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人到中年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人到中年的文章1:人到中年,经历了风雨,也见过了彩虹
文/雨婷
人到中年,经历了风雨,也见过了彩虹;经受了痛苦,也得到了欢乐;经历了挫折,也见证了成功。风风雨雨走过多少年,明白了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道理。不埋怨生活给与太多的曲折与磨难,不欣喜得到的掌声与美言,不自卑,不狂傲,从从容容,脚踏实地,微笑着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微笑像清醇香甜的美酒,越喝生活越醇厚,微笑像优雅缠绵的诗篇,越读生活越浪漫。不忧郁、不怨叹,坦坦然然,潇潇洒洒,微笑着对待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微笑如春风般清新,如阳光般温暖。微笑是快乐,微笑是健康,微笑是成功,只有微笑着生活,生活的道路才会五彩斑斓,才不会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微笑是一种心理的放松与坦然,是一种自尊、自爱、自信的表示;微笑是人们最动人的表情,是生活中美好而无声的语言,只有微笑着生活,心情才会轻松和愉悦。只有微笑着生活,人与人之间才会架起友谊之桥、才会有默契,生活才有融洽和温暖。
宽容:在经意不经意之间,在有意和无意之时,在对人或对事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伤害,也许会伤害到别人,也许会遭到别人的伤害,也许生活中会有很多的不如意,这就需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宽容是人生的自我感悟,是心灵的自身修养,宽容是最高尚的美德,宽容需要一颗博大无私的心。人生在世,孰能无过,学会宽容就多一份友谊、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感动,学会宽容就少一些烦恼、少一些忧愁、少一些愤怒。宽容会使人豁然开朗,宽容会使生活和谐圆满。宽容并不是无能与懦弱,是人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的体现;学会宽容就能善待别人、善待自己,善待生命。与人为善就是于己为善,学会宽容就是多一份蓝天,生活就会幸福、就会美满;学会宽容,人生的道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无愧: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人生在世虽不可顶天立地,但也要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愧于父母妻子和儿女;无愧于同事、无愧于朋友,无愧于工作中的点点与滴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不会提心吊胆过日子,就不会失眠,就会睡一个安稳觉。无愧要做到人正、身正、心正,要修心和养性,不为外物所迷惑,处事以真,待人以诚,不欺诈、不骄横、不霸道,公正于心,不欺暗室,慎重为人。人生在世,岁月匆匆,只要做到问心无愧、无怨无悔,心底才会明亮,处事才能潇洒自如,只有做到问心无愧,心底才会洁净,腰杆才能硬朗。问人无愧、问己无愧、问心无愧,只有做到问心无愧,做人才能不卑躬屈膝,不阿谀奉承,堂堂正正、坦坦然然,潇洒生活在天地之间。
自信: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自己信任自己。如果自己都不能相信自己,别人又怎么会相信自己呢?自信是成功的钥匙,自信是成功的源泉,自信是成功的动力,自信是乐观向上的精神。自信是心态的核心,自信是相信自己成功与成才心理的重要素质,是对自身能力的科学估价和评判。树立了自信才能使自己做出正确判断,才会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才能往成功的路上迈出坚定的步伐。缺乏自信,心理上就会产生的自我鄙视、自我消极、自我畏缩。因此,自信是人生道路上的关键。每个人都要增强自身的自信心,受到挫折不气馁,遭到失败不灰心,得到顺利不自负,这样才能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家庭,实现自身的自我价值。自信不是自负,不是傲慢,是重要的精神支柱,是行为的自我动力,是激励自我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能源。无自信做事将会一事无成,将会被社会遗弃,有自信做事将会事半功倍,在工作、生活中成为强者。在社会上将会满面春风。信任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克服前进到路上的困难和坎坷,努力实现自己的追求与梦想。
洒脱:洒脱就是干自己喜欢的事,走自己喜欢的路,做自己喜欢做的人,放飞自己的心灵,让心底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遨游在这短暂的生命世界里。坦然面对人生,淡泊追求人生,在宁静中发现自我。看风轻云淡,荣辱不惊,不为物喜,不为己悲,潇洒自如,不拘小节,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生活不能凭空想象,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如意者只有一二,人生百味,何必怨叹,该来的只管来,该去的也会去,不必斤斤计较,不必患得患失,潇潇洒洒,自自然然,把一切都看淡,让一切皆随缘。不要刻意追求什么,不要刻意改变什么,自己永远是自己,不要给自己找无谓的麻烦,不要给自己揽无谓的责任,做事不要太执着,更不能太认真,放松身心,放松自己,不要让自己太累,活出自己的精彩,活出自己的人生。人生于世,坎坷依旧,因此,要拥有一副乐观豁达的心境,不抱怨,不逃避,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哭就哭,该乐就乐,人生难得几回醉,以诚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对待自己的命运,胸怀宽广,笑对人生,不掩饰,不逃避,豪放不羁,坦然走自己的人生之路,洒脱活出自己。
浪漫:浪漫不是刻意追求所能得到的,浪漫是一种美好的心境,一种美好的形象。对自然,对人,对事物深深地喜欢、用心爱着的时候,浪漫就会走到你的身边。浪漫是心灵的感悟,是心情的放松。看日出,看日落,那山、那水、那自然,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听听雨声,看看雪落,听听鸟语,闻闻花香,到处充满诗情画意,生活就是一首首美妙的歌谣。不要以为自己有多老,和爱人牵牵手,来一个吻,来一个拥抱,山上走走,雨中跑跑,堆个雪人,放放鞭炮,浪漫的话语不要多,就在那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生活中有些浪漫,心就不会老。不要以为自己有多老,偶尔和爱人看场电影、进进歌厅、跳支舞吧,多些浪漫,多些生活的情调,心就会年轻,生活就会美妙。生活在浪漫中才会体现出优美的旋律,生活在浪漫中才会呈现出五色的光彩,人生才会多些生机,生命才能得以升华。
善待:“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学会安慰自己,学会善待自己,生活才会坦然和美丽。善待自己,就是对生命的完美追求,善待自己,就是要把自己生活的每一天谱成美妙的音乐旋律。日月如梭,生命弹指即过,为什么不能对自己多一些珍惜、多一些关爱?自从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能享受几天的快乐日子,多得是崎岖和坎坷,为什么还要给自己过多的苦,过多的痛,为什么不能呵护自己、善待自己呢?善待自己就是善待生命。没有人给你祝福,就要学会自己祝福自己,没有人给你微笑,就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微笑,做不成大树,就做一棵小草吧,顽强并快乐着活着。学会善待自己,学会感恩生活。善待自己的同时,要学会善待他人,珍惜你身边的一切,给他们以真诚的微笑,给他们以真诚的拥抱,给他们以真诚的祝福,给他们以真诚的爱,善待生命,珍爱生活,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关于人到中年的文章2:六月桃
文/张峪铭
人到中年,记忆大不如前,可奇怪的是有的记忆在脑中像生了根似的。如我嗜好的几种食物,至今依依难舍。六月桃就是其中之一。
这不,当六月太阳还没完全长刺,江南正酝酿一场每年必有的雨季的时候,六月桃在街头巷尾突然冒了出来。先是青的带点红,再是红的带点青,后来红占领了整个桃子,只剩下结蒂上的一片绿叶了。这样的颜色诱惑,我早就把持不住了,下班时,总要拐到卖桃人的篮筐边,挑上几个,以饱口腹之欲。
其实说饱有些夸张,桃子毕竟当不了饭吃。但桃子在我的记忆中占有特殊的情结,以致认为它挤进了我的生命体中。母亲的名字就叫桃枝,从小耳濡目染,应该说“桃”字是我会喊妈妈爸爸后的,最亲密的名词。当某一天母亲将一个桃子揣到我手上时,自然有了一个联想。小孩子的嘴,就是小孩子的心。在那缺少甜蜜素的年代,那桃子上的红色与甜味,就这样在我的心头紧紧联在了一起。一看到那特别的红,就想起了那特别的甜味。那味儿不像杏子,甜而不酸;不像苹果,甜而不腻。
桃子的红是特别的。特别得人们无以为名,它没有殷红那么深,不是水红那么浅,它红得有层次,红得恰到好处,于是人们索性叫它“桃红”。当一种颜色以物象形容时,这个颜色就具有了生命力。写到这里,让我相起了一则广告语: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可桃子是绿里透红,又非那种大红大绿,这样的和谐,纵有妙手丹青,也调不出来。
桃子的形也是特别的。据我的经验,有核的水果,像桃子这样形状特别的还真没有。一般都像苹果一样,端端正正的,呈对称状态,若真有不对称的,那肯定是受到了天灾人祸,就如生命中的残缺之憾。可桃子不一样,它的整体乍看是圆润对称的,可细细一看,偏偏有一纵向腹痕,且在饱满身躯顶端,形成不对称的尖儿。这是这尖儿,竟赋予了桃子生命中的灵动之美。
想不到,桃子外形演绎着生命的本真。生命不只是循规蹈矩地按一种状态生长,有时候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去绽放。这样的生命才最具魅力。否则它就成不了供仙人品尝的“仙桃”,也成不了人间用桃木辟邪驱灾的“法器”。
可相对于苹果来说,桃子特别大众化。即使在一大二公的集体年代,农村有的家庭庭院里、菜园里总有棵把桃树。邻里之间,互送点时令吃食,桃子也在其中。可能是品种的原因,没有外地人挑到村里卖的六月桃好吃。可拮据的日子哪有想吃就买的自由,小孩子吵不过,母亲才将留存好久的鸡蛋拿出来兑换几个桃子。我家里兄弟姊妹多,能分到一个桃子那高兴得不得了。咬一小口,就放到口袋里,过一段时候,又从口袋里掏出来,吹掉桃子上沾的口袋屑,舔一口又放到袋中。一个桃子能让你温暖好几天。
当然那时的困难是普遍的。记得一小伙伴向我讨桃吃,我有点舍不得,可拗不过,只好有手掐住一个范围让他咬一小口。可那家伙竟然诳我一下,咬了一大口,至今想想,心中似乎还有一丝痛楚。如今食物丰富了,条件好了,你不得不感恩于社会的进步。可总有一些人,面对贫富不匀,总想回到老路上去,我不甚理解。真的要过连一个桃都吃不起的穷日子?
我想未必。只不过他们是对过去有选择的遗忘,就像我对童年的味道有选择的记忆一样,因为桃子在我味蕾空乏期时出现了,于是它就烙进了我的心。可现在我懂得,桃子是好吃的,但好吃的不一定就是桃子。
关于人到中年的文章3:人到中年,淡菊如烟
文/淡菊如烟
从童年时光到青春岁月,似乎漫长而遥远,总在无限的憧憬和焦急的期待中将童年抛在模糊是记忆中。从青春岁月到人到中年,似乎是一眨眼的功夫,时光就在上学、工作、家庭的劳碌中一晃而过。在若有若失,若即若离的相似岁月里,不经意间,时光的刻刀已悄悄地在脸上雕琢了岁月印迹,涂抹了流年的风霜。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再有少年的狂妄,青春的浪漫,喜欢简单平静的日子,也无风雨也无晴,不以物喜,不以己忧。日子平淡得没有浪漫,没有惊喜,没有波澜,看似没心没肺,却吾心独醉。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再热衷于赶时髦,凑热闹,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独处,默默地思索。看得多了,听得多了,说得却越来越少了。很多时候更愿意把心门紧紧关闭,独自把一杯茶喝到无味,把一本书看到无字,看似寡淡无味,却独享清欢。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再好大喜功,虚荣自负,喜欢微笑着去面对所有的得失。曾经以为非我莫属的东西,原来并不重要;曾经以为没我不行的事情,原来别人同样能做好;曾经以为荣誉地位无比享受,原来这些也是负担。看似不求进取,却清心自持。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再娇气柔弱、依赖他人,喜欢独自去承受内心的苦痛压力。一个人去面对工作的烦累,去承受内心的压力,去抵抗身体的衰退。不是没有人愿意分担,而是不愿意给家人朋友添堵,生活谁都一样。看似孤独寂寞,却从容自在。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特别牵挂年迈的父母,特别操心尚未真正长大的孩子。担心父母的身体,担心孩子要面对的学习压力,害怕亲人老去离开的日子到来,伤感有一天孩子去外地上学如鸟儿般从我的身边飞走的空落。看似患得患失,却亲情难舍。
人到中年,沧海桑田,世事变幻,白云苍狗,往事早已淡淡如烟;人到中年,潮来潮往,花开花落,缘聚缘散,心事早已淡淡如菊。所谓苦辣酸甜,所谓爱恨情仇,宛如云烟,悄然弥漫在阡陌红尘里,弥漫在逝去的韶华里,弥漫在那双蓦然回首的目光里……
仰首是春,俯首是秋,在这俯仰之间,青春飞逝,流年飞转,心中突然有种无言的痛,那种难言的痛是被青春抛弃的无奈,是被洗尽铅华的不舍,是被生活侵浸的寒凉,是瞻前顾后的忐忑……行走到人生的中点站,回望时,童年的斑斓,青春的色彩,爱情的美丽早已被滚滚的尘烟淡化、遮蔽、漂洗成一片灰白。而我愿将所有的困惑与感慨埋葬于心,将身姿绽放成一株淡淡的菊,在秋风里静静摇曳,默默吐华,愿生命幻生一种超然与洒脱,宁静与淡泊。不管未来有多么寡淡、寂寞,都将慈悲简净,从容不迫。
关于人到中年的文章4:黑夜有梦
文/风生水起
真没想到,人到中年还会到离家百余里的地方去工作,白天,手头因为有太多的工作和应酬,大脑一直处于满负荷状态,塞不进太多的东西,工作让我不想其它的事情,工作让我感到充实。
每当夜幕慢慢合拢,白昼被点点星光和皎洁的月光所代替,劳顿的筋骨挣脱了禁锢,身体慢慢舒展起来,吃罢晚饭,一个人悠闲的走在街道上,迈步在小河边,看渐渐发亮的街灯,目睹翩翩起舞的女人,心里便泛起莫名的惆怅。
每次回到寝室,我都要静静地坐上好一阵子,倒不是因为行走之累,我觉得一个人在安静的环境里可以什么都不想,能做到什么都不想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这种感觉有点像打坐念佛一样,偶尔真的会四大皆空,进入一种无我的状态。
我怕从这种状态中醒过来,倒不是害怕黑夜的孤寂,只是感到空洞,这种偶尔感到的空洞会让我抓狂,我不是没有精神支柱的人,我也会上网、看书、做有益的事情,之所以出现这种我把它叫做真空的状态,我认为还是一种灵魂上的缺失。
小地方当然比不上大城市的喧嚣,除了传达到耳膜的麻将声,夜晚没有太多的户外活动,就像一条活蹦乱跳的鱼突然放到岸上一样,窒息、死亡、甚至感到快要腐烂了。这些空白,就像学生的作业,好像等着谁来填空,渴望得到一份准确的标准答案。
我习惯在夜晚自己填空,用键盘敲打出属于自己的风生水起般的文字,也许黑暗中的期盼,凝聚了多少流年逝去的叹息,风起云涌、云卷云舒,从此不必再挟着记忆仓皇而逃,我终于明白了,天黑之后我亦非我,趁着天黑便做一些灵魂出窍的文字游戏。
夜深了,我还在为一句话一个字推敲,写得兴奋的时候往往不能入睡。说来也怪,孤独和寂寞总是趁人之危,白天我工作它不来,夜晚我写作它也溜走,等我一旦安静下来,它就像幽灵款款而来,悄无声息。
孤独的时候,总想要逃亡,可我却始终找不到逃亡的大门,找不到离去的方向,黑夜将我包围,侵蚀,把我的灵魂一点一点地从躯体中剥离,在梦里,无数的现实生活场景,无数的虚幻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每次感到快要窒息、快要死去的时候便振臂一呼,好像穿过时光的隧道又降临人间。
关于人到中年的文章5:一袭旗袍烟雨里
文/梁惠娣
人到中年,爱上了旗袍。
一下子网购了三件旗袍。我给每一件旗袍都取了个有意思的名字。有一件青绿的底色上有片片草黄色的叶子,叶间开着一朵朵或一簇簇鲜红的和暗红的蔷薇花,像是走进了一个偌大的蔷薇园中。这件旗袍透着成熟内敛的韵味,它有个好听而特别的名字,叫“沉香”。有一件的图案是印着又大又圆的绿色荷叶,荷叶间开着几朵粉红色的荷花。穿着它,仿佛走在盛夏的荷塘畔,荷叶田田,荷花朵朵,荷风阵阵,荷香袅袅,我给它取名“荷香”。还有一件洁白的丝绸料上印的是黄的菊花和红的海棠花,还点缀着清清淡淡的绿叶,清新淡雅的色调,散发着秋天的味道,我叫它“记秋”。
岁月仓皇,当我磕磕碰碰地走过了三十岁,我终于扔掉了蕾丝的、薄纱的公主裙,来个华丽的转身,穿起了旗袍。遇见旗袍,像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一见倾心,从此认定是知己,要相伴着走一程人生的路。
对旗袍的情结,缘于少女时代看到的一部传记《宋氏三姐妹》,扉页上宋氏姐妹身着旗袍,从她们身上散发出来的端庄华丽高雅的气质,令人艳羡。宋氏三姐妹中,宋庆龄身着一袭素雅旗袍的形象尤为深入民心。翻看宋庆龄过去的影像,会发现无论是出席活动还是休闲在家,她常常是旗袍不离身,身着旗袍的她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从容端庄、高雅脱俗。我曾看过一幅资料图,图片中她穿着一件素淡的旗袍,坐在圆桌旁,正低眉专注地看着书。她那样的温婉娴静,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她无关,任凭时光悠悠,书卷幽幽,像无声溪流一样流淌在纤纤指尖。
一袭旗袍上,总是沾染了些许爱情的气味。《花样年华》里,张曼玉把旗袍穿出了生命。她迷离的眼神,妩媚的笑容,一袭又一袭绚丽的旗袍紧裹着她玲珑曼妙的躯体,浑身散发着隐忍的寂寞。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就像一袭旗袍一样,如此婉转,如此魅惑。而《胭脂扣》里,梅艳芳更是穿出了旗袍的灵魂。她那烟水凄迷的眼神,骨子里沉淀的冷傲高贵的气质,一袭旗袍下细细密密的心事,无声地诉说着烟雨红尘中缠绵的故事。
在这个迷蒙的雨季,穿一袭旗袍,娉娉婷婷地走在朦胧的烟雨里,就像走在一幅江南的水墨画中。而穿旗袍的我,就这样成了画中的人,再从画中款款地走来。
遇见旗袍,就是遇见最美的自己。
关于人到中年的文章6:母亲的腌白菜
文/吴晓波
人到中年,久居都市,运动少,胃口也和自己的年轮一样,有些衰老,吃什么都不香,总是想起母亲的腌白菜,馋得满嘴流出了酸水。
母亲的白菜和母亲一样,朴实无华,生命力顽强,随随便便找上一块荒地种下来,给它一点阳光、一点雨水,它就会茁壮地生长。先是一棵棵弱不禁风的小菜秧,寒酸地缩着脖子蹲在地上,经过母亲的双手打理,这些白菜一天一个样,很快长成肥头大耳的样子,厚墩墩的身子,迎着秋风绽放绿油油的笑意向母亲问好。母亲说,现在的白菜水气大,汁还未长足,要等入冬打过霜后才好吃。
入冬后,薄薄洁白的霜给白菜披上一层冬的外衣,寒风用凛冽和冰冻给白菜体内加糖。打过霜的白菜肉汁鲜嫩,入口绵软甘甜,该到腌白菜的时候了。
择一个有阳光的日子,母亲挑上筐子上地头收白菜了。母亲像爱惜她的孩子们一样,把一棵棵沉甸甸的白菜摘下来,掸净身上的泥土,轻轻地放入筐中。
白菜摘回来后要晒上几日,等身上的水分脱得五六分了,洗净后才能腌。早些年农村里家家都有一口大缸,专门用来冬天腌白菜的。腌白菜前,母亲先是用温水把脚洗干净,把白菜在缸里铺上一层,然后用双脚站在上面用力地踩。母亲说,腌白菜踩得越狠,越有味道。这些白菜真通人性,通过母亲的大脚,连通母亲的经脉,把生活的美好与祝愿一脚一脚地踩进去。忙活了大半夜,一大缸白菜腌好了,最后上面压上几块大石头。
十天半月后,等缸上冒出一层白花花的水泡泡,腌白菜差不多就能吃了。那时农村没有大棚,冬天全靠腌白菜当家了。随便捞上几棵洗净切成丝,在锅里用大火炒上七八分钟,加上姜、盐、葱、辣椒等调料,盛起来放在炉子上用炭火炖上二十来分钟,再切入豆腐或加入一些粉条,酸酸的,辣辣的,滑滑的,吃得人满头冒汗,胃口大开。家里来客人了,上街买上一条鲢鱼或称上一块猪肉,烩上一锅腌白菜,肉的鲜美和汁气全跑到白菜里了,这时的腌白菜最好吃,油腻鲜滑,老远就能闻到香味了。肉和白菜吃完了,剩下的汤汁可是宝贝,盛上一碗灶上的锅巴,浇上汁,可是一道难得的人间美味。
城里定居后,每到冬季,也总是在市场上买上几棵腌白菜回家烧,却总是吃不出童年腌白菜的味道来。后一沉思,恍然大悟,是的,少了母亲的大脚,我已不是原先的我,白菜也不是原先的白菜了。
关于人到中年的文章7:人到中年·醒悟人生
①如果您四十几岁了,就该明白:好朋友是应该相互欣赏的,而不是相互利用的。
②如果您四十几岁了,就该明白:饭应一口一口吃,事要一点一点做。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凡事都有个过程。不要整日疲于奔命,应该活得从容。
③如果您四十几岁了,就该明白:光从容还是不够的,适当的时候还是要秀一下自己,让平淡的日子亮起来。
④如果您四十几岁了,就该明白: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有时候甚至没有对错。您以为错的,在别人看来或许是对的。而您竭尽全力为之奋斗的,却很有可能正是别人摆脱和抛弃的。
⑤如果您四十几岁了,就该明白:生活质量的优劣,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珍馐美味、杯晃交错间如果掩映的是尔虞我诈,则远不如“三五知己坐,淡茶话家常。”
⑥如果您四十几岁了,就该明白:亲情的疏离是切肤的伤痛。淡一些、谅一些、忍一些,会使我们的心宽一些、和一些、暖一些。
⑦如果您四十几岁了,就该明白:对待父母再不可做薄养厚葬的傻事了,他们那一辈人受的磨砺太多了,善待他们就是善待我们的良心。其实大多的时候他们根本就不需要你的荣华,每周问他们一个年轻时的故事,然后耐心地听他们讲完,他们就很知足了。
⑧如果您四十几岁了,就该明白:地位和荣誉只不过是一个杯子,而您的修养和品性才是你杯中的东西。夜光杯中未必盛的就是葡萄美酒,也可能是一杯浊水。粗瓷盏里未见得就是白开水,很可能闷的是一盏极品龙井。
⑨如果您四十几岁了,就该明白:您的生活应该是淡定、从容、亮丽、健康而幸福。
关于人到中年的文章8:人到中年,心最累,情最深
文/玉荣
人到中年,心最累,情最深,责任最重。中年的心中道义如山,责任如天。在单位,中年是集体事业的核心与骨干;在家里,中年是老人与孩子的支柱与港湾;在社会,中年是人字结构中最坚实的支撑。义务要尽,责任要承担,国事家事事事关心。中年不敢懈怠,中年不肯停留,中年的心与情也最苦最无奈,即使是死水的婚姻也不愿破坏,即使有心爱的人也不愿舍家。中年明白容忍,懂得坚韧,知道奉献。中年的心灵比天空高远,比海洋辽阔。中年是一缕大漠孤烟直,中年是一轮长河落日圆。中年是巴山夜雨的一支萧歌,中年是岁月人生的一曲二泉映月。中年是经霜的劲松青,中年是傲雪的梅花红。
走进中年,也就走进了岁月的风雨。人在中年,心在旅途。酸甜苦辣,人生百味。幸福与痛苦,得意与失意,孤独与烦恼,平静与平淡,通达与彻悟,都浸泡在浓郁的酒中,都氤氲在淡而浓的茶里,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切都在心灵默默的感受。祝福中年朋友們家庭幸福工作順利。
关于人到中年的文章9:消失的饥饿记忆
文/李晓
人到中年,我喜欢翻看一些老照片。在这些老照片里,埋着过去岁月的艰难。
一个蹲在巷子里的男人,瘦骨嶙峋,他正埋头啃噬着一个煤炭一样的东西。细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发黑的馒头。这是一张民国老照片,照片中这个饥饿的男人,我总觉得像我当年进城买了一个馒头揣在兜里,一个人走到河坝的安静地方,然后开始贪婪地享受那一个馒头带来的满足。
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男人,光头,皱纹密布如老树皮,他抱着一棵榆树,在啃咬树皮,旁边一个人呆望着他,似乎是这男人抢了先,那人还在等着啃树皮。其实照片里这棵树,连树皮也差不多啃光了。
这张老照片一下震撼了我,让我的胃忍不住一阵痉挛。它发生的背景,就是1942年河南大旱。那一年,从河南逃荒到陕西的千万人流中,漂浮着300万亡灵的魂。
那一年的河南,在逃荒盲流中,沿途的树,树皮也被撕光,树皮被磨成粉,人吃了,常常拉不出来,活活就给堵死了。我看见照片中的那些树,树身裸露着,如人的皮肉绽开,看见了血管。说是那一年,有一户人家,最后那一天,翻箱倒柜,把家里所有能够吃的都一次性煮了,一家人吃了一顿饱饭,等孩子们吃完,爹娘才说,都等死吧。原来,为了不活活饿死,爹娘在饭里投了毒。一个妇女,饿倒在路上,嘴巴里还含着几根干枯的稻草。还有一个人,出于善心,杀了最后一只羊,一家人吃了,眼睛就瞎了,肚子里几乎都腾空了,这羊肉下了肚,人的肠胃受不了,全身如着了虚火。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因为饥饿记忆深入骨髓,而今肚子一饿,手就不住颤抖,所以一饿,就要赶紧吃点东西来压惊,在老人床头,还常年放着一个馍。
作家莫言,写作的最初冲动,就是出于羡慕一个省城作家,一天可以吃三顿饺子。莫言的童年,饿呀,饿得喉咙冒青烟嘴巴仿佛长出了绿毛,夜里把被子里的棉花也吞来吃了。他写的《透明的红萝卜》,就是关于饥饿的刻骨铭心记忆。
今年秋天,粮食进仓,我回老家。我带回《白鹿原》重新温故,那里有深刻的饥饿记忆。田小娥,这个一生无法把握住自己命运的女人,被愤怒与屈辱的公公一刀刺死,她还怀着孕,饥饿之中正啃着刚得到的一个馍馍,她痛苦地侧过身子喊了一声:“大(爸)啊……”陈忠实先生说,写到这里时,他眼前一黑……
有关饥饿的记忆,如老祖宗的魂一样,来找我了。我想起我爷爷,在我8岁那年,爷爷吞了一口老酒说:“孙子啊,那一年饿得说话也没力气哦,看见东西就想啃一口,咬下去。”我从城里回到村子里,去访问那些亲历过灾害年代的乡人,那一年他们对饥饿的残酷回忆。五保户黄大爷说,那一年啊,村里好多人吃一种白土,常有蚯蚓等从土里探出头来,本地人叫它黄鳝泥。那种土看起来像面粉颜色,松软发白。人吃了,肚子里消化不了,有一些人受不了,就在树上吊死了。可死也没力气了,一个男人,在树上套绳子,磨磨蹭蹭好几次也没成功,干脆瘫倒在地,哭出了声,不死了,死不成就赖活着。
这个活下去的男人,姓王,叫王德贵。他今年81岁了,老伴儿去年走了,儿女们都进了城,他就一个人,死活不进城,在村里种庄稼。望见村里一些土地荒芜,杂草丛生,王德贵就扛着锄头,一锄一锄去锄草,松土,播上种子,坐在土地前喃喃自语。那天我在他身边,终于听清楚了他模糊的喃喃:这些娃娃,没挨过饿啊……而今我那81岁的爸, 吃饭时都要把碗里的每一粒米吃净,有时桌子上掉了一粒米,也要捡起来吃了。我爸是有过饥饿经历和记忆的人。
每一粒粮食,是大地的馈赠,也浸透着农人在风霜雨雪里的心血。那些消失的饥饿记忆,让我们偶尔抬一抬头,或许在云层里,还能看到远去岁月的影子。
关于人到中年的文章10:怀念,给心一份自由
文/紫苜
人到中年该是成熟练达、精明世故了,而我却时常喜欢回望过去,不是因为现在过得不好,只是未曾忘记并将继续追求的是那一份心灵的自由……
想起小时候的夏日里,光着脚丫在麦场上追逐、嬉戏,或是懒散地走在村间的小路上,能真切的感受到大地的温度传递到脚板,暖暖的一直到发梢。长大后走过多少水泥、石头、彩色的砖瓦铺就的路,却再未有那穿透心灵的大地的厚实感,那么亲切、触手可及、无处不在、人与大地都有一种默契的存在感。亦或是躺在麦田里一摞一摞的麦秆上,眯着眼,蓝到空灵通透的天空,偶尔飘过的一鸿羽丝般的洁白的云朵,蚂蚱在耳旁鸣叫,轻轻地一阵风吹来小麦的清香,什么都不想、不管、不问。
或者是那村边的小河里,赤裸的脚丫,在小河边尽情嬉戏,感受着水下细细的流沙随着水波滑过脚面,摩挲着脚趾缝儿,痒痒的感觉就像无数只鱼儿用嘴巴轻轻啄。时而捡起一颗小石子扔向河中,看着石块荡起一串串涟漪。还有山坡上那些黄的、紫的、粉的不知名的花儿和那一从一从一不小心能划破胳膊的边沿长有锯齿的草儿,摘下一捧来编成草帽,然后和小伙伴们玩打仗,躲猫猫的游戏。
怀念小时候的欢乐,除了那一份纯真还有我对无拘无束、自由永远的热望。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在岁月的长河里每个人都只是匆匆过客,多少欢笑与眼泪最终湮灭风尘,又何必让有限的生命羁绊于太多世俗的尘骇。常常听说四十的男人应该怎样,二十的女子又当如何,这都是世人的期许,而个体的生命又是如此不同,正因为不同世界才更加绚烂多彩,而为了做别人眼中的优秀者苛责自己大可不必,别人眼中耀眼的烟花不一定就是我所追求,别人眼中的寂寞或是我精神最安逸的享受。
当然谁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活着一天便难免身处尘俗,声色犬马的应酬,油盐酱醋的碰撞自是难免,但多年来心底里一直都是有意无意的做着梳理,期望身在尘俗中心里始终有一块宁静之地。身边的亲人朋友富贵了,显赫了,我为他们由衷地高兴,自己却依然要精心守护那块心中的净土,每个人眼中的幸福都有不同,只要是发自内心流淌出来的满足与喜悦,以为拥有财富和香车宝马共喧阗的幸福与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幸福又有什么区别呢,心是幸福的根,只要心里敞亮了,自由了就是幸福。
虽然过了而立之年,但依然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冲动与幻想,依然期望能够在那样一个午后,在田间的小路上穿行,旁边是金黄色弥望绵延的麦浪,头顶灿烂的阳光,把影影绰绰的身姿画了一路。或是熙熙攘攘的街头忽然的相拥,忽然的心跳,忽然的心头泛起丝丝感动。还有天使般的孩子,携手漫步在杨柳依依的岸边,捡起一块石子扔向水面,随着石子在风中响起的哨音一跃一跃向远方。或是顺着孩子稚嫩的手指仰望星空,述说着天上那些美丽的传说。
只是生活悄无声息的催促了我们匆匆的脚步,一路走来未敢停留。很多时候因为在乎身边亲人朋友的一个眼神或是一声叹息,在乎他们的期许,还有人群中或欣赏或不屑的眼神,于是沿着自己本不希望的路前行,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方向,终于在一个蓦然回首的街口才发现这条路不知终点亦忘却了起点,我们只是跟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走着别人或自己曾期望现在又迷惘的路你追我逐。
期望在驻足凝眸之后,给爱、给心灵一些自由吧,就像小时候,就像热恋时,若爱没有自由,则爱越浓烈越成桎梏,爱成桎梏,幸福终会渐渐枯萎,爱亦覆水难收。给彼此自由,无论相爱抑或相处。给心自由,不管身在何处。心的自由会让人如沐春风,如鱼得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得失坦然,不以物喜、不为己悲。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让自由徜徉,自由相爱、自由相处、自由关怀满眼将是那阅不尽的人间春色。
关于人到中年的文章11:人到中年盼奥运
文/郭华悦
小时候的我,不喜欢看奥运会。
我还记得,刚上小学时,家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机。没多久,奥运会开始了。当家里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着运动员们冲锋陷阵时,我却避之唯恐不及。在我看来,看奥运,比起和小伙伴玩捉迷藏,要无趣得多。
后来,长大了,成了年轻人,依旧不喜欢看奥运。
为什么呢?其实也没啥特别的原因。人在年轻时,心中满是雄心壮志。成天在外头忙,为美好未来而奔波。生活里,充满了改变。这些变数,有些是始料未及,有些则是多年来一直为之苦苦奋斗的。生活够精彩了,于是便觉得屏幕上的比赛,没生活那么吸引人。
反倒是如今,人到了中年,反倒成了奥运迷。
这些年来,每一届的奥运会,我都是忠实的粉丝。从开幕式,到一场场比赛,再到最后的闭幕,场场都不落下。越是看,越觉得精彩;越觉得精彩,就越是沉迷其中。于是,一届看完,又眼巴巴地盼着,下一届奥运会赶紧到来。
怎么会这样呢?后来,静心一想,无非是心境作祟罢了。
年轻时,心头藏着一把火,对未来充满憧憬,也努力着挥洒血汗。那时的生活,每天都在改变。身在其中,总觉得日子精彩无比,自然对其他的视而不见。一场场比赛,固然精彩,充满悬念。但那时,自己的生活不也是如此吗?在比赛中,我们看到的,是自己的人生,似曾相识的激烈与拼搏,让人多了熟悉的感觉,而少了吸引力。
直至年至不惑,突然发觉生活的改变慢了下来。甚至,多年来,拼劲和奋斗早已离自己渐行渐远。人到了这年纪,容易有惰性,也容易被惰性所操控。于是,生活得过且过,不思改变。此时,再看奥运会,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那种尽情挥洒汗水的淋漓尽致,那种为目标而奋斗的酣畅,多久没经历过了?看着场上拼搏的运动员,仿佛就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赛场不同,一个在人生,一个在运动场,可这努力的过程,不是如出一辙吗?在奥运会中,我看到的,是如今这个岁数所缺乏的拼劲。
也唯有在奥运这样的比赛中,才能让人心生激扬,怀念起过往的人生。此时,再看看慵懒的自己,心头顿时一惊。若非这样的时刻,我们还不曾惊觉,原来自己早已在人生的路程上,懈怠下来,多年来一直在原地踏步,未曾前进半分。
于是,看过了奥运,整个人也振作起来,气象一新。拍拍身上多年来积压的灰尘,扫清那些惰性,重新振作,像场上的运动员一样,再次为自己的人生拼搏。
所以,我盼着奥运。对我来说,奥运就像一针催醒剂,把我从昏昏欲睡的中年阶段震醒。于是,起身,抬头挺胸,阔步朝着人生的前方,继续行进。
关于人到中年的文章12:人到中年,不诉沧桑,不露锋芒,不减锐气
文/桃小煦
人到中年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呢?
有位作家这样形容:“这是一个最好的年纪,也是一个最坏的年纪。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也是一个黯淡的季节。这是失望之冬,也是希望之春。”
人到中年,所谓的“危机”,恰恰是人生最好的转机。
中年以后最好的活法是:不诉沧桑,不露锋芒,不减锐气。
不诉沧桑
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才是往后余生里最美的风景。
生活不会永远如履平地、顺水行舟毫无风浪,偶尔的跌宕起伏才是生活的调料。于风浪中获得成长,在磨炼中获得新生,这才是我们当做到的。惊涛骇浪,来了就来了吧,抗拒与惊慌只会让人束手无策,相信自己,无论岁月怎么安排,坚者自坚,强者自强。
过往种种,不论好坏,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算有抱怨和不甘,也是徒劳。
不如沉下心来,把手头的事情做好。
过往皆为序章,当下才是人生。
不诉沧桑,不念过去,过好当下,才能不惧未来、不负余生。
想要走得更久更远,就要学会低调和谦卑。
不露锋芒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藏锋守拙、低调谦卑,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成熟。
真正有学问的人,就像麦穗儿一样:只要它们是空的,它们就茁壮挺立,昂首睨视:但当他们趋于成熟,饱含鼓胀的麦粒时,它们便谦虚地低垂着头,不露锋芒。
光而不耀、深藏若虚,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修养。
不争不抢、圆融通达,才是最大的人生赢家。
人到中年,“稳”字当头。行得稳,才能走得远。
不贪功劳、不图美名,韬光养晦、低调做人,沉淀自己的心,做好该做的事,就是安身立命最稳固的资本。
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你总能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
不减锐气
人生下半场,与其随波逐流,飘哪儿算哪儿,不如主动一些,在有限的生命中,去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
人到中年最好的状态,是明知有跌落的可能,却仍然有重新出发的勇气。
中年以后,活的就是一股“气”。
生活越不如意,越是要保持积极饱满的心态。
赢要赢得漂亮,哪怕会输也要输得精彩。
拥有重新再来的勇气,才能接受焕然一新的自己。
锐气不减,精神不怠,你怎么诉说自己,就怎么定义自己;人生下半场,能够决胜千里的,始终是自己内心的力量。
愿你不惧过往,不畏将来,在人生最好的时光,活出最好的自己。
关于人到中年的文章13:童年的夏夜
文/李炳锋
人到中年,乡村生活的印记永远定格在自己的脑海里,时常翻腾出来,聊以慰藉。
孩童时,夏天的夜晚大多是在村头的河堤上度过的。坐在宽宽的河堤上,我常常与深远的天空中那一颗颗锃亮的星星对视,向着挂在天边的月亮诉说心事。伴随着夏天的湿热,心里涌出一阵阵躁动,在清凉的微风中畅想着自己的未来。
说是河堤,其实就是村头的过道。白天行人不断,但到了晚上小路就会安静下来。小河在过道下的涵洞里潜身而过。哗哗的水流、尖叫的知了、呱呱的蛙鸣、吱吱的蟋蟀,飞舞的蜻蜓、碧绿的庄稼,还有那飞来飞去的萤火虫,都是夏天交响乐不可或缺的音符。老老少少聚在一起谈论着天下的见闻,村里的佚事。好奇而又聚精会神的孩童们是不会顾及周围的河呀、树呀、虫呀、绿呀的。我们安坐在地上,依偎在大人身旁,听着那些漫无边际的话题,心里充满着对外面精彩世界的憧憬。
振水爷是走过南闯过北的人。他总是滔滔不绝地讲着在异域他乡教书时的所见所闻。总是讲哪里哪里的东西好吃,馋得我与伙伴们直流口水,甚至忘了蚊虫的叮咬。有时振水爷会从家里拿来用艾草捻成的绳子,点着放在脚下,驱赶蚊虫,让我们能够安心地听他大讲特讲。他口若悬河,唾沫星子乱飞,手里的蒲扇摇着,眼睛半迷着,兴浓时还会站起来用手指指点点,彷佛任何事情都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他的投入程度,绝不逊于口若悬河的演讲家。时间长了,伙伴们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天下知,私下里悄悄地喊着。振水爷兴致勃勃地拉呱说事,可他从不提自己为啥辞职回乡,我家对门的福胜在振水爷拉呱说事的间隙曾问过他一次,但他很快就岔开了话题。
有一天晚上,我去河堤晚了,很远就听到吵架的声音。走近一看,是生产队里有名的“泥腿”——牛高马大的三邪子正冲着振水爷嚷:“你没有不知道的事,你没有不认识的人,谁也不如你能!你咋不拉拉你为啥让人家撵回来的?”树怕剥皮,人怕揭短。看来是戳到了痛处,振水爷气得脸色发紫,手脚打颤,半天说不出一个字来。
振水爷为啥回的乡?这的确是我困惑的一件事儿。后来听学校的王老师讲,他是因男女之事被开除的,其朦朦胧胧、似懂非懂地印在我的脑子里。男女的事对于我们是次要的,故事却要听下去。
与振水爷拉呱相抗衡的,是佐书爷。他眼睛不好,但记忆力过人,能把一段段历史故事讲得活灵活现。什么关公耍大刀、张飞智取瓦口驿、桃园三结义、武松打虎,等等,就是从他那里听到的。除了讲《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里面的人物,他还讲一些民间传说,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一断双钉”的故事。说的是古时候,某地发生一起命案,县官令仵作三天三夜查明死因。到了第三天夜里,案情没有丝毫进展,这可把仵作急坏了。看他着急的样子,妻子突然提醒道:“你看看死者的头上有没有东西?”仵作顿悟,急忙赶到停尸房,一摸死者的头顶,果然有一铁钉,死因水落石出。仵作大喜,天亮时连忙向县官禀报。县官一阵惊喜后,反问仵作几天查验都无结果,你怎么突然想到死者的头顶呢?仵作连忙说是自己的妻子提醒的。县官立即把仵作的妻子招了来,一阵棒打后,女子说出实情,三年前曾用此法害死前夫,然后隐姓埋名嫁给仵作。县官令一路人马火速赶到女子前夫的坟地,开棺验尸,头骨上果然有一锈迹斑斑的铁钉,真相大白。
佐书爷就像一块大大的磁铁,吸引着我们。时间长了,听时政的、天下奇闻的就坐在振水爷身旁;而愿意听故事的,就向佐书爷靠拢。听故事的当然多,所以佐书爷身旁的人就像滚雪球般的越来越多,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佐书爷讲故事时,总是先扒下自己的那双老布鞋,把其中的一只垫在屁股下面,然后用手抠另一只鞋里的泥土,抠出后还要把泥土拿到鼻子上闻了又闻,然后再替换另一只。这样的动作做过后,故事开讲了,有时也会边讲故事边抠鞋。后来我明白了,他这样做是弥补自己眼睛的缺失,眼睛几乎是看不清东西的,只好用鼻子闻。可能因视力低下的缘故,所以佐书讲故事就特别投入,声情并茂,手脚并用,大伙听得特别过瘾!我曾不止一次地怀揣理想,长大后一定要做一个像佐书爷这样能说会道的人,当一个名扬四海的教师。好长一段时间这几乎成了我每天晚上临睡前的幻想,总希望梦里成真。
再说说振水爷吧。大多数听众被佐书爷争夺去,被冷落了的他会愤愤地抛出一句话:“回家睡觉了!”,然后提着那暗灰色的马扎拂身而去。路过佐书爷身边时还会狠狠地瞪上一眼。而听得入迷的小伙伴们是不会在意这些的。
听故事时最怕下雨。大雨一来,会无情地把我们瞬间冲散,大伙四处抱头鼠窜。每当下雨的当儿,村里总是传出喊着乳名的叫声“胜哎”、“天津”、“青江”、“六十”、“巴子”……名字五花八门。一位位母亲的喊叫声,夹杂在轰隆隆的雷声、哗哗的雨声中。然而不到几分钟的功夫,村庄便安静下来,完全浸在风声雨声里。
秋风初起,河水凉得无法洗澡,田里的青稞变黄了,夏天真的过去了。每当夜幕降下,我与伙伴们还是自觉不自觉地来到村头的河堤上,当确认确实没了振水爷和佐书爷的身影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那里,然后是漫长的等待,盼望着来年夏天的到来。
关于人到中年的文章14:故乡的小河
文/黄玉才
人到中年,最易怀旧,缕缕乡愁,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在记忆的天空飘飞。
故乡的小河,流走了贫穷和叹息。沉淀在记忆河床的童年往事,如镜月般明净,拷贝在岁月深处的底片上,发黄的记忆,抹不去岁月的痕迹。故乡的小河,流淌着泥土的芳香,散发着故乡的气息,飘着故乡的迷人风情,映照着故乡那轮清纯的山月,浅吟细唱着时代的新曲,走过高山,注入长江。
记得我在小学四年级时,由村小学转到乡小学读书,在斑鸠崖吊脚楼村校里,度过了3年童年读书时光。从小学第七册开始,步行到离家5公里的官田街场读书。那时家里一贫如洗,弟妹四人嗷嗷待哺。父母仅靠挣工分吃饭,每年一头过年肥猪变卖了凑学费,几年不缝新衣服,弟妹们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疤上重疤的补丁衣服,互相接替穿洗。每当在街上,见到正在裁剪衣服的裁缝铺,总要朝屋里张望,伫立良久,渴望有一件新衣服。
镜月童心。难忘10岁的我,第一次初尝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当年我第一次上街见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当时连环画很流行,一直渴望有自己的“小人书”,但家里很穷,盐巴就是卖鸡蛋换取,梦想“小人书”成为奢望。有一天,放学尚早,到乡供销社建筑工地,手工搬运砖块,力钱5厘一块,身体瘦小的我,每次搬运三、四块砖,汗流夹背搬运了100多块砖,得了5角力钱,高兴得合不拢嘴,这是我人生第一次用体力劳动,换取的劳动成果,在供销社花1角钱买了一本连环画“小人书”,余下的钱,给弟妹们购买了花花绿绿的水果糖,摸黑一人步行5公里回到家。从此,年仅10岁的我,常常放学回家,上坡割猪草、砍柴、挑水、煮饭,替父母分担家务。那时,我身体瘦小,要站在板凳上靠着灶台替父母煮饭。每当父母披着月光回到家,见到已熟的香喷喷饭菜,疲倦的脸上露出一丝慰藉。
那时,学校的劳动课,就是发动小学生春天积肥,冬天剥桐子壳。班上后墙有一块光荣墙,看谁插的小红旗最多,就是全班劳动的“红旗手”,会得到表扬和铅笔奖品。我春天积的肥最多,当年我天亮就起床,吃了母亲热的冷饭,大步流星往学校跑,赶在其他同学前面,在放学的路上就把牛粪、扁竹根等畜粪青草肥交到班上。冬天剥桐子壳数量最多,名列前矛,成为班上得“小红旗”最多的学生,为此,我成为山寨交口称赞最勤快、爱劳动的小孩子,学校经常在全校师生面前表扬我。
清幽幽的故乡小河官田河,从大风堡山脚流淌而出,一直注入长江,成为石柱土家族的母亲河龙河的源头之一,每年夏天,我们放学回家,光着屁股,在小河里游泳、嬉戏、摸鱼,留下美丽的童真。故乡小河的鱼,有斑石子、青尾子、洋鱼,不大,几寸的小鱼常藏在石缝里,山里娃捕鱼有绝招:浅水地带,用铁锤猛击石块,鱼儿被震昏顺水流出,用撮箕舀鱼,十拿九稳。深水区的鱼儿,用化香树叶捣汁,用竹竿插入石缝,鱼食此叶而晕,舀鱼很方便。最有趣的是在浅水石板下摸鱼,双手插入鱼洞,勾住鱼头拖出,有时摸出一条水蛇,童伴们惊叫而逃。
故乡小河边有块大石头,是母亲晒粮食和洋芋片的晒坝。每年夏天,放学回家,我就跑到大石头上去,收回母亲的粮食和干果。特别是遇到雷阵雨,我跑得气喘吁吁,抢在雷雨前收回粮食。
11岁小学毕业,第一次出远门,步行50公里,翻越川鄂古道大寨坎,前往桥头区场参加升初中考试。正值盛夏,酷暑逼人,水土不合,吃坏了肚子。当天晚上住在临河的一家私人客栈,大雨倾盆,龙河河水猛涨,睡到半夜拉肚子,黑灯瞎火,起床入厕不辨方向……
暑假接到升入桥头中学初76级的入学通知书,父母为学费发愁。八月的一天,父亲决定带我前往忠县乌杨镇表叔家借点学费。
表叔姓陈,一年四季在船上当水手,在家的只有表叔娘和表妹,日子也过得清苦,见我们远道而来,不容易,表叔娘特为我们煮了一顿香喷喷的南瓜米饭。第二天,父亲带我坐木帆船,从乌杨镇下忠县县城,第一次认识滚滚长江,第一次坐船,也是第一次见大城市。
表叔家给了10元钱,50斤粮票,我们又步行两天才回到家。书学费无法凑齐,父亲决定找生产队申请,外出搞副业,到大风堡凉水井民政局正在修建的麻风院工地扛木料,靠体力每天2元的工资,还能吃饱饭。麻风院一个干部给父亲借了30元学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才将这30元加息还了那干部。
故乡的小河流走了我的童真,长大成人,我顺着故乡的小河,走出大山,走进繁华的都市,但故乡的小河一直在我梦里流淌……
关于人到中年的文章15:我的文学梦
文/Andy-三月山
人到中年才感觉时光飞逝白云苍狗,昨天还是在看《铁道游击队》的花季少年一眨眼已近不惑之年。人们常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但唯有儿时的文学梦想犹如小溪里的鹅卵石随着流水的冲刷不但没有消逝而是愈发明亮耀眼……
从小学时代开始我就对文学特别感兴趣,特别喜欢上语文课。经常上课的时候都偷偷带一些课外读物进入课堂:《故事会》《知音》《民间文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时期我写的作文经常作为范文在课堂上阅读,我也很享受这份快乐……文学记忆的匣子一旦打开有如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这里我摘取其中最亮的两颗星分享给大家。
记得五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学到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我被老先生流畅的文笔,以及文笔下美好的意境深深吸引陶醉其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于是,在某一个早春的日子,春暖花开微风吹拂下着绵绵细雨,我带着本子,笔,一壶水来到乡下田野体味先生《春里的意境:细细的雨在微风的吹佛下斜织着打在脸上,农家的房子笼罩着一层薄雾,树叶小草在雨水的洗礼下显得格外显眼,一阵清凉的春风没有丝毫寒意,吹在脸上格外柔和,风里还夹杂着泥土花儿的香味,沁人心脾……我体味着,记录着,一直到傍晚,农家房子里上灯了,昏黄的煤油灯的光,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夜晚……
还有一个跟我人生成长很关键的故事:我眼睛的近视与我对文学的爱好有关。初一那年放暑假了,小伙伴们都有各自的爱好,游泳,抓鱼,掏鸟蛋……而我很重要的兴趣还是在书上,刚好那段时间父亲不知道从哪里弄回来几套《毛泽东选集》,于是我开始了如饥似渴的挑灯夜读。那个时候我们家种有几亩花生地,暑假的时候花生都成熟了,为了防止小孩偷我们家的花生,母亲每天下午都会让我去地里看着。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拿着我心爱的毛选,慢悠悠的朝自己地里走去,然后在太阳下美美的看着,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暑假,当时还没觉得有啥异常,等初二开学的时候我突然感觉看黑板不再像以前那样清晰了,这才感觉大事不妙,可是为时已晚,眼睛已经近视……现在想来看书没错,热爱文学没错,错在不应该在太阳下看书……
文学的梦想依然在,文学的路很漫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