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文章

请欣赏祖国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祖国文章1:永远的绿皮车

文/刘希

上世纪,在祖国广阔的大地上,随处可见一条一条的绿色长龙呼啸而过,它们穿山越岭,飞速前行,带领我们奔向一个又一个目的地。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着绿皮车的温暖记忆。

我第一次坐的火车便是绿皮火车,那是20年前,我考上一所技校,父亲送我去上学,那也是父亲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搭火车。虽然我们买到的是一张站票,而且是中途票,但我们都很兴奋。挤上车,车内拥挤不堪,我们找了个过道坐下来,卖食品的推车穿行而过,我们起身,让路,再坐下,这样反反复复几百次我也没有觉得烦躁不堪,听着他们的吆喝声一阵阵飘来又远去:“香烟啤酒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虽然父亲口袋里除了学费已是所剩无几,但他还是给我买了一瓶红豆八宝粥,每想起那瓶八宝粥,我的嘴边依旧泛起一股浓浓的红豆的香味儿。

我最后一次坐的火车也是绿皮火车。那是两年前,我拒绝了老公的再三请求,离开广东决心回家发展,我想回到孩子们身边。我一个人坐上回家的绿皮车,又犹豫又矛盾。这一走,我虽然能和孩子们在一起,但从此便和老公两地分居,当我踏上火车的那刻,我看到了老公孤单的身影,我忍不住掉了泪,以至于到了车厢,安顿好行李,仍忍不住趴在桌台上嚎嚎大哭。那是我第一次,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宣泄自己的情感。还好,半年后,他也厌倦了外面的工作,坐着绿皮车回到家来。

2014年6月30日,郑州到温州的2191/4次列车,踏上了它的“告别之旅”,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它是中国最后一趟绿皮火车。看到这则消息后我失落很久,而且曾一度以为,这一生再也不会遇见亲爱的绿皮车了,直到几天前看新闻,说绿皮车又要“重出江湖”了,铁路总局决定将统一客车外皮颜色,恢复绿皮车,我的心咯噔一下,随即狂喜起来,可是,当知道重新刷上绿漆的列车,价格提高了许多,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绿皮车了,心里仍有些许的失落。

但是,我亲爱的绿皮车,你退出舞台也罢,或者是“革新换面”也罢,我依然祝福你:一帆风顺,平安万里。

祖国文章2:人在旅途

文/王菲菲

一趟趟列车,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划下了优美的线条。时空随着社会的进步变幻着形态,我们的生活也随之变得越加轻快灵动。

高铁上的车速指示固定在了306公里/小时。望向窗外,绿色已变得浓厚起来。列车从北京南站出发,南下两个多小时了。映入眼帘的不再是北方林木那铜枝铁干剪影般的身影;延伸到天际的绿色农田和点缀其中的黄色油菜地,无声地告诉我,离南方的家乡又近了一些……

十年前的初秋,我离开家乡那个当时还不太出名的中部城市,第一次踏进大学校园,开始了沪上求学时光。每个寒暑假,是一趟特快列车,承载着我对校园的期待和对故乡的眷恋,带我往返于旅途两端的两个华东城市之间。

不晚点的情况下,列车走完全程大约是七个半小时。从家去往学校的列车发车后先北上,到达蚌埠这个铁路枢纽,卸掉车头,在车尾装上另一节车头,再向东南方向开往上海。因此,行程被分成两段,一段的座位方向和列车行进方向一致,一段则正好相反。从地图上看,列车的路线像是一个上下倒置的对勾,或者说是一个不出头的“入”字形。记得当年的我在火车上常常想,如果列车不需要绕路,而是行驶在连接于两个城市之间的一条直线上该多好!那就可以早几个小时到达目的地,早点吃到爸妈准备的饭菜,或是早点看到宿舍室友的笑脸。为了让行程显得不那么漫长,我总会在行李里带上一两本书。读上几页书,看看窗外的风景,和邻座的旅客交谈上几句,等待的焦灼便悄悄地被列车和我甩在身后。

六年前,我大学毕业开始读研。依然是从家乡到上海,然而橙红色的特快列车变成了流线型、崭新的和谐号动车。不绕路的愿望也实现了,列车时速大大提高,行驶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行程中,也就是用笔记本电脑看一部电影的时间,目的地就近在眼前。由于时间大大缩短,三天的小长假回家也变得轻松起来。虽然读研时课程和实习都比大学时密集了许多,得益于动车的高效便捷,我也没辜负父母对我“常回家看看”的叮嘱。家乡地处江淮之间,自古为吴尾楚头之地,地域文化别具一格。

四年前,我研究生毕业时,没有像师友们希望的那样留在上海工作。路的这一端依然是家乡,路的那一端变成了首都北京。北京到合肥的距离大约是一千公里,两地的机场连接了我归乡的道路。不过就在去年,北京到家乡的高铁正式建成通车。一千公里的空间距离被转换成了高铁里四个小时的时间距离。告别了从市区到机场的奔波,告别了飞机因各种原因晚点的苦恼,早晨还是燕赵之地,中午就可以吃上家乡皖江熟悉的味道;下班出发,晚上就可以嗅着故乡温润的空气入眠。

车窗外暮色渐重,翠绿的田地被晕染成墨绿,星星点点的灯火从深蓝的背景中跳跃出来。耳边传来“高姐”亲切的话语,再有半个小时,就可以步出列车,踏上家乡的土地了。十年里,伴随着曲折或笔直的铁轨、伴随着疾驰或缓行的列车、伴随着东进或北上的道路,我从求学的少年成长为一名融入工作和社会的青年。我所乘坐的一趟趟列车,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划下了优美的线条。时空随着社会的进步变幻着形态,我们的生活也随之变得越加轻快灵动。

遥想下一个十年,太多的憧憬就像窗外的灯火,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祖国文章3: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文/陆珂依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一首多么雄伟而又亲切的歌曲再次在我的耳边回响起来,今天是祖国母亲62岁的华诞,在此,我先向这位无私奉献的母亲道一声:“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金秋十月,我们张家港也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来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

来到大街上,很多公司的门口都贴上了“国庆快乐”、“欢度国庆”的字样,还挂上了大红灯笼。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夜幕悄悄地降临了,天空里“哧溜”出现了一朵烟花,像是开了个头,紧接着,五颜六色的花儿便在空中绽开了。红的似玛瑙;绿的像翡翠;紫的如珍珠;黄的如同碎金……这些鲜艳无比的花儿在空中越开越大,交织成了一把美丽的巨伞。当这一簇鲜花“凋谢”的时候,那一簇鲜花又“盛开”了。连暗蓝色的天空也被这些闪闪发光的花儿照亮了。忽然,花朵里跳出一位“仙女”,洒下了碎银般的“小星星”,似花雨飘飞,如钢花飞溅。人如置身在童话世界中一般,看,那碎银中还夹杂着几顶小巧玲珑的降落伞,红的、白的、绿的……光彩夺目。

马路两旁的大楼顶上也不时射出一束束的烟花,衬托着夜空中的烟花,像火树银花一样,把节日的夜晚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彩,烟花放过以后,天空中留下了一团团、一层层的白烟,缓缓飘去,那形状十分像海里的海蜇。我睁大眼睛看得眼花缭乱,深深地被这美景迷住了。刚才还很安静的街道欢腾起来。人们不住地发出赞叹声。

此时,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彩色的霓虹灯,彩色的橱窗,彩色的火焰,彩色的夜空,把街面映照成彩色的河流。我用相机拍摄下这美丽的国庆之夜,让它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是21世纪祖国初升的太阳,祖国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星辰,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骄傲,为了祖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更应该努力奋斗,将来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祖国文章4:我爱祖国

文/杨长明

我爱我的祖国,我爱祖国的每一座山,我爱祖国的每一条河,我爱五星红旗,我爱唱雄壮的国歌。

我爱您,伟大的祖国,您地大物博,有无数忠诚儿女。有党的坚强领导,有英明的领袖掌舵。

我爱我亲爱的祖国,您有慈母般的温暖,您的胸怀是多么宽阔。丝绸之路连欧盟,大国外交能使万邦和。

我爱我强大的祖国,您铸就钢铁长城,您具备创新发展的风格。万众一心同心同德,复兴路上勇拼搏。

祖国文章5:国庆节

文/马可欣

今天是国庆节,是祖国母亲63周岁的生日,全国各地都喜气洋洋的。

沿着一路的喜庆,我们到了小姑家。小姑热情地迎接了我们。“待在家里多没劲,我们出去走走吧!”“好的。”爸爸爽快地答应了。

哇!商店搞了促销,街上车子越来越多。我情不自禁地说:“好繁荣哇!”“不,这里用‘繁华’更适当。因为‘繁荣’是指经济或事业蓬勃发展、昌盛的意思,放在这儿不太合适,还是用‘繁华’合适。”爸爸这话一出,我觉得确实是“繁华”更恰当。我对爸爸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忙说:“哦,我明白了。”

我们转了一圈,爸爸看了看手机,说:“时间不早了。回去吧。”我答应说:“嗯。”说完,我迈着大步向小姑家走去。来到小姑家,我就被香气吸引了,真是太香了,我像只小馋猫,口水都流下来了。正好吃饭了,我这个吃吃,那个尝尝,直到肚子像个大西瓜的时候才停下来。

这个国庆节我过得可开心了,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饱了我的口福!

祖国文章6:修改神贴:祖国,需要我时喊一声

文/孙友祥

祖国!有难时,您喊我一声祖国!

我是您的穷孩子。

没有多少财产,没有高贵的衣着,没有优雅的气质没有“干爹”,没有背景,也没有宝马我终日在繁华的街巷里穿行靠打工为生祖国!

我不抱怨,也不谄媚权贵。

我靠汗水和诚信默默生存。

我不给祖国添乱。也不给祖国丢人。

每看到“炫富”和“拼爹”时,我莞尔视之每报道贪腐和巧取豪夺时,我在角落里隐忍。

每听说先富们,纷涌移民浪潮的大船时我坚守着祖先留下的热土和根祖国!

虽然有时也牢骚满腹,说了些不该说的话。

但我-----始终深爱着您啊。

有难时,您喊我一声。

我没有多少财产可惦记,没有私利,没有绿卡,无牵无挂无论我多大年纪,都会拿起枪,和敌人拼命祖国!

虽然我是您的穷孩子却不允许任何人,使您蒙上一丝的灰尘……

祖国文章7:祖国是我生命的根

文/李剑红

周围朋友的孩子不乏去美国留学的,他们常常炫耀美国人的生活如何富足,美国的大款何其多等等。好象美国遍地是黄金,随意可以捡到似的。

曾经有一位老邻居,她的儿子和女儿都是北京名牌大学研究生,他们毕业后,都去美国定居,在美国打工。在他们母亲眼里真是无比的荣耀。后来,她去美国探亲,探亲中的这位阿姨常常打电话给我妈述说她的情况。在美国,她很少见到中国人,她自己英语口语又不好,自己不敢单独外出,很怕找不到家。她的女儿和儿子在美国的公司工作非常紧张,一点都不敢放松,因为如果一放松就有被辞退的危险。在美国遇到金融危机的时候,首先辞退的是中国人,她的女婿被公司辞退了,她吓得睡不好觉,害怕女儿和儿子也被辞退。因为在美国的消费水平非常高,如果失去了工作,简直就活不下去了。那位阿姨远隔重洋在电话里向我的母亲述说着苦楚,我妈妈说实在不行,就回国工作吧。她却说,亲属和朋友都知道她有一双有出息的儿女在美国工作,如果再回来,多没面儿呀!没脸回来呀。她的儿子和女儿有了孩子,都雇不起保姆,因为在美国保姆的工资是非常高的,一般家庭是雇不起的。她的儿子和女儿虽然有一些积蓄,但是一旦失业,后果是非常可怕的。他们舍不得高价请保姆,只得把老妈接去给他们当保姆了。这位阿姨在名义上是去美国享福的,其实是去给儿子和女儿当保姆的。去了不到半年,她就累病了。在美国是最怕得病的,因为治病的花销贵得惊人,不是一般人能够承担得起的。儿女见老妈当保姆吃不消,也只得把她又送回了中国。

现在中国在国际上政治地位很高,这位阿姨的一双儿女在美国很受人尊重,他们很自豪地称自己是中国人!

我虽不是北京的名牌大学毕业,但是,我却时时记得自己是个中国人,生我养我的是中国这块土地,是中国把我培养起来的,为祖国发光发热是职责。如果我是一棵笔直葱茏的树,祖国就是我生命的根。在我的心中,我的祖国是最神圣的。

祖国文章8:快乐的国庆节

文/张竞天

今天迎来了祖国妈妈的67岁生日,大街小巷都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有的商店门口挂上了喜庆的大红灯笼,一派节日的景象。我高高兴兴地和小朋友们一起去卧龙镇莲花村采摘、游玩。

坐了半个小时的车到达目的地,一下车,我就看到两边的农田里长着茂密的庄稼,不远处还有一个大池塘,波光粼粼。带队老师给我们每一队发了两把铁锹,带我们来到花生地里刨花生。刚开始小朋友们都好奇地问:“花生到底长在哪里呀?为什么只看见花生的叶子呢?”原来,胖乎乎的花生都藏在地里,用铁锹使劲一挖,花生就冒出来了。掌握了刨花生的方法以后,大家干得特别带劲儿,负责刨花生的小朋友已经满头大汗。而我,负责把花生一个一个摘下来,清理掉花生上的泥土,把它们放进小篮子里。不一会儿,我们队就刨了5斤多呢。中间休息,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小脸上都是泥水加汗水,我们笑着、闹着。

刨完花生,我们又挖红薯、捡鸡蛋、赶羊,大家团结合作,非常开心。中午,我们做了水煮花生和煎鸡蛋,香极了。

夕阳西下,在美丽的火烧云的伴随下,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

祖国文章9:祖国在我心中

文/郭芷吟

五千年的文化如滚滚江河,奔流不息,一条东方巨龙叱咤风云,如春雷一般震撼。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不断前进!

看,远处的黄河中,镌刻着历史的足迹;瞧,高大的泰山上,写满了中华五千年的沧桑;啊,蜿蜒的长城呀,你闪烁着中华的红光!长江让我学会坚持、学会拼搏;珠穆朗玛使我懂得顶天立地,执着追求;西湖的荷花告诉我纯洁与高雅……祖国美丽的河山永驻我心中!

我们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创新。当一个个极富特点的方块字出现时,它们就已在世界各处跳动着。从甲骨文开始,汉字慢慢演变,逐渐活泼起来,更加鲜明。《三国演义》《水浒传》的英雄豪杰,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红楼梦》,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不都体现出了中国人的智慧与才干吗?张继的《枫桥夜泊》有声有色;晏殊的《蝶恋花·春景》清新婉丽;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精美绝伦……它们都闪耀着金色的光芒。祖国璀璨的文化永藏我心中!

不禁感叹,中国人有一颗红色的爱国之心。赵一曼在敌人的威胁下镇定自若、宁死不屈,她为了国家英勇牺牲;“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喊声,震撼人心,穿过硝烟,至今还回荡在耳边;董存瑞舍身炸毁碉堡,但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钱学森立志报国,却被一次又一次阻止,他没有放弃,痛下决心报效祖国……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如同一颗颗繁星挂在高空,在黑夜中熠熠生辉!祖国伟大的英雄永活在我心中!

啊!中国!多么响亮的名字!国歌响起,旗帜飘荡,五星红旗缓缓上升,一条巨龙盘旋在四周,一头雄狮已经苏醒!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即使不能抛头颅、洒热血,我们也必须有一颗火热的爱国心!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一天一天骄傲地绽放。相信吧,那前方必定是光明的!

祖国文章10:十月,唱响祖国

文/白俊华

美丽的早晨

每一滴露珠都睁开晶莹的眼睛,每一缕阳光都泼洒温暖的轻柔,每一朵花儿都舒展纯净的翅膀。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所有神怡的心境,都吐出清新和酣畅。

一只小鸟儿停驻在枝头,用纯粹的歌喉,把一个缤纷的节日唱响。

田野里的每一株庄稼,都在轻摇着手臂。也许,透过一道道山梁,饱满的果实,也看到了一面鲜艳的旗帜,正在高高地飘扬。

这是秋天,满脸幸福的父老乡亲,手中飞舞的镰刀,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一群小小的少年,系紧鲜艳的红领巾,嫩嫩的小手,高高举过头顶,向着北京,向着太阳,敬一个纯粹的队礼,水灵灵的眸子,装满亮丽的梦想。

金秋的意境

风,吹着飘香的口哨,成熟的庄稼竖起耳朵,聆听季节的美妙乐音。

一头老牛打着响鼻儿,惬意地吐纳清新的呼吸。几辆马车载满耕耘的收获,在洒满阳光的路上,碾出温暖的节奏。

树上的小鸟儿鸣叫悠远,所有轻柔的心事,都在这个相思饱满的时节,演绎成纯情的招引和呼唤。

此时,所有沸腾的血液和深情的凝望,都在静候一面鲜艳的旗帜,在蓝天碧宇之下,舒展伟大的梦想和岁月的辉煌。

嘹亮的歌声

踏着一路歌声远行,每一个音符,都丰富着一轮火红的太阳,越来越灿烂的旅程。

微笑,展露怡然的心境;手势,挥舞无限的忠诚。伴着鲜红的旋律,我们以豪迈的姿势,唱响每一个黎明。

这是源于血液内部的乐音,流淌着五千年的魂魄,激荡着五千年的回声。

蓝天多么高远,大地多么辽阔,一条条奔涌的河流,正在向无垠的大海,传诵着脚下,不可阻挡的梦。

老人,青年,孩子,所有虔诚的目光都在释放热情,所有嘹亮的歌喉都在展示赤诚。而那只祥和的鸽子,正展开灵动的翅膀,飞向天空。

祖国文章11:我在祖国的天空经常看到彩云追月

文/齐凤池

我记得,上个世纪六、七年代,只要打开收音机,就能听到那优美抒情的广东音乐《彩云追月》。当时我对广东音乐并不了解,只是觉得音乐非常好听,就把音乐背诵下来,而且经常用二胡演奏。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使我对广东音乐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和理解。

我觉得,广东音乐的表现形式,是通过地方音乐元素和民族器乐来呈现音乐本质和思想内涵的。

对于“彩云追月”空灵的意境理解,我认为,这首精美的不到三分钟的小乐曲,就像一幅中国的写意水墨画,彩,是绘画的主要元素,追,是画面中的水和韵。水在向着月亮渗透,表现追月的朦胧意象和飘渺的意境。一轮明月在朗润的天空行走,一朵洁白丝绸般的云在后面袅袅的慢追。广袤的天空就像一张偌大的中国宣纸,呈现出一幅云追月的中国写意水墨画的意境。

广东音乐的表现形式根据音乐的内涵,通过乐器呈现本质和地方音乐特色。《彩月追月》以高胡、笛子为两件主要乐器,还有小三弦、琵琶、扬琴;管乐器还有箫、笙;打击乐器有鼓、板、木鱼、碰铃等。

《彩云追月》是任光和聂耳1935年创作的,词作家傅林作词。1960年,指挥家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

在第一段由笛、箫、琵琶、二胡、中胡齐奏,弦管合鸣,悠然自得,从容不迫。秦琴、扬琴、中阮弹拨出轻盈的衬腔,节奏张弛有度,使音乐在平和中透露出不动声色的活力。间杂的木鱼、吊钹的敲击更衬托出夜的开阔旷远,平添神秘。没有明显的对比色彩,旋律分明是第一部分抒情的延展,没有冲突,有的只是和谐、圆融。乐思正像听者此时的思绪一样,自由发展,浑然天成。最富有动感的应该是第三部分,乐器间应答式的对话仿佛是云月的嬉戏,忽上忽下,忽进忽退,情态逼真、意趣盎然。

由于《彩云追月》旋律优美,有很多人为这段乐曲填写了意境深邃的歌词。

“站在白沙滩/翘首遥望,情思绵绵/何日你才能回还/波涛滚滚延绵无边/我的相思泪已干/亲人啊亲人你可听见/我轻声的呼唤/门前小树已成绿荫/何日相聚再相见/明月照窗前/一样的相思/一样的离愁/月缺尚能复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海相隔难相见/亲人啊亲人我在盼/盼望相见的明天/鸟儿倦飞也知还/盼望亲人乘归帆。”

“弯弯月儿夜渐浓/月光伴清风/月色更朦胧/倒映湖中她面容/柔柔身影中/点点相思愁/月色似是旧人梦/遥问故人可知否/心中望相逢/唯有请明月/带走我问候/彩云追着月儿走。”

“明月照海滨/万里流银/玉宇无尘/花香暗飘近/夜正迷人/梦也迷人/春宵添情韵/晚风轻轻/流水欢歌/怡人之夜真醉心。

相舞相伴/似云追月/几多欢笑入歌韵/明月照海滨/万里流银/玉宇无尘/共挽笑亲近/欲进亦同行/欲退亦同行/穿梭转向齐步韵。爱心依依/情心耿耿/如同比翼双并飞/开拓新岁月/同步也同步/始终一对身心双印。”

我在听演奏时,分辨出了音乐的流动和走向。音乐的开始,扬琴、阮、秦琴、二胡、箫齐奏,捧出清脆的笛子奏鸣,第一小节奏完,第二段是高胡重复主旋律,第三段还是由笛子反复奏出云追月的唯美意境,第四段高胡继续升华追月的画面,最后乐队齐奏,把追月的境界推向高潮。

最后,追月在轻柔舒缓的弱音结束全曲了。

《彩云追月》没有急促的快板,尽管是追月,也是轻柔缓慢的追逐。乐曲完全呈现出广东音乐唯美舒缓的音色、音质、意境、内涵的本质。

一首简短明朗优美舒缓清新的地方音乐,在中国的音乐殿堂萦绕了几十年,它不仅深受演奏家的喜爱,而且很多优秀的歌唱家填词演唱,朱明瑛、瞿春泉、张嘉佩等根据自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填写了自己创作的歌词,其中一位叫张嘉佩的年轻歌手最出色。她把这首家喻户晓的音乐唱到2003年的春节元宵晚会上。

一曲《彩云追月》不仅在世界传播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文化魅力,也让这位有着外国血液的张嘉佩走向了世界。

至于这些歌唱家填词好坏并不重要,关键是音乐的旋律,萦绕缠绵了中国人的心灵几十年。

我始终认为,再好的歌词,也就是歌词,它永远也不能属于音乐和旋律。因为音乐的本身只属于旋律。《彩云追月》就是最好的经典

2021-4-14

齐凤池,男,河北作协会员,中国煤矿作协理事,专栏作家。河北沧州河间人。2017年开滦退休。现生活在唐山。

国内外报刊开设美术评论,音乐随笔,旅游随笔和饮食文化随笔专栏。

祖国文章12:祖国在我心中

文/彭姝瑛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如果你问我什么最值得我骄傲,那我一定回答:“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祖国最值得我骄傲!”在我心中,祖国是站在世界东方的巨人,是闪耀在世界东方的金鸡,是飞腾在东方的长龙。

我的祖国地大物博,疆域辽阔,美丽富饶。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北京的紫禁城,湖南的岳阳楼,凄寒的青海,柔美的西湖,浩浩长江、涛涛黄河,都是美不胜收的祖国风光。

我的祖国科技发达。电脑开始走进每一户人家,现代化的医疗技术开始陆续在全国各地普及……

在我们享受着幸福生活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屈辱。

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此后,英、法、意、德、日、俄等国先后强迫中国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1860年10月,侵略军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掠夺,他们抢走了无数珍宝,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被打得粉碎,最后他们把圆明园烧了。

1911年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并取得胜利,清政府腐朽的封建统治崩溃了。1931年,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国,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日本侵略者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抢光、杀光、烧光”的三光政策,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1949年,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句话让全世界人民知道:中国站起来了!从此,中国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祖国,使祖国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同学们,有这么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祖国在我们心中,我们应该为之而付出努力。努力学习吧,我们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树高不离土,落叶仍归根。家乡水甜入心,十年不改旧乡音。不管我们身在何处,不管我们离祖国多远,祖国永远在我们心中!

祖国文章13:让孩子远离仇恨

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将孩子培育成材。但现在,许多花朵正生活在寂寞、孤独和恐惧之中,对父母、对家庭、对社会充满了仇恨。

2011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接待了一位穿着校服的十四岁初中生,他要求法院判决确认自己是成年人,拥有就业的权利。他在给法院的信中写道:“父亲好比是家中的反对方,经常干出损害家庭利益的事,在外人面前恶意和奶奶一起诽谤我和我妈一家人……我当时一时轻信了他们的谎言,在两三年时间里与母亲关系很紧张”。小小的年纪就充满了对父亲的仇恨,渴望独立,能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母亲,让我震惊。他是瞒着父母写这封信的,要求我保密,直到开庭时才能让他的父母知道。

当然,这个案子是开不了庭的,也立不了案。我看着孩子笔迹工整的信,不知该如何解释。我只能告诉他,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年满十六岁才可以参加工作,依他的年纪,目前既不能就业,也不能在没有法定代理人许可的情况下提起诉讼。他也明白法律有这些规定,说这种规定不合理,还同我探讨起各国有关成年人的不同年龄规定。与他交谈了一个多小时后,在我的劝说下,他回了家。

此后,我一直很纠结和矛盾,心里放不下这孩子,想去找他的父母,告知此事,劝其改变教育孩子的方法,又怕引起轩然大波,不但让孩子遭罪,也违背了我为孩子保密的承诺。看过信,知道孩子进过精神病医院治疗,可一个聪明懂事、对法律有浓厚兴趣的孩子,怎么会产生心理疾病呢?一个刚满十四岁、对人生充满希望的孩子,为什么会仇恨父亲和奶奶呢?以至于认为父亲会加害他,还认为父亲将他送进精神病院治疗也是一种加害行为。不难猜想,这孩子成长于一个不和谐的家庭,父亲、奶奶与母亲有矛盾,彼此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造成了孩子的困惑和压力。先是相信父亲和奶奶的偏面之词,与母亲产生隔阂,后又相信了母亲的一面之词,认为父亲说谎蒙骗自己,对父亲和奶奶产生了仇恨。这是不应该的,这样做,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阴影,产生了仇恨,日积月累,酿成了心理疾病,妨碍了他的学业和成长。

还有一对母子是我们法院的常客,母亲是位年过四十的中年妇女,父亲是位有妇之夫,很有钱的富商。其父与妻子离婚时拒不承认有婚外情和私生子,离婚后也没有与孩子的母亲结婚,却与一个外地姑娘做了夫妻。中年妇女为孩子与他打了多场官司,先是要求确认孩子是富商所生,因富商不承认,打了二场打赢后,再接再厉接着打第三场,要求富商付抚养费,第三场打赢后不到半年,又接着打第四场,要求变更抚养关系,由富商抚养孩子。以前的恩爱和重组家庭的渴望全部化成了愤怒和怨恨,惜日的情人成了你死我活的仇敌,孩子成了报复的工具。她常在儿子面前说,你长大后要杀死你父亲,我们怎么劝说也听不进去。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我们很为他担心,怕他日后真的拿起复仇的利剑。

男女相悦、相爱时,新生命的诞生,承载着父母的希望和憧憬。孩子的每一个笑声和哭声,牵动着全家人的神经。他或她是父母的太阳,照亮家里的每一个角落;他或她是父母情绪的遥控器,开启着他们快乐和痛苦的按纽;他或她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是他们生活的源泉和动力。一旦父母情感破裂,天崩地塌,矛盾泛滥,风雨飘摇之中,孩子成为感情的救生圈,双方都想抓住,用来拯救自己。许多父母,为了博取孩子在感情上的同情和支持,彼此在孩子面前说尽对方的坏话,诸如你爸爸不要你了,他会与阿姨生下小弟弟等等,制造矛盾,挑拨孩子对另一方的感情。此时,情场成为战场,孩子被当成攻击对方的利器,夹在中间,承受着被争夺的痛苦和谎言的欺骗,由于年幼,判断能力低下,要么不知道相信谁,产生困惑和焦虑,要么偏信一方,感觉遭到另一方背叛和抛弃,因而产生愤怒和仇恨,而这种仇恨会积累和漫延,从仇恨家人发展到仇恨同学、老师和社会。当爱成为仇恨,而仇恨从父母的心上转嫁到孩子心上,受伤害再深的还是孩子。其在与另一方相处时,往往不听从另一方的正常教育和训导,从而影响学业,甚至走上歧途。

同一块土地上的同一种苗木,交由不同的人养护,结果大不相同,有的没过几天就枯死,有的在十几年后,长成了参天大树,这取决于养护人有没有能力和尽力。在男女关系中,孩子可能是爱情的结晶,也可能是偷情或不洁性关系的结果。不管这种关系是高洁还是污秽,是发生在高档宾馆还是潮湿的麦田里,是出于冲动还是灵魂与肉体的交融,是如诗如画般浪漫,还是如三聚氰胺般有毒,一旦选择生下,他或她都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和传承,我们有义务予以精心抚养和培育,直至他健康成长。

母亲可以选择生下孩子或引产,孩子却不能选择父母。也许我们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但我们能给孩子一份完整的爱。当父母的感情经受考验或产生裂痕时,双方应理性对待,一切从有利于孩子成长出发,共同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切不可相互打击,挑拨离间,让孩子产生仇恨和报复的心理,毁了他的前程。天下的母亲们,请让孩子远离仇恨!

祖国文章14:驰向南半岛

文/邓宏顺

湛江,祖国大陆最南端!

亿万年来,在海洋与大陆最深情的吻合处,湛江像一枝待放的花蕾,在版图上用力地朝南伸展,似要吸足海洋的浩气而后等待有一天尽情地绽放!

我无数次地去过湛江,所以我爱她;也因为爱她,我无数次地再去湛江!

湛江的大地总是那么长年嫩绿,没有秋的萧瑟也无冬的凋敝。当列车穿过长长短短的无数山洞之后,当窗外飞过广西大地上那些总是突兀而起笋峰,当广袤无垠的田野铺展在我眼前的时刻,随车的播音员总是告诉旅客,列车已经驶入湛江。于是,无论那一次,我总把眼珠贴近车窗玻璃,专注地看着从窗外闪过的丰收的庄稼,肥壮的牛群和不断发展壮大的城镇。我当然也无数次念盼,湛江,何时才会有直如划线的高铁,能让我来去更为便捷。

每一次,当我看到那些幸福得胡须垂地的榕树,满身纹花的海枣和高入云端的大王椰,我总要久别重逢般地默念:到了,湛江!

湛江的天是深透的蓝,蓝得让人能看透远无边际、深无底地的太空,蓝得云丝像在海里的游鱼,蓝得飞机像是滚过绿毯的银币,蓝得晚霞像是翠玉里呈现的巧色!

蓝天呼应大地,这是自然环境教人的铁理,湛江自不例外。面朝南海的湛江,有足够的海洋资源,建在这里的广东海洋大学当然能用理性的数据为此作证,而我最喜欢早晨站在热闹非凡的海产码头,读那经一夜劳碌之后赶回鱼港码头的渔船,读那从渔船上源源不断卸下的海鲜运往一墙之隔的市场,读那渔民脸上挂着的丰收喜悦。

目睹那些能溜的海产,能跳的海产,能爬的海产,目睹那些脸色被阳光染得红黑的男女渔民,面对那些听不清的市场交易声和交易成功之后的笑颜,在叹服海的无私、浩瀚与富有的同时,我开始明白,湛江是天下的福地!因为世界上靠海谋生者不计其数,靠地谋生者亦不计其数,但像湛江这样,腹怀广袤而肥沃的土地,面朝浩瀚无际的海洋者的确稀若珍奇。因而,很可能是因为良田肥地的护养而没有过度的捕捞,使海洋始终保持着那样碧绿和富有;而土地也因为海洋的分担而没有过度开发,保持了那种葱郁。还许正是因为水和土的厚爱,在湛江看不到高高的烟囱吐出滚滚浓烟与云朵争夺蓝蓝的天空,因而没有人议论“PM2·5”。由此,我深悟并坚信,蓝蓝的天空是碧海的折射,更是绿地的映照!

为了这方绿地,湛江人不惜代价地在城市中放置了大大小又各具特色的绿地。不说闻名遐迩的湖光岩、观海长廊、海滨公园和东海岛,也不说红树林、寸金桥公园、螺岗小镇和孔子庙……既使名不见经卷的渔港公园和绿塘河湿地公园也让我每次都流连忘返。

坐落在城区海滨的渔港公园,掩映在茂密的南方植物林里,多栋古老的渔民建筑还浮现着靠海谋生的原型生活,不大的广场上一座在大海中搏斗的渔船雕塑昂首前行,公园里从早到晚总是游人密挤。这绝不是因为公园有什么豪华的建筑,而是因为这里有与闹市紧衔绿地,而绿地又连着绵延数里的海滩,站在成排成列的椰树下,视线越过沙滩就能看到祖国南海的军港,听到那响彻天空,威震海平面的军舰汽笛,还能看到高楼大厦般的军舰缓缓进出港湾。于是,本地人要来,外地人要来,大人要来,小孩要来,无论是晨曦如金的早晨还是晚霞灿烂的傍晚,站在渔港公园总有目不暇接的美女丰盈和儿童放飞风筝的惊喜,满目都是生机无穷,风光无限!

与渔港公园相比,绿塘河湿地公园完全是当地居民的休闲之地。绿塘河公园里几乎没有一丝裸露的地皮,除了被刻上文字而有意放置在公园的那些火山石之外,地表全部盖了高大的乔木、矮小的灌木以及小草和苔藓。公园里由火山岩切片铺就的步道和现代自行车跑道一直延伸在林荫深处。从早到晚,到处都是跑步、甩手、踢腿、打太极、拉琴唱歌的老少男女。流过湿地公园的绿塘河本是城中的污水沟,而这条被保护得清沏透明的小河,却在小桥下茂密的草丛里藏养着大大小小的鱼群,一到水落石出,站在小石桥上就能看到扭动的鱼群将不够容身的水面搅动得有如风吹绸缎。从没有看到有人在这里喂鱼,也从没见人在这里捕鱼,一切都属于自然。于是,我怀疑这些鱼是来自堤内的荷塘,因为荷塘里的鱼常在大雨来临前聚成圆伞一样的图形,在我的想象中,那些尽情跳高的鱼儿很可能飞出堤外落进小河。

绿塘河湿地公园里的花像是醉了酒,四季都那么兴奋;兴奋得没有时令的区别,无论春夏秋冬,安静的小草,蓬勃的灌木丛和高大的乔木,总不缺少一树树鲜花!如果看到一棵没有开花的树,那树上一定挂满了果实,比如荷包一样的木瓜、月芽一样的橡胶和大如水桶的榴莲……难怪公园附近就生活着生态养殖蜂的师傅和生态养鸡的农民。

世上没有一个数学公式能准确地计算得出人的幸福,但感觉的比较可以获得各自的认知。到了冬天我总去湛江,湛江的鲜花祛除了冬天的寒意,而把春天拉得很长很长,直到与第二年春天完美地对接。在湛江过年,花市是最热闹的地方,无花不有,无家不花!大到一车装一钵花树,小到一篮装几个花种。湛江腊月的花市和年画紧紧连在一起,鲜花如同年画一样,是祈盼的吉祥,是高尚的装点,是生活的希望!

不要以为冬天温暖的湛江到夏天会热得难受,独特的海洋气候,使夏天的高温似乎从湛江绕道而过,奔向了别的“火炉”;而湛江沿街到处都有静如神佛的棋手,在垂着长胡子的榕树下或“将军”或“跳马”。似乎是背后肥沃无垠的大地养育了他们平实的心灵,也似乎是面前浩阔银亮的沙滩养育了他们开阔的胸襟,他们的生活总像无争无欺,总是一种令人羡慕的泰然!

如此的自然与人文总是诞生诚实与善良!湛江遇到历史上最大一次台风那年,我正好有了亲身的经历。台风过后的早晨,走过满街被台风掀翻的汽车,走过满街被台风连根拔起的大树,走过满街被台风扯下的广告牌,我去感受我从没有见过的台风造成的灾难。也许是湛江人已经习惯,这时候他们每个人似乎都成了无需人组织的志愿者。

一位老婆婆坐在一棵树干上守着人行道中一口被枝叶遮盖的下水洞,她不厌其烦地告诉所有的过路人:这里要小心,千万不能踏空掉到洞里去!

一位骑着摩托的中年女人见我站在公交站台上,她特地拐过来认真地告诉我:大树阻断了前面的街道,公交临时改道了,不要再等。

一位保安在街边一直朝前行走了很远,在已经完全不属于他保安范围的地方,把每一个下水道铁盖上淤积的杂物细心地扒开……

他们不图任何名利,全是善心和本能的显现。灾难来临后最能看出人心,因此我曾在内心里无数次地对湛江人起敬!

因为对湛江之爱,我渴盼湛江离我更近,然而,大地无法搬移,海洋无法搬移,只有等待交通更为便利。如今,当第一辆头如鱼首的和谐号高速列车徐徐驶入湛江西站,当湛江人以兴奋的姿态步入第一辆高铁车内,时代的飞轮已经告诉我们:随着广湛高铁的首营和未来多条高铁的开通,湛江,这枝生长在祖国大陆最南端的花蕾,必将为高铁时代尽情地绽放!

祖国文章15:游览故宫

文/吴映霖

今天,我们来到了祖国的首都北京,游览的第一站就是住过中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故宫,旧称紫禁城。它是中国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我们从天安门城楼下来就来到了故宫的午门。导游说,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所以叫午门。我们看见午门两扇红色大门上非常有序地排列着许多金黄色的门钉。导游告诉我们,每扇门上都有81颗门钉。因为在古代,1.3.5.7.9是阳数,9是阳数之极,所以门上每一行都有9个钉子,有9列,九九八十一,代表人丁兴旺的意思。我们经常听说的“推出午门斩首”这句话,那么罪犯是不是就在这个地方斩首呢?导游说不是的,这个午门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归来,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只有“廷杖”可以在午门举行,“廷杖”的意思就用竹棍打屁股,但方法不同寻常。先用水银注入竹子内,在竹子上弄很多的刺,用沉重的那一头去敲打人的臀部,再把刺从肉上划过去,顿时鲜血淋漓,现在我仍然能想象出那时残忍的情景。

往前面走看见了金水桥,导游给我们介绍完以后就来到了太和殿。导游告诉我们,太和殿是故宫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宫中最大的宫殿。民间俗称“金銮殿”,殿高35.05米,面积2377平方米,共55间,72根大柱,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明清两代皇帝登极、宣布即位诏书,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都在这里举行。亲眼目睹这个地方和电视里看到的不一样,这里门前和四周一棵树都没有。导游说,这地面的砖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当年修这座宫殿的时候,地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共铺了15层,怎么能有树木呢,草影都没有。

之后,我们又游览了很多宫殿,有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等,最后我们又来到了御花园,这个御花园是给皇帝的妃子修建的,无聊时候可以散散心。

望着这让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故宫,我心里琢磨着:古时森严的法规、封建等级制度都在这里生成,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各种阴谋诡计都在这里上演!这里曾经生活过多少短暂的生命,曾经了结过多少冤屈的生命!离开这座古老而辉煌的深宫大院,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祖国文章16:一把手

文/小不点儿

他,一个参加祖国西南三线建设的铁路工人。叫胡光亮,四十出头,中等个头,略瘦,健谈。对人说话总是面带笑容,脸上已经有了深深的沟纹,看上去显的有些沧桑面老。黑发中夹杂着丝丝的白发大背地梳在脑后。平日里喜欢喝点儿酒,抽点儿烟。平时着装工整,三伏天也捂着厚厚的铁路制服。不愿意脱。走起路来大步流星,上衣的两只袖子右手甩来甩去,左手摆动的却显的那么飘忽、不协调。与人交谈时,眯缝着眼可亲。老胡这一生生了两儿一女,有两个在铁路工程处沿续了老胡的事业。

1966年,当时,国家三线建设从全国各地抽调人员到昆明铁路局,组建了昆明工程处第二大队,老胡从云南昭通彝良招到昆铁工程处二大队,成为了一名“轮换工”。 当时,也就是二十多岁,豆蔻年华,奋发有为,后来,三线工程完成后,大批“轮换工”有的转正,有的返乡,可老胡没有返乡,因为特殊,领导把他安排在工程处隶属的昆铁二中工作,成了学校的一把手。

1978至1994年,我与老胡同在一个单位,担任高中的历史和政治教学任务。后来,普通高中划归铁一中,铁二中承办了职业高中的办学任务,开办了烹饪班、工务班等,招收站段沿线铁路职工子女上学、就业。期间我担任铁二中的教务主任,负责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工作中我和老胡有很多来往,发现他很喜欢历史知识。家里收藏着不少的历史书籍,还写的一手好字。学校的很多公文都有他的笔迹,我们很谈的来。我的办公室就在他的隔壁。老胡热心职业高中的办学工作。有时,工作需要外出,我俩一同前往。

有一次,我们到曲靖铁路沿线单位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由老胡负责召集。站段领导对我们十分的热情,会上老胡侃侃而谈,台上老胡喝着茶,摆着谱,右手夹着香烟,左手的袖子耷拉在桌子上,烟雾缭绕,领导气派有余。不讲个痛快、透彻不罢休。站段的领导和家长们都聚精会神的听着,知道他是学校的一把手。他的话关乎着子女的大事。甚至是前途!自然是听的仔细认真。

工作完成后,当晚,我和老胡在站段的招待所住下,吃过晚饭,借着窗外的月色,闲聊中我问老胡:“老胡,你这一把手是怎样当上的?给我说说呗!”老胡陷入了沉思。我给老胡点燃了一支烟,深吸了一口。伤感地说道:

“那是1974年的一个傍晚,工程处二大队要在王家营队机关举行联欢会活动,看样板戏,由于是分队组织的集体活动,每个人都要参加,他们分队的几十名工友乘坐一两由部队借来的解放牌货车前往,当汽车行至呈贡火车站平交路口时,突然熄火,与迎面驶来的米轨列车相撞,汽车顿时被火车掀翻,倒扣过来,死伤残烈,哀嚎一片,老胡的左胳膊被车砸断。后经医院抢救,命算保住了,但左臂高位截肢。只剩下一截一扎长的肉疙瘩。”

窗外的月亮已升到了中天,月光照得房间里一片银灰,老胡的脸上失去了光泽,在月光的映衬下是那么的灰暗、伤感。老胡叹息地说:“后来,轮换工返乡,他是一个失去左手的残疾人,没有了工作能力,生活习惯也改变了许多,在工程处办理了轮换工转正手续,领导把他安排到了学校工作,学校领导分工他在教务处专门负责职业高中的工作。发挥点余热,由于少了一只胳膊,久而久之,人们都亲切地叫他一把手”。

回来的路上,在列车上我不敢挨着老胡失去的这支左臂坐,有意把他让到了座位的另一侧,避开了老胡的那支空着袖筒的左臂,不想再去触碰老胡的伤痛处。不一会,老胡显的有些疲倦,在列车的摇动下闭上双眼慢慢地睡着了。望着窗外的远山、树木、河流,一幕幕地掠过,勾起了我的思绪,使人感慨万千啊!

上世纪六~七年代参加国家“三线”建设的这批工程人,在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紧要关头,数百万“三线人”挺身而出,怀揣着一颗赤诚之心,舍小家顾大家,舍小我成大义,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干成了顶天立地的事业,为年轻的共和国挺起了脊梁,用忠诚甚至生命践行了使命担当。在这场伟大的事业中,我们的父辈以及后来的我们奉献了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他们以及我们,有的在工程建设中受伤,残疾。甚至有的失去了生命。老胡不就是他们、我们中的一员代表吗?回想起来:父辈、我们以至于我们的子女,在彩云之南的这块土地上书写了人生最亮丽的华彩!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经评价,“三线”建设带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整整进步了50年。他们是可敬可爱的一批“三线”建设工程人!

2020/9/2于昆明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