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意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秋意的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秋意的散文1:秋风秋雨秋意浓

文/佳期如梦0

时间,水一样流逝。转眼,又是中秋,早早地,朋友们打来电话,相邀夜里去附近山顶的农家乐饮酒赏月。

驱车抵达,已是黄昏。站在山顶,远远地眺望,落日里的一处处光影,旋转地盛开,温软如绵,若一幅流动的水墨,灿然静美。

主人家早已在院落里摆放好了桌椅,我们一到,便盛上备好的美味佳肴。朋友们蜂涌而坐,欢呼雀跃,饮酒作乐。欢声笑语一阵又一阵地在山风里穿越,回荡。

说是赏月,其实,是朋友们为欢聚而找的借口。许多时候,月亮还没有出来,有些朋友就已经沉醉不知归路,醉卧在椅子里。等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再叫醒他们,他们个个醉眼迷离,定能达到“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佳境。其他朋友,吆喝四起,手拉手围成一圈,让他们在圈子里独舞。那些热闹、惬意的场景,时时温暖着彼此的心扉。

于我,赏月是一种情绪。喜欢在凉月如水的夜晚,轻推疏窗,捡拾满地的惆怅,任由淡淡的忧伤与浅浅的想念在月光里流淌。而我,总能在漫长而静寂的月夜里,觅得一份属于自己的清欢。这份清欢,或,是些许往事,许,是几缕闲愁。而我总是妥贴地收藏,偶尔打开,有淡淡的幽芳溢出来,温润着微凉的夜。这份清欢,总能让我获得内心的平静与释然,别人是无法体会与分享的。

有人说,忧伤的人都是从月光里走出来的。其实,忧伤也好,幸福也罢,都是自己独有的生活状态,是一种真实的生活情绪,每一个清晨,每一个夜晚,这些,都是路过我心里的句子。我总觉得,月夜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灵性的。我们可以安静地聆听,也可以用心去与他们交谈。

坐在月光里,走进时光的深处,用心去体味“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沧桑,缘于这份绝然的沧桑,我总能看见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从纸上缓缓地走来,他们衣袂飘飘,在月光里,或沉思、或漫步、或独酌、或浅唱低吟。每当想起他们,总觉得他们就住在自己的隔壁,只不过一张水墨画泅湿的厚度,仿佛能清晰地听见他们的吟唱与叹息。古人已矣,明月尚在,这些怀想,徒增些许愁伤罢了。

朋友们一杯又一杯饮得正欢。而我,早已酒足饭饱,离席,静坐一隅。朋友们知道我的秉性,也不在意。用他们的话说:每次聚会,只要开始与结束时我在就行了,至于中途的时光,任我去发呆好了。

很感激朋友们对我的理解与宽容。其实,生活是个多面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喜欢群居生活,而我,大多时候喜欢独处,喜欢行走在自己的世界里。

月色朦胧,坐在院落的青藤下,聆听着虫子在草丛里低吟,一种熟悉的味道涨满了夜空,一些时光延着掌心的纹络蔓延开来。

记得,那是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个秋天,入学不久,便迎来了中秋。班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秋晚会,晚会结束时,已经十点多钟,班长玲子提议去爬学校的后山,吟诗赏月,有二十来个同学响应。我们悄悄来到山脚,男女混合排着,手拉手缓缓向山上攀爬,没有惧怕,只有美好的向往、微妙的悸动。爬到山顶,月色皎洁,清辉四溢,我们坐在草蔓里,沐浴着月光,山风穿过树梢,吹恸纯净的眸子……

年年中秋年年思。每年的中秋,我都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个夜晚,想起同学们青春飞扬的脸庞。如今,同学们分散在全国各地,相见无期,彼此也不再是初时的模样,但我相信,他们和我一样,正抬头望月,低头怀想,怀想那段青涩的岁月,怀想那些美好的时光。那些记忆、那些历经,是生命里一场不散的筵席,每每摊开,若一张发黄的老照片,斑驳、陈旧,却妥贴温软,历久弥香。

每年赏月,都收获着不一样的感慨与感动。抬头望月,总滋生出“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感伤来,所以,我把每一次相逢与笑脸都铭刻着、温暖着、收藏着。

夜已深,月明若水,看着朋友们乐得忘形的样子,暖意融融,空气里的酒香在夜风里飘得好远好远。我知道,明年的中秋,这些香还会流溢在月色里,让人怀想……

关于秋意的散文2:秋雨秋风秋意

文/温筱鸿竹

窗外已是深秋天气……

昨夜在我这里下了一场雨,温度骤然下降,早晨我到郊外晨练,小城如同是遭受过一场劫难似的,寂静的街巷上,到处都落满枯黄的树叶,横七竖八,凌乱的落叶上沾满水珠,惨淡、凄凉、悲惨,将这秋意写的格外的明显。我的心情猝然变得有些伤感。是为被劫难的小城,还是为离去的秋日,我也说出不出来。

走出胡同,我继续沿着街巷向小城的郊外走去,凉意一次扑面而来,从心底透出一股股凉意,于是我禁不住想着昨夜一场雨事,好久没有下雨了,这散乱的落叶谁知道在昨夜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狼藉不堪,模糊了人们的思绪。

街道两边的风景树原本是碧绿青翠,而在经过一场秋雨的洗礼之后,竟然让这曾经碧绿一世的树叶经受了别离的痛楚,那满地散落的叶子不如同是这深秋的记忆吗?一次次地在这季节的末将这不舍秋意的文字留下?望着这满眼的落叶,我陷入沉思,然而脚下似乎也不听使唤,步履减慢,生怕踩坏地面上的枯叶,让这颗本来就受伤的心更加的难过,于是一种吝惜、怜悯之情油然而生,我深深知道,繁华之时总是要遭遇这一场秋的冷落,想到我们这些如落叶的人生,不知道为何,我的心却渐渐的有些孤独与迷茫!也许我不知道自己曾经渴望的繁华在这深秋能支撑几个时辰,但是,离去于秋而言却总是不得已的事情。

到达郊外,已经是早晨六点,眼前更是一片惨淡的景象,横七竖八的树叶,到处散乱在小径、草坪上,再加上树叶上凝重的湿气,我想,不容置疑,这惨淡的杰作应该和昨夜这场秋雨有关。晨练的人和往常一样,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舞,有的在打太极,有的也如我一样在郊外的树林里散步。惨淡的郊外或许因为有了这人是我活动,显得不再仓促,则是一份安然的心情在接受着岁月的来来往往。难道说是我想的有些远了吗?

小城郊外的秋意早已分明了,茂密的树叶再也没有了当年的绿意,在浓郁的绿叶间渗透着些许的红叶与黄叶,有人说这是秋天成熟的表现,而我却说这是秋天最后的告白。

生命是一场赛跑,从落地那一刻,我们已经身负使命,向着前进的方向驶进。

和其他季节相比,秋有着双重的性格。在文人墨客的眼里,秋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充满诗意充满伤感的季节,像一首悠远的英文伤感歌曲,在夜里静静地用心灵去熨帖这一季。而深秋的诗意却显得格外的落寞,如同一个老人在翻阅着自己人生的日历,心里留下的只是无限的眷恋与不舍的回忆,特别是遇到秋雨,被水淋湿了的心情尤为明显。

今年的秋,雨水分外少。而昨天的雨却是这个秋日不多见的一场雨。然经过这场雨之后让人们确实感受到了秋天的到来,秋雨,没有春雨般细腻温柔,也没有夏雨般豪爽热烈,却是如此地宁静、典雅。深夜听雨,在秋日的倾诉中我领略到了一种烟雾般的渺茫,一种水晶般的清爽。也如同是一位腼腆的小女孩,羞涩地却又如此静谧地在聆听着我的心事。

绵绵的秋雨一次次淋过秋日,把秋天最后的余温流走,给这个季节留下的是一次次淡淡的凉意,秋凉啦,也把人们的心凉了许多,难怪人们在荒诞的原野面前发怵!

漫步在秋雨的思绪中,我独自一人感受着秋雨的寂莫、孤独。是呀,凭寄离恨重重,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原来这秋雨丝丝,让人仿佛感到在生命已到尽头,无比绝望。可眼前一朵朵盛开的秋菊傲然于风雨中。暮然间,在惜春更选残红折中。而又让人们看到了生命的活力。刹那间,我心中愁云烟消云散,又显现出了活力和生气。

许久了,不敢在这深秋的文字里游走,踩着地上枯黄的树叶,看着那凋零的落叶,总是莫名的被这深秋的凄凉、寂静、荒凉伤及自己的心思。于是我常常寻思着,在这一瞬间我在为谁感到凄凉呢,又在为谁而感到伤感呢,是自己吧,为自己的孤单而孤单,还是为自己的伤感而伤感,悲秋,这是我们无法阻止了的一份心绪。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在以往,读李清照这句诗,似乎没有什么感触,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走进不惑之年,每每在这深秋时节,我都会猝然感到一份从未有过莫名其妙的伤感!聆听着窗外沙沙的雨声,我的心在这绵绵的秋意里挣扎着,就像是散落的树叶,似乎在极力的控制着自己在这个季节最好的心情,然而谁又能抵制住这岁月的脚步,秋意眷眷的深情在这个季节末格外的明显。

秋风吹来我秋日的思念,秋雨淋湿我秋天的心情,而在这般秋意,只有在这个季节让人感受至深,倍加悲凉!

关于秋意的散文3:秋念

文/莯愮婳

夏暑褪去,秋意渐浓。

秋天,是一个充满惆怅,温馨而静谧的季节,它没有绿树成荫的夏季那样生机勃勃;也没有百花齐放的春天那样草长莺飞;它唯有的只是飒飒秋风带来的凉意、大雁南飞带来的苦楚、瓜果飘香带来的甜美、中秋明月高悬带来的思念……

早晨漫步在秋日的校园里,听校友晨读的声音,看校友晨跑的身影,一切画面竟显得如此温馨。我手里拿着每天随身携带的英语小甘坐在大树下的长椅上背诵着,头上传来树上叶子沙沙作响的声音,我心里不禁感叹说,‘哦,原来是这调皮捣蛋的风在为树叶奏响旋律,在风的挑拨下,它们带着许些的遗憾和不舍在空中翩翩起舞,然后缓缓地坠落,最后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沉睡’。我轻轻拾捡脚边的落叶,犹如一个母亲安抚熟睡中的孩子那样般的轻。仔细端倪手中落叶,我被它那独有的金黄色而着迷,我想,家乡的秋是不是比这北方的秋更美呢?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指缝似乎太宽,而时间太过于细腻,一不注意,它就悄悄地从我的指缝间溜走了,一纸信笺都未曾给我留下。在这个秋意渐浓的午后,闻着图书馆那独有的书香气,手捧几卷诗书,一遍又一遍朗读着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思乡之情欲加浓烈,让我潸然落泪。

静夜,我伫立在橱窗前仰望那明月高悬的夜空,心里有着许些的落寞,这或许是每一个身在异乡游子最孤独的时刻吧,秋季大雁已南去,而独在异乡求学的我何时才能归故里。相思席卷,在这个沉甸甸的季节里,我拿出信笺抒写我对远方(家)的那一份秋念。

关于秋意的散文4:秋意宏村

文/徐学平

去宏村,秋天算得上是最好的季节了。

金秋十月,秋意乍现,但秋色却并不太浓烈,满山仍然是一片翠绿,间或能看见些许红、黄的色彩掺杂其间。从黄山脚下出发,行走在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我正在向我心中的梦境靠近。皖南的山水正是水墨江南的大写意,秋阳高照,远近的山峦起伏,白墙青瓦的民居散布在秋日的山水里,像一首缥缈的曲,像一个远古的梦,让来到这里的外乡人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花源,而不知魏晋。就是在这样的期待中,宏村便悄然出现在你的视野里了。

宏村之美,美在它的水。一下车,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处湖泊,当地人叫做南湖。南湖是宏村的祖先人工开挖而成的,方圆数十亩。一座轻巧的石拱桥横跨其上,成为进入宏村的主要通道。湖内遍植荷花,湖岸满是杨柳,对岸的古建筑倒映在湖面,远山黛色隐约,近处杨柳轻拂。其实,宏村的水远不止这片湖,整个村庄都被水环绕,处处充盈着灵性。在村落中穿行,一片半月形清澈的水面会突然出现在你的眼前,让人不能不为之赞叹叫绝,这个位于村子中央的人工湖被称为月沼。

关于月沼,据说跟一个叫胡重娘的女子有关。永乐年间,她凭着在外为官的丈夫的影响和资助,对最初的宏村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当时有人建议把湖修成圆形,以满足人们团圆美满的良好愿望,但她坚决建成了现在的半月形。对于徽商的女人们来说,因为丈夫常年在外经商为官,一生中总是聚少离多。在这漫长的等待与相思中,青春流逝了,陪伴她们的只有这深宅大院。而今,当我们站在这湖边,隐约还可以感受到她那哀怨的眼神和寂寞的身影。

宏村之美,还美在它的布局。整个村落是一头牛的造型,有犄角,有牛身,还有牛脚和牛尾,环绕村落的水系就是牛的肠子,而月沼就是牛胃。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火灾乃是村落的最大隐患,因此,防火便成了村落设计之初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他们开始可能并没完全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设计和规划。但今天我们看来,除了它的实用,也正是这片水系才使宏村从皖南的众多古村落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具旅游观光价值的中国古代民居群之一。

宏村之美,还美在它的色彩。秋日的宏村,庄稼已经收割干净,大地袒露出它最初的颜色。四围的青山成了宏村的屏障,山不高,但灵秀。有了秋意,树叶已经开始变黄、变红,斑驳的色彩又使宏村从纯粹的中国写意山水画变成了水彩画。颜色虽不太浓烈,但散发出成熟的韵味。房子是清一色的白墙青瓦,配以高高的防火墙,虽紧凑,但仍显得错落有致。青山绿水间安详地卧躺着这么一个村落,像大自然的杰作,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秋日的宏村,就是这样一幅画卷,没有春的蓬勃,没有夏的热烈,只有繁华落尽后的纯粹与安宁。离开时回望它的刹那,我的心头一颤,我明白,我们永远只能是匆匆的过客,而宏村,只能成为我们记忆里一片恒久的梦幻!

关于秋意的散文5:秋意阑珊,婉约了谁的相思

文/蓝风

岁月静好,时光悠然,不经意间,秋意渐渐的越来越浓了,在这个与花共舞,与雨同醉,秋韵阑珊的季节里,存一份浪漫情怀,留一份深深的眷恋,还有那冷不防,从心绪间滑落的思念的情愫,瞬间便凋零了

一地,萦绕着暗香的相思花瓣雨。

在这静美阑珊的月夜,此时心中,那浓浓的思念 ,无以释怀,只能将缱绻的深情,倾泻到指尖,轻捡一枚枫叶,作为素笺,默写上我朦胧含羞的呢喃软语,将心与心的灵犀,将我的纯情和灵魂,放飞在吮吸着那朝朝暮暮的思念里,将我的婉约柔情,寄写在风之信笺上,让风儿穿越万水千山,飘落在你窗台。

当生命中遇到了,陪伴的旅人,爱在蔓延,情在沉淀,我一直相信这个被过多虚假浸染的社会里,

真情依然在,依然会有天长地久。我不敢奢求什么,也不敢期待什么,思念是一缕,欲说还休的心情,是一线花好月圆的渴盼,是为读你而甘愿舍弃路途次……

凝望朗月星稀的天际,没有思念,哪有传唱千古的情怀。断桥执手、梁祝化蝶……等缠绵悱恻的爱之佳话。又岂能一个情字了得, 此时,耳边传来单曲循环的【泪洒爱琴海】我们从相遇到相爱,是命运的安排,我们相依相偎,爱飘洒,不要说是无奈,为什么爱沉浮,欢乐忧伤都留在爱琴海,被这一曲爱忧伤的意境浸染,何曾不触动心灵最深处的那层柔软,也曾经在一段未曾预知的日子里,是缘分,将我们等待。

怎能忘,与你初相遇的那一天,万里阳光明媚,拥挤的人群里,你的微笑是那样的美,梦里的人儿,相逢在人海,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面,你似浮云,驻足在我生命的天空里,而我是那飘动的紫丁香,洒落了一地的清香婉婉情。轻拈一抹芬芳,如此在岁月,寻一地安好,将最美的邂逅,在心底默念成永恒

终将思念,芳菲在一段段诗词中,只为润泽一个鲜亮的一帘幽梦。

夜无眠 ,思无休,我知道,虽然彼此都有无法抑制的思恋,可我们依旧克制着情感,是彼此纯净的灵魂,在阻挡,爱之汇聚的脚步。我也曾千万次的告诉过自己,今生也许我们连一丝牵手的瞬间都不会有,因此我们都在,各自压抑着,不让迸发的激情,在情感的枝头蔓延、滋长,总是小心翼翼,害怕灼伤彼此,因我们都深知,再深的真情,都会败在残酷现实的宿命里,不可违。尽管如此,又怎能阻挡住心中那对你的万千眷恋。

此生,因为有你,就让我们给心许下归宿,许爱一个长久,许今生一个幸福,让我的真心与你相扣,睁开眼是满目的现实,灭了烟是满怀的思恋。

穿越凡尘俗世, 是前世三千年 的祈愿,才换来今生的邂逅,海角天涯,把你的手儿牵,千里万里总相随,为了情,为了意,来世今生不后悔,生生世世不分离,一抹相思洒,情依旧,梦难休。回首每一个温暖萦怀,都是最美的一种暖,指尖缠绕,暖了四季爱在暖在,在秋月、轻柔的暖阳下,美丽绽放,亲爱,我相信这一场红尘的相遇,终究会写下相约的永恒。

关于秋意的散文6:秋意浓浓菊花香

文/艾里香

菊花,不似牡丹那般富丽,也没有兰花那般名贵。可每年秋天来临,我总要养一些菊花。因为我知道,菊花迎霜独立,是文人孤标傲世的精神象征。苏轼有“菊残犹有傲霜枝”之赞,元稹有“此花开尽更无花”之叹,韩琦有“且看黄花晚节香”之志。所以,秋意浓浓,菊花更香,文人的情趣则一览无遗。

文人犹爱以菊名志,以此比拟自己高洁的情操坚贞。屈原由衷赞美过菊:“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因爱国忠贞而遭发配,却矢志不移,其心可比日月。他对菊的赞美,也是因对其自身气节的坚持。而菊花又是陶渊明一生的写照,他喜爱菊花,认为菊花品格高尚,不奉迎风雅,敢于傲雪凌霜。即使是残菊,也挺立不落,依然含香露放。陶渊明用菊花的清雅倔强,来操守自己的君子之节。那幅东篱采菊的肖像写意,成了一句千年绝唱,一种彻悟人生真谛的神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率真本性。

菊花开放时,正是秋高蟹肥的季节,旧时一般文人,往往要邀一二知友,边看菊边吃蟹。红菊,红的热情奔放;白菊,白的纯洁神圣;黄菊,黄的温和光明。即使菊花混色,也是白中带紫,黄中透红,她笑傲霜天,高洁无畏的品质,让人领略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执着风范。作家周廋鹃在《秋菊有佳色》中说,古人诗文中,也常有重阳赏菊的记载。然而事实上,每年逢到重阳节,往往无菊可赏,总要延迟到十月。苏轼就曾经说,岭南气候不常,他原以为菊花开时即重阳,因此在海南种菊九畹,不料到了仲冬才开放,于是只得挨到十一月五日,方置酒宴客,补作“重九会”。

菊花有一种自然的吸引力,让人不由自主地亲近它,朋友一般的亲切,用心谛听,或许能听到花瓣从容开放的声音。作家张恨水就得到了菊花的灵气。张恨水常在菊花丛中散步,构思小说,以致友人们都说:“张恨水的作品得花之灵气。”每当一部作品问世,张恨水总爱到花市买几盆菊花或山上采野花,可见他对菊花一往情深。而另一位作家林语堂,则对菊花的香味有着独特的感受。林语堂谈到菊花时说,当许多花草或昙花一现,或色损香消的时候,菊花则含苞吐蕊,菲然独秀,给浓浓的深秋装点出迷人的色彩。

菊花是适秋而放的花蕾,慷慨独悲歌,强悍为剑气。作家任崇喜在《生命如菊》中说,在春夏冬三季里,菊积极地孕育、生长,并非消极地等待着一种浪漫的实现,等待春去春又回。所以自古以来,文人是落魄者多。正如菊花只有开在寒霜雨露里,开在乡野阡陌上,才显出其傲岸的气质来。而在古代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如菊花和喜鹊组合表示举家欢乐,菊花与松树组合表示益寿延年等,则更增加了文人对它们的喜爱。

由此看来,文人爱赏菊,爱的是菊花那种不同流合污、傲世独立的气节,所以苏轼说:“荷花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正是菊花的可贵品格。菊花遇到了文人,便有了君子之德,隐士之风,志士之节。

关于秋意的散文7:野菊花

文/马科

秋意渐浓,寒气降临。在空旷的原野,在苍茫的山坡,在蜿蜒的河岸,在峭壁悬崖,在村头地角,野菊花翩然而至,簇拥、喧嚣,金黄的花朵,密密麻麻,观之好看,闻之馨香,清凉的秋天因此变得生动起来。

远远望去,那一簇簇、一片片盛开的灿烂小花,重重叠叠,精神饱满,在冷冷的秋风中,洒下一地暖暖的金色,送来一阵淡淡的清香。

细细近瞧,那一朵朵野菊花,密密匝匝,花团锦簇,碧绿的叶子和枝蔓蜿蜒伸展,散发出诱人的味道。

历代文人墨客吟唱赞赏菊花的诗篇不胜枚举。有寓意理想和生活的,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有抒情言志的,如王绩的“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杨显之的“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有赞美菊花品质的,如苏轼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还有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把菊花独傲寒霜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野菊花在春天里钻出泥土,丛丛嫩绿的芽叶匍匐在河边、地头,健壮茂盛。鲜亮娇嫩的绿,吸引眼球,却散发出臭烘烘的味道。此时的野菊花,唤作臭蒿蒿。夏日里葱茏蓬勃,扩散蔓延,肥厚浓密的叶片,让蝴蝶躲闪,牛羊却步,野菊花就像蜕变前丑陋的毛毛虫。

冷雨潇潇,凉意阵阵,当生命的绿色渐渐隐退时,野菊花盛开了,宛如微型向日葵的纤弱花朵,有的黄得耀眼,有的浅紫可爱,有的洁白如玉,从容不迫,执着淡定,完成了从默默无闻到极致绽放的华丽转身。朵朵花儿,像霞光,像火苗,靓丽了秋天,灿烂了秋天。

野菊的花语是——隐藏在心中的爱。安静沉稳的历程里,野菊花选择生存的方式和对待生命的态度,让寂寞找到了新的命题,让清秋多出亮丽的风景,让坚持成长为动人的笑靥。

在天地之间,在风霜雪雨之后,领略经历岁月沧桑和磨砺的野菊花,它的神韵、魅力和精气神令人欣赏,它通透、灿烂、蓬勃的生命本质,让人心灵震颤和深受感动。

关于秋意的散文8:家乡的板栗熟了

文/杨春晓

秋意渐浓,家乡的板栗越来越熟了。远看,那漫山遍野的板栗林如霞似火;近看,成片的板栗树犹如庄严肃立的武士,一个个板栗又好似顽皮的孩童在树上荡来荡去,透着成熟、清香的气息。

20多年前,板栗是“稀罕物”,那时只听说黄冈罗田板栗多。偶尔哪家大人带回来板栗,孩子们就会如获至宝一抢而光,那嚼起来脆脆响的感觉,让我们这些孩子对吃板栗充满了渴望。八十年代读小学时,我家迁移到另一个村子里,我认识了好朋友狗蛋。那时,狗蛋家的板栗,是全村唯一拥有的。

放学后,我陪狗蛋去他家“偷”板栗。生怕他家大人看到,我们偷偷摸摸钻进林子里。狗蛋会爬树,他拿着小竹竿“刺溜”一下就爬了上去,只见他用双脚夹住树干,两手抓着树枝一步步向上挪动。我也不甘落后,抱着树夹着腿像小猴子一样慢慢往上爬。我们都爬上树杈中间,坐在上面,再用小竹竿敲打一个个类似刺猬一样的板栗。随着“叭叭叭”的声音,一个个板栗应声落地。然后,我们从树上下来坐在林中,用剪刀刺开一个个板栗,再剥开塞到嘴里。我们慢慢嚼着那脆脆的、清香的甜味,品味着秋天的收获。童年的美好时光,在板栗林定格成难忘的记忆。

大约1992年,家乡的每个村里都通知挖“山槽子”,上面政府领导说是建设板栗基地。我们这些回乡青年带着锄头、铲子,跟着生产队长的后面浩浩荡荡开赴一片片山林。等到一处处“战壕”挖到大约1.8米深,最后请乡里的施工员验收合格,我们才算完工。几年过去,一处处板栗林慢慢地在家乡的土地上疯长了起来,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此后,板栗成为了家乡农业产业化的支柱产业。板栗,成了家乡丰盛的特产。

前不久回家乡,我看到这样的情景:父亲、母亲与邻居们你到我家,我到你家,每天坐在一起互相帮忙剥着板栗。看着他们一个个敲打,然后一个个剥开,接着一袋又一袋装起来打包,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朴实的喜悦和感动。

“收板栗啊!……”一阵阵大喇叭喊声由远而近传来。我循着声音走出去,看到村里的人们争先恐后推着大包小包的板栗来了。他们与板栗贩子称着板栗的重量,攀谈着价格,互道着年景,数着一张张钱币……喜获丰收的诗情画意,在乡间涓涓流淌。

听说我又要远行了,父母决定给我做些好吃的。这时,绝对少不了板栗。那天中午,母亲特地给我做了板栗炖猪腿汤。懂中医的父亲,一边看着我吃饭夹菜,一边告诉我多吃板栗炖汤对身体有好处。出发那天,父亲、母亲给我准备了一袋子板栗。我拖着一大蛇皮袋子板栗上了家乡公路的汽车,又拖着板栗去了家乡的火车站。一路板栗跟我到了齐鲁大地。

秋风飒飒,板栗飘香。家乡的板栗承载了勤劳、质朴的乡音、乡情,也承载了乡风民俗与时代的变迁。醇美浓香中,浸满了永不消退的家乡情。

关于秋意的散文9:秋意三章

文/弦商

1、浩阔之气

临窗读秋,觉得这一句最是切题: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做人行事,当如秋。

不是春雨的迟疑,不是夏雷的莽撞,坐收人间繁芜时,秋以沉稳刚劲开路。把天空抹得明净如镜,才有水色清绝,映照出天高地远。如此,任由繁华恣意挥洒,也容许萧条接管万里江山。阳光亮而不烈,白云凝而不黏,风是秋冷静的钦差,不再无端扯起模棱两可的烟岚,搅起季节的浑水,煞有介事地谈论晦涩的道理。

处处清朗,可以一目了然盛极而衰的荣耀与落寞。秋虽是铺排出了遍野硕果,那果香也不为媚人。因为曾含辛了风雨,也就饱满了生命,露重霜冷,便是这场欢宴最后一杯辣酒,对西风一饮而尽,作谢天谢地的道别。

如果春是煸情的起承,夏是热烈的婉转,那么秋就是从容的归拢,把情节摄入一个寥廓的结局,让因果安然归位。坚贞孕育的花朵坐享其果,投机取巧的枝头空舐痂痕,那些在抗争风雨时夭折的愿望,终会得到落叶浩大的祭奠。秋因理性被大自然授以结论功过的司仪,它不仅懂得感恩,懂得警戒,也懂得记念。

身心在世,不能没有秋天,这是最意味深长的一章,写着悲喜不由天,而是由己。即使是无果之旅,只要虔心以待,那么无论你在水滨山巅,都会有一场长风,为你的倾舞满天落叶,问候着你的寂寞。

2、淡泊之美

秋最是离别的时节。叶子离开树,果子离开枝,飞雁离开北国,东风离开大地。水开始枯了,山渐渐瘦了,秋水边伊人的眼中,望不到天涯归舟。

一切都是机缘的运筹。缘份到了,只能归去来兮,再多的妄执也只落得一场烟云散。叶落归土,那是从尘中来,到尘中去,无法逃离这亘古的轮回。秋是淡定的,不悯黄花,不妒红果,不为碧水流连,只展开长空万顷,敲起时令之鼓,看西风入主河山,引领荒草安抚原野,把候鸟送进春天的回忆。

这一幕起是对彼一幕落的继承和尊重。秋是超脱的智者,不为名利累。春以娇柔妩媚作诱,引来夏痴醉如火的孕育,春夏累了时,秋却并不窃取不劳而获的成果,它只是把果实拭得圆满鲜亮,再交给冬贮藏。秋是不以功者自居的,倒因为透彻了时势,坦然承起一身诘难,细细地收拾着枯萎的残局。

博爱天地,无欲则刚,秋便有了着最高远的境界。看,天地皓朗,没有惊雷的躁动,没有急雨的渲泄,也没有蜂蝶的势利追求。枫红千岚,繁华不再虚掩憔悴,只在沉静里彰显着人间本色。

3、不惑之岁

入身秋境,本不必妄言秋心,一场秋凉,就是峻峭的主题。沸腾的水难能吐哺鱼儿,硬实的冰只会把思绪凝固,所以,秋凉最能流动起思想,冲见一些人性的卵石和污泥。

秋是最引人沉思的季节,就象人生的不惑之年,成熟,理智,超脱,奔放静美,刚柔并济,豁达又兼具含蓄,沧桑而不乏烂漫。满山枫红里,留痕着怎样的风霜?一轮沉静的秋月,见证过多少离合?秋不是艺术的热烈,不是哲学的冷硬,而以大自然睿智的清凉,迎送着身外心内的繁华和悲欢。

明知秋的高处是寂寞的寒,我还是卸下所有的炎凉,无悔地独对一场空。我曾在春花里向望秋实,在溽暑里信仰秋爽,如今众芳摇落,梦归黄土,只有脚印写下一串长长的省略。我轻尘般的人生谢绝语言的渲染,一些重墨的情节在秋风里凋零,我还记得当时的花好月圆。我既挽不住时光的臂膊,也就不必痴心永远的幸福。幸福是岁月枝头上的一朵淡色的小花,是花败后留在枝头的回忆,在月色下默然地收拢起含香的心事。

人间每一枝都努力地酝酿过美,即使这美丽不曾绽放,也有它的快乐。秋风虽然可以删除婆娑的叶,却剥夺不去残枝的思想。所以,我一直会思索,那些大大小小的生长的痛,是不是无关烟雨,无关风月,无关沧海桑田。

寄身清秋,谁是秋外清醒人?一肩风霜,但作简朴红尘客。

关于秋意的散文10:秋天的金桂

文/陈亮

学校里的桂花树,在秋意盎然的时节,成为一幅浑然天成的印象派画作,在我的视野里愈加宽阔、清朗。朵朵黄花点缀,如颗粒上树,即便能画出形状,那种幽香却飘得很远很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秋天的金桂,摆脱了烈日的干扰,吸天地之灵气自然天成。在暗香浮动中,不经意鼻翼一动,那种满含着柔情的芬芳便扑鼻而来。“女为悦己者容”,如果说她是一妙龄女子,此话该不假。我们的小区就暗藏着几株金桂,一股浓郁而美好的香味在这个时节弥漫开来,醉了小区的风景,也醉了小区的住户。楼下的桂花树和棕树、铁树栽种在一起。桂花是温柔优雅的女士,棕树、铁树是铁骨铮铮的男士。每年秋季一到,绝对是桂花树第一个站出来,用她的体香告知你姗姗来迟的秋意。而记忆最深的则是在开学典礼上,我们学校校长的致辞,第一句话一般都是“在此金桂飘香的时节,我们迎来了新学期……”

守门的那个大叔,每天都要手持大扫帚,在花园四周,来回打扫飘落的桂花,不是觉得有碍观瞻,而是不让这轻柔似棉花、香气如佳酿的桂花,被路人践踏。花园里落下的桂花一层层地铺盖在草丛上,他便会提着一个簸箕,十分耐心地捡拾着这秋天无私的馈赠,直到手上沾满泥土或者桂花的香气。问他拿来有何用?他不屑地哼了一声,“你不知道,这桂花泡酒,可是好东西呢!”其实,不是我们短见,实在是因为他捡拾桂花的动作,太过迟缓、用情,让人不禁想起“怜香惜玉”这个词语。原来大叔也是“有故事的人”。

而今,学校里绽放的两三株金桂让我回忆起往昔。记忆中的春天有百合花,夏天有栀子花,秋天有银杏,冬天有三角花,唯独少了桂花。其实桂花才是秋天当之无愧的花中之王,抑或,在我的脑海里,金桂从来都是花中的高雅之物,树中的阳春白雪。站立在一株金桂下,瓣瓣金黄,好似身披金甲的得道仙人,在她的指引下,踏入人间的胜景。

我家的屋顶花园,一株金桂说开就开了,树虽小,香味却与学校的并无二致。那一丛丛麦穗似的桂花,积沙成塔,终于一鸣惊人,成为我心中抹之不去的风景。那种空灵中涵盖着万物静观的禅理,隽永深邃。

关于秋意的散文11:雨落止园秋意浓

文/曹军华

青年路在西安城里是一条不算宽阔的道路,然而,在这条看似普普通通的街道上,却坐落着一处和中国现代一位伟丈夫相关联的所在,这就是止园别墅。西安城之所以积淀深厚,丰富耐读,是因为岁月星空中的风云际会曾一次次在此激荡,历史舞台上的一幕幕话剧亦曾在它的身旁上演。而止园这个名字,也因与杨虎城这位顶天立地、义薄云天的西北汉子的名字连在一起,更同70余年前那次震惊中外的事件连在了一起。

止园是杨虎城将军担任陕西绥靖公署主任兼十七路军总指挥时,于如今的青年路北营建的一处私宅,全名叫做止园别墅。

我是在近日一个秋雨绵绵的上午走进止园别墅的。于悬挂着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木牌的头道门进入,十余步即到一青砖结构的精致二门。细看这道二门,极为雅致,门框方直而门顶为舒缓的弧形,弧形两肩有立柱圆顶的亭子状装饰。门楣上白底绿字嵌着寇遐先生于民国二十五年四月所书的“止园”题匾,字为隶书,稳健畅达。书写者寇遐乃同盟会早期会员,亦乃当年三秦地域一文化巨擘,尤以金石书法名世。穿过二门再前行,迎面出现的即是杨虎城将军当年栖身的别墅小楼。小楼连同地下室共三层,青砖砌墙,青瓦覆顶。正中门厅上方和三楼两翼均有高耸的翘脊,平添了建筑稳重而轻盈、古朴又时尚的风味与韵致。

该小楼我在数年前凭吊杨将军时曾探访过,当时室内楼上楼下的布局陈设,是有关部门按照杨将军长子杨拯民及其他见证人的口述以及研究钩沉史料而布置的。置身其间,我们仿佛能感受到这栋建筑的主人当年于动荡的时局中踏着疲惫、沉重的步履子夜返回家中,却仍然陷入国难的焦虑、抉择的煎熬之中,最终痛下决心,奋力舍身一搏,成就大义的伟岸身影。

西安事变旧址研究专家石八民认为,杨虎城将军当年建成止园私宅起名之缘由有如下两说:一乃最初拟为紫园,有紫气东来之喻,后思忖嫌其易引起猜忌,故舍紫而取其音为止;二乃止加戈为武,杨虽为军人,但武之最高境界乃是止戈,不杀、戒斗,故取名止园,亦有至此已满足,无再觊觎高位之意。亦有孔子所云:“及其老矣,戒之在得”这一深意。两相比较,我倒认为这第二种说法似乎更应该切合将军当年取名的本意。自古以来,人们多把军人理解为赳赳武夫,但自古就不乏既艺高胆壮,又心思缜密的武夫。杨将军从其遗世的图片看,既有孔武壮硕者,给人之印象乃杀伐果敢,亦有文质彬彬面相如先生者,给人的印象是腹有良谋的仁厚智者!或许这两者的融合叠加,才是一个立体、真实的杨将军。否则,何以在风雨如晦的动荡时代他会有如此坚定的壮举,又会有如此缜密的谋划与布局,再兼能成就如此经天纬地的千秋大业呢?

站在雨中的止园庭院,我想杨将军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已早有公论,自不待言,仅他遗留在如今的莲湖区青年路地界的足迹和遗存,今天就仍然在泽福着后世。如今西安的市民说起止园,一般指的是两个概念,两处所在。一是指隶属西安市文物局下属单位西安事变旧址纪念馆管理的止园别墅,一是指现位于止园别墅旁边的原为杨将军别墅花园部分的现止园饭店。在原止园别墅后侧建成的止园饭店,建成于建国初期,数十年来前后有中共西北局等在此办公。这座依托原止园别墅花园建起的庭院式酒店,虽说如今看规模不是很大,但它却有着建国至今先后接待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陈云、李鹏等重要客人下榻的光荣历史呢。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无论岁月如何变化,春秋寒暑如何更替,人们敬仰贤良,拥戴、怀念为国家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的情感永不会变!这是雨中访问止园给我的启示。

关于秋意的散文12:秋意

文/陈绍平

红彤彤的秋阳,慷慨地惠顾每一垄田畴。于是,晚稻为之弯腰,报以金灿灿地笑靥。成熟,谱写着繁荣与富足,艰辛与追求。

朝露晶莹,滚落山民孜孜的心愿。弯弯的镰刀亲吻大地的宠儿,田野里飞舞金秋的倩影,庄稼汉舒心的歌谣。

汗滴洒进稻海,收获昔日的希翼。一路劳作,带起满筐累累,一生泥巴,陶醉严父慈母。

牧童横起了短笛,锃亮的犁铧开始了贡献的续写。秋,鼓动着,欢唱着。

金桂又飘香了,晚风送来阵阵秋意,在满山火红的枫叶之中,传诵着山之子昨天的耕耘,明日的豪情,和世世代代相传的悠悠乡情。

关于秋意的散文13:风轻云淡初冬月

文/时光剪影

一个秋意尚浓的初冬黄昏,我行走在县城顺城路大道上,笔直的大道纵贯县城东西,路的两端任视野极目远眺,可达远山天边。我融在这五颜六色的人流车流之中,眼前身后涌动着喧嚣繁华,心自然受其染,随之浮躁不宁。不知怎的,忽抬头远望,东天边那一抹清澈明丽另我唏嘘赞叹。淡蓝的天开阔无边,一溜一溜薄如蝉翼的白云,疏密有度轻浮于那通透的淡蓝之间,远山是黛色的,山尖两杆子高处满月悬挂,硕大清新。盈盈的月上环形山明暗有度的阴影,恰似嫦娥在翩翩舞蹈,也似玉兔在桂花树下不停劳作倩影绰绰。好一幅清澈明丽的天宫画卷,那明月,那淡蓝,那清澈,那无边的开阔,烘托出一种空灵的仙境世界,超然的天国宁和。我痴痴地望着,一种美好惬意顿从心底荡漾,竟忘了身在车水马龙人潮涌动的凡间闹市,只剩那美好愉悦的情感羽化在天边那派仙境中了。

我喜欢月亮,喜欢独自徜徉在月夜泼泼洒洒的清辉里,那种静谧与清丽会使其身心轻松,舒爽惬意,心灵深处的珍藏会悠悠地开出花来,连痛楚也会变得浪漫美丽。但在夕阳尚未完全隐退,夜幕尚未降临,风轻云淡的黄昏看到天边那如此美好的初冬月画卷还是首次。我感谢生活,感谢大自然赐予的美好。由此所悟:生活中的美好无处不在,看你是否留意发现细心体味。人生路之漫漫,谁都不可能一路阳光一路鲜花一路歌,总处于极颠。谁都不可能远离挫折和种种不如意。但无论怎样身处逆境都需坦然面对。上帝关上了一扇门,总会留有一扇窗。那怕是眼前一派昏天黑地,也总会有一丝光亮,一缕温暖,一种美好与之相伴,比如亲情、友情……正如这喧闹中也能发现一处静好,黑夜过去就是黎明,月缺了又会圆满一样。

今日这风轻云淡的初冬黄昏,我心又与那明明白白,光光亮亮,温欣圆满的月儿相对,让我们以美好的心灵去审视和体味生活中的美好吧!让我们以美好的心灵去面对、善待、珍惜生活吧!这样才无愧于这美好的月光。短暂的人生。

关于秋意的散文14:秋意高远,记忆陈香

文/四叶草布丁

1.

天空的灰白是秋的深邃,叶子的落下,是秋天的舞蹈。

薄凉之秋,携手一场盛宴的开幕,把喜悦勾兑成酒,煮酒看风飞扬,让记忆沉淀成花香。

看路的尽头,有无尽的憧憬,身影重重,那牵着的手是否还会挽起一路的阳光?

其实眼泪是水里的蝴蝶,散落在伤口的时候,注定开出如花的精灵,破茧重生的斑斓会是新生的翅膀,飞过蓝天也飞过沧海。

或许,幻象与真实只差一个屏幕的距离,翻飞的字迹一行行凝结。

心情的独白,爱的呢呐,故事背后的真情,见证着一路同行的脚步,生命用文字来描述精彩,我们用文字来连接灵魂。

脚下的路还在流淌的音符里,且歌且行,抬起头看乌云飞过晴空。

2.

如若,悲欢离合就是一出戏,如若,每一个角色的互换都只是一个盈亏的轮回,我放下手里的偏执,让花火重生。

这一轮,我们能否看清明月的皎洁,这一回,我们能否看穿风雨的真容。

我愿,秋天就是一窗满月。

微雨,清凉。

朴素之秋,若四季里的清弦之音。

春天的风声埋下了一季的冥想,雨点在秋天的角落里畅想一冬。八月的桂花,九月的茱萸,香气溢满了秋天的眉梢。

你来了,一衣香气,满园春光,秋天也是春天,这里,可以相依。

3.

夕阳,秋日,落叶的古道。

有风卷起的尘埃,一地的秋叶凝注了静美的时光,这里是通往入世的路口,俯下身,看远远走来的生命,天地一色青光。

当故事充满轮回的启程,结局就有了不同的悬念,我知道,那些风里的精灵,定是你前生留下的花朵,飞起再飘落,不是因为放飞了执念,是因为还在探寻,探寻那段往事的延伸。

枫叶还在燃烧着,枝头的颜色定格了秋的深邃,又是月上,又将月圆。

你的祝福启程了吗?

听花间的细语,笛声的悠扬。

谁的一泊宁静,是今生必须要渡的缘由?看风雨路途的百般周折,秋雨凝注了更多的离愁,为此我留住点滴。

锁住斜阳的时候,看到了深秋的辉映,潋滟坦白的心思就一泄千里,那些泛着波光的心事,如透明的羽翼,预备了一冬的蛰伏。

纸窗疏竹影,纱灯映月明。自古多凉秋,生生不老情。

关于秋意的散文15:古诗词里的秋天

文/一叶

天高云淡,秋意盎然,千古文人为秋色赋词吟咏,我漫卷诗书,行走在唐诗宋词里的秋天,别有一番情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代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十分清新的格调,将秋天演绎成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把我们带进一幅雨后山村如洗的自然画卷中,令人陶醉神往。皎皎明月,清澄空明;碧碧青松,亭亭净植;幽幽清泉,潺潺流淌……全诗动静结合,含蕴丰富,营造出一个清澄透明、雅致空灵的迷人世界,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作者的高洁情怀。“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宋代范仲淹的《苏幕遮》声情并茂,意境阔大。这里,碧云蓝天,黄叶满地,无边的秋色连着水波,寒烟凄迷。山峰衬着斜阳,一齐倒映于河水之中,无情的芳草铺向连落日余晖都照射不到的天边。面对眼前的悲凉秋景,思乡的情怀令作者黯然神伤。乡思绵绵,乡情依依,都借助对秋色的描写,跃然纸上,构成深邃沉挚、完美融彻的艺术境界,成为千古绝唱。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代杜牧笔下的《山行》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的枫叶如火如霞,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启迪和鼓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宋代柳永的《八声甘州》采用白描手法,融写景、抒情为一体,描绘了深秋凋零寥廓的景象,以“潇潇”秋雨、“凄紧”的霜风、“冷落”的关河、“残照”的夕阳将秋色渲染得凄清寒凉,充满了萧瑟、肃杀的悲秋情调。全诗景色苍茫壮阔,境界高远雄浑,又极富情感色彩,深受大文豪苏东坡赞赏,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代刘禹锡的《秋词》,另辟蹊径,一扫传统的悲秋之气,唱出了一曲高昂激越的秋的赞歌。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细细品味这唐诗宋词里的秋天,让我的心灵得到诗意的栖居,生命从此多了一份恬淡与静美。

关于秋意的散文16:秋意故乡浓

文/佟晨绪

秋总是在不觉然间来到我们身边,落叶在几场狂风中飘落散尽,仿佛是因承载不了太多人的思念之情,而寂寞悲凉的离去,它们或许早已期盼回归大地,与大地相拥,而秋,令叶飘落,令叶圆梦。我很爱秋天,尤其是故乡的秋。

当首都的人民裹紧大衣迎着寒风出门的时候,小桥流水边的人家还在不慌不忙地收纳新晒的夏衣,大概是到了十月的尾巴尖,空气里才有了些许的寒意。我无意与郁达夫先生争论,北国的秋日固然好,但我仍是愿意偏向自己的故乡的秋。

印象中秋色总是依山而行,时间的画笔一挥,葱绿便转为金黄,那颜色鲜艳明亮得好像要流动起来。山中小道铺上一层厚厚的落叶,绵软而蓬松,胜过这世上做工最为精致的绒毯———没有什么比自然的恩赐更为宝贵的了。平日里死气沉沉的岩石也被柔化了许多,目光下澈,影布石上,斑驳细碎地在风起时微微摇动。此时的秋是丰盈的。集市上堆满了刚从枝头取下的瓜果,小贩们拉着嗓子拖长了声调高声叫卖;渔夫划着竹排流连于江上,收网时见鱼虾乱跳。平日里寂静的小山村便有了几日短暂的沸腾与喧哗。

十月往后进入深秋,便是秋的萧索了。诚然不至于像北方那般冷冽,但光秃秃的枝条瑟瑟地在风中发抖时,还是有那么几分冷清的。南方极少有雪,温度也不是太低,只是渐渐地,人们外出不像以往那么频繁了。空空的街道上有时会刮起少许灰尘,打着转儿慢慢落地,归于沉寂。

我却是最喜欢这时的秋,一人独处在寂静的山林中,似乎就可以忘却周身的一切烦恼,真情实意地融到这秋色中去。后来在参观画展时见过一幅油画,画布上呈现的秋景让我想到了故乡。年幼时,我常溜至后山的一条满是落叶的小径上,顺着那路一直走一直走,好像就到了无人知晓的世界的尽头。那油画如梦似幻,我驻足良久才肯离去。

深秋是一位清瘦失意的诗人,不知这是从哪里看来的一句话,我却有些偏执地想在前面加上一个定语———故乡的秋。虽有过丰硕的阶段,但秋到底是秋,总少不了几分凄清惆怅。故乡连绵群起的山峰,将小镇几乎与世隔绝,多年以前我的父辈从那里走向了外面喧嚣宽广的大千世界,我在那里出生,稍长大些后也离开了它,来到了现在居住的城市。就像被困在了钢筋水泥的牢笼里,在高楼大厦围出的一方凄凉苍白的天空,我看不到四季的更替,车水马龙的长街上,我感受不到秋日那丰盛与凄清兼存的浓意,如今的我,怀念那多年未归的故土,和它上面盛开的秋日。

眼下秋意渐浓,我不知故乡那里是否还有金黄的落叶、热闹的集市和寂静无人的小径,也许在梦里与记忆深处,我还能再遇见故乡秋天的影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