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散文

请欣赏写意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写意散文1:写意岱山

文/陈利生

岱山不是山,而是一个拥有经典海岛风情的地方。

我的岱山印象源于舅公,老人家早年在岱山工作,关于这个海岛一山一水的信息,都是从他那里得来的。儿时的我,曾无数次在大脑里勾勒出大海的模样,想象它的宽阔无边、惊涛骇浪,以及沙滩、贝壳……

顶着盛夏的骄阳,我们来了。

当游船一抵达岱山码头,我惊讶得差点叫出声来,这是一座怎样的小岛呀!周围的山带着几分神灵、几分俊秀。抬眼远望,海天一色,茫无际涯。我们驱车来到摩星山景区,因为天气特好,空气中透着一尘不染的宁静。沿石阶隐入林中,迎面扑来袅袅的清气,直沁心胸。这是岱山不同于其他名胜给我的第一感觉。

曲径通幽的景致让初来乍到的我们感觉不到倦累。山岗绵延叠翠,山不高,到了山顶便是一处平台。抬首,牌坊上“蓬莱慈云”四个金光大字跃入眼帘。岱山被誉为“蓬莱仙岛”,相传因秦始皇遣方士徐福率3千童男童女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上岱山岛而得名。立于平台,向西眺望,遥见徐福像耸立于海光山色之中,衣袂飘飘仙风道骨。

慈云极乐禅寺掩映在摩心山南的绿树丛中。寺院显得格外宁静,很喜欢那种感觉,拾级而上,少了平日里的匆忙与浮躁,多了一份怡然自得。寺院的钟声回荡在海岛的每一个角落。身在小岛,天高风清,海蓝山青,心情一下放松了。

登上玉佛宝塔塔顶眺望,岱山全景尽收眼底,岛上建筑鳞次栉比,周边岛屿星罗棋布,真是风光无限。朋友说,如遇有云雾,山上则变幻莫测,碧海绿洲,时隐时现,犹如蓬莱仙境呢。

鹿栏晴沙,一个挺好听的名字,是名副其实的“华东第一滩”。沙滩涨潮时浪大,回声响彻,气势宏伟,退潮时潮水平静、安宁。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沙色呈铁灰色,沙质有点硬,上面竟然可以行驶汽车。我们脱了鞋,赤着脚在海滩上跟着海浪跑前跑后,在脚上铺满沙子,玩得不亦乐乎。胆子大的还开着越野车在铁板沙上疾驰,再一次让大家感受了铁板沙的神奇……玩累了,我坐在沙滩上,看汹涌的海浪卷起高高的浪头向滩头扑来,看澎湃的海浪前仆后继地冲击着礁石,激起雪白的浪花,发出一阵阵轰鸣声。

最刺激的要数秀山岛的九子沙滩和滑泥公园。九子沙滩的沙子细软细软的,人好像陷在了棉花堆里。当脚沾到海水的那一刻,有些凉飕飕的,被软软的细沙包裹着,感觉很好。滑泥滩,顾名思义,就是玩泥巴啦。进得泥滩大门,大家觉得很新鲜。我们战战兢兢地踩下去,一脚就没到大腿根,感觉特刺激。玩着玩着,大家毫无顾忌地放开了,女同胞们也纷纷丢却了往日的那份斯文,穿上泳衣在泥巴中摸爬滚打,着实疯了一把,笑声回荡在天际。

在鹿栏景区,不得不提一下“海坛”。海坛的位置,据说是一处古祭台,是人们祭海之处。我们老远就看到了坛上直刺苍穹的“定海神针”。走近细看,“海坛”两字出自颜真卿之手,骨力遒劲,气势恢宏。这与“海坛”的建筑风格十分吻合,为美丽的鹿栏晴沙平添了几分浩气。

走进古镇东沙,我们品味到了与历史一样沧桑的石板路和古民居,也感悟到了特有的古朴和沉静。应该说,东沙是见证千年岱山的海洋博物馆了,古镇的原生态与纯粹,东沙人与大海的亲近,让我们体味到那是一种骨子里的亲近。

随着舟山连岛大桥的开通,舟山从此进入了半岛时代。而岱山作为舟山第一大岛,自然成了离本岛最近的悬水岛屿。

我想,做一名岱山的渔民,真是一种福分。

写意散文2:珠子溪写意

文/王光正

为逃避都市的烦躁闷热,寻求自然宁静,受故人的邀请,我们几个文朋诗友携妻挈子,去了田家。

故人的家乡在武隆浩口村的珠子溪畔,是一个“绿树村边合”的美丽小山村,也是一个脚踏重庆的彭水、武隆和贵州的务川两省(市)、三县的地方,一条清澈的珠子溪像条绿色的飘带,绕着村子,轻歌曼舞,融进芙蓉江,然后汇进乌江,浩浩荡荡直奔长江。

为了错过车流的高峰,我们一行人披着星星,沿着沿江高速一路畅通,一大早,就出现在珠子溪上,与那里的秀色拥抱。

飘游在珠子溪上,心情舒畅,如徜徉在绿色的飘带上。

早晨,空气经过过滤,清新得找不出恰当的形容词来修饰,吸一口吧,甜滋滋的,洗涤肺腑,把体内的垃圾筛出去,人也清爽了,简直是天然的氧吧。

作家们被游艇载着在珠子溪上闲庭信步,在我们的眼里,蜿蜒如带而又水平如镜的珠子溪是一幅长长的无尽画卷,清晨的阳光特显温柔,撒在珠子溪上,游艇摇起的浪花,犹如一颗颗金豆豆在跳跃。白鹤凭空翱翔,鱼儿浅戏河水,夹岸绿树翠竹,镀上了金色,在晨风中摇曳,摇碎了袅袅晨雾——人们将传说中的仙女浣衣的珠子溪喻为巴渝的漓江确是名符其实的。浩口是个民族杂居地,河边浣衣的女人们中不乏苗族、仡佬族,她们的琅琅笑声掠过水面,更是醉了一河河水。

故人的父亲虽然年过古稀,却是身板硬朗,精神矍铄,又是地道的土着,兴趣盎然地与我们谈起了珠子溪的来世今生。

很多年以前,在浩口乡间,紧靠芙蓉江的山弯一间茅草棚里,汪四与瞎眼老妈相依为命。老妈长期思念被财主易歪嘴害死的父亲,哭瞎了双眼。汪四是个遗腹子,也是一个大孝子。酷热的夏天晚上,坐在床边,摇着扇子,为老妈送凉,驱赶山蚊子;数九寒天。他捂热了被窝,才到火塘边扶老妈上床;要是遇上天旱水涝,粮食欠收,汪四宁肯自己挨饿,也要让老妈吃饱。他的孝道感动了仙女山上的仙女。一天,他靠着犁耙就睡着了。朦胧中,仙女飘然而至,将一棵特别的树苗送给了特别劳累而又特别有孝心的汪四。汪四按照仙女的吩咐,将树苗栽在门前,每天,天不见亮,就从山上背来山泉浇树,日复一日,七七四十九天后,两丈多长的树枝上就开出了粉红色的花朵,结出了一颗颗像珍珠玛瑙般的金果果。日复一日,又过七七四十九天,果实全部成熟,亮晶晶的泛出熠熠的光泽。汪四根据梦中仙女的吩咐,摘了半背篼果实,渡过芙蓉江,背到山上的观音台,支起一口大铁锅,把果实倒进锅,又背来山泉水一起熬,又过七七四十九天后,他每天从锅里舀回亮晶晶的药水为母亲洗涤眼睛。不久,老人家的双眼就开始见到光明。汪四母子难掩高兴,走出家门遥对仙女山,一连磕了七七四十九个响头。

汪四用仙果熬水治好母亲眼病的事,很快传遍芙蓉江两岸,不少患有眼疾的乡亲都来请他帮忙。汪四本是个忠厚善良的人,就用没用完的药水给大家医治,乡亲们瞎了的眼睛也与汪四的母亲的双眼一样重见光明。

说来也怪,汪四母亲重见光明之日,而易歪嘴的双眼一夜之间就瞎了。他听说汪四在观音台上的铁锅里还留着药水,便派家丁趁黑夜爬上崖,要把药水拿来给易歪嘴医治。哪知易家的几个家丁刚到观音台,芙蓉江峡谷就刮起大风,把家丁和一锅药水全都吹进芙蓉江里。易歪嘴偷药不成,眼睛越痛越厉害,不到半个月就丢了性命。

后来,每当太阳照到观音台下的芙蓉江河段,10多里路长的江面就金光闪烁,满江上下放射出珍珠般绚丽的七彩光。人们说,那是从观音台铁锅里倒进江里的药水如珠子一样在闪闪发光。于是,当地的人们就将那段芙蓉江叫做了珠子溪。

一个表现孝道善良的传说,穿越时空隧道,生生不息地流传到现代,更有了历史底蕴,将珠子溪两岸景色染得更加瑰丽。

最好的艺术,要与心灵相通,才能感人;最美的风光,要与厚重的文化底蕴接壤,才有品味,才能成为极品风光。武隆所有的风光是流动着的历史,是流动着的风光,从远古流动而来。有位诗人说武隆,当然涵盖了我们此刻正在逍遥的珠子溪,是几亿年前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收官之作。这种说法不管有不有科学根据,我是佩服诗人丰富的想象力的。造山运动从喜马拉雅山流动到了我们武隆,我们分明看到了男性的钢强,鼓凸的肌腱,血气的贲张,“雄起”的呼呼呐喊,响彻于各种竞技场,是裂变的N次方,从喜马拉雅山出发,滚滚延伸、再延伸,柔情的珠子溪风光也有了男子汉的气质。

珠子溪两岸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就是小巧玲珑的瀑布也是多姿多彩的:有的顺势而下,有的在出口处,往上用力一喷,然后再往下倾泄,如千万根银针直射而下;有的是仅仅是一股水帘,酷似一幅巨大的白布带,从峭壁上腾过树梢,直泻山下;有的如涓,蜿蜒一段后再往下流畅,有的飞挂前台,在阳光下成七色彩练……岩石也很有特色:有的如精心打凿过的石块,整齐有序地镶嵌进两岸;有的是凌乱美,石块长长方方,凹凸不平,没有规则,石缝里冒出小树,成了极有景致的装饰;有的怪石嶙峋,犬牙交错;有的石块光滑,玲珑剔透:有的峭壁巉岩,光怪陆离……“咩咩咩”的叫声从山坡传来,接着鞭子一声脆响,一个少女柔美的歌声如天籁之声在山坡回荡: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随着歌声,我们自然想起了电影《少林寺》少女牧羊的画面;接着,几只黑叶猴在山坡树丛间跳跃。黑叶猴是一种稀有动物,体长只有一尺多,小小的头颅,尾巴比身体还要长,细长的四肢,头顶毛冠直立,体背毛比腹面的毛长而密,臀疣较大,全身黑色有光泽,耳基至两颊有白毛,手足均为黑色——可爱极了!全世界有6000多只,而我们武隆的芙蓉江山坡上就有600多只……

我们浏览了珠子溪的自然风光,故人把我们邀请到小船上就晚餐。这时,太阳从村后的山峦落下去的时候,随着故人父亲桡片一打,山歌一声响,清粼粼的河水如白玉般被犁开了一道痕迹。随着小船悠悠,两岸的景色怡然自得地向后退去,左边是峰峦叠翠,右边是田畴村舍;左边的鸟语啾啁,右边的犬吠汪汪,鸡们轻歌,再看河面上的追逐嬉戏的鸳鸯,给幽静的山村凭添了万般迷媚——有这样的秀色作伴,就是喝一口水也是甜的,更何况晚餐也是别出心裁的。

菜虽不多,一碗苗家人的老腊肉置放在桌的正中,两碗河水豆花跨桌两角成对称,几盘素菜杂夹其间,却各有特色:香喷喷的腊肉一块块薄得透明,排列有序肥而不腻;白生生的豆花嫩而绵,素菜全是野生的,绿油油的,很有诱惑力,新鲜的海椒末,还带有泥土的清香;喝的是自家用山泉水酿造的咂酒。我当过知青,自然知咂酒酿造极其简单:新打下的高粱蒸熟后,均匀地撕下酒麯,闷上几天,就可以慢慢饮用。这种酒浓度高不到十度,既可当酒,又可当饮料。

月亮升起来了,山村野岭沐浴着溶溶的月光,暮霭升起,有了神秘,鱼儿在水上喋喋细语,小虫唧唧,凉爽的晚风带着柔情蜜意,拂过脸面,浸进了心里,甜甜的,胸中烦躁闷热被荡得一干二净,看着那几个特别挑食的城里的孩子也有男子汉的气派,大块吃肉,大筷挟菜,大碗喝酒。于是,我想到了“秀色佐餐”的典故。当然,我这里说的秀色是景色和绿色菜肴,而不是女色。

吃到高潮时,故人父亲从河里网上了一条名叫“红眼棒”的鱼,丢进船头的沙锅。鱼的吃法简单,仅仅是煮熟后沾一点海椒,我们却觉得十分鲜嫩可口,比鱼的任何做法都要好吃,3、4斤重的鱼,顷刻间,就被我们风卷残云般消灭得一干二净。后来,我们还吃了一碗包谷粑和一碗绿豆稀饭,肚子胀得成了鼓,只怨肚子长小了——因为,我们还想吃哟。

虽说我们不是星级饭店的座上客,但山珍海味,奇禽异兽,还是品尝过不少——然而,都如过眼烟云,很快就忘却了,唯有在珠子溪上的这顿晚餐,没污染的美景,没污染的饭菜酒鱼——这原汁原味,才是真正的美味佳肴,令我们一辈子回味的。

不过,一只船在溪上荡漾,不免有些孤独,感觉有些遗憾,我发出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感叹。

故人笑了笑,很明白我的意思,坦然地告诉我们,武隆已经作出了整体规划,要将珠子溪融进“自然的遗产,世界的武隆”这个主题公园一起打造,要不了多久,珠子溪这道亮丽的景观就会出现在武隆大地,旅游者定然会趋之如鹜。我们相信!于是,我们相约,还要来武隆,还要来珠子溪,还要在这里写意,拥抱这里的秀色。

夜深了,明月依然挂在空中,随着小船的缓缓行进,像玉沉进了清澈的珠子溪,我们游兴未尽,被珠子溪河秀色迷住了,小船继续悠悠……

写意散文3:写意冬天

文/梁惠娣

好像只一个转身,就立冬了。南方的冬天不太冷,冷得温婉、潮润,像温柔的女子,安静端庄。冬天像一幅水墨画,一笔一划勾勒的都是诗情画意。

天空苍茫,田野辽远,山寒水瘦,北风铆了劲地游走,像调皮的孩童“呼”地从山村的这头奔到那边,欢蹦乱跳的。野草枯赭,深沉内敛。在春天夏日,它们是那样的青春勃发,到了秋冬,姿态低下来,谦逊安静地说着悄悄话,把新的希望埋在泥土里。溪水清濯,收住了叮咚的脚步,化身为镜,观照自我。水面上气雾缭绕,那是冬之晨雾正在婀娜舞蹈。在苍灰的田野上,一棵古老的乌桕树长满红叶,像是撑着一把红伞,充满喜庆。又像擎着燃烧的火把,烧红了半边天,烧得人心里暖烘烘的。芦苇花白茫茫,随风曼妙舞蹈,这是南方的雪。青葙举着紫色的伞盛装出行。荒寂的农田上,干枯的稻秸歪倒在泥土上,晚稻归仓,土地酝酿着春耕的希望。一棵棵鲜嫩的艾草不畏严寒,探头探脑地从荒田的泥土里钻出来,人们纷纷挎着篮子到田里采艾草,来年做艾草春饼。

菜园里一片喜人的绿意。香葱、小蒜、小青菜新鲜青翠。青椒像小灯笼挂满枝头。扁豆满架,像绿翡翠。红萝卜最害羞,羞红着脸埋在泥土里。茄子紫得发亮,肚子胀得像怀了孕的少妇。芥菜、大白菜比赛谁长得更粗壮。红薯最贪玩,使着劲从地里拱出来,红薯花穿上粉紫色的曳地长裙去参加风的舞会,在大地的舞台上旖旎舞动。

乡村人们喜晒冬。阳光像母亲温柔的手,轻轻地抚过大地儿子的脸颊,一切也变得温暖可亲。人们靠在墙根边沐着冬阳,抽着旱烟,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农事家常,在人们的嘴里东拉西扯,像怎么也扯不断的线。小猫小狗慵懒地趴在地上,眯着眼睛晒太阳。老黄牛悠闲地待在牛棚里,像个思想者,思考着有关犁与耙的哲学,牧童骑在牛背上吹出的笛声,遗落在墙角。山村上空,炊烟袅袅,飘散着米饭、葱花炒蛋、青椒炒肉片的香味。炊烟是离家的游子最魂牵梦萦的乡愁。

山村的夜晚,像个寂静的黑洞,窗外月色晦暗,朔风渐紧,人们享受岁晚难得的余闲,于是烫一壶酒,煨一锅汤,围炉热热闹闹地说半席话。

冬天,山村水廓,像是一幅彩墨画,裱在时光画框里,静默写意。

写意散文4:写意初冬

文/孙宝海

西北风呼啸而至,在季节的深处吹起嘹亮的哨子,时令进入冬天。在乡村,送走春的烂漫,夏的热烈,秋的成熟,人们开始迎来冬的安详与宁静。

初冬的乡村,天空变幻多姿,没有了秋高气爽的湛蓝和高远,却也有这个季节独特的洒脱与韵味。天气晴好,一切温暖如阳春,阳光斜斜地投射过来,绵软如橙汁,沐浴其中心旷神怡。倘若阴霾,则忧郁如痴女怨妇,让人只能远远观望,心存幻想而不忍惊动。

这个时候,大地一片沉寂。秋天的金黄不再,土地早已被翻种,泥土的气息氤氲弥漫。大片大片的麦田,一块块地整齐排列着,麦子躺在泥土的柔软棉被下面,开始做着懒洋洋的春梦。有性急的,已经拱破泥土,探出尖尖的小脑袋,好奇地四处张望着,远远望去,大地有了第一缕朝气蓬勃的绿意。

树叶早已枯黄,“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凄美意境千古未变,不消几天,树木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呆呆地站在那里,充满删繁就简的写意。一座座农舍散落着,房前屋后,一棵棵柿子树上,几个红彤彤火艳艳的柿子仍然停留在高高的枝梢上,固守着秋天里最后的阵地。

菜园子里,虽没有了夏日的五颜六色,却也是生机勃勃。白菜肥硕宽大,像体态丰满的少妇,青菜墨绿乌心,似含羞答答的美丽姑娘,还有亭亭玉立的蒜苗妹妹,绿莹莹水灵灵的小葱丫头,都在争先恐后地梳妆打扮,等待着新年的出嫁,走上乡人欢乐的餐桌。

初冬时节,村庄远离了躁动,有一种冬眠似的寂静。秋收秋种结束,农机的轰鸣声消失了,返乡的青壮年劳力又如同候鸟一般飞走了,留守的老人们带着孩子在家里上学,一切又恢复到日常状态。清晨,在一片朦胧的雾霭中,鸡鸣清晰可辨,犬吠声闻数里。傍晚,炊烟袅袅升起,夜的大幕拉开,一切渐渐模糊,只有那些房屋和周围高高的草垛伫立其中,巨人般守护着静谧的村庄。

初冬时节,一首抒情的诗,一支悠闲的歌,一幅冷峻的山水画,写意着乡村的唯美和浪漫。

写意散文5:写意天马寨

文/甄爱国 朱醒民

花之妖娆、山之巍峨、水之灵秀,使得天马寨为世人所识。花汛、绿海、人潮,静谧山村澎湃着欢声笑语。

从三月开始,野樱花、李花、中华蜡瓣花、油桐花、杜鹃花,就挑逗着人们挑剔的视觉和嗅觉。春风春雨不断滋养着花枝花蔓,四月中下旬,大自然的画笔饱蘸色彩,将红色、白色、紫色涂抹得酣畅淋漓。徜徉于山脊花道,清风徐来,成片相映成趣的绿树山花托举出绚烂的姿影,与醉心山水的游人赴一场五彩缤纷的约会。

天马寨位于英山县雷家店镇,最高海拔1045米,境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四季植被色彩斑斓,生态原始,丛林下溪流淙淙,大山深处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宛若人间天堂。

天马寨古为蕲黄四十八寨之一,沿东西走向顺东河流域绵延十里,北与英山古八景之一——海拔1258米的“仙人挑担篓子石”毗邻相望,因其形似一匹奔腾的骏马而得名。山上原有跑马岗,清乾隆17年,天地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的马朝柱在此起兵造反,占据天马山筑寨称王,天马山于是被人们称作天马寨。一个“寨”字,令其侠气凛然,也让人心驰神往。

天马寨犹如暗藏着一个硕大的调色盘,将红白黄绿泼染于沟壑山涧、崇山峻岭,靓丽烂漫,惊艳游人。登山赏花,能让你平静的心田掀起层层波澜,震撼来自于独具特色的五彩杜鹃——粉红、大红、浅紫、深紫和黄色。她们的名字因颜色不同而称谓各异,红色的是映山红,紫色的是满山红,黄色的是羊踯躅,千姿百态,依次从山脚向山顶梯次盛开,漫山油桐花与杜鹃互相媲美,和谐共生,交织成万亩花海,十里画廊,蔚为壮观。有人惊呼,满山秀色可餐;有人放声高歌,让活跃的氧离子滋养嗓音;有人频频对焦取景,定格每一步的精彩……

仁山智水,天马行空。置身天马寨,你的所有感官定能得到愉悦的洗礼和熏陶。

写意散文6:写意画要写意

文/岳崇

因爱好偶至书画市场,性格所致更喜静心品读作品,常感有些写意画作存有重技法轻写意现象。记得曾对朋友一幅名为《曲径通幽处》的画作提意见,说:“这幅画好像文题有距离,‘曲径’不曲、‘幽处’不幽。”之所以有此语,是因为该画把“曲径”画得很细、很曲、很直白,山路一点儿不间断,通往的深山“口”,有一小亭子清晰可见。“曲径”和“幽处”都清清楚楚地描绘了出来,未有隐约依稀感,没有给读者留有回味、想象的余地和空间。

由此想到那幅《深山藏古刹》的古画。该画未画出古刹,而是以一个小和尚在山下溪水边打水来表现,巧妙地提示读者去想象。这就是典型的写意。

写意画区别于工笔画,它用笔不讲求工整细腻,而注重物象神态的表现和画家意趣的抒发。也就是说,在写意画中。笔墨技法主要是为表现物象神态和抒发画家意趣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物象神态是依稀或似与非似的,画家的意趣在感悟、想象和寻味中体现。简言之,写意画重在写“意”。

写意散文7:写意人生

文/夏末

人,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一出生,我们的人生只能由自己攥写,或是平平凡凡安然度过一生,或者轰轰烈烈辉煌一世,亦或是过着意料之外的而不得不接受的生活,都是无法预测的。

随着长大,欲望变不再容易得到满足,贪婪如影随形,经济条件也再不容许我们寸步不前,我们所谓的觉得“这样挺好”,其实只是一个不愿面对现实的借口罢了。

现实即是,在所有的认识的人群里面,你似乎永远是混得最差的一个,好似那些好运气从不来找自己,不会成为像他这样或那样的光鲜耀眼的人,囿于自己的短板,常常自渐形秽。

因为,成就自己,非一朝一夕。行于大道,志在人为。

人一撇一捺,简单而甚赋深意。人究竟活着为了什么?会不会很多人说为了搞钱,从而过上幸福的生活!那么,然后呢?如果有人不幸丧失健康的身体,那么拥有再多的钱也是无法补偿的,更何况会因此花上一笔巨款治病养身,那又有什么用呢?而钱却也是生存的基调,我们的衣食住行无处不在与钱打交道,除了这些,我们还有太多太多索要的东西,亲情,友情,爱情。所以生而为人有这么多眷恋的东西,也是上天的一种恩赐了。

我们常常感叹,时间过得如此之快,一眨眼一年过去了,真的是一眨眼的事情吗?一年的时间里,能发生多少的故事,能给人多少的成长,都像流水一样细长。你可以云淡风轻地描述,哦,原来这就是生活,有甜蜜的,喜悦的,有悲伤的,难过的,都是活着的源泉,走过的痕迹,回味起来依旧是耐人寻味的不老的时光!

你觉得什么才是最好的年龄阶段?小孩子懵懂天真却太过弱小无法独立,青年人享受美好青春的同时也把最好的时光埋于读书生涯中,大多的社会人过着自由富足的物质生活也要受缚于加班加点的劳累工作,老年人可以安享晚年却也不再年轻。

各有各的好与坏,羁绊着我们的人生。倒不如从在每一个阶段如何使自己过得更好的层面上来讲更具有意义些吧。

做自己人生的掌舵人,切勿庸人自扰之。

如果说,未来的自己,与自己的设想不偏不倚那终将是极好的,可往往总有那么些小插曲,我们一时迷茫一时清醒,在理想与现实忽隐忽现的夹层里,然后有一刻突然发现,过了这么些年,好像还是一无所有,不免心惊骨凉。到底,为何蹉跎了的流年,我们不再年少,不再精力充沛,不再对事物饱含着激情,好像一眼就望尽头了,就连最后的一丝美好也消失殆尽的时候,这大抵就是最属苍凉的一世吧。

生活有点苦,是该来点甜。于是乎很多人喜欢谈假如的东西,假如我有一千万,然后买房买车,娶妻生子,环游世界;假如我有超能力,那么就可以使自己摆脱一切的困扰,随心所欲;假如一切能从头开始,那么我就不会在某个渡口再次错失良机了。

其实,当理想沦为幻想的时候,那才是一种深渊。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词写得真的很美好。

若我们宠辱不惊,心境平和的,以旷达的胸襟对待以及包容周围一切事物之时,是不是人生就会多了一层绚烂的色彩?不管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保持应有的态度处而待之,是不是离目标就更靠近一步了?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很多年后,我们都会沦为历史的泡影,淹没在沧海宇宙之中,这是一种注定。

就这样子,随着时间的逝去,一切归零,再没剩下什么了。

公众号 清茗书斋

写意散文8:写意对门山

文/刘凤

遥望平畴数里烟,群山环抱翠无边。

小溪似带稻粱肥,平路如砥车马喧。

场舞黄昏乐奏欢,田园处处秀景观。

楼房错落如新市,续谱康庄致富篇。

——题记

从祥云间流下的一缕阳光,惊艳了古朴美丽的布依村寨,村寨一如风韵十足的女子,在岁月的流逝中蜕变,尽显她动人的风情。黄昏,高亢辽远的铜鼓声拉长了村寨的丽影。

贞丰县龙场镇有一个古朴的布依族村寨——对门山。对门山四周青山环抱,环境宜人,村民保留着浓厚的布依族文化。该村至今保存有两面唐末灵山型雌雄铜鼓,是布依族最为珍贵的打击乐器,“布依铜鼓十二则”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进对门山,村寨建设让人眼前一亮,崭新宏伟的寨门巍然矗立在眼前,穿过寨门,广场上围绕四周的是别具一格的“铜鼓”、浮雕墙、文化墙、长廊凉亭、球场。村寨间串寨路连着家家户户,也连结着村民们的情感,青瓦白墙式的布依族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美轮美奂,只需一眼便是万年。

穿行村寨间,村寨或村民房屋的围墙上画了独具浓郁民族风情的文化图,还书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谢共产党”“幸福村寨”等内容的字画,好一派乡村美景!

对门山村无处不是美景,一山一水、一瓦一房、一草一木、一字一画流动着逼人的灵气,那悠扬而辽远的铜鼓声是村民质朴美好的心灵之音,是幸福生活的清音。正因为对门山村的秀容如此深邃,仅此一眼便让人一见倾心、难以忘怀,所以你无法想象她昔日的容颜。据该村党支部书记余雁伟介绍:村寨以前的房屋是破旧的老房子,有的房子如遭暴风雨狂袭,瓦片被卷落,雨水便渗进屋里,鞋子就像汪洋里漂浮不定的小船。而且村里的路都是泥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在县有关部门和镇党委的帮助指导下,村里结合村情民情,以抓环境美化、文明提升、文化引领为切入点,走“整治”与“建设”相结合之路,群策群力,携手让村寨蜕变——换新颜、露笑脸,实现村庄美、村风和、村民乐的目标。

对门山今非昔比,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且精神风貌也大为改观,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余天伦家是对门山村平安家庭示范户,新颖别致的农家庭院让人眼前一亮,房前有水、屋后有山、檐下有亭,高山流水、丝竹悦耳,静心怡情,好一派田园风光!人民生活富裕了,居住条件极大改善,旧貌换新颜。“高速油路穿村过,汽车开进村子来,田间地头机耕道,出门走路不湿鞋,房改项目造新居,农家庭院靓起来。”这首歌谣道出了对门山村村民的心声。这一切正是对门山村“四在农家”创建、新农村发展的真实缩影和写照,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真正体现了“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

对门山,这个布依族聚居的寨子,铜鼓被布依族人敬若神灵,年年施祭,岁岁礼拜。它是布依家族的传家宝,是权力、财富、氏族团结的象征,拥有崇高、神圣的地位,也是布依族人世代相传的特殊乐器。铜鼓始终与布依族的生活、文化联系在一起。对门山村曾出土一面铜鼓,经考证,是贵州少数民族中唯一的一面属两广类型的灵山型铜鼓。铜鼓分雌雄,对门山村余氏家族至今仍在使用的雄鼓是唐末年间传下来的,通高35.5厘米,面径55厘米,重达23公斤,鼓面上的花纹已经模糊。雌鼓28公斤,有600多年历史。据余雁平介绍,铜鼓上的花纹有着特殊的含义,中间十二角星形图案代表十二地支,鼓面边沿有四个小突起,代表年月日时四柱,这是余氏铜鼓不为外人所知的特有密码。

每逢寨子里的喜庆节日、婚丧嫁娶等,铜鼓都会一次又一次奏起,远至数公里外的地方都能听到它清脆的鼓声。每当铜鼓奏起时,男的一排,女的一排,歌词则随心而唱,打击者根据不同的情况奏出不同的调子,用节奏来表现喜怒哀乐。只要铜鼓一奏起,不仅是布依族,附近的各族乡亲都会前来凑热闹。农闲时节,村民们还自发围坐的广场上,唱着山歌、弹奏起乐器。新农村、新风貌,一幅幅和谐美丽的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对门山村的容颜秀美,村风和美,村民们互敬互助、相处融洽,但凡村寨哪家办事,全村村民鼎力帮助、不留余力,至始至终。每逢哪家杀年猪时,全村村民便欢聚一堂,共享幸福。对门山村庄美、民族文化美、村民更美,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用勤劳的双手耕耘岁月,描绘美丽的图画。牵着亲情的双手,拽着生活的丝线,挽着好客的胳膊,拉着幸福的衣袖,扯出温馨而醉人的风景。若你走进村寨,你会发现空中的袅袅炊烟也别具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热情好客的村民会宰杀家里圈养的鸡、鸭,生起柴火,用一颗滚烫炽热的心为客人烹制人间美味。那一缕缕炊烟是热情、喜悦、温馨的情感传达,它们如同沁水一般,从窗户缝里、门缝里、烟筒里汩汩冒出,不可阻挡、激情四射,淳朴的民风如灶里燃烧的柴火生生不息。

对门山村的傍晚是一幅最温馨、动人的“暮晚图”,每天傍晚,村前的文化广场,都会聚集或多或少的村民,老人们围坐一起闲话家常,推开心轩面广场,一杯小酒续万事。尽管岁月之犁在他们的脸上犁下深深的沟壑,但那些沟壑却是最分明、最美丽的线条;年轻人排练以“铜鼓十二则”为主要内容的民族舞蹈,以此传承民族文化,男的击鼓,女的舞蹈,铜鼓声的高亢与女子的柔美和谐相融,相得益彰;而村里的中老年妇女在广场上翩翩起舞,舞动生命;小孩儿们也乐在其中,有的在广场上玩陀螺,有的丢沙包,有的牵着小狗、小猫在一旁观看,谈笑声、铜鼓声、音乐声、陀螺的转悠声,声声入耳、声声入心,声振林木,小狗、小猫竟不惧怕,它们按捺不住自己,也融进了自己的动人之声,人与动物的和声是怎样的和声啊?完美、和谐,是流动在心中的天籁。

走进对门山,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新风扑面而来,柔柔地拂在脸上,吹开了幸福的花。岁月惊艳了古朴美丽的布依村寨,铜鼓响起幸福的清音,一颗劳顿的心,凝神谛听村寨的幽静,静而净。

听,铜鼓声从遥远的村寨响起,辽远而高亢,一个淳朴坚毅的民族将铜鼓奏响,历经风雨的铜鼓见证了村寨的蜕变,传承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折射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奋进、乐观、团结。鼓声从遥远的村寨响起,在灵魂深处跌宕,在心灵深处回荡,声声不息。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龙场人,我为对门山村的秀容、丰富的精神、和美的村风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而倍感骄傲,她是我心中最美的村寨,是龙场镇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写不出深情的文字和像样的诗句去咏叹她,惟愿她乘着社会主义的翅膀,借着新农村建设的新风,飞得更高、更远。

村寨遍地皆为诗,乡间花木绽新枝。朝飞暮卷云霞舞,人文盛境令我痴。

写意散文9:写意冬天

文/梁惠娣

好像只一个转身,就立冬了。南方的冬天不太冷,冷得温婉、潮润,像温柔的女子,安静端庄。冬天像一幅水墨画,一笔一划勾勒的都是诗情画意。

天空苍茫,田野辽远,山寒水瘦,北风铆足了劲地游走,像调皮的孩童“呼”地从山村的这头奔到那边,欢蹦乱跳的。野草枯萎,深沉内敛。在春天夏日,它们是那样的青春勃发,到了秋冬,姿态低下来,谦逊安静地说着悄悄话,把新的希望埋在泥土里。溪水清濯,收住了叮咚的脚步,化身为镜,观照自我。水面上白汽缭绕,那是冬之晨雾正在婀娜舞蹈。在苍灰的田野上,一棵古老的乌桕树长满红叶,像是撑着一把红伞,充满喜庆。又像擎着燃烧的火把,烧红了半边天,烧得人心里也暖烘烘的。芦苇花白茫茫,随风曼妙舞蹈,这是南方的雪,青葙举着紫色的罗伞盛装出行。荒寂的农田上,干枯的稻秸歪倒在泥土上,晚稻归仓,土地酝酿着春耕的希望。一棵棵鲜嫩的艾草不畏严寒,探头探脑地从荒田的泥土里钻出来,人们纷纷挎着篮子到田里采艾草,来年做艾草春饼。

乡村人们喜晒冬。阳光像母亲温柔的手,轻轻地抚过大地儿子的脸颊,一切也变得温暖可亲。人们靠在墙根边沐着冬阳,抽着烟,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农事家常,在人们的嘴里东拉西扯,像怎么也扯不断的线。小猫小狗慵懒地趴在地上,眯着眼睛晒太阳。老黄牛悠闲地待在牛棚里,像个思想者,思考着有关犁与杷的哲学,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笛声,遗落在墙角。山村上空,炊烟袅袅,飘散着米饭、葱花炒蛋、青椒炒肉片的香味。炊烟,是离家的游子最魂牵梦萦的乡愁。

山村的夜晚,像个寂静的黑洞,窗外月色晦暗,朔风渐紧,人们享受岁晚难得的余闲,于是烫一壶酒,煨一锅汤,围炉热热闹闹地说半席话。

冬天,山村水廓,像是一幅水墨画,裱在时光画框里。

写意散文10:八月写意

文/章妍妍

八月是一曲粗旷豪放的恋歌,八月是一段热情扬溢的舞蹈,八月是映日荷花别样红,八月更是裙袂飞扬格外靓。

此刻,太阳的威力大到了空前,世间的一切都在它燃烧的火舌舔拭之下变得焦燥不安。知了藏在树叶的背后,不厌其烦的重复着一成不变的那唱了千年歌曲。树下的小狗长长的舌头一直伸到嘴巴外面,喘息般地吐着热气。人站在太阳底下,隔着衬衫都感觉到皮肤被晒得生痛,似乎五脏六腑都被蒸发出这个躯壳之外。

田地里的玉米叶,卷曲着拧成一根根枯黄的细绳,像没精打彩的病人。平日里汹涌澎拜河水,瘦成了一滩滩并不连贯的水塘,红色的蜻蜓轻轻地点一下,又迅速地起飞,微微的涟綺一圈圈地散开。空阔的柏油路,有的地方已经被晒化了,踩上去软软的。没有车也没有行人,静悄悄地。在火辣辣太阳面前,一切都选择了退却。

八月的空气里蕴含着一种近乎暧昧的闷热,湿气和热气交融着充斥世界的每个角落。轻罗小扇已成了过去式,连电风扇里吹出的风都是热的。在室内座着不动也是汗流浃背,人身上总是湿湿的,粘粘的。这种天气,人的心里也会闷闷的,干什么都没劲,似乎被太阳晒得松化了。

下午时分,起风了。玉兰树叶动了,微微的风吹着身上细密的汗珠子,好舒服啊!似乎心胸一下被打开了,五脏六腑舒服地就像熨斗熨过似的。这时我突然间想起了孙少平,被石块压得起了皮渗着血的伤口被凉风吹着是不是这种感觉呢?想到这我额头脊背一身的汗。

太阳半隐在云里,这样的时刻,如果骑着摩托车,在空无人的大路上,把油门加到最大,听着风在耳边呼呼作响,任长长的黑发飘散在风里,那该是怎样的惬意啊。

风骤然间大了,树枝在风里疯狂地摇摆着,被吹落的树叶在风里飞舞,旋转。天在倾刻间暗了下来,黑云着铺满了大半个天空。一时间雷霆万钧,闪电划破长空,紧跟着豆大的雨点密集地砸向地面。天地间挂起了灰蒙蒙的雨帘,地面上无数个水泡再急聚地产生又在倾刻间消亡,干渴的土地张开了嘴,贪婪吮吸着这天降甘霖。

雷雨是八月骄阳里飞翔着的精灵,八月因她而充满了灵气,草木因她而生机勃发,庄稼因她而丰收在望,如果说八月是一位美丽的仙子,那雷雨便是美目了,有了它,她才可以明眸善睐了。

大雨下了近一个小时戛然而止,就象小说在高潮处突然停笔了。让人余犹未尽,又浮想联翩。空气里迷漫着干土遇水所散发的清新的泥土的芳香味,深深地呼吸着,顿觉心静气爽。这时应该有彩虹出现,赤橙黄绿青蓝紫,仰头期待着。没有彩虹,太阳竞从云层后面一跃而起,向大地撒下万道金光,太阳光变得柔和,世间万物都淋浴着淡淡地桔红色里。

经过一场大雨的洗礼,一切都象是新的。空气变得凉爽,树叶上、小草尖上滚动着亮晶晶的露珠儿,小狗小猫儿也来了精神,跑来跑去,跳上跳下地追逐着。这时最好是约一两个好友或者独自一人沿着隐没在柳烟深入的弯曲小径,呼吸着草香混着泥土香的清新空气,抚摸着柳树那莹莹的新绿,回忆过往或者展望未来,或者什么都不想,就这样静静地行走,行走在绿的芳香里。

街道上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如雷雨后勃发的亮亮晶晶、软软嫩嫩地软一样精神十足,神彩奕奕。凉爽的风吹过不太大的广场,老人在打太极或者跳优雅舒展的扇子舞,年轻人在跳热烈的广场舞,小孩子在刚下过雨的积水处玩得津津有味,小脚踏着水涡,边笑边偷着着妈妈的脸色。穿着漂亮的连衣裙或者小背心的姑娘三三两两地说笑或争论着走过,那飘扬的裙袂,修长的美腿绝对是这个季节不二的风景。

座在一棵正在开放的紫薇花下,呼吸着淡淡的花香,细细品味着八月……

写意散文11:写意清秋

文/木偶晴

纵观千万年情字落殇成河,跌落的芳菲一泻千里,而写意的人生却是屏风上张扬的图腾,雨幕中得意的川穹,还有峭壁上傲骨的雕雄。

几多时奈何凋零的梦想捆绑在混沌的旅途,斑斓的豪言壮语也会蹉跎无力,人生,又怎是三言两语可以推托的事不关己。不然,谁又能倾心容纳踉跄颠簸的履步。往事,解不开理还乱的千丝网,未来,终也难逃雀跃的架构想象。时空隧道,在前生来世穿越采撷,勾勒着一幅幅的浮尘沧桑,谁又能不违心的甘之如怡。世故凡俗不可置若罔闻,唾弃的谄媚有时还需供奉厅堂,有多少峥峥铁骨目送尊严流离失所,徒留满眼心酸停滞在苟且的心魂。生活,也难辞活生生的人模鬼样。

命运是被情感下的盅,人是多情的,一如我钟情着雪的干净利落,一尘不染,也同样挚爱着清秋的脱俗可耐。轻锁孤芳自赏的容颜,潜心摆渡自诩的傲然,秋色,一如既往的特立独行。白狐千年修炼成人,孤独的秋,是否也能与我化作枝与藤的相依相偎。万籁俱寂的三两杯淡酒,晚来风急的对影成酌,人生的惬意快事俨然磐若与秋绪的不谋而合。

徜徉在秋叶倩影中的悲欢离合,总会在萧瑟的季节上演真切的戏码。一段悠悠岁月,一曲葬花绝恋,一声亲情呼唤,一杯情谊交融,人生,经历着几多忧愁几多欢喜;杯弓烛影里的觥筹交措,晓月飞渡里的亦幻亦真,篱笆墙内挡不住的我见尤怜,人生,恩怨纠葛的缠绵萦绕;一路踏过格桑花的坚贞固守,抚平薰衣草刮伤后的泪水涟涟,怀抱向日葵收敛的星光明媚,倾听香山红叶低诉日落黄昏的眷恋回眸,人生,读不完的多情多种。

秋词秋意,秋韵秋殇,似蔓延迷离的眼眸,絮叨着喜怒哀乐的过往。一叶知秋的悄然入场,帘卷西风的悲情演绎,雁过留声的完美谢幕。多舛的清秋,怎能不成就当之无愧的酣畅淋漓。

写意散文12:榆树乡写意

文/杨艳辉

山,是榆树乡的大写意。

高高低低的山,相携相拥,相望相守,一脉相承,又浩荡、肆意,看不到头,望不到边。山中有梁、有沟、有水,像和睦的大家族,一派兴旺之气。

山上长着以松、栗、红豆杉为主的各种北方树木,群英荟萃一般,汇成大片大片的林海。四季更替,林海色彩纷呈,村庄如诗似画。

站在树梢的百鸟,藏于林子深处的百兽,各有各的活法,与山中的人和土地互不侵犯,又水乳交融。

在这个季节,榆树的山,主旋律自然是绿。深深浅浅的绿,着落在不同姿态的山身上,山一下子有了灵气。没有长树的田地、溪谷、平滩,必然是长了庄稼、灌木、野草的。在榆树乡,没有偷懒的土地,石头缝隙间,都会有树、有草生出。

山上的所有,为了山下的村庄和人而生。村庄,都躺在大山怀里,乡址也择在一处山间的盆地上。以它为中心的街道上下展开,不长,从头走到尾,一支烟的工夫。两溜儿铺面,面对面站着,雕花的木格子门、木格子窗,最原始的土地黄,古朴而温暖。一侧,一棵三千多年的银杏古树神一样站立。恍惚间,“哒哒哒”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清幽的茶香从风中飘过。几百年前,这里是茶马古道。现在,它沿袭着集市的习俗。逢集,各村的人来赶集,做买卖,互通有无。时至今日,集上挤满了各种机动车辆,交易的物产种类繁多,外面有的,这里几乎都有。

我站在银杏古树下,于静默中品味生命的强大,再沿水泥大道走向更远的村庄。一路上,庄稼地里种满了小树苗,翠翠的绿,看在眼里,是“小苗木,大产业”的欢喜。几十里的大路两边,都新植了樱花树,已挑着稀零的花朵。成片的竹林,扎根村旁、山间,正奋力拔节生长,好似憋足干劲的庄稼人。绵绵樱花雨,瑟瑟竹林声!那种盛大,定是一地福祉。

四面八方的新老事物一时间尽收眼底。深厚的历史只能穿越时空,用心去体味。现实的榆树,宁静、闲散,原生态面容完好;又有许多现代化元素侵入:新农村房舍、苗木产业、通讯网络、文化广场与健身器材。新旧的融合,仿佛人生,拥有亲情时又收获爱情,未来一定是好上加好的。

城市的四季,跟着墙上日历走,很快就撕掉了。乡村却不一样,季节留给土地的物产,如家中的鸡儿、狗儿一样让人惦念。榆树似乎又格外受自然界的宠爱,季节走到它这里,仿佛生出一双多情的手,在山梁沟壑间肆意地撒播,然后长出各种舌尖上的美味。

一场雨过后,泥土开出朴素的花朵——地软,这是大自然送给人间的第一道野菜。接着,山间泛绿,苜蓿、蒲公英、鱼腥草、荠菜、香椿、槐芽、竹笋、蕨菜、乌龙头,许许多多野菜赶集似的,扯足力气一茬一茬地从土里蹦出来。因为纯天然,它们早已是餐桌上的绿色食品,深得城市人青睐。这可忙坏了留守在家的年轻媳妇们,每天赶早进山摘上一竹笼,坐村里的公交车进城,一会儿工夫卖完,再随车返回,不耽误家务,还能贴补家用。

杏熟麦黄,榆树又成为瓢子的天下了。珍珠一样的瓢子看似娇贵,生它的苗儿却一点儿都不挑剔,四野为家,有泥土,便能生存,并修成正果。到了成熟期,满山遍野的瓢子,粉的粉,白的白,犹如众多美丽的女子浩大出行。饥荒年代,瓢子担当过粮食的使命。在草莓纵横四季的今天,被称为“野草莓”的瓢子还是备受人爱,就连远在他乡的徽县人,到了季节都念想着能吃上一口。瓢子好吃果难摘,但榆树人不怕苦,既能如他人愿,又能遂自家心,何乐而不为呢!

跟随季节再往前走,五味子、羊奶子、刺莓子、野木瓜,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儿的野果子,已高高地挂在枝头,等人光顾了。不过,最先尝鲜的一定是榆树的蜜蜂,它们在花枝头饱过口福,顺带着会沾沾果实的香甜。采果人也不介意,小东西在山中汲取多少营养,最终都产成为城市人喜爱的土蜂蜜。别看那些蜂儿白天一团和气,晚上都是认主的。在榆树,养蜂似乎是农家人的一种习惯,各家屋后几乎都设了蜂箱,大规模养殖的也很多。吃过榆树土蜂蜜的人,会沉醉于它醇厚的品质而再不离弃。

季节转角,榆树在绚丽的黄色中,美得令时间都不舍离去,山上的毛栗成熟了。药王孙思邈曾誉毛栗为“肾之果”,苏辙又有诗云:“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足见毛栗的营养价值。毛栗和松类,是榆树山上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树,后来经过改良嫁接,产量提高,果实变大,又叫成了板栗。无论是毛栗还是板栗,多少年来,都是榆树人的绿色银行。它们也争气,抵风霜、抗病虫,岁岁年年都会给予人喜悦。

核桃、木耳,还有许多丰盈了日子的物产,不必细说,早已和长在地里的庄稼、树苗一样,把根扎进榆树人的心里了。

各种天然物产与阳光、山水、草木一起在榆树乡天荒地老。守护在村庄的人,看到它们会欢喜。外出闯荡的人,想起它们始终在原地相候,便觉得更有奔头,一心想着要把日子过成草木般旺盛。

写意散文13:秋天的写意

文/吴晓波

秋阳

秋阳是夏天里淬过火的金子,它们温暖,它们明亮,它们乖巧,谁都想拥有。

田野里,成片的庄稼贪婪地用叶片收割这些金子,玉米用来灌浆,高粱用来抽穗,大豆用来结荚,棉花用来育铃……它们要用这些淬过火的金子,含在嘴里慢慢消化,吐出金子一样的金子,交给长年累月待弄它们的庄稼人。

一群群绵羊在山坡上大口大口啃着这些金子,啃着啃着,变成一片片云,和云一起飞。

一座座农家庭院打开天窗敞开心扉,让这些金子满满入住,用来驱除潮湿,用来洗刷阴暗,熨贴出一个个欢欢喜喜、红红火火的日子。

秋阳下,村姑娘的爱情开始升温,嘴角的酒窝荡漾着蜂蜜一样的甜;母亲灶台上的火越烧越旺,父亲额头上一滴汗珠,滴出金子一样的光。

此时的我,多么想有一辆吱吱呀呀的牛车,把这些满坡满地的金子运回家。

秋月

秋月是秋天的一轮忧伤,高高举在头顶,秋意俞浓,忧伤俞深。

秋月落在山岗上,忧伤砸痛了山岗,山岗的骨节发出咯咯咯的响。一片树叶走过了繁华春秋,终于熬白了头,一纸魂魄托付秋风;一棵草似乎读懂了尘世经卷,怀着肃穆之心,静等秋风的剃度。

秋月落在水面上,水面长出忧伤的思想,长长的鼻涕把忧伤流得幽长。谁饮了水,谁就会忧伤。你看,那水面上白茫茫的雾是多么的迷茫,那岸边秃顶的垂柳是多么的凄凉,那水边失恋的白鹭是多么的怅惘。

秋月落在天空上,天空生出忧伤的诗行,一群南归的大雁,挥舞毛笔写下大写的“人”字,左撇孤独长,右捺寂寞短。

秋月落在窗台上,忧伤打湿了一个游子的心房。一封家书,笔提起又落,落了又起,一纸素筏承载不了乡愁重量,一盏孤灯驱不散漫漫夜长。

秋果

一枚枚秋果,红的红,紫的紫,黄的黄,把满满的幸福举在头顶,盈盈的笑意,醉了清风,醉了明月,醉了岁月匆匆的脚步。

一枚枚秋果与秋叶紧紧相偎,窃窃私语,情同母子,那依恋的目光,把枝叶下的一条路拉得很长很长,绵延至季节的初发处。泥泞路上,一片树叶,顶风冒雨,一路兼程,一点点把阳光、雨露、汗水在掌心聚拢,从一点胚芽到一枚青果,从一枚青果变成一枚秋果。

那一枚枚秋果哟,那不是果,是秋叶献给秋天的一颗沉甸甸的心。

一枚秋叶韶华散尽,飘然而落,凌空划出的一道凄美弧线,让我的眼泪一下子收不住心,奔眶而出。

秋风

秋风是秋天手中的一枝画笔,舞到哪里,哪里就丹青传情,挥到哪里,哪里就翰墨写意。

秋天的手一抖,一串串熟透饱满的诗句挂上岁月的枝头,唐诗叠着唐诗,宋词压着宋词,沉甸甸亮晶晶的,馋得人舌尖上的味蕾流出诗风国韵的味道。

秋天的手一挥,饱蘸的红,饱蘸的黄,顺着笔尖,流向山岗,流向田野,泼出一幅丰收在望、五谷丰登的金秋画卷。

秋天的手一提,一夜之间棉花妹妹白了头,一小朵一小朵白云,把温暖呵在手心,母亲站在中间穿针引线,绣出洁白素雅的花边,装帧出秋天的封面。

秋天的手一按,天高云淡,云卷云舒,几行大雁跳起了“人”字舞。

面对秋天这样的诗画高手,我不得不欣然跪伏,讨教诗画的真谛。

写意散文14:淡墨写意,岁月依然

文/3234284425

从老家出来的时候,稍稍停下脚步,看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如蝶,驻足美丽。仿佛于时光之外,看一朵花开,艳到荼靡。

再回到深圳,熙熙攘攘的春节过去了。终于有一丝休闲,泡一杯清茶,独自在屏前静坐,白的瓷杯袅绕起的一团热气如梦似幻在我眼眸处轻枝蔓舞,心,随着淡淡的香味恬淡舒适。

静静时光,如此的单一,如此的美好,允许了思绪的排山倒海,允许了种种扑朔迷离俗念的魅惑,也允许了遗漏在于文字纯粹的愉悦和真实的感动。搁笔已经半个多月,几乎是一段混沌且未曾感知停顿的时光,几乎是没有任何思维牵绊热热闹闹地过日子,或许是浮华疏离心便向静栖,也或许是纠葛千丝万缕箴度无方只能作罢,间或真的是什么也没有承载的,恍如月凉花谢清冽的一汪水,晶晶然如明镜般的简单着。

有人说:简单,是生命留给这个世界的美丽的形式。

一杯清茶,一条短信,甚至一段文字,都是生活中简单的幸福。

记得,初一那天收到的那条信息:“情如雪,初始惊艳时光,后来温柔岁月,是唯一的期许。不说祝福了,说了,只有一次,不说,却千次万次,且,永在心里。”

此刻,在充溢着茶香和音乐的小小空间里一如那只摆渡了的船,真切的,浓烈的,细腻的,敏感的,温情的,挂念犹如精灵一般钻进尚未设防的心,倔强的嘴角向上一弯变成纷纷扬扬的笑颜,可曾知道,有一张无法被岁月风霜改变了的脸,会在此刻,清晰重现?

料峭春寒,凉风自顾自飘在门径,心间轻歌别曲,漫卷起涟漪在罅隙间演绎着昔日的风情。不知道要用多少笔墨,才能留下一点微薄的晕染?也不知道素笺浅唱低吟锦瑟,悠悠凭栏又为念谁?

一程山,一程水;一个过客,一份灵犀;该是如何的感激生命里,留存了永恒的柔软,与纯白,穿越了寒冷的温暖剔透了寂寂流年,于一怀静谧中,轻数岁月留下的点点滴滴,拂过心头的,不仅仅是瓣瓣落花,更有珍藏的一抹厚重。

清浅流年,安走四季;淡墨写意,岁月依然!

写意散文15:春天写意

文/邓仲祥

我们在冬季里,总是在盼望春天。盼望春的草长莺飞,丝绦拂堤,盼望春的千树琼花,碧波涟漪,盼望春的兰馨蕙草,润物如酥;盼望春的春色满园,落红如雨。

转眼一瞬,如今春季已到。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历代文坛大家几乎用尽了所有美好的诗句来赞美春天,吟诗春天。春天,带给人希望,带给人激情,带给人梦幻。

当春携着她特有的温煦,像潮水一样涌来时,那些新绿、嫩绿、鲜绿、翠绿,满眼的绿色,深情温柔着我们的视线。还有那星星般闪动的一点点红、一点点黄、一点点粉、一点点紫呀,也惊喜着我们的目光。

于是,人们开始在春天漫步,踩着松软的泥土,方知生命的滋生与存在。无论是破土而出的草芽,还是含苞待放的花蕾;无论是慢慢舒展的绿叶,还是缓缓流淌的河流;也无论是悄无声息的森林,还是莺莺絮语的飞鸟,只要把春的帷幕缓缓拉开,我们就会感悟到春的盛情邀请。

春,是一拱彰显神奇的画廊。春风飞过大地,大地顿时变成一幅清新的画卷:被人们收割过的草坡上,又倔强地冒出了新芽。在春风的吹拂下开始生长。大地变绿了,衬托着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的野花,多美呀!春风吹来,那清新的花草气息,馥郁扑鼻。

有时雨过天晴,太阳走过七色彩虹,万丈霞光留下春的回味,大地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小草细细的嫩叶湿漉漉的绿了,树木都显得青翠欲滴;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蜜蜂在花丛采蜜,那些在阳光下最快乐的孩子们,他们追逐跳跃,有的唱歌跳舞,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一幅欣欣向荣的图画。

早晨,一片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让我们感到舒心;中午,一斜阳光直射入我们的眼帘,让我们抛开早晨的寒冷,全身充满活力;傍晚,一抹夕阳泻下霞光,我们就会感到景色的壮美。傍晚,一阵轻轻的风吹过窗前,我们就会有“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的感觉。这就是春天的诗情画意!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你看,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来来往往地穿梭着忙碌的身影,乡村的田地里,农民们在耕耘希望的种子。春天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生机勃勃。春天真的美啊!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