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年龄的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年龄的散文1:何必为年龄发愁
文/苏畅
生活中有这样有趣的现象,几个同样年龄的人碰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却大不相同,有人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有人却相反;甚至还有这样的怪事,有人年纪轻轻却萎靡不振老气横秋,有人过了耳顺之年甚至“随心所欲不逾矩之年”,却依然精神焕发,神采奕奕,被人称之为“老青年”或“阳光男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要揭开这个谜底并不难。据医学家考证,人实际上有三种年龄,谓之“日历年龄”“生物年龄”和“心理年龄”。同龄人甚至不同年龄的人呈现出与实际年龄大相差异的形态,用三种年龄这把尺子一量就清楚了。
“日历年龄”,是指人的生命自诞生直至死亡实际上存在的时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享年多少”或活了多少多少岁,准确地说就是人的寿命或“实际年龄”。
“生物年龄”,按照科学的说法,是指人的生命在延续过程中的自然演化情况和程度,也就是人的实际健康状况。按照通常情况,人从五十岁开始身体机能便开始出现衰老现象,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重,这是自然规律,谁也不可抗拒。
人的“日历年龄”容易计算,一查出生年月便清楚了;但“生物年龄”听上去比较抽象,又该如何计算呢?其实这也不难,只要借助科学手段就可以了。医学研究成果表明,通过电子计算机引入人的视觉功能、听力、握力、肺活量、脊椎侧弯度、收缩期血压等变量,然后根据有关数据得出公式,再作相应分析,就能比较可靠地计算出人的“生物年龄”。虽然平时人们不会专门去做“生物年龄”计算,但通常意义上的体检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个人的健康状况不同,“生物年龄”自然也就有所差异。
“心理年龄”,可理解为人的精神、心理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实际状况,“年轻”或者“老化”一般可从外形、神态和待人处世等方面来判断。有的人“日历年龄”刚逾不惑,“生物年龄”可能已接近五十,而“心理年龄”超过六七十岁甚或耄耋老翁也很难说。生活中不是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人吗,年纪不大却处处摆老资格,对人冷漠,傲慢无理或者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好像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而另有一种人,已经是“爷爷”辈的年龄却时时春风满面笑口常开,学这玩那过得有滋有味,“越活越年轻”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当然还有另外一种人,年纪一大把却时时“老小老小”,争吃打闹,不近情理,一般人很难与之相处,唯有近而远之,退避三舍,这也是心理不健康的“异化”表现,世人应引以为戒。
一位哲人说过:“美丽的少年人是大自然偶然的创作,美丽的老人是艺术的杰作。”
不是吗?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金秋的旋律是那样昂扬铿锵,壮怀激烈。
飞将军李广“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魏武帝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共和国元帅叶剑英“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一代伟人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是先哲巨擘心灵的咏叹,用不朽的生命抒写的辉煌,长留天地,警策万代。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曾经写道——
朋友,
春天的后面不是秋,
何必为年龄发愁?
只要在秋霜里结好你的果子,
又何必在春花面前害羞?
人民的事业与世长久,
谁的生命与它结合,
白发就上不了他的头!
朋友,珍惜生命的金秋,让它像晚霞那样熊熊燃烧吧!
年龄的散文2:绳儿绳儿甩起来
文/葛晓敏
随着年龄的增长,花花绿绿的彩绳纷纷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在晨间锻炼的时候,进入大班的孩子对跳绳产生了兴趣,但真正能连续把绳子甩起来的孩子却没有几个。幼儿园《纲要》强调,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为了促进孩子们这方面能力的发展,我积极尝试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幼儿跳绳的本领。
集体法。跳绳,看似简单,要想掌握这一本领,需要我们老师的技能指导。首先,集体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一个班的孩子,五彩斑斓的绳子吸引着孩子去尝试一跳,那我们就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自己尝试怎样把绳子甩起来吧。当孩子拿到自己选择的彩色绳子之后,有的就跳了起来,而有的却怎么也甩不起来……在练习的过程中,小朋友辉辉连续而不间断地跳绳引来许多羡慕的目光,“快来瞧,辉辉是怎样甩动绳子的?”“一直在甩。”“看看脚上的节奏,有没有一会快一会慢?还是一样的速度?”“老师,是一样的速度。”于是,我们让辉辉演示跳的方法,我用语言引导孩子,正面引导幼儿怎样跳绳。
儿歌法。我编了朗朗上口的儿歌,“绳儿绳儿两头拿,甩一甩,跳一跳,一二一二跳一跳!”通过这样的儿歌,幼儿在儿歌声中懂得了跳绳的技巧。
互动法。在集体学习过后,协调能力较好的孩子可能很快就领会了,而有的孩子还需要继续练习和巩固才能掌握。所以,老师参与到孩子中间一起和孩子跳绳,这不失为承托的作用。有的孩子学不会,老师不要着急,可以采用再讲解、放慢速度的方法,引导孩子掌握要领。此时,老师可以一边说步骤一边跳绳演示,和孩子一起互动,孩子的兴致高了,投入了,自然就会主动练习。
激励法。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还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励孩子练习跳绳,有的能跳30多下,有的能跳60多下。有时,我们利用晨间谈话的时候特别鼓励这些每天在进步的孩子,成功的笑容绽放在孩子们的脸上,有的孩子回到家还忍不住在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面前展示,家长的掌声正是一种莫大的鼓励,这种激励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甜蜜!
小小的一根绳子,只要我们巧用方法,引导有效,激励得当,绳儿绳儿都会甩起来。
年龄的散文3:中年的乡愁
乡愁是分年龄的,年龄越大,乡愁越浓。对孩子来说,他们没有乡愁,即使想家,也只是想念母亲的怀抱,想念亲人的眷顾。青年人的乡愁也淡的很,他们整天有做不完的事谈不完的情,没有时间来想家,也就没有时间来拨弄乡愁。只有到了中年和老年,有了闲暇时间,也就有了大把的培育乡愁的悠闲时光。乡愁是个奢侈品,不是从心里一闪而过的念头,而是久久占据在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这种情愫一旦发芽生长,就会永久地茁壮,永久地生长。
对于中年人来说,记忆力正在渐渐消退,故乡的印象开始变得模糊,那里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都如一部老电影,有时清晰无比,有时模糊不清。但记忆犹如退潮的潮水,缓缓褪去表面的浮华,乡愁如同一块礁石显露出来。有人至此恍然大悟,怪不得这么多年总是无法在人生的海洋中畅游,原来有这么大的暗礁存在,虽不至于有什么危险,却总是让自己放不开手脚。有很多存在于心里的东西自己并不知道,就如这浓浓的乡愁,当人生的目标悄悄改变,不再去追名逐利,不再戴着假面具在世事里浮沉,乡愁就慢慢冒出来,就主导了一个人独处时的内心世界。
乡愁是什么滋味,如酒。酒是水的艳遇,没有滋味的水遇到发酵的粮食就成了酒,乡愁也是。一天天平淡如水的日子悄悄过去,突然有一天遇到一个契机,有了一个想家的念头,产生一种思念家乡的情绪,于是就酿了一杯名叫乡愁的酒,如同真酒一样浓烈一样香醇一样让人醉。酒会让人上瘾,人生戒酒很难,乡愁也是,它会如影随形深入骨髓,几乎没有人能够戒了它。
乡愁也如茶。记忆这个东西,本是一枚树叶,被时间抽去了水分,放在内心深处,可一旦用思念的清泉将其泡开,就成了一壶清冽香浓的茶。茶的滋味就是树叶的故事,叶子在水中复苏升腾,那起起伏伏的状态像极了每个人的人生。茶的滋味或淡或浓,就像每个阶段的乡愁,也是浓淡相间,就看你品尝的心态。中年人喝茶与青年人老年人都不一样,青年人不喜欢茶的苦涩,老年人味蕾淡化,总觉得茶的滋味太淡,只有中年人能喝出片片叶子的喜怒哀乐,就像心中的乡愁,自然也有妙到毫巅的滋味。
乡愁是中年人的游戏,是一个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戏,旁观者无法窥得其中之奥妙,也无法体会其带来的啮心蚀骨的难忘滋味。当各种电子游戏通过电脑通过手机来影响我们生活的时候,中年人往往不为所动,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这个名叫乡愁的游戏。一个人的游戏,没有成败得失,没有懊恼愤恨,没有惊险刺激,但给人带来喜怒哀乐的细细情感,真实得仿佛又活了一次又一次。这个游戏最大的好处就是,每个人都是胜者,即使没有战胜心中涌来涌去的乡愁,也会战胜与生俱来的自我遗忘能力,从而找到故乡的印记,从而最终战胜自己。
其实,中年的乡愁触碰不得,一碰就易老。
年龄的散文4:偶拾朝花
文/岳新盈
又到添岁时节,随着年龄增长,生活压力加重,每每这个时节,心绪总是不由自主的飞回童年,想起儿时在乡下生活的点滴片段,尤其是同弟妹们一起下田“劳作”的情景。
乡下的孩子是有秋假的,放秋假的时候,大概是农历八九月份,也就是收获的季节。秋高气爽,温度适宜,田间黄色的野雏菊和粉色的野牵牛随处可见。那时的我和弟弟妹妹经常跟着大人们去田里掰玉米、拾花生、摘棉花……
隐约还记得掰玉米的情形:大人们握住长在秆上的玉米,三两下扒去外皮,然后猛地用力一掰,沉甸甸的玉米棒就从杆上落到了手里。而做为小孩子的我,当然又是另一种操作模式了。首先,轻轻地摘掉干黄的须穗,然后一层层的慢慢剥开外皮,就好像拆开神秘礼物的包装纸一般,最后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玉米掰下。不过迎接我的有时不是黄澄澄的玉米,而是蠕动着身躯的青虫……由于如此“细致”的操作,效率肯定大打折扣,我也因此没少挨“特殊表扬”!
掰玉米当天晚上,确是有些小盼望——煮玉米!奶奶会把那些嫩的能掐出水的玉米单挑出来,煮给我们吃。那味道,至今难忘。而在多年后的今天,玉米虽也常见,却怎么也吃不到那时的味道了。
拾花生的时候,大人们牵着牛把地犁开,然后把挂着累累花生的秧子码成堆,我们拿个小篮子,跟在后面把落地的花生捡起来。当然要给自己找点乐趣啦,先尝为快!剥开沾着泥土的外壳,把浅粉色的花生米倒进嘴里,随着汁液的溢出,连唾液都是鲜花生的味道,唇齿留香。
最得意的是傍晚回家的时候,花生秧高高地垛到牛车上,而我们就在花生秧上面或坐或躺,一路仰望着灰蓝色的天空回家去。进村子的时候,若遇到熟悉的伙伴或同学,微笑着挥手打招呼,那劲头,不比乘着敞篷车阅兵的首长差到哪儿去!
相比较而言,摘棉花是我最不喜欢的。拿一个四角缝着长带子的包袱,叠成兜状系在腰间,把那些完全绽开的白棉花摘下,放到腰间的包袱里。枯燥是次要的,主要是一垄地摘下来,一大包棉花坠的腰疼不说,走起路来的模样,活像身怀六甲、行动不便的孕妇。
那时的我十二三岁光景,排行老大,二妹小我三岁,弟弟小我五岁,小我八岁的小妹偶尔也滥竽充数。为了让我和弟妹们摘棉花有动力,爸妈出台了有偿政策,摘一斤给一毛零花钱,摘的多给的多。为此,调皮的弟弟不止一次的往包袱里偷偷的放小石子、碎砖块……
田野里的乐趣还远不止这些,像田埂上的节节草、地瓜秧做的项链、豆田里的蚂蚱、还有那像黑色小番茄似的不知名的小野果……
这些虽然早已离我远去,但是在我的回忆中,它们却如同一颗颗珍珠般珍贵。那个叫做徐马寨的小村庄,也时常会出现在我的梦里。如今我的女儿正在童年阶段,虽不知她们以后对童年的回忆是不是多姿多彩的,但生活在城市的她们,肯定是体会不到我们那时的乐趣了。
年龄的散文5:正午时光
文/石泽丰
这次公考,我因年龄超过了要求而过早出局,难免有些后悔,后悔自己以前没有好好地把握住机会,后悔自己曾经浪费过一些时间。现在细细数来,在那个没有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年代,我因为贪玩而学习成绩差,留了两个小学一年级,念了三个小学五年级和三个初中三年级。如果把这些时间都省下来,人到中年的我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孩子正在午睡,她睡得很香甜,我不会去打扰她,按照城里的习惯,我希望她利用正午的时光好好地睡上一觉。因为夏天的中午对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尤其是对孩子。然而我的童年没有我女儿那么幸运,即使放了暑假,卸下书包,在烈日炎炎的中午,我偷着睡上一觉,还得担心声色俱厉的父亲陡然出现,出现在我的竹床边。
夏季是农村一个繁忙的季节,双抢如期而至。童年的双抢,太阳毒辣辣地炙烤着大地,狗趴在地上吐着舌头,蝉在树枝上声嘶力竭地呐喊,但我的父母,他们必须冒着酷暑,戴上草帽,打着赤脚,拿着镰刀和挑着稻箩走向金灿灿的田野,将稻子割倒,将谷粒脱下,然后一担担挑回家中。我亲眼看到过父亲宽大的肩膀在扁担的压力下,是如何将两稻箩潮湿的谷粒担起。在那些烈日中天的正午,他把稻箩索比齐,待试好齐胸的高度后,便将绳索套在扁担的两头,用手托着扁担,人弯下腰,头钻过扁担,让扁担落在肩上,双手再扶住两边的箩索,“唉”的一声,满满的两稻箩谷粒便被担起。
双抢到来的时候,我们孩子也没有闲着,大人在外面劳作,我们受命在家里晒谷、看鸡(我们那里把防止鸡和猪到晒谷场上去吃谷叫看鸡)。记得我家每年双抢,母亲负责割稻、插秧,父亲负责脱粒、挑稻和犁田,我则专门在家晒谷、看鸡,这似乎是一个约定的任务,直到我考上高中。
晒谷场其实就是自家门口的一块黄土地。早晨太阳一出来,我得将晒谷场扫干净,搬上头一天没有晒干的谷粒,摊开,铺平,待一切忙好了,便坐在门口看鸡。在家里晒谷、看鸡,与父母的活儿相比,自然轻巧许多,但我常常会贪图享乐——将竹床搬到门口或大树的阴凉处,人坐在上面,要瞌睡了,趁父母不在时,我把晒谷场周围的鸡和猪撵走,然后自己便趴在竹床上,脑子里算计着父亲挑回下一担稻子的时间。谁知这一睡,时间就像开闸的洪水,两个钟头眼一闭就过去了。我还没有睡醒,父亲则挑着一担稻子回来了。可恶的是,那些鸡和猪也乘虚而入,大口大口地偷吃着我家的稻谷。父亲一边呵斥鸡和猪,一边大骂着我。听到父亲的声音,我一骨碌爬了起来,追打着吃谷的鸡和猪。
现在回想起来,也不怪父亲骂我,那时的粮,人都不够吃,哪还能将到手的稻谷让鸡和猪偷吃掉呢?因夏日正午使人产生瞌睡,因瞌睡我没有看好鸡,从而惹怒了父亲。尽管没有挨上他的打,但他的厉声怒色常常令我生畏。虽然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父亲早已走过了人生的正午,走到了自己的暮年,但那场景常常让我在年复一年的夏季里,回忆着那些如一段段闷坏布匹的正午时光,回忆着那年那月双抢里我汗流浃背的父亲。
年龄的散文6:日暮烟霞须珍重
文/高深
我这个年龄,生命的黄昏已经降临。正像古人说的那样:“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离开工作岗位这些年,日常生活更随意些,更大众些,觉得过平民的暮年比在官场上“办公”开心多了。记得把办公室钥匙交给接替我那个人时,仿佛把肩上的一副重担子交给了他。
离退休后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了,这里说的“普通”首先是心态上的普通。花无百日红,有开就有谢,别老躺在往日的万紫千红里爬不出来。
刚离休时外孙女还小,有时带她上街,走得有点饿了,特别是遇上路口有卖烤红薯的,又甜又香的味道离很远就闻到了,馋虫经不住诱惑,索性买两个烤红薯,垫着一张餐巾纸,祖孙两个边行边吃起来,那才真是“味道好极了”。有的老同事说我当街吃烤红薯不雅观。我心想: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没人指出这种行为不雅,却指责我当街吃烤红薯不雅。我若始终就是一个老百姓,老同事还会指责我吗?看来要真想离退休后做个普通老百姓,必须从调整心态做起。
我已进入耄耋之年,体力视力听力渐衰,但一直坚持读书看报写字,对于社会我经常思考一些与己无直接关系的事情,对自己则经常思考一些无切身利害的事情,于是就会不断地冒出某些作文的题目,并用成熟的目光和心态圈点已经体验与实践过的往事,这种回顾却使智力和判断力不但未曾渐衰,反而有一定的长进,使智慧的存量晋级为升级版,臻于完善的境地。
对年轻人社会是允许他们犯某些可以理解和谅解的错误的,一则他们阅历有限,生活智慧不够,难免走些弯路;二则他们年轻,还有认识与改正错误的时间。老年人则不同了,夕阳的余晖已经进入倒计时,犯错误的机会和改正的时间都很少了。英国有个叫塞缪尔·约翰逊的作家,他在《文集》中说:“青年人总是扑向权力,老年人总是追求财富。”他这句话可能会误导许多青年人和老年人。青年人到底扑向什么,我们暂不妄加评议,而一个活得明白的老年人会抛弃一切多余的物质欲望,智慧地告诉家人和朋友:“唯独健康是属于我自己的。”认真地想一想,真就是这么回事。
中国已经不可抗拒地步入了老龄社会,不仅“养老”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情,而老年人自己应该怎么生活,怎样安详而又理智地画好《晚霞》这幅画图,也成了全社会都关心的问题。
写过童话《格列佛游记》的英国十七世纪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被描写为“英国最杰出的讽刺作家和古往今来屈指可数的讽刺大师之一”。他对老年人的活法提出了“十七不”,这里择其要抄录数条供老友们参考:
不混在青年人队伍里,除非他们专诚邀约。不鄙薄当代的作风、情趣、时尚……不向相同的人复述相同的事。不贪。不忘正派、整洁,因为怕落入鄙脏。不随便施教,也不随便麻烦别人,除非对方切求自己。不听谗言……
老年人已经成了中国社会的一条巨大的支脉,举手投足仍然关系到一个民族的风貌及道德文明,所以要充满激情地拥抱生活。老年人最大的悲哀不应该是耳聋眼花,体弱乏力,风烛残年,而是思想和灵魂的冷漠。明代人洪应明老先生对老年人说过一句很给力的话:“日既暮而犹烟霞绚烂,岁将晚而更橙橘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夕阳岁月,更须珍重,不可懒惰闲散度过,仍然要过出味道过出光彩过出人格来。
年龄的散文7:成长的烦恼
文/李佳星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烦恼也不断增加。最多的烦恼还是在学习上。
“竞争”是第一烦恼。
她原本是我的好朋友,可最近与我疏远了,和班里成绩拔尖的一名同学“称姐道妹”。她要提高成绩,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做出了选择——与成绩拔尖的同学成朋友。虽然与我只相差一排,但她不再和我聊天,不再和我亲热,不再耐心地为我解题了。
每当我主动与她谈起那段美好的时光时,她总是十分坦然地告诉我:“请别打扰我,五年级了,成绩比友情更重要!”
是的,五年级了!可是,五年级难道就不需要友情了吗?
“复习”是第二烦恼。
“妈,您累了,让我来吧!”“去去去,都什么时候了,还说这些。”妈妈像赶小鸡似地催促着,“快去复习吧!把AB卷、‘阶梯’全部做完。”每当这时,我总是闷闷不乐地回到书桌前,提起笔不情愿地做着那些晦涩的题目。一本,两本,三本……复习,复习!无休止地复习!可是,五年级就不能玩游戏了吗?
“失败”是第三烦恼。
每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就提心吊胆的,生怕妈妈知道,但回家后却逃不了一顿“竹笋炒肉”。在学校里,老师焦虑的神情使我坐立不安;在家里,父母厉声的指责使我疲惫的心无法安宁。
我常常对着天空发呆。此时,我真想大喊一声:“我真的努力了!”唉,五年级了!我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五年级了,我在不知不觉中长大,渐渐从年少无知的梦幻中醒来。我尝到了痛苦,也有了自己的烦恼。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压力,而五年级——它仅仅是开始……
年龄的散文8:职业与生活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到了一定的年龄,除了学习就是工作,工作不只为了赚钱这么简单,更是为了生活中学习社会阅历。所以没上几年学的人们,又常年在外的,可以称之为老江湖,不过他们虽然多得是社会经验,不少缺乏知识的他们,也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过,人没有全能的,再有经验的老手,也有他不会的东西。老话说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不同的年代,都会延生出不同的新的工作,也有不少的工作成为一种非遗。
现在的社会,工作怎么说呢?好的工作是靠关系的,相对来说,辛苦的,累点的工作,只要你肯做,那是随便找找。可是要找真正合适自己,并且喜欢的工作,却是不容易的事。而且工作也分靠谱不靠谱,因为一不小心,你的工作只是个骗局,不但工资拿不到,而且公司也会倒闭。
说实在话,中国人太多了,工作的岗位并不是太多,所以人和人的竞争就厉害了。学历和能力,一个是敲门砖,一个是技能,两个缺一不可 。总是感觉现在的80后,有稳定的工作人并不多,因为到了一定的年龄,女人要结婚生子,成为家庭主妇的人们,可能会为了孩子的成长,牺牲自己的事业,这样的现像很多,所以女人是伟大的。还有80后或者是90后的工作,也有不稳定的,这个也有很多的因素存在,不能太主观,也不能太客观。
可能在大城市,工资的比例和消费是差不多的,但是在小城市,未必可以成比例。就怕工资少的可怜,可是消费却高的惊人。现在的中国其实也存在一种贫富悬殊的现像,在不同的行业,有的说中国人缺钱,有的说,中国人有钱。就到钱,虽然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可是也有钱买不到的东西。现在的人们,对于钱好现实呀,好多人为了钱闹矛盾不少,有关于婚姻,也有关于工作的。人们的价格观因为钱,和以前不一样了。
人们长大了,的确要靠工作养活自己,求人不如求己。可是工作并不完全可以心想事成。以前每个人都有一个铁饭碗,现在不是每份工作都是可以长久的。跳槽已经不是丢脸的事,换工作有的时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这不是所有人都会经历的。
对于自己最自由的工作,就是微商,其实做的人多了,好多人去抢一个饭碗,它的意义就不同了。所以嘛!中国人要求创新,提倡创业,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对于工作,因为经济不景气,有的工作忙的要死,有的却闲的以手机为伴。而且现在工作压力也大,想在工作中打开一片天,真的不容易。
工作和生活本来也是不容易的,每个人的际遇不同,所以也要经历不同的人生,如果你有稳定的工作,那恭喜你,好好做。如果你还要找工作,那么继续努力,总有合适工作等你发现。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无论什么样的职业,要有是社会阅历和经验,这个比赚钱来的实在。因为钱是永远赚不完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卑贱之分,只要是劳动赚来的,君子之财取之有道,不是这样的吗?
这就是职业和生活的关系!
年龄的散文9:胖妻爱笑
文/李兰弟
随着年龄的增长,妻子身体越来越胖,小女儿说:“这都是妈妈爱笑的结果,妈妈是笑胖的。”
妻子爱笑。人常说:心宽体胖,妻子心宽,所以爱笑。妻子从不微笑,笑必出声,哈哈大笑。妻子一笑,生活便有了乐趣,似春风在家的每个角落荡漾起来,家里的贫愁困苦一笑而过,人心爽朗,愁云顿消。如果说家是港湾,妻子的笑声便是微风和波浪,富有了诗情和画意。
妻虽胖,但胖得丰满,胖得健康,生活的重担压不垮她。做家务活妻笑着而去,做地里农活,妻一人顶俩。而我文弱书生一个,半生在机关只能写写画画。以前我在城里上班,而留妻在乡村家里,赡养老人,照顾孩子,夏种秋收,耕耘犁耙,全靠胖妻有力气。有一回,我陪妻子干了一天农活,累得我腰酸腿疼,妻子心疼地摸着我的脸说:“乖乖,看把我的小白书生累成啥样子。”妻常说:“你在城里好好上班,家里的事你别管。”夏日炎炎,妻子像男人一样去地里收麦种秋,秋天里,妻子一人在地里除草施肥,收秋种麦。妻子笑哈哈地笑着问我:“地里这么多活,不是我身胖能干得动吗?”
后来,我把妻子带到了城里,妻子的笑声便陪伴我生活、工作。每天下班回来,总是迎着妻子的笑声进屋,早上出门,妻子用笑声祝我工作顺利。前一段时间,为给出版社赶写一本书,我回到家里写作,怕妻子打扰,我让她回到乡下,谁知事与愿违,家里断了妻子的笑声,孤独便立即袭来,灵感不生,文章不成。哎,没办法,只好把妻子又叫回来。家里有了笑声,我才有了主心骨,心便安静下来。
因笑而胖,因胖而笑。妻子本本分分干事,堂堂正正做人,心底无私,常怀善意,所以妻才笑得出来,笑得开心,笑得自然。妻子生性善良,心宽体胖,凡事想得开,从不被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所吓倒,这才使妻笑口常开。
妻爱笑,也是我的最爱。妻爱笑,家才安康顺利。
年龄的散文10:泛黄的记忆
文/雪梦
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地缅怀过去。都说上了年纪的人,才喜欢在回忆里游走,莫非我变成了老态龙钟的小老太?闲暇时,无其他嗜好,就喜欢翻箱倒柜,折腾出泛黄的老照片瞅了又瞅,看了又看。我手中的这张照片,就是妈妈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张我儿时的相片。
小时候,由于父亲做地质工作,流动性很大,家也随着父亲工作的调动几次搬迁,仅有的几张相片大都丢失,所以这张照片愈显弥足珍贵。几年前我把这张破旧的黑白照片送到相馆修补着色,并放大了两张,为了避免再次遗失,我特意锁进了抽屉。
照片上右边那个土土、傻傻的小女孩就是我,旁边那个可爱的小男孩是我弟弟,每当看到这张相片,一幕幕的往事就像过电影一样浮现眼前,思绪如脱缰的野马驰骋在那段童真岁月,即朦胧遥远,又清晰可寻。母亲讲,这张照片,是我跟弟弟随母亲探望聊城工作的父亲时,在一家照相馆拍下的,那年我刚满五岁。每次母亲与我唠叨起照相时的情景,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此去经年,照相时的那一幕我印象依然深刻,那位摄影师曾说过的话异常清晰:“小朋友,站好别动,看镜头。”儿时的我,腼腆,胆子小,听到摄影师的话我哪敢怠慢,怯怯站在布景(布景上是满园的鲜花)前纹丝不动,眼睛直勾勾盯着镜头,不敢有丝毫的眨眼。调皮的弟弟倒是赤脚上阵,前走走,后退退,弯弯腰,踢踢腿,像一头难以驯服的小倔驴,在镜头前洋相百出。
爸妈也拿他没辙,最后还是摄影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从桌子底下拿出一个五颜六色的圆形铃铛,对弟弟说:“小家伙,听话,好好照相,照完了,铃铛就归你。”其实这个铃铛是摄影师哄孩子照相时专用的工具。小时候由于家庭条件拮据,母亲未给我们买过一件像样的玩具。弟弟看到玩具如此漂亮,顿时心花怒放,手舞足蹈。在漂亮玩具的诱惑下,弟弟乖乖地、笑眯眯地听凭了摄影师的摆布。你看照片上,弟弟笑得多甜多灿。摄影师言而有信,照相完毕,铃铛就自然归了弟弟。我在一边只有羡慕的份儿,呵呵,弟弟倒是“通情达理”之人,玩腻了偶尔也“赏”给我玩一小会儿。
我的头发,是母亲亲自给我修理。儿时的我特臭美,还经常使点小性子,母亲给我理的发型若不遂心愿就跟母亲赌气,不搭理母亲。看到照片上我的发型了吧?往一边撅的那个小单辫,就是我自己的发明创造,呵呵,多丑呀?当时还自感良好呢!
童年的这张照片,时时把我带进儿时的那片天地。往事如烟,人生如梦。迄今为止,在生命长河里沉浮半生的我,究竟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历经了岁月磨砺,穿过了时空隧道,当一切尘絮随风而逝,当一切纷扰积聚、过滤、沉淀,得与失在我心底不再重要。但在某个瞬间,逝去的那段岁月会重复眼帘,快乐或忧伤就会定格瞬间,雕刻为永恒的画面。特赞同冰心老师的一句诗: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
是呀!童年是纯真的梦,童年如一张洁白的纸,纯净无暇,简单快乐。童年的风景太令我怀念,若时光尚能倒流,继续停留在童年的那段岁月,想必是我执拗唯一的选择!
年龄的散文11:感恩生命中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
文/春暖花开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这世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人生如逆水旅,世事无常,总会有风雨交织的日子,充满挫折坎坷,偶尔有些时候,也会和灾难困苦不期而遇。
也总会有人,逆风而行,在风雨中,向着阳光奔跑,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前方,用身躯挡住危险,拼命护我们周全,做照亮自己生命的太阳,成为别人活着的希望。
人这一辈子,若说什么最珍贵,有人会说是金钱,也有人会说是地位。可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才发现这一切是那么渺小和无力。
生命中总有一种向上的力量,让人无法抗拒,托举人生的高度,让人仰视,这种力量是信仰,是感动,是一种超越生死的大爱。
花儿开的灿烂,是因为有阳光普照,草儿长的旺盛,是因为有雨露的滋润,我们所拥有的那些平淡日子里的美好和幸福,都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遮风挡雨。
你不知道前方有多难,但你愿意为别人承担,你不知道这一路有多少泥泞艰辛,但你愿意为别人扛,不为生命活得有多么耀眼,只因那一份职责,只为一种担当。
感谢生命中那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如果没有他们为我们筑起一道墙,如果没有他们的自我牺牲,我们又怎么能体味到寻常日子里的饭菜香,亲情环绕的天伦之乐。
当我们坐在窗前暖阳里喝茶时,有人正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当我们正抱怨因为工作晚睡时,有人已在黑暗中熬了几个通宵。
你可知,他们的孩子也想全家人一起做做游戏,他们也想安稳的睡个好觉,他们也想平平安安回家吃一顿热腾腾的饭菜,他们也是父母眼里最疼爱的孩子,也是家人的依靠。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只因他们心中有爱和信仰,没有人生来就该奉献,他们舍小家,是为了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和安宁。
不要说谁比谁坚强,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也有脆弱的时候,可是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没有丝毫怨言,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危险重重,他们从来没有退缩,正是这份坚强,托起了我们明天的太阳。
为了谁,你是为了谁,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你们的身影,哪里有困难,你们迎难而上,为了谁,为了春回大雁归,为了山河无恙,为了你我的安宁。
这世间的爱有千百种,有一种大爱,如海洋一样的宽广,足以包容世间万物,如天空一样辽阔,给这个世界温暖和力量,拓展着生命的宽度, 让我们学会与被爱,从而感恩生活,珍惜当下所有来之不易的幸福。
心中有景,必会春暖花开,相信爱的力量,必能赶走所有的阴霾,感恩那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愿世间安好,愿英雄平安,愿你我无恙!
年龄的散文12:水乡鱼趣
文/吕继斌
随着年龄的渐长,越来越向往心灵深处的那份宁静。时常,在梦中回到家乡,回到那湖草青青的浅滩上,那浩浩荡荡的芦苇林中,那荡漾着阵阵涟漪的小河旁,去追忆和寻找儿时的足迹和欢乐。
一条乐安河支流就像一条带子环绕着从我们村前流过。这里就是孩子们童年的乐园,这里喧腾的水花充盈了整个童年的夏天。放学后,我们时常把书包和裤衩一起挂在岸边那棵歪脖子柳树上。我和柱子、雷子四五个小伙伴光着屁股在岸边就排着队,一个个扎着猛子往河里钻,潜出几丈远才露出一个个小脑袋,不知疲倦地在水里嬉戏打闹。直到夜色一层一层往下坠,我们才一个个爬上岸来。
也许是近水知鱼性的缘故,儿时许多的欢乐都与捕鱼捉虾有关。那时,穿过村子和村后的一片小树林,就到了松竹水库,水库方圆几十亩水域,春夏两季水库的水都很深,鲫鱼、草鱼、鲢鱼等淡水鱼很多。我和小伙伴们就到竹林挑一根细小的竹子,扯一条长长的尼龙绳系在竹子一头,另一头绑上一只刚从挑货郎的匣子里买来的鱼钩,拿个小罐装几条蚯蚓,一个简易的钓鱼工具就做好了。我们坐在岸边,举起竿子一甩,不多时,就能钓到几条三五寸长的小鱼。这种鱼长着白肚皮黑脊背,像一个个织布的梭子,最喜欢成群结对抢食吃,家乡人把这种鱼叫“梭子鱼”。这种鱼常常成群结队,不怕人。只要你把鱼饵甩过去,它们就飞蛾扑火似的追来。
那时农村学校放学早,也没太多功课。每天放学后,我就到墙角边或废墟里,掀开几块破砖残瓦找蚯蚓,装上小半罐蚯蚓,扛着那根简易鱼竿去河边,然后就坐在岸边,静等鱼上钩。如果你提竿、挂饵动作足够快的话,每次都能钓到小半篓鱼。回家把鱼篓扔给母亲,母亲麻利地把这些“梭子鱼”剖开洗净,在一阵烧沸的菜籽油锅之中,不一会阵阵鱼香便飘满了院子。
年少时,我捕捉的鱼虾成了家庭集体记忆中最美味的佳肴。二十多年过去了,每次回到家乡,母亲还时常会提及那令人难忘的鱼香味。
最有趣的还是“醉鱼”。我们水乡,田间地头的杂草中有一种草叫“醉鱼草”。初夏,大人们把采来的新鲜的“醉鱼草”洗净晾干后,和上面粉搓揉成一个个小“饼”,这“饼”就是醉鱼时必备的材料。每次去醉鱼,我只需要带上一两块“饼”,带上一个小鱼篓,就可以满怀希望朝着水沟或鱼塘出发了。找个鱼多的地方,把“饼”碾碎,均匀地洒在水沟或鱼塘的水面上,我躲在阴凉的地方休息片刻。不一会儿,大大小小的鱼就一个接一个翻起了白肚子,漂上了水面。我立刻下水,拿着鱼篓,像秋风扫落叶一般,很快就装满了小小的鱼篓。醉鱼草其实并没有毒性,吃了醉鱼草的鱼,就像贪杯的醉汉横七竖八地醉倒在水面上。那些还没来得及捡进鱼篓的鱼,等药劲一过,它们就一个激灵,猛地清醒过来,一摆尾又迅速地潜到水底去了……我常常满篓而归,乐而忘返。
秋冬季节,田野、水沟的水很薄,是我们挖黄鳝的好时节。在田野的淤泥里,有经验的人准能发现黄鳝藏身的蛛丝马迹。当你发现淤泥里有拇指般大小的洞口时,那里面十有八九就藏有黄鳝。只要你用食指顺着洞口的方向一直往下伸,当手指碰到一团滑溜溜的东西时,你张开拇指、食指和中指,形成鹰爪状迅速有力地出击,一条又粗又壮的黄鳝便成了你的猎物。一次,我顺着一个洞口往下挖,突然手指头被狠狠地咬住,但想到这是一条更大的黄鳝时,我强忍着剧痛,用力把它拖出淤泥。一看,竟是一条斑斓的水蛇!我吓得使劲猛甩手臂,恨不得把手指也甩掉。甩脱了它的缠绕,我顾不上鱼篓,连滚带爬地从淤泥里逃上岸来。至今,我的手指还隐约留下水蛇咬过的疤痕。
翠莲肥鱼相映趣,青草碧波唱渔舟。儿时的记忆,童年的乐趣犹如刀刻斧凿般的烙在我的生命里。每当我踏上故乡的土地,亲闻到故乡泥土的芬芳,哪怕是一丝淡淡的湖中飘荡的鱼腥味,心头又会浮现了一幅碧波绿草,鱼跃人欢的水乡画卷。
年龄的散文13:话说“四老”
文/周汝国
人到了一定年龄以后,最担心的是什么?我想绝不是金钱,也不是吃穿,而最怕的是孤独和寂寞。因为现在城里人有社保,农村有补助,人有医保,吃穿不愁,而愁的是不好玩。我给老年朋友总结了四句话:“人老了最好要具有四个条件,一是老伴,二是老友,三是老窝(房),四是老窖(指存款)”。
很多人年轻的时候他们为事业而奋斗,为妻子儿女而努力,为国家建设作贡献,也是为改变家庭落后面貌而拼搏。有的长年累月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回一次家,有的三五甚至十年八年才回来一次,平时和家里的交流只是一封信,一个电话。也有的虽工作生活在本地,但平时太忙,身不由己,常三过家门而不入,妻子儿女难得见一次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老了不是病魔缠身就是双腿不便,两眼昏花,耳朵不灵,所以人老了,必须有一个伴。
现在农村有医保、城市困难群众有社保,大病有专卡,小病要报销,日子好了,退休后离开了单位,失去了多年相处的老领导、老部下、老同事。回家带孙子,现在独生子女,有钱人车接车送,像个少爷公主,爷爷奶奶成了服务员,孙子大了在学校住读,老伴要给媳妇做饭,二老各住一方,孤苦伶仃,特别是到了另一个城市去以后,一切都很陌生,很难碰到熟人,如果有一天在异地见到一个老乡欣喜若狂,热泪盈眶。人不能离乡,鸟不能离林。人老了特别希望有几个老友,喝喝茶,摆摆龙门阵,你看现在同学会、战友会、老乡会、知青会搞得轰轰烈烈,有的60岁还不服老,擦脂抹粉,穿得花枝招展,唱歌跳舞,爬山打球,锻炼身体,喝点小酒,打点小牌,心情舒畅。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鸟有窝儿,人要住处,儿子成家以后各有各的事业。当然,租房也便宜,不过最好还是要有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了钱也不能吃光用光,多多少少要有一点积蓄,防病抗灾,扶贫济困。
每个老人的情况各有不同,不一定都要具有“四老”,但是只要我们把钱看淡些,心放宽些,生活简单些,朋友就会多些,你就不会寂寞,就会找到快乐。
年龄的散文14:灵魂的年龄
文/张燕
“灵魂是有年龄的。”这是一个与我视频的网友告诉我的。
如果说,灵魂是有年龄的,不同的年龄显示着不一样的灵魂。那么,十七八岁时我的灵魂也许是蓝裤子白衬衣,一张天真的脸,每天都会有灿烂的笑容。也许还暗暗地喜欢上班上的某一个男生。在我的内心里成长着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那就是我的灵魂。
我二十二岁那年,经历着爱情与亲情的选择,男友让我跟他到上海来,可是,我的父母只有我一个女儿,无论是放弃哪一边,都是一种痛。我最终听从了内心的召唤,选择了爱情,因为灵魂是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是展翅高飞的百灵鸟,她想飞得高飞得远,我就要成全。
到了我三十五岁的时候,一切都稳定了下来。有家有工作,而此时的生活就像一面海一样,有波涛,有暗涌,有风暴。也许我曾抱怨,也许我曾沮丧,但是灵魂依然成长为一面扬帆破浪的船,勇敢地在风浪之间翩翩起舞。
转眼间,我已经四十岁了,网友说,在你的面容上,我看到了你的灵魂的样子,她是一棵坚定而又温柔的树,给家人,给朋友撑起一片天地。
他的这番话让我想起了苏菲玛索。这个从13岁就开始出名的美女,在35年后,发现她竟然可以更美,美得独立美得随和。她的从容,永远都会释放自信的光华。她的优雅,永远都会闪现素养的光芒。她的美就像一幅名画一样,缓缓地,由内而外地焕发出一种沉淀的美。
我又想起了林青霞,在60岁生日那天,送给自己一份礼物——《云里云去》,一本自己写的书。无论岁月如何地老去,在她的脸上,我们竟无法找到一丝苍老的痕迹,反而是越来越美越来越好看。我们从她的脸上,看到清风一样淡然的安宁,书香一样的芬芳。
灵魂是有年龄的,随着生命的变化而蜕变,是一个破蛹化蝶的过程。可以说,十七八岁的灵魂是一朵花,二十岁的灵魂是一只鸟,三十岁的灵魂是一帆船,四十岁的灵魂是一棵树,五十岁的灵魂是一幅画,六十岁的灵魂就是夕阳红。
有一样,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无论灵魂变成什么模样,它始终是向上的正能量,在年龄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轻松。
年龄的散文15:分手的年龄
文/耿越
政治老师上课,讲了她十七岁时的一件事,她说那年是1999年,我飞速算了一下,她今年应该是32岁,15年过去了,她用“记忆犹新”形容对那时的记忆。
这几天因为学考,大家都在拼命学习。有几个参加新加坡的大学招生考试的同学今天就放了,放一礼拜,如果这次考试过了,高考也都不用参加了。一个挚友说要在那儿至少呆7年,然后去英国4年,一共11年。那时我28岁,我们28岁。
分手的年龄,拼搏的季节。这个年龄有太多的岔路口,有的通向未知的命运,有的通向设定的轨道;有的通向无奈的结局,有的通向奋斗的前程;有的一去几载无尽头,有的秋水望穿终折返。我们一个个分手,一个个难以回头,一个个或许待到遍体鳞伤头破血流依旧奋力驰骋,一个个或许呕心沥血功成名就才会回眸凝思。
作业本封面的日期栏上,我写了“2004、2005、2006……”,我也忘记了什么时候开始,我已不再将日期写在作业本上,而是一天天刻在心里。或许是语文老师说“你们早已过了豆蔻年华”的时候,或许是仰望朝霞如血滴喷涌的时候,或许是每天都要在自己曾经最怕的那个12点睡觉的时候。时间是模糊无界的,当你发现时,它早已隐藏了好久,以至于当你垂首翻看小学的课本,旧黄的相册时,不知所措,心潮跌宕,却也只能报以唏嘘。
臆想未来,那个在舞台上表演的你是否还是那个意气风发,才华卓绝的翩翩少年;是否还是那个舞眉弄袖,清恬淡雅的文静女孩?臆想当你名利双成,是否还求把酒话桑麻;臆想当你功败垂成,是否再愿半生戎马;臆想当你青丝白发,是否还会煮酒雕花。
我们的风华被岁月一丝丝地洗尽,朝夕的渡口却仍是熙熙攘攘不乏人烟。站在历史的岸边感慨逝者如斯,千年过去,桑田沧海的感慨也从未绝迹。时间的流水刻过一代一代的印迹,一代一代的分手,一代一代的别离。
我站在星空下看光阴,光阴在星空后等我,我念着你我分手的年龄,年龄翻着一页页分手的时光。
年龄的散文16:知命年华
文/秋绪
按照现在的生命年龄界定,我时下正值壮年期。
这种年龄对我这样一个小市民来说,那生活、工作已是没更多的期望,应是那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情景。如果说有什么其他的要期待,恐怕应是对孩子们未来的人生了。
现在,家很安定,生活平静,但自己总有种失落感。感觉躯体虽建康,但却在退化;虽仍可司职,但有些力不从心。
如是的年龄,似乎人生就是聊琐事,道平常,过安稳平淡的生活。虽有时也会来点青春萌动,稍有的轻狂,但更多的时候却是那种沉稳、慎重、老气横秋的表现,是那种对事情深谋远虑的思考。当然,这时的自己还不是那种已处休息的停靠站点。因为这时不但还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生存于世的家庭成员和社会担责,需要树起一个做长辈的权威形象,保持好进入晚年的应有风度和开阔心胸。这样就不会写辞职信给亲人给社会,逃避自己的担责,也不会避开杂草丛生、曲曲折折的人生小路,而望着前面的平坦大道只顾叹息和责备。
我们人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生活的路就始于脚下,是靠自己走出来的,只要方向对头,不管是那一段,收获的过程一样终生难忘,结果一样值得展望。年轻时我们的想法单纯而明朗,也只是想着一个目标,不会考虑个人以外的其他任何附加因素,总是在把任何的事情都看得简单化一,自然不会顾及自己以外的别人心情感受。等到经过生活的风霜洗礼,自己慢慢地成长了,在跌跌撞撞里陷进了社会,慢慢地就会感到肩上也有了责任,就开始有了对人生和生活的不同审视。也许,这时的你才会觉得自己以前是多么滑稽可笑,几乎天真得可以。现在想想,其实人都是这样过来的,虽走的路不同,收获的人生不一样,但都在经历着同样的人生成长过程。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苦难”,历练不够,多数是家中的“皇帝”,往往以已为中心,只遵循自己臆想的方向前行,思想情感停留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领地。对于这样的观点,不知是否有人会认同。
以我辈之人而论,是以逆来顺受为自豪的,足见时代不同,人性、思想、情感也在发生裂变。这就要看自己适不适应生存环境,活得俏不俏皮了。但不管生存在什么时代,任何环境,社会才是我们真正懒以生存的土壤,我们只有在这土壤里生根,才能长成一颗参天大树,而经得起风吹雨打,寒霜雪剑的挑战。当然,我虽在这土壤里折腾了几十年,却没有自信说自己已把根扎稳,况且到了如今这种西风瘦马的苍凉形象,只能一个人悄悄地散步于生活中,享受生活的阳光雨露,等待那种策仗漫步的岁月了。
近些年,我同辈的人可谓是青年早逝,已走了些人。但这终归是各人的命不同,生活太奥妙罢了。就是自己能看穿人生,趋于平淡,懂得爱护自己,但怎能抗拒这浮华世界的引力,而跳出那种欲罢不能的不甘心境,且保住性命呢?当然,这样的事会遭别人挖苦与数落,说是只为钱不要命,不值。只是,社会是势利的,红眼的人越来越看重财富与地位。而他人的一惊一喜好像都与己有关,免不了要去谈论。
我想,人能活在当下,是该看淡一些事情,放下一些东西,而去好好展望未来的风景。什么财富富贵统统都是过雨烟云。穷日子也好,富日子也罢,不过都是来到这世界走了一回而已。人生也许有奇异,可风光一生,平凡一世,也就是那么回事,你若想明白了,心也就宽了。
如此说来,人要是没有思维情感就好,也就用不着去想那么多的事,去考虑那么多的前后因果原委,也就没了那么多的烦恼和操心。正如俗话说的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为人必竞是高级思维动物,是有思维判断能力的。有时我就想,要是自己能拿面镜子照照自己,自己也许会一样是丑的。
生活的多变总会让人派生出许多诱惑的想法,而让自己迷失自我。我不知道壮年的自己是否还有定力,能去看透迷惑心性的东西,更不知接下来会发生何种变故,而让自己残存的人生是否还能在平安中度过。不过,这年过半百的人生体验,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似乎又不明白什么。也许,没有也许。我不过还是个在学着适应生存,学着做人的人。但我心里一直有种偏见,那就是人并非要干多大的事业,有多少成就,只要活得有尊严也便修成了正果。是的,人不能委屈于生活,既是层层的生活海浪向自己袭来,也不能惊惧,变成不是原本的自己。只要生命还在,就不能停止对美好的追求,对未来的展望和拥有对生活的信心。那怕前面的路是多么曲折艰辛,也要坚定地抬起脚,迈出向前的步子,去迎接又一个黎明的到来。
所以我说,嗯,明天有太阳,明天有阳光,明天有希望,明天有笑容。我一样会甩高膀子走出一条直线,笑着自己一身老骨头快要被我摇散而走着,回归于自然生活之中。
按照现在的生命年龄界定,我时下正值壮年期。
这种年龄对我这样一个小市民来说,那生活、工作已是没更多的期望,应是那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情景。如果说有什么其他的要期待,恐怕应是对孩子们未来的人生了。
现在,家很安定,生活平静,但自己总有种失落感。感觉躯体虽建康,但却在退化;虽仍可司职,但有些力不从心。
如是的年龄,似乎人生就是聊琐事,道平常,过安稳平淡的生活。虽有时也会来点青春萌动,稍有的轻狂,但更多的时候却是那种沉稳、慎重、老气横秋的表现,是那种对事情深谋远虑的思考。当然,这时的自己还不是那种已处休息的停靠站点。因为这时不但还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生存于世的家庭成员和社会担责,需要树起一个做长辈的权威形象,保持好进入晚年的应有风度和开阔心胸。这样就不会写辞职信给亲人给社会,逃避自己的担责,也不会避开杂草丛生、曲曲折折的人生小路,而望着前面的平坦大道只顾叹息和责备。
我们人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生活的路就始于脚下,是靠自己走出来的,只要方向对头,不管是那一段,收获的过程一样终生难忘,结果一样值得展望。年轻时我们的想法单纯而明朗,也只是想着一个目标,不会考虑个人以外的其他任何附加因素,总是在把任何的事情都看得简单化一,自然不会顾及自己以外的别人心情感受。等到经过生活的风霜洗礼,自己慢慢地成长了,在跌跌撞撞里陷进了社会,慢慢地就会感到肩上也有了责任,就开始有了对人生和生活的不同审视。也许,这时的你才会觉得自己以前是多么滑稽可笑,几乎天真得可以。现在想想,其实人都是这样过来的,虽走的路不同,收获的人生不一样,但都在经历着同样的人生成长过程。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苦难”,历练不够,多数是家中的“皇帝”,往往以已为中心,只遵循自己臆想的方向前行,思想情感停留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领地。对于这样的观点,不知是否有人会认同。
以我辈之人而论,是以逆来顺受为自豪的,足见时代不同,人性、思想、情感也在发生裂变。这就要看自己适不适应生存环境,活得俏不俏皮了。但不管生存在什么时代,任何环境,社会才是我们真正懒以生存的土壤,我们只有在这土壤里生根,才能长成一颗参天大树,而经得起风吹雨打,寒霜雪剑的挑战。当然,我虽在这土壤里折腾了几十年,却没有自信说自己已把根扎稳,况且到了如今这种西风瘦马的苍凉形象,只能一个人悄悄地散步于生活中,享受生活的阳光雨露,等待那种策仗漫步的岁月了。
近些年,我同辈的人可谓是青年早逝,已走了些人了。但这终归是各人的命不同,生活太奥妙罢了。就是自己能看穿人生,趋于平淡,懂得爱护自己,但怎能抗拒这浮华世界的引力,而处于一种欲罢不能的不甘里,保住性命呢?当然,这样的事会遭别人挖苦与数落,说是只为钱不要命,不值。只是,社会是势利的,红眼的人越来越看重财富与地位。而他人的一惊一喜好像都与己有关,免不了要去谈论。
我想,人能活在当下,是该看淡一些事情,放下一些东西,而去好好展望未来的风景。什么财富富贵统统都是过雨烟云。穷日子也好,富日子也罢,不过都是来到这世界走了一回而已。人生也许有奇异,可风光一生,平凡一世,也就是那么回事,你若想明白了,心也就宽了。
如此说来,人要是没有思维情感就好,也就用不着去想那么多的事,去考虑那么多的前后因果原委,也就没了那么多的烦恼和操心。正如俗话说的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为人必竞是高级思维动物,是有思维判断能力的。有时我就想,要是自己能拿面镜子照照自己,自己也许会一样是丑的。
生活的多变总会让人派生出许多诱惑的想法,而让自己迷失自我。我不知道壮年的自己是否还有定力,能去看透迷惑心性的东西,更不知接下来会发生何种变故,而让自己残存的人生是否还能在平安中度过。不过,这年过半百的人生体验,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似乎又不明白什么。也许,没有也许。我不过还是个在学着适应生存,学着做人的人。但我心里一直有种偏见,那就是人并非要干多大的事业,有多少成就,只要活得有尊严也便修成了正果。是的,人不能委屈于生活,既是层层的生活海浪向自己袭来,也不能惊惧,变成不是原本的自己。只要生命还在,就不能停止对美好的追求,对未来的展望和拥有对生活的信心。那怕前面的路是多么曲折艰辛,也要坚定地抬起脚,迈出向前的步子,去迎接又一个黎明的到来。
所以我说,嗯,明天有太阳,明天有阳光,明天有希望,明天有笑容。我一样会甩高膀子走出一条直线,笑着自己一身老骨头快要被我摇散而走着,回归于自然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