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八月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八月文章1:八月的农家院
文/宜苏子
小院有棵枣树。枣树之冠盖过了院子半个天空。红彤彤的枣子家丁繁盛,子子孙孙彼此挤眉弄眼,热闹非凡。孩子们早就忍不住了,一竿子捅去,哗哗啦啦砸下一场红玛瑙雨来。颗颗红枣疙疙瘩瘩饱满莹润,让人心生喜欢。抹一把土,“咔嚓”一声咬去,脆生生甜丝丝,新鲜之气浸润了口腔,立时肺腑清爽无限。
秋收正紧,农人正赶着节气的脚步撷取果实。昔日空旷的小院丰盈充实起来。天空上方的鸟雀审时度势,随时准备俯冲而下,企图不劳而获。地面上狗呀猫呀耷首伏地如狼儿假寐,却不肯放过任何动静。妇女除了做饭之外,要把芝麻捆倒过来,一抖擞,细小的芝麻粒儿哗啦哗啦落下一堆儿。谷穗一个一个铰下来,用棒子锤打脱糠。玉米挨个儿褪去苞衣,拧成朵儿挂起。破损的红薯挑出来,剥去泥土清洗干净磨碎做淀粉,匀称完好的则码在一处等下窖冬藏。一样一样的活计凑着手,一刻都不能闲着。
忙碌时节总嫌天短。一转眼,红日“咕咚”一下就跌到山的那边去了,再一抬眼,一弯冰轮挂在树梢。山村小院的夜晚凉凉的,静静的,带着几分禅意。这时候,那些随藤蔓带回家来的蝈蝈,墙角的蛐蛐儿,开始上演盛大的音乐会。《诗经》中说:“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总觉得这些身掖一把乐器的草虫,是从上古时代一路弹唱而来的,带着古典之风,把整个秋天小院的静谧气氛,鼓荡得如痴如醉,如诗如画!
八月文章2:家乡的小河
文/墨雨萱儿
八月,初涉浅秋,空气依然热火朝天,朋友们,闲暇之余,便约定要去游泳,问我会不会。我微笑:不会。
是的,我不会。但就那么突然的,想起了我的家乡,儿时,我家门前就是小河。跟我一般大的孩子,几乎个个都会游泳,唯独我和妹妹不会,因为父母一直严禁我们姐妹玩水。
一条小河,把山村分为了两边,我家便是靠山的那边,而对面是一个小镇,学校就在小镇上,而我们要去小镇,除了走山路外,便是划船,所以,虽然我不习水性,但却比同龄的孩子们更会划船。河水,冬天时,暖暖的,夏天时,凉凉的,所以不论春夏秋冬,我和妹妹总会在小船上,或洗洗衣服、或逗逗河鱼、或看看蓝天白云,那样的日子,倒也算悠然自得。
山村里的人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我有记忆起,我家门前就有一条小船,一直停靠在家门口,父亲靠打鱼为生。父亲捕的河鱼比较多时,我和妹妹便会划船到小镇上帮着父亲卖鱼。把那些小鱼,用一根竹条,串成一小串,尽管很便宜,有时也很难卖出来,因为山村里的人们都不富裕。
河鱼特别的鲜甜味美,每次卖剩的鱼,便是家里的菜,于是,家里几乎餐餐都是鱼,或煮着吃、或炒着吃、或下汤吃……即便如此,我竟也没吃腻,有一阵子,班上的同学都笑我说,“你连说话都有鱼腥味呢。”我才惊觉,家里的菜,餐餐都只有鱼和青菜。
幼儿时期,我和村里的伙伴们,都称家门前的小河为海,因为一眼望去,也只看到雾蒙蒙的一片海,叁差不齐的一座座小山,屹立在海中央,露出黄泥土壤,似一座座小岛屿,碧绿河水的尽头依稀有山鸾起伏,看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近看,清澈的河水,微波荡漾,还泛着澄清的绿,看起来深不见底,这也是父母一直不让我学游泳的原因。
夜晚来临的时候,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喜欢在自家门前乘凉,晚风透过河水拂面而来,清爽舒适。我时常拿着小凳子,坐到母亲身旁,把头靠到母亲的大腿上,仰面看着天空,漆黑的夜空,繁星点点,一闪一闪,异常美丽,常常会引我暇想:天空上,是否真的住着普度世人的观世音菩萨及众神仙呢?如果真的有,那么此时,她会看到正乘凉的乡亲们吗?月亮之上,是否又住着嫦娥和王刚呢?据说王刚一直砍树,若树倒了,会从天上砸下来吗?每当这时,母亲,总会笑我傻丫头。
河对面的小镇,随着夜晚的到来,而慢慢恢复安静,在漆黑的夜色下,万家灯头,倒映在小河上,一眼望去,华丽异常,有时自己都难以相信,如此普通的小山村,因了小河的衬托,竟能如此的美轮美奂。
家门前的小河,虽是我幼时最美的记忆,可我也曾憎恨过它。
每年一到雨水泛滥的季节,河水便雨水连成一气,泛滥成灾,甚至有些房子都会被小河淹没,以至于有些人家便没有地方住,若是比较富裕些的,又能盖上楼房的,却也只能住在第二层楼以上。我最开始的那个家,就因为小河的光顾,父母焦头烂额,却又无计可施,就在快要变成难民时,许是上天的眷顾,恰巧有一户人家住到城里了,我们一家才有了安身之所。
河水不断的涨,村里的小孩要到小镇上学,便只能绕更远的山路。记得有一次,我们一村子的人在村长的带领下,都到山里挖路了,本来只是河对面,怎么看也只有三五百米的路程,可一绕山路,便成了很遥远的路程了,下雨时,山路泥泞不堪、蜿蜒崎岖,若不是成群结队,孩子们根本不敢独自走山路。
于是,小船,便成了孩子们上学的的交通工具,只是交通工具也需要有人驱使,可乡里的人们,总是早出晚归,很少有人闲着,所以每次接送的小船总会坐满人,如若遇上风浪大些的时候,我常常担心小船的承受力,好在,多半的孩子们都习水性,所以家长也才稍稍宽心了点。
每每这些时候,我都会在想:如若,能有一条桥连着河的两边该多好。可是这个愿望,在我离开家乡前一直都没有实现。
因为水灾的缘故,政府启动了村民移民政策。能走出大山,是每家每户都梦寐以求的愿望,我已经不记得为了能移民,父母花了多少心血,求了多少人,终于,我们一家和一大部分村民都如愿以偿,走出了大山。当大家都沉浸在住楼房的喜悦中时,村民们才发现,曾经在家乡吃山靠水,而如今,在城市中,文化不高的村民们,生存便是一件大难事,可即便如此,村民们还是靠着勤劳的双手,在城市中扎根了。
在城市呆久了,便越来越怀念家乡的山山水水。虽听到过一些关于家乡变化的事情,但一直苦于没办法回去看看。直到我出来工作后的一年春节期间,才有幸回去了一次。
回家乡,坐船是曾经最方便的交通工具,那条水路,一直都有班旗船专线。而如今坐船的人已经少之又少了,同行的人都说做车已经很方便,无需坐船,于是便随大流。
快到家乡的时候,我一直在想,那个我曾经的家,现在是什么样子呢?可真的到了的时候,我才发现,曾经那个家的具体位置,我都已经不敢确定了。残存于脑海中的家乡,在我面前已经找不到一丝一毫的影子了,就连小河,曾经在我眼中一望无尽的小河,如今也只能看到它的尾巴了。小村庄再也不是原来的小村庄了,曾经所有的木板房都已经被两层的小平房所替代了。据说,这也是政府的惠民政策。
小村庄与小镇,已经被一条大路连接起来了,就如同我曾经想象的桥一般,只是少了河水而已。
或许我该感到高兴的,因为有了路,小村庄和小镇的的距离便拉近了,孩子们上学,大人们做买卖都方便了许多,大家再也不必担心,大雨连绵的季节了。这是一个村庄的成长,一个村庄的进步,更是一个村庄的发展。可我的心里,居然有一种失落感由然而生,我不明白,曾经碧绿泛光、深不见底的河水,怎么突然就消失了?
或许我真的不该失落,村庄怎么可能一层不变呢,不变,只能表示着它没有成长,没有进步,更没有发展,而村庄如今的焕然一新,说来是该让人感到惊喜的吧,只是内心深处的失落,如同心被掏空的感觉,家门前碧波微漾的小河,曾给了我们多少欢乐,给了我们多少希望,虽然同样也曾经过我们苦难和不安,可在苦难中,我们学会了淡然面对。
而今,小河彻底消失了,只留在了我最美的回忆里。站在小山村里,看着眼前的一切,想起曾经的点滴,竟有种惘若隔世般,似真非真、似梦非梦。
八月文章3:那些年我们曾经同学
文/秋色
四十年前的八月同学们高中毕业挥手告别,转眼已是几十年,什么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什么逝者如斯、白驹过隙,都难以表达四十年后再次相聚的今天,同学们对弹指一挥间就逝去的年华的感慨。
那时候,十七八岁的我们活力四射青春靓丽,少年无敌风华正茂。无论来自农村或城市、无论家境如何,同学之间的情谊纯洁率真。住校的我常常到城里的同学家解馋、跟农村女同学学纳鞋底、学布依族苗族语言、寒暑假随城里的三五同学男男女女,骑自行车跑到乡下同学家做客,受到少数民族同学家长的热情款待。记得第一次喝乡下的米酒,为了不辜负主人家的盛情和尊重少数民族风俗,装做豪爽一口饮尽的我被呛得眼泪直流;记得学说少数民族语言,被大家笑得前仰后合不明就里,还是一位女同学悄悄告诉我后才知道他们教的都是骂人的话;记得我不仅学习好,体育也很棒,就因为听说要我扮演妻子角色,便擅自退出了学校的宣传队,从此断了登上舞台的机缘;记得在农村同学家用红薯蘸着豆腐乳和辣椒面狼吞虎咽,感觉那就是人间美味……
虽然高中只读了两年,并且其中学工学农学军以及参加各种运功会占了近一半的时间,学习有些苦,日子有些难,时间有些短,可那是一生中难忘的深刻,我们感觉到无比快乐和充实,正是这种朝夕相处让我清楚地记得班上的每一位同学。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有的下乡、有的读书、有的工作,三分之二来自农村的同学回了乡。四十年间大家忙于生计,失去了联系,好多同学便再也没有见上一面,期间十分之一还多一点的同学去了天堂。此次再聚首,无情岁月在大家脸上留下道道沟壑,并将两鬓染霜,当年的帅哥靓妹如今辈分上差不多都升了两级,尤其农村同学早已儿孙满堂,特定环境下极少部分同学依稀还能辨别出那时的模样,而其他的就是说了熟悉的名字也还是陌生的面孔,有的和曾经任教的老师相比,他们竟没有了年龄差距。
知道要开同学会,我既高兴又莫名的揪心,虽然身在外地可我心系大家,也常常回去和城里的同学小聚,但我知道城乡同学来往并不多。我希望同学会不仅是大家见见面,吃吃饭,叙叙旧,说说情,我更希望通过同学会了解彼此生活状况,再续同学缘分,团结互助,彼此关爱,失意了大家分担,成功了大家分享,我们都是惠水民族中学的学子,无论贫穷,无论官兵,无论成败,无论远近,我们曾经是同学的事实不会变,纯真的同学情谊永远也不会。会上每个同学介绍了自己毕业以来的情况,情到深处有的女同学哽咽了,流泪了,有的男同学不禁即兴唱起了"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跳起了"北京的金山上"等舞。几位同学的发言让我为之动容,心释然了,一位农村同学这样说道:虽然我毕业以后一直在家务农,可我感觉自己很快乐。另一位爱唱歌会吹唢呐同学调侃道:城里的同学会退休,可我永远也不会退休。因为他将自己的特长爱好充分发挥,谁家有个红白喜事的,或者在少数民族节日里等场合都少不了他的吹吹打打以及应景即兴填词的山歌,他过得充实和惬意,人也显得精神和健康。
是呀,幸福只是一种感觉,只要自己感觉好,人就容易满足就有快乐。生活贵在态度,揣一颗平常心,持一份执着情,只要努力了,过程也许比结果更能让人着迷。由于出现意外,我辛苦为同学们拍的照片也许报废了,可拍照时的快乐以及每一位同学当时的神态深深地印在了我记忆的相机里,永远也不会抹去。如此大规模的应届同学聚会不知何时还会有、下一次的同学重逢又将如何沧桑,我们不得而知也无法意料,但我相信,不变地仍然是同学间那份真情,那段同窗共室的学习生活经历、那个年代的如烟往事。
我祝愿我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在往后的日子里健康、快乐、平安!
八月文章4:不复与八月相关
文/清秋124
真想修为到如此:出世带荷香,入世为凤鸣。随物赋形,这样,就不会在乎经历带来的悲欢,就会安然于滚滚红尘的记忆、被拖成光阴的影子后那种泰然自若的坦诚,而不畏惧孤苦零丁。
请允许我,望尽千帆后保持的这份明媚心情,它抵得过岁月的阴晴,抵得过雪雨霜风。
所有的经历,都在命运刻意安排下进行。每一道坎儿面前,充其量有两种人,也只能有两种人——过得去和过不去的。过去的人,看到的是姹紫嫣红;过不去的人,遗憾地在无力摆脱命运桎梏的叹息中感慨着几度夕阳红。
让心在路上,不管与一棵树还是与一片云的擦肩,还是与一座山一座桥的相逢,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缘。不是吗?这份缘,就是冥冥中对成长的邀请!
不认可际遇。扭转不了的命运脚步声咚咚。听见八月的雨在吐露心声,她说,成熟就是一种自我修剪,她还说,我们的初心早就不再是懵懂。她说的声音那么小,意思表达得却格外真诚。
愿意冷静地想像故事的结局,开始就不必了。虽然,一切都是注定。所有的行者,不都在向命运挑战吗?心在路上,人在路上,这有趣的契合点,藏着繁华与冷清。
红旗向开日,白马骤迎风。我举着红旗,你骑着白马。我们都在奔赴中千寻万寻,都在恭敬地接受和聆听。幸与不幸,生旦末丑,伴着无尽的山一程水一程。
瞥见青山旧夕阳。心里蓦地感动。含情吐媚的晨昏,到底臣服于日脚了。像我们,对自己的妥协。让心在路上,不管输赢。行者才是最美的风景。
生活和理想,就算不在一条轨道上又如何?别介意。记得啊,选择的时候,别冲动;走下去的时候,别放纵。让心在路上,让梦有个方向,让因果有托迹的海誓山盟。
痴人前,不得说梦。让心在路上,稳稳地走,别犹豫。让自己与自己,心心相印。
八月文章5:看生命云卷云舒
文/远人
今年八月下旬,一则亚马孙雨林被大火肆虐的消息席卷全球各大媒体。尽管旱季本易诱发火灾,但据说此次大火的人为因素偏大。这不得不使人内心发紧,也使一些人提出亚马孙雨林的再生速度有多快和雨林还能存活多久的尖锐问题。
饱受灾难的地球因这次火灾引起全球关注,是因为亚马孙雨林占地达五百五十万平方公里,是全球雨林总面积的一半。如果雨林被毁,人类的前途不堪设想。
每次看到这样的消息,我都会不安地想起《吕氏春秋》中的一段话:“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用白话文说一遍,就是人原本长寿,却在物欲的左右下变得不能长寿。所谓物,原本应为生命提供养分,而绝非生命为物提供养分。但今天的人,恰恰在迷惑中用生命求取外物,这就是不知生命中孰轻孰重了。不知道轻重,就会把重视为轻,轻视为重。如果真这样颠倒,则所有的人类行为无不归于失败。古人的话往往有振聋发聩之效,可惜真正听到的少之又少。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人的寿命固然比古代有了增长,但人在步入现代之后,对大自然的索取,又使人类常常扮演“不知轻重”的角色。其结果不仅仅是人类对自然的“以性养物”达到为所欲为的疯狂境地,还包括对生命的认识不断降低。用昆德拉的话说,当人连“生命之轻”都难以承受的话,则“生命之重”将变得更难扛负。我们偏偏看到的是,生命的沉重感越来越压迫着人。庄子以为的无拘束逍遥,在今天几乎像一个与人类无关的神话。不是说每个人都得达到“至人无己”的境界,但人在与大自然的面对中,如何重新认识自己已变得空前重要。
认识自己,也就是认识人。大自然交给人的很多,人却难说给了大自然多少回报。大自然希望人的,不单纯是守护,更多的是在人与物的相处中取得和谐,这其实也是生命对所有人提出的要求。从表面上看,“天人合一”不过是种境界,往深处看,又始终是人类在绵延与生息中必然紧握的最终走向。
生命的本质原本是云卷云舒,生命在大自然中,原本该拈花微笑。但人类在自身的发展中,充满对大自然的种种冒犯,说大自然将惩罚人,不如说人将在最后惩罚人。在今天,我们当然回不去庄子的时代,回不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耕时代,但在对大自然的灾难认识中,我们依然能做到一种思索,做到一种更高的认识和理解,若如此,幸运的不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更幸运的,是人类的生命本质将获得再度开放。
八月文章6:月是故乡明
文/赵丰
日历刚刚翻进农历八月,乡村里就奏响了过中秋的前奏曲,主要内容是做月饼、酿黄酒、绑秋千。
小时,我还没睡醒,街上就响起叫卖的吆喝声:“红糖——”“糖”的尾音拖得老长,有一个向上的音符。除红糖外,月饼的馅料都是田里产的,或者树上结的。小米、绿豆、芝麻、花生是队里分的,红枣、核桃、杏仁是从自家的树上采摘的。各家的馅料搭配不同,做出来的口味也就各异。街坊邻居互相交换月饼,成为村子的一道景观。
月饼上的图案,样子也是五花八门,花卉、人物、动物之类。好看不好看,就要看主人的手巧不巧了。过年剪窗花,是祖母的绝活,人物呀动物呀都活灵活现。她还做了十二属相的“月模”,我的属相是羊。祖母吃着月饼,叫着我的小名,嘻嘻笑着,“羊娃,婆把你吃进肚子了”。
天刚泛亮,一缕清香从天边游弋而来,带着瓜果和露珠的味道,淡淡的,将我从睡梦里唤醒。下了炕,看见祖母正在厨房里酿黄酒。祖母把手用皂角水洗了一遍又一遍,才挽起袖子,把糯米抓进缸里,加进酒曲,用棉布封闭了缸口。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祖母神秘的样子让我既好奇,又想笑。祖母挥挥手说:“滚远些,这是女人家的活儿,你一个爷们贼头贼脑地晃荡啥呢?”
中秋节喝黄酒,是我们这一带的习俗。渭河以北的人们,只在过春节时才酿黄酒。听祖母说,解放前大户人家过中秋节,门前是要竖旗杆及灯笼的。到了晚上,用灯结成了一个或几个字,如“花好月圆”“人寿年丰”等挂在旗杆上,取“光耀门楣”的意头。小户人家呢,在自家院子或者门前的两棵树间绑一副秋千,让孩子们玩。吃月饼固然好,但是我们娃娃家,兴致在荡秋千上。秋千是白天就绑好了的,但是大人不许我们玩,说是等晚上祭了祖宗,吃了月饼再上去。
夜幕落下,一家人坐在院子,围着小方桌吃月饼。中秋节围坐吃月饼古已有之。远在春秋时代,就有民间老妪在八月十五晚上用月形模具烤饼祭拜月神。母亲在供桌上摆上供品:月饼、花生、核桃、火果柿子。还有一只炖熟的鸡。鸡是祭祖用的,祖先用过,一家人的牙齿和五脏才能享用。父亲在祖先的牌位前用火柴点燃蜡烛和香火,引着家人依次下跪给祖先的牌位磕头跪拜 。祭祖完毕,一家人走到院子。父亲给每个人的碗里斟上黄酒,他先端起酒碗拜月。祖母说一句:“月亮桄桄,天上地上。”父亲就把碗在空中转一圈,然后低下头把酒倒在地上。三遍过后,父亲又斟满酒,对祖父和祖母说:“爸,妈,祝你们长寿。”祖父和祖母也端起酒碗相碰,同时饮下。接着是母亲、我和弟妹给祖父、祖母祝寿。完毕,一家人吃月饼和水果。祖母就把吃剩下的拿去喂了猪狗。鸡上了架,她就留一些第二天喂鸡。人过八月十五,鸡呀猪呀的也要过。这是祖母的意识。
月上树梢头,该是荡秋千的时候了。祖父扬着双臂,把我抱上秋千,把秋千板牵到我身后很远的地方,然后放手,千绳就牵着我前后晃动。坐在秋千上摇荡,心也跟着飘浮起来。风从我的衣裳下边掠过,我高高地荡进天空,远离——那是我生命之初离地球最遥远的一次。身子倾斜在秋千上时,我在惊恐中看见了祖父得意的微笑。平时,他总是郁郁寡欢,垂着头从屋子穿进穿出。在祖母絮絮叨叨地诉说着家务琐事时,他一言不发地走开。童年里,我几乎没见过祖父做着家里的什么活儿。印象中,只有那天,他才坐在院子的阳光下搓着麻绳。他拿出一把麻线,缠在身上,抽出一根,两手展开,在手心里搓成一绺绺的线绳,然后编织更粗的麻绳,把几条绳合在一起,分为两根,一头拴在两棵柿子树上,一头绑在一个长形的木板上。这便是秋千了。绑好秋千,祖父的脸上,绽露出幸福的笑容。
对于秋千,我更喜欢滑落的感觉,秋千下滑的那一刹那,心改变了跳动的速度,好像成人后坐着飞机下落那一刻的感觉。
一边的柿树下,祖母在给妹妹讲嫦娥奔月的故事。祖母说嫦娥吃了丈夫的长生不老药,飞到月亮去了,变成了一棵桂树。吴刚不好好学仙,被罚做那棵桂树。“后来呀,吴刚和嫦娥在月亮上就结了夫妻。”母亲在一旁纳着鞋底,听着祖母的故事微笑着。
月光融融,景色迷人。守月,是要到午夜的。街上飘来了六爷唱秦腔的声音。六爷会拉板胡,边拉边唱着《铡美案》里“三对面”的唱词:“小心着(尖板声起)——王朝传来,马汉禀(转塌板),他言说公主到府中,我这里上前忙跪定 (起上板),王朝马汉喊一声……”后面的句子,我就记不住了,我喜欢六爷浑厚粗犷的声音。
中秋夜,总是给我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殊的情感。每到那个日子,身在城里的我,只能在阳台上对月诉说思乡之情。家乡的味道,在皎洁的月光下,竟是那样的浓厚。
八月文章7:八月
文/寒冰
思绪在安静的夜里飞舞,夜来香的清幽淡香弥漫,光阴在指间一寸寸地游走,从春到夏,又从夏走到了秋,正如韶华远去,而岁月并不曾停下执着的脚步,点点滴滴琐碎的片段,在你我十指相扣的爱情里淡淡暖暖地生长、滑落,匆匆而过的是岁月,留在心底的是洗尽铅华的纯美。每一个晨曦,每一个日暮,每一个风和日丽抑或雨雪纷飞的时刻,把喧嚣置于身后,只愿静静地牵着你的手,一起走过所有的纷繁,一起笑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八月,是一个渲染爱情的季节,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古老的传说演绎着亘古不变的浪漫爱情传奇,东方情人节悄悄地从远古走来,古老的葡萄架下依稀回荡着恋人的绵绵情话,银河阻隔,隔断的是时空的距离,隔不断的是两颗心的遥遥相思。鹊桥之上,相拥而泣,诉不尽的相思化作潇潇雨丝,凄美的绝恋经得起漫长的等待和相思。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心若在一起,千山万水、天上人间又怎能阻断深深的期盼和思念。
八月,因了七夕这个古老的爱情传说而充满了浪漫多情的味道,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无论什么年龄,都会在内心深处保留一份浪漫的情怀。绵绵细雨冲淡了夏的狂躁,如泣如诉地低吟那缠绵悱恻的千古绝唱,爱在红尘,只因红尘的那端有最深情的等待,遥遥相知,纵使别离而两情相依,红尘无涯,今生来世只为守候那鹊桥相聚。
八月,还因一个平凡的日子而情牵心动,当难耐的暑热渐渐散去,怡人的清凉漫上心头,总有一种暖暖的温情弥漫在心。遥远的过往在心的最近处柔柔地微笑,岁月辗转流逝,而记忆却清晰如昨。八月,爱情盛开在美丽的合欢树下,绽放的花蕊见证你我的相识、相知、相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的港湾承载家的责任、情的温馨,一路风雨携手,延续一份平凡而绵长的深情。红尘深深,不染纤尘的爱情只是童话世界里的幻想,柴米油盐伴着喜怒哀乐才是生活的主题曲,没有隔世离俗的凄美缠绵,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恨情仇,更多的则是简单的幸福,平淡的爱情和如水的光阴。
永远记得那个草长莺飞的春日,爱情的种子悄悄萌芽在桃花粲然的季节,仿佛前世相识,一颦一笑都那么熟悉、温暖和心动,忘不了你那句简单的誓言:爱上你就会努力给你幸福;忘不了细雨纷飞的时候,你专心为我撑伞而淋湿自己的那个傻样儿;忘不了清晨出门时你的轻轻一吻;忘不了你为工作熬红的双眼;忘不了那时你接我下夜班,你骑摩托车我骑自行车,你的手掌放在我后背推着我走时的安心和温暖,那份宽厚和温柔澄澈地流淌在心底,暖暖地流过几十年相知相惜的如水光阴。
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这就是缘分,红尘里不相识的两个人走到一起,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是自己的,终会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怎么努力都是枉然。缘深缘浅,缘聚缘散,缘分的天空,充满神秘美丽的梦,缘来,珍惜拥有,缘去,彼此珍重。
两个人并肩而行,总会有不和谐的音符跳动,生活方式、个性、习惯、情绪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矛盾的发生,有过争吵,有过彷徨,有过冲动时甩出的绝情狂言,有过对你的所有看不顺眼,伤心时把你所有的缺点翻个底朝天,平静下来想到的却又全是你的好。我知道,其实爱情一直都在我的心里,从青春飞扬时的激情似火到人至中年的成熟淡定,一点一滴的平淡岁月中,揉进了你我多少对爱的执着和付出,细水长流的涓涓深情常常让内心生出几许感动,红尘中平凡的爱情,也有感人的瞬间,也有熠熠生辉的绚丽光彩。爱情,就像流星灿烂地划过夜空,把最美的一瞬镌刻在无垠的苍穹,生命中无数个平淡的光阴,皆因这份粲然而心动。
七夕的细雨让空气中多了几许凉意,悲怆缠绵的情愫缠绕着淡淡的心怀,微弱的街灯在合欢树下投下斑驳的细碎光影。光阴老去,转眼一梦经年,曾经的爱情在时光的磨砺中,变得光润质朴,如水一样的精纯澄澈,那些任性的计较,那些无理的取闹,那些琐碎的烦恼,优雅地随风而去,时光赋予了内心温婉的情致,淡然平和的情感让爱的港湾柔波粼粼、细水微澜。你温柔的眼眸望向我,带着岁月留下的深情,额头的细纹铭刻着曾经的誓言,一眼望穿的内心是我疲惫时栖身的港湾,把心安放在那里,宁静、温暖而安然!
牵着你的手,在八月的柔情里,沐浴柔风细雨,任无数岁月流逝成身后的风景,依然十指相扣,如水的爱情绽放美丽,一路向暖!
八月文章8:九月的初衷
文/程志强
八月闷热,没有厚重的云霾,照样压得你像一个柿子,长桥下的流水,一个鲜红的柿饼,满脸青春的褶皱。
也许是那块大砖,能够换一副大饼油条的期盼。儿时的相似,赶着白鹅,在楼梯下转着弯,绝对是吊脚楼下猪圈的城市版。相隔千山万水,相隔五十个年轮。小学,初中------九月的初衷。
不变中的万变,男女变成女男,人妖变成妖人,红灯变成绿酒,路不拾遗变成监控探头下无隐私。
万变中的不变,搬一块大砖还是只能换一副大饼油条。熬过八月的闷热,期盼九月的天青气爽。从荒凉走向繁华,尽管故事多半变成事故,你还是沿着千年的思维惯性,换半副大饼油条,省下一半换一支铅笔。
你用铅笔画出了彩虹,跨越大山。你用镰刀收获了虎口的红月亮,你从阳光下的暗河回到没有阳光的住所,檐瓦上掉下的那一根烂稻草,差点把你压成柿饼。
你一觉醒来,教室里游荡着一丝药味。从神经出发,回归神经。一支铅笔头,写到没有铅笔头。半副大饼一分为二。
你在经济的国度获知另一种解读,节源开流。
你在哲学的殿堂听风,个体的肉身只是一件衣裳,期盼得到与失去,过程不同,结果同一没有结果。唯有意志感觉存在,因此才有感觉的跨越。
你在南京东路行走大山的羊肠小道,你在万众拥挤的香水中,独自走上彩虹,跨过黄浦江,寄宿天府。
你终于放下八月的闷热,把梦想的蒸汽压成一块大砖,垫在脚下。
你终于跨过了八月,实现了九月的初衷。你可以继续在书海里发呆。看着时间排着整齐的纵队,脚步同一,节奏同一,方向同一,从未来走向过去。
你用没有头的铅笔头画一块大砖,换回三幅大饼油条。节流且开源,以几何的等级。
九月的初衷,秋高气爽。你站在研究生院台阶前,那棵银杏高耸入云。你是孤独的,也是独立的。你拍拍银杏有点光滑的褶皱。树叶发出辽阔的喧哗。你看到了银杏的两面组合的同一。
一片树叶飞扬一个弧线,停留在你的手心,深绿向金黄泛舟。你把树叶夹在想象的手记。
树叶上长出一块大砖,大砖中一群白鹅围着猪圈拐弯,白鹅脚下一泓清流,清水流向银杏的老根,老根盘在手指,指尖阳光真好,又一个九月的初衷。
八月文章9:八月的夏天
文/何思雨
蛐蛐,在傍晚的校园里遍地都是。它们在昏黄的灯影下晃动着触须,大马路上不时闪烁着它们的身影。胆小如我,每当看到不远处一团黑乎乎的小东西,我都会害怕地躲开。
这便是达州的夏天。即使太阳已经西沉了好久,在校园中散步的我们依然没有凉风陪伴。刚从空调房中出来,身上仍带着一股寒气,被这暖烘烘的热包裹,还觉得挺惬意。但不出几步,闷热便催促着汗水。但这也不会让我们的散步缺席,即使口中不住地念叨“好热好热”,也会在小区门口等待着熟悉的身影出现。
热浪滚滚,人们都避之不及,却是夏虫们的狂欢。蛐蛐,蝉,蚱蜢,在荫蔽中没日没夜地叫唤着。我时而觉得动听,时而觉得烦。尽管情绪起起伏伏,它们的鸣叫却耀武扬威似的,在久旱的八月从未缺席。
尤其是令我胆颤的蛐蛐。我们散着步,那些小虫也在流金铄石中躁动不安,时不时跳跃着,把我吓得一惊一乍。但蛐蛐跳到附近时,我的朋友们总会在我身边,一跺脚,把蛐蛐赶走,总归能让我害怕时,有一只手可以牢牢握住。
我和发小们的相聚,只有在放假回到家以后的冬夏。夏天的火热似乎让友谊更深一些,因此,属于我们的每一个夏天的记忆都是深刻的。
暴雨中的打闹。热浪里的舞蹈。等待谁的跺脚。
无论生活和成长教会了我们怎样的相处之道,但只要我们重聚在一起,就又回到了最幼稚、最原始的快乐。每一年,我们能看到彼此的变化,但仍然亲密无间。
奇妙的缘分让我们相识,又都出生在八月,时间相隔不远。从几年前开始,我们便约定着一起过生日。年复一年的蛋糕,给予我们同样的祝福。每一年八月,我们都成长了一岁,总在崭新的年龄里感慨万千,相互鼓励着,那倾诉不完的苦涩,那望向夜空的出神,最终都化为了一天天的五味杂陈的日子。
最终,热了大半个月的达州,终于在在八月的尾巴上下了一场雨。热气渐消渐融,它们也即将在夏天临近结束之际悄然离去。
这是蟪蛄不知春秋吧,这是夏虫不可语冰吧。它们无法领略其他季节的悲喜,却对夏天最是熟悉。所以,它们会更努力地活在夏天,让每个夏天都因它们的到来而完整。
我们也应如此。八月的尾巴,我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开,提着行李,向夏天挥手告别,叹惋相聚的短暂。但在这燥热中,我们拥抱,我们欢笑,我们依然全力地感受着真切的彼此,让我们拥有了整个夏天,让我们的夏天因彼此的到来而完整。
八月属于我们。每年的来来往往,离别又重逢。我们不再有依依不舍,而是有恃无恐地挥手大笑。因为我们知道,蛐蛐终会再来,我们终归再见。
谨以此,向八月,向夏天说再见了。
八月文章10:八月——不舍的心情
文/七彩生活
2011年的8月真是难以言状,月初写完了一首诗歌后发生了一个小意外让坚持了四年半的博客被迫叫停,微博、空间也统统关闭,网络的不安全性让我不得不忍痛割爱,从此一百万的文字封存,文字将随着记忆永久封存,仿佛上苍的安排就此解脱,可怜我的好友们跟随我这么多年。
告别心爱的文字自然是不舍的,用生命堆成的文字诉说着人生的精彩和无奈,热爱它们,于是启用了现在的网页。这是一个寂寞的世界,不需要别人关注也不喜欢别人打扰,静静的写属于我的东西,继续演绎坚持的魅力!
尽管如此,八月依然忙碌充实。13至14号象山二日游让我们和赵本山擦肩而过;20号的“九选六”满分一次通过;然后一家三口陪公婆探亲访祖会昌之行圆满结束,以辛苦的代价赢得公婆的非常满意。
值得一提的是身体复查上个星期出结果了,指标全部呈阴性,医生说半年后再排查一次,还这样就再也不用检查了。OK,老天保佑,好人平安啊!
可乐的是女儿的生日从月初过到月底整整一个月,阴历阳历一个不少,从拍写真集到旅游,还买了不少衣服,生日那天又做了一顿大餐,重视的程度不亚于“五星”,孩子大了,不久的将来就要单飞了,做父母的祝她一切顺利!
今天早晨回校,千叮咛万嘱咐,可怜天下父母心!收拾完家务忙到九点半才结束,洗个澡头发没干就往单位赶,电话催了,一大堆工作等着我呢。唉,这就是我的生活!
此时此刻《梁祝》优美的旋律抒发着我的心情,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泪如雨下的感觉……八月真是一个让我心疼的季节,八月,不舍的八月……
八月文章11:熄灭了盛夏,我已近,凉秋
文/夏夜轩
八月,星辰亮满了天幕,月亮点燃了,发出灼灼的光芒,有人说,那种光芒的燃点低。皮肤会有灼痛,那些厚重的寒冷一片片的落满你的皮肤,就像一片清霜一样,厚厚的一层。
八月,我想这是我第一次仔细的看天,庞大的黑幕,没有边缘,只是肆意的吞噬着光芒,那么的狂妄的扩张着,不给白昼留一点颜面,八月,星辰没有流泪,依旧那么善良的笑面盈盈,没有看到流星,没有看到拖着泪痕的星辰飞逝而过,我不知道这是一个寒凉的夏天,还是一个灼热的秋天,他们泾渭分明,性格卓然不同,一个字眼的差距,注定着彼此的寂灭,或者新生,他们说是凉秋了,盛夏终于难产,死掉了,不过那些热量依旧那么的肆意,我想,或许那是她的灵魂,依旧活在这个年度,我似乎看到她的瞳孔,她说,再相见,只不过,已经是来年。
这个夏季,风雨燃起了灼热的气息,温度像个孩子,肆无忌惮的玩闹,只不过折磨了这一众生灵,雨水的燃点到了,风总是随时恭候,他们风雨同行,只不过如今,那些气息灭了,嚣张到最后,也便是残忍的诞生,他们死了,风和雨,死在了八月的末端,于是我再也没有看到狂风暴雨,再也没有看到他们的肆虐。
在这个季节,思念一个人,是相当艰难的,当我听到风声的时候,他们说,思念近了,那些熟悉的气息,渐渐的临近,上升气流,磅礴的卷过这一方大地,于是思念的人又远了,直到,雨水缓慢的降下来,而思念的气息,融入了整片盛夏,于是哪里都是你的气息。
这是一个没有纸鸢的季节,因为俗意上的风筝,总不会像富兰克林的手中,那么轻易的在大雨磅礴的夜晚,飞上高空,这象征着某些事物是没有自由的,至少,纸鸢,是不会像鸟儿自由翱翔的,而我们对自由的向往,或许只能等到秋天,随着蒲公英飘向远方,然后生根发芽。
这也不是一个流浪的季节,炎热总是一方厚厚的屏障,你在里面看风景,而我在外面汗流浃背,你是秋天的我,而我是现在的我, 我可以
看到凉秋的我,站在广袤的大地上肆意高歌,那时梦里,于是我可以,我无法在盛夏里,疯狂的奔跑,因为汗水蒸发的速度,总是快过风声滑过田野的瞬间。
但是这毕竟已经秋天了,梦想该起程了,归家后,便开始,远走高飞,依旧像从前,火车,飞机,脚踏车,无论是哪个方向,无论是哪种交通工具,我们已经飞翔,我们即将飞起来,为梦想,为前方。
过去了一个熟悉的季节,我们说无比熟悉,厌倦了高温的抚摸,厌倦了雨水的轻吻,厌倦风声的轻吼,于是秋天来了,一片陌生又将来临,而这又是一个挑战。
八月文章12:无名花红
文/温洁
大约十多年前的八月中旬,安康连续干旱,无雨,燥热。傍晚时分,育才路上的行道树叶子都打卷了,很少有人在路上走着。女儿要买书,热也不能阻挡她买书的热情和渴望。
我俩路过安康中学大门口,好奇的女儿,就直奔进去。门卫叔叔也没有阻拦,任她闯进去。这是她第一次走进安康中学,高兴得手舞足蹈。我们在校园里慢慢悠悠地转了一大圈,安静的教学楼,静谧的后花园,含苞待放的桂花树,在女儿眼里都是最美的风景。当我们走到后花园里,女儿看见一位陌生阿姨正在修剪花儿,她目不转睛地看着阿姨把枯萎的花枝剪下来,堆在花坛边沿上,“好可惜啊,这些花就快没命了”,她自言自语道。女儿抚摸着这些被剪掉的花枝,挑选了花茎颜色较绿而叶子偏绿黄的两枝,拽着我,以最快的速度走出校园,走到斜对面的书店买书,然后打车回家。即刻和我一起清理出花盆陈土,找出她奶奶从老家带来的花土,把一个花枝放进花盆里,扶正,盖土,使劲压土,再浇透水。
酷暑炎夏,两个小花盆里,多了两枝无名的花儿;说是花,其实只是光秃秃的花枝。它们在卫生间里躲了十多天,两片黄叶子也落了,女儿和我一样失望,“这估计是活不了!”
九月的雨说来就来,气温一夜之间就变凉了,阳台花盆里的桂花清香弥漫到每个房间。我们把无名花搬到阳台上,让它们接受秋雨的洗礼。一个周过去了,女儿意外发现无名花儿落叶子的地方多了一丁点绿芽,惊喜不已。
风雨兼程,这是每个生命的成长历程。无名花儿就这样在我家扎根了,女儿和我把它们当作最好的朋友,精心呵护着。第二年夏天,花枝长高了,叶子张大了,花茎变粗了,还开出了一朵火红的花儿。甭提女儿有多开心啊!
每个生命都有不同的生长环境,贫瘠也好,肥沃也罢,都要好好生长。无名花儿在校园宽阔的花坛里,也会遭遇枯萎的折磨;在我家小心的花盆里,也会得到主人的优待,也会一样地开放。
人和花何尝不是一样呢?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时,就努力适应,倾力而为之。
女儿在我家,就像这无名花儿一样。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幼儿园里长大,而她从小跟着我,在乡村学校里度过,和我相依为命。我上课时,她有时会自己读实物识字书,有时也会打开电视播放古诗碟片跟着背古诗,有时会去泥土铺成的操场上追蝴蝶、放风筝、看蚂蚁搬家,有时也会偷偷地垫着脚尖,趴在窗台上,远远地看着我给学生上课。要是遇上雨过天晴,她总是会悄悄咪咪地去操场玩泥巴,捏个小猴子当弟弟,“妈妈上课时,猴子弟弟可以陪我玩……”
女儿六岁那年,我有机会进城教书,她才跟着我一起进城,那时她已经上二年级了。我在一所单设初中带两个班语文课,在这之前,我一直带初中数学和英语。从零学起,我把全部心思都用到工作上,几乎管不上女儿,只能把她送到少儿之家。她在那里待了一个中午,吃了一顿饭,就闹着不去了。很无奈,我们就只能商量解决办法。女儿说,她每天自己上学,自己回家,中午自己做饭。我开始教她蒸饺子,炒米粉,下面条,煮麻什,还好教一次就会了。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学会奔跑。女儿学会做饭了,每天中午饭都是她做的,我下班进门就可以吃到热气腾腾的饭,那种幸福真是无可言语。下午放学了,她总是先蒸米饭,再写作业,我回家炒菜。我们俩简单的晚餐,也能吃出满屋的笑声!
当然,女儿也有过委屈的眼泪。放学跟着同学走反了,跑到水西门外,借陌生阿姨的电话给我打,接通时是“妈妈来接我”;还有一次在教室里,被同学撞了,后退时踩断了同学的伞把,把自己的新伞赔给同学,放学自己借雨伞哭着回家。尤其是上初中时,第一次英语测试78分,从没上过英语班的她抱怨到:“爸爸妈妈,都是你们害的哦!”而她,暗地里一直努力弥补,中考才以较好成绩考入安康中学。
三年的高中生活,弹指一挥间,就成为过往。成绩的波动,升学的压力,竞争的残酷,都会成为坏情绪淤积在女儿心中。还好,校园里的无名花,春天绿,夏日长,秋天红,冬日壮,给她满满当当的鼓励和动力,陪伴她顺利通过高考。
前几天,女儿在大学校园里发现了一株盛开的无名花,她立即给我视频,问我这是不是命运的共同体?我忍不住大笑起来。
挂断电话,继续好好照顾我们的无名花儿们,浇水,施肥,移动花盆,让靠北的也能向南,享受慢时光,享受秋阳暖。
如今,家里的无名花已超过十盆了。我也曾一次次把开得最旺的花枝剪下来,送给办公室的姐妹们拿回家栽种,她们都非常喜欢,说这花好侍奉。是啊,只需要水分和阳光就足够,索取得少,奉献得多。
秋意正浓,无名花红。淡淡清香,弥漫到远处。远近邻居,都能欣赏到一抹红色。这是耀眼的中国红,仿佛染红了世界。
八月文章13:八月画意
文/耿艳菊
月令如一首十二行诗,月月似行行,截然分明又各有味道。抒写到八月,算算已到三分之二处,曲折精彩已过,大意明了,渐至平缓。
六月莲灿,七月兰浆,八月诗禅。八月,更像是一朵净水濯洗过的白莲,花开洁白丽灿。禅意袅袅里熏出的风是洁净干爽的。清晨,前后窗对开着,刚刚擦完的地面似乎瞬间就干亮亮的了,真好。
鸟声如洗。窗外廊檐下,有一个鸟儿的家,几只鸟儿挤着叽叽喳喳的,恍以为是在春日的早晨。不对,春天的鸟声,婉转悠扬。这清清亮亮的鸣叫像是在清水里洗过一样干净,它是八月的,心清心明的八月。
对面楼上的人家在洗衣服,走廊上花花绿绿的一长排。洗衣的女主人提着刚洗过的出来晾,她干脆倚在栏杆旁,隔着一条马路,闲闲地和我聊起了阳光。
天高云淡,晴空如洗。公园里,几个孩子躺在草坪上,小脑袋围成了一个圆,扬着小手对着天空指指画画。一个孩子说,云真软呀,像奶奶种的棉花。一个孩子说,云真白呀,像雪一样。八月的天空下,似乎每个人的心都涂满了诗情画意。
傍晚时,那个卖菜的中年男人的声音响亮地在巷子里流淌。我下楼,他正坐在车前,笑眯眯地说:姑娘,买大蒜呀。
他的车上齐整地码着亮白的干蒜,一盘盘,编着大辫子。这是他自己种的。这个普通的卖菜男人,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三十岁已经叱咤商场了。四十岁时,一次失误,全盘皆输。他没有东山再起,而是到市郊包了一片地,种菜卖菜,过起了清苦但悠闲的日子。
我替他抱屈,他却很淡然地说:姑娘,你到了我这个年纪自会理解的。
八月文章14:明月下的相思
文/苏幕哲
农历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半,故称“中秋”。
月下,携满怀银辉,嗅月饼香气,心灵驾驭着舒心的音乐,悠然自在,浓浓的亲情飞扬着。乡音阵阵,泥土芬芳,朴实中挽起灵魂深处的真切,热热的泪水溅起真诚的依恋。
思绪漫随月影,轻轻浅浅勾勒着静静的诉说,风儿已然离去,静寂中唯有月,清冷,孤寂,独守中天一方净土,恬静微笑。千年的思念,千年的孤独,于宽广洁净的梦境通往远方。繁华如过眼云烟,月圆之夜,是瞬间圆满的承载,幽静的小巷,秋风依然会萧瑟而至,羞涩的星影层层出现,醉入月缺月圆的巡回。
月舒展的身姿,摇摆着循环的述说,重又优雅高贵地轻轻吟咏,如露滴,晶莹爽目;如温泉,清澈暖心;如春天的抚摸,婀娜悄然,沐浴大海的辽阔,于简单的航线中泛起思绪的航船,徐徐而来……
中秋节,中国传统的团圆夜,吟咏中秋月色的诗词名句如珠光般璀璨生辉,如今,它不仅只是一个特色符号,而是承载着上下几千年的文明,集合智慧,凝聚亲情,形成了中华民族一个感人的节日。面对如此明月,祝愿普天大众合家团圆,静享人间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