各组集体备课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效率。

(二)以课题促课改,以课题促教学

校本教研必须有符合实际的课题研究为依托,才能促进教师教研质量的提高,而最有价值的课题,则是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我最讨厌的一件事——上学。讨厌死了,见他的鬼去吧,我要把书扔进高压锅里,用小火煮上一天,拿出来再用锤子砸、砸、砸,再浸入浓氨水、浓硫酸、浓硝酸——用棒球棒打,狠狠地打、摔,送入火炉,烧成灰。最后为它拍张照,留作幸福的纪念。”这个学生能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应该很有潜质,但为什么竟对上学如此的深恶痛绝?又如:课堂上,我们老师讲得唾沫横飞,可学生为何硬是听得昏昏欲睡?再如:课后作业布置不少,可为何总是收效甚微?学生记忆英语单词费尽心血,可为何仍在老师考查时脑中羞涩?在教学实践中,有太多这样类似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而这解决的过程,便成了最有意义的课题研究过程。

明白了课题研究的实质,我们就更坚定了广泛开展研究的信心。自课改实施以来,我校教师连续申报立项市级课题5个,县级课题9个,校级课题14个,参与研究者共106人,基本达到科任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搞研究的目标。为了将课题研究工作引向深入,我们多次邀请市、县教研室专家来校指点迷津,并积极召开了课题组工作汇报座谈会。教研、教务处随时进行督导检查,要求各组积极开展调查分析,要重视相关资料的收集,及时掌握同类课题研究的动态,忽忘撰写研究论文和实验小结,将研究过程中的点滴感受付诸于笔端,用文字记录下来。更重要的是能围绕所研究的课题,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

从课题的立项到现在,我们花费了大量的资金,而且也深深地感觉到,开展课题研究的确不容易,但我们始终相信,它必将对解决老师们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改进教师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从而提升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专题研讨,经验交流

我们要求各组要针对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经常性地进行专题研讨。要围绕课改中存在的热点问题,进行对话交流。教研组每两周活动一次,备课组每一周活动一次,有计划、有计录、有总结。学校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还通过组建,“学科教研论坛”“经验交流研讨会”等形式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术氛围,一个好的经验,变成了多个人的经验;一个新的尝试,大家一起关注完善;一个新的观点,大家一起铭刻于心。一次次的“共鸣”与“争鸣”使老师们不仅收获了理论,与收获了反思与实践的勇气与信心,使我们深深地感到要使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校本教研就必须落到实处。

(四)成立“青蓝工作室”,“以中带青,以师带徒”,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温情小屋”

根据不同的学科,我们成立了语文、教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七个“青蓝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均由同一教研组内经验稍有欠缺的青年教师与业务精湛、又有改革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组成,每室四、五人,按照要求开展活动,从备课——研课——导课——磨课——上课——评课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案例研讨、论文评点、形式多样,茶座式、沙龙式不一而足。

“精品课”:发挥作为导师的骨干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每一单元提供一堂观摩或研讨课,供组内成员学习。

“教学争鸣课”:工作室内教师选择同一教材上课,同课异构,比较讨论,取长补短,求优摒劣,以求螺旋上升之效。

“会诊课”:组内指定一青年教师上课,针对其教学的一个环节或一个方面,组内讨论诊断后,该教师再上直至满意。

“录相反思课”:学校将分批、有序地为所有科任教师自选的一节课进行全程实录,以便授课人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全面审视自己的教学,发现得意之举,找出不足之处,从而更有效地改进自己的教学。“青蓝工作室”的成员将有优先录制权。

这样的一个学术团体,改变了以往“师徒结对”的一对一,研讨气氛不浓,冷冷清清,孤孤单单的弊端。“学而无友必然孤”,这样一个工作团队,大家相互请教,广泛交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导师没有高高在上的权威,学员没有低人一等的拘束,思维在这里碰撞,操作在这里完善。年青老师找到了自己学习的方向和讨教解惑的对象,而导师的主动性大大增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体现点,暗中较劲,发挥个人所学,把本工作室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各个团队喊出自己的口号——“为自己鼓掌,为别人鼓掌”、“你的成功里有我的付出,我的成功里有你的汗水!”。团队成员之间努力建立一种视彼此为工作伙伴和朋友的全新观念。学校教研水到渠成地实现了教研工作重心的下移、从“输血功能”到“造血功能”的转变。

四、以竞赛为平台,大力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

定期举办“课改之星”评选大赛,重建评选制度,凸现三大亮点:

亮点一:在常规课堂教学、平时教案两大评比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和丰富,增加了教师平时教学情况学生问卷调查、赛后反思、平时作业布置及批改三个部分,使其评价更加全面。

亮点二: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力求体现“以学论教”的课改新理念,除了关注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式的选择等因素之外,更着重去关注教师引领下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交往、思维以及目标达成状态。

亮点三:通过三届比赛激烈地角逐,学校共有(略)等16名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但锤炼骨干、树立典型仅是我们举办这一比赛的目标之一,同时,我们也力求借此活动来推动全校听课、评课教研活动的积极开展。所以,我们要求参赛选手必须在组内通过预赛后产生,凡具备参加“课改之星”评选大赛条件的教师均需参与组内预赛,于是,听课、评课活动蔚然成风。“课改之星”竞赛的平台,不仅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有力地促进了全校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整体素质地提高。

五、在“合作、竞争、共赢”精神的指引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际教研活动

(略)

六、创建教师校本教研档案,积累校本教研有形成果

学校给每个教师建立了《教师个人成长档案》,目的在于:记录教师的校本教研成长过程,展示教师的个人素质与奋斗成果,为检查和评价提供真实依据;建立积极的反馈调节机制,促进教师积极的自我反思,发现并诊断个人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补救,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体验成功,激励教师不断进取;学校领导可以借教师个人档案了解本校教师队伍的优势与不足,发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经验,并及时推广,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

“教师个人成长档案”的内容:1、内容清单:即每一项的具体名称,可使记录档案一目了解;2、教师基本情况(个人简历);3、荣誉证书;4、自己最信奉的教育格言;5、教育感悟;6、工作计划和总结;7、成果记录:课题研究,获奖论文、教案、发表作品等;8、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育教学案例(教育教学中的小故事);9、课例研究;10、业务学习笔记;11、教师综合素质考核情况;12、教育教学业绩。

七、重建教师考评制度,推动校本教研工作持续性发展

在对传统考评制度反思的基础上,我校重建了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科研考评制度。在原来“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课改之星”、“学科带头人”的台阶的基础上,又增设了“教科新秀”、“教科能手”、“学术带头人”的评价体系,促进了教师的个性发展。

此外,我们还制定了相应的《教师教科研奖励办法》及《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办法》,对教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及教研、备课、课题组及时予以表彰奖励。而且把教研成果也作为评选优秀教师、职称晋级,甚至是能够参加外出培训的重要条件。

考评办法包括了教师本人在内的多元参与和多样化评价方式方法结合的原则,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师师德、教育观念、知识素养、专业水平和教科研情况,促进教师有效反思,不断进取。主要评价方法:①教师自我评价(10%)。②教研组评价(10%)。③教科研领导小组评价(20%)。④学生评价(10%)。⑤家长评价(5%)。⑥教学成绩评价(45%)。

八、艰辛探索中,成果初见端倪

在与校本教研同行的'探索中,我们实验中学上下一心,努力实践,收获了令人欣慰的成果:

(一)学校的飞跃

短短五年时间,一所刚刚起家的初级中学竟一跃成为一所有口皆碑的“市级示范初中”,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教科研能力的增强有着莫大的关系,与学校建立的“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学”这一运行体系是分不开的。

(二)教师的成长

(略)

(三)学生的发展

(略)

课堂上,艰难生涩少了,生动鲜活多了,愁眉苦脸少了,会心微笑多了。学生们积极地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尽情体验着与老师、与其他伙伴同品共享的学习愉悦。

九、问题与反思

当然,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新的行为,我们还是刚刚起步,在开展校本教研的尝试过程中,我们还存在有许多困惑和不尽人意之处。

1、校本教研中的案例研究还停留在表面上。

2、教师间虽然有了同伴的互助与横向支援,但仍需更多纵向的引领。

3、少数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认识仍很肤浅,认为开展研究就是要著书立说而且还会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额外的负担,部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仍处在“要我做”的状态,还没有真正理解“教学即研究”的内涵。

4、我们的理论水平还不高,有许多宝贵的东西我们还不善于发现而总结,这是很可惜的,这就更需要加强学习,丰富我们的头脑,培养我们的研究精神,提升我们的研究能力。

5、校本教研经验不足,急需向其他先进学校学习,来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

十、发展思路

1、继续强化教师的研究意识,探索校本教研激励机制

“以研兴校,以研促教”,绝大多数教师对此在理论上是明晰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经验管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我的书”的苦干作风,仍然占有一定的市场,科研对于部分教师来说仍处于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而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生根于老师们的教学需要,才能真正兴起并逐步壮大。

外在约束是基础,内在激励是升华。我们将继续努力激发教师发展的欲望及潜能,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内容。不断地引导老师们坚持终身学习,在危机意识中超越自己;坚持教育叙事,在教学智慧中发现自己;坚持行动研究,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坚持教学交往,在师生沟通中发现自己;坚持参与现场,在关系活动中提升自己;坚持合作反思,在总结经验中提高自己;坚持协同跟进,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2、重视案例研究,倡导深入反思中提升自我

一个好的案例,往往代表一类典型事件,它的来源不仅包括课内,也包括课外,不仅包括教法、学法,还包括教师、学生的成长等方面。针对我校过去案例研究浮于表面的不足,我们将要求老师们在今后的每个学期都要进行一到两次案例分析,以便对自己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或故事进行追述与反思。这些故事如果不加以整理和研究,过后便烟消云散,而稍加关注,并作剖析,就可从中感悟到某些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把这些故事转化成教育案例的过程,就是一个重新认识、整理自己教育思维的过程,它可以促使教师对自身实践进行反思,以提升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

3、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搭建网络教研平台

今年,我校将投资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和校园网,为了提高多媒体设备的利用率,切实开阔教师教学视野,改进教育教学手段,我们将定期组织全校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并要求每位教师除了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学习校外教育教学先进理念,教育科研的实践创新等相关内容外,也需积极地将自己的教学反思、优秀设计、优秀案例、教学实录等放到学校网页上,同教研组的教师网上跟帖评论。

4、“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的服务制度。

校本教研的服务,包括专业支持、校本培训经费、信息、物资等方面的保障,就目前来讲,最主要的是建立教师教研专业支持制度。

学校要创造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的专业支持环境,和专业研究组织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聘请教研人员做学校的教研指导,并通过开展深入且频繁的专题研讨、教师与专家对话、学术报告、名师讲课等活动,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和学校教研的整体水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未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将在新课程“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广阔天地里,让生命与使命同行,凭借“校本教研”这一平台,在执着教学的背后痴心不改地探索教育的真谛,升华教学的行为,用行动来擦亮教育的梦想天空。

中学学校教研工作总结 篇3

本学期校本教研继续深入扎实开展,而且具有创新思路,教师校本教研工作总结。立足校本教研“说、上、评”实际,开拓教师博客群和网络论坛,借助ldc教师合作和发展共同体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一、“说、上、评”教研,深入扎实有效开展

1、完善教科研机构和组织实施

各教研组继续学习和实施学期初制定的《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关于公开教学活动的规定》。在教研和公开教研活动中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2、扎实开展“说、上、评”校本教研活动。继续与统评课相结合,学期每位教师上一次教研课,按照“说、上、评”教研流程,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努力做到扎实有效开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各教研组总结校本教研经验。

“说、上、评”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开创了校本教研的良好形式和新思路。开学初重新划分了教研组和活动地点,跟组领导和教研组长严密组织,呈现了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两次召开校本教研工作会议,落实学校校本教研工计划,每周三的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各教研组活动有计划和总结、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感悟课堂,呈现精彩瞬间。每位授课教师有精心的说课和备课,课后有反思,教研组听课教师也都有精彩的较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评析。语文组开创了评课的集体、分组评课的新形态,评课有及时的反馈,集体共享,集体提高。各教研组计划有深度,总结全面有提升,为今后的校本教研工作提供了卓有成效的经验。

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益,科研工作的着眼点应该在课堂上。要走教育科研的内涵发展之路,就要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积极引导教师在教研组中主动、有效地开展研讨活动,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和上课、听课、评课等,着力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围绕研究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研究方法和策略,检测研究成果。

本学期教研活动开展的比较扎实、有效,研讨氛围比较浓厚,各组每位成员都经历了磨课的历练,尤其在能手、省级优质课开课活动中,各组成员积极观摩教学,课后反思与评课并重,为教师们搭建一个进行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平台。老师们也在这种研讨氛围中共赢、共进。

二、利用教师个人学校博客群和个人博客,进行学习和成果展现

本学期每位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并通过学校网站的管理功能组成济宁学院第二附小教师博客群。教师在网路中学习和转载,在写博文中梳理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部分教师可以见得展现了自己的某些成功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思想理念,并且进一步得到提升,那将是个人的教育教学智慧的结晶。教师发展处在期中和期末对教师博客进行了两次查核与评阅,期中只做统计,期末进行了优秀博主评选和优秀博文评眩其中张吉路、郭峰、付云英和李冬梅被评为优秀博主,郭峰:《校园文化建设在张扬的'思想和固有的间展开》;张吉路:《草根研究让档案袋实践活力无限》孔庆龙:《在尝试中前行》石欣勤:《为“晨诵”“午读”“暮时拍手》董芳:《行在路上》王茜:《铸刚毅品格,做少年君子》五年级活动方案党明华:《音美结合,让音乐课丰富起来》付云英:《思维之花在生活“联姻”中绽放》张伟:《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周传梅:《和谐社会,教师的责任》张凤霞:《期末复习不再乏味》毕秀芳:《快乐的赛字课》蔡金华:《“爱”字入手,“管”字结合》等被评为优秀博文。

三、借助ldc,拓宽校本教研新思维

1、参与主办了ldc教师学习和发展共同体“档案袋项目”会议。

20xx年4月3日——4日,ldc国际合作项目档案袋伴我学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会议有内蒙古、武汉、济南、青岛等地合作联谊学校教师和我校部分教师参加,来自加拿大著名华人商界领袖蔡宏安先生,北师大教授赴加访问学者康长运博士,省教研室小学部主任徐云宏,武汉大方学校余思非校长、郑州师范学院张军教授、济宁学院彭兴奎教授、刘运涛老师参加会议。这次会议是为加强“鲁三角”和武汉大方学校校际联盟的一次重要活动,是康博士为促进我校教师水平提升、提高我校办学水平的一次重要活动。

为了圆满完成这次活动内蒙的王凡莲老师、周宏芳老师和郭小叶老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无偿地为我们提供讲座,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有价值的案例。让我们后行者少走弯路,在致以感谢。

(一)、此次会议任务有五个方面:加强“鲁三角”校际联盟,为今后校际合作达成共识。让我校部分教师了解ldc组织,了解“档案袋伴我学”项目。建立与武汉大方学校的联系,商议“孔子故里游学”方案。与各位专家和贵宾商议学校发展项目,进一步提升办学品味和层次。通过参与活动让学校教师深入体验了解ldc组织的核心理念,将这一理念与学校特色相融合,并深入到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

(二)、本次活动的成果

经过近两天的活动,远远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次会议成果有三个方面:研讨、交流、分享中让我们更深层面上了解档案袋。认识到档案袋作用。档案袋改变了学生、改变了老师,也改变了学校。档案袋是一个过程,过程中看到变化;档案袋是一个反思,反思中得到了提升,档案袋还是一个总结,总结中达成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重要的是行动,要从小处入手,绝不可贪大求全;重要的是反思,要不断的调整修正;重要的是分享,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加强沟通和协调。更为重要的是,从内蒙的这几位老师我看到他们对教育的信念、有了信念才会有思路、措施和方法,最后才能取得成绩。

活动过程中让我们体验了ldc的文化,原来研究可以如此进行,原来研究会如此快乐,原来我们的职业是这么的幸福,原来老师在教学中创造了这么多的智慧成果。我在思考,这种文化背后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快乐理念、草根的理念、尊重的理念、分享的理念。儒家文化与现代小学教育相结合的特色发展路子,两个方面任务,如何传承儒家文化是一个方面,另外非常重要的是如何体现教育的时代性。这次活动让我找到了路子,让ldc的文化渗透到学校生活中。

这次活动还远远超出了活动研讨内容的本身,活动让我们加强了校级联系,加深了研伴的友情,在路上,有了朋友风景才如此美好。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征程才刚刚开始。相信,有了康博士的引领,有了各位贵宾的支持,有了我们不懈追求的精神,我们一定会走的更远。

2、ldc式教研活动,注入教科研新活力。

5月28日,围绕两岸教学交流活动,我们分语文、数学、英语三大组进行,其他组老师自选参加这三组活动。议题:语文:

(1)课堂中我们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我博客里有一些想法,你可以先看看参考一下)

(2)交流活动中哪些课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3)语文课要向哪个方向走。

(4)我们试行的教研组简报制度怎样实施。数学、英语:议题同语文2、3、4。

方式:采用ldc的会议模式,会前布置议题,会上进行分组讨论,会后形成策略及简报。各组召集人(主持人):语文:张凤霞、蔡金华、毕秀芳(可以每人主持一个主题);数学:付云英、徐瑞;英语:孔慧源。学校领导:李校长、苏明、陈皓参加语文组;高喆参加英语组;王洪剑参加数学组。

6月9日,全体小学部教师在仁爱厅进行了专题校本教研“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研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科学和品德六个学科进行,各组分工明确,畅所欲言,就学科教学中如何运用“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策略研究。以下人员代表小组作研究成果回报:王洪剑谈在数学中的应用;张凤霞作“大胆取舍,以读为主,注重积累,课外延伸”的策略报告;石欣勤作“主题阅读之路”应用报告;孔慧源作“学科融合”研究报告;陈士真和王海运谈了“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在科学和品社课中的应用。这些策略研究和报告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为我校编写《儒家教育思想和分层目标教学》这本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资料。我校校本教研再上新台阶。

3、6月25日,在张吉路主任的主持下,我校召开了“ldc教师合作和发展共同体”——“鲁三角”联盟第四期网上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我行我思觅精彩”。各位研伴围绕以下两个话题:

1、怎样运用档案袋促进期末的高效复习?

2、档案袋如何让暑假生活更精彩?进行研讨,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智慧之花悄然绽放,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本次网络论坛,附小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东盛区、济南韦二路小学、青岛福州路小学共十五位老师参与,气氛热烈,合作与发展共享。这次网上论坛,是我校校本教研带动兴师兴校,铸就名牌的又一飞跃。

四、以活动推进校本教研,锻炼教师队伍

1、5月27日、28日,我校成功地举行了“开课周”活动。在这次开课周公开课中,党明华、彭辉、王丽、孔丽、蒋磊、林延春、陈凯七位老师进行了很多教学研究的努力,对全校教师执教了精彩的公开课,为校本教研提供了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的大力支持;同时也为济宁学院教育系学生和xx省教育同仁名师培训班给予了课堂教学的实习和学习。6月2日,在周三的业务活动中,全体小学部教师在仁爱厅进行了校本教研活动。这次校本教研活动由教师发展处副主任石欣勤主持,按照ldc活动形式分了三个大组:语文组在仁爱厅,数学组在一三教室,艺体组在一二教室,分别由毕秀芳、付云英和侯丽三位教研组长主持大组讨论,就各组公开课课堂教学做了精彩的评论。大组讨论后回到仁爱厅,各大组推荐了张吉路、蔡金华、徐瑞、荀杰丽、张桂娟、张丽、张冬青老师就语文、数学、体育、科学和音乐课公开课课堂教学作了精彩的点评。这次校本教研活动锻炼了教师队伍的学科课堂教学,同时也提升了校本教研的层次和水平。

本学期校本教研继续深入扎实开展,而且具有创新思路。立足校本教研“说、上、评”实际,开拓教师博客

中学学校教研工作总结 篇4

我校高年级教研组,全组十一成员担负着全校四、五、六三个年级的语文、数学、校本、综合、科学、品德社会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一学期来,在校领导和其他科任教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全组教师团结协作、踏实苦干,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得到了家长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工作中 ,教师们积极听从领导安排,勇挑重担而不拈轻怕重。大家专业思想巩固,工作时间都一心扑在教学上,从不从事其他影响教学工作的事情。全组教师抓住一切机会进行提高,诸如外出听课、教材辅导、教研活动等学习机会大家从不缺席。每当听完外校教师或本校教师的讲课还是教材辅导后,大家都能认真记录,回来后,大家坐在一起,认真分析,仔细推敲,开拓思路,以求博采众家之长,弥补自己的不足,以达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目的。

从制订教研活动计划到备课、上课,教师们都能依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搞好集体备课,深入做到熟练驾驭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既备教材,又备学生,精心设计教案,精心设计习题。在课堂教学上,老师们根据学生 实际进行因才施教,掌握多种行之有效、新颖活泼的教学方法,既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又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用十分的热情、生动风趣的语言,对学生耐心地进行引导,通过各种途经,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教研组开展了三次较教研活动:首先开学初我们制定了活动计划,然后进行了两次理论学习,一次理论研讨,上了七节观摩课,期末还制定了复习计划。

高年级教研组的几位教师,无论是干任何工作,不管是教学比赛还是组织活动等等,教师们都会全力以赴,不把工作搞好,就不罢休。

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师们忘我地工作,认真执教,真正证实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说法,在这学期的期末测试中,各年级的学生,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全组教师除认真搞好教学工作以外,还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学校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工作单位是班集体,而班主任教师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高年级组十一名教师,其中有六名同志担任了班主任工作,她们不辞劳苦,甘为人梯,以广泛的爱心去教育、感化学生,她们既是学生的良师,更是学生的.诤友,象慈母、似严父,把自己的青春和爱心都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

总之,高年级组的几位老师都能把培养祖国的下一代当作自己的职责,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她们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互帮、互学、互勉、互励,为了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她们愿意将青春和生命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使祖国的教育之花绽放得更加璀璨夺目。

中学学校教研工作总结 篇5

本学期校本教研继续深入扎实开展,而且具有创新思路,教师校本教研工作总结。立足校本教研“说、上、评”实际,开拓教师博客群和网络论坛,借助ldc教师合作和发展共同体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一、 “说、上、评”教研,深入扎实有效开展

1、完善教科研机构和组织实施

各教研组继续学习和实施学期初制定的《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关于公开教学活动的规定》。在教研和公开教研活动中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2、扎实开展“说、上、评”校本教研活动。继续与统评课相结合,学期每位教师上一次教研课,按照“说、上、评”教研流程,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努力做到扎实有效开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各教研组总结校本教研经验。

“说、上、评”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开创了校本教研的良好形式和新思路。开学初重新划分了教研组和活动地点,跟组领导和教研组长严密组织,呈现了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两次召开校本教研工作会议,落实学校校本教研工计划,每周三的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各教研组活动有计划和总结、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感悟课堂,呈现精彩瞬间。每位授课教师有精心的说课和备课,课后有反思,教研组听课教师也都有精彩的较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评析。语文组开创了评课的集体、分组评课的新形态,评课有及时的反馈,集体共享,集体提高。各教研组计划有深度,总结全面有提升,为今后的校本教研工作提供了卓有成效的经验。

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益,科研工作的着眼点应该在课堂上。要走教育科研的内涵发展之路,就要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积极引导教师在教研组中主动、有效地开展研讨活动,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和上课、听课、评课等,着力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围绕研究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研究方法和策略,检测研究成果。

本学期教研活动开展的比较扎实、有效,研讨氛围比较浓厚,各组每位成员都经历了磨课的历练,尤其在能手、省级优质课开课活动中,各组成员积极观摩教学,课后反思与评课并重,为教师们搭建一个进行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平台。老师们也在这种研讨氛围中共赢、共进。

二、利用教师个人学校博客群和个人博客,进行学习和成果展现

本学期每位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并通过学校网站的管理功能组成济宁学院第二附小教师博客群。教师在网路中学习和转载,在写博文中梳理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部分教师可以见得展现了自己的某些成功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思想理念,并且进一步得到提升,那将是个人的教育教学智慧的结晶。教师发展处在期中和期末对教师博客进行了两次查核与评阅,期中只做统计,期末进行了优秀博主评选和优秀博文评眩其中张吉路、郭峰、付云英和李冬梅被评为优秀博主,郭峰:《校园文化建设在张扬的思想和固有的间展开》;张吉路:《草根研究让档案袋实践活力无限》孔庆龙:《在尝试中前行》石欣勤:《为“晨诵”“午读”“暮时拍手》董芳:《行在路上》王茜:《铸刚毅品格,做少年君子》五年级活动方案党明华:《音美结合,让音乐课丰富起来》付云英:《思维之花在生活“联姻”中绽放》张伟:《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周传梅:《和谐社会,教师的责任》张凤霞:《期末复习不再乏味》毕秀芳:《快乐的赛字课》蔡金华:《“爱”字入手,“管”字结合》等被评为优秀博文。

三、借助ldc,拓宽校本教研新思维

1、参与主办了ldc教师学习和发展共同体“档案袋项目”会议,工作总结《教师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20xx年4月3日——4日,ldc国际合作项目档案袋伴我学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会议有内蒙古、武汉、济南、青岛等地合作联谊学校教师和我校部分教师参加,来自加拿大著名华人商界领袖蔡宏安先生,北师大教授赴加访问学者康长运博士,省教研室小学部主任徐云宏,武汉大方学校余思非校长、郑州师范学院张军教授、济宁学院彭兴奎教授、刘运涛老师参加会议。这次会议是为加强“鲁三角”和武汉大方学校校际联盟的一次重要活动,是康博士为促进我校教师水平提升、提高我校办学水平的一次重要活动。

为了圆满完成这次活动内蒙的王凡莲老师、周宏芳老师和郭小叶老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无偿地为我们提供讲座,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有价值的.案例。让我们后行者少走弯路,在致以感谢。

(一)、此次会议任务有五个方面:加强“鲁三角”校际联盟,为今后校际合作达成共识。让我校部分教师了解ldc组织,了解“档案袋伴我学”项目。建立与武汉大方学校的联系,商议“孔子故里游学”方案。与各位专家和贵宾商议学校发展项目,进一步提升办学品味和层次。通过参与活动让学校教师深入体验了解ldc组织的核心理念,将这一理念与学校特色相融合,并深入到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

(二)、本次活动的成果

经过近两天的活动,远远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次会议成果有三个方面:研讨、交流、分享中让我们更深层面上了解档案袋。认识到档案袋作用。档案袋改变了学生、改变了老师,也改变了学校。档案袋是一个过程,过程中看到变化;档案袋是一个反思,反思中得到了提升,档案袋还是一个总结,总结中达成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重要的是行动,要从小处入手,绝不可贪大求全;重要的是反思,要不断的调整修正;重要的是分享,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加强沟通和协调。更为重要的是,从内蒙的这几位老师我看到他们对教育的信念、有了信念才会有思路、措施和方法,最后才能取得成绩。

活动过程中让我们体验了ldc的文化,原来研究可以如此进行,原来研究会如此快乐,原来我们的职业是这么的幸福,原来老师在教学中创造了这么多的智慧成果。我在思考,这种文化背后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快乐理念、草根的理念、尊重的理念、分享的理念。儒家文化与现代小学教育相结合的特色发展路子,两个方面任务,如何传承儒家文化是一个方面,另外非常重要的是如何体现教育的时代性。这次活动让我找到了路子,让ldc的文化渗透到学校生活中。

这次活动还远远超出了活动研讨内容的本身,活动让我们加强了校级联系,加深了研伴的友情,在路上,有了朋友风景才如此美好。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征程才刚刚开始。相信,有了康博士的引领,有了各位贵宾的支持,有了我们不懈追求的精神,我们一定会走的更远。

2、ldc式教研活动,注入教科研新活力。

5月28日,围绕两岸教学交流活动,我们分语文、数学、英语三大组进行,其他组老师自选参加这三组活动。议题:语文:1、课堂中我们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我博客里有一些想法,你可以先看看参考一下)2、交流活动中哪些课是我们可以借鉴的。3、语文课要向哪个方向走。 4、我们试行的教研组简报制度怎样实施。数学、英语:议题同语文2、3、4。方式:采用ldc的会议模式,会前布置议题,会上进行分组讨论,会后形成策略及简报。各组召集人(主持人):语文:张凤霞、蔡金华、毕秀芳(可以每人主持一个主题); 数学:付云英、徐瑞;英语:孔慧源。学校领导:李校长、苏明、陈皓参加语文组;高喆参加英语组;王洪剑参加数学组。

6月9日,全体小学部教师在仁爱厅进行了专题校本教研“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研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科学和品德六个学科进行,各组分工明确,畅所欲言,就学科教学中如何运用“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策略研究。以下人员代表小组作研究成果回报:王洪剑谈在数学中的应用;张凤霞作“大胆取舍,以读为主,注重积累,课外延伸”的策略报告;石欣勤作“主题阅读之路”应用报告;孔慧源作“学科融合”研究报告;陈士真和王海运谈了“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在科学和品社课中的应用。这些策略研究和报告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为我校编写《儒家教育思想和分层目标教学》这本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资料。我校校本教研再上新台阶。

3、6月25日,在张吉路主任的主持下,我校召开了“ldc教师合作和发展共同体”——“鲁三角”联盟第四期网上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我行我思觅精彩”。各位研伴围绕以下两个话题:

1、怎样运用档案袋促进期末的高效复习?

2、档案袋如何让暑假生活更精彩?进行研讨,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智慧之花悄然绽放,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本次网络论坛,附小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东盛区、济南韦二路小学、青岛福州路小学共十五位老师参与,气氛热烈,合作与发展共享。这次网上论坛,是我校校本教研带动兴师兴校,铸就名牌的又一飞跃。:

四、以活动推进校本教研,锻炼教师队伍

1、5月27日、28日,我校成功地举行了“开课周”活动。在这次开课周公开课中,党明华、彭辉、王丽、孔丽、蒋磊、林延春、陈凯七位老师进行了很多教学研究的努力,对全校教师执教了精彩的公开课,为校本教研提供了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的大力支持;同时也为济宁学院教育系学生和xx省教育同仁名师培训班给予了课堂教学的实习和学习。6月2日,在周三的业务活动中,全体小学部教师在仁爱厅进行了校本教研活动。这次校本教研活动由教师发展处副主任石欣勤主持,按照ldc活动形式分了三个大组:语文组在仁爱厅,数学组在一三教室,艺体组在一二教室,分别由毕秀芳、付云英和侯丽三位教研组长主持大组讨论,就各组公开课课堂教学做了精彩的评论。大组讨论后回到仁爱厅,各大组推荐了张吉路、蔡金华、徐瑞、荀杰丽、张桂娟、张丽、张冬青老师就语文、数学、体育、科学和音乐课公开课课堂教学作了精彩的点评。这次校本教研活动锻炼了教师队伍的学科课堂教学,同时也提升了校本教研的层次和水平。

本学期校本教研继续深入扎实开展,而且具有创新思路。立足校本教研“说、上、评”实际,开拓教师博客

中学学校教研工作总结 篇6

为全面贯彻落实县教体局提出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本学期,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学区的正确领导下,我部教研工作兢兢业业、扎扎实实的开展着。现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做好教研工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对教学管理和教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切实提高课堂授课效率和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研的指导性作用。因此,本学期开始时就召开有教研组组长参加的业务会,学习研究教育局和学校的工作指导思想,学习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教师备课的`标准、作业批改的标准等,并要求各组规划出学期的教研设想,为教研活动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常规教研工作

本学期,我部继续深入推进教研工作,继续积极安排校内及校外教研。校内,按照学校要求,坚持“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各教研组安排教师认真上课,组织教师积极观课议课。组织教师学习微课制作,并上传微课,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种教学论文比赛。校外,组织教师认真走出去观课,回来后认真撰写心得并校内教师交流。所有工作实实在在的去做,不搞弄虚作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工作。

三、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

本学期,中学部不仅要求教师苦练内功,还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的各项教学比赛,胡维菊老师获得合肥市初中英语优质课教学比赛市一等奖?,并将在接下来一轮中角逐省级参赛资格,是xx县仅有的第一人。生物学科黄鑫龙老师,在去年获得两项合肥市教学比赛一等奖的基础上,本学期再次代表xx县参加即将举行的合肥市初中生物优质课评选,数学学科xx老师,在xx县初中数学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大赛获一等奖,音乐学科张会芝老师在县城片激烈的预赛中脱颖而出,参加xx县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合唱指挥)专场比赛获县二等奖。周宏平老师参加中青年教师基本功获县三等奖,中学部语文教研组,在参加xx县优秀教研组评选中,顺利通过验收,并报至合肥市教育局。目前,正组织教师参加县电子白板比赛和数学说课等比赛。同时,本期我部按照县局要求,承办了合肥市“送培送教”活动,按照上级要求,认真组织,圆满完成 ,获得上级领导好评。

四、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自身建设和学习,深入班级真正了解老师和学生的需求,变检查为指导和服务,立足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做好教学教研工作。

2、对老师的业务工作指导的不够。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三次业务检查,检查中仍发现个别老师缺少单元备课、章节备课;具体到每一课时里没有重难点、方法等环节;教学反思内容不正确或者是内容简单,有应付的思想。很多老师上课仍然还是老教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新课改意识。

3、今后努力的方向。加大对教师业务方面的培训和指导,要让老师们指导怎么备课,怎么上课以及怎样批改作业;多给老师提供出去学习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多接触新的事物,新的教学理念,思想上要赶上时代是步伐,使他们思想上乐于接受新事物,主动的去学习和改变自己的工作作风,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成绩属于过去,名利莫过阵风,我们将借鉴过去,谋划未来,居安思危,脚踏实地,以真为本,将我部的教学工作踏踏实实地进行下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