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闲来无事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闲来无事文章1:品味闲暇
文/郭德诚
我闲来无事,就上楼顶。一把阳伞,状如蘑菇,罩一茶几,一躺椅。沏杯茶,往椅子上一倒,很是惬意。俯视,老城巷陌纵横,如观“清明上河图”,浮想联翩;仰望,云舒云卷,浩瀚无边,似欲化羽而飞。尤其是夜晚,繁星点点,沐浴着习习凉风,人物两忘,人像被过滤了一般,只剩下生命的存在、真实的自我。闲暇,就是以漫不经心为经、把真实自然流露作纬,织成的一张滤网,十分值得玩味。
前苏联的伏龙芝元帅,是举世闻名的军事家,闲暇时,他喜欢在家里制作小板凳。在他的履历表中,在专长一项就填有:木工,军事。无独有偶,在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办公室后面,就装有一台机床,闲暇之余,他喜欢加工小零件。这二位,打发闲暇时光,明显带有早期的职业特点。
闲暇,是生命中的一个逗号,处在舒缓的状态中,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志趣。“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这首诗写出了一个士大夫的闲暇。当年,文天祥与友人欢聚高楼时写下《题碧落堂》:“大厦新成燕雀欢,与君聊此共清闲。地居一郡楼台上,人在半空烟雨间。修复尽还今宇宙,感伤犹记旧江山。近来又报秋风紧,颇觉忧时鬃欲斑。”身闲心不闲,未敢忘忧国。
闲暇是人们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看似不是大事,但和人的兴趣、爱好、性格、阅历、认知等有关。书法讲究一种布白美,即墨为字,空白也为字,所谓计白当黑。闲暇犹如空白,人生这篇书法作品有没有布白美?我琢磨,还真是有点儿说法。
闲来无事文章2:深秋板栗香
文/莫景春
周末闲来无事,漫步街头。突然,一股清甜的香气悄悄地溜进鼻子里,有一种置身山林中的感觉。怎么,秋跑到城里来啦?我急急忙忙举目四望,寻找秋的踪迹。
不远处,“哗啦啦”声音很热闹,一个包着头巾的小伙子满头大汗,拨弄着烧得通红的锅头,上上下下翻飞,似乎街头耍把戏;一个清秀的女孩子正忙不迭地包装着,一手递过去,一手接钱退钱,忙得不亦乐乎。旁边摆着一箩箩圆溜溜褐红色的板栗,小伙子不断地捞起,“哗哗”地倒进锅里,顾不上擦擦涔涔的汗。摊前,站满了一个个迫不及待的老老少少,还有年轻人。哦,秋天就是从这里飘来的。
秋天,在家乡,正是板栗成熟时候。有的村子房前屋后都栽有板栗树,老些的树叶婆娑,遮天盖日。夏日炎炎,可躲到树下乘乘凉。天气稍稍凉下来,满树的黄叶开始稀疏,一个个满身是尖尖芒刺的板栗便从树叶间探头探脑。可你不能毛手毛脚地去抓,它会狠狠地给你一击。
板栗成熟时,是家乡最热闹的时候。板栗果肉香甜,入口绵甜,肉质清脆,很受人们喜欢。家家户户都在这个时候炒上一两锅,尽情地吃过瘾;家里若是来了客人,非得在他们归程时给他们带上一点。这时候,田里的庄稼已经收回来了,树上的板栗已经熟得自己裂开了,露出油亮的身子,时不时落下一两颗,若再不收回来,可能就不知不觉落光了。于是,在某个清亮亮的早晨,一家人团团围在树下,父亲穿上厚厚的衣服,戴上一顶实实的竹帽,操起一根长长的竹竿,朝树上猛猛扫去。那树上的板栗像下雨似的撒了一地,我们小孩呼啦啦跑过去,小心翼翼地捡起毛乎乎的栗子,赶紧送回在一旁等着的箩筐。不一会儿,箩筐便装得满满的,高高兴兴地抬回家。
板栗被脱了刺皮,就变得漂亮极了:圆溜溜,油亮亮,惹人爱怜。馋嘴的小孩不一会迫不及待地把一两颗栗子扔进炽热的火灰里,噼啪有声,扒出来,津津有味地嚼起来。
更多的是剥好皮的板栗,被满满地装进铁锅里,倒入清冽冽的水,烧上旺旺的火。待锅里“咕噜咕噜”滚动,不用多时,那板栗的清香就飘逸而出,让你垂涎三尺,但还要耐心等上几分钟,因为板栗壳厚,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煮透。煮透的板栗从锅里倒出,香飘满屋,常常让人忍不住抓上几颗就大嚼起来。若是想方便些,就在入锅前,一个个给坚硬的板栗壳划个口子,待煮熟时自然裂开,一剥,皮就很快脱落,那亮晶晶的果肉就露出来,放入嘴里甜甜地吃着,无比美妙。
煮好的板栗一时半会吃不完,可以拿到灿烂的秋阳下晒干,脆铃铃,可以留上半年数月也不会霉变。家乡人喜欢包粽子吃,里面放入很多佐料,什么芝麻,花生等等,也可以留到春节那时候,包豆腐包作馅儿用。
跑到城里的板栗,自然高贵许多,黑油油的身子,清甜的味道,芬芳的香气,让炒板栗摊前人来人往,大家都争先恐后尝尝这来自乡野原汁原味的东西,叫醒麻木失味的舌头,排上个队,拿个厚厚的牛皮纸袋,装上刚刚出锅的板栗,沿街边吃边笑,快乐无比。
秋天来了,嚼上几颗甜甜的板栗吧。
闲来无事文章3:自在行走
文/晓春
闲来无事,习惯性的喜欢在自己居住的城市散步行走。因为南有山脉遮挡,北有长江阻遏,所以活动目标与范围大致圈定于南山北水间,时间一般在两个小时左右。行走途中,或者和同行之人聊几个话题,或者独自回想一段往事,不疾不徐,观山赏水,思想远方,神游八荒。久而久之,也就基本成了自己为数不多能够长期坚持下来的一种自然状态。
坚持数年的闲来行走,其实起始于无奈,那些周末周日成天无所事事的宅在家里翻翻书,刷手机,玩电脑,弄得头昏眼花。为了缩减这样的无聊时间,妻子建议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外出走走,一来可以轻松轻松眼疲劳,二来总也可以康健康健身体。大概主要是为了延长眼睛的使用期,我欣然同意妻子的建议。
当然,说动我的主要是一来、二来的鸡汤味太重,我素来不以为然。闲来无事,参加一些适量的运动,肯定对身体有所裨益,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但煞有介事编造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神话,甚至笃信行走便可以包治百病的荒唐言论,显然无知得可笑。
事实证明, 我的不轻信绝对不是偏见。近五年来,我一般会每天行走6到8公里,坚持春夏秋冬,鲜有缺席。但我并没有从快步或者慢步行走中获得任何额外的红利,照样是肚腩不见小,血压依然高,需要准时定量服药,睡眠一如既往的不好,多梦浅睡。
但我少有不切实际的奢求。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我只需要自由自在简单的行走在熟悉的路上,乐此不疲。虽然平时也很在意工作日的行走,可那一般都显得匆忙而紧迫,会被时间裹挟,所以多半是行色匆匆,无暇旁骛 ,徒增步数,不生乐趣。
我在漫山遍野枝丫乱伸的杂树丛林中渐渐弄懂了自由生长的真正要义;我吮吸着每平方厘米数千数万粒的负氧离子,置换掉城市留置在心肺里的污浊之气;我在自然界的大数据里巧取豪夺;我放肆心情奢靡地赏玩眼前风景:望望呆,念念旧,专注于远山的黛绿或高天的空灵,期许获得片刻安宁。
远眺长江,耳听江风拂动芦苇滩时千枝万叶生发出挤挤挨挨的摩挲声,我会不由自主联想起朱自清笔下清华园里的那片荷塘,只是,此时此刻无有月色,我的通感只能部分抵达。
当然我的行走路径也并非一成不变的阈于南山北水。酷热的暑夏,我会趋利避害,选择在树荫蔽日的老城旧路走走,漫步老城,沿途除了已经褪光树皮的百年梧桐,还有曾诞生过故城旧事的巷弄,有故事的街巷内蜗居着爬满青藤的高墙深院,而那个城市的历史老人一直都在满城的喧嚣声中不动声色地驻足观望。
那条稀世珍藏,亦河亦路的江南古运河,在张扬过昨日的生命喧闹与市井繁华后,平和地流淌着今日的安详与宁静,也是我必须时不时移步前往的徜徉之处。她曾经引领着我从最北端的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口,循着河边一路向南,跋涉十余里,行至无路可走。那些走过的日子里,我似乎总会瞥见河道里飘着一两艘船,船尾有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掌着摇橹,推艄板艄,摇摇摆摆吱吱呀呀的南来北往,而船头上,两个七八岁的男孩子,正在嘻嘻哈哈地朝着河间进行撒尿比赛,比谁撒得高飘得远……
每逢此时此刻,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笑,也会有想流泪的感觉。
我有时还想问:走着走着,怎么又走回了家乡那条河流呢!
闲来无事文章4:群发短信回不回
文/翟杰
闲来无事,拿出手机,刷刷微博。看到一个话题蔓延开来——“群发短信回不回”。
摇头一笑。这是一个快捷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的时代,这是一个群发的时代。群发,这个本来和“垃圾短信”有着密切关联的词汇,如今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甚至,这项曾让我们不堪其扰的技术,现在已为大众所用。
尤其逢年过节,群发,是一个既省时又省力的手段。编辑好一段祝福的文字,进入通讯录选择需要发送的对象,几分钟的时间,信息便像长了脚,由一个地点出发,分别飞向四面八方。
或许有人没群发过短信,但绝对没人没收到过群发的短信。被群发,在很多人看来,是不被重视的代名词。短信内容固然华丽优美,形式新颖别致,然而却给人一种缺乏真情实意之感。尤其中国传统节日,总会收到不同的人发来的内容与形式完全一样的短信。更有甚者,连同别人的署名也一同转发过来。慢慢地,心情由感动变成平常,平常变成乏味,乏味沦为厌烦。于是,有人呼吁:短信不留真实名字的不回;短信非原创,不是自己写的不回;短信没有真情实感的不回;短信过长的不回;短信过短的不回……
也有反对意见。有网友就针锋相对地说:“拉倒吧,给你发短信就是想着你。”
可以肯定,每个人在发短信的时候,必定有自己需要单独编写发送的对象,但如果说,对通讯录里的每一个人都“私人定制”,确实也不太现实。无论是群发的也好,单编的也罢,最起码能证明,你存在于对方的视线里或世界里。难道不是吗?反正我是这样的,在群发信息选择发送对象时,我是要在脑海里过一遍的,哪些是虽久未联系但一直在心的人,哪些是见了面才想得起的人,哪些是完全浪费手机内存的人……
如果你实在觉得群发是对你的一种不尊重,那么,就把那些给你群发短信的号码一个一个记下来,然后群发“谢谢”的时候再一个一个选上。也是够麻烦的是吗?其实只要被选择,就是被关心。对群发的短信,我也回,毕竟,对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是不能太较真的。一认真,你就输了。
闲来无事文章5:夜,真凉
文/李深艳
三月初的一个夜晚,晚饭后闲来无事,便搬起小凳坐在院里的枇杷树下,想重温儿时与邻里孩子围坐在一起,观星赏月唠嗑捣蛋的美好时光。但是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却依然只一树一凳与我相伴。望向天空,没有丁点儿星光,只有悬挂着的墨黑的天幕,沉沉的,似是要向我压来。微风吹过,拂动发丝树梢,我拢了下敞开的羽绒服。
这初春的夜啊,微凉!
静坐着,百无聊奈,我便打量起这院落来。院里的坪上,还有春节时放鞭炮后留下的些许残物,零星的散落着,在灯光和黑夜的衬托下,就像是沉寂的大地开出的花。院中有几间或古朴或现代的房屋,青石瓦房和红砖住宅错落在一起,别有一番韵味。每间屋子的门上有春节时贴上的对联,在正中屋子的两扇大门上,还倒贴着两个大福字,这对联和福字,红中带着点金粉,在光照下,微闪微亮,看起来好不喜庆吉祥!
这个小小的村庄,有不少的房屋,但只有几户人家有炊烟和灯光,其余的便只是空屋,在这漆黑的夜里寂寞无生气。突然,窝棚里的狗似是被舞着的飞蛾惊扰了美梦,吠了几声,打破了这夜的沉寂。屋里,爷爷和奶奶坐在沙发上观看戏曲频道,时而铿锵,时而柔亮的声音透过墙壁,散落在这漆黑的夜里。其实,以前院里喜欢听戏曲的老人很多。老人们经常会到各家串门,大家坐在沙发上,共同评鉴哼唱,花木兰的巾帼不让须眉,刘海哥和胡大姐的爱情故事等,都是他们津津乐道的主题。只可惜,那些掺杂着欢笑的夜晚,随着人的离去,不复返了。
老人中有一位黄奶奶,令我印象深刻。她早年丧夫,儿女又都在外安家立业,一人独居在空旷的屋子里,格外寂寞,因此特别喜欢和我在一起,每次来我家的时候都带着一大把糖果,要我陪她说说话。在外读书,很少回家,但每次回家,她遇上我还是会塞一把糖果给我。只可惜我长大了,课业繁忙,没有时间陪她多说话,也不再是那个缺牙还叫嚷着要吃糖的小孩了!还有送我漂亮裙子的王奶奶,要我努力读书的刘爷爷,以前只要一见着我,总要拖着我和他们说说学校里面的趣事。可是现在,我有满腹的趣事想要诉说,却又无人分享了。还有儿时一起过家家,下河捉虾的伙伴,也各自在不同的学校上学,奔向自己的前程,想要相聚,又不知要到何时!
其实,春节所过时间并不长,但大多数人选择在家吃上一顿饭后,就投入城市繁忙的人流,只留下那零星的花儿,和那泛金光的对联,两个爱看戏曲的老人与一只老狗相伴。以前踩在青石板路上的脚印,现在也只留下水泥路上车轱辘的痕迹。这些发生的种种,许是人变了,许是村变了,又或是人和村都变了!
戏曲不知什么时候已然终了,奶奶唤我回屋睡觉。我却还有些不舍离去,还想在这树下多回味一下家乡的味道……骤然间,起了大风,枇杷树叶碰撞在一起沙沙作响,天空也愈发黑沉了,就算是拢紧了羽绒服也显单薄,想来也该是回屋的时候了。
这初春的夜啊,真凉!
闲来无事文章6:如果只有一颗人参果
文/张显霞
闲来无事,和女儿怡霖共读《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偷吃人参果的故事。对于6岁的孩子,故事的内容自然引人入胜,怡霖一直读得津津有味。尤其是故事里那些像小娃娃一样可爱诱人的人参果,把她馋得直流口水。当我们读到谁吃了人参果就可以长生不老后,怡霖更是两眼放光,之后就整天吵着要去找人参果,也能长生不老。
某日晚饭,一家三口正在吃饭,怡霖又想起了人参果,就跟我说:“妈妈,我想去万寿山。”我问:“为何?”回答说想去找人参果。她说:“我好想得到人参果,我们吃了人参果就可以长生不老了,我好想这样每天每天爱着你们。”边说还边撒娇地搂着我。突发奇想,我问她:“你想要几颗人参果?”她毫不犹豫的说:“四颗,爸爸、妈妈、奶奶和我一人一颗。”公公已去世,我们三个是她最亲爱的人。我故意难为她,如果只找到了一颗人参果,怎么办?给谁吃?她很为难,说不可能的,肯定可以找到四颗。我继续给她出难题:“可是如果只有一颗呢?怎么办?”她沉默了半天,终于还是不好意思地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我笑着摇摇头,这个自私的小东西!但这个问题真的好难,站在她的角度,除了自己其他三人都是自己最亲爱的长辈,到底应该怎么选择?我也想不出最佳答案,于是决定终止讨论,等我好好考虑周全了再教训一下这个自私的家伙。
为了给孩子一点儿国学启蒙,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们母女共读《三字经》。先通读,然后我打算逐字逐句给她解释。由于她的识字能力有限,而《三字经》又毫无趣味可言,怡霖一直兴致不高,甚至有点心不在焉。直到我们读到“融四岁,能让梨”时,怡霖突然象发现新大陆似的对我说:“妈妈,融四岁,能让梨,就是讲的孔融让梨吗?”这个故事很早以前就给她讲过,没想到小家伙反应还挺快。我说是的。看她有了兴趣,我们停止通读,开始逐句讲解,首先我把前面“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讲给她听。讲完后我按照惯例总结道:“怡霖你看,孔融才四岁就知道敬让哥哥,把大的梨给哥哥;黄香才九岁,就知道用自己的身体给爸爸暖被窝,他们是不是都很棒啊?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听了我的话,怡霖有一会儿没有说话,然后突然坚定地对我说:“妈妈,我想明白了,如果只有一颗人参果,我不要了,给奶奶!”我问:“怎么又不要了?”她说:“我是小孩,不用吃人参果。奶奶老了,年纪最大,她最需要人参果。”我震惊地看着眼前这个小人儿,心里又是惊讶又是惭愧。惊讶的是,这不就是之前我一直想寻找的最佳答案吗?惭愧的是,这么简单的问题,我这个作妈妈的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名人读书欧阳修读书法:“计字日诵”
北宋文豪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是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归纳而成。他曾经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总字数为455865个字,然后规定每天熟读300字,用三年半时间全部熟读完毕。每天背诵150字,只要七年时间就背熟了。
他说:“虽书卷帙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的确,这样日积月累,一部部的书籍就被他背熟了。这种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集腋成裘,在欧阳修的亲身实践中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闲来无事文章7:不会老去的时间
文/XX倪
闲来无事的时间里,偶翻看一本杂志,见到一篇林清玄写的小短文《总也不老》,不觉颇有些感触。像是文中所讲一样:眼泪总也不老,烦恼总也不老,记忆总也不老……许多东西或许都不会老去,但人却会慢慢的,甚至是只在一个仓促的转身里,那曾经的光芒万丈便已成为幽暗的斑驳,消失在沉沉的夜幕深处。
小的时候,如白纸一张,总在渴望着那诸多的新奇与不同凡响,好将那原本空白的纸张渲染成色彩缤纷的图画;等到终于有那么一天,自己也能够长成与当年的父母一般模样时,却突然觉得那并非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而可能只是一张乌起码黑的废纸,倒不如丢进时空的隧道,永不再来的好。
人生当真是充满了种种不堪与矛盾的游戏。曾几何时,总以为大人们的世界里尽是一些神秘而多彩的事物,而且大人们永远就会是那么个样子的,应当是一成不变的才是。可是当自己也走到了那一天,才恍然大悟似的明白,原来是我错了,父母也是会有头发花白,满脸皱纹,步履蹒跚的一天,如同做爷爷奶奶的一般无二。
老,当真是个可怕的怪物;岁月更是一件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像是在安慰别人所说的,一切都会过去的……是啊,一切都会过去,就连从前的七色童年和大好的青春都已然在你不经意间便悄无声息的溜走了,那些个光彩照人的日子,如花般绽放的华彩乐章,到了今时今日,不也仅能靠自欺或欺人的回忆来徒自凭吊吗?一切都会过去,可不嘛!昨天还在一起共叙情谊,举杯欢歌的朋友,或许第二天便再也见不到了。这便是命运的无常,人生的悲哀!
都在讲什么“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之类的话,然后年事已高的前辈便会谆谆的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那将是一经失去了,就永不再来的宝贵财富……可是,难道人的成长同衰老真的与时间有关系不成?细一琢磨,这完全是人生对于生命苦短的一种无奈托词罢了。时间也好,光阴也罢,它一直就在那里,不曾有过一丝一毫的改变,所谓变得只是人的心境,人的容颜而已。所以说人既然活着,不要总是去无缘无故的胡乱指责什么,乃至常常怀着抱怨的心态对任何事都看不惯。无论痛苦还是快乐,与人无关,更与岁月本身无关,原本就是你自己的事,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不是。
而有些时候我会突兀的感到难过,当我看到和想到衰老,疾病,甚至死亡的出现,我却毫无办法,难以逃避其万一时;有些时候我又会感到欣慰,毕竟这一切还未曾降临到我的身上,毕竟现在的我还依然充满了活力,健健康康的活着,想来,这便是上天赐予我的最大福祉。
闲来无事文章8:品茗所思
闲来无事,泡上一壶自我感觉良好的茶,然后装模作样地对自己忽悠。那些时刻,我终于对自己一番自我表扬,能够对自己的坚持敢于说不,还真是一种大气。
我就想起前些的日子,看过的一个电视的专题节目,那个叫做“有茶便是好时光”的片段。看完过后,感觉内心好生的明亮,我已经被那种纯粹的淡泊所感动。于是照着那种思路延伸开去,想想自己生活的点点轨迹,和那茶的味道还真如一辙。
学会喝茶,不知道是什么年月开始的事。尽管我的这种所谓的喝茶,不是那种纯粹意义的喝法。不过是在那种特定的时刻,能够因为有茶,而慢慢地静下那种极至的心态,让心情慢慢地回归到理性,让自己的那些放荡不羁却步,在那一阵子的深呼吸的慢慢过程中,静静地把自己放开,静静地把自己渐入理智,也便是那茶的格外的功劳,给我带来的一种淡定。
于是,那种特定的品,还有那种特定的茶,就在于“品”和“茶”的意义之外了。
太多的时候,生活会给我们带来太多的纷争。我们很多的取舍,都缘于我们的内心向往。人最大的悲哀,是活在势利和良心之间。势利和良心,在很多的时候,都会对自己的取向进行碰撞。那种炼狱般的拷量,如果没有足够的正义来进行一场真正的挽救,或许,那场深渊的出口,在我们下一站的路上,就会被我们自己的懦弱紧紧地闭上。
勿容置疑,我们曾经有过太多的是理想。那些理想,多年以来,逼着我们一直走在路上。那条无归的路,拥挤着太多的形形色色。在无数的起起落落中,现实终于把我们的执着照亮。在这场没有对错的竞争中,我们是多么的一厢情愿,我们的那些奉献,甚至显出太多的可怜。或许,我们真正或缺的,恰恰就是那些太现实了的东西。太多的时候,理想容易把现实理想化了,现实又容易把理想现实化了。无论哪种化掉的结局,都会让人进入一种胡同似的悲哀。在那种渐行渐远的误区中,一把清茶,一场清醒,就能把人生的意义诠释得淋漓尽致,直到你变得大彻大悟,心服口服,最后把你变成十恶不赦的哲人。
不知不觉之中,是茶成就了我们生活的道义,也是茶改变了我们的人性。在自己糊涂得天昏地暗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懂得,在纷争的世俗中,我们只要有那么的一寓之地,就能让自我宁静。只要拥有一叶淡淡的茶,一掬淡淡的水,一沫淡淡的心态,就能把自己泡出一场淡淡的智慧来。在那种幽幽飘渺的清香中,从容找到理智的升华。于是,我们就把那些曾经的自私密封在茶的感悟里,让心情在那种静溢的沁泡中,让良知和正义沁人心脾。
我们的这个社会,从来不会有孤独存在。真正的孤独,是来自我们的内心。或许,一茗清茶,就能够把一场沉浮醒悟,抑或就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世界。那么,更多的茶,更多的良知,再加上更多的担当,又能不能把我们的病根变得更加淡然呢?
生活之中,总是有太多的无奈。或者,这些无奈,或许是茶不能解决了的。但是,是生活中的茶,给了我们最终的醒悟,使我们品透了自己,也品透了一些与我们有关的东西……所有这些,我们不管得到了一些什么,或者还是失去了一些什么,我们都得要心存敬畏;不管怎样,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终于醒悟,都得要好好的心存感激。
所以,无论是在茶余或许饭后,都让我们少想点那些无关痛痒的东西。或者这样,我们的心灵就会像那壶揭开了盖子的清茶,不因为少了些澎湃,而多了些淡定。
这种简简单单的愿望,我总有理由相信,总有一天,会变得真正的简简单单。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你我那是多么的美好。
闲来无事文章9:珍惜眼前的幸福
文/丁晓晴
昨日闲来无事,想到拥挤不堪的衣柜,是不是该重新整理一下?念头一起就行动起来,我把所有的衣服分成两类,不常穿的另外放起来或压在箱底,经常穿的则挂起来或放在衣柜的显眼处。看着这一件件衣服才觉得一件衣服代表一件往事一段故事,或欣喜、或忧郁、或遗憾、或感激。
瞧!这件半长的棉里子皮衣,粉紫带点暗色花纹的色调,是当年最流行的花色了,再配上浅粉的兔毛领子,时尚大方。记得是那年十一月专程去太原买的过年衣服呢!因为要等到过年穿,所以在衣柜整整挂了近三个月。过年没穿两个月,天气开始转热不能穿了……第二年,这件皮衣的款式和花色都不时兴了。从此就再也不想穿了。今天看它的颜色依然柔美,穿在身上依然挺合体。喜欢为何置之不理?不喜欢却又在重要的日子去眷顾它……
再看!这一件洗的已经泛白的墨绿色衬衫,是那年去北京学习时买的,飞边衣领和飞边袖口,上下呼应精巧而雅致。大方新颖的款式曾引来多少羡慕的眼神,给我带来了多少自信和好心情。穿了多少次,直到洗得褪了色、过时了才将它压在箱底。再次轻抚它,一种感激之情油然而生,美好的回忆深远悠长……
哦,还有这件紫色的羊绒大衣配上紫色的狐狸毛领,高贵而典雅。在我的记忆中,我几乎没怎么穿过。几年前,我在一个专卖店看上了它,试穿以后更是爱不释手,但昂贵的价格却让我却步。后几经辗转,我还是狠心用两个多月的工资买下了这件衣裳。因为价格昂贵,因为心中太喜欢,所以总是舍不得穿,就怕衣服有一点磨损和污点,仅在重要聚会和需要表示诚意的场合才穿上身,更多的时候我都把它用袋子包好挂在衣柜里。不管我怎样珍惜,它身上原有的光华已经褪色了。
我突然惊觉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东西,g过分珍惜,反而是浪费,就像这些衣服,担心它失去光彩,于是收藏在衣柜里,却不知青春易逝,几年后,再漂亮也是枉然,只能徒增叹息而已。
曾经喜欢过什么人,对方的点点滴滴都让我们怜惜珍重,因为有太多的顾虑,一直把它藏在心里,默默地等待着最美好的一天才把它穿起,只是片面的以为珍藏就会永恒,却不知,生命中任何东西都有保质期,食品如此、衣物如此、亲情和爱情同样如此。太久的冷漠、太久的离别,心境就会淡了、变了,所有美好的情愫在一天天的等待中消耗殆尽,而我们却浑然不知……其实珍惜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的人和物,就是把光鲜穿在身上、写在脸上。如果错过,永远不会重来!我们要懂得珍重身上衣、珍重眼前的人和物、珍惜眼前的幸福,才是绚丽无憾的人生。
闲来无事文章10:棉布情怀
文/王永清
闲来无事,翻看家里老相册,里面有一张我穿布衣裙的照片,布衣是母亲亲手缝制的,肥瘦合身,还精心做了五对蜜蜂盘扣。色彩虽然只是简单的黑白,但线条变化由浅入深反复交替,衬托得裙装明亮活泼,穿上,简约却不失优雅。
那个贫乏的年代,缺吃少穿,有一件花布衣裳能让我开心好多天。上初中后,迷恋上化纤衣服,化纤面料光滑、色彩美观,但出汗后总会贴在身上,很不舒服。但那时,总以为穿布衣太单调土气,为了追求所谓的时尚,也顾不得许多了。如今,穿过很多种面料的衣服后,铅华褪尽,感觉最贴心最厚道的还是棉布衣裳。
记得小时候,看母亲织花布,一种颜色一枚梭,往返穿梭,不断变换,繁琐复杂布的传统染色方法以草木染为主,草木染成的布匹无污染,染出的布匹色泽纯净柔和,散发着草木的清香。棉布是我近几年的最爱,一袭布衣上身,质地柔软、纯朴不张扬,有种贴近皮肤的舒适与温馨,那是一种深到骨子里的亲和力。棉布是一种情怀,沉静低调,经岁月的淘洗散发出古朴典雅的光芒,蕴含着生命中最本质的美感。
昨日,在公园散步,看到一个穿布衣裙的女子。裙子的袖口和领口有细密的小褶子,不规则褶皱下摆走动之间摇曳多姿,像一朵亭亭的莲,朴素而不乏味,优雅又矜持,展示着自己的安宁与清新,虽只是擦肩而过,但让见者如沐春风,心生欢喜。
生活应如布衣一般自然、妥帖,把日子过成诗,简单而精致。布衣生活就是让你安静中清醒,用感恩的心态,带着欣赏,用心生活。
闲来无事文章11:一朝春尽红颜老
闲来无事看最近流行的穿越剧,宫锁心玉,宫锁珠帘,美人心计,感叹最阴险的妇人心,复杂或简单但同样虐心的感情。虐心也是看片子简介学来的词,我的感觉是揪心。
每看一段就会不自觉望向窗外,如果是阳光明媚便轻轻舒口气暗暗说声真好!
最有心机的女子也幻想纯粹的感情。只是从古到今依然是都盼着对方的付出。给自己一个把握!原来女子从来都没有安全感,从来都需要确定,聪明的女人也是如此。
再看皇帝阿哥为代表的男人,倒是急吼吼的敢于付出,不过同样的话同样的事他在爱过A后也能对B去做,令人心寒亦觉得这样的感情即使得到也只是得到过并不值得珍惜,失去了也不值得珍藏!
感情于男人是四季轮回。于女人却一朝春尽红颜老!
闲来无事文章12:冬日垂钓
文/鲁小
周末,闲来无事,嘴馋想吃炖鱼。平时就爱到水边耍上两竿的我,便寻思趁着放假、趁着冬日去过把钓鱼瘾。
临近中午,我约上妻弟,带上钓具,驾车来到位于郊外的大堤处的一个鱼塘。鱼塘里部分水面已结有薄冰了,除了看塘的一位老妇和一条大狼狗外,就只有我们两个不怕冷的鱼痴了。
执竿到塘边,选中间的一处钓位站定,小心翼翼挂上红虫饵,然后轻甩竿入水,待浮漂立定后抬腕看表:12点31分,燃上一支烟,立等鱼儿上钩。约有15分钟的光景,浮漂开始轻轻点了几下头,接着缓缓地向下沉,在红浮头刚没水的一刹那,我用力提竿,感到腕部一沉,随后向上轻拉——
嗬,一条约半斤重的鲫鱼出水了!旗开得胜,自然是喜不自禁,赶忙摘钩。当看到缓慢张合的鱼唇边一小团红红的挂饵时,我脱口道:“叫你贪吃,回去把你炖到热锅里该我吃你啦!”可怜它浸在鱼护里,身子都懒得动一下,像死鱼一般,只有两鳃翕动着,只怪这天这水太冷了,连鱼都懒得动一下。
接下来我获鱼不断,10多分钟便可钓上一条,且大多是半斤左右的鲫鱼和1斤左右的草鱼。那边的妻弟今天发挥得不是太好,用颗粒挂饵,围着塘不停地选位试钓,折腾了近一个小时,仍一无所获。看我时不时收获战利品,他急了,赶忙改用红虫饵,并选在我对面下钩。这下果真奏效,和我一样,10多分钟便已获鱼,而且还钓上一条2斤多的草鱼!
已近下午4时,钓兴正浓,都忘了还没吃中午饭。天却愈来愈冷了,站在塘边浑身上下都感觉冷,尤其是每次往钩上挂红虫饵和获鱼后摘钩时,手冻得都僵了,指头愣是不听使唤,每次都是折腾半天才告完事。实在冷得受不了,便像闲散大兵一样将竿插夹于腋窝下,再揣手入袖像坐佛一样袖手旁观,坐等贪嘴鱼儿咬钩。
下午4点半左右,妻子打来电话,问:“钓了几条鱼?晚上等着炖鱼吃呢!”接完电话,陡觉除了身上冷外,肚子也饿了,眼也昏花了,坐立在旷野寒天里几个小时,挂饵,调漂,执竿,盯漂,甩竿,遛鱼,摘鱼,入护……也该赶快收竿了!
从水边提起鱼护,嗬,好重啊!足有近20斤。妻弟和我相视一笑,跺了跺脚,饥肠辘辘的我们就等着回去吃热腾腾的炖鱼了!
闲来无事文章13:群发短信我也回
文/翟杰
闲来无事,拿出手机,刷刷微博,看到一个话题蔓延开来——“群发短信我不回”。
摇头一笑。这是一个快捷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的时代,这是一个群发的时代。群发,这个本来和“垃圾短信”有着密切关联的词汇,如今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甚至,这项曾让我们不堪其扰的技术,现在已为大众所用。
尤其逢年过节,群发,是一个既省时又省力的手段。编辑好一段祝福的文字,进入通讯录选择需要发送的对象,几分钟的时间,信息便像长了脚,由一个地点出发,分别飞向四面八方。
或许有人没群发过短信,但绝对没人没收到过群发的短信。被群发,在很多人看来,是不被重视的代名词。短信内容固然华丽优美,形式新颖别致,然而却给人一种缺乏真情实意之感。尤其春节,总会收到不同的人发来的内容与形式完全一样的短信。更有甚者,连同别人的署名也一同转发过来。慢慢地,心情由感动变成平常,平常变成乏味,乏味沦为厌烦。于是,有人呼吁:短信不留真实名字的不回;短信非原创,不是自己写的不回;短信没有真情实感的不回;短信过长的不回;短信过短的不回……据说,有人还因为这个话题专门创作了一首歌曲,名字就叫《群发短信我不回》,受到了冯小刚导演的青睐,将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
也有反对意见。有网友就针锋相对地说:“拉倒吧,给你发短信就是想着你,群发的短信你不回,可面对那些微博大V,人家连看都不看,那你咋还一个劲地评论呢?”
可以肯定,每个人在发短信的时候,必定有值得自己单独编写发送的对象,有领导,有挚友,有亲人,辞旧迎新之际,理应送出一份祝福与感恩。但如果说,对通讯录里的每一个人都“私人定制”,也不太现实。无论是群发的也好,单编的也罢,最起码能证明你存在于对方的视线里、世界里。难道不是吗?反正我是这样的,在群发信息选择发送对象时,我是要在脑海里过一遍的。哪些是虽久未联系但一直在心的人,哪些是见了面才想得起的人,哪些是完全浪费手机内存的人……
那次,与一帮哥们闲聊。一位朋友说:“平时我对谁谁格外关心,为了让他完成任务,我还曾多次专门加班帮他,过节了,短信竟然是群发给我的。”另一位朋友接过话茬:“得了吧,别矫情了,我认为该给我发个短信的,竟然一点动静都没有,群发的也行啊……”
只要被选择,就是被关心。群发的短信,我也回。毕竟,对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是不能太较真的。一认真,你就输了。如果你实在觉得群发是对你的一种不尊重,那么,就把那些给你群发短信的号码一个一个记下来,然后群发“谢谢”的时候再一个一个选上。不过,够麻烦的么!
闲来无事文章14:属于自己的幸福
文/何庆良
一天晚饭后,闲来无事,和几个同事在城中遛达,权当作散步。在一家饭店看到这样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中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斟两壶酒来。
看了这副对联,我心中长期淤积的郁闷和不快瞬间烟消云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感慨自己活得不够洒脱,过得压抑,因为我们的眼睛总是盯着一些遥不可及,无关紧要的东西。我们常常以物质的丰足、名利的高低来衡量幸福的尺度,可是有了名利却并不一定能够真正快乐,我们仍然要不断地忙碌、奔波。而真正能让我们感到幸福的,是当下那份实实在在的拥有,比如忙中偷闲的一杯茶,苦中作乐的两壶酒。
一位在机关工作的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他每天和没完没了的格式化的公文材料打交道,感觉呆板枯燥。上班的时候,他的每根弦都绷得紧紧的,没有一天不感到疲惫。有一次,他在写材料间隙上厕所时无意中带了一张报纸,从报纸上浏览了一些轻松的幽默漫画、给人启迪的心灵小品、短小精悍的故事。短短几分钟时间,他发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闲适和收获。于是,他在单调的环境里发现了生活的乐趣,在紧张的工作中找到了进步的动力。
有一天中午,我在离营门不远的路口看见一个蹬三轮车的老人,他把车停在路边的一片树荫下,斜躺在破旧的三轮车靠背上抽烟,抽着抽着竟然睡着了。他睡得很安详,脸上的倦容依稀可见,被烟熏得发黄的手指夹着燃烧完了的烟把,烟灰悄然落在他洗得发白的衣襟上。
我驻足细细观望这位老人,他闭着眼睛露出笑容,他的笑容很真实、很满足。也许他在做梦,梦见了一天劳累带给他的不多的收入。闹市的吆喝、车辆行人的喧嚣似乎离他很远,他在现实的生活中仍然做着浪漫的梦。这一幕让我看得很温暖、感动。
我想,不论是朋友上厕所的时间,还是三轮车夫在闹市小睡的时间,这些都是属于他们心灵的时刻。朋友在方便时寻找着人生的突破口,疏通着被压抑环境堵塞的幸福的出口;车夫在小睡时化解着生活的重担落在肩膀上的压力,积蓄着让家人生活得更好的力量。这些时刻对他们而言是或多或少的时刻,但是朋友选择了让心灵闲适得“多”,多学习、多轻松,少争名,少夺利;车夫选择了让身体轻松得“多”,多休息、多享受,少奔波、少悲观。但是,正是这种源自真实心灵的多少换算,满足了他们从从容容的追求,平平淡淡的幸福。
总有一些触手可及的幸福,用来安放我们疲惫忙碌的心灵,保存追求进步的力量。
闲来无事文章15:市井深处
文/韦联成
闲来无事,沿着旧街一路徜徉。说是旧街,实际上不算太老,却也颇有些年月,有着它的故事与往事。
旧街房舍分立两旁,略显陈旧,中间是石板路,表面光洁、透亮,一路伸延。可以想见,那些过去年月里,它也曾有过别样的繁华与喧嚣。现今,那些墙角爬着的藤蔓、半枯的豆荚,正沿着老墙奋力攀爬,仿佛要刺破重重壁垒,遥望墙外的世界。
这座我曾经停留了七年又一月的山间小城,它无数次收容起我的失意,而今回顾往昔,依然令我温暖。
那些过往的岁月,仿佛全为了过渡。平日里,我埋头于一切,甚至忽略了四季的更替,以及四季草木枯荣时隐忍的苦涩与欢喜。
薄暮里,青草的气息在庭院里酝酿,一些素白色小花在枝叶间晃动。微风拂过时,一闪一闪的,如同花树上抖落的点点星辰。
岁月静好。总觉得时光缝隙里,藏着往昔岁月的美好。
踏着石板路,回忆里透着土香,是熟悉的味道。一串细微的咳嗽声,隔着木门,在炉膛深处闪亮。触手可及之余,尽是柔软,我惊异于日常的美好景致,原来无处不在。如同一棵树,一生恪守一个秘密,每一片叶子都藏着隐秘的言语,只待路人去细致解读。
突然想起那年那月,我们沿着铺满野花的山道踏青,鞋面上满是露水和青草的芬芳,树枝上的点点露水落在脸上,有种沁入肺腑的凉意。
那已经是多年前的事情,那个怀抱梦想、门槛上端坐的少年,思绪总是飞得很远。多年以后,忘了某年某月某日,大约在那个花开的季节,我在院前的花树下收拢被风吹散的叶子,在阳光渗透的叶面上,分明看到了写满整个季节的诗行。在记忆的褶痕里,有些人,有些事,有些风景,想必不是用眼睛去理解和读写的。而我们的心灵,好像也从未专注地接受过这些被露水打湿的落叶,它们枯黄的叶脉,依旧泾渭分明,始终保持一种期待的姿势,让人遐想,却又无法解读,就像两个人,彼此无法透视的眼神和内心。此去经年,大约连自己也无法说清……
就在旧街纵深处,也不知是谁家的庭院,落花满地。和煦的风吹拂庭前草木,缕缕花香扑面而来。抬头张望,便看到院墙高处几簇白花掩映在枝叶间,静静绽放生命的美丽。我问庭前清扫落花的老太太,她告诉我,那是玉兰树。
“那一棵更美!”她指着前头几家的门前,那里有一株更大的花树。那株花树就生长在院墙的拐角处,树干高大,蓬勃的树冠向天空舒展,一簇簇白花在浓密的枝叶间摇晃,仿佛正酝酿着盛大的花期。
我在树下转了几个圈,又抬头张望,眯缝眼,用目光丈量树身的高度。那树身却越发挺拔且高大了,它伸展的虬枝,如同臂膀,将满身枝叶甩向天空。
多渴望,能够像一棵树一样,静心生长,抽枝发叶、萌花结果,待到东风化雨,酝酿一季相思。
闭了眼,耳边悠长的风吹响了满树叶子,紧接着又吹过干瘦的树梢,发出回声,仿佛要将往事沉到黑洞洞的记忆里去……
在那株高大的玉兰树下,还生长着几株其它的树木。对于不谙花草树木的我而言,所有不知名的花木,我以为都将开出不知名的美丽。
在同一座场院中,每户人家门前都栽有不同的花草,却不约而同在这个季节绽放。我一边缓缓走去,一面欣赏竞显风采的植物,它们各有不同,却又互不干扰,树枝与花朵在各自门前,尽情吸收属于自己的那份阳光和雨露,然后兀自吐露芳华。这让我想到《诗经》中的草木虫鱼,它的意义不只是书上的名词,人们的智慧情感也寓意其中,人生的苦乐,借由花草树木芬芳的语言,品咂出人生的意义。
有人说,一座城市的气韵,不在高楼大厦建了多少,而是留下多少“空儿”,能够让人们盛放内心的柔软。
沿着旧街石板路行来,我这才发现,原来居住在这里的每户人家几乎都在门前栽有植物,一些人家的花木大概缺少管护,已经蒙上灰尘;另一些,则鲜丽欲滴,含苞待放。这样看起来,日常生活便少了几分急躁,多了些许从容。
从各家门前的花草里,可以想见居住在院落里的人们的生活状态,他们除了工作之外,还拥有几份闲情、几分雅致,享受着那份难得的自在。
坐在幽暗的树影间,闭上眼睛,回首一路行来的艰辛,都如流水淌过的人生,不过一瞬间。而所谓人生,无非是轻轻走过,努力留下痕迹,证明自己活过,爱过,认真过,奋斗过,成功过,也失败过。而那些结伴倚窗的青春,注定消逝在苍茫岁月的那一边……
石板路无尽伸延,晴空依旧湛蓝。如果这座城市的各条街巷,都栽种有几株或淡黄或浅红的花朵,注定有路人驻足,张望,像常青的树木一样静默守望,春红秋白、光年往复……这样一座城市,人们的心境,必将惬意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