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学校就业工作总结(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校就业工作总结 篇1
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技能型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本地区自身发展能力,自主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个农业大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富余,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技校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0xx年技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做好20xx年秋季学期技工院校学生资助工作》通知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校招生工作顺利完成。
一、基本情况
我校技工学校专业从20xx年开始招生,20xx年学生大部分流失,20xx年技工专业招生为 人,今年招生为人,招生人数主要分布在食品加工与检验专业和机床切削加工两个专业。
二、主要做法
(一)、招生方面
1、领导重视。
招生工作关系到学校生存与发展,为此学校领导始终将招生工作列入重要的日程,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在县委县政府的行政干预下,将招生指标下放到各个乡镇,再由各个乡镇做好家长和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动员全校教职工参与招生的宣传工作,把教师切身利益、专业涉及人员的利益同学校发展挂钩,理顺招生工作与学校的发展和自身利益的关系。增强教职工的危机感和主人翁意识,激发大家关心、参与招生宣传工作的热情,使全校上下主动关注招生进程,积极出谋献策,共同拓宽生源渠道。
2、加强招生宣传、积极组织生源。
学校十分注重招生宣传的工作,校领导明确提出,立足实效,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并对今年招生工作的特点和
形势做了透彻分析,制订了一整套的招生宣传方案,调动各方面力量,加强招生宣传工作。为了增进了解,消除学生、家长内心疑虑,学校在书记的带领下,率招生办全体工作人员下乡,到各个乡镇对家长和学生进行宣讲,宣传国家的资助政策,学校的规模、专业和未来的就业前景还特别邀请了学员及学员的家长来校实地考察,并且认真听取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建议,对专业设置,教学课程,就业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进一步坚定了学生的决心,收到良好效果。
3、精心制作招生宣传材料。
总结以往招生宣传工作经验,以学生及家长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为突破口,认真撰写学校概况及专业介绍的文字材料,将宣传重点放在我校的办学特色、专业特点和实训操作上。学校招生办下乡发放了生宣传材料;还以“快致富,学技术”,“县技工学校欢迎你”为口号,定制了一批横幅标语,在醒目位置进行悬挂,扩大了招生影响力;作了招生视频材料,在我县电视台进行了多次播放,努力将招生信息、政策宣传深入到学校,深入到学生中去
4、热情做好迎新工作,认真做好学生基本信息备案工作。 为了招生数据在规定时间内能百分百的'准确和及时的上报,按照学校领导的安排,招生处在新生报到环节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利用网络及时准确掌握新生报到情况,及时收取新生的身份证、户口本等相关材料,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及时统计报到情况,对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新生逐一打电话落实情况,讲解招生政策,劝导学生及时报到。对确实不愿就读的学生认真清理、反复核对,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系,整理学生名单。
三、存在的问题
(一)需下大力气抓好职业教育,从观念上进行引导,深入抓好招生宣传工作,改变学生长久以来的“读书无用论”和对“一产”农业思想较重,目前社会环境、学生家长、各乡镇对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观念需下大力进行宣传和改变。
(二)学校专业教师短缺,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短缺,应大量吸收和鼓励非师范类毕业生到职业技术学校任教,特别要注意吸收具有实践经验的在职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到职业类学校任教,从而培养和建立起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建议和打算
1、加强对毕业生创业工作研究,加大扶持力度,以创业促就业。
学校就业工作总结 篇2
20xx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及全体毕业生的共同努力下,克服种种困难,各有关工作顺利进行,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我校20xx年就业工作简述如下:
一、我校就业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20xx年我校共有毕业生4500余人,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新疆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研究生100多人人,本科毕业生近3000人,专科毕业生1500多人。学校所设专业涵盖土木、建筑及其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各大门科学类,各专业各具特色、各有优势。
(二)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
为了帮助毕业生更快、更好地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后的新形势,正确地认识和解决毕业生就业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我们及时开展大量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我们多次邀请到市有关领导及心理专家学者通过举办就业专题讲座,及其他就业指导课、网上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形式,在毕业生中进行就业形势、政策和程序的指导,同时加强了在需求信息、就业技巧和就业观念等方面的指导;我们通过印发《就业手册》、编制《成才指导》、建立就业专栏、不断更新就业网站等,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积极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三)、需求信息收集工作,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一方面,为了提供更多的“双向选择”机会,我们重视各方面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早开展毕业生市场调查,收集需求信息,积极拓宽就业市场。另一方面,我们经常性的有组织有保障的举办各种供需见面会,主动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做好桥梁工作。
十二月十二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之下,由我校主办的20xx年青岛三高校毕业生及华东地区研究生供需洽谈会在山东路人才市场和海尔路人才市场成功召开。本次招聘会创造了几个新的特点:
1、形式创新
这是我市第一次由高校联合地方举办的供需见面会,我校与青岛市人事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联手人才市场举办就业供需见面会,是完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的新探索,多方面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扩大了我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影响力,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内涵丰富,学历层次提高
本次招聘会应聘人员专业覆盖面广、学历层次较高。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研究生1080余人,我校和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涉及理学、工学、农(水产)学、文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本专科毕业生1。2万余人。共有28000余人入场参加此次招聘会,创下了近年来青岛市人才交流大会参会人数新高。
3、招聘单位层次提高
本次供需洽谈会共发放5000余份邀请函,其中参加的单位包括,海尔集团、澳柯玛集团、青岛建设集团、青岛钢铁集团、青岛热电集团、青岛特种汽车集团、青岛碱业股份公司、海信房地产公司、中建八局、戴尔等全国各地的许多大型企业参会。
4、新闻、实际效应加大
由于本次招聘会涉及面广,参会人员层次高,组织合理。山东电视台、青岛日报、青岛晚报、青岛早报等各大媒体都有相应的报道,给我校带来了较高的社会声誉,给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宣传机会,为今年的就业工作奏响了号角。
(四)、制度建设和创新工作
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在统筹安排就业中心整体工作、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的同时,实行“三三工作制”,即: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工作先进经验的学习调研;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对毕业生跟踪调查、走访用人单位、邀请用人单位为人才培养献计献策;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为毕业生和其他在校学生提供就业测评、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和校内就业市场建设。三年来,就业指导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几乎走遍了省内、外各大用人单位,对近千名毕业生进行了走访调查、搜集了上万条用人需求信息,保持了我校连续几年的.高就业率,同时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调整和招生事业计划的编制提出了几十条合理化的建议。
(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辅导工作
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科学的理论和人才测评技术作指导,以专业队伍作支撑,以系统的辅导为途径,分阶段、分层次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形成了“一个目标、四个阶段、四个体系”的“一四四”辅导系统。即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标,按年级分别制定了适应与定位、学习与准备、行动与实践、评估与检验四个阶段的生涯规划与辅导方案,通过专业课程和理论教学体系、行为训练和实践活动体系、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体系、心理测评和就业测评体系,帮助学生从大一开始正确认识、了解自己,培养正确的成才意识,明确成才方向,在专业教师的辅导下,针对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职业能力倾向,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就业竞争力。同时,是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减少盲目性,是自己的就业选择更加符合个人和社会实际。
(六),拓展就业基地,建立就业“绿色通道”
早在几年前我校就实施了拓宽就业渠道的“105工程”,即每年与50家较大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固的教学科研、实习、就业基地,通过10年的努力与500家用人单位保持长期密切合作的用人关系,最终每年为我校提供5000个稳定的就业岗位。通过“105工程”的实施,建立起一个以大型和特大型企业为示范,大中型企业为依托,小型企业为补充的就业基地网络。在这一网络中,人才的进入壁垒和流动性限制降到最低,为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有效择业开辟了“绿色通道”。
(七),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主渠道建设
我校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的主渠道建设,搭建了“三大”特色信息平台,一是以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职业适应性和心理个性特征测量为主要内容的网上就业测评服务,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键入自己的身份证号进行测评,实现了就业测评的唯一性、安全性;二是网上就业短信群fa服务功能,毕业生只要将其手机在我校信息管理中心登记入库,就业中心就会将最新的需求信息,通过就业信息网及时发送到毕业生的手机上;三是毕业生档案网上查询系统,毕业生离校后其档案转递情况全部录入上网。毕业生或用人单位只要输入所查毕业生在校期的年级、专业、姓名,即可以从网上查出其档案转寄地址及转出时间。
二、明年我校就业工作思路安排
(一)、加强我校就业工作与市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
我校的就业工作,离不开市有关部门的指导教育。希望有关领导在对我校就业工作肯定的同时,给我们以指导,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就业体制,进一步突出服务职能,以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就业层次,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目标为方向,全面推进我校就业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二)、加强对学生服务意识的教育,让学生立足青岛,服务社会
当前我市正处于全方位高速发展时期,更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扎根青岛,立足青岛,服务社会,为当地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鼓励学生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目前尽管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仍然比较高。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又有不少单位要不到毕业生,“有业不就”现象比较普遍。转变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是当务之急。这就要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教育,摆脱传统就业观念影响。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既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个人锻炼成长的需要。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生动、扎实、细致的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创业观念、灵活就业观念、竞争就业观念等,帮助学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四)、实施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指导,开辟就业新渠道
大学生不仅是现有岗位的占有者,而且应该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尽管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数量还不多、规模还不大,但其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改革传统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以填补现有的、显见的就业岗位为价值取向的就业教育,实施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使自主创业成为今后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让更多的毕业生以自主创业的形式迈向社会。
三、对我市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建议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
2、多组织宣讲团到高校宣传青岛的发展和环境,从社会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礼仪培训等;
3、对志愿服务西部的提供优惠政策。
学校就业工作总结 篇3
招生和就业工作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生命线。本学期,招生就业处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把学校招生、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就业市场开拓作为工作重点,深入研究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紧紧把握招生和就业市场新动向,认真开展招生工作,以就业拉动和促进招生,全面高质量地完成学生的实习就业指导和服务管理工作。
一、招生工作
我校招生工作坚持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抓住职业教育良好发展机遇,做到领导重视、全体动员、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力争在生源减少、竞争激烈的局势下完成招生工作任务。
1、成立招生机构,建设招生队伍
学校高度重视招生工作,成立招生领导小组,下设招生办公室,负责学校招生工作。招生办公室制定招生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组建招生宣传队伍;制作招生宣传材料;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协调招生组之间以及招生组与生源学校的关系;协调学校各工作组工作;督促招生组完成招生任务;负责招生期间各种招生数据的整理、统计、上报工作;科学合理的考核招生组完成任务情况。学校共设5个招生组,每组分别负责6个生源校的招生工作,设组长1名,专职工作人员5名。负责责任学校招生期间的宣传、联系和组织新生报名等工作。设立招生工作后勤保障组,做好招生工作的后勤与保障;做好生源校组织的集中报到人员的`接待工作,组织参观校园、观看学校招生宣传片;做好车辆的调度、使用工作。
设立新生报名接待组,负责新生报名咨询工作,指导新生选定专业;指导新生按照程序报名;发放新生报到须知;接待学生家长和生源学校教师。做好新生缴费工作。
设立督查组,依据有关招生政策和学校管理制度,按照市教育局和学校招生工作要求,做好招生参与人员和招生工作各个环节的督查督办工作。查处我校招生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查证并制止市外一些中职院校、民办培训学校及生源学校教师在我市境内的违法、违规招生行为;注意收集和保留有关证据,如实向学校和教育局反映督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协助考生解决与违法、违规招生学校之间产生的问题。
2、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制度
学校制定招生工作方案,形成招生工作制度。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社会需求和生源实际情况,确立招生工作目标,制订招生工作方法和规范,建立奖惩制度。
学校招生形成全体动员,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按照分片分校包干,任务分解,责任到人,互相协作的原则对生源校开展工作。做到充分利用政策,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生源学校配合,社会各界认同,家长和学生认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一切有效资源,保证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3、落实有效措施,创新工作方法
(1)学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媒体网络、校园网站等宣传渠道,通过进校进班、走村入户等形式,全面深入地做好招生宣传工作。
(2)组建招生宣讲团。专职招生宣讲队伍是招生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学校组建一支8人的专职招生宣讲队伍,在4月份到全市31所生源校进班宣传;6月份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集中宣传活动;并协助招生组做好宣传咨询工作;全面有效地宣传了学校的招生政策、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办学成果,同时提高了我校教师的形象,受到一致好评,收到了良好效果。
(3)借鉴兄弟市县中专学校提前招生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经严密论证并在全市初中校长座谈会讨论征求意见后,报经教育局批准,我校今年试行提前自主招生。此项工作由招生联系教师深入生源校发动宣传,组织学生和家长来校参观体验,历时短短两周时间,招生260余人。学校为提前招生的学生准备了为期两周的特设课程,包括拓展训练,专业讲座和适应性学习训练,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让学生对职业教育有了更感性的认识,激发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热情,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有了更美好的期待。
(4)抓住时间节点,把工作落到实处。招生工作以5个招生组为主体,指标分解到各组,主要工作由招生组落实完成:
1)4月下旬起至5月初,招生宣传员进校进班做宣传发动;
2)5月中旬,考生填报志愿,招生组长和责任教师相关的生源学校引导考生选报我校;
3)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开展提前自主招生工作,组织提前报到学生来校参加学习培训;
4)6月12日,参加市局组织的集中宣传活动;
5)中考期间,组织慰问考试师生,加强招生宣传工作;
6)中考成绩公布前,招生组长和责任老师联系相关生源学校毕业班老师,有针对性的做学生工作。
4、学期临近结束,招生任重道远
中考成绩公布以后,我校招生工作将进入攻艰克难的崭新阶段。为此,我们将以强烈的责任心和崇高的使命感,全力以赴投入到新一轮的招生工作中去,努力完成招生任务。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如下:
(1)7月初,招生组长、招生责任教师到生源校去现场指导学生现场网上报名工作;
(2)填写新生录取通知书,并集中力量走街串巷、进村入户发放录取通知书,向学生和家长介绍学校、推荐学校;
(3)7月上旬起,组织新生报名;
(4)7月下旬,招生工作阶段性总结会,总结前一段时间招生工作的进展情况,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招生工作。招生组长、责任老师和生源校的联系人走访重点考生家庭,进一步推进招生工作;
(5)8月中上旬,做好已报名新生的思想稳定工作,防止生源流失;继续做好目标生源的宣传动员工作;
(6)8月下旬,协助教务处、德育处等部门,做好开学准备工作。
二、就业工作
1、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举办企业模拟招聘会,开展就业创业专题讲座,加强职场礼仪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组织学生进行就业市场调查等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应聘能力。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小规模的创业尝试。让学生体味就业、创业的酸甜苦辣,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养成勤劳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确立“能拼搏,敢创新,会创业”的奋斗目标。
2、提高服务意识,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和服务管理工作,认真分析毕业生的综合信息,全面总结就业工作经验,促进就业指导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以服务学生为工作宗旨,指派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对实习就业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和服务。注意搜集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及时处理、协调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让学生安心、舒心地工作。
3、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认真研究人才需求市场,加强与企业联系合作,努力拓展就业渠道,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用人单位,尽可能保证专业对口,建立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使我校学生真正走向高质量的就业之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舞台,做到学生有为、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4、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努力提高对口就业率,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专业优势,更好地服务社会,创造人生价值。做好13级学生顶岗实习安排工作,让学生走进生产一线,把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生产实际有机结合,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的对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根据近年来国内就业市场用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就业指导策略,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5、完善学生实习就业管理制度,积极与用人单位合作,共同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鉴定工作。协助相关处室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将学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及时反馈到学校相关处室。
6、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有效利用学校的教育培训资源和就业渠道资源,为城乡剩余劳动力外出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7、深入开展就业市场调研,分析本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了解企业用人需求规格,进行人才需求预测,为学校做好人才培养规划、专业结构调整、推进课程改革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学校就业工作总结 篇4
一、我校就业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20XX年我校共有毕业生4500余人,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新疆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研究生100多人人,本科毕业生近3000人,专科毕业生1500多人。学校所设专业涵盖土木、建筑及其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各大门科学类,各专业各具特色、各有优势。
(二)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
为了帮助毕业生更快、更好地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后的新形势,正确地认识和解决毕业生就业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我们及时开展大量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我们多次邀请到市有关领导及心理专家学者通过举办就业专题讲座,及其他就业指导课、网上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形式,在毕业生中进行就业形势、政策和程序的指导,同时加强了在需求信息、就业技巧和就业观念等方面的指导;我们通过印发《就业手册》、编制《成才指导》、建立就业专栏、不断更新就业网站等,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积极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三)需求信息收集工作,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一方面,为了提供更多的“双向选择”机会,我们重视各方面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早开展毕业生市场调查,收集需求信息,积极拓宽就业市场。另一方面,我们经常性的有组织有保障的举办各种供需见面会,主动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做好桥梁工作。
10月十二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之下,由我校主办的XX年青岛三高校毕业生及华东地区研究生供需洽谈会在山东路人才市场和海尔路人才市场成功召开。本次招聘会创造了几个新的特点:
1、形式创新
这是我市第一次由高校联合地方举办的供需见面会,我校与青岛市人事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联手人才市场举办就业供需见面会,是完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的新探索,多方面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扩大了我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影响力,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内涵丰富,学历层次提高
本次招聘会应聘人员专业覆盖面广、学历层次较高。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研究生1080余人,我校和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涉及理学、工学、农(水产)学、文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本专科毕业生1。2万余人。共有28000余人入场参加此次招聘会,创下了近年来青岛市人才交流大会参会人数新高。
3、招聘单位层次提高
本次供需洽谈会共发放5000余份邀请函,其中参加的单位包括,海尔集团、澳柯玛集团、青岛建设集团、青岛钢铁集团、青岛热电集团、青岛特种汽车集团、青岛碱业股份公司、海信房地产公司、中建八局、戴尔等全国各地的许多大型企业参会。
4、新闻、实际效应加大
由于本次招聘会涉及面广,参会人员层次高,组织合理。山东电视台、青岛日报、青岛晚报、青岛早报等各大媒体都有相应的报道,给我校带来了较高的社会声誉,给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宣传机会,为今年的就业工作奏响了号角。
(四)、制度建设和创新工作
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在统筹安排就业中心整体工作、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的同时,实行“三三工作制”,即: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工作先进经验的学习调研;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对毕业生跟踪调查、走访用人单位、邀请用人单位为人才培养献计献策;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为毕业生和其他在校学生提供就业测评、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和校内就业市场建设。三年来,就业指导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几乎走遍了省内、外各大用人单位,对近千名毕业生进行了走访调查、搜集了上万条用人需求信息,保持了我校连续几年的高就业率,同时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调整和招生事业计划的编制提出了几十条合理化的建议。
(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辅导工作
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科学的理论和人才测评技术作指导,以专业队伍作支撑,以系统的辅导为途径,分阶段、分层次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涯发展规划辅导工作。
二、明年我校就业工作思路安排
(一)、加强我校就业工作与市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
我校的就业工作,离不开市有关部门的指导教育。希望有关领导在对我校就业工作肯定的同时,给我们以指导,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就业体制,进一步突出服务职能,以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就业层次,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目标为方向,全面推进我校就业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二)、加强对学生服务意识的教育,让学生立足青岛,服务社会
当前我市正处于全方位高速发展时期,更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扎根青岛,立足青岛,服务社会,为当地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鼓励学生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目前尽管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仍然比较高。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又有不少单位要不到毕业生,“有业不就”现象比较普遍。转变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是当务之急。这就要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教育,摆脱传统就业观念影响。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既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个人锻炼成长的需要。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生动、扎实、细致的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创业观念、灵活就业观念、竞争就业观念等,帮助学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四)、实施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指导,开辟就业新渠道
大学生不仅是现有岗位的占有者,而且应该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尽管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数量还不多、规模还不大,但其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改革传统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以填补现有的、显见的就业岗位为价值取向的就业教育,实施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使自主创业成为今后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让更多的毕业生以自主创业的形式迈向社会。
三、对我市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建议
1、建议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
2、多组织宣讲团到高校宣传青岛的发展和环境,从社会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礼仪培训等;
3、对志愿服务西部的提供优惠政策。
学校就业工作总结 篇5
20xx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及全体毕业生的共同努力下,克服种种困难,各有关工作顺利进行,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我校20xx年就业工作简述如下:
一、我校就业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20xx年我校共有毕业生4500余人,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新疆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研究生100多人人,本科毕业生近3000人,专科毕业生1500多人。学校所设专业涵盖土木、建筑及其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各大门科学类,各专业各具特色、各有优势。
(二)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 为了帮助毕业生更快、更好地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后的新形势,正确地认识和解决毕业生就业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我们及时开展大量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我们多次邀请到市有关领导及心理专家学者通过举办就业专题讲座,及其他就业指导课、网上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形式,在毕业生中进行就业形势、政策和程序的指导,同时加强了在需求信息、就业技巧和就业观念等方面的指导;我们通过印发《就业手册》、编制《成才指导》、建立就业专栏、不断更新就业网站等,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积极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三)、需求信息收集工作,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一方面,为了提供更多的“双向选择”机会,我们重视各方面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早开展毕业生市场调查,收集需求信息,积极拓宽就业市场。另一方面,我们经常性的有组织有保障的举办各种供需见面会,主动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做好桥梁工作。 十二月十二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之下,由我校主办的20xx年青岛三高校毕业生及华东地区研究生供需洽谈会在山东路人才市场和海尔路人才市场成功召开。本次招聘会创造了几个新的特点:
1、形式创新 这是我市第一次由高校联合地方举办的供需见面会,我校与青岛市人事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联手人才市场举办就业供需见面会,是完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的新探索,多方面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扩大了我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影响力,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内涵丰富,学历层次提高 本次招聘会应聘人员专业覆盖面广、学历层次较高。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研究生1080余人,我校和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涉及理学、工学、农(水产)学、文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本专科毕业生1.2万余人。共有28000余人入场参加此次招聘会,创下了近年来青岛市人才交流大会参会人数新高。
3、招聘单位层次提高 本次供需洽谈会共发放5000余份邀请函,其中参加的单位包括,海尔集团、澳柯玛集团、青岛建设集团、青岛钢铁集团、青岛热电集团、青岛特种汽车集团、青岛碱业股份公司、海信房地产公司、中建八局、戴尔等全国各地的许多大型企业参会。
4、新闻、实际效应加大 由于本次招聘会涉及面广,参会人员层次高,组织合理。山东电视台、青岛日报、青岛晚报、青岛早报等各大媒体都有相应的报道,给我校带来了较高的社会声誉,给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宣传机会,为今年的就业工作奏响了号角。
(四)、制度建设和创新工作 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在统筹安排就业中心整体工作、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的同时,实行“三三工作制”,即: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工作先进经验的学习调研;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对毕业生跟踪调查、走访用人单位、邀请用人单位为人才培养献计献策;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为毕业生和其他在校学生提供就业测评、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和校内就业市场建设。三年来,就业指导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几乎走遍了省内、外各大用人单位,对近千名毕业生进行了走访调查、搜集了上万条用人需求信息,保持了我校连续几年的高就业率,同时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调整和招生事业计划的编制提出了几十条合理化的建议。
(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辅导工作 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科学的理论和人才测评技术作指导,以专业队伍作支撑,以系统的辅导为途径,分阶段、分层次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形成了“一个目标、四个阶段、四个体系”的“一四四”辅导系统。即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标,按年级分别制定了适应与定位、学习与准备、行动与实践、评估与检验四个阶段的生涯规划与辅导方案,通过专业课程和理论教学体系、行为训练和实践活动体系、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体系、心理测评和就业测评体系,帮助学生从大一开始正确认识、了解自己,培养正确的成才意识,明确成才方向,在专业教师的辅导下,针对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职业能力倾向,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就业竞争力。同时,是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减少盲目性,是自己的就业选择更加符合个人和社会实际。
(六),拓展就业基地,建立就业“绿色通道” 早在几年前我校就实施了拓宽就业渠道的“105工程”,即每年与50家较大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固的教学科研、实习、就业基地,通过10年的努力与500家用人单位保持长期密切合作的用人关系,最终每年为我校提供5000个稳定的就业岗位。通过“105工程”的实施,建立起一个以大型和特大型企业为示范,大中型企业为依托,小型企业为补充的就业基地网络。在这一网络中,人才的进入壁垒和流动性限制降到最低,为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有效择业开辟了“绿色通道”。
(七),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主渠道建设 我校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的主渠道建设,搭建了“三大”特色信息平台,一是以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职业适应性和心理个性特征测量为主要内容的网上就业测评服务,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键入自己的*号进行测评,实现了就业测评的唯一性、安全性;二是网上就业*服务功能,毕业生只要将其手机在我校信息管理中心登记入库,就业中心就会将最新的需求信息,通过就业信息网及时发送到毕业生的手机上;三是毕业生档案网上查询系统,毕业生离校后其档案转递情况全部录入上网。毕业生或用人单位只要输入所查毕业生在校期的年级、专业、姓名,即可以从网上查出其档案转寄地址及转出时间。
二、明年我校就业工作思路安排
加强我校就业工作与市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 我校的就业工作,离不开市有关部门的指导教育。希望有关领导在对我校就业工作肯定的同时,给我们以指导,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就业体制,进一步突出服务职能,以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就业层次,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目标为方向,全面推进我校就业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学校就业工作总结 篇6
20xx年在学校党支部、校委会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学校各科室的通力协作和帮助下,我们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思想自觉性,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效能;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全体科室人员团结协作共同努力,较好完成了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今年招生人数1080人;完成了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下达给我校的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任务450人,(大石山区250人,非大石山区200人);顶岗实习安置率100%,毕业生就业率达98%。现将一年的科室工作总结如下:
一、较好完成20xx年招生工作任务
生源是办学的基本条件,招生是硬指标,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由于种种原因,招生出现了诸多的不利因素,招生市场竞争激烈,生源之争已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招生形势非常严峻。为了搞好招生工作,完成招生任务,我们继续发扬“四千”精神,不畏艰难,克服了重重困难,想尽办法招生。从招生方案的修订、招生简章的精心制作,招生对策、招生的宣传发动,组织生源、新生入学到录取审批等都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继续成立招生工作组,分工落实,确保招生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今年的招生方案,抽调部分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社会关系多、有招生能力的教职工组成招生工作组,任务到人,分片负责,大家团结协作,齐心协力,为完成招生工作任务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广泛宣传,扩大知名度:我们精心制作了20xx年的招生简章,在全区14个市教育局出版的招生指南上刊登;在广西日报上刊登学校的招生信息;今年我们共印制发放招生简章、宣传资料近10万份;制作招生宣传展版3个;我们还利用社会招生人士、学校网站、电话、短信、电视广告、通过邮政邮寄学校招生简章资料等方式和手段宣传学校,进行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有利地促进了招生工作;使考生及家长能够多方面、全方位对学校有更全面的了解。这些措施对于宣传学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吸引和扩大生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今年招生我校没有制定出台招生优惠政策,加之校园面积小、硬件设施不足,与校园面积大、硬件设施好、有各种吸引人的招生优惠条件办法的中职学校对比,我们的竞争处于劣势。为此我们扬长避短大胆创新:
(1)用对xx附近中学报读我校的学生,安排他们在暑假期间进企业打工,挣第一学期的学习费用的办法;
(2)对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企业资助学费的宣传;
(3)扶贫资助政策宣传;
(4)采用就业典型事例促招生的宣传方式,使招生宣传更具特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我们把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按姓名、生源地、毕业中学、就读专业、毕业时间、就业单位,工资收入等内容制成表格资料,分发到初三班主任、学生、家长手上进行宣传。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吸引了不少学生报读。其中良庆镇中、刘圩中学、金陵中学、隆安一中等各有20—50人报读我校,一所中学里有十或十几个学生报读我校的就更多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发扬“四千精神”深入乡镇农村,积极组织生源。积极与各级教育局招生办联系,营造和谐的招生环境,坚持深入各地,加强对中学的直接宣传,与初三班主任座谈、到班上向学生宣讲,利用家长会进行宣传,组织学生来校参观等。招生组成员不畏酷暑、日晒雨淋,经常早出晚归,牺牲许多休息时间,接待各中学老师组织学生来校参观考察48批次共569人。深入中学及乡村共350多个(不完全统计)。
5、认真做好考生和家长的接待工作:学校招生办公室是一个对外联系和接待的窗口,服务质量的好坏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影响到学校招生工作的成败。我们要求全体招生工作人员统一认识,加强服务意识的教育,在解惑答疑咨询方面做到热情、耐心,有问必答,有信必回。待人接物方面做到热心、细致、周到、快捷,确保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20xx年共计接待2800多名学生及家长。
二、20xx年实习就业工作
(一)顶岗实习、就业推荐安置工作扎实有效,就业渠道畅通
我们扎扎实实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安置工作,为了让毕业生能顺利实现实习、就业、创业,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坚持不懈抓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除了常规教学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外,在每次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前,我们都另给学生上课组织培训。今年利用课余时间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培训共36次(场),利用企业人事经理、老总来校招聘学生的机会给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职场与创业讲座5次,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教育指导、就业观念的指导、求职技巧的指导、创造与创业的指导;如何树立自信,学会做人的指导;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毕业生参加招聘面试考核的成功率较高,普遍受到来校招聘单位的一致称赞和好评。
2、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密切校企联系,构建就业网络,拓展就业渠道。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就业原则,为了给毕业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提供优质的就业推荐服务。今年分期分批共派出23人次到区内外对企业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全方位的了解企业;派出7人次参加区内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校企合作对接会,利用参会机会更加广泛的接触了解企业,与实力雄厚、发展前景好、员工福利待遇好的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全年在校内先后举办了28次企业专场招聘会,参加应聘面试的学生共1239人次。给毕业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顶岗实习与就业选择机会,成效突出。20xx级857名毕业生顺利上岗就业共842人,就业率98%;20xx级20个专业共883名学生完成校内的学习任务后,经过学校推荐安排和自找单位已基本到区内外企业顶岗实习。
3、抓好学生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与管理,提高实习、就业质量。学生上岗实习和就业后,我们注意做好跟踪服务与管理,不定期的进行跟踪调查与回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工作表现、工作态度、能力、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等情况,关心、鼓励、帮助学生,为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使大多数毕业生工作安心、愉快、思想稳定、实习就业稳定率达82%。学生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才智,一些毕业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竞聘走上了基层管理岗位、文职和技术岗位,或被企业当作储备干部培养。实习生、毕业生普遍受到了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好评,企业满意率达95%。
(二)积极推进订单培养,资源共享,校企合作办学。
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我们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主动与企业联系对接,寻找合作伙伴,与多家企业洽谈合作事宜,从合作的模式、形式到合作协议的内容条款等进行反复多次的沟通、交流与谈判,并向领导汇报,将企业各方面信息传递给校领导,为领导的决策作好铺垫。今年在我们的努力下,在原有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与东莞市都市丽人实业有限公司的合作,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在20xx级市场营销专业开设冠名班,举行了隆重的校企合作揭牌仪式和冠名班开班仪式。目前还有三家企业正在洽谈中,力争尽快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紧密对接和三赢,将校企合作办学由浅入深引向深入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三、其他方面:
1、关心帮助家庭贫困的学生,积极为他们联系勤工俭学,今年共帮助了150多名家庭贫困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去企业打工,使他们既得到经济收入又得到了锻炼,较好的解决了学生经济上的困难,使他们得以继续学习完成学业;
2、积极与合作企业联系,为我校20xx年迎新晚会拉赞助,共拉到赞助款46200元,为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四、存在问题与不足
招生方面:
今年的招生工作任务虽然完成了,但招生人数与20xx、20xx年比有所下滑,存在一些问题,如:
1、专业发展不协调,有些专业招生人数明显减少,如电子、制冷、营销、电会、物流等专业,个别专业甚至连开班都很勉强,如商务英语与文秘专业只招了25人。
2、招生力度仍不够大、招生渠道拓展不够宽;
3、招生政策有待完善;
4、招生工作组人员责任心、招生能力与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同志的招生业务仍欠佳,特别是对学校的办学优势、特色、各实训室的作用功能等介绍不出来(教务科负责的实训室解说词至今一直没做出来)。
实习就业方面:
1、存在“有业不就的”现象,部分毕业生定位不准,期望值过高,频繁更换实习就业单位,给工作带来一些困难;
2、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对口率不高,特别是工科类专业,这种情况与学校教学时间安排和用人的“黄金期”有一定冲突有关;
3、这些年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都高,但就业含金量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保持高就业率的同时,更应注重就业的质量。
4、学生立足本土实习就业的人数比较少,这除了与本地工资收入水平较低有关外,也与我们拓展区内就业渠道不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