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文章

请欣赏手机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手机文章1: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文/陶家宗

手机音乐响起了一首特别好听的旋律,忙着打开一看,原来是由青年歌手雨宗林作词、演唱的校园歌曲《时光不老,我们不散》。“……就算距离再遥远/真心不会改变/明天更值得我们期待/时光不老 我们不散/说好的幸福到永远/感觉就像在昨天/我们的幸福并没有终点”,听过了两遍,仍觉得不过瘾。实在是好,实在是妙。好就好在激昂豪迈、奋进人生,令我感念颇多!妙就妙在旋律优美,音调悦耳,歌声婉转动听。

听过这首优美动听的旋律,让我很容易联想到了你我之间积素累旧的这件事上来。算那时到如今,就因为人生旅途的一次偶然邂逅,你我于黼蔀黻纪赏心悦目的欢愉时光里,人生道路上就有了步履蹒跚情深潭水漫若长河20华年的春风得意之旅。顾影自怜,无时或忘,带给你我的却是这般含哺鼓腹,没齿难忘。

两个人的清欢世界中,你有你的风景,我有我的天空。可是就因为有了两股道上的时光交叉,我们在彼此清交素友契合金兰的人生之旅中,便有了太多的共识而共鸣,恨相知晚,从此相知相惜,不曾分离。在那些已是日久岁深浓淡相宜的穷年累世岁月里,虽然你没有走进我的生活,我也没有左右你的人生,但却成为谁也不愿离开谁的相濡以沫。这心与心的距离,总是谊切苔岑,相见恨晚。即便天涯海角,心却近若比邻。

山清水静,山川相缪,茂林修竹,望衡对宇,走过了一程又一程。你我都有一颗温柔敦厚的宽容之心,都把今生当作最后的日子来过,静心守候于缘分交织的路口。留存一段记忆只是片刻,怀想一段记忆成为永恒。

余生不再长,人生须尽欢,诗酒趁华年,用快乐充填。灵魂相契,在秋水长天处,如约而至;阳光抚熨,在枫红菊黄时,温润心房。行一程山水,感一隅相逢,无论山高水长,亦无论岁月薄凉,终是安放在你我心底里的温暖。

时光不老,相偕一生,你我不散;繁华落幕,守望相助,共渡流年。

手机文章2:那多日不闻的手机声

文/痞子科

即日,手机声。一同事问,谁电话?皆翻包,一个个悻悻然,非也。声依然,便提醒同事,你自己否?大悟,果然。脸红,铃声已然消失。问之,则曰,多日不闻手机声,意识早无。群汗!

说人生如梦也好,叹人生如戏也罢,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在扮演者自己独有的角色,并且不是一场独角戏。然而,不同的阶段,当我们匆匆忙忙地沉浸于我们称之为生活圈的时候,便会发现,与你以前搭档“演戏”的早已不是原来的面孔了。当然,在历史面前感叹时间无异于杞人忧天,但是,扪心自问,哪些曾经也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圈的朋友或者过客,你充分珍惜了吗?翻看哪些曾经印在我们手机通讯录里的数字,你能确定他/她没有更换号码吗?哪些我们设为单键拨号的人儿,你还能想起他/她的模样吗?

曾几何时,手机是照相机,是音乐播放器,是上网本;慢慢地,手机只有电话和短信的功能了;再后来,大大的数字时钟成了手机最显眼的作用;而到现在,时钟都已经不需要它了,时刻伴随在我们身旁的电脑和公交车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吃饭了,什么时候该睡觉了,什么时候得起床。曾几何时,我们巴不得时刻把手机扛在手里;后来呀,它回到我们的口袋里去了;而现在,只有抽屉的最深处才能找到它的影子。……或许是时代的变迁,或许是我们真的已经长大了,理性了,现实了,忙碌了,没有时间去顾及曾经看的那么重的所谓的亲情友情爱情了。然而,当电影里N此描述的场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你是否也会向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独自黯然?

空旷的窗外,寂寞的夜,过往的车辆,穿留的人群,一切都显得那么井然有序,而坐在窗前的却只有你孤身一人;

嘈杂的夜市,鼎沸的吵闹声,秀着幸福的人们,好一派祥和气象,而坐在酸辣粉桌前的只有你和你的影子;

……

曾经,我们嚷着这个月发了1200的短信;曾经,我们常常打电话打的手机发烧;曾经,课堂上我们在沉浸在手机电子书里;曾经,我们感叹手机生产商为什么只配备一块电池。而现在,这一切都被拥挤的公交车,竞走奔跑的人们所取代了。偶尔的电话我们会忘记自己手机的铃声,只会条件反射谁有电话来了;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的短信,想想还是下班之后再回复吧,一搁却是好几天;翻看那长长一串号码,已然不知道谁的号码换了,谁的已经无法接通;走进电话亭,却不知道该摁下哪些数字。我们知道“我爸是李刚”,知道“杀鱼弟”,知道“超女王贝整容致死”,还知道“朝鲜韩国又斗上了”,但是,我们却不知道今天是某人的生日,前几天某人签约了,那谁电话号码换了,还有另外那哥们考试获得了大圆满。……原来我们已经彻底杯具了。

道路的变长,舞台的扩大,是不是意味着属于我们的圈子却更小了?其实,我,也不知道。(痞子科)

手机文章3:爱情已关机

买那部手机的时候我丝毫没有犹豫。

手机是用来打电话的。这样说简直就是废话。

我打手机的时候从来不废话,我是认真的,因为我珍惜在电话中对她所说的每一句话,我珍惜电话中她对我所说的每一句话,因为手机是为她一个人准备的。

她长得什么样子,我没见过,我没见过她本人,也没有见过她的照片,我只听过她的声音。因为她是我的网友。

忘记了我是怎么认识她的,因为认识她的时候找我的人很多,我几乎没留意她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与我认识的。仔细回忆一下,深挖掘记忆细胞,好象是从一次论坛的跟贴开始的。我翻看了所有有关她的帖子,篇篇都很动情,篇篇都饱满细腻而丰富、真挚的感情。

她是一位才女。我看过她的文章后这么认为。我对她说:你的感情故事写得太美好了,我被你深深打动了。

她告诉我说,那些感情故事全部都是我杜撰的。

我说,能杜撰这样美丽感情的女人一定是位很有情调的女人。

我说,能写出这样美丽故事的女人一定有着美丽、浪漫的爱情故事。

她说:不,我没有爱情故事,我从来没有体验过爱情。

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

我在想:这么有才的女人却没有过爱情体验,那她一定是有缺陷,要么长得太恐龙,要么……要么……要么什么?我想不出来,反正她有问题,否则怎么会没人喜欢她。

虽然隔着的是虚幻的网络,我们彼此发见到对方的真实面容,但她却似穿越时空透视到我的思想一样地说:我知道你会想我长得一定很丑,其实你错了,我长得很好看,而且也有不少男孩子追求我,但我拒绝了。

切,自己夸自己漂亮的女人其实准保是恐龙。我是这么认为的。

但我真的很喜欢她的文章,却不喜欢她的自夸,我讨厌说谎的女人,其实也无所谓的,网络嘛,本身就是虚幻,允许虚构。我这么想着,开始接近她。

其实我是不应该接近她的,因为我接近她的越久我越迷恋上了她。与其说是迷恋她的名字不如说是迷恋她的思想、她的文章故事。

其实我也挺能写的,一些网友在看过我写的一些情感文章后都夸我写得好,说我写得特感人。靠!能不感人吗?!那是我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感情经历的总结或者是叫倾诉。那个在我生活中出现过的叫丽的女孩子最终离弃了我。MD,那个丽离弃我的理由竟然说我象个不成熟的小孩子,这是TMD什么理由。想到这儿我就想骂人,如果丽还是个人的话,我就是在骂她。我不成熟?!她找的那个所谓的“款”爷就成熟?!不就是有钱么,瞧那长相可以做她的爷爷了。一想到这儿我就忍不住想发泄出几个“靠”的骂人话。

我把我的那段感情经历的故事文章让她看了,她说真的很感动,写得真好,你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男孩子,如果我是丽,我绝不离弃你,我会加倍珍惜你,可惜我不是她,真的很可惜。

我说,你当然不是丽,因为你和她不同,看了你的文章,我知道你是位重情重意的好女孩儿,象你这么好的女孩子为什么会没有爱情经历?

她没有告诉我为什么,她只说好象真正地恋爱一次,她真的好想体验一下爱情的感动,她说好想体验一下心动的感觉。

我说,如果你愿意,我会对你说“我爱你”.

她说:我愿意。

以后的日子里我迷恋上了网络,迷恋上了网络中的她。

虽然她上网的时间不固定,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我和她之间的交流。

随着时间、随着我和她的所谓网恋感情加深,我是越来越爱她,她模糊的影子深入地融进了我的生活中。

一天,我说对她说:我想听听你的声音。

同一天的同一时刻,她说:我也想听你的声音。

于是,我买了一部手机。

买手机是为了能随时随地与她联系。

买手机是为了随时随地能够听到她的声音,因为我已经无法满足电脑前那生硬的文字,我就是想近距离的听到她的声音。

她的声音很柔和,每次听到她的声音总会有一种感觉,是一只温柔的小手在心中抚摩的感觉,真得很美好。

我迷恋上每天的与她电话中的交谈。尽管大笔大笔的话费帐单从我腰包中掏钱,但我心甘情愿,因为这是爱情的魔力。

直到有一天,我说:我想见你。

她说,我知道会有这么一天,我知道你会提出这个要求,但我们注定了只能在网络中。

为什么?!为什么不能走进生活?!为什么只能在网络?!我质问她。

她没有说为什么,她只说我很感谢你给了我爱情的体验。

我再打电话给她,关机。

电脑前我再也见不到她的名字、她的任何消息。

她蒸发了?!

我狂晕!骗子!TMD!又是一个大骗子。

我的精神彻底崩溃了。

我想过不再给她打电话,但我控制不住自己,真的!我真的很爱她。

手机虽成了空闲,但我仍坚持着充电,我等着她的来电。

那天,手机终于响了。

是她。我欣喜若狂。

不是她。是位陌生的声音。一个女人的声音。

电话中的那个女人说:谢谢你!谢谢你的爱情给了我女儿生命最后一段时光的延续。谢谢你在她生命终结前的一段时光里给了她爱情的体验。

什么?!我不是很明白。

她走了。真的很对不起你,是她欺骗了你。她临死前说很对不起你。

为什么?!

因为她是一个生命濒临边缘的女孩子。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边缘,因为病魔是无法抗拒的。她不甘心就这样离去,她想体验一次爱情,所以她上网……你是位好男孩儿,我们一家谢谢你!同时也再次对你说声:对不起!

我象做了一场梦。

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

爱情已关机。

手机文章4:手机坏了之后

文/蕊儿

下班,吃过晚饭,料理完一切事物,我习惯性地坐在沙发上聊微信,忽然手机屏幕一黑,我手中的物件变成了一块砖头,任我怎样开机,抠电池,重启手机,屏幕仍是漆黑如墨。老公凑过来看了看,说,手机坏了。

手机坏了,我变得百无聊赖起来。烦躁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一下子撞到了穿戴整齐的母亲身上,我吃了一惊,连忙搭讪,“您要出门?”

“我出去走走,一会儿就回来。”母亲答着,弯腰换鞋。看着母亲把鞋套在脚上我才想起,这个时候是母亲散步的时间,在老家的时候,母亲就喜欢散步,现在到我家来,我总是低着头玩手机,竟忘了老人的这个习惯。

想到这我心里涌起一股内疚,告诉她等我一下,我陪她下楼。

天冷,路滑,凛冽的风把我吹得打了一个哆嗦,我感到母亲也微微颤一下。我连忙把手伸进她的臂弯,搂紧了她的胳膊。

意识到我扶她,母亲怔了一下,忽然笑了,说你小时候,我常常想什么时候你能搀着我散步呢,没想到这样快就盼到了。

我仓皇地红了脸。这是我第一次扶着她走路,也是我第一次陪她散步。我记忆中有不少我们相依的镜头,不过都是小时候,我的手吊在她的臂弯里,由她搀扶着走路,而今,我大了,她老了,我竟没有真正搀扶过她。

想到这,愧疚感由心底冒出。我把她搀得更紧了。天冷,小区人不多,我们沿着甬路一圈圈走,母亲完全不似在房间中独坐的沉默,显得尤为健谈,把我小时的故事,一桩桩一件件搬出来,我听着,笑着,却在心里哭着,母亲多么需要一个谈话的伴儿呀。

小区的灯次第的亮了起来,风一次次割疼了我的脸。我提醒时间不早了,我们回去吧。母亲意犹未尽地望了下天,往回折返。

上楼的步子,母亲走得更慢。我小心地询问,是不是刚才走路累到了?母亲摇摇头,说不是,只是希望这楼梯不到头,她可以和我多走会儿。

我笑,我不是在您身边吗?有话随时可以说啊!

母亲望了望我,说,你每天总是在那看手机,哪有时间陪我说话呀。

我腾得红了脸。进了房门,我把手机卡装进以前的非智能机,把坏手机扔进了垃圾桶,手机我不修了,我要留出时间陪妈妈散散步,说说话。

手机文章5:夜半听雨

文/邓世琴

手机电子书看到迷顿,半梦半醒间,被淅沥的雨不经意地滴醒了,雨点敲击着窗棂,发出的声音听来甚是悦耳。披上衣衫爬下床,没有开灯,摸索着走到窗前,原来窗户根本是开着的,风虽不急,可也感到了迎面的潮湿,一丝丝的湿气顺着面颊、眼角,继而入侵到全身,向身体的每一寸蔓延开来。我静静地站在窗前,就这么听着,黑夜里,雨在轻声地低诉它的寂寥,像是一首忧郁的情歌。

近日又看《红楼》,林妹妹虽不喜欢义山的诗,可是对那句“留得枯荷听雨声”却情有独钟,可见,在她心中,静静地听雨是一种意境,那雨声不是琴声却胜似琴声。我没有黛玉的情怀,但是既然被滴醒了,自然是睡不着了,泡上一杯老白茶,怀着一份宁静听雨,也是相当的惬意。

深夜听雨,或窸窸窣窣,或沙沙露露,自古以来,多少文人骚客对雨偏爱至极,写下来不少字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愁绪满怀,“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无欲”的孤寂冷清,“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的无可奈何……

雨,自古以来总是承载着诗人太多的情感,走过千年。此时,太过安静了,尤显得雨声的清晰,这样的夜晚用来迷睡岂不是虚度?若有三两知己剪烛西窗共话夜雨,该是多好的境界。

此刻,还在听雨的人又有谁呢?

手机文章6:碎碎念

大概三个月没开手机。黑屏,安宁。反正也没多少人会想起我。寂寞,无痕。越来越不在乎一些事物,或人。只是学会了要依靠自己。

浸淫在安妮宝贝的书里,接近干涸的温度,和渗透到骨子里的冰寒。自以为目及人烟悲凉的灵魂,其实更孤单。我终于开始厌倦她的笔墨。

即便我曾经那么地偏爱。原来我想要的,从来不是伤感,而是收敛锋芒,含情脉脉的温柔。

两个月前,混蛋Z,骂了我,背地里。所有人都劝我原谅。但抱歉,做不到。因为天真的相信过。所以做不到。其实你大可当面讥讽。我向来

不是个脆弱 的人,决不会掉泪,甚至会和你握手。如此一来,我也不用像现在这样,看见你就恶心。好,记一辈子。坏,也同上。

看了村上春树的三天两夜访谈,才明白自己文笔的幼稚,和矫揉。并非崇拜这个作家。但他的阅读量,及其庞大且深邃的思维体系,着实让

我钦佩。至少,我做不到耐心细致地读完,像《静静的顿河》这般考究的文书。

最近,在学校旁,竟然找到了几家很好吃的粉线店。在这里摸爬滚打的快三年。此刻有种悲喜交加的错觉。说实话,一直对学校附近的环境

不 满至极。现在发现。生活里的美好,无处不在。若我们能懂得知足。

超级讨厌新版的QQ空间,就琢磨着让人花钱。更改了我以前那么用心弄出来的首页。一句改版,就任意为之。这种强行限制自由,擅自敲

定结果的行为,让我深恶痛绝。商家永远不会体贴人文记忆,抑或人文情感。连选择,都没有余地。

中国日趋做作的战争片,倒人胃口。十部里堪称经典的,少之又少。不要对我说什么铭记历史。假若你们没有用它来收取获利,谋求财富,

我将无上尊敬。战争,更多的是伤痛。为何要拿来利用,披上正义外衣,掩盖 自己的贪婪。还是诸位剧作和导演的想象力,太过贫 乏,唯有

模式化的复制。

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奔赴新西兰,带着老爸老妈,去冰湖滑小艇,凝视耸立冰山炫目的雪顶,仰望澄蓝天空洁白的游云,嗅到纯净的空气,

哦,不能忘记鲜嫩美味的刺身。我确信,每个人的心底,都有属于期盼的目的地,请不要轻易忘记。

过去觉得抽烟,喝酒,很酷。如今了解到,肺癌,喉癌,酒精中毒,附带颓废,萎靡……这些冰冷,消极,携带绝望的名词,才惊觉害怕

和慌乱。当我看到烟与年纪的不相符,终究承认,麻醉人体的东西,只会加速我们的苍老,和消亡。庆幸,自己未尝涉足。

我爱上了一只狐狸,叫做阿狸,动漫人物一枚,好可爱,也很温柔啊,嘿嘿,就是太腹黑了。

冬天打字好冷,四肢冰凉,浑身颤抖。但想让朋友们了解自己的现况,只好hold住咯,恐怕,大概很久很久,都没时间更新日志了。散乱写了

部分最近的心情。也不晓得有几个人来瞄一下。我的心情,意外平静,不问喧嚣。还好。

大家要保暖,我的手都冻了。勿为要风度,不要温度。多爱自 己一点,厚棉衣会让自己健壮不少,却意外温暖。忸怩于他人的目光,心和身

亦会疲惫。

我开始爱上回忆,爱上全部的自己,接纳远比逃避容易。

最后,祝我即将到来的18岁破壳日快乐。悼念,告别年少;祈愿,迎接成年!

手机文章7:聊聊微信

文/草长莺飞

人们如今对智能手机十分依赖,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幼稚孩童,人人都迷上了手机,用它读新闻、看视频、听音乐、传文件、聊天、导航……更喜欢利用手机进行在线交流。我的身边,就有许多热衷于玩微信的“低头一族”。

前两年,有位年近八十的周老太恋上了微信,让儿子、媳妇教她发信息、视频聊天、建朋友圈。她说,自从玩上微信,联络更便捷,视野更宽阔,生活充实多了。去年暑假,妻子上的老年大学英语班建了个同学群,老师看到群里有一个叫“侠女柔情”的同学挺活跃,建议其担任班长并自报家门让大家认识一下,谁知站起来的竟然是个满面红光的老头,他有些害羞地说:“我八十三了,就不当了吧!”一句话说得大家目瞪口呆。

微信的方便不言而喻,但有些问题也随之而来。我有一个工作上的好友,每天早晨七点钟,必发一幅问候早安的祝福动画。开始我觉得新鲜,时间长了就觉得多余而无趣了。有一些好友“表现欲”特别强,总是不停地晒东西,美景、美食、孩子、宠物,随便拍个什么,或者截个图,都敢拿出来晒。还有一些好友,动不动就在圈里“求点赞”、“求投票”,他自己觉得有意思,或是有利可图,就“友情绑架”别人,依我看来,这种行为烦不胜烦。

微信支持群聊,群多了,各种联络频繁了,感情加深了。某天,妻子喜滋滋地告诉我,她的某个好友建了个“高中同学群”,把她拉了进去。那几天,她整天捧着手机在群里聊天,我叫了她几次,她回我时头都没抬。瞧,这个群聊竟有这么大的能耐,让一个退休老太改变了原有的作息规律。

我有十多个微信群,主要是方便工作交流。每天的工作忙忙碌碌,我不愿把有限的宝贵时间都耗在微信上。尽管如此,仍免不了有些纠结与无奈。有时,群里的信息声响个不停,看吧,怕是些无用的垃圾信息,既打搅了工作,又影响到情绪;不管不问吧,又怕错过真正有用的重要信息。虽然可以设为免打扰,但也不想让这些群总是顶在前面。于是,当感到腻烦至极限时,只好选择默默退群。

有一首歌叫《请爸爸妈妈放下手机》,歌中唱道:“手机手机我问你,你为什么有这么大魔力?太多太多目光都被你吸引,你让人们都为你深深着迷。”微信时代,我们尽情享受科技,享受生活,这本无可非议;然而,凡事都讲究张弛有度,千万别让手机垄断生活,使自己成为微信的奴隶。朋友,有时间请抬起你的头,多看看蓝天白云,多看看青山绿水,多看看远方的路;有空闲请放下你的手机,多陪在父母身边与他们聊天南海北,多与身边的亲朋好友交流思想,畅叙亲情、爱情与友情。

手机文章8:我与手机那些事

文/温书航

手机,一种高科技的电子产品。生活在现代的社会,基本上是人人有。甚至有的人因为工作的需要,拿着两三部手机。而我,也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

小学五年级时,我初次有了手机。对它格外珍惜,加倍保护。因为有了它,妈妈开始允许我自己一个人去学校,放学自己一个人回家。但每次到学校以后,必须要用它给妈妈打电话报平安。渐渐地,我开始尝试独立做其他事情,我的自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要不是因为它,妈妈才不会放心让我独自一个人出门呢!

在家做作业时,每当有不会的题,我都会拿起它,拨通同学的号码。我们在电话上一起研究,很快就有了结果,顿时有了很大的成就感。这让我恋上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种高科技的智能手机渐渐普遍了。它不仅可以打电话,还可以玩游戏、看小说、上网等等,各种各样的功能迷惑着我的眼球。那时的我刚刚小学毕业,正值升入初中的暑假。爸爸妈妈考虑到我应该已经有克制力了,就给我也换了一部这样的智能手机。

我学会了用手机上网,从开始的5元流量套餐嫌多,到后来的10元流量套餐都觉得不够用。经常吃饭时都抱着手机看一些无聊的八卦新闻;浏览一些自认为有意思的网页;常常和同学在QQ上说一堆很没有意思的话语。我学会了用手机看小说,由于太想接着看下去,又怕爸爸妈妈发现,常常半夜一两点还蒙在被子里看,严重影响了我的睡眠。甚至有时在路上走路,都低着头看小说。

那个暑假很快过完了,我上了初中,与此同时我也把这种恶习带到了初中。因为每天都要写作业,于是我就经常在写作业期间玩手机,刚开学作业并不多,但是我的作业几乎每天都写到了晚上12点,睡眠不足,第二天听讲效果也不好。时间久了,我意识到了它的危害性,曾试图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远离手机。于是,做作业时,我把它放到离我非常远的地方,希望我能忘掉它。刚开始做作业时还有点效果,但在写作业的空隙,我很多次都克制不住想去拿它,转念又一想:还是算了吧!为了提醒自己,就在自己的大腿上狠狠掐一下,又继续做作业。但是,最后我还是失败了。

初一上学期很快结束了,我的手机流量上来了,学习成绩下来了,这给了我一个沉重的打击。这次,我下定决心不再玩它。考虑到自己管不住自己,我就把它交给爸爸妈妈保管。我恢复了原来的正常生活,渐渐地淡忘了它。初一下学期的学习生活中,虽然缺少了它的身影,但我利用课余时间读了几本书,参加了几次户外活动,我的学习成绩也有所好转。没有智能手机,我依然快乐充实。

想起我与手机那些事,让我对它既爱又恨。最终我和爸爸妈妈一致决定,还是换回那种最原始的手机,让它发挥它最原始的作用。

在我13岁生日来临之际,我写下这些,呼吁和我有相同遭遇的大朋友、小朋友们,和我一起,放下手机,走向户外,告别“低头族”,做一个阳光、健康、快乐的现代人。

手机文章9:放下手机,拿起书

文/殷君发

科技能改变人的生活习惯,亦能颠覆人的阅读习惯。通信科技的不断创新,让一个小小的手机,成了生活必需品。轻轻一点,尽在掌握,是当今阅读的“潮”,公交车上、等待开席的餐桌上、亲人聚会间隙,大部分时间都是沉默的,大家拿着手机,这个网站看一看,微信朋友圈浏览一遍,好像这个世界就真的在掌握之中了。难怪有人感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看着你,你却在看着手机。

如果你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阅读,并能从里面得到很多有益的信息,本也无可厚非。因为,手机阅读最大的优点是不但有文字,还有音乐,有色彩,随时随地想看就看,不打搅别人还能安安静静打发无聊的时光。但就目前来看,有一些信息未能得到有效的印证,还有一些信息违背科学道理和生活常识,被广泛传播,以致报纸和电视台这样的权威媒体专门开设栏目,以实验的形式去验证网上的传言,让专业人士站出来辟谣、澄清,实在是让人不知所措,难免产生被愚弄的感觉。

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多样化的。有人喜欢快餐文化,有人喜欢关注社会热点事件,也有人喜欢经典阅读。对经典的阅读,需要境界,需要与作者有思想碰撞、有精神交流。说实在的,在看了一段时间的微信朋友圈、QQ空间之后,我还是回归了传统阅读,放下手机拿起书,沉醉在一个个作家的精神世界里,细细品味经典作品的喜怒哀乐人间百态,找到了阅读的乐趣,回归阅读的本意。

捧着书,与拿着手机,于我来说,是不同的两种感受。书,能给我厚重、馨香、沉醉的感觉;而手机,只能是感官的阅读,过目即忘,好像了解了许多,回想起来却啥都没真切地记住。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读王跃文的《大清相国》《爱历元年》,都能在书中找到生活的影子,能深深地、静静地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挣扎、快乐或者痴迷。特别是在读姜戎的《狼图腾》时,我反复品味、反复想象一群狼如何追赶、围剿一群品种优良的战马,直至最后将战马全部驱赶到冰湖之中的。动物界的惊心动魄和智慧超群的群体作战,每个人脑海里都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文字的魅力,不是声光电和特技效果能够体现出来的——即便是根据小说改编的、由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的电影《狼图腾》,也未能完全演绎出来,至少没有将我脑海中想象的场面演绎得那么生动,那么惊奇。

阅读需要境界,需要思想,也需要想象。对经典的作品,我采取传统的阅读方式,并非我食古不化,也不是因为守旧,而是一种习惯,一种理解。所以,我经常放下手机,拿起书!

手机文章10:微信小天地

文/沈博森

自从买了智能手机,注册了微信,于是朋友就多了起来。微信不同于QQ,QQ里有很多不认识的朋友,而微信大多是自己熟悉的朋友。

在微信里可以看到多年老同学的喜好,可以看到生动有趣的视频,可以看到富有哲理的语言故事,可以看到业界的精华章节,还可以看到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接触到的领域。这些都可以解忧减压,让心胸开阔,烦恼皆无。

在微信里,忙碌的人们利用业余时间尝试着创业,想要通过微信小天地有大作为。过年过节,可以通过微信向亲朋好友发送问候的图片,便于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微信无国界,甚至海外的亲戚都可以随时交流彼此的困惑。即便是在天涯海角都可以很方便地取得联系,真可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手机文章11:红薯飘香

文/赵德发

我的手机上有好几个小视频APP,但很少看。在这个虎年的春天,我却频频点开,看上一会儿。看啥?看家乡的人卖红薯。那天,我在“美丽家园—宋家沟群”看到一个通知:镇上要搞直播培训,请能说会道、想做地瓜直播的报名参加。我早就知道,家乡相沟镇的红薯产业红红火火,已成为名闻遐迩的“薯香小镇”,没想到还专门培训直播人才。我想看看,这些播主都是什么人,播得怎么样。

一看,竟然被吸引住了。播主多是农村女性,或在地里,或在红薯交易市场,介绍指点,倾情推销。有的脸上带着腼腆,言辞朴拙;有的从容自如,眉飞色舞。还有一些是从别处请来的“网红”,容颜俏丽,打扮时尚,言谈举止十分得体。我看到有一位女主播,身边有两个孩子,在一大堆红薯旁边讲得十分起劲,就下单买了一箱。第二天接到,红皮黄瓤,让人心生欢喜。老婆用烤箱烤熟两个,把皮一剥,那种金黄,那股清香,让我恍然回到童年回到故乡。我用私信与主播联系,原来她叫郑华秀,沂南县人,8年前嫁到莒南县相沟镇王祥村,今年春节后才当主播,想赚点佣金补贴家用。一开始她收入很少,但后来就多了,有一天竟然挣到460元。她平时到位于本村的“鲁南红薯交易市场”直播,中午多在野外,因为她公公一年四季外出放羊,她要骑着电动车送午饭。公公吃饭时,她就直播一会儿,向观众介绍红薯产地和山区风光。有一次我看见她直播的地方在我村东不远的高速公路桥下,几十只羊吃饱了卧地小憩,她儿子在河沟里摸鱼捉虾,她在麦田里热情洋溢直播,这些画面温馨感人。

直播,时间由播主说了算,我有时因为有事看不到,就看他们发布的小视频。那真叫一个蔚为大观。男男女女,各显神通,把红薯的一生展现给我看。我看到了育苗和栽种,看到了收获和储存,看到了销售和加工,以及与红薯有关的种种乡村物事。看着看着,年幼时经历的一些场景又重现眼前。

记忆中最早的一个场景,是我7岁时的七月十五,去生产队分地瓜。经历了漫长的春天与夏天,男女老少都在眼巴巴地等待着庄稼收获。七月十五是个节日,但是好多人家已经没有像样的东西下锅,就向队长提出要求,刨两亩地瓜垫垫饥。队长也许有过踌躇,因为地瓜还没长足个头,但他最终还是在夕阳西下时,带着大伙来到一块地瓜地里,我挎着篮子也去了。刨了一会儿,一轮圆月从东山升起,新出土的地瓜散发着香甜气息,激发了人们的活力。成年男女一边干活,一边大声说笑;孩子们追逐嬉闹,在松松暄暄的地里打着滚儿。月上三竿,人们分到地瓜回家,每个庭院都传出急促而响亮的风箱声……从那以后,生产队隔几天便刨一回地瓜分掉。许多人明显地胖了起来,我们把这叫作“长地瓜膘”。

地瓜,养活了一代代的人。四季轮回,一些人也随着地瓜的有无膘长膘落。地瓜是鲁南人的主食,没有它很难活下去,但是天天吃、年年吃,就让人受不了。用地瓜或地瓜干磨成糊子烙煎饼,是最好的吃法,但做煎饼很麻烦,费柴费工,就用水煮。煮出来的地瓜或地瓜干口感极差,难以下咽,吃下去还可能胀肚子、泛酸水。我曾体会过那种难受的滋味,便暗下决心要逃离它。23岁那年,我考上了公办教师,吃上了大米白面。此后,对地瓜的恨意延续了20年,直到我进入中年,讲究养生,知道那是一种营养全面的好食品,才允许它出现在餐桌上。

让我回忆起来的另一个场面,是我10岁那年初春,我经过路边的一个地瓜窖子,见好多人都站在窖门口,就走了过去。我看见,那些人都是满脸焦急,唉声叹气。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闻到一股酒味儿,但掺杂着霉味儿。这时,队长手里拿着几块地瓜从窖子里怒气冲天走出来,旁边的人拿起地瓜捏捏看看,说:烂了呀!毁了呀!我这才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知道那股酒味儿其实是烂地瓜挥发出来的,烂了地瓜种,会影响地瓜的栽种与收成。那一年,生产队没有足够的地瓜育苗,只好等到别的队栽完,去拔人家剩下的或新发出的地瓜苗,秋天收的地瓜少了许多。

而我在直播中看到,现今到了暮春时节,从窖子里取出来的地瓜依然表皮发红,没有腐烂。前年,我在老家进过新式的地瓜窖。山东省里派来的驻村第一书记,用他们争取到的60万元在宋家沟村建起了10个窖子,帮乡亲们贮存地瓜。那些窖子又宽又深,每个窖子能存10万斤,农用车可以直接开进去。秋天把一包包地瓜装进去,春节前开始往外运,分拣装箱后,被商贩运往城市。因为有许多科技手段检测和控制温度、湿度,地瓜即使到了麦收前也完好无损。经过一段时间的存贮,一斤地瓜能增值好几毛钱。

我看见,一些主播并不是只想卖红薯赚钱,还有一份闲情雅致。他们直播本地的山山水水、拍摄绿油油的庄稼地,对家乡的热爱溢于言表。有的直接秀才艺,弹着吉他唱自家红薯有多么好,还有人播着播着玩了起来。有位年轻农妇,将地瓜叶柄一截截折断,每隔一厘米左右留一段,让叶柄的表皮连缀起来,挂在耳朵上当“坠子”,摇头摆动,风姿绰约。当年农村女孩们的玩法,我已彻底忘记,时隔半个世纪又重新看到。还有一个女主播,到地边折下一段柳枝,拧巴拧巴抽出枝干,将空心皮管做成柳哨。她仰脸吹响的那一刻,我被那久违了的声音感动得泪湿眼窝。

看家乡人的直播和视频作品,我不只是怀旧,还能学到一些新的知识、新的语言、新的观念。

我从小吃地瓜长大,自认为对它非常了解,但今日才知道,我过去熟悉的品种全被淘汰,因为没有人再晒成地瓜干长期保存,代之而起的是农业专家培育研发的新品种。那些专业名称很多,有“烟薯”“济薯”的多个型号,还有“西瓜红”“紫罗兰”等等。一位主播说,他们把“济薯26”叫作“板栗香水”。这种红薯产量高,容易贮存,而且“颜值高”,色、香、味俱佳。

主播们使用的语言也值得品味。有人用方言,一开口就是老地瓜味儿,用的一些词语土得掉渣,让人倍感亲切。也有人用普通话侃侃而谈,其中还夹杂着网络新词,像“绝绝子”“奥利给”“浅尝一下”“好嗨哟”等等,一些主播经常使用,便于和城里年轻人沟通。有一个小视频,打出了这样的文字:“为了男人的奥迪,为了女人的迪奥,为了孩子们的奥利奥,加油!”我知道奥迪是一种豪车,但不懂“迪奥”和“奥利奥”是什么意思,百度一下,才知道二者分别指法国时尚品牌、巧克力味夹心饼干。

我还发现,一些主播有思想,有情怀,观念新颖。他们一方面为了赚钱,另一方面也想当“网红”,展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有的讲,自己万一红了,就能让父老乡亲多赚一点钱,为乡村振兴出一把力。还有的向往更高的精神层次,身在乡下,放眼全球,对国内外许多事情都能评说一番。一个网络新词“格局打开”被频频使用、反复强调,就是说,眼光不要短浅,做事不要拘谨,审时度势,奋发有为。我听到这些,不禁暗暗赞叹。

今年4月下旬,相沟镇党委邀请我给年轻党员干部讲一次“微党课”,课堂设在宋家沟社区的办公楼上,不在现场的人可以在网上收看。我站在楼上向东南方眺望,那里有一块地是我老婆40年前的“责任田”,我在那里帮她种过地瓜。想起劳作时的艰辛和那年秋天的微薄收成,我心中五味杂陈。

讲完课,镇领导陪我去参观在沈保村建的“红薯文化展馆”。宽敞的展厅里,有图片,有文字,有实物,将红薯栽培的历史与现状展示得全面而生动。墙根摆放着一件件旧时农具,把柄上滑溜溜的磨痕和汗水浸出的油黑,让人瞬间回到那个以地瓜续命的年代。另一个展室,摆满红薯加工后的多种产品,各有特色,琳琅满目。

镇领导告诉我,因为相沟镇多是沙岭地、棕壤土,有种红薯的传统,镇委镇政府因势利导,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让农民通过种红薯增加收入。全镇每年种植红薯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0%;有500多个大中型红薯窖,能将每年秋天收获的红薯全部存下。红薯交易市场已有20多处,客户前来收购后运往青岛、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很受欢迎。相沟镇还积极发展电商平台,鼓励网上直播带货,每天都有大量红薯和红薯衍生品根据订单发往天南地北。“相沟地瓜”地理标志也正在申报中。相沟“红薯文化节”以前举办过几次,影响很好,以后也还要再办。

走出展馆,我看到了一尊红薯雕塑。几个红薯一根秧,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想到红薯传入中国400多年,瓜瓞绵延,活人无数,而今又为乡村振兴再立新功,我站在那里,向它瞩目良久。

手机文章12:微信里的群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现在人的手机的微信里,都有好多的群,有购物的,有赞的,有营销的,也有做宣传的,各种各样的都有,他们各有各的规矩,比如不能发广告,不能私自加好友等等,有时入群容易,退群也简单,也有难加的,一个人建群,总有他的目的,不能做让他不如意的事,不然就会被移出群聊的。就像现在的家长群,在老师面前流群拍马不少,还有利用老师的名义,诈骗的也不少的。微信群就像人们说的一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微信里的群真的好多呀,有自己加进去的,有别人把你拉进去的,我是喜欢自己人的群,都是熟悉的人,也有亲人的,大家可以共同分享开心的事,一起分担困难,还可以有商有量的,再说了,也是知根知底的,小群的人好说话,还可以遇到好事,发一个红包什么的,岂不乐哉!

我不喜欢太功利的群,这样有点假,如果有人在群里讨论一些事情,我也是愿意加入的,这样微信就是一个平台,可以交流不同的想法,说好的交流群,就是用来交流的,不是其他的吧!不过购物的群,如果是公益的,也是功德无量的!也有义工群,通知群里的人,多参加活动,也有工作群,有事群里说话可要谨慎了,不要一不小心说错话,把上司给得罪了!

微信群有人喜欢在里面畅所欲言,有人宁可沉默是金,这个也是因人而异的,平台大了,总会有不同的想法的人,但是也要墨守成规,不能破了规矩,不过社会上为了营销了, 总是会群发什么的,这样也是有利有弊的,因为广告太多了,一点也没有内涵,群主不开心就把你移出了群,这样谁还敢发广告呀!

微信里的群是五花八门的,什么样的都有,看你的需求了,有的群可以听一些人生道理,学一些人情是故,最希望的可以在群里遇到一些良师益友,或者是贵人,帮你左右逢源,这个看你的能力了,有的群会帮助你好多的群多了,未必是坏事,也是一个平台,让你去发挥的!

这就是微信里的群,你们怎么看呢?

手机文章13:母亲的手机

文/水木年华

前些日子,母亲跟我说想要部手机。母亲最早有部小灵通,是姐姐给她买的,后来妻子给她换了部老人机,用了好几年了,出门的时候她就会带着。这次她老人家说想换。其实之前很久她就说过,原因是老爸出门时不带手机,有时晚回来她担心,她想把老人机给他用。

知道了母亲的想法,过了几天我就开始在家里找以前的旧手机。

我们这一代是用手机比较早的,2、3年换一部,10几年下来,恐怕每个人都得换了5部以上了吧。开始我找了部诺基亚,以为待机时间长一些,可是屏幕太小,按键也小,母亲用着着实费劲。于是,我又找了妻子刚用过不久的一部手机,粉红色的,滑盖式的,母亲看了很高兴,好像孩子见到了新玩具一样,开始每天都看,很新鲜。手机有照相功能,女儿去的时候,母亲便让女儿教她怎么照,她学会以后就拍了许多照片,有家里的也有外面的。平时和我们联系也不大用家里的座机了,改用手机。

这件事在我脑海里很长时间了,一直想写下来,有些感慨。手机在我们眼里,那是再普通不过的了,手机对于我们,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是生活的一部分。可是对于老人,那绝对是件新鲜、贵重的“奢侈品”了。因为她们这一代,年轻时经历了太多贫穷困苦,老了也没用过这些电子产品。所以,母亲想要部手机,对于她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愿望了。而且,她是向孩子要,她虽然有退休金,可是她自己不会买,也不舍得买,她知道孩子有不用的手机,所以她也是鼓足了勇气才提出来的。

就是母亲的这样一个不大不小的愿望,我也没能及时满足她,一开始也没有给她找部满意的。于是,我想起我小时候想要什么东西,看到一件喜欢的玩具,我会不假思索地张口就向妈妈要,而妈妈总是马上尽量满足我,不满足我就会哭闹。现在我们为人父母,也是这样,孩子也像我们以前一样。所以我感慨,孩子在父母心里那就是天,而父母在孩子心里是什么呢?

所以,我想父母有什么要求,做儿女的应该尽量满足他们,不能拖延,更不能应付;即使父母不提,那是他们不好意思或者怕给孩子添麻烦,作为儿女应该经常问问老人需要什么,不要等父母说,想尽孝时及时尽孝;即使你给他们买这买那的,表面上他们说花钱其实他们心里很高兴。其实,父母也不奢求孩子提供什么物质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儿女常回家,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孩子积极上进、事业有成就好,这也就是父母最朴素的愿望了!

手机文章14:现在是断网时间

文/紫烟袅袅

正拿着手机在群里激动地抢着红包,女儿喊我,应声时,她已经走开了。跑过去,女儿无奈地说,只想问问今天几号,可问了好几遍没反应,在iPad上查了。我放下手机,凑过去,人家已经打开电子书看起来了。好不容易拉着老公一起下厨房,他塞上耳机听有声书,我东拉西扯半天一句也没听。一把拽下他的耳机,他转身又刷起了微博。

这就是我每天的生活写照,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他在你身边上网。铺天盖地的最新资讯、永远也刷不完的消息、不断出新的游戏,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但充实的同时却忽略掉了生活的本真和温馨。

小时候,每天回到家里,写完作业,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喝茶聊天:爸爸总是把自行车擦得锃亮,让车后轮飞速地旋转显耀他的车保养如新。妈妈会边打毛衣边讲笑话逗得一家人把茶水喷出老远。而我和弟弟就在院子里耍宝,满头大汗地找爸爸妈妈讨赏。如今,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了过眼云烟,一去不返。

那天的同学聚会,一桌人都忙着低头看手机,有人献计,把桌子中央空出来,手机都上缴。不准静音,不准飞行模式,不准关闭网络!手机铃声响一次罚酒一杯,想看信息罚酒两杯,想接电话罚酒三杯。这事过去没几天,看到有同学在朋友圈感叹:“网络,你断与不断,我就在这里。”

我不禁大受启发,既然全家因为科技和网络而疏于交流,那么为什么不干脆选一个固定的时间离开网络,全家总动员寻找久别的热闹呢?女儿第一个响应,她嗔怪爸爸好久没陪她散步了。老公也没意见,原来他早就看我抱着电脑不顺眼了。一拍即合,女儿干脆拉断了电闸。

瞬间,一片漆黑中,三双手握在一起。只听着石英钟发出的嘀嗒声,我们慢慢坐到沙发上,老公打开话匣子说起了最近的趣事,一个同事辛辛苦苦从日本买回来的马桶盖,回家仔细一看生产地竟然是中国广东。从日本购物聊到抢红包,直到人生如何实现反转,怎样让自己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又聊到该为谁点赞……

不知不觉已到深夜,这段纯净的时间里,没有网络的侵入,我们在黑暗中心无旁骛,认真地倾听和交谈,从没感觉老公是这么幽默,女儿是这样善解人意有理想。这才是完全属于家的时间,心只为家人而存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