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冬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立冬的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立冬的文章1:冬日三题

文/孔伟建

南窗

冬自立冬始。

立冬来临,天气渐冷,我这间向阳办公室人气渐旺起来。工作之余,大家往往会过来坐会儿,晒晒太阳,聊聊天。他们都说,冬天,晒晒暖真好。

窗户一面,大而敞亮。窗台上,一年四季,绿色不断。

其实,都是些易养的泼辣的花草。吊兰、芦荟、龙血树。

龙血树是别人淘汰的,我见了,不舍,搬了来。刚来时,它的蜡质叶子都要枯了,我给它换了土,浇了水,把它放在窗台向阳处,渐渐地,它大病初愈般的有了起色。现在,长势喜人。

吊兰,也是从别的办公室移栽过来的。一开始,很小一株,柔弱的样子犹在眼前。可现在,它分蘖繁殖得厉害,整个花盆都快装不下了。来串门的,见了,有喜欢的,就移了一棵去,一来二去的,不知惠及了多少人。

芦荟,其貌不扬,却有药效,招人待见。从一开始的一小株,现已繁衍了十几株。大大小小,遍布窗台。

照料花草,不过举手之劳,却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再易养的花草也要照料。

鸟迹

一只鸟飞了出来。它是从一片树林里飞出来的。

每天,天不亮,我就去爬山,爬那座叫做龟山的小山。

天冷了,夜愈长,天明得愈晚。一路之上,鲜有人迹。当我一步步爬上山顶,俯视山下,才见星星点点的灯光亮起。

下山之时,才见曙色。熟悉的山路、熟悉的山林都慢慢现了原色。就在这时,我常会遇见一只鸟或几只鸟。

树是柏树,不知植于何年。这儿一片,那儿一片。许多树,挤在一起,反倒显得安静了。

我就站在小树林身边,听见扑拉一声,一只鸟儿飞走了,不见了。而我,还呆立在原处,思考小鸟出走的原因。

我看不见鸟长得怎么样,羽毛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大小如何,这些,我都一无所知。

我不知道,它住在哪里,它有无巢穴。我只知道,它是一只鸟,一只能挥动翅膀的会飞的鸟。

我听得见翅膀扇动空气的声音,它是因为听见了我的动静,还是受了惊吓,才早早起床?我是不是惊扰到了它?

我所目击的这次飞行,只是眨眼功夫。

它飞向了光明,转眼,就不见了踪影。

并非所有的不知所踪,都是遗憾或者灾难。我知道,那只小鸟,一定在不远处找到了乐子。

枯草

一岁一枯荣。

一到冬天,我的心就会变得空旷。

朔风吹起,野草枯黄。几个忘摘的秋瓜悬于篱架之上,随风摇晃,凌空体验着高处不胜寒。

我看见枯草,我的脚踩在上面,我感觉脚下软软的。我似乎听见一种声音,一种来自枯草的声音。我想用一些文字来形容这声音,可我一时找不到。

这些行走于大地上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一生的漂泊,无声无息。

我知道,接下来,还有新生的草在春天蓬勃。如同黑夜之后,白天再来。

这些小草的沉默,并不等于失声。

动物植物,大自然的一切细微事物,都被轮回牵着。一生一死都关情,一动一静皆有趣。

你,我,我们,本来就是尘土。最后,终将复归沉寂、归于尘土。

关于立冬的文章2:立冬·品冬

文/高中梅

转眼间,就迎来了立冬,冬天真的开始了。

冬天的街道,是安谧的萧条,也是寂寥的活泼。路上静悄悄的,再看不到多的行人,却时时可以看见黄叶飘零。风起时,树稍扫过,呜呜作响;落叶划过,哗啦啦如纸般鲜脆。冬天的西北风把街道吹得干干净净,阳光淡淡地挂在天际,人们则被包得严严的,只露出一张脸。冷也有冷的好处,人们呆在家中,体会合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温暖;一出门,被冷风一吹,又能叫人精神为之一振。

冬天给人以皑皑白雪的圣洁。雪花飘零,普盖万物,流风回雪,一片苍茫,天地为之默然。透过漫天飞舞的洁白,倾听那静谧世界万物的心语,那时,我的心被裁成无数条丝带,随着雪花四处飘荡,与天地自然溶为一体。白雪荡涤过滤的心灵,忽然就此变得纤尘不染、晶莹剔透。千峰万岭变成了银山,树木的干枝开满了梨花,茫茫原野变成了雪原,真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冬天给人以红梅傲雪的坚强。在壮美寥廓苍茫的世界里,红梅显得格外鲜艳,格外壮丽、洁白。红梅在悬崖间、峭壁上跳跃着,她钢铁般的冰肌铁骨,在凛冽的朔风中俏丽开放。红梅迎风斗雪,独领风骚,压倒众芳,经受了生命的严峻考验,炼就了不畏艰险的意志,展示了逆境中奋起的风姿。我深情凝视着这严冬中的强者,热血流遍周身,心海涌起这样的一个意念:我们要像红梅那样身临逆境,不受淫威所屈,更加百折不挠,坚定刚强。

冬天的力量无处不在,她填补了人生三季的缺憾,使四季永葆迷人的魅力。没有冬,天地也就无所谓有春夏秋;没有寒冷的历炼,万物也就无所谓有欣欣向荣的升华。

冬天又像一首深沉的诗歌,言尽而意不止,意在言外。当繁华落尽,雁阵空空灵灵地悄然飞去,只给我们面前留下庄严和肃穆,曾经过的一切都在记忆中变得异常清晰。我在冬天里有了一份期待,期待绿意常存,期待温暖永驻。每个晴朗的冬日,我就推开窗户,任温暖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荡进窗棂,迎身去感受那扑面而来的清纯,仿佛置身浪漫的天堂,到处弥漫着鲜亮的色彩,找不见一丝瑕疵。

面对冬天,需要的是勇往直前不懈搏击。冬天不但有外在独特的美,而且有其内在深沉的美,“不是一夜寒彻骨,哪有清香扑鼻来”。在冬天,思想被净化,情感被纯洁,意志被坚定,力量被储蓄。面对冬天,我们需要的是一份坚持与勇气。因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关于立冬的文章3:瓦上霜

文/祝宝玉

时令过了立冬,气温陡降,清晨,见瓦上落了一层霜。薄薄的、淡淡的、轻轻的,附着在瓦上,似初雪的模样,淡定,宁静,让人不觉怜爱。

我特意找来扶梯,登至瓦檐边,轻轻拂拭,瓦上便留下一道明显的指痕,有了兴趣,在上面写下一个“霜”字,很快融化了。指尖上还残存着一层薄霜,凉凉的,沁入肌肤,沿血脉行走至心房,又传递给大脑,才幡然自己行径的轻浮,从扶梯上退下,转而又为自己,我虽已成年却仍有一颗未泯童心。瓦当是坚硬的,这烧制后的泥土蜕变成另一种材质,散热快,吸热也快。还没欣赏够瓦上霜的熠熠,便迅捷地销匿在晨曦之中,寻不见了。

我想,瓦上的霜唯在明月之夜才更显妩媚,才能存得久,才能酝酿出醇厚的诗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月光如霜,在异乡游子的诗句里有了乡愁的味道。当这一层虚设的霜与那一层真实的霜相叠加,该会产生怎样的影效呢?天地朗照,瓦上凝霜,宏大的背景里,霜降是细腻的,不知不觉,悄无声息,水汽凝华,在瓦上,也在树上、草上、垛上、路上……但唯有在瓦上才能被观察清晰,才能被举目的诗人看到,才会“见异思迁”,联想到故乡的霜和月。

瓦上霜,何曾不是一场离愁呢。

宋代词人杨无咎有《永遇乐·鸳瓦霜明》,开阙言道:“鸳瓦霜明,绣帘烟暖,和气容与。云想衣裳,风清环佩……”秦楼鸳瓦汉宫盘,鸳鸯瓦栖息在屋顶之上,成对成双,霜降之夜,相拥而眠,羡煞旁人。这是爱恋的寄予,是情爱的缠绵,是暗香浮动的阑珊呓语。因为有了明霜,才更显鸳鸯瓦的小巧可爱,婉柔动人。

瓦上霜是易逝的韶华。唐人张籍《赠姚怤》诗曰:“愿为石中泉,不为瓦上霜。”宋人陆游《读<老子>》诗叹:“人生忽如瓦上霜,勿恃强健轻年光。”这瓦是强说愁的基底,这霜成了飘摇风雨的横舟。人生多无奈,行走也凄凉。时光如霜,纵然光洁,但匆匆消逝,如世间所有珍贵的事物,是天惠,我们只能暂借来欣赏,终归要将其归还。

瓦是赋,霜是诗,因赋而生,抒情言志;瓦是实,霜是虚,虚实相依,冰然不同;瓦是维艰的人事,霜是飘渺的幻梦,柴扉开启,通往别样洞天。有霜之夜,黄树色暗,瓦白影小,世事何其繁,草木何其渺。唯那瓦上青霜,淡然宁静,自在荣辱。

关于立冬的文章4:母亲

文/徐学平

立冬过后,天空一片蔚蓝,只有几丝游云若有若无地挂在天边。就在这样一个洒满暖暖冬阳的午后,我回了一趟老家,去看望多日不见的母亲。

风儿轻柔地吹在脸上,明媚的阳光洒了一地,老家的院落显得有些破旧,也有些空落了,只有几只刚出窝的小鸡崽像一个个毛绒绒的线团在地上滚来滚去……我搬了张藤椅在院角的石阶旁躺下。突然,一阵沙沙声由远及近,一抬眼,看见身着碎花蓝布衫的母亲正挥动着长长的扫帚在清扫着院子里的落叶。

风,依旧轻轻地吹着,不时拂起母亲两鬓的白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那般刺目耀眼。不知何时便慢慢驼起的背把母亲压得更加瘦小而又单薄,那空空的衣袖随着母亲不时挥动的手臂而不断晃荡着……时光在悄悄地改变着一切,也悄悄地改变了母亲的模样,记忆中的母亲曾经是面色红润,体态丰盈的。

母亲,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因为父亲过世较早,我们兄妹仨是她一手抚养成人的,我们的孩子也被她一一带大,而母亲却在一天天地老去。常年操持家务,照看孩子,超负荷的健康透支,让她渐显衰老,身体远不如从前硬朗,听力、视力也明显下降,电视声音开小了,她根本听不到声音,只能看到模糊的画面。调皮的孩子们缠绕在母亲周围,而母亲却总是耐心十足。

想想母亲这样的年龄,是最需要有人关心照料,最需要有人陪她说说话、聊聊家常的。然而,母亲还得为我们的孩子整天操劳烦心,还要时常牵挂着远在外地工作的儿女们。面对母亲那张布满岁月沧桑痕迹的脸,看到的只有慈祥的微笑,没有丝毫的愁容。这不由得让我心里顿时涌上一股隐痛和一份自责,此时,不觉间眼眶便有些湿润了……幸好,母亲,是背对着我的。

已近中年的我们,不管自己有多脆弱,也是不肯在母亲面前显露出来的。靠在正屋的门沿边,肆意打量着眼前这个最亲最爱的人……又一阵风吹过,本已干净的地面又铺满了梧桐的落叶。叶片在风中飞舞着,盘旋着,是在向树诉说那满心的不舍吗?然而,梧桐树却一直静默无言,只管把那些脱光了叶片的枝干突兀地伸向前方……

这像极了天下的母亲,她们辛苦哺育了成群的儿女,但却无奈地看着长大的儿女们散落天涯,而她,只有把难以言表的失落和牵挂镶嵌在日渐增深的一道道皱纹里,然后拧成渴盼儿女们快乐幸福的默默守候。

关于立冬的文章5:初冬时节

文/七彩生活

立冬半个月了,今天是小雪节气,北方已然降雪,江南却是温暖如春。前几天降温早晚凉中午适宜,尔后下雨湿热,这几天艳阳高照天气晴朗,风有些大但空气清新仿佛秋天一样。

抓紧时间练车,基本上都在晚上进行,城市跑了几圈认知能力有所提高,希望尽早单独上路。先生陪练了一个星期又去西安,洛阳,华山了,车子交给我时焕然一新,知道我爱干净脏兮兮的可不喜欢呢,所以亲自洗车,连超市优惠的洗车卡都不用,哈哈,开心哦。

早晨出门精心着装,新手上路总要有点派头吧。绿色毛衫配同色圆点围巾,黑色短裙配棕色皮鞋,戴一幅风情万种的太阳镜,在保安的注目礼下酷酷地来到爱车旁,想我家“别克”都服役五年了,风吹日晒不容易呢,白露打在车窗上雾朦朦一片,用毛巾擦拭干净又打开了空调吹玻璃,准备完毕出发了。

经过六个路口,一个红绿灯和二个拐弯总算“处女行”结束,车子停靠在单位门口的马路上,下车同事和领导问候着,第一步顺利通过。

四点半下班,学生和务工人员很多,路口车水马龙小心翼翼,慢慢地靠近果断地通过,到家后把车停在标准的车位上,然后做点好吃的犒劳自己。

锅里炖着排骨黄豆汤,洗衣机里洗着床上的东西,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初冬时节一个人的江湖开始了……

关于立冬的文章6:烧饼夫妻

文/周少芬

立冬前后,临窗的楼下街口拐角处,准会出现那对烧饼夫妻和他们的烧饼摊。今年也不例外,当小镇上空飘荡着浓郁的烧饼香味时,人们知道,那对勤劳的烧饼夫妻又出摊了。

这是一对年轻的安徽夫妻,30岁上下,来这儿谋生已有数载,每年秋冬之交时来这儿,来年四五月间又回去操持别的营生。夫妻均长得温厚笃实,慈眉善目,沉静和气,从不大声说话。或许是外乡人的缘故,他们处事总是谦卑温和,似乎是小心翼翼地招揽着每位顾客。

他们在小镇最热闹的地段占据着名副其实的“一席之地”,一个铁油桶改制的烤炉,紧挨在烤炉边是一张木条桌,桌面上堆着一些揉好的面团或摊着一张张烧饼。他们露天作业,风雨无阻。碰上雨雪天,就会撑起一把遮雨伞,要是有很大的风,就会在上风头斜撑上一把伞挡风。

因为物美价廉,烧饼生意很好。五毛钱一个金黄诱人的烧饼,一炉下来很快被路人购买一空。烧饼一般是现烤现卖,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味道更酥软更醇香。顾客多的时候,人们围着炉子,看着他们熟练而敏捷地忙活,女的忙着擀面做胚,男人负责上炉烤制,配合默契,夫妻俩总是笑意盈盈。

我常去买他们的烧饼,一来二去,就熟悉了。知道我喜欢吃葱油馅的,去了若是没有,妻子就会歉意地让我等等;若有却不是刚出炉的,丈夫就会重新放进炉子里加热。一次去买烧饼,见他们夫妻俩就着烧饼在分食一份肠粉,你推我让,生怕对方比自己少,那是他们的中餐。这一刻,我想到了相濡以沫,想到了同舟共济,这些温情的词语在我的心里弥漫。

很多时候,我常常伫立在窗前注视着这对夫妻和他们的烧饼摊。这对清贫的夫妻,守着这个烧饼摊几年了,风雨无阻,连春节也很少回家,收入应该是微薄的,但他们不因生存的艰辛而怨天尤人,而是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善意。他们的善良乐观,诚恳坦然,互敬互爱,知足常乐,赢得了小镇人的尊重、认可和接受。

夜雨敲窗,烧饼夫妻在他们租住的小棚屋内,又在经营着怎样的梦?我想,他们一定有梦,一定有对生活最真实的憧憬。

关于立冬的文章7:倾听,哭泣的灵魂

文/冷梅清竹

立冬刚过,枯黄的叶子便如断了翅膀的蝴蝶遍舞上天空,诉说着这个季节的忧伤。俨然已是冬季了,天气日益寒冷,我不得不披上了黑色的外套,就如我要遮掩自己的悲伤一样,来抵御初冬的清冷!

于人生之路上,我走的匆忙,明明背负了很多东西,却又走的这么急。我的脚步,已被尘封在过去的泥泞中,和着眼泪,大概已是积水一片了。

我在萧瑟的风中,放飞孤独的悲哀。心灵,如沧浪之水中的一叶扁舟,细小的浪花,拍打出不屈的灵魂。我捡拾着过往,倾听,哭泣的灵魂,于风中,传来被遗忘的旋律……

过往似乎已被尘封,在我的内心结成了厚厚的茧不愿提及。可是,总有那么一天,那么一刻,回忆的洪流冲破堤岸,措不及防灌了个透心凉。于是,我审视自己的灵魂,也听到了它哭泣的声音。

此刻,我安静的倾听内心的声音。它无声的啜泣,是对真理的追寻,是对纯净的瞻仰,是对思索的垂青。喧嚣的年代,奏不出真正的忧伤;充满欲望的年代,歪曲了真善美的信仰;躁动的年代,没有了哲理的思考与深刻。

灵魂因为寂寞而惆怅,因为孤独而悲伤。

当我们一路风尘仆仆赶向未竟的终点,别忘了倾听那哭泣的灵魂。一路上,我们失去了太多。爱情、友情、亲情都在以一种不未人知的方式悄悄流逝。我们所获得的多是生活的感悟还有那无声的失去……

风掀起了记忆的尘埃,我仿佛看见,那些哭泣的灵魂是如何沧桑的浸湿了自己的面颊;是如何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偷偷拭去眼角的一滴泪;是如何挣扎在生活的漩涡里去追赶世俗的步伐;是如何在风起的日子里去祭奠那些失去的时光……

倾听,哭泣的灵魂。贝多芬的忧伤是在那黑白键上奏出的华丽乐章;梵高的忧伤,是那瞬间的一枪;而我们的忧伤,便是在追赶时光的脚步中丢失了最初的纯真和梦想。

多年以后,我们终于明白,生命原是一场回不去的旅行!

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隔着久远的时光早已刻在灵魂无声的哭泣里。那些春暖花开、风起叶落的日子,隔着四季的风花雪月,早已成为了回不去的曾经。灵魂啊,你经受了世间的沧桑和磨砺。你的哭泣望过我的眼,一滴滴泪落下……

倾听,哭泣的灵魂,有冷冷的风吹过。恍惚间,我仿佛看见你的脸,带着灿烂的笑容越过千山万水来到最初相遇的小桥。落叶,早已尘封了那如烟往事。哭泣的灵魂,于似水流年中亦步亦趋,眷恋和不舍也最终被岁月拉得支离破碎!

那些哭泣的灵魂啊,它们陪着我们走过尘世烟雨,要背负着多少爱恨与荣辱!你可曾停下仓促的脚步,去倾听那哭泣的灵魂;你可曾善待他人去倾听他人内心的声音!每一个人生的背后,都有深深的无奈和悲哀。那些遗落在路上的灵魂,淋湿了多少前尘往事,哭泣了多少爱恨情仇,悲痛了多少个不归的日子……

倾听,哭泣的灵魂!我愿用青春和生命去赋予你快乐的源泉,我愿用我的人生去点燃你生命的辉煌,我愿在路上与你不离不弃,倾听,你的哭泣……

关于立冬的文章8:幸福是自己创造的

文/凝眸子夜

立冬前的这场雨,就这样下的飞飞扬扬的,够痛快淋漓的,冷飕飕的感觉就这样令人寒气袭人,让人不禁有冬就要来的感觉,一个人就这样呆在有些孤单的店面,心里就多了一点寂寞花无主的感觉,思绪里飘来许多,说不上来的感觉,一种生活中的苦辣酸甜,漫无边际的就这样铺展开来,一天又一天的就这样,过着日子中平凡的岁月,有些落寞一筹莫展的感觉,就这样笼罩在心头的,寂寥氤氲缠绵里,一种孤单的意识,让自己的心有些斑驳与落寞,就这样胡思乱想起来,生活漫长人生短暂,活在人世可真的是,万般艰辛不容易啊!

人生的真实,也许就是这样的平淡而无味吧,活着就要忍受生活中的平凡,以及平凡里的,种种无滋无味的日子,在漫长生活中,怎样才可以活的安然从容,让自己多点快乐开心的情趣,奋斗拼搏为一种富裕勤奋劳作,化平凡为神奇,在寂寞中寻找开心的乐趣,将一种寂寥的感觉驱使,人生其实就是一碗白开水,没有多少润眼的色彩,也缺少着某种甜蜜滋味,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天晴日丽,这种漫长贫穷酝酿的寂寞,其实就在生活中的每一天演绎,匆忙也好闲适也罢,都是一种必须走过的路程你,路边的风景脚下的坎坷,就这样令生活索然无味。

用各种的方法尽可能的,将一天重复一天日子,尽量平淡无奇的好好的过着,让那种阴沉的空气里,流动的郁闷,在这文字的淡然中释放流逝,给自己一种不是安慰的慰藉,听雨落屋崖品丝丝凉意,心中思念一种,别样的感觉里的美好,那种思念酝酿的繁花有趣,让心中蓄满无法言喻的,无尽的欢歌燕语,享受一种奇香浸润心脾的芬芳,渴望一种春风的惬意,就这样默默中感悟品味某种,让心花怒放的温润,一如漫步繁花幽静的曲径通幽处,静享那种恣意浪漫的于无声处的,芬芳静谧玫瑰慢慢绽放的,闺蜜一般的芬芳四溢的别样的玲珑精致。

想想都是一种情不自禁的别有一番滋味,这世界还有什么事情,可比一种身心俱爽的,那样一种感觉里的曼妙,那种感觉里的情有独钟,那样一种感觉里的,无限风情中的千娇百媚,层林尽染的那样一种万山红遍,就这样在心中,处处都是风景的青山绿水,毅然而然的怡情怡心的,那种柔软如锦似缎的小溪,月色下闪耀的魅力之光,在微风轻抚下,自有一种妙不可言的奇景异色,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浸泡,包围在一种叫人陶醉的环肥燕廋中,领略一种淡淡的馥郁暗香浮动,那种秀山俊水的绝妙的柔媚,就这样神清气爽叫人如涉芳菲。

生活中的含辛茹苦,让自己在一种自己飘逸的,梦幻一般的无限美好的思念中,用心品味一种,不可多得的,那样一种感触里的鸟语花香,玲珑剔透晶莹无暇,日子里的寂寞就这样消弭于无形,在沉闷的压拟中释放,一种情绪中的令人不安的孤独难耐,生活就这样在得到中失去,在失去中收获不可多得的,缘分天空里的那样一种,温馨可人的可遇而不可求的珍贵,令自己充满想象不到的,人生的中的般般美好,一往情深的那种心灵深处的,那样一种感觉无限美好的,如同神仙一样的今生如此多娇,让自己就这样的消耗着自己,令无数英雄折腰。

就这样在文字里独舞一曲,自己的美好感觉,思念也好经历也罢,让心情陶醉在悟得的一种感触里,使平静如水的生活里,也拥有一种美轮美奂的精彩与绝伦,让寂寞的日子会唱歌,让人生里所有的,那样一种寂寞里,都是令人开心的颜色,处处都是欢愉的鸟语花香,枝繁叶茂的百花盛放,也会在夜风的音乐中,跳起令人赏心悦目的舞蹈,摇曳出姿态娇媚动人的音乐如梦,用心情的歌唱出自己心中的玫瑰,一曲酒醉的探戈快乐陶醉着自己的身心,今生有你就这样演绎一曲妙不可言的忐忑的神曲,成为平凡的人生里可圈可点的传奇。

关于立冬的文章9:冬的节气

文/孙成文

立冬

那场熬了很久的冷雨,肆虐鞭打整个村庄,空气蜷缩在雨中,田野越发冷清,空旷得令人发怵。

雨停止了胡言乱语,空气给季节,彻底划清了界限,阳光不再是温和的表情,散发出些许逼人的气息。

曾经的温情从不同方向逃逸,足迹在劲风中无影无踪,麻雀们,缩紧叽喳的声音,翻动的羽毛,掠过寒意隆起的日子。

我是不是该以一种朴素的心情,重新修订不断凝结的沉重,键盘敲击的声音,更显冬日的沉默与冷静。

立冬之后,思绪的全部意义,在承受中遵从季节的又一次交替,就像遵从生活的一次次变更。

小雪

第20个节气的小雪,哪怕小于2.5毫米的厚度,对北纬39.53度的东港乡村,只可意会,想象的空间,大方了好多年,好多年,像一些希望,年复一年重叠。

多想这一天,乡村的树上生出洁白的枝丫,那些单薄的纯洁,一大早就铺满园子,一个个脚印,清晰透视冬天的存在。

细节没出来,小雪这天的乡村很无聊,树发呆,路空寂,人,无言以对萧条的冷眼。

哪像我,阳光充足的办公室里,面对一张张雪的图片,给予这一天胡思乱想,允许我,用纷纷扬扬这个词,覆盖土地板结的面孔,允许我,用无能为力这个词,遮掩从未抵达的渴望。

大雪

今天,风揪紧了思绪,大地的密度,空气的温度,深刻一次,沿着台阶上上下下,溪水被蒙住眼睛,看不清前路,生动的嗓音,喑哑下来,北方人,比南方人庆幸,不用“空想黄河彻底冰”。

今天,北纬40度的寒气,挡不住兰草伸出小手,声声召唤,挡不住躁动的脚步,在丛林中响起,一只比春醒得还早的老虎,执拗地寻找春。

今天,忽略静与不静,恣意的大雪中,徜徉心情,舒展广袖的精灵,昂扬咏叹,多想,那洁白的霓裳,覆盖心烦,也遮蔽意乱,漂白日子,以及现实的不堪,一棵棵树,站在雪后月光轻柔的地方。

冬至

最短的阳光裹不住艰深的风,漠然的回眸,残留的温存丢失了印记,一个村庄和一棵树瑟瑟了好久,借助风,相偎取暖,最长的阳光,久久凝视南纬23度,那深情的眼神,让北纬40度的今天妒忌,心情陷落在短暂的亮度,瞬间暗下来。

这里开始数九,至长的夜,一片雪花也不曾飘落的冷清,空旷了再空旷,更多逼人发抖的情绪,凝结蠢蠢欲动的念头,要不你看看,星星也眨巴不动眼睛,持久的月光绕紧深邃的冰冷。

或许我体内的寒气,需要今天热腾腾的饺子温暖。

我盼望今天有一场大雪,浸透极致的长夜,在雪花里,端量冬天的纹路,排列组合它冷的秩序,若有一阵风轻拂过雪,也翻开这一夜,翻到了一首醒来的诗,一枝梅,先于雪花开口说话,就找到这首诗的本质。

小寒

茂盛的寒气,轻描淡写浓缩成了小,其实,更大的寒掩人耳目,集聚在冬天的路口,旷野明显佝偻,有一朵不怕冷的花,这时候却传递幽香,一团团的白雾中,隐约着踏雪寻梅的哼唱。

更严酷的寒,掩不住阳气升腾的讯息,北飞雁,闻讯而来做了早春的先导,于是,喜鹊叫喳喳忙着筑巢孵卵,雄性的野鸡,早早醒来鸣叫求偶。

沉寂的田园裹紧了自己,为一次复活囤积温度,寒阳中的烟火,不紧不慢燎烤日子,让陌上的花儿最先红润起来,我精选一些字词和标点,准备描摹春天,只等燕子的翅膀剪碎北方的冷气,那些欢喜的篇章,就书写开来。

大寒

这是个程序,剥开最后一层壳,很多的朦胧和遮掩,裸露本真,撩拨了眼神,芳草幽幽、溪水潺潺、山脉朗润,探寻,一次又一次轮回。

彼时,收束冬天的封锁线,静默的水连同蛰伏的心事,隔着眼神,端量季节虚掩的门,携带无言的光阴进入,一点温存的媒介,风与节气瞬间擦出火星,准备点燃春天。

无际的冬野,似切切的渴望,突然发现,很多的思念穿越寒潮,需要把娇嫩的事物,揽入怀中,温暖裹紧衍生温暖,心跳加快了,明媚散播开来。

一朵花,怦然绽放,坚冰下春水涣涣,寒冷走到极限,思念不再遥远,一场爱恋,从此开启。

关于立冬的文章10:雪濛濛的日子

文/雪梅丛中笑

立冬前后,天色总是阴沉沉的,阴了好些天,下了一场淅淅沥沥软绵的细雨,这可是2015年最后一场雨。随着冷空气的袭击,雨水摇身一变,懒散零星的雪花竟飘飘洒洒由天而降。雪蒙蒙的日子,让人浮想联翩,感觉命运在大自然面前奇异的变化。

连着几天的降雪,窗外的景象异样清新,上天不厌其烦地编制了一层白的纱,覆盖着着大地的万物,就连树挂的雾凇也显得格外美丽动人。立冬才半个月,正是“小雪”节气之时,小雪却不误时机恰如其分地纷纷如期登场了。小雪慢慢腾腾不急不躁,下的有点自信而缓慢,好像泰然处之,也会独领风骚。

连着几天的寒流,雪不大,雪花是微不足道的小颗粒,只是偶尔夹杂着一星半点的大雪花,像是千军万马雪花中的领头羊。冬天的第一场雪,让人喜忧参半,但毕竟是冬季,是预料中的事,可今年的雪来得真快,确实给人以惊喜。这之前有人预测今年是暖冬,可初冬寒雪来得突然,路上行人被滑倒摔伤,交通事故频繁,电视上却曝出北方的大雪成灾,是50年来最寒冷的天气。这冬是暖还是寒,现实是最好的证明,雪蒙蒙的日子,老人和孩子呆在家里不出门是最好的选择。

50年来最寒冷的天气,是什么概念?1965年我18岁在读商业中专,在读条件相当好,住宿和吃饭高枕无忧,外面的风雪寒冷在头脑里没有丝毫印象。有的倒是小时候,家境贫困,在继母手下缺衣少食难熬的冬季。小时候不像样的衣着很单薄,缩着脖子头顶风雪赶路,到了学校同学问我:“脸怎么青一块紫一块,还有白一块的?”同学的问话答不出来,因为嘴也冻僵了。小时候的冬天,稀疏的头发遮盖不住冻麻的头皮,手脚都是冻疮,只有一次因手冻得很痛在大姑面前哭了。其实,冬天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境遇差,身心没有御寒的保障。

冬天,是四季轮回大自然的规律,年年有雪有寒流,根本的问题是生活的保障。经历了苦难,才知道什么是幸福;遇到了寒冷,才知道什么是温暖;命运的改变,是两手拼搏出来的;知足会长乐,让珍惜永存在心中。如今国富民强,老百姓的日子今非昔比,我现在衣食无忧淡忘了曾经风雪的冷酷。如今我尽管人老了,倒也想感受一下曾经浩瀚大雪的严寒,让现实生活和意志再次接受雪的洗礼。

这些天似乎比往年同期的冬季格外寒冷,除了上班族,老人和孩子都在家猫着。我老伴他似乎有强迫症,还继续去中山公园徒步,回来我问他“公园有人吗?”“没有几个”他回答。老伴这人当兵出身,爱运动,在家呆不住,除了徒步就是去买菜。老伴上午买了一些菜,下午又买回来一些东西,我接过来一看有一袋带壳炒花生,买的还不少。“买这么多啊?”我奇怪地问,老伴说:“净是老人买,说冷天在家守着暖气,看电视吃花生”。

老伴的话,让我想起年少的我,第一次由大连去山东看望离异改嫁的母亲。太久失去母爱的尴尬,让我不知相见的哭泣。那是一场厚雪覆盖着家乡的冬季,我的到来,忙乎了母亲一家人。贫困的年代,割了5毛钱的肉包饺子,煮饺子的水热乎乎满家飘香。母亲拿出带壳的花生,在锅里烘烤,现在想来,也许那是花生种子,因我的到来,竟被烤的香喷喷,一家人唯我坐在炕头上接受母亲的忙活。外面很冷,只有白雪皑皑闪着银光,屋内母亲挑亮了小油灯,亲切的眼神,和气的话语,久违的亲情,让我温暖到如今。

如今,时过境迁,曾经的岁月已过,往事也渐渐淡忘成烟,只有眼前的事物还在模糊着记忆。这几天寒冷依旧,只是微弱的雪花偶尔从天上漏下来一点点,证明雪还在继续。在雪蒙蒙的日子里,总是让人见景思情,想念亲人,回忆往事,牵挂家人是人生的永恒。

雪花落地无声,洁白刚强,志在千万里,雪染的风采震撼天地间。雪花是雨滴的姐妹,骨肉相连骨血相通,雨雪是亲情不变的基因。亲情不常在,但愿人长久,你安好我才好。

关于立冬的文章11:冬叶

文/舒小琴

立冬那日走出家门,小区院子里的一株樱花树惊艳了我。叶子黄黄绿绿、密密挨挨的,远看就是一株花树,满树的叶子和褐色的枝干形成鲜明对比,它们干净饱满、润泽秀丽,是经过江南秋风轻拂、秋雨呢喃、秋月朗照、秋露润泽后的叶子,仔细看去,有不少叶片上有残缺的边缘,有细小的洞,有暗黑的点,不知是哪一场冷雨侵袭了它,也不知是哪一只饥不择食的鸟儿衔着它度过了饥饿,但是这种略微的沧桑却使它更见风致了。那是一种历经世事后的沉静风雅内敛。

又过了一段时间,再看见这颗樱花树,叶子已经全黄了,稀稀落落的,地上如同铺了一层黄金。叶片在暮色中像一群落寞的鸟栖息在树枝上,我仿佛听见它们轻轻的叹息声,风过时,叶子微微地蜷曲、喘息、挣扎,有几片抵不过风的力度,踉踉跄跄地打着旋儿,从高处翩然而下,终是跌入同伴的怀里。

说起落叶,想必北方的落叶一定是壮观的了,应该是杜甫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般的情景。那是叶的雨从天而降,叶的阵列队向冬天致敬,自有一种肃穆萧瑟的气氛在。而江南的落叶全不是这样的,空中飞舞着的是一只只黄色或金色的蝴蝶,它们更像是举行一种告别的仪式,缠绵不舍,依依惜别;而落在地上的叶子还是新鲜的、活泼的,仿佛是一只只飞累了的鸟,在地下停留片刻又要起飞似的。特别是雨后水泥地面上掉落的黄叶,它们一片片明眸皓齿的,对镜贴花黄,别有一番情趣。

江南的冬叶各有各的形状,各有各的趣态。在江南的春天,你是绝不会去注意一片叶子的形状。那灿若云霞的樱花开满山坡的时候,你还去看那几片青黄的嫩叶吗?那高大的梧桐顶着满树紫色如风铃一样的花朵盛开的时候,那羞羞答答的几片绿叶也许还在馨香的梦中。一到冬天,你也许记不住当初它开花的模样,但在寒风里,它们就是最靓丽的点缀。梧桐树伸着黄黄的手掌举向天空,像是一个向长辈讨要红包的小调皮,枫树的叶子似一群待嫁的新娘,热热闹闹地比着谁的嫁妆最好看。银杏的叶子是冬天之神的公主,它们穿着黄金衣衫翩翩起舞,细长的叶根是它们窈窕的身材,叶底有一排锯齿样的形状,那是自然的能工巧匠给它缝制的花边。而柳树在冬天则像一位年迈睿智的老人,头发稀疏发黄,站在水边沉思。

当然,江南的冬天也有很多不落叶的树木,譬如樟树、松树、杉树、桂花树等。樟树在春天才开始落叶并长出新叶,冬天的樟树呆呆的,看着周围的叶子一片片落下,自己好像也没有什么生气似的。我的故乡盛产松树,所以关于故乡落叶的印象我非常模糊,好像出现在梦里的全是这种高大的松树,以及漫山遍野可以用来作柴烧的松针。

也许掉落的松针就是松树的落叶吧,记忆里有和姐姐及小伙伴多次到山上去耙(有一种特制的搜集松针的工具叫耙子)松针的经历,我们方言管松针叫枞毛丝,晒干的枞毛丝是一种特别好的柴火,耐烧、火旺。一根根细长暗金色的松针排列在一起被送进灶膛的时候,燃烧的大火噼里啪啦的,那是乡土生活最热烈的一种仪式和氛围。冬日的夜晚,一家人围着通红的灶膛家长里短,那是我童年生活里最温暖的回忆,想必也是燃烧着的松树落叶——松针,最好的归宿吧。

冬叶,一树一花一意态,脚步匆匆的行人啊,请慢些走,拾一片落叶藏起来,也许这才是生活的底色:华丽而不张扬,思念而不失含蓄,情深而不勉强,告别却不悲伤,不忘故土和初心,在一次次跌倒中重生,又在一次次轮回中沉淀,饱经沧桑却依然保持着最初的模样!

关于立冬的文章12:在初冬做下一个标记

文/曾予

立冬后,淅淅沥沥下了三天雨。三天里,我上班下班;雨里来,雨里去。我感到凉凉的雨的气息,我看到缓缓的冬的脚步。叶子由黄绿相间的水粉画,变成深深枯黄的陈旧日记,被雨水轻轻吻过,便红成一片,落在古老的诗歌里。

和同事去超市,看到满树的红叶,我说古代诗人观察得真细致,深秋初冬的叶子真就给人以红色的视觉冲击。那是被雨水浸湿后深沉的、厚重的、浓郁的带有几分寒意的红色,树上地下,满眼都是,沉默在季节交替和岁月轮回里。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诗人们眼中的红叶是无尽的忧愁,包裹着流动的时光。我们不是诗人,没那么敏感。在这样的雨天里,我们匆匆忙忙的生活和工作,无暇细心观赏,也就无暇感慨沉思。直到周末来临,忙碌稍停,才有时间想想几日的绵绵细雨和过去的匆匆时光。

以前大学的时候,最喜欢这样的天气。午后,细细的雨丝如同薄薄的帘幕,让整个世界一片朦胧,使本来就慵懒的时光,一下子变得更加舒缓。我们什么也不用去想,什么也不必去做,静静的躺在床上,清空一切烦恼,让心灵休憩。此时最喜酣眠,除了细细的雨声,没有任何喧嚣;偶尔也会读书,伴着微微丝雨,洗去心头的疲惫;最妙是向窗外张望,欣赏雨景,看雨天里的故事。

其实雨天里有好多的故事,譬如在翠华园雨中漫步。手机轻响,人从午睡的梦境走出,匆匆梳洗,穿好衣服,撑起雨伞,走入另一个真实的梦境。踏着湿润的、满是落叶的校园小径,欣喜得来到八号楼前,傻傻的等一个女孩来到伞下,便一起踩着古老的石板,轻轻弹奏出幸福的旋律。有时候,互相应和背诵一首小诗;有时候,用外语说一说心事;有时候,畅想一下美好的未来;有时候,把伞收起任雨丝轻轻包围……

那些包围我们雨丝和雨伞下美丽的故事随着岁月慢慢消逝,只留在日记中,相片上,回忆里。时光从不停留,就像今天。昨夜失眠,今晨早起;踏踏实实工作,忙忙碌碌生活;午后尽情酣眠,让劳累了一周的心情重新找回轻松和惬意;晚上陪伴女儿,扶着她学习走路,看着她慢慢成长,体味做父亲的幸福。

匆匆一天时光,夜已深沉。此刻能做的,只有把心中的情绪化成一个个字符,在这雨后的初冬,为流动的时光做一个永恒的标记。

关于立冬的文章13:立冬记

文/万承毅

朔风吹进渝南小城,一阵紧似一阵。广场边、街道旁、楼栋间,眼见之绿更加浓郁,氤氲着薄雾似的,白蒙蒙又幽深深。日子突地变得沉郁和悠长起来。

是立冬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已然尾巴。春秋是美丽的,春花秋月两相宜。夏有荷香蝉鸣相伴,也不寂寞。唯有冬季,冷寂,凋敝,鲜有人喜欢。一年之末,万物收敛,严肃端庄,貌似冷漠,实则为了来年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不欢不怒,不怨不嗔。犹如父爱,深沉含蓄,少人谙解罢了。

立冬,冬季从此开始。来年从此孕育。四季轮转,生生不息,冬的规避和藏隐往往令人忽略了它的贡献和作用。一年之初,从冬算起,方才圆满;犹如孕母,怀胎三月,始见人间春暖,令人欣喜开颜。没有冬藏,哪来春花?

冬也并不无趣。冬之佳话趣闻,因为冬雪飘零、积雪如絮,平添一份诗意、多增一种温情。白居易与刘十九雪夜邀饮、把酒夜话的脉脉情谊,因为一首“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而流韵千年。没有小火炉、没有天欲雪,没有天地之间寒气压城、白雪将临作背景,这场酒也仅算友人间一场小饮,稀松平常。

王子猷雪夜访戴更是令人叫绝。雪夜睡醒,开室酌酒,四望皎然,慢步吟诗,忽忆戴安道,乘小船去访,行经一夜到了,却造门不前而返。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雪夜兴起、乘舟访戴,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一切都变得洒脱、畅快、淋漓尽致!如果没有了“大雪临夜”“四望皎然”作铺垫,想来,王子猷的兴致也未必能调起,自然就没有了雪夜访戴这段佳话。

立冬之后,飞雪飘洒,以雪为约,踏雪寻梅,一切都变得诗意起来,飘逸起来,洒脱起来。还不知多少逸闻趣事由此生发,令人神往,叫人愉悦。可见,冬季有趣。

立冬后,口福高。民俗有云:北吃饺子南吃葱,铜锅羊肉好过冬。身处渝南一隅,算是江之南,吃葱倒是没怎么听说,当地人唯独对“立冬吃牛羊”颇为喜好。霜降以来,风寒雨冷,天地渐呈萧索凉寂之态。大街上、小巷道,各种羊肉牛肉的店招一日多胜一日,迎风簌簌飘摇,鲜亮成一面面旗帜。羊牛肉香渐次扑腾四溢,满街飘逸,令人垂涎。而效果也颇为显着,进出食客竟也日盛。

本地有着名的“杨四羊肉”汤锅,主人姓杨,排行第四,人称“杨四”。老家在盛产羊子的关坝镇上,十多年前就开起了羊肉汤锅,其味也正、其汤也鲜,性温味甘、暖中补虚,名声渐盛。每逢冬季,餐馆火爆,几进几出的馆子,食客人满为患,伙计穿梭不停,一片闹腾。后来,杨四将羊肉汤锅开到了城区,成为“好吃狗儿”们冬季必去之地。立冬那天,本地熟人相见,还会问一句:“去杨四了吗?”方才算得跟上了节气的潮流。

立冬始,人怯寒,懒动弹。自此,人们四肢疏懒,喜欢蜷曲于室,用脂肪肉膏御寒斗冷,时不时肚饥腹饿。“立冬补冬,补嘴空”“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食补,算是为明春蓄能积量,苗条淑女们开开吃戒也无妨。万物皆知在冬季收藏,冬眠,积蓄,人也应该适时敞开胃腹,该吃吃,该喝喝,以慰一年辛劳、以补孜矻之身,为明年奠基垒石,方能迎来春暖花开。

如此,立冬日,冬之始,人有了慰藉,有了祈盼,寒凉悠长里也盛开出美来。

关于立冬的文章14:立冬 敲开冬天的大门

文/孙丽丽

立冬了,放眼望去,原野铺了一层霜,像下了一场小雪,踏着经霜的枯草,脚下便发出了“咯吱咯吱——”的轻微声响,一棵棵狗尾巴草在寒风中摇摆,天地间是一派的空旷寂寥。

宋·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立冬了,其实,秋天的影子还没有远去,菊花依然灿烂;草丛间的虫鸣刚刚销声匿迹;满树的金黄、满地的落叶、柿子树上还挂着红彤彤的柿子,一切还是晚秋的景色。可是,立冬了,它似一位老人,初入老,还有余力。

在古人眼里,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古时,立冬就是一个节日。这一天,皇帝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古人有“贺冬”和“拜冬”的习俗。汉时,人们会备好佳酿酒肴,拜谒君师耆老;宋朝,人们则更换新衣,庆贺往来。礼节之盛,一如新年。

不过,古时的穷人最怕过冬,因为衣食都是愁事。紫金霜的《立冬》就是明证,“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话说回来,老百姓过冬,自有老百姓的雅兴,辛苦一年的人们会在立冬这天好好歇息一下,包顿饺子犒劳自己。乡村有“立冬包饺子”的习俗。在老百姓粗糙、质朴的生活里,有着热气腾腾的岁月,有着尘世烟火味的温情。

天空中飘起一场雨,这雨似乎是平缓的过渡。立冬了,秋天也就走到了尽头。“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得梅花便不同。”冬天,虽然是风刀霜剑、是寒冷,然而,能温暖心灵的事情却如缤纷落叶一般多——冬夜里,抱一本书读,安静美好;一位老友不约而至,一只红泥小火炉,烫一壶美酒,无拘无束地闲谈,漫长的冬夜温润、美好、安静、从容。

关于立冬的文章15:温暖的苕窖

霜降过后,很快就立冬了,寒意开始袭人。这个季节本是草木凋零,一派枯萎、破败的萧瑟景象,然而在川东北农村,本该寂寥的山乡反倒热闹起来,勤劳的农人结束了田地里的忙碌后,又满心欢喜开始了另一件繁琐却又充满甜蜜的劳作———冬储。

从土里挖回来、拔回来堆积如山的红苕萝卜,从树上一个个摘下来用箩筐挑回家的柑桔,还有从地里一趟趟背回来的卷心菜,这些人畜今冬明春赖以生存的口粮,敞放在屋里是经不起风霜寒露侵蚀的。川东北的农人不用为此着急,智慧的先辈们早已找好了温暖的居所———苕窖。苕窖不仅仅是用来储放红苕的,这种依据川东北丘陵地貌,在房前屋后小山崖底部水平纵深凿就的两三平方米的小坑,俨然一个安稳的避风港。那些紫的红苕、白的萝卜、黄的柑桔就将在这宁静的避风港里住下来,温暖地越冬了。

然而,把越冬的瓜果搬进苕窖并不是随意简单的过程,农人们总是依据习俗看着节气,选定一个大晴的日子,颇有些仪式感地开始这件他们眼中重大的农事活动。天刚露出鱼肚白,男人们就早早地起床下地,从床下翻找出钢钎、锤子、锄头等农具,一路来到几月不用的苕窖前,前后察看一番,用锤子将苕窖底部凹凸的地方细细凿平。记忆中,每年这个时候,父亲总是把我叫上,给我的任务就是寻找老鼠洞。在父亲“叮叮当当”敲打声中,我蹲在苕窖里,或趴在窖壁前,眼睛紧盯着窖底窖壁的小洞小坑,仿佛一眨眼,躲在洞里想偷吃瓜果的老鼠就会探出头来,调皮地冲我扮鬼脸。

男人们在修整苕窖时,女人们也没有闲着,她们把沾着泥的红苕一堆堆摊开,灵巧的双手麻利地翻拣着,锄头挖烂的、碰伤的、脱皮的通通放一边,留作近段时间食用,完好无损的垒放另一边准备进窖。老人们哄着小孙,也见缝插针地过来帮忙,翻拣柑桔、瓜果,他们把那些大个的、没虫眼的、色泽光润的轻轻放进垫着谷草的箩筐,许是想着来年的好收成或是未来的好日子,他们嘴角总是浮现着温暖的笑意!小孙孙嘴馋了,婆婆大方掰开几个柑桔,向小孙嘴里塞上几瓣,在场满手泥土的女人也人人有份,大家说笑着,双手忙碌着,嘴里咀嚼着,甜蜜丝丝缕缕,在心头荡漾开来。

当瓜果一堆堆分门别类整齐码好时,分拣工作就告一段落了,这时,男人们提来桶,打好水,放上药水,按比例调匀,将手没入药水中,迅速取出,往瓜果身上轻扬,再没入、再轻扬,如此反复。这可是个技术活,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的。药水洒少了,无济于事,洒多了,又适得其反,瓜果会中了毒一般迅速腐烂。这些药水,不仅可以防虫咬食瓜果,还可以强化瓜果防冻效果,就像为瓜果穿上了一件神奇的保护衣。而于看热闹的我,更愿意把这件隐形的衣服想成是瓜果的“嫁衣”,那一枚枚公公婆婆们爱不释手或金黄或透绿的宝贝,就将穿着新衣风风光光搬进“新房”了。

天已近黄昏,搬运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女人们把瓜果挨个儿装进箩筐,男人们则挑起沉甸甸的担子,大踏步朝着苕窖进发,孩子们则跟着男人跑前跑后,捡拾从筐里溢滚出来的瓜果。苕窖的木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男人挑了一担又一担,一趟又一趟,苕窖里的瓜果越堆越高,男人们的鼻息渐次急促起来,步伐也跟着迟缓起来。

随着最后一筐澄黄的柑桔倾倒进窖,关上窖门,上锁,艰苦而愉快的窖藏工作就此结束。往后几个月,苕窖就成了女人的另一个依靠,仿佛有了苕窖,这个冬季女人操持这个家就不用发愁了。今天想炒盘卷心菜了,明儿个要打苕粉了,后天要走亲戚了,女人们背着篾背兜,牵着孩子就奔苕窖,估摸着份量,想要什么拿什么,仿佛这就是她们取之不竭的“宝库”,她们取走的不仅是果腹的食材,更是朴素而简单的快乐,和女人关于幸福的全部向往。

冬季窖藏的习俗在川东北默默地传承着,垮塌了的苕窖旁又悄悄开凿了新的苕窖。那些由石头和泥土组成,看似不起眼的苕窖,储存着一代又一代川东北农人们的收获、希望和温暖,这份温暖———丰厚而持久,足以带着每一个勤劳的川东北人,以最从容的姿态,越过冬季最凌厉的严寒。

关于立冬的文章16:立冬

文/可言

今日立冬,太阳位于黄经225°,气温骤降,水面出现浮冰。

立冬时节,门前尽是冷霜,但这冷霜,却是能醒骨的。稍晚,又残照临窗,此情此景,正是读书的好时候。

古人尊师,一旦求学师门,便会诚心专致,敬师如父,他们会于立冬这天举行拜师活动, 拜师,先要下拜师帖,然后行拜师礼,再奉上拜师的礼物。

关于拜师的礼物,自古有“六礼束修”的规矩。

六礼,通常是指莲子、芹菜、桂圆、大枣、红豆、干肉条等六种礼物。莲子,喻指老师用心良苦;芹菜,喻指弟子勤奋好学;桂圆,喻指学业圆圆满满;大枣,喻指弟子早日成才;红豆,喻指大家鸿运当头。

而束修,即十条干肉,是孔子收弟子时的规矩,“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后来,人们就把学生交的学费叫做“束修”。

历史上众多有名的师徒,我最动容于孔子与子贡。

子贡,姓端木,名赐,比孔子小31岁,孔门杰出弟子,后弃官从商,被商界公认为“儒商始祖”,是孔子周游列国时的一大护法和晚年唯一的依靠。

公元前479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孔子病逝,众弟子服丧三年,三年后,大家洒泪而别。唯有子贡,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独自守墓,凡六年,才离去。

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的行道树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模树在周公坟前)。而这楷树(黄连木),也就此成了尊师重道的象征。

这个世界,总有人为我们指点迷津,但也总有人,向我们指鹿为马。指鹿为马的,那是赵高,是宦官,当一笑置之;而指点迷津的,那是师长,是恩师,当执弟子礼以待之。

沽酒客来风亦醉,卖花人去路还香。那小城深巷处,烟雨迷惘中,有曾经“卖”花给我们的人,正微笑着,向我们招手示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