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散文

请欣赏喝酒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喝酒散文1:不良嗜好

文/杨参

鄙人不吸烟、不喝酒,“五毒”不沾染任何一项,但有唯一不良嗜好——爱唱歌。

每次发作,自我感觉良好,但身边朋友们还是双手捂耳,一副崩溃的表情,哀求道:“别唱了,害人了……”我就不服气了,我唱歌顶多是噪声污染,总比发酒疯好吧。朋友们立刻反驳:“你这嗜好比那二手烟、发酒疯危害还大。”

在“圈里”,提起我这个嗜好,个个“闻风丧胆”。有时我也想戒掉,可这嗜好从小养成的,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一次初中同学聚会,大家聊起我这个嗜好。一个同学纳闷地说:“杨参在初中时唱歌很好听呀,那时一说他要唱歌立刻变得很安静。”“是呀,”另一同学也回忆起来,“那时咱们寝室晚上很吵,但一说起杨参要唱歌了,立刻安静下来,可见他唱歌魅力有多大。”大家纷纷点头同意,继而议论纷纷,最后总结:岁月真是无情的刀,不仅让人容颜变老,连嗓音也变得可怕。

其实他们只记得大概,具体细节恐怕记不清了。事情是这样的。

那时的乡村中学条件特别差,寝室是由破旧的教室改成的,里面放了几十张上下铺,足以住一个班的男生。打闹嬉笑自然免不了,而且非常严重。尽管值班老师一次次喊赶快睡觉不许吵闹,但治标不治本,老师一走又恢复吵闹。也有想睡觉的同学,他们几乎将喉咙喊破不要吵,但还是安静不了。

有一次寝室吵闹到很晚,睡不着的我就想唱歌,自言自语道:“吵得我睡不着觉就想唱歌了。”此言一出,同铺室友立刻翻身而起,扯着嗓子喊:“大家不要吵了,再吵杨参睡不着觉就要唱歌了。”结果,寝室立刻鸦雀无声,就像那时作文经常写的:静得连掉根针都能听见。

从此,晚上寝室再吵得严重时,想睡觉的室友就喊:“大家别吵了,杨参快要唱歌了。”效果比值班老师苦口婆心、训斥恐吓还好。

这事已有十几年了,同学们自然记不清,只记得寝室里有人喊杨参要唱歌就会变得很安静。还是独自深藏吧,不时地能向朋友们嘚瑟一下:“谁说我唱歌是不良嗜好,想当年我要唱歌时所有人都会很安静。不信,初中同学可以作证。”

生活需要风趣,偶尔自嘲一下也是一件乐事吧!

喝酒散文2:闲话喝酒

文/浦景东

对于酒,中国人有举不胜举的酒品种,更有说不完的酒文化。朋友来了要喝迎客酒,朋友走时要喝送行酒,大功告成要喝庆功酒;请人办事要喝酒,逢年过节要喝酒,婚丧喜庆更要喝酒;心里愁闷要喝酒,心里快乐还是要喝酒……

会喝酒的,家里来客少不了喝,单位来客少不了陪喝,抛头露面的人物更少不了有人请喝。“酒逢知己千杯少”,你喝我喝大家喝,宁愿牺牲自己的肠胃,也决不伤了朋友间的感情。酒多话就多。酒席上的豪放,言谈时的放狂,闲聊中的浪漫,交往中的随便,善于喝酒者确实交了不少朋友,许多人也从中培养了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

然而,喝酒也能够使人沉湎堕落,伤身败体。喝酒过量决不是好事。酒后驾车出事故,朋友玉帛化干戈,夫妻之间闹别扭,年纪轻轻胃出血……因酒闯祸的事可真不少。也有人不以为然,以为自己生得逢时,不喝白不喝。酒桌上,我们常会听到“吃一顿少一顿”与“吃一顿多一顿”的争论,有人竟说不喝酒还算男子汉大丈夫吗?因此逢酒必喝,一醉方休。

一个人倘若不会喝酒,席间开水陪酒,饮料充酒,或以茶代酒,总被有些人认为思想不开放,不够活泼大方,不会潇洒。但是,这其中的确有人是出于不胜酒力或是不能喝酒的无奈。

众所周知,喝酒还是以适量为宜。饮酒时,应考虑自己的工作、时间、身体状况和社交场合等因素,掌握自己的饮酒量。能喝则喝,也不要扫了人家的兴;该少喝的就不要多喝。而那种比酒量夺冠军的事,则大可不必。劝酒莫过分,不能饮酒者自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别人也不要去勉强。做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这样才不失文明和礼仪,才能体现喝酒的快乐和生活的温馨。如果我们饮酒以安全与健康为前提,就一定能促进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喝酒散文3:老胡请假

文/范立志

前年,老胡因为喝酒胃出血,向单位请了半个月病假。这半个月病假使老胡尝到了不上班工资照得的甜头,上班后,便今天借肝有问题,明天借胆有问题,常找领导请假。

转眼,一年过去了。今年,单位来了新领导,老胡又故伎重演,找领导请假一年。

领导说:“老胡呀,有人反映说,你身体挺好的呀!如果没有什么病,最好不要请病假啊,以免影响不好。”

老胡一听,冲劲就来了:“谁说我身体好?”说着,拿出医院证明,朝领导办公桌一拍,“你看,我身体好不好,白纸黑字,上面都写着!”

领导见老胡生了气,笑着拍着老胡的肩膀说:“看你,急啥?既然真有病,这病假我就批了?”

“批!”老胡斩钉截铁地说。领导听了,随即在老胡写的病假条子上签了字。

老胡拿了假条想向同事吹嘘自己会请长假的本领。当老胡来到老朋友老李的办公室时,还没有聊上三分钟,他又匆匆忙忙地赶回了领导办公室。见了领导,老胡不好意思地说:“嘿嘿,领导好,我不想请假了。”

“什么,你不想请假了?”

“不请,影响不好!”

“老胡呀,你满身是病,又有医院证明,怕啥影响不好啊?”

“嘿嘿,还是不请假好。”“不请?”“不请!”

听说老胡不请假了,正在外面闲聊的妻子,走过来骂老胡说:“你疯了?假都请好了,干什么又不请?”

老胡将妻子拉到一旁,小声地对妻子说:“刚才在老李办公室聊天,看到墙上贴着一张单位新公布的请假制度——凡请病假者,扣发假期绩效奖金。”

喝酒散文4:喝酒

文/李洪涛

前几天又喝醉了,自己告诫自己下次再也不喝了,谁喝谁不要脸,这是酒友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对于喝酒,我个人应该说是不拒绝,很喜欢,人都说:“现在的人,如果你一不抽烟,二不喝酒,基本上就没啥朋友圈子了。”出门在外遇到熟人了,先发根烟,相互寒暄,调侃一番,这样才显得感情深,烟成了联系感情的媒介了。喝酒者则越是不熟悉不了解的人越喝不起来,甚至还会搅了喝酒的兴致。但凡爱喝酒者,大致分这几种:一是相见恨晚,知己难觅,二是为了生活、工作或情感方面,三是别有用心,求人办事,四是啥都不图,只图个开心快乐,嗜酒如命。其实每个人身边或多或少都有几个这样的酒友,找一个理由和同学见一面,不为别的,只为一起怀念过去的岁月,一口烧酒,一首老歌,回忆似水流年,不管你混得好还是混的差,只想看看彼此,胖了或瘦了,黑了或白了,无论桌上是大鱼大肉,还是小菜小汤,都是让人沉醉的地方,高举酒杯,不说话,头一仰,一口气全喝光,那种感觉彼此都懂,在酒精的麻痹中忘记了工作的繁忙和生活的琐碎。

爱喝酒就必然有喝醉的时候,刚开始喝的一杯接一杯,没有一个认怂的,个个都是英雄,酒过三巡后,英雄也有撑不住的时候,为了逃酒,认怂的人可不少,当然喝醉后更是洋相百出,有的说话快的像打机关枪一样,唾沫星子喷人一脸,有的则触景生情,诗兴大发,张口便来几句顺口溜或打油诗,当然也有酒壮怂人胆的,平日里说话低声细语,支支吾吾的人,此刻也开始语无伦次的高谈阔论,大话、废话能说一箩筐,但任凭你再厉害的人喝醉后都一样痛苦,难过,严重的则吐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有的甚至连胆汁都吐出来了,吐完后,整个人像稀泥一样,扶都扶不住,倒在床上,看着天花板直打转转,后悔的连肠子都青了,暗自叽咕,下次再也不喝了,谁喝谁不要脸,然而好景不长,过了几天后,朋友结婚,出门时收拾的精神抖擞,晚上回来时又喝的东倒西歪,连门都找不着了,嘴里还嚷着,我谁都没服过就扶过墙。

有些嗜酒如命的酒友,别人还给他取了个挺别致的绰号。如有的朋友喝酒豪爽,酒后爱抒发情感的,酒友们送他绰号“酒仙”,也有那些故意酗酒,酒品和人品一样差的,酒友们就送他绰号“酒鬼”,因为他们借酒发挥,污言乱语,口无遮拦,有时酒后还惹是生非,自以为喝好了,吃饱了也和皇上一样了。中国是酒的王国,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堪称世界之冠,中国又是酒人的乐土,饮酒之风,历经千年不衰,酒文化源远流长。适量喝酒可以延缓衰老,调节肠胃功能,增强抵抗力,缓解疲劳等,相反如果喝酒过量则会伤肝、伤胃、伤心脏等,所以说喝酒可以但不要贪杯哟。对于那些爱喝酒的人来说,酒是他们戒不掉的瘾,一边享受着酒给人带来的快乐,一边又承受着醉酒后的难受,痛并快乐着。

喝酒散文5:过节喝酒悠着点

文/刘荣昌

五代的时候,闽景宗王曦召集群臣饮宴,大臣们纷纷喝得大醉,唯有身材矮小的周维岳神态自若,举止不乱。王曦奇怪地问左右侍者:“周维岳个子很矮,怎么酒量这么大呢?”左右回答道:“酒有别肠,不必长大。”也就是说,周维岳另有一副肠胃可以用来装酒,言其酒量极大,也指酒量大小与人的高矮没有关系,戴复古有诗云:“腹有别肠能贮酒,天生左手惯持螯。”

其实,现实生活中哪有什么别肠之说啊,一般人喝多了必定会醉的。尤其是到了传统的春节,走亲访友、大小聚会多起来,还请朋友们少喝酒多吃菜,千万不要“不醉不归”,因为你只有一套肠胃!

喝酒散文6:爱 酒

文/知足常乐

首先声明,我喜欢喝酒,但没有酒瘾,更不是那种嗜酒如命的酒鬼,严格的讲是喜欢喝酒的过程。

试问天下人,不管男女,有几个不喝酒不爱酒?上至神仙、帝王、旷世英豪,下至平头百姓白丁一枚,高兴了饮两杯,伤心了喝一口,兴致来了要喝酒,生孩子要喝酒庆祝,死人了要喝酒寄托哀思,甚至没事“举杯邀明月”也能整出仨人来,更不必说结婚祝寿乔迁升职等等喜事了,可见酒这东西是无处不在的,是符合大众的需求,而且酒力超强。难怪会有“酒逢知己千杯少”“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一醉解千愁”等等“名”言流传于世,我不是给自己找理由,事实确实如此。

每次喝酒前我都会在心里提前给自己划出底线,今天喝三两就是三两,半斤就是半斤,绝不贪杯。当然也有场面失控的时候,不过那都是极少数,我知道自己不比当年,所以不会拿身体开玩笑,这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亲人负责,如果出点意外,命丧酒桌,别人议论某某是喝酒喝残喝死的,半世英名毁于酒,那就太没面子。

对第一次喝酒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只是听说我两三岁的时候,父亲用筷子沾着白酒放到我的嘴巴里,当时我并没有呲牙咧嘴,反而津津有味的品尝……看来我从小就有喝酒的潜力,没有好好培养,实属可惜。嘿嘿!上学的时候,几乎没有怎么喝过酒,即使在毕业的时候,同学们也只是在葡萄酒和啤酒的作用下,有借着酒劲在操场上喝着哭着喊着,也有“酒后吐真言”相互表白真情的,总之,毕业前,很多事都是酒的功劳,虽然果酒和啤酒真的算不上酒。

走出校门正式踏入社会这个大江湖后,喝酒的机会就慢慢开始多了起来,套用一句当下的流行语,那就是“人在江湖漂,哪有不喝高”.那个时候年轻气盛,一两斤白酒真的不算什么,几个哥们盘坐在一起,人手一瓶,不管是宿舍的床上还是露天电影院的河岸,一瓶鱼罐头两根黄瓜就可以魁五手啊六六啊的喊得山响,不灌趴下几个就不算喝好,或许只有那样粗喉咙大嗓门才符合喝酒的气氛,也才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迈。

我没有酒品也没有酒德,更和酒文化扯不上半毛钱关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酒桌上的氛围也发生了一点点变化,如果说年轻的时候是喝酒,那么现在就是尝酒。三五好友,不见得有什么三星五星,安静就好,不需要什么山珍海味,简单就好,不需要什么1573和XO,一壶清茶一瓶浊酒足矣,聊着天慢悠悠的推杯换盏,我觉得这样才有喝酒的感觉。

其实,酒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不管是狐朋狗友还是文人雅士,三杯酒下肚,什么风度什么气质全扯淡,个个双眼放光粗俗不堪,就像茅台有52°的飞天,五粮液有63°的精品一样,喝酒其实也要讲究一个度,喝得烂醉,不仅有损自己的形象,更对不起自己的胃,回到家又吐又闹的实在不好。喝酒,其实大可不必把谁喝倒桌子下才叫喝到位,小酌微醺最好,那时候,身体渐热,话题渐多,不伤大雅,岂不美哉!

一直想着戒酒,几个同学听后深表怀疑,甚至说如果我戒酒,他们就戒饭。哎!看来我喝酒除了历史比较悠久之外,还应该逐步增加自己和朋友对我戒酒的信心才行。就目前而言,酒估计暂时还是无法离开我的生活,但我会更加有分寸更加安排的合理,以不至于因为饮酒伤及自己和家人。

我不信佛,但还是想用一句电影《少林寺》中的台词结束:“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喝酒散文7:正说喝酒

文/张跃刚

近日有病,医嘱要戒酒。猛然想起酒与人的一生紧密相连。到自己现在戒酒时,不知不觉已有30多年的酒龄了。依稀记得,当初喝酒时,大约就是十五、六岁的样子。那时农村民风淳朴,东临西舍盖房、修地方,家里的大人总是让我去帮忙干活。说远亲不如近邻,帮忙是应该的,这是人情世故。那时帮忙干活,主人只管饭,不给工钱的。不像现在干啥都要钱。到工程结束时。主人总要拿点薄酒庆祝一下,也借以感谢帮忙干活的邻居们。我的喝酒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起初觉得酒很辣,不想喝,听人说酒会醉人,也不敢喝。架不住主人的热情相让,有时也喝上一口。农村人认为,酒席场上无大小,有的大人就鼓励加批评说,“大小伙子了连个酒都不敢喝,没关系喝你的!”没有人告诉你,酒多伤身的道理,就这样日积月累就敢喝酒了。到了20岁左右,遇到雨天,几个发小相聚,就开始买酒喝了。参加工作后,自己有了收入,加上平时应酬,越锻炼酒量越大,喝到高潮时,那可真是酒喝七八两不醉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酒量也下降了,身体原因自己也不想喝了。遇到酒席应酬也就三五杯应付,现在按医嘱是彻底不喝了,哲学讲:任何事物都有萌芽——生长——发展——衰退——消亡的过程。细想起来,人的喝酒同样如此。

由此,我联想到不知酒是谁发明的?让人类如此贪婪。于是上网查了一下。说法不一,大体情况是:

酒的起源目前至少有三种说法:一是猿猴造酒说。说是山中猿猴将吃剩余的花、果放入山洼中“久而得之”。明代文人李日华记载“黄山多猿猴,春夏采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益发,闻数百步。”现代人就是根据猿猴“嗜酒”,捕猴时以美酒引诱,待其饮醉时,将其俘获。二是仪狄造酒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意思是说,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造酒的方法流行于民间,是仪狄将这些造酒的方法归纳总结起来,始之流传于后世的。 仪狄是什么时代的人呢?古籍中关於仪狄的记载比较一致。例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中部认为他是夏禹时代的人。三是杜康造酒说 。还有一种说法是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绪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意思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树洞中发酵,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酒的作法,杜康就是酿祖。 魏武帝乐府诗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自此之后,认为酒就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 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古籍中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部有过记载。

中国人造酒的历史这么悠久,使我又想到了酒与中国的人文联系,但无从下手,偶尔想到,古人云:“诗言志”“歌咏志”,就是说诗词是人们有感而发,最能反映社会历史断面的东西,于是我就大概翻阅了一下一本历代诗词汇编,果然发现,酒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紧密相连。从已看到的与酒有关的诗词来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借酒消愁、借酒消遣、借酒送别、亲朋相逢、亲朋团聚、喜庆丰收、借酒抒情、人逢喜事、借酒抨击、祭祀等世象百态,其中,借酒消愁和借酒消遣的诗词居多,我分类摘之共赏。

一是借酒送别,无尽悲凉。

诗经《卷耳》“徙彼高岗,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兜鍠(douhuang酒具、名词动用、即酒),维以不永伤。”

写出了女子骑着玄黄马,送别征夫至高岗之上,以酒作别时的悲伤。

汉乐府。《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弟子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代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二是亲朋相逢,欢聚一堂

诗经《七月》: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享,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兜鍠,‘万寿无疆。’这是喜庆丰收的诗。

三国。曹植《箜篌引》: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晋。陶渊明《拟古》: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先醉,不再接杯酒。

唐。李贺《将进酒》: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维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龟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唐。王维《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河西幕中多古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宋。陆游《岳池农家》: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谁言农家不如时,小姑画得城中眉。

三是借酒抒怀,酒壮豪情。

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南宋。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南宋。刘过《贺新郎》:记当年,击筑悲歌,酒酣檱踞。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更忍对,灯花弹泪,唤起杜陵风雨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

四时借酒抒情、抨击社会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500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白居易《悲哉行》:沉沉朱门宅,中有乳臭儿,……二十袭封爵,门承勋戚资。……朝从博徒饮,暮有娼楼期。平封还酒债,堆金选峨眉,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白居易《轻肥》:意气骄满路,鞍马光明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水陆罗八珍,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宋。欧阳修《食糟民》:田家种糯官酿酒,榷利秋毫升与斗。……不见田中种糯人,釡无糜粥度冬春,还来就官买糟食,官吏散糟以为德。

明。陈铎《醉太平。挑担》:麻绳是知己,扁担是相识,一年三百六十回,不曾闲一日,担头上讨些利,酒坊中买了一场醉。肩头上去了几层皮,常少柴没米。

五是借酒消愁、抒发感慨

晋。鲍照《拟行路难》: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唐。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王》: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肴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北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冥,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花红应满径。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谁人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多情应笑我早生发华,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花落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南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醉花荫》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金元。乔吉《水仙子。寻梅》: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南溪北两缕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吹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泣春断肠,淡月昏黄。

第六借酒消遣、怡然自得

三国。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臼黍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饮酒》:结庐在人璄,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其意,欲辨已忘言。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节,还来就菊花。

李欣《送陈章甫》:东门沽酒饮吾曹,心轻万事如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杜甫《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有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北宋。秦观《好事近。梦中作》: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天娇转空碧,醉卧古藤荫下,了不知南北。

南宋。辛弃疾《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刘可庄《玉楼春。戏林推》: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庐宵不寐。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喝酒散文8:酒

文/Redrainst

喝酒的人心里都会装着不同的事,有着某种心情,醇酒愈香,饮酒本就是愁,奈何酒不醉人人自醉。一杯杯觥筹交错之间,暗藏更多的是喝酒人的心思和悲凉,笔者绝无教人酗酒之意,不管我们对酒的好恶有多么大的不同,我们都不得不乘认:在当代生活之中,除了极少数人之外,要完全不饮酒几乎是不可能的,酒对于人生的作用是如此的广泛,以至于我们放眼人生的方方面面,随时都能嗅到酒的芬芳:客从远方来,无酒不足见款款厚意;友到远方去,无酒不足见依依深情;良辰佳节,无酒不足显其乐;丧葬忌日,无酒不足致其哀;困顿蹉跎,无酒不足消其忧;春风得意,无酒不足畅其怀,酒有着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加深了解,消除障碍、活跃气氛、平衡情感、解忧减愁等作用。大到国际往来,小到邻里相处,酒都充当着万金油式的角色。不同的时代,酒对人生的作用不同,人生如戏,岁月如酒,一生都是故事与酒。

女人喝酒,是一种品味。就像人到中年喜欢品茶一样,我们不再喜欢白酒的浓烈和迷乱,静如白绸的心在红酒的温润下日泛光泽。无需呼朋唤友,更不必觥筹交错,喝酒的女人懂得珍惜,喝酒的女人懂得理解。喝酒的女人懂得放弃。喝酒的女人会用酒抒发自己的情怀,敢爱敢恨,喝酒的女人会用酒诠释自己的人生,敢做敢当。丰富多彩的人生不能没有酒的参与,否则人生便少了几分空灵,几分惬意,几分诗情。积极健康的人生不能让酒有过多的参与,否则人生便多了几分颓唐,几分放纵,几分消极。诗人艾青对《酒》的描述是精警而生动的:
她是可爱的,
具有火的性格,
水的外形,她是欢乐的精灵,
哪儿有喜庆,
就有她光临。她真是会逗,
能让你说真话,
掏出你的心。她会使你
忘掉痛苦,
喜气盈盈。喝吧,为了胜利!
喝吧,为了友谊
喝吧,为了爱情。你可要当心,
在你高兴的时候,
她会偷走你的理性。不要以为她是水,
能扑灭你的烦忧,
她是倒在火上的油。会使聪明的更聪明,
会使愚蠢的更愚蠢。

说起喝酒,有人买醉消愁,有人借酒大放厥词,有人酒里寻欢。有人烦心愁在酒里,泪花落在杯里,笑容落在酒气里......很多人都对喝酒存着一种误解,总觉得喝酒误事,其实这绝对是对酒的污蔑。因为误事的从来都是人,跟酒风没啥关系,真正爱喝酒的人,每次喝酒都会自己拿捏好分寸,这些有分寸的喝酒,才是男人最有男人味的时刻。
跟客户喝——最具男人味的谈判方式
跟朋友喝——最具男人味的友谊
跟老婆喝——最具男人味的担当
跟老爸喝——最具男人味的孺慕之情
跟儿子喝——最具男人味的父爱
跟陌生人喝——最具男人味的结交方式
喝酒,是人表达情感的最佳方式,一杯好酒,便是对人最大的致敬!

人生不过一杯酒,有苦,有涩,有淡,有烈。可温,可冷,可醉,可醒。把酒清欢,浸湿了谁的双眸?打转的泪滴,隐藏着谁的难耐?不料想,人生若梦,醉了青春记忆。病怏怏忧愁也好,清爽爽欢喜也罢。白驹过隙,终究抵不过时光,酒场人生,人生酒场,烦也罢,笑也罢。一桌酒,演绎一个社会。要品什么样的味道,自己选择,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自己决定。酒如同人生故事一样,它象征着旅途,漫漫人生路,停下来喝一杯,再上路,最后希望每一个陌生的你,每一个"良友",都像一瓶美酒能保留最初酿造的原味,就如同充满色彩的人生永远都值得那些勿忘初心的人们拥有,三杯陈酿一支烟, 微醉微醺红尘间。举杯解尽愁忧去, 换取一生清梦眠。人生无常,爱者即喝,酒有好处,亦有害时,适而可止,切勿贪杯。

喝酒散文9:爷爷的酒

文/王李榕

我爷爷很喜欢喝酒,但是他更喜欢我。爷爷说,酒是他的命,我是他的命根。

有一次,我们全家人在吃饭,看着爷爷那享受的样子,我好奇地问道:“爷爷,酒真有那么好喝吗?难道比我们喝的牛奶还好喝?”

“是啊,酒可以让我消除疲劳,让我忘记烦恼。”爷爷微笑着说。我突然有了一个偷喝酒的念头。

周末吃完晚饭后,像往常一样,奶奶洗碗,妈妈带妹妹在玩,爸爸进了书房,爷爷在沙发上看电视。而我呢,开始了行动。我蹑手蹑脚地跑到酒柜旁,拿起一瓶酒,撒腿就跑到了自己的卧室,还悄悄拿了个酒杯。

我毫不含糊地拔开酒瓶盖子,学着爷爷的样子倒了一点点酒在酒杯里“咪”了起来。第一口,觉得凉丝丝的;第二口,觉得浑身热乎乎的;第三口,觉得一股暖流流遍了全身,晕乎乎的,就趴在书桌上睡着了。

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大半夜了,我只看见爷爷、奶奶、妈妈、爸爸还有妹妹都站在我的床边上,爷爷脸上布满了懊恼和尴尬,我还是第一次看见爷爷有这样的表情。爷爷对大家说:“我以后不喝酒了。”

我看见爷爷的脸在慢慢削瘦,爷爷是真的在戒酒,为了我戒去他曾嗜为命的酒。

喝酒散文10:同饮一杯否

文/杨福国

小姑父生前好喝酒。2012年秋天,因为刚给表弟买了楼,日子紧吧点,小姑父就买了一辆二手农用六轮车,揽下给一个建筑工地运水泥的活。为了多挣点钱,他既当司机又当装卸工。苦点累点不在乎,感到体力不支时,他认为自己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也没太在意。后来觉得腹胀、浑身乏力时,才去了医院做检查。2013年元旦,小姑父住进了医院。尽管表弟轻描淡写地告诉小姑父肝脏出了点问题,但小姑父意识到自己的病不轻,因为医生再三叮嘱不能再喝酒了。

在医院住了些日子,病痛有些缓和,小姑父就回了住处。因为浑身乏力,他放弃了拉水泥的活。这时,正好买的楼房交钥匙了,他就一边张罗楼房装修,一边继续开他的镶牙门市——小姑父当过兵,开过饭馆,会开车,会镶牙。表弟早已到当婚年龄,他不成家,小姑父是放心不下的。表弟不是找不到对象,是他自己挑三拣四,一直没谈成。小姑父这一病,表弟似乎明白了什么,时间不长,就找成了对象。

这年4月26日,小姑父收拾一新和小姑满面笑容端坐着接受了两位新人的拜高堂之礼。那天的阳光很灿烂,面容枯瘦的小姑父一脸阳光,喜上眉梢。

如若以往,小姑父定然高举酒杯,对亲朋一一敬酒,他自己也喝个酣畅淋漓。但这次,儿子结婚的喜酒,他滴酒未沾。

麦收很快又到了,小姑父几年前买了一台二手小麦联合收割机。这种机器,一年中就指望这几天挣几个钱了。小姑父身患重疾,已经不能像往年那样没日没夜地干了,只能给表弟打打下手。每当麦收,小姑父都是先忙着给别人割麦挣钱,最后回老家收自家的麦子。因为一些人情活,这回没能及时赶回老家,结果自家十几亩小麦遭了雨淋。小姑父一着急病情恶化,又住进了医院,但医生见后只剩束手摇头了。2013年8月17日,小姑父走完了他五十五年的生命历程,怀着对生的无尽留恋离去。从他查出病到去世才刚刚八个月!

在小姑父生命的最后几天,他躺在老家的炕上,气息微弱,口不能言。当家人试图给他穿上寿衣时,他却死死地拽着衣角说啥也不穿,在场的人无不落泪。

因为烟酒之嗜,小姑父在世时常常遭到小姑的诟病,小姑父自知理亏,从不和小姑计较。小姑父病重后想喝又不能喝的情景,令小姑一家心生怜悯。小姑父入殓时,表弟含泪在棺材里放了两瓶酒两条烟,算是一点孝心。在查出肝病之后的日子,为了求生,小姑父一滴酒也不曾沾过。可是,生命无常,他到底还是这么快就去了,不知他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是否就没有了病痛,可以烟酒相伴了。

小姑父为人豪爽重义轻利,在亲戚中间颇受敬重。两年多过去了,亲朋如我等不仅逢年过节想起他,素常日子也常想起他——想起他的豪气,想起他的为人。

想问小姑父:“同饮一杯否?”却已再无可能。

喝酒散文11:一杯小酒 二三知己

文/林海一树

一人不喝酒,二人不打牌。一个人喝酒什么意思?为了喝酒而喝酒,只体味酒的原始本性,追求一种感官的刺激。如果一个人对酒当歌,人们会把他当做酒疯子。要么就是借酒消愁,俗话说的好酒入愁肠愁更愁。酒入愁肠,往昔的悲伤、苦涩就一股脑的搅动起来,于是变本加厉复制悲苦。所以喝酒还是不要独酌的好。

喝酒要和朋友在一起。也不是寂寞,也不是空虚,在工作或生活的闲暇,找一个小酒馆,或者是在家里,邀二三知己,几碟小菜,不必奢靡,喝上三两杯,那种感觉真好。先是几句小客套,然后是小感慨,杯酒下肚,酒酣耳热,感觉来了?——

或儿女情长:你说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学习的时候不下功夫,工作的时候,付不得辛苦,穿着却讲究名牌,什么骆驼、耐克、老人头五花八门咱都没听说过。他说唉,花就花吧,不给你惹事比什么都好,张二的儿子一棒子,把同学门牙打掉三个,赔人家好几万,这不张二天天在给儿子打工。

或侃谈时事:中国和日本到底能不能打起来,中国的战机能不能在钓鱼岛的上空傲游一圈,是怕还是怎么的,美国人是世界警察?世界上动乱的地方怎么都有他,美国往日本调兵遣将,中国是不是怕了,最终争得面红耳赤,然后打住,换下一个话题。

也谈时间乱象:都说当官的操心,为什么当官的胖子多,为什么老百姓一操心就瘦。为什么脑袋削个尖往国外钻,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些人算不算猪狗不如。

一杯小酒,是朋友之间沟通的一种重要媒介。酒越喝越厚,赌博越赌越薄,这是几千年的老话。人生需要朋友,再优秀的人,没有朋友就好比一片红花没有一丝绿叶又看不到枝干,惊艳之后,就是乏味。

一杯小酒,不必大醉,只要微醺,醉眼迷离、镜花水月,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人世间的一切烦恼皆忘却,人世间的一切功利皆看淡。酒喝过了,胸中的块垒没有了,眼前是一片清明的世界。

一杯小酒,海阔天空中感受友情温暖,推杯换盏中享受人生乐趣。曲终人散,互道一声珍重,明朝又是一个艳阳天。

喝酒散文12:家乡的酒

文/李治亚

我是一个不太喜欢喝酒的人,尤其是不太喜欢喝浓烈的酒。毕竟喝到嗓子里,感到一股浓浓的辣味。咽又咽不下,吐又不能吐,每次喝酒,总是眉头皱起一大把,那种样子,比喝药还难。因此每次赴宴,总是很忐忑。

不过我喜欢家乡的酒。

我的家乡在亳州,那是全国文化旅游名城,也是诗人曹操的故乡。说到亳州,或许人说,你们那里可是酒城,你们那里的古井贡酒可了不得,是闻名全国的八大名酒之一。是吗?每到此时,我总是不以为然,古井贡酒不也很平常嘛,家家户户摆宴席极其普通的一种酒,这有什么特别的呢。

体会家乡的酒不平凡,是在二十年前,那时是在石家庄。几个老同学聚会,都是河北、山东的,有人居然拿出我们的家乡酒-——古井贡酒,让我欣喜的眼都绿了。同学们都说老李,这是你们老家的酒,居然没见你拿过来。

我囧了,说道:路那么远,带一瓶酒真的不太适合。

说是说,饭桌上该喝还是喝。好久没有喝到家乡的酒,现在在异乡居然看到故乡的酒自然格外的亲切。而且亳州人喝酒似乎有种天然的激情,亳州土话说:亳州的麻雀都能喝二两,意思是走在亳州的大街上,随处都可以碰到一斤哥、二斤哥。有时到古井镇游玩,一靠近古井那个地方,便有扑鼻的酒香。

开始喝酒了,虽然酒并不多,但是微微有些醉意。有人便打趣道:亳州的酒为何这么有名,叫古井贡酒。

我说:这可要追溯到很远的三国时期,那时候老乡曹操还是汉丞相,虽然权倾朝野,可是对皇帝尊敬之心还是有的,于是就把家乡的九酿春酒献给皇帝,不像皇帝喝了,认为口味纯正,大为赞赏,从此九酿春酒便成了朝廷的贡品。后来曹操的儿子曹丕做了天子,家乡酒就更成了皇家的最爱。

当然,如果只是皇家的贡品,古井酒就没有了平民化的色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且岁月的更替,家乡酒的味道不仅没变,而且愈来越浓厚。红白喜事,大小宴请,亳州酒随处可见。

古井酒有很多种,也不一定只是古井贡酒,走到亳州古井镇,大大小小的酒肆随处可见。中粮酒厂、板桥酒厂、古井镇酒厂等等都是很有特色的,这时候如今置身在古井的大街小巷,不用说品尝,就是闻一闻,也算醉了。

喝酒散文13:不会喝酒

文/笑笑

那天,突然接到一个来自四川的电话,一个女子甜美的声音传来:“您好,我们公司最近做活动,恭喜您被我们公司抽中体验我们的新产品,一瓶价值一千多的酱香型酒。”我想看看接下来她会说什么,一直没有吭声。接着,这女子说请稍等一下,我让同事帮您具体介绍。

耳边又传来一个甜美的声音:我们这酒整箱给您优惠……不等她将话说完,我打断说:“我不会喝酒。”耳边那喋喋不休的声音转为嘟嘟嘟……

喝酒散文14:陪父亲喝酒

文/胡炜

父亲今年七十九岁了,精神仍很矍铄。

一大早,父亲会与那些老伙伴一起,到县城的新区去散步。回来,随便抹帕脸,弄早餐吃了,又与老伙伴们打麻将娱乐去了。

父亲是个能干的人,盛年时曾艰苦创业,当上了省劳模和政协委员。那时的父亲,不喜欢流露感情,在孩子面前,总喜欢绷着块脸,处处体现着父亲的威严。作为孩子,我们与父亲亲近和交流的机会也很少。

暮年之后,父亲变得慈祥起来,经常会对孩子嘘寒问暖。开车在外,无论多晚,父亲都会打电话,问,到哪里了?然后一再叮嘱,开车在路上,一定要慢点。

晚饭的时候,父亲喜欢拿出酒瓶,一边给自己倒酒,一边漫不经心地问,你喝点不?以前,会觉得又不是什么节日,没有由头,凭空喝个什么酒?

于是,便摇头。

父亲觉得无趣,自斟自酌间,难免显出些孤独寂寞。有几次,我来了兴致,就陪父亲小喝几杯,我发现,有我陪喝,父亲的情绪会突然变得高涨起来,虽说,举手投足间,仍保持着父亲的威严,从不与我碰杯,但平时寡言的他,却在那时打开了话匣子。或是喃喃自语,或是无话找话,一会儿说,这酒,味道不错,一会儿说,嗯,这菜真好,适合下酒。并在有些酒兴后,总会兴奋地回忆起年轻时值得骄傲的喝酒岁月。

酒入口的时候,父亲还会故意咂吧出长长的明显的声响。

酒是一样的酒,菜是一样稀疏平常的菜,但有我陪着喝酒,父亲酒兴特别浓,微醺时,还会手舞足蹈,开心得象个彩票中了大奖的可爱老头。

发现这个秘密以后,晚饭时,只要不再动车,我也喜欢陪父亲喝两盅。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电视专访,一位电视人,说起自己的父亲突然去世,一边流泪,一片感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对于平时少于陪伴父亲充满了懊悔和自责。

每有机会进KTV,《北国之春》都是我必点曲目,这首曲调优美的歌曲,带着浓浓的思乡和思念亲人的情绪。每次唱到“妈妈犹在寄来包裹,送来寒衣御严冬。”和“家兄酷似老父亲,一对沉默寡言人,可曾闲来愁沽酒,偶尔相对饮几盅,”时,我总会眼泛泪光。心里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离情别绪。

这首歌曲的词作者井出博内,正是时时在心里惦记着过早去世的父亲,才会写出如此哀婉动人的歌词。

钱钟书先生说过一句话,老来增年是减年。

父亲身体还挺好,但毕竟已经白发苍苍,步入暮年。晚饭的时候,我要更主动地陪父亲多喝几杯酒,在默默对饮中,感受岁月的静美,感受父子的深情。

说来让人心痛。就在我渐渐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在去年那个寒冷的冬日里,父亲却突患急性胰腺炎,住进了县医院。

住院治疗半个多月,明显瘦了一圈的父亲终于病愈出院。不过,根据医生的交待,病好的父亲,却不得不与他一直喜欢的喝酒,作暂时的告别了。

晚饭时分,我偶尔小饮时,父亲每次总是端起酒杯闻几下,然后无奈地放下,兀自长长地叹息。那叹息声里,充满了对于酒的无比眷恋。眼窝子里,溢满了不能再痛饮美酒的愁苦。

看着父亲的样子,入口的美酒,变得苦涩了不说,我的两眼里,也总是蓦然间变得潮乎乎起来……

我内心唯一的希望是,父亲能早日恢复健康,能多少可以饮些酒,那样的话,我会,每次都陪父亲小饮几杯的。

以前,陪父亲喝酒,是件稀松平常的事。而如今,能陪父亲小饮几杯,却已经变成一种奢求了。

唉……

喝酒散文15:藕与莼菜

文/叶圣陶

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布,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康健的美的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在藕的家乡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濯再濯,所以这样洁白了。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体味的高品的东西,这是清晨的图画里的重要题材,假若满涂污泥,就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这是一件罪过的事情,他们不愿意担在身上,故而先把它们濯得这样洁白了,才挑进城里来。他们想要休息的时候,就把竹扁担横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随便拣择担里的过嫩的藕或是较老的藕,大口地嚼着解渴。过路的人便站住了,红衣衫的小姑娘拣一节,白头发的老公公买两支。清淡的甘美的滋味于是普遍于家家且人人了。这种情形,差不多是平常的日课,直要到叶落秋深的时候。

在这里,藕这东西几乎是珍品了。大概也是从我们的故乡运来的,但是数量不多,自有那些伺候豪华公子硕腹巨贾的帮闲茶房们把大部分抢去了;其余的便要供在大一点的水果铺子里,位置在金山苹果吕宋香芒之间,专善待价而沽。至于挑着担子在街上叫卖的,也并不是没有,但不是瘦得像乞丐的臂腿,便涩得像未熟的柿子,实在无从欣羡。因此,除了仅有的一回,我们今年竟不曾吃过藕。

这仅有的一回不是买来吃的,是邻舍送给我们吃的。他们也不是自己买的,是从故乡来的亲戚带来的。这藕离开它的家乡大约有好些时候了,所以不复呈玉样的颜色,却满被着许多锈斑。削去皮的时候,刀锋过处,很不顺爽。切成了片,送入口里嚼着,颇有点甘味,但没有一种鲜嫩的感觉,而且似乎含了满口的渣,第二片就不想吃了。只有孩子很高兴,他把这许多片嚼完,居然有半点钟工夫不再作别的要求。

因为想起藕,又联想到莼菜。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它本来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呢。在每条街旁的小河里,石埠头总歇着一两条没篷船,满舱盛着莼菜,是从太湖里去捞来的。像这样地取求很便,当然能得日餐一碗了。

而在这里又不然;非上馆子,就难以吃到这东西。我们当然不上馆子,偶然有一两回去扰朋友的酒席,恰又不是莼菜上市的时候,所以今年竟不曾吃过。直到最近,伯祥的杭州亲戚来了,送他几瓶装瓶的西湖莼菜,他送我一瓶,我才算也尝了新了。

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浓的情绪?再一思索,实在很浅显的:因为在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只在故乡有,便萦着系着不能离舍了。譬如亲密的家人在那里,知心的朋友在那里,怎得不恋恋?怎得不怀念?但是仅仅为了爱故乡吗?不是的,不过在故乡的几个人把我们牵着罢了。若无所牵,更何所恋?像我现在,偶然被藕与莼菜所牵,所以就怀念起故乡来了。

所恋在那里,那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