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从前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从前文章1:从前慢
文/汪亭
从前,日子慢。一次寒暄,坐半个上午;一声问候,得走几里路;一腔思念,山水重重。慢慢的日子里,你我不慌张,大家不急躁。
从前的早餐,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粥,就着小菜,吃上个把钟头。从前的报刊少而薄,编辑们爱惜每一页纸张,读者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愿错过。从前的梦想单纯执拗,历经时光的打磨雕琢,依旧温暖心田。
犹记,儿时去南京,从故乡西郊的山村出发,清晨起早翻山,上午赶镇上坐车,下午才到西门渡口。上船后,次日晌午方可抵达。
一天一夜的行程,搁今天,半日就能到。因为那时日月慢,旅途长,沿路顺江的风景,一幕幕深深烙印心底。山路蜿蜒,丛林墨绿,风儿穿堂而过。破旧的客车,司机开得缓慢。车内寥寥无几人,大包小包的行李可放至客座上。三两大人聚坐一起,闲谈春种、秋收,放佛坐在自家庭院里,随和可亲。
坐一夜的轮船,吹一宿的江风,听一晚的汽笛声,这是儿时去南京的初衷。不赶时间不着急,恨不得船行几日,看尽江岸片片朝霞点点渔火。
从前的汽车轮船搭载的过客,他们攀谈欢笑,不拘泥、不提防,各自闲说家乡畅聊俚俗;现如今的飞机高铁上多的是睡客,一上来就闭眼睡觉,谨慎小心,受不得半点风吹草动。
从前的旅途,不只为了抵达,每一时辰每一条路都存下美好记忆,留以咂摸。一如那时的情感,笔墨交心,信纸传情,清淡而绵长。
高中时候,与友人通信三年,未见一面。他在县城,我在邻镇,也只隔一小时车程。可彼此从未前往对方的小镇看望。只需一封信,穿山越岭,温存友情。
一封信,两三页纸,贴上八角钱的邮票,跑到镇上小心翼翼塞进邮筒。而后剩下等待,十天也罢,半月也行,时光慢得使等待都变成美好。那时候,人人写信,写给发小、亲人,写给同学、笔友,写给朦胧的爱情……
信如夏日蒲扇,似冬天暖壶,在年少的黑白相册里穿插一页彩色的书签,鲜活了寡淡的青春。就如同现在大家聊QQ、刷微博、玩微信一样。只不过,那时光阴如蝶,纷飞轻缓;而当下日月如梭,稍纵即逝。
从前慢,一切如常,各行其道。现在快,火车提速,信件快递。快时代,流水生活。饮食太快,来不及回味,增加了肠胃负担,不利于身体消化吸收;言行太快,来不及思索,旁人较难领会,不容易彼此交流传达。
生在快时代,你追我赶,丢三落四。还是从前好,从前慢,慢工出细活,慢中品人生。
从前文章2:化月
文/周馨远
从前,有一个善良的小姑娘,她的家旁有一条崎岖的小路,每天都会有很多人经过。晚上,她时常听见人们因为看不清路而摔倒的声音,她心里非常难受,她想点一盏灯给人们照路,可是她的爸爸妈妈不同意,不想她在外面受苦。
有一天,飞来一个神仙爷爷,他对小姑娘说:“如果你想帮人们,那你就吃一包神药,变成月亮,但是,从此以后,你每个月只能看见爸爸妈妈一次。”她低头想了想,然后点头答应了。吃下神药以后,她就变成了一轮漂亮的月亮,飞到了天上。她的爸爸妈妈非常着急,可是已经没有办法了。
从此每天晚上,月亮姑娘用月光帮人们照亮路,当每个月农历十五的时候,月亮的脸是最圆的,这时她就可以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也能看到她了。
从前文章3:一纸平安
文/耿艳菊
从前是慢的,简单的,久不相见的亲朋故旧惟有凭一纸书信互致问候,互寄平安。以前读书时学校里已有磁卡电话,手机寥寥,不过那时还是喜欢写信,等信,收信。信的首段总是千篇一律——“你近来好吗?”“你最近怎么样?”更重要的是写信时,哪怕是再亲近的人,一铺开信纸,也是照信的方式,中规中矩地写下:“某某,你好!”这“好”是问候,也是期待一切安好,一切平安。
董桥先生说台北张作梅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给他父亲写信时,用的信笺上印的是“安且吉兮”双钩隶书,水红色,娇得像落在池塘水面的桃花花片。真美啊!过去的人讲究有风致,在信笺上印上“平安”,叫“平安字”、“平安信”、“平安纸”。天各一方,鸿雁传书,盼的是一纸平安。你平顺安吉,我这厢才心安。
“还是安分好,安分了才安吉。”这也是董桥先生说的。记不清从哪里看得,说董桥先生的文字“妖”,现在想来该是褒奖,“妖”是有魅力。我是最近才看董桥先生的,只看这一句便觉得万分好。
我看董桥先生的第一本书就是《一纸平安》。这是他晚年七十之后写的《从心篇》专栏的结集。他的老姐姐云姑在他七十岁时叮嘱此去桑榆晚景,不可多生葵倾之心,今后不妨多写散淡之文,写者平缓,读者平安,多舒心。因此七十之后所写的都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从心篇”,故命名为《一纸平安》。读来果是如此,淡淡的,缓缓的,像喝着一杯下午茶,闲闲地聊着故人旧事,处处一纸平安。
这让我想起老家的风俗,纵然地域有别,天涯相隔,而祈求平安的心都是虔诚一致的。过年过节,初一十五,家家户户必焚香敬神。过年时最隆重,小孩子也要跪下给神灵磕头,请神灵保佑健康平安。多年习俗一成不变,每家的厨房里,挨着锅灶的一面墙上总要贴上一副这样的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两字平安三尺井,万家心愿一炉烟”。董桥先生的老师亦梅先生《三保洞怀古》的诗句。他说三保洞是郑和下西洋遗迹,古井最著名,人人要拜,要喝井水祈求平安。
一炉青烟袅袅,万家心愿不过是平安。
这是太平盛世普通老百姓的凡俗小日子里的平安。乱世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要的更是一纸平安。
乱世也罢,太平年月也好,一纸平安都足以抵万两黄金。世事如天气,有风有云,有晴有阴,每一段岁月都请珍重安吉。
从前文章4:圆音寺的蜘蛛
文/妙华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主光临了圆音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兴。离开寺庙的时候,不轻易间地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蛛蛛。佛主停下来,问这只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个问题,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来,有什么真知拙见。怎么样?”蜘蛛遇见佛主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佛主问到:“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到:“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点了点头,离开了。
就这样又过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依旧在圆音寺的横梁上修炼,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主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道:“你可还好,一千年前的那个问题,你可有什么更深的认识吗?”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会再来找你的。”
又过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很漂亮,顿生喜爱之意。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这是三千年来最开心的几天。突然, 又刮起了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觉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和难过。这时佛主又来了,问蜘蛛:“蜘蛛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对佛主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说:“好,既然你有这样的认识,我让你到人间走一朝吧。”
就这样,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家庭,成了一个富家小姐,父母为她取了个名字叫蛛儿。一晃,蛛儿到了十六岁了,已经成了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长的十分漂亮,楚楚动人。
这一日,新科状元郎甘鹿中士,皇帝决定在后花园为他举行庆功宴席。来了许多妙龄少女,包括蛛儿,还有皇帝的小公主长风公主。状元郎在席间表演诗词歌赋,大献才艺,在场的少女无一不被他折倒。但蛛儿一点也不紧张和吃醋,因为她知道,这是佛主赐予她的姻缘。
过了些日子,说来很巧,蛛儿陪同母亲上香拜佛的时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亲而来。上完香拜过佛,二位长者在一边说上了话。蛛儿和甘鹿便来到走廊上聊天,蛛儿很开心,终于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并没有表现出对她的喜爱。蛛儿对甘鹿说:“你难道不曾记得十六年前,圆音寺的蜘蛛网上的事情了吗?”甘鹿很诧异,说:“蛛儿姑娘,你漂亮,也很讨人喜欢,但你想象力未免丰富了一点吧。”说罢,和母亲离开了。
蛛儿回到家,心想,佛主既然安排了这场姻缘,为何不让他记得那件事,甘鹿为何对我没有一点的感觉?
几天后,皇帝下召,命新科状元甘鹿和长风公主完婚;蛛儿和太子芝草 完婚。这一消息对蛛儿如同晴空霹雳,她怎么也想不同,佛主竟然这样对她。几日来,她不吃不喝,穷究急思,灵魂就将出壳,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赶来,扑倒在床边,对奄奄一息的蛛儿说道:“那日,在后花园众姑娘中,我对你一见钟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应。如果你死了,那么我也就不活了。”说着就拿起了宝剑准备自刎。
就在这时,佛主来了,他对快要出壳的蛛儿灵魂说:“蜘蛛,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由谁带到你这里来的呢?是风(长风公主)带来的,最后也是风将它带走的。甘鹿是属于长风公主的,他对你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圆音寺门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三千年,爱慕了你三千年,但你却从没有低下头看过它。蜘蛛,我再来问你,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听了这些真相之后,好象一下子大彻大悟了,她对佛主说:“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刚说完,佛主就离开了,蛛儿的灵魂也回位了,睁开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她马上打落宝剑,和太子深深的抱着……
故事结束了,你能领会蛛儿最后一刻的所说的话吗?“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从前文章5:城墙守护着西安娃
文/墨涵轩客
从前的西安娃,似乎都有一段暖暖的城墙情节。现今西安娃的城墙情节淡了,淡的多了。城墙在他们眼里,不过就是区隔城里城外的一道墙罢了。也难怪,城墙还是那座城墙,西安却在变,西安娃也在变。
在我的体会中,谁要是说他是西安人,却对城墙没什么感觉,那他八成可能不是地道的西安娃,起码不是曾住在西安古城墙下的西安娃。宽厚高大,工整方直的古城墙就是西安人的影子,在它的脚下生活久了,多少都会萌生出城墙的性格。
我从小就生活在西安西门里一条叫白鹭湾的巷子,巷子南头朝西拐,几十步远就到了西城墙跟。在我的印象中,西安城墙应该是一个鲜活又悠久,具象又抽象的大概念。说实在的,尽管如今的西安城墙早已修缮得内外整洁,装扮的像个急火火要去相亲的大龄青年,招风惹眼的。我打心眼里还是觉得,五十年代的西安城墙更加温馨亲切一些。那时的城墙也许陈旧,有几段甚至几近残破,却更显苍劲拙朴,就像一位身着青布长衫,须发皆白的老者安详和蔼,我若有心里话,也更愿意向他诉说。
我记忆中的西安城墙,不只是有棱有角冰冷的砖墙和威严的城门楼子,它更像是有生命的,能给人以呵护的,让人感到可亲近可依靠信赖的沉默的朋友。1955年我上小学,那时尽管贪玩,但学习却从不让妈妈操心,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都是三好学生。那时放了学,作业极少。除了在院子里,在白鹭湾街道上与小伙伴们玩耍以外,经常出没的地方,就是攀城墙;在城墙上放风筝,练练花拳绣腿;钻进城墙的防空洞里捉迷藏;在城墙外的树林里捉蟋蟀,逮蜻蜓,粘知了,扑蝴蝶,掏黄鼠,挖荠菜,掘地软;在护城河里游泳,抓青蛙。用西安话说,就是“匪咋咧”。
最让我感到新奇刺激,也最让我母亲操心不已的,要算我也曾尝试过在城墙上“贴壁虎”了。其实就是沿着城墙的内立面,砌成有一定斜度的砖缝,手脚并用,一点一点的向上蹭,最多能蹭到两米多。再纵身跳下,充其量属于练练胆儿的那种,一般是有惊无险,乐趣全在哈哈一笑和争胜逞强之间,就算摔个屁蹲儿,也谁不笑话谁。
在我的记忆中,从五十年代到文革结束前,西安娃攀城墙最常见和最快捷的方式,要数“攀水槽”了。那时,西安的旧城墙内侧每隔六十米,就有一道流水槽直通上下,砖石结构。它能确保城墙顶面(叫海墁)的雨水,顺畅的流散到城墙下面,防止墙体被雨水浸泡。沿着凹型水槽的内侧,有人工凿出的脚窝,手脚并用,攀爬起来比较轻松。快到墙顶那段女墙的时候,是最险要的一段,因为女墙虽然很矮,却是垂直的。所幸的是,那里总有几处合适的脚窝可以借力。
对于生活在城墙身边的西安娃来说,城墙是他们放飞心灵的地方。五十年代中叶,西安的所谓高层建筑中,能超过钟鼓楼的寥寥可数,想登高望远,上城墙就是最佳境。再说,那时的城墙随便上,不用掏一分钱。当然大多数人若要想上城墙,还是规规矩矩从登城的“马道”,顺着阶梯型坡道上去。
春和景明,站在城墙上,蓝天白云下的终南山清晰可见。西门城楼上成群上百只野鸽子,在城墙内外自由翻飞翱翔。盛夏之夜,城墙附近的孩子们会结伙一道,各自卷着一张竹席,或者一张草垫子,铺在城墙顶上数星星。深秋时分,我多少次坐在城墙的垛口上,目送着一拨一拨的大雁,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向南迁飞。隆冬腊月,站在城墙上看雪,城里城外,满目皆白,不由人就想吼上两嗓子,也好把翻肠倒肚的话,一股脑腾个干干净净。
一直到文革初期,我上高中二年级,那时校内校外已经全乱套了,社会上的“血统论”正甚嚣尘上,我属于黑五类的“狗崽子”,什么派也不用参加。于是,有空就上城墙练习小提琴,拉好拉坏,自我欣赏。要么就对着城墙外的树林,学着京戏里的铜锤花脸叫板:呜—呼—哈—哈--哈!或者在一个一个的垛口上跨越奔跑,与其说是在练胆量,倒不如说是在纾解内心的苦闷与困惑。
我相信,城墙在每个西安娃心里,都是沉甸甸热乎乎的。无论遇见高兴的事或烦心的事,都想与它絮叨絮叨,好像就觉得它能听懂。结识了心仪的好朋友,就想到先一同逛趟城墙,好把彼此的脚印和话语都让城墙作个证。人们只消在城墙的垛口上向远处一眺,有多少流逝的故事就会浮现在脑海,又有多少愁闷的心境也会忽的消散。
岁月流逝,斗转星移,西安在变,变得越来越新。西安娃也在变,变得也来越老。六百多年过去了,西安城墙还神采奕奕的屹立在这里,它会一直守望着,倾听着,呵护着它身边一辈一辈的西安娃的。
从前文章6:那时懵懂的他…
文/石头角上的裂缝
从前,有一个男孩,他很内向,从上小学开始,他就没有主动的举手发言,每次都是老师叫,他才回答问题。由于内向,他的朋友也不多,只有两三个吧。小学很快就过去了,他怀着激动的心情上了初中··· ···
在初中,他依然是那么沉默,那么内向,但他始终都在注意一个女孩,她的一举一动。男孩知道自己喜欢上了女孩,但又不好意思的说白,只是私下向自己的好朋友同桌说了几句。
不久,女孩不知道从哪知道了男孩喜欢她的话,从此上课女孩总要回头看看男孩,脸上带着微笑。男孩当然也时刻注意着女孩的任何细微的动作。他们的目光会经常撞在一起,伴随着阵阵心跳和脸红,但他们很少在班上说话,只是在QQ上他们聊得很开··· ···
时间过的很快,初一的第一学期很快就过去了,就在那年的元旦,男孩送给女孩了一张贺卡,那是男孩在网上查的一段话,也不知道男孩是怎么想的,他竟在元旦那天当着女孩的面送给了她,虽然上面只有短短的一句祝福,但男孩准备了一晚上。女孩看起来很高兴,但贺卡被旁边的一个女生拿起了,在教室门外,顿时响起了一片女生们的哄笑声··· ···
就在初一的那次期末考试吧,男孩和女孩都没考好,女孩的成绩比男孩好的很多,但女孩还是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女孩有点生气,男孩看的出来。就在那年的寒假中旬,女孩对男孩写了一封电子邮件,里面委婉的表达了对男孩的态度:年少的我们还是无知的。男孩在那夜哭了,他依稀的记得那夜的月亮很亮很圆。寒假也很快就过去了··· ···
第二学期,女孩真的生气了,她不在看男孩一眼,也不在说一句话。有什么事,也是找人代为传话。男孩明白了,他们··不可能。男孩也只是默默地上学,放学,那段时间同桌成了他最好的朋友··· ···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男孩在全班发誓,要努力学习。从此,男孩周围的人都说男孩变了一个样,上课,男孩总是第一个举手发言,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男孩知道,他只是想多看看女孩,多让女孩听听自己的声音。女孩依旧是沉默,依然一句话也不说,这样的关系维持到了初二。在此之间,男孩的努力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还记得那是一次植树,是男孩的第一次植树,他很激动,由于没有经验,在苦干两个小时后,男孩的手磨破了,虽然很痛,但男孩依然干的很起劲,就在那次,老师发现了男孩的刻苦。在第二天,老师任命男孩为卫生委员,男孩很高兴,也很得意。就在那天,老师把全班都骂了一顿,唯独男孩,老师表扬了他。就是因为植树时全班不努力,导致植树延缓。男孩的成绩也在慢慢上升,女孩也在上升,但女孩依旧没有和男孩说话,男孩也从不去找她,因为他知道,他们的关系还尴尬,他也不想让女孩难堪。
初二到啦,很快召开的运动会上,男孩报了几项,虽然不尽人意,但他很高兴,因为他看到了女孩注视自己的目光,虽然很短··· ···
男孩,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希望女孩能原谅自己,希望他们能像同学一样,但着一切,只是在男孩的梦中出现过··· ··
从前文章7:过年啦
文/顾丽明
过年啦!过年啦!这对从前的、童年的我来说,是多大的欢喜啊!
母亲的年,是从腊月里就开始的。
当院子里的瑞雪还是厚厚的,哥哥们支着筛子“牵麻雀”的时候,母亲请来的裁缝师傅带着两个小徒弟就进驻我家了,裁缝师傅是我家的干亲,我叫他干叔叔,干叔叔不但手艺好,而且长得俊朗白净,他脖子上挂条皮尺,手里捏把剪刀,碰到难做的针线活,都是干叔叔亲手操作,或飞针走线,或细针密缕,我家老老少少过年的新棉袄新罩衫就在日复一日的“时间的针脚”里完成了。新衣服做好了,要等到大年初一才能穿,好不容易盼到那一天,我早早地起床,母亲给我穿上新棉袄,姑妈给我扎上新蝴蝶结,吃完母亲搓的红糖团圆和蒸年糕,我就跟在姑妈后面,去街坊邻居家拜年、显摆了,嘴巴甜甜地叔叔阿姨婶婶伯伯叫一通,在获得赞美声声的同时,两个口袋里已被瓜子、花生、芝麻糖之类的零食塞得满满。
父亲的年,是从街上排着的长长队伍开始的。
在那计划经济年代,没有人可以超脱在长长的队伍之外。春节来临时,各种主要生活必须品不但要排队购买,而且还要熬通宵,赶大早。那时候,我经常能看到,傍晚的街角、屋檐下那些在寒风中瑟缩的排队的身影,有些机灵的,则是早早地放上一个破篮子,搬上一块砖头来“顶岗”,以便能够买上一块上好的猪肉,假如能买到一副猪大肠、一个猪头或一对猪爪的,那简直是老天的恩赐了。父亲因为为人诚实,深得单位领导同事的信任,每年春节物资供应时,食品站的站长总是点名让我父亲去供应点帮忙收肉票,因此,那段时间,父亲总是天不亮就起床上班了,在忙碌完整整半个月以后,父亲也会因工作出色,而得到一张肉券或者一个猪肚、猪大肠券的奖励,当然还不用排队。当父亲把盖得严严的“紧张物资”拿回家的时候,超有成就感的他,简直就是家里的功臣了。
我的年,是从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开始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鞭炮声声,童颜欢笑,那些小鞭炮便是我童年最深的记忆。那时候,小孩子是买不起烟花的,我记得哥哥们玩的大多是那种从换糖担上换来的“响拍子”,里面包着火药的圆点纸,放地上,脚用力踏,便啪啪作响,也有的是从大人的一盘鞭炮中拆开来的小鞭炮,点了火一个一个地放,有创意、有花样、有招式地去放。例如有摆在邻居窗台上的捣蛋式,有绑在狗尾巴上的恶作剧式,有扔在铁罐里盖上盖的闷罐式,有插在冰块上的炸裂式,还可以放在砖头缝、树缝……各式各样应用自如。胆大的伙伴会把拆散开来的小鞭炮拿在手上,点着火后再快速地扔出去,“砰,啪”,听着那清脆的响声,看着它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甭提有多高兴了。有时候,点着导火线的炮赶紧扔出去,“哧哧”地火星突然熄灭了,等了几秒种后仍不炸,小哥性急去看,拿在手里的时候就炸了。那时候感觉哥哥们是最最勇敢的英雄,在漫漫冬日里,没有什么比鞭炮声更让人惊喜的了。啊,要过年啦,过年啦!
童年的年,是从等待母亲给我添置的新棉袄开始的;是从父亲天天早起,迎来送往的长长购物队伍开始的;从远远近近、噼啪作响的鞭炮声开始的;从吃上热气腾腾的糖水团圆开始的;是伴随着爆米花的香味开始的;是从终于可以走亲戚,吃到难得吃到的“红烧肉”、“白斩鸡”开始的……期盼着,激动着,兴奋着——啊!终于盼到过年啦!
如今,又要过年啦。我们的孩子再也不用等待新棉袄,我们大人也再也不用经历熬夜排队买年货的艰辛了,或许少了那份对过年的期盼、欣喜和应有的年味?
其实,如今的年,人们有了新的过法。看,有购年货,挤春运,回家团圆,高唱《常回家看看》的百万“回乡团”;有放鞭炮,看春晚,吃年夜饭,一起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亲情族”;还有“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逍遥派”;更有如我这般让温暖阳光、幽香绿茶、经典好书陪伴,悠闲过年的“宅女郎”……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年,过得温情,过得幸福,过得甜蜜,过得舒心。
啊!过年啦,真好!
从前文章8:从前那坐慢船的时光
文/李晓
坐一艘慢船,去河流下游,与骑一匹骆驼,去草原游牧,是一样的逍遥时光。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这古诗,常让我浮现在一条河流的下游,有我一个精神上的老友,手搭凉棚望尽千帆,或是一个红颜,依栏等我。
看那河流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像甲壳虫一样随波逐流在水面上,那是属于河流上的慢船时代。而今,高铁高速航空时代早已来临,好多的慢船,已从河流退役了。
有一天我在河流的港湾,看见一艘停靠的老式轮船,船舷上已积满了厚厚的锈垢。我想起这艘慢船在河流上行走的时光,船在走,浪在动,风在吹,一艘慢船,它的呼吸也是最古典的。
坐一艘慢船出游,独自一人,或是有几个慢性子的友人陪伴,是那些年的美好时光。
有年我坐一艘慢船去南京,要四个白天三个夜晚。在浪高风急的峡谷,我看到了岸边树上窜动的猴子,有一只猴特安静地托着腮,像我认得的写诗的吴三,他也猴一样瘦,高额深目,喜欢托腮思考一些严肃的问题。船走走停停,常常在深夜里摇荡的水声中,听客船上广播里响起的声音,到某某码头了,请旅客们带好行李下船。那些睡眼惺忪的乘客,扛着背着提着拖着行李下了船,他们那夜里的步履,也是梦游一样漂浮。码头上,小县城里深夜的灯光,萤火虫一样闪闪烁烁。
船到了白帝城,正是清晨时的朝霞满天,时空就这样很自然地穿越到了李白的年代。但有一个问题我总想不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虽是下游,但峡谷里浪大涛猛,江流中处处是旋涡,李白坐的这艘帆船,还千里江陵一日还,速度咋这么快呢。古代的帆船,冷动力时代,应该有纤夫奋力划桨,这船再快,也是慢船吧。后来我懂了,这是春风得意的李白,在诗歌里的夸张意象。
古代的慢船,古铜色皮肤的纤夫,他们那峡谷上岩石一样凸起的肌腱,这是我对那些沉默而又富有力量男人的想象。他们偶尔迸发出的高亢号子,把一条河流的水也喊得高涨了。一条河流的两岸,血汗之路上凿刻出来的屐痕处处,与一艘船命运与共的航程,是最好的呼应。我想起一些古代的船上乘客,他们用那悲悯目光望着青筋毕露的纤夫,千年之后,还有没有一首写给古代纤夫的诗歌流传下来?
那些年,我常坐一艘慢船,去云雾缥缈的下游寻找我精神世界的远方。我之所以愿意坐一艘慢船去,是想这样优哉游哉的时光慢一点,慢一点抵达,就可以让梦晚一点醒来,一旦抵达了目的地,我即将面临的,又是返程了,而逆流而上的航程,是我不愿意见到的故乡。
那些年,在常州求学的小乔,也是这样坐着长江上的慢船而去。小乔说,她看的几部古代名着,都是在慢船上伴着水声阅读完的。小乔说,她当年在慢船的摇晃中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成了一个妖精。而今,小乔也快人到中年,有天她告诉我,真想坐一趟慢船去常州。旧船票是没有了,涛声依旧,但能不能登上当年那艘慢船,我是真的不知道了。但我可以告诉小乔的是,你的梦想还可以坚持下去,在这个时代,做一个妖精是多么幸福的事。
从前那些坐慢船的时光,成为我人生时光里的一幅剪影:天青色里,一艘慢船,在河流中央与一个时代打着告别的手势。
从前文章9:小熊的生日会
文/赵紫绮
从前,遥远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小熊。胖胖的脸,小小的耳朵,可爱极了。不过,那只小熊总爱欺负别人,大家都不愿意跟它玩。
小熊的生日快到了,它想过一个难忘的生日,便写了很多邀请函,它把邀请函一张张送到大家的信箱里,便满怀期待地回家了。
今天是小熊的生日,它起了个大早,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并且准备了一大桌好吃的,有新鲜的苹果,刚刚烤好的糕点,还有香甜的桃子和又大又美味的西瓜……看得让人直流口水,几里外都能闻到食物的香味。
一小时后,两小时后……
一直等到太阳落山,朋友们一个也没有来,小熊难过得快哭了。
小熊渐渐地想起了以前的事,小黑猪被它打得鼻青脸肿,小花鸡的毛都快被它拔光了,到现在还没长好……
它自己反思了好久,觉得很对不起大家,就挨家挨户地给大家道歉,大家都原谅了它。
从此以后,小熊改正了缺点,友好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位朋友,它和大家幸福地生活在森林里。
从前文章10:从前慢
文/天才梦
“旅行的意义不是目的,而是行走,是我与你,身外事,众生缘,遇见,然后结束,消失,然后用不再返,于是,喜乐圆满,于是,我们的一生,才像一场旅行。”甘世佳如是写道。
在旧的时候,街上还没有那么多车,人们习惯推着自行车边走边聊。卖豆浆的小店经常排着长队,热腾腾的蒸汽好像能温暖整个冬天。爱美的姑娘们喜欢踩着高跟鞋在树荫底下慢慢逛。生活的节奏好像四三拍的华尔兹,走起路都像是一支圆舞。
后来,时间越走越快,把每个身处其中的人们拉扯成奔跑的直线和跳跃的光斑。急于奔跑的人们不会在意窗边的栀子花,不会看到对门女孩的新发卡,也不会花掉一个下午泡上一壶茶。
我想起曾经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在过去,如果我想你,我会跨越千山万水去牵你的手。而现在,我会发msn。
在某个炎热的暑假里,我来到了阆中,住在古城边缘的一家小旅馆里。旅馆的走廊有一侧是栏杆,对着中间的小院子,早上打开门可以看到阳光,还有阳光中悠闲自得的人们。
“老板,八点了,有没有早饭?”
“还早呢。”
恍惚间,城市的一切喧闹仿佛都被隔绝开来,仿佛走进了一张老照片。
兰州的人们习惯在早上造访小店,来一碗热腾腾的拉面,然而两次进出兰州,我却只在车里看到疾驰而过的城市灯火。
郎木寺的喇嘛早起会跳上很久的舞,然而旅程的匆匆却不允许我在那里看上一个小时。
拉萨的小店玛吉阿米讲述着一段一生只爱一个人的浪漫故事,我却只在旅游指南上匆匆地瞥过一眼。
在很多个忙碌的日子里,我幻想着这样的画面。只有一把藤椅,一本厚书,一杯清茶,一蓬阳光就足以描绘的午后。没有无端的争吵,没有夏虫的喧嚣,没有时钟的脚步。摆脱所有生活缝隙中挣扎起身的慌乱和不安后,时间变的缓慢、缓慢而悠长。
当时间过的飞快,一些生活中原本的乐趣就变得可有可无,于是心灵开始干涸。家人和朋友常挂嘴边的“回头吧”,就在不知不觉中带走了太多。一直坚持的信仰会在忙碌中变得缥缈,然后渐渐被替换成一些实用主义的技巧。时间留给我们真正生活,安心思考的空白被填满,疲惫就这样占领了身心。真正的风景都在旅途之中,懂得生活的人又何须一直盯着终点的方向。
缓步轻盈,穿枝拂叶,踮脚采撷,笑意人生。
从前文章11:承载婚姻中的红
文/黛黛
从前,我总觉得大红色的床单被套太扎眼。记得许久前的一天,回家看见妈妈的床上铺上了一套红色为主调的四件套,我当即调侃,哇,这是结婚啊这么喜庆。妈妈倒有些害羞的笑了。
而现在,我亲自在租住的公寓房间里铺上了一套大红的被件,床单、被套、枕头,小心翼翼又很郑重的套上,抚平整,看着床暖暖的红成一片,心里是满沁着的幸福甜蜜,嘴角会不自觉的上扬。我忽然明白,这样的红是结婚后的女人专有的,它的意义只有在走进婚姻时才变得有意义,变得闪耀,也只有婚后的女子才珍视这样的大红色,才衬得起这样的热烈。
婚礼前,每个女孩心里都有一个梦,身披洁白婚纱,精致装扮,明亮的如同太阳,手挽着他,走向殿堂,许下庄严神圣的誓言。而现实中,不是每个人都有雄厚的资本可以办一场如同梦幻中的童话婚礼,王子迎娶公主,美轮美奂。尽管婚礼的场景形式各异,但那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唯一的婚礼,那一天就是最美的公主。而婚礼那天,除了洁白的婚纱,一套热烈端庄的红色敬酒服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是办的中式婚礼,喜服都该是那热烈的大红色了。古时的女子出嫁,嫁衣是自己亲手编织,绣上凤凰牡丹,许下一世的美好。
闲暇时,我多了个爱好,会转动手指上的戒指,有时细细凝看,回想种种。这枚戴在左手无名指的戒指,承载着美好愿望的信件,“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颦一笑都有记载。婚后不多久,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还是异地。最开始并不习惯手指上突然有了一个束缚,也是觉着身份的突然转变,但这枚戒指似在忠诚的履行着她的职责,只要戴上她,仿佛就在宣告,你已是已婚人士,别的男子再与你无关,而更重要的是戴上了一个承诺与思念,转动着这个小小的圈,想着他在忙什么。于是每天早晨,我将她套入指中,晚上洗漱前再小心取下收入盒中。
身边也有同事刚刚领证,时常就会出现这样的对话,“去你女朋友那啊,哦不,应该说是你老婆~”,每每此时,一个大男人也会显出几分羞涩,局促,却又满是幸福的口气回答,于是我听到了这样一种说法,还没办婚礼,不算结婚。我默默的笑了,曾经自己领证后,不也是将男朋友挂在嘴边许久,我男朋友怎么怎么,却无法在公众面前坦然说出我老公怎么怎么,尽管心里或者私底下早已这样称呼良久。
从前文章12:情了账未了
文/张军霞
逛街时,遇到从前的旧同事小轩,一向喜欢追求时尚的她,头发凌乱,脸色憔悴,我关切地问道:“你怎么了?”她叹了一口气说:“我跟他分手了。”三年前,小轩出差时,偶然结识了一位男子,两人很快就陷入了热恋,后来干脆搬到一起同居,每天下了班,他们就牵着手一起去买菜,俨然是一对甜蜜的小夫妻。
不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爱的激情渐渐消失,小轩慢慢发现男友不仅喜欢赌博,还向自己隐藏了曾经离异的经历,当她为此质问对方时,换来的竟然是一顿拳打脚踢。小轩眼泪汪汪地离开,他却很快又找上门来,甜言蜜语地哄她回去,还说自己之所以撒谎,完全是因为太爱小轩,害怕失去她……
小轩心软,又跟了对方回去,不久之后,两人又因为琐事争吵,他竟然又冲她挥起了拳头。后来,小轩终于下了决心,趁他不在家,收拾了自己的东西,彻底搬了出来。“他本来就不适合你,”我安慰小轩说:“你一定会遇到真正爱你的人。”
“以后的事情我不知道,但是现在,他居然跑到法院去起诉,说他在恋爱期间一共为我花费了一百万,让我必须偿还他……”原来,小轩的这位男友非常有心计,他一直保留着两人同居期间的各种消费证明,包括信用卡账单、发票、合同等,两人一起旅游的车票门票,再加上买给她的礼物,杂七杂八加起来,居然真的是一笔吓人的巨款!
可是,小轩告诉我,自从和她在一起,两人赚来的钱就放在一起,他的薪水还不如自己多呢,怎么花来花去,就能花掉他一百万呢?就算真的消费了这么多,既然两人同居,所有的费用也应该平摊才对,凭什么算到她一个人的头上?小轩为了应付这场官司,累得筋疲力尽,真的不知道,她和昔日恋人之间的这笔“旧账”究竟应该怎么算……
小轩的遭遇,让我想起了一位老同学梅。当年,她和男友异地恋五年,他们费尽周折,却因为各种各样的羁绊,始终无法定居在同一座城市。终于有一天,梅主动提出分手,她说,与其两人一起被折磨,不如放手,给爱一条生路。
两人分手三年之后,梅忽然得到一个消息,他因为一次失误失去了原本待遇不错的工作,又因为失去了工作而再次失恋,现在变得十分自卑,每天都借酒消愁。梅果断地请了假,第一时间飞到前男友所在的城市,对他河东狮吼一样痛斥了一番,又甩下一个装着自己积蓄的大信封,这才转身离去。
前男友没有动用梅留下的那笔钱,将那笔钱原封不动将它还了回来,但是他终于又振作起来,当然,他后来又有了新的恋情。
我曾经问梅:“既然分手了,为什么还要帮助他?”梅淡淡地一笑:“不管怎么样,他都是我曾经最爱的人,就算爱情不在了,亲情还在,我怎么忍心看他生活得不好呢?”
后来,梅结婚,前男友专程带着自己的恋人一起赶来祝贺,并且送上一个厚厚的红包。
像小轩一样,梅和她的前男友,也是情了账未了,但他们之间的这笔“旧账”,却让人感觉那么美好。
从前文章13:小猪吃糖记
文/姚懿玲
从前,有一只非常爱吃糖的小猪。
一天,猪妈妈有事要外出。走之前,猪妈妈亲切地嘱咐小猪少吃一点糖。
可是,猪妈妈一走,小猪便走到了客厅,一边打开电视机,一边把桌子上各种各样的糖果捏在手中,正准备坐到沙发上的时候,他想起了妈妈说的话。小猪一想,害怕地自言自语起来:“如果多吃了糖,妈妈说会蛀牙的,还要变笨的,多不好呀!但糖这么好吃,反正妈妈不在,吃一点怕什么!”他就吃了一颗,又吃一颗,吃了一颗,又一颗……过了一会儿,不知不觉中,垃圾桶里已经有了一大堆的糖纸,小猪只能忍着不吃了。
过了几天,小猪正和小伙伴们玩得开心的时候,突然感觉牙疼得厉害,就请小伙伴们看看。“哎呀,一个黑色的大洞!”小羊吃惊地说道。小猫连忙说:“小猪,你蛀牙了!你要赶紧告诉***妈。”小猪想,怎么办呀?我告诉了妈妈,妈妈就会不让我吃糖的。可如果不告诉妈妈,天天牙疼,会很痛的。小猪的两种念头在拼命地打架,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小猪看见了心里的天平最终还是偏向了一方——不告诉妈妈。
又过了几天,猪大婶来家做客时,给小猪买来他最喜欢吃的大白兔奶糖,小猪马上大吃特吃起来。突然小猪喊道:“我的蛀牙怎么不见了!不会是被大白兔奶糖黏住了,一起咽到肚子里了吧!”小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哦,不!早知道,我就要听妈妈和伙伴们的话,可能就不会落到如此下场了。”从此以后,小猪再也不吃糖了。
从前文章14:关于我的孤单情人
划不开的从前 像冉冉上升的炊烟
无尽蒙胧着我的眼
苍白了那些一生情牵
就像孤星独恋着秋月
结局是无解
却用生命散发着微弱光线
点缀着月牙的鲜艳
在虚无飘渺间
继续傲然的形单影对
流转的岁月 在年华流逝间
再忆起了那份心碎
眼眶里已掉不出任何泪水
过度的思念
已经榨乾体内所有眼泪
让心慢慢变得枯竭
看见你微笑的容颜
听着你说你现在的转变
突然发现 当初的幸福
真的已经成了过往云烟
不再纠结 就让情尽逝、缘尽灭
让那些回忆 变成一个真正的【从前】
面对即将到来的佳节
请你继续幸福 而我
会继续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