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的文章

请欣赏压岁钱的文章(精选9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压岁钱的文章1:女儿送我压岁钱

文/卢素玉

大年初一我们一家吃过午饭,我进卧室休息,女儿悄悄跟了过来。她掏出一个红包递给我,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妈妈,我已经工作了,这是我给您的压岁钱,祝您龙年大吉,身体健康。”我不肯收这钱,故作生气地说:“瞎胡闹,天下哪有晚辈给长辈压岁钱的,你拿回去。”“妈,现在时代变了,晚辈给长辈压岁钱是合情合理的。您想想,‘压岁’不就是压住年岁、岁数,不就是晚辈期盼长辈健康长寿的意思吗?”女儿硬是把红包塞给了我。

女儿工作还不到一年,这已经是第三次给我钱了。第一次是她首次发工资,给了我200元,非要我去买件衣服才罢休,第二次是我高血压犯了,她拿出300元钱给我,让我买个电子血压计,我不舍得买,硬是把钱退给了女儿,女儿干脆自己到药店买了一个电子血压计送给我。女儿常常对我说:“我会好好工作的,老妈您只要保重身体,就等着今后享女儿的福吧!”

在我的记忆里,女儿从小就乖巧,心地善良。记得她读小学时家里不宽裕,每年春节我带她去走亲戚,亲戚或多或少都要给女儿一点压岁钱,女儿当着亲戚的面把钱揣进荷包,只有走出亲戚家的大门,女儿就会如数把压岁钱交到我的手里。我问女儿怎么不用压岁钱买零食吃,女儿懂事地说:“妈妈工作很辛苦,现在都累瘦了,我的压岁钱用来给妈妈补充营养,妈妈就多买点好吃的吧!”女儿的这份爱心让我感动了很久。

女儿如今已长大了,她的善良和贴心依然如故。女儿拉着我的手,满怀信心地说从她上班起,她每年过年都要给我压岁钱,我开心地点点头。一个人能对父母尽孝,证明这个人心地善良,知道感恩,有这样的女儿我非常欣慰。女儿刚参加工作,单位效益一般,她的收入也不高,今后恋爱、结婚都需要用到钱,她给我的压岁钱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动的。第二天我就到银行以她的名字开了个户,女儿今后给我的钱我都将存在这个账户里,等女儿出嫁那天,我会把这个存折亲手交给她,这是女儿的孝心存折啊!

压岁钱的文章2:“割耳朵”的压岁钱

文/朱群生

如今在城里或者乡下农村,孩子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已经不会再为“一日三餐”所愁,也不会为过年的压岁钱而发愁,愁的更多的是今年的压岁钱怎么花。对“大人盼做田,小孩盼过年”这样的谚语,龙子凤女们压根就没有听说过。但是,这句俗语三十年前却常挂在乡下农村大人们的嘴边。虽然我早已过了“盼过年”的年龄,可一到过年,仍情不自禁地想起最令小孩眼馋的“压岁钱”。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舅舅每年给的压岁钱最多。舅舅当时在靠近六安的偏远农村信用社工作,印象中一年只能见到一两回,我很敬畏他甚至是“怕”他,因为每年腊月二十七八左右,他总是先提出看我的成绩单,根据成绩单上的表现,才将一叠崭新的能割破耳朵的连号角票奖赏给我。这些崭新的能割破耳朵的票子常令小伙伴们羡慕,眼中都闪出异样的光芒。可这激起不了我多少自豪感,我知道,这种占有权的日子原本就是兔子尾巴——长不了。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家相当困难,全家五口人就有四口人吃闲饭,母亲体弱多病,三个孩子嗷嗷待哺,全家生计只能靠父亲一个人维持。尽管父亲一年到头很少有歇息的时候,常常是起早到晚不歇中,但到年终分红时,生产队长的工分本上记载的我们家依然还是透支,透支意味着一年干到头,不但拿不到分文红钱,还必须从家里垫上一笔款子,才能扯平工值。

常言道:叫花子都有三天年,再透支年还是要过的。大年三十守完岁,父亲便给三个孩子发压岁钱,通常是我最多,也只不过是两张皱巴巴的贰角钱票子而已,加上舅舅给我的压岁钱,口袋里是一年中最富有的时候了,这种感觉就像如今的大款一样。然而每年又都是这样,大约不出正月十五,口袋里的钱便囊空如洗。一般从小妹开始,父亲总是以小孩子家装钱容易丢为由“哄”了去,然后依次到我。每次“没收”我的“财产”,我都是极不情愿,甚至伴随着“怨恨”的情绪,在地上耍泼打滚的事都不止一次干过,心想:“父亲,你怎么这么小气?”某年春节的一天,父亲和母亲在房里小声嘀咕,只听母亲说:“伢子他舅舅给的压岁钱,你都拿走?”父亲说:“嗨,***你晓得,开春地里麦子要上肥,上哪弄钱买化肥,好在小伢子还小……”到此我才似乎有点明白,父亲要我们的钱原来也是有用的,虽还在正月里他却在想着自留地里的麦子了,毕竟自留地里蕴藏的是全家的希望。渐渐地,我开始懂事,以后的压岁钱总是能自觉地让父亲“没收”。

如今,舅舅已经光荣退休在家颐养天年。我也按照舅舅指点的道路,一直在农村信用社工作,参加工作也有二十多年了,携妻带子在合肥安家落户,再也不要什么压岁钱了。每年回乡下老家过年,大年三十说到压岁钱时,父亲的眼里总是饱含着一份歉疚,好像欠儿女们一笔债似的,其实他老人家并没有想到,儿女们怎么会怨恨呢?更多的是时候,想到的是舅舅他老人家给我压岁钱的幸福时光。

压岁钱的文章3:闲话压岁钱

文/农华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年又将至,说到春节难免让人想起“压岁钱”的习俗。

过年对于孩子而言,最高兴的莫不过是得到压岁钱了。

传说在古代,有一种妖怪叫“祟”,黑身白手,趁年三十晚上专门去摸小孩的额头,一旦被摸之后小孩要发热变傻。为了避免小孩遭遇这种不幸,民间时兴年三十晚上整夜不睡觉守岁,并提前把祟比较害怕的几枚小铜钱放在小孩的床头边上,把祟赶跑保佑孩子平安。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久而久之,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的家庭生活并不富裕,家里兄弟姐妹多,吃饱饭都成问题。压岁钱是我心中遥不可及的一个梦,一种奢侈。后来生活条件渐渐有了起色,父母有余钱可以给我们兄弟姐妹压岁钱了,虽然可能只是一毛钱、两毛钱,最多时一两块钱,但对于当时在清贫中成长的我们,已感觉自己是个大富翁,是天底下最幸福、快乐的人。那满心满怀的兴奋和喜悦,从心底里溢出来,在双眼中透射着光芒。

现在长辈给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但如今的“压岁钱”有些变了味儿,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甚至上千,大有相互攀比炫耀、行情看涨之势。

当然,也有人趁着拜年往领导家跑,见了小孩毫不犹豫就掏钱给“压岁钱“,出手很是阔绰。其实地球人都知道,那是变着法子的送礼,看中的只是小孩家长手中的权力,“醉翁之意不在酒”!

殊不知,压岁钱是一种民俗,每一份压岁钱都带着长辈的一份祝愿与希望,无论是多是少,如果你把钱用在不该花的东西上,它会无声的责备你。当你把这些钱拿去做一些好事,它又会无声的赞扬你、鼓励你。

有人说,压岁钱是特指长辈给晚辈,晚辈给长辈只能叫红包。但无论叫什么、无论给多少,只要心怀关爱和感激,表达自己对晚辈、对长辈的一份祝福、一份感恩,都会让他们内心感到无比喜悦、欣慰、温暖和满足的。

今年,我就特意买了几个大红包留着,把我的祝福和感恩装进红包里,准备在大年三十晚上送给我的父母和孩子,衷心祈愿他们幸福、快乐、健康、平安!

压岁钱的文章4:压岁钱

文/雪荻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莫过于过年了,不仅有平时难得一见的好吃的、有新衣服穿,甚至可能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压岁钱。

上世纪六七十、七八十年代,家家生活不富裕,有的家庭孩子多,吃饱饭都成问题,压岁钱是孩子心中遥不可及的一个梦,我们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梦。后来生活条件渐渐有了起色,有余钱可以给孩子们压岁钱了,虽然可能只是一毛钱、两毛钱,最多一两块钱,但对于当时在清贫中成长的我们,已感觉自己是个大富翁,是天底下最幸福、快乐的人,那满心满怀的兴奋和喜悦,从心底里溢出来,在双眼中透射着光芒。总是会把压岁钱“藏”在自己觉得最隐密的地方,偷偷地拿出来,一遍又一遍地看了又看、数了又数,那种甜蜜、喜悦的心情,会陪伴我们好久、好久。得来不易,花起来自然慎之又慎,每一分钱,都会让我们想了又想、掂量了又掂量,一定要让它完成最有“意义”的使命:也许是一个作业本、一支带橡皮头的铅笔,或是一方花手帕、一根花头绳、几粒水果糖,甚至是想念了许久的一本小人书、连环画。而男孩子们,他们的愿望更广阔、更宏伟,比如,一个飞机、轮船模型,一把仿真的枪械、刀剑,一辆玩具小汽车、小坦克,满口袋五颜六色的玻璃弹珠。

一年年过去,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今的孩子,似乎对收压岁钱已没有了特别的感觉。压岁钱收到手软是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的象征,是百姓的乐事、幸事,能够成长在这个幸福美好时代何其令人羡慕,但深深地镌刻在我们记忆深处、儿时的那种最简单的幸福和快乐的感觉,也似乎渐渐变得模糊了。

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由来已久,是希望晚辈平安幸福、远离灾难、平平安安度过一年。那么,成年了的晚辈给长辈压岁钱也理所应当。有人说,压岁钱是特指长辈给晚辈,晚辈给长辈只能叫红包。我想,本不应拘泥于称谓和形式,无论叫什么、无论给多少,只要心怀关爱和感激,表达自己对父母、对长辈的一份祝福、一份感恩,都会让他们感到喜悦、欣慰、温暖和满足吧。

今年,我特意买了几个大红包,把我的祝福和感恩,装进红包里,送给我的父母和爷爷奶奶,祈愿他们幸福、快乐、健康、平安!

压岁钱的文章5:母亲的压岁钱

文/时双庆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小年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吵热了整个小城,也沸腾了我的内心。我不由得想起去年,过年的那天晚上,母亲用一张红纸包了200元钱,放到我手里,说:“给,这是你的压岁钱。”我呆呆地看着母亲,因为我已经30多岁了,早过了要压岁钱的年龄,可母亲依然这样宠着我,一时间,我有些不知所措。父亲在一旁说:“拿着吧,在我们眼里再大也是孩子!”父亲一边说着,一边用笑容迎合着母亲。

同样,我的两孩子也各有一份压岁钱,是由母亲发的。看到孩子脸上挂着喜悦,并瞬间将到手的压岁钱交到我手中,父亲和母亲都笑了。多么熟悉的场景,儿时的我,不也是这样的吗?只是时间过的太快,我还没有来得及报答,他们已经老了。

记忆中,那年,门前的老房子已被重建,我们家破天荒地盖起了三间大平房,两间灶屋,还修了一个宽敞的大院子,所以,过年也就显得比以往更加隆重。

到了三十的晚上,母亲开始履行她的职责——发压岁钱。我和姐姐则静静地在一旁等待着。母亲照例用红纸包着,我把红纸打开,看到了里面躺着的两元钱,心里已是激动不已,再看看姐姐,她看都不看,把压岁钱放到了口袋里,我就莫名地怀疑起来,吵着闹着要看姐姐的压岁钱,当姐姐生气把压岁钱扔在我面前时,我笑了,我知道母亲并没有偏袒姐姐。

大年初一,到大伯叔叔家,也能抓到一些压岁钱,虽然不多,但那高兴劲就甭提了,我把这些压岁钱和母亲给的压岁钱放在一起,数了又数,我知道这些压岁钱并不能保存很久,过了年,就要再交给母亲,因为母亲怕我把它弄丢了,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压岁钱也就成了一种形式。

现在,依然和母亲住在一起,平日里,有时也会给母亲一些钱,但母亲总是说用不着,我知道,这哪里是母亲用不着呀,而是母亲不愿意向我索取,可她却在过年这样的时机找到了给我钱的理由,不管我长到多大,也不管我是否需要,母亲都在默默地做着这一切。

母亲的压岁钱,给了我心里的奢望,我不求自己能够给母亲带来大富大贵,只希望我的陪伴能够延续母亲的爱子情结,直到母亲老去那一天……

压岁钱的文章6:温暖的压岁钱

文/张卫荣

盼或不盼,新年都会不急不缓地如约而至。一进腊月的门儿,家家户户都在紧锣密鼓地忙活着过年餐桌上的菜类和面制食品,特别是过了腊月二十,家里还得选派出人来,一趟一趟上街买茶几上必备的水果、干果、糕点等食品。此外,最不可忽视的一件事,就是大人们一定要在口袋里准备一沓崭新的钞票!干嘛?压岁钱啊!面额 不拘大小,却是过年时人与人之间那种热闹和温暖氛围的体现。

得到压岁钱,是每个孩子过年最美好的渴望。而压岁钱对于大人们来说,可谓是喜忧参半。喜得是趁过年对亲朋好友家的晚辈们掏出一份压岁钱,表示疼爱之情;忧得是如果稍有疏忽,比如众多亲朋聚在一起,难免会有被漏掉掏压岁钱的孩子。你本不是有心所为,却让本来温暖人心的压岁钱多出一份尴尬。

所以,掏压岁钱是个技术活。比如掏压岁钱的时间、数量,说什么祝福的话语,等等,得做到心中有数,千万不能随意而为和信口开河。此外,你还得仔细观察,亲戚 是否先给你的孩子掏了压岁钱,如果亲戚先于你掏了压岁钱,你得了解一下他掏了多少,然后再从这个数的基础上添加点儿,多少无所谓,就是别少于这个数为妙,都是亲人,便宜不到外家嘛。掏压岁钱最重要的技术,就是你事先一定数好共有多少孩子需要掏压岁钱,千万不能漏掉一个孩子!做到一视同仁,唯如此,过年的压岁钱才显示出其特有的温暖。

过年,每个家庭都有亲戚这个庞大的亲情关系网,什么叔叔婶子、姑夫姑妈、姨夫姨娘、舅舅舅妈等等。别看平时这些亲戚们各忙各的,可一到过年,全都聚在一起了。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喝酒、打牌,沉浸于过年的喜庆里;那些平时难得聚在一起的表兄弟、表姐妹们,也撒着欢儿的疯玩儿。然而,再喜庆、再丰盛的宴席,也有散场的时候,亲戚们散去的时候就是掏压岁钱的高峰期,在拉拉扯扯的客气中,今年掏压岁钱的“盛事”也告一段落。

相比较而言,朋友之间比亲戚要客气些,如果不是“利益”特别明显的朋友关系,很好相处,你来我往,彼此掏出的压岁钱几乎是相差无几,谁也不讨谁的便宜,感觉 上温暖,面子上又有光,这是人与人之间最恰当的相处方式。也有“利益”明显的朋友关系,平时得益较多一方肯定会多掏点儿,倒也无可厚非,因为他平时得到的 利益远远超过多掏出的压岁钱多少倍了。

而大多数家庭与定庭之间是相互掏给对方孩子的压岁钱,不会计较吃亏讨便宜,只为过年的热闹和哄孩子们开心!更表示长辈对孩子的疼爱!这种疼爱让孩子从小就感觉出浓浓的亲情和压岁钱的温暖。

压岁钱的文章7:压岁钱

文/马亚伟

小时候过年,压岁钱是孩子们最大的诱惑。收到长辈的压岁钱,就是收到一份份“压住邪祟”的祝福,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年。更重要的是,压岁钱给孩子们带来了无以伦比的欢乐。

“钟打五更又一年,儿孙长高开笑颜。分食枣糕与橘荔,更喜遍赐压岁钱。”收到了压岁钱,我们乐得忘乎所以。钱舍不得花,在手心里被攥得潮乎乎的,张开手来,一块钱的纸币皱巴巴的,还冒着手上的热气。这些钱,要等到开学后买文具用。那个年代,孩子们的口袋一年到头都是空空的,不像现在的孩子随时都有零花钱,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了可以供自己支配的钱,怎能不激动兴奋呢?

我家是个大家族,我的堂弟堂妹们有十几个,爷爷每年都会给我们压岁钱。很多年里,大家的压岁钱都是1块钱,后来涨到5块钱。爷爷是个极为节俭的人,可是过年给压岁钱爷爷从来都是大方的。大年初一早上,兄弟姐妹们给爷爷奶奶拜过年,掌握“财政大权”的爷爷会从柜子里翻腾一番,把藏在柜子的最里层的压岁钱拿出来分给我们,人人有份。

我考上师范那年,村里轰动了,乡亲们都夸我有出息。在爷爷看来,我更是光耀门楣,功不可没。那年初一,大家拜过年,爷爷照例从柜子里翻腾一番,拿出压岁钱。他首先分给弟弟妹妹们每人5块钱,最后就剩我了。让大家没想到的是,爷爷拿出了4张崭新的5元人民币说:“今年呢,给你们的姐姐20块钱压岁钱!知道为什么吗?”弟弟妹妹们欢呼起来:“因为姐姐考上大学了!”其实,我考上的只是中等师范学校,在大家眼中,就是考上大学了。

爷爷笑眯眯地说:“对!你们的姐姐了不起,她是你们这一辈儿里第一个大学生,你们都要向她学习!算命的说了,咱们家出大学生,你姐姐考上了,还会有别人考上……”爷爷平时话不多,那天却长篇大论说了很多。事实证明,爷爷的那番话,还有他的“奖励政策”,让弟弟妹妹们很受鼓舞,学习更努力了。而他说的“算命的说了”,不知是真算过,还是无意中利用了如今教育学中的“心理暗示法”,给大家一个好的心理暗示。多年后,我的堂妹堂弟中有6个考上了大学,如今都飞向了全国各地,有一个堂妹还准备出国。

这些年里,爷爷一直以我们为荣,每当说起我们这些兄弟姐妹,他就会神采飞扬,朗声笑着说:“我要好好活着,看着孙子孙女们个个有出息,为家里争光!”

可是,今年,86岁的爷爷走完了他一生的历程,永远离我们而去了。伤心难过的同时,我们会把那些美好的记忆牢牢记在心中,也会像爷爷说的那样,努力工作和生活,做个“有出息”的人。

压岁钱的文章8:给母亲的压岁钱

文/韦耀武

年初一,给父亲和母亲拜年。

母亲患“帕金森”好几年了,临近过年却愈发严重了,起床要父亲搀扶,吃饭也得父亲一勺一勺喂。最严重的是她口齿不清,说话“啊啊呜呜”的,谁都弄不清楚她说的究竟是什么,连一直照护她的父亲,也只能从她吐出的一连串的“啊呜”声中,某一两个模糊的字词,大概猜测出她要表达的意思。

那天,妹妹给了父亲压岁钱,然后又来到母亲床边,母亲侧卧着,妹妹扶起她,把压岁钱往母亲手里塞,说:“妈,给你拜年了,我平时回来少,照顾你也少,给你点钱,让爸给你买东西吃。”

妹妹一家都在上海,因母亲身体不好,今年春节放弃了和家人团聚,回娘家来和我们一起过的年。

妹妹塞在母亲手里的压岁钱,母亲因“帕金森”双手胡乱舞动着,钱被母亲“呼”一下扔在了地上。我忙扶住母亲,妹妹弯腰拾起钱又塞在母亲手里,钱却又被母亲掷在了地上。如此数次。母亲还“哇哇”大声说着,看起来很激动,我和妹妹面面相觑,却根本不知道她说的是什么,她的意图是什么。

这时,在外屋接待拜年客人的父亲进来了。父亲看着母亲,又听了一阵母亲的“哇”语。父亲冲妹妹说:“燕儿,***的意思是不要你的压岁钱,你把钱收起来吧。”

妹妹握着钱,喃喃地说:“那怎么行呢,我的一点心意。”

妹妹站在靠墙那一侧床边,父亲站在进门处。妹妹从母亲身前伸过手,把钱递给父亲:“爸,我把钱给你,你给妈收着。”

谁知还没待父亲伸手接钱,“啪”,母亲挥舞的手又打在了妹妹递钱的手上,妹妹一哆嗦,说:“看着妈病了,力气还蛮大,都把我打痛了。”

父亲说:“别看***病了,她心里明白着呢!算了算了,她不让给,你别给了。”

又来了客人,父亲出去了。妹妹想了想,把钱放在了衣柜里,母亲穿过的一件衣服口袋里。

父亲正陪客人说着话,母亲忽然大声嚷了起来,那声音比往常大了一倍。父亲和客人吓了一跳,我们也吓了一跳,都往母亲那儿跑去。我们去是枉然,我们不懂母亲。只有父亲耐心听了一会儿,问妹妹:“你是不是把压岁钱放哪儿被她看到啦?”

妹妹说了地方。

父亲从衣柜里找出压岁钱,当着母亲的面,把钱还给了妹妹。看着妹妹把钱收在了自己身上,刚刚还大声叫嚷,双手乱舞的母亲,立马静下来了。

看着安静下来的母亲,父亲轻声说:“你们,什么都瞒不过她的。”

妹妹背过身去,悄悄抹了把眼泪。

我也是。

压岁钱的文章9:压岁钱与压岁言

文/徐德瑞

同大人们相比,小孩子更喜欢过年,因为到时不仅可以穿新衣新鞋,贴红对联,燃放鞭炮,而且还可以收获长辈和亲友们赠送的“压岁钱”,让小荷包鼓起来。不是吗,现如今大人们送给孩子的压岁钱,已不是以往块儿八角或三五元钱所能应付得了的,而是几十元、上百元,乃至几百元上千元。大人们都比着多送,看谁送的压岁钱多,谁的面子就大。于是一个春节过后,有的小孩子可以收到几千元,乃至上万元的压岁钱,你说他们咋能不心花怒放,期盼早日过年呢?

不过,社会发展到今天,笔者以为过年时长辈和亲友光给小孩子送压岁钱似还不够,从培养教育好下一代着想,建议长辈在送压岁钱的同时,最好还送上一份“压岁言”,比如在红包上书写一两句锦言或一首短诗,这样或许更有意义一些,因为“言”的过程,是思想交流和汲取的过程,长辈和亲友们通过“压岁言”跟孩子谈心,讲理议事,提希望,谈人生,说事业,话理想未来,以寄托其厚望,其功效是钱所不能替代的;同时,“言”也是一种精神,用精神压岁,其品位更高,似可成为一种移风易俗,破旧立新的新尝试。大人们一两句“压岁言”,如能有的放矢,语重心长,说不定能让孩子收到宝贵的启迪和教益,乃至受益终身!

当然,送“压岁言”也要因孩子的年龄差异而有所区别:刚刚学语的婴幼儿,不谙世事,“压岁言”自可以免送;已上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开始懂得一些简单的事理,“压岁言”当以鼓励开导为主,如红包上可书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尊师敬老人人夸”、“团结同学伙伴多”、“从小勤动手脑,长大心灵手巧”,等等。而对于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则可送上一些名言锦句和短诗妙语,讲一点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像爱国爱民,励志惜时,勤勉务实等方面的内容,比如“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之一)“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劝学》)……上述锦言和诗篇,情真意切,寓意深邃,长辈们作为“压岁言”在岁末年初赠送给晚辈小孩,其意拳拳,其情殷殷,其盼切切,将亲情与教诲有机融于一体,将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到很好的启蒙意义和导航作用,这远比光送压岁钱所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