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背影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背影的文章1:我走了,带着你的背影
我走了,行进的脚步那么沉重;我走了,难舍的街路,留下一个孤独的身影。夜色,没有给我慰藉;夜空,没有让我安宁;只有空寂的感伤袭在心头,将一个湘江岸边的你,萦绕在我的思绪中。
时空,你为何推涌瞬间的疾驰,让我来不及告诉你,我很想驻留在这个安静小城。在这个安静此刻,你让我带着惆怅的感伤,带着离别的钟爱,带着离去的伤痛背影。湘江的水呀!你灌溉着潇湘这片土地,你蕴藉着北去的欢腾。舞动波涌,激起千层浪;沙洲绿荫,撒落相思情。
一缕情愁,走在烟波风雨中;一丝怀恋,奈何猛然回头的痛楚。任泪水狂跌,任思绪放纵。我闯进人生的孤寂天空,惟有湘江之水懂得我的尘起风潮,给我敷上痛觉淋漓的创伤。走在你的世界里,说不清冷热交融的冬飘雨雪。只有风里,雨里,雪里,寒冬里,依然感受潇湘冬季,那绿萌强劲的生命所独有的气息。
我走了,带着思念的泪别;我走了,带着夜色阑珊的美丽;将一个孤独背影炯炯了望。岁月的长河,涌起滚滚思潮,只有寥廓长夜,留下难诉相思的城市孤影。这一刻,心似凝重,低头思咐,那饱受离别之痛的狂乱思绪,任凭情感闸门狂泻,任凭瑟瑟抖动的寒风吹打。拥抱,人间的情感它有多真;紧紧地相拥,声泪俱下。那一刻,只有湘江北去的滚滚江水依此倾诉衷肠。
曾经,我失去一个无法挽救的东西。失去了,心好痛;失去了,永远也找不回它的本源。曾经,我很小气,甚至用极端吝啬也无以论及。忽然间,一夜风雨呼啸,狂风肆虐枝叶残落。将一个未被发觉的人性得以曝光于天明。我变了,变得包容,变得可溶性,变得如此风范大度,变得神态可鞠。当自由天空制约着理性的狂热真谛,爱,得以升华;爱,得以真实;爱,得以狂飙。
我走了,步履如此艰难;我走了,让醉意留下余香。当孤寂与苦闷似潮水悄悄袭来,一个人,你要承受躁动忽现的不安;一个人,还要让自己深陷难过?行于潇湘,感受湘西北的瑞雪突降。雪,包围了张家界风景小道,封锁了我的心路历程。山峦雄姿,银装素裹降幅人间。惟独有我,一个背包族,在冬雪风雪迷漫的张家界,深深地感受着“满山孤行独一人”的旅行壮举。
一个人,何以孤独?那是我的情怀,释然在魅力的风景名胜;一个人,何以落寞?那是我的独钟,微醉在纵欲灵仙的境界中。你带着我靠近湘江之畔,趁着夜风吹来沉醉。你带着我坐享迷离之夜,趁着和煦感怀酒中豪情。酒,醇色以香之雅,人,境中以品之味佳。
临风送别,吻和泪岂止何从。望着寒风里沉降撒落的夜幕,你落泪了。可我真的很无助。泪水,让碰撞的心灵在冬季的潇湘尘封;泪水,将一句不变的诺言激起沉寂的生命。我忍着即将离去的痛楚,孤奈何从离别的站台。心痛痛的,痛的如此想你,痛的如此绝望。依此送别,铸成一道这个冬天靓丽的人生风景。猛然间我转过身来,不忍再去看到你的流泪。却带着感伤,带着忽然涌出的泪水走进即将离去的车厢。
我走了,带着瞬间对接的吻别,将一个尘封的岁月彻底击碎。我走了,带着你的泪痕,将一个久违记忆小心珍藏。我走了,带着你的背影,消失在茫茫苍穹的黑夜。
关于背影的文章2:背影
文/唐源
“真是祸不单行!”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去逛街,没想到回家时,天竟下起了大雨,更糟糕的是,电瓶车也罢工了。
雨大,风狂,看着那辆“庞然大物”,推推不动,走走不了。正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一蹬三轮车的人路过,热情地问:“怎么了?”“车子坏了,不知道哪有修车的?”那人一听说:“打电话给老李呀,他风雨无阻,有求必应。”“雨这么大,人家愿意出来?”那人笑笑说:“没事,老李啊,全天候服务。上次,都晚上十一点多了,有个人车坏了,一个电话打过去,他立即赶了过来。”那人翻出老李的号码给妈妈,说:“你只要打这个号码,他肯定立马就来。”
“打还是不打呢?”看着外面哗哗的大雨,妈妈犹豫了好一会,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拨通了那个电话。电话通了,没等我们开口,电话里先说了:“车子坏了吧?”习以为常的样子,紧接着又来一句:“告诉我,在哪儿?我一会儿就到。”果真很快,一位瘦瘦的、五十岁上下的中年人,穿着一件沾满油污的工作服,顶风冒雨地来了。妈妈过意不去说:“这大雨天,麻烦你了,不好意思。”“没事,谁都会遇到个急事什么的。”一边说着,一边已蹲下身子,拿起工具卸轮胎。风呼呼地刮着,雨不停地打在他身上,我心想:亏得有这种人,为了多挣点钱,也肯风里来,雨里去,不然遇到这种情况,还真没办法。
正补着,电话又响了,“我正在补胎,你就在那等一下,补好就去给你修。”原来又是找他修车的。十来分钟后,车胎补好了。我心想,这么冷的天,这么大的雨,他冒雨而来,肯定不便宜。问他:“多少钱?”他想都没想说:“一样价,给五块钱吧。”
妈妈过意不去,要多给他点钱,他不肯要,只收下五块钱。“以后若车子坏了,不管什么时候,都可以打电话找我。”他跟我们挥挥手,又骑着摩托车出发了。雨,还在下,风雨中,他瘦小的背影渐行渐远。忽然,一个词很温润地跳进我脑海,这个词叫:感动。
关于背影的文章3:背影
文/彭旻喧
城市车水马龙,过客匆匆。燕啼莺舞华灯初上,候鸟盘旋万籁俱寂。林花与春红谢了当初摸样,霜菊与秋色消失在尘翳中。长街烟火为谁停驻。匆匆过客,留下背影匆匆。
红尘漂泊,伶仃惶恐。路,漫无际涯,泛黄的照片堆积成山。刀剑如梦,人事已非。在历史转身中沦为旧迹。留不下的背影,便放它如风。
有一言为“且行且珍惜”。世事无常,终点与归宿到底在哪儿,无从知晓。珍惜当下便只得感激命运轮回中这一次邂逅。志摩与徽因,便是在暮春四月花谢之期中最美的相逢,最终所念即是最初惊鸿。一捧泉,清冽须臾,莫强求,莫伤心。
你看,月光的阴影上承载着无数人的背影。莫怨离愁,或许它只是为了你与最真挚的情感相依。百年情书中的缱绻情丝,可有使你落泪?那样一对爱侣终成背影。然而“意映卿卿”却成就了战火中永恒的相知。这样的背影便是冲淡了一切的岁月,一副烽火挽歌。对月独酌,你和你的背影融化成一声声归来。你在呼唤什么?老友眷念还是征人思亲?人生浩渺,别离亦算依偎。一颗星在兜兜转转中还有另一颗星相伴,咫尺天涯,莫不如是。
或许你会有一张花一般的面孔,纵使朱颜辞镜,亦有白发黄鸡之志;或许你今日仍然期期艾艾,然也定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那天;或许你今日仍是恍惚混沌,徒负虚名,却终能修成正果。人生得失,在转身之间分明,在背影中模糊边际。
人们会一天天长大,那个时候,他的身边尽是背影。然而他必须学会带着伤痛与释然前行。离恨便如春草,渐行渐远,永不逝去。只是你知道,它只是旅行的附属品。待你长大那一天,你也成为了别人世界中的背影。也许最初分手的理由,不过是你去“蓬莱采莲”,我去“西天取经”。相离洒脱,相逢淡然。就像英国布莱顿的老人们,安详的目送着儿女们远去,不怨不伤。甚至是感激的,因你们的背影,我们可以自由不羁。
感谢过客匆匆,林花谢春红。
“感谢我不可以住进你的眼睛,所以才能,拥抱你的背影。”
关于背影的文章4:远山的背影
文/项顼
五年前,父亲撒手扔下我们兄弟姐妹4人,独自远行。这一去,同往常不一样,父亲就再也没回来。算起来,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有近2000个日夜,每一夜都是那样的漫长。在我的眼里,白天眼前尽是世人匆匆的背影,晚上却只留下父亲一个人独自远行的背影,是那么的孤独,一个人在寂寞的黑暗里艰辛地行走,只有偶尔的月光和星星相伴。时至今日,父亲背影总还是在我眼前渐近渐远。
父亲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祖父去世,靠祖母一个人拉扯父亲和两个比他还年幼的弟妹。祖父在世时,家境尚好,请了私塾。后由于祖父去世,家道中落,只读了一年私塾的父亲,就结束短暂学历,7岁起就开始给人帮工,从小放牛、犁地、背担,凡是能做的父亲都会去劳动。幼小的父亲、身体单薄,从早到晚劳作于山林田间。没饭吃,经常是有一顿无一顿;没衣穿,总是衣不遮体。虽然艰苦,但童年的快乐,还是留在父亲清晰的记忆里,父亲总是深情地回忆童年,其中有一年的大年三十,父亲还到有钱人家帮工,吃了顿香喷喷的油炒饭,回家时捎回油炒饭,大年夜父亲一家四口人终于吃顿饱饭。那时父亲觉得很自豪,可以用稚嫩的肩膀,帮祖母担起家庭重担。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积极投身革命,参加土地改革。从一个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贫苦之家,分到属于自己的土地。从此,父亲义无反顾地走出家庭,参加革命工作。他曾对我们子女说过:“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哪有我们穷苦人的今天。”父亲参加工作正好是21岁,长期的营养不良,父亲只有一米六多一点的身高,身材瘦削,面容严肃、刚毅,父亲参加革命工作就先后担任乡农会主席和大湾区(乡)长。父亲很少讲过去,他只说过:“除了土改按政策参加分田地,他还保护了一些过去善良的有钱有地的人。因为大家都是乡亲,在困难时还接济过自己。”父亲是个旗帜鲜明、光明磊落、正直无私的人,他非常痛恨土匪和恶霸,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父亲带领翻身农民,投入剿匪和反霸的斗争中。后来父亲曾写有回忆文章《青山战斗纪实》,父亲在枪林弹雨中,肩扛步枪参加战斗的背影,充满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父亲说:“有一次,他到区里开会,回来时,他用步枪挑起用布包好的乡里所有工作人员的工资,在田野里走了大半天。”那时的父亲该是多么豪放。从此以后,父亲用他赤子之心,满腔热情投身革命,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国家干部。在我年幼时,父亲为了工作,长年在乡下,即便是在城里也是早出晚归,很少照顾家庭和儿女,整个家庭的担子几乎全部落在母亲的身上。
由于父亲工作出色,在县里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我记忆中历任镇雄县云岭乡长、支部书记、第八区区长、昭通地委检查组组员、镇雄县委监委干事、昆明调查组组长、大湾区委副书记、县委监委秘书、副书记、县革委政工组副组长兼整党建党办公室主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共青团镇雄县委书记、镇雄县委常委兼组织部长、县物资局副局长、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室主任。父亲从政,两袖清风,最恨贪污腐败分子,在他任职时期处分过许多贪污贿赂的干部,由此也结下不少冤仇,但还是得到大多数群众和干部的称赞和好评。父亲一生蒙受许多不白之冤,但他对党,对毛主席的忠诚和对贫苦人民的深厚感情始终不变。
我小时候,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很少,父亲那时虽然已经到城里工作,但还是经常下乡。只是每月初回来几天,领了工资又走。父亲回来时,很多是在深夜,有时于天不亮又匆匆离去。因为,那时下乡工作,没有交通工具,再远的路,也全凭双腿走着来回。那时父亲给我的印象总是模糊的匆忙的背影,长期一套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服,缝补过几次,上面有许多新的和旧的补丁,一双布鞋,一个军用帆布挎包,挎包上也有补丁。经常是要下乡很久才回来,没两又很快的走了。
那时,我只在想,父亲如果不是这样劳累工作,我们一家的生活就没有来源,看到父亲如此艰苦工作,每次父亲回来,我们兄妹在他面前总是很听话,不忍心让父亲为我们担忧。后来,才知道其实父亲虽然在乡下工作,他的心除工作外,都在牵挂着我们兄弟姐妹。父亲每次回来,总要把家里的水缸挑满水。我儿时的乐趣之一,就是跟在父亲的身后,看着父亲挑水时铿锵有力的背影,到了家门,父亲掏出一小把自己舍不得吃的葵花籽给我,望着我贪婪的样子,想必那一刻一定是他人生中最幸福开心的时候。
父亲从参加工作后,一直担任领导干部,同时又是政治运动的“运动员”。几乎每次运动他都要受牵连、受批斗。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给父亲极大的身心迫害,不仅不能工作,还白天夜晚的被批斗。除了自身被“革命群众”批斗外,县里如有其他的领导被斗,还要被造反派拉去陪斗,但父亲始终不肯屈服。有一天晚上,父亲被通知去接受批斗,正值初秋,那晚雨下得很大,母亲和我们姊妹四人,那时我的小弟还没出世,我们一直卷曲在床上,静静地等待父亲归来,小妹已经熟睡,雨却越来越大,直到深夜,父亲才回来,全身淋得湿透。原来父亲在批斗完回来的路上,看见树上的梨子被风雨吹落,便用斗笠拣了装回来给我们吃,自己却被雨水淋湿。
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乐观主义者,只有在家里和母亲谈及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时,父亲才显出了忧虑和伤心。父亲被造反派打倒后,有一段时间赋闲在家,除了读书,开始学做木匠,父亲说:“如果没有工作,只有当木匠算了。”其实做木匠不是父亲的真实愿望,何况他的木匠活也实在不怎样。大约过了没多久,造反派通知父亲到“五七”干校参加劳动改造。父亲又背起他从前的那个挎包,不同的是,这次带上了我,那时我才7岁,是父亲用他坚实的肩膀把我背到干校。
在干校的日子里,白天父亲和一起到干校接受改造的那些叔叔、阿姨们一起劳动,晚上还要组织学习。干校的伙食是有规定的,父亲总是让我先吃饱,剩下的他才吃。到了晚上,我们家因为只有父亲工作,母亲只是偶尔做临时工,家庭困难买不起蚊帐,父亲守在我身旁,不停地为我驱赶蚊子,而第二天他还得去参加劳动。
长期以来,母亲一直在县城做临时工。母亲为了找到一个固定的工作,经常埋怨父亲,抱怨父亲当领导也不给她解决一个正式工作,并且还列举谁家谁家的男人当了官,妻子便有工作,而且还是很不错的工作。父亲听了,很是冒火,他大声对母亲说:“我一个放牛穷人,是共产党给了我今天,我怎么能用党给的权利为自己牟私利,你能做临时工就已经很好。”其实父亲知道,母亲做临时工很苦,大多是在建筑工地上挖土方、抬砖头,还有就是在冬天到烟叶复烤厂做很苦的体力活,即使是这样,母亲还要到处去求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父亲又一次站在被批斗台上,这次又说他是“四人帮”的帮派体系。“文革”后期,父亲被当时的县革委会从干校召回,重新安排工作,担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莫名其妙又成了“四人帮”这条线上的人。父亲总是那么不走运,为右派平反,自己差点成了右派。“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是当权派,是刘、邓路线上的人,受到迫害。文化大革命结束,父亲反倒成了“四人帮”的人,父亲对批斗他的人说:“我哪是谁的人,那些高级领导又何尝会认识我们这些基层干部,我不过是在执行当时的政策和上级文件精神。”随着揭批查运动的深入,有人来跟我父亲说:“只要你写出当时的县委书记郭金榜是‘四人帮’的嫡系爪牙材料,就放你过关,还可以官复原职。”父亲怒斥道:“县委书记郭金榜也不过是执行当时的中央政策,他也不认识什么‘四人帮’,我怎么能违心说假话。”从此,父亲就离开从事多年的政治工作。后半生,父亲主要从事《镇雄县志》的编纂工作,直到退休。
父亲是那种不轻易流泪的人,我只见过父亲流过二次眼泪,一次是1976年毛主席逝世,父亲临危受命主持全县悼念活动。那几天,除回来吃饭,父亲整天都在县里设置的毛泽东主席灵堂工作。每次回来,父亲都会流泪,他对我们说,没有毛主席,就不会有他一个放牛娃的今天。另一次是我母亲过世,父亲哭了,哭得很伤心。父亲之所以如此悲伤,全是因为我母亲的苦。母亲自从踏进这个家门,所有一切家务,全是母亲操持,除养育儿女,母亲还要去做临工,补贴生活。而母亲刚好把94岁高龄的祖母服侍离世,在祖母去世仅一百零几天后,母亲积劳成疾因病去世,母亲去世时仅61岁。
我16岁那年考上云南省楚雄卫校,要到离家800公里以外的卫校求学。父亲送我到学校,那一夜,我和父亲睡在学校宿舍床上,父亲睡不着,坐在床上替我驱赶蚊虫。我半夜醒来,望着父亲光着身膀坐在床上,一动不动的怕惊醒我,此刻我看见父亲很瘦,肋骨和血管清晰可见。第二天,父亲陪我到城里买了蚊帐,坐车送我回到楚雄东瓜山上的学校,父亲舍不得花3角钱坐车回楚雄城,独自一个人走路回楚雄城,望着父亲一个人在山路上独自行走的背影,我没有哭,只是流下一些眼泪。一辆公交车开过,卷起一阵尘土,湮没父亲的背影。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我,心中第一次有了落寞。父亲用一个多小时才走回到楚雄城。父亲后来说,那一路他心里很难过,看到我那么小就离开父母求学。那时,我意气风发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是一个男子汉。
20世纪80年代初,父亲参与编写《镇雄县志》,任县志副主编。《镇雄县志》1987年正式出版,是云南省建国后出版最早的县志之一,其时父亲已近退休之年,仍拖病弱的身体,四处采访,收集资料,没日没夜的写作,县志的写作倾注父亲多年的心血。我印象中《镇雄县志》的编撰大概可分三个阶段。1980年12月至1983年12月父亲同刘平山先生、蔡永枢先生用了3年时间收集300万字的资料,写出80万字的初稿,作为云南省的第一部县志初稿,参加在广西桂林召开的全国南方片区县志稿评议会。1984年1月至1985年11月,在初稿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补充,形成100多万字的二稿。1986年1月至9月和王荣义等同志在第二稿的基础上,撰写出第三稿。1986年12月当时中共昭通地委批复同意定稿,参考省、地志办的意见,作了最后一次修订,将审定稿交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父亲的挚友陇兆麟先生曾在《云南史志》2003年第1期上撰文《缅怀项国香先生》,文中写道:“《镇雄县志》纂修,项公从初创到完稿,名为副主编,实亲主笔全程,竭尽所能,功不可没。”这是《云南史志》和陇兆麟先生对父亲参与编撰《镇雄县志》所做工作的肯定。
《镇雄县志》出版迄今正好20年,已经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地方历史和文化资料库,为研究地方历史和文化提供宝贵而真实的历史资料,诸如丁抒所著《风雨如磐的日子:1970年的“一打三反”运动》中所引:“譬如云南镇雄县官方记载说,省革委派工作队来镇雄指导‘清理阶级队伍’和‘一打三反’,搞逼供信,造成107人非正常死亡。”这里所指的镇雄县官方记载,所注出处就是来源于《镇雄县志》。还有罗建平在《罗氏与罗甸国之关系史考》写道:“五、熊本讨泸州夷的事,《镇雄县志》记载:‘神宗熙宁七年,朝廷令熊本率兵征讨泸州夷。芒部、乌蒙首领,遂归附宋朝。芒部被置为西南番部大巡检使司。’”其后,更多关于研究陇氏彝族祖先中一个非常重要人物济火,见《三国志》记载:“建兴三年(225年)丞相亮南征。济火积粮通道,佐丞相擒孟获,命世为罗甸君长。”此文中的济火,文献中通常又称火济。有资料显示,在研究火的姓氏中的这段:“济火以鹿里分与其兄莫布,即芒部,为德施氏而创业贵州,今《镇雄州志》有七里营,为武侯收济火处,见《镇雄县志》。又云莫布为济火之子,火济深目长身,面黧色而白齿,习战斗,尚信义,善抚其众,诸蛮戴之。武侯使李恢由平彝通道进盘江,火济献粮通道,助兵有功,世长其上。火济牂牁帅,实为罗甸中兴之祖。后世混作始祖慕齐齐及其活,今正之。”主要用《镇雄县志》为佐证。从这些研究文章或资料中可见,《镇雄县志》已经成为研究地方历史和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
父亲在县志出版发行后继续主持编纂《镇雄年鉴》1986至1992年卷近60万字,与邓培基先生合著《镇雄风物志》《镇雄人物志》《镇雄大事记》备受各界好评。随后,父亲陆续写下许多有关镇雄自然风貌,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名人传记等文章,在《乌蒙文化》《彝族文化》《云南史志》《昭通师专学报》、《云南名胜辞典》《镇雄文史资料》等刊物上发表,计89篇,达20余万字;发表在《云南南学》《中华诗魂》《云南诗词》等诗刊上的诗词作品200余首;另和镇雄9位诗友共著《闲庭漫吟》诗作一部,被国家图书馆收藏。晚年,父亲退休赋闲在家,在方格宣纸上用毛笔亲手书写《镇雄志乘》。全书计36卷,100余万言。《镇雄志乘》内容详实,资料丰富,客观真实,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亦可补《镇雄县志》之余缺,是父亲留给桑梓和后人的一笔珍贵历史文化财富。
父亲在从事县志写作期间,采访结识许多镇雄在外的著名人物,有常绍群先生、陇至中先生等。走访了在镇雄工作的许多老领导,他们中有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范金标(范金标在红军长征时期曾任周恩来的警卫员)、原镇雄县委书记张白林、副书记邓军等。通过书信和在台湾的镇雄籍文化名人申庆璧先生相识。他们和许多熟知镇雄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变迁的老人都为《镇雄县志》最终的成稿和出版提供宝贵的资料和详实的回忆。
父亲一生致力地方历史文化收集、整理和研究等工作,他在《昭通师专学报》1996年第二辑上发表的《镇雄陇氏源流考》和在《彝族文化》(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1996年年刊上发表的《镇雄陇氏本末》等文章均用详实的史实和文献资料,对镇雄陇氏的渊源、传承、后裔支系及人物进行详细的考证,对镇雄的地方民族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有很大的意义。父亲在《镇雄陇氏本末》中写道:“细考陇氏先民,以一少数民族部落首领,栖居边陲一隅,繁衍生息,越千年而延续,固非上帝安排,而是时空给予之生存条件,以及该民族适应环境之能力。”
后来,父亲为修项氏家谱,对家谱的修撰进行研究,并在《云南史志》1998年第四期上发表《家谱学浅见》,对于修撰家谱的意义,父亲在文章中认为:“我们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有三部史书系列,一是国史,一是地方志,一是家谱。这三部书系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家谱可补地方之不足。国史里没有的,地方志里有;地方志里没有的,家谱里有。家谱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怎么说它反动呢?”盛世修史,家谱这种特有的家庭史,正是对国史和地方史有力的补充。不难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父亲对于民间兴修家谱的重要性的认识。并进一步提出:“写谱书,文理要讲究,文字要精练,要有可读性,要有存史价值。写谱书应包含着人文地理,迁徙变化,时代背景等。”虽然家谱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从父亲文章中还是可以读到修撰家谱的规范性,特别是在编写谱牒时应遵守的客观真实性,不得随意夸大和缩减。父亲在地方历史和文化研究等方面著述很多,不能在此一一陈述,以后通过对父亲遗著的学习和研究,用专门的篇幅来传扬。
父亲的这些成就,源自于他勤奋好学。旧社会父亲只读过一年私塾,解放后,父亲受组织委派到昭通读了一年的干部文化速成班,所以父亲一生只上过两年的学。而父亲凭着对家乡、对历史、对文学的执着和不懈的追求,终于成就自己在地方文化、地方历史研究和地方民族文化研究等事业。
父亲是在秋天的时候病的,父亲的生日也是在秋天。以前,哪怕再艰难,母亲在世时总要给父亲过生日。母亲直到过世也没有给自己过上一次像样的生日,那时母亲常说:“你爸爸很苦,一个家全靠他去工作,没有你爸爸,我们娘母几个都要讨口去。”所以每年父亲的生日,母亲总是要给父亲过生日。2001年父亲生病的这个生日,也是父亲在人世的最后一个生日,我们兄弟姐妹四个都给父亲买了新衣服。只可惜,父亲在半年之后就过世了,好些新衣服都没有来得及穿。父亲知道自己患了癌症后,只是一阵轻轻的叹息,他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的事情没有完成。父亲自己安排后事,为自己写了挽联:“生无所谓幸,死无所谓哀,恳恳勤勤数十年,阳世心愿已了,是当去矣;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地,清清白白一辈子,阴司令吾回归,何必来焉。”这首挽联是父亲在病床上写的,只有一个胸襟坦荡,心底无私的人,才能写得出这样气概不凡的词联。其时,父亲癌症晚期,要忍受很大的痛苦。为了不影响我们休息,他用双手紧紧抓住床杆,不哼出声来,只有到痛得难以忍受时,才会痛苦呻吟几声。
后来,父亲完全没胃口,为最后的生存,他平时最不爱喝的牛奶和稀饭,父亲象吃药一样地坚持吃。他说那样可以少输点营养药,虽然是公费,也不能浪费国家的钱,更不能给子女增加负担。到了后来,父亲在床上完全起不来,可父亲还是和往常一样并不为自己着想。
父亲病重期间,他的诗友、文友常来看望他,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看见父亲忍着病痛,和朋友们说古论今,谈文读诗。父亲曾对我说,当和朋友们谈诗论文时,分散精力这样病痛会减轻许多,时间已就好过得多。父亲过世后,昭通市地志办,原在镇雄工作过,后离、退休后回昭通居住的郑永恒、谭正良等31位老同志发来唁电悼念。陇至中先生在昆明家中发来唁电,在电文中这样写道:“惊悉国香先生不幸逝世,吾门几代不甚悲痛,先生为家乡历史文化作出卓越贡献,英名不朽!”随同唁电,陇至中先生以近90高龄亲笔为父亲写下:“毕生心血镇雄志,传世文章赤水源。”的挽联。父亲在病榻上,只有一次对我说,他这一生没有留给子女任何财产。听到这些我泪流满面,父亲为了养育我们兄弟姐妹,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过着极为清贫的日子。父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任何物质财富不能比拟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父亲去世后,埋在县城郊外很远的一座大山上,永远留在他毕生热爱的家乡。父亲生前走遍家乡的山山水水,在三千多平方公里的镇雄大地上留下了他一串一串的脚步和背影。如今他安葬的那片山林很寂静,只有溪流相拥、高山相伴、松柏常青。
关于背影的文章5:父亲的背影
文/qingfeng
又到了新生开学报到的日子,校园里随处可见提着大包小包行李的三两行人。记得做辅导员迎新时,接待过一位带孩子来校报到的学生家长。学生家长背着行李,抽着旱烟,用粗糙的双手紧紧握着我,说道:"农村出来的娃上学不容易,老师你多操心,一定要让孩子成才。"待我一番宽慰后,家长与我挥手道别,看到家长饱含沧桑的背影,内心顿时泛起阵阵波澜,记忆也一下子拉回到了十年前。
十年前父亲也是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送我去上学,但父亲离别时的背影已然模糊不清。父亲的背影依稀存在我的梦里,但似乎从记事起,我就没有留意过父亲的背影。现在闭上眼睛,努力在脑海中勾勒父亲背影的样子,眼前浮现的总是父亲那刚毅的面庞,还有他身上那股执着、坚强的味道。这种感觉是那样的清晰,仿佛和岁月的痕迹一起印在我的心里。
父亲少时学习刻苦,乖巧懂事,深得祖父母喜爱。但因时代原因,父亲虽成绩优异,却未能有进一步求学深造的机会。初中毕业,父亲便踏入社会,务农工作,补贴家用。父亲虽学历不高,但时刻注意学习,空余时间常读书看报,故视野开阔,学识较广。受祖父影响,父亲非常看重知识,对有学识的人尤为尊重。年幼时,每逢春节,屋门之上必张贴春联一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父亲对我兄弟二人求学更是尽心尽力,倾尽所有鼓励我们奋发学习。究其原因,一是对知识的重视,希望我们兄弟二人学习成才,二来或许也是为了圆自己幼时的学业梦想。父亲常说:"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在父亲眼中,知识对人如食物一般,缺之万万不可。今年教师节收到父亲的一条短信:"春风化雨,滋兰树蕙,祝广大教育工作者节日快乐。"我的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原来父亲的爱也可以这么细腻深刻。
年幼时,自己少不更事;长大后,青春期又多有叛逆。在家常与父亲拌嘴斗气,父亲对此也多有包容。记得小时候,父亲常教育我好好写字。用父亲的话说,字如其人,写一手好字,是一个人的脸面,然后就列举身边因为写手好字而"飞黄腾达"的街坊四邻。虽然知道父亲说的不无道理,但我总会列举种种理由反驳一番,说一些诸如"现在都打印了,谁还看你写字怎么样?"之类的话。工作以后,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但每次回家父亲都会叮嘱我:"年轻人一定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做人,要堂堂正正;二是做事,要踏踏实实;三是做学问,要认认真真。"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说话也多了几分唠叨,但对子女的那份爱却更加浓烈。
每当经过三元湖畔,看到刻到石头上的"孺子牛"三字,常想起父亲永不疲倦,为家操劳的身影。父亲恰如一棵挺拔的青松,他用坚强的脊梁,为子女撑起成长的天空。尽管他不善言辞,可那份爱却永远围绕在我的身旁,这就是那个无言中给我厚爱的男人。
关于背影的文章6:苦楝树及其背影
文/谭旭日
谢湘南先生回了一趟故乡,在微信里发了一张照片,取名“背影”。这张照片取景很率性,淳朴的湘南乡村民居,一栋栋用红砖砌筑的楼房,几株光秃秃的苦楝树立在村道旁边,冬日的田野中枯草荒芜,一片绿油油的油菜与此比较起来,一种沧浪如水,萧瘦丛生的感觉油然而生。
而照片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个老人的背影。
这个老人衣着朴素,左手拎着一袋物资,右手拿着一根拐杖,满头白发,迈着苍劲的步子。我在微信里问他:是你父亲吧?没一会,他回应了两个字:是啊!说到这儿,我内心升起一股酸楚的味道。
这多么像我乡下的老父亲啊!
谢湘南的故乡是耒阳市,隶属于衡阳市;我的故乡是安仁县,隶属于郴州市。两市皆属于湘南地区,且两地毗邻。我外祖母也是耒阳市东湖镇人,也算是半拉子血缘乡亲。我们相隔不过几十公里,距离之近,在于山川相连,水脉相通。这份亲近,自然顺畅。
说来话长,我与谢湘南神交十多年,一直未曾谋面。那时,我在家乡工作,喜欢阅读,每年订阅大量的诗歌刊物,如《诗刊》《星星》《绿风》《诗歌月报》《诗选刊》等,多次在这些刊物里拜读他的作品。许是年龄相仿吧,读他的诗歌似曾相识,又仿佛一见如故。三十岁后我来到广东打工,有幸在朋友的介绍下,与他有了电话交流。去年岁中,我们互加了微信好友,尽管交流甚少,但这份友谊,仍是淡如山泉,清澈宜人。
湘南地区多属丘陵山区,山川多,水道也多。城镇和村庄大多依山傍水,村庄四处都是肥沃的土地和农田。在农村,人们习惯生活在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给予的恩赐中。房屋建造采地层里的黄土,过去用柴火烧制青砖。分田单干后,日子宽裕了,人们习惯于用煤炭烧制红砖建造自己的家园。所以,今天的湘南农村,大多是红砖盖的房子。这些依村而建的房子,极不规则,东一户,西一户,朝向也是依民间老手艺人裁量,虽无神明算法,却也图个吉利安定。村落若是在某个平原中央,阡陌之中,也是水有声,路相通。最是难忘的,当属于散乱生长的苦楝树。
这些树的生长是没有规则的,更没有任何道理可讲。在湘南农村,苦楝树生长得极自由,它可以在房前屋后,也可以在菜地或者纵横交错的路边尽情地生长。在湘南农村,你会发现很多的苦楝树,很多都是长得很古老的样子。它们在岁月的磨蚀下,变得肆意张扬。到了冬天放眼看去,形状皆奇异,千姿百态,千疮百孔。若是到了春天,苦楝树就成了村子里最富姿态的主人了。那些看上去似乎枯萎的树干上,开始生长着无数的嫩芽,一些细长的枝干,开始不断向外探望。渐渐地,羽状叶片由小及大,组成了一幅巨大的伞状,茂密地呈现在村庄之中。那些紫白相间的花瓣,在苦楝籽生长时开始脱离母体,随风飘散,春风吹拂的村庄,一场花瓣雨,总是引来一场春意盎然的回荡。
在湘南农村,少年们在苦楝树下极易找到欢乐,童年的几多故事与悲伤都在这树下上演着。苦楝树的籽结成小果果后,夏天就到了。有了苦楝籽,就有了竹筒枪,有了月光下的战斗,有了村庄里久久不能消停的唤儿声,还有狗叫声,驻扎在树丫中的夜鸟的凄厉声。到了双抢季节,苦楝树下又是割稻人,犁田人,晒谷人歇息的好去处。一把锡壶一壶井水,一碗米酒一碗酸水刀巴豆,一盘花生一盘豆子,一碗粥水一碗团子肉,便是湘南丰收时。
农村人实在,饭桌在苦楝树下,交谈在苦楝树下。家长里短,山里山外,故事湘南,绵绵千百年。树下舒坦,地势宽畅,空气中飘来禾苗的清香,沁人心肺。近处的夏虫啾叫、蛙鼓声声,远处的汽车轰鸣,大抵像一首田园交响乐。
即便寒冬腊月,冰雪尚未消融,四野万木萧条,群山寒风阵阵。谁家没了柴火,苦楝树也是最好的选择。到了立春,这门前屋后的苦楝树只剩下树尖,在寒风中唉叹。
如今,湘南老家的村庄空了,年轻人都去了外地,有的南下,有的北上。只有那些在故乡的老人,他们中有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叔伯娘亲,也有一些娃子,在村庄里默默地坚守着这片土地。每当春天快要到来的时候,或者节假日,你会见到年轻的影子,他们只能默默地跟在父亲的背后,用影像记录着他内心深处的乡愁。
当我看到诗人谢湘南的照片后,我想起,湘南也有我的父老乡亲,苦楝树下有我的童年。那树枝上散发淡淡的、苦涩的气味,还有父亲的背影,渐渐走出了我的记忆。而我便是那苦楝树上的一枚树叶,不经意跟随世俗的风飘散了很多年。
关于背影的文章7:另一种“背影”
文/陈吉林
我又读了一遍朱自清的代表作《背影》。朱自清写这篇散文距今已有90余年了。但很多时候,父辈的“背影”透露出来的都是对孩子浓浓的爱。
前不久,我来到了以美丽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的西双版纳旅游。这天,风和日丽,天气格外晴朗,各个景点人流如织,穿着各种颜色各式服装的游客们把景点打扮得更加漂亮,像一幅幅流动的画。我逛了“野象谷”景点后,又来到了有着“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之称的原始森林公园。
下午3点过,我一边游玩一边选择着最佳角度的景点拍照,在离我大约有1000多米远的一个缓坡上,一个模模糊糊的背影伫立在那里,但我并没有在意那模模糊糊的背影在干什么。半个多小时后,当我接近那个背影时,一瞧,让我有点小惊奇的,原来是一位不到40岁的男子躬着腰,一位约10来岁,十分漂亮的小女孩把爸爸的背当成桌子,把一张纸铺在爸爸的背上画画。我十分感动,为了不打扰他们,我在旁边的树荫下休息。
快4点,女儿高兴地对爸爸说:“画完了,写完了,谢谢爸爸”!年轻的爸爸慢慢直起身子后给自个捶捶腰:“你可给你老爸累坏了”。女儿调皮的说:“爸爸辛苦了,我亲你一个”。爸爸慢慢蹲下,女儿“啵”的一声在父亲的脸上亲了一口。好一幅温馨的画面!
“你好!”我走上前去对父亲说,“你女儿好乖好漂亮。”“哪里哪里,过奖了。”女儿高兴而又礼貌的对我说:“谢谢伯伯夸奖。”我了解到这对父女来自成都,由于夫人请不到假,他便利用自己和女儿的寒假到西双版纳游玩。女儿小时候喜欢涂鸦和写作,他们就把女儿送到了书画培训班和写作培训班学习画画和写作。这次出来想轻轻松松的游玩,也就没有带画板什么的,没想到女儿看见森林公园这么美的景色,突然来了画画的兴致,父亲只好在随身背的双肩包里找出一张包装纸和一支笔。没有桌子,父亲就躬着腰让自己的背当画板。这一躬就是将近一个小时。女儿不但在父亲的背上画了画而且还写了好几百字的游记。等女儿画画和写作完毕,父亲的腰就快直不起来了。
关于背影的文章8:触摸着你的背影,我的心在流泪
文/哭泣在心
“别离,往事依旧,别离,故人挥手,别离,夕阳映映,别离,落红亦悲愁。”此刻我读着此诗,用心触摸你的背影,我的心在流泪。黄昏依然,风景依然,我依然,只是心空空的,冰凉冰凉的。
一个人漫步在这个城市里,穿梭在大街小巷,不问明天,不问今天,只想让自己来一次彻底的迷失,彻底的流放。心绪飘飘,身体和灵魂经过了千锤百炼之后,忽然之间不再筋疲力尽,彷如被洗礼一般,得到了重生和释然。
此时此刻,我经过这个城市最老的街道,回忆着远古的那些故事。故事中有悲凉,有沧桑,有欢乐,有笑容……各种点滴充盈着我的脑海,迷迷糊糊地的构思着,拼凑着,却始终没有办法完整的勾勒出历史的原本模样。也许,过去的就是过去了,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再次拼凑,也无法拼凑。此时非彼此。就如你,留在我脑海的记忆只是一抹背影而已。
十年前,我来过这里。晕乎中,我记得你也来过。是的,我们确实都来过。我们彼此在这里心照不宣过。你,在这里,曾经无数次的呼唤着我的名字。因为你,在这里,我曾经无数次地篡改着我的心情记录,与你交融。
黄昏,夕阳,在这个城市的最南端。而,此时的你,我知道,也是在世界的最南端。我无法触摸,无法丈量,无法改变,无法呐喊,无法呼吸,只有站在与你相同的方向,感受你的存在。也许,多年以后或者现在,你会记起曾经青涩年华里,有一个羞涩的女孩打湿过你的衣襟吗?而此时的她,正用文字无端的相述,用文字相守,传递一份内心深处最远古的爱。
多年以后,如果你能有幸看到这段文字,你会或多或少记起点什么吗?如这窗外的几缕阳光,虽然惨白,远古,幽深,无法追寻。但是,似乎一切不是突如其来,即使相隔千里,相距千年。
此刻,我站在这条深渊的幽巷里,尽力不回忆你的背影,找出你的摸样。不是我多情,不是我放不下,不是我缠绵,我只是想在曾经我们路过的地方站站,走走。只希望在曾经的青春路上拾起爱的温度,在破碎之前,捂紧在胸前,把你如你的背影一般,深深的收藏。
和这条巷子重逢,心里微凉微凉,这里明显的感觉苍老了很多,陈旧,破烂,腐臭,糜烂,大风,大雨,大雪,所有的一切好像都不放过这个狭小的巷子,把这里吹残的体无完肤,锈迹斑斑。心里,冒出一股暗涌,生疼、生疼的。仿若又触摸到你的背影,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刻骨铭心,缠绵缱绻,惜惜相惜,凝眉蹙望,我的思绪冗长悠远。
触摸着你的背影,我轻声低叹,聚拢心弦,生怕一个不下心打扰了你远去的方向。此刻,我和这条悠悠的小巷一起溶化,一起安睡,感悟事事沧桑和大地的宁静与疯狂。
我要把经年的尘土和我的眼泪一起种下,待来年花开的时候,随着记忆一起摇曳着我的相思,开成满地落红。多年以后,风乍起时,淡淡的那股清香会勾起你回忆吗?会因此而再次想起我吗?
暮鼓晨钟,青灯古佛,千年以后,会有多少记忆能让我想起你的摸样呢?或许,此刻的记忆里,唯独剩下那抹黯然的背影,而我的心里却在流泪。滴滴入怀,清凉薄透,使我黯然神伤。我知道,你是一个容易怀旧的人,也许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想起我的,虽是千里之隔,遥遥相望。
或多或少的遗憾,丝丝绵绵的牵挂,澎湃万千。在离开座城市之前,还能这样静静的想你一次,触摸着你的背影,感觉你的存在,也很满足。只是在我离开的时候,留下的那抹叹息你永远也听不到了!
关于背影的文章9:一段沉侵在文字中的背影流光
文/忐忑的心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很多文人执笔描述流光,试图用笔尖的文章囊括虚无缥缈流动的感知世界。一花,一木。在流淌细腻的笔锋里焕然重生。我不知道用何种语言去描写时光。只是——闭眼的时候,耳畔刮过一阵夏日里微热的风,带着淡淡的青草味,日子从风里溜走了;听歌的时候,空气中轻饶如细水长流的弦音,填满空荡荡的心灵,日子从音乐中溜走了;写文的时候,键盘上轻佻飞扬的手指,留下我一粒粒渴望的种子,日子从指尖溜走了。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的一篇《西湖梦》中写道:“西湖的文章实在做得太多了,做的人中又多历代高手,再做下去连自己也觉得愚蠢。但是,虽经多次违避,最后笔头一抖,还是写下了这个俗不可耐的题目。也许是这汪湖水沉浸着某种归结性的意义,我避不开它。”我想对于时光这个流动的感知,我也避不开它,忍不住用自己贫乏的言语形容着。其实,在很多的时候我都不喜欢品读一些所谓名家的作品,并不是觉得他们写的太差,而是我觉得横在我与文字之间的还有一条叫做年龄的沟壑。未历经沧桑的我,看着大作家笔下的爱情、人事,就如一座触摸不到的海市蜃楼。只能对着那方美丽轻叹,却未能正在感受到它里面的内涵。
从不强求自己过分去拜读我年龄触摸不到的文字,简单的读着注满青春的疼痛文章。因为文字,那方被窝里流下了多少的眼泪?因为文字,我荒废了多少学业?有人说青春是不允许追悔的——因为时间从未停下过脚步。不得不承认时间它是睿智的,它仿佛知道只要一停下自己一定会后悔,会苦恼,会在过去的记忆里深陷,于是从不给自己休息的机会。关于我的过去,我并不后悔。人出生的一刻好比是一个点,不管往那个往哪里走都会有一条属于他自己的射线,通往下一个地方。不管是失败或者是成功的,那都是我成长路上的一段经历。80后的我,也许年少轻狂。张扬的个性却是年轻特有的权力。
曾经有人指责我们80后的孩子缺少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我不得不承认在某些地方我们做的不尽人意。可是,我想说,对于社会而言,我们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孩子,是一只菜鸟。对于父母,横在中间的岂止是年龄一条沟壑。太多的不被理解压抑着我们逐渐想要窥视的世界。我们的父母在我们那个年龄段他们在为了三餐而愁,他们在响应毛主席主席的号召。不同于我们如今的生活,于是听了太多太多关于父辈们的故事又是一个听过未曾经历的年代,又是一座海市蜃楼。生活变得不再是简单的生活,孩子的生活被强加上了父辈们未完成而渴望完成的理想,安放在了孩子的身上。一个人挑起两个人的理想,甚至是三个人的理想。小小的肩膀上扛起的重量,从小被关在少年宫学这学那,谁问过我们的心需要什么了?谁关心过我们的童年里是否有蝴蝶飞过?谁在乎我们的欢声笑语里是否有溪水做伴?父母关心的无非是印满白纸的试卷上那鲜红的数字,父母关心的无非是白纸是红色叉叉是否会很多。童年成了一场父母与父母之间攀比的奢华物品。我不能说我们做的多好,任何一种在社会、父母眼中我们出格的表现,其实是我们渴望自由,渴望自主的方式。背负了太多,一并藏在心里。即使是充气瓶,也会有一天被填满的,何况是那颗还未经受风雨的心呢。在很早很早以前,那颗心就蒙上了一层忧伤。不被理解,不被懂得,化成了眼角的泪腺,化成了笔尖跳跃的悲伤文字。眼影、高跟鞋、唇彩。电影中浮现了太多。那是成熟女子特有的象征。据说是长大的化身。以为外表可以填补满稚嫩的思想,于是学着那种装束走上了马路,走上了社会,走上了人们指指点点背后的非议。自责的言论盖过了一切,有谁考虑过那个背影后面寂寞的身影?有谁在乎呢?阿桑唱着:你听寂寞在唱歌轻轻的狠狠的歌声是这么残忍让人忍不住泪流成河你听寂寞在唱歌温柔的疯狂的悲伤越来越深刻怎样才能够让它停呢”对着音乐寄托了那份相同的忧伤,从此迷恋上。对着歌词中流淌的寂寞元素,轻唱到泪流满面。浸没在文字里的感情,伴着青春的脚步。
于是我们踮着脚张望着,张望着成长的路。
关于背影的文章10:远去的生活
文/杨先华
远去的背影永远只属于一个人的视线。我恋云却与风为伍,努力的想去抓住,却发现狂乱的风吹拂,寂寞的云飞舞,永远得不到云的停留。留下的只有心在泥潭脚陷沼泽的那一方爱情过后的盐碱地。我讨厌风折磨的人天荒地老的忧伤,可深夜的路总有风吹着的落叶伴随着脚步!
其实生活了这么久,一件事早已重复了千百回,都已经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何必再去做这个轮回,难道是为了得到这份新鲜所幻化的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才去盲目的一次一次的寻找,而继续扮演一个新的开始吗?
迷离的思念徘徊在梦境中央。隔着朦胧的面纱,我看不到对面的眼光。灯花零落得彷徨,影子收藏着暗伤。
生命里太多误会,擦过肩膀的棱角。蓦然回首间,烟花都凉得剩下焚化的灰烬。撒落了一地,世界在瞬间黯然。倚着烟花般幻美的纸伞,漫观星垂下的爱与痛的灰烬飞舞……星眸凝望,江流里闪亮的生命只是暗夜中的错觉,而我觉得是那么美得伤人。
人们眼中的艳羡成就了表面的和谐。为了假想的幸福伪装。没有人懂得那样的辛苦,咖啡色的苍凉。背叛,都忘了曾经的山盟海誓,因为在现实面前是那么苍白无力。曾经可以为梦想热血沸腾,到了最后,竟然选择世俗的挣扎!
明明那么丑陋的呈现在眼前,却告诉自己,假装没有见到。然而,当碎了一地的青花碗划开手上一道伤,我知道,再也回不去了。太多遗憾,太多过往,却只能说抱歉。未来的路却还太漫长,我只能选择坚强。
默默的行步在无人的街,聆听咖啡馆的暖流淌过心的边缘。每个音符,都流走在细胞之间。独自坐在那家咖啡馆里,明白了爱,真的如同那杯渐凉的咖啡。香味醇美,萦绕在心里久不散回味。
生命里华美的闪光,凝在记忆的泪间。那些温暖,回味着往后的沧桑。当那些伤口作痛,我却感觉到了生命的真实感。掌心的温度伴我度过剩下的冻雨绵延。当我行走在那条街,左手插在外衣口袋,右手握着那杯咖啡。两手都在温暖里……
不管是山花烂漫的春季,还是万物葱茏的夏日,不论是朗月高照的秋夜,还是冰雪皑皑的冬天,我在自己的小屋里,总能走进一个理想的世界,那里,是我完美的殿堂,是我永远的爱恋。
在小屋,打开窗子,把清风请进我的天地,楼下路过的行人的说话声,小孩的嬉闹声,甚至不远处麻将馆的搓牌声,一道传进我的屋子,这就是人间烟火中的一所小屋,我活在世俗的环境里,写着我对你的种种浮想。更多的时候,我拨通你的电话,和你七七八八说上一大通,打着找灵感的幌子,听你的声音。我没有告诉你,挂了电话之后,我常常站在窗前,看附近居民楼的灯火,羡慕起眼前的一家子来,这钢筋水泥森林里也有很好的风景,很好的风景,我现在看到了,感受到了。
人生平淡简单,但体验却可以丰富多彩,这个世界,是有很多实在、美丽的幸福,也是常人能够拥有的,比如家庭、友情、爱情……我现在心中有一个丰富的世界,是未来的,是遥远的,也是温暖的。
在这个夜晚,一个人,一本书,一支古曲都不能使我静下心来,看看枕边的手机,没有来电,没有信息,静悄悄的。我的心都在手机里,那里,满是你的信息,同时,记载着你我的点滴。你不曾知道,过去与将来相比,我的将来已经占有了我的全部身心,因为,你在我的将来里。
以后,我想去很多的地方,去草原,去竹海,去雪山,去海边,喜欢宽阔无边的大草原,热爱蔚蓝澄澈的大海,看着那些风景就能令我入迷了。以后,我要去草原牧几天羊,放几天马,然后去大海边走走。看大海的的美丽,同时把身影融入壮美的山河。
当想到自己的暮年,当我都满头银发,阅尽世事沧桑,回首自己的一生,最骄傲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我不曾后悔来过。
关于背影的文章11:背影
文/胡冯
大千世界,人来人往。我们见过无数的背影。爸爸的背影是高大的;妈妈的背影是美丽的;老师的背影是自信的;工人的背影是疲惫的……但农民的背影是最不一样的。
农民的背影是朴实的、是勤劳的、更是忙碌的。
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在公交站等公交车,当时人特别多,站台下黑压压的一片,所以我和妈妈不论怎么挤都挤不进去。站在最后面的一个人,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一双布鞋还沾满了泥巴,还用扁担挑着两筐菜,他向前望了望。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农民。人们都像躲瘟神一样避着他,还有人说:“站开点别弄脏我的衣服!”其实他已很识趣地站在后面。听到这话,他走到后面不远处的一个石头旁,放下挑子,静静地坐着等。但是后来,他又站起来,向密集的人群走去。我正奇怪,他要干什么,忽然他弯下腰捡起了一个红色的东西,然后用沙哑的嗓子叫着:“有谁的钱包掉了”。大家都摸了摸口袋,忽然有一位女士焦急地说:“是红色的包吗?是我的,我里面还有好几张卡呢!”后来这个农民把钱包还给了那个女士,女士连忙道谢,农民微笑着说:“没什么,这是应该的”。说完他便向放挑子的石头边走去。这时我看到了他高大的背影。他的背影是朴实的。
我的奶奶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那是一个晴天,太阳非常大,我出去帮奶奶给邻居家送个东西就热得大汗淋漓,我连忙跑到屋里拿一支雪糕吃,凉快多了。可这时奶奶却提着水桶向菜园走去,我赶紧说:“奶奶,天气那么热,您还是在家歇一会儿吧”,可奶奶说:“不行呀!这菜园里的事不能耽搁呀!外面热,乖,你到屋里去吧!”,说完,奶奶急忙向菜园里走去。奶奶到菜地旁的水沟中舀了一桶水,正如我所料,奶奶的汗水就像断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我连忙跑过去帮忙,帮奶奶把水提到了一块种着许多苋菜的地边,奶奶向我笑了笑,接着舀起了水洒到菜地里。我疑惑不解地问:“奶奶,这么热的天您又向这里面泼水菜不会被蒸死吗?”奶奶说:“你还小不懂,这种菜就是要趁大太阳泼冷水,这叫“发汗”,只有常发汗,菜才长得快。后来奶奶又一趟趟地提水,一次次地浇水。这时我看到了奶奶的背影,她一手提着水桶,另一只手不断地擦着脸上的汗珠,奶奶年龄本来就大了,再加上提了一桶水,所以走路时一瘸一拐的,她的背影是勤劳的。
大家都知道,四五月正是农村最忙的时候,是抢收抢插的双抢季节,要收割麦子又要插秧。我家的田比较多,大概是为了干活方便,所以爸爸常常和别人换工夫干活。插秧都是和几个叔叔一起,收割麦子时他们每人右手拿一把“7”字一样的镰刀,弓着腰左手拦腰捞一把麦子,右手迅速地挥刀一割,然后直起身向后转过去,再弯下腰把手中割下的麦子均匀地铺在后面的空地上晒着。接着转身到前面割第二把;就在他们无数个这样的“一弓、一直、一弯”的背影中,一块麦子都铺在地上了。
割完麦子,又要插秧。每到那时,爸爸他们总带着小凳子下到有秧苗的田里,坐在那儿将那密密的五六寸长的秧苗拔起,在水田里抖净泥巴扎成一把,坐在秧田里扯秧大概是最轻松的活儿了,他们坐着低头弯腰,坐直抖动的背影是快乐的。
他们把扯好的秧苗急匆匆地挑到犁好耙平的水田边,将秧把儿稀疏地抛到水田里。开始插秧了,他们半蹲着,弯下腰,左手拿着一把秧苗,右手很快地从左手成把的秧苗中分出一株来,有规律地插进水田里,他们就这样一边弯腰低头插秧,一边有规律地慢慢向后移脚。在这个季节里我看到了他们忙碌的背影。
农民们是多么辛苦呀!他们朴实、勤劳、忙碌的背影多么美丽呀!他们的背影我永远不会忘记!
关于背影的文章12:夏蝉和远去的背影
文/佟晨绪
七岁的那个夏天,我捉住了一只蝉,就天真地以为自己拥有了整个夏天。
转眼之间,又是一个夏天,那枝头的嫩绿悄然逝去,取而代之的是深青的浓荫。
午后,我轻轻地取一把藤椅,安放在静谧的庭院里,在老树的簇拥下,我安静地坐在这里——我曾经捉蝉的地方。在炫目的阳光下,我静静地闭上眼睛感受那个曾经带给我快乐的童年世界。
光晕下,我仿佛又听到了那绵绵的蝉鸣,我好像又看到自己小时候,在这院子里跑啊跳啊,享受着满院的阳光和青草的芳香。然后,我被一只蝉迷住了,在父亲的帮助下,我终于抓住了它。我兴奋地看着它那像被墨汁浸染的眼睛,看着它那像被桐油粉饰过的甲壳,然后轻轻拂拭它犹如绸帛般的翅膀。就在那瞬间,我好像读懂了整个世界的幸福,无比喜悦地欢笑着。
时光似水流年,不过是眨眼的功夫。蝉,再捉了无数只,但是抓到的幸福,拥有的欢乐,却越来越少……
我缓缓睁开眼睛,进了屋,翻箱倒柜地想要找到以前捉过的蝉,找到年少的快乐微笑,却只是徒劳。我困惑了,难道那些幸福真的就如此一去不复返了吗?
父亲的一句“找什么呢”,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呆呆地看着他,准确地说是看着他乱蓬蓬的头发,恍惚间,我想我也看到了他眼神背后深藏的关切。然后我傻笑:“没找什么。”于是他便夹着公文包急匆匆地走了。但我突然就知道了,我已经找到了我要找的。
那童年庭院中的场景,再次浮现。在我兴奋地看着蝉的时候,他也在兴奋地看着我……
那蝉,或许还静静地躺在某个角落,或许早已同岁月消失殆尽。但是他,和他带给我的微笑,仍旧会同我一起在人生的道路上相伴而行。我确认,他,才是那个曾经带给我微笑的世界。
于是,我不再继续翻找那只蝉,而是跑去趴在窗口,看他渐渐远去的背影。
关于背影的文章13:静静地看着你的背影 默默的祝福你
文/旅居天涯
阳光抚弄着我的面庞, 我轻点起脚尖,端详着你熟悉的脸,在你的耳边说些悄悄话。看到我们俩的微笑在阳光下灿烂如初,我们牵着手在绿色的草地上奔跑着,向着太阳的方向向着未来寻找着属于我们的梦。
梦境,甜甜的。那么的唯美,可是美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当我们开始想要珍惜的时候一切就已经成为了回忆……梦醒了,一切恢复到事物本来的面目,你还是你,而我还是我,你在你的世界依然如故,我在我的世界伤心如初。什么时候你可以在你的世界感受到我的悲伤和无奈,什么时候你可以抓住我的手告诉我,对不起,好好生活。
我的生活继续着,没有了爱情,还有很多的东西。我说,爱情不是全部。当你在你的世界嘲笑我的无知,嘲笑我的落后的时候,我正在努力的改变着自己。“你变了”当听到同学这句话的时候,内心是种什么样的情绪,没有挽留住你,却改变了自己。或许如果真正的相爱,就该保持自己本来的样子,或许当我们爱情不是现在的自己的时候也许那些所谓的情感也就不再是情感了。
告诉你,我要走了。其实只是想要听到你挽留的声音,你淡淡的说了声“哦”。我知道我已经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的退路,我把未来当赌注,来赌你那天的挽留。预测的结局还是发生了,只是我没想到时最不想见到的那种。
现在的我们,已经咫尺天涯。即使是距离那么的近,但是却不知道各自在做什么。冷淡疏远,我们离对方越来越远了。如果你不爱,请让我有机会感受到别人的爱,如果你不能够给我未来,请让我能够找到属于我的未来。不管怎么样,祝福你……
关于背影的文章14:离去的背影
文/赵江巍
父亲又要踏上去南方的路程了,我开车送他到达州火车站。临别时,我又一次看到他慢慢离去的背影,心底竟一阵酸楚。我不敢多看,将目光移开,避免父亲回头与我对视。
恍惚中,我的思绪飘回到二十多年前。
那天,父母亲把我和姐姐送到大姨家,一起吃了顿好的,然后偷偷从后门跑掉。但我还是发现了,跑出去追,他们已经跑到几十米外的小路上了。他们嘻嘻哈哈地在窄窄的田埂上跳着跑着,好像是在庆祝终于把我这个拖油瓶甩开了一样。我被大姨按着,坐在地坝里歇斯底里地喊叫,没见到他们回头,而是慢慢消失在公路旁的巷子里。直到现在,那种迫切渴求某个人不要离开的害怕、绝望,一直充盈于我脑海,久久不能消失。那年,我才四岁。
后来几年,我和姐姐先后在外婆、二姨、爷爷家寄养过。在那个大家都不富裕的年代,多两个人吃喝,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各有各的事情忙,要是两个小孩出了差错,人家又如何交代?
据母亲讲,因担心照顾我们的爷爷奶奶年龄大,对付不了两个孩子,加上两三年没见,父亲终于在活路闲暇时候,决定专程跑一趟四川老家,将我们接往广东,与他们一起生活。
我记得,那是一个太阳明亮的中午,毒辣的阳光照着地坝,我们正在堂屋的大方桌上吃午饭,忽然从门外传来一声“均娃儿回来了!”我咯噔了一下,扔下筷子就往门外跑,远远看到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从对面邻居家的地坝边向我走来。
他穿着一身灰白的衣服,像是洗过多次掉色了,脚上的皮鞋沾着同样灰白的尘土,后来我才知道那是父亲干活时粘的水泥浆子,由于经常被浸染,洗不掉了。他一只手弯曲着,把着肩上的挎布包,斜着身子一高一低地向我走来,走近我时,另一只手掌沉重地落在我的头顶上。我记得那只手很重,重得让我差点摔倒。
“巍巍,爸爸回来了。”他摸着我的头。然后,周围的邻居和爷爷奶奶都围过来闲聊,我被遗忘在一边。我没有意料之中的欣喜或委屈,只是沉默着憨憨一笑。如今想来,兴许是长久别离,那种强烈的思念被时间冲淡了,又或这毫无征兆的相聚,让我无所适从。
几天后,我们便踏上了去往广东的路。那是我和姐姐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长途汽车,第一次见到绿皮火车……印象最深刻的是达县火车站,闷热的暑假,火车站里堆着密密麻麻的人,大包小包地扛着、背着、拖着行礼。进站时,人与人紧贴在一起,狭窄的通道被挤压得叽叽作响。
我们被磕磕碰碰推上了火车,找到一个靠近车厢尾的地方站着。整个车厢塞满了形形色色的打工者,蹲着的、靠着的、躺着的,全是人。两边的行李架上塞了几层,没有多余的空隙,车子一动,仿佛会随时垮塌。要上厕所,根本没下脚的地方,一泡尿憋得实在没办法,只好踩梅花桩似地艰难挤出去。闷热的空间里,夹杂着泡面味、汗臭味,加上孩子的哭闹、大汉的鼾声、女人的叽呱声,让人越发烦闷。过道本就拥挤不堪,卖零食饮料的推车,却不时哐当哐当地撞着地板和座椅,吆喝着挤过来。那些坐在地上刚睡过去的汉子被拍醒后站起身,挪挪位置,推车一走,又一屁股坐下去,摇晃着脑袋,昏昏睡去。
我们迷迷糊糊地在火车上度过了三天三夜,终于下车了。一出站,父亲停下来,脱掉一只鞋子,从鞋底袜垫里抠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五十元钞票,笑嘻嘻地在我们面前晃,说这下可以带我们去吃一顿好吃的了!我们吃的是当地的肉炒河粉。
父亲是六十年代生人,如今快到花甲之年,头发稀疏了,脸苍老得沟壑纵横。他贴了三十多年瓷砖,没挣到什么大钱,但他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这个家。父亲贴磁砖手艺超群,他做的活儿细腻精美,该契合的地方严丝合缝,不多不少,转角细微处,哪怕一厘米的宽度,也修饰得自然而好看。他不需要红外线和水平仪辅助,也能贴得展平垂直。
此时此刻,又一次望着父亲渐行渐远的背影,我心里却多了一份坚定。这么多年,我反复感受着这个背影的离开,它由高大、厚重、笔直,慢慢变成瘦削、单薄、弯曲,唯一没变的是永远的坚韧与执着。
一路走来,无论我在外求学闯荡,还是如今成家立业,常常咀嚼着世间百态,体验人情冷暖。每当夜深微凉,常常想起那个背影,我便不虚妄、不盲从、不堕落,也愈发明白那个背影确实离我越来越远了,我要加快脚步,一步步向他靠近。
关于背影的文章15:你幸福的背后,是我孤独的背影
文/爱是破碎的心
赢了曾经,输了将来,得到回忆,失去向往,枫叶落尽,爱已残缺,你已离去,愿你安好
——题记
曾经的时光,走过多少个繁华的街角,经历过多少个风雨肆虐的日子,我们曾相依相偎,相拥相吻。曾忆否,我们相遇相知的那个午后。曾忆否,我们枕边频繁的短信。曾忆否,我们第一次约会的那个夜色。曾忆否,我们缠绵交融的时刻。曾忆否……繁华落尽,曲终人散,我们走过的所有街角在此刻已是海市蜃楼,渐行渐远。我们经历的风雨也被岁月沉淀,落在心底最深处。我们的爱也随风飘远,渐渐消失在云彩深处。
所有的回忆都在失去之后才显得那么的清晰,那么的扣人心弦,那么的让人魂牵梦绕,感概神伤。有人说,生活在过去,就是对现在的不负责,对未来感到迷茫害怕。是啊,你的离去已让我感到了生活的索然无味,让我觉得现在的一切都在凋零,落幕。更加无法去期待自己的未来,未来有多远,我用什么去面对?一个人可以没有一切,但是却无法没有情感,亲情,爱情,友情,再残酷的人,再无情的人,也无法割舍曾今那份来自内心的感动和动情。我怎能忘记我们之间爱的感动,我怎能忘记我们之间爱的宣言,我怎能释怀我们之间那份真诚真心的爱恋。
那一夜,我们分开,他搭着你的肩膀转身离去的那一刻,泪水滑落在我的脸庞,望着你们远去的背影,我心碎如撕。曾今的海誓山盟都已成为了过去,曾今引以为骄傲的,被视为不可能分手的爱恋,此刻显得那么的无力,那么的脆弱。你幸福的背后,留下我孤独的身影,在那个繁华的街头,显得那么的无助,那么的沧桑。曾今被你视作唯一,如今被你视作负担,你残忍的伤害了最爱你的我,残忍的夺走了原本完美的爱,留下我一个人孤独的走着。那一刻,我多么想消失在这个世界里,多么想我从来没有来到过这个世界。或许你也曾伤心难过,或许你也曾流泪痛苦,或许你也怀念神伤,可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卑微,与你内心追求的生活比,这些被你视作马路上的红绿灯,总会过去的,过了这个十字路口,会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我以为我能够放下一切,能够潇洒的走开,可是我做不到。所有的回忆和思念,孤独和寂寞,都像是计划好的,侵蚀了我的整个世界,占领了我支离破碎的心。当我努力去麻醉自己,努力去抵抗这些侵略者的时候,我发现我是那么的脆弱,那么的不堪一击。我拼命的尝试去恨你,恨你的不坚持,恨你的狠心,恨你的一切。可是不管我怎么去恨你,怎么从心里去骂你,也无法让我的心里不去想你。张小娴的《谢谢你离开我》书中说到,越想去忘记就越忘不了,既然忘不了,那就不要去忘记,让时间去解决一切。
在这个纸醉金迷的城市,曾今有你走过的路,在这个夜色朦胧的夜里,曾今有你的依偎。如今已是沧海桑田,只因你已离去。灯火阑珊处的孤独,留给我一个人。夜,总是那么的凄凉和宁静,仿佛就是为了我这样的人而存在。所有白日里的繁华,忙碌,都在此刻静止,给所有为生活而奔波劳累的人一个心灵安静的居所。我的身影倒影在相思湖平静的水面上,一阵微风,身影随着波动被拉长,就像对你的思念,绵绵不断,当湖面平静下来,还是那个孤独的身影,被伤的遍体鳞伤的身影。当我沉醉在对你的思念中醒来,现实的残酷瞬间把我包围。让我喘不过气,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在街道上,投入随波逐流的人群中,消失殆尽……你的幸福是对我最大的宽慰,也是对我最大的折磨,我宽慰,因为我爱你,我折磨,因为这不是我给的幸福。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没有了谁而消亡,这个星球,不会因为没有了谁而停止转动,时间也不会因为没有了谁而静止不在流逝。生活还在继续,我只能把对你的思念深深埋葬在我的内心深处,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