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雨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风雨的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风雨的散文1:当时只道是寻常

文/轩阁幽人

当时只道是寻常

帘外的风雨,我想已是循环了许久的记忆。

惆怅在胸中拥挤的时候,我多想,一个人独行,很远的路,其实现在,我正在这样做着吧,千里之外陌生而熟悉的现在,我做着一个又一个的梦,我憧憬,我幻想,青春该在这样的季节里,去燃烧,去绽放。

许多的人,在抱怨不理解,许多的事,依旧是事与愿违,渐渐地,我们习惯了, 这二逼的世界,在一切皆有可能的口号中,波澜壮阔的行进。我们赴着后尘,在迷茫,在不解,却总停不下来,去学些真正有用的东西。我们似乎 忘记了所有的压力,我们告诉自己要好好享受生活,可为什么还是有人在深夜,呜咽着告诉自己:现在不是享受生活的时候,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停留,你享受的只会是深夜无言的寂寞和江山无缘的苦痛。明天,会是怎样的呢?是复制今天,还是用奔跑,甩开一切的束缚?

在春天,春暖花开的时候,你会不会试着,再次学会幻想,蓝天白云,清风细柳,幽人古桥,花儿,在你路过的时候,正颔首低唱,梦,永远在远方。在春天,不要学着,如何把自己深深地隐藏,太多的所谓淡定和冷漠,会失掉该有芬芳。

青春,在这时,是该绽放,还是隐藏。青春的时钟飘摇了一季又一季,或许我们依旧,没找到方向,但我们从没忘记,路在前方 。青春,不是该像书上romantic式的温柔吗?可为什么辗转和叹息,正悄然变成我生活的全部。不,我没有忘记我誓死捍卫的口号 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你为自己走的路线可耻吗?我觉得不,纵使无人能解,纵使误会和曲折正把我的影子,压的无力抗对,但我的身躯,依旧站成七尺的雄伟。

当世界喧闹的时候,让自己安静吧,安静的做自己该做的事,自己喜爱的事,我不看轻任何一个人,如果你让我那么做的话,我是有耐心迁就的。当不知路在何方的时候,当各种谣言已经泛滥成灾的时候,你有没有勇气和魄力,静下来让心告诉你,该怎么继续走?

昨夜风雨怜落花,泣泪飘摇漫天洒。

关于风雨的散文2:躲避风雨

文/何永俊

那时终日在房间里 环顾四周

东墙边衣箱里 有几套有性格的皮 西墙边的木床挺舒适的 躺上去就花花绿绿 南窗下桌子上 写过些句子 不着边际 北墙边书柜一大堆古今中外满天繁星的道理 成败兴衰乱如枝叶的证据 我理了半辈子也没有理出个头绪

不养花不种草 没有妻子儿女 说老不老说小也不小了 还没有走出去

闩上门成为习惯 怕脚步声打扰了自己 将窗半掩着 又怕风断绝了外面的消息

说是十年磨一剑 出游前充分准备准备 其实是不敢出门 其实是在

躲避风雨

关于风雨的散文3:一生风雨一生晴

文/郑亦淇

一讲到中国古典文学,便会想起苏东坡,想起他那沁入人心的诗词,想起他的一生风雨一生晴。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澈合称“三苏”。其在散文诗词,书画艺术及政治学术上都有颇高造谐。历朝天子对他怀有敬慕之心,天下名士对他赞赏有加,万千百姓对他爱戴尊敬。可他还是屡遭贬谪,半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但他从未恨人,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之,一笑置之。正是他这种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令我为之倾倒而爱慕。而这份态度,在其《定风波》一词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上阙写途中遇雨,首句“穿林打叶声”暗示骤雨来势之凶猛,所以“同行者狼狈”,而“莫听”二字显其超然物外之意,将雨的来势汹汹视为乌有,风雨再烈,“余独不觉”,仍然欣然吟诵诗歌缓步向前,“何妨”更显其潇洒安闲,泰然自若,甚至透露出一份俏皮,一种无畏的挑战。虽简陋如“竹杖芒鞋”,东坡却笑说这“轻胜马”,传达出笑搏风雨的喜悦豪迈之情。“谁怕?”二字有力反问,更突出其骨子中那份倔强。其实,东坡写此词时已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近三年,处境险恶,就如那狂风暴雨四面危袭。而末句“一蓑烟雨任平生”,便将东坡一生坎坷磨难以及其无畏官场黑暗之镇定从容,坚守本心之坚定尽行囊括。而其自评:“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原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正是这“任平生”之洒脱旷达。

下阙则写雨过天晴。“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是喻这风雨后仍有不停的寒冷侵袭,更摧毁人之意志,然“山头斜照却相迎”,又忽现那人生希望让人奋勇向前。末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似写骤雨过后重现平静之景,实写无视一生坎坷之情。这时东坡已年过40,其“人生如梦”感慨背后是半生漂泊困苦之凄凉,是华发已生却报国无门之痛苦。但东坡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此,无论历经多少沧桑苦难,打压失意,却对复杂人生保持一颗从容淡定的心。余秋雨说,此时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苏东坡并非无情无感之人。他也有“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情思,有“念故老大,风流未减,空回首,烟波里”的情怨,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情深。但真正的大师,熬得过岁月,遍历人世沧桑,依旧从容淡定。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让他成为第一流人物,让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倾倒。

关于风雨的散文4:落花风雨总缠绵

文/陈济华

昨夜里,风雨潇潇,一场绵绵秋雨下过不停,豆大粒的水珠儿,打在屋脊瓦面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响声来,就像一支无聊曲调,在重复地弹奏扰人的旋律。

我返回南三岛乡下已经三天了,还是碰到了这么一场硕大的秋雨。秋雨连连,情思绵绵,以致使我回溯起从前的一些旧事,游历在一条思念的河流之上。

南三岛,是一个没有河流之岛,水源稀缺。没有大片森林,有的只是一些低矮灌木。这些灌木,并不成林,而是一小片一小片簇拥在一起,远远看去,高低起伏,零星错落,在南三岛乡间四围荒芜的沙丘之上,随处可见。

这些低矮灌木,自然天成,细细的树径,弯曲的枝丫,间中还有野藤缠绵,如视小森林一片,也当属无疑。

秋天来时,南三岛这些低矮灌木,就越发显得生机盎然。在这片低矮灌木林里,时常栖生着一群群海鸟,从遥远北方飞来的候鸟,也常在这片绿色家园里歇息,以致一时间,灌木林里,鸟声嘤嘤,小鸟啾鸣,清脆缭绕,回荡在林间小径,令人感到诗意无限。

从前返南三岛灯塔滘脊村,我要从田头墟步行而去。经过白沙墟和木渭村,绕过蚊子江村和快活村,穿过土土包村边,再绕过一片水田的田基向前走去,几经蹍转,才能到达滘脊村。从蚊子江村到快活村,两旁低矮坡岭上,沿路都可看见那些灌木林,它们一簇簇,相依相拥,静静地站立在风中,妩媚含笑,在微风中发出沙沙沙的声响来。在这些稀疏灌木林中,有几只南三岛乡亲放养的小山羊穿行其间,它们偶尔发出几声咩咩咩的叫声。这些黑色小山羊,躯体瘦嶙,在秋日阳光照耀下,显得特别耀眼,总是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在南三岛,乡亲们放养生羊,并不多见。每一次返南三岛乡下,经过这些灌木林,能看到有几只小黑山羊在悠闲地吃草,悠然穿行于灌木林里,这的确也是一道不错的养眼风景,为沿途寂寞时光,增添几丝温馨快乐。

我起初见到这些小黑山羊,并不习惯。小山羊全身黑茸茸,它穿行在寂寞乡野灌木林里,悄悄然,了无声色,有时在你不经意间,它又忽地从灌木林立钻出来,就好像一头黑色怪物,突然间出现在你面前,引起的那种恐慌。从形体上去看,这些小黑山羊,有点像传说中的鬼。但传说中的鬼,究竟是何等模样?我没有见过,只是一想起传说中那些阴森可怕的故事,自然就把眼前这些小黑山羊与传说中的鬼对比起来,心里立时就感到恐慌。那时通往灯塔滘脊村,只有是一条弯曲泥泞小路,小路两旁长满了密密麻麻的木麻黄树。木麻黄树林背后,是一片低矮平缓起伏坡岭,其间来往行人稀少,有时一人在这松散沙光小路上行走,听到嚓嚓嚓的脚步声,忽然间抬头往前望去,不远处坡岭上,有几只小黑山羊,从灌木林忽地窜出来,心里不能不骇然惊慌起来。后来,这条路走多了,我也慢慢熟络起来,对这条小路沿途所见景物,不再感到陌生。在行进中,看到那些小黑山羊从灌木林里钻出来,不再感到先前那般恐慌,有时反而觉得,这些小黑山羊极是可爱,它毕竟为我寂寞旅途,带来了几分生机意蕴。

有几次回去,也是碰到秋雨绵绵。清爽的秋雨,把满坡岭上的灌木林,洗刷成一片青绿。那些黑色小山羊不见了,我好像感觉失落了什么,不禁往坡岭边上走去。我第一次这么认真地看起这些灌木林来。这些灌木林,冠状树形,树径细细,才米把高,矮墩墩,好像永远也长不大。这些灌木树径,伸出弯曲细长枝条,密密麻麻,上面绽开不规则椭圆形绿叶。正值抽花时节,在枝条与绿叶之间,星星点点的小花,绽放其中,在秋雨颤动下,小水珠儿飘飘渺渺,轻轻滑落,粘附其上,看上去,别有一番意趣。

相对而言,下木渭村与快活村之间坡岭上那一片灌木林,它给我留下只是粗浅记忆。但是,已使我对这些并不起眼的灌木林产生了浓厚兴趣。真正让我走进灌木林,是在我返回南三岛滘脊村的有一年秋天。

滘脊村西背后,也有一大片低矮灌木林,离外婆家也仅为二十步之遥,可以说,外婆家就座落在这片灌木林前面。这片浓密的灌木林,就像一道厚厚天然屏障,紧紧地护卫这条小小村落。每天清晨起来,我从下屋信步而出,不一会儿,就漫进这片灌木林中。清晨,阳光湿漉漉的,在灌木林中信步,感觉到有雾气缭绕。这些雾气在阳光照射下,映衬出一道道长条形光环,在灌木林中闪烁。鸟儿晨起,已活跃在枝头上,啾鸣歌唱,身姿灵巧,扑簌簌地在枝头间飞来又飞去。昨夜里,它们叫了一整夜,丝毫没有半点疲惫之意。

记得过去,我曾与华安哥在这片灌木林里掏过鸟蛋。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初秋时节,滘脊村西背后这片灌木林,有无数鸟儿,多是海鸟。清晨早起,天色刚呈鱼肚白,沉睡一夜之后,这些海鸟就匆匆起了床,在灌木林里飞闪着躁动的身姿,嗞嗞喳喳,空灵啾鸣不停。它们大都把鸟屋垒在灌木林中高高的木麻黄树梢上,一般人够不着,爬不上去。可是,我有华安哥作为后盾,所以还是很轻松的就把垒在木麻黄树梢上的鸟巢掏了下来。

在这些灌木林里漫步,我看见有许多叫不出名儿的野藤,缠绕在灌木林之间,若果走路时不小心,还会被这些野藤绊倒。在这些野藤中,有一种莺歌藤,它长着细细的藤蔓,死死地缠绕在这些灌木,攀附在枝丫之上。每到秋天时节,莺歌藤就绽开淡蓝色的小花,躲藏在藤蔓与绿树之间。若不细心观察,分辨不出它是灌木上的花儿,还是藤蔓上的花儿。起初,对这些淡蓝色的小花儿,我并不在意,看是看见了,但没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可是,后来去多了几次灌木林,还是看到了这些不起眼的淡蓝色小花儿,它静鸡鸡地绽开在藤蔓之间,随清风摇摆含笑,让人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妩媚。看它那样子,无忧无虑,无悲无喜,甘愿在这藤蔓之间,悄悄地展现含羞的身姿……

南三岛这些灌木林和藤蔓野花,在我的记忆中,总是留下那么深刻和美好印象。

今年秋天,我返回南三岛,又去了一次灯塔滘脊村西背后那片灌木林。我走近细看,这些在莺歌藤上绽开的淡蓝色小花,它薄薄的花辨儿,经不起秋风秋雨吹打,有很多花朵儿,花辨已缺落在藤蔓枝丫上。看得出,这就是昨夜秋雨吹打的结果。

淡蓝色小花,生命是脆弱的,生命的旅程一如吹过的秋风一样,眨眼消纵即逝。

这就是莺歌藤上那些淡蓝色小花生命的全部。

此刻,我顿时涌起一股“落花风雨更伤春”的忧思情怀,忽然间想起刘禹锡的竹枝词——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

知与谁同?

关于风雨的散文5:风雨桃花山

文/湘客

多少次在梦里寻找那条溪沟,那座溶洞,那片桃花林。初来桃花山,以为是到了陶渊明先生写的《桃花源记》里的桃花源,能看见“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花源。

这里,是石首桃花山。

当你,鸟瞰桃花山的走势,从城区望夫台一直往东,她自然形成了一条南北宽长的平原河带,走近桃花山又变成了险危的峡谷,特别是油菜花黄、稻谷丰登的季节,宽长而险危的峡谷金色灿烂,随风飘荡,波澜壮阔,把你荡到一个遥远时代,猛然间觉得看到了远古长江的古河道。

古长江,常年河妖作乱,江水泛滥,两岸百姓,苦难不堪,只有筑祭神台,烧香化纸,还将活生生的金童玉女和精美的青铜器抛入江中,祈祷神灵,保一方平安。在桃花山脚周代遗址不远处,发现了大量腐朽炭化的古树和厚厚的落叶层,从树的年轮推断分析,已有几万年的历史,出土的一枚镈钟,成为石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那么,桃花山的从前是一片浩瀚的原始森林?由于山川迁移,翻江倒海的地壳变化和不可抗拒的地震、地陷等自然灾害,将这片森林淹没,沧桑岁月又使桃花山沦落成海洋中一块礁石一座小岛或是九曲回肠中的一条小溪。这是遥想,历史尚未揭开你神秘的面纱。

桃花山,挺拔于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之间,突出的山峦,显得格外巍峨,溪水曲回,怪石嶙峋,流水湍急,郁郁葱葱的树林,亭亭玉玉的的水竹、窝竹、楠竹、凤尾竹,哑口库水清澈见底,丽人倒影历历,崖如斧劈,遮光蔽日的树、竹、云使太阳停留时间极为短暂。全年湿漉漉的山体,四季小草青青,路泥苔滑;起伏的山峰连绵不断,远处相望,恰似一条卧龙伏地,口中喷出泉水,顺势流入美丽富饶的杨叶湖;一位擅长风水的建筑设计师,隐隐透露出对自然的无奈,天人合一,返璞归真。

当你穿越两省相依的华容道;当你休憩在若如仙境的生态园;当你停立在红军树下;当你环抱千年银杏树;当你仰望风摇神奇的鸡脑石;还有那流芳千古的陶朱公(范蠡)和贵妃墓的故事……

总之,关于桃花山的传说很多,她象一首诗,回味无穷;她象一首歌,久唱不衰;她更象一壶沉缸千年的美酒,无时不散发着诱人的芬芳。

关于风雨的散文6: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文/陈筠祈

最近,我细细品味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看完后,我的心情如波涛般汹涌,久久不能平静。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讲述了:海伦·凯勒一生中只有十九个月的光明和声音,而她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与关爱下,克服了种种困难,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完成了哈佛大学的学业,成为一名慈善家、教育家。

在书的开始有这样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在她的生活和生活乐趣中,海伦·凯勒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需要克服的人们上了永远不能遗忘的一课。

其实,不仅是海伦·凯勒,我国史学家谈迁,不也是靠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历经艰险才完成了明朝编年史《国榷》,而司马迁也正是靠着这种信念写出了名垂千史的《史记》。

还记得自己练习骑车时,总是不停地摔倒,有好几次我都想放弃了。但每当这个时候,总有一个声音在鼓励我:加油,你一定能行的。只要有顽强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希望之光就能驱散绝望之云。这个信念一直支撑着我,让我每次在摔倒后都能坚决地再爬起,继续,直至成功。

有句歌词唱得真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是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绝境,我们都要像海伦·凯勒一样,用顽强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面对人生,那么奇迹就会出现!

关于风雨的散文7:风雨屋檐

文/张金刚

屋檐,无言。居老屋之上,伸屋墙之外,与屋顶齐眉,距天空犹近;虽身居高位,却无丝毫高傲,朴素低调、一心向下,默默为人遮挡风雨、庇荫四季,不觉苍老了岁月。

春回燕归。辛勤温和的农人,最喜有窝新燕栖于自家屋檐下,更喜旧燕带着春来的消息识家归巢。“呢喃燕子语梁间”,新燕、春泥、旧巢、屋檐,闪飞的燕子、春忙的农人,画面清新祥和,浸润着家的温馨。不日,巢边探出几只嫩黄的小喙,叽叽喳喳呼唤着打食的大燕;数日,小燕出巢,与大燕一起在屋檐下飞舞。屋檐护燕,燕恋屋檐,年复一年,繁衍生息。

雨是夏的常客。绵绵细雨,在屋顶凝集,滑向屋檐。屋檐水,点点滴,你追我赶,前仆后继,滴在泥土里、水盆中、叶片上,既有灵动的画面,又有灵韵的微响。滴滴嗒嗒,似首迷人小夜曲。骤雨大作,雨水沿屋檐漫下,如珠帘;顺瓦口泻下,如水注。雨下屋檐恣意拍打、流淌,哗啦哗啦,似曲澎湃交响乐。屋檐下,依窗而坐、凭柱而站,望雨听雨,思念油然心生,碎落满地;或静气凝神,任风吹雨打,心似无澜平湖。屋檐雨,弹奏心曲。

屋檐是秋来丰收的秀场。金灿灿的玉米棒,火辣辣的红辣椒,白生生的大蒜瓣,绿油油的香菜瓣,黄澄澄的南瓜条……悬于屋檐下,晾晒风干。顺着屋檐瞧去,高粱、谷子、花椒、花生、芝麻、核桃,削皮的柿子饼、嗑开的葫芦瓢、煮熟的红薯块、擦好的萝卜片,皆晒于屋顶,色彩缤纷,昭示着农家的勤劳。随后,秋收的成果顺着屋檐一桶桶、一篮篮、一袋袋递下,颗粒归仓,贮存满屋。屋檐,洋溢着农家辛苦劳作换得丰收的满心喜悦。

冬雪覆盖的屋檐,突显出瑞雪的厚度。白雪、灰瓦、蓝天,和谐搭配,成为枯黄冬野的明快一笔。屋外暖阳朗照、屋内暖气蒸腾,积雪消融成水,顺着屋檐滴流,润湿了干渴的冬季;寒夜,雪水凝成晶莹剔透的冰柱,在屋檐垂挂,折射出朝阳的七彩光芒。过年,屋檐下又升起红灯笼,映照着红春联、冷冻肉,烘托出红火的春节氛围。冬季的屋檐,笼着农家的温暖与安祥。

故土难离的麻雀,一年到头在屋檐下安巢、嬉闹;碧绿的苔藓、风落的种子,在屋檐上寻得一丝水土便生命蓬勃;攀墙而上的藤蔓,顺着上屋檐飘移、搭成阴凉;袅袅炊烟,融着饭香在屋檐烟囱内升腾,催唤人归;一盏明灯,点亮屋檐,照着回家人、过路人;一家人,在屋檐下生活、劳作,吵吵闹闹、和和美美地度过平淡烟火日子;留守的老人,在屋檐下翘首期盼儿孙回家,又含泪目送他们离家……

屋檐,有种乡土的特质和故乡的情愫,载着乡愁在游子心中构成一道不老的风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书房内,珍藏着福建泉州老屋屋檐上的一片尖嘴灰瓦。一瓦一屋檐,那便是故乡。

屋檐,浸沐风雨,历经风雨,见证着屋檐下的生活风雨,更庇护着檐下人的风雨人生。

关于风雨的散文8:我的中国梦

文/殷凡琪

如果我的梦想被风雨淋湿,你是否愿意扶我一把?如果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你是否愿意把善良当做路牌?如果你是国家的未来,你是否珍惜这一切?

从小我就有一个梦想:好好地学习,考上理想的初中、期盼的高中、渴望的大学。

如果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我会把“知识的种子”传递下去,让一颗“种子”变成两颗“种子”,让两颗“种子”变成三颗“种子”……直到全世界的孩子都有“种子”。“种子”会在他们的手里慢慢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也想过当一名专业的国家运动员。每当我看到一个个运动员手上拿着金光闪闪的奖牌,我就想,这是他们用努力换来的荣誉,用汗水换来的成就,这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天上掉馅饼的事。我也想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五星红旗的高高升起,让世界上的每个人知道中国的强大。

自己有自己的梦想,团队有团队的梦想,群体有群体的梦想,这就形成了永不熄灭的“中国梦”。有句话说得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我们每个人都抱着自己的梦想奔跑吧!将梦想传给全世界!

关于风雨的散文9:雨中静思

文/澌涵毓

夏日,窗外的世界在风雨里染上昏重的色泽。瞧,那落下的雨滴,若一粒微细的石砾,落在地上的浅潭中,漾成一个小小的水晕,层层晕染开来。看,那窗上的若有若无的尘埃,经雨水的冲刷,若墨汁溶化在大量水分之中,逐步渗透,留下或浓或淡的痕迹。晕化的斑驳融化出意想不到的形态。斑澜的纹样流淌着,水墨绕窗,恍惚间,这一幕不是自己一直所熟悉的吗?流动的画面若车窗外的风景,慢慢移动,泛开,然后不见了,让人难以分辨其中的端倪。

远出,当一个人坐在列车上,百无聊赖中总喜欢把目光转向窗外,沿途的风景恰似倚门回首而又和羞而走的娇羞女子。蓦然间,我,一位不速之客。闯入她的视野,让她猝不及防。为了掩饰内心隐隐作祟的慌乱,嗅着青梅,边嗅边看,躲闪的明眸,动情与眸中。是什么紧紧锁住了我的目光?是那娇羞怯怯的神态,还是那说不清的明眸和如莲一般含蓄的柔情?若雾的短暂停留,在我的眼睛酸涩的一瞬,不见了身影。疑是飞虫挡住了视线,揉的眼睛生疼,依然无法找寻伊的影子。

当我为一处风景的远去惆怅,又有一座山、一条河、一棵树,甚至是一只鸟儿与我相遇又别离。那一刻,我似却一抹流云,没有人知道下一秒我会路过谁的窗口,沉落谁的心底?那不断的出现又不断消失的风景衔接成一条美丽的长长缎带,舞上心尖,舞尽万般姿态。同时,构成一组运动的镜头,或特写、或幻想、或淡进、或淡出、或化入、或划过……

如果人生是那条长长的缎带,那缎带上打着的结恰似人生的折点。如果人生是一部影片,一组组的镜头记录着人生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剪接点都是人生的一次蜕变。如果说,镜头是一种视觉语言。试想,那么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在镜头之下。只是不同的人生阶段,镜头不同,角度不同罢了。当我们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若选用微距镜头,我们就无法迅速从“近摄”状态回到原来的状态。若此时改用长焦镜头,站在同样的地方,或许我们的目光就会漫过眼前的暗淡与颓废,看到更远的景致,那里恰恰是一片灿烂与繁华。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我们会莫名地压抑,无端地生出一种腻烦与不安。单调的节奏飘出落寞的音符,仿佛被遗忘在一个角落里,没有人欣赏,亦没有人驻足,这个世界就这样渐渐疏离了自己。懂得摄影的人都会这样的印象,倘若我们擅用广角镜头,将一切看似不足以取景的地方透过镜头巧妙地适度夸张变形,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原本容易让人忽略的景物通过在纵深方向上拉开距离,远近层次分明,强烈的透视效果依然呈现美的质感。

生活不可能随着我们的心情与意愿不停地改变,如若我们懂得在一定范围内变换焦距、不同宽窄的视场角依然会带给我们全新的体验与惊喜。瞬间变焦,甚至还能真正触碰到“爆炸”的艺术享受。在不变中寻求一种常变,在常变中将镜头千百倍地放慢,仿佛一切总是契合着我们的心境。

闭目凝思,心静到了极至。任一切的一切在我们生命的窗外不断的出现又不断地消逝,轻嗅,一直是我熟悉的薄凉气息。

关于风雨的散文10:风雨三江行

文/任传斗

在程阳风雨桥头,当长长的红绸带挡住去路,大碗的米酒呈在眼前时,我才真正感受到进山寨礼节的隆重和侗族人的热情。清香甜淡的米酒,虽没有北方烈性酒的醇香浓郁,可伴随着侗族姑娘清纯的歌声入口,心头确有几分醉意了。

七月的三江侗族自治县,正是阴雨连绵的季节,青翠的群山,涨满的河水,为我们平添了些情趣和记忆。

程阳风雨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它集廊、桥、亭为一体,是侗族风雨桥的代表作,是我国木桥建筑中的艺术珍品。桥身有5个石砌大墩支撑,桥面地板铺着当地的杉木。桥长64.4米,宽3.4米,桥的两边镶着栏杆,形成一条长廊。桥中有5个多角塔形亭子,飞檐高翅。整座桥的大小条木用榫衔接,没用一钉一铆。桥上两侧设木凳供人休息。长廊两壁上端,雕刻着各种历史人物,绘制着有关的神话故事,供游人休息欣赏。据说,这程阳桥与赵州石拱桥、泸定铁索桥以及罗马尼亚诺娃沃钢梁桥并称世界四大历史名桥。桥外烟雨蒙蒙,桥内却不受风雨影响,层层叠叠的廊檐,既能透光又遮挡风雨,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建造,足以体现侗族人的聪明和智慧。

站在风雨桥上,眺望桥外依山傍水、鳞次栉比的山寨吊脚楼,欢腾跳跃的溪水,片片碧绿的稻田,顿时感觉自己与这里的山水融为一体了,难怪郭沫若老先生到此参观时作出了“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人望遥。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的感叹。

在风雨桥中设置着一面大鼓,旁边一位侗族大伯两手舞动着,示意我们击鼓提振精神。烟台日报社的赵铎操起鼓槌在酝酿感情。虽然鼓点不是多么顺畅规范,可咚咚的鼓声,却使风雨中静谧的山寨陡添了一番情趣。

晚饭时分,天公作美,风雨停了,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泥土草木的清香沁人心脾。在山寨里不停地参观消耗体力大,再加行程表上列出的诱人“百家宴”,此时我早已饥肠辘辘了。到冠小屯“百家宴”现场,需要登上一面高台,坡下面的几层台阶上,被列队身着民族盛装的侗族女子挡住了去路,侗族女子后边台阶的两侧,依次排列着手持芦笙的侗族汉子,无论台阶上的女子还是列队两侧的汉子,看年龄差不多都是60开外的老人了。同行中有人说,这是客人进寨时的特殊迎宾仪式,叫“拦路酒”,是需要与客人对歌的。话音刚落,台阶上的女子唱起了侗族民歌,清脆的歌声在山寨里飘荡。接下来,应该是来客对歌了。大家正在紧张地搜肠刮肚之际,不知谁起了个头,大伙儿附和着唱起了任贤齐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没唱上几句,早已有人笑弯了腰,歌声也就此打住。

看来,仅凭这一首歌是不行的,台阶上的女子又唱了起来。人多智慧多,同行中又有人起头了,这次唱的可是柳州本土代表人物刘三姐的《唱山歌》。

两首歌唱了个大概,算是勉强过关,台阶上的女人闪出一条路,我们可以攀登台阶了。这时,欢快的芦笙响起,两侧的汉子拼足了力气,吹奏出浓浓的侗族情调。一路的劳困,被眼前歌声、芦笛声带走了。

山坡上的台子,是一处由鼓楼、戏台和长廊围拢着的广场。芦笙踩堂舞是宴会前的前奏。这种舞过去只有在节庆和祭祀时才跳的,现在已成为常规性表演节目。从迎宾台阶上撤回来的侗族老人,合着芦笙雄浑稳重的曲调,在广场上尽情地舞动着。

表演结束,侗族同胞把早已准备在长廊下的长桌长凳搬到广场,一排排地摆好,今晚的“百家宴”就在这里举行了。各家各户将精心准备的酒菜摆上,酸鱼、酸猪肉、酸鸭、酸黄瓜、酸豆角、酸辣椒,每桌都有七碟八碗,每张桌的一旁,气派地放着大坛米酒。大家不分宾主,男女老少在长凳上排坐在一起。起初,还是本桌之间的相互敬酒,品尝美味佳肴。几杯酒下肚,大家便一手持筷子,一手端酒杯,挨桌串走开了。这便是“合拢饭”“转转酒”了。

“吹彻芦笙岁又终,鼓楼围坐话年丰;酸鱼糯饭常留客,染齿无劳借箸功”。这正是侗寨欢宴宾客生动情景的写照。近些年来,当地群众用热情的歌舞和富有特色的地方小吃,打响旅游品牌,让各家各户参与其中,使具有侗族特色的“百家宴”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条渠道。

都说米酒不醉人,那得看你喝得多少。这“转转酒”没喝上几桌,我就感觉有些飘飘然了。有人干脆放下酒杯,在长桌间的空隙跳起舞来。不知是音乐的感染,还是米酒在发力,起舞的人越来越多,跳舞的队伍越来越长,有的是手拉着手,有的是两手搭在前面同胞的肩上,依次排列,边跳边唱。

若不是天上又开始落雨,若不是还要连夜乘车沿山路返回三江县城,这转转酒,这大团圆的舞会,将会持续到深夜吧!

关于风雨的散文11:春夜风雨,煽起我粉红色的情愫

夜,那么静谧,静谧得在装有双层玻璃窗的屋内,也能听见外面风雨夹雪的淅淅沥沥声。

人体台灯,仿佛孤独的少妇春情涌动的情愫,很艺术的在窗前桌子上洒下一片温柔,那么纤细,那么纯洁,然而又显得那么无奈,那么苍白。透明的琉璃花瓶里,从后园折来的一枝杏红,虽然已经凋零,但枝丫上存留的几朵萎缩了的花蕊,却仍散发出一丝丝淡淡的苦涩。

不知是谁,大约也耐不住初春雨夜的寂寞,一遍又一遍地放着任贤齐的歌——《春天花会开》:“春天花会开,鸟儿自由自在,我还是在等待,等待我的爱……昔日相思树,亲手为你栽,依稀人影在,只是红颜改,你在那里我的爱,消失在茫茫人海……”歌声,若断若续,随着夜晚的风雨飘来,竟是那样的委婉缠绵,动人心旌……

放下抱在怀里的布娃娃,我偶尔向四周望望,看看是不是还有比我更坏的东西在这屋子里作祟,便拉开如春天杏花色的窗帘,遥望被路灯照亮的湿漉漉的夜空、湿漉漉的街道,情不自禁地吟起唐朝诗人韩愈那漉漉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然而不知何时,我的两眼,竟也变成了湿漉漉的夜空——那一滴滴敲花有声的雨点,一片片落地即融的雪花,仿佛都是我童年门前那清澈小溪的一朵朵浪花。

——啊!我的童年,我童年的广场草地,我童年的院落花鸟,我童年的那一片小树林,还有我童年在小树林放飞的那一枚如初春杏花一样的粉红色风筝……

——啊!我的童年,我童年的小石拱桥,我童年的小石拱桥下的一湾流溪,我童年被那流溪打湿的碎花格子裙,还有我童年围在碎花格子裙领上如初春杏花一样的粉红色丝巾……

那个昔日穿着碎花格子裙,光着脚丫子在小溪里拣石子,在绿色的草地上奔跑,跑累了仰卧在草地上,默默地望着蓝天、白云,有着和蓝天白云一样飘渺幻想的小姑娘;那个昔日腰间跳动着两只蝴蝶结,晚间和妈妈坐在小院子里,爱把一根手指放在嘴里吸吮,好奇地看着天上的星星、月亮,有着和天上星星月亮一样纯洁梦境的小姑娘……

——她,已乘岁月远远地、永远地去了……

她不再是那个爱哭、爱叫、爱在爸爸的肩上逗乐,爱在妈妈的怀里撤娇的小姑娘。她爱穿白色的连衣裙,白色的运动装;她早晨要早早地起来化妆,晚上要迟迟地出去逛商场;她喜欢欧莱雅、雅诗兰黛;她迷上了文字,迷上了网络;她有了狠狠地爱,也希望能被狠狠地爱;她有了淡淡地爱的沉默,淡淡地爱的孤独和淡淡地爱的忧伤……

噢!我怀念童年。怀念童年的欢乐,童年的忧愁,童年那无邪的天真……

噢!我怀念童年。怀念童年的青山,童年的绿水,童年一起嬉戏的、天真烂漫的小朋友……

孩提时,我们手牵手,走在皑皑雪地上的那个脚印还在吗?——那寒冷的温暖,寒冷的温柔……

孩提时,我们肩并肩,在艳艳杏林中折下的那枝杏红还有吗?——那苦涩的芬芳,苦涩的甜蜜……

听着外面风雨落花的声音,回想往事,不能不使人想起陈子龙的《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的那首词来:“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

啊!我的春,我的花朵,我的梦里相思,还要泪染胭脂雨吗?

初春的夜,特别是这样的雨夜,总是这样,乍暖还寒,那一点点温柔,总让人头脑中不时遐想;那一点点凄清,也总让人心底里不时发颤……

关于风雨的散文12:风雨回家路

文/范诗怡

那天一到下午放学时分,雨就下得更猛烈了,没完没了!狂风“呼呼”地用力吹着,还打了几声“轰隆隆”的响雷,不禁让人打了个寒颤,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那天爸爸骑着电瓶车来接我回家。他披着雨衣,我躲进爸爸的雨衣下,调整一下坐姿,我拼命地把书包提到左边,尽量不碰到车。可是,由于书包实在是太重了,我整个人都沉下去了一半。腿却又不由自主地撇到了一旁,雨滴落到大红雨衣上,雨衣上的水又顺势滴落在我的裤子上。“滴水穿石”,雨滴在我的裤子上的数量越来越多,慢慢地,缓缓地,渗透到裤子里面。“哎呀,难受死了!”我大声嚷着。“轰隆隆,轰隆隆”的雷雨交加着,这声音太嘈杂了,所以即使我喊得再响,爸爸也没有听见。幸好我不是一个人,要是一个人也太可怕了吧?我在嘴里轻声嘟囔着。

“呼,呼,呼,呼”,风也越来越厉害了,它好像在向我们示威着,把雨衣吹得都飘起来,挡住了爸爸向前行驶的视线,我只得用力把它拉下来。

回到家里,我的鞋子和裤子全部都湿透了,而爸爸连衣服也湿了!哎!可怜的爸爸呦!

关于风雨的散文13:乡愁

文/闲云野鹤(袁琴)

向何处,去悠悠,不管烟波风雨,凭栏悄悄,今宵酒醒何处?楼头五更钟,一寸离肠千万结,此恨绵绵。

不喜落花季节,花朵静静绽放,如一场因果无疾而终。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们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与无常,作别西天的云彩。天边流星滑落,满天星光,绽放在无名的黑夜。花落了!

今夜离愁如山重,断送彩云归处。梅花落尽成思念,从此乡愁变离愁。碧海青天夜夜心,从此山水不相逢。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倘或有一天我死了,是埋向故乡,还是葬往他乡?何处是归航。

母亲,这个烙在心上,刻在故乡的名字;这个载满乡愁,写着归宿的名字,将我们所有的孤独和回忆填满。所有的所有,在前世今生的羁绊中,在香烟袅袅的凭吊中,化作伤心弦。

“独把离觞到黄昏,梦到南山,深处见娘亲”。没有母亲的乡愁,深秋的黎明,在两世的山谷轮回。今生再也不见, 生死戚阔,两头婵娟,何必枉悲伤。

乡愁是一种情结,一种对故乡剪不断的离愁,连着生命的两头。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乡愁里有今生最美的记忆,有无数可以回忆的理由。落在心底,留在故乡,静静地伴你左右,并送来故乡的晚风和童年的细语呢喃。“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从此他乡变故乡。

乡愁,如一根心上的弦,与故乡紧紧相连。无论山高水长,故乡的袅袅炊烟仍是世间最美的景象,那久违的感动依然在心间弥漫。乡愁,被盛在一杯陈年的酒里,让离家的游子常醉在异乡的路上。晓风残月,落雨斜阳,漏栏华露,拢作故乡一缕哀觞,都付东流水。哀觞里有母亲,有惦念的亲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今人和古人照射同一个月亮,恨着同一个乡愁。王建的乡愁,便是那月夜里的徘徊,黯然销魂。纳兰的乡愁,山水同程,风雪一更,雪夜里无眠,故园无此声。余光中的乡愁,愁在大陆的两头,从今后,梦魂千里,空碛无边。

乡愁是一种高贵的痛苦,撕心裂肺。“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周密的乡愁,怀揣国破山河碎,凭吊魂牵梦萦的故国。那对故乡流连不舍的眷恋,剪不断、理还乱,是无奈。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的乡愁更是不可逾越的抵达故乡的山高水长!百转千回。

这落在我们心底的,那最深,最美,最悠远的乡愁,日夜忧叹,终淹没在柔软而漆黑的夜里。更如你如我,落目在日不落的地方。雨才下这头,风又到那头。

关于风雨的散文14:一生风雨一生晴

文/郑亦淇

一讲到中国古典文学,便会想起苏东坡,想起他那沁入人心的诗词,想起他的一生风雨一生晴。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澈合称“三苏”。其在散文诗词,书画艺术及政治学术上都有颇高造谐。历朝天子对他怀有敬慕之心,天下名士对他赞赏有加,万千百姓对他爱戴尊敬。可他还是屡遭贬谪,半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但他从未恨人,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之,一笑置之。正是他这种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令我为之倾倒而爱慕。而这份态度,在其《定风波》一词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上阙写途中遇雨,首句“穿林打叶声”暗示骤雨来势之凶猛,所以“同行者狼狈”,而“莫听”二字显其超然物外之意,将雨的来势汹汹视为乌有,风雨再烈,“余独不觉”,仍然欣然吟诵诗歌缓步向前,“何妨”更显其潇洒安闲,泰然自若,甚至透露出一份俏皮,一种无畏的挑战。虽简陋如“竹杖芒鞋”,东坡却笑说这“轻胜马”,传达出笑搏风雨的喜悦豪迈之情。“谁怕?”二字有力反问,更突出其骨子中那份倔强。其实,东坡写此词时已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近三年,处境险恶,就如那狂风暴雨四面危袭。而末句“一蓑烟雨任平生”,便将东坡一生坎坷磨难以及其无畏官场黑暗之镇定从容,坚守本心之坚定尽行囊括。而其自评:“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原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正是这“任平生”之洒脱旷达。

下阙则写雨过天晴。“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是喻这风雨后仍有不停的寒冷侵袭,更摧毁人之意志,然“山头斜照却相迎”,又忽现那人生希望让人奋勇向前。末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似写骤雨过后重现平静之景,实写无视一生坎坷之情。这时东坡已年过40,其“人生如梦”感慨背后是半生漂泊困苦之凄凉,是华发已生却报国无门之痛苦。但东坡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此,无论历经多少沧桑苦难,打压失意,却对复杂人生保持一颗从容淡定的心。余秋雨说,此时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苏东坡并非无情无感之人。他也有“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情思,有“念故老大,风流未减,空回首,烟波里”的情怨,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情深。但真正的大师,熬得过岁月,遍历人世沧桑,依旧从容淡定。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让他成为第一流人物,让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倾倒。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