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散文

请欣赏央视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央视散文1:绝对公平哪里寻

文/汤中华

看了几次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隐隐觉得赛制有点问题。后来在网上也看到类似的评论:“这个赛制好像有点不公平,应该是同样的词,让几组同时写,感觉更合理些。”“同意,有运气的成分。”

然而仔细想来,却也多有理解。首先,电视节目是要讲究观赏性,如果像高考现场那样,每人沉闷埋头做自己的卷子,那也就不能称其为电视节目了。

其次,即使是同样的卷子,是不是就一定公平,怕也难说。卷子整体难度大了,对成绩好的学生有利,对成绩一般的学生而言就显得不公平,反之亦然。同样一份卷子,对押中题目的来说有利,对没有押中题目的来说就不公平。集中做同样的卷子,有些同学可能会在其中轻易遇到自己押中的题,而轮番上场,每人每次做不同的题,题目被你押中的可能性或许还会降低。这一回你碰着的是熟悉的词汇,保不齐下一轮上场还那么有运气;他这一回遇着的是较生僻的词汇,下一轮可能就遇着简单一些的。何况在同一轮角逐中,词汇的难易度大体相当,不会相差太大。每一场较量,都经过多个回合,回合越多,运气之类的或然性因素就会被大大稀释,趋向公平。

是同样的卷子公平,还是轮番出场各自面对不同的考题公平,搁德国人、日本人那儿,可能要提升到数学排列组合或概率学、微积分的高度来研究。或者简单点,如果觉得央视听写大会这样的赛制有问题,不妨再来一个实证研究,将同一场比赛中获不同奖项的选手集中起来,用同样一份卷子再考一次,看名次差别大不大。

世上绝对公平的事其实没有。虽然下象棋是双方同样的棋子,但还有一个“执红先走”的规则。先走就多一份赢的概率。而先赢者往往又多了一份锐气,对后几盘的发挥起到积极作用。你说公也不公?足球比赛,好多支球队,不可能都相互打一场,只有抽签,谁跟谁抽到一个小组,那讲究大了去了。怎么办?没有别的办法。至于扑克麻将,每牌抓到的都不一样,没有人因为这,说掼蛋麻将比赛没法进行。很简单,短时间玩两牌靠运气,时间久了,主要靠的还是实力。

从微积分的角度看,绝对公平是一个理想的终极目标,我们只能无止境地不断接近,但永远不可能与这一目标真正完全重合。不管是不是机会,都尽力把握住,努力做好,绝不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才是最要紧的。

央视散文2:时间都去哪儿了

文/魏春清

2014年央视马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唱红了无数人的双眼,顿时引发了神州大地关于“时间”的思考。是呀,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作为一名普通的临床医务工作者,每天只要换上白大褂,就会不由自主地绷紧每根神经,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回想起自己的一天,一幕幕鲜活的身影浮现在脑海。

那是普通的一天,早上一进科室就感觉到忙碌。我对自己说,我要上战场战斗了。果不其然,上夜班的医生急匆匆地从产房出来交班,她昨晚忙了一夜没睡,收了4个孕妇,出了趟120,其中一个已经在凌晨顺产,还有一个做了剖宫产。

交班后,我开始处理走廊上的新病人。一个是37岁的经产妇,孕39周,腹痛6小时住进来,入院后B超提示羊水过少,胎心不好,处理起来很棘手。另一个是孕40周的初产妇,胎膜早破入院。做完产检,主任果断决定安排孕39周的孕妇上午九点三十行剖腹产。

处理好新病人,我们便马不停蹄地开始查房。这几天病房里住满了,走廊上也住了好几个病人。查完房,我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医嘱,办理四个出院病人,还有换药的、切口拆线的、开化验单的……当时我真希望自己有三头六臂,节省出更多时间。

九点三十,我们准时上手术台,十一点多才下手术台。经过护士站,主班护士一边告诉我又来了两个新病人,一边催我开术后医嘱。正在这时,病房的责任护士赶来说10床病人出了很多血,当我们赶到时发现孕妇面色苍白,病床上都是血,彩超提示未见胎盘早剥及前置胎盘,主任吩咐行术前准备,抢救孕妇和胎儿。

下午三点,120送来一位病人,患者面色苍白,呼之能应,立即测血压70/40mmgH,心率120次,“不好,可能是宫外孕出血,失血性休克”。给予急救处理后,同时我立即叫来家属询问病史,患者家属含含糊糊说不清,但彩超提示患者腹腔积液,立即安排护士术前准备,行急诊手术,等我们送病人去手术室时,患者家属却说没带那么多钱,怎么办?病人情况十分危急,分分秒秒不能耽搁,主任说:“先行手术,费用问题和医院说,待手术做完再补交”,一边和护士们把病人送到手术室……经过紧张的手术,病人的出血止住了,生命体征也恢复了平稳。

下手术台已经是六点多了,窗外的一切都被夜的黑幕笼罩着,而我还有一大堆活要干:写大病历,首次病程记录,主任查房记录,术前讨论,术后病程记录,术后医嘱等等。我想,今晚又不知道要写到几点才能回家……

这就是我,一个普通妇产科医生的一天,一年365天中平凡的一天。作为医务人员,我们付出了很多,但无怨无悔。每当看到患者的康复、新生命的灿烂笑容,我就感到无比欣慰,那是对人生厚重的奖赏。

央视散文3:养心的歌

文/刘毅

小黄是我的一个梦。

2006年,央视举行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有点儿“文艺控”的我,是个一场不落的忠实观众。在这次大赛中,小黄“蝉之歌”组合,一路过关斩将,冲进决赛,一举夺取原生态唱法银奖。天籁般的侗族大歌,醉倒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着实给贵州人长了脸。

打这时起,在我的心中,就种下了去小黄梦想。

蛇年春节,继2012年国庆小客车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后,又迎来春节有史以来首次免费通行。正月初—,除夕刚过,我们由贵阳驱车前往小黄,意欲一睹她的风采。

小黄隶属从江县高增乡,距县城25公里,乃遐迩闻名的侗族大歌发源地。全村有歌堂56个,歌师78名。在村里,歌师无偿教歌,小孩、青年男女在歌堂免费学歌,传承侗歌的优良传统蔚然成风。小黄的歌手,经常应邀参加全国性的调演、汇演,甚而走出国门,赴法国、日本等地演出,美妙的多声部侗族大歌,宛如“清泉闪光之音乐”,震惊世界。1994年,小黄村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侗歌之乡”;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5年,在首届“黄果树杯”“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上,小黄的“金蝉十姐妹”获民间唱法“金黔奖”。号称“侗歌窝”的小黄村,男女老少皆能歌,小孩会说话,就会唱歌

傍晚时分,我们紧赶慢赶,披一身暮色,风尘仆仆地到达小黄村。

小黄坐落在一道长长的山谷中,虽然春寒料峭,远远看去,周遭的山头上,依然是一层挨一层的绿。一条不算宽阔的小河,潺潺地穿村流过。风格独特的侗家木板房,沿河而立,错落有致,间或,能看到屋顶飘荡的一两缕炊烟,悠悠地溶入苍茫的暮霭 中。三座高高的鼓楼,巍然屹立,颇有些鹤立鸡群的骄傲。到得村口,公路边一块由七八块小石头支撑着的高达一米多、宽近两米黄褐色等边梯形巨石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的红色行书石刻,格外抢眼。在这个别具一格的“村牌”后,约莫三十米的地方,耸立着一座长虹般的风雨桥。从县城至小黄的公路,就从风雨桥高达七八层的门楼下穿过。

车行村中,又过了几座架在河上的风雨桥,我和妻边走边看,决定投宿路边一家名为“好再来”、可以泊车的“农家乐”。

“好再来”男主人姓陈,五十四、五岁的样子,脸庞清瘦,举止文雅,看上去像学校的老师。但“老板”是其妻子,一个五十来岁,精明能干的女人。我们走进堂屋,见屋里的火盆中烧着炭火,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人蹲在地上,手里拿一双筷子,正在旺旺的炭火上烤猪肉。女老板抱着一个岁把的孩子(好像是她孙子),坐在旁边的沙发上。知道我们要住宿,当即让其子带我们上二楼安排房间。

收拾停当,我们回到堂屋里,问村里有没有吃饭的地方,女老板说,有几家小餐馆,可过年都关张了,要不,你们就和我们一起吃吧?顿了顿,补充道,每人交20元伙食费。我和妻子听说可以在主人家搭伙,都很高兴,异口同声地说,谢谢哈!麻烦你们了。女老板笑着说,没得事,没得事,大过年的,稀客呢!

稍事等候,我们便和女老板一家共晚餐。吃的都是些颇具特色的菜肴,尤其那一盘烤肉,看上去黑乎乎的,感观不是太好。起先,我们都不敢问津,经不住好客的主人家热情相劝,我挟了一块,惴惴地放进口中,轻轻地一嚼,哇!香气四溢,相当可口。尝到了滋味后,我们也就不再客气,津津有味地吃了不少。就连正减肥的妻子,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我们兴致勃勃地与主人一家边吃边聊,虽萍水相逢,却其乐融融。

攀谈中,得知男主人是乡里退休的干部。早年,确实当过教师。那些年,教师一窝风地改行,他也难免受到诱惑,可尽管想方设法,总是难以如愿。有一年,县里公务员招考在即,老陈一咬牙,破釜沉舟,义无反顾地辞职,参加当年的公务员招考,且一考即中,榜上有名,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一大转折。打这以后,老陈在乡镇从办事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先是副乡长、乡长,继而书记,直至乡人大主席任上提前退休。问及当乡长、书记的经历,老陈一脸淡然,微微一笑说,那有什么啊,戏台上的官哩。

我问老陈,这两天村里是不是唱大歌啊,我们可是慕名而来呢。老陈说,哎呀,你们来得早了点,村里的大歌,初四才开唱!不过,后天,也就是初三,是“老年情人节”,你们可以看看啊!是么,我顿时来了劲,老年人还有专门的情人节啊?想到按照计划,我们明天就要离开小黄,不无遗憾地说,也许看不了了,给我们讲讲好不!可以啊!老陈说,情人节是洋名儿,前面之所以冠以老年,是因为这个活动的主体,都是老年人。顿了顿,老陈继续说,具体说来,就是初三这天,村里年轻时曾经有过恋情的老年人,相约一起上山,叙叙旧。然后一同拾些柴禾,回到村里的鼓楼,一起打拼伙(吃饭),唱唱歌。以前没恋过,只要彼此有好感的,也可以结伴上山。这样啊,我有些吃惊,问道,旧情人约会,双方的丈夫,或者妻子不反对?不怕旧情复萌啊?老陈笑笑,说,不会,都是一大把年纪的人了,能怎么的?何况,这是一种风俗,意在重温年轻时的美好时光,通常是不会有什么歪主意的。也许你不知道,有人统计过,我们村里的离婚率,仅0.1%,够低的吧!真的啊?听了老陈的话,陡然想到山外居高不下的离婚率,我有点震惊,是够低的了。稍倾,似乎为了让我释惑,老陈强调说,我的父辈没有离婚的,我这一辈,村里也就一对。

我一时无语。心想,如此之低的离婚率,兴许可以上吉尼斯世界纪录吧!

吃罢晚饭,我在老陈家堂屋转悠,发现左侧板壁上,除了挂着两面参加村里唱大歌的获奖锦旗,还贴着一张2010年的老画历。画历上,除了日历,有长长一排身着盛装的侗族姑娘站着合唱大歌的图片,图片旁边,“饭养身,歌养心”六个大字,赫然入目。

在小黄人看来,唱歌和吃饭一样,同等重要。

老陈见我凝视着旧画历出神,跟过来,指着图片上站在排头的侗家姑娘,不无自豪地说,这就是我儿媳妇呢!

哦,我认真看了看,觉得很面熟,愣了愣,终于想了起来,就是刚才蹲地上熏烤美味的姑娘吧?

是啊,就是她。老陈不无自豪,一脸灿烂。

看着老陈绽开的笑靥,我顿悟:小黄民风淳朴,好客热情,离婚率低之又低,歌养心——不就是最佳的注脚么?

央视散文4:杉树长在岭岭上

文/王长贵

我一直在遥想央视那档节目——《远方的家》。因此,我也一直在努力亲近——近近的家。

近近的家,是那样淳朴。静静的景,是那样淡雅。和远方的家相比,没有魂牵梦萦,没有灯红酒绿,有的是没有仙却有很高的山,也没有龙却很有灵的水。不过,山绿和水清,本身的主题就是一幅山水。点缀在其间的,只有走近了,才在回首间发现,或钢筋水泥秀出点现代的轮廓,或青瓦下的吊脚楼透出些古色古香的韵味。当然,这些可称得上的景致,是要用心的,只有用心,你才能感悟得出来。但是,这些都在眼前,都实实在在。这些亦即她名字——杉岭,杉树的杉,山岭的岭,杉树长在岭岭上。名很简朴甚至有点冷,因而我的同事在工作中就常吃苦头,一不注意就杉变沙,对不起银子。但是,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我,她是近近的家;人生半百看过来的景,还是静静的景。但她,就像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我的父老乡亲一样,翻山过岭,生活不怕累,为人如杉长得直,有用,有刺,实在。

于是,在实在中,我总想找出点嚼头。既然从字面上看,是杉树长在岭岭上,那就从山说起。

山是群山。皇后寨、凤池山、鸡公山,三山一拥,怀里躺卧的就是杉岭了。这且不说,一盆地的中部突出一峰,也就被称作林峰。世间的事,正如一位哲人讲:最简单的就是最复杂的,因而才有了白马非马这个着名的逻辑问题。

皇后寨,矗立在杉岭的西北面。听名,名大,且以人和寨相称,这在全国好像也不多见。至今,山还是那山,其间,为大家认可的皇后墓也存于世。可是,皇帝是谁?无史迹可考;皇后墓是真的吧,可又没有碑文可寻。当时间如白驹过隙般逝去之后,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落实民族成份,一个不到一万人的乡,却冒出了七八个民族成份。对此,有个研究民族历史的朋友感叹:皇后寨啊皇后寨,你让我说什么好呢。时至今日,随着退耕还林和高山生态移民的实施,皇后寨除了林子日渐增密外,仍是春绿夏花秋果冬红,一岁一枯荣。

凤池山,耸立在西南面。恬淡的美正如其名,但恬淡中不乏刚烈。不过,究其名字的来历,和皇后寨一样,也是因人而得。在乡人的耳朵里由来已久的传说是:一个叫李凤池的汉子,为抗击外来的侵扰,振臂一呼,在山下踩出一坑,硕大,号凤池塘,山从此易名凤池山。李凤池何时人,无考。但是,山下的一大片寨子,大名均叫李家营,细下来又各有称谓,也是一怪。不过,就在这座山上,却打响了辛亥革命前奏的枪声。史载,1910年12月底,同盟会会员温朝忠与王克明等以朝山为名,到凤池山聚会,商讨起义事宜,不料消息走漏。温朝忠等当机立断,决定提前起义。1911年1月3日(庚戌年腊月初七)革命军誓师凤池山,公推温朝忠为义军总司令,发布反清檄文,剪除发辫,臂佩白布章,外衣前后粉书“国民军”三字,手持长矛、马刀、火枪、土炮等武器,举着“奉天承命,扫清灭洋”的大旗,向黔江县城挺进。如今,当地的老人每每说起,起义的土炮里放着耙钉,炮声一响,耙钉飞出:其声,像牛角蜂,其色,通红。在耳,在眼。遗憾的是,朝山的寺庙今已不在,只见高高的通讯铁塔,直指苍天。

东南面的鸡公山,相对前两山,似乎尚欠文雅,但是,其后的小南海,让其名声在外。但小南海与杉岭,却有着不解之缘,不仅是隔得近,还在于这场灾难的过程。横贯杉岭的河流,叫厚河。公元1857年五月暴雨来袭,一条红蛇顺流而下正对鸡公嘴时,正是公鸡打鸣之际,蛇被惊雷击打。遂后坝乡山崩,溪口被埋塞,成小南海。在一代代的传说里,是故事,是传奇,因而人们至今还会拿阴船说事——积德行善,天必佑之。厚河流量不大,但从无干涸一说。也许,这就是厚德之河之所在。

哎!对于近近的家,静静的景,杉树还是长在岭岭上。可还有人想从中去解读?我不得而知。曾记得有一个诗人写过一首叫《石头》的诗:

石头

爬上天的就变成了星辰

被人仰望

没爬上天的

就跪在地上仰望星辰

虽然你们是相同的

一块石头

静如处子,是我对家乡敬重,敬重她是一块石头而不是星辰。如果将她放大,在旅游被过度开发而被人诟病的今天,我们是富有的。因为,有一种血液在流淌,有一种杉树长在岭岭上。

央视散文5:读幸福

文/陈林

近期,有幸读了央视着名主持人、资深新闻评论员白岩松的书《幸福了吗》。相比十年前畅销67万册却相对青涩的《痛并快乐着》,这本书中的白岩松呈现出的是一种成熟后的睿智,以及身在高处却清醒、平和的心境。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最初人们的目标很物化。每一个中国人都把幸福寄托到物化的未来身上。但是到了最近十年,当这些物化的目标陆续实现,中国人也逐渐发现,“幸福”并没有如约而至,反倒是抱怨、不安、焦虑,充斥在人群之中。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白岩松这一次担当的,是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时代热诚的思考者和冷静的记录者。

幸福生活到底是什么?有些人怀里有一块钱就很知足,觉得自己生活得挺好;有些人腰缠万贯,却仍如虎狼般贪心觉得生活永无止境;有些人天天粗茶淡饭,就觉得幸福;有些人山珍海味,却觉得食不甘味。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幸福呢?记得和老婆谈恋爱的时候,在散步的路上,常常看到一对卖唱的夫妻。夫妻俩四十来岁,男的是个盲人,女的是个聋子。有时候和唱,他们唱的最多的就是《夫妻双双把家还》。男的拉琴时一副陶醉而深情的样子,常让我驻足。从他们相依相扶的身影里,我读出了他们活得很幸福。

山有玉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人有爱而心不竭。有人读万卷书,却成了一个汉奸,如周作人;有人未进学堂,却造福了不少人,如新凤霞。自小生活在贫苦山区的我,有幸目睹了一些家乡人的富贵,也见识了一些历经战争洗礼而位列高位的老人的淡泊。最大的一个感悟,就是做个有信仰、有人格的人。幸福于我而言,就是快乐地工作、善良地做人,希望亲人与朋友同事,如果可以,也算上我自己,都能享受工作的快乐,生活得安详宁静,存在于自己之心的那种幸福生活,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穷,恬淡于山水之间,寄情于事业之中,为家庭的爱,人生的爱,清新地享受属于我们的幸福生活。

央视散文6:群发的短信也要回

文/丁明烨

2014年央视春晚,由总导演冯小刚命题创意,歌手郝云创作演唱的《群发的短信我不回》,抒发了人们对“客套”“敷衍”的反感,对真诚、纯朴的回忆。

节日期间,人们都在或收或发面目相似的祝福,以表达对朋友的关切和问候。有人认为,群发短信,看是便捷省事,其实最没诚意。于是才有了“群发的短信我不回”的誓言。

自己手指笨拙,打字速度极慢,每到节日,总是选择一些文辞优美的短信,略作修改,群发给远处的朋友,内容无关紧要,主要是表达一份惦念,一份牵挂。如果不再群发,每个朋友都编发一条,简直不堪重负,不如一条不发为好。牵念,何必在意形式,无言,也是一种表达。

仔细想想,群发短信,也是有选择的,也是一种友爱的表达。尤其我们东方人,深沉,含蓄,不善于表达感情,转发别人有文采的短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更是适合。所以,群发的短信也值得珍惜,也要认真回复。

记得多年前,与朋友开玩笑说,只要到了用餐的时间,才打来邀请赴宴的电话,那是让你去凑人场,就坚决不去。现在想来,即便是凑人场,也是对你的关注和喜爱,芸芸众生,这么多人,能想到你,能喊你,已经是一种偏爱了,何必耿耿于怀呢。或许,之前邀约的人只是“生意”或“关系”的需要,而“陪衬”的人,才往往是关系密切的朋友呢。

观察评价事情,总有很多角度,站在反感、敌对的角度去处理,就会有对立的效果;如果站在友善、感激的角度去思考,就会有美好的结果,善意的回报。

央视散文7:漏网之鱼

文/许扣锁

央视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我百看不厌。节目除了以轻松快捷的叙述节奏和精巧细腻的画面,展示同一种食材在天南地北之间的变化,用味道营造出一个个真实故事之外,还侧重渲染了美食背后几代人的生存艰辛与智慧。

东北吉林查干湖的渔民趁着夜色,向选定的下网地点出发。一段行程之后,渔民踏上厚实的冰面。这个时候,一旦遇上没有封冻的裂缝,落水甚至丢掉性命都极有可能。往哪里走,谁也不敢乱言,一场依靠经验的赌博要持续数小时。到达目的地后,长达2000米的渔网很快沉入水底。渔民们将绞盘死死固定在冰面上,把大绦缠在绞盘上,通过牲口的拉力拉动冰下的捕鱼大网。网在冰下走了8个小时,终于可以收网。水底的世界慢慢被整个打捞起来,大鱼们肥美的身躯兴奋着所有人的神经。但随行记者忽然发现一个细节:拉上来的网中竟然没有一条小鱼,每条鱼的重量几乎都在2公斤以上。

77岁的石宝柱是当地很有名望的鱼把头,他从15岁开始捕鱼,一直到现在,始终没离开“渔界”。他笑着解释说,这是查干湖渔民心口相传的严格规定。冬捕的渔网必须是6寸的网眼,这样稀疏的网眼才能保证只捕到5年以上的大鱼,而未成年的小鱼就被人为地漏掉,真正做到“猎杀不绝”,给它们留下了足够的生长、繁育时间。

我恍然大悟:原来,漏网之鱼实则是为捕者的下次捕捞留下不尽的希望与生机。

央视散文8:大师的孝顺

文/古滕客

春节期间,央视发起了“孝顺”话题的采访,引发了公众的关注与热议。孝顺,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父母好好说话,对老人悉心照料,一件件的小事,都是我们中国人的孝道传承。孝顺就要多理解多体谅,而大师的孝顺故事,则带来更多有益的启发。

文学大师鲁迅先生,从小到大都很孝顺。少年时,作为长子的鲁迅,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主动地承担起典当旧物和为父亲请医买药等杂务。母亲六十大寿时,鲁迅先寄回60元钱,给母亲过生日,在生日将临时,又特意从北京赶回绍兴,为母亲祝寿。为了让母亲愉快,鲁迅特邀请演员来家里唱戏。这一天,全家热闹非凡,也是鲁迅母亲最欣慰的一天。后来,鲁迅在北京西城八道湾购置了一套住房,购房当年,鲁迅就亲自返回绍兴,把母亲和全部家属接到了北京。母亲爱吃火腿,鲁迅在上海时,经常寄火腿给母亲吃。母亲爱读言情小说,鲁迅多次购买张恨水、程瞻庐的小说寄给母亲看。

史学大师傅斯年先生,一生直言不讳,炮轰要人,对待母亲却极其孝顺。傅母肥胖,有高血压,却爱吃肥肉,有时还为这事向儿媳妇发火,见此情形,傅斯年便在母亲面前长跪不起,向母亲说明利害关系,以求得母亲的理解。晚上,他又悄悄地对夫人俞大彩说:“母亲年纪大了,别无嗜好,只爱吃肉,让她吃少许,不比惹她生气好吗?”七七事变后,傅斯年委托一位办事员去接母亲和侄儿。侄儿接来了,当听闻母亲没能逃出来,傅大怒,当场打了侄儿几个耳光。随后,他千方百计将已过古稀之年的母亲,从安徽接到重庆。每言及母亲逃难之事,傅总怀歉疚之情,他曾对同事说:“老母亲能平安至后方,否则将何以面对祖先?”

国学大师黄侃先生,虽睥睨学界,目空一切,却非常孝顺。黄侃自幼丧父,由生母和慈母将他抚养长大。1908年,生母周氏病重,黄侃回到家照顾了六个月,母亲就去世了。黄侃大恸,吐血不止。当时,清政府严捕革命党人,黄侃被迫逃亡日本,但思母不已,便请好友苏曼殊画了一幅《梦谒母坟图》,这幅画成为他的随身宝物,一刻不离。对慈母田氏,黄侃也是非常孝顺。他在京鄂间千里来来去去,都是侍母而行,每次奉母出行,必随身携带一口棺材。这口棺材是其父黄云鹤留给慈母的,本为黄父当年准备自用的,但因棺材太小,就留给了慈母。慈母去世后,黄侃悲痛欲绝,按照古礼服丧。以后,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黄侃必率全家设供祭祀,伤恸不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顺父母是做人的根本,不只是在心里想着,口里念着,更重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在闲下来的时候,多多陪伴在父母的身边,拉拉家常,让他们享受到天伦之乐的亲情!

央视散文9:火爆双脆

文/冉烨

前段时期,央视以及一些频道陆续播出了美食档的节目,中华美食天南地北,风味各异源远流长,这多少勾起了我对家乡美食的怀念,那些潜伏在自己内心特别敏感的“吃的经历”像潮水般席卷而来,割舍不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我的家乡北碚的餐饮业发展兴旺,既有北碚饭店、兼善餐厅、缙云餐厅、蓉味餐厅、留园餐厅等属于北碚饮食服务公司下属的国有企业,也有航运食店、川北凉粉等私营餐馆,更有缙云山风景区、北温泉公园管理处、西南师范大学、川仪厂和重庆专用汽车制造总厂等企事业单位内部但对外营业的餐厅。各个餐厅、饭馆,掌勺师傅各有自己的拿手菜、特色菜,往往这个餐馆就凭借掌勺师傅的名气和他的拿手菜而撑起整个门店的生意,食客络绎不绝。

记得我参加工作不久,每月发下工资后,总爱约上一两个好友下馆子整一顿。当时位于中山路的留园餐厅生意好,掌勺师傅是北碚饮食服务公司的特级厨师,我们也经常去。下酒菜中,特别爱点一盘叫“火爆双脆”的传统川菜,而且常常是连盘子里面的配料——葱姜蒜,都风卷残云地吃得彻彻底底。火爆双脆的口感特点是脆嫩滑香,味型是咸鲜味。主料是猪肚头和鸡胗,鸡胗没有可以用鸭胗代替。把猪肚头和鸡胗用刀切成十字花刀,辅料一般是豌豆尖或者木耳,通过大火旺火爆炒而成。炒此菜过程中,锅要烧辣,锅要见明火,这样炒好的双脆才显脆嫩。北碚物产丰富,火爆双脆这道菜的配翘辅料一般都采用缙云山的新鲜笋子,这样进一步增加了该菜的口感。吃火爆双脆有个讲究,要趁热吃。

这道火爆双脆菜肴,当时在北碚许多餐厅都做,但做得比较正宗感觉还是这家留园餐厅。记得当时那个掌勺师傅好像姓谢,后来带来不少徒弟,徒弟都是一二级厨师了。最近,在北碚一餐厅,我再次点这道菜肴,做法和口感早已经物是人非。火爆双脆的主料之一的猪肚头变成了猪肉,辅料中加入了干辣椒节、花椒,完全失去了这道传统菜的韵味。找来老板和厨师询问,掌勺师傅回答,是改良了,按江湖菜的味型走的,大家都是这样做的。我再问,你知道传统火爆双脆是怎么做的吗?回答不知,我一时无语!

时光流逝,走过很多地方,吃过大大小小的菜肴,最为怀念的要数这道家乡的火爆双脆。感觉,这道菜像埋藏在自己内心里面的一种记忆,有关时光,有关经历,偶一碰触便一一呈现,温暖如旧。

央视散文10:梦想一定会亲近你

文/许扣锁

央视《星光大道》的舞台上,一个帅气的小伙子在前三关中表现绝佳,受到了全场观众与评委的一致看好。但在与成功触手可及的第四关超越梦想中惨遭淘汰而出局。

按照惯例,主持人毕福剑让小伙子说几句离场感言。小伙子接过话筒,强忍住眼眶里打转的泪水,笑着说:“很高兴有机会站在这个璀璨的舞台上表现自己。实话讲,来的时候,我踌躇满志,志在必得。然而现在的结果是,我失败了。这不能怪任何人,我想我今天没能坚持到最后的原因应该是,对手太强,而我太弱。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加倍努力,提升自己。我相信,我绝对还有机会再次回来。谢谢大家!”

小伙子真诚、坚定的一席话让所有人为之动容。演播大厅里,顿时掌声雷动,甚至还有不少人站立起来为他欢呼送行。而毕福剑则给了小伙子一句临别赠言:“面对失败你能够虚怀若谷,大智若愚,保持一种恬淡平和的心境,不替失败寻理由,只为失败找原因,是彻悟人生的大度。仅凭这一点,梦想也一定会亲近你!”

央视散文11:幸福遥控器

文/王一明

自2012年央视《走进基层百姓心声》推出“幸福是什么?”这个特别节目之后,“幸福”一词成为媒体热词,2013年7月开始,新浪网也对“你幸福吗?”开展了网上调查,迄今为止,有82.5%的网民认为自己不幸福。而不幸福的前两位原因分别是“房价高”和“工资低”。

原来,大部分人的幸福遥控器被金钱控制着,如果金钱决定着我们是否幸福,那么,我们岂不是金钱的奴隶?我想,如果统计更细致些,会发现,还有很多人的幸福遥控器掌握在爱人、子女、名誉、地位甚至别人的言论中。

我想,金钱、亲人、权力、名誉、地位等都是外在的事物,而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不稳定,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不可控制的事物上,无异于缘木求鱼。幸福与否不在于外界物质是否富足而在于内心的是否充盈。幸福需要向自己的内心寻找,我们得把幸福的遥控器控制在自己手中。

幸福遥控器由什么构成呢?

足够强大的内心,是幸福遥控器的“电板”。

如果你是个别人一句话就能把你惹火的人,如果你是个看到同事穿名牌开好车就去比较的人,那么,你的内心不够强大。什么叫内心强大?畅销书作家石勇在书中写到:“内心强大就是一个人在他人面前具有无法被摧毁的心里优势”,我以为内心强大就是“别人称赞你,你不窃喜;别人毁谤你,你不动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宠辱不惊”。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胸中自有定见,情绪不会轻易的受外界的干扰,他们更容易得到幸福。

现当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面对太多的金钱、权利、地位、名誉的诱惑,这个时候更需要内心强大,不攀比,不盲从,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要深深明白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什么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幸福从来就不在别人的眼睛里,幸福就像鞋子,合不合脚,永远只有自己知道。

保持“正能量”,是幸福遥控器的“面板”。

“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根据热销全球的《秘密》一书中着名的“吸引力法则”,我们知道:“同频共振,同质相吸。”也就是说,同样频率的东西会共振,同样性质的东西会因为互相吸引,而走到一起。那么,我们经常保持着“正能量”,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美好事物来到我们生活当中。中国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是这个意思吧,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学会放下评判和控制,是幸福遥控器的“电池”。

我非常喜欢一句话:“现实是什么,就爱什么。”这句话说的就是接纳、放下控制和评判,这样,我们就会离幸福近一点。

向内探寻,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在生活中学会放下控制和评判,构成了“幸福遥控器”,我们要做的就是牢牢握紧幸福遥控器,做自己幸福的主人!

央视散文12:在欣赏中前行

文/吴梅

央视着名主持人敬一丹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自己最喜欢的主持人是崔永元。喜欢的理由是:崔永元身上的那种轻松和幽默,我觉得自愧不如,所以我就喜欢。我并不喜欢像我一样在屏幕上那么沉重的、严肃的。

在提起爱人的时候,敬一丹总是称其为先生。这个称呼,包含了很多钦佩与敬重的成分。的确,她曾这样夸自己的先生——当宽容和自信结合在同一个男人身上的时候,这个男人就称得上是一个完美的男人、一个很有魅力的男人了。

敬一丹在屏幕上的形象,十几年如一日。她说,像《焦点访谈》这样一个观众群以平名百姓居多的节目,有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远离时尚。所以,她连剪头发都不希望观众看出来。屏幕上的她,始终是淡雅的装扮,和风细雨般的讲述,平易中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淡定中透出深沉的善良与骨子里的悲悯情怀。

作为央视的名主持,敬一丹一直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这种发自内心的赏识意识,让她始终保持谦和的心态,更在清醒的自知下坚持自己的风格和本色。其实,欣赏他人,并不难;坚持自我,也不难;而在真心实意欣赏的同时勇于坚持和把握自身的定位,却源于一个人内心的笃定和良好的素养。

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一定是既懂得欣赏他人又准确定位自己的人;而真正成功的人生,一定是在欣赏中自我砥砺、在坚守中勇敢前行的人生。

央视散文13:寻找司务长

文/刘公

倪萍主持的央视寻亲节目《等着我》,常常看得人涕泪肆流,感动不已。看了很多,有些节目已慢慢忘却,但杨老爷子的寻亲,至今还烙在我脑海里,印象如初。

杨老爷子被外孙女推了出来,90多岁的他,胸前挂满了奖章。倪萍几句简短的介绍之后,杨老爷子呷了口矿泉水,揩拭了一下瘪嘴上的水滴,不紧不慢地叙述开来:“红军经过四川阿坝雅克夏雪山时,风雪日夜不停,吹得人都站不稳,上级给我们下达的任务就一个字:‘走。’没日没夜地走,干粮越来越少,最后把连长的皮带、皮枪套都煮着吃了。饿了渴了,抓把雪吃,那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我们连里每天都在减员,有敌机炸死的,有冻死的,也有饿死的。有的战士走着走着就倒下了。倒下了,就再没有起来。”杨老爷子的眼窝里溢出了浑浊的泪水。

老人的外孙女把纸巾递给杨老爷子。他抹了一下眼角,接着说:“饿的滋味,那真是不好受啊!前心贴着后心,胃里除了雪水,还是雪水。我当时只有14岁,感到一点力气都没有了。我对连长说:‘连长,我不行了。’就瘫在了地上。与我同时昏倒的还有我们的司务长。这时,我隐隐约约地听到连长喊:‘司务长,司务长!’接着就啥也不知道了。在部队,司务长是管吃管喝的,一般地讲,别人的干粮袋空了,司务长那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吃的。”

杨老爷子咽了口唾沫,短暂的停顿,情绪稳定下来后,继续上面的话题:“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感到有人在给我喂食物,好像是馍渣,那真是香啊!有人小声说:‘连长,刘苦娃醒了。’刘苦娃是我的名字。连长说:‘他小子也该醒了,我的两个腮帮子都嚼疼了。’待我完全清醒过来,突然听到附近有人喊:‘连长,司务长不行了!’几个战士又是掐司务长的人中,又是喂嚼过的馍渣,但都无济于事,司务长已经不知道吞咽,没有一点知觉了。在清理司务长的遗物中,连长看到司务长的干粮袋里,还有两个干粑粑、一个干馒头。‘这个司务长,唉——你随便掰一块,吃两口,也不至于饿死啊!’连长抱着司务长,把他的眼皮合上:‘你宁愿自己饿死,也要把食物留给大家,真是个好党员啊!’从来不掉泪的连长,这回哭了。”此刻,观众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杨老爷子抬起右手敬了个军礼。这军礼,满含着对观众的谢忱和对司务长的敬意!

此刻,电视机前的我,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作为服役多年的军人,我也情由所衷地抬起了右臂。

“全连人一捧一捧,用积雪给司务长修了个大大的坟墓。我感谢司务长,是他救了我的命。要是没有他的干馍,就没有今天的我。”全场又一阵掌声。

“我今天来寻亲,寻找的就是我们的司务长。我知道,司务长早都不在了,他长眠在雅克夏雪山,但他的精神还在,他的尸骨还在,我拜托阿坝政府,还有全国人民,谁若到雅克夏雪山,看到一具穿红军的衣服、额头上有颗大痣的尸首,那就是我们的司务长,我……我要给他立碑!立碑啊!”

全场的观众都站了起来,掌声响了很久很久……

央视散文14:百善孝为先

文/冯珏

今天,老师为我们播放了央视《开学第一课》的特殊节目。我看了之后,受益匪浅。

它主要点明了“父母教会了我孝、爱、礼、强。”其中“孝”最让我为之感动。俗话说:“鸦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义。”那我们人也要学会“孝”。为了讲“孝”这个主题,栏目还专门请来了一个叫何红涛的人,用他活生生的事例来教育我们。

节目中,中年男子何红涛改造了一辆摩托车,花了几年的时间带着父亲到处去旅游。到过陕西、山西、西安等十余座城市和安徽的多个名胜古迹。其中,主人公说的一句话最让我感动,“孝不在于尽多大的孝,而在于孝尽到了吗?”主人公为博年迈孤独的父亲一笑,竟不惜代价,把一年仅有的20多天假期全都用来带父亲出去的事迹,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往事。

暑假里有一天,我在家里闲着没事做,翘着二郎腿睡在沙发上看电视,悠然自得。妈妈让我起来自己洗衣服,而我却生气地说:“好不容易放个假,你还使唤我做这做那,你怎么不去做,只会来管我,烦不烦啊?”妈妈无奈地摇了摇头,转身走了……

和主人公何红涛比比,我们真是天壤之别啊!我们小学生一定要养成“百善孝为先”的好习惯。从小养成体贴父母,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习惯。

“孝”这个字上面一部分是老字的一半,而下面一部分是“子”,意思是老人小孩团结互助,小的帮助老的,照顾老的为孝。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定要发扬光大。

央视散文15:玩物也能成志

文/李莹

在最近央视播出的一期《欢乐中国人》中,一对“定海神针”组合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男主本是一名国家二级场地篮球运动员,女主则是一名篮球机爱好者。两人在同一所大学求学,因篮球相识。有一次男主想约女主参加篮球机男女混双比赛,结果被女主不屑地拒绝了:“你要想和我搭档,先回家练一个暑假吧。”

男主果真苦练了一个暑假的篮球机,投篮技术突飞猛进,开学后他的篮球机投篮技术远远超过了女主。

两个靠篮球机相识的年轻人,因着共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他们苦练投篮技艺,一起创造了有关篮球机的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双人进球149个,一分钟蒙眼双人进球70个!不仅如此,两夫妻还一起参加了世界级的比赛,代表中国首次拿下了这个项目的冠军。男主如今已经是篮球机的运营商。

能够将自己的兴趣发展为事业,追求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对情侣追求本心的精神令人钦佩。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自己的兴趣都是浅尝辄止。如果把兴趣当做事业去追求,或许你会发现,玩物也能成志,实现自己的梦想。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