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故事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故事散文1:时光的故事
文/李敬红
立春,康定的大雪抓住最后的机会快速亲吻大地,往四周望去都是白雪皑皑的山峦,未能觅得春的踪影,也许是闻着泥土的芳香在乡野间长大,从小对四季异常的敏感,看春天枯黄的树枝上抽出新芽,嫩绿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万物苏醒,一切都充满了希望。想起小时候一到这个季节,村里的人便开始忙碌了,小孩们迎着春风,用白杨叶子做毽子,上山摘椿芽满地撒欢,农人们在自己的土地上种下土豆、玉米、蔬菜,这一年都将围着这块土地转。小的时候长常听老一辈说“农民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自是明白农人这一生的艰难,长大后读到绿妖的《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讲到台湾的现代化农业是如何运转的,说道“那些坐在集市上卖菜的农民,那些在村头开会的农民,沉着、自信,没有我们熟悉的那种认命、沉默的气质,他们在大地上耐心耕种,同时,又认真讨论、争取自己的权利和生活”,回头看看我的邻里,每家每户的日子都是越过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小孩离开村子有了城市户口有了更好的生活,可是哺育我们成长的土地却越来越荒废了,而我的精神世界里留下的是泥土的气味,我的远方就是从小长大的村庄,那绵延起伏的山峦,雾霭茫茫,山青水绿,向日葵盛开的村子,那里才是我的心灵归宿。
夏天,便是回忆的季节了,康定的春夏没有太过明显交替,关于夏天更多的是回忆。小时候,外婆坐在院子里,用烟杆抽着农村里特有的叶子烟,夏日的星空特别灿烂,银河闪烁,远处有萤火飞舞,我们围着外婆听她讲熊家婆的故事。长大后夏天的记忆就是,每天下午放学到校门口的夜市里捧两把栀子回宿舍,找来一只玻璃瓶插上,伴着栀子的清香翻阅几页书发发呆呆,和闺蜜一人抱一个西瓜去夏夜草坪里聊天,空气中混合着年轻的味道,而每一个过往的姑娘男孩都觉得未来可期,世间所有的烦恼在夏日的夜晚是不存在的。
秋日,落叶纷飞,这是一个读诗歌的季节“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落叶纷飞。” 是的,宁愿一个人读书、写长长的信祭奠生命中的美好,在落叶中徘徊,永远享受这样的孤独。
冬日,对于高原长大的孩子就是澄澈、绵延、无尽的蓝天和雪。对于爱幻想的姑娘,鹅毛般的大雪,像棉花糖软绵绵的落在身上仿佛置身童话世界,对于在世间苦于求生的人们,雪夜也许意味着更多的考验,行走在川藏线的大雪夜车坏在路上,一个人在寒风里苦苦修车;清晨四点起来扫地的清洁工人;在寒风里拉着行李赶路的旅人,一切的美好背后将存在着更多看不见的悲伤。
四季轮回,花开叶落,春芽到冬雪,时光不会因谁而改变,生活不一定会善待每一个人,明白生之不易,更要努力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学会与天地万物感应,去感受每一个节气,感受世间和生命的轮换寻转,“像诗人那样去欣赏时间的玫瑰,去收获时间的粮食”,愿在四季的轮回中,学会不慌张。
故事散文2:团结的力量最强大
文/黄语萱
一个有趣的故事吸引了我,它讲述了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头驴子尽心尽力地为自己的主人干活,不分昼夜地为主人磨麦子。可是有一天,这头驴老了,再也干不动活了,狠心的主人便想把驴杀掉。驴心里暗暗地想:如果就在这里等死那可就有点儿不划算了。于是这头驴当天夜晚就逃跑了,一路上遇到了和自己有相同遭遇的其它小动物,但是它们并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都希望能够成为不莱梅的歌唱家。于是,它们怀着共同的梦想,一同前往不莱梅。在途中,它们饱经风霜,饥寒交迫。甚至遇到了树林里的一伙强盗,但它们用自己的智慧,团结协作,共同把三个强盗赶走了。故事的结局很美好,四个小动物就定居在树林里的“新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读了这个故事,我为四个小动物的团结一心、相互合作而感动,最重要的是它们都有着一颗向往美好生活的心和一份遇到挫折时不屈服的勇气。这样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学会了团结,让我懂得了团结的力量。
故事散文3:喜鹊的故事
文/常书鸿
新中国成立前,千佛洞有几只喜鹊。有一年,来了一批国民党军官,因为打不到黄羊,就无聊地随手把见到的几只喜鹊用步枪打死。从此,千佛洞的人就看不见喜鹊了。
就在这年冬天的一个早上,我忽然听到一声喜鹊的叫声,急急到门外,看见在窗外梨树的枝头上停着一只喜鹊。这是劫后仅存的一只孤独的喜鹊。我像发现了什么似的,带着怜悯的心情,随手把剩下的一些馒头放在窗边。这个在天寒地冻的沙漠中找不到食物的喜鹊毫无顾忌,狼吞虎咽地把馒头吃下去了。于是第二天来,第三天来,从此它变成我窗前的食客了。
冬天,在沙漠上地冻天寒、草木枯萎的季节里,不能冬眠的动物的确也很难受的。譬如那些平时唧唧呱呱的麻雀,到了此时也变成勾头缩脑的偷食鬼。它们飞到食堂里,飞到粮仓里,变成生了翅膀的老鼠一般,到处偷食,甚至连糊窗的干糨糊也要偷吃。它们往往成群结队地飞到东来,东边的纸窗被啄破了!飞到西来,西边的纸窗被啄破了!我很恨这批麻雀!但自从喜鹊成为我的食客后,它主动地成了义务的纸窗保护者,只要一听见它响亮的叫声,麻雀就一溜烟飞散了。正因为这样,这只喜鹊也居然理有应得似的,每天上午,太阳照到我的纸窗时,就长鸣一声,一下子停在我的纸窗前。这时我就必须赶快拿了饲料出去,否则这个似乎有灵感的动物,就叫着,飞着,跳着,神情不安地等待我的“布施”,直到吃饱了才扬长而去。从此习以为常。有时我稍许迟去一会,它就会在窗外不息地叫着,跳着,甚至会打门似的用嘴打着纸窗。我虽然也有点讨厌,但总是尽量满足它的要求。好在这样的时间并不长。大约从每年11月到次年3月的五个月中间,那正是塞外苦寒的时期。3月下旬千佛洞就开冻了,接着草木又开始生长起来,大概喜鹊的食物有所着落,所以就自己想办法来解决,暂时不依靠我的“布施”。
一直到1949年,这只喜鹊已被我一连养了四个冬天。随着全国的解放,敦煌研究工作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工作展开了,工作人员也日渐增加了!为了改善我们沙漠上工作人员的生活,在修建洞窟的同时,还为我们修盖了一些比较讲究的住宅。从兰州买来了几箱玻璃,把中寺破庙里的纸窗一律改为玻璃。这是千佛洞空前的一个大改革。从此可以避免风沙,光和太阳却依然可以照进来。到了冬天,每一个温暖的小家庭在炉火中,还可以晒太阳。扯上几尺花花布,每一个干部的家属都出奇制胜地做上窗帘,养上盆花,那一个个房间布置得舒适、清洁、美丽。到了新年或春节,大家还随西北农村习惯,在亮堂堂的玻璃窗上,贴了从敦煌图案中变化出来的大红剪纸。真是喜气洋洋,皆大欢喜!
1954年,文化部为了进一步改善我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又拨给我们一部发电机和一辆汽车。我们修盖了一大间厂房,专为停放汽车和安装发电机之用。在这个厂房里,我们也安装了玻璃窗。因为厂房的玻璃面积较大,我特地嘱咐管理人,要注意门窗的开关,不要在刮风时被打碎。次年的一个春天,忽地有人告诉我厂房的玻璃被打碎了!那天并未刮风,门窗也都紧紧关着。我问了一下原因,说是可能被孩子打碎的,于是又给重配了一块。不料在重配好的第二天,有人来说,玻璃又给打碎了!“真讨厌!”我有点不耐烦了。赶紧让孩子的家长们管好孩子,无事不要再到汽车房去。两天过去了,第三天中午,又传来打破玻璃的消息,我就觉得有点奇怪。是否有人在故意破坏?第四次装好后,我特地提醒大家注意一下,看是谁连续做了这些坏事。次日,不到正午的时光,我独自走到汽车房旁边。那里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蜜蜂的嗡嗡声,包围着一棵盛开的杏花树,不时落下一些像雪片样的花瓣,有的落在白杨树畔的小溪中随水漂去了。被暖热的太阳暴晒着的马兰花,已开出花朵,木樨已长出了嫩芽!清明过去仅仅半个月,但塞外的春天来得这样猛烈,翠绿的榆钱,油绿的白杨树叶,加上杏花,蜜蜂的嗡嗡,已是江南暮春的天气!千佛洞穿上了绿色的春装,石窟前面拔地参天的白杨树叶已把古老的石窟遮没了。我正在欣赏千佛洞的春色,忽地听见一声我所熟悉的叫声,随即发现已有快一个月不到我窗前来的喜鹊,这时容光焕发地、矫健地、像箭一样划破蔚蓝的天空,在白杨树的枝头上略略停留了一下。它看了我几眼,忽地一个箭步,飞跃在汽车房前,用嘴啄在玻璃上,烦躁地叫了几声,跳来跳去地望着玻璃反光中它自己在杏花背景中的影子,像冬天在我窗外乞食那样,啄一阵玻璃,叫一阵又飞到树上,对着汽车房的玻璃叫着,会发生什么情况似的。我正在怀疑,说时迟,那时快,一刹那,这只疯狂了一般的喜鹊,忽地把自己的身子,像俯冲轰炸机似的冲击在汽车房的玻璃上。砰的一声,玻璃碎了,喜鹊惊慌失措地振翅飞去了!
一切依旧是这样静,像春光一样悄悄地静寂,溪水在流,杏花在落,有些被水带走了,有些落在细黄的流沙上刚停留下来,一阵微风又把它们带走了。“在沙漠中”,我如从梦中醒来一般,又开始我的逻辑思索,像考虑沙漠中单身干部的感情生活一般,考虑一只孤单的喜鹊的问题!
故事散文4:月和亮的故事
文/季璐琛
晚上,我躺在草坪上仰望星空,心想:月亮为什么一会儿圆,一会儿缺呢?想着想着就出了神……
在神奇美妙的仙境中住着玉帝和他的家人,他们掌管着大地,拥有无边的法力,但玉帝很自私,他非常讨厌夜晚,所以没给夜晚配一个守护神。黑漆漆的夜晚多么可怕呀,没有了“天灯”,老百姓不能外出,只能待在家里,他们烧香拜佛,但玉帝仍不理不睬。
玉帝最小的女儿“月”心地善良,她不忍心看着老百姓受苦,就去劝玉帝。玉帝警告她不许再提此事,否则就要严惩她,月决定牺牲自己,造福百姓。亮是月的三姐,她很心疼妹妹,于是,她劝阻妹妹别和玉帝对着干,月流着泪说:“姐姐,我们是仙,掌管着大地,不能让那些可怜的百姓受苦啊!”亮听了,也觉得父王太残忍了,她决定帮助妹妹一起造福人类。
月和亮就合二为一,组成月亮,她们把体内的力量转化成光,月亮变得越来越亮,夜空也变得越来越美了。
老百姓非常感谢月和亮,于是将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用来纪念这对姐妹。
故事散文5:我和乒乓不得不说的故事
文/张驰
我刚升入一年级就加入了学校乒乓球队。大家可能会睁大眼睛,好奇地问:“你为什么要去打乒乓球啊?”打乒乓球不是我的初衷。开始完全是听从了爸爸妈妈的安排,可是后来我慢慢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当时他们说打乒乓球有多么多么好,一来可以锻炼身体,大家看现在我胳膊上全是结实的肌肉;二来可以保护眼睛。妈妈说我的眼睛特别有神,如果戴上眼镜就可惜了!现在我的两只眼睛都是5.3的视力,总算没辜负爸妈的期望。
时间飞逝,已经是三年级下半学期了,打乒乓球也有三个年头了。回头想想,打乒乓球真的是好处多多,何止爸妈说的那两点啊!
大家知道,我校的乒乓队员一般都是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后去打球,一直到五点十分才结束。回到家吃饭、休息,通常我都到六点半才开始做作业。刚学打球那会儿,遇到作业多的时候,我写着写着就会哭鼻子,心想:“我什么时候才能睡觉啊?”妈妈经常说:“哭,不能解决问题。”慢慢地,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我会利用在校的自习课先完成较少的家庭作业,回到家再根据作业的多少规定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现在我每天在完成家庭作业后还可以看看动画片,打打游戏,看看课外书什么的呢!
记得有一次英语测验,全班大部分同学都考到了90分以上,而我只有84分,别提有多难过了!于是,我决定从背单词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要求自己每天背一节课文。坚持了一段时间,第二次测验,成绩就有了显着提高,整整增加了10分。我隐隐感到有股力量在激励我,刻苦努力、顽强拼搏、斗志昂扬、越挫越勇,这些精神是从哪里来的呢?我恍然大悟,是我打乒乓球时锻炼出来的。
故事散文6:济源的三个故事
文/宁爽
60多年前,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致的闭幕词讲到了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从此也就有了《愚公移山》这篇传世名文,“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成为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故事的发祥地,是河南省济源市。这座城市的街心,高高矗立着一座极富张力的“愚公移山”塑像,远望近观,均能感受到一股蓬勃之力。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济源先行一步,以“五小工业”而闻名遐迩。经过多年积累,工业经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度超过七成。发展的隐忧也如影随形,近年来,和国内不少工业城市一样,济源的钢铁、铅锌、化工等主导产业遭遇行业危机,工业发展对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显现。
在当前和长远的反复权衡中,济源选择了后者——古时愚公矢志移山,今日“愚公”养山造绿——调转马头再造青山绿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英战太行”的故事广为流传。民办教师朱元英、劳动模范卫同英、造林女状元酒同英痴心造林,成为今日“愚公”的榜样。
城在林中,人在绿中,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带来一种别样的精气神。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让济源的绿色品牌越叫越响。令人啧啧称奇的是,济源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连续7年跻身环境质量良好城市行列。
城市发展绿色,绿色也在创造城市。在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的同时,背靠太行的济源“眼睛向海”、扩大开放,演绎出浓墨重彩的“春天的故事”。这个人口仅70万的年轻城市,与华能国际、兵装集团、国电集团、北大方正等央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云集欧美、东南亚、日本和港澳台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近300家,富士康、中煤科工等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新兴产业集群正昂首崛起。
无边光景一时新,病树前头万木春。改革开放已历35年,愚公精神历久弥新,济源的三个故事,带给我们诸多思考和启迪。
故事散文7:鞋的故事
文/张妮妮
如果,鞋会说话,想必它会把每一个故事都讲得分外生动吧!
爷爷年轻时穿过许多双鞋。他15岁时,穿着姥婆做的一双黑棉布鞋偷偷地跟着志愿军跑了。他就是穿着那双黑棉布鞋踏遍了朝鲜战场。这双普通的鞋踩过战场,越过硝烟,沾染过鲜血,最后连鞋底都磨破了,但爷爷没有扔掉,将它装在行囊里带了回来。那鞋沉淀着爷爷满腔的爱国热血,成为永久的纪念与回忆。
听奶奶说,爷爷和她结婚时,没穿锃亮的皮鞋,而是穿上了尘封已久的黑棉布鞋。尽管那双鞋的鞋底破了,也失去了保暖的作用。奶奶说爷爷那时的固执让人心疼,因为爷爷说他穿这鞋,是为了带着战士的鲜血让他们看到中国的新气象和战士们憧憬的新生活。
后来,爷爷去了山西煤窑,那时他总是穿着一双黄胶鞋在煤窑洞里穿梭。慢慢地,鞋底被磨得看不见纹路,鞋面也被奶奶洗得泛白。尽管如此,这双黄胶鞋依旧是爷爷的老伙伴。有一次,爷爷的队友在挖煤时,头上的矿灯突然灭了,在漆黑的隧洞里失去了联系。爷爷在开饭时发现少了一人,于是不顾危险到隧洞里去救他。在返回的时候,爷爷的腿受伤了。至今,爷爷走路时右腿都有些跛。队友为了感谢爷爷的救命之恩,送了爷爷一双黄胶鞋。那双鞋的右脚外侧总是先被磨得很薄,爷爷就在右脚的鞋底粘上一块皮胶,掉了再粘一块。爷爷说:“对人来说,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力量奉献给他人。”所以,那双承载着和谐的黄胶鞋被爷爷收藏起来,成为爷爷快乐的资本。
这样艰难的日子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长到奶奶以为爷爷这辈子都会穿黄胶鞋了。后来,改革开放了,日子也越来越好了,爷爷就回到老家当农民,又一次穿上了布鞋。那块黑黝的土地诉说着爷爷一双双布鞋的故事。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们家也渐渐富了起来,爷爷的鞋也渐渐多了起来,大多是皮鞋:休闲的,棉的,单的……每一双都被爷爷整齐地放在柜子里。只有在一些重要场合爷爷才从柜子里拿出一双皮鞋,擦得锃亮,穿在脚上,跺一跺,然后很带劲地出去。
那天,爷爷的病情突然加重,身体已经瘫软了,却始终睁着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爷爷把那个鞋柜打开,我们惊诧不已:怎么会有那么多鞋,多到让人看了伤感。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生,演绎着这些鞋的故事!爷爷说:“这双鞋是我参加朝鲜战争,踏过硝烟的鞋,上面有我们战士的爱国热血;那双黄胶鞋是我队友送给我的,有我们同甘共苦的印迹;还有那双皮鞋,是你爸爸从外地回来买给我的,我好久都舍不得穿……”爷爷说完,我已泪流满面,平生第一次,我看到爷爷那么遗憾和伤心的眼神。在这一双双鞋上,我似乎读出了一个老人的一生,一个老人心中的真善美!
鞋柜一直被搁置着,丝毫未动,当四周静下来时,它就熠熠生辉!
故事散文8:我与书的故事
文/夏晨音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与书之间也有很有趣的故事,我挑两件说给大家听听吧!
暑假,我看了一本叫《中外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我看的如醉如痴,我还得到了妈妈的表扬——“废寝忘食”了。那天,我正在看《中外科学家的故事》:鲁班发明了手锯是从一种草上获得的灵感;张衡从小对天空上的星星特别感兴趣,发现了很多奥秘。我看着看着,没想到时间过得飞快,都该吃晚饭了,妈妈把喷香的饭菜端上桌后,又叫“丫丫吃饭了”,弟弟从我身边溜走,冲向了餐厅,而我呢,还坐在那里继续看书。妈妈见我没来,到房间一看,我还在看书,忍不住笑了起来,说:“你看书还真是废寝忘食啊!”就这样,我得到了妈妈的表扬。
有一次,我们一家去商场玩,我选了本《淘气包马小跳》,我之所以选了它,是因为它的故事情节特别精彩,故事中的人物也栩栩如生,马小跳经常惹女生生气。这个故事讲得是一个班级的趣事。马小跳作为“领袖”,带着他的小伙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冒险”。当我看完第一篇的时候,妈妈已经把弟弟推去看鱼了。这时我才依依不舍的放下书,跑到妈妈那儿去了。
书,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伙伴,是我们的家人,还是我们想去就去的一处旅游地。当你伤心的时,书像一位安抚你的朋友,让你雨过天晴;当你生气的时候,书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阿姨,让你消气;当你高兴时,书像一瓶炎炎夏日的冰水让你更解渴,更快乐……
故事散文9:土地里的故事
文/饶京水
媳妇原本是不与土地有缘的,因“错嫁了郎”,便夫唱妇随地经营起土地里的故事来了。
记得刚结婚回家看爷爷奶奶,半途经过麦田地,媳妇眼馋地望着麦苗,非要到麦田里去割韭菜,我望着她那懵懂的眼神和傻傻的表情,几乎就要笑瘫在自行车的前把上了。
爷爷奶奶家住农村,距城不算远,我和媳妇周末都是要回家的。回家的路有两条。一条路是新修的公路,水泥钢筋铺就,平展的路面,鱼贯的车流,风驰的车尾时常旋起一阵和着油烟味的热浪,让人屏息蹙眉不得舒展。另一条路是原先的古老马车道。
媳妇喜欢这条古道,古道上没有汽车,也没有刺鼻的油烟味。古道两侧的嫩草和庄稼吐着清香的气味,伴随着呼吸沁入心脾,犹如饮了琼浆玉液般的清爽。这里的农田多是沙土结构,沙性大,土质松,是最适宜种花生和豆类杂粮的。
媳妇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很小就学会了打枪、跳舞、唱歌,就是没见过庄稼是怎么生长出来的。要说种地,她还不及《朝阳沟》里的银环,不光麦苗韭菜分不清,还把乡亲送的小米,硬要拿到地里去种,当场就把爷爷奶奶笑晕了。
爷爷奶奶都是种地的好把式,他们的子孙们都在外地工作,家里没有种地的人才。爷爷奶奶常在我们中间物色接班人,想把种地的本事传承下来。我天性懒,怕地里的劳作,有时和爷爷奶奶说话故意避开种地的话题,生怕被爷爷奶奶选中。媳妇却喜欢和爷爷奶奶打听庄稼地里的事儿,还听得津津有味,渐渐地,爷爷奶奶就把媳妇当成了种地的培养对象了。
媳妇是名医生,天生就有一副长不大的相,一双大眼睛,一根大辫子,还夹带着一股憨傻劲儿,问起问题来刨根见底,常把爷爷奶奶逗得合不拢嘴,爷爷索性就把那陈年老辈子的种地故事给她讲了一个完全彻底,什么摇耧、犁地、掐谷穗、扬场、施肥、锄小苗,讲到得意处就拿起农具在家里示范起来了。媳妇听得认真,爷爷和奶奶讲得起劲,有时认真得竟顾不上吃饭。
爷爷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打过短工,遭过饥荒,拿土地当命根子看,像亲娘老子一样伺候。爷爷奶奶种不动地了,多么希望有人接过他们手里的锄头,把土地伺候起来,别给荒芜了。
爷爷奶奶知道我们星期天回家,还没到星期天,就早把伙计安排妥了。奶奶和媳妇在家包饺子,爷爷领我转他的责任田,一块不拉地全都说给我听。他从土地的面积、四邻家说起,一直讲到土地脾性特点。小半天的时间,爷爷就像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别人似的,把土地的位置、面积、四邻家和土质脾性都嘱咐得清清楚楚,生怕我们亏待了那些土地。
一年后爷爷去世了,再以后奶奶也走了。那几块田地就成了我和媳妇对爷爷奶奶的思念,想爷爷奶奶的时候,就蹲在地里,捧一把黄土嗅一嗅,那里边还存着爷爷奶奶洒下的汗水;靠近青苗听一听,青苗还在讲述爷爷奶奶种地的故事。
我和媳妇都没学过种地,平时地里的劳作,也就是收秋种麦时帮忙凑热闹罢了,真正的从头至尾拿起种地的活计,还是从来没有过的。平时,看不到眼里的那些小农活,要真的上手拾掇起来,还真不是一件轻松自如的差事。
就说种玉米吧,心里想着这有何难,请了人就只管种了,然后跟着村里人学着间苗、施肥,收玉米就是了,没啥可难学的,哪里知道种玉米也得要科学,更得要经验,可不是想像的那么简单,一个环节管不好就叫你颗粒无收。
那一年种玉米,眼见得别人的玉米都快膝盖高了,媳妇琢磨着,咱那地肥足墒大的,玉米恐怕要长过膝了吧。见别人间苗,我们也就学着到地里间玉米苗子。站在地头向里望去,媳妇被眼前的景象彻底惊呆啦,远远的超出了她的想象,满地的野草绿得发黑,连地皮都不得露,那还看得见玉米苗的影儿,扒开草丛又细又黄的玉米苗,抖抖瑟瑟的卷缩在荒草堆里,像得了重病似的奄奄一息。一位过路的大哥说:老弟,这玉米给耽搁了,草上来了,没法子治了,今年恐怕没有收成了,耕了吧!省得白白浪费肥力。去年,我也有一块玉米跟这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耕了。
耕了吧,媳妇真舍不得啊!看着卷曲在草窝的玉米苗,她们好像在哭泣,那可是自己亲手种出来的玉米苗啊!绿茫茫的一地野草从哪下手啊!围着玉米地转了几圈,不时的烦愁,不时的叹息!半尺高的麦茬,密不透风的野草,一锄一锄地扒,要扒到啥时候才算了呀?苗和草都长在了一起,苗旁的杂草都得用手拔,稍不留心拔掉了草也带出了苗,苗没了除草还有啥意义?就这样,犹犹豫豫了一天,竟没敢往玉米地里迈进一步……
晚上媳妇梦见了爷爷,爷爷没说话,一直对着她微笑……
第六天的傍晚,红红的晚霞久久不落,陪伴着媳妇锄完最后一锄,媳妇坐在地的中间,一股从来没有的成就感油然从她的心底升起,她望着那些抖擞的玉米苗子,就像面对着自己的孩子,媳妇多想大声说:孩子们快好好地长大吧。
转眼,金秋已到,丰收正浓。我们家的玉米又如何呢?媳妇心虚得不敢往地里走,怕见那惨不忍睹的景象和村民讥讽的眼神。哎!自己的地好歹总要去见的。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不住地搜寻长势最颓废的玉米,想必那就应该是她的玉米地了。媳妇犹豫地站在自家的玉米地前,突兀的景象,竟让她怀疑起自己的眼神,揉揉眼再认真看,再真实不过了,这就是媳妇那块要耕了的玉米地,柔弱的小苗已长成粗壮的身材,高高的秸秆,硕大的棒子,迎风晃动的缨子,多么像列队的孩子在迎接母亲的检验,媳妇哭了。
媳妇把玉米杆子揽在怀里,像怀抱着自己的孩子,边端详边唠叨:种庄稼和养孩子一样,容不得半点虚假,哪个环节省劲啦,哪个环节准出事。出了事也别害怕,只要能静下性子耐心地把那荒草野苗的拔除干净了,那苗苗还会好好长的,什么时候管都不算晚,只要你管了,苗苗们的奉献,是会让你掉眼泪的。
时光荏苒,掐指已有三十年了,媳妇再不是遇到麦苗就要割韭菜的懵懂客了,她把满头的青丝都和到了黑土里,只剩下白发在讲述土地里的故事。
故事散文10:有故事的三轮车
文/李利军
朋友约好晚上一起吃饭,在淮阴区。
下班后,已经是6点多了,到北京路上打车。交接班时间点,车虽很多,却很少是空车,即使遇到空车,司机因忙着交班,也不愿停。等了好一会,心里未免有些着急。
一丝丝小雨飘了下来,幸好是不会打湿衣衫的雨,否则的话,站在路边等车也是一件尴尬的事。
初夏的淮安,不是太热,也没有凉意,这样的湿润空气,倒是挺宜人的。
一辆载人三轮车停到了我边上,一个年轻女人的脸露了出来,坐三轮吧,大哥,比出租车便宜呢!
我很少坐三轮车,有时候情愿骑公共自行车,或者步行。这是一种经济环保的选择,还兼有健身的效果。
女人的三轮车比较简易,红色的主色调。女人自己也是比较简易的那种,三十多岁的样子,衣服是地摊购来的便宜货,头发胡乱地在脑后挽了一个结,脸上没有化妆,几颗小小的雀斑散乱地窝在其上,添了一些小小的俏皮。
她见我望着她,又望了望车来车往的马路,一脸焦急,知道我是动了心思,又跟上一句:大哥,就算是帮个忙吧!我吃了晚饭刚出来,你要是坐的话就是我的第一笔生意呢!说不定因为你今天晚上坐我车我的生意一直会很好呢!
真是一个会说话的女人。我上了她的车,问,到淮阴区的大润发要多少钱?
7块吧,出租车的起步价,怎么样?她一脸讨好。
好的,走吧。我坐好,她帮我把两侧的车门拉好,就开始出发了。
唉,真不容易呢,要是家里的不要脸的好好的,哪个女人想来拉三轮车啊?她说。
我一听,心想,这个女人真有意思,跟一个陌生人怎么能说家里不愉快的事情呢?
每天什么事不做,喝酒赌钱,就指望我一个女人赚钱养家,哪容易啊?
除了拉三轮,你还做什么?我来了兴趣,这完全是多年文学创作养成的习惯。
白天在汇通市场替人家老板看门市,晚上还要出来搭车苦钱。
我从包里摸出了7块钱,放在手心,准备下车时给她。一边想着,这个女人真不容易,这么辛苦地养家。
去年和他离了,孩子跟着我,已经上小学4年级了,他是一分钱也不给,一个绝和尚租一间房子住。
我心生恻隐,又从包里摸出一块钱,凑成8块,准备多给她1块。
也真是太不像话了。我说,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呢?刚开始你不了解他吗?
人家介绍的,小狗日的刚开始能装呢,一结婚,完全换了一个人,什么事不问,也不出去苦钱,就指望我一个人。她回头望了我一眼,伸手捋了下滑下来的碎头发,因为说了一句粗话而有点不好意思。不一会,又说,大哥,我真是受够了,没办法,就跟他离了,本来不想要孩子的,他也不要,小孩他爷爷也没有能力要,你说我命够不够苦?
我又摸出两块钱,凑成了10块了,准备下车时都给她。多给3块钱,对我来说,真的没什么,但对于她这样靠一块钱一块钱辛苦赚着过日子的女人,是不是有些珍贵呢?
不管怎么说,我要多赚钱,把孩子要养大呢,你说是不是,大哥?
是的,你是一个能干的女人,你的命运会慢慢好起来的。
有时候,都不想活了,这么七死八活地苦,哪天会是出头的日子呢!
这样的想法可不好,我不赞同,你要眼睛朝前看,以后会越来越好的,千万不要胡思乱想啊。
唉,大哥,你真是个好人,能听我诉诉苦,我心里好受多了。
大妹子,我到了,你靠边停下来吧。其实我也是挺感动的,感动她把我这个陌生人当成可以信赖的倾诉对象。有时候,能把自己的不幸说给别人听,也要有很大的勇气的。
她回头望了望我,说,还没注意呢,你都到了,拉到你这样的客人,心情就是好呢。
我掏出准备好的10块钱硬币,都给了她,她急忙推辞,大哥,不能这样,我不能多收你的钱!
我态度坚决,收下吧,我希望你好好珍惜生活,好好活下去,不要有一丝的不好的想法!
她接了钱,抹了一下眼角,点了点头。
小雨停了,碧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匆匆的人流,满眼的绿树,这样一个有着无限生机的夜晚,在淮安,我精神愉悦,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
故事散文11:争论的故事
文/钱雨珂
有一个叫罗克斯的小男孩,他有一双明亮有神的大眼睛,高挺的鼻子,红润小巧的嘴巴和一对机灵的耳朵,看起来帅气极了。
街坊邻居时时赞美他:“你的眼睛真有神,水汪汪的,多漂亮啊!”
妈妈常常逗他:“瞧瞧你的鼻子,什么气味都逃不过它,真像只警犬,可以去帮警察叔叔破案啦!”
听多了赞美声的五官,有点按捺不住了。一天夜里月色朦胧,人们都已进入了梦乡,玩累了一天的罗克斯也早已睡着了。这时,一个声音划破了夜的寂静。
“哈哈,多亏有了我眼睛,要不然主人怎么看得到这五彩的世界呢?”眼睛得意洋洋,不时地还东张张西望望。“切,别在那得意。”鼻子忍不住插起话来,“还是我本领大,花香,菜味……只有我才能分辨什么东西最香最美味。”“别自以为是了,你闻着味道香喷喷的,没了我嘴巴怎么能品尝这美味呢?”说完,嘴角撇了撇,一副瞧不起人的样子。眼睛毫不示弱,继续辩解道:“没了我,主人的世界会变得漆黑一片,生活会变得灰暗无比!”
“好啦好啦。别再争啦!”耳朵那浑厚的声音打断了大家的话,“我们都很重要。每个人都在发挥着自己的本领为主人服务,不管是谁都不可缺少!”
听了耳朵的话,眼睛、鼻子、嘴巴都惭愧地默不作声。事后,它们尽职为主人服务,使小主人变得越来越棒,受到的赞美越来越多,但它们再也不骄傲,因为它们知道:骄傲使人落后,小主人的进步是它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故事散文12:肆笔勾勒
文/听晓
01
云淡风轻的故事来的巧妙,浓墨重彩的呼声谓之高傲,秋千花上的风景一年又一年,那么多的故事免不了如花一样凋谢陨落,总有一天,故事会淹没的悄无声息,连讲故事的人都会一同消失。
知晓一些故事的发生似乎是一件很玄妙的意味体验,就像是回头走来时的路,因为是走过了一遭的缘故,总是有或多或少的一些印象停留在脑海里,凭借着记忆勾勒,路的曲折反而成为了一种美景。
小说里常用过目不忘去修饰一个人深刻的记忆,觉得记忆无论多深刻,总是要表现在方寸之间的纸上。很多个悲欢离合的故事最终都是因为纸上画笔的妙招,勾勒出了一些人一些事,才让故事峰回路转,而说到底,勾勒故事的人在心里,还是得益于无边的情谊。
情感的宣泄大概是文艺创作的一大源泉,据说狂书的张旭,每次都是豪饮之后才拿起笔,觉得心情澎湃之时才会顺势挥毫。不守章法,随性走笔,因为没有框条所限,自然笔走龙蛇。张公的狂草自成一家,收放自如,而在文字的横竖勾勒提捺间,最为神韵。
其他文艺创作之道即是由此演化而出,所以但凡是文艺思想浓厚的人心性也突变异常。思绪的灵动驱使灵感光芒总是突兀而至,发自内心的狂喜会让艺术变得特别疯狂。我们大多数人扮演的,即是站在疯狂的艺术身边,而又安份观望的角色。
肆意走笔的最高境界是对艺术炉火纯青的把控,擅于山水国画的大师们往往只用几笔侧锋勾勒,泼墨,巧妙结合留白,便能收获一幅佳作。看似简单的画笔,墨水,宣纸,蕴藏的是文化艺术不间断的生生张力。
02
执着于山水风景的临摹,多是真正欢喜艺术之人,遥想最灿漫的光景不过是留恋处的高山流水。故事本身的意境究竟是为路人所道,好像遇上了轻巧的故事,独特的俗人便是一件多么赏心悦目的经历一般。
二口古街的故事没有被多少人记起,路人都是先来到二口,而后才知道古街的点滴故事和不老情怀。一张青石板,两樽石狮子,屋檐自是冲天而立,墙角的苔藓却是深深扎入土中,岁月的痕迹正是用这样的画面凸现。
走过的阿婆仍旧是目无神色,多半是眼疾深重,她伫立的拐杖敲击石板的声响很脆,催的来往的年轻人,彬彬有礼,很远就挺住脚步,相让开来。阿婆的脚步在二口稳稳当当,直到映衬在路尽头的古槐树影子里才缓慢停当,踽踽而行。
树的影子里是阿婆的佝偻的身形,大概是槐树特有的香气感染了她,她颤抖地抬起头,兴许看不见什么,也兴许是在嗅着什么,苍老的气息一阵一阵。有只大花狗突兀而至,它也抬头忘了下古树,然后从阿婆身前走过,走动的没有一丝声响。
游人就是在这时候收起相机的,古树,长者,狗,在灰色的天空下,菱角分明。二口的时光无论在哪个光景里都像是一幅铅笔画,素描或许不入目,油画肯定是光彩不凡。但无论用什么笔触,勾勒出的画面都是沉静的,都是来源至跃动的生命。
画面是一种特立独行的风景。
03
十古祠堂是二口街道里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之一,据说早就申请了文物保护单位,来往游玩的人因而经常从当地人口中获知,年复一年,侃侃而谈。有时候游人想不适应都不行,偶尔满心好奇走来,又淡笑着走开。
祠堂最初是用来供奉当地的四方土地和绕有声望人的衣铂,传到近代百年的时候便突然失去了功效。一段是动荡年代,一段是人祸年代,双重打击下的十古,早就面貌全飞。一份是被焚毁的族谱,一块是被征用的保护区,反正前前后后的时光压来,十古早就不是二口人的了。
祠堂内的墙壁有很多遗迹石刻,说是有年代久远的书法大家所留真迹,却没人瞧见过。有说真迹已经自然风化了,也有说被某些人拓去了,多少年的时间不见了,也没有人真动手去寻找。
在本地人的眼里,来祠堂的人最多时候即是在春节和七夕节,一个是年长的人来的多,一个是年轻的人来的多。所有人来时的衣装都是鲜艳异常,只有祠堂还是一幅青砖黑瓦,人们从祠堂高大古老的身躯前走过,总能感受到一股悠凉之意。
有一天,一位擅于作画的人来到了这里,因为他的一幅幅油画,让更多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二口和十古。游人慕名而来,反而更加愿意听当地人絮絮叨叨,讲述二口的历史,虽然旁人并不知道,他所讲的真实度有几分。
往往肆意的几笔,便能勾勒绝美的风景。
故事散文13:每天的故事换来每天的精彩
文/陆惠凯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不觉踏上讲台已经六年了,今年教一年级。每天忙忙碌碌,发现有几个好动的小家伙着实令我头疼。
为了这些孩子,我算是费尽了心思: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无可奈何的找家长督促,表扬激励,威逼利诱……十八般武艺能使的都使上,留下的却唯有叹息。
偶然看到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一篇散文,张女士的一双小儿女不爱吃水果,软磨硬缠均不见效。她灵机一动,将桔子剥成瓣,称之为“小船”,孩子的嘴巴则称为“港口”,只要一喊“小船要进港口了”,孩子就乐陶陶地把小嘴张得大大的,任由她把桔瓣往里送……看了这篇文章,感动之余,又有了许多感悟。张女士实在是位睿智的母亲,她知道蹲下去贴近孩子的心灵。我为何不换一种方式去改变孩子呢?
通过观察,我发现那几个好动的小家伙最喜欢听我讲故事。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如果你们今天上课不做小动作,老师把晨会课批评教育的时间用来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吗?”孩子们兴奋得齐声回答:“好!”这天的语文课精彩纷呈,孩子们和我配合得天衣无缝。最后五分钟,我用自己最丰富的感情,最饱满的状态给孩子讲了一个有趣、精彩的故事。从那以后,我跟孩子们签订了合约“上课静心听讲,老师每天一个精彩的故事”。我把好看易懂的绘本故事带上了课堂,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这些好动的孩子安静了,懒惰的孩子勤快了,沉默的孩子发言积极了。
庆幸自己不再每天进行“说服”教育,每天不再为这些事烦心。孩子们听的故事多了,倾听能力、说话能力、写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真是一举多得啊。
故事散文14:讲故事 也是一种励志教育
文/钟芳
近来,在与儿子的聊天中,得知他长大后想去北京发展。我知道这毕竟是他的理想,能不能实现,除了他自身的努力外,环境以及机遇也很重要,但首要的是要适时的多鼓励他,同时,也要及时指出他的不足。
正好前几天儿子刚结束小考,虽然考得不错,但也暴露出他不细心的缺点。如果这些小毛病、小缺点不及时克服的话,养成了粗枝大叶,做事马虎的习惯,久之就会影响孩子成绩的进一步提高。而如果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难得有一个好的成绩,要想到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去发展,恐怕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于是,借着晚饭后与儿子一起散步的机会,我决定及时地“敲打”一下他。我给他讲的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二十多年前,班上有个姓尹的同学,成绩一直不错,在老师和家长们的心目中,他就是读北大清华的料,连他自己也一直这么认为。他有个习惯,喜欢把一些公式和概念抄成小纸条,随身放在口袋里,一有空闲,就拿出来温习。靠着这种吃苦的精神,他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高考那天,他却感冒了,在考场上打了几个喷嚏后,他去掏口袋里的卫生纸,准备擦一下口鼻。结果卫生纸没掏出来,不知怎么把他前几天温习的小纸条给掏出来了,这一幕正好被走到身边的监考老师看见了。监考老师不由分说,当场以考场舞弊为由,宣布他成绩为零。正是由于他忽略了细节,没有养成好的做事习惯,才导致他功亏一篑,令人扼腕。
故事讲完了,我问儿子:“尹同学因为做事不精细,结果不仅连北京没去成,那年高考也名落孙山,这个教训深不深刻?”儿子点了点头。我进一步启发道:“对比一下你自己,还有哪些地方也跟尹同学一样,被你忽略了呢?”儿子想了想:“平常做作业时,不喜欢用草稿纸,而是直接写在作业本上,等到发觉题目做错了时,又去拿橡皮擦,经常弄得作业本白一块黑一块的。”我说:“再想想,平常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被你忽略的细小问题?”儿子于是又逐一对照自己生活上的陋习,给我一一作答。比如搞完了房间里的卫生,就以为万事大吉,抹布随手一扔就不管了……儿子如数家珍地指出了自己的不足,末了,他高兴地告诉我说:“妈妈,我知道了,做事不细心、马虎的习惯,不好,我一定改,你就看我的行动吧。”
想不到我的一番旁敲侧击,让儿子幡然醒悟,我也很高兴。此后,儿子果然没有食言。现在,他学习和生活上都很注重细节,最主要的是已充分认识到了好习惯能成就好未来的重要性。我想,这对于他将来的成长,一定会有所裨益。
看来,教育好孩子不一定非要用什么高深的知识,能把简单的道理蕴藏在具体的事例中,加以浅白的分析,让他们自我发现、自我发省、自我提高,就能很好地达到教育和鼓励的作用。
故事散文15:老仙人掌的故事
文/纪耕涛
一棵沧桑的老仙人掌,用“吉祥如意”的大花盆盛着,与其它花卉一同摆在我办公桌旁边的长桌上,待我累了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瞅它一会儿,想起有关它的故事……
女儿五岁时,左腮突然长腮腺炎,听长辈说用仙人掌辅助治疗效果好,于是便买了一棵小仙人掌。我把它的一个瓣儿剪下来,捣烂敷到女儿腮上,结合药物治疗,三四天后,那腮腺炎果然痊愈了。小仙人掌成了我家的“功臣”,我感激地精心呵护它。
这小仙人掌生命力很顽强,不久,就又生出两个绿油油的小圆瓣儿,像玩具小熊的小耳朵,甚是可爱。那些日子,可爱的它成了我们全家饭后茶余专门欣赏的“艺术品”。
冬去春来,在我家落户两年的小仙人掌已长成绿意盎然的大仙人掌。但那年夏初,它突然有点蔫了,同事说可能浇水太勤了。我怕它死去,赶紧将它移栽到门前的地里。它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孩童,坐在大地母亲的温床上,沐浴着阳光雨露,倾听着鸟啼虫鸣,静观着世态风情,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个夏天,竟长成了一棵大大的“仙人树”。
待深秋的冷风撕扯着树上瑟瑟的枯叶,清冷的白霜布满片片红瓦的时候,我的仙人树还在外面。我怕冻坏它,赶紧将它移栽到塑料花盆里,并艰难地搬回了家。但它占空间太大,有几次还将好玩的女儿扎哭了。我只是安慰女儿,并没有怪罪仙人掌——它长得毕竟茁壮,讨人喜欢,我怎忍心把它再扔到外面呢?
第三年夏日,仙人掌竟然开花并结了果。然而,第四年,它所有的瓣儿都长出白癍,布满皱纹,底部的老瓣儿更是粗糙开裂又泛黄,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农的手——它得了所谓的“蚧壳虫病”。看到它那副老态龙钟的模样,我嫌弃地将它扔在门前。后来,我重新买了绿萝等绿色植物,改成每天精心侍弄它们,而那盆大仙人掌被丢在外面,好像一位被子女抛弃的风烛残年的老人。
天气逐渐寒冷,我家生起了温暖的火炉。阴冷的一日,同事喊:“赶紧把你的仙人掌搬回家吧,要不然就冻死了。”我想也是,这样冷,往年早搬回家了。于是下午下班时,我费力地把它搬回家。屋里炉火正旺,与屋外温差很大,结果原已冻僵的老仙人掌因化冻而耷拉了脑袋。女儿好奇,吃惊地用小手去扶它,结果被扎哭了;妻拿衣服时不小心也被扎伤了手。孩哭妻怨令我突然暴怒,找来剪刀,三两下剪掉了所有蔫了的瓣儿,只剩下三支厚而硬的老枝。它绿色的血液不停地滴落,我不但无一丝痛感,反而有些许快意。妻说:“不如把它拉到办公室吧,那里宽敞一些。”我立刻找来垃圾车,努力搬起它,结果往车上放时,因用力过猛把塑料花盆拽碎了,老仙人掌立刻散了架似的歪倒在垃圾车里,我的手也被划了一个大口子,立时渗出鲜血。我大怒,拖起垃圾车,把它扔到了垃圾堆里……
入夜,天飘起了雪花,不久地上便铺了厚厚的一层。妻拿着手电筒到外面倒垃圾,回来时呆立在门口。我惊异地问:“怎么了?”妻说:“我们把仙人掌弄回来吧,看到它躺在厚厚的雪堆里,我心里……不好受,毕竟它给女儿治好了腮腺炎,又陪伴了我们这么多年。”我听后也非常感慨:是啊,假如它有灵性,会难过的老泪纵横,会当面指责我们的喜新厌旧、忘恩负义吧?然而,他不会说话,更不会反抗,只有忍气吞声,把一副老朽的病体交给冰冷的雪地……眼睛突然涩涩的,心里一阵伤感。我们终究把它抬了回来,并决定明天立刻给它买个好的花盆,重新栽上,相信明年的春天,它又会顽强地吐一抹新绿……
“望着仙人掌在那发什么呆呢?想什么美事吧?”下班后的同事向我打趣道。我微微一笑。又望了一眼那株老仙人掌,发现它其实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