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佳节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佳节文章1:每逢佳节倍思亲
文/丁纬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中秋,我就会想起远在它乡的表哥,想起我们曾经的欢声笑语。
还是在这片星空下,我仰望苍穹,一轮明月依旧。不免心绪牵动。表哥啊!你是否也在看这圆圆的月亮?此时我真的好想你啊!
表哥,我们已经分别好几年了。在这几年里,我已经从一个顽皮捣蛋的小男孩成长为一名五年级小学生,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相信在你下次回来看到我时,你会惊喜地发现你的弟弟真的长大了,懂事了。我特别怀念我们曾经一起度过的那些快乐而难忘的时光。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一起疯玩。天气变幻莫测,刚刚还是艳阳高照的天空突然就暗了下来,紧接着电闪雷鸣下起了滂沱大雨,我们躲避不及,结果两人都成了落汤鸡。那时我才刚刚读一年级,体质很弱,淋了雨后的我到家就发起了高烧。一开始,我只觉得头晕,心想没有什么事,可后来觉得头晕脑转,恍如天旋地转。这下可把你吓坏了,你赶紧让我睡在床上,拿来了一块湿毛巾搭在了我的额头上,又拿体温计给我测量体温。“呀!39摄氏度!”你尖叫道,你又十万火急给我正在上班的妈妈打电话,可妈妈不接,于是你又继续打,直打到妈妈接电话为止。打完电话,你又赶紧拿开水给我冲了一袋感冒药。妈妈回来了,要带我去医院,我不肯去,你便又哄又安慰我,我才乖乖跟妈妈去了医院……
表哥啊,这些事你还记得吗?表哥,谢谢你陪我度过的那段日子,我的童年因为有了你,才有了更多美好的回忆。
佳节文章2:九月馨香醉佳节!
文/淡了红颜
九月之秋,晨露裹寒装,略感寒冷,月陨桂花馨香味正浓。九月之秋,举国普庆国庆佳节也将到来。也是众多忙碌之人合家大团圆,携全家外出游玩的佳节,很多身在异地之人,亦会携家人返故里与家人团圆。
九月之秋,空气舞动残留翅膀,满载寒秋的韵味,悄悄走近冬的身旁。阳光依然展露笑颜,和蔼俯瞰尘世每一个角落。虽然与夏之骄阳相比略感消瘦,热情逐减,气息显得些许力不从心,她仍然坚持使命,欲使得尘世变祥和温暖。
秋雨绵绵, 连续不断。桂树毅然承载绵绵秋雨的洗礼,酝酿延长桂花的花期。花蕊浮幽香,秋韵锁桂园,桂花享受着阳光苍白无力抚摸,展露花蕊,散发浓浓香味。桂馥浓浓清雅之香,满目金色呈现绿树丛中。点缀着一簇簇米黄色小花,虽是中秋月圆之后盛开。它仍然那么素雅、大方、那么生机勃勃,令人不得不另眼相看。特别是它那浓郁的幽香,渗透了空气每一寸肌肤,花香陶醉众人。
晚桂飘香、浓香远溢、沁人肺腑 。纵然是晚开,延迟之花期,却能把全身的香味吐露出来。香飘满园使人留恋,顿足停留花丛间。桂花树下,躺着飘落花瓣。轻轻触摸桂树的身躯,它害羞轻颤,欲抚摸桂花娇颜,花儿羞怯逃避。使得它们翩翩起舞,携带温馨桂香纷纷飘落尘埃。
满园飘零花瓣,吸引一只孤单的蝴蝶,在花瓣飘零的瞬间飞舞,欲搂抱花瓣身躯。怎奈,树随风摇,风伴花舞。这自然现象,无人能改移。小小孤蝶岂能攥改自然规律?虽然,常常陪伴花树,与花厮守,细说情愫,相守誓言。怎知相守时短,幽幽桂花随风而逝,连句道别之语也来不及说出!唯用阵阵浓郁之香环抱孤蝶飞舞!
悲伤孤独之蝶,孤单盘旋,以凄美的舞姿,舞动翅膀。告别曾经相思厮守得花魄,欲飘欲降的身姿,攥着一缕幽幽桂花之香,慢慢向远方飞去。 目送渐远消瘦的孤单蝶影,飘零的桂花。我不禁思绪纷扰黯然。花恋树,蝶恋花。不正如此时为情为爱的苦闷情结吗?相互的情感只有自己知详。尽管我知道,缘来缘散有定数,无约期。该来的总会来,而不该来的,虽一步之遥也不会出现。那道雨后彩虹,也不再高挂天际!
看着因我触动桂树,使得,花瓣飘尘埃一刹那,惭愧内疚心绪潜伏脑海。为什么就不能远而观之,却触摸它的身躯。让她们随自然规律漫漫飘零。那样,它们散发余香更久更远,或许浓郁幽香会蔓延国庆佳节之后,使得游乐返乡之人,树下共赏花,馨香花海丛中叙团聚的气氛不亚于中秋小团圆!
醉闻阵阵浓郁香味,盘旋缭绕四周,越飘越远。双手静捧浓浓花香味,抚摸飘荡空气分子中最后一抹悲伤身影。仿佛尘世间情与爱,也可能无法恪守最初的誓言!莫名的浅伤轻愁不再掠过心头,犹如雨后朗朗晴空。尘世间的爱情不是生活的唯一,生活着也不全是为了爱情!既然彼此挣脱不了割与舍,得与失,各种因素造成的羁绊。何苦死守苍白无力的誓言,以致身心疲惫不堪,不如放手!毕竟,生活还得继续!
寒秋包裹最后的桂花幽香,漫漫挥洒,浓浓花香味,延续举国普庆的国庆佳节!我亦攥着一捧。浓郁幽幽桂花之香,经久余香缭绕,等待下一个佳节桂花开!
佳节文章3:最是故乡浓
文/吴凤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的诗句多年来一直萦绕在心头,也是我前半生内心最深刻的感触。1983年,我随父母来到了霍林河,住进了当时非常不错的“地窨子”,那时的我年龄小,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温暖的家,环境如何根本不在乎。夏天,霍林河的天空晴空万里,一望无际的丘陵没有一棵树;平整的草原郁郁葱葱,风吹过,像绿色的海浪此起彼伏,遥望远处的羊群,“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突然,风吹来一大片云朵,天空下起雨来,让人躲之不及,幸好只有一会儿的功夫,便雨过天晴,扑面而来的是雨后草原独有的清香,闭上眼睛,深深地吸气,啊!吸进雨后泥土的清爽,青草和野花的清香,两条腿再也不受大脑的控制,跑到后山的草地上,如果不是母亲一再嘱咐不许弄脏衣服,我真想扑到草地上打个滚儿!当星星挂满夜空,那一排排的地窨子里已是灯火辉煌,远远看去,谁会相信那是房顶连着地面的地窨子?明明是五六层高的楼房呀!对于当时只见过三四层高的楼房的我来说相当震憾。白天矮小的地窨子晚上变成了高楼大厦。走到院子里,伴着蛙声、蟋蟀声远处传来了牧人的长调,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原生态的蒙古族长调,感觉比电视上专业歌手唱的还要好听!我问父亲:“唱歌的人在哪里?”父亲说:“在山那边,那是辛苦了一天的牧人,在喝酒、唱歌解闷哩!”那晚,对面山上的牧人唱了很久,一直唱到我的梦里。
冬天,霍林河的风卷着沙子拍打在人们的脸上、身上,这又算得了什么?冬天下过雪的白天和黑夜那真是天使和魔鬼,这样形容真的一点儿也不过分,没有风的时候白天下雪也是很美的,大片雪花飘飘洒洒非常壮观,伸手去接,雪花飘落在手上,一片片雪花晶莹剔透,毛茸茸的非常漂亮!到了晚上,风婆婆卷着雪花刮得分不清天和地,一米以外的物体就模糊了,更不要说看清街道和房屋。第二天清晨打开门,雪停风歇,又是晴朗的天空,银装素裹的大地,空气清新,心旷神怡,厚厚的积雪挡在门口,需要铲掉才能出门。父亲除雪,我就跑出家门,在厚厚的积雪上又蹦又跳,每次都能稳稳地站在厚厚的积雪上没有掉进雪中。母亲说,如果在这种天气迷了路,准会冻死在外面,要是被埋在雪里得明年开春才能被发现。听得我打了一个冷战!后来,我终于离开了故乡,故乡成了我想回而不能回的地方。如今,重新站在这片土地上,看到故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既亲切又陌生!
我理解的“故乡”就是,在父母的陪伴中度过的最长久的地方!在我离开的二十几个年头里曾无数次梦回故乡,回到那难舍的景色、难舍的居所、难舍的少年时的伙伴、难舍的双亲和姊妹兄弟!
乡愁是甜蜜的,有温暖的呵护!乡愁是美好的,有天真烂漫的情怀!乡愁是苦涩的,有述不完的回忆!
佳节文章4:中秋佳节:致我最牵挂的人
文/握书姑娘
1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味香甜。不知不觉,又是一年中秋。
古人把满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可遗憾的是,如今我们陪在父母身边的日子却越来越少。人在异乡,更深切地感受到,不管什么时候,父母的爱最真;无论身处何地,最牵挂我们的是父母。
时间如流水,从未有片刻停歇。不知不觉间,父母就老了。在这思念最浓的月圆时分,想对他们说: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么多年,你们辛苦了!
感恩你们赐予我生命,让我有机会感受这个世界的五彩;感恩你们含辛茹苦抚养我成人,免我颠沛流离、无枝可依。曾经你养我长大,护我周全;往后我陪你变老,慰你心安。这个中秋,愿家乡的你们,身体健康,平安喜乐。
2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朋友,是从时光中走来、一路与我们携手同行的人。
朋友是能够同享乐的存在,也是患难时可以依靠的臂弯。在我顺遂时,你不一定能锦上添花;但当我面临困境的时候,你总会及时地出现,与我共渡难关。
亲爱的朋友,谢谢你在我沮丧的时候治愈我,让我重拾勇气;在我艰难的时候给我精神上的抚慰,让我收获温暖。
平日里,我们各自忙碌,不能经常相见,但不联系不代表不惦记,不见面不代表不想念。不管相隔多远,我的心里总会留着一个位置,安安稳稳地放着你我的情谊。这个中秋,愿远方的你,工作顺利,生活称心。
3
人世间,如果有什么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圆满,那一定是陪在身边的爱人。
爱人是我们生活的伴侣,也是灵魂的依靠。漫漫人生路,有爱人的陪伴,再长也不觉得难过。即使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两个人免不了拌嘴、吵闹。但吵过、闹过之后,真爱的人还是会惦念着彼此,始终不离不弃。
亲爱的爱人,在这情谊最浓的月圆之夜,我要给你一个热烈地拥抱,对你说一句:谢谢你!
谢谢你这么多年来包容我的不足,理解我的不易。谢谢你驱散我一身风霜,消解我内心疲惫。未来的日子,我们也要继续好好地在一起,互相扶持着,走过更多精彩的岁月。
4
又是一年中秋。此时的你,是否还在为生活忙碌,又或许在为未来思虑?不管怎样,在这桂子飘香的月圆之夜,请一定记得抱抱自己。
人生路上,总有人走得比你快,但不必介意,也不必着急。一味羡慕别人的成绩,只会给自己平添压力、徒增烦恼。不盲从别人的脚步,坚定目标,才能找到自己的节奏,进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从这个中秋起,愿我们守住自己的节奏,不慌不忙地成长,坦然自若地生活。值此佳节,祝人圆,梦圆,事事圆满!
佳节文章5:过年
文/小不点儿
“每逢佳节倍思亲”。道出了诗人王维每逢佳节更加思念亲人的切切情愫。我何尝不是这样。
母亲离开我们13年了。父亲离开我们也12年了。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思亲的愁绪又无边无际地漫延开来,怀念亲人的思绪如施了肥的野草般疯长,占据了我心灵的全部。
思乡思亲的人们,无论世界各地,天涯海角,近在咫尺,马不停蹄地往家赶,就是为一个共同的心愿,那里有儿时的乡愁,那里有生我养我年迈的父母。而我的父母在哪里。父母在家就在,父母走了家就没了。我往哪里赶,我只是一个飘流四处的游客,哪里天黑哪里歇,任凭风吹雨打,冰霜凛冽,在回家的路上跌跌撞撞,已经没有了回家的路。
仰望天河里的母亲,昨日的母亲总是在一年一年的春节之际,忙活了半个月的饭菜,舍不得尝一口,年三十的晚上,扒在窗台上与飘着菜香的佳肴盼望着儿女的早归。年年如此,从未间断。饭桌上,儿女的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孙子爷爷奶奶的叫声使得父母的脸上乐开了花。祖孙三代其乐融融。父母的深情眼神总也看不够儿孙的面容,忘记了佳肴的美味。儿女们看着父母沧桑慈祥的老态心里顿觉不安,深感对不起父母。我们一天天长大,可是父母他们都老了,苍老的颜色日渐浓重。矍铄、爽朗的笑容渐行渐远,我不敢正面对视他们,因为时间的造孽,脸上沾满了劳顿的风尘,沧桑的面孔会让我心疼,甚至,望着他们举步维艰的背影,就会潸然泪下。父母离我们渐行渐远,我们深感不知。体会不到,我们陪父母的时间太少太少了,我们总是以各种理由造成了父母的寂寞。我们甚至把赚钱视为高于父母年老体弱生命的全部。父母望眼欲穿的盼望每年只能用一桌饭菜来期待,菜肴里的酸甜苦辣述说着父母对儿孙的深深情殷殷爱。这每年除夕夜的一桌饭菜留下了我们终身的遗憾。常回家看看成了我内心的一个心痛和空想。
俯视人间,我已儿孙满堂。和儿孙们有了更多的接触和欢乐。儿孙们又有了回家的路,和父母一样的心情,早早地准备着除夕夜的饭菜,就怕亏待了儿孙。环顾四周,在欢声笑语的饭桌上,多了儿孙少了爹娘。孙子爷爷奶奶的叫声,声声亲切,句句入耳。爷爷奶奶看儿孙的眼神如同父母当年看着我们一样,慈祥可爱,久视不愿离开。这也是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亲情遗传吧。常回家看看在又一个轮回的音符上跳动着。演绎出浓浓的亲情乐章。
漫漫苍穹,斗转星移,人间轮回。不管人间天上,亲情永不受时空阻隔,代代相传,永不泯灭。又一年团圆日,火树银花,鞭炮齐鸣,只愿亲情长久,亲情永存!
2022/1/21
佳节文章6:每到中秋佳节
文/李惠艳
当似水流年从指尖轻轻划过时,夏日的音符渐渐远去,秋又一次不约而至。望着窗外渐黄的树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季节的脚步不会停止,始终周而复始地循环,春的油油嫩绿,夏的姹紫嫣红,秋的枫叶红红,冬的洁白无瑕,让人在四季交替中反复地体味大自然的魅力。
而岁月又沉淀多少往事,让过去一去不返。岁月不但苍老了容颜,还沧桑了心路。当我们在转身之后,生命的某些就错过了,如风中的苇花无迹可寻。一个人静静的想,聆听岁月的钟声,在静默中感受日子的流逝,接受生活给予的种种,不再抱怨,该来的该走的,一切顺应自然。面向大海,总会春暖花开。
半个月亮爬上来了,不知道嫦娥是否也在俯视人间,等待月圆之夜?夜始终沉静心灵,夜的角落,思绪可以任意蔓延,慢慢燃烧,慢慢回归最初的平静。世事多多少少改变了我们,我们不再是原来的自己,再回不到原点,虽然看淡世事,但还是会努力做好“自己”。
在蜕变的过程中,一首经典的歌,一段清丽的文字,还是会触及灵魂,瞬间的心动足矣,夫复何求!月亮走,我也走……
对于在外的游子来说,中秋意味着回家团聚,带回去的是迫不及待的思念,带回来的是暖暖的亲情。对于有父母在身边的我们,自然幸福得很多。每到中秋佳节,回到娘家见到许多平常很难见到的朋友、同学,联络了感情,增进彼此的了解。于是,中秋节亦成为一条扯不断的红丝带。
不知不觉搬到小城居住已有十个年头,恍惚中,岁月让往事一贫如洗,一点点地淡远。也许到了这个年纪,心境如悠远的天空,自由、安详,漂泊已成为过去。做好今天的事,过好每一个今天,是最真实的日子,流年轮回之后终于发现,日子最寻常不过。
抬头看万家灯火,哪一盏灯下没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而我们就是续写故事的主人公,故事的结局没人可以预测,人生本是一本意犹未尽而又带着神秘色彩的书。就像春夏秋冬的轮回,事物总在不停地变换,如果不留心观察,不知道仓促行走之中,错过多少美丽的瞬间呢!
走过岁月,走过中秋团团圆圆的日子,回首走过的路,不曾遗憾,也从未后悔过,用心做人做事,再回首,我心依旧。就这样静静走过岁月,感受日子的细水长流,真的挺好的!
佳节文章7:耍社火庆佳节
文/谢非
丹凤的社火有名,而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棣花的社火。在人们对过去新年的回忆中,社火是大家最津津乐道的话题。如今看一场纯正的、精彩的社火,对很多人来说是过年的一顿丰盛大餐。
今年85岁高龄的刘荣老人,住在棣花景区旁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里。刘荣老人从十五六岁开始时就随着父亲在每年的春节期间玩社火。他回忆,当年一队精彩好看的社火必须有排头的门楼,上面写着社火是哪里出的。其中必有的是龙、狮子和小孩们扮演的各种人物造型叫“信子”。刘荣老人家里就是负责“信子”的造型和基座的。“那些做造型的架子都是用铁焊的,当年我父亲把同村的铁匠叫到家里来,做出来布置‘信子’的铁架子,然后再把架子固定在木头桌子上,下面有四个大人抬着。”
而至于小演员们的服装和打扮,全都是从祖辈传承下来的。每个不同的人物手里拿的东西,头上佩戴的头饰,都要和人物形象匹配。每年的正月十三到十五,是各家的社火出门争奇斗艳的时候。当时,棣花街道分为三部分,每段街道都要出一台社火,大伙儿都在同一天上街,看看哪家的社火更精彩。当天中午,大伙吃过早饭,都赶到刘荣家里,从造型到服装他一手包办,其中大部分都取自古时的各种民间传说故事。花木兰从军、白蛇传等等都是经常扮演的角色。准备完毕,长长的社火队伍就会沿着街道,把周围的村子都要转一圈,整个路程长达十里。路过店门口,店主一般都会放串鞭炮,走到各家各户百姓的门口,人们都会拿点烟、糖、柿饼之类的送给社火队伍。一般在下午四五点左右,一天的社火表演便结束了。
同村40多岁的李叙文回忆小时候看社火的情景,那时候只要听到社火的鼓点,就会上街等着社火队伍到来。等到社火经过时,孩子们就会跟在社火队伍的后面开心地跑上一天。“那时候,过年最高兴的事就是看社火。人多热闹,小孩子还能跟在后面捡鞭炮。”李叙文说,“但是最近几年的社火,感觉没有以前那么好看了,许多懂得会玩社火的老人相继去世,很多手艺都失传了。”
“现在每年村委会牵头搞社火,希望年轻人多参与到社火表演和研究中来,让这种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能继续传承下去。”刘荣老人说。
佳节文章8:回家
文/孔雪梅
回家的路是最亲的路。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将至,思乡的情愁早已飞回我的故乡,那个故乡才是我今生今世最为牵挂的地方。那里有生我养我的人,那里有我的兄弟姐妹,那里有关心帮扶过我的人,那里有我谈天说地的“死党”,那里有我熟悉的大街小巷……离开了,才晓得我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有多深,有多重。
了解我的人,都说我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这个重情重义的后面我想说隐藏的却是我的多愁善感。我会因为一件事而高兴地仰天长笑,也会因为一个人的胡思乱想而伤心抽泣。从我的角度讲,我认为天生重情重义的人,很看重亲情。生活让我明白,人活着,亲情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情感方式,而家人,更是维系亲情最为重要的纽带。从小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人,养成了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也练就了他们的担当意识,更懂得用自己的努力去奋斗,去为家人遮风挡雨,去用自己的肩膀扛起家人丰衣足食的重任。这样的人,很爱护家人,很珍惜和家人之间的感情。可以说,重情重义的人,就是靠着他们对家人的担任,靠着对家人的亲情,成为了家人和朋友心中最信赖和最有安全感的人。在别人眼中我是这样的人,我很荣幸,相信我的身边也都会是这样重情重义的人。这样的人,值得我们交往,值得我们靠近,更值得我们学习。
工作二十多年,领导给与我的评价非常真诚:你是一个有能力、有担当、乐于学习、勇于进取的人,任何工作交到你的手上作为领导我非常放心,甚至可以高枕无忧。重情重义的人,对事业对单位都很忠诚。当然,这种忠诚,往往也会看不惯一些自私自利的人,只是心胸很宽阔,不会斤斤计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种重情重义的人,在他们的身边,聚集着不少志同道合的充满正能量的朋友。可以说,重情重义的人,对人真心,对单位忠诚,对事业乐于奉献。
回家无需任何诱惑,但却是谁也挡不住要回的。每当此时,我也很矛盾,既然如此顾家,为何要在外奔波呢?那个家和这个家都是家,只是牵挂有区别而已。只能说,人生有很多的无奈吧!
出门在外的人,记得常回家!
佳节文章9:当你不能的时候
文/张俊东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不是一句空话。于我而言,每逢节日,真是特别思念家乡、亲人和朋友,由此总会产生一种淡淡的愁绪。元旦前跟一位多年的老朋友通过微信聊天。他说自己最近生病,身体不太好,想起年轻时很多事、很多画面,语气中难免带着感伤。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人能不疼不痒地活着多好。
人身体好的时候,不觉得身体有多重要,似乎肉身可以忽略掉的——整天想着干这个、弄那个,心比天高,梦比世界还大。可当身体发出警告、出现状况,就会发现,原来什么都很重要、也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却是身体。身体是你所有梦想、才华、名誉的载体。没有身体,你的精神可能永恒,可你却无法真切感知了。
别说没有了身体,就是没有了健康的身体,只要身体哪个地方有一点点不舒服,比如鼻炎、头发掉得多这样的皮毛之苦,你都会强烈地意识到身体的存在。严重的时候,正常思维都被打乱了,身体的病痛之处,像一块硌脚的小石子,总让你不舒服,甚至睡不好觉,产生焦虑和烦恼。
休息日的上午,从12楼的窗户望出去,经常会看到楼下停车场上,有位妇人搀着一位半身不遂的男人在艰难地锻炼行走。走路,迈开腿走两步,太简单的一件事了,我们平时可能都不经大脑就可做到,而对于此刻的这位男人却是如此艰难。想必这位老兄康健时也一定健步如飞,也可能在某一领域叱咤风云……彼时他一定没有想过、或是认真考虑过自己有一天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连最简单、最轻松的走路,都需要夫人搀扶……
这个场景让我经常想:一个人啊,别总想着你“能”的时候要去干啥,要多想想“当你不能的时候”啊!这样你就会爱惜自己的身体,让它不至于过早地耗费了。
佳节文章10:喜事相连庆佳节
文/王国梁
每到国庆节,总能收到大红的请帖。就说去年吧,我就收到了两张请帖。一张是老刘发的,他儿子结婚摆宴;一张是同学会发的,纪念毕业20年。为什么那么多喜事都要安排在国庆节呢?除了因为是假期,还因为这一天更能激荡爱国情怀。
老刘的大名叫国庆,他儿子结婚,就选了国庆节当天。那天,按我们当地的习俗,作为公公婆婆要被打上花脸儿,也就是用墨汁或口红在脸上画上眼镜、胡子什么的。老刘的脸虽然被画花了,可也遮不住他一脸的兴奋和激动。
老刘代表男方家长祝福的时候,拿话筒的手一个劲儿抖,他激动说:“今天是国庆节,也是我儿子大喜的日子,全国13亿人都在庆贺呢。咱中国人都讲礼尚往来,他们必须得回礼,咋回呢?他们也表示了,结了婚,要好好干工作,干出一番事业来,将来为国家作贡献。”
红旗飘扬,鲜花遍布,造就了国庆喜的氛围。家连着国,国连着家,这一日结婚除了喜庆氛围浓,更能氤氲起家国同命运的情愫,喜上加喜,情上添情,能增强对家庭、为国家作贡献的责任感,就有更多人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
同学聚会时,从二十年前毕业时的青春飞扬到如今各自的事业有成,都是我们谈论的话题。当年的班长组织这次聚会,酒会上大家轮流发言,班长做总结。酒醉人,情动人,班长的总结就很有些慷慨激昂了。他说:“今天是国庆节,我们又聚到一起。如今,我们每个人都靠着自己的努力,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我相信,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还会继续努力。我们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建立在国家不断发展、繁荣富强的基础之上的。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举杯,为自己,为家人,为大家,为祖国,干杯!”大家一起欢呼着干杯。
在国庆节聚会,国家是个离不开的话题,交谈的过程,其实已变成一个加油的过程,一个凝聚精神力量的过程。
今年国庆节又到了,我又收到了几个请帖,我期待着。而且今年的国庆节与中秋节喜相逢,然而防疫还不能放松,国际形势也很严峻,我想,只要我们厚植家国情怀,砥砺奋进,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佳节文章11:侍候母亲
文/许培良
元旦佳节之日,天气晴暖,正是迎接母亲回家的好日子。
母亲于2004年春因患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而搬出老屋,跟随我们姊妹5个轮流生活。屈指算来,已有12年之久。母亲性格算是开朗的,说说笑笑,也能吃能喝。我们上班工作之时,自己与电视共乐。
母亲经常说,往日度过些艰难的日子。没啥吃没啥烧没啥穿,啃过榆树皮刨过茅根草穿过粗布衣,硬是一鼓作气地将我们姊妹5个拉扯大长成人。
母亲是在69岁那年患病的。母亲说,自己的命不好,早些年过了些苦日子,晚年又患上了这遭殃的病,嗨,老天真是不公!听着母亲的叹息声,我们做子女的心里也像遭遇针扎似的,隐隐作痛。
“娘,不用担心,有我们在呢!”大姐安慰地说。在大姐的建议下,我们姊妹几个商定轮流着赡养母亲。其时,父亲尚在人世,因为多年患有精神分裂症,自己照顾自己就已经很不容易,所以,侍候母亲事宜只好落在我们子女身上。
就这样,母亲轮流着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刚患病那几年,母亲靠着拐棍还能走动,随着年事的渐增,腿无力了,脚步迈不动了,母亲悲叹道,自己真的老了!
母亲不能行走了,我们就是母亲的支撑。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携着母亲踱到院子里,晒晒太阳,看看花卉,听听唱戏机。母亲感到很满足,老年也算是享福了!
母亲无论轮流到谁家,我们都是将生活调理得有滋有味,让母亲吃得舒适,住得暖心。天气冷了,我们就生暖气;天气热了,我们就开空调。母亲说,她终于赶上了好时代!
2015年春,我的学术专着得以公费出版,母亲捧着儿子的书摩挲了又摩挲。母亲识字不多,但书末的散文卷中,那些记录母亲艰辛岁月挣扎拼搏的文字,以及陪印的母亲照片,却让母亲读得潸然泪下!或许是母亲处于感动,或许是母亲为儿子而骄傲。
元旦佳节之日,母亲是应该回儿子家过年的,在我们乡村一直盛行着这样的传统。迎接母亲,路程不远,不必动用出租车辆,驾驶自家的电动车即可成行。
装修一新的房间,安置了宽大的木板床,铺上柔软的棉垫,床单,将暖气炉调理得旺旺的,周边摆放着各种花卉,葱郁一片,整个房间像是春天。
夜色降临,吃罢晚餐,陪母亲看会儿电视,给母亲洗洗脚剪剪指甲,掖掖被盖盖脚,梦中的母亲露出了微笑。黎明到来,扶起母亲,披好衣服,洗一把脸,热饭炒菜,可口有味。
人到中老年,有母亲真好。工作回家,叫一声“娘”,精神就有支柱。每有文章发表,期刊都让母亲过目;每有稿费到来,都让母亲欢欣。
无论我们年龄多大,在母亲心中依然都有牵挂。晋升高级教师职称时,在青岛说课的那天,年逾八旬的母亲一直等我电话,课说得咋样? “好,一切都好!”电话里,我激动地回答。
母亲在我心中是伟大的。祈愿母亲长生不老,我也愿意侍候母亲到永远,永远!
佳节文章12:中秋怀妻
文/汤世谦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将到,望着渐圆的月亮,更加想起了我的妻子。
妻子大我五岁。俗话说“女大三是金砖。女大五是老母”。妻子是那种母性精神极强的女性,一辈子对我呵护有加。年轻时家中的油盐柴米从不要我过问,甚至家中的被褥自己穿的衣服我都搞不清楚。后来有了小孩,小孩的吃穿用、生疮害病求医问药、长大后择校读书、孩子的学习辅导等等,几乎全是她一手操持。面对长大成人的孩子,我经常感叹:不晓得这些孩子是怎么长大的!
妻子是教师,从中学教到大学。那时的中学教师工作量相当繁重,我记得多的时候一周要上24节课,除星期日外平均每天4节课。还要当班主任,要辅导学生自习,参加教师政治学习、教研组的业务活动等等,只能晚上挤时间备课改作业。经常工作到深夜。有了孩子后,一天要给孩子喂几次奶。如果这天上午课排满了,就只能在中间的15分钟课间操时间内赶回宿舍给孩子喂奶。她坐在小凳上边给孩子喂奶边打瞌睡的情景,让我十分心疼,至今难忘!
妻子一辈子肩负着家庭与工作的重担,积劳成疾,退休后还没过上几天舒坦的日子,1996年便患上了癌症。她忍受治疗的巨大痛苦,配合医生,坚持每天早晚用盐水冲洗鼻腔,终于把鼻咽癌给治好了。但“杀敌三千自损八百”,治疗后的副作用逐渐显现出来。首先是耳道不断发炎流脓,耳鼓膜变厚变硬,最后完全失去听力,与她交流只能靠写给她看。简单的事还好办,稍微复杂点就要写好大一篇。不管在家或外出,我必须把笔和纸带在身上,充当她的秘书。有时亲戚朋友来了在一起聊天,谈得很热闹,她听不见很着急,我就要不断的写给她看。这样一来也提炼了我的文字综合能力,经常要把一件复杂的事用很简短的几句话表达出来。
癌症治疗后另一副作用是颅脑受损,脑细胞萎缩,身体素质急剧下降。2004年到2006年两年时间发生了三次骨折三次中风,直至生活不能自理。决定请一保姆。这个保姆不好找,首先她要能写字才能与妻子交流,还要有力气搬得动她,有耐心能吃苦不怕半夜照顾病人影响睡眠。为找保姆没少折腾。
妻子一辈子生活刻苦,不是一般的节俭。她用餐巾纸时一张要裁成四张(只有豆腐干那么大),揩鼻涕时纸上一半手上一半,结果还得我用餐巾纸揩她的手。她反对请保姆,原因是怕花钱。我骗她说这是女儿朋友家的,来帮忙不要钱。她看到保姆天天半夜服侍她解手,每解一次得花20多分钟(人老了一下解不出来,解又只能解一点点),她觉得保姆实在太辛苦于心不忍,主动提出来给她工钱。
妻子第一次中风住院亲戚来看她,在纸上写道:你好些没有?她看了一阵居然问:你写的啥子?我感到十分惊讶,中风竟然这么厉害:瞬间能把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变成文盲!
妻子中风后人变得慢慢糊涂起来,但她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对亲人的依恋却特别强。每晚睡觉前她要亲自将门反锁。后来她走不动了也要看我把门反锁了才放心。有时已经锁好了的还得装模作样的再锁一下给她看。有次保姆把饭做好有事走了,妻子不让我吃,她说保姆不吃肯定有毒。
平时她要求我寸步不离,经常说:你不在我要遭!每次我外出她都要问去做什么?并一再叮嘱快回来。所以我除了买菜倒垃圾基本上都在家陪着她。有次亲戚在黄龙溪请我吃饭,她也同意了。结果正在吃饭,保姆急匆匆打电话说妻子在家绝食,要等我回去。等我三点钟赶回去见她还在电脑上玩游戏,她见我回来抿着嘴得意地笑了。
女儿女婿来看她,她都要拉着他们的手不让走。有次女婿的姑妈在外出旅游前来看她,她拉着她的手说:晓得你们回来我还在不?听了这话我们心里很难过。
虽然请得有保姆,但妻子总是依赖我。衣服要我穿,走路要我扶,吃饭要我盛,吃菜要我拈,吃完给她洗假牙,漱口,擦嘴。漱口时千万注意拿盆子接着,不然她会随意吐在面前的菜碗里。她有便秘,解大便前要我用“开塞露”往她肛门注药水,解完了要喊我去看解的“要得不”?每次我都会像哄孩子样拍拍她的屁股说“好”!(她渐渐地能从你的口型上判断是在说什么。)有时她看到我累,很歉意地说把我拖累了。我说,你年轻时太辛苦,现在病了我服侍你是应该的,我心甘情愿。过去妻子像母亲一样地呵护我,现在则像一个孩子依偎在我的怀里。我深深体会到生死相许相伴终生的滋味;我累并幸福着!
好在儿女孝顺,特别是住在同城的女儿女婿经常嘘寒问暖,跑前跑后,算是享尽他们的福了。
经过几次中风,妻子越来越糊涂,看到外孙女说我只记得你小时候的样子;看到我妹妹妹夫总是问已去世多年的爸爸妈妈还好不?后来除了我其他人几乎都不认识。一天也不说话,整天就拿个报纸翻来覆去的看,甚至连报纸中缝的征婚广告也不放过。一天的报纸有很多张,我怕她看着累就抽几张不拿给她。谁知她还挺认真,拿到报纸首先看今天有好多版,数了数没有那么多,她就问你要。
妻子身子骨越来越软,坐在椅子上得用毛巾栓着,不然要滑到地下。晚上经常尿床,给她戴尿不湿她觉得不舒服把它扯脱。发现她尿了床得马上给她换,不仅盖的垫的,有时衣服也要换,还要打水把她身上擦干净。这些事必须要我和保姆两个人才能够完成。有时刚换一会又尿了,真把人搞得疲惫不堪。但是,病妻卧床几年从未生过褥疮,床上身上没有异味,一身干净利落,亲朋们看见了说她不像个病人。看来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
尽管我们尽心尽力的陪护,还是阻止不了妻子病情的发展。2010年10月的一天吃饭时,发现她右手怎么也不能把汤匙送到嘴边,喂她她又不吃,到了医院仍然如此。医生说这是脑梗塞的反应,控制吃饭动作的神经坏死了,她就不知道吃饭,只能将流食用管子从鼻孔送到胃里。但她肠胃功能紊乱,一输流食就拉肚子;血压大幅跳跃忽高忽低;肺部感染气管经常被痰堵塞。病妻的身体这时已全面崩溃,神智不清,每天都有险情发生。远在美国的大儿和在万州的小儿都赶来病床前陪护。就在大儿返回美国的次日凌晨妻子停止了呼吸。记得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同妻子到一个高坎前下不去,这时有两个人在下面接着。正在这时电话响了。噩耗传来,如坠深渊。头天我们还在商议如何作好长期准备,分班轮流陪护,怎么一下就走了呢?赶到医院时见她面容安详走得平静,心里似乎又得到一丝丝安慰。
从1996年4月到2010年11月前后守护病妻15年,原来还在想,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长5年,妻子大我5岁,正好我们一年去世。谁知妻子先我而去,让我时时思恋不已。不久前我梦见她忽然变成一个小孩,我将她抱起……难道是亡妻告诉我:她已经脱胎重生了?
佳节文章13:每逢佳节倍思亲
文/xin少
又是一年闹元宵,又是一年独处时。去年正月十二,踏上了北漂的火车,听到父母叮咛的话,瞬间领悟到眼泪真的是可以毫无预兆的落下来。还没下车,在无人问津的卧铺角落,泪水狂流不止。无声的不舍,脆弱的远行,只有经历了才懂得那种孤独与心酸。这一年我大四,第一次在正月十五之前离家,也是第一次感觉到家的含义对于远行的孩子们意味着什么,那是根,在心底里粗壮的成长了起来,那里,能够滋养你,在你满身疲惫、满是伤痕时给你营养、让你恢复的地方。不豪华,不富丽,狭小的单人床,承载着你的味道,剥落的墙皮都载着慢慢的回忆。身离她越远,心离她越近。
去年,去北京就职,不大的会议厅里,坐着40个来自天南海北的伙伴,或怀揣梦想,或苦于就业,我们相聚一起,也是第一次在陌生的环境里和陌生人一起过年,虽然念家,但也都努力的熟悉新的环境,也都在暗中相互较劲。正月十五的汤圆,是在这个小会议厅里吃的,不多,但真的很温暖,没吃够。没有家的味道,但有被关心呵护的感觉,培训师也让我们感受到在北京我们同样有个靠山。后来,我们被分派到各个项目上,40个伙伴在北京也都只是短暂的相聚,现在连名字都不记得了。被分配到同一个项目的6个人,联系也渐渐少了,只是那种感情、那段经历、那些同甘共苦的日子,真的很难忘记。本以为我们会一直联系,但渐渐的,也就理解了,也就习惯了。
去年的十五,第一次离家,但有人相伴,也就马马虎虎的度过了,除了思念远方的她。
今年的十五,已习惯了远走他乡,但第一次一个人,心中的感情,再一次有了波动。
为了不让家里人惦记,去超市买了袋汤圆,本计划着跑步之后煮汤圆,然后像往常一样,上会网就睡了,但贱贱的去了趟灯展……在路上,满街的人,漫天烟火,璀璨耀眼,或震耳欲聋。然而,越喧闹,越孤单。长长的灯展长廊里,洋溢着游人们的笑容,拍照留念,热闹非凡。只有我,是这一切的观众。只有我,是孤身一人。突然发现,我是那样的害怕嘈杂,害怕那些亲昵的称呼钻进我的耳朵,我曾用力的寻找和我一样的观众,然苦寻无果。最后,只能匆匆离开。回到家——一个不足10平米的插间,我煮着汤圆,吃着刚买的咸菜,看着元宵喜乐会。突然想起远方的家人,远方的她。我想听到他们的声音,我想听到他们的呼吸声,我想一开门就是他们的影子,哪怕他们没有注意到我,只要我知道,他们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我就会无比的安心。窗外是绚烂的烟花,热闹的礼炮,然而,我不想看,也不想听,只盼望时间快点走过,只盼望睡意快点赶来。
佳节文章14:偷 春
丁亥初春,恰逢元宵佳节,正月十四,余携妻儿回到多少次魂牵梦绕的故乡,春风拂面,杨柳吐绿,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碧草萋萋,白鹭翩飞,满眼葱翠欲滴,远眺回龙峰,云蒸霞蔚,蔚为壮观。
柏树河水,随意流淌,家门前的小溪,水草自在而幽忧,溪里的,河虾在嬉戏,鱼儿欢快地畅游,无拘无束,自由而散漫,天真而有趣,顺手捞一条,仔细端详,又放入水中,嗦地不见踪影,不再打扰鱼儿,我们顺着小溪欢歌,和着春天欢快的节拍,与故乡越来越近。
母亲和姐姐早已经在村口等候,见了我们笑逐颜开,抱着牛牛细细打量,好像手里捧着连城珍宝,牛牛,即取意牛乃农家宝也,牛,于农家,是全部的寄托,是力量的化身,是收获的希望。
洗尘既毕,乘着酒兴,我怀揣着敬意和崇拜,欣赏着乡村的夜色,月上柳梢,银辉溶溶,乳汁般洁白,静夜的山村,笼罩在薄雾之中,徜徉在村口,只有溪流叮咚,潺潺流水,泛着波光潋潋如鳞,屋后的青山静静地静静地守侯着古老的村庄,村中池潭如一弯晓月,水波不兴,给村子增添了不少灵气,沿着青石板路慢慢前行,洁白的老屋,鹤立仿佛在述说着古老的传说,从大宋王朝的迁徙,到蒙元大德时期的灿烂,再到丙子之乱的遗憾,一件一件,依稀可见。砖雕石刻,在夜色下,更加神秘而庄重,藤蔓爬上了黛色的屋顶,缠缠绕绕,相依相偎,如夫妻,如知己,道不尽儿女情长,说不尽人间恩情,海枯石烂,永不分离。
走进老村,巷子里,老阿婆在做针线,老花镜/针筒和丝线和谐配合,大红灯笼,像两只渴望的眼睛,昼夜守望着游子归来。
古井旁,春不泛,旱不涸的酒泉,如碧玉温润透亮,锥形井底依稀可见。
漫步回到溪边,夜色阑珊,捣衣处,三三两两的姑娘小伙子正在忙碌,我上前一看,他们正在洗青菜,哦,原来是家乡的古老习俗---偷春。
在农历正月十四晚上,青年男女相约去别人的菜园去偷菜回家做稀饭吃,这叫偷春。偷晚菜就在门口打副鞭炮让人知道你来偷春了,也算是回礼晚,便成了约定俗成的偷春夜。偷春就是偷春菜,偷菜园子里的菜,或偷人家主人屋里的生肉。说是哪家人家被偷了,哪户人家的菜就会更多更好,当年丰衣足食,吃穿不愁。当然,若是偷技不高让主人擒获,主人不能骂人,被擒人就要唱首歌讲几句好话。
偷春也是青年男女对情歌、求婚的最佳时季,心中喜欢哪位姑娘?你去她家的房前屋后去唱出爱恋、唱出相思。姑娘们倘若如意心中的郎君,她就会摔出一把菜,或者一块肉;若不心仪呢,那方法各不相同,有的以歌作答拒绝,有的就用泼水赶人……
好久没有在家乡过元宵了,好象有十多年了吧,家乡的这个习俗都差点淡忘了。
小时候,我也经常跟着大哥大姐一起去奏热闹,不知里就,反正就是觉着好玩,可以随意去哪家采摘,又不会挨骂,人家还心里高兴,自己也可以找乐子,何乐而不为呢?
离开家乡转眼二十年了,无论游荡到哪里,最牵挂的还是这里的人,最留恋的还是这里的一景一物,梦里萦绕的还是这里的一草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