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守望的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守望的散文1:守望…
文/虹虹
自从把工作换到了华尔街的一家金融公司,每天上下班都匆匆地走在人潮汹涌,拥挤熙攘的华尔街上。这条闻名于世的狭窄的街道上,坐落着着名的纽约股票交易所,和无数家以金融为背景、为支柱的公司。上下班的人们,脚步匆匆,神色严肃,仿佛每个人手中者捏着整个世界的经济命脉似的。那些好奇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手中握着相机,欣喜地站在华尔街的绿色路牌前不停地按着快门,留下自己高大而又渺小的影子……
纽约股票交易所,这个让人感到神秘莫测的小楼。多少人由于它的存在能在一夜之间变为暴富,也有多少人在梦醒之后一下子成为了赤贫。在暴富者们举杯痛饮,庆祝成功和运气的时刻,也有人揪着头发揪着心,从世界各地的高楼上含恨一跃而下,勇敢地展开双臂,放弃了周遭的世界,变成了一个终日流浪的灵魂……无论灵魂们的归所是天堂还是地狱,股票交易所的小楼依然在风雨中自顾自地挺立着,充耳不闻它留给这个世界的回声。
就在华尔街的入口处正对面,同样屹立着一个和股票交易所差不多一样有名的建筑,纽约三一教堂。从外观上可以看出,这是一座极为古旧的哥特式建筑,有些象法国的巴黎圣母院,也有些象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尖尖的钟楼,尖尖的屋顶,尖尖的门和窗。一切都是尖尖的,似一把利剑,就这么稳稳当当地插进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心脏。
每天上下班,我都会不经意地看上这教堂一眼。教堂修筑于何时,由谁设计由谁主持,我从未仔细研究过。但我总觉得这教堂很美,很有韵味,而且美得有些不一般。
在深棕色古旧的教堂外围,有一片小小的墓园。各式的青石板墓碑象树丛一样,纷乱却也有序地散布在青青的墓草上。每块碑都似乎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有的已经倾斜,有的上面的文字石刻都退尽了色。这么多年的风霜雨雪,似乎也在侵蚀着墓碑的身体和灵魂,但它们也如那利剑般的教堂一样,静静地,悄悄地驻立着,冷眼看着每日这疯狂奔走的人群。
墓园的四周有一围铁栏。春天里,我发现铁栏的里面竟绽放出一簇簇嫩粉嫩粉的郁金香来。郁金香向来是我的最爱,神秘,纯洁而优雅。长长的花颈,每每让我想到戏水天鹅那高贵的颈项。花朵也酷似那天鹅们美丽的头颅,骄傲却又自然地抬着。微风中,郁金香们便轻轻摇头,散发出阵阵清幽的香气,仿佛无奈的叹息,让我大有身处世外桃园的幻觉,有些心旷神怡。
花守护着古旧的墓碑,墓碑守护着年久的教堂。而它们每时每刻脸对脸面对着的,是瞬息万变的华尔街。
有一天下班的路上,同行的一位美国同事忽然指着教堂我说,“这教堂建的位置不对。按你们中国人的话来说,叫“路冲”,风水不好。”我于是又仔细看了看教堂。它的风水真的不好吗?
每天早晨走出地铁总是上午九点左右,常常,我步行走过教堂,马上进入华尔街时,总能听到钟楼里的大钟悠悠地过九下。九点了。这也正是股市开盘的时刻。我似乎可以看到无数的电脑上开始出现了或红或绿的数字。随着数字的变化,有人开心,有人皱眉,有人伸伸腰,有人开始颤抖。这一切,都发生在每天那“当当”的九下之后。
走过墓碑,走过郁金香,我总觉得它们是一群安静而深隧的眼睛。是上帝的眼睛,还是历史的眼睛,亦或是人类的眼睛,我未可知。但那目光却是洞察一切的,带着些安慰,又略带了些嘲讽,还有一点儿你只有用心才能体会到的启示。
如果上帝在赞美他的歌声中,诗句中,钟鸣中看到那些由穷变富,由富变穷的悲喜剧,他又能说些什么?上帝也许不需多说,只需让教堂面对面地驻立在华尔街口,守望着,守望着这不安稳的人群,守望着不安稳的灵魂们,然后默默地却又是相当自信地让他们去领悟一些生命中的真谛。或许这也就够了。
每次走过这教堂,我总象从一个世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或者可以说,是从—个精神世界走进一个物质世界。物质世界可以用那些或红或绿的数字来衡量的,人们对此乐不此疲;但他们却总是把丈量精神世界的尺码和这项艰巨的任务推给后来的人……
在教堂、墓碑和郁金香的守望之中,我们奔跑着讨价还价。但每当钟声悠然地回荡在空气中时,我常常想,它们守望着我们的灵魂,而我们的灵魂,又在守望着些什么呢?
关于守望的散文2:守望红尘
文/淡月清风
站在如烟的岁月里静望夜空,一颗流星瞬间划过。流星的美,美在它闪烁着绚丽璀璨的光芒,美在它划过一道完美飘逸的轨迹,美在它惊心动魄的一瞬。我的心被这美丽的场景震撼了,它是那样凄美,那样悲壮,我听到了流星陨落的声音。有人说,对流星虔诚的许下一个唯美的愿望,这个愿望就会变为现实。
皎洁的月儿披上神秘的面纱,我在如水的月夜下守望红尘。时常想起曾经走过的岁月,回忆起曾经相伴的朋友。那些如烟的往事,那些擦肩而过的人,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从尘封在记忆中再次涌现。生命中很多的人,注定会成为匆匆的过客。那些曾经的过往,那些美丽的邂逅,那些温暖的文字,那些所念所思所想,早已为尘世里模糊的印记……
遥忆从前,已是另一番心境。也许,这一生中很多的错过只因缘分太浅,当那些美丽过往成为生命中靓丽的风景时,我知道,过去无须挽留。有人说,最珍贵的是已失去的和未得到的。其实,未曾拥有的只是一种遗憾,已经失去的却是一种感伤。不要在失去时才追悔莫及,不要在错过之后才幡然醒悟。过去的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错失眼前的风景。
守望红尘,一份牵挂和思念,一份愉悦和欣喜,一份惬意和浪漫,诉说着美好的情愫。一句懂得,可以把忧伤哀怨化为清亮的小溪,一句懂得,可以把失落烦恼化为天边的云彩;一句懂得,可以阡陌红尘中的守望演绎成幸福的诗篇。真正的懂得,是一种心情,是一种欣赏,更是一种心灵的默契。有时无需言语,无须刻意,便已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
繁华落尽,站在灯火阑珊处默默相守。时光飞逝,在千帆过尽处默默相望。阡陌红尘中,一定会有人懂得,懂得落花飘零时孤寂的心情,懂得望月怀远时宁静的守候,懂得雪花飞舞时流淌的情思。若生命是一场漫长的旅行,请予我一路星光,照亮这暗淡长途。若守望是一份心灵的相约,请予我一个千年不变的承诺。
我会安静的坐在红尘里守望。以一颗从容的心,淡泊的情,守候流星的誓言,守候永恒的约定。
关于守望的散文3:守望春的节日
文/高穹
当走亲访友的民风民俗还在为节日里的繁文缛节增光添色时,关于春的信息已渐次在松动的疆土上籽粒般广播,进而劲草般蔓延和拓展。
春天真的来了,谁都能感知得到。似乎一夜之间风向骤变,掀起一股南来的风,在空气里蹿动出丝丝暖煦潮润的气息来。尽管雾霭总在醒来的清晨里与万物缱绻暧昧,晦明交融撕扯不开,但丝毫阻挡不了阳光随时出行的热情。
今晨,一觉醒来,望向窗外,近在遐迩的群峦依然被缠绵的雾霾层层包裹着,但依稀可辨一抹淡黄的晨曦正努力冲破那层浓重。忽然就以物喜,似乎正如自己此时也卸下了一身负累般而感觉一身清爽,心里自然很清晰那种释然的境遇源自何因以及它要延展何方。
当今晨女儿和她的朋友也从我这儿走出,如同最后一缕人烟从纷纷扰扰,熙熙攘攘中离析出来般,我心里长舒一口气,不由感叹道:春节这道关口终于过去了。是否意味着一切的关于年的繁琐杂事都尘埃落定了?随之而来我也能感知到自己的所需所要了呢?
这个午后,我终于可以从循规蹈矩的传统缛节中走出,又重新找回自己。那一刻已被节日俗化的我早已抛开难免其俗的纠结。昨日沸腾的亲朋之情和交错的觥筹之光都随着今晨的第一缕晨曦梦般地隐退。我此时轻触键盘,页面上便层层叠叠起那些熟悉而亲切的字符来。这才是我真正需要的。
忽然外面响起一阵爆竹声,我正飞扬的思绪顿时像碎屑般惊落了一地,来不及拾掇,却见页面上倔强地闪动着一串春的絮语。或许春天一直就住在我心里,才不由我文生春意。
其实被世人繁复而功利化了的春的节日本可以像这样删繁就简,毫无负重毫无牵绊地蹲踞在每个人心中。像我们远行在外的儿女和年迈安康的父母,只需随时随处对他们心揣守望,就会感触到类似春的节日里那爆竹般的生命气息的存在。
关于守望的散文4:守望文明的考古人
文/贺嘉年
2014年7月15日,小雨。
午后的杭州,小雨连绵,微风轻拂,在这样舒爽的天气下造访良渚古城遗址,免去了骄阳暴晒之苦。遗憾的是,雨篷下的城墙遗址早已成为残垣断壁,空留给我无尽的想象,只有不远处的考古基地里,才寻找到关于良渚的些许记忆。
曲径通幽,所谓的考古基地就潜藏在这里。几幢低矮的小平房,看似不起眼,里面却装满了宝贝。一进大门,我就被地上成堆的瓷片阻塞得寸步难行,它们都是别人丢弃又被考古人收集起来的,静静等待被复原成完整的一块。砖陶色彩不一,黑皮陶、红色、灰色,上面勾勒着良渚先民的纹饰图案。拾起一片碎片,原以为十分轻盈,掂量之后才发现它的厚重,拂开土灰,那些精美的纹路让人惊叹。房后的展架上,有复原成功的,也有补修成型的陶器,它们大小形状不尽相同,但做工都堪称精美。
最令人震撼的是考古人的工作。发掘易,修复难。成千上万的碎片里,要成功修复拼接一件器物谈何容易。从碎片出土到修复,研究撰写报告,三五年是家常便饭,几十年的工程也屡见不鲜。用石膏修补残器,不仅是手工艺之考验,更是对毅力的检验。
不必说舒爽的环境,幽静的小屋,惊险的发掘,精美的文物,只用看看成堆的碎片,简陋的设施,蚊虫的叮咬,你就会明白考古人的日常生活何其艰苦。
突然想到早上北大老师讲给我们“何以北大”,曰:心系国运,吃苦、坚持。 正因为如此,良渚文化的一点一滴才浮现在眼前。
走出小屋,回望那景色,远处的大小莫角峰静静伫立,一屋无语立斜阳。我心里却更加向往那考古生活,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关于守望的散文5:海边的守望
文/雲初時
浅浅的风,淡淡的云,一切都那么美好。
我伫立海边,守望爱。那次的初见,那次的邂逅,已经注定了你我的纠缠。
思念,绵绵缠缠,总觉得缺氧。想你,纯纯地疼,总觉得频繁。
我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我们初遇的地方——海边。
那天的你,总是笑着,春风般的温暖。
你拿起一个贝壳,递到我手里,望着我,不语。
我知道,心已起波澜。
你的笑,在我心湖中晕染开来,一波波柔柔地荡开……
你对我说,你爱天际,伴着粼粼面容。
你对我说,你爱海岸线,伴着夕阳西下。
你对我说,你爱海风,凉凉的,拂过发梢。
我猜,你肯定爱笑。
你笑,摇头,说:“我喜欢享受想念的束缚。”
无疑,我的脸烧起来了,我也是,只是没说出来。
当然,这没逃过你的眼睛,但你只说了一句:“那是纳木般的纯洁。”
我尴尬地笑笑:“那你喜欢海的女儿?”
你说:“嗯,喜欢,很喜欢。”说着,饶了饶头,似乎不好意思。
后来,我便写了《海的女儿》。
浅浅的风
吹过海面
只留那
小小泡沫
静静地望
掠过海面
不后悔
化为灰烬
感谢上苍
我遇上你
后来,你走了,只留一句:等我回来。
如今,我在等你,你在何方呢?
关于守望的散文6:于飘雪时守望花开
文/佟晨绪
寒冬,凄冷难耐,却有一树梅不屈于银白天地之间,冬风裹挟着一切漫天飞舞,她却在昂首之间显傲骨,俯身之时尽娇妍。梅花,总要经过风吹雨打,冰冻霜击,在飘雪的季节后,才能绽放出最美的姿态。
百花开时,已经是春来也,但这样的盛景并不只是归功于春天。花朵们都必须潜藏在母体里,寂寞地度过漫长似无尽的冬季。因此,冬季既是飘雪的季节,更是守望花开的季节。人生的冬季亦如是。冬于陋屋茅檐处寒窗苦读,春于金榜题名时坐享繁华。耐得住每一个寂寞的寒夜,才能守得来彼时的每一朵鲜妍。
造物主让彻骨之冬与暖心之春接连上演,正如命运把荆棘与沼泽布在成功之路上。寂寞与繁华,是那么地格格不入,又是那么地相得益彰。历史上的风流人物,没有一个不是守望者。他们都曾在飘雪的季节守望花开。朱元璋蛰伏数年,浇灌心中的帝王之花,他人急功近利,他却如蚕一般,渐渐图之,在乱世的寒冬里,守望那个唯一的时机——花开的时机。大明朝的诞生,是他守望的结果。勾践谋大计,卧薪尝胆,守望花开。邓小平一生三起三落,即使在文革那个令人生畏的寒冬,他仍不放弃希望,执着地守望冰消雪融,治世之花盛开。
飘雪的冬天,看似寒冷,但却孕育着生机;低迷的幽谷,看似万丈深渊,却还有兰花默默开放。正所谓“花满心时亦满楼”,当花香充盈于心底,即使是寸草不生的冬天,也可秉持一颗守望之心,于飘雪时等待花开。
古龙笔下的花满楼,眼瞎心明,热爱生活,活得比正常人更洒脱,因为他懂得在黑夜里寻找光明,守望花开;李白若因壮志难酬而放纵沉溺,便不会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句;史铁生从未因身体缺陷而放弃创作,还笑言自己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创作。他人看寒冬,无情而残酷,守望者看它,却是实现抱负的温床。
守望者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北风萧萧,细雪冷冷落下,你能看到他们独立寒冬,守望花开。
关于守望的散文7:孤独的守望
文/笔墨飞絮
男孩没有牵住他的幸福,馨柔又从他的身边溜走。他又一次成了孤独的守望者。
其实孤独不是用来守望的,而是它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生命。人的一生都是在孤独中寻寻觅觅,待得以为终于找到了自己心中所想所要,却在得到拥有时,回顾四望,依然发现自己还是处于孤独的境地,于是生命又重复着下一场的寻觅,生命便如此因得而失,又因失而得。
曾经,很固执,很倔强,以为自己只要坚持,便总能不望所负,现今想来,曾经在坚持中所持的那份尖锐青涩得让人想流泪,那种感动呵,正是生命太认真,以为一切都得牢牢的把握住,斤斤计较着,才会守住属于自己的那份少得可怜的自尊自爱。
幽幽于时光的澜漾中细细的轻轻的想,也会在斑驳光影于幽幽憧憧中,明了那时的认真让自身忽略了许多的美丽风景,让自己为那些躲着光阴里的青涩的年月而惊异怦然,那些漫长的心理的焦熬又是如何在孤独衍生的绝望中度过呢?不得不佩服年少的我,青嫩的又倔强的秉性。
这么想着时,望一望天空飘过的云絮,所有的一切认真与较真都显得无足轻重。行到水穷处,坐看风云起,任何的人生绝境与不如意都会随着时光而渐露它的风骨与行径,没有必要再死死地求任何的幸福与快乐。其实,在生命这般看着天空时,清风自旷野之地徐徐飘来,始末行程都可忘,只把身心暖柔柔、清凉凉的撩拂便是绝美的逸致。
生命从一开始,没有任何的证明,也没有任何的喜怒可言,孤独是一直潜藏初落的生命。在想起时,悲情笼罩一切,抬头望天,以守望的姿态,候取那份清华,风姿绝逸,总是潜入时光,悠闲淡澹。
想起了自己是农民的儿女,来自大山的沉静与来自大地的朴实,依依缱绻生命的脉魂。无论走向何处,我都是大山的女儿,永不会忘记,这份沉邃的孤独是秉着清远的淡天里,那份流汗的姿势所凝霭起来的。
弟弟用神色对我说,他很孤独,一种寄予天地之间的孤独,清风吹不散,明月照不进,烟雨笼不起,又脆弱的一盏笑颜便可破。我知道,他的那份孤独是什么,却无可帮助,每个人都有属于每个人的孤独。当他也学会了仰望天空时,孤独便如云絮填进了心空。
坐在气味沉闷的车里,看路边闪过的风景,来来往往的行人、车辆,还有风云吹来的阵阵浓烈的异味。乌烟瘴气、尘土飞扬、热火嘲天的一片大地,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在建施工地,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一片景象,自然风景倒是被无情的毁坏掉。人类,真是一个喜欢热闹的动物,人类的孤独无可排除,只能在此种异常喧嚣热闹中被无形的遗忘。
我很是惊异人类的伟大,任何地方,只要是可以踏足,可以挣取的地方,都被人类的足迹踏遍,都被人类的影子填满。只要有土地的地方,便是人类生存的福祉。
有时,不禁闷闷的想,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一份所谓的心中的向往与理想?还是一种被标格起来的人的价值?又或者仅仅只是为了活着,活下去?当生命稍稍有了些微可以喘息的空间时,便有了人类孤独悲哀的繁衍。
很多时候,人是一种奇异的动物,既在升华着生命本身的价值,又在为生命本身制造着无限多的麻烦。许多可有可无的忧郁烦闷哀愁都不过是生命本身的孤独酿制出来的循环往复的流程罢了。因为生命太寂寞,太孤独了,总会在稍稍现有的基础上滋生出一种跃跃欲试的动机,前前后后便有了附加的喜怒哀愁之景况。
暖暖的阳光,天空明净,没有一丝风动云涌的迹象。平淡的生命,似乎突地剔透起来,而剔透的后果却是生命真没趣,生活也真虚妄。没有热火朝天的干劲,心思的灵透彰显着生命情趣的退缩匮乏。孤独又无边无际的圈笼氤氲。
那个男孩,在刚刚求取工作时的小心翼翼,耐心表诉,虚心求取,只是因为想要一份工作,那份虔诚是生命本身的意识控制出的理性作为。这个人人争而为工作、为温饱、为钱财的社会所挣扎的行径,本是无意的秉性所向,认真良好,可一旦牵涉到金钱物质,一切都又变得有点可笑。人活着,似乎只能如此了,在所有愿望与梦想被屏弃的情况下,首先为着生存所需而准备。
不是愤世忌俗的人,偶尔如风云般,行到哪,想到哪,也唏嘘到哪。生命的本性早已被模糊。依着生存法则静静的安守时日,将偶而的抬头,看作是自我浪漫的表现。空中所现的月亮、星光、浮云也总会轻轻的如纹漪般荡漾在心头。在灵魂的最深处,依然本着心性,善良、憨厚、老实、本份、坦荡、朴素——大山的女儿、农家的女儿所秉持的传统是浸入到骨子里的一种风华。清风吹过时,游云逸过时,月华洒下时,星光闪烁时,淡然漠然送我若有若无的孤独,沉静的心早已与孤独相偎,踏实而浅淡。
孤独的守望,是生命自始就得承受的。所幸一直都做得很好,孤独着,寂寞着,却也怡然自如,安之若素。时日渐长,终是明白了行到水穷处,坐看风云起的无边意韵。
关于守望的散文8:老师,永远定格的守望
文/邓仲祥
春华秋实,桃李沁香,又一个教师节来临,让我们重拾过去的回忆,将自己对老师的那份爱与深深的牵挂从心中唤起,重温精彩瞬间,释怀情感,绽放魅力,丰富人生阅历,营造和谐氛围,用自身的言行充实和感悟生活的方方面面。老师的爱永远是一剂慰藉心灵的良药,撒播在每一位做学生的心间象丝丝暖流,温暖感怀,日久弥新。从青涩少年到壮年未酬,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都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诲,每一步成长都渗透了老师辛勤的汗水和心血。
古人云:师如父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爱师"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老师"爱生如子"的高尚风范。
有人说,老师是烛光,燃烧自己释放光芒;老师是翅膀,能让学子在太空翱翔;老师是奠基,构筑人才大厦高万丈;也有人说,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那种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关系,象长江水流源源不断,奔向大海,最后融入一家,壮大实力,积蓄力量。
有一首诗最为动人,那就是师恩;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老师;有一道风景最为高雅,那就是诗魂;有一种魔棒最为神奇,那就是粉笔;有一种平台最为神圣,那就是讲台。忘不了老师讲台上怡人的风采,忘不了老师灯光下辛勤的身影,忘不了老师和蔼的笑容,更忘不了老师亲切的教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积极投身于教育。老师教人不厌,诲人不倦,劳苦功高,虽然工作很清贫简单,但每天都面对学生,背靠黑板,公式、文章、单词,同千篇一律,却有内容不一,看似生活乏味,但包涵有人生的最大乐趣;教室、宿舍、办公室三点一线,忙碌奔波,披星戴月,又很象辛苦疲惫,但确其乐无穷。老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探索中塑造出了一个个最美的人生峰巅,一个个最美的生活画卷,一篇篇最优美的创业诗篇,渲染和点缀了我们今日气象万千的生活甘甜,更拓展与延伸了历史赋予的明天期盼。
在圣神的讲台上,老师在黑板与粉笔之间忘我地尽情讲课,每天都重复简单而复杂的公式演算,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却乐意奉献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表现出了爱岗敬业的那种精神风貌;在夜深人静时,不知疲倦的仔细备课还批改学生作业,毫无怨言地将学到的知识默默地奉献给每位学生的心海;在学生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时,义无反顾的却指明了人生方向;在学生遭受挫折和失败时,给予了极大的信心和力量。不错,老师的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对学生充满期待,是燃烧的火焰,给学生巨大的热力,永远铭刻在学生的心底,久久保留,感怀一生。
假如我们能搏击蓝天,那是老师给了我们腾飞的翅膀;假如我们是激浪的勇士,那是老师给了弄潮的力量;假如我们是不灭的火炬,那是老师给了青春的光亮。因为老师用一片爱心的浇灌,一番耕耘的辛劳,才会有桃李的绚丽,稻麦的金黄。
老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愿做绿叶,护花使者,乐为人梯。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江河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曙光给我们带来明媚的早晨;老师把我们引向壮丽的人生,我们才有了生活的勇气和力量;老师的谆谆教导让我们懂得了如何追求、如何有理想、如何超越自己;老师把最美的笑容留给了这精彩的世界,点缀出一幅最美的画卷,让我们心中化作一丝动感,一抹蔚蓝,那些最美、最动人的童话传说都成为学生恬静的聆听。
老师生活平淡,人生低调,默默奉献,却播种春天,成就理想,收获希望。
老师甘愿寂寞,润物无声,与世无争,却桃李天下,永世流芳,实现梦想。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朝忆昔念师情,心灵感触话感动;天涯海角有尽处,师恩绵绵无穷尽。花儿,感谢太阳的温暖,用它的绚烂拥抱世界;种子,感谢农夫的灌溉,用它的果实去填饱饥饿;老师,谆谆教诲如春风,似瑞雨,永铭我心。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雄鹰感恩蓝天,因为蓝天让它翱翔。
老师师德如山,师恩似海,志比天高。老师是伟大的,其清苦也是不言而喻的。儿时的老师,很多年未见,却依旧像刻石一样不曾淡去,因为爱着,所以记得!儿时,怕做错事,因为怕老师手中的教鞭,眼中威严的目光。而今,依旧怕老师,因为怕老师的担心和不再信任的眼光。原来,无论长多大,老师永远是老师,即使白发苍苍时心中还会敬着爱着,时时都在心中滋生牵挂、守望牵挂、祝福牵挂!
老师,我们作为一名学生没有辜负你的希望,更没有让你失望,实现自我价值,放飞人生梦想!
老师,我们祝你节日快乐,永远生活幸福,万事如意,身体健康!
关于守望的散文9:守望一场春雨
文/汪亭
青草还没复苏,北雁未曾南归。是谁嗅到了初春的清香,让窗前的枯枝点染点点绿意?大山、村庄、街道烟笼着淡淡的绿,如雾如丝。
一场春雨的不期而至,抵达了灵魂的彼岸,使思念轻轻颤动。纷纷而飞,款款而落,一起缠绵,紧紧拥抱。吻醒这春天,沐浴一次禅的洗礼。
春天的细雨总会打湿南归大雁的翅膀,水洗的天空那行行书信变化如烟,萦绕云霞。所有的往事都因一场春雨,开出了清新淡雅的芬芳。
屋檐下的燕巢按捺不住连绵雨水的打扰,呢喃私语。只等多情的东风,喊绿柳条,吻红桃花。青灰瓦上油亮的春雨,若隐若现地露出笑靥,仿佛年轻的歌手在演奏。音符洒落在墙沿,野草顿显生机。优美的旋律唱入每寸泥土,软化了大地的肌肤。一对灰鸽子从屋顶窗户探出脑袋,张望春天。一只缩了回去,守候暖巢中的宝宝;一只冲向蓝天,打破了平静。
藏掖了一冬的相思,随着春雨,美丽了如昙花的往事,不再如烟。和煦的春风中,春意正浓。
关于守望的散文10:冬天的守望
文/魏杭州
每年进入冬天,我都期待着来场大雪,是那种纷纷扬扬的雪,要在夜间悄无声息的、让人浑然不觉的,而第二天早上一推门,便满眼都是白茫茫的一片,铺天盖地。
父亲说,在雪地里能够锻炼一个人的毅力,更能见证一个人的勇敢精神。父亲说,是英雄是狗熊,你可以在雪地里试试。那时我十多岁,于是,我就在雪地里撒野一般疯玩,打雪仗、滑雪、弄得满头大汗,衣服却是湿漉漉的。回家后,父亲坐在火炉边,看了我的样子,大笑。他笑过之后说,这不能算,不能够说明你是英雄,要是能在雪地里抓到一只鸟,这就说明你还算凑合。
我找来了一个筛子,给母亲要来了纳鞋底的绳子,兜里装满了高粱和玉米,东西配备齐之后,我就向村北头的打麦场走去。我发誓我一定要逮住一只鸟。
我隐蔽在雪堆中。天寒地冻,北风凛冽,就像是用刀子切割我身上的肉一样地痛。我真想扔掉东西回家,可又觉得这样就回家,会更加受到父亲的鄙视和嘲笑,在他眼里,任何小孩子都比我强,人人都是正经木头,只有我是一根朽木。
终于,一只麻雀钻进了筛子,我猛地一拽绳子,筛子覆盖了小鸟,小鸟被我擒获了。我拖着冻得发抖的身体,艰难地回到家中。父亲递给我一块热气腾腾的烤红薯,还给我开玩笑说,啥时候能逮着一只白天鹅,才算你小子的本事。
我家东边,紧紧地挨着一汪湖泊,时常有很多不知名称的鸟,在水中嬉游,天冷了,下雪了,湖面上不但结了厚厚的冰,还落上了厚厚的雪。即便这样,也不时有鸟儿在湖面的雪中“散步”。
一只白天鹅在湖中嘎嘎地叫着,那声音好可怜,像是一个小孩和家人走丢了一般。鬼使神差,我心中产生一种信念,我要逮住一只白天鹅,让父亲知道,我这个地上的蛤蟆能够追到天上的白天鹅。我渐渐地走近它,它惊慌失措,抖动几下翅膀却没有飞起来。我快速打量一下它,它的翅膀有血迹,似乎是折了,就这样,不费什么力气,我捉住了它。
父亲看到我抱一只天鹅,非常惊讶,他马上脱掉自己的大衣,给天鹅裹住,并放在火炉边。
有了天鹅,我的日子变得忙碌起来。母亲说,天鹅要吃鱼和虾,我破冰钓鱼和虾,在冰面上一坐就是一上午,那脚早就成了木头,可我不钓到鱼决不回家。就这样,天鹅有鱼吃,有玉米和高粱吃,它逐渐和我熟悉起来,我伸开手臂,它老远就跑来了,用尖尖的嘴啄我的手心,凉凉的、痒痒的感觉很舒服,也很幸福。我抱起天鹅,它已习惯用毛茸茸的身体贴在我的脸上了。它成了我的一位亲密朋友。
父亲改变了对我的态度。他见我忙于喂养天鹅,也跟着我一起喂养。父亲说,天鹅习性干净,可不能用喂鸡的盆喂养它。我就专门找来一只大瓷碗。有时候,我们家的鸡看见它在吃食物,就过来与它争抢,此时,它显得很大度,往后退一步,让着它们吃。渐渐地,天鹅成了我们一家人的朋友,无论谁去抱它,它都会伸长脖子,张开了翅膀与你拥抱。
天渐渐变暖,冰雪融化了,我的那只白天鹅已经痊愈了,可以展翅飞翔了。那一日,突然从外面飞来一只天鹅,它们见面后就像久别的恋人。母亲告诉我,这只天鹅要走了。我拿起妹妹的红头绳,小心翼翼地在天鹅的腿上缠了一圈又一圈,我坚信,这只天鹅一定会在来年大雪飘飞的时候飞回来的。
从此,我期待着秋天快快过完,冬天快快到来。我常常坐在湖边守望着湖面,期待着那只白天鹅与我不期而遇。下雪了,我就跑到湖边,站成雪人,遥望着静静的湖面,我期盼着那只被我缠上红头绳的天鹅出现在我的视野里。父亲看着我站在雪地里,对我说,它不会回来了,你以后就不要站到这里了。可我发现他也在不停地张望着,他也是在期盼着天鹅的到来。我对父亲说,它,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它,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我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当年那个小小少年在守望着冬天,在等待着那只天鹅的归来,站成了冬天里的一道风景,成了我一生抹不去的记忆。
关于守望的散文11:百年守望
文/程建权
深秋,古村。一株石榴树从高墙深院探出,拳头大的果实,压弯了树枝。
随手推开虚掩的木门,或是一倦怠的花猫冲你小声地“喵喵”,或是看家的小狗对你尾巴摇摇,或是一闭目养神的老者指指堂屋的凳子,就像是回到老家的感觉。
这是浙江深澳,一个尚未商业化的古村,最难得的是村中保存完好的明代水系回环清澈,古人的智慧,总是让人仰望。
让人仰望的当然还有恭思堂(建于清光绪十九年,占地1147平方米,石砖木结构),它是深澳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民居,当地人称“七进宅”。七个院落天井相似,但梁间窗棂的精细雕刻却各有精彩,当地人说“每一只牛腿”都有不同的内容。除了吉祥花卉、神仙瑞兽,还有神话传说、三国故事。大宅的主人是清光绪年间富甲一方的大商人申屠济成。
转过一个长廊,迎面是一位头发雪白的老太太,她静静地坐在木椅上,面对着被正午阳光照出轮廓的方方正正的天井。老太太齐耳短发,身着蓝色外套,蓝色坎肩,还有干干净净的白色衬衫,显得朴素、端庄和大气。手扶竹枝节理的木质手杖,笑眯眯地向我们招招手。那一刻,祖母的形象如电影般浮现。如果祖母健在的话,也有九十多岁了。打从记事起,我的一切都是由祖母张罗的,祖母一直是我生命中最亲近的人。对于像祖母一样的女性,我天生就有一种依恋。
都说浙江的方言是很难懂的,我试探着问她:“您老高寿?”
“九十九了”。
我和我的伙伴惊呆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回答没有丝毫的迟疑和犹豫,语气悦耳温暖,这就是传说中的老寿星。
九十九岁啊!俗话说人到七十古来稀,虽然现代医学发达,人的寿命得以延长,但九十九岁神智清醒、干净健康的老人就在你身边,你不能不肃然起敬。
老太太告诉我,她是申屠家的媳妇,民国年间丈夫在南京高等法院担任法官职务,早年跨鹤西去,留下老太太和满堂子孙,如今后辈基本都在杭州、苏州、桐庐等城市生活。他们都希望和老太太住在一起,但老太太总是一次又一次地从子孙的城市回到深澳,回到恭思堂最小的天井角落。因为,在恭思堂生活了八十余年,有太多的记忆,和牵挂。
告别老太太,在偌大的古村里,我看到了那棵年代久远的香橼树;看到了军统头子戴笠“有故事”的情调小院,也看到了坎井中啜饮桂花的红色鲤鱼。可无论是怎样优美的景致,我头脑里总是忘不了“九十九”这个吉祥的数字和那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最后我走进村口新建的一处仿古建筑,鲜红的底色上书鎏金大字“申屠氏宗祠”。四周的高墙上挂满匾额,在一块记有“民国三十一年以全国第三十六名考录中华民国高等法院推事法官”匾额前,我停留了许久。我想,这块匾的主人,应该就是老太太的百年守望。
申屠氏宗祠前,依旧是一树果实累累的石榴,仿佛一根雕满树叶的绿色立柱,正点燃一串串火红的灯笼。
关于守望的散文12:星空的守望
文/顾馨怡
那是一段怎样的悠悠岁月啊!新嫩的藤蔓缠绕着初绽的牵牛那淡粉色的花瓣,荡漾在风中的是袅袅馨香,熏醉了整片天空。酒红色的夕阳晃悠悠地掉到半山腰——那山并不高,最多只能算个小山坡,大片大片的云朵染上了浅浅的红晕。好美啊,我的童年,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小村庄。
太阳吝啬地收起最后一根金丝,黑布似的天空布满星星,每到这时,星空下便会有两个人,一个小女孩,一个老太太,她们如同星星一样,藏起了一天的喧嚣,让心宁静。
一个初夏的夜晚,星星在满院胭脂花的暗香里,聆听着地上这一老一小的对话。
女孩问:“二奶奶,天上为什么会有星星呀?还这么漂亮哩!”老太太回答:“天上有一位管理鬼魂的人。他负责看管每一位离开人世的灵魂,因为他觉得这些人太可怜了,所以给他们每人一颗夜明珠,每天晚上允许他们眺望地上的亲人……”“既然觉得他们可怜,直接把他们放了不就好了吗?他们的家人一定也很想他们。”小女孩打断了二奶奶的话,二奶奶慈爱地笑笑,周围的一切都融合在一种莫名的光中,像是星光,又像是慈爱的目光,渐渐地,小女孩觉得星星仿佛就在身边,踮起脚想一探究竟,心中却涌起一种奇妙的感觉。尽管,她什么也没看到。
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女孩离开了小村庄,跟随父母去了城市,在同样的一个星空下,告别了二奶奶。她只记得,二奶奶的眼睛里有泪,不知是欣喜的泪,还是伤心的泪。只记得在星空下,那佝偻、瘦小的背影……
女孩进入初中后,学业负担更重了,回家看二奶奶的机会变少了,跟二奶奶的交流也由电话中的一句简单的问候代替了。时间如白驹过隙,女孩对二奶奶的思念,渐渐淡了,感情,也渐渐淡了。
两年后,老家来电,说二奶奶离开了。在追悼会上,我没有掉一滴眼泪,只是觉得心疼,只是觉得想念,之后在爷爷那得知,自从我离开那天,二奶奶每天晚上都会坐在院子里望着满天的星空,嘴里喃喃地说道:“我的小孙女,什么时候回来呢?我一定会在这儿等你回来的,你一定会回来的……”
重回小村庄,还是以往的宁静,仰望星空,满满的繁星都闪烁着银银的光,白白的又脆脆的,偶尔会有几颗流星划过天际。低头许愿,二奶奶,你说过,人死后都会变成天上的星星,相信你一定是最闪亮的那一颗,让我从今天起,在每个繁星布满天空的晚上,让我守望你,就这样,你化为那颗最亮的星星每时每刻守望着我,我望着你,再也不分离!
关于守望的散文13:乡愁的守望
文/静雯庐主
乡愁,如今成为了一个众人皆知的话题与情愫。无论是位于庙堂之上,还是身处江湖之远,但凡有过乡村经历的人,往往都会把乡愁当成魂牵梦萦的记忆和挥之不去的守望。
水有源、树有根。这乡愁,绝不仅仅只是怀念,更多的是慰藉,是牵挂。你看这愁字,从心。但对像我这样游离于乡村之外的人来说,乡愁却成了漂浮不定的意象,看着有,伸手却触不到。毕竟,我从襁褓时代就跟随父母在不同的城市漂泊,对于乡村,对于老家,可以说没有任何刻骨铭心的记忆。尽管少年时代也曾到老家度假,青年时期也曾到乡村插队,但总是有一种做客他乡的感觉。每当人们说到乡愁这样厚重而结实的话题时,我往往静默无语。
我还是热爱乡愁,往上数三代,我的老家在乡村。
甲午深冬,我随着一支耕读文化采风队伍驱车前往屏南的漈头。这个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村庄,尽管离城区不过几公里的路程,却依然保留着千余年的农耕气息和乡村蕴味。这村我曾在几年前来过,印象里清溪绕村,锦鳞悠游,溪畔已经褪去鲜明的原色、土墙乌瓦的老宅,在风霜雨雪的侵蚀下,依然顽强地保留着不走样的模式。褪色的还有那些穿着青衫、手捂火笼的老者,神态安详地坐在石条凳上,在阳光下慢条斯理地聊着老话。活跃的是不知深浅的大狗小狗,见到陌生人,又跑又吠。而老宅门前那些旗杆石、下马石,则以一种冷峻、坚硬的力量支撑起村庄的荣耀,让人遥想村庄当年的昌盛景象。
重游漈头,除了老宅、清溪,还有一个让人在特定语境中记住乡愁的去处,那就是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博物馆设在村中的一排老宅里,来之前,我就从各种媒体中查阅了它的相关信息,原屏南县旅游局局长、馆主张书岩先生在馆内收藏并展示着万余件与乡村息息相关的物品。数以万计,那可不是一个让人无动于衷的小数目,这在商品经济的现实环境里收集,仅靠执着和情感,远远不够。还需要诸如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支撑。我这么揣度,是不是也显得现实和功利?
相比城市,乡村的任何一隅都堆积着岁月的情怀愁绪。我们穿过幽深的巷子,走进了那一排明清的古厝,仿佛穿越般走进了乡村的过往,走进了一段被凝固的时光。在耕读文化博物馆里,无论是一口水缸,还是一爿窗棂,都会感到先人温热的度数。木柱石基、青砖乌瓦,耳畔似乎拂过它有过繁华的暄风。看着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展品,好奇迅速地退让给了敬佩。这个设在乡村、看似简陋的博物馆,尽管只是凭个体的眼界和智力来建构,但馆主那全力以赴、矢志不渝的信念与精神,无疑让乡愁有了一个极好的佐证和呼应。我曾读过屏南籍作家石城的散文《见证与寻思》,其对三寸金莲的绣花鞋、呲牙咧嘴的狻猊、十六金星的秤等馆藏物品,皆有精到的表述和深度的解读,引导人们透过乡村的表象看到了深层次的内里。随着老张的讲解,我流连徜徉在不同的展区,看到了很多从未见过的乡村物品,比如稻谷印、比如捕鱼笼、比如点心盒。
这里收藏的物品与摆放它的处所不成比例,显得挤挤挨挨。但对老张来说,每一件都是他的宝,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为了收集这些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老张入东家出西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或购买、或租赁、或借用,让这些散落在不同人家的物品有了一个让昨日重现的舞台。这些物品有木质的,有石制的,有陶类的,还有铜铁锡银这些金属打造的。人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物的完善史。每件物品都是在有需求的背景下,经过能工巧匠的手制作而出。多少年过去,水流去,云散开,但这些悠远的乡村脉络,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段在想象中追溯的陈年往事。耕与读,是乡村最为精粹的涵盖。农耕社会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早的生存形态,至今依然存在。馆内收藏的各种农具,大至水车、榨油用具,小至镰刀、竹制种子筒,讲述着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四季农事。读则是农家弟子进取功名的入仕通道。在展厅里,一副刻在木板上的对联引起众人的关注,上联是“四壁书声人静后”,下联为“一帘花影月初明”。寒窗苦读,却有着一股浪漫的情怀。而那些不同年代的灯盏、灯马,虽然点着只是微弱的光芒,却点亮了多少乡村少年的壮志豪情。
在这里,我们能听到老张对着桩桩件件的物品讲述着漈头村叔侄双进士、姑嫂贞洁坊、黄童参修永乐大典、铁头和尚传授武功的故事。而物品则成为其人其事的细节写照。在一台老式的织布机前,有一老妪心无旁骛地织着裙带,这样的画面在过往岁月无疑是美好的,透过历史,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待字闺中的怀春少女正专心致志地织着裙带,满心欢喜地将自己的一腔恋情寄托给了丝丝彩线……
这里,有不同式样的锁,有不同年代的秤,有不同材质的动物偶像,还有不同信众的神像……面对着不同时期的各种农家生存、生产、生活的物品,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耕读文化所包含的意蕴。我们理解的耕读文化,其实是中国古代部分知识分子以半耕半读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而形成的文化。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明末清初的张履祥在《训子语》说“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遂亡”。这样的文化根植于广袤的农村,融合了传统的精义,维系着数千年的乡村繁衍与稳定。
如今,城市化的速度惊人,蚕食着越来越多的乡村,不要说城里人,就连那些年轻的农人都对那些旧物感到陌生。而乡村的冷清与荒芜,则随着大量的农人涌入城市而愈加明显。于是,守望成了艰难的抉择,除了坚守,还要有希望。我们不可能重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也不可能抛开更为科学、便利的现代物品,但必须在心里有个承前启后的脉络,只有了解历史,才珍惜现在。
正因如此,我对老张充满着敬重与钦佩,也对乡村保持着欣赏与尊重,那历史的悠久、人文的纷繁、山水的锦绣及博物的丰富,都以历经沧海的从容淡定,都以道法自然的智慧大义,让所有人感到自身的渺小与猥琐。也正因如此,人类才能在嬗变、衍进的历程中,产生仁德与信仰。
有了根系,就不会有飘忽不定的惶恐;有了乡愁,就不会有无依无靠的孤寂。
即便是我以及越来越多像我这样在异乡的人,只要记得住自己的根自己的乡愁,无论到哪,无论多久,都会一如既往地感到温暖和充实。
关于守望的散文14:守望乡土的意杨树
文/也夫
田头地旁,处处是你随性洒脱的伟岸形象。高大挺拔的身姿,如同乡土的卫士,站立在家乡的地平线上。傲然挺立、直冲蓝天,将村庄笼罩在绿荫里,为辛勤劳作的人们搭盖起片片阴凉。
大道两旁,一排排绿荫树拔地而起。春来融入大地,抽条成长;夏至绿满枝桠,风起猎猎;秋日飘洒出片片金叶,换上金黄的盛装;冬雪摧不垮你的意志,压不弯你的脊梁。你是乡村大地上一道道靓丽的风景,你是一处处绿色的屏障。
沙洲河滩,一片片防护林葳蕤茂密。风浪袭来,为大堤遮风挡雨,为保一方平安,你织成大堤的避风港;洪水来临,你又筑起一道道坚实的城墙,纵使全身淹没,也绝不会倒下,誓死扞卫着大堤,保护着家乡。
有了你,村庄不再空旷。你化作一株株守望树,坚守在我的村庄,伴随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们,守卫着生养自己的土壤;每当我外出奔波劳碌,离开家乡,你不离不弃,从不言弃对家乡的守望,等我归来,我禁不住要亲一亲你的脸庞。
有了你,风沙不再飞扬。你化作一顷顷绿化树,生在沙土上,长在沙土上,用你那高大的身躯凝聚着脚下的散沙,让乡村大地变得郁郁葱葱,生机昂扬。
有了你,岁月不再难熬。在那艰难的日子里,你宁愿委曲求全,化作一棵棵摇钱树,为乡亲们换来柴米油盐和食粮。
有了你,致富不再奢望。在那机器轰鸣的车间,你宁愿化作一方方板材树,为富裕的乡亲们做出多彩的嫁妆。
哦,坚韧不拔的意杨,无论沙土还是洼地、无论天寒地冻还是酷暑炎炎、无论大道还是小径、无论肥沃还是贫瘠,你都不会挑剔,随遇而安,随处生长,处处展现出生命的光芒。
哦,雄性阳刚的意杨,乡土里的大丈夫,虽然外表粗鲁,皮肤粗糙,面部斑驳陆离,但你质地清白,性格粗狂,骨子里露出的全是霸气与豪放。
哦,高大伟岸的意杨,无论白昼还是黑夜,无论朝霞还是黎明,你寸步不离地挺立在我的身旁;你是荒漠原野里的巨人,静静守候在我的乡土,纵使严寒酷暑和雨雪风霜,你带给人世间的是温馨的惬意和安详的时光。
哦,默默无语的意杨,风沙吹不老你的脸庞,岁月改变不了你的倔强,你留下的是生生不息的风景,带走的是无怨无悔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