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茶馆文章(精选12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茶馆文章1:平民茶馆
文/柳萌
倘若有钱有房,我真想开家茶馆,一家普通茶馆。名号不见得响亮,陈设不见得讲究,有座位能聊天,少掏钱能喝茶,我看就可以了。至于演出节目、供应点心,那倒大可不必。只是客人待的时间不要限制,一定要让人家喝好聊透,尽兴而归,还思谋着再来。
萌生这样想法,总有两三年了,只是这些天这样的想法比过去更强烈。有时在甜美梦境中,听到“茶来啦”的喊声,脸上便会绽出微笑,醒来才知道这是做梦。都说梦是白天所思,的确如此。那么,放着许多赚大钱的营生不做,干吗偏想开家茶馆呢,而且是家本小利薄的茶馆。理由很简单:朋友相聚得有个地方。
我这一生,可夸耀的事情几乎没有,唯一可以自慰的就是朋友多,而且很有几位称得上是真正的朋友。他们既不是大款,更不是大官,都是在纸格子上讨生活。在几十年的交往中我们的友情很少走样儿,即使我头戴“右”字荆冠,或者生活中遇到郁闷事,他们从无歧视和怠慢。当我被小人诬害时,有的还挺身而出,理直气壮地保护我。更不要说进入暮年,朋友们时时为我担心,隔三岔五打电话询问,生怕我生活无人照顾。在人人自保处处设防的年月,在道德滑坡人情如纸的今天,依然能够真诚相待无半点偏移,难道这还不是真正的朋友?
尽管朋友们不常在一起吃吃喝喝,最多不过偶尔借助电话问候一声,但是彼此情感还是相通的。可是,毕竟都一把年纪了,总想找个地方见见面。按说这是很容易办的事情,只是一旦真办起来,往往不那么随心所欲,首先,见面的地方就很难找。
要说地方,这会儿的北京,还是蛮多的,豪华气派的有宾馆,花木葱茏的有公园,然而真选起来,我这辈人就要犯难了。在大宾馆喝茶论杯,坐上半天儿,一个月工资就交待了,更何况不习惯那种环境。找家小公园坐坐,门票倒是可省去,只是这会儿公园早没了往日的幽静,人多得像赶集,根本不适宜聊天儿。至于茶馆,包括赫赫有名的“老舍茶馆”,北京可谓不计其数。我沾别人的光,有的去过一两次,却总觉得不够味儿,有点像洋人穿长袍,看着就不舒服,更何况这些茶馆茶资不菲。对于普通人,这样的茶馆只适宜观赏,不适宜饮茶,更谈不上浓郁的茶馆情趣。我去过成都却未泡过茶馆,听说那里的茶馆原汁原味,我想,那才是普通人休闲的好去处。
我若真能开家茶馆,想选在有水有树的地方,能够营造幽静的环境;陈设不要怎样豪华讲究,有桌有椅能舒适交谈就得;价钱一定要让一般人掏得起,时间上一定要让茶客把酽茶喝淡。总之,这家茶馆要舒适、温馨,充满浓浓的人情味儿。
当然,这只是个人愿望,既无钱,又无房,我怎么能开成茶馆呢?我倒希望某些商家,不妨这么试试,开家平民化茶馆,说不定真会火爆起来。要是有朝一日,我们身边有了这样的茶馆,千万别忘记告诉我,我定会邀上几位朋友到那里喝喝茶聊聊天。倘若老板想到我出过主意,优待我少掏几十元钱,那就先谢谢了。
茶馆文章2:农民上城泡茶馆
文/邓斌
品一杯清茶,拉一下家常;看一份报纸,知一日新闻;约几个同伴,泡泡茶馆,聊一聊天……如今,闲来无事去城里泡泡茶馆,已是徐闻农民劳作之余的新时尚。近年来,徐闻县城大大小小的茶馆几乎每天都是座无虚席,每天清晨或夜晚,总有一群农民朋友相约到城里的茶馆,喝喝茶吃吃点心。
上周六的早晨,我们几位好友相邀走进一家茶馆。茶馆大厅内宽敞明亮,茶桌摆放有序,人声鼎沸,浓郁的茶香弥漫其间,我们选了个靠窗的空桌坐下。坐定后四下瞧瞧,我发现来这里泡茶馆的除了城里人,还有许多农民。
临桌坐着的是一对农家小夫妻,两人喝着香茶吃着包点,笑语盈盈,很是快乐的样子。小伙很热情也很爱说话,主动转过头来与我搭讪。他自我介绍说,自己家就住在附近的龙埚村,几乎每天早上开工前,夫妻俩都会到这里来喝早茶。
左边邻座的是我的一位农艺师朋友,他见到了我,忙过来打招呼。农家小夫妻得知这位是县里的农艺师时,夫妻俩干脆坐到了我这一桌。小伙子一边喝茶,一边不停地向农艺师请教菠萝的种植技术,农艺师朋友则不厌其烦地给他俩边冲茶边耐心解说。听完解说后,小伙子感激地站起来给农艺师敬了杯茶,笑着说:“谢谢您了!想不到来这里喝茶,还能听到老师传授这么多知识,太值了!”
在茶馆大厅的另一侧,还有我所熟识的几位附近村农民,他们正边喝茶边谈天说地,从生活琐事到天下大事,不管什么社会新闻、民间趣事,都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一位相熟的农民朋友对我说:“以前我总喜欢去打麻将,现在不去啦!到这里来喝喝茶,和朋友们聊聊天,心情舒畅多了。”
茶聊中,我还了解到,除了早茶市外,徐闻的夜茶市也很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这一晚,华灯初上的徐闻县城显得繁华热闹。我步入茶馆,发现有三五成群的村民在这个时段纷至沓来。
农民骆大叔说,他更多时候会选择收工后来这里喝夜茶消遣,因为泡夜茶市能让人放松心情,而且喝夜茶时间很随意,可以从夜幕刚降临时的晚茶一直泡到子时的半夜茶,大家一边吃着各种小吃,一边轻松地畅所欲言……和朋友们在茶馆里“泡一泡”,白天辛苦劳作了一天的疲惫全都不见了。
如今,乡村农民的生活富裕了,他们也会在闲时约上三五个亲朋好友到茶馆坐一坐,喝喝茶,愉悦地享受着泡茶馆的那份闲适,真的是不负好时光啊!
茶馆文章3:记忆的力量
文/卡吹的生活哲学
今天在天津名流茶馆听相声,相声不管多草根都是一种极为优秀的艺术,因为她能诱发共鸣,能让你在两个半小时内哈哈大笑,这就是艺术的力量。任何艺术都有力量,一种能撩拨心灵的力量,不管是毕加索的画、卡拉扬的音乐、奥格威的文字,还是日本的爱情动作片,都有这种力量。内心是一座隐私的花园,其实外在很难进入,随着年龄的增大,内心会慢慢变的更加坚硬,也就越难被触动。所以我们的泪点和笑点也会变的越来越高,所追求的艺术也会也来越多。不过我相信任何人的内心都有一块最柔软的地方,那是一块仅属于自己的地方,从不对外示人。这块地方往往只有记忆才能拨动。
对于男孩,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个形象像是经年不灭的明灯,伴随着踏出的每一步,在或明或暗的闪动中,撩拨着内心中最柔软的那一部分,这是记忆的力量。
记忆本不该成为最坚固的标识,少年的天性是反叛,反叛一切,一切的规范和不许可,反叛一切陈旧和过去,未来和新鲜才是生活的全部,以前我一直以为如此。直到最近才发现,十几年过去了,自己从未走出内心那座花园,从未远离花园里那棵荔枝树。
荔枝是家乡南国的记忆,温婉柔美。伴随的是白色带有花边的衬衫,城西南山上晶莹的水晶,烤漆斑驳的飞鸽自行车,老城区县府大院内跳动的沙包,实验小学木质课桌背面的刻痕,硬邦邦咯牙的糖果,还有一笑一颤抖动的肩膀。当我有一次看到荔枝的时候,这些就都回来了。
十几年变化很多,从小子到哥哥,再到白发悄生的叔叔,太远了看不清自己。
十几年没有变,从丫头到少妇,再到两个孩子的妈妈,还是红云青丝的荔枝。
荔枝本非树、牡丹实无甘!!!
这就是我的初恋!
茶馆文章4:老茶馆
文/周伟兵
在重庆的黄桷坪街上,藏匿着一个老茶馆,它其实并非陈年古董那般老,只是三十年光阴穿过而容颜未改,一下子就与当今这个飞速运转的时代拉开了距离。
步入茶馆,恍若隔世。阳光从旧瓦屋的天窗上射下来,形成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光柱,金黄而又斑斓;老吊扇被粗铁丝牢牢地拴在屋梁上,悠悠然地把散发在空气中的茶香人语岁月搅拌起来。茶室内仍是水泥地、青砖柱、白瓷灶,连铁皮长嘴壶、铝壳热水瓶、雅竹盖茶碗、兰花带把水杯和方桌条凳等也一如当年。昔时虎虎生威的茶客而今已垂垂老矣,昔时垂垂老矣的茶客大都升入天堂,恋恋不舍地俯瞰着这人间清欢之处,还想讨一碗茶水,萦满身茶香。
如今来这里的茶客仍是三教九流,有周边的退休老人和居民、附近美院的教授和学生、逛街的红男绿女、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还有类似“棒棒”这样的劳动阶层。这里的茶便宜且正宗,几元一碗,能喝上个朝日月夜;这里的规矩也没那么多,下棋打牌、摆龙门阵、搞沙龙论坛创作写生都可以,独自发呆也没人打扰,真真是“万类霜天竞自由”。茶馆里没有高大上的装饰,只有俗世烟火和人间暖情。有一帮老人把这里当成了聚会地,每日三杯两盏,博得个夕阳晚红;有一群画家和美术学生把这里当成了教室、画室和社会体验室,一睹世象百态,绘出栩栩众生。这茶馆以前不赚钱,没经费改造升级,这坏事就演变成了好事,让它的市井味、烟火味、人情味乃至陈年光阴味都留了下来,沏在茶里捧献茶客。在一片豪堂贵所之间,它就像沸腾在熊熊炉火上的一壶茶水,滋滋地冒着蒸汽,吸引四面八方的人们争相涌来,然后安坐在历史的卷页上,品评岁月沧桑。
在现代与传统的激烈碰撞中,谁敢说新的就一定勃、老的就必然朽呢?百姓的需求是多样性和多层次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为什么我们的一些传统优势会渐趋式微,我们的建筑要不停地模仿外国,我们的装束穿着穿着都成了西服呢?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有一条是铁定的,那就是洋为中用、货真价实、满足所需。像重庆黄桷坪街上的这家老茶馆,那么多人喜欢,生存下来却不容易。我们拆迁了太多的人文传统,失却了无数难以再生的美好,是不是该到老茶馆里去坐坐,体验体验悠然岁月的美好,感悟感悟茶客们喜悦兴奋的心情,并清醒清醒我们正在发烧的脑壳呢?
scroll
茶馆文章5:村头茶馆
文/丁明烨
儿歌曰:小茶馆,三嫂开,一溜桌橙门前摆,喝水咱有梁山泊,吃饭咱有馍馍台,观景咱去宋江寨,参佛咱去莲花台,南下恁顺运河走,北去紧靠黄河崖,东西南北往来客,三教九流去又来,天黑点点钱箱子,不够买双绣花鞋。
中国人对茶天生有一种嗜好,文人墨客、隐者高士喜欢品茶悟道,乡野农夫、贩夫走卒也喜欢喝碗茶水解解乏,在没有瓶装水、罐装水的年代,村头茶馆便应运而生。
村头路边,一架木头树枝搭制的凉棚,几个烧水的灶口,几条石矶石凳,就是一个村头茶馆。小茶馆别具风味,为利用余火,它的炉灶通常一头高一头低,上面依次摆满各式茶壶,水气氤氲,茶香弥散,构成乡间土道旁一道温馨的风景。
经营茶馆的一般都是上了岁数的老大爷,也有言辞敏捷的农家妇女,他们谈吐朴素,待人热情,一边端茶倒水,一边与客人拉家常。在农村,柴和水都是就地取材,茶叶也是比较便宜的茉莉花茶,老百姓的功夫不值钱,因此茶水也特别便宜,一般都是一二分钱一大碗。喝完水,拉完呱,起身时一摸口袋,真忘记带钱了,摊主也不会计较。
村上劳作了一晌的邻居,路过茶馆,大都放下农具,喝上一碗热茶,放松一下疲惫的神经。拉车赶路的客人,在小茶馆里歇歇脚,喝上两碗茶水,顿感神清气爽。这种小茶馆除了卖水,还兼有小饭馆的作用,为南来北往的客人煮面条、叨疙瘩、烩饼、馏窝头,经济实惠又快捷。村头古树下,茶饭飘香,南腔北调,舟车往来,是令人神往的好去处。
茶馆文章6:清心茶馆
文/桃花岛主
近来,因为心里想着美的东西,有缘得遇很多美人、美事、美物。
在晓荷堂偶遇清心老师,她的服饰、神情、言谈举动,立时让我感觉眼前的美女不简单,是个人物。
清心老师说她也喜欢串珠子玩。我身边刚好带了一个玉佩,早先大嫂送的,相伴十几年了,线绳已旧。当下拿了这枚玉佩,请清心老师帮我设计编制一款项链。
项链编制好了,等不及星期天,和几位有缘之人,赶往一江之隔的清心茶馆。
清心茶馆好雅致。一茶一壶、一桌一椅,因为主人的修行,处处透着禅意。
在茶馆品茶。更可品的是人。清心老师的一言一行,清雅如莲。怪不得有人称她为神仙姐姐。看着美人、品着好茶,妙不可言。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清心老师,我用“妙人”。印象中,还是第一次选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位女性。我想,女人对女人的喜欢,应该更加纯粹些。
清心老师为我这块小小的刻有莲叶形的玉佩配了细细的咖啡色橄榄珠和红黄两色珊瑚小珠等,衬着湿润的玉色,沉着安静。欢喜之至。
当天微信上晒了清心茶馆,晚上即有微友迫不及待地相邀去喝茶。于是和清心老师约定,第二天晚上再去品茶。
这一次同行中有锡城的茶艺老师,清心老师亲自为我们泡茶。第一道为清香的绿茶,第二道为暖胃的红茶,第三道和第四道分别为不同山头的潽洱茶。宾主之间边品茶,边切磋交流,颇为尽兴。
清心老师开茶馆十四载,阅人无数,修行多年。茶好,人美,言善,喝茶之人受教良多。第二天一早醒来看微信,茶聚六人中,三人已改微信名,另有一人茶醉,梦境生花。可见清心老师的魅力!
参禅悟道,这些玄虚的东西,我并不喜欢。我只爱眼前这样情怀美好的女子。
终其一生,自己也修炼不出神仙姐姐的模样,只希望能修得一种清风明月的心境,在尘世中,让自己的心,不再浮燥,安稳妥贴。
感恩诸多机缘。
茶馆文章7:故乡的茶馆
文/山人
故乡的小镇变化日新月异,记忆里的旧光景已淹没在喧嚣的电子乐和光鲜亮丽的霓虹灯光里。原先青砖灰瓦的老店铺、磨得铮亮的青石板路、整日冒着火气的“老虎灶”、还有那热闹非凡的老茶馆,都成了儿时记忆里最珍贵的光景。
那时尚年幼,每日背个军绿的帆布书包“晃荡”,必经过那处街边的茶馆。茶馆不大,约莫放三四张桌光景,门口迎街面还可放两三张小桌,摆上几张竹椅。斑驳的墙上依稀可辨那前些年留下的红色标语。一早,茶馆就是街市上最热的地方,四乡八里的客提着篮或挑着担子,装着些家里的时蔬或刚下的鲜鱼,拿去茶馆对面菜市售卖。不多时,满脸堆着笑,手里捏着几张皱巴的纸币,在手里数了又数,漫步走向茶馆。
茶馆门前撑有几把黄布竹伞,伞下有着热腾腾的柴火馄饨、油锅里翻滚着金黄的油条、还有喷着香味儿的油炸臭干,尚在屉里白胖的鲜肉包子,油纸包好的兰花豆和花生米……三五食客坐定,或叫碗馄饨来根油条,或来两鲜肉大包,甩开膀子吃将开来。也有三两酒客,从菜市门口酒缸里打来几两散装烧酒,茶馆门前坐定,叫上一碟炸臭干,抹点鲜香的辣酱,再来一包兰花豆,不紧不慢,悠哉悠哉地咪上了。几位老友天南海北的数落起各自的生活和过往,那谈笑众生的神态,也只有《西游记》中众仙饮酒的镜头才能与之匹配。年幼时的我,每每路过,总是不停地咽着口水,幻想自己能快快老去,能与之同桌而后快。
有时很幸运,遇上同村本族的老人,乖巧的我嘴甜,舌头打个滚儿,总能得到爷爷们的打赏,一根油条或一把兰花豆,总能满足儿时的味蕾。那满手的油舍不得擦掉,大多都抹在自己头上,现在看来是多么不可理解。
茶馆里说书的匠人,每日九点半才开讲。我平时上学早,也只有偶尔周末上集市才能见其尊容。记得他个儿不高,五十来岁光景,面相清瘦。不像电视上说书的穿长袍,却也永远一身干净的蓝卡其布中山装,手握一把纸扇,桌前一方惊堂木。他立在茶馆中堂,嗓音清亮,却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抑扬顿挫地说起一回回隋唐英雄、水浒、西游记等,不太记事的我偶尔听过几段,都不完整。一开讲,记得茶馆里总是坐得满当当的,大碗茶茶汤略黄,喝在嘴里总是那么的杀渴。说书时茶馆很安静,只剩一位跑堂的伙计不时地来回给各位茶客添水。那时我也听得入神,只是心中疑惑,这位匠人不用看书,却把一段段故事说得自然流畅,一个个人物是那般的鲜活,以至于晚上总会梦见“头戴紫金冠,手握亮银枪的白袍小将俏罗成、黑脸虬髯的尉迟公……”
时光流连,一晃过去了几十载。记忆中的那间茶馆承载着我儿时的幻想,每每闲暇时光里,我也会泡上一杯春茶,茶汤虽远比记忆中的大碗茶清亮,喝在口中,滋味却远没有故乡茶馆的大碗茶来的浓烈!
茶馆文章8:日子像那一杯茶
文/庙门口的人
曾在一茶馆读过一条幅,文曰:“一茶一世界”。品味间,仿佛禅意在心,感觉喝茶品茗是一件出神入化的事情,氤氲的茶香中,给人以空灵的感觉。
“茶”一字,意为“人在草木中”,说出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意境。数年前,我在一篇题为《闲话与实说》的随笔中,描写过旧时我外祖父泡茶馆的情景,我在文中说:“其实,泡茶馆就是说闲话,就是过日子”。在我老家下江一带,旧时有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说道。柴米油盐酱醋茶,寻常的日子就在时断时续的茶香中渐渐地流淌着,淡淡袅袅地飘动着难以割舍的恰似炊烟的韵味。
若论喝茶,我是从当年下放农村时开始的。确切地说,那时是在“品茶“。我当时下放在丘陵地带,是个产粗茶的地方,每年春夏两季茶,从采摘到炒制,备尝辛劳;尤其是炒制,道道工序烟熏火燎,其技艺全在对火候的把握上。而”品茶”,也算是一道工序,不可或缺,就是每锅上来后,都要当场泡上一杯,品鉴质量。毕竟当时日子清苦,缺少油水,茶品多了,一夜下来,心里糙的难受。所以,我反而对茶敬而远之。记得当时,我为父亲炒制过一斤新茶。虽说是粗茶,但父亲很感动,喝的津津有味。甚至家里来客时,父亲还坚持为客人泡上一杯,并向客人说明,这是儿子做的茶。父子之情,全融在了一杯粗枝大叶的茶水中。
真正把喝茶当做日子的一部分,还是许多年后的事。那时,我迷上了写作,每每在晚间,为了提神,就为自己泡上一杯浓酽的茶。又渐渐地于深夜,当一杯茶早已喝淡的时候,看着自己写就的文字,自然而然地对茶有了情感上的依恋,直至到今天不可一日无茶;开先是一天泡一杯,发展到眼下一日泡两杯或三杯。
抑或是愚顽不化,喝茶至今,我仍是“牛饮”。有些像《红楼梦》里的妙玉调笑宝玉:“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既是解渴的蠢物,三杯就是饮牛饮骡了。”而我一直认为,喝茶就是喝茶,一但把喝茶弄的神神道道,也就没茶味了。据说前清老宰相张英回乡后,闲居龙眠山,以奔突的山泉、陶罐和果树的枯枝煮水,待水沸腾后,再拎水走七步,让水性平和一下,最后才倒进七步之外的茶具。我想,那是闲人的玩茶,远去了过日子的平常心。
有一年的秋上去山里,在一农户家歇脚,那家主妇用门前的山泉冲泡自家的野茶待客,随和朴实,那茶的清香至今还萦绕于齿间,有回归自然的感觉。以茶待客之道,我是在安庆居家中渐渐领悟到的,开先我给人家泡茶时,喜欢倒的满满的,以为有诚意。是后来一位老人告诉我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也就是说家常待客“酒要满,茶要浅”。再后来,我还读懂了“茶三酒四溜达二”这句话,品出了茶在日子里的俗常意味,不虚不张,自然晓白。“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初样样不离它;而今万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古时,一位落魄的书生写过这样一首“打油诗”,我看出,日子可无酒,不可无茶。
风在茶中,云在茶中,雨在茶中,日子也在茶中。一则参禅的故事说,一人问禅师:“佛何在?”禅师答:“吃茶去。”我想,那应该就是平常心了,日子不就是那一杯淡淡的茶吗?
茶馆文章9:我对茶和茶馆的一些感知
文/东山峰人
年纪大了,不知怎么就沾上了喝茶的习惯。而且还喜欢喝很浓的茶,一杯茶里几乎有三分之一的茶叶,不多放就觉得茶喝的不过瘾式的。但在茶中,我还是最喜欢喝绿茶,特别是谷雨前茶。而红茶和黑茶或其他的什么茶我一般都不爱喝。
平日里喝茶基本都是在办公室或者家里喝,很少去茶馆喝茶,倒是在退休之后,同学、朋友三两在一起喜欢约在茶馆见面,久而久之,心里就有种眷念茶馆的心情来,就如著名的茶文化专家寇丹老师所说:你爱上一个人,你可能会和他分手;‘你一旦爱上茶,你就永远不会和他分离’。光顾的次数多了,于是对茶和茶馆就有了比较熟悉的感知。
中国是茶的故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颂茶树为“南方之嘉木”。在很早以前,我们的先辈们就开始饮茶,用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中国的茶文化。 所以,最懂得饮茶真趣。客来敬茶,以茶代酒,用茶示礼,历来是我国各民族的饮茶之道。
过去喝茶不知有品茶和喝茶之分。大抵说来,重在意境,以鉴别香气、滋味,欣赏茶姿、茶汤,观察茶色、茶形为目的,自娱自乐,谓之品茶。凡品茶者,得以细啜缓咽,注重精神享受。倘在劳动之际,汗流夹背,或炎夏暑热,以清凉、消暑、解渴为目的,手捧大碗急饮者;或不断冲泡,连饮带咽者,谓之喝茶。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茶馆在《茶馆业企业经营服务规范》中的定义为“以卖茶水为主要业务的休闲场所”。此外,茶馆还有其他的名称,如茶楼、茶亭、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茶屋、茶居、茶邸、茶房等不一而论。茶馆的这些名称各谓各异,但内容却大同小异,也都可以通称为茶馆。
钩沉史海,追溯茶文化渊源,据记载;茶馆最早的雏形是茶摊,中国最早的茶摊出现于晋代,据《广陵耆老传》中记载:“晋元帝时有老姥,逐日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也就是说,当时已有人将茶水作为商品到集市进行交易了。不外乎这还属于流动摊贩,不能称为“茶馆”。此时茶摊所起的作用仅仅是为人解渴罢了。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呈现了茶馆的雏形。唐玄宗天宝末年进士封演在其《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夹,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气。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茶具,煎茶卖之,武夷岩茶。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这种在乡镇、集市、道边“煎茶卖之”的‘店铺’,当是茶馆的雏形。
在茶馆喝茶的次数多了,你就会见识到茶文化的渊源及博大精深,无形中还会观察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然而由衷的感觉到茶馆其实就是最佳观察社会人生世态的窗口。
《清代旅蒙商述略》的作者秋原,讲述真实的老北京茶馆中的世态百相,曲艺行当的创生发展,折射明清两朝,特别是清到建国前三百年社会变迁。他还从晋商讲到茶文化的传播。用茶叶和基本的生活物资交换牧民手中的皮货,这其中就已经有相当丰厚的利润了,而之后跟蒙古高层之间的各种奢侈品交易,更是让旅蒙商赚的盆满钵满。那悠远的蒙古长调在草原上回荡,而那一行行来回穿梭的商队却远去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这种商旅茶文化让我们填补脑海中信息空白的书。在著名作家老舍《茶馆》里;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化,浓缩了当时社会地各种现象,如社会的黑暗地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这些茶文化的作者在可查资料与口述的历史碎片中倾注了血肉,将它们凝结成一个完整的躯体,鲜活的跃然纸上,直接窜进你的眼睛,跳到你的脑海中来,竟让我感觉到在跟历史对话,一点也不乏味。
茶文化的故事从来没有随风飘散,茶空间更多的是以茶馆的形式出现。记得儿时的印象,坐茶馆是老人们和下苦力人生活的组成部分,每当清晨,吃早点叫吃早茶,甚至是茶中有饭,饭中有茶。老人们就手握两个包子、一糖一菜合成一个粑粑式的猛咬一口,然后又品赏一杯低档的浓茶,那个绝味至今仍然历历在目。那个年代茶馆的功能已远远超过了饮食本身的意义。因此,茶文化已演变成独具特色的“茶馆文化”。
近几年,长沙等地的茶馆在满足经营功能需要的前提下,空间软装布置上都弱化其商业性,花更多的心思去营造一种雅致的文化生活氛围,以体验馆形式存在的居多,都是值得让人驻足停留的地方。
茶馆是一个浓缩了社会的缩影,在茶馆或路边茶摊喝茶,其实就是在喝每个人的心情,喝社会的现象,喝岁月的淡凉荣枯。喝人生的爱恨情仇。
我们站在历史的背后,常常有当初怎能这样的感觉,却不知,站在那个历史节点上,当时人们做的可能是他们已经能够做出的最好的选择。我没有去想象要荣归故里,又也没有去想象飘着紫藤花香的情感,更没有想象事业会腾达。我只知道长沙这座城市有许多深处的巷子,巷子里遗留着名人古迹。那些世人皆不晓的文化遗迹如今被政府重新打扮又晾晒出来。
今夜,小雨菲菲,我还是要去长沙的天雅轩茶馆,这里环境非常好,一帘微雨,独享寂寞,半盏清茶。包厢的墙上,身影被灯光拉得瘦长,倚窗听雨,那空灵圆润的雨声丝丝入耳,浅扣心扉。在闷热中轻轻拉上帘帏,一股沁凉的夜风拂面而来,清幽的潮湿里夹杂着万般情愫,遣一怀幽绪在夜色阑珊里随风飞扬。
此刻,手中的茶余温尚在,婀娜的叶片在蓝花薄瓷杯里缓缓浮游,摇曳生姿,那浅浅的韵致悄然舒展,青绿诱人,小口啜饮,顷刻芳香满怀。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茶是最实实在在的颜色和气味,最浓淡相宜的平常心情。喝的茶多了,你就会明白什么样的气息你最迷恋,什么样的味道最适合你。爱茶人的心态应该是最平和的。
每当来此建盏品茶之后,整个人就像到了另一个世界,当然,也有可能是外面太喧嚣与这里太寂静产生强烈的对比,从而产生的错觉,总之这里是一个高雅的地方,值得一来。
其实,茶道的精神就是;敬,和,清,寂四个字。它的内涵,通过繁琐的规则来磨练人心,以繁复而熟练的礼法使人超然物外。崇高而谦虚乃是茶道所追求之道,所以在品茶的时候是不许谈论金钱,女色,生意,不许说长道短,更是禁止佩戴那些粗项链和珠光宝器!
真正的会喝茶的人说;喝茶的人大都优雅不俗气,而喝酒的人却粗俗得多。茶可化解世间愁,写进人生乐。茶何似是酒却胜过酒。人生无须贪杯,无须刻意奉承灌醉。只求茶中平静、恬静的感觉。幻想的翅膀带着梦想飞,看千山万水,千柔百媚,独此一杯。
我自己这一生是‘把茶冷眼看红尘,借茶静心度春秋’。而如今,省会的茶馆里喝茶的并不都是老年人了,这里人很多。都是年轻人。这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世界。现在的茶馆和会馆给那些谈生意,讲仕途,聊知音,融情感的年轻人创造机会的一个绝佳的地方。因此,茶馆自然地成为信息交流的中心。
夏天到了,如果你到茶馆喝茶,视角中姑娘们都穿上了她们最好看的衣服,露出了她们好看的胸和腿,小伙儿呢,在姑娘们面前耍着酷或者卖着萌,这是他们年轻的资本,年轻的身体饱满多汁,年轻的笑容青春洋溢。年轻,真好。和他们在一起,我这个老男人似乎感觉自己也年轻起来,甚至还和他们肆无忌惮的欢笑和热闹,所不同的是;与他们比知识、比阅历,然后把成熟帅成为一种酷。尽管和年轻还有些代沟,但我喜欢这种青春洋溢的感觉,因为,我也年轻过。
大家吃着,喝着。茶,是时间酿的水。暧昧,是深夜的媚眼。沉醉,是,迷离于夜的媚?还是,茶让我忘记了时间。茶馆的氛围真让我想和年轻人聊聊茶的文化与情感之间的微妙关联的。我想说,我真羡慕他们。但我更想告诉这些年轻人,爱情是什么?是恋爱时的激情,更是后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家常。
窗外是长沙的迷人夜色,此刻我对喝茶更添一种感受,想起,年轻,真好。爱情,真好。
常言道,男人的嗜好大多离不开茶。而茶总归要平静的,人最归也要归宿的,都各自归于平静,周而复始着人生。茶在手中是风景,茶在口中是人生,那淡淡的悠香便在齿间了,永远保留着清香。人生的道路漫长,每一个景致都需要欣赏,无论赐予的是悲伤,还是快乐。把风景变人生,慢慢品味,如茶般悠香。
如果你还不了解茶,那么我会摘引一些中国茶类的知识俏俏的告诉你,中国茶分六大类;
1、发酵类茶
发酵这一步对茶的制作来说是很重要,是否经过发酵、发酵的程度如何对茶类的划分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不同茶类各据不同口感的原因。
可以看出绿茶、白茶和黄茶就是发酵程度较低或者未发酵的茶,这一类茶茶叶较为新鲜,保持了大量的多酚类物质,比如和绿茶,可以起到降火、减脂、防癌、抗衰老、消炎杀菌等作用,但此类茶性清凉,体寒者或者冬季应减少饮用。
黄茶、红茶和黑茶发酵程度较高,这类茶发酵后茶多酚流失产生大量酶,减轻茶的寒性,性温,可以暖胃养胃,男女老少皆宜,非常适合冬季饮用。
2、品类篇
各类茶的特性:
绿茶:未发酵茶,绿茶的制作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完成。绿茶绿汤,香气高,味道略苦涩。主要品种有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西湖龙井、峨眉雪芽、洞庭碧螺春等。
白茶:微发酵茶,白茶的制作经过采摘、凋萎、烘干、保存四个步骤,极为自然简单。成茶茶叶牙毫完整,银白相间,茶汤为杏色或浅黄,味道香甜爽口。
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黄茶:微发酵茶,与绿茶的制作过程相似,只是多了“闷黄”一步,形成黄茶的特性。黄茶黄汤,香气清且高,味道甘甜醇厚。主要品种有北港毛尖、霍山黄芽、君山银针、蒙顶黄芽、远安黄茶、温州黄汤、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
青茶:半发酵茶,就是我们常说的乌龙茶。制作过程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青茶条索粗壮,黄绿相交,茶汤呈黄色,味道醇香。煮要品种有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等。
红茶:全发酵茶,经过凋萎、揉捻、发酵、干燥资格步骤制作而成,典型特征为茶红、汤红、叶红,味道飘香醇厚。主要品种有分为小种红茶、功夫红茶、红碎茶、祁门红茶、滇红。
黑茶:后发酵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个步骤制作而成。茶叶为黑而又光泽,茶汤浓黄透明,茶叶可有香气,陈茶具陈香,但不能有霉味或异味,味道醇美浓厚。主要品种有云南黑茶(普洱茶)、湖南黑茶包括茯茶、千两茶、黑砖茶、三尖等。
3、冲泡篇
六大茶品类不同,可以依据不同的茶的茶性来泡茶,品茶讲究礼仪,但又不必被礼仪所桎梏,泡茶方法各异,茶具众多,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自己喜欢的方法的就可以了。
4、储存篇
茶叶存放主要受到:温度、湿度、氧气、光线和杂味的影响,因此存放也主要考虑着几个方面。存放总原则即:环境要干燥避光,储存器皿要密封。
5、功效篇
绿茶
未发酵茶;富含茶多酚,其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可以达到清热去火,提神静心、解暑解热、消食化痰、去腻减肥、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性寒,适合夏季饮用,体寒的人不适合。
白茶
微发酵茶,由于其富含茶多糖,有解酒醒酒、清热润肺、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尤其适合烟酒过量、肝火旺、高糖类人群。
黄茶
微发酵茶,富含茶多酚,具有提神醒脑,消食化滞等等功能。如果你脾胃出演亚健康,消化功能不好,没有胃口,过度肥胖,黄茶是不错的选择。
青茶
半发酵茶;又称乌龙茶,其含有丰富的有机化学元素和无机矿物质,常喝乌龙茶可以缓解皮肤过敏,还能瘦身,女性的不错选择。
红茶
发酵类茶,性温,具有肠胃保健,祛除疲劳,生津止渴的作用。
黑茶
后发酵茶,黑茶经过渥堆处理,含有丰富的酶,功能与其他茶具有很大的不同,诸如降血脂、降血压、降糖、减肥、预防心血管疾病、抗癌等等。
朋友,当你了解茶的有关知识后,你就可以知道,喝茶,是一种生活方式,无关文化水平,财富收入,不用一开始就给自己划界限,觉得自己不懂茶,不适合喝茶,品茶原本就是一件让人放松的事,只要喝茶能让你感到愉悦就是好的,先爱上它,再懂它吧。
那些常常谈论茶的人,你或许会认为他们很懂茶,可是细细追问,也没人什么都懂的,茶道文化源远流长,涉猎很广,懂不懂真的不重要,重要的就是你爱不爱喝。
茶最简单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作为一款饮品而存在,你是否能谈论一二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常常喝茶,生活实苦,茶不过做解乏之用,何必再深究?与茶相伴不仅可以通过茶水本身所含的有益物质使身体达到保健的效果,同时,一个经常品茶的人,也会在品茶的过程中修身养性。
工作之余,烦忧之余,疲劳之余,泡一盏淡茶,或约两三好友品茶论道,或独自一人细细回味,然后,品茶品人品世俗;浮生之闲,恍梦之余,赏文赏乐赏风雅。
2019.8.1草于办公室
茶馆文章10:夏日茶事
文/刘长青
四川人离不开茶,更离不开茶馆。在巴山蜀水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茶馆。茶馆虽然都是以卖茶为营生,但由于所选位置和装修档次的不同,就成了茶摊、茶馆和茶楼,沿江河畔摆设的茶摊更是人情世故之地。
每个城市基本上都会有一条江河绕城或穿城而过,川人便利用江河两岸的人行道摆设茶摊,少则几十桌,多则数百桌。那些沿江河摆成的茶桌,蜿蜒曲折似一条飞舞的长龙,前望不到头,后见不着尾,久而久之便成为了巴山蜀水一大壮丽而奇特的人文景观。
夏日,走进了资阳城附近一小镇开了多年的老茶馆,举目一望,二十多张茶桌满坐的几乎是清一色的老年人,我这个生人的突然造访,刚才还热闹非凡的茶馆一下子安静了,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
老板走上前来:“来碗什么茶?”“这些老茶客最喜欢喝什么茶?”“他们呀,三花(三级花茶的简称)。”“我也来一碗三花。”“三花一碗啰!”老板一声高喊,毛巾往肩上一搭转身泡茶去了。
很快一碗“三花”送到我的桌上,我揭开茶碗盖时,满屋的茶客还时不时地偷瞄我,刚才还大声谈论的茶客,压低了声音,听上去好像说着悄悄话,我示意老板让他过来,问其究竟。老板说:“不大的小镇,来到这间茶馆喝茶的都是熟人,来个生人,茶客们有种防备心理,自然也就产生了距离。”“我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他们把我当朋友?”“你可以为他们付茶钱,这是茶客最好的见面礼。当然,茶客看重的不是区区两元一碗的茶钱,而是你看得起他们。”
我答应老板为今天在场的茶客买单。
老板通报我的意思后,刚才近乎鸦雀无声的茶馆重新热闹起来,另有几位老茶客还端着自己的茶碗来到我坐的桌上,与我打起了招呼。
临近中午,茶客们纷纷离开了茶馆,他们一一来向我道谢后回家了。当我向老板结账要求买单时,老板告诉我:你一个外乡人来到我们这个小镇,哪有让你付茶钱的道理,茶客们不但不能让你付茶钱,就连你的茶钱早就有人替你付了。喝茶的人不在乎钱,他们在乎的是尊重,在乎的是人品,犹如那碗普通的三级花茶,看起来清汤,可喝到嘴里却甘味十足,久留醇香。“
茶老板的故事还在继续。
成百上千的茶客来到江河边,搬过来一把竹椅,全身心放松地往竹椅上一坐,再叫来一碗盖碗茶,端起茶碗凑近鼻子,微闭着双眼深深地吸着淡淡的茶香,缓缓地深呼吸,一次又一次,生怕茶香溢出盖碗似的,将全部的茶香吸饱之后,再慢慢地细细品尝。
四川的茶馆,尤其是大众消费的茶馆,除外地人偶尔光顾外,大部分的茶客都是本地多年的老顾客。他们喝茶的钱都是相互给,只有第一位是自己给,有的茶馆为了拉生意,往往第一个来喝茶的人免费,第二个来时,第一个会给他付茶钱,第三个来时第二个为其付,以此类推。如果一个长年喝茶的人走进茶馆,无人代付茶费,表示此人在为人谋事上定有瑕疵,因此,”盖碗茶“中的”三件套“将碗喻为”为人“就是这个道理。
茶馆文章11:老字号
文/江泽涵
八十年前,长街茶馆林立,如今只剩一家“围鼓茶馆”了。楼内无人唱围鼓,而每日宾客满堂。
得从那群热爱围鼓的四川青年说起。人多之地,又有闲情的,不是街口,而是茶馆。他们说明来意,无钱交租金,属友情支持。战争、内乱不止,生意惨淡,老板们不愿白让,纷纷婉拒了。
只剩最后一家小茶铺,他们抱最后一丝希望,与老板沟通。老板叹息:“都难。”点头同意,还帮他们张贴海报。
第二天,茶铺满座,人来了,不管喝茶,还是听围鼓,都该点壶茶嘛。要评要说,更该喝茶。一共唱了七天,客人每天都把茶铺围了个水泄不通。
其他茶楼都巴巴望着客人朝这儿涌。有个老板厚起脸皮,提礼请四川青年去。他们不愿做不义之人,同样婉拒。
就在这几天,喝茶或说听戏,多了个名堂,叫做“吃围鼓茶”,茶铺趁机改名为“围鼓茶馆”。
围鼓青年走了,客人要喝茶了,也还会来围鼓茶馆,把本是别家的客人也引了过去。他们对这儿的回忆更深,还有着几分眷恋。
孩子随大人,后代想到喝茶了,当然也来熟悉的围鼓茶馆。茶客世代垄断了,其他茶馆只能关门大吉。
“结善缘得善果”是很简单的道理,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而老字号必然是做到了。老字号之所以老而留存,大概就在于此吧。
茶馆文章12:茶中往事
文/鲍安顺
北京的老舍茶馆,早期是街头摆的茶摊儿,粗瓷大碗一字排开,过往的客人掏二文钱丢在桌上,然后捧起茶碗,站在摊旁扬脖喝下。后来,老舍茶馆进了楼,八仙桌雕花椅,店小二提着壶把开水冲进小盖碗,桌上还摆放有干鲜果品等茶点,茶客们从容品茗,闲散地谈着世事的兴盛沧桑。有时,茶馆里还有说书唱戏的,后来还放起了音乐唱片,真是往事悠悠,时光似水流年。
我的家乡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记得年少时,家里茶叶喝光了,做手艺的父亲,病容憔悴,他给我两角钱,让我去供销社门市部买最便宜的茶叶,也称“老干片”。营业员用荷叶包好茶叶,从高高的木制柜台上勾头递给我,我接过后一溜烟就跑出小店。那茶叶很劣质,叶片很大很粗,泡出来的茶也很苦,平时家里人是不喝的,只有当家里穷得无钱买米了,父亲才让我去买这种茶叶。父亲从不去买这种茶叶,他说小孩子去,别人不会笑话,大人可丢不起这个脸。在我的家乡,有人家修房子的时候,都用大陶罐泡“老干片”,做工的人累了,歇下来用大碗倒一碗,然后大口喝下去,那情景看得很爽,喝茶的人个个汗流浃背,我惊讶地想,为什么父亲喝茶时皱着眉头,那些人却喝得酣畅淋漓?
三十年前的四月天,我在一座大山里搞林业勘察工作,一整天没吃没喝,傍晚,我精疲力竭地来到山顶的独户人家。主人给我泡了一杯新茶,那可是山林云雾中刚发芽的茶叶尖,我喝了一口顿时感到茶香浓郁,渗透到我的五脏六腑,甚至有一股馨香,弥漫着窜进了我的骨髓深处。那是我喝过的最美味的香茶,从此再也没有品尝过那茶味、那茶香,后来想,那天喝茶时的独特感受,是身体否极泰来的一种超越与快乐,是如饥似渴后的轻松与释放。
我四十岁生日时,太太送我四套茶具:玻璃、陶瓷、紫砂和麦饭石的。那天早饭前,太太用紫砂壶给我泡了龙井茶,午饭后用麦饭石茶具给我泡了铁观音,晚饭酒足饭饱,她又用陶瓷茶具泡了红茶,让我喝了有益消化。那天夜深人静时,我坐在计算机桌旁,太太用玻璃茶具给我泡了杯黄山毛峰,我一口喝后,心情风卷云舒,那茶香的清新雅淡之味溢上心头,仿佛触及到我心灵柔软的部分。我无法忘记那幸福的一天,是太太为我安排了一天的生活,我以恬淡愉悦的心情品尝了各种茶香,享受夫妻间的恩爱情深。
许多喝茶的往事想起来是一种享受,儿时我喝父亲的茶盏,后来太太和儿子都喝我的茶盏,其实共饮一杯茶不太讲究卫生,可是其间亲情弥漫开来,爱在共饮中变得从容淡定,有一种天伦之乐的幸福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