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文章

请欣赏金秋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金秋的文章1:金秋

文/俞玥好

秋天,她带着一身金黄,迈着轻盈的步伐悄悄来到人间。

来到梧桐树下,抬头仰望,“饱经风霜”的梧桐叶渐渐枯黄,一片片黄叶在秋风中簌簌飘落,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又像一群飞燕,悠然飞翔,真有意思!

秋风像一只神奇的画笔,一夜之间把大地染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公园里,枫叶红了,菊花开了,红花映着绿草,绿草挨着红花,清澈见底的池塘倒映着它们的身影。

果园熟了;秋风吹红了苹果,染紫了葡萄,抹黄了橙子,涂红了石榴。

田野上高粱的脸红了,稻谷成熟了,远远望去犹如大地铺上了一张金灿灿的巨毯。一阵秋风抚过,不时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它们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啊!秋天真是一幅美丽动人,充满生机的画卷!

金秋的文章2:金秋,我们一同前行

文/紫色的回忆-洁儿

回首,六月的狂欢离别还清晰如昨;回想四年的大学时光,感慨万千。那些共同唱过的歌,共同经历的事已渐渐地成为今日的笑谈,回首中那嘴角泛起的微笑里依然包含着太多的留恋;再次伫立于林荫小道的柳树旁,风气的秋日,我将回忆一点一点的捡起,那四年恍如一场青春的游戏,蕴藏着我们几多年少的秘密,曾经的曾经,我们怀着同一份梦想,坚守着最初的一份执着,走过无数“战场”,在征战中用每一分每一秒厮杀,在休养中用每一步每一履充实,太多个日出日落,太多个星月同归,在朝阳初开的次日,我们守得云开见月明,迎来了人生中的又一缕别样风景!

秋风的吹拂引得绵绵的思念,柔柔的秋雨又激荡起我的心海。青春,这是一段多么缤纷绚丽的时光,又是多么让人羡慕的时光;同样,也是拼搏、奋斗的时光,正是有了拼搏的泪和奋斗的苦,我们的青春才完美,才值得我们在这一段闲暇的午后久久伫足,回味……

丝竹管弦,荡涤着似水流年的芬芳;

成长的年轮,交织着青春邂逅的萧音;

低吟浅唱,旋律中隐藏着说不清的伤,

曾经的相望,幻化成樯橹灰飞的无言。

那眼眶里晶莹的流动,不是眼泪,

而是青春执着信念的荡漾。

珍藏这份痛并快乐的拥有,

牵手,并肩,你我追逐的方向,

在落英的脚下,

就是梦想花开的舞台!

微波随着秋风的吹拂荡起层层涟漪,落叶飘零,不是对大树的抛弃,而是为来年大树的枝繁叶茂贡献自己的最后一份力量,这是爱,这是最高境界的付出,我们的青春不也应该这样吗?为了每一个爱我们的人而付出我们的努力,付出我们的能量。秋风过处,秋意渐浓,在这一段午后时光看云卷云舒,看行人匆匆,金秋,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亦是一个开始的季节!

金秋的文章3:时光深处的烂山湾

文/余普查

如果金秋的艳阳依然在我的记忆中一团炽热,那我的眼前即刻就有一片向日葵的花海,轻风从花面上拂过,花朵摇曳着,一个少年被芬芳的花香包裹着。晒黑的面孔上落满了花粉,一朵向日葵和一顶草帽相互撞击,一些虫鸣和一些鸟啼在田埂上宣泄着季节的声音,周围一座座土崖上爬满了岁月的苔藓,一条回家的路穿过一道山谷的壑口,一片林子在一座老梁上托着一片白云。我就在这样的一个地方,一个叫烂山湾的地方学会并掌握了一个农家子弟必须从事的劳动技能。没有想到有一天会离开这里,因为我的父亲就在这里劳动了一辈子,我们村里的人就靠这些破烂的山地填饱了肚子,我也相信如此,必将如此。

第一次来烂山湾是跟着父亲来玩耍。父亲在麦田里拔草,我在捉蛐蛐,也掐一种叫麦瓢子的花蕾吃,脆脆的,甜甜的,满口生津。阳光在头顶直直地射下来,我感到周身一团灼热,我是第一次接受了阳光这样的洗礼,尽管绿油油的庄稼地漫溢着清香,尽管有父亲坚实的身影在我的视线里频繁的屈伸,我还是感到时光的缓慢,以及空谷的寂寞。后来读书领会了这样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方知一个农人的命运就是从烂山湾开始的。这里洒下的每一滴汗水,都催生出了每一粒麦子,发挥的每一个动作,都让一棵向日葵的头颅朝向太阳。

记不清哪一年,父亲离开了农业社的集体劳动,被安排去放羊,羊圈就修在烂山湾的土崖上,一大一小两口窑洞,大洞圈羊,小洞住人。父亲烧炕洞的炊烟在山弯中弥漫,我在陡峭的坡地上戏耍,羊群咩咩呼叫,那样的场景牢牢刻在一个孩童的记忆里。我听着父亲高举的扬鞭在风中喧响,看着羊群乖乖地绕过庄稼地食草,我是何等崇拜我的父亲啊,他高大的身躯在半崖上挖土,一团团碎土顺从地堆在羊圈的周围,当这些碎土变成高高的羊粪堆子,生产队长对我的父亲赞不绝口。

可是一件事的发生让我读懂了父亲的卑微和懦弱,也初次品尝了世态的炎凉和人生的百味。当时队里给父亲派了一个助手,他是村支书的儿子石头,每天跟在父亲的身后拦羊,有时候和我一起玩耍,有天晚上石头要住在羊圈里,很久不归家的父亲突然想起了回家,便问石头一个人敢不敢独自看样,石头爽快地答应了。可是半夜,村支书推开了我家的屋门,对父亲一番斥骂,父亲垂头丧气地去了羊圈,我缩在被窝里大气也不敢出。原来石头睡到半夜遭夜莺惊吓,回家告诉了原委。后来的日子里我时常被村支书冷峻的面孔和威严的呵斥所惊扰,觉得我长大后也要成为一个呼风唤雨令世人敬畏的角色。

我的童年也就在烂山湾的花谢花飞中逝去了。第一次参加烂山湾的劳动是收割麦子,我知道我是一个能挣工分的大少年了,大人们割麦,我和伙伴们拉着耙子耙散落的麦穗。这里的土地坑坑洼洼,我们累了的时候就躲在一个低洼处玩耍,镰刀嚓嚓的响声就在我们的周围覆盖着,当队长发现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一哄而散,耙子划过麦茬时搅起一团团土雾。大家于是寻找更加僻静的角落贪玩,譬如山湾里有一条死娃娃沟,是村里抛掷死婴的场所,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死婴,现在的解释就是医疗水平低,而村里人也不加节制地生育,半数的婴儿都不能成活,那时我的母亲常常对我说谁家的娃又糟蹋了,我就知道烂山湾又多了一个粪背篼,年幼的婴儿按我们的风俗不得入土,就随便裹在粪背篼撇在沟里,让乌鸦去啄食,让地鼠去吮血,破烂的衣物堆在泥坑里,这是一个何其恐怖的地方啊,年幼的我绝不会一个人在那里逗留,可是伙伴们有胆子大的,拿起那破碎的衣服当空挥舞,惊飞了一群群的麻雀,结果又是招致队长的一番斥责。多年后我才知道了感激父母,感激生命的关爱,我没有成为烂山湾那条沟里的一分子。时光之河渐渐填平了那条沟,贮满希望的烂山湾让我也拥有了一块责任田,可是我已经走出学校去林场打工了。烂山湾在我走出村庄的三年中生长着怎样的庄稼,我不得而知。只有父亲渐渐衰老的身躯让我读出了那块山地依然充满了艰辛。

三年后我考入师范,暑期就走进那片旺盛的向日葵,我在帮父亲给葵花地锄草的时候,我看见了距我家土地不远的一个娇美的身躯,她的秀发在葵花叶子上飘拂,她的腰肢犹如健壮的葵花杆,她是叶子,我从小到大的同学。实在说不清原因,我们村里有我好多的女同学,可是唯有她的影子,她的笑声,她的脚步,常常走入我的梦境。记得小时候在一个生产队,平素在一起劳动,少年的心房里跳荡着一种欣慰,一种幻想。可是有一年生产队分了家,把我和叶子分在了两个组,劳动的时候再也看不到她的身影了,感觉心里空荡荡的,干活也缺乏力气。田野无尽,我常常伸长脖子去了望,看叶子的那组人在哪块田里劳动。

此时的叶子已经出嫁了,回娘家来劳动。正好土地相邻,于是多年羞涩难以对话的我们开始了第一次交流,听得出她对我的羡慕和欣赏,我也无意间露出遗憾的语气,仿佛有一块巨大的空洞横直心空,有一条虫子穿行其中,就如那道山脊的壑口,一条路在逶迤延伸。但后来我依然感谢烂山湾,感谢那年的夏天,我能在不经意间再见到叶子,看她劳动的身姿,这是珍藏在一个少年心底最大的秘密,它使我欣慰了多年,幻想了多年,我无法诉诸曾经的念想,也已经不能诉诸曾经的幻想,我感到我和她就是两棵向日葵,在山地的深处默默生长,感受阳光,感受风雨中的摇曳,有肥沃的泥土,我们就是亲人们的温暖和希冀。

我真正经营烂山湾的土地时,已经在家乡执教了。周末或假期,父亲和我,及我老婆的身影就常常在地里出现,那一大块的土地,给我们家庭打下了好多粮食,但我们也常常为这块地发愁。从我家出门去烂山湾不算远,可是路途特别难走,一条羊肠小道先穿过一道深沟,再穿过一面陡坡,再穿过别人的庄稼地,送粪,打药,锄草,收割,收获等等,全靠人力,架子车通不过去,牲口没发驮载,常常为了一捆庄稼或一背篼粪土,我要在那条路上歇缓若干次,在陡坡处侧着身子前移,稍有不慎就双足踩空,不是人摔倒就是麦捆子掉在了沟底。幻想着有一条大路通向庄稼地,幻想着有朝一日离开这片土地,觉得就这样一座烂山湾,我诗人的狂妄,事业的痴迷,怎么能容得下呢?

十多年前的一个下午,我已经在小城工作了半年,回家看望妻儿,父母已经苍老得不能到田里去了,妻子和幼小的儿子在烂山湾挖葵花杆,我顾不得休憩,赶到地头,依然是坑坑洼洼的土地,依然是炎炎的秋阳,依然是那条逼仄的小路,儿子在捉蛐蛐,妻子在汗流浃背地干活,大片的葵花杆倒伏在泥土里,犹如望不尽头的生活。多么清晰的画面,就像我小时候跟随父亲第一次到烂山湾的情景,看着瘦弱单薄的妻子,太阳烧透的黝黑的面容,我心里一阵隐隐的作疼。但我依然感激烂山湾,感激这样丰收的一个秋天,感激这里的每一只蛐蛐,让我的妻子沿着父亲的脚印为我们创造生活的温饱,让我的儿子沿着我的脚印享受童年的快乐,让我的前程里还有一片凝目的山地。

如果拥挤的城市容不下一颗美丽的秋阳,如果钢筋水泥的空间闻不到一丝葵花的香味,我的眼前就呈现出那一片灿烂的花海。如果我刻意奢望的空想落了空,如果十字街头我茫然四顾找不到一条去路,我就想起我学会农活的烂山湾,就想起在逼仄的小路上咬紧牙关朝着一个方向前移,哪怕背负的有多重,哪怕干旱的年份庄稼颗粒无收。在时光的深处,我依然遥望烂山湾,那片充满生长,充满亲情,充满艰辛,充满欲望,甚至渗透着死亡气息的山谷,见证着我人生的大半旅程。

金秋的文章4:太多的丰收,太多的尘埃

文/李明春

金秋是属于收获的,太多的收获,太多的沉重

太多的沉重,太多的车轮

太多的碾过,于是,丰收是沉重

丰收是车轮滚滚,丰收是尘土飞扬

我坐在金黄的玉米穗上

我坐在金黄的玉米穗上,是坐在丰收上,我有些腰酸背疼

绝不是坐享其成的那种,此时,玉米地里晃动着

粉的,红的,淡蓝的,淡绿的头巾,无论男女,他们用一枚钉子,划开玉米皮

左右撕扯着,左右扭动着,像跳着摇摆舞,喀嚓一声,他们在埋头掰玉米

西风吹拂着

西风吹拂着,是为掰玉米的人们,摇着扇子

送着清凉,秋天的太阳依旧灼灼而照,那些热浪,像六月的蒸笼

玉米叶子,沙沙作响,有些秋风瑟瑟,丰收

为什么会伴着枯叶凄凄惨惨的交响,尘封的劳作,是在沙子中淘金

一弯夕阳的金镰

一轮夕阳,渐渐落在了祁连山背后,祁连山

在切割夕阳的弦月,那是在为丰收的人们,打造一把把金镰

收获不见日出出门,不见日落进门,金黄的玉米穗

背在蛇皮袋子里,夕阳的余晖,收割着低低的尘埃,还有低低的炊烟弥漫

金秋的文章5:金秋十月桂花香

金秋十月,是桂花飘香的季节,在浓郁的桂花香里,人的心情总是很舒畅,那沁人心脾的香啊,总是让人心旷神怡,深深地吸一口,那清香直入肺腑,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株桂花树,在儿时的记忆里是一株大树,要两个大人才能合围,长得葱葱茏茏,树冠象一把伞。还记得那树根上到春秋季能长出木耳,大大的,比人工生产的木耳还要大,于是到桂花树根上去摘木耳成为我儿时的一大快事。然而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那满树的桂花,大桂花树每年都开花,开得蓬蓬松松,满树都是,杏黄杏黄的小花,一簇簇挂在树梢上,掩映着绿叶,成为那个qvod季节最美的风景;桂花开了,满园芳香,那香气随风飘散,飘得好远好远,隔得远了,香气也就淡了,悠悠的,但那香气依然清醇,直至今日,那股清香,依然留在我的脑海里。桂花开了,大抵也就到了中秋,那时也是知道中秋的,知道中秋月亮最圆,还听说中秋晚上要开天门,我是没见过,没见过倒越发给这个传说增添了神秘的感觉;但那时中秋不兴吃月饼,月饼在那个年代还属于奢侈品。可惜后来不知什么原因那株大桂花树给砍掉了,要不然我真的要买上一大摞月饼,坐在浓郁的桂花香里吃上一回,这样才不会愧对那清醇的花香。

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学校座落在一座美丽的小城里,还记得上学第一天,第一眼见到的就是校门内一溜儿盛开的qvod桂花,不需要什么道白,这美丽的花香成了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子的最佳礼品,吸着熟悉的花香,初次离家远走的我似乎又回到了家,后来才知道这里的桂花是经专家精心培育而成的,一年四季都有桂花开,不算太小的校园里,到处都弥漫着迷人的花香。香浓的桂花香气伴我渡过了短短的四年,但我会把校园里的桂花香连同美好的记忆珍藏一生。

一个初秋的午后,信步在修葺一新的武陵山人行游道上,一股悠悠的清香飘过,蓦然回首,一株拳头大小的桂花生长在坚硬的石壁上,灿烂地开出许多小花,清新的花气在空空的旷野里四散飘溢,在秋后和煦的阳光里沐浴着桂花的清香,又何尝不是一件美事呢?我的心灵在这阵清香里飞升,宛若高僧得道之后的涅磐。

金秋的文章6:云梦闻秋

文/鬼谷云梦

金秋献玉,大地飘香。

产后的原野,在暖阳下静静地小憩。隆起的沉重已然卸却,幸福洋溢在母性的爱抚中。

此时,又一轮耕耘隆隆而起。夏天的希望延续着秋的梦想。土地翻腾,黑金涌动。生命轮回,无止无休。

风起处,云如絮。

绿色渐退,黄意朦胧。渐凉的是季节的回归,铺展的是暖暖的补给。

告别稚嫩的懵懂,走出葱郁的繁盛,平淡让人平静。一如这多彩的叶片,凝结着生命的积累和岁月的饱满,此时已无所势利,只有随遇而安。挂着当好旗帜,落下则适得其所。

云梦如梦。秋雨潇潇已别过,飞瀑洪洪再难期。

苍草摇曳,红叶烂醉。在云梦的眼里,只有天的平阔和空旷。云梦累了,只想握紧阳光的被角,独自沉沉眠去。

黄花娇媚,粉朵明丽。在云梦的心里,只有地的博大和深邃。云梦累了,无意炫耀诱人的风姿,唯愿默默离开。

知了的清响不再。因为云梦已无嘶吼的气力。只有虫声唧唧,遥相应答。不知是云梦的低吟,还是晚秋的歌咏。

行于崖畔,立于绝顶,蹲于石上,坐于草丛,任午后的斜阳把你做成剪影。蝈蝈并不惊惧,野鸡并不逃离,天上鸟翔,地上兽窜,和谐安谧,田园宁德。

或者微眯,或者轻歌。一本书在眼前放着,并不翻转。一枝笛在口中衔着,并不吹奏。天籁与心对话,生命与物同游,何用碎语!

一个人归于云梦,有云就有世界,有梦就有生气。

看和观,可以让人感叹。听和悟,可以让人回味。

离开纷扰,忘却一切,经曲杳杳,香烟渺渺,神由心生,仙由静来。看苦难之众其乐融融,不啻为一种解脱。

斋饭清淡,无为相亲,目光随处,清亮而和善,再不备防。

自由其实就是心的自由。散散漫漫,并无目标,活着或者重生,因缘随命,不亦乐乎?

金秋的文章7:奇特险峻仙人崖

文/周琪

在金秋八月游麦积山无疑是一件美事。我和爸爸来到了麦积山五大景区之一的仙人崖。

刚进入仙人崖,目之所及只有一色青翠的草和星星点点的白色雏菊,清清的溪水在两岸的草丛中漫流,给这无边的绿毯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山脚的炎暑早已消失不见,迎面送来的只有清凉。

坐着观光车顺着公路一路向上,树木渐渐多了起来,也到达了真正的目的地。我们先游的是仙人崖三崖之一的西崖。石质台阶蜿蜒向上,高低不平。我们漫步在林荫小道之间,山上的松树翠色欲流,很是清新,每一棵大树都极其粗大,只是一些伸出的枝叶就可以遮住整个过道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细碎的日影。山林中蝈蝈的叫声不绝于耳,伴着喜鹊和黄鹂的鸣叫,恰如一场绝妙的音乐会。小松鼠也在林间嬉戏,一听见踩踏石板的脚步声,便探出头来张望,甚至用那黝黑发亮的小眼睛与你对视,丝毫不怕人。我们享受着林间美景,完全不觉得吃力,不知不觉就到了山顶。

站在山顶,眼前又出现了另外一番景象:这山崖是这样的奇,壁面上形状各异、凹凸不平,而又色彩斑斓,彩线纵横交叉,斑斑点点,组成各种形状,让人无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山崖又是如此的险,它向前凸出,空隙里矗立着一座座庙宇,让人担心它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沿着石崖向对岸的丹霞方山望去,山顶上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没有了遮蔽,阳光的照耀使山峰上的叶片反射着亮光,而整体又是朦朦胧胧,像巨大的透绿屏风一样,让人赏心悦目。向下俯视,除了绿色,再没有任何杂色。林海波涛,汹涌起伏,一浪低过一浪,那气势壮阔极了。

大饱眼福之后,我们又顺着台阶,伴着鸟语花香,迎着微风,奔向另一个景区!

金秋的文章8:金秋话蟹

文/刘广志

金秋,正是品蟹的好时节。

江苏的阳澄湖,是著名的大闸蟹产地之一,40多年前,我因工作关系常去当地出差,总要带些螃蟹回来品尝。那时生活水平低下,螃蟹不过9角钱一斤。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螃蟹的身价已不可同日而语。孝顺的儿子知道我喜欢吃螃蟹,近20年来,每到中秋至重阳这段时间,都会从金坛等地带一些地道的生态蟹给我过过瘾。

《红楼梦》第38回有林黛玉的一首咏蟹诗:“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螃蟹到死也忘不了“身披铁甲,手持长枪”,充满白嫩鲜肉的前螯,飘散着香味的一块块蟹黄,令人垂涎欲滴。与蟹有关的美食丰富多样,仅煮好的螃蟹配以香醋、姜丝等简单佐料,味道就十分鲜美了。最让我难忘的蟹之味,是我姨母在世时她做的醉蟹。因姨父喜欢喝酒,每到秋令时节,姨母就买来一些个头不大的螃蟹,用水洗净,放在一个小罐子里,用白酒浸泡,再把坛口密封,过一两个月后制成醉蟹,给姨父做下酒佳肴。我曾品尝过姨母的手艺,酒香扑鼻,蟹肉味道独特,令我至今难忘。

说到螃蟹,让我想起来一个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国画大师齐白石到了上海,恰巧碰上当时的汪伪淞沪警备司令宣铁吾过生日,宣铁吾为了附庸风雅,炫耀自己,邀请了一些画家赴宴。酒会上,宣铁吾纠缠着齐白石当众作画。谁都清楚齐白石品格高尚,从来都藐视权贵,当时在场人士,暗暗为不畏权势的他捏了把汗。出乎大家意料,齐白石从容不迫,点头同意,寥寥数笔就在宣纸上画出一只活灵活现的大螃蟹。宣铁吾觉得自己很有面子,很是得意。岂料,齐白石接着在画上写了“横行到几时”“铁吾将军”几个字,宣铁吾当着众人的面,神情尴尬,自讨一场没趣。齐白石面对权贵机智而巧妙的周旋,充分表现了人民艺术家的浩然正气和爱国情怀。

金秋的文章9:九月的畅想

文/原君

金秋十月还未来临,我在九月已经畅想:风吹稻花香两岸。

然后敦促自己,应该把坐等岁月流逝、浪费青春的寂寞遗忘,献身于爱的海洋,感受秋天是一幅怎样的动人画卷,广阔天地是一个怎样的美好人间。

我在畅想之中,回顾童年的我是一副什么模样。那时的我隔三差五地在溪边漫步,步入溪中的脚丫任溪水流淌。溪水清澈见底,溪石无比光滑,青苔下有几尾小鱼在无忧无虑地戏耍。

我或踏入水中,或涉溪石而过。或去到一块巨石上面躺着看天,或在溪岸沙堆拾荒,或飞奔入草丛上把蜻蜓追赶。

记得那时候的天总是一片蔚蓝,阳光耀眼,白云如山,风吹树叶哗啦响。

在梯田形状的山景之中,农人在田间劳作,牛羊在草地徜徉,鸟儿英姿飒爽的飞翔蓝天,蚂蚁不耐烦的东走西逛,虫子裹住树叶把自己隐藏,狗子一路上身手敏捷、慌慌张张。

那时的我是个不谙人事的小孩子,整日里喜欢幻想,看到云中有一个爪子就幻想那可能是天上的龙爪,看着山外的山就想着某个山洞真有神仙,看到一些碎石头就想那可以做一个棋盘,敌我双方平均力敌展开厮杀,看到一个废灶台就想怎样在上面像模像样的煮饭。

那时的我天真烂漫,无所不想,唯有想不到长大以后的自己是什么模样。现在长大了,却不记得当初是怎样的对自己希望、向远方想望,笼统概况为:懵懂的年纪,天真的想象。

如今在这个九月的季节里,夏天的炎热经过几场雨之后,正悄无声息地隐退,换来秋天固有的凉爽。在这个凉爽的秋天,我刻意不去惆怅,放宽心以对自然。在未见黄叶凋零前,我尽量憧憬绿意带来更多的风光。同时畅想,大地上不仅有一片浓浓绿茵,还有一片爱的海洋。

在这一片海洋里,我无忧虑、无怨恨地像个孩子似的游荡。

世态炎凉,我不去想;尔虞我诈,不放在心上;八方来客,过目不忘;四季风光,细细端详。

时光,让它流淌,但不留遗憾。岁月,让它成霜,但拥有爱的海洋。

爱这天地四季风光,尽情欣赏;爱这世界八方来客,尽情欢畅。

金秋的文章10:那天我们一起踏秋

文/杯子影

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金秋的微风和煦轻柔,金秋的蓝天白云飘逸,金秋的田野遍地金黄,金秋的丛林落叶枯黄,金秋的湖水碧波荡漾,金秋的感悟千言万语。金秋的到来像是给大地披上一缕金黄色的衣裳。

走出蜇居的楼宇,迎着澄明碧澈、令人沉醉的蓝天,放下生活和工作中的琐事,我们怀着无比兴奋欢愉的心情去丛华踏秋。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有些彼此间不曾相识,但有幸齐聚一起畅谈、欢歌笑语,从陌生到相识,这是一种可贵的缘分。望着车窗外一处又一处美丽的景色,我们不由欣喜。远处有一片我们没见过的火龙果树,树是顺着中间的支撑架往四边伸长,有点像宽板的藤条,开成了大朵美丽的绿色的花,花的中间结出了玫红玫红的果子,像是点缀成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影像。个个都嘟囔着、扒着往车窗外瞧,时不时露出无比灿烂的微笑像在赞扬这片绿。车行驶在公路无边无际,注视着车窗外,望了又望,瞧了又瞧,又发现了“新大陆”。远处有座山,山外边镶着长长的岩石峭壁,看不清的、白哗哗的水流倾泻而下,我们一阵呼声,随着车速行驶,那美景也划开了我们的视线,我们也悄然不舍地寻找着下一个“目标”。

车子驶进小山村,放眼望去,高矮不低的房子,稀稀疏疏的人群,田野上挂满金灿灿的稻穗,道路两旁种着绿油油的蜜桔树,树上竞先长满密密麻麻的蜜桔。想想那桔子的味道,口水不由往外流,这就是我们开始徒步的地点。我们开始纷纷下车,整装好自己的背包,在田野边的空地上一起留下珍贵的合影。启程喽,我们的情绪都高昂不下、信心百倍,我们先是经过金黄黄的稻田,走在狭窄的田埂上有人随手抚摸着稻穗,有人俯身对着稻田摄影,而我手抓一粒穗子,往嘴里一咔,嗯,不错,这穗子差不多一个礼拜就可以收了,整得像是一位专业的农民。即而是崎岖陡峭的山路,奇形怪状的石头,灌林丛生的草木,青树翠蔓,寂寥无人,唯有徒行者。一路上,嘻哈笑语歌声不断,从山脚开始爬起,我们就一直保持着缓步前行的格调一个紧跟着一个向前爬,时不时要撩开挡在眼前树枝和杂草,其中有个女生步伐缓慢有些胆却,我想她应该是极少参加户外徒步山野。不过温暖的帮助在我们团队里时刻准备着,遇到陡坡的山路,前有开路者、帮衬扶持;后有护花者、推波助澜。徒行数百米,忽豁然开朗,路平了,山野开阔了,但眼前有条长长的水渠,水深足够5英尺高,水流湍急而下,我们要从水渠墙上0.5英尺的宽度走过,令人悚然而栗,一旦不小心踩空,跌落水中,后果不堪设想,我们边走边相互提醒,要注意看着脚下坑洼不平的路,有的相互牵着往前走,有的不怕水深、湍急、路窄还乐滋滋地拿着相机拍下每个人脸上的表情。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已到半山腰了,深秋的山野密杂而苍凉,那些树木依然郁郁葱葱,那些在春夏中恣意生长的狗尾巴草、白茅草也已渐渐枯萎泛黄,还有那落黄的枫叶,铺满了一地,虽然如此,在深秋清冷的风吹来时,它们依然努力地伸直着身躯,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依傍在山坡的小山沟有涓涓细流汩汩而出,洗一洗手,那水凉得有些刺皮,捧一瓢水于手中,清凌凌的可见手撑指纹,水流不息地流淌着,滋润着山野里的花草树木,洗涤着脚下混浊的土地,也洗涤着每位登山者的灵魂。我们坐在岩石上歇息片刻,驻足眺望着山脚下的景色,虽没有李健吾眼中的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样的豪迈,但是对于极少户外运动的人来说,一点也不逊色。那盘旋崎岖的山林小道,被茂盛的杂草丛林遮挡得不见一丝痕迹,只见陆陆续续的登山者,感谢先行者用脚下的足迹开出一条条道。就像鲁迅所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就成了路”。如果我没有参加这次户外活动、没有坚持到底往前走的话,一定收获不到回眸时的那一幕景象与深刻感受。人生犹如登山,需要耐心与坚持、技巧与合作、团结与友爱,缓步前行,切勿急功近利想要一下子就登顶,这是一次体验户外山野活动,不是一场竞技比赛,不需要你埋头往前冲,而是带着一颗纯净的心来感受自然的风光,山不再高,有心则灵。

在这路程的途中,我们也看到了几个碧绿碧绿的小小湖,水波漾漾,云影盈盈,湖上飘着些许的落叶与山林蓝天白云相映,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拾起脚下的石子,用力甩手往下扔,那力度溅起的水花,像是含苞待放的花蕊一下子绽放,我们欣喜若然,以乎回到了儿时童真的年代,也好玩了一会儿。一路走,一路观,一路赏,我们总能发现新事物,常有色彩鲜艳的蝴蝶从你身旁不打招呼一窜飞过,还有一只趴在地上休息的时候被同学不经意间一个大脚印踩下去奄奄一息,我拉着那同学道歉,随后双手合掌虔诚祈祷愿它在天堂里永生。这时不禁想起了刘欢的歌:“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风火往山走,嘿呀,咿儿呀,嘿唉嘿咿儿呀……

初秋的中午,阳光一样热烈地扫射着整片山林。我们带着和阳光一样的心情继续前进,往前有一径的竹林,竹长得那样修长、茂密、挺拔;其叶青翠、四季不凋;其节坚韧、遇风不折;其姿婆娑,清秀洒脱;竹常与青山修林为伍,与绿水青野为邻。“秋寒众色皆变,惟尔霜姿可嘉”。停下脚步,静静观赏,体会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竹。

说到竹,我们也不能错过山里的宠儿,野花遍地开,有红的、黄的、粉的,有喇叭状的、有……一朵朵的、一片片,就像到了百花园一样,百花齐放、姹紫嫣红,野花虽瘦小,却有极强的生命力,看着伶仃纤细的样子,却是风吹不折,雨摧不残。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仍然是阳光下最明媚的风景。

一道弯、二道弯,三道……,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小乡村。这里的房屋疏疏落落定位分布,看似参差不齐,却极有情趣地聚成整体,这时已下午三点多了,我们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品尝了一顿可口的农家土菜后,便在乡村里瞎逛。琳琅满目的农家土特产,铺现在眼前,有土鸡蛋、地瓜、干柿子、菜干……每每经过一摊我们都能听见屋前农妇们清脆的吆喝声,好一翻热闹和谐的景象。还有那一条绵长不休的穿过村庄的溪水静静地流淌着,水浅、清澈、透亮,水中每块石子清晰可见,石子上还驮着黑黑的田骡,水中自由游来游来的小鱼仔显得特别闲暇惬意,此时此景让我不禁冲动,拖下鞋子,挽起裤脚,光着脚丫,水中捞鱼,踩着水中的石块像是脚底按摩很舒服,然后两手合并成碗状深入水中捉鱼,那鱼仔比我想像的聪明、狡猾、灵敏,一下子游得不见踪影,看来捉鱼是没戏了,我还是简单地捡几个田骡,送给他们,照张相留个恋,算是有些收获。溪流旁边的野草,生得那么丛密,肥厚,给静静的溪流镶了一道绿色的花边,坐在溪水边,痴痴地望着远方,无忧无虑地享受着这美妙如童话般的一切。醉了。在光的折射下,我们的身影织入水纹中的蓝天之上,慢慢地拉得悠长悠长,然后,踩在朵朵白云的顶端,顺着溪水静静地漂去。

随着时光的流逝,黄昏临近,太阳西落,我们都要打道回府了。走在返程的大道上,山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天边挂着火红的落日,我拿着手中的相机试图想把它的光影留住,可惜我跟不上它的脚步,任它流逝,不免有些哀伤,此时脑海里想起了这段话:“即便是黄昏的最后一缕残阳也要发出奇灿无比的光芒,那是不甘心陨落与沉涨的最后一次拦,也是对至高生命热爱的一种追求,它毫不在意自己终究要被青山遮挡,也许这就是大自然要告诉人们生命的真谛”。

夜幕降临,我们揣怀着心中的兴奋,拖着疲惫的步伐,踏上回家的路。

此次户外山野行,我们有收获、有欣喜、有发现、有感动……

即使时光荏苒,我依旧会把这段记忆珍藏、回味。

金秋的文章11:金秋

文/孙荪

进入立冬时节,但秋意仍浓。秋色可证。

古人说金秋,那是按五行说的,金木水火土之金管秋季与西方,故有金秋金风之说。

就色彩而论,金色含黄与赤。大自然似乎呼应了这个“金”字。

深秋的畅园可证。

秋将尽时,树木花草竟是如此一片辉煌优雅的金色,明丽深沉的黄色成了园区树木花草的主色调。石榴树叶密密的碎碎的,由嫩黄变成浅黄,娇女似的。

梧桐的叶子由深黄到枯黄,正如古人所谓秋色老梧桐,但风韵犹存。

枫叶使枫树整个成了花树,淡红、浅黄、深红、酒红,透明成五角花七角花,让人想起洋美女的风姿。

鹅黄色木瓜出没在刚有点变黄的绿叶中间。垂柳、白蜡等在绿色枝头甩出来缕缕片片的金丝,像中年人间或生出的华发。

最惹眼的是银杏。皇家专用的明黄色再变成姜黄色,闪耀在髙挑的身段和长长的臂膀上,花枝招展的舞女一般,引人不能不看。

还有赤黄或者说是赤色的叶子一族,如黄栌、柿树,叶子或圆或长,大而厚,远望如火,近看似红亮的灯笼,赤色的铜掌。

长青树种女贞水杉七叶树松竹之属,包括芦苇,也氤氲着星星点点的灰黄。

不能不提的是,在路边湖畔生长的野花,都是特精神、特艳,一片片匍匐在地上,站位很低,但是,不论红的、白的、粉的,都像久经历练而不败的老兵,颇有一点傲娇。不过,黄色者居多,比明黄稍深,因为自生自长,故而艳极。

见到这些,很容易想起两个字:醉秋。秋叶如花,正在醉秋时。金色是花木的语言,醉是内在的充盈。由青到绿到黄,花色要随季节来也要随之褪了。

古老的主题是悲秋。其实,何须悲伤,明年君再来,还会再艳。过一年又是一条好汉,依然健旺,优雅,一如秋之烂漫,唐诗豪刘禹锡深得此旨,其诗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金秋的文章12:我的青春我的班

文/朱美珍

金秋十月的时候,我们扬中兴隆中学88届文科班的老师和同学欢聚一堂,在经过岁月的历练和洗礼后,首次回访母校,畅叙同学友情。

年少时长相、嗓音皆甜美的阳子在一次班会上唱起邓丽君的《甜蜜蜜》,这使她成为全班男生心中的“第一女神”和女生们心中的“第一偶像”。当年的她,天天上学步行10里路,如今的她驰骋商场,是上海菲姿公司旗下“啦娜菲”服装品牌全国市场资深开拓人之一。

许多“班级歌手”都喜欢唱邓丽君的歌,友平、道政、祥文、永芳、月萍等都是当年班里的“好声音”。喜欢唱《阿里山的姑娘》的月珍,不满足当一个普通的销售员,前后创办了十几家公司,最后锁定快递行当,如今又打算介入电商领域。当年爱唱《站台》的酷帅小伙志祥办过服装企业,现在是远近有名的汽车“销售大王”。电影《红高粱》播出后,《酒神曲》《九儿》主题曲和《妹妹你大胆往前走》插曲风靡一时,友平等男生们时常聚在高三(1)班的阳台走廊上大声地唱着。如今友平也大胆辞职单干,开了私营印刷厂。当年喜欢坐在台下为大家鼓掌的戴新同学也从小作坊里的五金工,慢慢发展成为拥有数十亩厂房的私营业主,谱写了一曲改革开放奋进的高歌。当年的青春诗,如今都在岁月的芳华谱成了歌。

“好声音”里还有老师们让人难忘的声音:教数学的姚荣生老师吐字清晰、干净利落,朱秀平老师时急时缓的标准“美国之音”,富有磁性,教语文的祝明禧老师“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的诵读抑扬顿挫,教语文的耿龙华老师讲课铿锵有力,教地理的黄桂英老师则带着吴语特有的腔调……

此外,还有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文娣晨读英语声音嘹亮,雄辩时如竹筒倒豆子,智娟声音清脆又快又甜,腊梅活泼大方的笑声爽朗,克斌解答历史时滔滔不绝……我的同学亲们,几时梦里游故园,醒来枕畔音袅袅!

我的青春我的班!时光荏苒,青春不老。

金秋的文章13:让时间慢下来

文/何金标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清风送爽,天蓝蓝,云淡淡,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成就了许多人的愿望。

黄金周出游人多,预料之中的事。于是我选择了宅在家里,不远游。理由很简单,首先给自己的心情放一个假,让紧绷的神经松弛一下。充分享受长假给予我的空间与时间。

在我家门前,种着一些桂花树。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我搬来一把藤椅,一张小方桌,沏一壶好茶,手捧一本书法杂志,恍若是在人间仙境。看累了,抬头望望身边的桂花。小小的桂花密密匝匝地镶嵌在绿叶之中,你贴着我,我挨着你,犹如亲密的恋人般相互依偎。清风阵阵,花香袭人,吮一口,香中带甜,想要不陶醉也难。这让我想起了宋代诗人朱熹的一首诗:“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人轻松了,心情自然也好了,时间也奔得飞快,抬头看看蓝蓝的天空,太阳已经悄悄地爬到了头顶。妻子摆上烧好的清蒸螃蟹、红烧猪蹄和盐水毛豆……我则拿来酒杯,斟上一杯红酒,一口菜,一口酒,蟹肥花香酒美,真的快活如神仙。

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人这一高兴啊,就吃多了。好在下午邀了三四好友,要去登山。当我带着妻女来到山脚下时,朋友们早已在那里等候。

山路狭窄,我们几个人排好队,向着山顶出发。爬了差不多到半山腰时,有几个身材稍胖的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于是坐下来稍稍休息,我趁机拿出身边的相机,“咔嚓咔嚓”给朋友们来了一个大大的特写。

登上山顶,回头看看那条山路,蜿蜒盘旋似哈达般地飘来飘去。朵朵白云,在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站在高高的山顶,看着硕大的城市转眼间已变得如此渺小,如此遥远。是的,好久没有登山了,我该好好地珍惜这次机会,让这美景尽收眼底,于是再一次拿起手中的相机,给大自然定格在深秋。

这个时候不仅要补身子,我还要补一下因工作而疏忽了的亲情。

都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家住在农村,成家以后,由于平时工作繁忙,很少回家看望他们,只能通过电话问候一下。工作固然重要,但它不是生活的全部,我要趁这个假日,去探望我的家人,我的父母亲。

父母亲都已是年近古稀,眼花耳背,肯定喜欢儿孙绕膝。于是驾着自己的爱车,驱车一个小时,与父母团聚。虽说每次回家父母说的总是那些耳皮子起茧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但我还是当作新闻,洗耳恭听,看到老人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我心中深感愧疚。我深知,这样的机会终将越来越少,他们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我必须珍惜这相聚时光。让自己和父母不留遗憾。

让时间慢下来,节假日说长是长,说短也短,一眨眼就过去了。期待着下一个长长的假日。

金秋的文章14:收获金秋

文/杨少校

诗词基础班一年的学习结束了,是同学们相互话别的时刻。说相聚,相聚情依依,我们的爱在诗词里;你祝福,我祝福,同学们的友谊都融进明月春风里。

老年大学,老翁老妪济济一堂,这支队伍实蔚壮观。

有人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末免有点伤感。但我喜欢“莫道桑榆晚,黄昏分外香”这句名言。

朝阳是付出的季节,黄昏是收获的时刻。人们一天的劳作经营,付出时不知有多少收获,到了黄昏才有一本明细帐。黄昏是厚重的,黄昏有一种成就的快乐。我爱朝阳朗朗乾坤的明媚,也十分珍惜晚霞灿烂的余晖。

老年朋友不用惶惑,塑造阳光心态是延年益寿的良方。愉快地过好每一天,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我们的愿望。老年大学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所,让我们用一种自信,一种乐观,绽放残阳如血的时光画图。

让风景这边独好。

当我第一次踏进老年大学,就被这里的文化份围所感染,被老年朋友的精神面貌所打动。上了第一堂课,就情不自禁地写下我的感受:

“夕阳点燃黄昏的篝火,老年朋友不再迷茫,多种学习班将我们召唤到一起,这里知识的火光将照亮你我的心房。你不用背负任何东西,可以一路小跑,一路慢步,一路蹒跚,一路举杖,奔赴时代的篝火傍。

带着你的故事,我的信念,她的情感,同学的热情,大家的希望和遐想,热烈地跳跃、咏唱,用手托起我们心中的那缕霞光”。

老年大学以宽广的心怀,接纳了来自不同工作岗位,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文化层次,年龄参差不齐的老年朋友。

大家都受到这里文化气息的熏陶,浓墨重彩的点染。忘记了年龄,忘记了烦恼,忘记了病痛,年复一年坚持学这学那。就像小溪中的一朵浪花,追着河流去,投向长江,奔向大海。通过追求知识,丰富了生活阅历,提高了一种生命的价值,晚年生活过得很有意义。

学校举办的校刊,同学发表的文章、诗词、绘画、摄影等作品展,其中不泛精品和上乘之作。老人们的风采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给同龄人传递了一种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快乐而愉悦的信息。

在诗词班一年的学习中,同学们沟通交流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所传递的信息都是积极向上的,没有听到妒男怨女的声音,释放的是一种友善兄弟姐妹般的热情。感到坐在这间教室里阳光明媚,春光无限,充满生机和活力。

生命有竞时,人生追求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追求着就是美丽。在我们班的学姐学长中,

追求知识的执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老年大学有的读4至5年,有的达十几二十年。生命内涵得到提升,生命的深度、宽度、长度变得富有情趣。不随意挥霍晚年时光,让有生之年生活过得更加有品位,健康而快乐。

在诗词基础班学习获益匪浅。刘古作老师对诗词联曲的精辟讲解,抛砖引玉,精彩的演讲,把我们带入了千年以前那些伟大诗人的生活、工作场景,意境幽远。领略了那时的流水与斜阳;领略了他们的生活积淀,知识积累,个人情感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凝结化蝶成一首首,一曲曲不朽的动人篇章,流传千古,脍炙人口,读起来使人心旷神怡,情躁陶冶。

名篇名句就像古泉一样在心中淙淙流淌,刘老师深入浅出、神彩飞扬的讲解像烛光一样在心中摇曳。在时光与速度飞舞流转的节奏中,当微风轻轻吹拂的时候,诗词的一些名句名言像萤火虫一样在眼前一闪一闪地舞动。让我布満犁沟和沦桑的脸变得舒展,心态变得平和而鲜润,有时也会像年青人一样活泼起来,充满憧憬、遐想。

我要感谢刘老师对我们写诗填词的启蒙教育。我由一个不懂诗词的无知,通过学习,对诗律知识、联律知识、曲律知识,作法要举有了一个初步了解。我是一个不用功的学生,虽然没有缺课,由于水平有限,笔耕不勤,词汇量少,对想要表达的意思找不到恰入其分的词汇,怕写出的东西像一枚苦涩的青果子,拿不出手,总是不敢动笔。

第二学期我试着写了一首:“风华正茂壮志酬,江湖浪淘几叶舟,俯仰岁月写春秋,浓抹淡妆余香留”。表达的意思是,人们年青时都想有所作为,雄心壮志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青史留名。但载入史册的有几人?纵观历史,能在金字塔顶挥剑长嘯的又有几人?塔顶下的人们不过是沧海一粟,空气中的一粒浮尘,浪打来,风卷去,无影无踪。这首诗体现一种苍凉的悲观。刘老师将这首诗改为“风华正茂壮志酬,江湖浪淘一轻舟,俯仰岁月春秋写,浓抹淡妆余香留”。变成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改得好,在今天人们充满物质欲而拥挤的大脑中,留存一块森严的石壁,以反射青史遥远的回声。这说明我们在学习写诗的过程中,应该要用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看待事物,理解事物,如果用悲观的,伤怀的、功利的心情去创作,写出的东西是不会被社会认可的。以后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丰富知识,不断提高,创作出好的作品。“古作先生只为学,满腹经伦讲教说,挥洒甘露沐桃李,红花绿叶献硕果”。

2010年元月10日

金秋的文章15:我爱桂花

文/张方修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又到桂花飘香的日子。

最近,无论是街头巷尾,不是远郊沃野,到处都能闻到桂花的幽香。

小时候家乡鲜见桂花,对桂花的印象只是在月光皎洁的夜晚,聆听老人们讲述桂花树凄美动人的传说。

第一次认识桂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父亲从苏州带来的一小盆金桂,三十多公分高,嫁接过,虽然只有几簇点点的金色小花,但花香浓郁,引得许多邻居前来欣赏。而从此,我也爱上了桂花。

桂花不仅花香诱人,还兼具实用性。那些佐以桂花原料做出的各种食品,满足着人们对美味的追求。桂花酱、桂花鸡、桂花饼、桂花汤圆、桂花栗子酥、桂花糖藕、桂花糖,都是桂花系列名小吃。还有色泽金黄晶莹透澈的桂花酒,品一口香气馥郁、满口生香、回味绵长,饮用它有舒筋活血、帮助消化、解除疲劳等功效。

桂花全身都是宝,桂花可提取芳香油,是大家喜欢的香料,桂花的种子俗称桂子,可以入药,治疗胃病,驱寒止痛。

此外,桂花茶味甘爽口,幽香绵长,长期饮用对口腔炎、牙周炎、皮肤干裂、声音沙哑都有一定疗效。

一年一岁丰收季,岁岁年年桂香来。我爱桂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