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随想的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随想的文章1:雨天的随想
文/风随亦随风
向来对于雨天是莫名地兴奋,尤其向往那种雨天坐在玻璃窗前看着雨水一滴滴垂落。然而看着那些路人有的带了伞的慢悠悠地走着,似乎也和我一样爱着雨天;有些人因为没有带伞凭添了一丝丝皱眉,不得不加快脚步;有的人有着急性子的心却只能干跺脚,手撰着拳头边等边骂老天;有的悠游地坐在车上,房间里,反正是大风大雨侵袭不了的地方痴痴地看着雨和雨中的一切。
倒不是因为雨多么的美,而是一种洗涤万物的畅快感。因为我知道每当下雨的时候,辛劳的父母才愿意停下手里的活,再怎么觉着可惜了浪费掉的时间也不得不停下,歇息。因为我知道每当下雨的时候,我就可以傻傻地看着窗外发呆,雨落雨停不在眼里,静听雨声而已。因为我知道每当下雨的时候,我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想念一个人,可以是雨一般转瞬即逝并渐行渐远的老朋友,抑或雨一般动人的初恋情人。还因为我知道每当下雨的时候,我可以随着雨一起哭泣,恣肆地抹泪也没不怕被门外的父母亲听见。雨,带着感情而来的低垂……
刚下雨了,却好似一份刚出炉的牛排,在铁锅上滋滋作响。落在挡风玻璃上,噼啪怪样,好似狂风暴雨的前奏,如此令人不安。雨随心动,平安就好。如果雨水能带着思念流淌,切记遇到那个想见的人,替我道一声:“平安就好!”如果雨水能裹挟一些烦闷的话,那么请为那个愁容满面的人解解闷吧。假使雨水真的什么都不可以做到,那就让今晚的雨水与你共眠,相守今宵……
关于随想的文章2:过年的随想
文/云中燕DS
期盼了一年终于迎来了过年,转眼年就这么过了,几乎没有感觉,留下的只是老家湖州两头跑的累,和天天走亲戚的烦。越来越多的人会觉得一年比一年没有年味,越来越多的人怀念小时候的过年。现在喜欢过年的大概有两种人,一种是小孩子,可以不要上学天天玩,还有压岁钱,另一种就是老人,可以有机会跟孩子孙子等一起聚会,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我对过年也充满着期待,期待着能勾起以前过年时候的美好回忆。
小时候在农村,每到过年大家都很忙碌也很开心,忙碌在不停的忙着这个干着那个,开心可以说荡漾在每个脸上,小孩子更是扳着手指头,倒计时的计算着哪一天过年。每年腊月25日开始,农村已经进入了过年的倒计时,从这一天开始,每天都有相对固定的事情要做。
腊月25日,家家户户大扫除,家里凡是能搬的动的物品,什么大衣柜啊、床啊、八仙桌啊,统统搬到池塘边和河边。大人在家里大扫除,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房间都认真的清理。小孩子就在池塘边清洗家具,整个池塘和河里全是家家户户的家具漂浮着,池塘边到处是人,清洗的、搬运的、玩耍的,吵架的。家里打扫好了,家具清洗晾干再热热闹闹的搬回原位。
腊月26日,基本上是家家户户打年糕的日子。几户人家拼在一起,你家烧水蒸米粉,我家负责打米粉、揉米粉,他家则是做年糕,阴干。多少濡米,多少粳米,蒸多少时间,打成什么样子,专门有老人指导。我们小孩子则在一边凑热闹,围着刚出锅的米粉,一会拿团米粉吃,一会儿弄点米粉捏各种动物。
腊月27日,基本上家家户户做冻米糖的时间。也是几家合在一起做,也有老人指导,红糖放多少、白糖放多少、麦芽糖放多少,熬制几分钟,熬到什么样子为止等。如果每户人家按照泡泡类、炒米类、小米类、芝麻类等,一锅一锅的开始。闻着那个熬糖的香味,我就直流口水,用筷子去粘点糖,趁大人不注意赶紧吃一点。
腊月28日,开始家家户户做豆腐和豆制品。我们那边对豆腐的需求量比较大,有无豆不成席的说法,有很多菜需要豆制品。所以每户人家都自己磨豆做豆腐,做好豆腐再做香干、油泡、千张等,为过年和春节早早就准备好了。我最喜欢吃那个刚出锅的油泡,总是忍不住抓几个再抓几个,脆脆的香香的,感觉那个油泡沾点酱油真是人间美味。
腊月29日,开始为过年准备好所有东西了。杀鸡杀鸭杀猪杀鱼,也有人家杀牛杀羊的,清洗各种蔬菜。小时候我就喜欢看杀牛的,一群小朋友在一边基本从头看到尾,看着一头牛最后变成一块块牛肉。当然有牛肉汤可以吃更是幸福的事情。杀牛人家会把牛内脏牛血牛骨等牛杂,放到祠堂门口那口大锅里烧,烧熟了每个人都可以自己拿碗随便吃。村里面一直这个习惯,对于平时基本没肉吃的年代,那真是美味啊。以至于现在每次回家,我都要去找这个牛杂汤吃上一碗。
年三十就忙了哦。
早上就开始写春联贴春联年画,把贴在门上去年的春联认真的刮干净,再贴上今年的春联,凡是门上、窗户上、床上、大件家具上都要贴,这可是一个累活。
中午就开始忙着烧水准备洗澡,基本上我们嫌麻烦,小孩子就直接在井边用冷水一洗了事,也没见的哪个人感冒了冻坏了。洗好了就开开心心的穿上新衣服新裤子新鞋子,那感觉真神气哦。
下午陆陆续续开始有放鞭炮了,到了4点左右,鞭炮就开始密集了。父母把该准备好的都准备好了,我们家也开始了。一个猪头一只鸡还有其他酒什么的,先祭天再拜土地公,然后拜灶王爷,最后拜五谷神和六畜神。祈祷上天保佑,家人平安健康、万事如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每个环节都有规定的程序和规范词,我记得拜灶王爷一定要说:上天呈好事,下地保平安。拜六畜神肯定要说:日日长千斤,夜夜重万两。
终于吃年夜饭了,每年基本上就是那几个菜,而且还必须按照秩序上。几千年下来,根据习惯和习俗,已经把年夜饭的菜和点心都已经固定化和寓意化了。每到菜上来了,老妈总要说这个菜是什么寓意,有什么好彩头的。如排骨烧藕,就是吃了什么都有(“藕”和“有”在土话中同音),吃鱼当然是年年有余,吃年糕是一年比一年高,吃馒头寓意会很发,最后一道菜肯定是青菜烧豆腐汤,寓意清清白白做人。鱼我们那边都吃鲤鱼,而且我和老哥是必须狠吃的,鲤鱼跳龙(农)门的寓意吧,吃鸡鸭我们兄弟俩个只能吃翅膀,希望以后有机会飞上云霄吧。年夜饭任何一个菜和点心不能全吃完,多少总要留一点,应该也是样样有余的意思吧。
在吃饭之前是全部关门的,实际上就是告诉其他人,我们家还没吃好。吃好年夜饭,就打开门,恭迎村人到我家的贺喜。我老爸或者老姐就带着我们先去族长家,给族长行礼。族长也早已穿着整齐,坐在太师椅上等我们去了,有压岁钱哦。反正我们从小就知道,只要姓邵的,吃好年夜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给族长行礼。然后就开始家家户户串门闲聊,开始打牌麻将看电视的。
初月初一,早上早早起床,老妈会把年夜饭吃剩下的所有菜跟饭混在一起烧,菜泡饭。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怎么新一年第一天吃这个啊。没办法啊,也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就当吃火锅呗,也肯定是有寓意的呀。这个跟吃年夜饭所有菜不能全吃光是连在一起的,说明年年有余,样样有余,新年什么都有的吃。在以前,能吃饱肚子,能什么都有的吃,能年年有余样样有余,是很幸福的事情了。
然后几个堂兄弟开始约时间去上山上坟。新年第一天就去拜祖宗,说明孝敬祖宗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这一天几乎是整个县城全部出动,路上到处是人是车,可以说是老家最拥挤的一天。我们就留下老妈看家,其他的男女老幼齐出动,按照一直以来的惯例先拜哪个再拜哪个,烧纸点香放鞭炮行礼跪拜,按照辈分排队轮流行礼。其实那些祖坟没人指引说明,谁也不知道那是坟墓。从小老爸指着这个坟墓说,这是我的太太太公,边上是他儿子,前面的是他兄弟,后面那个是他孙子……我就到每个坟前太太公、太太太公的很虔诚的叫着跪拜。只要我们稍微有点不认真,老爸就狠骂我们:没有他就没有我,没有我哪里来你,对祖宗不认真对待,你还能对谁认真。女儿去上坟了,我就教女儿,这个你应该叫太太太太太公,女儿一脸茫然,但在我强迫和言传身教下,还是跪着行礼了,现在再上坟也不需要多说,很自觉的去给每个祖宗行礼。我们村前面就是三座公墓山,这一天鞭炮放的,大白天也看不见,能见度不足20米,而且要好几天才能散掉,空气中一股浓烈的硫磺味。
下午,大家又一起去拜祠堂。我们邵氏宗祠离我们有几里路,只要是姓邵的不管男女,都要去,全村人浩浩荡荡的,一路说着笑着。到了祠堂先稍微打扫一下卫生,再烧纸点香放鞭炮行礼跪拜,立马祠堂里香火旺盛,烟气笼罩。然后大家沿着走廊走上一圈,走廊上有我们邵氏家族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人物介绍和画像。每年去祠堂,只要老爸在,老爸就一个个指着对我们说:这个是某某家的太公,以前做过什么官,干过什么事情。这个是当过几品官,那个是进士、这个是什么将军、那个跟着哪个皇帝打天下。最后基本训话:你们都要光大门楣、光宗耀祖、留待后人做榜样。小时候不以为然,长大了想当回事却永远没机会了。现在拜祠堂我也带着女儿跟她重复了老爸曾经跟我讲的那些话,也希望女儿好好努力,争取在祠堂走廊上有她的名字和画像,但女儿很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那还不容易,我自己画一个上去就行了。
出了祠堂多了2个馒头,祖宗保佑你新年大发啊。然后再去祖坟绕一圈,每人添一锹土到祖坟。
正月初二,开始走亲戚拜年了。农村亲戚就是多,基本上一天要走好几处亲戚,全靠走路,到后来有了自行车不知道多少开心啊,走路走的累死,吃饭又吃的撑死。小时候因为我奶奶还健在,我们家是爷爷的舅舅家要去,奶奶的舅舅要去,老爸的舅舅要去,老妈的舅舅家要去,还有七大姑八大姨的,表兄弟表姐妹的,几天下来,基本上把浦江所有村路走了一圈。其实我只想去自己舅舅家和阿姨家,其他亲戚都不是我愿意去的。舅舅家从小长大的,习惯了,还有很多认识的小伙伴可以玩。阿姨家杀牛的,每次去牛肉随便吃,还能带个牛头回去。十几里路,兄弟两个背、扛、拖、挑,一路上不知疲倦的花几个小时,把牛头弄回家。然后再花几个小时锯子锯,斧头劈、菜刀砍的把牛头肢解成一块块,再用煤炉整整烧一个晚上。现在回家有车了,阿姨知道我喜欢吃,叫我去拿牛头,我也嫌累,不愿意。
初六开始,有板凳龙、马灯、花灯、社戏等各种民间东西开始了。各个村子之间相互比赛,相互斗气,你来我往的。板凳龙我参加过几次,前面位置我轮不到,中间位置不刺激,后面位置吃不消,弄得不好整个人飞出去。我还是比较喜欢听戏,虽然不太听的懂,但我喜欢那个音乐旋律和唱词,小时候听的比较多的是《梁祝》、《五女拜寿》、《珍珠塔》、《碧玉簪》、《西厢记》等,正因为听了这些,我才对唐诗宋词生产了一定兴趣。所有这些基本闹到元宵,然后县里会组织一场大家都参加的比赛和表演。元宵这天,我们那边其实跟过年一样热闹,甚至更热闹点。
现在过年除了吃就是睡,要不就在到处跑着。基本上更多的人花在电脑、手机、麻将等上面时间更多更长。交通越来越方便,但走亲戚越来越不愿意,文体活动越来越丰富,但参加人越来越少,通讯越来越方便快捷,但交流沟通越来越乏味,菜肴越来越广,胃口越来越差,花销越来越多,心情越来越糟。连我们老家这么偏僻的小山村,年糕没人打了,冻米糖没人吃了,家具也不洗了,板凳龙没人搞了,社戏没人看了。
现在的过年和春节,是在中国几千年农耕社会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整套规范和程序,符合农耕社会的发展,体现的同乐、敬祖、宗族等观念。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工业社会,而且正快速的进入城市化社会,以往很多春节过年的规范已经不适合这个社会的需要,很多规范和程序被淘汰和替代是在所难免的,但要建立起一整套新的符合现在社会需要的规范,还是需要一个很长,逐步的过程,但我相信,过年和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一直会在中国土地上存在并发展,只是会越来越多的赋予新的内涵和形式。
关于随想的文章3:鞋垫的随想
这两天,持续的下着小雨,雨水溅到鞋里湿呼呼的,很不舒服,所以只好勤换鞋垫了。提到鞋垫,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我的母亲来,这是因为:我的鞋垫都是母亲做的!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母亲用旧布旧衣服给我们全家人做鞋垫,起初,是按我们每个人的脚来做的,在我的印象中,母亲经常的让我和妹妹们量脚印,不过,后来我们的脚长得很快,母亲干脆就把鞋垫做的大一些,用的时候再按脚的大小剪下来,然后再一针一线的锁上边儿。母亲做的鞋垫很厚实,很耐用,垫起来很舒服,看上去还很漂亮,所以我们都非常喜欢用,就连我的孩子现在也特别愿意用呢。母亲不辞辛苦的给我们做了一副又一副,直到她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如今,这些鞋垫成了母亲留给我们的最深情的念想儿。
每逢佳节倍思亲啊,看到鞋垫,我仿佛看到了母亲慈祥的面容;我似乎听到了母亲温柔的叮咛;我的身心顷刻间感受到了母亲炙热的浓情。母亲的一生,是辛苦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善良的一生,是贤惠的一生,是最具有传统美德的一生。
母亲在不经意间,把她的爱化作了鞋垫,默默的呵护着我,与其说母亲担心我走路硌着脚,倒更像是期盼我的人生路要走的平坦、走的舒服、走的稳重,走的顺溜……
母亲的爱在伴随着我、在抚摸着我、在承载着我。
母亲的爱,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伟大的母爱万岁!
关于随想的文章4:雨中赏荷随想
文/芜茗
周日得闲,和作协的友人一起在雨中赏荷,感觉好浪漫,好有情调,尤其是见到了十多年没见的闺蜜,更是让我意外之极。
每到盛夏时节,东渡苑的荷塘满眼绿意,美不胜收。我总会兴奋地招呼亲朋好友、文人墨客,相邀东渡苑去赏荷。那时,我觉得自己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孩童时代,满心满眼只有荷塘、荷花,没有任何烦恼、喧嚣、功名利禄和尔虞我诈。
这次赏荷,更是天公作美。走过曲径幽深的林荫小道,便迎来了蒙蒙细雨。荷塘旁绿意盎然的各种不知名的树木愈发显得清新和碧绿。打着各式花色雨伞,轻轻地交流着,欣赏着,静静地走在迷人的林间小道,任细雨轻轻敲打着伞面……
走过磨刀桥,放眼望去就是一望无际的荷花池。想起咏荷佳句:“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一红一绿一对俏,一笑一颦一春潮,一蝶一蜂一泓水,一花一叶一池娇。玉蕊丝丝溢芳馨,仙葩瓣瓣不染尘。分明阆苑莲花座,千古诗坛说到今。”“一阵和风万叶翻,丹霞翠羽缀睛川。开合舒卷随天意,真美原来是自然……”
水面泛起点点涟漪,片片荷叶上缀满了点点雨滴,“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油然而生。漫步雨中,看片片荷叶错错落落地铺满水面,朵朵荷花像少女般矜持而娇羞,散发着扑鼻馥郁的清香。点点雨滴停留在洁似玉白如雪的花瓣上,衬托得荷花素洁淡雅,一尘不染。
好喜欢荷的清高傲气,荷的冰清玉洁。婷婷玉立于水中,迎骄阳而不惧,出污泥而不染。我想起了好友——谢凤姣。
高中时候我们是同窗好友,一起逃课看书,一起赏花看景,最多的还是一起写诗作赋,共同的爱好让我们如影随形。凤姣的勤奋、天赋和才情是我这辈子都无法企及的。和她同睡一床,我早已呼噜有声,但是她却依然手不释卷,通宵达旦。她沉浸在自己喜欢的柔情侠骨的武侠小说中。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脑,但她却执着地用笔书写她的武侠小说,每天1500字,不写完不罢休。一个沉浸在自己的文学梦中的女孩是多么的高贵和脱俗!
多年未见,她比以前更清瘦了,让我倍感欣喜的是,她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文学之梦,而且更勤奋了。她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外企工作之余,每天3000至1万字的写作让文字激扬飞舞,仅仅用不到三年的时间,竟然写了400多万字的武侠小说,让我叹为观止啊!她依然用温柔无比的声音告诉我:“坚决不写色情露骨的武打小说,虽然那些东西看的人多,能赚钱,但是我还是坚持心中的那一份美好的情感,不想被这个世界物化!”我的好友正是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花中君子!
“雨中红蕊动人韵,满目花羞遮衣露”的荷花,总是给人以美的遐想。扑面而馨的香魂,让人为之醉了又醉;那满塘伞立着的千荷,在雨滴下绿衣遮皓,腕花处处含着迷人的皎颜。远处几片零星的荷叶中有一朵荷花,几乎枯萎,但她依然固执地保持着黯淡的红色,尖尖地屹立在绿叶丛中,让我们感觉到:花中君子亦坚强,坚强亦美!
我想到了自己,一个幼儿园的代课教师,因为热爱着幼教事业,爱着我的儿童文学,我固执地站在幼教这个领域。白天,我和孩子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分享美好的故事。晚上,我写教育心得,为孩子撰写童话故事。虽然已过不惑之年,仍感到自己精力充沛,信心十足。虽然工资收入、福利待遇不能和公办教师相提并论,但是我依然爱着孩子,爱着我的事业,赢得家长的片片掌声。人生也许有太多曲折、悲伤、残缺,但人生不能没有坚强、自信、乐观。我要学逆境中的荷花,像她们那样坚强,那样执着!
关于随想的文章5:生活随想
文/陈彬
人生当有理想有追求,那样的生活确实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若能由此进入忘记时间,忘却自我的境遇中,不也是生命燃烧和无悔的青春吗?
有了理想,生活不再迷茫;有了追求,人生不再虚度。是啊,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不曾忘记最初的梦想,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
用平凡的双手,撑起一片蓝天,创造属于自己生命的奇迹。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顾风雨兼程。未曾努力过,只会徒留伤悲,而奋力拼搏后,人生会多几分坦然,少几分怯懦。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不抱怨环境的恶劣,不叹息已逝的时光,把握好今天,向着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时刻保持战斗的姿态,要知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而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只因为对生命的热爱,所以不曾放弃自己,哪怕有一天整个世界都把你给抛弃了(而事实常常没有这么糟糕)。明白自身的价值,所以珍视自己;懂得他人存在的意义,所以不曾小视他人。
曾想过向天再借一万年,然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颜真卿的《劝学》至今历历在目:“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诚然,倘若在青春年华不学习多些知识来增加自身的底蕴,那么,这美好的青春岂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且,年轻的时候没有几本厚重的书蕴藏在心底,将来是很难在生活的风浪中坚定不移地前进的。
从未经历暴风雨的树木难以参天,没有饱食风霜的生命总显得那样稚嫩。生命因拼搏而精彩,因遗憾而美丽。
关于随想的文章6:冬夜随想
文/李利雄
夜晚,大街上人来人往。
独自一人在路上,天上轻柔的月光若隐若现,仿佛和我捉起了迷藏。路边树上仅剩的片片黄叶在黯淡的路灯下不住地翻飞,繁华散尽,静谧而孤独,仿佛一位看透世俗的老者,沉稳不动声色地等候着路人与暗夜的到来。
脚下的青石板发出清脆的声响,耳边悠悠的纳西古乐给人以心灵的宁静与慰籍。远处繁华商城的璀璨灯光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一切是如此幽静。扬起脸,徜徉前行,那不时传来的风与我耳鬓厮磨,痒痒的,却满透着寒气与萧索,让人感到痛彻心扉的凉意。原来真的已进入深冬了,想起前几天打电话时妈妈深切地叮咛:“记着一定要穿厚点儿,进入深冬了……”裹紧外套,我想家了。
喜欢冬天,喜欢那萧瑟孤寂的季节,靠在窗前,独自回味过往经历,在清冷的风中总结曾经的点点滴滴,忧愁也好,欢乐也好。
冬天也许没有春天的绿意,夏天的炽热,秋天的成熟,但冬天却可总结过往,孕育希望,畅想未来。阵阵寒风吹来,给人寒意的同时也让人好好地静下心来,回味得失,把握未来。
冬天真的已经来了,那春天也应该近了吧!
曾经那一幕幕美好的画面,总在我脑海中浮现,然而这一切都在悲戚、遗憾之后。既然如此,何不珍惜现在拥有的,以免将来造成遗憾。
关于随想的文章7:教师节随想
文/吴长青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第27个教师节到了,想起我上小学时父亲过的第一个教师节,心里颇有感触。
那是1985年秋季刚开学的时候,一天放学回家,听到做教师的父亲说,他们下午要到乡里去开会,说是庆祝教师节。父亲做了近20年的教师,第一次去参加庆祝自己节日的会议,这可是新鲜事。记得当时父亲很激动,说:“看来国家是越来越重视教师了。”我和母亲听到这一消息也跟着高兴,尤其是我,因为父亲出去开会一般都会给我捎点东西回来。
父亲开会回来手里拎着一个黑皮包,见到我,父亲从包里拿出几个苹果,我高兴地吃着。父亲向我和母亲炫耀皮包,我才细看到包上印着白色的字“庆祝第一个教师节”及乡政府的落款等字样,父亲用手抚摸着皮包,看来他对这个包很满意。
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父亲去学校还是去开会,总是拎着那个印着字的黑皮包,和我们同村的做教师的大伯也是这样,只是他每次拎包总是把有字的一面朝外,即使是骑着自行车,车把上也总是挂着那只黑皮包。
等我做了教师以后,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教师节送给老师的纪念品也多起来,从雨披到茶杯再到脸盆等等,但这些纪念品上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它们身上都印着“庆祝第*个教师节”和镇政府的落款等字样。
父亲今年已64岁,是一位退休在家的老教师,而我和我的妹妹及两个堂妹则在教师的岗位上努力工作着,在第27个教师节,我心有所感,写了一首小诗以表寸心:
从教十载一瞬间,
素质教育记心田。
誓献终身育新人,
蚕丝未尽勇向前。
关于随想的文章8:月圆之夜随想
文/赵凤宝
大漠孤烟驼铃月;杨柳枝头风拂月;春江花月夜;彩云追月;鳞波浩秒水中月;篱笆小院冰寒月……
故乡的月光;草堂寒舍明月夜;廊桥萧瑟抚琴月;舞袖霓裳风卷月;孤灯独影梦中月……
元宵佳节团圆月;彩灯霓虹光影月;佳肴美酒杯中月……
春梅吐蕊,笑盈傲雪,金樽佳酿邀明月,月月盈缺皆是月,情满风盈,情真意切……
中国的月亮,自古就有嫦娥奔月,广寒宫内嫦娥情苦守明月,吴刚的桂花酒也只能让嫦娥借酒消愁……
古诗里的月色皆是迷人之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邀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圆之夜是无与伦比的美,古往今来只如此。
宇宙浩渺,只有这么一轮明月。月亮是无私公平的,它会照亮寂寞的夜空。
其实,人也是这般模样,有很多人就像月光一样,他们在默默无私地去帮助别人甘愿奉献,尽管仅仅无足轻重的琐事,可是彼此之间都是会觉得一丝溫暖,这就是月的内涵……
关于随想的文章9:随想每一天
每一天都在努力地生活。的确,生下来,就应该活下去。或许有的人活的比较潇洒,有的人过的比较狼 狈,不管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都是人对于生活的态度。积极向上也好,消极郁闷也罢,每一天在指缝中悄悄地溜走了,但回过头来想想这一天到底做了些什么可以让自己快乐事,因人而已,乐观的人想必想到都是快乐的事,心理是甜的;而悲观的然想到可能是痛苦的事,在痛苦中挣扎。随想每一天,既然此时此刻一定要过,那就应该让自己开心。
生活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情的好坏。不难理解,好心情 可以支撑你完成身边的任何事,是成功最基本的。所以我们应该开开心心度过剩下的每一天。放开自己的心房,让阳光邂逅那丝红的心肺叶,给心灵一点归属感。
曾读过黄慧子的一片文章,他是这样写《一天》 的:
早晨太阳金光四溢,然后渐渐柔和的铺展开来。午后炽热且淡化,然后慢悠悠收拢自己,一点一点。傍晚好似回光返照,一霎极为绮丽的华美与壮阔,然后隐入暗黑。
一天,便如此了。
有深,有浅,有起,有落。生活意识遵从这般的变化,在不同的时期呈现不同色泽的质地。晴天雨天,也都是必经。
你能体谅,才得以从容。
日出日落,循环往复。 或许天气像人的心情一样,变幻莫测,尤其是济南的天气,似一如春风扫射泉城,忽二月寒气笼罩湖畔,有深,有浅,有起,有落。大自然对人类是恩惠的,或许是人类一些不人道的做法,破坏了大自然的和谐,偶尔发发脾气是很正常的,只要你能宽容和体谅,生活自然从容。
关于随想的文章10:平安夜随想
文/郝天鹰
平安夜里,看到女儿QQ空间里传了几张照片,照片上是我那宝贝外孙女,圆圆的笑脸天真灿烂,两只漆黑的大眼睛炯炯有神,她的怀里抱着一个大大的红苹果,在这个洋节里,红苹果称之为“平安果”,“平安果”这是多么喜庆的名字啊,女儿在相片旁边还配了几句话:平安果保平安,愿女儿和家人一生平平安安,平安夜快乐!
看到照片和文字说明的瞬间,我的眼睛竟有些湿润了,人到中年,才真正体验到“平安”是人世间多么珍贵的词语。
小外孙女降生于去年的春天,90后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即结婚,然后仓促地做了母亲,没有心理准备的她,看着襁褓中的小人儿,束手无策。看着女儿忧愁、劳累的样子,我不顾自己体弱,担任起了照看小人儿的重任。日积月累,小人儿对于我有了深深的依恋,几个月大的孩子,一眼看不到我,就会发出“啊,哦”的呼唤声。记得去年的圣诞节,八个月大的她还不会走路,女儿也没有在家,我想去方便一下,只好把她放在学步车里,她借助学步车像个小尾巴一样紧紧跟在我身后,唯恐我把她落下。当我进了卫生间,她也紧走几步想闯过去,没想到卫生间的门被她的小车碰到,随着“砰”的一声响,她被关在了门外,小人儿开始撕心裂肺地痛哭,一边哭,一边拍门,那种伤心的程度是她有意识以来最厉害的一次。在她的世界里,弄不懂姥姥为什么去了黑屋……她不会说话,也想不明白,只能用哭声来表达对亲人别离的恐惧和伤心的情绪……那时,意识到这里的我一阵心疼,知道小人儿正在慢慢长大,在成长过程中,离别的痛苦是成长中必须经受的情感磨练,无人代替也不可避免的。同时,这种伤感也迅速传递给了我,我想起了疼爱我的父亲,就是在我依恋的哭声里,陪我长大,送我出嫁……当那个高大的身躯变成了那张薄薄的遗像,我还恍如梦中,觉得一切是那么的不真实,但是,幻觉代替不了现实,父亲五年前还是走了,永远地走了,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人生有团聚就有别离……
这时,我脑海里闪现出台湾着名作家龙应台《目送》里描写的情景:有些路只能自己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当我从黑暗潮湿的卫生间冲出来,一边热泪盈眶,一边喊着她的乳名,柔声安慰的同时,一把把她搂在怀里,轻轻地告诉她:姥姥不走,姥姥和宝宝藏猫猫呢。小人儿随即破涕而笑,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不敢再松开……
后来的日子,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血脉相连的依恋,祖孙俩越发不可分割,直至到了今年,小人儿已经快两岁了,会咿咿呀呀地喊我吃饭,会经常地亲亲我,和我一起看图画、学儿歌。我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也在付出着自己的汗水和心血。体力透支的结果是免疫力急剧下降,当身体衰弱感袭来时,我不愿意撂下她去休息,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再坚持劳累一年,细心地照顾小人儿,等她上了幼儿园,我就会好好静养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感冒引发的气管感染影响了我的心肺功能,过敏性疾病也趁机来捣乱,双腿浮肿的我恋恋不舍地离开家住进了医院,心里对小人儿的思念和挂牵之情,只能通过电话相连,那边一声声:姥姥、姥姥……的童声是我有生以来听到的最动听的天籁之音,使我陡然增添了许多渴望健康,抗击病魔的勇气。
如今,鉴于这个弱不禁风的身体,不得不忍疼和小人儿分居静养,虽然相距不太远。小人儿会经常来看我,把舍不得给别人吃的东西送到我嘴里。看到我躺着,会给我穿上拖鞋,拉我起床去阳台晒太阳,还会扭动着胖胖的身体随音乐跳舞,还会扑在我怀里抱着我的脖子亲吻……
这些动人的画面,在这个不眠的平安夜里,像一幅幅祖孙嬉闹图,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我常常感慨这样的生活:岁月静好,三代同堂,尽情地享受着含饴弄孙之乐,夫复何求?但我还是贪心不足,希望圣诞老人,送我一个叫“健康”的礼物,让我永远携带在身边直至终老。因为,我多想在今后的岁月里,能像现在这样,幸福地生活在小人儿身边,亲眼目睹她一天天健康长大……正当我胡思乱想中,客厅里零点的钟声响起来。这时,我耳畔似乎响起了圣诞老人的细细而又温婉的叮咛,听:“珍爱生命,好好地活着,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每一时、每一分钟,平安就是福”,那声音余音袅袅,经久不断,快乐的圣诞节真的来到了!
关于随想的文章11:大澳渔村随想
文/廖君
七月夏天,阳江的海湾湛蓝无比。我带着广东省作协的“海上丝绸之路”创作项目走进阳东大澳渔村。
大澳渔村,是中国古村落,千年渔村,广东省内唯一保持着原始渔家风貌渔村,广东省人文历史最美乡村旅游示范区。大澳渔村也是古老渔港,在国家级中心渔港东平渔港东侧海边,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港口。据历史记载,大澳渔村秦时属南海郡,汉时属合浦郡,史称“六澳之首”,曾是广东十大港口之一。当年许多来往香港、广州、江门、珠海的船只,大多停泊大澳塘一带。唐宋以来,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至徐闻,大澳是个必经避风港和补给港。宋代沉船“南海一号”发现于大澳港附近海域。明代大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时,曾从此经过。明清时期广东出口贸易兴旺发达,公元1757年后广州成为清廷唯一对外通商口岸,大澳繁盛达顶峰。当时大澳村街道开设众多行业商铺,有油杂、米铺、木材、中西药、渔栏等。大澳一度与广州“十三行”齐名,被称为“十三行尾”。
七月的大澳,海湾环抱,烟云起伏,舟楫拢岸,葱翠掩映,古朴静谧。
渔村不大,依山傍海。我们穿行码头村场,停留在大澳渔家民俗风情馆前,只因装修闭门,来访不遇。隔着玻璃,清楚看见馆中央陈列着一艘帆船。据说这是全国首个渔家民俗风情馆。风情馆侧边的山上,是万人坟,铭记着那些台风海潮肆虐的残酷岁月。
行走在宁静的大澳主街,几位渔民倚着自家屋墙在修补鱼网。由于维修,“大澳”两字门楼不见了。曾经繁华的渔港仅剩一街一道的小渔村,大部分村民迁居东平镇,他们从容不迫留守大澳,也是对一种古港文化的坚守。明清时期渔村古貌的主街,还有八十多户渔家小屋,一间间白砖青瓦的居民屋鳞次栉比,伫立在街道两旁。走进其中一间屋子,发现屋子修得窄而长,有如狭长的船面,一面矮墙分开的前后两个空间,恰似船前舱后舱,这是当地民居共有特点。
我们寻找着知名的商会楼。终于,在一排灰白色调渔民民居中间,一座鹅黄屋顶的二层旧洋楼,安于一隅。这就是当年大澳商会所在地。大澳商会成立于1923年,当年往来广州、香港贸易的商贾在此云集,繁华富庶胜似都市。那透着欧陆风情的拱门和廊柱,依稀可辨昔日的风光。商会楼不但造形美观,楼墙坚厚,四周遍设枪眼,可作碉堡。大澳商会楼建成后一直是大澳的象征,是大澳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解放后作为大澳中学和大澳党政办公室所在地。穿过空荡荡的商会洋楼,后面一栋三层银库最有历史韵味。凤凰树叶掩映古旧斑驳的外墙。银库正门嵌有商会创建人司徒少松“晏清”字迹,落款民国24年。所谓“晏清”,应是“海晏河清”之意。登上银库三楼,举目远眺,透过凤凰婆娑的树叶,远处碧海银滩,群山葱绿,海天一色,近观大澳湖,小桥流水,白砖青瓦,古港人家,炊烟袅袅。这是百度搜索资料图片的最佳视角,处处入景,古韵盎然,难怪入选广东省摄影基地。
我们折回到大澳广场,在郑和巨大的塑像下,面对千年古港古渔村,思绪很远。沧海桑田,由盛而衰。大澳古渔港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停靠、补给作用已不存在,繁华不再,但依旧渔火长明。作为直通外海深水良港,大澳渔港仍常会出现大量渔船停泊的景象。
回望海湾广场,郑和塑像面向深海。在六百年前,或许那浩荡的船队,正是他率领的远航之旅。当年郑和下西洋大规模的经贸往来,使“夷中百货,皆中国不可缺者;夷必欲售,中国必欲得之”,互通有无,双方获利均丰。明代的严从简这样说:“自永乐改元,遣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迭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远航所及,各“番王酋长相率拜迎,奉领而去。举国之人奔趋欢跃,不胜感戴。事竣,各具方物及异兽珍禽等件,遣使领赍,附随宝舟赴京朝贡。”可见,郑和下西洋经贸交流活动是客观真实历史事件。距郑和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六百年后,在郑和开辟并奠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前提下,由中国倡导的、多国参与的、波澜壮阔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经在形成,假如这位海上丝绸之路的功臣名将,能穿越数百年时光,必定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复兴而激昂、振奋。
我不由得深思一个问题,大澳渔村独特地理位置,历史有过重要邂逅。当年“南海一号”水下考古队进驻阳东县东平镇,在大澳渔村附近海域打捞出“南海一号”宋代商船。发现海上丝路并不大规模运送丝绸,丝绸怕水而走陆上丝绸之路,陶瓷远途运输基本都走水路,海上丝绸之路其实就是“陶瓷之路”。“南海一号”最多文物品种是瓷器,这些是重要印证。这些南宋外销瓷由江西景德镇窑系、浙江龙泉窑系、福建德化窑系、福建闽清义窑系和福建磁灶窑系等五大民窑瓷器。“南海一号”单体事件仅是一次完整水下科学考古,但是“南海一号”作为国家海洋战略而言极其重要价值。南海海底大面积散落着中国古代陶瓷、钱币、贸易品,证明中国人千年以来是这里的主人,没有任何异议。南海的岛礁、礁盘都是中国名字,甚至没有露出海面的礁石都有古代记载。从大澳古港,从“南海一号”,从海上丝绸之路的古代遗址遗迹,我们可以发现古远的中国。
要离开大澳渔村了,我们要赶到台山那琴半岛海域去寻找更多海上丝绸之路遗迹。
夕阳下的大澳渔村,依旧安静如斯,守望下一个千年。
关于随想的文章12:飞机的随想
一阵刺耳的“轰隆隆”声响,划过了我家楼顶上空,呵呵,又一架新生产的战机试飞了!说来也许您不知,每到这时,我几乎都是快步的跑到窗前仰头张望的,这并不是出于好奇,而是我从小就非常喜欢飞机的缘故。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们院儿里的一个空场处,用铁丝网围放了几架美制的旧飞机,这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被我军缴获来的,由于无人看管,我和小伙伴们都非常喜欢到那儿去玩儿。嗨呀,很有意思的啊,我们站在飞机翅膀的两端“压跷跷板”玩儿;躲在飞机身上“藏猫猫儿”玩儿;钻进飞机驾驶舱内冒充“飞行员”打仗玩儿……然而,“文革”时期,这些飞机被拆的七零八落:驾驶舱盖上的有机玻璃用来做“毛主席像章”了;机身上的铝板用来做“纪念品”了;机舱里的仪器仪表更是无影无踪了,到后来,这些飞机便完全消失了……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喜欢上了飞机了,我喜欢看真的飞机,也喜欢看航模表演,还喜欢看与飞机有关的小人书、画报和电影,更喜欢自己动手制作飞机模型,可是,直到现在为止,我却不喜欢坐飞机。
我还清楚的记得第一次坐飞机的情景,真是好“没出息”啊!
那一次,我做飞机出差到上海,当我一踏进候机楼的大厅时,就开始兴奋起来了,心想,头一次坐飞机,我一定要好好地看看天空,看看云彩,看看地面,好好地感受坐飞机的滋味。检了票,验了身,我登上了俄制的图154飞机,不巧的是,我的座位正好是在飞机的翅膀处,唉,遗憾啊,看不到地面了。
起飞后,开始,我还是饶有兴致的东张张西望望的,可不一会儿,就感觉胸闷、恶心,耳鸣难受,随后,飞机飞到云层里,突然颠簸起来,这让我有些害怕了,我从舷窗向外望去,只见飞机翅膀在剧烈的抖动,仿佛要断了似的,顿时,我吓得一身冷汗,心直揪揪着,我急忙向邻座的一位很有气质的男士问到:“同志,这翅膀能不能断了啊?”,那位男士看到我惊恐的目光,平静的说:“放心吧,不会的。哎,你可别在飞机上说这样的话呀!”我自知有些失言,忙苦笑的点点头,此时,我的兴奋劲儿一点儿也没有了,无奈,我只好系上安全带,紧扶着把手,闭着眼睛,急盼着飞机快点降落。
终于,飞机落地了,我的心也落地了,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这第一次坐飞机的感受,真是令我:美滋滋的去,兴冲冲的坐,耳嗡嗡的鸣,恐慌慌的看,心揪揪的怕,急盼盼的落。
虽然在这以后坐的飞机,又大又平稳,也还有过二次降落才成功和阴雨天飞行的经历,但,第一次恐惧的阴影,却始终笼罩着我的脑海,让我对飞机有了极其矛盾又极其复杂的心态:喜欢飞机,却不喜欢坐飞机。看来,我的胆量还是很小的啊!
【胆量是勇者的刀枪,胆量是懦者的高墙】 我要爬过高墙,我要举起刀枪,——不过,呵呵,谈何容易呀!
朋友,您不会哈哈哈,哈哈哈的笑话我吧!
关于随想的文章13:母亲节的随想
文/春在拂晓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这个节日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希布莉致敬,到了古罗马时,节日的规模变得更大,庆祝盛况持续达三天之久,当时的人们对女神的崇拜只是一种迷信,由于其影响力,母亲节受到各国的追棒,比如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日作为母亲节,到了美国,则把母亲节定为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渐渐地,感恩母亲,变成了全球性的节日,母亲的范围则变得广泛,不再是神的母亲,凡是母亲,都会受到自己亲人或子女的感恩,比如在外打工的子女回家问候母亲送上礼物,比如母亲节这一天,母亲反而烧上可口的饭菜让家庭成员团聚,庆祝自己的节日,其中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五花八门。
在网络搜索了母亲节的来历,再回到现实中。
现实生活中,母亲比男人活得并不轻松。母亲们操持家务,大都离不开三尺锅台。直到最后干不动,由子女或媳妇接力,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男尊女卑思想作怪,女人的社会地位不高,想接受教育很难,且又被三从四德左右。女人一辈子围转家务活,尤其在身居高位或有影响力的丈夫去世后选择守寡的女人,不仅地方为其竖牌坊,连皇帝也送块匾以示奖赏,特别是江南一带最盛行这个。有时候我们去江南旅游,远远就能看到有的村子几个牌坊高高矗立。走近端详,上面还写了密密麻麻的事情经过。
如今,一年中的节日融三差五来一个,大的节日人们记得非常清楚,小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或什么节,总是容易被家人疏忽,并不是家人不在乎这些节日,而是具有中国传统的节日受到人们加倍关注,无人忘记这些节日,因为这些节日大都结合了休假。比如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以及十月的国庆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等,这些个节日,一般中国老百姓都会引起重视,而母亲节,却有忘性,当亲朋好友们过了这天时,有人才想起,母亲节是不是过去了。还有那个父亲节呢。当父亲节过了时,怎么忘记了。这种现象无非告诉我们,不论是母亲节还是父亲节,人们习惯的思维还是根深蒂固的,这也跟现实社会推崇的金钱至上有一定关系。
比如有的母亲母爱欠缺,孩子生了一个又一个,却对孩子的培养不用心,以为管吃管穿就是关心子女,再比如有的子女有两个钱,送点礼物打发一下完事,没有深情养育之恩,走过场。还有的子女只记得母亲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兑现承诺,比如说好考上大学送一套最时尚的衣服,却没有兑现,再比如读书的时候让母亲买有关的学习资料,母亲没有兑现,特别是在人生道路选择上母亲总是不耐烦,于是老记着,因为刻骨铭心,对母亲总有这样那样意见,当母亲节到了,哪里还当回事,有那么多节日在一年中,这母亲节凑什么热闹,于是,有意无意地把母亲节忽略了。当有人提起或同事提及母亲节是哪一天,哦,差点忘记,哦过去了,才想起来。
今天是母亲节,咱随便码点字,几行下来,再写点本人感受吧。
母亲节,我今天差点忘记,是小妹提醒的。于是,家里几个人商量,今天买什么菜,怎么烧,我呢,今天饭菜没亲手做,原因在我当了泥瓦匠,最近家里阳台上的围墙需要缝缝补补,我积极参与,而且手艺得到提高。比如砌围墙的材料如何配置,很有讲究的,一开始没搞清,以为买来水泥和和砌砌就行了,哪知,很快我就发现,工具使用有窍门,还有水泥与沙的比例如何掌握,什么时候沙要放多,什么时候沙要放少,只有做了才知道比例应该如何,才能使围墙坚固耐用,不掉瓷砖不掉“漆”。
说到这里,我想起农民工。我体会到农民工的不易,早出晚归,多辛苦。因为当了一把“建筑工人”,我深深体会到,干建筑行业是体力竞赛。所以我对家里的围墙缝缝补补差不多一个月了,还没有完工,原因在于,我不是八小时工作制,而是两天晒网三天打鱼。这砌墙的活,是体力活,怪不得建筑工人工资相对高一些,怪不得包工头搞包干,完成多少平方给多少钱,原因是这么回事。熟练工加上体力强大,赚钱比一般普通工是要多些。另外,水泥还分层次,比如贴瓷砖用什么样的水泥,到底是用纯水泥还是用专门的瓷砖水泥,能不能对瓷砖水泥掺纯水泥,还有如何选择水泥的型号等。
我家阳台原来是由小包工头接的活,他到处揽活,只要活接下来,不怕找不到临时工,他东凑西凑村里或外村零散的“农民工”,通过层层“转包”,在偷工减料中多赚钱,于是沙呀石头放多了,水泥放少了,造成我家阳台围墙比比皆是的“溃疡”与脱落。就说那包工头吧,有一天正好我回家看望父母,咦,怎么是同学在我家呀(同学聚会的时候,才知道他是我同学,是隔壁班的),多年不见,一点映像都没有。多少年过去了,隔壁人家阳台上的围墙基本好端端的,我家阳台上却比比皆是脱落,当我低头倒过脸来朝围栏望去,“惨不忍睹”。当然了,阳台上太多的花盆加快了围墙的“衰败”。
通过这次建筑工人实践,我体会到,干一行爱一行地沉甸甸,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真的需要实践与摸索相结合,爱动脑子的人,手头活干得质量要高多了。通过这次建筑工人实践,我还掌握了一点药理知识,假如你的手掌指头或脚指头得了手癣脚癣或什么皮肤病,通过与已经和好的水泥亲密接触,几天就痊愈,以后不再发。
今天是母亲节,白天阳光灿烂,晚上下起小雨。现在,天已经黑乎乎的,外面非常安静,只有雨声滴滴哒哒陪我码字。母亲也早早睡觉,家里只有我在电脑桌前意犹未尽。想起亲在远方,孤独是否伴随他,我的心情有些沉重。
最后,我祝天下所有的母亲们,活得潇洒,活得不要太累,尤其是心。
关于随想的文章14:生命随想
文/苏子葳
生命,生命!人一生下来,即为命运所系。命运人注定,至少它的生死存亡有时由不得它自己。
生命是用来享受生活的,不是用来遭罪的。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为了快乐的生活,自当常想一二。常有些人因为生活、工作或者是学习上的事情,抱怨生活,埋怨社会,甚至轻生,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对家人的不尊重以及对自己的不尊重。
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你的生命不仅仅属于你自己。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犹记孔子临终前,说他这一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毫一发,受之父母,他不敢有丝毫懈怠。母亲忍痛分娩给予我们生命,从襁褓至摇篮,自摇篮到直立行走,小步学跑。学会了脚上的两样基本功,我们进入童年,进入人生记忆中最初的美好,进入尽情嬉戏打闹的世界,我们开始接触花草,学着倾听鸟语,一切从眼前飘过的事物都打上了“新奇”的烙印。
走出童年,我们来到青春这座伊甸园,来到被世人称为花季的少年。以前懵懵懂懂,不解世事,调皮捣蛋的小屁孩儿也开始为“世俗”所困扰,又听说有个叫“叛逆”的家伙会挨家挨户上门纠缠,专找那些小大人。于是乎!无人能解的愁结便诞生于世,有了“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欲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派”。生在国旗下,长在蜜罐中。这是最美好的时代,煤油灯走了,带着那些落后的日常“设备”渐行渐远。灯泡来了,领着那些先进的家伙闯入生活。
一旦人之行之加冠,将至而立。之前桀骜不驯的炙热火焰被岁月这湿冷湿冷的雾气赶跑。沉心于事业,或早年成名有为,或中年奋斗不休,或享受生活所赐,或怨怼活生生遭罪。这些都是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事情。试问青年有为者几何?看人间忿忿者何其多!不在乎你这一个,多你这一个不多,少你这一个就是一个。回到张杰唱的那首《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你看星光默默燃烧自己发亮,无名的花依然芳香,贝多芬也听不见歌唱,天使未必在场……”
五十知天命,这是最危险的时代,一旦知“天命”,就爱发“天问”。什么“看破红尘”、“看透世俗”、“看遍人间烟火”、“为理想献身”“随艺术而去”、“被生活所伤”者云云。尤其是接近退休年龄,一旦退休,权势不再,就“泯然众人矣”;甚至因之前长期处于“高位”,难得接地气,与生活格格不入,落得个“弗然众人也”的下场。昨天司机是你的,毕恭毕敬,今天司机是别人的,形同路人!避免落差太大,造成心理阴影,可以经常走走基层,接接地气。五十是看淡人生,逐渐融入生活的最佳时期,不是看透人生,抛弃生活的“勇气”体验期!
六十耳顺,七十古稀。悠哉悠哉,睡意也酣!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上云卷云舒。此时不受,更待何时?
八九十耄耋之际,百年期颐。养颐之年,可得永福!拿《武林外传》中吕秀才的话:“一百岁,那成人精了!”玩笑话,也能道出生命的坚强。最终纵观人生,没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只要活着,就是希望!整个生命旅程——盼望中前进,渴望中追求,期望中探寻,失望中反思,绝望中奋起,只要有呼吸,有心跳,就有希望,因为,那就是曙光,曙光中闪现的,便是希望!希望依靠生命生存,赋生命于光辉。
关于随想的文章15:腊八节随想
文/冯大力
今天是甲午年腊八节,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圣诞日。这一天,僧俗共庆,到处洋溢着欢乐与吉祥;这一天,我想起了赐予我生命的妈妈……
无忧无虑是儿童的标签,然而,并非每个人的童年都能让父母轻松。儿时的我,懵懂无知,调皮捣蛋,逃学、淘气、打架无所不为,虽然没有惹下大祸,但是小错总是不断的。无私而仁慈的妈妈爱儿子胜过爱好习惯,所以经常能宽容小孩子的错误;寄我厚望的父亲则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论,每每严厉地教训我。劈头盖脸地打,是父亲教育我的基本方式。牛鞭、木棒、插把等身边的家伙,哪个顺手哪个就是父亲手里的戒尺。然而,这些物件落在妈妈身上的次数远远多于落在我身上的次数。儿子犯了错,不长记性,仍然我行我素,倒是轻松自在,操心的却是妈妈,受罪的还是妈妈。
朝气蓬勃是青少年的标签,然而,并非每个人的青春都能让父母快意。青春年少的我,难免轻狂,干了不少荒唐事,喝酒、打架、偷偷地逃出学校去看电影等,是常犯不断的错误。因为这些错误,手心挨过班主任老师不少的板子。父亲厌恶我逃学,却从不批评我喝酒和打架,我甚至觉得他为我的神勇感到过自豪。因为,父亲坚信,男人可以不抽烟(其实,父亲反对我们兄弟抽烟,为了给我们做榜样还彻底地戒了烟),但不能不喝酒。“你看,梁山好汉哪个不是大块吃肉、大腕喝酒的?!”这是我印象深刻的父亲的口头禅。对于打架,父亲只问我两个问题:“输理没有?吃亏没有?”他认为,人不能干输理事,男人不能认怂。只要占理,只要没屈服,男孩子打架就不是个啥错儿。然而,妈妈认为,喝点酒可以,但不能喝醉;小孩子偶尔打个架也该原谅,但不能动不动就打架。我上初三时,父亲走了,妈妈就教育我别再打架了,酒也别多喝了,“从今往后,你就是咱这个家的大人了。”可是,我当时没能真正理解妈妈的希望和教诲,仍然喝酒,照样打架,并千方百计地瞒着妈妈。我的任性妄为,自然让自己感到痛快,但是,为此操心的是妈妈,受罪的还是妈妈。
奋发向上是成长的标签,然而,并非每个人的成长都能让父母省心。我考上大学,是妈妈最期盼、最高兴、最自豪的事,她老人家还为此摆了宴席。工作后,虽然收入不高,无权无势,但是妈妈还是从中看到了希望,嘱咐我一定要好好干,务必干出个样子。我也开始真正知道了家里的困难,真正理解了妈妈和姐姐们的艰辛,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奋斗的方向。于是,八小时内,我认认真真地教书写论文,力争站稳讲台,赢得机会;八小时外,不分白天黑夜地代课,跟着别人东奔西跑地搞咨询,甚至还跟好友合开过一家只有一间门面房的面馆,努力增加收入,赶快把妈妈接到郑州来共同生活。这样,累、苦、病等本来跟年轻人距离遥远的东西就急急忙忙地跑来找我结伴了。妈妈看在眼里,担忧在心里,不止一次地劝我别恁急,别恁累,别恁要强,命里有的迟早都会有,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享受福报。多年后,我还记得不管夜多深都一直等到我回家才会熄灭的那盏灯,还记得每次喝醉后坐在床边给我捶背端水的妈妈,以及那慈祥而痛苦的眼神……我终于长大了,是我们家的大人了,但是,在我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操心的仍然是妈妈,受罪的还是妈妈。
等我开始无私而快乐地养育孩子时,才慢慢地、真切地、深刻地理解了母爱与担当、良心与责任,也逐渐懂得了一个浅显的道理:经历得越多,越能深刻理解为父的艰辛和母爱的伟大。严父慈母是我们兄弟姐妹这辈子的福气。
我们兄弟姐妹的幸福,得益于父亲的教育,更是妈妈含辛茹苦的回报。妈妈一生慈悲、善良、乐观而坚韧,是我们兄弟姐妹的恩人和导师。她老人家言语不多,却用行动给我们诠释了为人处事的原则:乐于奉献,懂得感恩,宽以待人,自尊自信,家和万事兴。弥留之际,妈妈还反复叮嘱:“夫妻恩爱才是真福气。两口过日子,要相互体谅,相互支持。决不能吵吵闹闹,让孩子们担心,让别人笑话!”“血浓于水。您姊妹几个可得经常来往,可要相互体贴、相互帮助啊!”
妈妈的谆谆教诲回响耳边,妈妈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可是,我们兄弟姐妹再也不能像2005年之前一样在腊八节欢庆妈妈的生日。2005年后的这几年,每逢今日,我们兄弟姐妹几乎都不联系,默默地让这一天静静地过去……
但是,我们兄弟姐妹心里都铭记着:腊八节是佛诞日,也是赐给我们生命和幸福的妈妈的生日。
关于随想的文章16:幸福随想
文/微笑的天使
日子在循环往复中度过,美好的大事件是不缺乏的,可更多的还是普普通通甚至充满烦恼的日子,怎么让看似平常的每一天都成为幸福美丽的开始呢?到底又是什么让我们感受到幸福呢?我想,幸福应该是一种感觉吧?它不用刻意地追求,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感受,还要“学会”……
学会发现:每一个日子,都有很多让我们感动的瞬间,朋友的关怀,同事的体贴,家人的呵护……花园里迎着风儿悄悄绽放的花朵,还有那缕斜斜地照进窗户的明媚阳光,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幸福就无所不在。
学会宽容:你的心态造就你的未来,当你宽容了过去,过去也就不再磨砺你,当你视困难为财富,乐观和自信自然壮成大树。总是相信,内心充盈着爱和祝福,懂得包容,生活就终会对你敞开笑颜,变得风调雨顺。
学会感谢苦难:在我们的生活中,幸福和苦难总是交织出现,而我们就在这样的交织繁复中体验着生命的点滴细微。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变得更加深沉、甜美、温柔,才会变得更加智慧、强健、坚强。因此,我们不仅要感谢生活中那些幸福的瞬间,也会感谢生活给予我们的苦难与磨砺,更会期待生活中那些不可预知的变化,和那些变化中蕴藏的无限幸福的可能。
学会欣赏和悦纳:提升幸福的能力不是消极地对生活妥协,也不是委屈地将自己的标准降低,而是学会悦纳和欣赏,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会换一个角度思考。可以时常想想那些在孩提时代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向往、对家人的依恋、对朋友的信任、对微小事物的欣赏、对大自然的满心欢愉……当这些清纯童稚的快乐情愫从尘封已久的心灵深处释放出来时,我们便能重新学习如何“舍得”、如何“宽恕”、如何“身心安顿”。
学会微笑:看过一本书,说的是美丽如何由心生。漂亮的面孔,精致的妆容,如果心里没有喜悦和关爱,面部的线条就会变得不柔和,看来自然缺少了一份生动和美丽。快乐的脸冷漠的脸你更喜欢哪个?大多数时间里你做的是那个?
看看花园里跑来跑去的孩子,整天都是一张快乐无忧的笑脸,因为他们的眼里没有烦恼,没有世俗的纷争。回想一下我们的表情,是不是越来越生硬了?是不是经常眉头紧蹙眼神犹豫?其实,只要从心底里更多地萌发出对别人的赞许、欣赏、关心,更多的让人看到你对自己的满足、喜爱和幸福……你的脸上才会闪耀着动人的光彩。
卡耐基教给我们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微笑。他说:“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比穿着更重要。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象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多笑笑吧!因为笑容可以传染,脸上的笑容不仅传递着心里的欢愉,也是赠送给世界的一份美好礼物。如果你总是沉迷在愁喜之间,你就无法获得内心的平和,你也就无法看到内心之外的精彩世界。
要相信:眼里有快乐,心里就会愉悦;
眼里有泪水,心里就有感动;
眼里有爱,心里就会有爱!
有爱与我在,幸福也将与我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