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难忘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难忘文章1:难忘的“六一”联欢会
文/宋汶哲
今天,我们全体学生穿着整齐的校服,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学校的演播大厅,等待着“六一”联欢会拉开帷幕。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舞台正中间的一行大字——“六一儿童节文艺展演”,最让我和同学们好评的节目分别是《古筝合奏》和《模特秀》。台上演奏的同学,每每拨动一根弦,都让人回味无穷。磅礴大气的模特秀当然也是众人瞩目的舞台焦点。伴着音乐响起,舞台上出现了素雅的古装女生,她们动作轻柔,像一朵朵娇嫩的鲜花。时而长袖挥舞时而裙摆旋转,美哉美哉!接着,衣着现代时装、洋溢着自信的流行服饰模特上场,我们的思绪也从古装的庄严回到了现实的绚丽。随着强劲的音乐,模特们迈开一字步,动感十足,让人目不暇接。
展演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结束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精彩的背后是演员们锲而不舍的坚持练习,是汗水打湿衣衫的刻苦努力,才带给了师生们一个美好的节日礼物,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难忘文章2:难忘那辣酱的香味
文/茉莉花开
花,会接受凋零;风,会接受追寻……地球每天都转动着,从来不会为谁停一停。时光的年轮飞速地旋转,我们的生命是一只华丽、唯美的舞蹈。但是,它流过的,却再也追不回来了!
多么希望时光倒流,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奶奶在一起啊!那是二00五年的一个春天。花,依旧绽放的那样美丽;树,依旧屹立的那样潇洒;阳光,依旧那么灿烂……
那天,我们一家快乐地玩儿着,学习着,吃着奶奶做的辣酱。奶奶做的辣酱非常好吃,街坊邻居都爱吃。奶奶也常常送一些给我们。谁也没有想到几个小时后发生的事情!
下午一点二十分左右,大娘打电话来,说奶奶脑出血,情况不太乐观。我们立即回到老家绥化的市中心医院。在病房里,我看到了奶奶。她闭着眼睛,瘦弱单薄的身上套着一件病服,奶奶趁睡着。很多人都在病房里。我看着奶奶,伤心极了,走上前哽咽着说:“奶奶,您还记得我吗……”我说不下去了,这时,我分明看到奶奶的眼角流下了几滴眼泪。
我们静静地在病房里,说话也只是轻声细语,生怕震到奶奶让她失去生命。晚上,我们小孩子去睡觉了,大人留在病房里。
可是,病魔却并没有收回它可怕的双手。晚上十一点五十三分,病魔夺去了奶奶宝贵的生命。
早上我醒来,跑到病房去看奶奶。可是晚了一步,奶奶已经被送走了。大人们个个红肿着眼睛。外面风声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好像也在为奶奶逝去的生命感到惋惜。
奶奶,你怎么走了呢?为什么不再看我一眼呢?但我知道,您并没有忘记我,在您的记忆里,依然有我的影子。我愿做一朵小花,再为您去另一个世界的路上做点缀;我愿做一棵大树,在另一个王国为您遮阴避暑;我愿做一只蝴蝶,一直在您身边陪伴着您!
那扇红色的小门再也不会打开了吧?那金色的阳光再也不会照到屋里了吧?我再也不会吃到您做的辣酱了,再也不会闻到那辣酱的香味了吧?
如今,许多年过去了。可是,那辣酱的香味儿却让我回味至今。
奶奶,另一个世界美丽吗?您是不是因为有鸟儿的歌唱、花儿的笑脸、天使的爱心而过得快乐呢?愿我的祝福化作一眼清泉,滋润您心灵的田野;愿我的祝福化作一块手帕,擦去您身上的汗水;愿我的祝福化做辣酱的调料,请您再给我做一些。因为,我忘不了那辣酱的香味。看到辣酱,我便会想起您,想起您的每一个笑容!时光之轮虽然不会回转,但是我的心中时时刻刻都有您的影子。奶奶,您与我同在!
难忘文章3:难忘的启蒙
文/郭优
我初上小学时,学习并不非常优秀,带我的是两个年纪差一些的老师——一个是熊老师,快四十了,另一个是桂老师,二十几岁。
我的母校叫实验二小,它坐落在一条叫兴教路的路里头。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七色光彩的舞台,还有巨大的操场……
那大概是二年级,我生平第一次周末做了一项作业,星期一来了我急得慌,于是就胡乱地将书塞到了书包底下,就说找不到了。没想到老师会亲子搜查书包,于是我那好不容易藏好的书,就这样被搜出来,显现于“室”了。结果当然是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然后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站在后面补完了。不过我也没怨气,毕竟我的记性不好,总会把一些事情忘记,批评一下也是应该的。
在班上我的字写得挺好,老师总表扬我。可是有一次我同桌的手总是过界,我的字写得歪歪扭扭,用的又是钢笔,墨水都掉在上面。于是我怒气冲冲地对他吼道:“你有病啊,总是撞我干什么!”于是就把他的本子撕破了一点点。我那同桌也不是吃素的,他见我撕了他本子,便拿起笔来,在我本子上划了两画。眼看大战一触即发,老师眼疾手快地把我们拉过来。对我们说:“你们两个心胸怎么这么狭窄呢?不就是字写歪了吗,下次再得“A+红旗”不就行了吗?值得动手吗?”老师说得让我们低下了头,也对,一个“A+红旗”而已,根本不值得同学之间伤了和气。
老师平时发的作业有些多,但大部分给了我们时间完成,回家的作业并不多。但马上要小升初了,作业多了起来,每周一张奥数卷那是少不了的。有一次有一个男生试卷没做完,老师也没有立马挥起棍子打他,就严肃却轻描淡写地说道:“现在是紧张时期,你付出的多,回报就多。“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你可以不做,但是你没有考上理想中学是你自己的问题。”这一段话把那男生的脸说得一会红,一会白,羞愧不已。是呀,“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付出的多,回报才会越大。
这六年来的磨练,教导,也让我从一个不知事理的毛头小子变成了一个成绩优秀的毕业生了,从批评惩罚,再到心胸宽广,再到“徒弟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明白的道理越来越多。老师的种子在我身上发芽了,我心里的那颗种子,也在坎坷中慢慢成长了。
难忘文章4:难忘回家的记忆
文/张大帅(大庄)
蜗居在这个小城市已多年了,比不足这个城市的原居民,但十足的小资情调已成为一种流弊。喜欢看着从何时来的,身着花花绿绿服饰的韩国小青年,秀着恩爱幸福,还有已近耄耋之年老者和老妪,却仍然精神十足的样子。
感念父母亲一代的人,农村的辛劳夺走她们苍老容颜,小城市里人心宽体肥,抑或找到了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
几千年来,土生土长的道教,似乎讲求隐居山岭,崇尚养生,大足长寿。信仰佛教的人则更讲求清性寡欲,清规戒律,以求成仙成佛,也讲投胎轮回转世的,至于其他西为洋用的基督教等等,无法一一枚举。
如此平凡的我也感慨警觉起自己来。不知道何时自己喜欢到老家去转一转,但又觉得人情冷的有时像冬日里的寒露,让人心痛。
我已不曾追忆童年,少年,中年,因为那是过去,过去的青春蹉跎了岁月。我更喜欢崇尚现在的我,过去或许缀过泪,流过血,但现在幸福的生活是透着笑容的壮年和未知的老年。
人生就像飘零在池塘里的荷叶,透着浓浓的绿色,红红枯色,淡淡的橙色,风风雨雨,但又透着浓浓的甘甜和辛劳。
那么一次或者几次我还是难忘家乡回家的路,老家的一草一树,花花草草,小桥流水都似乎比岁月刻上了深深的刀痕,哪里亲人熟悉的脸,她们有的坟冢间长满了枯枯的野草,有的病痛着走向衰老临近着死亡。我想她们还不愿意离开这个可爱的世界。她们也期求自己生活的长寿一点,甚至在临终的日子里,生活的像神仙一样,庇佑子女的心灵和庇佑他的后世子孙。
不知道何时,回家的记忆,变的不在那么平坦,但我任然可以清晰看到那崭新的柏油路以及路两侧熟悉的记忆,可以看到挺立在黄土地上迎风飘摇的包谷穗和那一株株在微风中瑟瑟飘动的白杨。还可以看到大棚里辛勤耕耘的农民伯伯,叔叔阿姨。家乡似乎建设的美丽年轻了,但家乡的老人似乎一个个苍老了,仅留下年幼的孩童老妪和衰弱老翁。
回家的路上,那几位染满口红,帅气的帅哥和靓妹不知道她们嫁给了农村哪家的帅小伙,抑或是去农村踏青,去哪里游览乡村的民风易俗,享受乡村的自然风光。
回家的记忆,美丽地像花丛间舞动的蜻蜓和蜜蜂,偶然见到一位熟悉且新鲜脸,便觉得那时满满的一种幸福和安全感。
父母亲远在那遥远的远方,她们留下的房子上已渐渐张满了厚厚的苔藓,青青的门楣间,门洞中不知道何时长起了一株小小的桑椹树,那瓦片间顽强探出身子的花花草草,伴随着岁月,记忆渐渐消失了,但家乡已逝先祖的坟茔依然挺立在哪里,迎着风雨的洗礼,下一代的儿女守候着它们的根,传承着它们血脉,依然奋斗着。
难忘文章5:难忘的友谊
文/唐云会
我仍然记得她那可爱的笑脸,娇小的身影,虽然她回老家去了。一年不见,但我无法忘了她,她就是我的第一个好朋友——兰兰。
兰兰性格比较内向,话不多,哪像我和婷,我和婷比较外向,但真要比起来,我没婷外向。
我们三人从上三年级的时候就成了好朋友,整天东跑跑,西玩玩的,我们三人在班级里,学习都算中上,婷总是缠着老师把我和她调到一起坐。兰兰没什么要求,喜欢安静的一个人坐。
我们三人都属兔,三个人中,我最大,婷仅小我两个月,而兰兰小我五个月左右。她们俩经常合伙叫我“老人家”。唉!谁让我最大呢!看起来这“老人家”的称呼也得背一阵子了。但在婷和我坐到一起之前,我的同桌是一个男生,他居然给我起了一个外号——“唐老鸭”。虽然我姓唐,但也不要这么损我吧!从那以后,全班都流行叫我——“唐老鸭”。
兰兰和婷觉得这样叫我的话,太伤我心了,于是她们就叫我——“小鸭鸭”或“鸭鸭”了。我初听的时候,差点没气到吐血。天呐!这是什么称呼啊!
为了反击一下她们,我便开始称兰兰为“小兰花”,婷便是“亭子”啦。于是,我们就这样打打闹闹的一晃便是三年。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足以让我无法忘了她们两个。
三年里,在放假的时候,我们三个人经常在一起玩,有时我们会在兰兰家一起玩,记得有一次,我和婷去兰兰家找她玩,她家有好多人啊!但全是比咱们仨小的,我们在兰兰家玩了一会儿游戏机,输的人要被用化妆笔画一下。最后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有许多标志性的符号。
兰兰在回家乡的时候,我和婷都没有去送她,我们不敢去送她,我们害怕分别时会哭。
我希望下次见到她时,她还是那么可爱,笑得还是那么灿烂。
难忘文章6:难忘饭包香
文/抚琴听雨
饭包,是黑龙江省所特有的农家饭食。将烀好的新鲜茄子和土豆捣碎,加上刚从地里揪来碧绿的大葱叶和香菜,拌上用半红半青的辣椒炸的自家下的农村大酱,再加上少许的小米干饭,然后选一片去了帮的大白菜叶,将它们包裹起来,一个香喷喷的饭包就做成了。 ?
饭包一般有二大碗般大小,吃的时候,下面要接上饭碗,以防饭包里的食物掉下来,需用双手小心捧在手里,大口地咬下来,把嘴填满,“嚓哧嚓哧”是嚼白菜叶的声音,“咕隆咕隆”是咽下食物时食道里的声音,只有这般狼吞虎咽的吃法才能吃出饭包的香来。 ?
小时候每到夏秋之际,经常能吃到母亲做的饭包。饭包一般是在晚饭时才吃的,因为庄户人家的夏秋之际每天从早到晚都是忙碌的,只有晚上吃饭时才有比较充足的时间细品这特殊的饭食。 ?
为了吃好这顿饭,母亲吃过中午饭就要开始准备了。先是到园子里揪葱叶和香菜,摘茄子和辣椒,摸土豆(不直接拔土豆秧,而是把土豆秧下面的土扒去,在土里把一堆土豆中的几个“摸”出来,然后再把土埋上,这样,既吃到了土豆,土豆秧又没有死,没有长成的土豆还会不受影响地继续生长),然后回来把茄子和土豆洗干净放到锅里烀熟,再把葱、香菜和白菜洗干净控出水分,最后,把小米在锅里煮到半生捞出来放到锅里蒸熟,准备工作就作完了。 ?
晚上吃饭时,劳累了一天的父亲自顾自有滋有味地吃起来,而不到十岁的我和哥哥弟弟三人不会包,就只能等着母亲给我们包好,送到我们手上才能吃到嘴里。往往每到这时,母亲刚把饭包递到最后一个没有吃到的儿子手上,准备再包一个自己吃时,第一个吃饭包的儿子已经消灭了一个,眼巴巴地在等着下一个饭包了。就这样,母亲每次都要等三个儿子都吃饱了以后,自己才能吃到嘴里。而每每此时,留给母亲的饭包原料,不是缺饭,就是少葱,或者没有了大个的白菜叶,饭包已无法再包了,所以,母亲只好草草吃一点填饱肚子。 ?
如今,早已成家立业的我,于多少次对往事的品味中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情。在那些许多人都吃不饱的年月里,家里每到夏秋之际这青黄不接的日子里,经常吃的饭包,并不是追求美味才吃的,饭包里的土豆和茄子等应时蔬菜代替了短缺的粮食,母亲的一双巧手也终究难为无米之炊,只能用这些半蔬半粮的代食品来为家人充饥了。而很多次母亲都是侍候我们吃饱,自己却挨着饿。 ?
女儿渐渐大了,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包给她吃,教她学习包饭包。每到这时,与妻子女儿一家人围着餐桌一通忙乎,却无论如何也吃不出小时候的那种氛围,也吃不出当年的那种香甜。 ?
母亲辞世已一年多了,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宛若眼前。母亲包的饭包紧致而结实,饭和菜拌的均匀,捧在手里不会散,吃起来方便,那种充实的感觉还像昨天一样亲切而又清晰。 ?
难忘母亲亲手包的饭包,它不仅养育了我强健的体魄,也铸就了我自强不息的性格。普普通通的农家饭包,它承载着一段沉甸甸的历史,向后人诉说着一段难忘的故事。?
难忘文章7:难忘新疆之旅
文/宁大宏
坐在武汉至乌鲁木齐市的飞机上,心情十分激动。不知什么时候已进入新疆上空,就看到了雪山。一座座雪山,在阳光照耀下,辉映着蓝天白云,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画卷。有的手牵手,肩搭肩,有的相视而笑,眉目传情,远的层层叠幛,云气相连,近的露出了矿藏样山的原型。有时好像飞机动,雪山白云不动,有时又见白云阵阵飘来飘去。
雪山白云这样的美丽,在新疆几乎天天能见到。参观天山天池,无限美景在眼前。雪山、白云、蓝天、碧水、古杉、古寺,不愧为天上人间。从乌市飞向哈什,脚下雪山白云更是雄伟壮观,起伏连绵,百闻不如一见。前往高原湖泊卡拉库力湖,沿途“冰山之父”、慕士塔格雪峰、公格尔雪峰,让人目不接暇,心旷神怡。那湖中倒映的雪山白云,一闪一闪,美不胜收。
看不完的雪山白云,望不到边的戈壁沙滩。无论在飞机上向下视,还是在客车上朝外望,时不时就能看到戈壁沙滩。特别是乘车从哈什到卡拉库力湖,两个半小时行程,只见两边远处是雪山尖,近处是戈壁沙滩。那深黄的、老红的、乌黑的,一道道弯梁,一条条凸凹,就像张开的手风琴,奏着美丽动人的歌。
新疆是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与多个国家相邻,是祖国的铜墙铁壁。印象最深的是下午9点还有落日余辉,餐馆吃饭没有猪肉,多为牛羊肉,白天火辣辣,晚上凉悠悠。新疆同行不仅热情接待我们,还郑重推荐信得过的维吾尔族姑娘陪同我们学习考察。她知识丰富。一路不停向我们讲解“为什么街头很多妇女盖头遮脸”?“信教徒什么时候上清真寺朝拜”?“哪里产的葡萄最好吃”?“绵羊走的是黄金路,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穿的是羊皮袄,住的是水晶宫,睡的是绿地毯,拉的是六味地黄丸”。她善解人意。带着我们骑马逛南山,身临火焰山,免费欣赏新疆歌舞。当我们想品尝一下烤全羊时,迅速安排正宗地方,边烤边吃,边唱边舞,快转点都不愿散去。她朴实无华。丰富的土产药材、和阗玉器、刀具,吸引着我们购买。她不特意引带,葡萄沟、大巴扎、古村,你自己转,想购什么购什么,想购多少购多少。
难忘文章8:难忘的新年
文/蒋郭一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在温暖的歌声中,羊头顶开了新年的大门,我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到了。
红灯笼,中国结,春节年味扑面来。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一片过年的景象。
春节的模样是美美的。瞧!大家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穿着新衣新鞋,走亲访友,讨个吉祥,报个平安;家中辞旧迎新,写春联、贴窗花,一片喜气洋洋。“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也亲手写了一幅春联“马去雄风在,羊来福气生”,张贴在自家的大门上,祝福来年的生活更加美好。
春节的滋味是甜甜的、香香的。大年三十,家人欢聚一堂,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丰盛的晚餐摆满了整张桌子,荤菜、素菜、点心,应有尽有。在我们南方的年夜饭中总会有汤圆这个点心,它象征着团团圆圆,而在北方的年夜饭中一定会吃饺子。饺子里包着不同的馅,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比如,谁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就预示着来年的生活财源滚滚,谁吃到包有糖果的饺子,就象征着今后的生活甜甜蜜蜜,谁吃到包有年糕的饺子,就寓意着今后的生活步步登高……
春节的温度是暖暖的。大年初一的太阳早早地升起,普照着千家万户,让人感到非常温暖。我也早早地起了床,穿上新衣服,带上新年礼物去长辈家拜年,给他们送上新年的祝福;而长辈们给我发了压岁包,预祝我来年学习好,身体棒!爸爸妈妈还给远方的亲戚打去了温馨的祝福电话。我也为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四代同堂,其乐融融。
真是一个难忘的新年,在这里,我祝愿大家羊年节节高,得意洋洋笑哈哈!
难忘文章9:难忘的圣诞晚会
文/何芷言
今天晚上,我要去参加圣诞晚会,好激动哦。
下午,我和妈妈提前两个小时就到了活动地点,参与了会场的布置工作,贴窗花、挂彩带,忙得不亦乐乎。不知不觉,五点半啦,离晚会开始还有半个小时了,我和伙伴们来到了一个小房间,开始换衣服和化妆。我换了大红的唐装,头发编了麻花辫,特别有传统文化的味道。化好了妆,妈妈连连赞叹,真美啊。我喜滋滋地回到了座位上,圣诞晚会马上开始。
小朋友们表演的歌舞节目一个接一个,我要表演的是独唱,轮到我上台的时候,我镇定地拿着麦克风,站到了舞台的中间,从一开始的紧张到后来的放松自如,我感觉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好,观众们还随着我的歌声有节奏地拍起了手。表演结束,掌声响起,妈妈激动地把我迎下了舞台,给我来了一个紧紧的拥抱。
晚会的最后一个节目,是大家和“圣诞老人”一起舞起来。
圣诞晚会,好开心,好难忘。
难忘文章10:向来情深 奈何缘浅
文/黄敏
他给了我一个难忘的求婚仪式
张强和我是在同一家公司相识,他是湖北总公司派到重庆这边来支援的。第一次见到他我对他并没有过多的好感。刚开始我觉得他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因为他显得太过于成熟,所以压根儿就没把他考虑在交男友的范围之内。后来经过几次相处下来,我发现张强是一个特别体贴、特别温暖的男生。每次他都对我好得不得了,竟连我身边的朋友都开始嫉妒了。慢慢的,在朋友的撮合和“怂恿”下,我们竟真的成了男女朋友,而且感情越来越好。
记得那是2013年的夏天,我像往常一样照常下班回家,当走到我家楼下时,突然被我的一个朋友拉住,然后我被她“骗”到了我家楼下的十字路口,眼前的一幕简直让我惊呆了!张强单膝跪地,手里拿着一束玫瑰,地上摆满心形的蜡烛和玫瑰,张强跪在心形玫瑰中间,深情款款地对我说:“嫁给我吧!”此时,身边早已围着好多的路人,当时我是既高兴又害羞,感动得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眼泪便“不争气”的掉了下来。那种感动至今都难以忘怀……
他出事的那天我彻底崩溃
2015年3月12日,这天对于我来说是最幸福的一天,也是最悲伤的一天;那是张强第一次正式去我的老家新华拜见我的父母和亲人。那天,我们全家人对他都很满意,觉得他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由于我第二天要上班,晚上七点多我和张强开车回黔江。
刚回到黔江不久,张强就接到他湖北朋友的电话,挂断电话他就告诉我他要回湖北。虽然心里有千万个不舍,但还是没有阻拦他。
不知是不是心灵感应,他刚离开黔江我就一直觉得心神不宁,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可是又说不上来。
第二天早上醒来我想打电话问他是否安全到达,可是当我一遍又一遍的拨打他的电话都没有回应。此刻,我的心开始莫名慌张和担忧。下午四点多的时候我接到他朋友打来的电话,电话里说张强在湖北境内出了车祸,现在正在抢救。当时我脑袋像是被谁猛敲了一棒,半天都没有回过神,心里一直念着:“不可能!怎么可能?他几个小时前还好好的呢!”心里还默默地祈祷他一定会没事,医生一定能把他医好。
听到这个消息,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心只想早点飞到他身边,早点看到他。于是,我开始不断地打电话给我朋友,找他们借车,我要以最快的速度见到他。
假如有来生我一定嫁给你
当天下午我就买了一张车票赶往张强出事的地方,一路上我一直在祈祷,希望他一定没事,当我赶到张强抢救室的时候,我的脚像有千斤重,怎么也拖不动。透过玻璃窗,我远远地看见他满身是伤,我祈求医生让我进去看他一眼,跟他说说话,可医生怎么也不让,说是怕细菌感染。最后,医生还是没能经得住我的哀求,答应我进去看一眼。
进入抢救室,张强的眼睛紧闭,我叫了好几声他才缓缓睁开眼睛,看着我哭,他的眼泪也流了下来,或许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我紧紧握住他的手,他似乎想要对我说什么,我赶紧把头凑过去。“对不起,让你伤心了,假如有来生你愿意嫁给我吗?”张强努力从嘴里挤出几个字,然后就紧紧的闭上了双眼,再也没有醒过来。
我和张强的父母料理完他的后事,我便回到老家,偶尔会打电话安慰一下他的父母,但又不敢跟他们多说,生怕勾起他们的伤心事。
难忘文章11:难忘父亲
文/微笑东方龙
父亲病故已十三年了。十三年来,他老人家时常走进我的梦乡,他的形象也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父亲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农民的种种美德,勤劳、节俭、正直……
人民公社成立之初,父亲就担任了生产队长。生产队长是比芝麻还要小一大截的官,所以,父亲从不把自己当成一个人物,整天领着大伙种地,脏活累活重活都抢着干。那时我们这一带还未水改旱(水田改成旱田,可以长麦子),农闲时,总是耕田,牛不够用就用人拉,冬天也不例外。每年冬天只要天气稍一暖和,父亲就吆喝一帮青壮年下地犁田。大伙怕冷,都往后蹭,每到这时,父亲鞋子一脱,裤腿一卷,敲开薄冰,第一个站到了刺骨的水中。父亲晚年患有严重的静脉曲张,腿上高高隆起的经络就像一条条蚯蚓,熟悉他的人都说这是他年轻时蛮干落下的。
当时生产队还没钱建队部,队里的种子粮就存放在我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们里下河地区灾情非常严重,很多人家断了粮,还饿死了人。尽管母亲整天到野外去寻野菜,家里仍时常断炊。父亲睡在粮堆上,即使饿得两腿浮肿,也没有动半点邪念。倒是有几个队委把眼睛盯在了种子粮上,想私分一部分,父亲硬是没同意。由此引起了他们的不满,来年春播种子过秤时,他们想找父亲的茬,却没有找到。
后来,父亲调到大队(相当于现在的村)担任民兵营长。不久"文革"就开始了。因为是干部,父亲自然逃不过一劫。在批斗会上,红卫兵小将要我父亲交代罪行,他站在台上搜肠刮肚,半天也找不出自己所犯的罪行,实在没法,就交代说:"我对不起伟大领袖毛主席,没有认真学文化。"红卫兵说他不老实,请革命群众揭发,可揭发来揭发去,无非是冬天犁地不问阶级兄弟死活啦,有原则性却缺乏灵活性等等,父亲听了,忍不住"噗嗤"一口笑了。红卫兵都是当地的小青年,大都了解我父亲,看实在找不出他什么罪行,批斗会就草草收了场,也让我父亲过了关。
也许子女多,也许工作忙,父亲对我们的教育基本上是放任的,从不对我们吹胡子瞪眼睛,只是偶尔在饭桌上要求我们应该怎样,不能怎样。正是这种放任式的教育,使我们兄弟姐妹个性得到了自由的发展,生活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做个好孩子"成了我们当时自觉的追求,父亲身上许多良好的品德也不知不觉地被我们继承了下来。
上世纪80年代初,年过50的父亲从大队干部岗位上退了下来。大队干部退职后是没有一点生活保障的。父亲把青春、智慧,甚至力气都毫不保留地献给了集体,末了,又回到了起点,仍然是一个从土里刨食的农民,但他无怨无悔。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父亲利用家住乡镇的地理优势,摆起了小摊子,卖时新瓜果和廉价小食品。由于他的辛劳和诚信,赢得了不少顾客,也使他成了当地最早一批"万元户"。有了钱,父亲却舍不得花,除了留一部分周转外,其余全部存进了银行。常常见他天蒙蒙亮赶到20里外的县城,买好货再挑回来赶早市。不管肚子多饿,都舍不得买一个饼子充饥。气得母亲直骂他是守财奴,他却死不改悔。
由于长期的劳累,又过分地节俭,父亲晚年健康状况很差,一身毛病。生了病,既舍不得花钱去医院,又不肯告诉我们,硬抗着。父亲去世后,我们在整理他遗物的时候,惊奇的发现他留下12张存折,每个月份一张,每一张都是3000元。也就是说,父亲每个月都有存款到期,每个月都可以拿到二三百元的利息(当时存款利息高)。母亲含着眼泪告诉我们,父亲这样做的目的,一是靠自己养活自己,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二是百年后给我们兄弟三个每人一笔遗产。我们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
父亲,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农民中的一个,活得真实、活得自然,活得坦然。他用自己平凡的言行,书就了一个大写的“人”字,也在我们子女心中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难忘文章12:难忘那个女孩
文/今生有约
很多年前一个春日的早晨,我从乡下的老家到济南再转车回山城学校去。
当我坐船过去黄河来到“归德”车站时,已经是中午十一点钟了,又赶的不巧,上济南的客车上午就剩下最后一班车。上车的人很多,好不容易挤上了门口,车门已经关不上了。车上人挤人,转转身也困难。我肩上一边一只背包,怎么也抬不起肩来,猛一用劲就听“砰”的一声,背带断了。也不知是挤的还是急的,我出了一身大汗。一抬头,猛然发现我前面不远,一位白皙俊美的姑娘正冲我送来温和的笑意,我脸一红,也没吱声,不知何故,我很自然顺手将右肩上的背包向她递去。
现在想起来,那也许就是一种心灵的相通吧。那时的我还是跟姑娘说话就脸红的年龄,没有想太多。说来是那么的默契,姑娘居然很快的伸出手接过了我的背包,并且向前闪了闪身让我挤到了她身边。当时我又是激动又是感激又是不好意思,像这样与年轻貌美的姑娘零距离的接触还从没有过。我满脸通红不知说什么好,她倒是很大方的仍然含笑的看着我。我俩挨得那么的近,连她胸脯微微的起伏和吐气若兰的气息,都清晰地传到我的身上,我下意识的挪了挪身子,她似乎有所觉察,垂下眼帘问我“你到哪儿去?”我受宠若惊,赶紧说“去山城上学”。 “哦!”她微微怔了一下,用眼仔细打量了我一眼,然后没再说话。
客车风驰电掣,一个颠簸,我一下子扑到她的身上,我吓的吐了吐舌头,心又一阵猛跳,脸觉得发烧。姑娘回过头来笑了一笑,用那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看了我一眼,接着回过头去没说话。
客车飞驶着,“呼”的向上一蹿,我这才意识到上坡了。也就在这时,车上的人都不由自主地向后倾倒,姑娘也情不自禁倒在了我的怀里。当时我真得不知所措,我下意识的用双手将她轻轻扶起,此刻我的心就要跳出胸膛外了。
姑娘又笑了,向我投来温馨的目光,那眼光似乎说“真巧,多谢!”
我看看周围的人,人们向我俩投来善意的微笑。我再看姑娘,她脸上泛起一片红晕。
客车一路不停,不知不觉中到了长清县城。这是个大站,下车人多,车上有了空位。我刚坐下,见一位老大娘上车来,便起身让座,姑娘也同时站起身来,我们的眼光不期而遇,她莞尔一笑“我们都后面去!”这时我大胆的看着她,才发现她那透着青春色彩的脸上有一对浅浅的笑靥。
最后面是一排四个人的座位,此时就我们俩。
客车继续向济南方向开去,在这段短暂的路途中,她给我说了很多话,问我所在地,问我家里有啥人,问我何时再回家。
现在想来我很恨我那时是傻瓜,居然没敢问她的名字,问她家在那里,要到哪里去?
很快,客车驶进了济南市里。她就在第一站下了车。我看着她站起身来,把我的背包递给我(我这才意识到我的背包她一直替我拿着),然后深深地看了我一眼,那里面有一种恋恋不舍的情愫。我目睹她下车去,看见她隔着窗户向我挥了挥手。望着她刚才坐过的座位,我霎时感觉心里空荡荡的,随之而来的是一种若有所失的怅然。
如今,30多年过去了,又是一个绵绵春雨的日子,望着窗外如烟似织的雨丝,回想起久远的那一幕,还是这样的清晰,恍如昨日。30余年来,我目睹了世事的沧桑,很多人经过我的身旁离我而去,很多人又从远处向我走来,有些人忘掉了我,有些人人被我而忘,但不知为何,我总会时时记起雨中的那一幕,虽然我不知她的名字,也不知她家在何方?但我依然记得她那张清秀的脸庞,难忘她那双眼睛里的温馨笑意。
难忘文章13:难忘爷爷
文/任善文
爷爷是我最崇敬、最难忘的亲人,他勤劳、勇敢、正直、善良。
爷爷是个勤劳的庄稼人,特别能干,又能吃苦,一年四季早起晚睡,整天在地里耪、耙、耕、耥,越是炎热的夏天,越是顶着炎炎烈日,他说“三伏一身汗,秋收一囤粮”。解放前还没有化肥,地里上的都是自家沤的粪肥。爷爷每天天还没亮就背着粪筐去村西一里多远的小官道拾粪。村里人刚起床,他就背着一筐粪回来了。爷爷的地里,从地头往里看,不见一棵草,干干净净,垅沟一条线,行家老远看见就知道干活的人很仔细。
爷爷是当地有名的武术高手。在旧社会,练就一身武术功夫,既能防身护家又能锻炼身体。爷爷年幼时曾拜高人为师。他头脑机敏,走路轻快,弹跳力极好,两米多的墙头,一下子就能跳上去。矛、镗、刀、三节棍、七节鞭等样样精通,母亲在世时曾讲,爷爷多在早晚时候在自己院内或场院练习。有一次,正当大家目不转睛看得出神时,他猛然一跺脚,一下就跳上了两米多高的院墙,对着大家哈哈大笑。
我家住在平原、夏津、高唐三县交界处,解放前,社会治安很乱。有一年冬天深夜,当地一个有名的土匪带着一帮人闯进我家院内,牵着牛就走,爷爷拿起武器就追,经过一番搏斗,以少胜多,打败了这伙人,把牛抢了回来。爷爷没有报官为难他们,而是让他们走了,土匪们很感动,以后再也没有来家里骚扰过。
还有一次,有个小偷在我家地里偷高粱,爷爷在地头上听得很清楚,当爷爷轻手轻脚地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小偷吓得魂不附体。后来,爷爷听说他家断粮了,还把高粱送给他,小偷千恩万谢。
1957年,县里在恩城举办武术表演,爷爷的徒弟代表爷爷参加了比赛,他的武艺精湛,受到了县里的表彰,从此轰动一时。就在这个冬天,我第一次看见年已古稀的爷爷与他的武友对练,只见他身轻如燕,跳跃如飞,进攻迅速,防守灵活,让我大饱眼福。
爷爷喜欢有学问的读书人,他特别注重对子女的教育。我家住村西头,学校在村东头,距离有两三里地,上学的路上有一户人家养着一条大狗,经常追着人跑,小孩子们都怕它。靠近学校还住着一个老头,精神恍惚,经常在大门口吓唬上学的学生。有一段时间,我不敢上学了,爷爷以为我逃学,就严厉地把我批评了一顿。第二天,我很不情愿地去上学了,当走近养狗的那户人家时,他家的大黄狗冲我扑了过来,我吓坏了,就在这时一块大石头飞了过来,打在了它的身上,黄狗惨叫一声逃回了院里。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爷爷在身后保护着我。后来,爷爷一直坚持送我上学,一直到病。爷爷还教我干农活,做家务,赶集上店做买卖,他还教我剃头和磨菜刀的手艺,这些让我在以后的军旅生涯中受益匪浅。
爷爷非常爱护大家族间的关系,他时常为别人做事,有求必应,谁有事都愿意和他商量,大家也格外敬重他。
1961年春节过后不久,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50多年过去了,家庭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做为爷爷的长孙,我没忘记爷爷,没忘记他的教诲。如今,我也是孙子孙女双全的爷爷,当天真可爱的孩子出现在我眼前,我就想起我的爷爷。我才真切地体会到那时爷爷心情,了解了他当时的内心。
安息吧,辛劳一生远去天堂之国的爷爷,您的子孙们永远怀念您。
难忘文章14:难忘的运动会
文/朱瑜鑫
期待已久的运动会终于来了。那天,秋高气爽,阳光明媚,作为运动员,我踏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比赛场地。比赛马上开始了,我既紧张又兴奋,看着同学们都用期待的眼光看着我,我感到压力很大。
比赛正式开始了,我马上进入了状态。在我耳边只有同学们的加油声、呐喊声,我心里默默为自己加油。跳高比赛开始了!一轮接一轮,你追我赶,大家互不相让。我拼命地跳,顺利通过好几关,这时好多人都被淘汰了,现在就剩下两个人了。我一点也不紧张,我有信心战胜他。跳杆越升越高,直到最后无人应战,这时我格外兴奋,我得了第一名。老师和同学们为我喝彩。
接下来的比赛是跑步,这是我的强项,一开始我在后面,为了不让同学们失望,我拼了,我一咬牙,拼命向前冲!最后,经过我的努力,我终于得了第一名。
这真是一场难忘的运动会。
难忘文章15:难忘那 油印的信封
文/王国民
夜深了,灯光照在一个黄色的旧得不像样的信封上,那是一张用黄色的包装纸油印的信封,上款印的是“吉林市江城日报社”,方框里印的是“编辑部xx组同志收”,下款是“舒兰县水曲柳公社六道大队中小学王国民。”里边还有一张给编辑的稿签儿,写着:“学习不够,水平不高,请给予指导之类的话”。望着它,那艰难困苦的写稿经历以及编辑的帮助一幕幕浮现在我眼前。
那是1977年,我当民办老师,每周要上课,周日还要参加队里的劳动,因此我就利用早晚和中午休息的时间练习写稿。那时没有稿酬(1978年冬季开始有),我除了挣年末的3000个工分儿,只有每月的4元钱的书报费。孩子嗷嗷待哺,哪有钱买稿纸与信封?日报编辑们时而邮来的稿纸和信封,也是杯水车薪。没办法,我就把抽空捡到的绳头子、铁丝等卖点钱买大白纸印成稿纸,买黄色包装纸印成信封,信封一次印100个。为了让编辑赏心悦目,信封上的字常用仿宋体与隶书。有时候一天写两三份稿子,除了发给江城日报,还捎带邮给广播站和电台,100张信封只能用十多天。
一次,妻子把自留地里的葱拔下来两捆卖给了当时下放户老崔,她给我一块五毛钱,说:“晌午你到六道河子商店给孩子买两袋奶粉。”我答应好好的,可是到了商店,看到新来的黄色包装纸,心又倾斜到了写稿上。我买了二十张包装纸,剩四角钱不够买一袋奶粉,就揣回来了。回到家,妻子一看就火了:“你是要孩子,还是要你的信封?你写来啥了?这日子没法过了!”看着饿得直哭的儿子,我哭了,对妻子说:“好媳妇,我对不起你,我答应江城日报编辑要努力写稿。林家油坊大姐那里还有大米,我去借点儿,给孩子做粥……”那半个月,我在妻子面前就像犯了错一样,不敢惹她生气。我心中暗想:总有一天我的努力会有回报的!
那年,从1月到5月,光信封我就用了1000多个。由于写的东西“马后炮”居多,都石沉大海了。后来,江城日报农村组的编辑经常给我邮寄宣传内容的小册子,副刊组的编辑经常给我写信,告诉我杂文、诗歌、散文的写作要领,渐渐的,我的稿子“上路”了。从那年的6月份开始,我的作品接二连三地在日报发表。从那以后,一直到1988年,我连续十年被评为日报的优秀通讯员。
记得1979年11月份,我第一次参加日报优秀通讯员表彰大会,我在会上就如何克服困难坚持写稿作了发言,当我讲到我最困难的时候,有许多人都湿了眼窝。可以说,那些年,别的事可以忘记,但是给江城日报写稿子不能忘记。那些年下班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就是问爱人送报纸的来没来,不论走到哪里,我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当天的江城日报。临近过年,哪怕年货先不买,第一件事是先到邮局订一份江城日报……
岁月匆匆,一晃四十年过去了,我已近古稀,但我对江城日报的情怀依旧没有改变。
难忘那油印的信封,感谢那油印的信封……
难忘文章16:点亮心灯
文/郭华悦
说起最难忘的老师,当属高中三年的班主任,王老师。
在那个年代,学校的条件可不像现在那么好。记得我上高中那三年,学生的宿舍一到下雨天就开始漏水,外头大雨,里头小雨,盛水的锅碗瓢盆放了一地,壮观极了。还有食堂,其实就是一个小厨房,学生买了饭菜,连椅子都没有,只能蹲在地上吃。
最让我们难以忍受的,是教师离宿舍有着好一段距离,且中间还隔着一堆乱坟。学校地方偏僻,是在野外,以前是坟场,后来就建了几栋楼,做了学校。高中的生活,格外艰苦。每晚下了晚自习,我们都会自觉加点学习,多读点书。
每晚,回宿舍睡觉时,往往都已过了十二点。从教师走回宿舍,是最难熬的时刻,伸手不见五指,且草丛中常有悉悉索索的声音。有时候,大家结伴而行,但往往也被吓得够呛。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路中出现了几盏煤油灯。
从走出教室开始,每隔一小段路,路边就有一盏煤油灯。黑暗中,有这么几盏灯,顿觉心中温暖了不少。一点点微弱的光芒,却有着驱散心中恐惧的力量。从那开始,一直到毕业前夕,那几盏煤油灯,每晚都在路边静候着我们。
一直到毕业后,我们才知道,那几盏灯是王老师特地为我们准备的。每晚,王老师都估算着我们差不多该回学校了,就开始点煤油灯。为此,本来睡眠就不好的王老师,不得不每晚和我们一样晚睡。而且,在那个年头,那些煤油灯对王老师来说,也是不小的费用。
后来,我们中的不少人,也和王老师一样,走上了三尺讲台。每当心生倦怠的时候,我们的脑中总不禁浮现出那几盏煤油灯的样子。那一年,王老师亲手点亮的,不仅是煤油灯,更是照亮了学生前程的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