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镇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镇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篇1
我镇地处潜江市南陲,是个农业大镇,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优势明显。为把农产品生产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通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企业实力增强。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我镇以调整农业结构为突破口,大力培育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培育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目前全镇已形成粮食、油菜、棉花、蔬菜、畜禽、水产、林业等七大系列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为推动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兴旺粮食加工厂为主体的粮食加工、销售推动了粮食生产。目前全镇水稻生产已基本实现品种优质化,销售品牌化。兴旺粮食加工厂于xx年12月成立,年收购粮食占全镇粮食总产的20%。该厂大米畅销广东,我镇 片xx0亩水稻生产基地获“湖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品在市场销售状况良好,供不应求。今年全镇38000亩水稻生产基本实现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
二是以恒发棉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棉花加工、营销体系,
推动棉业生产。全镇今年种植优质棉40000亩,总产1826吨。棉花加工、营销体系实力雄厚,全年销售收入9341万元。
三是以金旭食品为基础的龙虾、鱼片加工、营销体系,推动水产业发展。我镇水产业发展自然条件优越。近年随着渔业致富工程的实施,水产业发展迅速。龙虾和淡水鱼是我镇水产养殖主要产品,全镇年养殖面积3500亩。
四是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增长。xx年全镇实现肉类总产量1.63万吨,畜牧业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21.32%,生猪存栏6.95万头,肉猪出栏16.23万头,同比增长45.4%和35.25%,家禽存笼42.8万羽,出笼152.5万羽。规模化养殖场(大户)快速发展到804户,示范村、养殖小区发展迅猛。目前有示范村5个,标准化、规模化小区5个,其中养殖小区3个,养牛小区1个,养鸡小区1个。宏钢生态养猪厂投资xx万元,建成了现代化的养殖小区。全镇形成了以李场为主体的10万头三元杂交生猪基地,以徐场为主体的200万只家禽基地,形成了产业链,基本上实现了“育种、生产、防疫、销售”一条龙。有运输专班15个,从业人数264人,在武汉、常德、岳阳、长沙开设了销售窗口,设立了代销点。
五是林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林业加工业。全镇有林面积25376亩,今年造林1500亩,植树18万株。林业也基本上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兴建有水利木材厂、潜南木业7458万元,全镇有采伐销售专班8个82人。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主要措施
1、建立规模基地,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我镇根据资源优势和农业生产现状,围绕优质稻、优质棉、优质油、蔬菜、水产、畜禽及林业等主导产业,建立一批与企业配套、较为稳定、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和种植小区,使企业、基地、农户联为一体。目前,全镇已初步建成以四化垸为重点的3万亩优质水稻和油菜生产基地,以东荆片、潭沟片为主体的4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均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联挂,实现生产、加工、销售标准化。
2、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农业产化龙头企业。
目前,全镇已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在培育龙头企业上,一是实施名牌战略,扶持创优品牌。多年来,我镇把帮助企业创建名优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作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重点工作来抓。
3、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
过去,我镇获10万头三元杂交猪生产基地认证,有“江汉鸡”、“优质稻”两个品牌。xx年我镇“勿忘我”商标获潜江市知名商标品牌,今年我镇生产的白酒申报“佳磊”牌商标获审定通过。
4、加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业流通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联结农民与市场的纽带,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目前,全镇已有农民经纪人114人,年经营额19140万元,他们发挥熟悉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优势,把农民与企业联结起来,为农民和企业开展营销服务。农民利用当地农产品加工和生产优势,与加工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再到主产区与农民签订生产合同,为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3个,分别是庆宝丰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xx镇家禽产销协会和xx镇农民用水协会。
三、存在问题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我镇几个主导产业生产有一定规模,但由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协调统一,品种多、杂,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农产品质量差别较大,不能满足主导产业企业的加工需求。
2.产业化内部产加销连接不紧密。龙头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健全,企业和农民都存在违约的事实,对合同的履约意识不强。
3.农业产业化科技含量不高。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签订的合同仅限于预购数量和价格等,对农户生产缺乏严格的质量要求,不能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规程。企业对
农产品的加工水平不高,产品档次低。
四、xx年工作计划
建立规模基地。坚持 “一村一品”,积极发展专业村组,实行区域化布局,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在全镇建成专业化、特色化的生产基地。同时对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为龙头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原料。
2.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协会、农民购销公司、运销专业村、专业户等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在企业和农民之间发挥其桥梁作用。
3.保证“订单”合同的严格执行。一要加强有关《合同法》知识的普及,如掌握订单标准文本、进行公证、实施担保、预交订金或保证金等,提高合同的严肃性。二要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守约教育。
4.提高领导和服务水平。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机制,一是建立产业化领导体系,对主导产业实行一个产业,一个领导小组,一个规划,切实加强领导。二是着力抓好对农民的引导、协调和保护,重点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化布局、企业建设上下功夫。三是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在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上,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吸引农民以资金、土地、劳务、产品入股,建立农民与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占的利益分配机制,鼓励土地合理流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5.发展壮大骨干企业。使其成为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龙头。
镇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篇2
一、经济发展方面
(一)工业经济方面:*年,我乡地区生产总值任务27370万元,全年预计完成2893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任务7800万元,全年预计完成7800万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20000万元,全年预计完成20000万元。
(二)农民收入方面:*年1-3季度,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84元,全县排名第九位。
二、农业发展方面
一是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二是继续扩大藤椒种植规模,全乡藤椒种植面积达到4500亩,今年藤椒产量20万斤,实现产值280万元;三是以张岩村、碧山村为中心,向石堰村、沙嘴村等辐射发展核桃种植共800亩;四是全年新发展优质茶叶200亩,改造茶园50亩,全乡茶叶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五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年度完成道路硬化8.35公里,新建桥梁3座,新建蓄水池59个,新建和整治沟渠共103公里,整治山坪塘46个。
三、项目推进方面
积极争取承接县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了成昆复线项目红线内征地拆迁任务,并积极协调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各类矛盾纠纷,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完成了夹洪天然气管道、吴三线电力线路、中石油输油管线项目;高标准农田项目、小农水项目、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项目,正在抓紧施工;百事康生物肥项目正在开展进场的前期工作。
四、社会管理方面
(一)安全生产:坚持每月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和季度例会制度,加大对专(兼)职安全员培训力度。截至目前,共开展安全检查130余次,排查出安全隐患160起,并进行了全面整改,全乡无安全事故发生。
(二)综治信访维稳:1、大力宣传防邪知识,发放反邪教宣传单1000多份,制作宣传展板8个,积极鼓励老年人参加老协活动,使群众受教育面达90%以上,未发现传教信教人员;2、对全乡范围内,涉嫌吸毒的人员进行定期帮教和稳控,确保不复吸;3、排查处置各类矛盾纠纷55起,有效化解矛盾纠纷55起,化解率达100﹪,并成功协调了带河村毁坟信访纠纷事件、石埝村医患纠纷和成昆复线推进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纠纷。
(三)环境保护:积极帮助我乡企业推进环保达新标工作;加大农村垃圾治理力度,完成了国家十部委抽查迎检工作。截至目前,投入资金10多万元集中组织保洁专项行动10余次,参与群众1500多人次,启用垃圾车100多辆次,共清运垃圾20xx吨。
(四)计划生育:*年,全乡出生人口79人,出生率6.5‰,计划生育率88.6%,人口自然增长率-0.623%,全年召开计生例会12次,计生妇查9948人。
(五)社会保障:严格落实优抚低保政策,严格标准,严格把关,对全乡145名优抚对象、683名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加大了对农村低保对象以及特困人员的春荒冬令的救助力度,对312户308人发放了30000元春荒救助,对314户797人发放冬令救助90000元;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工程,对全乡236户贫困户登记造册,对口制定了帮扶、脱贫计划,落实了责任人。
五、基层党建方面
(一)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和争当“忠诚、干净、担当”好干部活动,制作各类标语、横幅20多条,收集活动信息20多篇,确保规定动作到位。
(二)深入开展“堡垒提升”工程,进一步做好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投入资金25万元,按照相关要求对12个村(社区)活动阵地进行了完善和制度上墙,购买办公桌椅50多套,对水库村、上村村、碧山村村委会进行了完善和维修;完成了全乡党建大调查工作,对全乡544名党员和村、社干部进行了统一登记和评议。
(三)加强队伍管理。严格按照《乡机关管理制度》《村干部坐班制度》对干部进行管理,今年采取各种明查、抽查等方式对干部工作纪律进行了督查,问责9人,问责单位2个。
(四)党员管理方面。今年新发展党员共10人,培训入党积极分子20人,组织各类党员培训4次,共培训1030人次,并邀请县领导为全乡党员开展廉政党课学习,进一步提高全乡党员总体素质,提升党员政治素养
(五)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制定《乡*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方案》,由乡纪委牵头,对各村(社区)财务进行督促检查;利用乡公开栏、展板、黑板报、led等积极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深入开展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活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管力度,发现一例党员计划外超生线索,乡纪委正在按照相关程序进行问责处理;协助并圆满通过了县委巡察组对我乡首轮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巡视XX县审计局对我乡主要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镇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篇3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按照省、市的总体部署,审时度势,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兴建农产品规模生产基地,扶持龙头企业,在品牌上做文章,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区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xx个,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x个,服务实体带动型xx个,专业市场带动型x个,从事农业产业化职工xx人,带动农民xx万户,农民每年从事农业产业组织新增收入xx万元,人均增收xxx元。
1、商品基地建设向规模化推进。近年来,全区着力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因地制宜,大力实施优势农产品规模基地建设工程,共完成优质专用小麦基地xx万亩,优质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xx万亩,蔬菜基地xx万亩,速生丰产林xx万亩,年出栏优质肉牛n万头、优质肉羊xxx万头、三元杂交猪xxx万头、优质禽类xxx万只,超额完成了年度规划目标任务,为全区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2、龙头企业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带动作用。目前,我区市级龙头企业x家,其中,x家正在积极申报省级龙头企业。另外,还有x家正在积极创造条件申报市级龙头企业。随着这些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可以使我区的一些农副产品就地转化,而且可以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龙头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我区最大的招商引资企业xx市快乐面粉厂,现已投资固定资产xx万元,日处理小麦xxx吨,今年与农户鉴订了xx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订单;xx区xx粮油贸易公司,在全区设立xx个钩销网点,年收购粮油达x万吨以上;xx区家禽协会、xx镇养猪协会等,推广养殖先进技术,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带动了一批规模养殖户生产,有力地拉动了我区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xx镇xx村瓜菜产销协会,现已发展会员xxx户,发展瓜菜生产xx亩,人均增收xx元,带动周边地区xx多户农民从事瓜菜生产,获得国家无公害认证产品x个。xx肉食年加工肉牛n万头,生猪x万头,带动xx户以上农民的生猪生产。
3、市场建设初见成效。我区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狠抓专业市场建设,带动基地建设。xx牛肉市场,年屠杀肉牛n万头,年销售额达xx万元以上,配套xx吨冷库一个,带动了该镇和周边乡镇的养牛业;xx大蒜市场,年销售额xx万元,在带动本镇万亩大蒜生产同时,还带动周边地区x万余亩大蒜生产,带动农户x万多户,促进了区域特色经济发展,xx镇三粉市场,销售额达xxx万元,带动xx余户农民从事三粉加工。另外,区内的某省路农贸市场、xx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xx农贸市场、xx农贸市场等都在发挥着市场带基地的作用,促进了全区农业的健康发展。
4、产业化组织形式呈现多样性。随着市场农业的不断发展和农村工作机制的转变,全区产业化组织日益增多。有市场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型、服务实体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等形式。近年来,全区成立专业合作组织x个,发展会员xx人,带动农户xx户,其中xx镇瓜菜产销协会被确定为全省xx家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单位之一。这些专业合作组织紧紧围绕产前、产中和产后作好服务,通过建立生产基地,收购成品,不断地把我区的`生猪、山羊、蔬菜及农副产品推销到xxx等十几个省市,不仅使自身实力日益壮大,而且还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
1、强化领导、监督和统一的功能。一是强化领导。区乡两级都成立了农业产业化指导委员会,设立了办公室。同时设立产业领导小组,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套方案,一条线抓到底。二是强化监督。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在对各个农业产业化组织指导、服务的同时,依法进行监督,确保农业产业化规范、有序、健康地向前发展。三是强化统的功能,在群众自愿、互利互惠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农民在一定范围内实行统一供种、供肥、供苗、技术管理等,达到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2、实行奖金、政策、服务三倾斜。一是资金倾斜。以财政、金融、企业、农民等多渠道筹集农业产业化资金,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二是政策倾斜。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实行优惠政策,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三是服务倾斜。由区直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服务范围,本着为了服务办实体,办好实体促进服务,建立健全各级服务网络。
3、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在农业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聘任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承包,推进科技进步,每年推出一些重点科技项目进行重点推广,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选派优秀的科技干部驻村包点,开设农技“xxx”电话,随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4、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转变、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等,同时各有关部门利用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意义、作用、目标和内容。营造浓厚的产业化氛围,使之成为广大农民自觉行动。
5、大力发展名优产品。根据市场需求,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名特优产品,如优质麦、优质大豆、脱毒红芋、无公害蔬菜、三元杂交猪等。继xx西瓜获得农业部无公害认证之后,xx年我区年产xx万头猪、xxx万羽肉鸡和xx吨鸡蛋,已通过省农委无公害产地认证,这就为我区的生猪和禽蛋进入大中城市打开了通道。
6、建立奖惩机制。为保证农业产业化的顺利进展,区委、区政府围绕产业化的实施开展督查,并建立了激励、约束、考核三大机制,将产业化工作作为考核区直有关部门、乡镇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对完不成年度建设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xx年区政府拿出xx万元用于奖励农业产化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支持受限。由于区乡两财政困难,政府对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投入和对龙头企业的扶持等方面投入有限。
2、服务不到位。由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服务手段落后,尤其是乡镇机构改革以后,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现有人员知识老化,乡镇农技推广基本处于“钢断网散”的局面,农业科技推广几乎形成断层,科技服务较为薄弱。
3、产品与市场脱节。由于农业标准化生产进展缓慢,农产品认证滞后,市场畅销、价格看好的无公害名优产品生产份额偏少。
4、企业与农户脱节。目前,龙头企业与生产农户没有真正建立利益关系,有的虽然签订了供求合同,但由于市场变化,价格波动,合同的履约率偏低,真正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开展一体化经营的很少,农民很难分享到加工和流通环节里的利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龙头企业的牵动力。
5、基地缺少辐射力。由于一些生产基地缺少特色,规模不大,基地建设不成熟、不稳定,基地辐射力不强,难以拉动市场。
6、农民增收缓慢。由于农民“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没有从根本上和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导致农民适应市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下,农民无法真正获得调整产业结构带来的市场经营利益。同时因为农民在从事产业化经营的产业链中,处于产业化链条的第一个环节(即原料生产的环节),农民靠出卖生产原料和劳动力,不可能获得较大的市场利润,农民增收无法实现跨越。
四、下步工作思路
1、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规模基地建设。一是根据市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xx年种植业重点实施优质麦xx万亩,优质高蛋白大豆xx万亩,优质蔬菜xxx万亩,尤其是突出抓好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养殖业突出抓好养殖小区建设,新增标准化养殖小区xx个;二是抓好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三是大力开展名牌农产品创建,积极做好农产品认证工作,搞好无公害蔬菜、脱毒红芋、三元杂交猪、山羊、黄牛等农产品认证,积极创建省、市级名牌。组织xx面粉、xx肉食、xx食品等x个产品申报省、市级名牌。
2、强力推进“xxx龙头进位工程”。大力推进粮油类和畜牧类重点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创名牌。一是为快乐面粉搞好基地生产;二是为光正肉食与正大食品联合生产做好服务,建立生产基地;三是为九珍食品扩建做好服务;四是为丰原集团扩大经营搞好农产品基地建设;五是为企业创建省、市名牌搞好服务。力争快乐面粉、丰原粮油营销收入超亿元;xx肉食营销收入超xx万。力争年内完成“xxx龙头进位工程”。
3、大力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支持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村干部及乡镇经济技术部门的有关人员发起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龙头企业和专业农户共同创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力争每个乡镇,街道至少要抓好x—x个示范合作经济组织,使全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数量上明显扩张,质量上明显提高,带动上明显增强。
4、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一是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在信贷、工商登记、税费减免、名牌申报、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按照有关政策坚决兑现,切实解决龙头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努力形成部门全力支持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格局。
镇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篇4
近几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省委3号文件精神,按照全省农业产业化“121号强龙工程”实施意见的统一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资源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来抓。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积极制定扶持措施,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不断完善利益机制,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取了良好发展势头。现将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已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435个,其中龙头组织带动型271个,中介组织带动型111个,专业市场带动型30个,农业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170万人,占全区农业人口总数的1/3。砀山和萧县被确定为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县。全市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37家,其中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家,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14个。农业产业化组织固定资产总值18. 5亿元,销售收入53亿,上交税金8200万,全市已建设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14个,已认定的优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20多万亩,发展定单农业300万亩。
二、 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六大主导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我市立足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果、畜牧、小麦、棉花、蔬菜、林业等六大主导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优先发展的产业,集中主要精力,实行政策倾斜、成立专门机构、开展分工合作,寻求重点突出,初步形成了规模化、区域化发展布局。砀山县水果面积70万亩,水果总产量达15亿公斤,年销售收入21.5亿元,农民从事水果产业化人均增收600元,占纯收入的37.5%。萧县把小麦加工作为产业化经营重点来抓,培育了皖王面粉集团、新锦丰实业企业集团、银海面粉集团、金鸽面粉集团等大型面粉加工企业,不仅消化了当地小麦,使小麦价格比周边地区每斤高3分左右,还向江苏铜山、安徽墉桥等地扩展。墉桥和灵璧县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全市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35.67%。
2、企业与农户和基地的联结程度更加密切。
为了解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对接难题,我市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积极探索和推行了“公司+农户+基地”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其中合同方式占47%,合作方式占23%,股份合作方式占20%。砀山县通过建立农民水果协会,带动了农村79.8%的果农参与产业化经营。皖王集团与周边15万户农民签定优质小麦种植收购协议,仅此一项农民增收1350万元。灵璧县林汇养鸡协会,已发展会员2300人,辐射到苏、鲁、豫、皖部分地区养鸡发展。砀山县唐寨水果专业合作社在河南民权县建立了几百亩优质水果基地。
3、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加强劲。
我市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不断加大对企业发展的科技投入,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安徽省东方面粉厂自1997年建起了我省第一家粮食系统最大的科研开发中心,20xx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星火龙头企业,20xx年科研投入415万元,“东鼎”牌系列小麦粉各项指标均优于国标。宿州科技食品有限公司以生产出口罐头为主,20xx年生产各类罐头近2万吨,今年上半年出口创汇88万美元。宿州著名农产品符离集烧鸡和砀山酥梨畅销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最近又新开发一批名优农产品如锦丰牌方便面、科技牌水果罐头。我市共有省级名牌农产品9个,获绿色食品证书8个,无公害农产品8个,经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7个。
4、龙头企业规模档次更加提升。
我市坚持多种形式创办和培育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不断提升企业的规模和档次。一批老企业经过改制重组,进一步盘活了资金,为使企业焕发新的活力,如砀山县倍佳福食品有限公司、荷金来肉牛集团、萧县皖王面粉集团、银海面粉集团等企业通过更新改造,实力更强,带动能力更大了。一批新引进的企业起点高、规模大、管理先进,科技含量高,如砀山丰原集团梨业、宿州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宿州绿洲人造板厂、安徽新锦丰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企业实行现代管理制度,产品质量国达到内先进水平,更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作法
1、制定科学发展规划,落实工作责任制。
我市制定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和“121强龙工程”实施意见,市成立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下设六个专业指导组,每个指导组负责人和县(区)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年初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年终组织检查考评。今年七月,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重点龙头企业调查研究,现场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今年市政府两次搭建平台,组织了粮油和畜牧产业两个大规模的银企对接会。畜牧、水果、棉花和粮食等专业指导组分别开展了活动。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市政府制定了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并结合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成立招商引资分队到江浙招商引资。市政府将水利、综合开发、扶贫、良种补贴、科技示范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农业项目资金实行捆绑使用,优先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并结合“121强龙工程”,选择十多家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金融部门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积极帮助,已累计投放1.5亿元左右。我市还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各项经贸活动,上半年组织15家企业参加徽商大会,10月份又组织2家省级龙头企业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交会。
3、加强对产业化指导,积极做好督察和服务工作。
我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全省“金融服务三农安徽行动计划”重点扶持十大主导产业排头兵中,我市有8家企业符合条件申报了项目;今年根据省集中产业化资金重点扶持粮油和畜牧产业省级龙头企业的政策规划,积极组织6家省级龙头企业申报项目,已争取项目资金400多万元。上半年,市政府及有关业务部门先后进行了水果产业化工作督查,开展了农业产业化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调研,进行了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情况统计调查等项活动。最近,为筹备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查看了路线,提供了现场,准备了资料,使会议代表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加深印象和了解。为了扩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宣传,配合报社对省级龙头企业进行系列报道。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几年的扶持和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从现实和发展看,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总体投入不足,缺乏发展资金。
虽然我市制订了一些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农业产业化发展始终受到资金短缺“瓶颈”的制约。省政府皖政[20xx]56号文件中指出“市、县也要增加资金投入,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我市相邻的周边地方如阜阳、淮北、蚌埠等,每年财政都安排200、3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而我市及县(区)至今没有安排农业产业化财政专项资金。另外,在不少地方对农产品认证、产品评优、技术创新、企业升级、人员培训等都安排了政府专项经费。我市(县、区)在这方面明显投入不足。
2、部门协调不力,上下缺少互动。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产加销各环节、贸工农各方面,横跨三大产业,牵扯诸多部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中已明确6大优先发展产业并成立了专业指导组,各级、各部门抓农业产业化的劲头也很大,但在工作中缺少统一安排和协调,特别是有的部门在支农资金如农业开发、良种和农机补贴、扶贫资金、水利建设等资金,没有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投放使用,把企业、基地、农户串起来,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都在抓而又都不知如何抓的状况,难以形成上下互动、左右联动、整体推进的合力。
3、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存在贷款难。
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但在实践中,有部分扶持政策在一些地方没有落到实处。据调查反映,不少龙头企业对上级的优惠政策不了解、不掌握,没有在税收、用地、供电、融资等方面得到应该享受的政策优惠。企业反映较为强烈的是贷款门槛高、限制严,金融部门没有根据实际情作相应的变化,如招商引资企业融资授信受年限限制,个别中介机构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收费过高,中介型龙头企业缺少固定资产抵押而贷不到款。
4、企业制度不健全,利益机制不规范。
现在有不少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看重的是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的扩张,各项规章制度不太完善,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个别企业法人满足现状,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有的实行家族式管理,忽视人才的引进和职工的培训。农业产业化的核心问题是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机制,目前一般采用的是合同契约方式,由于容易受市场行情影响,加之部分农民、企业法律不强、诚信不够,合同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合同履约率不高,纠纷时有发生。
五、下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见
20xx年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重点是: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宿州市农业产业化“121强龙工程”实施意见》的部署,创新工作机制,集中部分财力,以粮油深加工和畜牧养殖业为突破口,大力扶持13家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再上新台阶。
1、实施强龙工程,在整体推进中寻求重点突破。
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不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龙头企业规模小、挡次低、带动能力差。因此,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关键是培育和壮大一批的规模、高效益、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按照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和“121强龙工程”实施意见,要对省、市级龙头企业进行分类指导,重点扶持。一是对进入省“金融服务三农安徽行动计划”和全省十大主导产业排头兵以及我市六大主导产业排头兵的13家龙头企业,进行逐个研究,重点扶持,及时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此来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尽快上规模、上挡次。二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为重点,优先发展和重点扶持粮油及畜牧业中规模大、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为加速实现我市粮油转化增值,带动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开辟新出路。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金,鼓励工商企业领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四是积极为龙头企业申报项目,争取更多的扶持资金的支持。
2、落实扶持政策,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基金。
长期以来,中央和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省财政安排农业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比上年增长近20%。我市应该根据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际,安排一定的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专门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三农”意识,加大货币信贷投放,结合农村金融改革,实行灵活务实的贷款抵押、担保、授信等办法,解决中小龙头企业贷款难问题。工商、税务、土地、供电等有关部门也要结合实际,积极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和办法。
3、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多元投入和激励机制。
我市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坚持“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政府投入为导向”的思路,对各项支农资金如农业示范项目、农机和良种补贴、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出让金等项目资金,通过整合,围绕农产品加工和生产基地建设,进行捆绑使用;通过政策引导和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紧紧抓住中部开发的机遇,以优越的资源和优惠的政策,尽可能多的引进资金和技术;政府要为龙头企业发展搭建平台,组织企业招商引资和参加各种交易会,对企业升级、技术创新、产品评优、人员培训给以必要的补助和奖励。
4、强化企业监管,完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
根据省有关规定,按照“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加强对各级重点龙头企业的监测管理;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落实和使用情况的跟踪督查;要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定单农业”,逐步规范公司与农户的产销合同,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5、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对产业化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转换职能,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政策环境;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每年要进行专门研究,定期听取各专业工作组情况;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龙头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充实和完善扶持措施;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积极主动地落实有关农业产业化的扶持政策,形成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合力。
镇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篇5
今年以来,为大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业的规模经营,积极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异常活跃。为推动此项工作开展,按上级要求,我镇建立了流转服务大厅,并做到人员到位、各项制度上墙,配备办公电脑,做到及时收集发布信息,并做到档案齐备。
一、基本情况
到20xx年7月为止,我镇农用地流转面积为9619。9 亩,其中由外省市农民租用的面积为1500亩,用于退耕还林用地流转面积为2519。4亩。农用地采用流转方式用于建设用地的面积约为5600。5亩,其中镇村组道路用地为103亩,圩堤建设用地为30亩,县工业园区流转面积为5300亩,集镇、中心村用地面积为114亩,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53。5亩。
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由农民直接与用地单位签订流转协议的有68户,流转面积为1033。5亩;由镇、村与农民签订流转协议的有1137份,流转面积为5350亩。我镇建立了土地流转百亩示范片。
我镇农用地流转于一产的流转费平均每年每亩约80至200元,农用地流转于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费约为每亩800元。截止20xx年3月,县、镇财政共拨付土地补偿金约5000万元,涉及土地使用面积约为5300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存在较多不规范的情况。在我镇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中,由于没有完全严格地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出现一些违反法律政策规定的情况,主要表现为:
1、除道路建设搞土地流转外,在其他项目建设中也存在把农村土地由农用地向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做法。
2、承包地的流转合同不规范,没有统一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范本,个别地方发生不与农民签订书面协议的做法,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得不到尊重,还发生“一田两证”的情况。
3、少数村组土地流转工作缺乏公开、透明的办事机制,进入流转程序的承包地面积、补偿或收益情况等重要信息,在流转过程中没有加以公布。
4、农民在流转中获得的收益较少。除农民之间自愿的流转补偿外,补偿的标准较低,每亩收益低于土地本身价值的附加值或我镇的农业增加值。集体建设用地占用承包地,个别村组也没有给予农民相应的补偿。
5、镇农经站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方面没有完全发挥其管理职能。
三、主要做法
(一)加大力度,学习宣传。
在《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工作上要注重面向两种对象,一是面向广大农民,继续采取多种方式和多样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对于这部关系他们切身利益法律的知晓率,增强他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二是面向镇、村、组干部,提高他们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在宣传与学习中要让广大干部明确几个重要的观点:一是农村土地不等于农村耕地,它包括有宅基地、公共用地、自留地、耕地及非耕地(含杂边地、河道);二是在土地所有权性质上,农村的土地除国有以外,都是农民集体三级所有;三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财产权利,可以用货币来量化;四是除法定征用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以外,不得调整或收回农民承包地,不得以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方式调整或收回农民承包地;五是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流转一定要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其中“依法”是第一位的。
(二)稳妥推进,保障权益。
1、在经济大开发、大建设的形势下,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首先要正确处理土地承包工作与经济建设用地的关系问题。政府职能部门在审批项目、制定政策、落实规划时,要重视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维护农民的承包经营合法权益,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一起来,重视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利益的一致性。
2、农经站要经常性地开展关于农村土地用途变化情况的调研,实事求是地解决土地承包与流转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做好农民在土地承包权益方面的代言人,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
3、严格依法办事,规范农村土地承包与流转工作。首先要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制定和完善我镇有关土地和流转方面的实施办法;其次要适时调整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补偿规定,尽量从保障农民权益的角度,适当提高现行流转的补偿标准;三是坚决纠正实际工作中各种不符合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做法,把农村土地全部承包到户,把承包经营权证全部发放到户,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第二轮土地延包的其他遗留问题。
(三)、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建议及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范围及操作程序,构建适应市场化及农村实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同时要建立流转台帐。要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体现土地经营权流转中自愿原则。流转时必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签订由县农委统一印制的流转合同范本,报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备案。土地流转的期限应由双方协商约定,但最长的期限不得超过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应签订流转的合同,以合同的形式将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固定下来,流转合同应标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址、流转期限、流转土地的'用途、流转价款以及违约责任,使双方一旦发生纠纷,调处有据。
镇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篇6
近几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省委3号文件精神,按照全省农业产业化“121号强龙工程”实施意见的统一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资源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来抓。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积极制定扶持措施,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不断完善利益机制,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取了良好发展势头。现将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已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435个,其中龙头组织带动型271个,中介组织带动型111个,专业市场带动型30个,农业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170万人,占全区农业人口总数的1/3。砀山和萧县被确定为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县。全市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37家,其中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家,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14个。农业产业化组织固定资产总值18. 5亿元,销售收入53亿,上交税金8200万,全市已建设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14个,已认定的优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20多万亩,发展定单农业300万亩。
二、 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六大主导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我市立足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果、畜牧、小麦、棉花、蔬菜、林业等六大主导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优先发展的产业,集中主要精力,实行政策倾斜、成立专门机构、开展分工合作,寻求重点突出,初步形成了规模化、区域化发展布局。砀山县水果面积70万亩,水果总产量达15亿公斤,年销售收入21.5亿元,农民从事水果产业化人均增收600元,占纯收入的37.5%。萧县把小麦加工作为产业化经营重点来抓,培育了皖王面粉集团、新锦丰实业企业集团、银海面粉集团、金鸽面粉集团等大型面粉加工企业,不仅消化了当地小麦,使小麦价格比周边地区每斤高3分左右,还向江苏铜山、安徽墉桥等地扩展。墉桥和灵璧县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全市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35.67%。
2、企业与农户和基地的联结程度更加密切。
为了解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对接难题,我市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积极探索和推行了“公司+农户+基地”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其中合同方式占47%,合作方式占23%,股份合作方式占20%。砀山县通过建立农民水果协会,带动了农村79.8%的果农参与产业化经营。皖王集团与周边15万户农民签定优质小麦种植收购协议,仅此一项农民增收1350万元。灵璧县林汇养鸡协会,已发展会员2300人,辐射到苏、鲁、豫、皖部分地区养鸡发展。砀山县唐寨水果专业合作社在河南民权县建立了几百亩优质水果基地。
3、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加强劲。
我市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不断加大对企业发展的科技投入,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安徽省东方面粉厂自1997年建起了我省第一家粮食系统最大的科研开发中心,20xx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星火龙头企业,20xx年科研投入415万元,“东鼎”牌系列小麦粉各项指标均优于国标。宿州科技食品有限公司以生产出口罐头为主,20xx年生产各类罐头近2万吨,今年上半年出口创汇88万美元。宿州著名农产品符离集烧鸡和砀山酥梨畅销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最近又新开发一批名优农产品如锦丰牌方便面、科技牌水果罐头。我市共有省级名牌农产品9个,获绿色食品证书8个,无公害农产品8个,经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7个。
4、龙头企业规模档次更加提升。
我市坚持多种形式创办和培育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不断提升企业的规模和档次。一批老企业经过改制重组,进一步盘活了资金,为使企业焕发新的活力,如砀山县倍佳福食品有限公司、荷金来肉牛集团、萧县皖王面粉集团、银海面粉集团等企业通过更新改造,实力更强,带动能力更大了。一批新引进的企业起点高、规模大、管理先进,科技含量高,如砀山丰原集团梨业、宿州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宿州绿洲人造板厂、安徽新锦丰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企业实行现代管理制度,产品质量国达到内先进水平,更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作法
1、制定科学发展规划,落实工作责任制。
我市制定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和“121强龙工程”实施意见,市成立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下设六个专业指导组,每个指导组负责人和县(区)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年初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年终组织检查考评。今年七月,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重点龙头企业调查研究,现场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今年市政府两次搭建平台,组织了粮油和畜牧产业两个大规模的银企对接会。畜牧、水果、棉花和粮食等专业指导组分别开展了活动。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市政府制定了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并结合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成立招商引资分队到江浙招商引资。市政府将水利、综合开发、扶贫、良种补贴、科技示范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农业项目资金实行捆绑使用,优先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并结合“121强龙工程”,选择十多家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金融部门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积极帮助,已累计投放1.5亿元左右。我市还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各项经贸活动,上半年组织15家企业参加徽商大会,10月份又组织2家省级龙头企业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交会。
3、加强对产业化指导,积极做好督察和服务工作。
我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全省“金融服务三农安徽行动计划”重点扶持十大主导产业排头兵中,我市有8家企业符合条件申报了项目;今年根据省集中产业化资金重点扶持粮油和畜牧产业省级龙头企业的政策规划,积极组织6家省级龙头企业申报项目,已争取项目资金400多万元。上半年,市政府及有关业务部门先后进行了水果产业化工作督查,开展了农业产业化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调研,进行了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情况统计调查等项活动。最近,为筹备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查看了路线,提供了现场,准备了资料,使会议代表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加深印象和了解。为了扩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宣传,配合报社对省级龙头企业进行系列报道。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几年的扶持和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从现实和发展看,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总体投入不足,缺乏发展资金。
虽然我市制订了一些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农业产业化发展始终受到资金短缺“瓶颈”的制约。省政府皖政[20xx]56号文件中指出“市、县也要增加资金投入,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我市相邻的周边地方如阜阳、淮北、蚌埠等,每年财政都安排200、3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而我市及县(区)至今没有安排农业产业化财政专项资金。另外,在不少地方对农产品认证、产品评优、技术创新、企业升级、人员培训等都安排了政府专项经费。我市(县、区)在这方面明显投入不足。
2、部门协调不力,上下缺少互动。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产加销各环节、贸工农各方面,横跨三大产业,牵扯诸多部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中已明确6大优先发展产业并成立了专业指导组,各级、各部门抓农业产业化的劲头也很大,但在工作中缺少统一安排和协调,特别是有的部门在支农资金如农业开发、良种和农机补贴、扶贫资金、水利建设等资金,没有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投放使用,把企业、基地、农户串起来,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都在抓而又都不知如何抓的状况,难以形成上下互动、左右联动、整体推进的.合力。
3、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存在贷款难。
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但在实践中,有部分扶持政策在一些地方没有落到实处。据调查反映,不少龙头企业对上级的优惠政策不了解、不掌握,没有在税收、用地、供电、融资等方面得到应该享受的政策优惠。企业反映较为强烈的是贷款门槛高、限制严,金融部门没有根据实际情作相应的变化,如招商引资企业融资授信受年限限制,个别中介机构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收费过高,中介型龙头企业缺少固定资产抵押而贷不到款。
4、企业制度不健全,利益机制不规范。
现在有不少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看重的是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的扩张,各项规章制度不太完善,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个别企业法人满足现状,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有的实行家族式管理,忽视人才的引进和职工的培训。农业产业化的核心问题是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机制,目前一般采用的是合同契约方式,由于容易受市场行情影响,加之部分农民、企业法律不强、诚信不够,合同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合同履约率不高,纠纷时有发生。
五、下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见
20xx年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重点是: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宿州市农业产业化“121强龙工程”实施意见》的部署,创新工作机制,集中部分财力,以粮油深加工和畜牧养殖业为突破口,大力扶持13家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再上新台阶。
1、实施强龙工程,在整体推进中寻求重点突破。
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不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龙头企业规模小、挡次低、带动能力差。因此,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关键是培育和壮大一批的规模、高效益、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按照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和“121强龙工程”实施意见,要对省、市级龙头企业进行分类指导,重点扶持。一是对进入省“金融服务三农安徽行动计划”和全省十大主导产业排头兵以及我市六大主导产业排头兵的13家龙头企业,进行逐个研究,重点扶持,及时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此来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尽快上规模、上挡次。二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为重点,优先发展和重点扶持粮油及畜牧业中规模大、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为加速实现我市粮油转化增值,带动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开辟新出路。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金,鼓励工商企业领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四是积极为龙头企业申报项目,争取更多的扶持资金的支持。
2、落实扶持政策,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基金。
长期以来,中央和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省财政安排农业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比上年增长近20%。我市应该根据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际,安排一定的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专门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三农”意识,加大货币信贷投放,结合农村金融改革,实行灵活务实的贷款抵押、担保、授信等办法,解决中小龙头企业贷款难问题。工商、税务、土地、供电等有关部门也要结合实际,积极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和办法。
3、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多元投入和激励机制。
我市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坚持“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政府投入为导向”的思路,对各项支农资金如农业示范项目、农机和良种补贴、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出让金等项目资金,通过整合,围绕农产品加工和生产基地建设,进行捆绑使用;通过政策引导和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紧紧抓住中部开发的机遇,以优越的资源和优惠的政策,尽可能多的引进资金和技术;政府要为龙头企业发展搭建平台,组织企业招商引资和参加各种交易会,对企业升级、技术创新、产品评优、人员培训给以必要的补助和奖励。
4、强化企业监管,完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
根据省有关规定,按照“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加强对各级重点龙头企业的监测管理;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落实和使用情况的跟踪督查;要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定单农业”,逐步规范公司与农户的产销合同,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5、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对产业化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转换职能,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政策环境;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每年要进行专门研究,定期听取各专业工作组情况;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龙头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充实和完善扶持措施;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积极主动地落实有关农业产业化的扶持政策,形成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