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散文

请欣赏理想的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理想的散文1:绿色的理想

文/房雅婷

这两年回老家,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家乡的山更绿了,松柏更加的苍翠,故乡的山山水水越来越美了,那里的一切都越来越漂亮。

每次回老家,每次踏上故乡的路,我的心情都非常好。原来那些坑坑洼洼、破破烂烂的水泥路不见踪影,变成了一条宽敞平整的柏油马路,路两旁栽着松柏,挺拔苍劲,像站岗的卫兵挺立在道路的两旁。走进村里看到的变化就更大了,奶奶家的田地里栽着花木,郁郁葱葱的。村子也成了花的世界,树木的海洋,好一派田园风光。这里的空气也特别清新,听奶奶说这里也被评选成了江苏省的园林基地。喝着甘甜的水,走在家乡的道路上,更使人有一种心旷神怡,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看着家乡现在一年年在改变,我相信几年后,我们居住的环境会像住在花园里一样,每天都能看到鲜艳的花朵,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到开心的笑脸。生活在这样的美好家园里,心情是多么愉悦呀!

我爱家乡,希望家乡变得越来越美丽!

理想的散文2:白银写意

文/牛勃

会宁

一个寄予理想,寄予希望的诗意般的名字;一个镌刻在中国革命史册中,注定将和山河一样不朽的名字。会宁,晚霞掩映着会师楼,掩映着纪念塔,掩映着你庄严的古城,只从鸽子飞翔的风笛中撒下依稀的哨音时,你,多像一位沉思的智者,让高原的风,一次次轻拂你滚烫的思绪。

八十多年前,你以宽阔的胸怀接纳了一群南方的勇士,那些衣衫褴褛的领袖、将军和士兵,仅仅一年后,在你的怀抱里,几支红色的铁流手臂相挽,结成我们民族新的长城。会师会宁,天下安宁,气势磅礴的中国革命史在会宁翻开新的一页。会宁是终点,又是起点;是里程碑,更是纪念塔,是中国革命山脉一样卓绝的风景,让所有的逐梦者因你感动。

紧握的手结成塔耸入云霄,一、二、四方面军长征的传奇挂满每一间阁楼。会师楼伫望着沧桑的历史,那是对于信念的坚守,纪念馆以一件件真实的文物复原生死鏖战的情景。冲的高呼,杀的呐喊,从南向北的军队像红色的洪流。更多的是无声的,以最简朴、最本真的形象,在缄默中见证着领袖的手泽、将军的血迹,和一个个无名勇士对于中国革命钢铁般的憧憬与坚信。

会宁啊会宁,当你用黄土般深厚的记忆为中国革命作注时,也用你的沧桑巨变佐证着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传奇。

黄河石林

从风的刀尖上诞生,在雨的沐浴中永恒。是一片涅盘的森林?还是黄河水汹涌澎湃的另一种幻影。

一道峡谷,一道封锁和突围最壮美的写真,峡谷折服于河水的英勇,削壁以鬼斧神工的造型列阵。这是两道石质的画屏啊,每一座山峰,每一座山峰的皱褶里,都在涌动生命的诗情。

峡谷蜿蜒,像一首深情而舒缓的乐曲;河水清澈,分明要带走迷人的风韵。石笋以葱郁张扬生命的活力,石柱以擎天而立的傲岸将英武的雄姿展示。河像明镜倒映峡谷,峰如波涛澎湃奔涌。雄狮当关,又怎能阻遏黄河的脚步;猎鹰回首,在用怎样的惊心动魄留下惊鸿一瞥;大象吸水,多像顾影自怜;千帆竞发,分明再现中国革命摧枯拉朽的气魄;西天取经定格成银屏上降妖伏魔的剧情,仰首问天的三闾大夫更是将泽畔行吟的孤愤,高吼成穿越历史的《天问》,让汨罗、让长江、让黄河在历史的峡谷中脚步如此沉重。一个景点一幅画,一幅幅石头的画啊,就是母亲河美丽的尊容。

石头变成森林,森林用石头造型,阿诗玛的故事鲜活在南方的记忆,花儿与少年的爱情、筏子客与黄河女的传奇在石林的叶隙间传颂。黄河石林,你注定要在九曲回肠的缠绵里,在一泻千里的奔流中,在龙湾绿洲与坝滩戈壁让人匪夷所思的隔河相守中,让一种情,一种景,一种情和景自然天成的交融,让景泰,让黄河,多了许多神奇,许多感动。

流动的黄河,和在静态里流动的景泰黄河石林啊,就这样,在时光的流动中,让美,定格为不朽和永恒。

理想的散文3:我的理想

文/绿杨晓晓

鸡的理想是找把谷糠,

鸭的理想是寻个鱼塘,

它们看见鹰在空中飞翔,

就大声猜测,吵吵嚷嚷,

鸡说:一定是云彩上建成了粮仓!

鸭说:分明是银河里有人撒网!

鹰笑了:谁只盯着自己的食盒,谁就不懂得真正的理想……

最近,我拜读了同学的一首诗歌——《我的理想》,感触很深。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那时候的我,好像特有向往,时常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穿上漂亮的碎花裙子,撑着小洋伞,走在乡间小路上。每当看到城里来乡下度暑假的女人、女孩,我总会羡慕得眼珠都要掉下来。因此,我小时候的“理想”就是当一个服装设计师或者发明家什么的。

有时,我会想发明一种东西,让农田没有杂草,让水稻能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长一茬,不用年年插秧收割。记得把它写在作文里老师还特意表扬了我,说我想像力很丰富。可我知道,当设计师或者发明家是不可能的,因为,我的理想不就是不想下田去干活嘛,我这只是换了种说法而已。

现在想想,我小时候的“理想”好像很幼稚,可很多都实现了:现在的我不但不用下农田干活,就连农民也很少下农田干活了——都机械化了呀。转眼,几十年风风雨雨过来,感觉理想在现实生活中似乎变了样,又似乎一直在延续。我不仅有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有各种快乐的付出与一份份暖暖的收获,在早出晚归的那条路途中,我其实仍旧延续着小时候乡村中那段淳朴的美梦,似乎仍在书声琅琅的校园中播种着美好的未来。

是啊,眼前的这一切,变得太快了,过去很多美好的向往变成了现实,有很多美好的现实又变成了另一种向往。仿佛仍在乡间,仍在那个宁静的港湾,陪着一群有理想的孩子,看着他们朝着理想飞去,很幸福,很充实。

很多哲人都说,理想是飞翔的翅膀。我本不想有翅膀,因为我舍不得我脚下的现实。我没有翅膀,所以我飞不起来。说实在的,我认为我干好当下的一切工作,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这就足矣,这就是我现在并不伟大的理想!

理想的散文4:理想的城市

文/[哈萨克斯坦]爱达

如果你对中国的历史感兴趣的话,那西安应该适合你。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前是十三个朝代的首都,现在城市里还保存着古代风格的建筑、文物等。听说位于西安市区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在中国是第二大博物馆,位于骊山脚下的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许多外国人来西安的原因就是想看一看兵马俑。通过了解,我知道了兵马俑是给秦朝的第一个皇帝做的,那个皇帝去世以后,人们就把这些兵马俑埋在皇帝跟前,希望它们可以保护皇帝的安全。有趣的是,这些兵马俑每个都不一样:脸形,表情,发型,衣服等。我觉得西安这个地方越了解、越研究越有意思。最近几年在西安开始大规模修地铁。据说修地铁的过程中挖出来大量的跟历史有关的物品。

西安市周边有山有水,有很多好玩的让你难忘的地方。比如说,有五岳里最高也最险的华山。每年有很多大学生去爬华山,一般晚上去爬,早上赶到山顶看日出。这种活动的刺激性很强,对身体也是一次锻炼。如果因健康原因你不能爬那么高的山的话,西安附近有比较安全、比较小的翠华山、骊山。那儿的风景也很美,空气也新鲜,骊山华清池还有能治疗疾病的温泉。西安的大雁塔广场据说是全亚洲最大的喷泉。每天晚上许多人围着看喷泉表演。喷泉表演结束后,男女老少会随着乐曲跳舞。西安的回民街也有自己的魅力,那是西安的小吃街,有绿豆糕、灌汤包、牛羊肉泡馍等等。这些西安的特色美食,我觉得都很好吃,如果你来西安,一定要去逛一逛、尝一尝。

如果你想来中国学习汉语的话,西安就是你比较好的选择,西安人一般都会说普通话,发音和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差不多。而且西安有各种各样专业的大学。你应该听说过陕西师范大学,是中国不错的大学之一,我就是在陕西师范大学上学。我觉得自己的中文进步得非常快。我以为对一个留学生来说,比较重要的是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要是跟北京、上海等城市来比的话,西安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比较便宜。在西安上大学会让你经济方面轻松一些。

总之,西安的优点很多,是一个理想的城市,我十分喜欢。

理想的散文5:青春需要理想

文/石芮嘉

青春之所以幸福,就因为它有前途。

——果戈里

跟着时光的脚步,我不知不觉踏出了童真,想要快快长大,却又不知什么是长大,难道长大就只是变成大人吗?

记得很小的时候,老师、家长都问过我们:“你们长大了想做什么?”我们答案不一,有说当老师的,有说当警察的,也有说当作家的,当科学家的。随着岁月的流逝,或许,儿时的那一幕幕早就如过眼云烟。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今天,我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我对“青春”充满了遐想。回忆起老师、家长提出的那个问题,我也似乎渐渐明白了“长大”的含义……

明白了,可我又不禁沉思,不惑的青春需要什么呢?

上了初中,学习功课越来越多,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有时我甚至都想打退堂鼓。我也感觉我成了一个毫无目的的旅行者,不知道往哪条路走,将来要去往哪里。曾经有些考试我考得很不理想,但想起老师、家长的问题,想起今后想当一名律师,特别是看到为我操劳的父母头上银白色的发丝,额上鳞波层似的皱纹,我就痛下决心,要把功课学好。

凭着我的努力,在后来的考试中我都考出了满意的成绩。原来,青春是一次考试,他会给你挫折,但考试的分数不重要,只有你战胜了挫折,坚强了起来,那才是青春的胜利,那才是青春带给你的启迪。我现在感受到了,青春,其实因挫折而精彩,因理想而精彩!

理想是指路的明灯,理想是前进的路标。没有理想,我们的思维是空洞的,我们的精神是贫乏的;没有理想,我们将无法预测未来将会怎样。罗曼·罗兰曾说过: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因为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热。细细品味,觉得颇有道理。

的确,青春需要理想。

理想的散文6:我的理想

文/张胜超

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理想,花儿的理想是绽放多姿的花朵,小草的理想是染绿大地,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考古学家。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恐龙,也看了很多关于恐龙的书;有一天我还在电视上看了一个纪录片,看见那些专业寻找恐龙化石的考古学家,用刷子慢慢刷去化石上面的灰尘时,我完全入迷了,不由得闭上眼,思绪飘到了那遥远的地方。

我幻想着我已经变成了一个风度翩翩的大学者了。我和我的队员们来到人迹罕至的撒哈拉大沙漠,寻找传说中的木乃伊和远古海洋恐龙。走着走着,我脚下被一块硬硬的东西拌了一跤。我爬起来,用手擦试了一下地上的沙子,摸到了一块石头一样的东西,再用刷子擦去上面的灰尘。“啊!”我立马高兴得叫起来,“是蛇颈龙的头部!”再接着擦,又发现了它的颈部和它的躯体,这是一条完整蛇颈龙化石!我们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喝彩!

这时,我就埋下了理想的种子--当一名考古学家。

理想是人生中向前奔跑的动力,我要张开理想的翅膀,向着理想飞奔。

理想的散文7:我的理想

文/徐可依

老师,像一位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以自己渊博的知识为学生的未来点亮一盏明灯。而我,被我敬爱的老师所感染,被他们的无私所感动。再说爸爸妈妈都是教师,在他们的潜移默化中,我深受他们的影响,长大后我也要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作为老师,我会像我的老师那样,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主动做好学生的榜样。对每一节课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制作课件,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等。让我的学生因我而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

对于班上的后进生,我除了课堂中分层提问,让他们对学习有信心外,课后我会挤出时间耐心地辅导他们,让他们跟上班上的大部队。而班上的优秀生和中等生,我会通过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对学习更有信心。同时,我通过各种活动,发挥全体学生的才干,增强学生的凝聚力,让他们形成团结向上、从善求真的风气。我一定是孩子们心中的“知心大姐姐”,用心去跟他们交流,用心去引导他们。课间与他们游戏,用我的人格和魅力教给他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不过,我现在是个小学生,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要像谈迁那样: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增长自己的各项才能。我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的教师梦一定会实现。

理想的散文8:我的理想

文/刘思雨

俄国着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有的人想当一名航天员,有的人想当一名为人民服务的警察,有的人想当一名受人爱戴的大官,而我的理想却是当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医生。

至于为什么要当“白衣天使”呢?还得从我小时候一次去医院看病的事情说起。

上二年级时,我因为一次生病,住进了医院,做了一个小手术,做完手术那几天,我饭也不能吃,只能喝一些流质的食物,睡觉也不能垫枕头,还要打营养液,那日子可真是难熬,有一天晚上,不知怎么了,我身上长了许多红点点,妈妈连忙叫来了值夜班的医生,医生看了我的症状,给我从留置针里打了一些针水进去,还对妈妈叮嘱了几句,后来每过几小时,医生都会来查看我的症状,过了几个小时,我的红点点慢慢消失了,虽然这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可我却从中感受到了医生这个职业的高尚与伟大,况且我的亲人当中有很多人身体都不太好,如果我真的成为医生的话,就可以为他们治疗,让更多的人远离病痛,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用再为病痛担心,过上幸福的生活了。

但是想要当医生,并不是很容易的,只有努力,才能实现理想,而不是整天想着当医生就能当上的,所以我从现在开始,要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每一天,多读书,使自己的知识变充实,将来考上一所医科大学,学好医术,实现自己的理想,在追梦的道路上,不管有多少困难,多少挫折,我都不会退缩,因为我坚信,通过我的不懈努力,我的理想终有一天会变成现实。

理想的散文9:做一个快乐的人

文/柴卓君

我的理想很普通:做一个快乐的人。

每每与家长或朋友聊起理想和未来,我都持一种观点:“快乐就行”。有的朋友说她要学医将来当一名医生,也有的说她要去加拿大读书。而我则认为无论什么大学、什么地方、什么职业,只要能让我快活的一切正当行为,我都会去做。

有一篇文章阐述了这样一个观念:人生是多变的,有可能下一秒就不在人世了,不要舍不得,珍惜享受短暂的人生吧!文章说,以前他总是不舍得花钱旅游,不舍得很多事情,尽管这些事让他苦恼。后来他开始改变,拿出了放了很久都不舍得用的一块漂亮的贝壳形香皂,有人问他那么漂亮的香皂用了多可惜。他却说此时不用,还要留到什么时候用呢?

妈妈的一个同学,从小学习优异,上了重点高中,考上一流大学并被公派到国外深造,也有了高薪的工作,可惜才工作不久就患癌症去世了。妈妈和我都很惋惜:这样忙碌而短暂的一生,与平淡而快活的一生哪个更好呢?我想这样还不如快活并健康长寿更幸福些。

快乐的人较忧伤的人更长寿,谁不愿意长寿呢?我不敢说我每一天都是快乐的,但我的每一天都要向快乐努力。尽管我的理想是快乐,我依然可以为了这个理想而做一个心理学家。想要成为心理学家不是因为这个职业高薪或高地位,而是因为这个职业的专业领域是我的兴趣,做感兴趣的事情是可以使自己快乐的。

我会为了实现快乐的理想而学习。以前我看不起分数,好坏又如何呢?“考试不过是老师与学生作对罢了。”这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的观点,她接受教育不就是为了快活吗?初二的语文老师告诉我,我可以不在乎成绩,但谁都图个开心,成绩好了不是家长和自己都开心吗?对呀,我们努力学习取得好的成绩不正是为了快乐?

的确,我们可以为了快乐做些什么,为了别人快乐做些什么。

理想的散文10:别和现实做交易

文/冯仑

什么是理想?我的看法是,当遇到困难、无解的时候,理想是一个GPS,是一个生活当中的导航,是当什么都不清楚的时候,你知道该去哪儿。

大概在几年前,我们从西安开车前往乌鲁木齐,经过戈壁滩时,突然车坏了,那个地方手机没信号,我们没有办法跟任何人联系,越来越恐惧、焦躁。这时司机下了车,他在不断地看,看有没有车辙,之后他发现有一个。于是,他就把车开到那个最新的车辙上面,并把车横过来,然后说:“剩下的事情,只能等待,不能有任何奢望。”

我们就这么等,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有一辆大货车过来,因为我们挡住了这个车辙,那车就停下来,我们的司机就写了个电话,让他们出去以后打电话请对方救援。我们在车上就讨论说:“这事儿靠谱吗?人家会给你打这个电话吗?”司机说了一句话:“在没有方向的地方,求生是唯一的选择时,信任是最宝贵的。”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得救了。

经历这事后,我一直在想,人在什么时候最恐惧呢?不是没有钱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水的时候,更不是没有车的时候,最恐惧的时候,实际上是没有方向的时候。当你有了方向,其实所有的困难都不是困难。理想,就相当于在戈壁滩上突然找到了方向。

其实,生命中第一紧要的事是要有方向。但是这个方向是怎么确定的呢?是你心中要有一个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就是是非的判断,是诚信的价值观、道义的价值观。

有了价值观的驱使,你就会有一个方向感。这个方向感,每个人不一样,每个时代也不一样。20年前、30年前所谓的理想,并不是个人理想,那时我们只有家国情怀。但是你仔细看现在的人,说的都是小词儿。比如说我想娶个好媳妇,过上好日子,这是理想;比如说我要成高富帅、成白富美,这也是理想。

我自己就做三件事,第一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第二算别人算不清的账,第三做别人不做的事情。什么人最快乐呢?有信仰的人快乐,心里头有方向感的人快乐。理想就是一个方向感,就像在黑暗隧道里的那个光明,如果你们失去了这个光明,你会恐惧,会死亡;而有了这个光明,你会行动,会前行,这就是理想在生命中的意义。

当然,理想这件事情,也不能把它夸大到什么都能解决,它是一个保健品,而不是速效救心丸。所以理想是一个增加概率的运动,有理想的人和没理想的人相比,只不过是成功的概率高一点,快乐程度高一点,毅力强一点,走得远一点,心里头踏实一点,无非是这样。但不是说有了理想,今天你20岁,到25岁时一定就会房也有了,车也有了,媳妇也有了,什么都有了。

我知道一谈理想就难免要谈到现实。大家总是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是这么看的:理想永远是从现实中孕育出来的,因为不满,所以有梦想;因为没有,所以才需要;因为弱小,所以想强大。

我们跟理想之间怎么对话呢?理想只是告诉你要去哪里,至于怎么去,是你自己的事儿。所以也可以简单这样讲,现实是“术”的问题,但我们讲的理想是“道”的问题,也就是说“去哪儿”“为什么要去那儿”的事,这是理想回答的问题;怎么去、什么时间去、怎么到达,这是现实中每天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有理想,但不等于可以跟现实做交易,说我今天有理想,明天就变成了要什么有什么,那是不可能的。

另外,我们必须看到,真正能坚持理想的人毕竟是少数,多数人是在现实中理想被磨灭,然后妥协了。犹如在爬山之前的山底下的散步,这个时候每个人都信誓旦旦地说:“我要上山顶。”大家仔细看,走一会儿,就剩下一半人了,走到最后,就剩五六个人了,所有人都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在半山腰上的人都在说风凉话:“上去干吗,上去你也得下来。”在底下的人说:“有这工夫,不如去看个电影、谈个恋爱,或者旅游。”所有人都在给自己找理由,最后就剩下一个人,上了山顶,而这个人告诉大家:“我看见了不一样的风景。”

理想的散文11:理想的温暖

文/李小强

大多时候,温暖是一种直觉的感触,带来一种相处时的关爱,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恩爱。而有一种温暖,每一次总是触动着深处的心灵,引领着我们一步一步走向前进的地方,那就是来自理想的温暖。

行走在人生的时光之中,岁月总会在某个时候带来不约而至的寒意,比如,每年的冬天。

随着一股寒流的入侵,夹杂着冰雪的细雨瞬间告诉你冬季来临的消息。在这个长期阴天盘旋的日子里,也有着一份暖冬的温存。忽然某一天,久违的阳光穿过门窗照射进了房间,它告诉你,你不要再继续积蓄着那些埋怨和彷徨,还有那些忧伤,就该走出去,坐在阳光下一处宁静的角落,静静地任随冬日阳光的抚摸,在这时,理想随着冬日的暖意,照射进心灵的每一处缝隙,驱散那些深藏于怀的阴霾。暖意在体内酝酿着,理想的流动如同大洋深处的暗流,不停地涌动,急剧地涌动。在这一时刻,环视四周的山野,似乎看到了即将要到来的那个春暖花开的时节。那时,一山的烂漫野花,一地的油菜花开,一池的碧波荡漾……你笑了,在嘴角,也在心底,理想随着春光在摇荡,在散发着向往的力量!

随着一个季节又一个季节的过去,深藏于内心的理想驱使着每一个行动。在人生那恰是同学少年时的时光里,或许,你压抑着年轻的激情与冲动,在一处小得不能再小的房间内,埋首于杂乱的书堆之中,在每一个夜晚,忘却窗外的一切,在那一盏微弱灯光的台灯下,心无旁骛专注着一个个问题。在这里,将自己凝固成一尊雕塑,似乎一位老年的学者般皓首穷经,不知春秋。而往往烦躁与希望伴随、交织,那久久郁结于心的愤慨,往往在某一个时刻,莫名其妙间反复砥砺着情绪,理想轻轻地用手抚着你的心口,一次次地带领你走出那纠结的情绪。或许,他们正因如此的经历,才有陈子昂谢绝门客后“经史百家,罔不该览”,于幽州台上发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盛唐之音;才有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之后,“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豪迈与气概。

一次走在自身向往的旅行,无疑是人生中一件惬意之事。旅途的完美,往往需要有着一些意想不到的感触。

我曾期冀着敦煌、克孜尔那些洞窟内,由色彩和线条演绎而出的传奇般的故事。一个夏天的清晨,我第一次在前往昔日西域的火车上醒来,足足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凝视着窗外同样的风光,平坦的沙地之后,依旧是平坦的沙地;远处的天边总是一望无际,依旧是下落的天空与大地相衔接的一线。忽然,一丝凄凉连自己都没有想到浸透全身,刹那间,无助、无望的种种字句和情绪弥散在眼前,而自己的渺小在那时,感觉还不如一粒微小的沙砾。火车依旧前行,沙地依旧延续,而在天边的阳光,却逐渐升起,大地呈现出一片金黄色。而一些人影,在阳光的变幻中,不停地闪烁,这其中就有这样的一位,公元627年的一天,一位28岁的年轻僧人,走出了大唐都城长安高大的城门,他没有选择前往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北方,也没有选择东方和西南,他一心凝视着梵音传来方向,一路向西走去,也走在这样的沙地,义无反顾地走着,每天太阳的升起,擦拭着他心中的理想。从此,历史铭记着这位名叫玄奘的僧人。火车依旧前往昔日西域的路途中,那一瞬间的字句和情绪在此刻消失殆尽,我也继续沿着昔日玄奘前行的方向,寻找那些迄今仍闪耀着光芒的文化遗产。

有人说,人生的历程也就是一次旅行,在这漫长的旅行之中,种种愉悦与辛酸伴随前行。这其中,就有我们都曾走过的那段如同青春般的岁月,或许你曾经遇到这样的经历——

在那样的日子里,总有一个人的名字默默地念在嘴边,呵护在心而从来不敢说出,即使走在他乡看着风景、望着路人,也仿佛见到了她的身影。或许你在康定城外的跑马山下游走之际,一个人尽情地在荒郊外的细雨中,大声唱着康定情歌,大声呼唤着那个名字;也或许你静静地坐在凤凰古城沱江边,心不在焉听着酒吧内传来的歌声,耳边总是传来她无意之间说出的温情的话语。每一段感情,都有一个历程,在猜测中回旋,在回旋中又萌生一份希望,在希望中又带着些许的苦闷,而就在那苦闷之极,理想带着你,开始孕育着重生。于是,你选择了理想给予的方向,继续追随着真正属于你的人生。

理想如一双温暖的手,紧紧地拽着我们,携带着一步一步地前行;理想也如一束温暖的阳光,在行至水穷之时,引领我们卧看云起的景致;理想还如那一树一树的花开,温暖的花香弥漫在心间,也在明天!

理想的散文12:草原,理想一代

文/童语

冬末荒凉的底色自觉地溜掉,满眼的堆绿潜漫着春天所有的清新和感动的味道。春光荏苒如梦蝶,春去繁花歇。四月,毕业告别的前奏已经响起,只有记忆是湿的。

一切已尽或是未了之事,都在此时找到归宿。原以为遥遥无期的毕业季,突然空降而来,令即将毕业的我们魂不守舍,回首发现好多人,好多事,好多话,最终都被整理打包放在一边,被贴上“来不及”的标签。各位都不再隐藏心思,赶在六月之前,尽量把这一切交代好。

难得相聚,昨天和老朋友阳天南地北的聊了一天,走走又停停。生活,工作,学习,爱情,青春里无非这几件事,却刹不住的扯了十多个小时。阳说,老友吹吹牛,谈谈心,这样挺好。

方山一角,路边休息,无意中阳提到了草原。说实话,我些许卖弄的把张承志的这部作品推荐她慢慢翻看。或许是我的言语过于苍白和无力,阳似乎兴趣不大,礼貌性说回去一定回看。晚上回来,我想还是把这部作品敲成文字保存,也许不够周详,但这就是我扑面而来的感受。

张承志与草原

两年前,第一次拜读张承志的《北方的河》文集,对我触动颇大。而后借了又还,还了又借,最终还是要把张先生的草原情结慢慢丝理,同时也把自己固有的成见和模式,一遍遍冲刷和洗礼。

一直以来都是被认为中国最难打交道的人,张承志被业内许多人看来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另一方面,张承志独有的“理想主义气质”文风,又是被众多人争相模仿,甚至是膜拜。我在之前也写到,洪晃评价一部作品的标准,要么给予人思考,要么让人捧腹大笑。毋庸置疑,在我所看过的张的作品中,它属于前者。他期望他的读者是“为青春寻找意义的年轻人”。

王安忆回忆张承志,伤痕文学过去之后,他开始寻根。我把以前写的乱七八糟的东西翻开,找到当初读张承志作品的日记。上面只有寥寥几句:张承志是个了不起的作家,他的小说劲道十足,大气沧桑、而又充满历史感,猝不及防就给了你透心的感觉。很荣幸,结识他的作品。

“文风如铁”,张承志的作品一贯的风格。大张大合的环境铺垫,大漠荒原在其笔下,铁骨中透着人的柔情。主人翁的描写,也是独树一帜。读他的作品,就似乎把生活中的某一个人、某一处景和某一段情,活生生地印在字里行间之中。不过,像我这般愚人,虽很享受,但需要很长时间来细品,嚼烂了才又开始第二遍重头再来。

我和很多人一样,没有去过蒙古大草原,依然想象着草原上处处声歌、美酒、勇士、牛羊和蒙古包,铺蓝的天空,大多棉花糖般的白云和高亢绵长的长调,这就是我能想到关于草原上的一切。

空想的理想主义要不得。这一切的美好似乎都在意淫,难怪张承志在小说的开头就写到:应当归咎于那些流传太广的牧歌吧。我常发现人们有着一种误解。他们总认为,草原只是一个罗曼蒂克的摇篮。……,看来,这些朋友很难体味那些歌子传达的一种心绪,一种作为牧人心理基本素质的心绪。

这种大草原的心绪,很难被外人理睬和抚慰。一派青草,自由广阔天地改造。而由此而变得粗犷烈性的草原大汉,只有烈性酒才能摧毁这道孤清、冷峻的防线,并释放天性中的柔软。

草原之于张承志,根茎相依。他在《黑骏马》中写道:白音宝力格陪同畜牧厅的几位专家调查的时候,专程探望父亲时,父亲却对他发了火:哼!陪专家?当翻译?牛犊子,你别以为现在就可以不挨我的鞭子。你应该滚到伯勒根河的芦苇丛里,洗掉这股大翻译、大干部的臭味再来找我。

接着,白音宝力格絮叨着:父亲,难道你认为,只有你们才对草原怀着诚挚的爱么?别忘了:经历不能替代,人人都在生活……

我相信,他对于草原的情感从这段描述中就能看得出:河湾里和湿润的草地上密密地丛生这绒花雪白的芦荻。大雁在高空鸣叫着,排着变幻不定的队列。穿行的苇墙里的骑手简直无法前进,刚刚降落的雁群叫嚷着、欢叫着,用词帮扑棱棱地拍溅着浪花,芦苇被挤得哗哗乱响。大雁们在忙着安顿一个温暖的巢,它们是不会理睬自然界中那些思虑重重的人。

黑骏马,终将跑出草原

黑骏马,蒙语译为“刚嘎·哈拉”,是蒙族里的长调古歌,也是张承志先生的一部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男人离乡返乡之间的心路历程,而这其中爱情、友情悲欢离合交织开来,折射了旧观念冲撞中的自我抉择,以及作为草原理想一代的挣扎和呐喊。

初次见面,还是在十四年前。白音宝力格被父亲送到了一位奶奶家,和一个叫做索米娅的姑娘就此相识,黑黑的眼睛透着精灵的光,一闪一闪的望着白音宝力格。白音一心专研机械和兽医技术,少言寡语,喜欢思索。索米娅则在给邻居家的羊群守夜。

小时候,索米娅的一切,在白音宝力格看来都是妙不可言的:某个春季,索米娅朝我跑来。天气热了,她脱去了臃肿的皮袍子,穿着一件奶奶穿旧的的薄皮袍。也许是青春期的缘故,索米娅的声音听起来永远是甜的。“巴帕,你骑得不错。”她像以前一样,扳着我的肩头,摇着我。

接着成年的日子就这样来了,尽管没有人宣布过它的开始。一个纯净、透明的世界和一个可怕的羞耻的心在更替着。白音宝力格油然而生出难以理解的兴奋和萌动。当青春这粒种子从心田上破土而出之时,惶惑中的我们能理解它的多少含义呢。

白音宝力格真切的体会到,那个熟悉的小索米娅,小小的,胖乎乎的,如今分明是一个修长、健壮、曲线分明,在阳光下折射异彩的姑娘。对于草原上的女人呢,梦中依稀隐现出迎面而来的猛士少年,横刀立马,英气逼人。青春的朝气,就像点着火的油桶滚滚而来。奶奶对索米娅这样说道:“索米娅,唉,如果你跨过伯勒根河到了对面,我会愁死的。不如你们结成夫妻,这样,我的一个宝贝都不会失掉。”

我想,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被道出了心思,一定是既兴奋而又羞答答地不肯承认。

不过,终究这一切的理所当然,被白音宝力格的学习之旅耽搁了,严格来说,应该是摧毁。临走,索米娅被派去送别白音宝力格。车子迎着烈风向前行进着,也许是离别的疾苦和日日夜夜累计的炽烈情愫,俩人抱在一起,难舍难分,并且白音宝力格许诺,回来就结婚。

人这一辈子,承诺这东西,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承受得住。动力火车的《忠孝东路走九遍》歌词中最为贴切:看着一份爱有头无尾,你有什么感觉?有人走的匆忙,有人爱的心碎,谁会在意擦肩而过的心碎。我想白音宝力格最能体会这句话的意义何在。

几个月的牧业技术训练结束,白音宝力格回到伯勒根草原的时候已是五月初,草皮泛青的季节了。遇上黄毛鬼希拉,的确不是回来后的好兆头。至少,白音宝力格在一堆人兴奋的宣布不久就会和索米娅结婚后。希拉的醉熏和鄙夷,开始觉得有点恶心,而后就是有着复仇的冲动:“那可真是个漂亮的小乳牛,我希拉连带那个牛犊子也送给你。”

我想,每个剧集都有一个类似黄毛鬼的角色,猝不及防之间,就撕碎了人们幻想中罗曼蒂克的一切。生活即是如此,充满无知无畏而又无果而终的变数,我们无须自信的为未来的一切,做简单抽象的拼图。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也许应该这样。

索米娅与五个月前多了一层陌生感,总是小心地、迟疑地盯着白音宝力格。当他撞开门,看见索米娅高高隆起的肚子时,第一次他选择相信黄毛鬼希拉。原来,就在他出去接受牧业技术训练的几个月里,黄毛鬼暴力的占有了索米娅。白音宝力格也知道,周围也有许多头上有一撮黄毛的残弱的孩子,也是希拉给予的“苦果”。而更令人惊讶的是,周围的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白音宝力格自然是难以接受,勃然大怒,可怕的痉挛阵阵袭来。猛扑过去,抓住索米娅的衣领,拼命的摇撼着她,似乎要求索米娅再一次印证已经写好的结局,甚至算是祈求,索米娅能够满腹委屈的向他倾诉。

白音宝力格发狂的吼叫,愤怒和抓狂将理性抛到九霄云外。

意外的是,她倔强的愈发沉默。“松开”。索米娅却尖叫出来,“孩子,我的孩子”。挣扎中,她狠狠地在白音宝力格的手腕上咬上一口,撞开后风一样的跑了出去。

他预料之中的惊讶,颓然而生。此时此刻,却浮现白发蓬松的奶奶神色冷峻地注视着白音宝力格:怎么了,白音宝力格,难道为了这件事也值得去杀人。知道索米娅能生养,也是件让人放心的事啊”。

第一次读到此处,我开始为奶奶的麻木不仁和自我满足,感到伤心。之前的所有冷暖人心的往事,被一句话瞬间吹破,毫无影踪。而后,我再读到此处,多了份理解:无意去要求行将就木,年近终迹的

白音宝力格一时没有缓过来,自以为奶奶至少会振臂高呼:“去吧,孩子。这样的人,不配活到明天。”除了震惊、不解,白音宝力格更多的是孤独和无助,心力交瘁的把脸深深的埋在黑骏马的鬓毛里。

也许,正如文中所说,他还不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草原孩子。他读过书,接受过系统的科学训练,眼界和书籍的熏陶让他觉得自己与这里的确有所不同。似乎看到了自我的另一种渴望,这种渴望在召唤着他,驱使着走向更纯洁、更文明、更尊重人的美好,也更富有魅力的人生。

可这一脸窜的“文明启示录”,也只不过是白音宝力格的自我安慰罢了。他打心里眼里知道,他不能没有索米娅,她的柔情似水,几度让其沉醉。两小无猜的日子,怎能说忘就忘,索米娅就像清泉一样浸泡着白音宝力格的每一寸心田。他开始走到棚里,轻声呼唤着索米娅,希望索米娅能朝他扑来,述说着爱与哀愁。

不过,在他脑海里幻想的波澜壮阔,现实中如一潭死水,没有一丝痕迹。

当白音宝力格复仇黄毛鬼希拉,忍痛回来的时候,却发现索米娅和奶奶正在轻松的讨论中红花绒缝制的婴儿鞋。

满满的绝望和伤心,毫不留情的把白音宝力格扑倒在地,没有余力伤悲,爱情这东西就像难收的覆水。他决定离开了。多年后,农牧学院大学生白音宝力格又回到了伯勒根河岸的草原,此行唯一目的:再寻索米娅。

此时,索米娅已经是四个孩子的母亲,日夜不休似得的劳作,为了一个月四十五块的工资。在冰封千里的冬天,索米娅就是在这块石头上蹲着,用力凿开坚冰,把一桶桶水汲进水缸,运到学校。白音宝力格长时间观察着她的一举一动,觉得自己似乎看见了她过去的日子,也看清了她未来还要继续度过的生活。

他的丈夫是大车老板达瓦仓。索米娅赶在月夜给奶奶送葬的晚上,黑夜里,路不好,车坏了,抱在孩子躲在扯下苦。达瓦仓寻声而来,把索米娅母子二人送回蒙古包,而后觉得越发可怜,就这样达瓦仓又赶上车,开了张结婚证,第二次去了伯勒根河岸。

多年后的见面,索米娅对着他回忆:“白音宝力格,那时我猜不出你在哪里,我只记得马车一摇一晃地走在河水里,车轮里溅起冰凉的浪头。不过,我知道你非常讨厌我有这么一个女儿”。白音宝力格对索米娅说,其实他很喜欢其其格这个小孩……”索米娅,似乎都没有来得及换气,一口气绵绵不断的说出了埋藏多年的心事,边说边小声的抽泣。

白音宝力格想替她叉掉那些泪珠,可是不敢。我很理解,曾经一切的美好,已逝。再一步,估计克制不住的情愫也会粉身碎骨。如今,你我近在咫尺,却又似天各一方。

过了见天,白音宝力格想见也见了,索米娅的生活,不好也不是太坏。告别了达瓦仓,其其格和孩子们。索米娅陪着他,慢慢走着。当他说了一声:“再见吧,索米娅”。这时,却听她突然憾人肺腑的喊了一声:“巴帕。”接着急急地跑上几部,双手抓住马勒,几近哀求的说:“如果将来有了孩子,送过来,我养大了再还给你们!”眼睛里一下子噙满了泪水。

白音宝力格震惊的听完这段的表白,目不转睛的望着索米娅。

白音宝力格驰骋骏马,飞驰草原。那一浪浪涌来的、苍凉古朴的调子此刻也有意无意的叩击着。在长调久久不散的余音终于悄然逝尽的一刹那,滚鞍下马,悄悄的流泪。

我也跟随此情此景,在想:那个梳着羊犄角小辫和我同骑一牛的小女孩,那个紧束着腰带朝我奔来的少女,那个红霞中的姑娘,还有那个赶车人泥屋里的四个孩子的母亲,那个整天凿冰做体力活的年轻妇人,居然都是一个人。光是岁月从中作梗,难以把这一切联系起来,我想这就是命运。我是一个有点宿命的人,因此相信,不管双方如何努力,结果都是意料之外。

合上书后曾想:既能看到过去又能看到未来的索米娅该怎么办;已是大学生的白音宝力格能否容下一片空白格,放下过往,从头再来。是否真的遇上真情人,生完孩子送来草原来,让索米娅养大;其其格会不会忍受达瓦仓的谩骂,埋头读书终将走出去;黄毛鬼希拉又将因为这观天的罪孽,躺在臭水沟里,痛苦老去;甚至再想,索米娅和白音宝力格的孩子,未来能否续上上辈子的情缘。

反反复复看完几遍之后,已经不再怜伤这段情的刻骨铭心和百转千回,不再替小说的角色做一切妄想。小说的结局难以改动,而生活完全由自己做主。因此从空想的理想主义中抽离出来,踏踏实实的生活,坦然平静的接受生活赋予的一切。毕竟,死亡的终点,每个人都在倒计时。

曾经看到品特的一段文字:我们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是没有表现力的,不露真情,不可信赖,难以捉摸,含糊其辞,障碍重重,扭扭咧咧。在我看来,任何人都逃不开这犹犹豫豫而又停滞不前的心结,最重要的是否能够带着最初的那份感动和理解,继续走下去。只是走的太远,不要忘记我们当初为什么要出发……

近段时间,周围的同学和老友都曾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你真的变了一点。宿舍哥们说,我变得有点贱贱的,渐渐的加入了“很黄很暴力”俱乐部;不常见面的同学偶遇说,我开始像个成熟的人了,至少外表装得蛮像。老友聚在一起说,以前觉得你像冰一样,进不去。一旦熟识,就收不回来了。

不管对我的是调侃,还是“调戏”,我都能坦然的接受。近些年来,逐渐开始平实下来,没有当初的冷对横眉,也不会再独享寂寞,既不在刻意在意所谓的面子,也不想附和着装腔作势。心结渐渐打开,人也变得稍许从容和平静,周遭的不顺和困境,也能适当的宣泄和放空。

或许,有时我们在抱怨,理想一代被现实扎破的体无完肤,控诉命运的不堪和冷酷,才发现一切都没有离开过,只是我们的心境在悄悄的变质罢了。汪涵曾经说过一句话,无论你是日渐繁华,还是即将枯萎,此时此刻就是你的人生。

理想的散文13:我们的理想是什么

文/闫岩

那次从外地出差回来还没坐稳,张老师便打来电话,问我四点有没有时间?我回答有,马上过去,你准备一下吧。于是脸都没顾上洗一下,便马不停蹄往她的学校赶。

张老师是我做学生节目时认识的初中语文老师,相识以后,她从网上多多少少了解了我一些成长历程,几次邀请我去给她的学生讲励志。盛情难却,我答应了她。但我告诉她,我只会乱写,不会讲课。她说你不用讲作文,你的成长经历就是最好的课题。

路上,张老师打来电话问我,你打算讲什么主题?我想了想,说就讲我们的理想是什么吧。

当我走进张老师的班里,首先看到的就是黑板上学生们已经写好的几个字:我们的理想是什么?对于没有讲稿也没有腹稿的我来说,面对我一无所知的学校,几十双期待的眼神,我真有些慌神。

为了先了解她的学校,我先提问了同学们几个问题。

我问:你们当中父母是公务员的请举手。

一个没有。

我又问:父母是做生意的请举手?

有三个举手。

我再问:父母是普通工人的请举手。

还是三个。

我接着问:父母是打工的请举手。

一个也没有。

我想再问一句:那你们的父母都是干什么的呀?

但是,我没有问出来。因为不用再问就可以断定,这些学生,没有官二代也没有富二代,是最平常老百姓家的孩子。因此也可以推断,这所学校是很普通的一所中学。

即使最普通的学校,即使最平常的孩子,也足已让我羡慕不已。我与学生们讲起关于我的故事。

我的家乡在一个群山环绕的穷山沟,家乡山不清水也不秀,全村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小时候,我家只有几间石头房,那还是母亲嫁过来后盖起来的,以前我的爷爷和爸爸都住在土窑里。在我上初二前,我没穿过一件新衣服,都是亲戚家的姐姐们穿剩下的。父亲当村干部,成天不着家也不赚钱,早起晚归,每天醉着回家。母亲为了供我和两个哥哥上学,卖起了豆腐。母亲晚上把豆子泡好,天还不亮就起来磨豆子,等我们起床,豆腐早已做好,母亲已经背着柳筐到街上去卖了。而锅里还会热着给我们准备好的早饭。就这样,母亲把大哥供到了大学,给二哥娶了媳妇。而我,却因为实在不忍心看着越来越驼背的母亲继续为我卖命,而放弃了考大学。

那年我十八岁,酷爱写作,并且写了几篇小文章在当地报纸副刊上得以发表,心便开始长出嫩嫩的翅膀,想飞出这压抑的大山。终于有一天,我忐忑地给父母写下了一纸字条,拿着手里仅有的100元钱离家踏上了寻找梦想的路途。其实,那时的梦想极其简单,只要能逃离大山,能在一所城市驻留,生存下去就算到达终点。

那时,我并不知道邢台是怎么的一个城市,来邢台完全是因为我曾经在这里的一本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叫作《母亲》的文章。唯一能和我扯上点边的便是编辑我这篇文章的老师。可是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我却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找他。

离家出走的第一个晚上,秋风扫着落叶,我走在陌生城市的大街上,没有半点逃离大山的欣喜,只有满腹的恐惧。无论走到哪儿,手都踹在兜里紧紧地攥着仅剩的几十块钱,生怕一松手钱就会飞。但我心里却有一个信念:闫岩,你不能回头,你要是不能混出个人样来,死都不能回去。

那一晚,当我走累了,坐在某个大街的某个台阶上抱着行李包,头趴在行李包上,就那样迷糊到了天亮。第二天,我找到了一家中介所,想找一份工作,只要能吃能住什么工作都可以。于是我交了二十块钱中介费,找了一个撒广告的活儿干,干了一天才赚了五块钱。到了晚上才感觉这活儿不能干,钱少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我还是无住所。中介所的小姐姐看我可怜,免费让我留宿在她的宿舍一夜。

次日,我扮出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架式,找到了那位编辑老师。编辑老师知道我的情况,联系他的同学为我找了一份可以住宿的工作:床单厂验单工。那是一个一天要工作十二小时的工作,工资每月三百多块,我已经很知足,起码我不会再浪迹街头,不会再挨饿受冻。

业余时间,我会去旧书摊买来一些报刊杂志,还会写一些小文章小故事,胡乱投出去,竟然不时地得以发表。后来,发表的越来越多,并且应《小小说选刊》的邀请参加了多次笔会,竟然得了一个“小小说作家”的虚名,这对我是一种多么大的鞭策与鼓励啊!

后来,开始写一些字数较多的故事,最多的是投武汉的《古今故事报》,没想到竟得到了一位女编辑的赏识,几乎每月都能发表一篇4000多字整版的故事,能得到近600元的稿费。这对于我来说,是多么大的一笔收入啊!我的心开始“狂野”,为了能安稳写作,我辞职在这个城市租了一间小房子做起了自由撰稿人。

后来的日子并不是太顺利,毕竟文化较低的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太高,完成的不理想,一个月一千多块的收入仅仅能维持生活。

再后来,许多朋友劝我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做个保证,业余写东西。我渐渐明白,对于我这种没有多少文化的“伪文人”来说,不能把文字当成唯一。于是我把自己所发表的小文章做了一个剪贴本,拿着它到处找工作。

最可笑的是,当我找到现在所在的单位时,老板问我是什么学历,我竟连大专和本科都难以分清,可是老板却因为我的小文章留下了我。这是我人生中一个全新的起点,我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我喜欢的工作,写企业新闻稿,编内刊。

十多年来,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从没有放下写作。我想即使当不了大作家,也不会因此而舍下自己的爱好和追求。路还长,我还有许多学习的机会和时间。

出过几本小集子,便让外人看来有了一些成就。其实对于自己,仍然是普通人,只是有着比普通人更多的勤奋和梦想。学无止境,坚持不懈,梦想不断,永不停步,这便是我的理想和追求。

同学们听完我的故事,开始沉默不语,只有一个小男生举手问我:老师,老师,你现在是不是觉得上帝给你关上这扇门就会给你打开那扇窗这句话很有道理?

其实,这位小男生已经很明白,这句话很有道理,他只是想让我肯定一下而已。

我回答,当然有道理。比如我,上帝给我关上了富有这扇门,却给我打开了勤奋这扇窗,让我孜孜不倦地学习下去。

这个小男生又接着问:老师,老师,你现在有房有车有工作了,你还有理想吗?

我回答:有,我的理想永不止步,只有有理想有信念的人,上帝才不会小瞧他,才会给她前进的勇气和动力。

不管我们的家庭现在有多普通,不管将来的路有多坎坷,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去走,路,就一定会有出口。

理想的散文14:我的理想

文/庞竣涵

当我看到老师在为我们无私地讲解重要知识的时候,我就想当一名优秀的老师。

当我看到新鲜可口的面包从面包师的手中出炉时,我就想当一名出色的面包师。

当我看到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的时候,我就想当一名合格的医生。

当我看到消防员在奋力灭火的时候,我就想当一名很好的消防员。

就让我们一起朝着自己理想的太阳奔跑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