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仰望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仰望的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仰望的文章1:仰望幸福的角度

文/向日葵

不知从何时起,我就喜欢仰着头,以45度角的姿态去仰望天空。无论那时的天气是晴朗,还是乌云密布,我都喜欢在闲暇时刻,看着天,仰望着漂浮在云端的幸福。

有人说,这样的孩子是不快乐的,他们以45度角仰头遥望天空的时候,是因为怕别人看见他们眼框里将要落下的泪。我心疼每一个笑着但是却不快乐的孩子,他们总是把悲伤隐藏在心里,无法用文字寄予哀愁、无法用苍白无力的文字给予适当的描述。

经年之前,有你微笑的容颜伴我11个年华,为我前行的路点灯,为我把逐梦路上的绊脚石铲平……遥想当初,连洗脸、梳头此等小事你都不让我自己动手,更别提及洗衣做饭之类的“大事”了。

我想我确实是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

向日葵是应该在阳光下,或许应该说要在烈日、暴风雨下成长,这样它才会健康而又坚强的成长。把喜好阳光、喜欢挑战困难的葵花安置在温室里,虽然阳光雨露均充足,虽然富含化学成分的养料会让她营养更加的丰富、会让它尽快的生长,但是那也会让它失去自然的本色,失去最初的美好,等到温室的主人回归天堂无法顾及它的时候,它注定将要夭折。

离开了你,我就像那朵没有主人照料的温室里的向日葵,我抵挡不住烈日的暴晒、避免不了暴风雨的摧残,终日拖着病秧的身体,流连于人世间。幼年时间我吸收了太多富含化学成分的养料,所以以至于而今将要以更毒的药片辅助我成长。如白纸的皮肤也在接受阳光的恩泽后,变得正常些,我不知道我应该为此感到欣喜还是难过。

但是我知道你是爱我的,因为太爱我,所以不想我被一些你认为有阻碍我成长的事物波及,所以你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小到洗脸梳头,大到洗衣洗澡。我是个守着回忆过活的孩子,我只能说我还是个孩子,还不谙世事的孩子。我多希望永远停留在你还在的时日,多么希望一直可以看到你微笑的容颜。春天我陪你看漫山遍野的桃花,夏季看你为我种植向日葵,到了葵花成熟的时节,我们还可以吃瓜子看着对方聊天。

我去过多次我们曾经居住的小屋,我总幻想那里还有你,你的一颦一笑、一声一息,都在脑海里回放着,我似乎还可以听见你为我唱的“小毛驴”,以及你和我说外公年轻的时候多么的帅、多么的有才。

时代发展得太快,快得我阻挡不了一切的变数,阻挡不了我们居住的小屋被拆迁,阻挡不了舅舅将你最爱的桃花砍伐至尽。或许我真的成长了,亦可以说更加的麻木了,听到这样的消息我依然安坐如山,没有眼泪顺势掉落。我应该毅然从回忆里走出来的,正如当初放弃钢琴那般的坚决。

《天堂的阶梯》日渐被我遗忘,遗忘到连它的首音都记不住。而今我正安然的成长着,那么你在天堂还好么?那里有没有你最爱的桃花?有没有像我一样的孩子为你捶背?有没有外公陪伴?

我抬头仰望天空,是因为天上有你的存在,我不忧伤,我自始至终都是个幸福快乐的孩子,你给了我欢乐的童年,爸爸给了我健康的成长环境,友人们一路上给予的照顾,以及师长传输得追逐梦想的能量。我以45度角仰望天空时,有白云在蓝天上漂浮,偶尔鸟儿划过,微风拂过我的脸庞,嘴角上扬的弧度,是你爱看的微笑。

关于仰望的文章2:守候幸福

文/三明二中学生会

抬头,踮脚,这才是仰望幸福的角度。

很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单纯,没有很多的碎念,性情温和,与人为善。

诗经上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意思是说,人和人之间的交往都是美好的开始,但很少有圆满的结束。生命中的每次邂逅,我们都希望可以走得远一些;每一份爱情,都渴望是天长地久;爱上一个人很容易,或是一个微笑,或是一句关心的话语。而维护一份感情,却不易。

若是人生都可如初见,这世上该会少了多少憾恨。

相遇时,问一声:你还好吗?回答总是说还好。或许不好,或许真的还好。有些事情,自己懂得就好。

想来其实不管做什么、不做什么都可找到满意的借口。人们常说的有缘无分亦只是一个美丽的借口,只能自我安慰。时常看着天空,想看看天尽头有没有天长地久,海的那一边,究竟有没有海之角。即使真的有一天,天已荒,地已老,我们是否还愿意悄悄地守候?

关于仰望的文章3:仰望春天

文/汪亭

春的脚步音叩响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圣洁的雨,覆盖在故乡的边缘。那些零落的寒梅,宛如一颗颗感恩的心,在枝头守候张望。

没有一个故乡不藏有一个动人的春天;没有一个游子不在胸前别一枚相思扣。

田野垄间,麦子抽出新芽。躲在土壤里的蚯蚓开始活动了。屋檐下,几吊玉米,几串红辣椒,成了燕子的口粮。村前村后,破冰的河水,如母亲的乳汁,甘甜而温暖。浣纱女,探春的丝巾被鱼虾嬉戏。卵石们静静地躺着,目送一个春天,又一个春天,走过……

天空与河流将春天互让。山涧的杏花在人们的视野外,被晚风逗笑了。春夜里,微风酡醉。樱桃花和柳芽儿窃窃私语,缠绵如情人。蜜蜂与桃花偷偷相爱,将所有的心事含苞待放,彼此在花瓣间传递爱的秘密。

鹭鸶成对,在湖心芦苇深处放歌。杜鹃在花间啼血,丁香钻进五月,想和栀子花同房。我撑一支长篙——寻找遗留在去年春天有关鳜鱼的传说……

春天赴一场桃花雨,醉倒在江南阡陌。乌衣巷中,秦淮河畔,斜风细雨阅尽多少春色。春天需要一把绿色的火苗,将生命燃烧,在灰烬中摇曳重生。

海子说,一个春天十个海子。一个用诗歌在天堂喂养上帝,还有九个,走失于麦地——喂马,劈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关于仰望的文章4:心灵的仰望,清静寺

文/君夕

题记:离开老家二十余载。今天,感恩的瞳孔,沿着一缕乡愁的方向,仰望清静寺,仰望一种乡土家园的精神。用一颗赤诚的心灵去触碰质朴的乡音,用一股炽热的血脉去传承善良的乡韵。从城市回到村庄,每次总会从村庄的山脚下步行来到山上的清静寺,站在寺门口,俯瞰整座村庄,遐思良久。

1.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清静寺,默默地耸立在村庄最高峰的半山腰中,摇曳在数百年前先祖创建的古寺遗址上,掩映在那一抹可亲可恋的青山绿水之间,激荡在我远离故土乡音二十余载的光阴里。她俯视如一只青鸟,突兀地站立在“基茂台”上。庙宇的檐边,象张开的翅膀。脉脉的目光,在清静中开出莲花般的微笑。脚下,是一直风雨无阻伴随多年且有着百户人家的周姓村庄。

沿着炊烟的方向,无数次闪耀出寺院顶上那片宁静悠远的晴空,无数次梦里握手高山上那一排白墙红瓦的亲切。这座由周姓后人二十余年前自筹资金重建的寺庙,面积不大却意义深远。她随着近年来四乡八邻的祭拜和善捐,慢慢影响至周边的村庄并扩建成如今千余平米的佛殿建筑。寺院上下两坪。上坪三个主殿,依次供奉着如来佛祖、观音、及其他众佛。下坪是“大雄宝殿”,供奉着多尊菩萨和神态各异的罗汉。老家的善男信女,遇重大节日,常临祈祷,香火虽不及其它名刹古寺旺盛,但近年来许愿显灵,名声惠外,倒也香火不断。寺庙周围林木茂盛,景色秀丽,环境清幽,清静的称谓倒也实属名归。

严格上来讲,老家的清静寺只能称为庙宇,并没有固定的僧尼。随着上世纪末农村建庙的热潮,富裕的老家人也开始想念起曾经庙堂的祈愿。在当地宗教管理部门审批过后,清静寺正式成为村人自治管理的庙院。现在所在的清静寺,清代之前即有古寺。但当初只是一座普通的庙宇,仅供全村族人上山拜佛所用。古寺最初建立的时间无从考据,最后毁灭的原因也无从知晓。小时候放牛,在“基茂台”古寺的遗址上,也能寻见一些破碎的青砖瓦砾。虽然后人在村庄后门山边,曾经新建过一座寺庙,也不知何种原因关张拆除了,种上了一片果树。之后,乡人去庙里祈福,必须远行二十余公里之外较有名气的“博山寺”。

地处赣东北的老家,族人的脑海,对于念佛拜佛的虔诚和信仰,根植于代代沿袭下来浓浓的乡土风俗文化的熏染。或许佛的本身就是安康和幸福的象征。从老家村庄出发向北二十余公里,离县城西去十五公里左右的“博山寺”,自明始起,一直是江南名刹,更有“天下第二丛林”之称。如今的“博山寺”,尚存有当年辛弃疾读书的遗址。而清静寺未重建之前,老家人也曾一度去“博山寺”进香祭拜,以寻求内心的一种平静。

清静寺的建立,似乎慰藉了后人对于先祖的缅怀,也以感恩的方式纪念始祖在此寻找了一个宜居的风水宝地,得以繁衍周姓的家族。于村庄周围年迈吃斋念佛的老者而言,来返“博山寺”进香,步履艰难,出行不便,祈佛最便捷的方式只能在自家门口。因此,当年修建清静寺时,虽然往高山崎岖向上的小径运送砖瓦木石是何等的艰辛,但老家男女老少对于建寺的热情高涨,凝聚力源于集结在乡人多年来内心神圣的信仰和对佛祖无比的虔诚。一座有着众多佛像的上坪殿宇在一年当中拔地而起,下坪的殿宇继上坪迅速建起。而后从山脚边沿着杂草丛生的山上,顺着山势硬是重新开拓出一条可以通车的马路,结束了以前窄小细长陡峭的上山小路。新路虽然蜿蜒盘曲,但至于缓解了老年人步行的压力。而我作为当年在外的游子,家人也是算上了一份捐款。

于乡人而语,以拜佛作为心灵的寄托,既是一种对未来幸福的祈愿和向往,也是一种寄托着对先祖感恩的传承。

2.

清静寺的前身,有着先祖最早来到村庄开族的历史背影。显然,先祖的事迹都是经过代代老人的口授传教及暄染,村里现存族谱的历史也没能有详尽的记载。但老人们口啤,推测为元初时期,北方周姓一支为躲避战乱而南迁长江,辗转多次落脚于赣东北老家,开始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因此,可谓村庄始祖周姓,肇基于元代。

感慨且感激于先人的智慧和远见,选择一个宜居的家园让家族的血脉得到繁衍。古村落三面环山,地形独特,村内地势高于村外地势。冬温夏凉,早年蛮荒更无大道通向外方,似乎也适宜避难场所需求。村落背面三道山岗(洋基尖,鹅公堡,白道岗)连绵起伏,形如笔架,峰峦雄伟,远望恰似一顶乌纱。村口外四周则为大片田地。如今,站在村口面朝村内方向,左有“后门山”,右有“月光山”。后门山樟木成群,月光山形如月牙。村口旧堂门直对一小山,名曰“社公山”,如一道屏障,把村里的风水紧紧聚拢。“社公山”上,仍保留一社坛即社公庙,社公庙始建年代早于古寺。经后人多次反复修缮,成为当代族人感恩和祈福场所之一。遇大年三十,族人奉以猪肉、鱼鸭、米酒、香烛等,约聚社公山祭祀,虔诚膜拜,以祈求和感谢土地神的福佑。

提及“基茂台”的古寺,究其原因,一是凭其高踞的地貌,登高望远。二是风水于当时先祖的影响。析其字义,“基茂台”,更彰显出先辈们的良苦用心和风水智慧。“基”,谓为根源所在;“茂”,喻指昌盛安乐;“台”,观四方而高者。平台地面所处地势,貌如一张坐南朝北的太师椅,两侧的山翼如座椅的扶手,后背的山崖如座椅的靠背。清静寺似乎沿袭了以前古寺的方位,沿山岩而建,“仗凌空舞飞翔之势,倚崚嶒作冲天之状”,静坐“基茂台”,庙门大开,佛音袅袅,更有高瞻远瞩,泽恩后人之寓意。于寺坪处远望,方圆十数里,尽收眼底。晴天时,更与上饶市的灵山遥遥相望。

据传始祖携子十人,南迁江西之时,远在十数里之外就看到三山相连似成一顶乌纱,心甚喜欢,认为此处必定兴旺家族。于是立脚此处,不再奔波,从此老家周姓在赣东北生根发芽,枝叶繁衍,历经数十代至今。族人至清代更是人丁兴旺,缘于乌纱帽下面,确实找到了深藏的宝藏:煤炭。

老家的煤炭,似乎是上天给予周姓子孙一个最好的馈赠,也似乎是先祖给予后人一笔最好的财富。煤炭的发现和挖掘,让先祖的家族,开始踏上了当初的小康水平,除了大肆的扩建新房,更是开置了大片的田地。现在老家尚存一些没有拆除的老屋,大都还留有明清时期建筑的风范,只不过现在老家乡人都不住木质结构的瓦房,而建成现在的红砖水泥平房。一些老房子,更是风吹雨打,破烂不堪,不曾修缮直止自行倾倒,算是历经沧桑沐浴风雨几百年。如今,村里老人家所言的“一房”,“二房”,“三房”,“四房”,“五房”之说,也是以“古井”和“池塘”边上的那条村路为界线。据传村路左边是相对比较富有的家族支脉,也就是靠小煤窑发财而扩建房子的兄弟。右边“里屋”则相对而言是一些清苦的家族支脉。当然,一个姓氏的同族同宗血缘关系,正如一棵生根发芽的古树,枝芽相连,不停的生长茂盛,叶片与叶片也会因自身环境和周身环境的条件而长势不一样。如果更明晰的话,五房同宗为一个祖辈,也就是同一树枝上的五片叶片。里屋则是另一个祖辈。而煤炭,也让一代代村人,虽然辛苦,但至少有了除种植庄稼作物以外另一种创收的生存方式。近代煤炭的开采,更让一部份村人受到了实惠而富裕起来。

3.

相隔数百年后的今天周姓子孙,又一次把寺庙建在了古寺的遗址上,更多的是希望能得到先祖的保佑。

作为周姓的后代,有时我也让内心沉淀下来。用一种宁静的心态去看待老家的风水和风俗。可以想象,几百年前的老家,植被茂盛,树木葱郁,青山绿水。算得上是一个真正依山邻水的村庄。从山里流淌出来的泉水,汇集成村庄两边的水库。月光山水库和后门山水库,恰如是村庄特意腾出的两个美丽的酒窝。旧村庄村里的主要道路,都是以青石长板伴以鹅卵石铺砌而成,老屋的天井地面更是以太极图案铺以鹅卵石。旧村庄正门“大堂门”,以数根青石柱竖立而成,门前摆设的神兽石雕现已失去踪影。如今尚存的断裂的青石柱上还能模糊地辨认出一些花鸟雕刻的图腾,昭示出一个姓氏家族曾经的显赫。以前外乡人外姓人,到老家做工或者其它,一定要从“大堂门”进来,似乎是礼节。小时候过年,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外乡人来村庄舞龙,一定要从“大堂门”进来,到每家每户讨吉利时,也必须从正门(前门)进来,而不能从后门,这也是乡俗的避讳。不然就不显礼节,村人更是不会以鞭炮或钱币迎接,反以闭门谢客回敬。不过,世俗繁琐的礼节,似乎已经被现代的年轻后人忘记得差不多了,也丢得差不多了。但是,对于对先祖的感恩,先祖的遗训,对佛的信奉却始终不敢忘本。

老家的周姓人家,从始祖创建基业,历经数十代,兴旺如一棵开花结果的古树。古树又随着岁月的发枝,又生长出更多的枝叶。从现在一直保留的称呼。如“上房”、“大厅”、“里屋”、“五房”等等,就知道先祖繁衍下来的支簇众多。村庄的后人是知道感恩的,感恩他们的先人给他们选了一块好地方,也感恩天地神明允准他们的先人选择这里作安居栖息这地,并在这里永久地繁衍生息。逢年过节之时,村庄就烧香上供。

在老家,孝的传统得到了永久的继承。在每年大年三十,阴历七月十五,清明节,村里都会在各个家族的祭祀地点,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也是一种感恩的方式。做上几道菜,倒上几杯酒,点上几支香,老年人嘴里还念念有词,说着请太公太婆保佑家人安康之类的话语。

4.

曾经的族谱,见证着先祖们的历史与沧桑,记录着先祖们的悲欢与荣辱。在血脉延续的诗章中,铭刻着那些默默穿行的身影和顽强无比的生命力。每天的太阳从基茂台后的山峰升起,升起一片灿烂。每天的佛音从清静寺的殿宇响起,响起一种乡韵。

仰望清静寺,仰望山谷春天里的雨滴,夏天里的蝉鸣,秋天里的飞鸟,冬天里的白雪,并化身为经年跪伏在寺庙周身的花草树木,守护在禅悟的身边。

仰望清静寺,仰望先祖给予的庇佑。愿寺庙的重建,让大山的灵性,佛寺的灵性,再次涤洗出乡土原本纯朴的真善美,也让族人的心灵逐惭变得丰盈美好。这样,也就无愧于先祖的在天之灵了。

有一缕乡音有一束乡韵,穿梭过多少风尘,似倦鸟归巢飞翔的姿式,直扑清静寺的胸怀。那就是,我诗意而质朴的思乡情愫,浓浓的,盛开如莲。

心念感恩,菩提花开。

关于仰望的文章5:仰望流年纯白世界那抹城光

12月,这个冬天,纯白世界,仰望流年,回望那抹城光,感怀那些斑驳的青春印记……

——写在前面

冬风起,冬雪落,从盛夏到深秋,从深秋到寒冬,感受到了季节轮替的匆忙,今夜,灯光添了几许昏黄,音乐开始变得轻柔,听着歌不由自主想起你,改变了的人,过去了的景,遗忘了的事,很多,我们都会选择在事后,才会慢慢开始,然后再次选择独身一人在无人的角落里静静追悔感伤。感伤之后我们又接着开始新一轮,把今天的那些事、那些人、那些景变成过去了昨日。今日已过去,却依然抓不住那过去了的事,走过了的景,离去了的人。

时光选择在前进,不断在变换着昨日今日和明日,昨日幻想今日应该会发生什么;今日来临,真以为会发生一些什么,一天都在幻想着,已是我们开始祈祷明日快点到来,到了明日却发现依然如初;那些在昨日发生,过去了的事、过去了的人依然如此平静,生活依然没激起一点点波澜。

人们用毕生精力挤进这道拥挤的城门,倚望能够找到幸福的种子,进去才想原来城外的风景更好;只有当你进去了才希望出来,城里看着城外,城外望着城里,一直在矛盾中重生不一样的风景。城外拼命想挤进去的人终于有一天,如愿以偿,确发现,城里也不过如此。有时候让没城外的自在、逍遥,可惜你已进去,所以你又开始拼命的想往外面赶,希望在城门关闭之前能够走出去,重新回到城外自由自在的生活。城里亦是城外,看是他人的心态,风景一样无限美好,只不过中间多了那道墙,让人产生隐约的朦胧美罢了!

窗前那朵需要浇灌的花朵却在昨日今日明日中也早已奄奄一息,是水分太多还是给予的营养不够,花亦如此人又何尝不是。青春给予不了我们那些真以为了什么的事物,我们只有在梦中不断追逐着,不断在现世做着更改。而到了而立之年,时钟再次轮回。那些被我们年少时真以为的那些事物,如今已变的不是那么珍重、宝贵,早已经在思想中慢慢变成回忆。

想想也许当时不是真以为什么了,而是觉得应该以为什么了,难道不是吗?虽然早已过去了只不过是曾经,再次想起那些真以为什么的事物;此刻多了一些沉默,不是因为我们在沉思,开始变得成熟稳重了,而只是因为学会了接受而已,不敢再去追逐罢了。

直到失去之后才明了,追回的不过是曾经,无论对错,我在以你为荣,你可知足。已失去的,如今无法表述,就让我用文字去触摸所失去的,从心而生的一种感伤,另类的释怀吧。可是本想用文字来记载这份珍贵,却让从指中滑落的文字一再打击我的信心,我只能一直重来减重复添加,之后才发现连文字也无法记录失去时候的心境,那就重新把一切清零,全部交由时间来沉淀。

一切都已静如止水,我留在原地,倾听爱从指缝中溜走,发出阵阵破碎的音律;而今看一切都已成云烟,伤城早已空出一大片天地,可惜那空了的天地却留不住已伤了心的人。可惜了伤城的天地,可惜了那已流逝的岁月,可惜了那点点滴滴的欢笑;而当一切化成空的时候,感觉都已释怀了,看淡了,能够重新从心得到一种新的闲适、释然。

忆曾经,倾听眼泪从眼中滑落,看滑落一地的泪水,倾听羽衣被风吹起,引起一些细碎的声响,本想裹紧这件轻柔、飘拂的羽衣,可惜早已被刚才的那阵风刮走了。我已无可奈何,无法为这做任何改变,只能让它就此溶解在风中,就随它去吧,把一切都交由风来做决定。

倾听丽水在林中流过,倾听音乐在水中穿梭,倾听风伴随着音乐,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此刻风已来袭,迎风而上吧,我已无意留下,就在此刻启程吧。等着花谢,再次归来,迎接花开,进行新一轮的重生。

车已进站,我就在这里停靠下车,此刻我想去重新改写那些昏黄的篇章,给那一段段早已昏黄的篇章注入一些漂白剂,让那些篇章不用那么泛黄、苍白无力。希望这个时候车不要坏,不要让我选择在中途下车。

零九年就这样到尽头了。然后消逝在我挥霍不起的青春华年里。这个冬天,仰望流年,纯白世界那抹城光,有个女孩,期待一场邂逅遇见……

关于仰望的文章6:仰望,雪花飘落

文/仇士鹏

喜欢用仰望的姿势,去迎接一片雪花的飘落。

那么轻,又那么迅速,从诞生、青春到衰老,所有的一切都在人的一望之中。我们的一次顿足,一次倾情,便是它们的一生——没有鼓点,没有斑斓色彩,简单、纷纷然的一生。

它们不是为我而来,但我是为它而来,带着一颗晶莹的心。

雪是最懂得生命的意义的。

它追求一种动态的绚烂,一种自由落体式的激情。你看,它如此忘情,旋转着,飞舞着,翻腾着,把喷薄的抒情在天地之间挥洒。这是对生命的过程性最美的追求啊!

我很喜欢史铁生对生命的划分——开头和结尾都已经注定,只有过程才是我们唯一可以书写的部分,也是我们生命的意义得以存在、展现与阐释的载体。雪从来不会浪费时间,更不会辜负韶华。每一朵雪花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甚至连落脚点都想好了,所以它们都是目标明确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它清楚这短暂、无常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停止,于是它听从着大地的呼唤,接受着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引力指引,去绽放,去纷飞,去凋零。等它落到大地的时候,它已经把名字与温度留在了风中。而这场吹过一年又一年的风又将在明年继续吹彻这个人间。

雪也是最懂得生活的道理的。

大雪落下,所有的一切都被覆盖。伤痕累累的田野,不堪回首的泥泞,全都被这一场大雪消化,用它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与诠释。一年四季,冬为末。把所有枯萎的、断裂的故事发酵,埋进记忆的深处,它们将成为腐殖质,是来年的春天最好的肥料,竹笋会从其间纷纷破土而出。

就像总会有一些难以降解的垃圾能躲过夏雨的冲刷与秋风的肃杀一样,生命中总有一些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阴影,不仅让深夜都不得安宁,而且总想着翻过墙头,钻进晨曦,到新的一天兴风作浪。这时,便在心里下一场雪吧,一场酣畅淋漓、铺天盖地的雪,用最洁白的颜色为它们写下最后的结局。把它们封存在冰雪之中,压在永冻土之下,等到我们历经岁月的酷暑与风霜,拥有足够的力量去打碎它们的时候,再把它们取出来,逐一击破。或者,就让它们永远处在遗忘的地平线外,用冰雪作一道防线。我们的世界,洁净、晴朗、明亮。

想起林清玄的《煮雪》:“传说在北极的人因为天寒地冻,一开口说话就结成冰雪,对方听不见,只好回家慢慢地烤来听……遇到谈情说爱的时候,回家就要仔细酿造当时的气氛,先用情诗情词裁冰,把它切成细细的碎片,加上一点酒来煮,那么,煮出来的话便能使人微醉;倘若情浓,则不可以用炉火,要用烛火再加一杯咖啡,才不会醉得太厉害,还能维持一丝清醒;遇到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话就好办了,把结成的冰随意弃置就可以了。”雪让生活有了缓冲和选择,也让情调与诗意得到了温存与救赎。或许,它本身也是有情感的吧,充满情趣,否则,为什么会如此结白,白得发光,白得透亮?

长风卷流云,雪花还唤醒了被风吹走的童年的记忆。那一个个在滑雪场上飞翔的精灵,在飞得更快的雪球下追逐打闹。儿时的快乐就像雪花一样简单而又淳朴,没有原因,也不问意义,遵循着心灵的呼唤,把最天真烂漫的时光,镌刻成一朵雪花的模样,别在岁月的衣角上。

如今,我从一场场大雪里路过,而我的生命,也正像无数众生一般,路过着一场盛大的冬雪。

关于仰望的文章7:月和亮的故事

文/季璐琛

晚上,我躺在草坪上仰望星空,心想:月亮为什么一会儿圆,一会儿缺呢?想着想着就出了神……

在神奇美妙的仙境中住着玉帝和他的家人,他们掌管着大地,拥有无边的法力,但玉帝很自私,他非常讨厌夜晚,所以没给夜晚配一个守护神。黑漆漆的夜晚多么可怕呀,没有了“天灯”,老百姓不能外出,只能待在家里,他们烧香拜佛,但玉帝仍不理不睬。

玉帝最小的女儿“月”心地善良,她不忍心看着老百姓受苦,就去劝玉帝。玉帝警告她不许再提此事,否则就要严惩她,月决定牺牲自己,造福百姓。亮是月的三姐,她很心疼妹妹,于是,她劝阻妹妹别和玉帝对着干,月流着泪说:“姐姐,我们是仙,掌管着大地,不能让那些可怜的百姓受苦啊!”亮听了,也觉得父王太残忍了,她决定帮助妹妹一起造福人类。

月和亮就合二为一,组成月亮,她们把体内的力量转化成光,月亮变得越来越亮,夜空也变得越来越美了。

老百姓非常感谢月和亮,于是将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用来纪念这对姐妹。

关于仰望的文章8:仰望背影

文/~Tell me~

华灯初上,一如一个平静夜晚的降临。

熟悉的记忆里依然保持着沉默,缓缓掀起天际那层朦胧的面纱;初醒的容颜里藏着深邃的星空,暗淡的光影,挟着几滴清脆欲滴的露珠摇曳于亢沉的夜空。

静夜,凝望;就连呼吸的轻缓也有了沉重的气息,舒缓着那柔弱的心,在黑暗的一抹缝隙中寻找一份已逝的记忆,模糊地灯火渐疏渐离,伏首在案,端详这发黄的扉页,任由风儿一次又一次偏转它那重复的姿态,直到最后一页的闭合,也许夜尽的明天,再无寻觅的踪迹!

潺潺的流水在耳边莫名响起,熟悉这另人陶醉的音调,只是心灵却紧闭了通往外界的大门,迎着星光的感叹,漆黑的双眸里掠过一丝微光,我不曾流泪,只是新题断肠句,湿透了心底。风寒的味道,我似乎刚刚察觉,寒冷已不再是弥漫,而是划过空气的沉静。拂袖而起,在这寒冷萧瑟过的枯燥冬日里,在没有雪花漫天飘零的背影之下,我紧握画笔,重绘寒冷所淡了的颜色,一笔一笔,刻满遍地的诗行,在峰回路转处隐约下那未尽的足迹……

遥望远处,水边的蒹葭清冷,云下地孤雁依旧,此处的一切从未随时间的变更而逝去,太多熟悉的东西却在不断地重复中化为了沫影,我伤怀这另人惆怅的痛,熟悉的景已不是熟悉的人陪着看了是一种怎样物似人非的哀伤。尽力的重逝过往山水,只是残缺的复原也不过瑕疵的呈现。

在这个城市里没有草长莺飞的传说,塔永远活在现实里,快速的鼓点,匆忙的身影,麻木的眼神,虚假的笑容,是渺茫的困惑吗?

浩荡如烟的大地上,依然记得你梧桐树下的笑在微风中荡漾,你已一种守候的姿态告别着过去,但是眼角的泪滴却诠释着现在。只是这找不回的距离狠狠地撕裂了“知己”二字,偌大的人海称的上知己的能有几人,难道一切需随波逐流吗?

也不知何时有了这“梧桐细雨”,有了这“晓风残月”,有了这另人惆怅的痛,这是年少时的一个轮回吗?我轻声而问。喜欢在这不开心的时候,坐在缓缓行驶的公交车上,数着窗外的景致;喜欢走过江面,感受那份萧条,喜欢做在图书馆的角落里,安静的思考,是多愁善感么?

车水马龙的现实中,我在有限的空间里回顾着纯真的过去,一种近乎顽固的维护,一种近乎痴狂的回忆,在不停地漂泊中渐行渐远。

也许是因为“漂泊”才有了所谓的距离吧,我努力让自己相信“距离产生美”,时间也许会酝酿出最真挚的情感,可是它也会毫不留情的冲刷掉所有的过往,抑或什么,我不愿知道。我不愿相信“那些念念不忘的事,会在我们念念不忘中,被我们遗忘”,这种近乎绝情的话,我永远不会相信!

在如今,人心越来越复杂的校园里,我怀恋那被称的上是“信任”的词句。那时,说过多少谎,我已不再清楚;那些善意的谎言也许会让平缓的青春里激起一些波澜,也许这些谎言让你我感受着岁月消逝的痕迹,直到,我明白,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单调的光泽,灰暗的底色,便勾勒出我的形象。

夜未央,我轻轻皱眉,将自己裹得更紧,用那名叫“沉默”的黑色风衣,我微微侧头,将自己隔的更远,用那名叫“忧郁”的黑色围巾。在夜的另一头,一叶小舟满载一船“希望”,摇晃,摇晃……一盏孤灯,流离失速,黑夜,遮掩整片大地。

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也许只有华美的叶片落尽之后,生命的脉络才清晰可见,惦记在心里的人,心里的事,总有一天也成了故事。

故事写在这纸上总有一个结局,写在心里却是一个无人知晓的结局。在焰火绽放的霎那,那蓝,没完没了,那天,永无止境,故事便在这里埋下了伏笔。

一些词句在岁月里慢慢搁浅。“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躲在某一个角落里,想念一段时间的掌纹。”这些模糊地背影在街头巷尾处,隐去在深深的大雾中。

流年,背影!

仰望,无影!

空叹,奈何!

关于仰望的文章9:仰望天空的猫

如果有只猫会打字,那它一定是我。

没有星晴的夜晚。没有任何心情,喜、怒或者悲。窗外潮湿的空气混合着清新与肮脏,就在这个城市上空穿流,流过小区,流过霓虹灯,流过上层社会的酒店,流过乞丐的残破不堪的屋檐……然后形成漩涡;形成场。

野猫出来想要填饱肚子,一只鸟找不到了回家的路,蚂蚁们早早睡了,只有蝉还在无聊的唱。

只有我还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没有任何心情的坐着。迷茫,也许。

五年已然匆匆溜掉了一年。没有任何感觉的。接下来该何去何从…仿佛还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要做好,可是还未曾开始…或许……从开始就已经输掉了一些吧。路啊,既然自己选择了就一直往前吧。

记得某篇小说里某个很帅气的男主角说,人的心,只有疼了,硬了,才能成长。就是这样吧,其实内心里原本一直都坚信的一些东西在轰然倾塌的时候才发现现实社会比想象中的更美好…心真的就疼了,然后成长了,愈发的狠了。最后的结局那个男人大义凛然地徒留悲伤地死了。文章的最后只有一首诗。

莫道相逢,星稀月惊鸿。倚栏空醉,落雪静无声。

几多回眸,一夕倾君梦。转眼成殇,酒醒谁人共。

辞藻不华,却由衷的悲,伤。大爱。茫茫人海,能遇几个知己,然而一起煮酒赏花的日子终是镜花水月。女子说,我想和你看一世雪落花开,有你的地方,就是我想要的风景。然而,最终的最终,能和自己一起饮酒的人,已经离去。君不再来。即使有,也不是旧人了。

这些无非是些文学艺术,我不相信这个现实的社会还能有如此唯美的情谊。爱情也好,友情也好。

以后还是要多接触些有意义的事物,比如社会。不明白怎样八面玲珑,就像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那些还在迷恋着肥皂剧迷恋着虚拟世界的男生也会有女生追。纯洁和幼稚等价么?也许吧。

当自己一直坚信的规则被打破,才发现信仰是多么不可靠。

但是,我想我会依然坚信着一些从未放弃的东西。比如Newage,比如我和那些人的的友情。

一只猫蹲坐在地上仰望天空,它想也许自己要做点什么。就像……如果不抓老鼠就会饿死。虽然它不想。

今夜有些喧嚣,一只猫在仰望天空。

今夜下过了一场很大的雨。

关于仰望的文章10:仰望大海

文/陈文念

对我来说,诗和远方就是形影不离的大海。

我在人间仙境蓬莱生活了40年,居住的房子离大海很近,终日和大海厮守,大海已经走进了我灵魂深处。

大海是我的教父,我被大海唤起,被大海激动,被大海感召,被大海滋润,被大海陶冶,被大海历练。我感悟了大海的豁达和气魄,感知了大海的风貌和品格,体味了大海的痛苦和快乐,倾听了大海的细语和狂吼……

一年365天,不论炎热的夏季,还是地冻的冬天,我几乎每一个清晨都要来到海边晨练。我热爱大海,追随大海,陪伴大海,成为心气相通的朋友。与大海朝夕相处,演变成心中的朝圣和仰望。

当一轮红日刚刚升起,一半在空中,一半在水里,此时的大海不是蓝色的,而是金色的,整个大海变成了一汪正在熔化的金水,它轻轻地闪荡着,放射着耀眼的金光。此时的天空也不是蓝色的,太阳升起处也是一片耀眼的金黄。这海中的金黄与天空的金黄连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旭日升东海的美丽画卷,这是天地间最壮丽、最激动人心的画卷。

我站在海边,久久凝视这天地间空阔的景观,那金黄渐渐变成了胸中燃起的一团火:人生当如此,要像大海一样用自己的光和热,成就人生品格和事业的辉煌。

大海是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师。春天了,大地绿了,海鸥啾啾地鸣叫着,向大海送去亲切的问候。大海抖落了冬日灰黄的外罩,换上了湛蓝湛蓝的春衣,春风轻轻地鼓荡,大海上掀起了层层的涟漪,如同仙子在轻柔地掀动着一块巨大的蓝色的绸子,美极了,亮极了。这时大海真是一位温柔无比的蓝色少女,多少人被吸引,对对情侣沐着海风在它身边徜徉,年轻的少妇领着幼儿在沙滩上散步,老人拄起拐杖蹒跚地靠近了大海,从它的身上找寻年轻美丽的感觉。清晨,我来到大海的身旁,眼睛细细地打量它妙曼的春姿,耳朵捕捉着轰轰的涛声,鼻子使劲呼吸带着醉人的海腥气的空气,什么工作的烦恼,什么恩怨纠葛,什么功名利禄,都远去了。只要在大海的身边,心中就情不自禁地溢满了欢乐,像是在涨潮。大海,是给人以美的艺术大师,是抚慰人的灵魂的高明医生。我离不开大海了。

夏日,骄阳如火,大海的容颜由蓝变绿,通体如一块巨大的翡翠覆在地表上。我猜度大海的容颜由蓝变绿的原因,是为了让人更多地感觉到一些凉意吧。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投进你的怀抱,你张开巨大的臂膀欢迎他们,把细碎的浪花打在他们身上,帮他们驱除炎热,为他们送去清凉。那一个个趴在游泳圈上的孩童笑得是多么甜啊,大海毫不吝啬地把恩惠施与人间,而又毫无索取,它有着多么宽广博大的胸怀啊。

我认为大海是善解人意的。在天气炎热的时候,水是微凉的;当天气渐凉时,却热了起来。每年我从暑气渐近的6月末下水,到9月中旬秋风渐重,这期间大海给了我多少欢乐和关爱啊。每当夕阳西下,晚霞满天的时候,我就跳进大海的怀抱。我经常是蛙泳,头向水中一扎,双手各划出一个小小的圆圈,双腿同时有力地一蹬,身体便轻快地向前滑动。这时我想到了鱼儿,此时的我就是一条自由的鱼儿,是大海让我尝到自由自在的滋味,体验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

在游了一段时间后,我会改为仰游。躺在水中,此时满天的彩霞,丹崖峭壁的蓬莱阁、美丽的八仙渡海口映入眼帘。稍一偏头,能看见远处的长岛和海轮。有时天空中会有飞机飞过,会有海鸥飞过,会有风筝飞过,我慢慢地蹬着双腿,轻轻地甩动臂膀,慢慢地享受着这美丽的画面,充满了幸福感。此时,我仿佛觉得双臂变成双桨,身体变成了一只独木小船,在万里碧涛中悠悠地前行。

有时大海也给我带来不快和烦恼。冬季,大海变得一片混浊,不见了蓝,没有了绿,是通体让人厌恶的深灰色。海浪翻卷着,咆哮着,挟带着泥沙,向岸边涌来,卷起的怒涛狂潮足有几丈高,波峰和浪底的差距足有三四米,狂涛巨浪扯下了堤岸上巨大的砌石,砸断了岸边的石凳,阻断了行人的去路。大海这样强暴,这样狂躁,怎不让人痛恨。后来仔细想想,那不是大海的错,那是大海对残暴专制的冬的反抗,是对肆无忌惮的风的示威。

从此,我更坚定了自己做人的原则,不为富贵折腰,不向困难低头,处事有自己的准则。大海的吼,那是大海教我做人的尊严啊。大海的豪放、大气、宽容、坚定、无私的品格已经融入到我血液和生命里。感谢大海,大海是我人生路上永远的朋友,是我的朝圣和仰望。

关于仰望的文章11:仰望贺兰山

文/程玉宇

在西部影视城那座高高耸立的土城门一侧,我看见了远处那座绵延逶迤数十公里如一道屏障般的贺兰山。那刺破青天的陡峭山巅,那如铁划银勾般沟壑纵横的群山,但因为距离太远,我的相机价格低廉,很难拍出它的雄奇险峻,镜头里,只是一片灰蒙蒙的山影,显得一片苍凉。

在沙湖景区,我为那么大的一片浩渺水域,竟然因为游人太多的原因,而没有一只自由飞翔的白天鹅,更没有一群一群的水鸟而深感遗憾。

就在去沙坡头的前一天,我们一行人终于有机会在“塞北江南”的银川市得以休整,作一暂短的停留。

我嗅到了远处的黄河那带着泥土浊浪滚滚而来的水腥味。亲友们都去看菊花展了。我一个人背上画夹,提了一个装着宣纸、墨汁和画具的袋子,租了一辆出租车,直向银川市西北的荒野进发。

出了城市,到了贺兰山下的旷野,我跨沟跳壑,直进入一片收割完玉米的沙地,又坐在堆满玉米秆的土埂沙梁梁上,眺望贺兰山,画了几幅焦墨速写。

因为距离贺兰山太远,我只能看到那座群山一个大概的轮廓。画的几幅画儿因为尺寸太小,也很不满意。我又走出玉米地,绕过一个葡萄酒厂的种植区,顺着苍凉的沙漠直向贺兰山脚下前进。

旷野无人,北风劲吹,整个天地里,我只看到了远处一对小情人在一个人造景区的小凉亭里聊天。

面对这座巍峨的大山,行走在苍凉的沙漠当中,一种悲怆的沉重感油然而生,还管他什么风花雪月。

我爬上一个沙丘,沙丘上地势较为平坦,但却长满了一片满是尖刺的火红沙棘。我忍着手被尖刺划伤的疼痛,终于清理出一片平整的沙地,然后铺平画夹,拿了一张小六尺宣纸出来,顺着那座群峰山势的走向,从西向东画起。

那座连绵逶迤的群峰,分三个阶梯向上抬升。第一个台阶是一些光秃秃的小山,如一部长篇小说开头的铺垫,人物众多,关系纵横交错。又如钱塘江的潮涌,一浪一浪地直向高处翻卷汹涌,便形成了第一道山岭。第二个台阶的抬升姿态,又如剑拔弩张,石砍斧削一般。它将分散的山梁组合成一道道山岭,其间的悬崖峭壁,突兀的岩石,如鹰之翼,如虎之爪,呈现出一种黑铁般的颜色,使得几条大的沟壑,耸立的山岭,斜斜地向山顶延伸。更有那些团块状、长条状的山体和岩壁,干脆突破第二道阶梯的束缚,将它们那布满皴褶的手臂,抑或头颅,直直地伸向天空。

第三个阶梯就不用说了,那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凌空舞剑的勇士。那是碧蓝的天幕下一群英雄的雕像。那些巨大的、块状的、条状的岩石,在冷冷的西北风吹拂之下,泛着一层青铜的光亮。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虽然不敢自诩为仁者,但我却对大自然的山川有一种无比的眷恋和悲悯情怀。宋朝的郭熙说:“石者天地之骨也。”而贺兰山虽无草木仪盛之容,但它却是一山的坚石,一山的硬骨。此正可谓,铁骨铮铮也。对于中国的传统水墨,我虽然是个初窥门庭的学徒,但也知道要画好山石,下笔必须磊落雄壮,苍硬坚实,对山的凹深凸浅,皴拂阴阳,更要细心观察,认真揣摸。也只有如此,才能画出山的高低起伏、参差错落、疏密聚散。

一阵漠风吹来,我急忙将折叠成三个部分的小六尺宣纸用石块压住,用画夹盖住,又手忙脚乱地一会儿展开,纵观整幅画的布局,对照面前贺兰山的明暗,在阴影处加重墨色;一边又东挡西阻地移动石块,恐怕那强劲的沙漠之风撕烂我的画儿。

好了!当我终于用焦墨勾勒完面前贺兰山那伟岸的群峰,我只感到一种旷古未有的苍凉。

这些赤裸的、凌厉的,抑或可以形容为狰狞的塞北群山,为了遏制腾格里沙漠的东移,更为了削弱西北高寒气流的侵袭,它们衣衫尽去,满身伤痕,草木不生,鸟兽不至,完完全全成了一群不加任何修饰、素面朝天的村姑野汉。完全有别于林木森森、溪涧流泉的秦岭。

从宁夏回陕,我又在央视十频道的节目里看到了一个专题片。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吃了一惊。原来,就在我画的那座贺兰山的群峰背后,还生长着大片大片的油松林和云杉等等一些植物。更有趣的是在贺兰山上,还生存着一群一群的盘羊和青羊。

那些山野的精灵呵,一下子鲜活了贺兰山的冷峻和苍茫。也是我这个一辈子热爱山水,又喜欢描摹真山真水的国画票友,从而对贺兰山的眺望,又提升到了一个层次。

关于仰望的文章12:仰望一株白杨

文/郭震海

茅盾先生在《白杨礼赞》中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我喜欢白杨树,喜欢它的平凡,喜欢她的普通。每一次靠近一株白杨树,我总会双手扶着它挺拔的躯干,抬头久久地将它仰望。高大的白杨树接苍天之灵气,纳地心之营养,挥洒开来的树冠上,每一片叶子都凝聚着生命的畅想。

记得去年回乡小住,在一个清晨,时值隆冬。北方的冬天很冷,北方的冬天多风,一大早,呼啸的西北风就来造访。我裹紧上衣,信步走出村庄,来到村外的一条乡间土路上,走近一株白杨树。

苍茫天地间,呼啸的西北风中,挺拔的白杨树高昂着头,就如同一位高原汉子,铁骨铮铮,以它特有的方式站立在天地间,仿佛是一位刚刚凯旋的将军,洒脱而自信。

这株白杨树尽管生得比我迟,但它长得很是旺,短短几年未见,它的高度我就不得不用目光去丈量。白杨的树冠上零零散散还有几片叶子,早已枯黄,只是迟迟不肯离去,在凌冽的风中,哗哗啦啦作响,那声响带着金属般的质感,像流泉落崖,似骤雨来临,迎着冬日清晨白晃晃的阳光跳跃着,闪烁着赤金般的光芒。

白杨树出身很寒微,又极其平凡。论材质它确实不够名贵,别说檀木、红木等高贵的木材了,就是和普通的松木、杏木相比它都逊色许多。北方的冬天,农人们习惯砍下它的枝干,放在一旁,等风干了当柴烧。论功绩,白杨树比不得苹果树、梨树、桃树,一生也结不出一个可口的果实,供人们品尝。然而生性倔强的它,基因里似乎生来就携带着一股子不屈不挠的犟劲儿,不用修剪,它同样不枝不蔓;不用浇灌,它扎根贫瘠,同样随遇而安,日夜旺长。春来吐绿,夏来绿荫,即使秋后被寒风剥尽了绿,它也绝不弯腰乞求。白杨树就如北方的汉子,天生无媚骨,即使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它也是昂首向上,挺拔自信。我说白杨树是平凡的,这平凡并不是平庸,白杨树就和养育她成长的泥土一样,真实可触,朴实无华。

每一次面对一株白杨树,我总能想到我的爷爷,我的父亲,还有普天之下和他们一样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

身为一介平民,他们就像一株白杨树一样是平凡的,就在某一个角落,平凡地生,平凡地长,在芸芸众生中,他们就如其中的一滴水。他们没有可歌可泣的壮举,没有可圈可点的功绩,甚至没有什么宏图大志,一辈子只要有几亩可耕种的田,有几间可供避风挡雨的房,再养一头牛,就可以快快乐乐地走完自己的一生。从来到去,短暂的一生中,没有多少人会记得住他们的名字。

并不是每一只鸟都能飞向蓝天,只要心中装着蓝天,一生都在快乐地翱翔。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是离大地最近的人。他们平凡的一生,风里来雨里去,脚踏着厚重的土地,懂得自己的使命,就像一株白杨树一样,昂首向天,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与大自然抗争着。他们朴实无华,坚强勇敢;他们勤劳善良,持家教子,遵守信诺,传承和延续着人类最美好、最基本的道义,真实的一生,坦率而执着,无愧于自己和社会,这样的平凡同样是伟大的,这样的平凡值得赞美和敬仰。

站在白杨树下,我双手扶着它挺拔的躯干,忘记了凛冽的寒风,忘记了冬天的寒冷,仰望着它挥洒开来的树冠,我试图和它对话。它根扎大地,敦厚的身躯多么像父亲宽厚的胸膛,靠近它我感觉很踏实,很安稳。

关于仰望的文章13:仰望阳光

仰望阳光的人,是阳光的朋友,其喜怒哀乐,无不因阳光而起。

那是雨后初晴的夏日。沉闷的雷声远去,太阳又露出了红彤彤的脸,天上云卷云舒,凉凉的风,轻轻地吹过。好风啊!让窗外婆娑的白杨起舞,满世界都是风吹树叶的声音,还有雨露摇落的声音。然后,风从窗口挤进来,同时挤进来的还有一抹清新的阳光,阳光静好,岁月如梭。

我有一次阳光下的记忆,那是1994年夏天,我考上了城里的中专,当年,这着实是山沟沟里的一条特大新闻。可通往城里唯一的公路被突如其来的泥石流冲毁,而我必须尽快赶到学校报到。无奈之下,我只有翻过屋后的大山,然后改乘渡船去城里。吃过早饭,我就顶着烈日出发了。阳光把泥巴小路晒成了灰白色,山林里连鸟叫声都没有,寂静得让人不寒而栗。大山里的路,陡峭蜿蜒,走上好几里地都看不到一户人家。屋漏偏逢连阴雨,当我赶到渡口的时候,去城里的渡船已经远去,变成了茫茫湖心的一个黑点。去城里的渡船每天只有一趟啊!我真不知道该如何熬过这漫长的白天和黑夜!炎炎烈日下,我分明看到了晶莹的泪水。

仰望阳光,阳光是七彩的,有苦涩,还有甜蜜。阳光下的甜蜜,就发生在1998年夏天。中专毕业的我,没有等到预期的工作分配,不得不独自南下谋生。深圳的夏日,像火炉,我就在火炉里奔波,一次次被人拒之门外。看过无数的冷眼之后,阳光也结了冰凌。就在我流落街头时,一个好心的看门老人收留了我,还介绍我成了一名保安。终于,远离了忍饥挨饿的日子,可以踏踏实实在木板床上睡一觉了,阳光就潜入了梦里,顺着梦境,暖在心田。

仰望阳光,是看生命在阳光里拔节,那是把成长的影子抛在身后。即便,哪天,你面前只有影子,那也不用沮丧,因为,阳光就在身后。

关于仰望的文章14:仰望大树

文/蔚成风

总是喜欢看一些东西变了颜色,从碧绿变得金黄,从黝黑变得苍白,从最初的爱慕到后来莫名的厌恶。时间在它身上经过的痕迹,唯有它自己最清楚。

小时候,我站在家门口那棵梧桐树前静静地仰望,灿烂的阳光不分厚薄地洒在每一片树叶上,绿色和金黄完美地撮合渲染出青涩的光晕。阳光在叶缝间透出每一个时间段不同的光影,我站在树下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

家门口正对这这棵梧桐树,无论什么时候出门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棵树的模样。有时候是邻居坐在树下摘葱剥蒜,一个棕色的菜篮子在躺椅边摇啊摇,偶尔一两片梧桐叶掉进菜篮子,掩住了那一篮子的花花绿绿。没人的时候,惟那竖直的光线把分叉的树叶切成一地整齐的片影,然后被来来往往的高跟鞋抑或是锃亮的皮鞋将它踩成一地碎影,仿佛游动的鱼。

那天天光微亮的早晨,我一如既往地站在梧桐树下,仰起小小的头去看那一树浓得化不开的绿荫。晨曦的光微明,每一片树叶上都乘着阴凉,露水在经络间蔓延。我踮起脚去看那些为了生存往上爬的虫子,恍惚间眼前闪烁着谁的面影。

父亲告诉我,高的树是爬不得的,你爬的越高,看到的东西就越广,终有一天你会从上面狠狠地摔下来,鲜血淋漓,只有那样你才知道自己在这个世上有多么渺小。

我对大人的话总是将信将疑。人类似乎天生对比自己高的东西有一种征服的冲动感,比如珠穆朗玛峰,所以世界第二高的乔戈里峰当然籍籍无名。

那天清晨,征服的欲望像是一瓶白兰地将我灌醉,仰望自然不可能填补我心中的空缺。于是我开始攀爬,接着这棵梧桐树扎实干练的臂膀去摘那片最高的叶。树皮的摩挲让我兴奋,仿佛那不是粗糙的皮而是少女的肌肤;露水滴落到我的衣襟里,那带着拂晓的冰凉刺骨让我欣喜,仿佛那不是露水而是什么名贵的琼浆玉液。我拼命地佝偻着背,不顾枝桠的刺痛伸手去够那片叶子,仿佛摘下来的不是叶子而是可以掌握这个世界的权柄,像是要把什么东西牢牢地握在手里……可那只是一片叶子而已,只是一片叶子而已!哦不,它只差一步,只差一步!

是的,只差一步。

风中似乎传来某人的叹息,我在叹息声里遥遥坠地,树梢上一只歇脚的麻雀被我惊得一僦而起。树叶沙沙直下,带着雨露阳光的味道把我刚洗过的带着工业洗衣粉味道的衣服沾湿,在我面前流淌成一条黑色湍急的河流,汹涌澎湃间光阴流转。

我一屁股坐在地上,低着头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我站起身来,拍了拍屁股上的灰,一言不发地走回家。父亲在二楼的窗户上看我,沉默的眼睛里似乎有欣慰一闪即逝。

然而梧桐树什么也没说,惟那金黄的树叶还在沙沙直下,阳光沉默地暴晒。

再次看到它时,心里早已没了最初的敬畏和爱慕。但我还是仰望,沉默的仰望,一言不发间睥睨一切,然后如释重负地转身离开。几片梧桐树叶掉在我身上,实在恶心极了。

于是我猛然醒悟:这世上绝大多数人或事都应如此,攀权富贵是要不得的,就像这树上的小虫子,终有一日他们会被早晨的露水给滚落成一滩烂泥。任何躲避风日的虫子在大树的庇阴下都藏不住,阳光会如匕首一样将任何逃避抑或是伪装的甲胄一片片刨开,然后再拿着这些碎片将你拼成那个最初的完整的形态,烈日照耀下原形毕露。

我再想起父亲的话,如灌顶醍醐般心知肚明,最后只剩下额手叹息。

我们这些泛泛之辈是攀不上权贵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倒不如像一旁的小树苗一样在阳光照耀下茁壮成长,虽然这样说有点落入窠臼了,但光秃秃的枝桠在太阳的眼睛下坦坦荡荡啊。

今年的春天我再见它时,树上金灿灿的叶子都掉光了,像是被人拔光毛的刺猬,娇嫩的皮肤裸露在空气里。它旁边的树苗们已经长高了好一截了,绿油油的样子仿佛在耻笑某人某物曾经嚣张跋扈或不谙世事的样子。我挠着后脑勺尴尬地笑笑,不知是笑自己还是笑别人。

就在我入神间,忽然“砰”的一声,一个伐木工人拎着把斧子把梧桐树砍倒了,巨大的根系狠狠地砸在地上,像是多年前我狠狠地摔在地上一样狼狈,倒下扬起的尘土和枯枝断叶显得如此颓废。

“长这么高,该砍砍了。”我回过神来时,那个伐木工已经渐行渐远,背影在正午的阳光下逐渐模糊。

惟走时那清脆的“呸”声如此刺耳。一口浓痰在正午阳光的折射下兀自刺眼。

关于仰望的文章15:在校园,我时常仰望星空

文/fxzh1016

在校园,我的阳光很集中,遍身光明和坦荡。小小的天地装得下世界,欢喜着天下的喜,忧着天下的忧。一句话,一本书,一个微笑,带我走了很远。

时光无邪停留于花的蕊,一朵朵流泻笑意。我有时惬意坐在绿荫中,看孩子们嬉戏。他们多么像是一只只蝴蝶,轻轻地飘走了我的疲劳。

沿着他们天真的歌声,我不断地回望。晴朗的日子总是多于阴天,沉醉于书香,忘记了春夏秋冬季节的轮回,忘了今夕几何。

郎朗的读书声,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抑扬顿挫,童声可爱。憧憬在小鸟的羽翼上荡漾,一边嬉戏,一边怀想。他们像春天的苹果花一样开得热烈,开得纯洁。

怎样走过这段成长的岁月?土壤,雨水,气候,阳光,他们都很重要。但施肥,剪草,灭虫是园丁们真实生活的写照,他们是一群天下最辛苦的人。

外面的芳草又长了几里?那棵老榆树总是把肥美的榆钱送到墙外,记不清多少个春天了。晚风吹来的时候,我却仰望星空,我想颂歌,可我的嗓子已哑。

关于仰望的文章16:夜空

文/殇落天

仰望漆黑的夜空,零碎的雨点还在亲吻着大地,是那么亲切;那么多情;不免也多了一些伤感!一股泥土的气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陌生!雨落的声音,打破周围的寂静。深邃的夜空,更多了惆怅!此时的雨夜,一阵凉风吹上心头,欢喜背后还是一丝的忧!风带有些思念的味道,在那灰与黑的夜空带着一丝惆怅,挟着一片凝眸!只为我们再一次的见面,才会流下最深情的泪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