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文章

请欣赏同窗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同窗文章1:同窗一场,离愁一盏

文/守护先森

正逢青春花季,可惜流年,花逝人渐离,轮回何所依?

河畔小树折柳,微风清扬,柳絮随风游,沉浮何处留?

高中又是三年,只留通讯,情系一线牵,悲欢存心间。

往事蓦然回首,昔日情谊,酿成一杯酒,清浊无所求。

同学之情,我们有过小学和初中的分离,所以我们懂得珍惜。

我们抱着梦想与希望走进学堂,也希望我们抱着快乐与充实离开。

三年的成长,各有收获,又是三年,离别之际总有一丝不舍。

我们习惯了课堂上凝神思考,也习惯了课间的疯狂打闹,甚至已经习惯了班主任的唠叨。

人,总是这么贱,依始没懂得去珍惜,快结束时才回首追忆,余下太多的遗憾。不愿离开,却憧憬未来。

在很多很多年后,请你们记得,为了梦想,我们相聚一堂,我们曾经一起笑过,我们曾经青春过,曾经陪伴你身边的,是我们。

如今,我们快要分开了

╰┈☆各自奔前程的身影渐行渐远

╰┈☆未来在哪里平凡

╰┈☆啊谁给我答案

------------

我会记得你们的,请你们一定也要记得我

------------

叹同学少年,懵懂却满怀信心,是啊,起码我们还有对未来的憧憬,起码我们还年轻

也许

离别之伤

只是为了渲染

重逢之欢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说得没错

祝福你们

这是我4月份写的。

同窗文章2:一生的同窗

文/要力石

这则“新闻”放在心上,想来,她与敏英同学跨越半个世纪的相会,只能是人生的憾事,不会变为现实。然而,正如一个知名品牌的广告语所说,一切皆有可能。事情过去大半年后,还真有了着落。春末夏初的一天,敏英阿姨在子女陪同下,专程从外地赶来了。本来大老远来了,必定要到我们家做客,喝喝茶,吃顿饭。此乃人之常情。

遗憾的是,两位同窗的相会遇到难以逾越的双重障碍。母亲居住在4楼,这种老式住宅楼并无电梯可乘,再加上敏英阿姨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因患脊髓炎而半瘫,请她上楼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怎么办呢?经过双方现场蹉商,决定请我85岁高龄的老母亲下楼。即使我在不在现场,即使我的想像力超级贫乏,这“楼下相会”的一幕都会使我浮想联翩,心潮澎湃!我深知母亲多年来患老年哮喘病,下楼时又无法使用拐杖,她必定是全身倚着楼栏杆,喘着粗气,一步步往下挪,要挪过36级台阶后,才能走出楼门口。

两位“80后”老人,60多年前的同窗,一对昔日好姐妹,就这样相会了,一个车内,一个车外,泪眼凝咽,牵手相拥。世事沧桑,岁月迷蒙,都因为“同窗”二字而一下子消弥了。由于双方均耳背,只能如新闻联播中常见的两国领导人会晤时的那般情景,宾主虽面对面用中文叙旧,仍然需要他们的后辈“同声传译”,译为更响亮的中文。确切地说,母亲说的是一口南和话,和她的同乡、当今影视明星王宝强的南和县方言一样纯正。我恰是在几年前,坐在北京佟麟阁路的民国国会礼堂欣赏《天下无贼》时,第一时间发觉王宝强说的也是南和话。

“云霞!总算见到你了!”敏英阿姨大声唤着我母亲的名字。

“敏英!我们总算见面了!”

“我经过多方联系,想方设法才找到你的。我这一生,是一定要找到你的!”

“找到了,找到了。”母亲老泪纵横。

“我还记得咱们在任县师范轮训时,是同桌,又是同宿舍呀!有一年放秋假,路过你们东大街的家,小孩他爹连着往外跑了两趟才借回两床被褥,回家时累得满头大汗。那会儿,你们家孩子多,经济不宽裕,还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我。”

会面也只能是短暂的,而且差不多是两位老人此生最后一次相会。敏英阿姨临走时,给我母亲留下一封长信。我后来看到了这封信,字迹工整、娟秀,一字一句饱含同窗情谊。信中记述了30多年前,她在我家做客一两天内发生的事。她竟然清晰地记得,当时家里穷,被褥不够,我父亲往外跑了两趟才借到被子。甚至她还记着第二天的早餐是油条豆浆。能真切记着几十年前在同窗好友家吃过一顿什么样的早餐,和几十年后执着与同窗相会一样,都缘于敏英阿姨心中仍然保留着几十年前朝夕相处时建立起的同窗情!

敏英阿姨在信中还顺便介绍了全家的情况,包括她的丈夫,当年刘邓大军38军55师164团3营9连的一名作战勇敢的战士,参加过着名的安阳战役和活捉敌师长孙殿英的汤阴战役。阿姨曾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丈夫离去已有两年,“我时常沉浸在回忆之中。每想至此,不由潸然泪下”。亲情、友情、同窗情,在敏英阿姨晚年生活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

同窗之谊,历久弥新。两位八旬老人,在僻静夏日的短暂一会,让我在功利和世俗的社会氛围中,又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

哦,同窗!

同窗文章3:为有温度的聚会点赞

文/刘宝民

昔日同窗、邻居和朋友之间的聚会活动变得频繁起来,微信群和朋友圈不时有聚会信息发布,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年人两周之内竟参加了三个聚会,被笑称为“聚会族”。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一种被称为“聚会纠结症”的心理疾患也在悄悄蔓延,有些人参加聚会后出现了失眠、盗汗、心慌和郁闷等症状,过了一段时间仍不见好转,无奈之下,只得求治于心理医生。

据了解,之所以产生上述现象,主要源于在聚会活动中,有关在何单位工作、身居何职、退休金多少、住房地域面积、孩子是否出国等都成了热门话题,好事者主动担任主持人。要求每个人自报家门,如实告知;有人借机大讲“过五关、斩六将”的历程,引发了一股攀比和炫富之风,从而触动了普通百姓的敏感神经,他们说:参加聚会,如同遭罪,倍感惭愧,心理崩溃。

聚会的主题本应是友情与和谐,却被人为地掺进一股商味儿,自始至终离不开利益和欲望,讲排场,论职级,求名分,搞攀比,仕途得意收入可观的人成了当之无愧的主角,其他人如众星捧月般地恭维奉承,手中无权且囊中羞涩的工薪族显得百般尴尬,仿佛做错了事似地抬不起头来,这种落差难免造成心理纠结和精神郁闷。

自古至今,功名利禄均为身外之物,而人与人之间的情义方显弥足珍贵。这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见证,是人生路上的宝贵财富,也是遇难不挫风雨同舟的动力所在。基于此,许多参加聚会的朋友呼吁聚会应该传递温暖,加深友情,笔者觉得,有理由为有温度的聚会点赞。

同窗文章4:青春为我侧耳听

仲夏夜,数十同窗,私聊在饭局。三杯两盏薄酒,点燃一堆黏稠话题,但也无外乎那些年过得如何,最近怎样。屋外一蝉鸣树,室内有百鸟在林,甚欢。想来好笑,大都爷奶般岁数,恣意率真,形似孩童。

那时,学校很小,却是整个世界。如今,世界偌大,却像一座学校。

离开中学,已有四秩,遥想当年,仿佛昨夜星辰。在翠柏夹道的土场,收听红色电波,然后走进灰瓦教室,映着浅黄灯泡,听老师讲“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课本在手,将那“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读到热血沸腾。某晨,天刚露出鱼肚白,便被哨声叫醒,原来要去十多公里外“学农”。一路亢奋,树也笑,水也笑,脚震行云,歌摇山林,一如去异国他乡旅游。待疲惫返校时,那些“非农业”,仿佛镀金一层,见人便是满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而大多数农家后生只当是小玩在外,筋骨一松。待到高考结束,方知,一颗红心可以,两种准备远远不够。

骨子里不服软,是青春的基因。为跃龙门,不少人连“梦”三年,梦断,又梦,再断,再梦。每天,梦与太阳一起醒来,每年,梦和青春共同成长。数年之后,我得知,当年的那位“李铁梅”,一手拿锄,一手执笔,在高中毕业的第五个年头,拿到了中师通知书。其家长喜出望外,请客四桌,在村东麦场,连放了三场电影。

说到电影,该是我们那一代人不竭的荷尔蒙。几部老掉牙的片子,一群熬不败的观众。与其说是看电影,倒不如说是“复习”电影。一部战争片,片名如数家珍,情节耳熟能详,对话滚滚倒背。为解眼馋,也为打发时光,约好三五伙伴,跑上八九公里,看一场打得“恶”的电影,是家常便饭,纵然早知结局,也要看到银幕上的黑底白“完”。

难忘某天夜自习将下课,老师笑吟吟宣布:明天早晨,5点半起床,校外住宿的,和同学同榻。教室顷刻鱼跃龙潭。寒风里,银幕高悬在两棵楸树之间,心想又是黑白故事,谁知,不是越南的飞机大炮,也不是一般的哭哭闹闹,更没有放中国的《新闻简报》,而是朝鲜的《卖花姑娘》。异国的悲欢离合,激情上映,惹得我们热泪盈眶,泣不成声。直到上课前,满校园还沉浸在难忘的“解放前”。

在“修理地球”的日子里,生活的颜色如同身上的着装。结婚、生孩、养家、造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他们最终拥抱了多彩的世界。

当了老板的李同学,当年想上北京大学学哲学,出师未捷,拭泪重来。方知,哲学在人间。“人是鳖,但不能憋死,人受憋堵武艺高。”他开讲,我们支起耳朵,“种地,不如卖瓦罐,卖瓦罐不如贩粮食,贩粮食不如做玉器。”此刻,我依稀看到他的家乡有四种人:种地、卖瓦罐、贩粮食、做玉器生意。未上大学,是他一生的痛,学哲学,是他曾经的梦。“广阔天地”最终抚平了他的痛,“大有作为”的哲学,让他梦想成真。有了钱,他回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村里的小学修葺一新。“再有钱,我也想上学。”读了MBA的他,如此感叹。心底的最软,被他戳中。

当年学校的文艺宣传队员,早已老去,但心中的歌声依然年轻。当年的“范儿”,如今做了外婆,说到往事,情不自禁,筷敲碗边,一段“老两口学‘毛选’”惹得一片叫好,恍若当年礼堂的掌声。心仪播音主持的哥们儿,脱口便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字正腔圆,形似民国情种。这时,当了大学老师的尹同学问道:还记得校园里的红洋楼吗?引来一阵抢答。“早年英国人建的,我们在那里排练话剧《掩护》,红楼演红戏,那叫个美!”“是中国的丝绸老板建的,不是洋楼,是晾丝的‘晾楼’。”“那是三中的地标,古镇的地标,玉乡的地标,一代人的地标!”“红楼梦,红楼梦,现在红楼不在,只剩梦了。”原来,那座红洋楼已从地平线上消失,连同壁立的古柏,绛红的回廊、苔青的寨墙、锈色的老井、黛色的祠堂,还有几幅鲜活的青春面容……

青春的倒影若隐若现,谁愿把所有美好沉淀?

那年初春,已经登上讲台的我,去看望教过我语文的王老师,他手颤抖,话模糊,目光却如洗。“你该继续写点东西,你编话剧、演话剧时,不到十六岁……那话剧,记得叫《争夺》,是吧。”说到此,师生二人泪眼相望。没想到,这一望,竟成永诀。

日子过得不紧不慢,出发的时间已不清晰,达到的地点依然还有很远很远。但我们记住了方向。

夜未央,弦不断,人生总有唤不回来的东西,那就收藏在梦里,或者让其浸泡在酒中,与那醉香一起沉淀,发酵。这样,虽无形无影,也用不着担心蒸发。

那夜,我听到最多的两个字是“怪好”还是“乖好”?分不清,写不准。这都不要紧。总算,这个时代对得起我们,我们也没有辜负这个时代,一切都在变,变得越来越好。

“青春是一头犟驴/离你很近/你却没有缰绳/

不,青春是一只呆头鹅/晃晃悠悠/你却永远追不上……”

是谁在说醉话?说给谁听?

同窗文章5:儿时同窗亦真情

一直以来总是觉得初中的同学是莫逆之交的朋友,因为那个特殊年代,花季的我们在市东园里度过了一段难以忘怀的青春岁月。可是与此同时,我也从来没有忘记过那些共同成长的小学同学。懵懵懂懂的年少无知,天真烂漫的言行举止,我们曾经同窗共读了整整六个春秋。

小学毕业的时候班里许多女同学都拍了“咪咪照”(两角钱可以印六张)或者是毕业照相互赠送,我把这些友谊的见证都保存在自己的小相册里。后来为了方便,又小心翼翼地贴到了蜡光纸上面。还有一张64年在和平公园和全班合影,我也保存到了现在。闲暇时翻出来看看,熟悉的脸庞清晰依旧。我经常会默默思念,不知道这些同学现在都好吗?

与我最具同学缘的是阿娥,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同学。小学在一个班,然后一起考入市东,仍然是同班同学。那时候的相处就像姐妹,晚上回家时我经常“路过家门而不入”,跟着阿娥去她家睡一个被窝。没想到“上山下乡”让我俩天各一方、杳无音讯,直到年近半百才再次得以重逢。

从她那里“派生”出两位小学同窗“妹妹头”和“大妹妹”,十多年前儿子结婚的时候她们都特意从上海过来喝喜酒。一见面,三言两语就找回来当年的感觉——我们是同学也是“发小”! 童年时我们在一起笑过哭过、唱过跳过、玩过闹过。童言无忌、纯真无邪。

此前找到了两位男同学荣海、海涛和当年的大队长王燕。我们曾经聚过一次,还邀请当年的班主任陈敏兰老师一起小聚过。市东九十周年校庆后,我才知道学友爱平的先生竟然就是我小学里的同班同学振业。今年上半年大妹妹偶尔重逢与她一起插队的玉琴,也是我们小学同学,于是就相约等我去上海时大家聚一下。

为此我推迟了回家的日期,我们七位小学同窗于11月23日晚在中百一店七楼的“顺风大酒店”相聚了。时隔47年,我们还能在一起谈笑风生,是不是珍贵的缘分?席间我们七嘴八舌回忆着一连串的童年趣事,引发了一连串发自内心的欢笑声——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我发过一篇《龚老师》的博文,叙述了一位让我难忘的老师。这一次相聚时同学们又提起了龚老师,我忽然想起多年前曾经在电话本上记下过龚老师的电话号码。按图索骥,竟然还真的联系上了。龚老师很激动,我们也很开心。

我说,等我下次回沪时一起去看望龚老师。没想到就在上个星期六,五位同学捷足先登,专程去浦东曹路的期颐老人公寓探望老师了。那一天雨下得很大,我们这些同学真的算得上“有情有义”!很遗憾我没能赶上“第一趟车”,不过更希望找到更多的小学同学,我们后会有期!

同窗文章6:同窗情谊长

文/海艺

7岁入小学,12岁进初中,17岁上大学。20岁之前结交的人,经过大半个人生的风雨飘零,至今仍在陪伴着我,这不能不说是我的幸福和幸运。

提起回访故乡的细节,总有夸张的惊讶在耳畔响起。“小学的同学?小学同学你们还有联络?真不可思议。”

是的,是这样。细想之下,确是神奇。我们不但联系,而且非常紧密。不但女生联系,男生也同样联系。不但同学联系,老师也一起联系。逢年过节,必然相聚。寻常时候,找个理由再聚。

其实,小时候的同学,哪里仅仅是同学?还是邻居,还是街坊。是嘀嘀咕咕悄悄话的小姐妹,也是课桌上画线横眉冷对的小仇敌。谁家爹妈是干什么的,谁家有几个兄弟姐妹,谁家来了亲戚,谁家添了人丁,都清清楚楚。那是一个封闭的时代,也是一个亲密的时代;是一个窄小的社会,也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况且那时候,很多很多的关系是混合的,重叠的。因为小学直升初中,按片儿划分,不必考学,所以你的小学同学,又是我的初中同学,你的前院后邻,又是我的同校校友,非常普遍。直到初中毕业,一块儿玩的小伙伴差不多还是那些,中途失散的不多。

小时候,我是众人的中心。老师同学间,他们毫不吝惜对我的宠爱。但凡好事,总有我的份儿。出头露面,上台表演,领取奖章,获得赞美。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父母双亲对我的轻视和漠视,为我的童年染上几分暖色。

今天,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从美国返回,在他们,是极大盛事,几天之内掀起一波又一波欢乐浪潮。他们轮番做东,殷切宴请,把我捧到天上。像小时候一样,让我品尝到人情的甘美,让我全然忘却年纪,只当又回到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

她,和我同一天进小学,就住在隔壁街上。有一天,雨天放学后,教室里只剩下我们俩。那阴雨天笼罩下的平房好昏暗呢,记忆里不记得有灯光。他爸爸来了,撑着一把大雨伞。她高兴起来,匆匆摆摆手,跟着爸爸就走。我呢,我妈呢?我妈新调来这所学校,在不远处的另一个校舍。老师们都下班了,却不见她来接我。伯伯看出我的焦灼害怕,问我住哪儿,愿不愿意先跟他回家。我点头答应。七岁的我,宁愿随尚不熟悉的小伙伴回家,也不愿一个人在渐黑的校园里,无望地等待。这件事,开启了我们长达半生的友谊长河,至今源源不断。我人生每一个重要关口,每一个关键时刻,她都出现,没有缺席。

她,小学不一班,初中同一班。住在南端的街头,靠近经四路的路口。我俩是同学,弟弟妹妹也是同学。我们相熟的时候,正是对人生朦胧憧憬的时候。在一起,常常讨论人生话题。长大了干什么,要做什么样的人,要过怎样的生活,等等。幸运的是,我俩双双跃入龙门,成为当时社会的宠儿。而今,她既拥有平顺幸福的生活,又在事业领域拥有傲人成绩。回想当年,在她奶奶的小屋过夜,两个小姑娘叽叽嘎嘎有说不完的话。这次为了见我,她专程从青岛赶来,在另一位好友安排的宾馆里,我俩又对床而居,畅谈一夜。

她,曾是我最亲密的姐妹。她和我一起到美国,参与闯荡人生体验,目睹一段悲欢离合。这次她也专门从青岛赶来。实际上从青岛为我而来的,加上前面提到的她俩,一共三位。她们前后分别离开济南去青岛工作生活,如今她们三个人是好朋友,也是我们共同的好朋友。

他,住我胡同口的那位,小时候磕头碰脸从不说话。还有他,也住我们一个胡同,但是住在靠近尽头的那座大院。小学一年级,我们仨从一个班转到另一个班,都忘了为什么。只记得温和的女老师领我们到新教室,在端坐在里面的小朋友众目睽睽注视之下,腼腆不安地进入新环境。多年以后再见,胡同口的那个他,忽然话多得说不完。他儿子怎样调皮,怎样可爱,怎样才能请我帮忙让他儿子上电视。原来男生女生之间的界限,这样容易就打破了!而胡同里面的那位,这次一见,差点儿脱口喊出他的外号!

我们都长大了,成了人;都做了人妻人夫,人父人母;有的还做了官僚长官,掌握大权。可一旦我们聚在一起,光阴瞬间回流,回到胡同,回到学校,回到课外小组;回到他们瞎打乱闹,调皮捣蛋捅马蜂窝,回到我一本正经小大人儿,举着老师给的上方宝剑训他们。看经流岁月,模模糊糊的黑白照片,我还是我,她还是她,照片上稚嫩的小脸儿,轮廓没变,神态亦没变。上帝赋予人的个性和容貌,当在临世之前就确定了,此生难以改变。

那天聚会的欢乐情景,深深印在每个人的记忆卡里。

其实,印在记忆卡里的,又何止这些?每一张面孔,都有一个难忘的故事。待我有闲时候,一笔一笔从容写来。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我大学里的同窗。虽然毕业以后,星散各地,但在他们集中的鲁西南城市,仍然为我准备了一场隆重的欢宴。当时我回程已近,去与不去,尚在犹豫。那边传来声音,“你来不了,我们就集合部分同学去看你。”让一二十号子人在短时间内集中起来浩浩荡荡奔赴济南,就为我一个人,成本太高了。所以马上决定,不管怎样,腾出一天,去大本营。

当我告别青岛姐妹,乘专车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已过中午。下得车来,众位同窗早已列队恭候。一阵欢腾。主办的兄长说,还没叫上附近的几位。不然,会更热闹。这一趟行程,经过了泰山,曲阜,与在兖州等得望眼欲穿的两位闺蜜共赴岁月之约。明年是毕业三十周年,到时候定会有更多精彩。但愿我能再来。

我们一起长大,一起变老,彼此见证各自的人生。情同手足,宛如亲人。这般缘分,不是上帝的旨意,又是什么?

同窗文章7:同窗情深

文/徐珂铭

同窗几载,难忘同学之间的深情厚谊,请看——

有一次,我一不小心摔倒了,和我一起的刘嘉俊看见了,急忙把我扶起来,和我一起慢慢返回教室。回到教室后,他检查了我的伤口,发现蹭破了皮,连忙拿餐巾纸洒上水,捂在我的伤口上,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这是为了防止细菌的入侵。”我听了,心里很是感动。

还有一次,我写作业时,写错了一个字,正在找橡皮,可是没找到,然后往地上瞧瞧,也没有,再在教室里搜索了一圈,还是没有找到。这时,一块橡皮映入我的眼帘,原来是刘嘉俊借了一块给我,这真是雪中送炭啊!我郑重地向刘嘉俊道谢,然后拿过橡皮,用了起来……

再有一次,我在值日的时候,刚把垃圾清理出来就发愁了,这么多垃圾,一下怎么清理得完呢?正在我紧皱眉头的时候,有人用扫帚把我的一半垃圾清理了,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邢文涛呀。他对我笑笑:“愣着干嘛?赶紧扫啊!”我听了,这才反应过来,把剩下的垃圾清理掉了。

我在学校里时时刻刻有同学的关心和爱护,真是幸福啊!

同窗文章8:自古情深是同窗

文/章有本

----返校感悟

2015年11月是我们华南理工大学的校友返校月,正日子是14号。我们被学校安排在17日师生相会。我们有机化工系橡胶专业75同学,相约回到广州母校。

上次返校聚会是12年前,时光荏苒,转瞬之间,就过了一纪时间。岭南的风光、饮食、气候;校园的人文、景色、氛围,又勾引起我打开叠叠沉封的记忆。这次作为一个旅行客,再入母校学府,过次惬意的时光,浪漫的游憩。

我提前一天到达羊城,坐大巴直达广卫路。这条路是市区到学校公交的起点和终点站,自然是熟悉不过了。找了一家粥粉店。点了一碗皮旦花生粥,要了一盘牛腩沙河粉,就炒粉吸热粥,久违的感觉,还是当年那味道,真解谗啊!

我没有提前报到,在就近的旅店息脚。由于就读广州时,还是个穷学生,限于经济与学习方面原因,对广州的历史成因,遗迹旧址,人文景观知之甚少。白天参观市博物馆和西越王墓,追溯了自秦、西汉南越国以来的岭南卓越进步文化。晚上漫踏闹市北京路,目睹了路面玻璃展板下,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街道遗址的剖面文化层,仿佛时间穿越到久远的古代,延绵到现在。丰富了自已的阅历,补了一堂历史课。

次日,到校门口的宾馆报到,大部分同学都早到了。久别再重逢,相互致问候。握紧昨日手,畅欢笑语喧。青春虽不在,岁月刻沧桑,说到动情处,语住泪湿框。恨不时光回当年。同学们,流年经风雨,风度赛当年。双鬓虽染霜,魅力仍依旧。

组委会计划:第一天行程,上午华工校园追梦,下午院系楼里座谈,晚上举办谢师晚宴。第二天行程,上午去番禺参观古村落文化,回程参观越秀五羊石雕,晚上乘船夜游珠江。日程满满,情谊浓浓,每到一处,自然是合照留影,倾述苦乐,把酒言欢,无话不当年。

有人说:500年修行,方得今日同船渡;70亿分之一概率,两个人才能从地球的不同角度走到一起。张爱玲说:早一秒,迟一秒,两个人都不能邂遇。当年有幸同学共读,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缘分。同师、同室、同读、同悟、同趣、同甘苦,同窗是精神上的血亲,胜似同胞兄弟姐妹。

可喜的是:流水不因石而阻,学谊不因远而疏。听到返校安排:同学们,迢递千里赴校园,北南西东再聚首。同学情,如籍断丝连,情牵母校,难以割断。忆当年求学时艰,只苦读何曾懂情缘。今日重逢,歌舞牵手,推杯换盏,并肩观景,留影无间。男生大气稳重,女生风韵淑贤。

可喜的是:虽然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同学中,贫困者没有志短,有钱的少谈事业,当官的主动服务,相见如宾,相互敬重,平等倾诉。这次聚会,费用基本是AA制,统一收费,集中使用,谢绝过多的赞助。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经过社会改革动荡,企业改制磨难的历炼,同学们人生事业发生跌荡,各自的境遇,收入,有了差别。但同学之情,没有被商海淹没,没有被利势污染。毕业后的惜别,纯净了真情,我深深感觉到,同学情,如此的至纯至真。

可喜的是,术业有专工,留在橡胶、化工专业内的同学,绝大部分是高级工程师,付教授,有的获得博士职称,发表于各类专业刊物论文上至百篇。许多人成为行业在各地市的翘楚。同学中毕业后从政的,跨行的或在事业单位任职的,都有骄人的成绩。昭示了:华工是工程师的摇篮的预言,实现了同学们:博学笃行志为诗,不负华园几度春。耗尽韶华济沧海,吾辈才华已展示。

可喜的是:师生相会,授业解惑的恩师有十九位来了,九十四岁橡胶专业泰斗朱敏教授,年逾九十的橡胶大师杜承泽教授,以及八十以上十数位教授都来了,向恩师献花,同室座谈,清茶淡酒,挚手言欢。想那就读华工时光,师生朝暮相守,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耐心细致的答疑解惑,如父兄般认真负责,成就了我们,使人们人生有了重要的转折。师恩天高山重。数载师教永难忘,一杯薄酒难谢恩,祈愿恩师多保重,身体康健寿百年。巍峨的老师形象已经深深地沉淀在我们的心头,记永远。

返校时间只是二天,早起晨炼,慢跑在宿舍楼前;晚上散步,徜徉在东西湖畔。同学合影,聚集在校牌,校训碑前,情浓浓,意悠悠。特别是那处在校园中小山包上的12号楼,最让我萦怀。那古色古香的殿堂,是我们的课堂。它是民国时期,岭南大学法学院的教学楼,是伟人遗芳。古老的教学楼前,中央是三层阶梯的汉白玉制成的祭奠坛,曾经耸立孙中山的铜象,现在按放是日晷石雕。当年课间稍息,我们就在周围流连。教室下面是百步长梯,当年我们拾级攀爬,竟相争登,健身炼体。今天,重新来到这里,由于承载了太多的记忆,终于感觉悟出了什么,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感觉:站在山上的教学楼前,我真正体会到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因为给我们授业的老师,都是行业的泰斗,学乎其上,也得其中。坐在教学楼前日晷坛上,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人生时光短,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重新攀登百步梯,让人回昧:学成需担当,只要肯登攀。是的,只要经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他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样人生的三个历程,虽然没能成为学问家,但只要在行业圈内,人尽其才,就没有虚度年华。回到这里,你就会释然,豁然心旷。就能问心无愧地说,吾辈已尽责,学业已无憾。

当年负芨求学,青春激扬,此时再回到梦开始的地方,你就会不由自主的吟诵:“小少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这样情境能不让你恨不得时光回从前,而流连往返吗,让人久久不忍离去。

曾经华工人,终身华工情。华工的一草一木承载着青葱记忆,一朝同窗,一世情缘。不惑光阴,可以桑田,也能沧海,不经意可以淡忘,想起来足可以回味。谁也不能阻止时光流逝,不需遗憾。

此次聚会,一些同学因事缠身,未能前往,还有一些毕业后,影踪全无的同窗,非常相念你们。屈指日已久,为了求生计,各自渡春秋。但同窗之情,因时光流逝,更深,更纯。

曲终总会人散。毕竟大家都有各自家庭事业。到了分别的时候,分明看出每人脸上挂满相见的喜悦。我有意识地多留了一天,以目送同学一一离开。握别手难松,相逢没处够。相聚时短,相忆绵长。我相信,再会总可期,不再少同窗。

再填一阙,《西江月》,寄语远方的同学,作为本文的结束。

有幸曾经共读,万千往事萦怀。伏案灯下忆学年,回味同窗时候。

盼望再聚无期,来去微信联络。有朝一日再相逢,奏曲梅花三弄。

同窗文章9:睡在我下铺的兄弟

他和我同窗三载,是睡在我下铺的兄弟。

那年,我们十七、八。我们的家境都一般,记忆中他经常穿着一件蓝色的中山装上衣,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样子。

他性格内敛,我性格叛逆;他做事谨小慎微,我行事我行我素;他选修美术,我选修体育;他经常和他的哥们出来进去,我常常独来独往,泡茶馆,读小说。我们是似乎是两条永远不会重合的铁轨,他有他的圈子,我有我的世界。

晚课回来,是我们沟通交流的时光。宿舍一共八个人,洗漱后躺在床上大家开始七嘴八舌,海吹神聊,这时候,因为是上下铺的近邻,我们到不谋而合的形成了“统一战线”,团结一致地和其他同窗唇枪舌战。有时候我们也偶尔“反目成仇”、“大打出手”,记得一次,我们晚课回来忽然来了兴致,就在他的床上摔起交来,结果是大汗淋漓,“两败俱伤”。

在一起学习生活三年,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毕业前夕我们在一个小酒馆里喝酒的情形。

记不起是什么原因了,想来是因为毕竟上下铺了三年吧。我们找了一个僻静的酒馆,不知不觉间就喝得晕晕乎乎了,记得那时因为长他一岁,所以就故作深沉的给他上了一课,讲了一些到社会应该怎么“混”之类的“人生经验”,还总结了三年的同窗生活。他一副崇拜的神情认真的听着,那时候一定是“被折服”了。喝完后,我们带着朦胧的醉意回到了校园,借了同学的自行车拍照留念。

现在,我还保留着那张珍贵的照片,相片中,我披着一件西装,他仍旧是那件中山装,脸上都笑意盎然,酒意未退。这张照片永远定格在了我心里,也应该是在他心中吧。

毕业后,我们各自分回了家乡,好在离得并不远。在分手的六年后,我们在他工作的单位见面了。他改行做了警察,我做了一名教师。相见的一刻,有惊喜,有感慨。那天是一场怎样的豪饮啊!不知喝了多少杯,不知说了多少话,晚上又在他家里同塌而眠,再次找回了当年上下铺的感觉。

在这以后的岁月,我们能常常见面了,每次见面都是酣畅淋漓的喝酒,聊天,反倒是比在学校的时候亲密了许多。偶尔长时间没有联系了,就会突然打个电话“骚扰”一下,激动之余就会百里迢迢的坐车赶来回个面,喝顿酒,尽兴而归。

工作后,经历了很多事,见过了很多人,心已渐渐变得麻木,人也多了几分圆滑世故。常常抱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人生哲学处事待人,很难再有真正的朋友,和敞开心扉的对话。唯有想起睡在下铺的兄弟,心底才会被重新温暖,才相信有一种感情不会随岁月的流逝而淡漠,不会被物欲横流的红尘所腐蚀。

现在,我在键盘上敲击着这一行行文字,往事便清晰的浮现在眼前。

谢谢你,睡在我下铺的兄弟。

同窗文章10:漫步揽月湾

文/严春风

今年十月,同窗一行十数人,分别从上海、苏州、常州、镇江前往生态农庄百香园,觥筹交错畅叙情怀,欢乐自不必说。翌日便分乘三辆车直奔西太湖,恐怕单这“西太湖”三个字就早已吸引了我们一众人的心思……

西太湖原名滆湖、沙子湖,意为水浅,并不是真有沙子,湖底平坦,岸边白草黄茅伏荡如波。南北长25公里,东西平均宽6.6公里,长茄形的湖岸东临太湖西接长荡湖,位于武进西南部与宜兴西北部之间,是苏南地区仅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淡水湖。

驱车大约20分钟,目的地便到了。跟想象中不一样的是,首先映入眼帘的并非浩浩荡荡碧波万顷的湖水,而是湖中间突兀而立的巨大雕塑,一柱擎天!柱的顶端是个银色一体的球形结构,远远高高地立于湖中靠近东岸的位置,有栈桥相连:与之相对应的是西岸边三座插天高楼,银亮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环湖堤岸迤逦,苍柳随风,银杏初黄,丽色横陈,在堤岸与湖水之间有宽阔的广场,坐北朝南一块巨石上赫然刻着“揽月湾”三个金色的大字。一湾秋水被高楼大厦怀抱着,在秋阳下静静地等待着我们……

我们到达的似乎比较早,行人不多。伸入湖中的木栈桥上,几个女同学尽情玩乐嬉戏,这时凭栏南望,秋风鼓荡起一湖碧波平展展直铺向天际,湖天一色碧蓝纯澈。目光的尽头水天相接处车辆川流不息,远远看去宛若金庸先生笔下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凌波微步,原来那是江苏沿江高速常州段。举目四望,蓝得透明的穹隆下飘着几丝疏淡的白云,仿佛某位大师级的画家,不经意的几笔却是绝妙的大写意的手法,缥缈幽远,沉浑蕴藉,让人不由自主地想沉溺其中幻化而去……白纱般轻柔的云彩在不易察觉地变幻着姿势,移时再看却已然是另一幅气象万千的山水画卷。收回目光,蹲下身子掬起一捧清水,清泠泠的透明,不见一丝杂物。想起多年前的太湖蓝藻曾经噩梦般肆虐,而今的西太湖水,清且涟兮。秋阳下漫步湖边,同学们抬头看云低头看水,耳朵边是轻轻的树叶离开枝头归于尘土的簌簌声……

秋之揽月湾是静谧的更是辽阔的,有着无限的美好,如果有幸能一睹她月色下的风姿,一定要有诗有酒。

同窗文章11:最难风雨同窗情

文/春歌

谨以此文献给我活着和逝去的同学

——题记

明亮的大眼睛,洁白的大板牙,爱咯咯地笑,这是林益英。

即便按现在的标准,她也算得上是美眉。张莲,高且硕,齐耳短发,皮肤偏黑,一看就知道是标配的贫下中农子女。

全班50多名同学,为什么单提林张?其中确有缘故。

那是一个“感动营盘”的真实故事。

1977年夏,我读高二,还有个把月就毕业了。因为家贫,作为堂堂高中生的我,居然连内裤也没有,坐在地上经常走光(穿短裤的时候)。光着脚丫子是常有的事,除非是冬天,否则一年四季都是“赤脚大仙”,晚上基本不洗脚。

一天晩上,我在老鼠爬过脸上的惊悚中醒来,之后感到脚底钻心般的痛。擦亮一根火柴,借着微弱的光线,发现脚底流着血,原来我被老鼠咬了!

早上,我把这糗事告之舍友,皆哑然失笑。

“春棠仔(同学对我的呢称)被老鼠咬死了!”须臾,消息不胫而走,立时传遍了整个校园。其时,“春棠仔”在营盘中学还算有点名气,首先是全校数百学生中最矮,其次是擅写会画,经常为学校出墙报写大标语,第三是能歌但不善舞,是学校宣传队的骨干演员,演过胡传魁,扮过姚文元。在风靡全国的校园警世歌剧《钟声阵阵》中,饰演调皮活泼的小学生陶利,该剧参加全县汇演并在全公社巡演,“春棠仔”因此成为“口红”(因口口相传而走红)。

那天早上,我越想越觉得窝囊,乃罢了课,独自呆在宿舍。

约莫十时许,张莲来了。“听说你被老鼠咬了?”她焦急地问,我的脸腾地红了,然后抬起脚,她说:“不是很要紧!但也得去医院!”天啊!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我还不知道医院长啥样?记得5岁那年,我从树上一头栽下来,鲜血淋漓,脑浆差点流出来,最终也就一包药绵搞定,第三天就活蹦乱跳。

我揺揺头,因为身上一个子儿都没有。

张莲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别考虑那么多,你跟我去便是!”口气严肃。无奈,我只好乖乖地坐上自行车尾架跟她去了卫生院。

晚饭后,张莲和林益英用锑桶装着药水,细心地为我洗擦伤口。

接着是喝中药。不是我矫情,说实在话,长这么大还真没见过什么中药西药。看着那半口盅黑乎乎的东东,我屏住了呼吸。“不苦的!一口就喝光了!”说时迟那时快,张莲捏着我的鼻子说“啊”,我张开大口,半盅汤药便灌入我的肠胃,紧接着,林益英往我口中塞进早已剥好的糖果。

话分两头,该说说另一个同学了。

这家伙叫蔡朝晖,因为传承了多才多艺的父亲和演过电影的母亲的优秀基因,长得身材颀长且有几分帅气。这厮不仅能写能画,什么小提琴、手风琴、口琴之类无所不通,张嘴杨子荣,闭口杜鹃山,还活灵活现地学电影上的角色。老实巴交的贫下中农子女蔑视这种“妖精八怪”,所以全班同学都敬而远之,唯有我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其同流合污。

某天课间,一张纸条从天而降,“啪”的一声落在我的桌面上。打开一看,上面写着:今天有好东西招待你!不消说,这是老蔡的恶作剧。

下课钟声一响,我俩飞也似的来到“老地方”,蔡朝晖煞有介事地从书包里拿出一个纸包,解掉绳子,第一层是牛皮纸,第二层是报纸,第三层是腊纸,最后是一个铁香烟盒,盒里装满了猪肉和咸鱼。这绝对是一顿饕餮大餐。多年后,遍尝山珍海味的我,总觉得那些珍馐佳肴无法与“烟盒罐头”同日而语。

有一个同学不得不提,尽管他已经逝去40年。

他叫赵屹,一个常年穿四袋军装的公安子弟,英俊潇洒,身怀绝技,胆识过人。比如,他会放电影,纪录片《杂技英豪》一放影,他立马就在校园上演,骑一辆凤凰自行车载七八个男女招摇过市,惊艳全校。

学校旁边有条公路,运载甘蔗的车辆经常呼啸而过。这时,只见赵屹用手一攀飞身上车,接着把甘蔗一捆一捆扔下来,同学们欢呼着捡拾甘蔗,高呼万岁!接着这厮一个漂亮的后空翻稳稳地立在地上,标准程度不逊李宁。多年后看了电影《铁道游击队》,才知道刘洪李正“扒飞车那个搞机枪”是跟赵屹学的。

电影《青松岭》放影后,这家伙又有了馊主意。

暑假期间,他和一帮非农业同学看护学校。他赶来学校那个壮硕的公牛套在胶轮车上,招呼几个男女坐好,把鞭子一甩,唱起了《青松岭》的主题歌:“长鞭哎那个一甩哎啪啪地响,赶着那个马车出了庄哎嘿呀!”牛车从学校跑到营盘街,又从营盘街跑回学校,循环往复,不到两天功夫,生生跑死了这头公牛。

赵屹同学的确太张狂,所以死得特别惨。

那天早上,阳光格外灿烂。在全校师生众目睽睽之下,在悠扬的广播体操音乐声中,他被活活地砸死在篮球架下。

他是学校篮球队员,训练中独自一人跑到另一个篮球架,一个漂亮的大灌篮之后纵身跃起抓住球圈亮相炫酷,不料那个篮球架年久失修,轰然倒地。

在围观的人群中,几个女生当场哭晕。

虽然极度张扬,但仍不失为一个好人。他经常仗义疏财,接济包括我在内的困难同学;他把睡铺让给我,使我免遭蚊子肆虐。一次担海堤,寒风刺骨,他脱下军大衣为我御寒……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就在身边。”忘不了经常背我过河的学姐,忘不了曾经接济我的同窗,忘不了乐意为我打水的舍友,更忘不了在危难中出手相助的上铺兄弟……

我常常感慨生不逢时,不能好好读几天像样的书,不能接受正规教育。但也庆幸生正逢时,因为那是一个纯真的年代,同学关系清澈如水,人与人之间不必设防,尤是舍人,亲密无间,情同手足,根本不存在“感谢舍友不杀之恩”那样的恐惧。

或许,在那个没有更多知识填充的特殊年代,同学之间的情谊,正好是最好的而且是弥足珍贵的替代品。

呵!那碗苦中有甜的中药汤,那个锈迹斑斑的铁烟盒!那条厚重结实的军大衣!

我永远忘不了你!

同窗文章12:相聚,是一坛美酒

文/于连柱

三载同窗尽现风华年少,卅年重聚再续谊厚情长。

33年前,一群懵懂少年,相聚保定二中。三度寒暑,三度春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我们在一起度过了世界上最纯洁、最浪漫、最天真无邪的美好时光。30年前的一幕幕,如同经典老电影,多少次回放,依然栩栩如生。

30年的风霜雨雪,我们一路走来。或坎坷或平淡,岁月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同学之情乃是世间最真、最纯、最值得珍惜的情谊。岁月带去我们的青春,却酿制我们的真情。30年的深藏老窖,这坛同学情谊的老酒愈发浓烈。

毕业30年聚会,也将会成为过往回忆。就如同30年前的校园记忆一样,更如再次封藏的一坛美酒。愿同学们经常保持联系,待到酒至香醇,我们再一道来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同窗文章13:寄语同窗

文/兆章

我的同窗!我们曾经在一起欣赏过美丽的花朵,我们曾经在一起幻想过绚丽的彩霞。同窗啊,分别后不要忘记曾经一起走过的旅程。我们有过如水的平静,有过激烈的交锋,也有过无声的竞争。我们紧靠肩头,紧握双手,拥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发出过一个共同的心声。无论是得到的,还是失去的,一切都将存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我的同窗!让我们再回首,是一串充满欢乐的昨天。昨天有我们球场上的奔跑;昨天有我们考场上的奋斗,昨天有我们烛光中的歌唱。是啊!昨天,多么美好,多么值得回忆。 生活是一串甜美的糖葫芦;那迷人的甜与酸,将永远回味无穷。红叶纷飞的枫林里,我们曾拥有多少回忆。那飘舞的枫叶,将我们带进一个无比美妙的境界。是否还记得校园里那条彩色的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两旁有缤纷的鲜花镶边,还有翠绿的柳丝飘拂。我们曾在这路上漫步谈心……它和友情捆梆在一起,长留在我深深的记忆里,也定会烙印在你那不灭的印象中。既然命运已注定要彼此离别,当时间和空间阻隔了相互的凝望,请让我深情的祝福,定会照亮你灿烂的前程!

天空曾吸引你展翅飞翔,海洋曾召唤你扬帆启航,高山曾激励你奋勇攀登,草原曾等待你信马由缰……你的前程真是广阔无量!

我的同窗啊!你是崖畔的青松,有风雨就有怒号;你是深山流水,有不平就有歌吟。你的正直、你的善良、你的纯朴和你的刚毅,在我的心灵的铁板上迸出过耀眼的火花。没有风浪,就显示不出帆的威力;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你曾在风浪中奋勇挺进,曾在崎岖的山路上努力攀登。你不愧是我的同窗,我有你这样的同窗而骄傲、而自豪!

相信吧!同窗,在经受了狂风暴雨的磨炼,你会更坚强,更勇敢地去生活、去战斗、去迎接明天,去创造未来! 岁月的车轮早已驶出了青春的校园,甚至来不及细想,我们都已步入了古稀之年。同窗数载,少年情长,柳荫下握别,百般惆怅。岁月如此匆匆,我还能说些什么?让我们的心河架设一座桥梁。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寓于两个身体,两个灵魂只有一个思想。真诚的友谊是得意时共享,失意时分担。

我的同窗啊,当您因受挫折而忧愁时,请以微笑来排遣,你就会发觉这世界依然是海阔天空,依然是那么美好!从而激起继续奋斗的勇气。相信吧!我的同窗,当你受了狂风暴雨的磨炼,你会更坚强,更勇敢地去生活、去战斗、去迎接明天 、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人生的道路,从来不是笔直的,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会遇到许多曲折和不幸。当你绕过曲折、排除不幸,就意味着前进了一大步。 懦弱的人永远用愁苦去挖掘,只有坚强的人始终用奋斗去开垦。我的同窗啊,你是属于后一种人!

月上中天,凉风习习。翻开我记忆的诗篇,每一篇都记载着我们的点点滴滴!蔚蓝的海天,深情的信笺,带来往日温暖的回忆,轻轻送上我忠诚的祈求和良好的祝愿。祈求分别的时候像流水瞬间逝去,但愿再会时心坎里溢满友谊和喜悦。友谊是时代的宠儿,让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完成两颗心的沟通,把永远的祝福留给明天。诚挚的友谊将透明的心灵联结在一起,它始终散发着温柔甜蜜的芳馨。

干杯!让我们的友谊永世长存!万古长青!

同窗文章14:同窗的你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是的,明天记忆的火花,总是来源于昨天的太阳积淀。在我们流流闪闪的世界里,总会有许多颠簸流离,总会有许多弯弯曲曲记忆。可是,在昨天、今天仍至明天,我都会记得曾经同窗的你。

在我们小的时候,我没能告诉你,其实那个时候的爱,就已经开始闪动火花了。我不知道怎样和你说爱,但却很喜欢看你、听你唱歌。因为你在我的前桌,因为我在你的后桌。你会在老师不经意的时候,偷偷转身看我;你会在我不理你的时候,故意挺胸坐得老直,然后我得侧转,避开你那扎着小辫子的后脑勺去看黑板。可是我看见了黑板,也看见你得意的笑脸。我真是,气歪了鼻子!

老狼《同桌的你》有你的影子,因为今天我依然会想起你。我想起你下课的时候,会转过身子,对着我唱歌;我想起你唱歌的时候会问我,“唱得好不好听嘛?”我想起我竟然连看都不看你一眼,随口就说“难听死了”!后来你大概是伤心了,后来你有好长的一段时间,不和我说话了。其实,我那时候真的很想对你说“嗯,真的好听!”

可是我没有说呀。我知道你天生有副好嗓子,我也知道***是我们学校的音乐老师,我还知道你姐是学校的小歌手。可是我不敢说啊,因为在我们的身前身后,有很多喜欢嘲笑人的眼睛。他们围着我们转着看着,每个人的眼中都有着那么一丁点的吊诡。所以我从不让他们知道,我真有那么一点点的喜欢你。

我记得我们有过三年的同窗,我记得我们多半总是上下桌的位置。我记得当时老师很奇怪,我记得不知道为什么,你总是坐在我前面的那个位置。后来我终于知道了,在我们排队分桌位的时候,你总是不失时机地站在我的前排,然后回过头来冲着我笑着!

我记得我曾去过你的家,我记得我认识***妈。我记得我站在门口想着将来,我记得我竟然呆站着不知道叫“老师”了。可是今天,我却没能真正认识你。我有过童年和少年的你,却没有青年和中年的你。我知道你曾经喜欢过我,却不知道你会不会偶然想起我?我知道你曾经写过日记,却不知道你日记里有没有我;我知道你曾经流过泪,却不知道你泪光中有没有我!

我其实很想告诉你,我没有,真的没有为你写过一句话,一首诗。但昨天、今天乃至明天,我总是记得曾经有一个你。或许你有过不眠的夜,或许你曾为我写过一首诗;或许你有为我流过一滴泪,或许你曾为我问过一朵花。但今天,你是否还会偶然地想起我?但今天,我只是想告诉你,这三十多年的岁月,我一直都会在偶然之间,想起你。

是的,当我又想起你的时候,我知道我已经成熟的生命,总会带给我更多甜美的往昔。昨天的故事,会给我们幸福的回忆,会增添更多的快乐。正如老狼《同桌的你》,不管在什么年岁,都是那样的“明天你是否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

同窗文章15:情系同窗

文/水哥

那是周六下午六点左右,我突然接到芜湖来电,同住一室的大学同窗从南国赶来母校,就缺我一个,你看怎么办。大学毕业,老同学分别二十多年了,你说我能怎么办,恨不得立马相见。可当时我在外地乡下亲友家有事,且已上了饭局,准备第二天到上海出差。一个电话撩的我刻不容缓,于是朋友用车将我送到市里。当我从马鞍山出发紧赶慢赶,赶到芜湖的酒桌上时,已是晚八点半了。兄弟们一直在等着,已经喝下了四瓶白酒,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敬酒,先干为敬,我只能通过喝酒来表达我对我四年同窗共室的兄弟们的歉意。三杯白酒过后,兄弟们放过了我,毕竟是情感不同于一般的兄弟。

晚上,十二点以后,我们开始了夜游。穿过当年读书时熟悉的安徽师大校园,走过当年常常走过的镜湖湖岸,回忆当年游走镜湖的件件趣事,我们又回到了那难忘的学生时代。在中山路,我们每人吃了一碗馄饨,这种当年的美食,今天再吃起来,又一次勾起了我们心中的美好记忆,大众电影院边上的新华书店,我的许多书都是在这里买来的。

还像当年一样地嬉戏打闹,还像当年一样地说着粗口,骨子里的东西怎能改变呢?我知道,芜湖的四年学习生活一直是我人生中得益最多的四年,因而我一直把它放在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十几个小时的相聚匆匆离散,可茫茫人海里,行色匆匆中,纷扰的尘世里,这样的一次相聚,这样的一次感情的淬火,这样的一次感情的提炼,在整个人生经历中显得弥足珍贵。

第二天告别了老同学,我从芜湖转道南京,坐在南京到上海的高铁上,每小时三百多公里的时速,让我感到了时光之快。也许我太多愁善感,也许我仍然未改当年的柔弱,我的心中始终洋溢着幸福和美好。感谢上天的安排,在我进入大学之时为我安排了这样几个纯朴而善良的人作为同居一室的同学,我为自己能有这样一些纯情的兄弟而倍感幸福和满足,我的人生因为有了他们而更加阳光明媚并充满诗意。

铁路两边的风景风驰电掣般地向后腿着,我知道人生也是如此。那些美好的情景亦如这眼前的风景转瞬便变为回忆,但我更向往未来,我知道前面还有同样美好的风景,这风景一如我们兄弟的亲情,随着时光的推移,更加纯洁,越久越新。

同窗文章16:同窗情

文/侯旭东

我回来了。我很高兴。我的鼻息间仍然是那里的新鲜空气,我的耳畔是同学们之间亲切的言语,我的内心仍恋在这片熟悉的土地。

昭平台水库的水是那样清澈,那蓝色让人心醉;火红的石榴上仍然印映着强哥与张义的笑容,这是他家石榴树上摘下来的,现在,石榴们正在我家里窃窃私语,悄悄地打量着他们的新家呢!

我坐在客厅休息了很久,之后,关了灯。躺在沙发上,闭上双眼,回想今天的一切。

1985年高中毕业的同学们很多已经三十年没见面了,那时大都十八九岁。在同学的努力下,我们建起了八五届鲁山一高同学微信群,每天晚上,我们都会聊到很久,互相晒当年的照片,现在的容颜,晒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工作、家园。甚至有时,也互动唱歌、唱戏。

张义是我的同学,相见才知道,我俩都属马。为什么呢?因为,当年的同学们在一起上学,男生女生几乎不说话。真的,这是那个年代所特有的羞涩的青春。

我到江河厂以后,给张义打电话说,在菜市场第一家餐饮店喝胡辣汤。早上起来,我没有吃饭就是向往享用家乡这亲亲的香辣的胃口。胡辣汤里有粉皮,有豆腐丝,有浓浓的故乡情结,填充着从小到大对故乡空缺时段的氧气,这是故乡才能有的活力。

当我吃罢饭走出门口时,正碰到张义骑电动车走到门口,我们一下子就认出了对方。

我们在江河中学前留影,并拍摄这里的见闻传到同学微信群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张义家里,她拿出来了当年的高中毕业合影照,这里没有找到张义,因为她当年提前回来上班了。但是,张义却珍藏着我们四班的这张合影照片,并在照片背后认真地记下每位同学的名字。

这不是如今社会上那种藏着什么目的的回忆。这是对我们共同经历过来的那段岁月,一种深深的眷念,分享那个艰苦日子里幸福的点点滴滴。

张义是1984年11月参加工作的。之后,嫁给了她今天的老公,强哥,1990年12月收获了爱情的结晶,一个小男生。我为张义与强哥拍了合影照,并把他们高大帅的儿子的照片一同发到了同学们的微信群里。

我在微信里写到这里时,田新红同学说,“看到他俩的合影,一脸动人的幸福,很受感染,忍不住打电话给她,想起当初去她那里度假,上山采蘑菇,陪她去车间上班,仿佛就在昨天。这份情意不染功利,是内心最美好的珍藏。”

刘昱同学说,“同学三年,张义的学习分数不是最高的,但人缘却是最好的,那时候男生的心思我猜不透,女生没有不喜欢她的。记得她的家就在我们宿舍后面,那个时候鲁山的冬天很冷,下课了我们熟门熟路地去她家烤火炉、吃红薯。”

同学情亲如兄弟姐妹,在同学们的微信群里,大家为张义的幸福生活而感动,并真诚地祝福他们永远快乐幸福,健康长寿。30年不曾见面,而今,大家都在为彼此有一个幸福的家而感动着,幸福着。

正如宋增全同学诗中所歌:“ 岁月如水,荡涤了你一身的芬芳,成就了今天的香醇,30个春秋走过,但我常常会在梦中,看到你孩提般的天真调皮,花朵般的灿烂稚气。同学之情是我们亲情的延伸,是我们畅新的呼吸,让今后的每一个太阳,都能从我们的手中升起”。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