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散文

请欣赏姥爷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姥爷散文1:姥爷的小板凳

文/钟春香

姥爷快八十岁的时候,娘和姨决定不让他种地了。但他似乎没种够,而且还有那么一股犟劲儿,非要去地里。这可把娘和姨惹恼了。她们故意不管他,任他拄着拐杖,踟蹰着扛起小扒锄,手里又拎一小板凳,气呼呼地往地里走。

人们见了他都问:“你这是干啥去呀?这么大年纪了还上地吗?你那些女儿们呢?”

姥爷不答,也不看问话的人,眼睛直看路旁的绿树,似自言自语地说:“你不知道她们有多碍事!她们想跟着我,我都不用!”

他越这么说,人们就越笑。他想不理会这笑,但这笑好像总跟着他,随着树旁的叶子哗啦啦地响,响到地头等他看到绿油油的玉米苗后,才听不见了。

那一拃多长的玉米苗,齐刷刷地从地这一头延伸到那一头,人坐在地里像坐在碧绿的湖水中一样。当轻柔的风吹开他的蓝布褂,拂去他脸上的汗水和怒气,他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豁朗了。他笑着去看一株株的玉米苗,像看着他的女儿们那样——她们不知道他的心里有多爱,而这爱又岂是种不种地能说得清?

这样想着的时候,他的嘴里竟然哼出了一首古老的歌。这让走过他身边的人,都惊讶了:“你还会唱歌?”

此时,他的屁股坐上了小板凳,一地吸足了阳光和雨露的玉米苗围着他,他正惬意呢,别人一问,他更来了精神:“我不但会唱歌,还会讲故事呢!”——人们忘了,他除了是个耕作的农民,还是一个走过大江南北扛枪打仗的人,仅仅这一点他的人生就是一部传奇。他讲奇闻异事俚俗俚语,讲青葱岁月泥土馨香,讲回归故里家国深情……他把自己都感动了,无疑你也会感动。

他要薅草了。不管人家听到哪儿了,反正不讲了。人们又哄笑着离去,带过一阵冷风掠过他的头顶。他抓紧了手中的小板凳,边薅边往前挪,累了就坐在小板凳上。他觉得现在最懂他的就是手里的小板凳。这小板凳跟随了他许多年,他烧火做饭坐着它,拉呱聊天坐着它,来人了他更要将小板凳往前一递,快坐下!时间一长凳面都磨亮了!姥姥活着的时候,非说要扔了它换新的,但他总舍不得,凳腿都折了一次,他又叮叮当当地修上了。此时他觉得小板凳比他的女儿们好,女儿们都想着自己的小家,从来不考虑考虑他,他大老远从部队里跑回来,心里梦里不就是要过这样的农耕生活吗?怎么就没人成全他呢?怎么就只有小板凳守着他呢?……他越想越伤心,竟然哽咽着出了声。

姥爷散文2:姥爷的抗战

文/张素敏

姥爷本来是老实巴交的农民。1937年10月,整个德州包括临邑县都处于日军铁蹄之下。姥爷亲眼目睹了鬼子杀害无辜村民,抢走粮食、钱财,枪杀地下党员的恶行,1938年,毅然投奔鲁北游击队,成为一名抗日战士。

我小时候,最喜欢去姥爷家,因为我喜欢姥爷讲那些抗日故事。那时,姥爷每天晚饭会喝一点烧酒。一边喝,一边给我讲,讲到激动时,他会站起来,慷慨激昂,有时候,讲到牺牲的战友们,他又会忽然沉默。慢慢地,姥爷那些故事我已经耳熟能详。1941年深秋,有一回,姥爷他们去“端”商河县日军据点,用土炸药炸毁了日军炮楼,打伤几个敌人。敌人气急败坏,集合大批人马追击姥爷他们。姥爷带领游击队员边打边撤,一口气跑了十多里路,和战友们失散了。

傍晚,姥爷一个人跑到宿安乡陶家村。这时候,村子里的人听到枪声,早就都躲了出去。姥爷推开村里一户人家的门,发现这家里只剩一个老太太看家,儿子媳妇都躲出去了。姥爷简要向老太太讲明了情况,没想到老太太毫不犹豫地把姥爷拉进了屋里,说:孩子,估摸你是没地儿跑了,赶紧上炕躺下,一会儿日本人来了,你就说是我儿子,得了痨病。于是,姥爷上炕躺下,扯过一床被单盖上。老太太又把父亲的驳克枪拿出去,藏到鸡窝里。

刚做完这些,七八个日本兵带着十几个伪军就咋咋呼呼闯进了院子。没等老太太说什么,一群人就冲进了姥爷藏身的屋子。看到躺在炕上的姥爷,都围到了炕边上。老太太赶紧过来解释:“这是我儿子,病了好一阵子了,唉,愁死了。”听了老太太的话,其中一个鬼子怀疑地用刺刀一下子挑开姥爷身上的被单,机警的姥爷悄悄深吸一口气,肚子立刻瘪下去。加上姥爷本来就瘦,看起来确实像一个枯瘦如柴的病人。日军一见,伊里哇啦骂几句,捂着鼻子出去了。临走,还抓走了老太太的三只鸡。

因为姥爷作战勇敢,胆大心细,成了游击队的队长。也成了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但他们想尽办法也抓不到姥爷,就对姥娘下手了。1943年3月,姥娘怀着我母亲7个多月的时候,日伪军闯进姥爷家,把姥娘和5岁的舅舅抓走,关到离家几十里地的商河据点,并警告姥爷的父母,赶紧劝姥爷投降,不然就杀了姥娘和舅舅。姥爷的父母于是变卖家产,连家里的几亩地都卖了,打算托人赎回姥娘和舅舅。但是,钱花光了,鬼子还是不放人。姥爷带人摸到日本据点,抓了一个日军头目的妻子,提出交换人质。日军只好答应了。这样,母亲和哥哥被日本鬼子关押了20多天后,终于被救回来。

这时候,姥娘和舅舅都憔悴不堪,姥娘虚弱得几乎走不了路。原来,日军和汉奸,每天就给姥娘和舅舅一人两个又小又硬的窝头。5岁的舅舅经常饿哭,舅舅一哭,站岗的日本兵就会一巴掌打过来,到最后,舅舅吓得一直躲到姥娘怀里,不敢出声。而姥爷他们抓回来的日本女人,善良的中国人却拿出最好的饭给她吃,从没虐待她。回家的第二天,农历四月初一,姥娘早产生下了我母亲。

姥爷散文3:写给姥爷的一封信

文/刘红蕾

亲爱的姥爷:

您好!6月3日,是我生命中永远不能忘却的日子,那天您离开了我们。一个多月过去了,您在那边过得好吗?那夜我在梦中又看到了您,看到了您那和蔼的面庞,您坐在我的车上,朝我微笑,一言不发。

姥爷,爸爸妈妈给您送去的吃的好吃不?酒好喝不?烟好抽不?前两天,爸爸出差了,和往常一样,给您带回来两瓶酒,两条烟,放在了您日常用的桌子上。五七那日回任丘,我看到了六年前自己毕业时给您带回来的太白酒,当时您说要在过八十岁生日的时候打开喝,可是,您还没有喝呀!外孙女的心里多么难受呀!等外孙女去看您的时候给您带去,那酒可好喝了,您肯定喜欢。

姥爷,您别怪外孙女,是外孙女不好,在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没能照顾好您。外孙女不会忘记三十年的养育之恩,外孙女更不会忘记见您的最后一面,您眼角的那一滴泪啊!那是对我们的不舍,是对我们的不放心,更是对人世间的一丝牵念。三十年的记忆像电影一样,总在我的眼前时时放映。您是我的骄傲,您的正直与善良永远是我做人的榜样。浓浓的血缘,深深的爱,让我永远也不能把您从心中抹去。

姥爷,您放心,您的书我会帮您整理好,我会一本本去读,直到生命老去,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我们没有一项能像您那样优秀,我后悔,后悔当初没有跟您好好学习,后悔二胡学到一知半解,后悔毛笔字学得一塌糊涂,对不起,姥爷,我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慢慢补上,生命轮回,再见到您的时候,我可以不再窝囊,让您满意。

姥爷,您只是去了另一个世界对吧?我知道那里一定很温暖很安静,那里没有病痛。您一定能听到我对您的思念,您知道我一定会想念您的。姥爷,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生命的轮回竟如此简单?我不知道生命的尽头有些什么,锥心疼痛是人生的来去匆匆。

姥爷,我们都挺好的,您放心,您一向勤俭,在那边外孙女照顾不到您,您别省着,该吃吃,该喝喝,那边没有疾病,没有痛苦,外孙女希望您快乐平安!姥爷,下辈子,愿疾病痛苦我替您,我还做您的外孙女,孝顺您,依然看到熟悉的您。

此致

敬礼

您的外孙女:大蕾

2015年7月13日

姥爷散文4:姥爷的书柜

文/付群华

小时候每次去姥姥家,最吸引我的就是屋子当中那只棕红色的柜子了。柜子上面有三个抽屉,里面放一些舅舅读书时的课本,下面是对开的两扇门,门上两幅漂亮的风景画,很多人都对这两幅风景画称赞,而我却是为了柜子里面的东西,因为里面的风景更吸引人。

当时姥爷是大队的会计,而且略通文墨,写得一手好书法,在当地算是响当当的文化人。由于工作关系,姥爷经常能接触到报纸杂志,姥爷又好读书看报,因此家里积攒了很多报刊杂志。有些报刊虽然旧了,但姥爷舍不得扔,积攒起来整齐地摆放在柜子里,舅舅买的小人书也放在一起,所以我每次到姥爷家,最大动力就是来自于这个柜子。

姥爷那时对我们这些表兄弟姊妹很严厉,因为爱惜书报的原因,柜子里的书轻易不许我们动,生怕我们损坏。读小学的我对那些报刊书籍如饥似渴,在姥爷面前小心翼翼,尽力表现好些,以争取姥爷让我打开柜子看书。有时姥爷看我们表现得不错,就让我们打开柜子看书,但也不忘严厉地叮嘱一句:别把书弄坏了,看完了再原样放回去。

这句话在我听来简直是世上最美妙最动听的声音,没等姥爷话音落地,我赶忙跑到柜前,小心地打开柜子,带着虔诚(那时还不懂这个词)兴奋和喜悦,在那些极具诱惑力的书报堆中认真地寻找。先找自己最感兴趣的看,再看一般感兴趣的,最后看那些不太感兴趣的。每次看完做好记号,下次再看时就直接从书堆上面找,就不会因为没有标记地乱翻了。有时为了看书连饭也顾不上吃,姥姥要喊我几遍才恋恋不舍地从书中回过神来。我真希望一下把那些书看完,因为不知道姥爷下次什么时候才肯让我们看书。

浸淫于书报的世界里,也许是那些书报的滋养,它们培养了我对文字的热爱和兴趣,也促使我拿笔试着写一些文章。那时报刊很少,报纸只有当地的日报,等我看到时已经成月报了,杂志只有《辽宁青年》。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有个栏目是《名着缩写》,从那里我看到了《包法利夫人》《日瓦戈医生》《基督山伯爵》等,当时这些缩写的名着我看得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但满足了我那个时期对文学的饥渴和热情,并成为我写作的源泉和动力。若干年后,当我的文字不时见诸于报端时,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姥爷那个书柜,我相信这些收获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姥爷那些书的熏陶和润泽。

时至今日,我依然感受着当年读书的光芒。书,改变了我的人生,也丰润了我的人生,书籍让我的人生视野更加开阔,岁月更加厚重。我怀念姥爷的书柜,感念书籍给予我的馈赠。

姥爷散文5:姥爷走过的路

文/冯启睿

我的姥爷已经七十多岁了,两鬓斑白,但面色红润,慈祥的脸上镶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姥爷的兴趣爱好极广,文章诗词、古玩奇石等,但唯独书法整整伴随了他的一生。

小时候,经常看见姥爷在他的桌前挥动一杆毛笔,房间中总是充满着墨香味,我总会不自觉地围上前观看。见我对书法饶有兴致,姥爷别提有多高兴,问我要不要学写毛笔字,看着姥爷家厅堂里一幅幅裱好的字,我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之后,每次放假我都去姥爷家学写毛笔字,从横、竖、撇、捺,到土、木、水、火,从每个字结构的把握,到整体的布局。在姥爷悉心指导下,我的大字稍有起色。当然闲暇时间,姥爷也会讲自己在书法道路上所经历的故事,让我听得津津有味。

姥爷自幼酷爱习字,小学毕业后,就读于甘肃师大附中。初中三年适逢大饥荒,人们都在饥饿中挣扎,姥爷就在这时因家境贫窘被迫辍学。人生之无奈使他失去了求学深造的机会,但这并不能消减他热爱书法的热情。他经常省吃俭用从书店里买来一本摹帖,能忘记吃饭睡觉,看好多天还爱不释手。有时他就在空地里拿根棍子,写了又擦,擦了又写。就这样一遍一遍地练。凭着自己的刻苦钻研和上天赐予的天赋,不管时运怎么不济,命运如何坎坷,都没有动摇他追寻目标的决心,终于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接近理想的彼岸。他的书法造诣一步步提升。他慢慢发现自己对待艰苦生活的态度变得平和许多。日子虽苦,但总有一种力量支撑着自己,回忆起那段蹉跎岁月,姥爷也禁不住热泪盈眶。

在姥爷的书柜里,我略加翻拣找到的都是元曲、宋词、汉碑拓片、古籍版书等。姥爷的作品在全国书法大赛中多次获奖,并入编多部书画集。姥爷经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会心不在远,得趣不在多,只要保持自由的天性,享受心灵的愉悦,与世无争,就是难能可贵的。”也许这段话现在我还不能完全理解,但以后我可能会享用一生。

我渐渐发现每次与姥爷的交流,会与他的距离很近,甚至亲密无间。但有时我也会感到与他的距离又很远,其实这段距离便是他走过的这段路,使他总能站在比常人高的角度看世界。

姥爷散文6:茉莉花开忆姥爷

文/蒋波

家里的茉莉花又开了,洁白素雅的玲珑小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缕缕清香,嗅着馥郁的花香,隔着多年的岁月,姥爷那熟悉而亲切的音容笑貌那么清晰地浮现眼前……

小时候,由于父母工作忙,童年的美好时光是在姥爷家度过的。姥爷微胖不高的身材,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透着慈祥的光芒,很多时候,姥爷的眼神随着我调皮的身影不断移动着,疼惜而宠爱。彼时的光阴静谧祥和,让我回味和难忘,姥爷爱花草,小小的院内种了许多盆花,清晨,姥爷侍弄花草,姥姥做早饭。姥爷一盆盆浇水、松土、修剪,细心而仔细。姥爷最喜爱的是茉莉花,他说茉莉虽然不娇艳迷人,但如雪的小花总会给人送来醉人的清香。看着姥爷修剪欣赏花草,我也喜欢上这飘着好闻香气的茉莉花。

微风飘来,院中的茉莉花香时隐时现,在花香中,姥爷戴着老花镜读书看报,或者拿出毛笔练习书法。姥姥称姥爷为有文化的老头,在姥爷的熏陶感染下,我也喜欢上学习。最感兴趣的是姥爷那几支钢笔,每当看着姥爷写字,便缠着他要用钢笔写字。姥爷抚摸着我的头慈爱地说:好孩子,你还小,等长大了,这几支笔姥爷一定送给你。你只有好好学习,长大了才有知识。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姥爷家有许多珍藏的书籍,其中《水浒传》《西游记》是我的最爱,小小的人,字还认不全,便捧着一本厚厚的小说看得津津有味。很多时候,姥爷打开那个带着神秘色彩的小小收音机,收听评书节目,那绘声绘色的传奇小说,一下子使本来玩得兴起的我变得安静下来,吸引着,投入着,聆听着,忘了时间,忘了玩耍。

姥爷不愧为文化人,一到晚上,都雷打不动地收看新闻联播节目,关心国家大事。而姥爷的手边,会放着一杯姥姥沏好的茉莉花茶,有时候,姥姥还会摘一朵家里的茉莉花放入茶内,熟悉的芬芳香气在屋内飘逸弥漫着。我端起姥爷的茶杯,使劲嗅着:真香呀!等我长大了,一定会给姥爷买好多好多的茉莉花茶,让姥爷喝个够。听了我的话,姥爷欣慰地笑了。

可我还没长大,姥爷就得了重病住进了医院。父母怕我难过,把我接走了。我一次次吵着要找姥爷,一次次来到医院的病房内看着日渐消瘦的姥爷,心痛的说不出话来,任眼泪如断线的珠子不断涌出。我祈祷盼望姥爷能够早日康复,能陪我一起在茉莉花旁玩耍。

我还记得那一天,母亲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要带我去医院,我执意回姥姥家一趟,母亲看我倔强,便答应了。刚刚进入家门,就迎来扑鼻的花香,几盆茉莉正开得艳,我为花浇水后,摘了几支带给姥爷。病房内的姥爷已是十分虚弱,浑身插满了管子,看到我来了,姥爷黯淡的眼神中流露出喜悦的光芒。我把茉莉插入瓶内,采一朵放到姥爷的鼻子前,姥爷微笑着说:还是丫头最懂姥爷的心呀,丫头长大了,那几支你喜欢的钢笔姥爷送给你了,记着好好上学读书……我哽咽着,抓住姥爷瘦弱的手忍不住哭泣……

那是我见姥爷的最后一面,身患绝症的姥爷终还是永远地去了。那几支钢笔我细心珍藏着,看着它,仿佛就看到姥爷的身影。我也喜欢上了养茉莉花,每每沉浸在花香中,就不由想起疼我爱我伴我童年生活的姥爷。

姥爷散文7:三代姥爷的爱

文/边威豪

我姥爷、我岳父和我,称为三代姥爷,是泛指按辈分而说的。我们三人生活的时代和社会环境大不相同,在对隔辈人爱的教育上,也有着天壤之别。

我的姥爷是一名老八路、老党员,一直在军工单位工作。他虽然文化不高,但凭着一股子刻苦钻研的精神,对各种武器装备进行了多项技术革新和改造。特别是他研制的枪支鈅扣技术,曾被用于抗美援朝战场,使子弹发射效率提高了9倍。他还参加了很多军事基地的筹建工作,如罗布泊原子弹发射基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等,都曾留有他的足迹。姥爷就像是部队的重型装备,哪里有硬仗,他就开赴到哪里。

我从小就崇拜姥爷,他也特别喜欢我。放寒假,我就愿意坐着火车去北京姥爷家。因为那儿能看到灯火辉煌的高楼大厦和各式各样的汽车、摩托车。动物园里还有狮子、大象和老虎。可是每次去了,姥爷总是不急着带我去看。除了督促学习,就是手把手地教做家务。如怎样扫地才不起灰,怎样用烧红的火筷子修凉鞋,怎样使揉出的煤球儿又光又匀。有时揉煤球,时间一长,手指冻得生痛。修凉鞋时,心里一走思,就把手烫掉一层皮。姥爷一边用民间土方治疗我的伤痛,一边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一些小事看着很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只有神情专一、不怕辛苦,才能做好。

我岳父性格内向,很少与人交往。他当过农民,做过小买卖,还在地主家扛过长工,后来到城里为私人老板做工。他吃过不少苦,外出谋生时把5个脚趾都冻掉了。直到解放前夕,他的命运才出现了转机。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一下子竟变成了雇主老板的乘龙快婿。

自从我女儿倩倩出生后,我岳父比以前忙了许多。因为我常年当兵,妻子工作忙,女儿就在姥爷家住着,一直住到她24岁结婚之前。岳父对我女儿视如掌上明珠,孩子想要什么,他总是想法子满足。倩倩常年爱吃西红柿炒鸡蛋,但因为当时买不到反季蔬菜,孩子姥爷就求人从医院找来输液瓶子,用土办法做了很多西红柿酱。每年初冬,有的人家还没做起棉衣,倩倩就早早穿上了新里、新面的羽绒服,既舒服又暖和。夏天太热,又有蚊蝇,难以入睡,姥爷就让家人给倩倩扇着扇子,直到她睡着了。老人家从不要求倩倩参与家务劳动,一旦她帮大人做了点儿什么,总要奖励她些零花钱。

随着我外孙女佳佳的出生,我也就成了姥爷。

有了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我对佳佳的爱是非常谨慎的。

我经常选择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好书,带领家人与佳佳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启发她对读书的兴趣。有一段时间,佳佳总愿意挂上小黑板,像模像样地给家人讲课,复述老师讲课的内容。我就编了一段快板,让她在各种场合表演。针对她性格内向、不愿交往的特点,我就经常带领她参加各种聚会、参观、游览、采摘、访友、串亲等活动。

对隔辈人的爱,有如履薄冰的感觉,生怕贻误后人,更怕影响祖国的未来。时代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爱的艺术,不断提高爱的效果。

姥爷散文8:姥爷的手

文/王可悦

姥爷的手

八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四,我去姥爷家看望姥爷。为了让姥爷更高兴,我把弟弟也叫上了。

一进门,就看到姥爷为我们张罗着中午饭,我和弟弟热情地去给姥爷打了声招呼,因为我知道姥爷很想念我们。随后我们赶紧帮着姥爷干活,姥爷独自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八月的天是酷热的,姥爷的后背大汗淋漓,看到这里,我连忙为姥爷洗干净了他平时擦汗的小毛巾,并递给了他。

此时,姥爷脸上的表情会心地笑了起来,或许,我和弟弟的到来是他一周最开心的时刻。吃饭的时候,我坐在姥爷身旁,我和弟弟陪姥爷聊着学校里的事、校园外的事,有可乐的、可叹的、该吸取教训的等等,一股脑全讲给姥爷听。姥爷微笑着,在我说话的间隙,他慈祥地看着我们,“上课能听懂吗?作业错的多不多?”一句句朴实又充满疼爱的话语,让我顿时感到温馨之情从我内心深处不断升腾。

聊着聊着,我忽然觉察到姥爷的手非常粗糙,已不在光滑,还蹦出了青筋,使我感到姥爷粗糙的双手或许就是一位老人一生沧桑的体现。

自从姥爷生病后,他每天都按时吃药,但我发现虽然姥爷看起来很健康,但姥爷有些瘦了,尤其是腿,肉都渐渐地松了。姥爷的手变得枯槁,印象中,他手上原来只有不多的褶,加上很明显的血管,现在沟沟壑壑,饱经风霜。

就是这双手,从我小时候就经常紧握着我的手。他牵引着我,传递来阵阵暖意和安全感,带我到公园去玩:长大后,又是这双手,每天早上给我瓶子倒水、准备早点,日日夜夜地陪着我。在上初中时,姥爷每天为我们做饭,就是这双手,做出了一道道好吃,有创意,又让人记忆犹新的菜。正是这一道道菜,每天伴随着我成长。

姥爷生病后,由于腿不方便,加上长期气血不足的缘故,双手总是冰凉的,即使在酷热的夏季。

曾经那双强有力、温暖的大手,如今已变得如此枯槁、冰凉。此时,我的内心深处,猛然迸发出一种强烈的悲凉和一丝恐惧:正是因为这份恐惧,我很害怕,我不敢想,也不能想,每当我看到感动的老人时,我都会想起我的姥爷。

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了出来,姥爷的手在我心中是伟大的手,是强有力的手,是结实的手。我爱这双手我感激这双手,也同样爱着我的姥爷。

姥爷散文9:“儿童不宜”

文/刘至一

在爸爸妈妈、姥爷姥姥、大姨大姨夫、老姑老姑夫、老哥老姐的眼里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电视迷”,而且节目包罗万象,来者不拒,一有机会就看,逮住机会就看,就连刷牙的时候我也看。《健康讲座》”、《今日说法》、《快乐大本营》、《中国新歌声》、《笑傲江湖》等等到各种老哥看的抗日连续剧,妈妈看的爱情肥皂剧,姥姥看的怀旧剧,哈哈!我都来者不拒,只要你给我机会。爸爸说看多了电视要弱智,我不以为然而且据理力争,因为我确实学了好多知识。只是妈妈说看多了电视早熟,于是就有了我的“儿童不宜”,每到这时,我就会高喊:“儿童不宜!”然后双手捂住眼睛,这样我就解决了“要早熟”问题,哈哈,好好玩!

今年暑假,我也有了我的电视剧,那就是林心如和赵薇演的《还珠格格》。我妈妈和小路妈妈规定一天允许我俩看两集。

“紫薇好漂亮!”我说。

“想不到林心如都结婚了,还这么美!”小路感叹着。

我俩都好喜欢紫薇,还有小燕子、香妃、晴儿,她们都快把我和小路美哭了!当然,我们却不知道“危险”就在后头。

“啊,儿童不宜!”我俩异口同声,然后一起捂住眼睛,但都露出指缝偷偷看紫薇和尔康拥抱,小燕子和永琪亲昵。猛然发现我们俩都在偷看,顿时我俩互相指着都哈哈大笑,然后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互相又对视一眼,然后就又同时背过身去,过了一会儿,转过来继续看。哈哈,真有趣!

看完两集,我和小路谈论“儿童不宜”,我俩不能因为“儿童不宜”不去看我们喜欢的电视,可我们喜欢的电视剧里会有越来越多“儿童不宜”的镜头,这是我们最烦恼的事。有的小朋友会说:“那你俩不会看动画片吗?”我们俩会异口同声地说:“小弟弟小妹妹呀,姐姐我们已经马上就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还看动画片吗?不幼稚吗?”

于是我们俩就想如果我们能当上导演,就拍一部我们自己的电视剧,没有男女的相亲相抱,只有小孩的嘻嘻哈哈;没有男女的甜言蜜语,只有纯真的孩子气;没有爱情的眼神,只有顽皮可爱的眼神。那该多好啊!那就再也不用“儿童不宜”了!

姥爷散文10:姥姥与织布机

文/钟春香

在姥爷老屋的角落里,放着一台蒙尘的破烂的织布机。我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过姥爷,就这么一个破烂东西,我姥姥是怎么在上面织布的?他一边拿着线穗和梭子冲我比划,一边夸赞姥姥的手艺,说她织的布扛到街上人家都抢,不光密实、柔软,还颜色鲜艳、不落色,大姑娘小媳妇缝个衣裳,小孩子做个袄裤,家里裁个床单什么的,真是嘎嘎的……他眼里的神采和骄傲的神情,好像姥姥与织布机从没有分开过,而我却怎么也不能将行动迟缓的姥姥与织布联系在一起。

我记事的时候,姥姥就得了脑血栓且行动迟缓。记忆中,她经常拄一根拐棍,拿一个小凳子,坐在门口晒太阳。每天,她一扭一扭地从门内走出来,风儿吹过来是清爽的,太阳照在身上是温暖的。她将凳子在门口一放,缓缓地坐下,眯眼望着树影下细碎的阳光。姥姥的家位于前街,那么多人自她门口过,但她不怎么跟人打招呼,别人和她说话她也不怎么搭理,仿佛骄傲如她清高如她。她只喜欢看景,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听姥爷说,姥姥自年轻就是这么一个人,不喜言谈,不喜妯娌交往,但善干活,特别是织布,在那些细密的浆织和繁复的花色上,倾注她全部的心力和气力。但自得病之后,她却再也不能驾驭织布机。望机兴叹,她悟出织布所带给她的就像一场春秋大梦,梦醒之时,那些被她织就的飞鸟和鲜花,突然不打招呼就离她而去,让她心内只能空空如也……

在五十年前,农村会织布的女人很多,但能像姥姥这样织得好织得快的却不多。她一晚上到底能织多少,用姥爷的话说,你想要多少她给你织多少,她能从晚上一擦黑干到明天早晨鸡叫打鸣,一人玩转整台织布机,不用任何人帮忙。但奇怪的是,每次她想坐在织布机前,不是老大哭就是老二叫,大呼小叫,吵吵嚷嚷,但即使这样她仍然会坐在织布机前,边说边开始织布。姥姥常说,你们知道不知道,我们娘几个就是靠它养活的,没有它,就会吊起嘴来,喝西北风,你们还有脸吵闹?织布机的呱嗒声淹没了一切,日子来得就是这般粗粝,不像布上织出的花鸟,有着诗意的温情,她不能在乎孩子的哭闹,她不是无情,她只想织布换钱让孩子们吃饭,然后长大成人……

姥姥最幸福的时刻,是身边围着七里八乡学艺的女人。在这些女人眼里,姥姥成了天上下凡的织女,而她也极其享受这一刻。她一扫不善言辞的羞涩,讲起织布来头头是道,俨然一代宗师引领一方布艺。最不可思议的是她的神态,讲到得意的地方,她会眉飞色舞地笑。这是丈夫和孩子从没有看见过的一种神态。而最稀奇的还在后头,她踏上织布机,就与织布机合为一体,如入无人之境一般,手舞足蹈,左右开弓,姿势优美,节奏明快,呱呱哒哒,让女人们都看傻了眼,而她忙得满头大汗,还嫌不尽兴呢。

织布机所织出来的布,帮姥爷一家度过了灾荒年月。在那些挨冻受饿的日子里,姥姥虽然每夜每夜地织布,但孩子们身上的衣裳,还是舍不得裁她刚织出来的新布。她对孩子们说,新布是给城里的富人准备的,而我们乡下人只用布头或旧布就行了。孩子们含泪点头,穿着布头或旧布做的衣裳长大嫁人,这让病后的她一直后悔,为什么就没有为孩子们做身自己织的新布衣裳呢?

生命中没有了机杼声,让姥姥突感人世的悲凉。守着那台织布机,她不再多说什么,直到去世,她都保持着冷峻的面容。而她那颗柔美如花的女人心,曾是织布机上一块美丽的云锦,但不幸却被飞鸟带到了远方……

姥爷散文11:我的姥爷

文/董善军

我的姥爷在我十岁那年去世了。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心里默默地思念他,不忘他对我的疼爱,他老人家也总是出现在我甜美的梦乡里。

姥爷第一次走进我的记忆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地面上有一层厚厚的积雪,他推着一辆半新不旧的大金鹿自行车走进了我的家门。发现有陌生人出现,我赶忙往屋内跑,冲着正在洗衣服的母亲喊:“妈,来人了!”母亲听到我的声音走出门槛,一眼看见了自己的父亲,惊异地打招呼:“爹,大冷的天,你怎么来了?快进屋暖和暖和……”随即又抚摸着我的头说:“快叫姥爷。”我怯生生地望着眼前这位不速之客,从嘴里生硬地挤出两个字:“姥——爷”。

姥爷把自行车放在墙角,手里拎着一个提兜,待母亲接过去,他把我揽在了怀里,用有些冰凉的嘴唇亲吻我的嫩脸,胡子扎得我直咧嘴。“俺小外甥长大啦!”姥爷喜形于色,“姥爷给你买了好吃的来了。”他说着从提兜里掏出两大包点心,一样一样地打开,映入眼帘的是黄橙橙的蛋糕和白煞煞的泡子糕。姥爷把我的双手塞得满满的,我连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虽然弄得嘴角脸颊都是碎末,样子狼狈不堪,但那时那刻我感觉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快乐的人了,心里是一股爽爽的甜!

之后,尝到甜头的我只要是听到家门外传来“叮呤当啷”的声响就以为是姥爷来了,当定睛细看不是姥爷本人时既羞臊又失望。但姥爷是不会让我一直失望的,每隔十天半月他总会来我家,并专门为我买又香又甜的点心吃。

直到有一天,一个陌生人敲开我的家门,阴沉着脸对母亲说了一句:“你家俺大叔今天一大早咽了气……”母亲顿时泪流满面,把我搂在怀里边哭边说:“儿啊!以后你姥爷再也不能给你买点心吃了。”

姥爷走了,对我来说,世上又少了一个疼我爱我的亲人,世上又多了一份哀思和怀念。

姥爷散文12:我的姥爷

文/方一行

在我家里,我最敬佩的人就是我姥爷了。

姥姥说我姥爷年轻时比电影明星还帅,是个“美男子”,这点我信,因为他现在还是一个很潇洒的老头儿呢。

我姥爷不光长得帅,还多才多艺,他会弹电子琴、拉二胡、唱歌、跳交谊舞,连他种的花花草草都长得很茂盛。他还很爱养生,每天都要看电视里的养生节目。

我姥爷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双灵巧、神奇的手,不管是我坏掉的玩具、爸妈要扔掉的拖把,还是断掉的毛巾架,在他手里总能“起死回生”。有一次,我最心爱的玩具手枪坏了,拿去给姥爷修,姥爷在他放零件的“宝箱”里,找出了一把已经被我扔掉的坏枪,说:“可以把那上面的零件安在这把手枪上。”不一会儿,姥爷就修好了,我一试,还真好。你说我姥爷的手巧不巧?

姥爷散文13:姥爷的枣树

文/陈轶群

我的家乡,是鲁北平原的小城乐陵,也是驰名中外的金丝小枣产地。

十一假期,带着两个宝贝去万亩枣林游玩,一路微风轻拂,心情大好。随意寻得路边一处枣林,下车至林间,只见颗颗红玛瑙点缀碧叶间,蓝天映衬下,如红宝石般绚烂。“千家小枣射云红”,说的就是枣林景象。

两个宝贝雀跃在绿色林海间,品阅着枣林的迷人。就连两岁的弟弟,也学会站在树下,一颗颗自己摘枣吃。累累硕果触手可及,小人两腮鼓鼓,问其好吃吗,点头。五岁的姐姐认真地逡巡在枣林,在绿色枝丫间,寻找着最红的小枣,那一个个红色的玛瑙精灵般躲藏于枝叶后,与孩子做着躲猫猫的游戏,只是无论多么调皮,总被姐姐发现。

随手摘一颗小枣,入口甘甜微酸,清脆的口感让多年不曾吃小枣的我又忆起了旧日甜蜜。我小时,姥爷家院子里也种有一棵枣树,树龄已有六十余岁,每当八月十五,我都会回姥爷家,用长长的竹竿和他一起打枣,夜晚便在枣树下一边吃着甜甜小枣,一边赏月。姥爷总是要等到我们这些孙辈回家才会打枣,有时大舅摘一颗,都会被他嫌弃,说要等孩子们回家再吃。再过一段时间,树梢最红的枣,需要爬上屋顶才能够到,我们一群表姐弟们就站在树下,眼巴巴看着姥爷,费力爬上屋顶为我们摘枣吃。最后的几颗红枣扔下,小人们一哄而上填塞到嘴里,无限满足。那个时候,还喜欢跟着表姐弟们去摘枣,十五过后,属于大队公共财产的枣树早已被打光,只剩零星几颗红枣挂于枝丫无人问津,我们沿着河边,一棵棵枣树寻找着,每找到一颗,便投进嘴里,秋日最后的甘甜在口齿间瞬间弥漫开来,那是孩童最为惬意的时光。

如今,姥爷早已不在,他生前我们每年都要回家给他过生日,他的葬礼,成为我众多表姐弟最后一次大相聚。自此,家族里再无长辈守护,岁月流转,孩童长大,散落各地,再也没机会十五一起打枣赏月。出神间,两个孩子拖着满满一纸袋红枣跑过来:“妈妈,看,我们摘的红枣。”我接过来,瞥向枣林深处,绿树掩映,恍若看到姥爷家那棵老枣树。

院子里的枣树依然每年结满红枣,同这枣林一起,年年延续着希望。老家在,枣林在,那份有关孩童、故土、亲情的回忆便在。就像今年我带着孩子回家摘枣一样,总有一天,我们那群表姐弟,还会像小时承欢姥爷膝下一样,重新在枣树下聚首吧。一定会,天堂里的姥爷会一直庇护着我们。

姥爷散文14:姥爷

文/王梓佳

周日回家整理书房,书里夹着一张照片落到地上,我拾起它,照片已微微泛黄,但依稀能看见姥爷在教我儿时的算术。

姥爷离世十多年了,我最怕独自一人想起他。不止一次想过要写一篇关于他的文章,却不敢触碰记忆里他的沉重、辛酸和思念。作为他的外孙女,我没有尽孝,时常内心深处带有愧疚和自责。今天一遍又一遍看着这张老照片,眼晴逐渐模糊不清,我情不自禁忆起他在世时的点点滴滴。

依稀记得姥爷是在我五岁时归于沉寂。那一年,他才五十七岁。他有两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在生命的最后,他卧病在床,日渐消瘦的身躯在与病魔苦苦挣扎,耗尽了全部的精力。从此,他就住在远离家乡的土坡上,卸下重负和对我们的期望,一个人独自去了另一个世界。

记忆里,姥爷每天早出晚归忙于各种繁重的农活,家里十多亩农田都由他和姥姥来操持着,不管寒冬腊月,还是蛙声一片,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岁月使他额头多了些白发和皱纹,双手生出了厚黄的老茧,也磨平了性格。

姥爷孩子多,家境不算富裕,又曾遭受百年一遇的旱灾,有很长一段日子生活拮据。姥爷就一个弟弟,弟兄少,村里人有时欺负姥爷,但他一直默默做着本份的事,把农活做得最好,最精。听村里人说姥爷在农业技术方面是一流的,他种出稻谷总是产量高,质量好、销量好,有很多不是本村的都登门向他请教,姥爷从不推辞,把经验告诉他们,也把优质种籽发给村里人和外乡人。

姥爷在茶余饭后最喜欢诵读“红宝书”——《毛泽东语录》,声音宏亮而富有磁性,我好奇地伸长小脑袋侧耳细听,吃惊又兴奋。问他是怎么会说这么多的,他轻描淡写地说是跟别人学的。他时常勉励我和哥哥姐姐:要努力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可那时的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那个年代在农村,像姥爷那个年龄的前辈,能读书写字的不多,姥爷家里虽穷,但他不仅能背毛泽东语录,还能讲医学,给四邻八乡的人看病,精通数学,而且能讲故事。我很佩服,去问姥姥,她说姥爷一直很爱学习,家中再苦再穷,不论男孩女孩,他都累钱送他们去读书。

如今,我在优美的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学习,儿行千里母担忧,每天我上学临行前,母亲都会反复叮嘱我好好学习,增长知识和本领。回想起母亲的每一句话,那些看似唠叨而重复的话语,都是她的牵挂和舐犊情深。我想,姥爷也许也是这样叮嘱母亲的吧。

一阵风吹来,我的思绪吹回到姥爷的照片,泪水早已浸湿了我的面颊,我依稀见到我牵着姥爷的大手,聆听着语录的绝唱。我会记住姥爷和母亲的叮咛,阔步向前……

姥爷散文15:“老炮儿”姥爷

文/刘占青

圣诞节上映的新电影《老炮儿》既获得了票房,又获得了口碑,冯小刚更是凭借“老炮儿”一角一举摘得金马奖桂冠,可谓是名利双收。乍听到“老炮儿”一词我云里雾里,不知指的是何种类型的人。后来看了电影,又查了资料,才知道这是北京的俚语,现今一般指年纪偏大、整天提着鸟笼在胡同转悠的人。

看到这些,我想起了早已去世的姥爷,我从小在姥爷家长大,那时候,姥姥、姥爷已经六十多岁,从记事起,我就记得姥爷爱养鸟、种花、打鱼。姥爷每天提着鸟笼,带着他心爱的鹦鹉、黄鹂、雀鸟去集市上和他的“老伙伴”们会合,老爷子们把鸟笼都放在集市上的一片空地上,然后在一起谈天说地,话家常。作为老人,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孩子,老人们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自寻欢乐,填补孤独的心灵。

姥爷的另一个爱好是种花,姥爷家的院子很大,院子里有枣树、梨树、槐树,还有在墙上乱爬的葫芦。每到春夏两季,院子里绿叶茵茵,风一吹,树叶沙沙,让人为之清爽。在这些树的中间有一个大约20多平米的花园,里面是姥爷精心栽种的各种各样的花,有月季、玫瑰、菊花、蝴蝶兰、君子兰、茉莉、荼蘼(这个花名还是我长大以后才知道的)等。

记得一次雨后,村里的街道上、水沟里全是水,我和表弟为了证明葫芦能漂在水上,偷偷摘了姥爷种的葫芦,我们把葫芦掰开全都扔到了水沟里。等姥爷看到漂在水上的葫芦时,我们心里很害怕,姥爷属于那种不苟言笑、说一不二、脾气很大的人,在我们这些小辈儿人心中姥爷是很有威严的。我们哆嗦着承认了错误,就等着姥爷的惩罚了。出乎意料的是,在询问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姥爷并没有打我们,甚至连一句严厉的话都没说,只是拍着我俩的肩膀说:“以后要做实验跟我说一声,你们需要什么我都会捐给你们,哈哈哈。”当时我俩很大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心想姥爷怎么没狠狠批评我们呢。原来姥爷也有慈祥的一面,从此我们和姥爷更加亲近了。

等我长大后,离开了姥爷家,上了初中由于学业繁重,更是不经常去了,但我还是坚持俩星期去看一次姥姥、姥爷。在我上初二时,姥爷年事已高,在一次打鱼的过程中,他滑倒了,从此再也不能自己去集市和他的朋友们谈天说地了,更不能撒网打鱼了,他的脾气开始变得暴躁,舅舅们为了让姥爷开心,每天轮流开车送姥爷去集市。

姥爷去世好多年了,我有时还能梦见那个旧院子,梦里依稀出现槐树底下的姥姥做着针线活看我们玩耍、姥爷拎着鸟笼逗我们的剪影,只是童年的时光再也不能重现了,只能在梦里寻求心灵的一丝慰藉。

姥爷散文16:写给新年里的姥爷

文/邓一苇

亲爱的姥爷:

您好!

我写这封信的时候,泪珠与笔墨齐下……刚刚在春晚里看《时间去哪了》,妈妈直抹眼泪。虽然那首歌的旋律并不是我们90后的最爱,但是配图中的一张张照片,一下子让我想到了姥爷您那刻在门框上的爱。

妈妈说,我还没出生,您就搬来我们这座城市,一直把我带到六岁上完一年级才重返老家。所以此后的每个春节,我每次回老家,您都会把我带到门框前,让我后背紧贴门框,双脚并拢,抬头挺胸,再用粗糙而又不失温暖的左手,压下我微微上翘的头发,右手挨着左手尖用笔划下一道横线。再让我蹲下去,摁紧贴地的卷尺头,您自己则拉直卷尺,认真丈量。您的眼神一年比一年差,看刻度的脸越凑越近几乎要贴上尺面了。最后一次,也就是您大病初愈的去年,您的兴致和精气神一点也不差,当看到13岁半的我已有1米66高,您乐得几乎要蹦起来。

总也不懂这个隆重的堪称我家“春晚”的“身高仪式”,为什么要固执又虔诚地一年年重复?我一直在长而刻痕总是过去式,直到终于听到您说:“宝贝啊,你不在的时候,看着这些刻痕,我就想起你在我身边活蹦乱跳的日子了。而且啊,宝贝,你不知道你总是给我惊喜呢,你总是长得比我想像的更高更漂亮哦。”

我使劲咬着嘴唇也没能忍住漫出眼眶的泪水。是的,我总是一次次离开您依依不舍的目送,而我每次到来,似乎更多刁蛮和任性,您竟完全不嫌弃呢。

时间在您的额头刻下痕迹;而今年,您已不能再用您的爱,给我的成长刻下时间的标记。节前,您一再叮嘱妈妈别带我回去,您说,姥姥手术刚出院,没精力照料我们的饮食起居,亦不忍心我们在外面辛苦了一整年还要千里万里赶回去侍候你们;您说,因为我们在西安,所以您天天都看西安的天气预报,您知道大年初五起大雪降温,为了确保旅途安全高速路会关闭,我们就不能及时赶回来上学上班了;您说,听我妈说的,我学习很辛苦,每天早上都很不忍心叫我起床而我也的确起得千辛万苦……您说,孩子的时间宝贵,不能耽误,而您有的是时间,等开春暖和了姥姥也复原了,您会过来看我们……

妈妈捂着电话听筒泣不成声……她说,您是49年的老革命,一生奉献从不图回报。妈妈还说,您一再教育她,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对他人有意义。如果有一天实在干不动了,至少不能拖累别人。所以每次打电话,您永远都在报平安。二年前您做白内障摘除,出院了我们才知道;去年春节过后第一天,您不省人事地倒下,之前早就吩咐过姥姥打120。您说,女儿又不是医生,说了只是多几个人烦忧,也打乱了儿女们的生活节奏误时误工误小家;走绿色通道节省救助时间,而时间对危重病人来说就是生命!您请了24小时看护,好让家人安心地继续各自的工作和学习。想到您养的仙人掌,那些植物由于本身不能运动而不得不“固守”在那些花盆里,冷也罢热也罢旱也罢涝也罢,永远都从容不迫云淡风轻地鲜活着。

我跟妈妈说 ,这次不能听姥爷的,我们先斩后奏,悄悄地回去给您个惊喜。妈妈说,“宝贝哪,孝顺的顺,就是顺遂啊。我们执意回去,只是了了我们的心意,却违背了老人的心意呢——他会多么落寞自己老得不中用了,需要儿女风尘仆仆赶回去救助呀。”我知道,妈妈其实也和我一样,多么多么想守护在您二老身边哇!

妈妈说,她最怀念大学时来自您的鸿雁传书,那种还没有打开就已被思念的泪水浸透信封打湿心底的感觉,是如今再怎样时尚的微博微信也无法取代的;可我突然觉得再怎样的语言都苍白无力……那么,就此住笔吧。姥爷,我好想我们快快地在一起,我安静地坐在您身边,把头埋在您的膝盖里。

安好,切切!

非常非常爱您的外孙女:邓一苇

2014.02.08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