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言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语言的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语言的文章1:诗句语言

文/薛洪文河南油田

我的语言吮吸着记忆拇指,刚刚涂着象形河川,我是他们的,是他们的印刷品。从黄沙脊背驼峰而来,历史卷轴展开昨天而今天巍峨天梦。

我的记忆伸展黄土浊黄悲泣,像大地万条皱褶裸露的风雨,大地母亲抱着她出生的儿子,憎恨一条河的屈辱与悲苍,教会我认识了虎狼的尖牙;玉门关外胡马嘶嘶,长城破口峰火烟烟,这是我母体语言记忆的生命,传承给她的谛亲复制品。我由此,就有了生命记忆与生命一样长的语言。

我望着天空的金灯,大地镀着金色而充满活力。我相信金色思想构造的人间天堂,它不在寒宫天宇宫殿,也无占星术迷惑人间的神像宗庙。

听着天地的信仰,我渐小而又渐大,渐贫瘠而又丰富,瞳孔目光崇拜敬畏每一束绽放的生命美丽语言。我有了与天共唱的梦,梦里全是神圣的,宁可摧残我的肉体去延展灵魂的晶片。

我的语言如天空金体会遭受阴历浸蚀,太阳失去它普照的圣贤。而我四脚天下僧游银色的银器灵魂哭泣,披着白霜走在寒石冰河,呐喊,呐喊。

呐喊声,如夜莺啼泪乌鸦葬去,实不忍心山河崩裂,人妖鬼魔黑色势力割守一方,魔王吞噬我炎黄的神火,凤凰梧桐葬火而不能长生。

我只能割开生命长句,寻一把带刀锋的短句,也是我语言临终的句号,红血溅撒黑殿的魔柱,无需荆轲易水河畔的诗酒饯行。

我的语言吮吸着东方黄土地血脉与骨气。

神山昆仑去风雷电吧,泰山万年永存威武民族骨魂吧。

我只是流河上一粒滑落的泪珠,只求东海去火神云蒸,永记一颗我树学育子的语言,去延伸我东方崛起伟大梦想的象形文字。

关于语言的文章2:春天的语言

文/405的娃

我喜欢春天的阳光。她没有夏阳的炽烈火爆,没有秋阳的变化无常,没有冬阳的吝啬拘束。

春天的阳光,是新生儿的眼波,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是母亲的乳香,那么纯真,那么美丽,那么祥和。清晨,她的第一缕金色调皮地穿过树隙,将小鸟唤醒;她轻轻敲打着家家户户的门窗,将慵懒的人们晃醒。她柔柔的,暖暖的,抚摸着冰冻了整个漫漫寒冬的大地的每一寸肌肤。那些冻僵了的枝条,仿佛被施了魔法,一夜间苏醒过来,枝枝干干全都镀上了一层油油的绿意。

如果你是一个早起晨练的人,请走到树下吧!请你凝神细听,就会听到树枝汁液流动的声音。如果时间从容,请你到田野里走走,看看。仿佛是为了赶赴一场时装盛会,麦苗们已匆匆地换上了新装。千万别笑那些稚气的小草,她正淘气地耸起耳朵,在倾听春阳的嘱托呢。也许你会像我,忍不住将一棵荠菜生生拨出,随手轻轻扑打一下,便连根吞下,“香嫩鲜脆!”你一定也会这样说。此后,口中有一种清涩夹杂着泥土的香味在回荡。知道吗?那就是春天与你最直白的对话。

春阳是春天最无私的语言,那样大气包容,那样酣畅淋漓。春阳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就是春阳的最好写照。

我喜欢春天的风儿。

“春风如醇酒,着物物不知”。每每想到此句,我就感觉程致道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谁说万物不知?看,柳条律动着曼妙的舞姿,那是在应和着春风动人的旋律;溪水潺潺,诗人般的浅唱低吟,正对着春风诉说它亘古不变的爱情;小鸟们叽叽喳喳,在争论着谁是春风的最爱呢!就连那口舌最笨拙的老黄牛,也大声地对春风说:我爱你!它一直吐字不清,几千年来被自以为是的人们误译为“哞,哞,哞——”

春风是多情的好儿郎,你不见他轻轻地撩拨着大地的心房,空气中便弥漫着新春的泥土的芬芳?你不见他深情地亲吻花的粉唇,花儿羞红了脸庞,回赠他浓浓的馨香?“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春风是春天最动人的语言,总是那么活泼,那么温馨,那么风姿绰约,那么柔情似水。

我怎能不喜欢春雨呢?“春雨贵如油”,小时候,望着大地母亲干裂的嘴唇,我就知道了这句话的含义。

最好的是下一场透雨呀!朴实的老农看着刚刚返青的麦苗常常这样祈祷着。天遂人愿,“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轻柔地抚慰着刚刚萌动的嫩芽,浸润着黑黝黝的土地,滋润着万物。雨是春天的精灵,春天因为拥有雨而显得娇艳欲滴。沙沙的雨声是欢乐的情歌,是灵魂深处的颤栗,是自然界最动听的乐章,是春天最嘹亮的语言!

我喜欢漫步在春雨中,烟雨蒙蒙,如入仙境。空气混合着新春的各种气息,格外沁人心脾。丝丝细雨抚摸着脸,像母亲的手那样柔和温润。素面朝天,把嘴张大,张大,舌头上便有星星冰凉,似乎还有一缕甜味,那是春天特有的清新。最妙是春夜听雨,万籁俱寂,一豆灯光之下,伴着细雨蚕食样的轻灵,捧一杯热热的白开水,在丝丝缕缕的水气里,心灵仿佛也被春雨洗濯过似的,一尘不染,杂念皆空,思接千载,心驰万里。

关于语言的文章3:春天的一千种语言

文/曹春雷

诗人说,春天有一千张面孔。我说,春天有一千种语言。只有听懂读懂春天所有的语言,才能不辜负春天里所有的美好。

听,就听春风吧,春风是春天温柔的召唤。当春风拂过大地时,泥土最先听到了春天的声音,于是冰封了一个冬季的大地渐渐松软起来。蛰伏的青蛙跳出土洞,在阳光下伸个快乐的懒腰。田野里的草听到了,奋力拱出地面,将一丝新生的嫩绿,奉献给灿烂的春光。很快,大地就活泼泼地绿了。

看,就去看春水吧,春水是春天快乐的呢喃。河上坚硬的冰层渐渐开裂,融化,流淌成一曲潺潺的歌,欢快地流向远方。小鱼终于解除了冰层的桎梏,不时跃出水面,落下去,激起一圈圈涟漪,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它春天里的欣喜。水草绿莹莹地生长,染绿了一河春水。岸边树上的鸟儿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开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偶尔落在水边喝口水,然后继续。村姑们来到河边浣衣,嘻嘻哈哈,银铃般的笑声,把岸边鸟儿们的歌声都比了下去。只有垂柳是矜持的,垂着一头秀发,羞答答地站在河岸上,但它每一个细小的眉眼里,都隐藏不住它绿色的笑意。

读,就去读春花吧,春花是春天明媚的语句。山坡上的迎春花积攒了一个冬天的热情,终于在这时释放出来,每一朵浓郁的黄,都是它最热烈的语言。渐渐地,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各式各样的花开了,一朵一朵,吐露着春天的喜悦。农家小院里,满园春色藏不住,时不时会看到一枝花任性地越过土墙来。花朵的语言,蜜蜂最懂,它嗡嗡嗡地,与花朵心贴心地交流。

要听的,还有春雨,春雨是春天深情的低语。淅淅沥沥的春雨,是春天与大地的谈心。湿漉漉的乡野,处处散发着春天萌动的气息。每一滴雨,都浸了草香,染了花香。去河上听雨吧,像渔人一样,“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雨轻柔地落在身上,每一滴都是春天别样的问候。夜听春雨,会听出绵绵的诗意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淋了一夜春雨的诗句,分外动人。

别忘了去田野,去听听牛哞,牛哞是春天对大地的宣言。一张犁,一头牛,一个人,是蓝天下一幅绝美的图案。牛弓着背,不等扬鞭自奋蹄。犁地的农人,将鞭子甩得脆响,却没有真正落在牛身上一次。在田边歇息,牛心满意足地啃着青草,闻着新翻出的泥土微甜的气息,仰起头,哞哞叫着。

农人蹲在牛身边,听着牛哞,吧嗒吧嗒吸着旱烟,望着跟前黑黝黝的泥土,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里,都泛着笑意。丰收的希望,生活的希望,春天里所有美好的希望,就在眼前,就在脚下呢。

关于语言的文章4:爱的情愫

文/连心

相遇,不需要语言,只是那一天的某种感觉认定所有,或许曾经梦见,或许前世约定,或许,冥冥之中总会出现。

很平常的网络相遇,却因为是老乡感觉到近,又因为共同的乡音感觉到轻松,又因为些些的关心感觉到亲切,如姥爷一般的亲切。

是的,很傻很笨,就这样走近了你。情不自禁随着心进了你的生活,许多情愫莫名的窜出来,自己却不知道因为什么。

一直到真正的四目相视,才认定;一直到真正的疼着,才知道。原来,原来你早已成了我生命中的最大的支撑,心里的唯一。

于是,明亮的眼眸中,满是心动的缠绵。那一刻,时光静止,万物静止,岁月被定格,久久的相望只是一种不敢相信的惊奇,随即心动万分。那一刻,突然感觉这个世界只有你,只有我,外界的一切已经不复存在,彼此的一个微笑打破沉静。

这就是爱吗,所谓的爱,就是这样子吗,爱就在那一瞬间便是永恒了吗!

我从小就是一个很怪的人,不喜欢身体的接触,可是对你,却渐渐的习惯,甚至有些依赖。喜欢在你的怀中腻着,喜欢被你牵着手来回的走,喜欢被你用手揉搓头发的爱怜。抬头凝望你的眼神,捕捉你的表情,感觉那样的温暖,那样的踏实。那个时候就希望只要安静的陪着,一直到容颜老去的那一天,互相点头微微笑。或许想分分秒秒都腻在一起,用我的心给予你。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却深深懂得,有亲人的味道是多美甜美。

每一秒,都希望能够与你在一起,即使是炎热的天气让人大汗淋漓,也喜欢在彼此的怀里停留到永远。

每一秒,都希望能够和对方一起走过,即使是很晚,很晚,也不想放开你手。

每一秒,都看着你的背影,久久的望着,眼神从来未曾离开。

每一秒,都在感觉着你的心跳,感觉着你的快乐与不快的变化。

不知道何时,我早已经开始习惯,被你疼爱,你会包容着我的小脾气,喜欢着我的傻气。我也喜欢你说我傻气,在我心里这是最甜蜜的话语,因为我知道,不管走多远,无论如何都会有你在我身边。

一场相思一场雨,一份痴心一份情,一纸誓言一纸诚,一段浪漫一段梦,一丝甜蜜一丝醉,一抹柔情一抹重,一朝牵手一朝定。总希望我们会越爱越深,越爱越真越平淡,永远在一起,可是谁也无法保证明天什么样子,但我的心一般比较执着,只要你珍惜,我便加倍。

知道吗?和你的日子里,让我最气的是什么时候吗?每次你生病不舒服了,就气自己,却不能陪在你身边,不能给你端水,不能给你做你喜欢吃的饭,不能给你揉揉肩,不能给你按摩一下头,也不能抱抱你,让你感觉我的温暖,也不能亲亲你,让你知道我一直都在。虽然我知道,你会被人照顾的很好,会被人呵护的无微不至。但我还是想陪着你,哪怕静静的,什么都不做,只看着也好。可现实就是现实,不会如想象一般。这些都是我自私的行为,对吧。其实有你,我应该很知足了。所以每次总是督促你吃药、喝水,像老太太一样的叨叨念念没完。总是双手合一,闭眼真心的为你祈祷一回,病魔远离,早日康复。然后用心默默的守候着你,陪你一起抵抗。

四百多个日夜……你想我吗,此时此刻我想你了。每次叫你,我的心里就有一种甜蜜,划过一丝丝的酸涩……所以,以后我得少对你有称呼,那样心里就会少些酸涩,少些念想,让自己多一些清醒。

说心里话,我是如此的,你呢?曾经的我会很自信的说我们彼此,现在我却不知道是否能说,因为我偶尔会感觉不到你对我的心。或许是我太在乎你过分,敏感的失去了自己吧。过去的过去了,我也会慢慢的走出来,相信你也会慢慢的沉淀自己。一路走来,虽然风雨交加,我仍旧相信我们是彼此,我仍旧相信一切都在继续,也会延续到底,对吧。

不要再让我患得患失的六神无主,不要再给我若有如无的迷茫方向,我也尽量的强大自己,让这份亲情更真更长久。

感谢上天给予我与你的相遇,你对我亲情般的呵护,让我身心踏实,在我心里唯有谢谢。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们都好好的,珍惜这一份缘,这一份情,好吗?

关于语言的文章5:春天的一千种语言

文/曹春雷

诗人说,春天有一千张面孔。我说,春天有一千种语言。只有听懂读懂春天所有的语言,才能不辜负春天里所有的美好。

听,就听春风吧,春风是春天温柔的召唤。当春风拂过大地时,泥土最先听到了春天的声音,于是冰封了一个冬季的大地渐渐松软起来。蛰伏的青蛙跳出土洞,在阳光下伸个快乐的懒腰。田野里的草听到了,奋力拱出地面,将一丝新生的嫩绿,奉献给灿烂的春光。很快,大地就活泼泼地绿了。

看,就去看春水吧,春水是春天快乐的呢喃。河上坚硬的冰层渐渐开裂,融化,流淌成一曲潺潺的歌,欢快地流向远方。小鱼终于解除了冰层的桎梏,不时跃出水面,落下去,激起一圈圈涟漪,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它春天里的欣喜。水草绿莹莹地生长,染绿了一河春水。岸边树上的鸟儿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开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偶尔落在水边喝口水,然后继续。村姑们来到河边浣衣,嘻嘻哈哈,银铃般的笑声,把岸边鸟儿们的歌声都比了下去。只有垂柳是矜持的,垂着一头秀发,羞答答地站在河岸上,但它每一个细小的眉眼里,都隐藏不住它绿色的笑意。

读,就去读春花吧,春花是春天明媚的语句。山坡上的迎春花积攒了一个冬天的热情,终于在这时释放出来,每一朵浓郁的黄,都是它最热烈的语言。渐渐地,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各式各样的花开了,一朵一朵,吐露着春天的喜悦。农家小院里,满园春色藏不住,时不时会看到一枝花任性地越过土墙来。花朵的语言,蜜蜂最懂,它嗡嗡嗡地,与花朵心贴心地交流。

要听的,还有春雨,春雨是春天深情的低语。淅淅沥沥的春雨,是春天与大地的谈心。湿漉漉的乡野,处处散发着春天萌动的气息。每一滴雨,都浸了草香,染了花香。去河上听雨吧,像渔人一样,“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雨轻柔地落在身上,每一滴都是春天别样的问候。夜听春雨,会听出绵绵的诗意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淋了一夜春雨的诗句,分外动人。

别忘了去田野,去听听牛哞,牛哞是春天对大地的宣言。一张犁,一头牛,一个人,是蓝天下一幅绝美的图案。牛弓着背,不等扬鞭自奋蹄。犁地的农人,将鞭子甩得脆响,却没有真正落在牛身上一次。在田边歇息,牛心满意足地啃着青草,闻着新翻出的泥土微甜的气息,仰起头,哞哞叫着。

农人蹲在牛身边,听着牛哞,吧嗒吧嗒吸着旱烟,望着跟前黑黝黝的泥土,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里,都泛着笑意。丰收的希望,生活的希望,春天里所有美好的希望,就在眼前,就在脚下呢。

关于语言的文章6:无名氏的语言智慧

钱锺书小说《围城》之名,引自法国谚语:“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原话应该是合辙押韵的,但翻译过来却沦为了“白开水”。合肥有现成的一句:黄鼠狼钻棺材——死的想出去,活的想进来。钱锺书如果用这一句来意译,比直译一定更精彩。

拿着鸡毛当令箭,是一句俗话。合肥还有一句,叫做“捡到红枣当火吹”,无疑更形象生动。如果让丰子恺丁聪黄苗子们画成漫画,简直绝了。

合肥形容人意气用事,得不偿失,叫做“烧皮袄跟虱子怄气”。还有更形象的,“屎憋裤裆里,跟狗撒气”。

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是一种表达,但与“蹬鼻子上脸”比起来,实在太过直白平淡。人的五官,唯有鼻子凸出来一点,所以有“一刀把鼻子斩了,不知道前后”(形容小人得意忘形之状)之说。蹬着鼻子上脸,有一点条件就上,因陋就简土法上马若此,足见其不识进退,分寸拿捏失当。

鲁迅《故乡》中描述家乡绍兴有“狗气杀”,鸡可以伸进脖子啄食,狗却不能,只有“气杀”。合肥有“猫叹气”,与之堪称对仗工整。合肥人过去生活艰苦,冬日腌制点咸货,怕猫偷腥,便用一种篾编的小口大肚的器具,把咸鸭咸鱼之类装入,吊房梁上。猫坐地上,上不去;耗子之类倒是可以沿房梁和“猫叹气”上的绳子接近,但猫叹气上方的口被盖子封住,也不得其门而入。

这些俗话,也是文化,而且是文化精品。真正读四书五经过活的秀才,不屑为之,也无以为之。不屑为,是因为嫌其话糙粗鄙,有辱斯文;无以为,是因为头脑已被束缚僵化,毫无灵气。这些俗话,不会是团队智囊合作研发的结果,当是历代一个个不识字的农夫农妇山野村夫,凭生活经验和悟性,加偶然事件触发的灵感,先后独立研发而生。我们不知道他们的生卒年代和姓名,但因为这些语言的鲜活灵动充满睿智,持久富有生命力,所以被经久沿用。语言是有生命的,必须与时俱进。这需要一代一代人,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创新贡献,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关于语言的文章7:谈语言

文/尊珍

任何一本书,都离不开语言这个载体。语言首先是有声音的东西,传达信息的方式。她指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形容一个人的语言精彩过人,可以让语言在人的智慧掌控中发挥出人们意想不到的作用。口吐莲花,妙语连珠,从这些形容语言的词语可以看出妙用语言能给人一种极致的美感。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语言的魅力与作用,而要学会如何使用并善用语言这个美好的事物。

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不能用语言来形容,没有不透风的墙,隔墙有耳,告诉我们语言是最有穿透力的一种媒介,只要有人存在,语言便会随着人的声音传播到世界各地。不管是赞美还是流言,是喜讯还是讣告,只要人有一张口,一双耳,即可将这些能用语言表达的信息传递到世界各方,甚至成为街头巷尾一时的谈笑论资。至于明星八卦,多多少少不是空穴来风,至于处理成什么样的八卦,得看狗记们的职业操守了。这些经过加工处理的语言或许会成为可畏的流言,或许会在人人传诵中变为一种无聊的猜测。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敌不过存在的事实,在真相面前,那些虚假的语言只会像面具一样不堪一击,最终随着的时间的推移变成烟尘一缕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是那些有毒的语言曾经给人带来的伤害,恐怕会伴随人的一生,成为比事实真相更令人挥之不去的一种阴影。从古人的成语众口铄金,到今天的网络诽谤,多多少少可以看出这种语言的杀伤力。

纵观我们的一生,从小儿的牙牙学语到闺房里的窃窃私语,多少关于人生美好情愫的东西都蕴藏在了这三言两语或者千言万语之中,成为我们生命中别树一帜的风景。我们也喜欢伶牙俐齿的女孩和头头是道的男孩,至少他们善于运用语言这个东西证明自己的智慧和为人处事的悟性。也但愿这个世界上少些流言蜚语,胡言乱语,这些都与紊乱的心智和非正常的心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语言的糟粕,也时人们在精神重荷下的倾情发泄,也许会使你感觉稍微轻松,而带给别人的却不只是一种可以用语言的形容的伤害和困扰了。所以我们每个有品位的人都应该懂得沉默是金的道理,守住自己的嘴巴,看清对象说话,这样世界便会少些烦恼,多些清净。

语言的另一种形式是书本文字,这些语言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最高总结。这些经过加工和锤炼的语言,在人类文明史中留下了辉煌和沉重的记录,让人们翻阅历史,博览群书,在百家争鸣中汲取百家之长,从而再接再厉地推动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

相信没有语言的世界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她是人类进化的标志与结果,代表智慧的结晶,思维的总括。在人类社会的运转和发展中发挥着维系和推动的作用。所以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学习语言,又从小到大使用着她,即使是哑巴,那种哑语也是语言的一个小分支,意义是一致的。

让我们都来热爱语言吧,让她成为我们生活中最为美好的东西,并为自己的人生成长添砖加瓦。

关于语言的文章8:诗意世界 傲然飞翔

文/郑恒萍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是镶嵌在文字金字塔上的明珠,是诗人用灵魂和触觉编织起来串串珠贝,能够拥有并驾驭诗歌的人,能把每个字恰到好处的排列起来,让它们抑扬顿挫、高低错落有致、着色姹紫嫣红,让一首首诗看起来圆润饱满,读起来朗朗上口,感觉到一种清新自然,这就达到了诗、人合一的境界。

张沫末就是这样一位70后诗人,读沫末的诗歌,能真切的感受到一种亲切、自然、流淌、一种不施粉黛的淳朴,就像两个人坐在那里促膝交谈,彼此敞开心扉说着最私密的话,韵律、音调都随意而为,诗歌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是诗人贴近大地、万物时心性的一种自然流淌,去掉修饰、夸张和技巧才显诗歌本色。

诗歌是关乎灵魂和心灵的艺术,因此真正的诗歌作品都是来自诗人生命最隐秘的地方。就像张沫末自己阐释的这样,诗歌是滴落在心湖里的露珠,带着时光的清脆和心灵的温度,所以沫末在《我的遥远的泥河湾》中,才有这样的感叹:泥河湾,用岁月用血液用丝丝缕缕的思念\应证着,它的呼唤\时间流走了奶奶的回忆\却流不走我们血液里桑干水的甘甜。声声滴泪,字字浸爱,诗人胸腔里涌动的是蓬勃的激情,遥远的思念,我仿佛看到奶奶用长长的烟袋敲打着沫末幼时的小脑袋,用漏风的语调述说着对泥河湾的思念。杏树、西瓜、村口的小贩,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奶奶对泥河湾深深的爱恋。当一个人习惯于用诗歌的方式直抒胸臆,记录自己的心里路程,每一个分行的字就像滴落的碎珠,诗人把这些珠子一颗颗的串起来,晾晒在时光的屋檐下或回廊上。但无论放在那里,这些珠串都是芳香的,都是美好的,都闪烁着诗意的光芒,因为那是诗人的心声,是最最真实的记录。

当然,诗歌还是一种想象的艺术。想象就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对头脑里储存的表象进行深加工,之后形成一副如诗如画的风景,呈现在读者面前。沫末的诗作《阳光的味道》就是这样:那最早的嫩绿一定带着故乡的颜色\裹着阳光的味道\最近的一缕风\定是带着阳光的气息\那荒草原上的风筝\浅水湾里的牛羊\那牧童的挽歌……的确,沫末的诗关注自然,关注动物,关注生活,及物应景,缘情会意,把关爱倾注在诗歌中,让美在诗歌中诗意的绽放;沫末还在诗中收集美,收集爱,收集梦想,收集清亮的鸟鸣,清新的原野,清澈的溪泉,就像一个舞者,让花草、阳光、爱在诗歌里尽情的翩跹,呈现给读者一个缤纷的世界。诗人的使命就是竭尽一生,不断寻找,不断发现,不停创造,让自然净化无数个纯美的心灵,为疲惫在红尘中的人们寻觅安居的心灵家园。

狄德罗说:“艺术就是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东西。”从而关注社会,关注人文,关注环境,呼吁人们爱护地球、爱护家乡、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张沫末在《河流,我的河流》中就表达了这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河水急速下滑\汹涌的潮呵\原只是,降落在身体里的风笛\油塔暴力地侵入母亲河的身体\某一个早晨,我们一边灿烂微笑\又一边泪流无语。诗人期盼一切美好,但是人类的欲望又在分分秒秒的摧残着这一切。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人与自然一样,互敬才能互爱,互维才能互存。

是的,寻求世界和人生的最高境界、终极真理,是我们灵魂的需求。而诗人的使命就是探求语言的新的抵达和可能,所以沫末的诗带有一种使命感,她在自己的字里行间让心灵抵达,抵达美好与完美。读之如品茗,初味清新而渐至馨香润喉,启迪人联想和无限遐思。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就像沫末期冀的一样,如果说劳动是航母,那么文字就是工具,让我们一起期待她振翅高飞,带着诗意继续在诗歌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吧。

关于语言的文章9:汪曾祺的“语言”菜

文/孟祥海

有人问文人美食家汪曾祺先生:“汪老师,中国美食中您最爱吃哪道菜?”

汪曾祺听后,沉思一会儿答:“我最爱吃的一道菜叫‘语言’。”接着,汪先生借一副对联做了诠释。他说:“我到一家酸菜鱼馆就餐,店铺墙上张贴温馨提示:‘细吞慢嚼,品人生香美滋味;狼吞虎咽,尝莽撞利刺苦头。’我觉得这是富有哲理张力的语言……寥寥数语,藏做人风向,展做事风格。因此说,语言的目的就是让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能懂,这也是语言唯一标准,那就是准确。”

顿了顿,他继续说:“‘喝人间仙境,饮尘世苦甜。’这是我在一家考究的咖啡馆看到的一副对联。言简意赅,道出了人生哲学的境界,可谓一语双关,让人回味无穷。”

像这样与饮食有关的对联,汪先生还有许多。如他喜欢饮酒,就写过这样一副对联:“有酒则仙无酒则佛,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借以表达自己那种诗酒自乐闲适恬静的生活态度。

汪先生与朋友诗书往来,也大多与“菜”有关。如着名书法家、画家、诗人田原就书赠汪先生一副对联:“春雨瓢儿菜,秋风扁豆花。”很有诗情画意,汪先生则回赠:“才名不枉称三绝,扣角何须到五更。”对田原先生给以高度评价。在汪曾祺文学馆,有汪先生半身铜像,像两边柱上挂着林斤澜撰书的对联:“我行我素小葱拌豆腐,若即若离下笔如有神。”上联一语双关,既写出了汪先生的个性为人及好美食的特点,下联则高度概括其艺术创作水平之高。

汪曾祺说的“春初新韭,秋末晚菘”,当是最好滋味,而品读先生的这些“语言”菜确有同感!

关于语言的文章10:语言

文/xiangrikui

早晨清新的空气,空气里还应该有轻轻飘来的花的缕缕芳香,新绿的叶子散出的丝丝清香。我静静地站在路边等车。

路那边的花树上玫瑰红的花涌满枝头,花朵儿不大,花瓣儿重重叠叠,花瓣儿像丝绸一般,但丝绸却没有它的娇嫩。四五朵花儿挤在一起成为一簇,它们一簇簇布满枝头。花树的枝条垂着,像一位穿着繁华裙子的女子,正拽着她的沉甸甸的鲜花裙,花儿太多了,裙子上几乎堆不下了。那位漂亮的女子满脸绯红,正端详着自己美丽而又珍贵的花裙,满脸的怜惜和无奈,她微微弯着腰用手轻轻地提着自己的花裙。

几日还是一个个大小不一的花苞,花苞圆圆的,像一个个用玫瑰红的绸布裹起的圆球,布满枝头,我静静地看着细细的枝条上花苞,我在担心花苞会一不小心地掉下来,我想站在花树下,在花树下寻觅掉下来的圆圆娇嫩的花苞;微风轻轻吹过,我用手轻轻地接着,我怕风儿将花苞吹得顺着细细的枝条悄悄地滚落。也许是夜里花仙子经过这里,将这些可爱的花苞撒在这儿的花树上;也许是天上的花苞贪恋人间的春色,夜间悄悄地来到人间,悄悄地站满枝条,等着温暖的阳光将自己的花苞打开,它们也想享受阳光的温暖,阳光的温柔。

这些玫瑰红的花苞,就像女儿小的时候,每年的五月五端午节,我给她买的小手镯上串的红色的丝绸圆球,第一次买时,那时候女儿还不会说话,可看见这些红色的圆球手镯时,却满脸是笑,原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那时她还是个小不点儿,什么也不懂。之后女儿大一点儿,可每次到上红色圆球的手镯时,她还是笑笑,就出去玩了,我知道她是给外面的小朋友显示自己的手镯去了,女儿从小不爱说话,也许是因为我不擅长说话吧。

一只小麻雀从路边的花树上飞了过来,它也去赏花了,像我一样。它飞到我前面举着指示牌的钢柱的一个侧板上,歇息着,我一直看着它,它叫着,看着我,我听不懂它的语言,只能静静地看着它,它也一直看着我,却一直说着,忽然,它飞进了身边的一个圆洞里,圆洞就在侧板的斜下方,只有六七厘米。那个圆洞通进了钢柱里,离这个圆洞不远处还有一个圆洞,圆洞口的大小像一个兵乓球一样,圆圆的。我看着,个小麻雀探出了头,仅仅将自己的头探出了小圆洞,它叫着,头在圆洞口转来转去,似乎在对我说着着它是多么的灵活,它的三分之一身子探了出来,仍然叫着,似乎在对我说着它的窝是多么的安全;它的二分之一身子探了出来,仍然叫着,似乎在对我说着它的进出窝水平是多么的高,它可以自由的进出入自己圆圆的、小小的窝,我看着它,听不懂它的话,也许它表示的是另外的意思。多想听听小麻雀对我的正确解释

太阳暖暖地照样我,我在想着小麻雀的窝夏天会太热,夏天它将怎样过,夏天它只有在晚上窝凉了时才能睡觉,可小麻雀从来都是早睡早起。我在想着夏天的烈日将小麻雀的窝晒得烫手,小麻雀不敢进窝的狼狈的模样。也许等到夏天,小麻雀会从圆圆的窝里带几个黄嘴巴的小麻雀,高高兴兴地找到了一个新的凉爽的窝,它们在哪儿度过一个凉爽的夏天,等到秋天,它们一家子又会回到这个温暖的家里,渡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又飞来另外一只小麻雀,它们说这话,然后它们一起飞走了,一会儿一只飞来了,嘴里叼着一根草枝,它飞进了圆圆的窝里,接着又飞出来了,停在旁边的侧板上,另一只飞来了,嘴里衔着一根羽毛,它飞进了窝里,又飞了出来,它们叫着,一起飞走了,我觉得自己似乎能听懂它们的话。

一会儿一只飞来了,嘴巴里衔着一根小树枝,它直接向窝里飞去,可树枝挡住了它,它飞不进窝去,它停在窝旁钢柱的杆上,歇息了一秒,又往窝里飞,树枝又挡住了它,小麻雀斜了一下身子,可树枝还是进不去,小麻雀又试飞了一次,终于小麻雀投降了,它飞到了钢杆旁的树上,在树枝上停了下来,将叼的小树枝放在树杈上,它飞走了。我抬头看着身旁的树,看有没有小麻雀给我抛下的小树枝,我在告诉自己,如果有一天一根小树枝掉在我的身上,那一定是小麻雀无法将小树枝放进自己的窝里,只好放弃了才抛下的。

另一只小麻雀飞来了,叼着一根稻草,叼树枝的那只小麻雀飞过来停在钢柱的侧板上,对着那只掉着稻草的小麻雀叫着,叼稻草的小麻雀飞着直接进窝,可稻草挡住了它,它又试了一次,还是没有成功,叼稻草的小麻雀用爪子抓住洞口前的钢柱子,嘴里仍就叼着稻草,几乎是仰着身子看着停在侧板上的那只刚才叼树枝的小麻雀,刚才叼树枝的麻雀叫着,向下探着身子,凑近叼着稻草的小麻雀,用嘴巴接过稻草枝,叼稻草的小麻雀一下子飞进了圆圆洞口的窝,探出了头,探着身子,偏着头用嘴巴接过刚才叼树枝的麻雀嘴里的稻草,然后侧着身子,将稻草竖着叼进了窝里。刚才才那只叼树枝的麻雀一直叫着,在对叼稻草的麻雀说着自己的办法,我却一句也听不懂,可现在我明白它的意思了,麻雀夫妇原来也是边说边商量怎样建造自己温暖的家。

麻雀夫妇飞走了,飞进了旁边的花园里,车来了,它们还没有回来,它们现在应该是去休息一会儿了,去玩耍了,去赏花了。

车开了,我的前面坐的是两个南方小伙子,他们大声说这话,我一句也听不懂。我的斜前方是一对母女,大概是陕北人吧,母亲是位老太太,不过身板挺硬朗的,带着金耳环,大声地说着话,女儿只是听着,也许这对母女有一年半载都没有见面了吧,母亲一声接一声地说着,高一声,低一声,说着所有女儿离开家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可我一句也听不懂。也许母亲有点儿耳背吧,唯恐女儿听不见她说的话,声音越来越大,也许是因为那两个南方的小伙子的声音太大了,母亲只好以自己的大声来压过他们,好让女儿听得更清楚,只怕女儿漏过一点点儿细节,女儿很安静,静静地听着,像一位洗耳恭听的法官一样认真。她们的后一排坐着一位外国人,他安静地坐着,静静地看着窗外的景色。

他们说话的大大的声音此起彼伏,他们说的津津有味,可我却一句也听不懂,那个外国人还是一脸的安静,他和我一样也是一句也听不懂,他肯定在想中国的话原来是这样的难懂,看来以后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汉语了。他不知道,我虽是一个中国人,也是一句话他们的话也听不懂,我茫然了,他应该更茫然了。

路边有几棵花树,开满了大大的紫色的花,花瓣儿一朵朵排满枝条,花瓣儿的外面是深紫色的,重重叠叠的花瓣的里面是淡紫色,花瓣儿像像云南的蜡染布一样,颜色变换着,比云南的蜡染布颜色更丰富,逐渐变换着,显示着自己一丝一毫的美,每一朵花显示着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美丽,展示着自己丝绸一样的光滑,展示着自己的娇嫩,展示着自己的朴实中的高贵。一朵朵花瓣儿微微向上拢着,一朵和一朵隔开着,均匀地分布着,又像轻飘飘地浮在枝上,似乎它们是属于天上的,出来游玩,只是在这几棵树的褐色的枝条上稍作休息,一会儿它们就会离去,一朵朵飘上云端。这几棵花树又像是几位漂亮的女子,正穿着素雅而又高贵的裙子,她们正站在清晨的阳光中,向太阳显示着自己的花裙,自己的美貌。也许她们是天上的几位仙女,穿着美丽的花裙,悄悄地来到人间游玩,正挤在一起说着悄悄话。

路的那边一片黄色的花,花儿比蒲公英花稍大些,黄色的花灿烂地开着,就像花仙子在朦朦胧胧的黎明中,匆匆忙忙地大把大把撒上去的,黄色的花儿繁盛地开着,我仿佛闻到它们淡淡的清香,那清香正一阵一阵地散着。

初春那片黄花的地方,一夜之间褐色的枝条变成了柔软的翠绿色的枝条,枝条的绿色渐渐地浓了,那应该是枝条上的绿叶探出头来,那绿色就像用深绿色的水墨涂过的一样。之后那绿色上是点点的黄色,就像谁用黄色的水墨笔轻轻地点上去的黄色点儿,黄色的点儿一天天密集了,像谁用黄色的水粉轻轻涂在绿色的枝叶上的,像黄色的云彩一样轻轻地依偎可爱的绿色。今天那些可爱的黄色在阳光中开出美丽的花,那些花儿晒着温暖的阳光,看着飞来飞去的鸟儿、翩翩起舞的蝴蝶,风儿轻轻地抚摸着它们可爱的笑脸,它们在和鸟儿、风儿说这话,说着我永远也听不懂的语言,就像前面的他们一样,仍旧大声地说着话,可我却一句也听不懂,虽然那声音不断地钻进我的耳朵。

一个冬天夜晚,寒冷的风儿吹着,在医学院,我们正进电梯,又进来了一位黑人小伙子,电梯门关上了,我看着高高的健壮的黑人小伙子,一下子觉得不冷了,我想到了非洲的炎热,烈日的温暖。我对女儿轻声说着:“他来这儿应该是学中医的。”“没有,我是学中文的”那个黑人小伙子直接对着我说,他说着中国话,那样的地道,我吃了一惊,我以为他听不懂我说的中国话,我又问:“你学了多长时间了”,他回答:“三年了”小伙子淡淡地笑着。我还想说话,电梯却停了,我们到了。从那以后,每次见到外国人,我都觉得他们能听懂我们的中国话,我不在小声嘀咕了,我或者选择沉默,或者大声和他们说中国话,不过保持沉默的时候多一点儿。因为我不善于言谈。

路边不远处有一棵花树,满树淡粉淡粉的花,粉色很明媚,像亮亮的粉色的云彩,一层层轻轻地摞在一起,显得很厚实,有的一层一层的又有点儿空隙,像一片片彩云正往一块儿凑着,正在拼成一棵美丽的粉色云彩树,像从天上飘来,那样在远处明媚着,美丽着,芳香着。

忽然前面的一个南方小伙子的手机传出了一首草原情歌,熟悉的歌声,美丽辽阔的草原,火辣辣的爱情。我的心里充满里惊喜,两年前,一次车时,我第一听见这首歌,就特别喜欢,可却直到现在也没有找见歌名,也没有完整地听完这首歌,我伸出手,想拍拍前面的小伙子,问他这首歌的名字,可我却停下了,我怕他听不懂我的话,即使他能听懂我的语言,可他对我说时,我又怎能听懂他的话呢?我应该随身带着笔和本子,这样就可以在本子上写上中国四四方方的汉字,我可以在上面写上我的问题,递给那个南方小伙子,然后那个南方的小伙子在我的本子上写上我盼望已久的歌名,再递给我,然后我满心欢喜。可今天我没有带本子,也没有带笔。我听着美妙的歌,希望车开慢一点儿,可我该下车了,又是听不完整的歌词,看来这首歌真的离我太远了,我看不清它的模样,也享受不了歌声的美妙和火辣辣的草原深情。那个陕北的母亲仍然大声地说着她的话,我还是听不懂一句。我下着车,我竖着耳朵听着深情的草原情歌,那歌声模糊了……

关于语言的文章11:奶茶店的母子

文/李依雪

真情无需用语言来表达……初冬时节的一天,疾风夹着雨点,让人难以抬头。为了躲雨我走进了一家奶茶店,要了一杯奶茶,静静地等待着雨停。在奶茶店里,所有人享受着美味。唯有两个人,与众不同。

只见她安静地坐着,一件旧的男士夹克,头上里着一条红头巾,那件朴素的衬衫在墙上那些炫目迷人的彩灯映照下,微微让人觉得有些寒酸。邻座的人瞥去一丝不经意的目光,却骤然有了令人感动的发现。

她一心一意地看着对面的儿子,脸上浮出了一个浅浅的笑。这是怎样的笑啊,在她眼中,缓缓地流转像一弯爱的清泉,轻轻地向外流法,在嘴角聚成了满足而喜悦的一笑,宽阔地餐桌上摆着一份冰淇凌和一杯饮料。在别人看来,也许少了点。可她的儿子却仍然高高兴兴。他一会猛吸几口汽水,一会儿挖下冰淇凌送进口中。他兴奋而小心品尝着,还不忘隔一会儿抬起头来,向母亲送去甜甜的笑,还举起汽水问她喝不喝。母亲只是笑着轻轻摇了摇头,可是她眼里的光更高、嘴边的笑更深。儿子吃得更香了。他们都很享受,母亲享受着儿子的欣喜,儿子享受着母亲的爱抚,他们一起体会着彼此的真情,不需要语言……

终于,他们含笑走出大门。不知何时起,窗外下起了一场倾盆大雨,母亲忙把外衣脱下给儿子穿上,而儿子也忙把外衣脱下来给母亲披上……

我明白,我终于明白了真情的流露往往不一定需要语言来表达,看似微小的动作也足以表达深刻的情感。

关于语言的文章12:藏在语言背后的故事

文/王树理

飞机起飞时,已是日落西山。

透过飞机的舷窗,远天上一弯清辉烁烁的新月,像是刚刚被淘洗过的水晶石,亮得奇特,亮得新艳,亮得温润而光泽,亮得让人感觉到正在享受一种冥冥之中的护佑与幸福。起初,我还以为是机翼上的信号灯在闪烁,但仔细一看,那确是一弯新月。是一弯看罢之后就叫人的心尖子通透起来的新月。

斋月的第二天,我领受了一项公务。因为封斋,我努力把持着自己,让自己保持静定。想下了飞机就去完成昏礼的拜功。遗憾的是,这个如意算盘被机场方面飞机晚点的通知给打乱了。

活了大半辈子,看过无数次新月。小时候,每到开斋节的前一晚,礼拜寺开斋梆子敲响之前,总要在大人们的帮助下搬着梯子爬到房顶,看那新月升起的圣洁,分享新月上升时带给人类的新生、吉祥和那初始光亮传递的新的希望。但像今天这样在万米高空看新月的容颜,我还是头一次,我想先人把新月作为“人事和朝觐的计程”,许多礼拜寺的穹顶上也有一弯新月作为标识,或许就是因为新月象征着人类文明的新时光吧。她纯洁、干净、美好,看一眼就让人心灵得到净化,又容易让人联想到造物主的伟大、公正和至真至纯。

在万米高空的我离月亮近了呀。离月亮近能说明什么?是否应该更加自觉地进行自我净化?我正这样忘情地思考,彬彬有礼的空姐来到跟前:“先生,这是你的清真餐。”

我接过餐盒,下意识地看了看手表,开斋的时间到了。于是,我默诵着清真言,并由衷地感叹了一句:苏布哈尔南拉西。

B座上一位戴着浅绿色头巾、怀抱一个睡着了的小男孩的年轻女子问我:“先生,你是回回?”

“是的。”我答应着。

女孩眉宇间露出一丝兴奋:“色俩目,我也是。你能帮我照看一下孩子吗?”

“当然。”我答应着试探地问:“这孩子……”

“他爸爸是一名军人,妈妈是一位设计师。去四川支援灾区了。”女孩一边说着,一边把熟睡的男孩抱给我。

天边的月牙儿像是大自然冥冥之中眯起的一道眼缝,把世间所有的光聚焦在这个令人难忘的时刻。月光洒在孩子的脸上,让那原本就洋溢着天真的脸,显得更加可爱。

我仔细端详那个熟睡的男孩:长得真好,方头大脸,深目隆准,红里套白的脸蛋细嫩而又健康。虽然还在熟睡,但从那双眼睛的轮廓就可以看出,睁开来一定是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高高的鼻梁上渗出淡淡的汗珠,一扇一扇的鼻息像是在一双爱抚的大手助推下向着前方远去的涓涓细流,恬静得真想贴着他的小脸蛋亲一口。

这个抱着孩子坐飞机的,该是孩子的什么人呢?姑姑?小姨?姐姐?——我正这么胡思乱想,姑娘从卫生间回来了。她告诉我,她只是孩子幼儿园里的一名幼儿教师。孩子的妈妈是今年春天被批准到四川的北川县参加援川工作的。孩子的父母都是回族人。孩子的妈妈临走的时候,考虑到我是这个托儿所惟一的回族老师,照顾孩子生活上方便一些,就把孩子委托给我。委托,一个多么沉重的字眼,是责任,也是风险!别说有个好歹,就是头痛脑热也急人呢。可一想,孩子的爸爸妈妈也都是为了别人才去的呀,我就不能把孩子照顾好?这世界呀,就像一条大河,有丰水期就有枯水期,需要大伙齐心协力,互相帮衬,经常的疏浚、维护。你说呢?先生。

哦。我点点头。看得出,姑娘为孩子付出了真心的爱。这种爱写在孩子熟睡的脸上,也写在姑娘会心的笑意里。她告诉我,孩子妈妈刚走的时候,那个难带哟,叫你想你都想不出来。那个时候,不敢让孩子在托儿所过夜,下了班只好带回家。可我是个没结婚的人呀,左邻右舍都感到奇怪。到了晚上,孩子撕心裂肺地哭,好不容易哄着睡下了,说不定半夜里又醒了。我急得哭过鼻子,几次想拿起电话给***妈说,可一想到她那么老远能不挂着孩子吗?说不定流了多少眼泪呢?我要是把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的妈妈,那不是作孽吗?一周以后孩子就习惯了下来。我可是处处小心着呢——凉了,热了,早了,晚了……慢慢也就行了。人家的爸爸妈妈抛家舍业为了谁,人间需要这种真情。

姑娘说着说着,自己也笑了。

大概飞机在空中又转了一个圈,一度脱离我们视线的新月又转回来了。依旧是那么明亮,那么澄澈,那么耐人寻味,那么发人深省。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我对姑娘说:“快看,天上的新月多美!”

姑娘扭头看向舷窗:“这是我看到最美的新月,这真是一个莫可名状的奇观!”

见姑娘看得入神,我解开安全带,抱着孩子站起来:“来,你靠着舷窗坐下多看一会,说不定你会变成月宫中的嫦娥呢。”

这当儿,孩子醒了。不知是对于我的陌生还是我的丑陋蜇伤了孩子的视线,小家伙撇着小嘴就要放声。姑娘不敢怠慢,赶紧把孩子从我的怀里接过去,一边从手提包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奶瓶,一边哄着说:“刚才是谁抱着来?是爷爷啊,你看爷爷多好,爷爷是个大好人,爷爷抱着你上天了呢。来,阿姨喂你水喝。喝完了咱们再看新月儿。”

孩子果然听话,抱着奶瓶咕咚咕咚喝了起来。半瓶水下去,小家伙来了精神。小家伙儿眉清目秀,双眼炯炯有神,小拳头一攥挺像个山东大汉,就像大田里的一棵壮苗,特别讨人喜欢。我看孩子已经醒过盹儿来,便逗他玩。小家伙果然识逗,很快赏给我一个灿烂的笑靥。孩子脸上两道弯曲的眉毛,太像天边的新月,柔和、纯情、洁净,衬托得眸子格外清亮,像是汪着两泓碧波。怪不得人们总是把新月称作“眉月”,原来新月也是夜空的眉毛呢!看看孩子,再看看天上的新月,我突然觉得那新月很柔和、很无私……

姑娘把孩子的小脸蛋贴在窗户上,一边指点着让他看那一弯新月,一边叨叨念念地给孩子唱儿歌:“月儿,月儿,月儿姥娘,给俺点药,上口疮……”小家伙入了迷,虽然他还不懂得新月有什么象征意义,但却任凭阿姨说教,亮晶晶的一双大眼看得十分专注。像是那一弯新月上面,有自己的爸爸妈妈。

航程要结束了,飞机在缓缓降落中穿过云层。可那慢慢隐进薄霭的新月在我脑海里形成的意念却越发得厚重,那是一个召唤,是一种链接,是美好的品德降临给每一个信奉他的人的昭示。

在机场,我帮女孩取出行李放在小推车上推到出口。直到和前来接她的男孩的母亲见上面,我们才在相互道谢的热情中挥手告别。

我独自一人穿过机场的大厅,那里的扩音器正在播送着那支被称作“东方小夜曲”的歌:“月亮出来亮汪汪……”

走出航站楼,我不由得又一次抬头看了看天空,尽管云彩遮蔽了太空,可在我心里,天上的那一轮新月依旧耀眼。

今晚的新月,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美好的新月。那纯洁无私的银辉,将永远在我的心田不停地挥洒。这次新月相伴的航程,将伴随我走完人生的全程。

我敢断定,在这个尊贵的夜晚所降临给我的启示,让我对回回人常说的“两世吉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代人关心着另一代人,幸福的人关心着受灾受难的人,连续不断的传承,就是今世与后世的两世吉庆吧?

关于语言的文章13:好口才的重要性

文/雨沫潇笙

语言是随着人类的出现为满足表达和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具有社会学,工具性和符号性,其初始形成就是说话。

对于说话,古今中外的远见卓识着历来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狮”等古语,把国之兴亡与舌辩的力量紧密联系起来。借“九鼎之宝” “百万雄狮” 强喻说话的力量,充分揭示了说话的巨大作用。

因此我们每个现代人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口才的重要性,进而更好的掌握口才这个随身携带、行之有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神奇武器。

口才,简而言之就是说话的才能,是一个人素养、能力和智慧的全面而综合的反映,而人之所以被称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与动物有一个最特殊和明显的区别,那就是人能说话。并能以语言符号作为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良好的口才,不仅是宣传鼓动的需要,还是传授知识、增进人际关系的需要。

能言善语,让世界多一些优秀的口才和妙语带来的笑声、赞叹声有什么不好呢?

曾经参加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创建的着名社会学家郑也夫也谈到,《实话实说》要找到合适的‘侃爷’真的不容易。

多数人讲话,刻板,干巴,模式化,冗长,没有风趣,甚者在学历高的人群中这种现象更为突出。

“我几乎可以断定,口语表达能力不足十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我们的中小学教育集中在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上,普遍轻视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而在现实生活中,谋职,合作,讨论,请示汇报,讲课,谈判,争论,吵架,以至于打官司,都毫不例外地依赖口语表达。”

美国着名教育家卡耐基非常强调口才的重要性,他说:“假如你的口才好…… 可以使人家喜欢你,可以结交好的朋友,可以开辟前程,使你获得满意的结果。臂如你是一个律师,你的口才便吸引了一切诉讼的当事人,你是一个店主,你的口才帮助你吸引顾客。”

“有许多人,应为他们善于辞令,因此,而擢升了职位……有许多人因此而获得了荣誉,获得了厚利。你不要以为这是小节,你的一生,有一大半的影响,是由于说话的艺术。”

所以人不能仅仅满足于用口说话,而要善于说话,真正能言善辩,生活更加珣丽多彩。

关于语言的文章14:落日的哀叹

文/刘晔宽

不是有人用美妙的语言描写明月,感叹如火的朝阳吗?我却觉得最美的是夕阳,是落日。它既热烈奔放,又悲壮惨烈,每当傍晚,它都会在美丽天空的西方表演它特有的告别,用它红红的光焰告诉人们,它对光明的依恋。

抱着对美好落日的渴求,我们走出城市,爬上一座无名的小山,想静静地体会一次完整的日落。

在山上落座后,太阳还挂在西边的天上。这时的天是蓝蓝的,零星有几丝云彩。太阳慢慢地接近了地平线,开始由白亮变为粉红,随着它的下降,颜色变得越来越浓,天边那巍峨的山峦,在这夕阳的映照下,涂上了一层金色。大地瞬间也被镀了金,变得辉煌而高贵了。

这时的太阳美丽得让它自己感到自豪,笑红了脸,它好像要尽情展示它的奔放似的,不顾一切地亲吻着山峦,向着大地,向着天空喷出了红彤彤的光芒。

夕阳就是夕阳,它在晚霞的陪伴下慢慢地下坠,还竭尽全力来表现最后的风采。它可真红啊!红得浓艳欲滴。它多想更多地展示自己的美丽啊!可它就像被一只无情的大手向下拉似的,无论多么美丽,也要不停地下降,不情愿地离开这瑰丽无比的天空。

太阳落山了,可它把它的美丽传给了天边的一条彩云,尽可能保留着西边的美丽,它仿佛知道这美丽不会长久,用最后的光彩发出那醉人心扉的哀叹……

这正应了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世界就是这样残酷。无论是谁都会慢慢变老,最后不得不离开这绚丽的世界。我那?当然也一样。我忽然想起了我的一首叫做《落日》的诗。

我把幻影和梦,

放在狭长的贝壳里。

拉紧桅绳撑起的帆,

还在远航。

没有目的地荡漾,

太阳是我的纤夫。

追逐中风会叹息,

太阳最终会消落。

红日终于燃尽余辉,

消失在天边的暮色里。

留下一支歌曲,

在宇宙中时时唱起。

我多想尽情体味落日的哀叹。此时,在灰色的夜色中,就让我这样独自体味着这落日的哀叹吧

关于语言的文章15:“浸”的诗意

文/徐艳

文章语言的感染力是指语言要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因此,文章在写作时,一定要抓住语言的节奏、特色、个性,使语言能生动地表现生活。孩子念了这样的文章,就会受到语言的感染,同作者一道感受酸甜苦辣。

不久前教学《槐乡五月》,里面有句话:“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在这句话里,一个“浸”字充满诗意,回味无穷。我问学生:“在生活中,什么东西是‘浸’的?”学生答:“煮饭时,米要在水里浸泡一会儿。”“洗菜时,菜要在水里浸一会儿去除杂物。”……我进一步问:“在这里,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是浸在水里吗?”学生自然否定。我继续追问:“那槐乡浸在哪里?为什么说是浸呢?”学生说:“到处都是香味儿,是沉浸在香味里。”自然引出:“陶醉在香海里了。”同样,在文章中,有句话描写槐乡之美:“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结合上文的“浸”,引导孩子想象:“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干什么?”学生概括:“赏花。”“闻香。”点拨:“还在想什么?”学生自然延伸想象出去了,有的说:“在想吃槐花饭……在想变成一朵槐花……想变成一只蜜蜂采槐花蜜……”

一个浸字,有多少诗意呀!在课堂上,不妨仔细嚼嚼,辨辨味道,学生的语感自然提高,课堂也会富有诗意。

关于语言的文章16:微笑是最美的语言

文/刘椿山

单位门口有一对擦鞋的聋哑夫妇。有时候路过,我看见没人擦鞋的时候,两口子便比划着说着什么,四只灵巧的手在空中欢快地飞舞着。我知道那是他们的语言,但我从来没看懂过。其实我并不知道我能够看懂他们的语言有多大意义,但我还是希望能够看懂。

我隔三差五地去他们那里擦鞋,日子久了便熟识起来。以后再从他们的鞋摊边经过,我们都会点头微笑着和对方打个招呼。有空时,我也会特地坐下来和他们“说说话”,只是我不懂哑语,所以交谈起来非常困难,一句简单的话,却要表达很久。但我们始终面带着微笑,因为微笑从来都不会很费劲儿。

对于这样一对夫妻,我心里有很多疑问。比如说,他们是怎样走到一起的,他们的恋爱过程一定与众不同吧?如果今后有了孩子,他们又会怎么教育孩子,孩子会不会受他们的影响,丧失语言功能或者语言功能不如别的孩子?他们每天能擦多少双鞋?他们是租房子住还是自己买了房子?

事实上,几乎每次去擦鞋,我都会胡乱地对他们比划我的这些问题。我乱七八糟的“手语”,有些是他们能够理解的,有些却让他们一脸茫然。当他们明白我的问题时,就会停下手中的活,微笑着看着我,用手语比划着表达。当他们不明白我的问题时,他们会微笑着摇摇头,表示不明白。而这个时候,我也会对他们微微一笑。也许,他们的微笑已经回答了我所有的问题,只要勤劳勇敢,坚定执著,生活中这些问题,又算得了什么呢!

当我们彼此熟悉后,我就不再对他们比划什么了,因为我相信,他们所过的生活与我们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一定要说区别的话,他们不外乎就是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然而,这又有什么?没有声音有微笑!有微笑的生活便是幸福的生活。因为微笑不会中伤人,反而会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使人产生愉悦之情,而一些恶毒的语言是会给人造成伤害的。

后来,我们成了朋友。从那以后,每当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我就会跑到他们那里去擦皮鞋,只要能够看到他们,看到他们脸上的微笑,心中所有的不快便会烟消云散。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