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散文

请欣赏劳动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劳动散文1:远去的劳动

文/月冷

那些骡子,驴,牛,跑到哪里去了。

在它们身后,没有扬起一丝尘土。也许所有的尘土都被踩踏的蹄印收留,成为大地的一部分,时光的一部分。直到后来,在一些寂静无边的冬夜里,我常听见村里村外的小路上,传来声声蹄音,清脆如露。

难道在我面前消失的事物,从来也没有离开过。它们不过转了个方向,小心地绕几个弯,从我的视线里跑开。之后沿着一条我从没走过的偏僻小路,藏进村里人的心思里,再也不愿露出头来。

那时的一个晌午,我跟在牲口身后,我想看看一头骡子究竟如何走路。四条腿和两条腿走过的路程,是不是一样长。骡子慢悠悠地向前走着,用它的四条腿,丈量着那个晌午与我走过的同样的距离。后来我实在饿了,就想,就算一头骡子比我多了两条腿,终究也只能走到村外最远的那条小路。

那里是一块离村最远的地。我曾经耗费了几个钟头的时间,像楔子一样楔进地里。累的时候,扶着锄头,我不时地抬起头来,望一望远处的村落。已显飘渺的村落里,正有炊烟升起。那么,在一头骡子的目光里,遥远地方的村落,是不是也传来呼唤它的声声消息。

在张村,从来没有听说谁家的牲口走失过。即便主人正赶着车,突然肚子一阵疼痛,就跑到远处的草丛里去了。抑或正扬鞭而行,突然就被远处跑来的一个人喊到别处,后来他大概忘记了赶车的事,就若无其事地回家了。没了主人的鞭打,一头拉车的牲口依旧认识回家的路。它尽显轻松地闲逛几圈,再到水草丰茂的池塘边啃一会青草,到旁边地里看望一下气喘吁吁的另一头牲畜。主人刚刚放下饭碗,它迈开四腿,踏进家门。

在一个地方,更为熟悉村庄与田地的不是人,是一头头的牲口。一头驴子看见主人扛来一袋豆子,就明白该绕几个路口,在太阳出来之前赶到村后的磨坊。一头牛,知道每一块地的松软干湿,知道哪块地什么时候耕种。主人每年都要重新丈量一遍自家的地,生怕邻居偷偷移动了几指界石,到头来就会欠了收成。一头牛看也不看,一路翻耕下来,根据劳累的程度,就算出这块地,与往年不差分厘。

在漫长的农事里浸泡着,我唯一遗憾的,就是我家没有任何牲口。我们把自己当牲口使唤。一次次,看别人家的地耕完了,我仍旧满头汗水地干着一头牛应该干的活计,我想,我要是一头牛多好。

可在一头牛的心里,除了耕地就是吃草。再没有其它的心思。我觉得它们认为,好赖就这样一辈子过下去了,哪怕曾默默思念一头异性的牛,也从不说出口,更不会因为闹情绪而耽搁了耕种。只有等到村里开始给牲畜配种的时刻,街道上看热闹的人比牲口还要兴奋。主人说,我看邻村的那头公牛不错,架子好,牙口也合适,满身都是腱子肉。就将自家的牛牵了过去。也许那样的时刻对一头牛来说,不过是干着和耕地一样的事。人不同,人嬉笑打闹着,看一头公牛霸王硬上弓地爬到另一头母牛的背上。接着就有一些男人往女人身边蹭,又使劲地捏一把女人的屁股,女人就浪笑着骂他。

村里的牲畜究竟什么时候一个个走掉的,我已忘记。那几年,我连自己的事都摆弄不清,怎么会有心思想一头驴子,一头骡子,一头牛该想的事情。

后来我想到了逃离。既然我不能有一头牛耕地的气力,不能有一头驴子拉磨的耐心,不能和一头杂交的骡子那样一次拉动上千斤的粮食,我还有什么脸面在村里扛着铁锨转来转去。也许当一个人有了这样的心思,周围的一切就视而不见了。我渐渐望不见村里的炊烟,渐渐听不到鸟的鸣叫,看不见一头牛在地里挥汗如雨。

某个初秋,我荒荒而去。

荒荒而去的路上,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奔向了一条坦途,还是仍旧与一头牲口那样,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依旧继续着过去的耕种。在无数场梦里,也许那些牲口还在,只是我浑然不知地迷失在村外的路上。

劳动散文2:带上孩子一起劳动

文/胡静

今天是周六,我带上手套,拿起抹布,准备擦地板。正在一旁玩玩具的儿子看到了,连忙说:“我也要擦,我也要劳动。”我怕儿子给我添乱,委婉地拒绝了他。“我会擦的,我要擦。”儿子坚持说。拗不过儿子那份小执着,我找来一小块抹布,半信半疑地交到他手心里。儿子学着我的样子跪着擦起地板来,这里一抹,那里一擦,那小模样还挺认真的。

“宝宝,你到那里擦吧,那里灰尘多,你看多脏呀!”我指着房门口的地板说。他欣然答应,屁颠屁颠地过去了,儿子趴在房门口那一平米大小的地板上擦了一遍又一遍。“哇!真干净,看,地板都能照出你的人影了!”听我这么一说,儿子开心地笑了,主动要求扩大劳动范围。我指着房门和衣橱的门说:“这是你的新任务,快去行动吧!”儿子一脸的困惑,为难地说:“这个我不会擦的。”“这个跟我们擦地板是一样的,你刚才是怎么擦的?”“这样擦的,我知道了,是从左往右按照顺序擦的,对吗?”“那门可以怎么擦呢?”这一次我反问他。“从左往右擦。”有了刚才的经验,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擦着擦着,儿子犯了愁:“妈妈,这个房门那么宽,从左往右不好擦。”我抿嘴一笑,说出了儿子的心声:“和地板相比,房门确实有点宽,你是觉得从左往右擦有点困难吧?”儿子赞同地直点头。“除了用从左往右的方法,你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儿子一时间想不出来,于是我让他在一旁思考,我继续打扫余下的地板。他看着我的动作,突然冒出一个问题:“妈妈,你怎么没有从左往右擦?”“哦?那我是怎么擦的?”看到儿子对我的动作产生了兴趣,我故意夸大动作的幅度边演示边追问。“从上面擦到下面。”儿子受了启发,立刻有了主意:“妈妈,门也可以从上往下擦的。”我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小脑袋说:“那你赶快去试一试吧!”有了我的支持,儿子擦起来就更带劲了,小脸蛋也因为适度的劳动而变得红扑扑了。

擦完房门,儿子又把衣橱的下半部分抹了个遍,细小的汗珠从他的额头和鼻尖沁出来,但小家伙丝毫也没有察觉,继续沉浸在劳动的快乐之中。打扫结束后,我把儿子揽在怀里,感激地说:“今天多亏有宝宝的帮忙,才把我们的房间打扫得这么干净,真是谢谢你了!”之后我给了他一个甜甜的吻,儿子脸上的笑容宛如水中的涟漪,越来越大……此刻他的心里一定比吃了蜜还要甜。

从这以后,每当我在家打扫卫生,只要孩子愿意,我都不忘带上他,孩子在劳动中身心得到了锻炼,能力得到了提高,心情收获了愉悦。

劳动散文3:美好生活 劳动创造

文/谭明旭

我站在高耸入云的山巅上,鸟瞰着下方:葳蕤的花草树木,清澈见底的涓涓溪流,鳞次栉比的房屋……这一切构成了一幅诗情画意的画,云蒸霞蔚。我叹为观止,问道:“这一切怎么这么美好呢?”

母亲莞尔一笑:“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以后呀,等你长大了,也要当一个为祖国劳动的栋梁之才,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我不禁有些百思不得其解了,记得习主席曾经说过:“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如今的美好生活就是劳动人民们创造的,那么劳动人民到底指的是谁呢?是任劳任怨的环卫工人,还是夜以继日工作的医生,又或者是含辛茹苦的农民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徜徉在山间,风景美不胜收。道路两旁,许多环卫工人在聚精会神地工作。他们的眼睛炯炯有神,额上的“虫子”蠕动着,皮肤被晒得黑黝黝的,显得老态龙钟。他们默默无言,弯着腰,埋着头,一丝不苟地扫着地上的垃圾,然后把它倒在垃圾桶里。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太阳烘烤着大地,他们绯红的脸颊上也沁出了汗珠,涔涔落下,犹如湍急的河流,浸湿了衣襟。不一会儿,他们便汗流浃背了,却仍然全神贯注地扫着地,没有丝毫怨言。有些拍照的游客还嫌他们挡住了风景,便争论不休:“哎呀,你们快让开!你们扫个地可不可以不要挡我拍照?真的是煞风景!” 那个环卫工人十分委屈,但也恼羞成怒,便瞪着他,嗫嚅着,悻悻然走向了一旁,继续工作了。

我也顿时义愤填膺,但不想惹是生非,便在心里嘟嚷着:那个人有没有想过,如果身为游客的我们不乱丢垃圾,他们就不会这么辛苦,这么一直忍气吞声的工作着。他们工作也是为了让这里的景色更加美丽。马克思说过:“劳动创造社会”。他们为了创造社会、拥有更美好的生活而劳动,有什么错?

走完了整座山,我恍然大悟:其实,所有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劳动过的人都是劳动人民。劳动人民,大到国家领袖毛泽东,小到一个普普通通的环卫工人,他们无不在为更美好的生活付出、劳动。甚至一只“拓荒牛”,它不畏严寒酷暑,不畏雨雪风霜,坚韧不拔地耕耘一片荒地,最后,每当秋高气爽,田地丰收,它便兴高采烈。它同样是我们劳动的榜样。

高尔基说过:“只有人的劳动才是最神圣的”。我们现今这么好的生活都是由前辈们创造的。我们也要劳动起来,尽自己的全力,为下一代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走完了整座山,我仰望着那令人如痴如醉的景色:山岭层峦叠嶂,树木枝繁叶茂……一切美好交织在天地间,哇!好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劳动散文4:劳动的美丽

文/昌婵

周末,去那家熟悉的摊子买饺子皮。那是一个典型的夫妻摊,一块案板,一台和面、压面并出饺皮的机器。一对四十多岁的中年夫妇照应着做制作、售卖饺皮、馄饨皮、碱水面等一切事情。摊主夫妻白衣白裤白帽,案板上、机器上以及夫妻两人身上都沾了一层薄薄面粉,干净,整洁。妻子微胖,鼓鼓的面颊光滑细腻,白里透红,看不出岁月的痕迹,是不是长年累月跟面粉打交道的缘故呢。据说面粉是很好的美容品,看来,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活。我要的皮多,摊主让我等一会儿,给我现做。

机器揉制好的面皮折叠起来放在案板的一边。夫妻二人并排站在案板前,男人右手扯出约五尺长的面皮往案板上一铺,左手迅速拿起一个装满面粉的布袋在面皮的左方抹几把。他的妻子,在他将面皮扯出时已做好了准备,抓着一个同样的布袋候着,只等他将面皮一放,她就飞快地在面皮的右方抹上几把。在两人的密切配合下,几乎在眨眼之间,一张面皮上就均匀地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粉。男人放下面粉袋拿起刀,将面皮切断。右手再在那叠面皮上一扯,一张同样长度的面皮覆盖在第一张面皮上,因为撒了面粉,所以不用担心会粘在一起。两个人又飞快地撒面粉。如此重复着,一直将那叠面皮整整齐齐地叠在了案板上。

男人拿过一个铝制的、茶杯一样的工具,往面皮上用力一按,一叠圆形的饺皮就出来了。压制饺皮是个巧手活,也是个力气活,所以男人很主动地承担下来。熟能生巧之故,他动作娴熟而麻利,一边制成品,一边顺手抓起余下的边角余料准确地扔到一边。两人配合极好,男人按制饺皮,女人也没闲着,左手飞快地拿过饺皮,右手顺势将饺皮的一边拨散开来看看,看看是否粘连,看看是否有形状不规整的,稍有瑕疵,她都会挑出来。然后装袋,称重。

他俩安静,整个过程几乎没有话语;麻利,两个人都动作迅速,飞快地扯面皮,飞快地称重找钱;淡然,尽管忙碌,但两人没有一点焦燥之色,每个过程紧张有序,忙而不乱;注重细节,女人收钱找钱,都会不厌其烦地在手上套一个塑料袋,不让接触饺皮的手直接拿钱。我在一边看着,看着那个粗壮笨拙的面团在他们手里变化,变化出薄薄的面皮,变化出精致的饺皮,变化出我们便捷、丰富的生活。我在心里欣赏着,欣赏着他们的劳动,感受着劳动带来的纯朴却让人感动的美丽。

劳动散文5:劳动真光荣

文/徐嘉乐

今天阳光明媚,老师带我们来到一个瓜蒌园。

瓜篓园里有很多水泥柱,我们要弯着腰进去。有位叔叔给我们讲解了剪瓜篓的方法,听完叔叔的介绍,我们开始大展拳脚。

我和几个小伙伴合作,剪下又大又圆的瓜篓,放进一个筐子里,它们样子很可爱。这时,我看见有个同学剪了个“四胞胎”,我羡慕极了。我们也不服输,大家分头去找,不一会儿找到个“五胞胎”,还没来得及炫耀,另一组已经找到“六胞胎”。正在大家叹气时,我在一个角落发现了“八胞胎”,可把大家高兴坏了。

忙了大半天,我们收获了两筐瓜篓。

今天真开心,我在摘瓜篓的过程中感到劳动的光荣,收获了很多乐趣。

劳动散文6:边玩边学边劳动

文/若水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上小学的,改革的春风正吹拂着中华大地。对知识的渴求跟对钱的渴求一样,吸引着人们。教育正在走入正轨。回想起来,那时的小学虽没有现在这样的规范,也不可能像现在的小学生一样学到那么多知识。而那时的小学也有它的独到之处,孰优孰劣,不好下结论的。

没有课辅资料。印象中我小学时就只有语文、数学两本课本,老师照它讲,学生用它学。除此之外再没什么课辅资料,也没有其它教材了。音乐基本靠唱,体育基本靠跑,不用教材的。我第一次见到学习杂志已是上初中以后的事了。小学时要说读过的课外之书只有《三国演义》《薛仁贵征东》《薛刚反唐》,这几本书是爷爷的,他总是反复看这几本书。趁他不注意时,悄悄偷看他正好不看的书。看了之后意思懂个大概,字却有好多读不来,比如“刘备曰”读成“刘备日”,但读多了知道此字是“说”的意思。虽然当时是囫囵吞枣地读这几本书,可对后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汉唐三国那些历史至今喜欢,跟这有很大关系。

没有课外作业。没有课辅资料,作业当然就少。课本上那一点作业课堂上及课间就做完了,不再有课外作业。不过即使有课外作业也做不了,因为放学回家还得帮助大人做事,割马草猪草、砍柴、牵牛马喂水……反正总有干不完的活。家里兄弟姊妹多,供大家读书不易,谁也没有不干活只读书的特权。记得我割草手艺很差,同村的小伙伴刷刷地割,姿势和效果都很好,一会儿别人割一大捆了我还只割得一点点。我就讲刘关张、讲薛刚薛仁贵的故事给他们听,经常是他们帮助下我才割好一捆的,但相比他们总是又少又难瞧,常常挨大人批……

没有考好成绩择校的压力。我小时候家离县城有近130多公里,村里好多大人都没去过县城。乡里有二所中学,我们一般都是到离家近的一所中学念初中,那地方当时连村委会驻地都不是,就几家人。考那学校虽也有竞争,但在大家都不怎么学也很难学到什么的情况下,只要成绩稍微可以就可考上。再说考得再好也没别的选择。记得小考时我数学刚及格60多分,语文才30多分!但总分只要50多分就可录取了。因为没有择校压力,小学学起来就轻松,边学边干活边玩,其实有时帮家里干活也是在玩的。

五年的小学,是在边玩边学边劳动中度过的,学到的知识虽有限,但成长的乐趣却无限。未学到的知识后来都补上了,而那些乐趣却永远留在了心间。

劳动散文7:劳动让人快乐

文/熊燕

父亲手术后伤口刚愈合,一抬脚,竟跑到树林来了,这里摸摸,那里剪剪。仰头望着亭亭如盖的枝枝叶叶,呼吸着雨后清新的空气,父亲一脸惬意:“还是这里好,这几天住在医院里,什么都不能做,可把我憋闷坏了。”

从记事起,我所见到的便是父母亲忙碌的身影。每天天不亮,母亲便起床做家务,父亲则拿着工具沾着露水翻地,种作物。回家吃早餐的时候,父亲的手上不是多了一捆柴,就是肩上挑了一担红薯藤。而母亲总是风风火火,一边吃饭,还一边不忘去喂一喂鸡,匀一匀院子里的谷。到了晚上,母亲便坐在灯下织毛衣,纳鞋底。父亲则捧一本帐本,拿一把算盘,开始了“噼里啪啦”的会计工作。

父母不仅自己劳动,也从小注意培养我劳动的习惯。我刚四岁,给妹妹喂饭,洗漱,穿衣的任务便落在了身上。六岁,灶前便多了一条小板凳,为我做饭作准备。平时,我也跟在大人后面插秧、割禾,摘黄花,扯猪菜,所有力所能及的事都交给我来做。以至很小就被同村的叔叔婶婶们怜爱,见了我不是塞给一捧枣,就是一个胖嘟嘟的香瓜。他们只看到我小大人般用心地劳动,没看到我能为父母分忧时心底的舒畅。

后来,改革开放,母亲办了一个“贮木场”,父亲办了一个“精干麻厂”。举家搬迁到小镇。父母更是起早贪黑,每天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但是,迎接疲惫的时候,收获更多的是快乐。看到自己经营的事业日渐丰盈,日子一天比一天滋润。他们的脸上终日绽放着如花的笑脸。

五年前,母亲做了心脏手术。去年,父亲检查出了肝硬化。不能再让他们劳累了,弟弟强烈要求父亲转让当时经营得正好的小厂。想要他们怡然清闲过晚年。谁知,一转身,母亲竟然在附近租了一块地种起菜来。而父亲则天天往弟弟的树林跑。

在他们眼里,付出才有收获,劳动才能让人充实,有事做才能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勤劳才能对未来怀有美好憧憬。他们喜欢劳动后大汗淋漓的酣畅,喜欢劳动换来的那一份喜悦。

父亲曾说,人一劳动,心就不会闲,就不会为针眼大的事钻牛角尖,人自然也就变得豁达开朗,这世上便少了许多争执,闲气。

我认同父亲的话,人,就应该站在大地上,弯着深深的腰,露着最朴素的笑容,默默无闻地工作。

劳动散文8:秋收

文/周毖

原始的劳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秋收的歌依然在哼唱,哼唱……

秋风送爽,金黄的稻田一直铺到天边。丰收在即,一种坚实饱满的力量充盈胸廓,阔大的天地之间,琴棋书画被火热的阳光反复灼烧,直至灰飞湮灭。唯有挥汗如雨的农民如巨大的雕塑直逼你的眼睛,直击你的心灵。一种原始的光与影伴着为生存而使出的洪荒之力把平日里闲看落花的小资情怀撵到九霄云外。

小时候,家乡的挞谷月份,每家每户的主要劳动力都要下田抢收,赶太阳,这是超过一切事情的中心任务。对于那二十四个秋老虎般的太阳,人们是又恨又爱。那一阵,远远近近的挞谷声此起彼伏。一声一声颇有节奏的闷响,扎扎实实捶在农民的心上,舒坦极了。那一束一束鎏金裹辣的阳光,连续不断地抽打在农民的身上,痛苦极了。可一年到头,必须走过这最艰苦的几步才会彻底苦尽甘来呀!的确不假,凡亲自下田耕种的农民才知道,栽秧苦,挞谷更苦。平时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家常便饭。到秋收时节,不仅要披星戴月,更要日晒火熏。一旦选中了天气,就开弓没有回头箭。谷穗脱离了禾秆,就得靠天老爷吃饭。因此,家中不分男女,只要能出重体力的,一律下田收割。女的一排一排地割,男的一排一排地挞,骄阳似火,底下水汽蒸,头上太阳晒,穿在身上方便干活的破衣烂衫,与污泥稻芒浑然一体,紧贴前胸后背,脱下来一拧,水流如注。无论你怎样注意,谷芒都会扎进皮肤,稻叶都会割伤身体,汗水浸泡着伤口,恶痒恶痛,可庄稼不能错过收天,再苦再累也要赶在太阳底下晒干进仓,否则稻谷霉烂生芽,一家人只能喝西北风。所以这种累和痛都是要默默忍受的,靠土地生存的农民,无一可以例外。

倒入拌桶里的稻谷一大筐一大筐地挑到院坝,大点的孩子就守在地坝边晒谷子。晒谷子可不简单,要打樱草,赶鸟雀,给稻谷翻身。遇上暴雨突袭,还得以最快的速度不让稻谷淋湿,不让稻谷冲走。因此,这样重要的活往往是要交给踏实肯干的大孩子。我们这些六七岁的小孩也不闲着,提着篮子到挞过的稻田里拾稻穗,真是全家总动员。

拾稻穗一般从自家田里捡起,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颗粒归仓,这是对孩子们进行得最有时效的“爱惜粮食”教育。虽然“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早已被孩子们背得滚瓜烂熟,如果没有秋收时节的田间拾稻穗,哪能看到父母劳动的最艰辛场面?哪能对“粒粒皆辛苦”体会得如此深刻。但心疼孩子的父母往往会把拾稻穗的活安排在一早一晚,以免孩子受暴晒之苦。于是,邻家的小孩三五一群于清晨或黄昏活跃在田野,他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比赛着劳动的成果,成了秋收图上妙趣横生的一笔。但淘气的小孩并不总是把目光停留在收过的田里。有时候路过别人未来得及抢收的稻田,经不起谷穗顾盼生辉的勾引,大家都忍不住会在不同的稻田边上以最快的速度顺手捋上几枝,看起来有它不多,无它不少。这个时候同行的小伙伴往往是极神秘地相视一笑,然后装作若无其事地迅速跑开,如一群遭到邀赶的麻雀,直到在认为安全的地方停下来,喘口气,定定神,为刚才惊心动魄的得手而庆幸鼓舞。是啊,稻田的主人忙着大片大片地收割,哪里会注意到这些被损耗的细枝末节,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可是在孩子们心中,这是多么聪明绝顶的手笔,简直无异于鬼斧神工。拾稻穗有这么多快乐,还落了个颗粒归仓的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开江这个典型的丘陵地带也实现了机械化收割。昔日在月亮坝里,在太阳底下沉厚结实的挞谷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突突突……”的机器轰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粮仓禀实,生活富裕,谁还在乎漏撒在田间的那点谷粒。放眼望去,偌大的稻海,鸭子自由畅快地打着野食,鸟雀放心大胆地享受美食,还有傍晚时分在稻田里就着乱草烧起来的烟火,依然弥漫着熟悉的稻秆香……却再也看不到一个奔跑跳跃于田间的小孩拾稻穗的影子。只有那个太阳一成不变地照着天,照着地,依旧不改趾高气扬的神气,她知道,脱秆的稻谷,还要仰仗她好多好多年呢!

劳动散文9:最美的手是劳动的手

文/刘希

很小的时候,父亲让我猜谜语:“摇钱树,两枝叉,每只叉上五个芽,常摇常开金银花,要吃要穿全靠它。”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谜底。父亲便指指我的手,说:“你看,你的两只手就是两枝叉,每只手的手指像不像五个芽?动手劳动,吃的穿的用的不就都有了吗?”打儿时起,我便明白了劳动的意义。

上学了,每年的“五一”劳动节,学校领导就组织我们扫大街,帮助五保户洗衣做饭、收拾房子。很多年来,我的脑海都常浮现那场景,班长带头举着五星红旗,文娱委员领头唱着《劳动最光荣》,我们提的提桶、扫的扫地,倒的倒垃圾,整条大街上,只看见红领巾衬着青春的脸,飘扬着激动的心情。

毕业了,怀着美好的憧憬步入社会,整日在机器和电脑前穿梭,日子久了,总想着,要是能安心地闲下来,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了,吃好喝好睡好便是最好。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公司倒闭,所有人员被迫遣散,突然一下子,心就那么亮了。

前十天,我吃好喝好,还能睡得下,第十一天,半夜突然醒来却怎么也睡不着,仰着头等天亮。我告诉自己,不急,先玩玩再说,没事做怕什么。可手却痒得不行,闲不下来,要劳动,不管是脑力的,还是体力的,我都想,哪怕是曾经觉得无聊至极的工作,我都想赶快拥有一份。那时,我体会到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

终于有了新的工作,仿佛自己脱胎换骨般,丢了散漫的样子,努力工作,认真挣钱。日子又重复到老睡不醒的时光,可睡得安心,睡得踏实。因为有工作,有了自己劳动的付出,知道自己将会有收获,心无所碍,心情愉悦。这让我体会到劳动是光荣的,光明正大的劳作、正大光明的收入,令人安心。每一天,我因劳动而充足,而快乐。

劳动的手是最美丽的。美甲开始盛行的时候,我以为,将指甲精美修饰的手,是最漂亮的,可是后来,将那一双手在机器和电脑前放置,就怎么看怎么不相配,越看越不入眼。一双在劳动中的手,温婉而充满力量,即使朴素,结满老茧,哪怕沾满机油、泥巴,也是美丽的,是最让人欣赏和喜爱的。

有句谚语说得好,劳动的手能够把石头变成金子,不劳动的手能够把金子变成石头。当一个人用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那么,美好的生活一定会来光顾他。

劳动散文10:80后的小琴

文/王朝书

回到村子里,劳动是必然的。一点点的葱,一点点的白菜,一点点的蒜苗,是必须要种的。尽管,左邻右舍都对我们说,要吃菜随便到地里摘,可是,我们自己得有点自觉性。然而,如何种菜,先生和我却傻眼了。我们既不知道什么季节该种什么菜,也不知道怎么播种、施肥。于是,为了生活方便以及照顾我的婆婆,家政员工小琴走进了我们的家庭。

小琴,是我的侄女。一名80后。16岁就当了妈妈。当她和她的老公第一次踏进我们家门时,仅从面容上,我们看不出她和她老公的年龄差距。甚至,她的老公显得更有精神。而实际上,小琴的老公比她大将近10岁。

第一次见面,我正在包抄手。村子里买菜,一次需要多买点。只有将多出来的抄手包了,放在冰柜里冻着。小琴手脚麻利地帮上了我的忙。她做事的动作很快。

随后,小琴开始在家里出入了。第二天,在先生的要求下,我们去县城买花。先生希望很快闻到院子里的花香。对于买花,小琴表现出强烈的欲望。她不嫌辛苦地帮着搬花,又从林子里背来木叶土倒在花盆里。小琴对种花有极高的积极性,不用我们喊,她都会给花浇水、施肥。然而,对于种地,小琴则没有积极性。如今,我们的菜地已是一片荒草。不过,好歹地里有了葱葱,就足够了。

当我的婆婆从成都过来时,小琴有了强烈的表现欲。先生和婆婆摆龙门阵时,小琴经常插话。而且,她每做一件事,必定要大声说一下。小琴的表现欲,让先生有点恼火。不过,先生很理解她。作为一名80后,小琴的命运算是相当地不幸。她的心里,对生活也有向往。如今,她到了我们的家里,看到了美好生活,渴望长久地在我们家里做事,这是她的正常心理。只是,她不知道怎样做,才能留下来。

幸好,小琴拥有我们所不会而又需要的技能。比如种地,比如换灯泡,比如钉纱窗。在小琴的身上,先生看到了城市女孩所没有的东西。小琴会几乎全部的农村活计。她的能干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小琴还会时不时地给我们带来惊喜。比如,小琴会摘了地里的野菜,凉拌给我们吃。小琴了解土地,弥补了我们的缺陷。

就这样,小琴需要我们带给她金钱和精神的满足,我们也需要小琴带给我们生活的方便,渐渐地,大家真的有点互相离不开了。

就这样,小琴,我的婆婆,先生和我,我们四人,正式开始在小板场村的生活。

劳动散文11:五月,劳动的赞歌

文/姜红伟

岁月的足音,踏响了红红火火的五月。一曲劳动者的赞歌,响彻整个世界。这是一首全世界共同歌唱劳动者的颂歌,这是一首歌唱中国劳动者的颂歌,沿着中国梦的延伸的方向,沿着万里长城延伸的方向,沿着长江与黄河奔腾的方向。全国人民,共同唱着一首走进新时代劳动者的赞歌。

岁月的足音,踏响了红红火火的五月,我们在五月里唱一首深情的劳动者的赞歌。所有的声音与目光,所有的期待与梦想,都被劳动者流淌成神州大地的金山银河。经过多少年的努力奋斗,经过多少年的奋勇拼搏,伟大的中华民族已经在劳动者的召唤下,扬眉吐气,仰首阔步。从神州1号飞船到神州10号飞船,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片片丰收的土地上,都在唱着一首劳动者的赞歌。

在季节流淌的情韵里,我们走进了红红火火的五月。五月是一首深情的赞歌。那激动人心的旋律,在心潮澎湃的五月里飞翔。让我们共同唱一首劳动者的赞歌,劳动者是一个美丽的动词,是生命里最火红的、最动人的章节。从远古时代刀耕火种的时候,到新时代人类发展的高度文明,伟大的劳动者在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幻,伟大的劳动者在创造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与创举,伟大的劳动者在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憧憬。

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劳动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词汇。劳动是一首最优美的歌曲,劳动是一幅最美丽的画卷,劳动是人类诗典里最伟大的篇章。从广袤的大地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到城市建设的欣欣向荣,从最初的手工作坊到现代化高科技的腾飞,伟大的劳动者正在跨越一个又一个梦想,伟大的劳动者正在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希望。

在红红火火的五月里,我想说劳动者是最伟大的,也是最神圣的,劳动者用勤劳和睿智,谱写着一首首激昂的生命的赞歌。

无论是北大荒的万顷良田,还是西部的茫茫大漠,劳动者正在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劳动者正在打造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不知道有多少劳动者的身影;亘古荒原变成绿洲的奇迹里,不知道有多少劳动者流下多少汗水;信息化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上,不知道有多少劳动者留下辛勤的足迹……伟大的劳动者,我为你歌唱,歌唱你的虔诚与执着,歌唱你的平凡与伟大。

劳动散文12:古诗中的劳动

文/张宏宇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很多关于劳动的诗。其中《十亩之间》是一首采桑的歌,写几个小伙子相约去看采桑姑娘的情景,体现了青年人劳动的乐趣;《椒聊》是描写一群采花椒的妇女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充满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周南·芣苢》则是女子采摘车前子草的乐歌。还有《伐檀》、《七月》等等都是描写古人劳动的诗作,诗里描绘的劳动大多是轻松愉悦的,极具生活情味。《诗经》其实就是劳动的创造,人们在生活中积累很多的劳动经验,才产生了这些伟大的篇章,同时劳动创造了人,也是人的自身需要。

劳动在古诗中处处可见。唐人李绅《悯农》中有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教育我们从小热爱劳动的同时,更要珍惜劳动成果。晚唐诗人罗隐有《蜂》云:“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其实是一首寓言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寓意着劳动光荣。

白居易的五言古诗《观刈麦》这样描写劳动:“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姑妇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诗中描写了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野去,给正在割麦劳作的男子送饭送水,这些农民在麦田埋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累得筋疲力尽也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诗中真切地描绘出割麦者辛勤劳碌的生活情景,浸透着对劳动者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劳动创造了美,美在劳动中产生。古诗里的劳动是丰富多彩的,从古人的诗韵中,勤劳质朴的人们充满着对劳动的热爱,充满着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和向往。古诗中的劳动,让我们在劳动中感受着快乐,收获着幸福,劳动最光荣。

劳动散文13:劳动最美

文/王永清

几天前,我和朋友到湖北保康玩,来到一个叫龙坪的地方,那里是远近闻名的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

经过一片豌豆地,看见几名妇女在采摘豌豆,我掏出相机拍照。有一位大嫂看见了,大声说:“莫把我照进去了,我们做农活的,丑得很。”

我放下相机,笑着说:“没有做农活的,大家连饭菜都没得吃,做农活的不丑,是最美的。”她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想起了我的父母,从我记事起,他们从来就没有空闲过。那时还是大集体,父母每天都要到生产队里出工。父亲利用歇息的功夫,打理他的几分自留地。母亲在忙碌之余也不忘扯几把猪草带回家。在他们辛勤侍弄下,我家自留地里的菜,产出很多,除了自己吃外,还能卖一些补贴家用。我家的猪,也比一般人家喂养得肥壮。在那段日子里,父母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最大限度地改变了家庭的窘况。

后来,生活好了,父母完全可以过悠闲日子。但他们仍然在农村不辍劳作,我劝过几次,父亲说:“这一歇下来,浑身不对劲儿,只怕会歇出病来。”我知道,他们是劳动惯了,只好作罢。

记得刚结婚时,老公把我从外地调到他工作的学校。因在学期中途,学校不便安排岗位,要等下学期开始了再安排。刚开始我兴致很高,再也不用上早晚自习了,可以痛痛快快睡到日上三竿。可几天过后,我就感到无比的无趣和失落。没了工作,成了局外人,好像被社会遗弃了。于是,我就找到学校领导软磨硬泡,领导无法,只得让一个年龄较大的老师带了小课,让我接手他的工作。

有了工作,我立刻投身紧张的教学中,每一天,我因劳动而充足,因学生的进步而心情愉悦。老公笑我是天生的劳碌命,闲不下来。其实,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啊!

意大利着名画家达·芬奇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是啊,一个愿意付出勤劳的人,无论时间长短,都会收获一份生命的厚重。

农民辛勤耕耘,为我们创造了生命之粮;环卫工人辛勤付出,为城市带来了美丽和洁净;医生救死扶伤,解除了患者痛苦……各行各业的人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着美好的世界。

勤劳不辍,我们的生命就会永远充满活力,让我们向每一位劳动者致敬!

劳动散文14:劳动让我快乐

文/邝智兴

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父母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让我从小感受到劳动的意义之所在。但近几年,因为父母和老师太关注我们的缘故,使我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甚至不知道劳动为何?

其实,劳动可以从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放学回家后做完作业,就可以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扫地、洗碗、洗菜、洗衣做饭、整理房间……通过这些小事,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和品质,激发了我们热爱劳动的情感,也一定会有一份珍贵的收获: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切身体会到劳动乐趣。

此外,在校园,我们也能感受到劳动带给我们的那份喜悦。每天清晨,同学们有的扫地,有的把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把窗户擦亮,让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一阵忙碌后,虽然感到有些劳累,但当我们看到桌椅被摆放得整整齐齐,校园变得干净美丽时,心里就乐滋滋的。

劳动不只是体力上,只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进行创造,就算是一种劳动。例如:勤于思考对我们来说也算是一种脑力劳动;我国的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也是经过几代科学家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努力劳动换来的。当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写下一篇优美的习作时,那份快乐是不言而喻。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让我们收获,也让我们成长,我们难道不应该将这一美德传承下去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