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孩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小孩的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小孩的文章1:別人的小孩,不要轻易触摸

文/普旭

还记得女儿小的时候,我们推着童车在路上散步,偶遇邻居好友,寒暄几句。他们自然表达对于孩子的喜欢,然后就自然的伸出手去摸女儿粉嫩的小脸。对於邻居好友的举动,通常我们都会笑脸相迎,毕竟人家是疼爱你的女儿才会这样做的。也许这也是表示互相尊重的一种传统行为。假设如果邻居好友见到我们的儿女,不理不睬,不屑一顾,我想为父母者心里总觉得不好受。

曾几何时,这种习俗好像是有所改变了。不久之前,看到一对母女推着童车在公园晨远,有说有笑,不久远处传来一阵招呼声,原来是妈妈的老朋友,老朋友见面,格外亲切,互相握手寒暄。忽然把视线移到童车上的小孩,看到小孩的天真可爱,忍不住又摸又捏小孩的小脸和小手。这时年轻的女儿忽然冲口而出,大声喊道:“请不要随便摸我家女儿好吗?”结果这位老朋友非常尴尬,立即松手,连连说对不起。为妈妈者只能一再赔不是打圆场说,“我女儿在国外待太久,思想被外国人影响了”。只听见年轻女儿不客气的说:“我怎么知道你有没有感冒有没有携带不明传染病菌?我甚至不知道你刚刚上厕所有没有洗手?”

这一幕的情景,确实令我目瞪口呆,一时楞住了。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虽然我不赞同年轻女儿的行为,也许在礼貌上有欠理想。但是却尊重她的想法。现在的年轻人比较注意小孩方面的卫生问题。尤其是小孩的免疫力比较弱,很容易受细菌的感染。倘若大人的手不清洁,就随意摸捏小孩的手和脸,确实是会让小孩无端被传染得病。

那次偶遇极其不愉快的结束,虽然我私底下也认同年轻女儿的“科学”道理,但是在华人人情来往终究是一道难以轻易逾越的鸿沟。何况对方如果是我们的好朋友,至亲、如长辈或兄弟姊妹,倘若我们坚决扞卫小孩不能随便被人碰的原则。那么以后我们是否没有办法带着儿女与他人聚会呢?那些人看到孩子表示喜欢,肯定毫无顾忌的捏孩子的脸和小手的,难道每次的聚会我们都要战战竞竞,严阵以待,防止他人触摸小孩吗?这也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

总之,在很多国家是不能轻易碰触别人的孩子的,故而为了避免不必要造成他人的困扰,也为了小孩的健康着想,我们是否也应该随着潮流与社会习俗而改变自己,今后对他人天真可爱的小孩,最好是眼看手勿动,疼在心里就是了。以免产生尴尬的场面。相信过了一段日子,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关于小孩的文章2:盼年

文/郭福全

小孩爱过年,这话是一点都不假的,因为时至今日,在我脑海里关于年的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小时候过年的情景——

记得天气一转冷,我就掰着手指头算还有多少天过年,盼着盼着就盼到了腊月。终于,在喝过腊八粥后,年的气息就渐浓了。

母亲会选一个晴好的日子,指使父亲从仓包里面舀出几袋小麦,在盛满水的大铁锅里面淘洗干净,放在席上晾晒干,然后拉到磨坊去磨成面粉以备过年之用。

接着就是准备过年用的东西了。像白菜、萝卜、蒜苗、大葱之类的蔬菜就可以提前准备了。当然了,全家人过年的新衣服也多是这时间买的。不过在我的记忆中,父母亲过年从来就没有给自己买过新衣服,都只是给我和姐姐买。

腊月十五过后就该“扫舍”了。在一个上好的晴天,全家人一起出动,将所有屋子里面能搬动的物件全部搬放到院子中间,搬不动的大件就用报纸或者塑料纸盖上。父亲和我每人手持一个系绑着笤帚的长竹竿,先打扫墙面或者房梁上的灰尘,然后用崖边挖回来的白土化成的水依次粉刷墙面。母亲和姐姐则将搬出去的物件逐个用水清洗,在我和父亲彻底打扫完房间后再将所有物件重新放回到原位。虽然一整天忙下来累得要死,但是那种愉悦的心情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到了腊月二十就开始蒸过年的馒头了。父亲劲大负责揉面,母亲专门团馒头,姐姐负责将母亲团好的馒头往蒸笼里面放,我则负责烧火,厨房里一派繁忙的景象。一锅馒头出笼后,我们将蒸好的馒头摆放在屋外铺开的席上凉着,然后再接着蒸下一锅,直至将母亲发酵的面团蒸完为止。

过了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就轮到“臊子肉”了。母亲将父亲买回来的大肉淘洗干净,然后由父亲切成细小的“臊子肉”,放在锅里文火慢炒,不一会儿工夫,香气就弥漫了整个厨房。“臊子肉”出锅后,母亲会给父亲和我以及姐姐每人盛一点,让我们尝尝鲜,然后在“臊子肉”里撒上辣子面盛装在一个大坛子里面以备过年之用。

到了腊月三十,一大早母亲就生着了火,将父亲扎好的“肘子”和其他排骨大肉放进锅里煮。姐姐在各个屋子里贴窗花、年画,我则协助父亲屋前院内地贴春联。贴完之后我和父亲去给祖坟上烧纸,回家之后大肉也就煮熟了,每人一大碗,吃得满口留香。

晚上,我和姐姐高兴地接过父母亲给的压岁钱,试穿着新衣服不肯脱下来,激动得都睡不着。待到零点刚到,我就冲出去点燃了爆竹,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我知道我期盼的新年终于来到了!

关于小孩的文章3:你是我的小孩

文/刘爱玲

心神不定心思难安,这个假期就在这种情绪中接近了尾声。及至晚上收拾你的行李,也不过一个小小的双背包。但是你知道吗?就是这个双背包,却在我的心头压了整整三四个月。

高考前,为你的备战担忧、身体担忧、营养担忧……在你回家的几分钟里,尽可能提前做好一切,让你进门就能端上饭碗,渴了拿起杯子就能喝到口感舒适的水,从而不为生活琐事浪费一秒钟的时间。尽可能在你休息的时候蹑手蹑脚,你回来的那一分钟,无论多么精彩的节目我们也毫不犹豫地选择关掉电视。你需要查资料,无论我们当时在干什么,无论我刚刚进行到一半的文稿文思多么泉涌,也必须立即停止,为你让道……

看着你的焦虑与疲惫,做家长的却无能为力。其实你无法知道,我们在使出浑身解数鼓励你的同时,又是多么的心疼你。孩子,你小屋里灯的亮与不亮都牵动着我们的神经。不亮:别人的孩子都在冲刺的时候,自己的孩子怎能停下来输在起跑线上?亮:那小小的身体是否吃得消?一天仅有的几小时睡眠又怎么能保证你在上课时不打瞌睡,有足够的精力?你的每一声轻微的咳嗽,每一缕眼神都成为我们异常敏感的话题。看到每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每一册好的学习资料,都要下载、购买、打印,希望别人成功的经验能稍稍帮助到你。你的心情就是家长的心情,你的晴雨就是家长的晴雨。

考场外那焦急的等待,那无所适从的彷徨都不想让你看见,只是为你制定最合理的食谱,最充分的休息氛围,让你吃好睡好,然后心无挂碍地走向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终于考完。不敢问你哪怕一个字,怕那问太沉,伤了你还没有免疫力的心。之后是难耐的等待,是在你聊天打游戏极力地放松自己时,悄悄在第一时间把网上的标准答案一科一科地下载,然后瞅一个你晴朗的时刻,装作漫不经心地却又十二万分小心地说:我把答案替你下载了,在桌面上,你有时间的话估一下分。

知道你的功课并不出色,所以当那个成绩出来的时候,与优秀的人比,也许无法拿出手,但与你自己比,我知道,你尽力了。没有埋怨你,也没有哭天喊地……

整整一个假期,怕人问起:你孩子考了多少分?准备上哪个学校?甚至,每一次遭遇相同的话题,都要想办法逃开。不知道怎么办?让你走还是不走?补习还是不补习?小心翼翼地问你,希望你说出我心里的那个期望。尽管一再对你说,我们尊重你的选择。

希望你从头再来,尽管那是一趟魔鬼的旅程,但是如果需要,我们会与你一起,将那非人的苦涩当做美酒再啜饮一次。

你终于说出了你的选择。尊重了你,所有的准备为你的走,却在静谧的夜里辗转反侧:你这样的选择,在中国的环境里,以后的日子会比较难。

故意喊你做这做那,磨炼你的心性;故意带你出去,让你感受生活的点滴不易,所幸,那些故意的刁难你都一一接受。你的脾气不好,但是这个假期,你细致耐心。忽然发现你长大了,发现以往我不曾注意到的你的优点:朴素真诚孝敬温和。

是的,你是我的小孩,即使你不出色不优秀,但你是我的小孩,这就已经足够。因为我认为做人比分数重要!

打点行装。你的嘴皮有点干,似乎缺乏维生素;你脸上身上的痘痘在这个假期有了很大的改观,得坚持抹药;你的眼镜需要换一副,在过去的几年里,你的近视以每年五十到一百度的速度在增长,我希望它们增长得慢一些;你的衣服短裤袜子;你的电话卡,那是我平常唯一能找到你的纽带……你没有住过校,从你出生到长大,你没有离开过我,所以我最担心的还是你的吃饭问题。你肠胃不好饭量不大还挑食,因此我一再地叮嘱你要吃饱。你是一个大学生了,我不可能随你走一生的路,我很清楚终有一天我要放手让你自己去飞,但却没想到,这个放手如此不易!

孩子,妈妈心疼你,牵挂你,祝福你!

关于小孩的文章4:钓竿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

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路上的钓竿,再也无惧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滚进的财源。

温馨提示:愿每个人都拥有一份童心!但同时为了钓到鱼,还是要苦练钓技。

关于小孩的文章5:我亲爱的小孩

文/风君子

儿时,我曾在诗人的吟游里,看见飞鸟划过天空,穿过木槿花丛,翩然而去,只余淡影在目光里消散。

我曾追逐它们那遥不可及的身影,却渐渐迷失在木槿花丛,遗失了天真而无忧的飞鸟。最终,只有那赤子之心的诗人在不停地追逐,随飞鸟远行。

远行的道路上,荆棘丛生,令我遍体鳞伤;天际的飞鸟愈加遥远,让我心灰意冷。于是,我驻足木槿花丛,落寞地遥望悠远的天空,却蓦然发觉,我早已将那个叫作“童稚”的小孩丢失在心灵的一隅,打上了丢弃的标签,任其落满灰尘,独自啜泣。

我亲爱的小孩,我将你遗弃在了何方?你可曾默默等待我的归来?

我亲爱的小孩,请让我将你拾起,擦拭你那玻璃般纯净的心。我亲爱的小孩,请予我几分天真与无忧、几丝纯净与无邪,伴我一起再次远行,追逐飞鸟消散的身影。

我亲爱的小孩,请与我在黄昏远行。我希望站在这黄昏的背后,因为我知道此刻的阳光并不炽热,却是柔和的,柔和是用生命的静默燃烧换得的,恰如飞鸟的终结。

我曾在诗人的吟游里,听说飞鸟终生飞翔,永不停歇,唯一的停歇便是将身躯扎入荆棘,泣血而歌,血染生命的绚丽。

我亲爱的小孩,追随着诗人的吟唱,伴我远行,去聆听飞鸟的泣鸣,守候生命的静默燃烧。

关于小孩的文章6:父亲买年货

文/佟雨航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时候,吃过了腊八粥,父亲便开始张罗着要去镇上办年货了。父亲先在一张白纸上写好要买的年货清单,有鱼、有肉,有对联、挂钱,还有我们过年穿的新衣服等。而父亲每次去镇上办年货,都会带上我,说是要我帮他看东西。

我家离镇上有15里路程,那时还没有通汽车,父亲去镇上买年货都是拉着一个小木爬犁步行。去镇上的路上,父亲让我坐在爬犁上,他在前面拉着我跑,一路欢声笑语。到了镇上,街道上人山人海,都是四里八乡来买年货的人群。街道两边摆满了地摊儿,卖什么的都有。父亲怕把我挤丢了,叮嘱我紧紧牵着他的衣襟不能松开。

进了市场,父亲就领着我直奔鱼摊儿买鱼(当然是冻鱼,那时没有卖活鱼的,也吃不起),红烧鲤鱼可是我家每年除夕晚上的当家主菜,寓意——年年有余(鱼)。买过鲤鱼,父亲把装鱼的袋子交给我用手提着,还嘱咐我别弄丢了,然后又去别的摊儿买其他年货。有爷爷奶奶爱吃的酥麻花,有给妈妈买的花头巾,有给姐姐买的小花袄和发卡,还有门联、挂钱和福字等……我记忆最深的年货是一种叫“虾片”的食品,花花绿绿、五颜六色,形状就像现今时髦女孩夏天戴的太阳镜片,放在热油里一炸,迅速膨化变大,嚼在嘴里咔嚓咔嚓响,又脆又香,是我最喜欢的过年食品。每年办年货,父亲都不忘给我买上一些。

在镇上流连了一个上午,该买的年货就买的差不多了。父亲把冻鱼、冻梨、猪肉和鞭炮等年货统统装在一个蛇皮袋子里,扎紧袋口,又把满满的蛇皮袋子牢牢地绑在小木爬犁上,然后把对联、挂钱、姐姐的小花袄、发卡和母亲的花头巾等怕压怕折的东西,要我拿着。爸爸去烧饼店给我买一个热烧饼在路上吃,然后拉着爬犁往家返。

到了家,父亲把一样样年货取出来,酥麻花给了爷爷奶奶,花头巾给了妈妈,小花袄和红发卡给了姐姐,那两盒虾片给了吃货的我……爷爷奶奶、妈妈姐姐和我,一个个手捧着自己喜欢的年货,喜笑颜开。可是到最后,我们却发现,父亲给家里每个人都买了新年礼物,唯独没给自己买。我和姐姐异口同声地问:“爸爸,你的新年礼物呢?”父亲呵呵笑着说:“你们的笑容,就是我最好的新年礼物。”

关于小孩的文章7:掼冬瓜

文/三槐老人

掼冬瓜,只是我们家乡小孩子学游泳时的一种玩法,并不是真的把冬瓜往河里摔。

我想,这种玩法应该始于远古渔猎社会,捕鱼是当时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为了捉鱼就会经常的往河里跳,而且努力地去追赶。但是,因为它从来没有,也没人提起像其他一些劳动、游戏纳入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赛之中,所以没能在国际上获得广泛的认同和传播。不过,在我们乡下,说到“掼冬瓜”,那是男女老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我们那一带有句俗话说,“六月六,猫狗洗蓬浴”(要用常州话说才押韵)。农历六月初六那时节,是由春向夏转换的季节,河里的水温逐渐升高。初六那天,家家户户把家里需要洗洗汰汰的东西,家具、农具、衣服、杂物,像蚕匾、蚕架、桌子、板凳一股脑儿搬到河滩去,往水里一浸,男人女人赤着脚站在水中,洗呀刷呀踩啊,把它们侍弄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再扛回家去晾干、收藏。

这一天,也会抱起狗啊猫啊,甚至于猪,往河里扔,实行“猫狗洗蓬浴”。你知道,那时候乡下大都养草狗,不像城里人养的那样受宠爱,隔三差五地给小宠物又打肥皂又吹风的洗澡,往河里一扔,让它们自己往岸上爬,反复几次,也就算洗了个澡。再说,那些小东西被扔到水里后,为了活命,四只脚拚命地拍打着水往岸上游,憨态可掬,是十分可爱和引人发笑的。动物有求生的本能,这里是不存在虐待动物这一说的。

小孩子也特别喜欢六月六日这一天,因为趁此机会可以名正言顺的下河戏水了。不过家长们还是担心水温不高会浸出病来,不断地催促“上来吧,上来吧!要浸出病咯!”这一天是大自然的恩赐,是一年一度的洗礼节,所以大人们并不过度的阻拦。

往后的日子,天气越来越热,睡得晚,起得早,睡眠时间少。午饭以后,大人们都会找个凉快的地方睡午觉,一来为上午劳动的疲劳解解乏,而来为下午养精蓄锐。因此,大树下,水车棚里,两座房子之间的狭道里,坐的坐,躺的躺,享受清凉的一刻。

午饭后,小孩子们显得精力特别充沛,碗筷一撂,赤着脚,窜出家门,顾不得脚下被太阳晒得发烫的泥土和砖块,边跑边跳向河边奔去。小学校旁边的臧沟桥下,已经有一拨人在水中像鸭子一样扑棱。跑过来的孩子急不可耐,跑到桥上纵身一跳,“哄通”一声,像一只冬瓜丢进水中,浪花四溅,招来小伙伴们一阵欢呼。这就是“掼冬瓜”!

“冬瓜”下水,有多种姿势,有双脚并拢像木桩一样插进水里的;有双手抱着腿像虫子样卷着身体落水的;有仰面朝天后背击水的,这种跳法背皮像被人猛击一板,火烧火燎,其痛无比;有在桥上竖个蜻蜓(做个倒立)后,顺势倒下水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只是没有人做翻滚动作,那是高难技巧,没人会也没人敢。

只要有人提议,大家还会爬上岸,排成队,轮流着一个个往河里蹦,“咚!”“咚!”“咚!”一个个“冬瓜”滚下去,水花四溅,惊涛拍岸,那气势也是很壮观的。

我“掼冬瓜”发生过两次意外,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一次是在午饭后,别的孩子都先于我到了村西的小河潘家沟,河的南头水面较大,水不深,一米五六,齐勃子。我因为去晚了,激动又兴奋,急急地跑到那里就往水里蹦,河底石块把我脚后跟蹭掉了银洋那么大的一块皮,鲜血从水下往上泛。我只好马上爬上岸来,一跛一跛走回家去。这时候,其他孩子在水中嬉闹如常,没有一个人来帮我,我感到非常孤独和无奈。

还有一次在臧沟桥上。这之前,我看到一份画报,像是全国(或是世界)运动会的专刊,中间刊有好多比赛的照片,诸如羽毛球、足球、篮球、田径、游泳,等等,等等。游泳比赛的入水镜头都是两臂举过头顶,弯腰头向下,姿势很优美,跟我们的“掼冬瓜”大异其趣。我异想天开决定试一试。我走到桥上,举起双手弯下腰就向水里蹦,一窜下去,脑袋就触了河底。通常造桥以后桥底下会留下不少碎砖碎石,还是我命大,我没有碰到那些东西,只粘上一头泥,要不然定然落得个头顶开花,至少也要长个苞!

有人教我说,入水以后,手马上要翘起来,把身体往上引。按照他的说法,我又试了一次,这次,由于手臂举得太快,带着腰向后扳过去,折起来,只感觉胸椎带着腰椎“咯咯”响。一个念头很快从脑中闪过:不好了!腰断了!我要死了!妈要哭了!

从此之后,我再也不敢像运动员那样颠倒着脑袋入水了,还是掼我的冬瓜吧,同样地好玩。

若干年后,我长大了,工作了,单位组织体格检查。一位很负责任的女医生问我,“你的腰椎上有一条裂缝,你知道吗?”

我说我不知道。

她说:“没事儿的,可能还是小时候的事情。”

我的确不知道我脊椎上有裂缝,不过我从小时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老年,腰里经常酸八拉几,有时候蹲下去了站不起来,站起来了不敢蹲下去,要扶着桌椅才能下蹲。说不定就是“掼冬瓜”落下的伤。现在年纪大了腰酸背痛已是常事,人到暮年,哪有兴趣再去追究脊椎上裂缝的来历!

关于小孩的文章8:腊八蒜

文/马庆民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就像这首儿歌唱的那样,老家的年味儿,是从腊八开始日渐浓起来的。

腊八当天,每家每户除了要煮一锅腊八粥,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儿——泡上一罐腊八蒜。

记得小时候,母亲为泡出地道的腊八蒜,往往是一进腊月,就会到集市上精心挑选那种当年、瓣大,且没有生芽的紫皮大蒜,一辫一辫编的像麻花辫子一样。

腊八一大早,煮上腊八粥,母亲就忙着将一头头大蒜剪下来,然后动员全家围坐在一起,将大蒜掰成小瓣,去皮,边掰边让我们猜谜语:“二小二小,头上长草。”我那时还不识字,自然猜不出。哥哥姐姐就不一样了,他们一手拿着蒜,一手在桌子上比划着,猜得热火朝天,我干着急插不上嘴,在母亲最后亮出谜底“蒜”时,猜对的哥哥姐姐都欢呼雀跃起来……我悻悻地拿起一头白白胖胖的大蒜,慢慢地掰开,歪着小脑袋仔细地观察着,只见里面有一根柱子,一小瓣一小瓣的蒜紧紧地围绕着这根柱子坐着,仿佛我们兄妹几人……正琢磨着,母亲又出了一个谜:“弟兄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只要一分开,衣服就扯破。”我腾地一下站起来,毫不犹豫地大声抢答:“还是大蒜。”引得大家一阵哄笑。

一家人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不知不觉就剥好了一盆大蒜。母亲用清水把大蒜认真洗净,放在盘中晾干后,再装进事先盛有米醋的大玻璃瓶中密封起来,最后放到一个温度较低但不结冰的地方。

接下来,忙年的母亲每天总有做不完的事。而我,每天都饶有兴味地关注着瓶子里腊八蒜的变化,掰着指头盼望着春节的到来。随着气温一天比一天低,雪下了一场又一场,瓶子里的腊八蒜也一天比一天绿。二十天左右,瓶子中的大蒜已换了新颜,由起初的青黄混搭,变成了通体碧绿,先前呆头呆脑的大蒜,此时俨然变成了一位舞娘,在醋中尽情舒展着自己优美的舞姿。

当除夕来临,一盘盘热乎乎的饺子端上饭桌,翡翠碧玉腊八蒜就粉墨登场了。母亲会充满仪式感地,亲手把腌制好的腊八蒜打开,瞬间香味四溢,蒜味与醋味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沁人心脾,和着那浓浓的年味,和着那香香的水饺,香中带酸,酸中微辣,辣中透甜,总让我们食欲大增,又感觉到温馨幸福。

整个春节期间,腊八蒜是我们家饭桌上的主打小菜,就着饺子吃,甚是美味,并且它的清淡爽口,还能解掉每天大鱼大肉的腻,所以没有人不爱。

老家有一句顺口溜:“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到了年关,商家开始算大账,各家各户也开始算自己家的小账,还欠别人多少钱,别人还欠自己多少钱都有数。但人们碍于情面多不好意思直接跟人要债,这时拿着事先腌制好的腊八蒜送给对方,什么话也不用说,就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所以腊八蒜这时又成了“腊八算”。

我们不是生意之家,“腊八算”也有着不一样的寓意。想想那时,日子虽贫寒,却也不曾缺衣少吃,自然是离不开母亲的“精打细算”。记得母亲常说:“腊八蒜,腊八蒜,吃了一辈子不受难。”在母亲心中,吃腊八蒜,不仅仅是它美味可口,更象征着幸福,象征着好日子的到来。

如今虽然远离故土,但每逢腊八,我还是会像乡下的母亲那样,精心腌制一瓶腊八蒜,待到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回味着幸福的味道,一边“算计”着今后的生活!

关于小孩的文章9:当机立断的意义

文/张建云

有个小孩在大树下玩,一个鸟窝正巧掉在他头上,一场虚惊后发现鸟窝里有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鸟。孩子看小鸟可怜,打算把它带回家养,可走到家门口时突然想起,妈妈不许在家养宠物。这可咋办?

他犹豫再三,觉得应该先问一下妈妈。于是,把小鸟和鸟窝放在门口,进屋去向母亲请示了。经过苦苦哀求,妈妈破例答应。当他兴高采烈地跑到门口准备把小鸟带回屋里的时候,却发现鸟窝里的小鸟不见了,不远处一只猫正意犹未尽地咀嚼着什么,嘴边偶见几根羽毛。

是的,小鸟被猫吃掉了。从那刻起,这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当机立断,不能优柔寡断。

这小孩叫王安,是美籍华人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后来有人把这件事总结成:王安论断。

或许有人不同意,说私自做主会惹妈妈生气。此刻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保护一条生命是人之大义,可以一边做一边试图说服妈妈。礼的根本是为了和谐、和气与和美,如果只为了礼而礼,不去考虑结果,那这种礼不要也罢。所以孔子发问:“人而不仁,如礼何?”孔子的学生冉求也说:“礼之用,和为贵。”

譬如司马光砸缸,这事不必找妈妈商量,也不用先计算这口缸多少钱,先救人!

很多年前,我的办公室的斜对门有烟冒出,人们纷纷出来说赶紧给这家主人打电话,拿来钥匙开门看个究竟。我则没有迟缓,不容分说几脚把门踹开,果然屋子里因为电暖器失火。幸亏及时决断,才避免火灾。

很多事情,犹豫不决就会错失良机。有个小伙子暗恋一女生,总想找时机表白,但每次决定前都觉得差点火候,时间一下就过去三四年。他终于在一个黄昏的下午鼓足勇气,约女孩喝了咖啡,激动地表达自己的爱意。女孩黯然地说,开始我是在等你,但后来觉得你不爱我,如今我的孩子一岁多了!

想到就去做,爱情、友情、工作、学习,概莫能外。

不咸不淡的情感、不温不火的工作、不大不小的荣誉、不高不低的职位,都是拖住我们手脚的绳索。或者努力突破有所建树,或者赶紧抛开另觅他路,必须要选择。不然,你会在这种陀螺般的忙碌、白开水一样的收获当中老去。

培养孩子当机立断的品性,您觉得是否有必要?

关于小孩的文章10:拾荒小孩

文/熊湘鄂

暑假又要到了。我问正在沙发上蹦蹦跳跳的儿子:今年暑假两个月的时间准备怎么度过?儿子还小,才7岁,玩得正欢,被我猛地一问,停下来,一脸茫然地看着我。

“每天上午做一小时作业,下午午休起床后写半小时大字,五点半再去体育馆打羽毛球。”他的妈妈帮他回答,顺便对他的假期生活进行安排。

我把他拉到身边,征求他的意见,当“报童”,去卖报纸怎么样?什么是“报童”呀?他不解。我告诉他“报童”就是歌里唱的卖报纸的小孩子——解放前在周恩来爷爷的领导下,他们机智地将《新华日报》发放到街上每个人手中。听我讲完,儿子连声说“好”,并嚷着放暑假了要去卖报纸,当个勇敢的“报童”。此“报童”非彼“报童”。没办法,我只得又告诉他,如今当“报童”,不是为了和敌人作斗争,而是为了“钱”。钱?儿子更是睁大了眼睛,疑惑地问我,大人不是有工资吗,他要钱干什么?孩子这么问,让我突然心生愧疚。一直想让孩子在一个单纯和清澈的世界里成长,免于过早接触世俗的烟火,却不料他在疏于对钱财敏感的同时,却少了一些世事艰辛应有的感知。

在对生活基本事理的一番阐述过后,我和儿子达成一个协议:这个暑假,他通过卖报纸、洗袜子和倒垃圾等劳动,换取他下学期的零花钱,而我则以一比一的比例对他进行配套奖励。如此,他挣一块钱,我便拿出一块钱帮他储存,给他个人建立一个小小的账户,今后由他自己支配开支。我的初衷是,要开始逐步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和生活态度。

和儿子约定好没几天,我便在一个早晨碰到了一群卖报纸的小“报童”。他们旁边,站着一群成年女性,不停地向这些孩子大声喊话,提醒注意安全,或是协助整理报纸,有的则在帮孩子收钱……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不得而知。只是,突然间我对自己让儿子暑假去卖报纸的想法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我不敢保证,儿子如果去卖报纸当“报童”,他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会不会也跟那群大人一样,拿着水杯和毛巾跟在他的身后,亦步亦趋。

前不久,我带着孩子回老家看望他的爷爷奶奶。闲聊中母亲讲道,今年“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县里组织搞了一个“美德少年”活动评选。有一个叫曹俊安的小朋友,今年才9岁,三年前父亲患病去世,母亲改嫁远走他乡,他只能独自跟着年迈多病的外公外婆生活。每次放假,他要么帮外公外婆干农活,要么去集镇上捡塑料瓶子或易拉罐换钱,补贴家用。他的外公对来采访的县电视台记者说,小俊安每次看到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喝饮料,他就悄悄地站在一旁,等人家喝完后,将随手扔掉的塑料瓶子捡走卖钱;还说,有时候看到人家喝饮料时孩子也会禁不自禁地咂咂嘴,这个表情让他这个当外公的心里也非常难受。

“在颁奖晚会上,曹俊安能跟主持人一口气说出十多种饮料的牌子和价格,只是他说他从来没有尝过任何一种饮料的味道。”母亲讲完这句话,转过身,悄悄地掀起了衣角……

关于小孩的文章11:记忆深处的年味

文/张琳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当这句歌谣响起,心底深处的那份情愫就载着童年的记忆悄悄弥漫开来,漾满心间。

如今,那些传统的年俗成了人们遥远的回忆,年味只剩下贴春联、放鞭炮和看春晚。对于春节,我也没了从前的期盼与渴望,留下的唯有对逝去岁月的感怀和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老家在皖北农村,我小时候就在农村长大,因此过惯了北方的年。从部队转业来到南方,最多的失落便是过年时没有家乡的那股子喜庆。在钢筋水泥混凝土筑成的小区里,每到春节大部分都成了空壳,在一幢幢楼房里,再也找不到邻里乡亲互相拜年的热烈气氛。农村老家则不同,父老乡亲是一定要互相探望的,人们一会儿去你家,一会儿又来我家,或玩或聊,或者只是出去走一走,人们要从大年夜一直热闹到正月十五。

虽然物资匮乏,人们的日子不好过,可是一进腊月,人们依旧高高兴兴地为过年做准备了。他们三五成群地谈笑着去赶集,挑选心仪的年货。辛苦了一年,即使日子再紧巴,也会给孩子们准备走亲戚的新棉衣、新棉鞋,条件好一些的还会外加一件新外衣。整个正月的肉是要在年前就备好的,有的被挂在堂屋里,有的放在竹篮里吊起来,总之要把年货备足。村里人杀猪宰羊还愿,那是年前最热闹的场面了,多半是前一年许了愿,第二年要还。小时候,我经常去还愿的人家看热闹。通常那家人从早上便开始忙开了,搭架子,烧好水,一头死命嚎叫着的肥猪被几个来帮忙的壮劳力捆住,压在桌子上,有经验的屠户往往只一刀便让那肥猪闭了嘴,人们忙前忙后的张罗着褪毛、切肉,一阵忙乱。孩子们争抢着那肥猪的膀胱,然后吹成一个若大的气球,扔在地上踢,玩的不亦乐乎。

零食当然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炸花子”是家家过年必备的。“花子”既可以是“爆玉米花”也可以是“爆大米花”,甚至红薯干、小麦、蚕豆都可以,是招待客人和小孩子最好的零食。只要听到村里来了爆米花师傅的起爆声,孩子们就会从家里拿来玉米、大米、蚕豆……冲到爆米花师傅身旁,看着他把那“黑肚子”在炉火上转来转去,一旁的风箱“啪嗒啪嗒”地配合着。爆米花的炉子烧煤块,即使被浓烟呛得直流泪,孩子们仍目不转睛地盯着,只要师傅一喊:闪开!孩子们便捂耳朵的捂耳朵、溜墙根的溜墙根,只见那师傅麻利的转动几下“黑肚子”,然后撒开手柄,顺手将一个缝有套筒的麻袋,套在“黑肚子”的一头,用一根短铁管叮叮地敲两下,一脚踩牢“黑肚子”,嘴里喊道:“开炮了!”铁管子顺手一扳,“轰——”的一声“黑肚子”里的爆米花便喷射进麻袋,瞬间烟雾腾腾,香气四溢。麻袋里的米粒儿长大了四五倍,玉米高粱能大八九倍,孩子们一哄而上,管它是谁家的玉米或者蚕豆,先抓上一把塞进嘴里再说,心眼多的孩子还会趁机抓几把塞进裤兜,那份焦脆和香甜是如今琳琅满目的各类爆米花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的!

过年的团圆饭一般在中午,早早的村里的鞭炮声就此起彼伏地响开了,就像团圆饭的号角,鸡鱼肉蛋,一年中最丰盛的大餐上桌啦!午饭后,母亲开始张罗准备包饺子的馅和皮,全家人聚在一起包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的两顿饺子。受条件所限,当时大多数人家包饺子的小麦面要攒上一年,平时只吃玉米面或杂粮面。例如,我家蒸的花卷用的就是玉米面或高粱面、红薯面合在一起的杂粮面做的。仅有的几斤小麦面,母亲是万万不舍得用的。大年三十的饺子,要包进去几枚一分或二分的硬币和两颗红枣,若能在年夜吃到裹着硬币的饺子就意味着来年会发财,红枣则预示着福气。因此,包的时候,我总会偷偷地在裹着钱或枣子的饺子皮上捏起一道皱褶做为记号。我的这点小心眼儿,当然逃不过英明的父母,好在他们从不说破,只互相递着眼色看着我拙笨地小动作偷笑。我也不理,只管按计划行事。可惜的是饺子煮熟后记号便看不出了,有时候饺子刚刚盛到碗里,我还没来得及端走,就被弟弟抢了先,只好碰运气了。

大年初一的第一项任务是和小伙伴们在村子里捡拾前一天没有炸开的鞭炮,我们的脸蛋、鼻尖冻得通红,抹着被鼻涕,却玩得不亦乐乎。直到家里的饺子下了锅,才各自散去,回家吃饺子,小麦面的,感受着其乐融融的幸福和十足的年味。

村里的戏班子通常要从初一忙到十五,趁着年后春播没开始的空闲时间,走街串巷舞着大红绸子,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吹唢呐,尽情地跳着、扭着。每到一处,锣鼓喧天地一响,村里的男女老少便会从各家赶来,不一会儿就把表演队伍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个水泄不通。家乡戏班子唱泗州戏和豫剧的居多,只要听说唱大戏,附近村的乡亲们会赶上几里或者十几里的路去听戏,孩子们爬树的、蹲墙头的抢占制高点,还有的在大人们中间钻来钻去,一会便能挤到戏台前找到最佳位置。大戏开始了,那场景绝非“热闹”两个字可以形容的。

元宵节,老家又叫蒸灯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做面灯,有女儿出嫁的人家必须要蒸大雁,正月十六回娘家是一定要带大雁的,谁家大雁蒸的好,则表示谁家出嫁的女儿能干。孩子们用高粱杆扎成各式各样的灯笼,外面糊上彩色的纸,里面点上蜡烛便成了花灯。我印象最深的是母亲用面做的面灯,中间插上一根火柴,火柴头用棉花绕城一圈,面灯里放上芝麻油,我们端着点燃的面灯在村子里到处转,不过用不了多久,面灯就被我蘸着香油吃完了。过了正月十五,新一年春耕便又要开始了,年味渐渐淡下来,勤劳的村人们带着新年的那股兴奋劲,在明媚的春光里舒一舒筋骨,抖一抖精神,整理好犁耙等农具,准备投入到新一年充满希望的劳动创造中……

童年的快乐时光在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每每回忆起那些美好的日子总是觉得温馨而甜蜜。尽管现在的生活条件要比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好上很多,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寡淡。那些父母为过年忙碌的身影,和小伙伴在村里放鞭炮、撒欢的样子,人们在街市上拥挤着嬉笑着看武打片的场面……犹如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深深地烙印在了我心灵的深处,伴着我一天天长大。

静静地聆听着过往的岁月,轻轻地将所有的日子翻过,记忆里那温馨醇厚的年味,始终如浓浓的氤氲般留在记忆深处的底片上,历久弥新,回味无穷……

关于小孩的文章12:文祖豆腐香

文/隗学芹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眼看着腊八节过了,我还真馋起了文祖的豆腐。这不,婆婆知道我喜欢吃文祖的豆腐,刚给我们送来了一大块。其实,婆婆是借豆腐希望我们天天幸福,被幸福围绕着,被幸福兜着。因为文祖的豆腐还有一个吉祥的说法叫“兜福”。

说起豆腐来,历史真的源远流长,颇有些传奇色彩,据说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在炼丹时意外所得,当时被称为“离奇”。大概得之很奇特之故吧。元?郑允端诗云“磨砻流玉乳,蒸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五食勿与传。”将豆腐的色香味描述的淋漓尽致。清代胡济苍的诗词“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写豆腐的高风亮节,把豆腐和高尚的人格联系在一起,把“豆腐文化”提高了一个档次。

豆腐的吃法多种多样,可以炒着吃,可以炸成豆腐皮炖菜吃,还可以切成长方形薄片,用椒盐腌透了,挂上薄薄的一层鸡蛋面糊,下油锅炸,不失一道美味。夏天里,最受青睐的就是小葱拌豆腐,或者香椿拌豆腐了,清口,在汗透的夏天,格外提起人的食欲。民间传说大年初一吃上豆腐素馅水饺,一年素净。

最初,听老公说章丘的豆腐唯有他们文祖的好吃,对此,我开始有些不屑,认为他太地方主义。及至真的吃到当地豆腐时,我才信了他的话不虚。

文祖的豆腐紧实,透着豆的清香,无论炒,还是拌,都不失豆的浓香味。而且,豆腐紧实,不容易炒碎。比起其它地方的豆腐,好吃多了。以往从市场买豆腐,有私家出的,也有大的豆腐坊大量批发卖的,但那些不仅又硬又板,没有豆香味,而且有时候买的豆腐怎么吃都有一种老百姓说的烟呛味,特别倒胃口。

老公那里的豆腐之所以好吃,我想或许和他们那的水有关吧。因为是山区,喝的水是很深很深的地下水。那水,经过层层岩石的过滤,喝着格外清甜。这样的水质,做出的豆腐自然也是甘美的。和其它地区做的膏豆腐相比,文祖的山水豆腐真是豆腐中的“战斗机”了。何况山里人种豆子,从来不用化学肥料,所以种的庄稼也是纯绿色的了。经过了充足的日照,生长期又特别长,豆香味也十足。

豆腐有很多种吃法,这里不再赘述。但是最能吃出味道的,莫过于把豆腐切成条,在锅里大火煮透,然后把山韭酱用麻油调了,直接蘸酱吃,味道清香。这里还得提提山韭。山韭,是山上的天然野韭菜。每年春秋季节,人们都到山上采摘野韭菜,把韭菜花和韭菜叶分开来,然后洗净,待控干水分,就到石碾上碾成细细的韭花酱,然后调上姜末、盐,腌透了,装在玻璃瓶里,吃一年都没问题。虽然都叫韭花酱,但人们是不舍的把韭叶和韭花掺和在一起的。纯韭花酱是香味浓郁的,而韭叶做的酱就清香里带点辛辣。吃白水煮豆腐蘸韭花酱,那是最清口又不油腻的。或者热热的豆腐蘸了酱,卷上煎饼,这一口,绝不次于章丘名吃煎饼卷大葱了。

自从和老公结婚后,我这个吃饭很挑剔的人,也随了老公的口味,特别爱吃韭花酱豆腐。因此,每次回家,婆婆都会给我们买上好多豆腐。韭花酱当然是春雨过后采摘的新鲜野韭菜做的了。

文祖豆腐的好吃,以我这样拙笔,写不出二三,你若喜欢,还是亲自来品尝吧,绝对让你不虚此行,兜着福走!

关于小孩的文章13:桃花缘记

文/龙登煌

都说春天的雨,小孩的脸,说变就变。

可是今年这三月天的雨,一星期来,那淅淅沥沥,就没停过。

晚饭后,走到阳台,眺望远山的风景。看到一群小学生在不远处的小广场上骑单车,那份欢快,让我郁闷了多日的心情透进一丝亮光。抬头看天,那恼人的雨不知啥时停了,便萌发要出去透透气的念头。

下得楼来,空气中还挟着丝丝寒意。我裹了裹身上的羽绒服,那群还在玩耍的小学生,头上冒出丝丝热气,那轮裹着寒气的夕阳斜挂在天边。

来到小广场边上,那棵桂花树已冒出淡青的芽苞。这让我忽然惦记起晨跑时,小溪坎上那片冬眠的桃树,那该是别有一番景致了吧。冬天亮得迟,每天跑过桃林边,还是一片漆黑。

来到三年前就硬化好了的通村路口,这是我这几年来每天晨练的地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了然于心。连续下了十来天的雨,山还是和冬天那样灰白落寞吗?

半个小时后,来到小溪边。溪里的水,没了先前的安静。山冲里,小路旁,正悄无声息地脱下那披了一冬的黄装。满坡的树木在风中舒展着蓊郁。像一条绿色的长龙,滚动在山坳上,山涧里,小路旁。低矮植被在斑驳的树影下释放着葳蕤的绿色。凝神间,微风中包着股淡淡的清香,扑入我的鼻喉。不知不觉,来到了桃园边,一眼望去,整片桃林还和先前一样,灰蒙蒙的枝头上只露出丁点绿,看不到一朵桃花,这不竟让我有些失落。站在桃树下,望那清冷的太阳从山那边慢慢滑落下去。这时,一阵微风吹过,眼前闪过一片粉红。仔细一看,树尖上的嫩叶下,一果果花苞挨挨挤挤,像搽过胭脂,躲在嫩叶后面,如同害羞的小姑娘。瞬间,看到那满树的花蕾,如烟、如雾、如尘,飘逸、潇洒。

就这一愣神间,我被满园淡红如潮的花蕾所惊愕……

这满园花蕾,在跌宕起伏绚丽多姿,在绽放中呢喃春语,在微风中荡漾清香,那香气似乎想弥漫这整个桃园。这些桃树,有婀娜盛开着的,有含苞待放的,有正孕育着朵儿的!她们像繁星般依偎在青隽的枝头上,拥挤形成了一簇簇花团。这密密麻麻的花团被嫩绿的叶芽遮住了,只当微风吹过,随着花团的摆动,那淡红的芽苞才显现出来,眨眼间又躲在嫩叶后面。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园的花蕾,给这寒冷的天增添了不少春色。

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淡红色的桃园里,风吹枝头,涟漪荡漾。我置身于芬香淡雅的花香中,真想釆撷一束送给心爱的姑娘,然而看到那姹紫嫣红的姣美身姿,又如何忍得下心去采摘呢?正踌躇间,不知何时,夜色已经拉开帷幕,淹没了我回去的路……

关于小孩的文章14:德国小孩在钓鱼

文/小武

跟一个德国朋友出去,路过郊区的一条小河,看到一个小孩在钓鱼,旁边却放着两根钓竿,德国朋友不高兴地走过去,问道:“怎么有两根钓竿?”(德国规定钓鱼一个人只能用一根钓竿)

小孩回答说:“跟同学一起来的,他上洗手间了。”(果然不一会,上洗手间的孩子回来了)

德国朋友继续问道:“有执照吗?”(德国规定钓鱼要有执照的)

两个小孩赶紧掏出执照:“有呢,你看。”“带尺子了吗?”德国朋友又问道(德国规定钓鱼要有尺子,钓上来的鱼不到规定的尺寸要放回去)

“带了带了。”两个孩又连忙掏出尺子来。“哦。”于是德国朋友就走开了。

一旁的我很奇怪,不知道朋友为什么要管那么多,“那两个是你家亲戚的孩子?”

“不是。”

“你朋友的孩子?”

“也不是。我不认识他们。”

“什么?不认识?怎么可能呢?那人家干嘛要听你管教?”

“呵。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孩子是德国的未来,我们每个德国人都有责任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德国朋友淡淡地说着。

我沉思良久,想到一个景象:走在中国的大街上,你敢大声地喝斥那些不认识的孩子,教他们怎样做吗?

在德国期间,我一直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德国社会何以文明,德国人在全球何以受到普遍的尊重?通过了解和体验德国的教育,我们似乎找到了部分答案。

关于小孩的文章15:非完美小孩

文/唐羽禾

在学校里,别人总是叫我唐老鸭。一般情况下,我会淡然一笑,不会生气,但有时我也会勃然大怒,瞪大眼睛,举起双手挥舞着大叫:“我不叫唐老鸭!”声音也比平时高了几度。可我越说,他们越不在乎,这让我非常抓狂。

我长得太胖,脸圆乎乎的,手臂比妈妈的还粗,特别是肚子上的一圈小肥肉,仿佛顶着一个小游泳圈。很多叔叔阿姨见到我的第一句话都是:“你该减肥了!”其实,这也是我最大的烦恼啊!我也想减肥,可我看见外婆做的美味蒜香排骨、番茄牛肉、咖喱鸡肉……又忍不住大开吃戒,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啊!

我身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伤疤,最大的要数肚子上那道因为阑尾炎手术而留下的伤疤。它长得非常可怕,就像一条长满脚的蜈蚣。有一次在学校里,同学们无意中看见这个伤疤,有的指着它哈哈大笑;有的瞪大眼睛,吃惊地张大嘴巴,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爸爸告诉我,伤疤是男子汉的勋章,我就觉得它没有那么丑了。

我不是完美小孩,但我想努力完美。

关于小孩的文章16:小孩的梦想

文/秋之念

小孩的梦想,可爱、可笑但可悲。

小孩说:"长大后,我要当航天员。"

小孩说:"长大后,我要当科学家。"

小孩说:"长大后,我要当医生。"

……

忽然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原来长大了以后或是一个公司白领,或是一个劳工,甚至无业游民。

儿时梦想今何在?其必曰:"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更有甚者曰:"儿时梦想,今忘矣。"

小孩的梦想,可爱,因为这些梦想是他们最美好的祝愿。

小孩说:"长大后,我要当个航天员,我要探索宇宙深处,我要找到外星人。"

小孩说:"长大后,我要当个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使夏天不热、冬天不冷的衣服,我要让那些农民伯伯不再忍受冬冷夏热的痛苦。" 小孩说:"长大后,我要当医生,我要研制出一种什么病都可以医治的药,我要让爷爷奶奶不再生玻"

小孩的梦想,可笑,因为以大人的角度来说,这是不现实的。外星人真的那么容易找到吗?夏天不热冬天不冷的衣服有那么好发明吗?能医治百病的药会有那么容易研制出来吗?这是许许多多的航天员、科学家以及医生花费一生的时间也没能有所进展的课题。

小孩的梦想,可悲,因为他们忘了。长大后的他们,当我们问起他们儿时的梦想是,或许会有许许多多的人都说那只是不可能实现的,有少数人会说他们已经不记得儿时的梦想了。儿时的梦想对于他们,长大后的他们,是那么的虚幻;但对于我们,则是那么的可悲。

自己的梦想连自己都不当一回事!

或许,即使他们去努力,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但那毕竟已经努力过了,失败了也没什么可惜的。并且,那代表着他们很重视自己的梦想,代表着他们相信自己。

一个人连自己的梦想都不重视,连自己都不相信,是多么的可悲呀!

可能是,现代社会的压力太大了,令他们忘记了一些重要的事。或者说,他们自己认为不重要,所以遗忘了。

他们遗忘了,儿时,他们是如何在父母面前,用那胖乎乎的小手,轻轻按在自己胸前;用那清澈的眼光,看着父母;用那稚嫩的声音,坚定地说出自己的梦想。无论被父母否定多少次,他们依旧昂起小小的脑袋,倔强的说:"我一定会做到给你们看的。"

小小的他们,爱做梦、有梦想、倔强;长大后的他们,现实、无奈、可悲。

小孩的梦想,可爱、可笑又可悲。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