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第一学期校本课程工作总结(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学期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篇1
最近,校本课程的学期总结和考核让我于忙乱之际收获多多,看着一份份浸润着同志们心血的教案,渐渐被感动,使我带着敬意陷入沉思。
本学期,各个教研组都能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全校共开设校本课程46门,七八年级各23门。每个教研组都有自己本学科开发的校本课程,并且这些课程都能结合各自学科的一些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说明我们学校课程开发能力有了新的提高。本学期还有一个新的变化,就是七年级也和八年级一样,开始实行走班制教学,实现了七八年级课程形式的统一。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每位老师都能认真备课,认真上课。每次上课都能提前到班候课,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标,充分体现了校本课程的宗旨,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平时所要交的一些材料,老师们也能及时完成。在学期末的优秀案例评比活动中,所有老师都能认真积极的参与,有的老师还提交了好几篇,老师们所编写的案例也得到了教研室专家的认可,其中周文婷、谈黎吉、王慧敏、高杨、李伟、赵百黎、钱斌、王彬、裴毓共9位老师的教案被评为了校本课程优秀教案。
看着手中的这一份份教案,我真实地感受到:这一笔笔、一字字不是简化的方块汉字,是你腰酸背痛的果实;这一张张、一页页不是写着黑字的白纸,是你呕心沥血的构思;这一行行、一句句不只是教学设计,分明是你辛勤耕耘时的创意。由于你们的奉献与探索精神,你们的教案将成为作品远离平庸,枯燥乏味的工作也因此变得分外美丽。
一学期下来,也有不少遗憾,尤其是在省市级校本课程的评比中,没能看到花中老师活跃的身影,在各项材料的检查中也还有一些问题:1、有的教案不符合规范,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有遗漏;2、有创新意识的校本课程教案不多,精彩的校本课比较少。3、个别教案有重复、抄袭的现象。4、有个别老师的教案写得实在是比较马虎,应付的痕迹明显。5、我们的老师更习惯于默默的付出,不擅长宣传自己、宣传学校的特色课程。
再次对一学期来认真执教校本课程的每一位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只有对平凡的工作常怀敬意,我们的每一次努力才有意义。
只有对日常的教学常怀敬意,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灵动。
只有对扎实的付出常怀敬意,我们的校园才会逐步酝酿出文化的气息。
琢璞成玉,赋予枯燥的工作以艺术性,我们的校本课程在前行中……
第一学期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篇2
一、活动目的
为传承中国古典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我们就把《三字经》和“古诗文诵读”定为我们一年级的校本课程。
并且针对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并认真实施,下面就对我们这个学期的实施进行总结。
二、整合古诗,统一教材内容。
由于以前古诗教材不统一,每个年级自选教材,不利于学生系统学习,也给期末的总结及汇报带来了不便。为了使以后校本课程更好的开发和利用,本学期我们组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出适合我们学生背诵的古诗,编写了《一年级校本课程》一书,确定了教学内容。
三、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古诗
我们在进行古诗诵读教学中,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老师教为主,第二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在第一阶段中我们主要采取“入境+吟诵”的方法:既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在意境中使学生享受到古诗画面的美,并让学生粗略了解诗的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学习吟诵古诗,从吟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我们在指导学生学古诗的时候,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教学生一些朗诵技巧,比如朗读的节奏语音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以及朗读的语感情变化和朗读重音的把握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吟读的能力,强化记忆背诵。长此之后,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日益高涨。因此我们及时把课程进行到第二阶段,开展《我做小老师》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查找喜欢的古诗,理解意思,并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教给其他学生。这样的活动形式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孩子们踊跃展现着自己的古诗才华。我校自开设校本课程以来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一年来,师生都大有收获,深入体味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诵读活动已成为我校具有深远意义的传统活动形式,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我班基本保证每天课前3——5分钟的诵读时间。每周背四句三字经,一首古诗。
2、为了使学生收获颇丰,我们利用板报、专栏,营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熟悉唐诗宋词,为诵读创设了氛围。
3、校本课程的开设,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当然,我们在鼓励学生背诵的同时,不忘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有一定意义的句子,使学生学到千古美文中的道德原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4、对每一篇必背古诗文的通过,我们都经过自背、学习小组检查、全班抽查的方法,确保背诵质量。
5、我们坚持以学校领读为主体,以家庭助读为辅助模式,使我班校本课程开设比较成功。
如今,我班的古诗文诵读逐步走向深入,已融入学校的肌体,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引发着学校由内而外的变化,对学校儒雅风气的形成,学校文化的重建,学生的成长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开设校本课程诵读古诗文,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一大功德无量的事。我们将义无返顾地把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铸人铸魂的功德事业坚持下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东关小学开出花、结出果。
第一学期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篇3
本学期,根据期初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我们五年级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学期的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学校,关注学校的课程自主,体现出民主参与课程决策的精神。首先利用教研时间,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切实改变教师课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使我对校本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调动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关注学生的发展。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我更加明确了教育者的责任,那就是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条件。而学生的发展也应是多方面的。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发展的可能。因此,在确定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及内容时,印制了教师、学生、家长调查表,了解学生和家长的要求,根据调查结果,确定了安全、健康、古诗词诵读、大阅读、大棚西瓜技术等校本课程体系。真正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3、实施内容及要求:
确定校本课程结构。我们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确立学校校本课程:
①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
②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
③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
4、具体作法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不占用及挪用校本课程的时间,保证开足课时。
2、校本课程科任教师应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尽心尽力搞好校本课程的教育工作。校本课程教研组及时对科任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保证校本课程教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校本课程教研组按时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探索开发校本课程规律,努力提高校本课程科任教师的理论与教学水平,在搞好教研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下大力气创建一支素质高、信心足、热心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队伍。
4、搞好校本课程的评估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讲求实效,不流于形式,搞好评估工作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一环。为此,拟在本期内完善好评估细则,每期末认真进行评估、奖优罚劣,并将评估结果进入教师年终目标评估中。
5、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制度,使课程开发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做出成效。
6、在实施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总结中不断开拓、提高、更新。一是校本课程教研组每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总结前段取得的成绩,改进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二是科任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教学中的失误,充实、开发校本课程内容。每期末,无论是教研组,还是教师个人,都要认真收集好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7、遵循校本课程开发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的原则,在开发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组织教师进行社会调查,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及社区团体的意见,结合学校本身的实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不断改进充实与完善校本课程内容,使我校校本课程内容真正开发成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特色课程。
回顾这一学期的校本课程工作,我们总结出不少经验,这与学校领导和很多老师的支持都是分不开的,我们会取长补短,让学生们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一代。
第一学期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篇4
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满足全体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校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全面教学,至今已经开课三个学期,全面步入了正确的运行轨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推进下步工作,现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计划的精心编制,促进了校本课程的有序运行。
为了正确引领和有效促进校本课程有序运行,健康发展,我校于学期初依据新课改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就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与学期教学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和具体做法:
1、继续完善文本教材的修订与编写工作。
首先要抓紧一切时间尽快完成校本教材教师用书的编写印刷工作,为任课教师提供坚实可靠的教学文本保障。
其次要抓紧时间,创造条件,对主教材进行重新修订。
2、、中心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将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首先要定期组织课程实施专题工作会议。
其二要组织必要的`教师教材教法专题培训。
其三要定期深入基层学校对全体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必要的业务调研和技术指导。
3、各基层学校学校期初要编写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末要做好专项教学工作总结。
4、各基层学校要组织任课教师学期初要制定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学期末要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要求撰写一定量的专题经验总结、案例或论文。
5、任课教师要认真规范地编写教学预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校本课程教学,一是要背诵,二是要熟练地朗读,即容易背诵的背诵,不容易背诵的要熟练朗读。中心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将定期深入各校检查验收。
6、各基层学校要把本项工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纳入教学议事日程,扎扎实实,加强课程管理与教学指导。
二、认真全面执行学期教学计划,保证了校本课程的全面发展。
由于计划制定切合实际,指导性强,保证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促进了校本课程全面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探究校本课程教学方法。
1、立足课堂,加强校本课程教法研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积累古典文化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古诗文积累的方法,教者不但要探索教法,还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积累。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就总结出了“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吟诗句,背诗文”的古诗教学四步法。
2、关注方法,加强古诗诵读指导。
掌握良好的诵读方法对学生学好古诗文有很大帮助。本学期中心小学教师就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总结出了“知诗人——解诗意——体诗情”的古诗词学习三步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首先是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二是联系扩充法。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 的名诗,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进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三是想象入境法。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如学习《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内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1、古诗卡学习达级活动。
以古诗卡中的古诗词为基点辐射,连带出其他相关的古诗来学习。采用自由背诵,注意等级差异。在古诗词背诵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潜力,积极背诵古诗词。每背过八首古诗词,便可获得相应等级的称号,依次为诗客、诗侠、诗仙、诗神、诗圣,学生们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热情参与。家长们也热情配合,学习气氛高涨。有的学生甚至背过了《明日歌》《琵琶行》等难度大的诗词。
2、组织诗朗诵会。根据各年级所学内容,从所学古诗词中精选20首,让各班选出代表参加比赛,通过配乐朗诵,背诵,表演等活动形式,评选出优胜小组和背诵大王。这些活动开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诵读热情,学习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于必背的篇目教师们能做到严格把关,确保质量。每一首古诗词的通过,教师们都经过学生自背、家长检查、学习小组检查、课堂抽查的方法,确保背诵质量。
(三)完善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为常规教学提供了文本保证。
实验教材的修订与配套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是实施校本课程常规教学的基本前提和文本保证。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教学,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古文化底蕴,推进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我校加强了校本课程实验教材和配套教师教学用书的修订和编写工作力度。
1、按计划完成了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修订工作。本着确保实验教材质量,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各年级段文化知识层面,适应教学需要的原则,本学期我们对20xx年编写的校本课程实验教材《中华古诗文经典读本》进行了全面修改和全新改版。即对原教材进行了必要的删减和增补,将难度过大的和不适于小学生的部分篇目进行了替换,将原教材的四册改编为现在的六册,即每个年级一册(上写学期合订本)。
2、如期完成了配套教学用书的编写工作。为了解决任课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疑难与困惑, 20xx年9月,我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指定专职人员编写配套教学用书。经过不懈努力,截至本学期,历时两个半学期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至六年级全套十二册约五十万字的教师教学用书初稿的编写工作。尽管还很粗糙,还有很多尚需进一步斟酌和完善之处,但我们还是迈出了这既艰难又可喜的第一步。
三、困惑与设想
(一)尽管我们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是仍难免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与困惑。
1、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现象。如校本课程究竟与国家课程在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思路上有什么异同,校本课程究竟要讲到什么程度才是合适状态。
2、教材问题。现在,学生手里没有教科书,原因是资金问题,学校承担不起,又不能向学生收费。
(二)下步设想。
1、加强教师培训,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的探索与研究。
2、努力探索资金解决途径,力争尽快让学生拿到实验教科书。
二零xx年十二月三日
第一学期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篇5
本学期,根据期初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我们五年级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学期的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学校,关注学校的课程自主,体现出民主参与课程决策的精神。首先利用教研时间,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切实改变教师课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使我对校本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调动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关注学生的发展。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我更加明确了教育者的责任,那就是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条件。而学生的发展也应是多方面的。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发展的可能。因此,在确定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及内容时,印制了教师、学生、家长调查表,了解学生和家长的要求,根据调查结果,确定了安全、健康、古诗词诵读、大阅读、大棚西瓜技术等校本课程体系。真正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3、实施内容及要求:
确定校本课程结构。我们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确立学校校本课程:
①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
②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
③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
4、具体作法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不占用及挪用校本课程的时间,保证开足课时。
2、校本课程科任教师应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尽心尽力搞好校本课程的教育工作。校本课程教研组及时对科任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保证校本课程教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校本课程教研组按时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探索开发校本课程规律,努力提高校本课程科任教师的理论与教学水平,在搞好教研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下大力气创建一支素质高、信心足、热心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队伍。
4、搞好校本课程的评估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讲求实效,不流于形式,搞好评估工作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一环。为此,拟在本期内完善好评估细则,每期末认真进行评估、奖优罚劣,并将评估结果进入教师年终目标评估中。
5、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制度,使课程开发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做出成效。
6、在实施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总结中不断开拓、提高、更新。一是校本课程教研组每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总结前段取得的成绩,改进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二是科任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教学中的失误,充实、开发校本课程内容。每期末,无论是教研组,还是教师个人,都要认真收集好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7、遵循校本课程开发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的原则,在开发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组织教师进行社会调查,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及社区团体的意见,结合学校本身的实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不断改进充实与完善校本课程内容,使我校校本课程内容真正开发成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特色课程。
回顾这一学期的校本课程工作,我们总结出不少经验,这与学校领导和很多老师的支持都是分不开的,我们会取长补短,让学生们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一代。
第一学期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篇6
一、活动目的
为传承中国古典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我们就把《三字经》和“古诗文诵读”定为我们一年级的校本课程。
并且针对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并认真实施,下面就对我们这个学期的实施进行总结。
二、整合古诗,统一教材内容。
由于以前古诗教材不统一,每个年级自选教材,不利于学生系统学习,也给期末的总结及汇报带来了不便。为了使以后校本课程更好的开发和利用,本学期我们组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出适合我们学生背诵的古诗,编写了《一年级校本课程》一书,确定了教学内容。
三、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古诗
我们在进行古诗诵读教学中,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老师教为主,第二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在第一阶段中我们主要采取“入境+吟诵”的方法:既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在意境中使学生享受到古诗画面的美,并让学生粗略了解诗的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学习吟诵古诗,从吟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我们在指导学生学古诗的时候,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教学生一些朗诵技巧,比如朗读的节奏语音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以及朗读的语感情变化和朗读重音的把握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吟读的能力,强化记忆背诵。长此之后,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日益高涨。因此我们及时把课程进行到第二阶段,开展《我做小老师》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查找喜欢的古诗,理解意思,并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教给其他学生。这样的活动形式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孩子们踊跃展现着自己的古诗才华。我校自开设校本课程以来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一年来,师生都大有收获,深入体味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诵读活动已成为我校具有深远意义的传统活动形式,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我班基本保证每天课前3——5分钟的诵读时间。每周背四句三字经,一首古诗。
2、为了使学生收获颇丰,我们利用板报、专栏,营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熟悉唐诗宋词,为诵读创设了氛围。
3、校本课程的开设,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当然,我们在鼓励学生背诵的同时,不忘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有一定意义的句子,使学生学到千古美文中的`道德原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4、对每一篇必背古诗文的通过,我们都经过自背、学习小组检查、全班抽查的方法,确保背诵质量。
5、我们坚持以学校领读为主体,以家庭助读为辅助模式,使我班校本课程开设比较成功。
如今,我班的古诗文诵读逐步走向深入,已融入学校的肌体,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引发着学校由内而外的变化,对学校儒雅风气的形成,学校文化的重建,学生的成长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开设校本课程诵读古诗文,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一大功德无量的事。我们将义无返顾地把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铸人铸魂的功德事业坚持下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东关小学开出花、结出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