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小学数学教研员研修总结(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研员研修总结 篇1
20xx年4月27至29日,我有幸参加了在z三小举办的乡镇数学教研员研修班培训。三天时间虽短,但获益匪浅。尤其是于科长关于有效备课的讲座,不仅全面分析了当前教师备课的现状,而且系统地阐明了有效备课的方法、途径及注意事项等,引导我们从更深的层次去理解备课意义,更系统地把握备课的要求,个人感觉收获颇丰,但也有些许困惑,还望于科长及诸位专家给予指点。
于科长对当前教师备课现状的分析,我既认同又不认同。一方面的确如于科长所说的,平常检查时所看到的教师备课(更准确地说是教案)大多是于课堂教学结束后,在检查前抄袭而来,是应付检查的(甚至于有的老师连抄也不抄),这一点我深以为然;但另一方面,平心而论,几乎所有的教师在教学前都会去备课(当然,几乎没有先周备的),很多教师备课还相当认真。这听起来矛盾,却也是现实情况,实际教学当中,我所了解的教师,绝大多数都做了两种备课活动:一种是教学前教师备了自己用的实用性备课;一种是检查前教师“备”了应付检查得分的应付性备课。从对教学的实际作用来看,前者是有效的,直接服务于教学;后者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挤占了用于正常教学思考的时间)。但对教师个体而言,二者都是有用的,前者教学实用,后者可以考核时得分。
当然,理想的状态是二者合二为一,而且从理论上说还节省时间。但教师为什么不合二为一呢?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个人原因。
一方面当前乡村教师的主体依然是转正的民办教师,少数正规师范毕业的教师大多也是出身农村,家务事多,农忙时无法按部就班地撰写教案;再者,由于教师个人业务素质比较低(正规毕业生中的优秀者也大多被各级各部门选拔走了),相当部分教师无力独自撰写科学、完整的教案。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职业倦怠影响着教师的积极性。
二、备课活动本身的特性与检查需要的矛盾。
从本质上说,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而做的各项准备工作(撰写教案只是一小部分),就像于科长说的,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形成教学思路、撰写教案等,这一系列隐性、显性的工作都是在备课。而这一系列的工作,都应该是在教师充分考虑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业务水平高,熟悉教学内容,教案就可以写得比较简单(甚至于不编写完整的教案),反之则应该比较详细;同时,在备课的各个阶段形成的成果(教材上的勾划、随记的卡片等),很多无须重新整理到教案中,可以在教学中直接使用,但这样做多数时候却并不符合检查要求,因为这样一来,检查者便无法从教案中看出教师完整的教学思路,无法评判备课的好坏。更何况备课活动的多数工作对检查者来说都是隐性的,根本无从评判。
三、各级检查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
如果想科学地评价备课地质量,我相信高明的检查者应该会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来进行评判,如果一位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重难点处理得当,教学很成功,即便不编写教案,教师的备课也应该说是充分的。但实际检查当中,大多就是看教案是否详细,更有甚者,把教师的书写是否认真作为重要标准,让人无语。此种情况下,老师们的应付现象,或可理解?
其实,备课作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别人是很难通过教案进行评判的,检查教案的最大的副作用就是迫使教师造假应付,占用了大量的本该用于真正备课的.时间,从实际效果来看是弊大于利。要真正促进教师的有效备课,首先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被迫进行的无效劳动。使老师们无须去应付。
我个人认为,把促进教师有效备课的希望寄托于学校一级,是本末倒置的,各级领导的检查标准是学校教学行为的风向标,只要领导们的检查标准变了,相信老师们没有一个愿意做无用功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具体备课方法的指导,或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记得3月初我县在进行教研员培训时,张主任曾提出一个设想,就是通过教研平台推出基础教案,然后让教师们以此为蓝本进行修改,形成自己个人教案,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好的创意,既可以大幅度减少老师的无效劳动,又能让老师有所借鉴,提高备课效率。
以上思考,仅是我个人愚见,也许稚嫩,但我盼望着自己能像于科长鼓励的那样—— “只要你还嫩绿,你就会继续成长。”,一直走在成长的路上。
小学数学教研员研修总结 篇2
20xx年4月27日至29日,xx市小学数学乡镇教研员研修班会议在莒南三小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记得两年前的四月,我们齐聚xx举行了第一次数学乡镇教研员培训,那次的会议让初次担当教研员重任的我受益匪浅。事隔两年,在心中冥冥的期待中第二次培训如约而至。回顾三天的学习生活,些许艰辛,几多感动,它让我知道了学海无涯,我们都走在思维的路上不断求索;知道了“学最好的人做最好的自己,用别人的成功去成就自己......” 有一种痛是源自心底的快乐,痛并快乐也值得。
一、教学设计新颖
纵观七节还原课,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有让大家一听就头疼的计算教学类《小数加减法》、《平均数》,有充分体验建立表象的概念教学类《认识负数》、《认识厘米》,有难度最大,趣味性最强的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还有让我们耳目一新,从头学起的《二进制》,这七节课涉及的内容多样,代表性强,让我们大开眼界,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借鉴机会,可见于老师在选择执教课题时花费了不少心思。从这些课中,我们领略了名师们“大气”的教学思想,“巧妙”的教学设计,“精彩”的课堂评价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像《小数加减法》让学生尝试自己出题,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情况,在此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各种情况。这样设计尊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个体差异,让更多的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勤于思考,乐于探究,避免了计算教学的单调乏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识厘米》和《垂直》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开门见山,导入课题,目的明确,思路清晰,使人眼前一亮,如何灵活的处理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给了使用教学策略的一线老师们更多的启示。
二、关注全体学生发展
此次课堂评价更加关注面向全体学生,如学生的回答不合理时,老师们不放过一个学生,“站在学生的思维上”,认真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思路,这一点我非常佩服。曾想到一句话:如果学生沉默了,请反思自己。是啊,没有做错的学生,只有做错的老师,请蹲下身子与孩子们一起思考吧!另外于老师每堂课都坚持展出执教老师课堂行走路线和学生回答问题次数统计,并最后做了对比,我感觉这样做值得学习,通常情况下听课的三十来个学生都是从全班中六七十个人中挑选出来的,可以说他们是班级的精英,但从统计结果中我们不难发现,提问率最小的大约是百分之五十几,这一数据说明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叫不到,被忽视了。很多时候,我们老师只希望得到学生最佳的答案,营造最完美的课堂,牵着学生走,熟不知,在这样看似精彩的课堂背后又有多少失落的眼神啊!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一定要注意,并寻找合适的机会也进行这样的尝试,希望引起老师们足够的重视。
三、扎实有效的活动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于江美科长立足构建高效课堂,做了《有效备课的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中分析了目前备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有效备课的策略及要求。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于老师发现的这些问题,如教师备课兴趣不高,应付了事,备课的实效性不高,只为了存档检查等,都是采用明查暗访的形式,真实的来自于教师平时的教学教研活动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我们加强备课管理,提高备课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做了明确的指导。做一个有智慧的教研员是多少重要啊!
四、还原课最难上
本次活动执教的老师都是市一等奖获得者,他们都拥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但由于个人理解的不同和学生的差异,使得还原课失去了它本来的面目,貌合神离。就像有人所说:“名师的课就像厨师烹饪的大餐,色香味俱全,营养健康,而我们就像是只准备了大餐的材料,至于该怎么放放些什么佐料,味道如何就看个人的演绎了。真正能在吸取原有精华的基础上上出味道、上出新意,上出水平,确实需要下很大的功夫,看花容易绣花难啊!所以还原课难上,名师的还原课更难上。
我的想法:
1、名师的设计就无可置疑吗?
比如《植树问题》我曾经听过三次,自己也上过一次。第一次是去外县参观学习,一位老师就执教的这一课,他采用了课前预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课前每个学生发放一张预习提纲纸,将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分解成了三个小问题,从解决这三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的规律。课上请一等或二等的学生为大家讲解,其他学生相互质疑补充,老师只起到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这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很好,但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好学生滔滔不绝,学困生无精打采,一个班级的优等毕竟占少数,长期以往我担心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两极分化。第二次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参加了省年会带来了光碟,看虞老师执教植树问题,她独特的教学设计、精彩的互动、娴熟的教学技艺让我钦佩不已的同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既要充分理解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又要加以灵活的运用,这么大的容量,这么难的问题,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实现吗?我们该第三次是我们学校举行的组内同一节课,当时共同研讨时考虑到教师自身素质和学生的思维水平,我们只讲了植树问题的第一种情况:两端都栽,教学效果较好。《平均数》中这样的游戏规则你能接受吗?什么是一堂好课?教师的滔滔不绝也好,沉默寡言也罢,只要该说就说,该做就做,劳逸结合,其乐融融,用最少的付出达到最佳的效果就是一节好课。
2、评课方式:
本来已选出代表发言,会议进行时于老师采取了随机抽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错,调动了广大与会教师的积极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我都没闲着,走着坐着讨论课例,希望被抽到,说出心中的困惑,但又怕个人意见有偏差,忐忑不安。与会老师的学习热情都很高,课间空,饭桌上,旅馆内都能听到大家随时随地研讨的声音,真是一起走在思维的路上。但感觉评课时间稍稍有些长,从大家的评课内容来看困惑基本一致,当疑惑聚集时我们就想听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人为我们解惑。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学无止境,只要成熟就要腐烂,还是让我们一起走在思维的路上嫩绿的成长吧!
小学数学教研员研修总结 篇3
20xx年4月27日至29日,z市小学数学乡镇教研员研修班会议在莒南三小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记得两年前的四月,我们齐聚z举行了第一次数学乡镇教研员培训,那次的会议让初次担当教研员重任的我受益匪浅。事隔两年,在心中冥冥的期待中第二次培训如约而至。回顾三天的学习生活,些许艰辛,几多感动,它让我知道了学海无涯,我们都走在思维的路上不断求索;知道了“学最好的人做最好的自己,用别人的成功去成就自己……” 有一种痛是源自心底的快乐,痛并快乐也值得。
一、教学设计新颖
纵观七节还原课,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有让大家一听就头疼的计算教学类《小数加减法》、《平均数》,有充分体验建立表象的概念教学类《认识负数》、《认识厘米》,有难度最大,趣味性最强的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还有让我们耳目一新,从头学起的《二进制》,这七节课涉及的内容多样,代表性强,让我们大开眼界,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借鉴机会,可见于老师在选择执教课题时花费了不少心思。从这些课中,我们领略了名师们“大气”的教学思想,“巧妙”的教学设计,“精彩”的课堂评价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像《小数加减法》让学生尝试自己出题,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情况,在此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各种情况。这样设计尊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个体差异,让更多的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勤于思考,乐于探究,避免了计算教学的单调乏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识厘米》和《垂直》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开门见山,导入课题,目的明确,思路清晰,使人眼前一亮,如何灵活的处理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给了使用教学策略的一线老师们更多的启示。
二、关注全体学生发展
此次课堂评价更加关注面向全体学生,如学生的回答不合理时,老师们不放过一个学生,“站在学生的思维上”,认真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思路,这一点我非常佩服。曾想到一句话:如果学生沉默了,请反思自己。是啊,没有做错的学生,只有做错的.老师,请蹲下身子与孩子们一起思考吧!另外于老师每堂课都坚持展出执教老师课堂行走路线和学生回答问题次数统计,并最后做了对比,我感觉这样做值得学习,通常情况下听课的三十来个学生都是从全班中六七十个人中挑选出来的,可以说他们是班级的精英,但从统计结果中我们不难发现,提问率最小的大约是百分之五十几,这一数据说明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叫不到,被忽视了。很多时候,我们老师只希望得到学生最佳的答案,营造最完美的课堂,牵着学生走,熟不知,在这样看似精彩的课堂背后又有多少失落的眼神啊!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一定要注意,并寻找合适的机会也进行这样的尝试,希望引起老师们足够的重视。
三、扎实有效的活动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于江美科长立足构建高效课堂,做了《有效备课的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中分析了目前备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有效备课的策略及要求。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于老师发现的这些问题,如教师备课兴趣不高,应付了事,备课的实效性不高,只为了存档检查等,都是采用明查暗访的形式,真实的来自于教师平时的教学教研活动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我们加强备课管理,提高备课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做了明确的指导。做一个有智慧的教研员是多少重要啊!
四、还原课最难上
本次活动执教的老师都是市一等奖获得者,他们都拥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但由于个人理解的不同和学生的差异,使得还原课失去了它本来的面目,貌合神离。就像有人所说:“名师的课就像厨师烹饪的大餐,色香味俱全,营养健康,而我们就像是只准备了大餐的材料,至于该怎么放放些什么佐料,味道如何就看个人的演绎了。真正能在吸取原有精华的基础上上出味道、上出新意,上出水平,确实需要下很大的功夫,看花容易绣花难啊!所以还原课难上,名师的还原课更难上。
我的想法:
1、名师的设计就无可置疑吗?
比如《植树问题》我曾经听过三次,自己也上过一次。第一次是去外县参观学习,一位老师就执教的这一课,他采用了课前预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课前每个学生发放一张预习提纲纸,将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分解成了三个小问题,从解决这三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的规律。课上请一等或二等的学生为大家讲解,其他学生相互质疑补充,老师只起到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这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很好,但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好学生滔滔不绝,学困生无精打采,一个班级的优等毕竟占少数,长期以往我担心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两极分化。第二次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参加了省年会带来了光碟,看虞老师执教植树问题,她独特的教学设计、精彩的互动、娴熟的教学技艺让我钦佩不已的同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既要充分理解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又要加以灵活的运用,这么大的容量,这么难的问题,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实现吗?我们该第三次是我们学校举行的组内同一节课,当时共同研讨时考虑到教师自身素质和学生的思维水平,我们只讲了植树问题的第一种情况:两端都栽,教学效果较好。《平均数》中这样的游戏规则你能接受吗?什么是一堂好课?教师的滔滔不绝也好,沉默寡言也罢,只要该说就说,该做就做,劳逸结合,其乐融融,用最少的付出达到最佳的效果就是一节好课。
2、评课方式:
本来已选出代表发言,会议进行时于老师采取了随机抽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错,调动了广大与会教师的积极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我都没闲着,走着坐着讨论课例,希望被抽到,说出心中的困惑,但又怕个人意见有偏差,忐忑不安。与会老师的学习热情都很高,课间空,饭桌上,旅馆内都能听到大家随时随地研讨的声音,真是一起走在思维的路上。但感觉评课时间稍稍有些长,从大家的评课内容来看困惑基本一致,当疑惑聚集时我们就想听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人为我们解惑。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学无止境,只要成熟就要腐烂,还是让我们一起走在思维的路上嫩绿的成长吧!
小学数学教研员研修总结 篇4
20xx年4月27日至29日,z市小学数学乡镇教研员研修班会议在莒南三小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记得两年前的四月,我们齐聚z举行了第一次数学乡镇教研员培训,那次的会议让初次担当教研员重任的我受益匪浅。事隔两年,在心中冥冥的期待中第二次培训如约而至。回顾三天的学习生活,些许艰辛,几多感动,它让我知道了学海无涯,我们都走在思维的路上不断求索;知道了“学最好的人做最好的自己,用别人的成功去成就自己……” 有一种痛是源自心底的快乐,痛并快乐也值得。
一、教学设计新颖
纵观七节还原课,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有让大家一听就头疼的计算教学类《小数加减法》、《平均数》,有充分体验建立表象的概念教学类《认识负数》、《认识厘米》,有难度最大,趣味性最强的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还有让我们耳目一新,从头学起的《二进制》,这七节课涉及的内容多样,代表性强,让我们大开眼界,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借鉴机会,可见于老师在选择执教课题时花费了不少心思。从这些课中,我们领略了名师们“大气”的教学思想,“巧妙”的教学设计,“精彩”的课堂评价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像《小数加减法》让学生尝试自己出题,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情况,在此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各种情况。这样设计尊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个体差异,让更多的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勤于思考,乐于探究,避免了计算教学的单调乏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识厘米》和《垂直》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开门见山,导入课题,目的明确,思路清晰,使人眼前一亮,如何灵活的处理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给了使用教学策略的一线老师们更多的启示。
二、关注全体学生发展
此次课堂评价更加关注面向全体学生,如学生的回答不合理时,老师们不放过一个学生,“站在学生的思维上”,认真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思路,这一点我非常佩服。曾想到一句话:如果学生沉默了,请反思自己。是啊,没有做错的学生,只有做错的老师,请蹲下身子与孩子们一起思考吧!另外于老师每堂课都坚持展出执教老师课堂行走路线和学生回答问题次数统计,并最后做了对比,我感觉这样做值得学习,通常情况下听课的三十来个学生都是从全班中六七十个人中挑选出来的,可以说他们是班级的精英,但从统计结果中我们不难发现,提问率最小的大约是百分之五十几,这一数据说明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叫不到,被忽视了。很多时候,我们老师只希望得到学生最佳的答案,营造最完美的课堂,牵着学生走,熟不知,在这样看似精彩的课堂背后又有多少失落的眼神啊!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一定要注意,并寻找合适的机会也进行这样的尝试,希望引起老师们足够的重视。
三、扎实有效的活动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于江美科长立足构建高效课堂,做了《有效备课的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中分析了目前备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有效备课的策略及要求。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于老师发现的.这些问题,如教师备课兴趣不高,应付了事,备课的实效性不高,只为了存档检查等,都是采用明查暗访的形式,真实的来自于教师平时的教学教研活动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我们加强备课管理,提高备课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做了明确的指导。做一个有智慧的教研员是多少重要啊!
四、还原课最难上
本次活动执教的老师都是市一等奖获得者,他们都拥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但由于个人理解的不同和学生的差异,使得还原课失去了它本来的面目,貌合神离。就像有人所说:“名师的课就像厨师烹饪的大餐,色香味俱全,营养健康,而我们就像是只准备了大餐的材料,至于该怎么放放些什么佐料,味道如何就看个人的演绎了。真正能在吸取原有精华的基础上上出味道、上出新意,上出水平,确实需要下很大的功夫,看花容易绣花难啊!所以还原课难上,名师的还原课更难上。
我的想法:
1、名师的设计就无可置疑吗?
比如《植树问题》我曾经听过三次,自己也上过一次。第一次是去外县参观学习,一位老师就执教的这一课,他采用了课前预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课前每个学生发放一张预习提纲纸,将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分解成了三个小问题,从解决这三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的规律。课上请一等或二等的学生为大家讲解,其他学生相互质疑补充,老师只起到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这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很好,但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好学生滔滔不绝,学困生无精打采,一个班级的优等毕竟占少数,长期以往我担心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两极分化。第二次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参加了省年会带来了光碟,看虞老师执教植树问题,她独特的教学设计、精彩的互动、娴熟的教学技艺让我钦佩不已的同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既要充分理解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又要加以灵活的运用,这么大的容量,这么难的问题,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实现吗?我们该第三次是我们学校举行的组内同一节课,当时共同研讨时考虑到教师自身素质和学生的思维水平,我们只讲了植树问题的第一种情况:两端都栽,教学效果较好。《平均数》中这样的游戏规则你能接受吗?什么是一堂好课?教师的滔滔不绝也好,沉默寡言也罢,只要该说就说,该做就做,劳逸结合,其乐融融,用最少的付出达到最佳的效果就是一节好课。
2、评课方式:
本来已选出代表发言,会议进行时于老师采取了随机抽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错,调动了广大与会教师的积极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我都没闲着,走着坐着讨论课例,希望被抽到,说出心中的困惑,但又怕个人意见有偏差,忐忑不安。与会老师的学习热情都很高,课间空,饭桌上,旅馆内都能听到大家随时随地研讨的声音,真是一起走在思维的路上。但感觉评课时间稍稍有些长,从大家的评课内容来看困惑基本一致,当疑惑聚集时我们就想听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人为我们解惑。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学无止境,只要成熟就要腐烂,还是让我们一起走在思维的路上嫩绿的成长吧!
小学数学教研员研修总结 篇5
回顾整个阶段的学习,感慨很多,收获颇多。既有学习的劳累,又有收获的喜悦。近十来天的网上研修学习,让我获益匪浅。
一、通过远程研修更深刻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通过远程研修让我改变了过去有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开始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我在课堂上提供一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逐步完成相应任务,在此基础上展示交流。通过自主学习一节课中大多数学生能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中获得一定的基本技能。课堂教学更受学生欢迎。
二、通过远程研修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
一位优秀的教师,最需要的是热情。一位好老师不仅仅是交给学生多少知识,更应给学生多少拿得走的素质。时间在变,师德不变,爱岗敬业的精神不变,作为老师,我们应教到老学到老,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科知识有深度,有广度,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把本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博采众长。一位优秀的教师既要有教学经验的积累,又要把握课堂教学的规律性、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它应是师生间、生生间信息传递,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每一个四十分钟里都是师生共度的生命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与激情,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通过远程研修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我们的教学中,平时布置作业,总是以同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通过远程研修的学习使我懂得在教育教学中要求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为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教育的结果,同时也是教育的依据。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有聪明的,有迟钝的;有善于思考的,有善于记忆的;有开朗活泼的,有性格内向的……。在爱好上,有爱好跳舞的,有喜欢唱歌的;有爱好美术的等等。作为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培养。
远程研修培训,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有了更深刻的反思,相信所有这些对我今后的教学是有帮助的。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这次名师远程研修让我有幸与专家和各地的数学教师交流,针对探讨的主题,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毫无保留,尽管不曾见面,但远程研修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选择恰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运用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有针对性地练习,努力构建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此外,要不断加强自我反思与其他同行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研讨。只有这样才能站在一个真正的综合实践课程教育者的高度教我们的学生,才能与学生共享到综合实践课自身的魅力!
小学数学教研员研修总结 篇6
20xx年4月27至29日,我有幸参加了在z三小举办的乡镇数学教研员研修班培训。三天时间虽短,但获益匪浅。尤其是于科长关于有效备课的讲座,不仅全面分析了当前教师备课的现状,而且系统地阐明了有效备课的方法、途径及注意事项等,引导我们从更深的层次去理解备课意义,更系统地把握备课的要求,个人感觉收获颇丰,但也有些许困惑,还望于科长及诸位专家给予指点。
于科长对当前教师备课现状的分析,我既认同又不认同。一方面的确如于科长所说的,平常检查时所看到的教师备课(更准确地说是教案)大多是于课堂教学结束后,在检查前抄袭而来,是应付检查的(甚至于有的老师连抄也不抄),这一点我深以为然;但另一方面,平心而论,几乎所有的教师在教学前都会去备课(当然,几乎没有先周备的),很多教师备课还相当认真。这听起来矛盾,却也是现实情况,实际教学当中,我所了解的教师,绝大多数都做了两种备课活动:一种是教学前教师备了自己用的实用性备课;一种是检查前教师“备”了应付检查得分的应付性备课。从对教学的实际作用来看,前者是有效的,直接服务于教学;后者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挤占了用于正常教学思考的时间)。但对教师个体而言,二者都是有用的,前者教学实用,后者可以考核时得分。
当然,理想的状态是二者合二为一,而且从理论上说还节省时间。但教师为什么不合二为一呢?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个人原因。
一方面当前乡村教师的主体依然是转正的民办教师,少数正规师范毕业的教师大多也是出身农村,家务事多,农忙时无法按部就班地撰写教案;再者,由于教师个人业务素质比较低(正规毕业生中的优秀者也大多被各级各部门选拔走了),相当部分教师无力独自撰写科学、完整的教案。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职业倦怠影响着教师的积极性。
二、备课活动本身的特性与检查需要的矛盾。
从本质上说,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而做的各项准备工作(撰写教案只是一小部分),就像于科长说的,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形成教学思路、撰写教案等,这一系列隐性、显性的工作都是在备课。而这一系列的工作,都应该是在教师充分考虑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业务水平高,熟悉教学内容,教案就可以写得比较简单(甚至于不编写完整的教案),反之则应该比较详细;同时,在备课的各个阶段形成的成果(教材上的勾划、随记的卡片等),很多无须重新整理到教案中,可以在教学中直接使用,但这样做多数时候却并不符合检查要求,因为这样一来,检查者便无法从教案中看出教师完整的教学思路,无法评判备课的好坏。更何况备课活动的多数工作对检查者来说都是隐性的,根本无从评判。
三、各级检查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
如果想科学地评价备课地质量,我相信高明的检查者应该会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来进行评判,如果一位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重难点处理得当,教学很成功,即便不编写教案,教师的备课也应该说是充分的。但实际检查当中,大多就是看教案是否详细,更有甚者,把教师的书写是否认真作为重要标准,让人无语。此种情况下,老师们的应付现象,或可理解?
其实,备课作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别人是很难通过教案进行评判的,检查教案的最大的副作用就是迫使教师造假应付,占用了大量的本该用于真正备课的时间,从实际效果来看是弊大于利。要真正促进教师的有效备课,首先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被迫进行的无效劳动。使老师们无须去应付。
我个人认为,把促进教师有效备课的希望寄托于学校一级,是本末倒置的,各级领导的检查标准是学校教学行为的风向标,只要领导们的检查标准变了,相信老师们没有一个愿意做无用功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具体备课方法的指导,或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记得3月初我县在进行教研员培训时,张主任曾提出一个设想,就是通过教研平台推出基础教案,然后让教师们以此为蓝本进行修改,形成自己个人教案,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好的创意,既可以大幅度减少老师的无效劳动,又能让老师有所借鉴,提高备课效率。
以上思考,仅是我个人愚见,也许稚嫩,但我盼望着自己能像于科长鼓励的那样—— “只要你还嫩绿,你就会继续成长。”,一直走在成长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