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今日的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今日的文章1:每年今日自语
貌似,我从来没有想过20多岁的岁月。大概,我是未曾想过它会到来。
很小的时候,看过一篇童话,大意是人类本来只有20年的寿命,之后的时间都是别的动物们施舍的。所以人们只有20年的时间属于自己,而之后,成为牛成为马,为了各种别处的目的而忙碌。也是在很小的时候,看过的另一篇日本的神话。一个村落里最美丽的少女,在20岁生日时,顺着瀑布一跃而下。因为少女无法接受20岁后开始衰老的自己,于是她用死亡定格了永恒的美丽。后来少女化为了樱花——没有衰败,只在极盛时飘零、永恒美丽。
所以,我似乎从没有20多岁的岁月。8、9岁时,会幻想过了10岁后自己不再被当做“小孩”;12、3岁时,会憧憬传说中15、6岁里如诗如花的季节。可是,我从没有想象过20岁后的岁月。偶尔思绪飘至,只会被笼统地归结为长大后的时光。至于究竟是20多岁还是30多岁,其实好像也没有什么差别。
所以说我未曾想过它的到来。
我从来不否认我有一颗中二的心。可是时间也好年岁也好,这些客观存在是不会理会一颗心的中二与否,它们只会恪尽职守、勇往直前地往前冲。一片大风被带起,我们这些无力与时间同行的脆弱人类只能被掀翻在地。艰难爬起,掸掉衣衫上的尘土,却掸不掉躯体上的伤痕累累。于是终于理解了流光容易把人抛的道理,一不小心,就被流光无情甩进了“20代”里。
其实去年已经被抛进了所谓的20代了。只是整十的年份,总会被私心为某种特殊,于是被单独拎开。
不过这其实只是一个理由,更重要的理由大概还是一颗中二的心,还想让自己再赖一年。
好像20岁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只是现在的我如此懒惰,本子上少有日记,网路上少有日志。于是一年好像发生了很多,也好像一如既往。自己一直是一副浑浑噩噩不知生活在何处的样子。
但其实,走过的路、见过的风景、听过的歌、看过的故事、写过的文字、遇过的人、牵过的手、笑过的幸福、流过的泪、失眠过的夜晚、醒过的清晨,都如同收过的礼物一样,看似凌乱,但都被我藏在心中某处的。也许会布满灰尘,也许会记得清扫,不论怎样,它们都在那里,一直存在。
貌似我的18、9岁被我过的一团乱遭,还好20岁被我拉回了该回的轨道。但我肯定着任何一个年岁的自己。我对着这些回忆,就像水仙对着倒影。我深爱着这些回忆,一如我深爱着自己。只是翻着以前的东西,还是会被自己的改变吓到。我可以鄙视以前自己的矫情与幼稚,我可以嘲笑以前自己的空想与偏执。可是有些东西,变了就是变了,丢了就是丢了,找不回来了就是找不回来了。把过去几年这一天自己的文章找出来,我看见了面前的一排自己:从孩子到少年到现在。我热爱每一个自己,可是我还会怀念某一个某一天的自己、与她伴随的整个过去,但是我也会期待某一个某一年还未知的自己、与她带来的一个未来。
好像接下来的一岁,会是有各种麻烦的选择与烦躁的事务的一岁,不过大概,我还是会一如既往的浑浑噩噩地走下去,一如高中时写下的文章,“作为一个合格的DAYDREAMER,我会兢兢业业地得过且过”。唯有这一句话,我希望我不会丢失。接下来的一岁,我愿我还可以瞪大眼睛做梦,我愿我还有幻想,我愿我还敢争执,我愿我还敢坚持。
末日之前,我愿我还是我,我愿你们在我身边。
关于今日的文章2:去年今日的雨
文/邓跃东
春雨绵绵,有好些天了,总把人往阴郁里拖。心绪低沉了,总会去想过往的云烟,就跟眼前的雨水一样,怎么也不能断线。
忽然就想起,去年的今日,你离开了我,而我没在你身边,只有连绵的春雨陪着你,你在高高低低的雨声中走远了。
雨水滴穿了我的心。下雨天里,我会傻傻地聆听,我祈盼在雨声里听到关于你的一点讯息!我是在一个雨天回去的,什么都看不到了,只有田野的油菜花开得一片金黄,我知道你的心事,你是托付油菜花留给我一个定格了几十年的微笑。你知道么,去年的油菜收割后,他们给我留下一缸菜油,我捧回城里,每顿只放一点点,飘散开来的味儿里,尽是你身上的气息,原来你依然怀抱着我。
我想念你,再次回到你停脚的地方,没有看到你的身影,可我看到了三年前为你撰写的那副对联仍然还在,红纸黑字,毫无破损,真是应了字里的意思,萱草长青啊。
我常梦见你,每次醒来,你都不在。我闭上眼睛,好想再回到梦里。渐渐地,我只要想你的时候,我就闭上眼睛;我闭上眼睛,你就出现在了身边。
我把你用过的一只茶杯带回家里,情不自禁地捧着喝水,小时候你是这样握着我冻红的小手,那种温热不曾飘散去,你仍然握着我的手。
前几天我到郊外,看到今年的油菜花盛开了,金灿灿的一片,我觉得我来到了你中间,到处是你的微笑。以前我总不理解人们说的“春风十里不如你”,现在我知道了,春风十里暖人,却不如你温润。
我思念你,就跟眼前的春雨一样,淅淅沥沥,没有尽头,心里却柔透了。去年今日的那场雨从没停过,我一直在安静地辨听着,滴滴答答纷纷扬扬的雨声里,哪些是你归来的脚步声。
关于今日的文章3:立冬
文/可言
今日立冬,太阳位于黄经225°,气温骤降,水面出现浮冰。
立冬时节,门前尽是冷霜,但这冷霜,却是能醒骨的。稍晚,又残照临窗,此情此景,正是读书的好时候。
古人尊师,一旦求学师门,便会诚心专致,敬师如父,他们会于立冬这天举行拜师活动, 拜师,先要下拜师帖,然后行拜师礼,再奉上拜师的礼物。
关于拜师的礼物,自古有“六礼束修”的规矩。
六礼,通常是指莲子、芹菜、桂圆、大枣、红豆、干肉条等六种礼物。莲子,喻指老师用心良苦;芹菜,喻指弟子勤奋好学;桂圆,喻指学业圆圆满满;大枣,喻指弟子早日成才;红豆,喻指大家鸿运当头。
而束修,即十条干肉,是孔子收弟子时的规矩,“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后来,人们就把学生交的学费叫做“束修”。
历史上众多有名的师徒,我最动容于孔子与子贡。
子贡,姓端木,名赐,比孔子小31岁,孔门杰出弟子,后弃官从商,被商界公认为“儒商始祖”,是孔子周游列国时的一大护法和晚年唯一的依靠。
公元前479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孔子病逝,众弟子服丧三年,三年后,大家洒泪而别。唯有子贡,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独自守墓,凡六年,才离去。
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的行道树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模树在周公坟前)。而这楷树(黄连木),也就此成了尊师重道的象征。
这个世界,总有人为我们指点迷津,但也总有人,向我们指鹿为马。指鹿为马的,那是赵高,是宦官,当一笑置之;而指点迷津的,那是师长,是恩师,当执弟子礼以待之。
沽酒客来风亦醉,卖花人去路还香。那小城深巷处,烟雨迷惘中,有曾经“卖”花给我们的人,正微笑着,向我们招手示意……
关于今日的文章4:习惯的雨漫
文/死灵象棋
今日,雨,不大,一阵一阵的。
这样的雨天从不打伞,一个人迎着风雨走一走,感觉很舒服。
就那样习惯了在雨中行走,这么些年,一直就这样走过来,没有了当初莽撞时的伤,反而多了一份看洒脱。
习惯看着身打伞匆忙经过的路人,看他们行色匆匆看自己悠然惬意的样子,所有的一切便释然。
而雨,凉凉的,终于有了春的味道。
关于今日的文章5:腊八粥的由来与今日
文/李德云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做腊八粥、喝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
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的折磨,便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初八日,在菩提树下夜观明星悟道成佛。他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于是“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举行诵经念佛,并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每年各寺院于腊月初八僧人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百姓。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百姓把它叫做“佛粥”,也称“福寿粥”。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腊八粥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腊八粥也被称为健康粥。腊八粥由红枣、莲子、核桃、桂圆、栗子、葡萄干、红豆、花生、大米等数十种材料熬制而成,即香甜可口又有较高的营养成分。豆类是腊八粥的主配料,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等,营养十分丰富,并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抑制恶性肿瘤、预防骨质疏松等多种保健功能。花生有“长生果”的美称,具有润肺、和胃、止咳、利尿、下乳等多种功能。核桃仁具有补气纳气、益智健脑、强筋骨作用,还能够增食欲、乌须生发,核桃仁中含有的维生素E更是医学界公认的抗衰老药物。红枣、桂圆具有补心、益心、补脾气、安神功能等等。
今年,圣井街道办事处境内元音寺的僧人及信众,在“腊八节”的前两周就已开始筹备米、豆、花生及干果。腊月初七开始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捡,然后于半夜十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熬好后,在明水城区的香港街、眼明泉以及元音寺等处施粥于百姓,愿大家届时都能喝到腊八粥,福慧增长,健康长寿。
关于今日的文章6:扒玉米
文/姜义学
“社员们请注意了,社员们请注意了。今日咱队里扒玉米,这次玉米多,大家不要抢,谁家都有份儿,够你们扒半天的。开始!”
一个烟雾缭绕的清晨,生产队长的一声“开始”,就像发令枪一样,操着家伙的社员们百米冲刺般冲上了玉米堆,开始疯狂抢玉米。
生产队组织社员扒玉米皮,不记工分,只给玉米皮。不管扒多扒少,玉米皮全归自家。因此,抢玉米就成了重头戏,谁家抢的玉米多,扒下的玉米皮就多,谁家就高兴,谁家就有资本炫耀,谁家日子就好过。谁家抢玉米少,谁家扒下的玉米皮就少,谁家就沮丧。
玉米皮的用处真多。那年月,手巧的姑娘媳妇们,用洁白的玉米皮和麦秸草搞草编,在她们灵巧的双手下,能编成各种各样的草制品,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能漂洋过海,赚不少钱呢!几乎家家户户都用玉米皮编蒲团,上了年岁的人吃饭或烧火的时候,喜欢坐在蒲团上。娘做针线活或晚上乘凉的时候,也喜欢坐在蒲团上。爹经常将玉米皮捻成绳,用来捆绑东西,或直接用玉米皮捆东西。冬天的时候,爹也经常把玉米皮塞在棉鞋里,充当鞋垫子,既吸湿又保暖。谁家的盖垫坏了,就用玉米皮包起来,再用麻线订结实。也有用玉米皮当铺锅草的,蒸出来的馒头香喷喷的。玉米的外皮既黑又无弹性,但舍不得整顿饭烧,一般用来当引火草。
难怪大人孩子这样没命的抢玉米。为了抢更多的玉米,各家各户费尽心思。抢玉米就像上战场,麻袋、笸箩、簸萁、筐,包袱、被单都用上,能用的工具全拿出来,一家人全上。大人恨自己少了几只手,两只手就像耙子一样,没命地把玉米往筐里扒,扒满筐迅速运出来倒在自家地盘上。小孩子拼命往筐里捡,捡多了提不动,累得嗷嗷大哭,一个劲儿地喊爹叫娘。
抢玉米简直不要命。用手扒,指甲和手指被玉米划破了,手背被别人误伤挖破了,脚踝处的皮肤被戳破了,全然不顾。有的鼻子碰破了,不停地流着血,滴在衣服上,滴在玉米上,哪管鼻子流血,塞些玉米皮堵上,也不停地抢玉米。
抢、抢、抢……只要能多抢些玉米,其它管它呢。鼻涕流到嘴边顾不上甩,裤子裂开了缝顾不上换,喊爹叫娘声此起彼伏。只一刻工夫,小山似的玉米堆不见了,变成了一家一户的小玉米堆。
一家人围着抢来的玉米,高兴地扒着玉米皮。撕裂的玉米皮,发出“哧哧”声响,像欢歌,像笑语,飞进了庄户人的心窝,给家家户户带来了丰收欢乐。
关于今日的文章7:你,是我最长的牵挂
文/敏敏唯一
今日周末休息,见窗外,天气晴好,给心情放个假,独自行走在人海茫茫的都市街头,看一眼热闹海滨的车来车往,不知,我该向左,还是右?最终决定,孤身一人去看海。
不知是我的一个眼神凝固了呼吸?还是我的一次回眸伤了自己?如果让我再牵一次你的手,我一定会让自己重新投入你温情的怀柔,不让它的幽美滞留在记忆的路口。
初次见到海,并非在烟台,但第一次来烟台是和他一起看海,彷徨在冬风拂动的潮汐海边,心中犹如千层浪花,在疯狂地翻滚。回忆退回到八年前,他的左手搭在我的右肩,问我是否喜欢和他一起看海?现在依稀还记得当初的浪漫与缠绵,如今,已荡然无存了吧?面朝大海心如潮,只见一朵波涛汹涌的浪花向岸上猛扑过来,没想躲闪,故意弄湿了鞋袜,冬日里不比炎夏,海水真的有些冰冷,有些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时光终是一去不复返的。大海是否和人一样,情真意切?它若是好,轻声细语,碧波潋滟;要是心情坏,巨浪涛天,惊天动地!
现在的我,犹如一朵残败在枝头的丁香花,花落再无清香,沁入泥土,只等来年春天的再度盛开;如今的我,犹如斜倚在西边山头的一抹残阳,即将日落却还有一丝余光,能点亮那暮冬黄昏的闪闪霓虹。当海鸥从身边瞬时飞过,好想伸手触摸它的羽翼,把它留住,留在我的身边,留它在我的梦幻。如若,我一人拥着这漫无边际的蔚蓝海岸,独享这一份静谧的优雅,是否有点自私?仰望头顶的淡淡流云,随风而飘,无忧,无思,我若能独坐云端,笑看人世间的一季温馨,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境?“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任凭我怎么跃,也跳不出你爱的涟漪;无论我怎么飞,也不愿飞出你的天空。面若桃花,心如雪;渺如尘埃,意若沙;寂如云烟,寞若花。你我都曾年少,都曾轻狂,回首学生时代的自己,傻得可笑,傻到极致,竟会为某一个人而放弃自己,叠着一只又一只受伤无言的纸鹤,直至上千,亲手执笔写下他的名字,苦苦守三年,默默爱三年,痴痴思三年,人生不过如此,原来一直无法释怀,而今已全部释然,毫无滋味。曾对自己说:不选我,你会后悔!如今的想法截然不同,选与不选又如何?相遇了,我们又相识,只是擦肩,却没有从青丝牵手到白头。
一指相思,落地成愁;一季情殇,寂寞成诗;一缕青丝,守谁白首。一刻清柔,划伤了谁的指尖;一抹想念,洒落在谁的眉间;一片孤舟,承载谁的牵念。樽酒一杯,醉了多少红颜?一夜风波,吹散多少梨花?一只孤鸿,浅唱多少牵挂?一路荆棘,疼了多少风华?一句誓言,搁浅多少雪月?一曲笙歌,吹殇多少风花?
风起了,你,依旧是我最温最暖的等待;天凉了,你,依然是我最真最长的牵挂;叶落了,你,依旧是我最深最美的风华;云散了,你,依然与我隔海相望,各守着天涯!
如今,真的为君亲手绣出了一幅馨香四溢的“真爱永恒”此生无憾;
倘若,能再亲手为君披上那一层温情的纱幕,便再无他求。
思绪纷飞,鸟倦归巢,人累归何处?无奈,只好携一缕暖如霓裳的阳光,踏着冰凉的海水,走向归途……
关于今日的文章8:窗外
文/落叶船
“昨夜的风雨给今日的早晨戴上了金色的皇冠”,此时,已点亮自己的灯,翻开,吟唱他们的话语“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推开窗,夜幕已低垂,遥望深邃的星空,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星儿躲躲闪闪,因为云彩给他们披上了隐形的皇冠霞帔;月儿此时是恬静的,安详的,却未见她的出现;枝头上遗留的片片树叶,在秋风的抚摸下,沙沙作响;咕咕鸟何时会来临,驻足枝头,咕咕地唱着“秋风的落叶”……
依傍书台,倾听音乐的诉说,凝望星空的呼唤,夜已朦胧:琵琶独奏,古筝相随,长箫相依,只为千呼万唤中“琵琶半遮面”的容颜;千寻万盼,只为倾恋在“天涯共此时”的明月;慢慢悠悠,独上楼阁,阑珊处,伊人倾述心中不能说的云的思念,风的牵挂!
我把自己的心之殇轻轻地浸入这沉默的时刻中,盛满水的杯子,亮晶晶的穿透着静寂的空间,在三维空间中折射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我独自在点点中蹒跚,徘徊……
谁在这暗寂中跟随我的影子,我彷徨,于是呐喊,立刻尘土飞扬,掺杂着小精灵们的嬉戏打闹声,枝头的喜鹊左顾右盼,草丛中的小狐狸东张西望,小驯鹿躲在大菩提树的后面,小麻雀在枝头唧唧咋咋,穿梭林间,小青蛙在荷叶上蹦来跳去,夜莺哼着小曲……大象用长长的鼻子吹着欢迎的号角。
他们可爱,清新,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闪烁着甜美,清澈的眼睛……露珠不停地抚摸着大地上的孩子,播散在这片勃勃生机的玉盘中,晶莹剔透,汇集梦一般的眼睛……
在这困倦的夜里,夜就像黑岩一般的黑……呵…小小的萤火虫却把黑夜装饰的璀璨夺目,星星点点的光环汇集成梦的海洋,波澜起伏,月光石子铺满这片美丽的方土……
此时十二点钟拉上夜幕,盖上白日的倦眼。大菩提树下,琵琶独奏,古筝相随,长箫相依,露珠与精灵伴舞,豆大的露珠落在玉盘中,滴滴答答的,美丽的鲜花含苞待放,就像一个很羞涩的少女,在清风中摇摆着她婀娜多姿的纤细身躯,亭亭玉立的站在玉盘中,可爱,甜蜜……
“七八个星在外,两三点雨山前”菩提树下,溪水伴游鱼,潺潺水声流过溪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听取蛙声一片”,一场盛大的夜宴让人如痴如醉,如幻如影,我便是席下唯一的观众……
我听着美妙的声音,观看载歌载舞的表演,顷刻间,侧榻而卧,疲倦的睡眼让我渐渐地入睡,她唱着歌走来,坐在我的身边,而我没有醒来。在梦中,她的气息,接触了我的睡眠。这该死的睡眠,让我在她的歌声中沉睡,连绵中露珠的影子遮掩了整个白天,为什么我总看不见她的面,忽然泪眼盈眶,连呼吸都是痛,我只是怔怔的坐着,想象,拼凑她的容颜,收藏她的微笑,整理她的心情……
轻轻雨伞,淡淡黄昏,幽幽飞云,青春岁月啊,让我能回到当初的心境里,秋风落叶,悄悄地来,一天一天的我们学会了如何去爱,在最美的感情中,迷失了自己,风中的话语,已消失的无影又无踪了……
徐徐徘徊,淡淡的香,浅浅的殇,可不可以,不再分开,即使沧海已变桑田,可不可以,借我,你的一生,以我的喜,换你的愁,可不可以,借我,你的一生,换你的一世情缘!
窗外,
秋风里的落叶船/
载着我/
一片一片的/
枫叶情
在风里荡漾/
飘摇啊飘摇/
枯了/
焦了/
淹没了/
燃烧的火云/
寻找雨的线索/
窗外,于是成了“麦田的守望者”,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简单地聆听另一边的声音--风铃的清脆,云的思念…
关于今日的文章9:秋
文/茨微
走出家门,忽觉今日有些不同,我不禁一颤,迎面吹来一阵微微的风。哦!秋,来了!
秋,没有春天的温暖,却比春天清爽!秋,没有夏天那灿烂夺目的太阳,却比夏天显得更耀眼,更全新!秋,不像冬天那样枯燥无味,寒风刺骨,它相比之下更柔和!
路道两旁的树,已不像往日那样枝繁叶茂,叶片稀稀疏疏的挂在树上。有些叶子的边缘已经枯黄,但叶子的中心却依旧翠绿,那绿光看着就让人感到勃勃生机。一些凋零的叶子路在地上,风儿吹得到处都是。捡起一片来仔细观察,我从它身上看到了真正的秋天的颜色。
有些树,所剩的叶子已经无几,但是树干仍旧直直的挺拔着。他高高的抬起头,昂着胸,自豪的望着过往的行人。
柳条也毫不吝啬的展示着它的姿态。风儿一吹,柳树就伴着清爽的风,跳起婀娜多姿的舞蹈,那舞姿荡漾在河面上。水潺潺的流着,柳树映在河面上的倒影也缓缓的动着,那画面显得格外富有情趣。柳树的枝条长得格外茂盛,一层叠着一层,柳条又长又细。又像是一个像女孩的头发,层层叠叠,具有艺术感!
走在乡间,随处可见一簇簇茂盛的野菊花。地边上,路边上,房屋处,到处都是一大片一大片满都是的,放眼望去,满地耀眼的黄,在你的视野里闪耀。地里,人们都在不停地忙碌着短暂的一天几乎都是繁忙的在田野里度过。晚上,每个人都带着几代饱满的大玉米欣欣然的回家去了。
我站在马路上,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而我却迟迟不肯离去,此时此刻我仿佛与秋融为一体了。
关于今日的文章10:独舞成歌
文/半醉微醺
今日与一位患者起了争执,转身之后,忍不住落泪了,心中感觉无限的委屈。那位患者不等我说些什么,上来就是质问与训斥,换做以前,我也就好言相劝了。可今日,实在不忍他的无礼,高声与他回应了几句。同事说,想不到你温婉的性子竟也有情绪失控的时候。
委屈过后,是有些悔意的,我这样情绪激动与人争执实在有失风度。倘若他在那儿高声叫嚣,我这厢耐着性子听他说完,再细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做一番有效沟通岂不更好?后来得知那人为某银行的副行长,更是略觉可笑,实在不知是他失了身份还是抬高了我的身价,竟有幸与一领导吵架!
一下午情绪低落,想了很多,还是怪自己的性子没有沉淀的更加通透,平白惹了笑话。今后,会时时告诫自己:莫与人争长短,自留清明在心间。
前些时日,听闻医院某位同事辞职,在新疆买了一栋平房,数亩田地,去过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生活。身边很多朋友不解,觉得她的思想过于另类,个性过于鲜明。我却是羡慕至极的。真想像她一样舍去浮世种种,寻一处安静隐蔽之处,无车马喧嚣,无繁文缛节,忙时耕田,闲时织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静如止水,余生,淡泊如云。
呵呵,终是一种幻想。我乃一循规蹈矩小女子,工作上听得了差遣,生活中时时想着家人,终是舍不得。舍不去亲人,舍不去安稳的生活。虽工作上压力无限大,可因着有稳定的收入,有给孩子稳步成长的保障,也就如此默然前行了。
所幸,心中还有一片乐园。每次被俗事烦忧的时候,都会在文字里轻舞一番,沾染些许墨香,冲散心头的阴霾,虽舞步凌乱,却独舞成歌,换心灵一片安静轻宁。
今夜,一首轻缓音乐,一缕淡然墨香,心,重归安好。
关于今日的文章11:霜降
文/可言
今日霜降,太阳行至黄经210°,天气渐冷,初霜出现。
霜降时节,已是晚秋。这期间,最令人感佩的风物,当属拒霜花。
拒霜花,树丛生,叶大,其花甚红。九月霜降时开,故名拒霜。民间因此称其有二德:美在照水,德在拒霜。
拒霜花,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木芙蓉(芙蓉,分两种,陆上的称木芙蓉,也称拒霜花;水里的称水芙蓉,即荷花),木芙蓉的花神,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的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最喜芙蓉花,蜀主孟昶于是在宫苑城中遍植芙蓉,“每至深秋,四十里为锦绣”。成都至今尚称蓉城,即源于此。
公元964年,宋太祖赵匡胤进兵后蜀,十四万蜀军不战而溃,末主孟昶自缚请降,赵匡胤遂灭后蜀,并收取了花蕊夫人。
后来,花蕊夫人因暗自祭奠非正常死亡的夫君孟昶,事发,被太祖一怒杀之,鲜血染红了院中的芙蓉花。后人敬仰花蕊夫人的忠贞,因尊她为芙蓉花神。
相传,赵匡胤曾令花蕊夫人吟诗,花蕊夫人当即挥泪吟诵: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一纤弱女子,当命运如一枚秋叶无力于秋风时,尚能借此表达自己的不屈与尊严,而那些只顾醉生梦死的降者,当然更无一个是男儿。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宝玉也以木芙蓉喻晴雯,写下了令人动容的祭文——《芙蓉女儿诔》,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拒霜花,又名木芙蓉,不肯嫁东风,殷勤霜露中,终生甘与清冷为伴,与孤寂为侶,恰似一位手捧经书、静对青灯古佛的修行者,虔诚地坚守着自己的忠贞,任这世方大劫。
关于今日的文章12:昔日老宅,今日菜园
文/栖桐寒鸦
我的老家在农村,祖上留下了几片老宅子,父母住了其中一块,另一块紧挨着,闲置了好多年。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了,青砖青瓦,青砖也只是外面的一层皮,里面还是土胚墙,父亲说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好的房子了。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吹雨淋,靠近地面的几层墙砖都已风华,棱角已经不再分明,用手轻拭就会掉下淡蓝色粉末。
坡型的屋顶也有些塌陷,但屋脊依然硬朗,高突着,一种瘦骨嶙峋的感觉。瓦缝里生长着几棵顽强的小草,在随风轻轻地摇晃舞动着柔柔的身躯。在临近过道的山墙的一角上还砌有一块黑板样的水泥墙面,隐隐约约能看清写的是毛主席语录。
房屋的前面是一块四丈见方的空地,这就是农村特有的小院了,院子里栽种着一棵枣树,两棵榆树,还有一棵槐树。它们都是我儿时最喜欢的树。枣树长地很慢,干裂的树皮像一道道沟壑,除了树冠上的嫩枝可以看到微微泛着灰色的树皮,树干上的树皮从来都是干裂的,无论春夏秋冬。儿时,喜欢看着蚂蚁在树干上蜿蜒崎岖的“道路”上排着队觅食的情景,曾记得我很会“使坏”,时不时的给这些小蚂蚁制造困难,用一根绳在树干上绕几圈,增加它们工作的难度。现在想起了过于残忍,没曾体会到它们生活的辛苦,把自己的乐趣建立在了它们的痛苦之上。
枣树长得并不挺直,因该说是倾斜的生长着,像一个驼背的老人,更方便了儿时在上面爬高上低,和街坊邻居的小伙伴在上面玩耍嬉戏而不会轻易的掉将下来。最好的就是小枣成熟的时候,一般在农历的七月底,“七月十五枣红圈”就是指那时候小枣已经开始发红了,圆圆的青青的脸上透着淡淡的红色,咬一口在嘴里脆甜脆甜的。那是大自然给我们做好的恩赐了,毕竟那个年代生活的比较艰苦,很少吃到糖果。等到再过几天,就会更好吃,有的还会崩裂开逢,那是最甜的时候。
另外还有两棵榆树和一棵槐树,也都是我印象很深刻的树,因为可以摘榆钱和槐花,花开的时节,我们会像欢快的鸟儿在枝头攀附雀跃,随手捋下一把榆钱和槐花,洗也不洗的就会放到嘴里,甜甜地嚼起来,现在想起来,儿时真的很不注意卫生,但也没有生过啥病。昔日的农村都是这样,没有那么多的讲究,父母整日忙着农田里的农活,没有时间去监督和照顾孩子的生活。但据母亲说,槐花不能吃的太多,吃多了会“肿脖子”,那时,我很相信母亲的每一句话,所以时常告诫自己,槐花不能多吃。
都是儿时的记忆了,如今人生已悄然走过三十多个春秋了,体态略有臃肿,很少再去重走儿时的路了。枣树还是那个样子,未见有多大变化,树干略显粗了一点儿;槐树已长得很壮大了,树干很粗,树头如盖;榆树略显苍老,不再是枝繁叶茂,枝头已有枯枝。
去年一次重回故里,驻足伴我童年的院落,看着长了一院子的小槐树和小榆树,还有树底下浅浅的杂草,虽是郁郁葱葱,但忽然感觉些许荒凉。饭后,跟父母闲谈,无意中提到了这个院落。母亲建议将院落收拾一下,次年开春种些蔬菜。毕竟父母年过花甲,在家闲来无事,种菜浇园也算是件乐趣。于是找人将那棵不太旺盛的榆树砍掉了,连同那带着儿时记忆的老槐树一块伐了去,唯独留下了我最喜爱的枣树。
从此这片老宅就成了一个菜园,名副其实的菜园。数个月后再次看时,荒凉不在,唯余生机勃勃。菜园很美,有两畦长豆角,一畦茄子,还有爬满墙头丝瓜。
长豆角是要架起来长的,母亲用竹杆搭起架子,又用绳子由上而下拉了好多道斜线,嫩嫩的蔓藤的末端,像是蜗牛的触角,向空中探伸着,盘绕着,沿着线绳和菜架慢慢爬上去。看着它可以感受到绿色的生命是多么的顽强和喜人,我仿佛能感觉到它在慢慢地伸展,忍不住想用手去抚摸一下,轻触柔嫩的尖端,帮它牵到菜架上,爱怜之意油然而生。
每一片叶子根基处都会长出一个将来会长出豆荚的枝条,枝条的末端有的挂着含苞欲放花骨朵;有的开着小花,白里透着点蓝,像小小的蝴蝶停落在枝头;有的花儿将蔫未枯花心处已长出了嫩嫩的豆角;有的豆角已经长成,长长的足有半米多。一根根笔直的下垂着,很是诱人。
旁边的一畦是茄子,茄子长得相对低矮,也不需要支架,硕大的叶子翠绿欲滴,嫩嫩的“茄糕”(老家将小茄子称谓“茄糕”)挂在低矮的“树”身上,淡淡的青色,泛着点儿绿,仿佛能反照出正午的阳光。记着小时候跟随父母灌溉农田时候,会顺手摘取地里的长着的“茄糕”,那个时候很少使用农药,用水洗洗就可以生吃了,吃在嘴里甜甜的。那时候没有“偷”的概念,更不会觉得有愧,只是觉得好玩儿,常常跟小伙伴津津道来,而丝毫不觉羞。也许那就是天真的童心吧,一切都那么自然。
长得最有气势要数丝瓜了,丝瓜生长的茂盛,本也需要支架,和豆角一样有四处伸长的蔓藤,母亲借用围墙当作支架,把它种在了墙角,并从围墙上斜拉下了一些绳子,另载了几个木桩,放了几个高大的干树枝,做成了丝瓜的支架。嫩嫩的瓜苗,纤细的藤蔓就会顺绳攀上,直到不太高的墙头。
丝瓜秧分支很多,在围墙和搭建的支架上,蔓延开来很是茂密,像给围墙穿了件绿色的外套。丝瓜秧上盛开着黄色的小花,黄花点点散落在碧绿当中。有的脱颖而出,有的遮遮掩掩,有的藏身在密叶之下,微风拂过绿叶翻起方能露出半边柔嫩,若隐若现,风过叶动,轻卷层层浪。
黄花之下,偶见刚刚成形的丝瓜,嫩绿嫩绿但也是丝网清晰,脉络可见,棱角分明。(母亲种的丝瓜是那种断面为六角形的,外形像纺锤的那种,长成熟的丝瓜棱角分明,有坚韧的丝网,去肉晒干压扁可做鞋垫儿,干爽透气。)立秋之后才是丝瓜大量结实的时候,现在多是空花无果,母亲这样对我说。丝瓜长的美不是果实多,而是它翠绿的生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微风阵阵,清香袭人,看着生机勃勃的菜园,蝶飞蜂舞,蛐蛐低唱,如果是晚上,更有朗朗明月,浩瀚星空,饮一杯冷饮,品半盏清茶,耳旁环绕上柔柔的轻音乐,将是何等的惬意和舒畅。
关于今日的文章13:一滴墨水
文/雨打秋莲
今日不冷,取报刊回来,脊背热热的,有微微的汗。被阳光照到的路面积雪融化,走路的时候总是要小心翼翼,生怕黑色的脏水溅到裤脚上。鞋子就不必说了,浅粉色的短靴沾着一圈黑,鞋面上还有擦不掉的污点。背阴面的路还是冰面上覆盖着积雪,不敢迈步快走,尤其是有些地方冻成冰棱,稍不小心就滑一下,心里不由得一个激灵,庆幸自己没有摔倒。总是看到听到提醒老年人小心不要摔倒,其实我也一样害怕摔倒,我自己就提醒自己,一定要小心。我想我走在冰面上的样子一定很难看,迈着小碎步,不敢抬脚,像个老太太,也许还不如个老太太。
午饭后,本想读《山花》里的一篇散文。这是安静的,不被打扰的时刻,风把手指竖在嘴唇上,提示路人把脚步放慢,路过窗口的云朵也是轻轻地来,轻轻地走。坐在沙发上,时间在眼前晃动出睡意,我还没有拿起书,就支持不住躺下去,眼前的一切模糊不清。战胜惰性也是一件伟大的事呀!不过,如果在夜里也能这样平静而迅速地入睡该有多好啊!夜越深,睡意越淡,翻来覆去的沉重极了。我这么个渺小的人,哪有什么放不下的心事?如果有,也不过是些家长里短,怎么想也不至于睡不着觉吧?马洛伊·山多尔在《伪装成独白的爱情》中写道:“我只是漫不经心地翻阅报纸,不能全神贯注地关注震惊世界的消息。我问自己,在这样的世界中,我是否有权利这样顽固地、鬼迷心窍地关心我将会怎样,我是否有权利关心我自己的人生?”我在哪里,哪里就是世界。人们最关心的其实就是自己,以及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
《纪德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听到盲人和穷苦人歌唱春天和爱情的浪漫曲,是最悲惨不过的事。”林老师这几天一直对我说,不要总写春天,春天就那么好吗?哪里有什么希望?
巴尔扎克说:“希望是靠向未来的谎言。”
就像今天,我依旧没有买到我们喜欢吃的樱桃,所以我们就有点小失落。林老师总说,我们喜欢什么,什么就会消失不见。——这就是我们的命!
关于今日的文章14:今日圣人堂
文/王守则
绵延大别山,主峰天堂寨。美丽的圣人堂村,就位于湖北省罗田县九资河镇东侧,地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脚下。因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早期在这里征战,后人称他为“圣人”,圣人堂因此而得名。
深秋的早晨,已有深深寒意。我约了几个朋友,一起到圣人堂看红叶。虽然我是土生土长的九资河镇人,但长期在外面工作。当年记忆中的贫瘠小山村,究竟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沿着宽阔的旅游公路,我们驱车一个小时就赶到了圣人堂村。
走到村头,就看到村头门楼上一副楹联:绵延百里青山去,悠悠千载白云归。放眼环望,山峦与蓝天相接,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就倚靠在村后,主峰上浓雾缭绕,一派白云绕青山的好景致。错落有致的梯田中,秋收后的稻谷匝一排排整整齐齐,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虽然才9 点钟,但田间已聚集了不少游客。远远望去,她们拿着相机,三五成群拍着照。正在我流连于这田间美景的时候,朋友把我带到了村支部肖书记家里。看着眼前这个四十多岁干练的女人,我惊诧于十几年来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居然还是一位女书记。
圣人堂村是个不大的村落,全村163 户683 人。过去全村人守着200 多亩土地过日子,有一半家庭住着茅草房。上世纪80 年代初,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才有一些村民不满足于贫穷和落后,主动外出务工,农民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村里真正大发展还是从九十年代末开始。当时,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独特的自然景观,提出“ 旅游兴县”的战略,并作出了长远规划,投入巨资改善基础设施。圣人堂村正是利用这一难得的机遇,大打旅游牌。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发展才有今天的样子。
2003 年初,该村引进江西客商,投资400 万元开发了天堂峡谷漂流项目,如今已成为这里主要的旅游资源。峡谷漂流每年可接待游客3 万人次,年经营收入超过300 万元;2006 年,该村又投入500 万元,建成了5000 平方米的绿化广场和停车场,硬化村主要干道,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修建文化长廊;同时,村委会发动村民兴建高标准“农家乐”旅馆。到目前为止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有60 多家,每天可接待游客3000 人。该村还大搞旅游产品开发,将当地的天然野菜、大别三宝(茯苓、杜仲、天麻)进行深加工,向游客出售,还远销国内外。如今,圣人堂村的旅游产业已发展得如火如荼了。
从肖书记家出来已经10 点钟了。这时我留意着她家的房子。这是一幢四层的楼房,建筑面积在1200 平方米以上,是规模较大的“农家乐”旅馆。随行的朋友知道我的心意,悄悄告诉我书记家一年做旅游的大概收入。听完朋友的介绍,我大吃一惊,这里旅游的火爆程度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走在村头宽阔的水泥路上,两边是整整齐齐的节能路灯。路上车水马龙,都是慕名而来看红叶的。等到我们赶到停车场,才看到这里壮观的场面。5000 多平方米的停车场已经找不到一个车位了,30 多台省内外的大巴有序停放,更多的是自驾游客的私家车,早已经把停车场塞得满满的。好不容易在值勤警察的帮助下,在路边找到一个停车的位置,大家迫不及待拿着相机下车了。
沿着村头的文化长廊,我们随着人流到田畈间欣赏红叶。这红叶是一种叫乌桕树的叶子。乌桕树俗称木籽树,是一种经济林木,其果子成熟后可以榨油,过去一直是农民收入的来源。早年被农民大量间种在田埂上,其冠大叶密,夏天就像一把大伞矗立在田埂上,供农民劳作后在树下歇息。进入深秋后,气温变冷,其叶子由绿色变成红色、黄色,层层叠叠,蔚为壮观。田间到处是游人在拍照,想等一个好位置拍照,足足要挨上半个小时。
听旁边一位县摄影协会的同志讲,去年秋天的红叶节期间,到这里观赏红叶的游客超过了一万人,今年更是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了,其中很多是摄影爱好者。配上大别山背景的衬托,这里的田园风光被省城来的摄影家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沿着田边的石阶拾级而上,可见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清可见底,无忧无虑的鱼儿在水中闲逛。有顽皮的孩子不时捡起小石头丢进水中,激起鱼儿四处逃窜,引来孩子们欢快的笑声。朋友们介绍,这条小溪就是漂流的下游。可惜是深秋,加上枯水期,现在想漂流是不可能的了。围坐在田间小憩,欣赏着眼前的红叶,看着远处错落有致的小洋房,来行穿梭的人流,耳边爽朗的笑声,真让人有些陶醉了。
中午,我们就在一家规模不大的“农家乐”里吃吊锅。烤着蔸子火,品着天然的农家菜,听着当地民间艺术家唱的民歌,真是人生一大快事。说实话,与喧嚣的城市相比,这里游人如织、欢歌如潮,朴实的人们将文明、欢乐、祥和、富裕写在脸上,确有别样的情趣。难怪每年有那么多游人到这里来。
在回城的车上,看着急驶而过仍在赶往圣人堂看红叶的车流,我仔细品味着肖书记唱的旅游歌:春到这里暖融融,上山观赏映山红;夏到这里乐哈哈,峡谷漂流溅水花;秋到这里心头悦,情侣双双观红叶;冬到这里吃吊锅,边赏雪景边唱歌。好一个“春看百花秋看叶,夏天漂流冬赏雪”的生态旅游村!
回味着今天圣人堂村的所见所闻,我豁然开朗。改革开放后的圣人堂村,不正是中国千百万新农村的真实写照么?
关于今日的文章15:桃花依旧笑春风
文/程华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每当我吟诵着崔护题写的《题都城南庄》这首美艳动人的爱情诗时,眼前便浮现出“桃”当年那娇俏的倩影来。
桃是佛山知青,性格开朗、活泼俏皮、体态轻盈、能歌善舞,因此呆在连队的时间不算很长,被领导物色挑选而成为场部文艺宣传队之一员。建国初期,王震、叶剑英等共和国的元勋曾率领千军万马转业为军垦战士,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开山辟岭、浴血奋斗,在山山岭岭种植下一道道亮丽的植被——弥足珍贵的三叶橡胶树。1969年3月农垦总局又趁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之际,成立了生产建设兵团(后来为便于垂直管理,1974年6月撤销了兵团建制,恢复了农垦体制),再次带领着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营造橡胶林,为我们的祖国母亲,滋润了足以傲然世界的丰沛乳汁。那时成立了师部,场部改称为团部,农场各生产队也跟着改称为连队;农场党委改称为司令部,下设政治处、生产处、后勤处,连队配备了政治指导员、连长、文书。部队抽调一些干部协同地方干部开展工作(印象深刻的有原场党委书记、场长——不苟言笑、不怒而威的朱洪庆,慈眉善目、平易近人的副场长杨为民;部队下派的干部——活泼开朗的刘东厚,雅儒沉稳的周华怀)。并从各队挑选部分青年骨干组成武装连,进行军事化管理和工余军训,配发没有肩章和帽徽的军装。与此同时,部队官兵也把活跃的文体气氛带至农场,加之融入了青春飞扬的知青群体,使原本沉闷乏味的农场生活平添了许多生气和情趣。
每当入夜,汕头籍知青宏光(后来随母定居香港)把五线琴撩拨得宛如行云流水。“啊!朋友,再见!那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他摇头晃脑、自弹自唱着前苏联莫斯科的《朋友,再见》等外国歌曲,常常忘乎所以,陶醉其中。还有佛山知青次航的笛子吹奏得山谷回响、动听悠扬,让我们听得如醉如痴、如品美味佳肴。成立建设兵团之初,团部组织文艺汇演,属下连队闻风而动、排练节目。茂名知青美琼步履轻盈敏捷、贤姝歌喉嘹亮甜润,但已非黄毛丫头,便不愿再凑热闹,由着程允桃等佛山籍的年少知青组队参与。允桃于文艺汇演中脱颖而出,有幸入选团部宣传队。她离开红心队时送给我一本笔记本,扉页题诗一首:“奇花异草容易找,知心朋友求亦难;泉水不因旱而干,海水不因涸而竭;朋友不因远而疏,友谊不因别而忘。”
后来知青回城各奔东西,阔别了三十年后,在我电话联系上允桃时,她却语塞猜不出我是谁,当我深情地朗诵出这首诗时,她才蓦然忆起,并戏言我为何当年不追她。我深知这是句玩笑话,当年她在宣传队时就恋上了笛子手——同乡帅哥小林。她积极上进,农场入了党,顶职返城后,其时单位按“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选拔领导班子时,她竟当上了佛山市卫生局副局长……“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然而,我没有遗憾!这并非是“神女有心,襄王无梦”,而是咱俩五百年前是一家,相互之间仅仅是纯真、诚挚的兄妺情谊,因而没有演绎出如痴如醉的爱情故事。
关于今日的文章16:小雪
文/可言
今日小雪,太阳行至黄经240°,气温逐渐降到零度以下。
小雪时节,天气渐渐寒冷而干燥,也预示着初雪的降临。这时节,一切农忙都已停歇,人们便开始用秋收的粮食酿起冬酒来,用以暖身以及年终的祭岁。
酒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夏朝的杜康。传说中,杜康想酿制一种饮品,却苦于无方。一夜,梦一鹤发老翁对他说:“把粮食浸泡在水里,等到第九天的酉时,找三个人各取一滴血加入其中,即成。”醒来后,杜康便如法炮制。第九天酉时(5—7点),杜康往路边寻人,分别遇一书生、一武士和一二愣子,说明缘由,三人便各自滴了一滴血在其中。
酒,便这样被酒神杜康酿制而成。以后但凡喝酒之人,总也离不开这三滴血的影响:开始喝酒时,大家都很斯文,很像个书生;喝了一会儿,脸红脖子粗,声音大嗓门高,很像个武士;而喝高后,舌头不灵,脑袋迷糊,走路摇晃,就跟个二愣子似的。
有了好酒,当同知己饮。《笑傲江湖》第十四回中,祖千秋与令狐冲论酒道:“饮酒,须得讲究酒具,喝什么酒,便用什么酒杯。喝汾酒当用玉杯,唐人有诗云,‘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玉碗玉杯,能增酒色。
“至于葡萄酒,当用夜光杯,古人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要知葡萄美酒作艳红之色,我辈须眉男儿饮之,未免豪气不足。葡萄美酒盛入夜光杯之后,酒色便与鲜血一般无异,饮酒犹如饮血,岳武穆词云:‘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岂不壮哉?……”
读此千秋神笔,不由心驰神往,元神复归之后,掩卷仍闻酒香。酒同这样的知己共饮,方能品其味、感其神、增其香、助其兴,方能兴之所至,与君痛饮三百杯,犹恨千杯少。
好酒,亦当同故人饮。遇故人,当谈故事,饮好酒。若无好酒,则故事不浓,若无故事,则好酒无味。若既无故事又无好酒,则故人亦不可算作是故人,多年前的路人,多年后仍不过是路人。
小雪时节,那些许久未见的知己与故人们啊,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