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轻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年轻的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年轻的散文1:表达善良

文/白慧杰

对门老太太年轻时就守寡,含辛茹苦把唯一的儿子养大,但,成人后的儿子并不孝顺,整月的都看不见他回家。

有一次闲聊,母亲知道老太太念旧,喜欢吃老豆角做的“苦累”。母亲就走了两条街,逛了两个菜市场,买到了那种老豆角,不声不响蒸好了,调上蒜汁,请老太太过来吃。对她说:“你再想吃什么,都告诉我。”

老太太叹息着对母亲说:“连自家孩子都嫌弃我这把老骨头,你对我这么好,图个啥呀?”

母亲并不多说什么,看老太太吃好了,她就很高兴。

最近,小区旁边的门市房搬来一户人家,女儿正上高中,儿子脑瘫,双双下岗的夫妻,走投无路,就租了地方,卖菜维持生计,日子非常拮据。

母亲每天都买这夫妻俩的菜,还整理了一些衣服,准备送给他们,可又怕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最终,转身而回。等天黑了,母亲把那些衣服装在方便袋里,连同我哥给她的营养品,悄悄放到小店门口。

第二天早上,我那件只穿过一次、因为缩水而有点短的大衣,穿在他们家女儿的身上。因为青春,十分漂亮,我看见她满脸的喜悦。

“这样最好,大家都没有心理负担。”母亲说。

母亲,就上过两年学,不识几个字。她一辈子也没有说过“人之初,性本善”这样文绉绉的句子,但她用自己的行动让我知道,善良,原来有另一种方式——无需张扬,无需回报,悄悄地表达,最好。

关于年轻的散文2:谁陪你一起散步

文/崔立

上午,两个年轻男女去散步。因为一个意见上的小小分歧,女孩说,是你不对,就是你不对。男孩说,干嘛总是我不对啊,难道你没有任何错吗?就是你不对,就是你不对,女孩重复着那五个字,并且变得大声起来。男孩真的是有些恼了,说,你怎么可以这么蛮不讲理呢,以前你可不是这样的!女孩说,我就这样了怎么了,你觉得不好可以分啊!男孩的声音也大了,说,分就分,谁怕谁啊!女孩说,好,这可是你说的啊!女孩别过脸,朝着左边走。男孩转过身,对着右边走。两个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午饭后,一对中年男女去散步。走过一家服装店时,女人说,进吗?女人说的是问句,其实脚已迈了进去。男人苦笑着等在门口。经过一家鞋店,女人又踏了进去。男人还是等在门口。女人出来时,男人正聊着电话,口气还挺温和的。好不容易电话打完了,女人瞪着眼说,又和你哪个小情人打电话啊?男人没理女人。女人又说,怎么,是做贼心虚了啊?男人忍不住了,说,你胡说些什么呢?女人说,我胡说?你怕我胡说就别做啊!男人说,你还有完没完了?女人说,没完了,你说怎么着吧?男人说,没完就趁早离!离就离吧。离了你难道我就活不成了!女人一扭腰,往东走了。男人一撇嘴,往西而去。

晚饭后,一对老头老太去散步。老头原本走在前,老太拉住他,不让他走得太快。老头说,你这老太婆,拉我干啥?老太说,走慢点好,医生说了,你的心脏不好,不宜走快。老头说,没事,没事,死了好,免得连累了你。老太瞪老头一眼,说,你胡说八道什么啊,不许说这样的话。老头叹一口气,说,不说这又说啥呢,你看,我现在什么都做不了,总是看你在操劳。老太说,你可别忘了,以前对我的承诺。老头说,什么承诺?老太说,就你结婚那晚对我说的话。老头一摸脑袋,真的是想不起来说什么了。老太说,你说过,要走得比我晚,要照顾我不让我一个人孤单。老太一字一句说得一板一眼。老头的眼眶,莫名地有些红了。夜不觉已降临,昏暗的路灯下,老头老太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很自然地叠加在了一起。

关于年轻的散文3:善行

文/秦延安

邻居周奶奶年轻时是一个很要强的人,虽然早年守寡,既要上班又要抚养儿子,但却刚强得要命,遇事从不求人。有时周围的同事、邻居们看到她一个人带孩子艰辛,想帮她一把,却遭到她严词拒绝,认为别人瞧不起她,所以最后大家也不好去帮她。

好不容易,周奶奶将独生儿子拉扯成人,并成家立业,儿子夫妇都在一家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工作勤奋,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周奶奶终于苦尽甘来,整天笑容满面。一年后,小孙子出世,一家人幸福美满、其乐融融。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周奶奶安然享受天伦之乐时,一场飞来横祸却击垮了这个幸福之家。儿子夫妇在一次下班回家途中遭遇车祸,虽然经过极力抢救保住了性命,但是儿媳却瘫在了床上,儿子双目失明。周奶奶原本挺直的腰杆弓了下去,一头黑发也全白了。为了给儿子、儿媳看病,周奶奶花完了所有积蓄还欠了外债,看着年幼的小孙子和躺在床上的儿媳,以及再也不看见光明的儿子,周奶奶硬撑着身子去当保洁员扫马路。

那一天,周奶奶扫马路还没有回来,肚子已经饿得不行的五岁小孙子,准备出去买方便面吃。当他打开门时,只见防盗门把手上挂着一个塑料袋,里边放了四包牛奶,一块猪肉和一些蔬菜。就在此时,拖着疲倦身子的周奶奶也回来了。周奶奶看楼道里没有人,就大声地问是谁把东西忘在她们家门上,没有人回应,周奶奶又拎着东西去物业值班室问,他们也说不知道。周奶奶只好准备将东西继续挂在门上。

在小区门口,她碰到了住在同一个单元的王奶奶。王奶奶说道,你赶紧把门把上的菜拿回家做饭吃吧,那都是院里的邻居送给你们家的,具体是谁,你也就不用问了。在王奶奶的劝说下,周奶奶含泪终于将那些菜拿回家……

从那以后,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上,周奶奶家的门把上都挂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各种食品,从未间断。

关于年轻的散文4:母亲的梅花

文/邹娟娟

母亲爱花,年轻时如此,年纪大了,更甚。从各种太阳花、月季花到牡丹、芍药、雏菊、腊梅,一年四季,家里的小院都沉浸在花海里,旁人一进小院,就能嗅到各种芳香,院子里的人也沉浸在这股香气中。

“东风第一枝”是鲁迅笔下的腊梅,我母亲极爱这种清骨瘦削的花。五年前母亲到邻居家串门时一眼就看中了它,当即觅得一枝,插在枇杷树旁。那年,我们回老家送年礼时,母亲没有顾得上茶水和各种年货,只是拉着我去看她的腊梅。

拉开小门,一股浓香随着寒风浸入鼻腔。腊梅孤立在院子的北边过道,正是西北风吼吼直窜的时候,花香一阵一阵的,如一条条曲曲绕绕的香绸子。眼前的朵朵鹅黄正是这香气的源头,于冷风飕飕间,千朵万朵恣情怒放。在斑驳的阳光下,花朵晶莹剔透。几多薄瓣相偎,如仙子聚会;几丛鼓鼓花苞,黄珍珠般,又似纯真的婴儿酣睡枝头;也有轻启朱唇,微露贝齿的娇羞朵儿……无一片叶,只有枯瘦的枝干,横斜铺陈。一水缸置于一旁,因前一阵子下过雨,缸里满是清波。如果晚上看,这梅,不正应了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吗?想到这里,我不禁在脑中勾勒起梅园的倾城风姿。

我们正看得兴起时,母亲转身进了厨房,开始忙碌。我们也跟着进屋,母亲又递来几杯茶。热乎乎的茶水里也漾着小巧的鹅黄,那股香气攀着热乎劲蹭蹭直冒。“妈,啥时有这情调的?”我打趣。“这么香,怎能浪费了?”母亲又撩起围裙擦手,抓过一把葵花籽,散在桌上。然后,又一阵风似的钻进了厨房。一边是清冽梅,一边是勤劳母,中间隔着无所事事的我们。

我们晒太阳、喝茶、吃瓜子——安享在母亲的温馨打理中。于最深的缘起,此刻,一切回归到柔软和感性。此去经年,母亲从年轻貌美到白发斑斑、手脚皴裂,从日夜耕作到叹息抚田,从儿女绕膝到夜深孤零,她曾经无比强大、坚硬,被岁月锤炼成女汉子,又被韶华打回柔弱的原形。

母亲每日仍在奔波中操劳,在辛劳中牵挂。妥协于衰老,销迹于纷扰。唯一坚持的,就是在万丈红尘中追寻着悦己的心。悦己何其难,母亲念着儿女,能供给成年儿女的就是地里的果蔬。于是,母亲开始苦心经营这方寸天地,越陌度阡,努力在田地间绣花。

一段欢喜的背后总有一份对人生的笃定。母亲致力于花草、果木、蔬菜劳作的境界超越常人,能将门前十来平方的菜地置办成艺术园。高矮错综,藤蔓支架,花木成行,一派旖旎春光。小院里的废盆也被改造成独特的花盆,喜阴爱阳的花花草草在她的巧手下,一半明媚,一半倔强。即使在凝霜结冰的逆境中,母亲也能将自己的欢喜绘成画卷,织成锦绣。

如今的腊梅正是其中的代表。腊梅,又称寒客,为百花之先。腊梅花凌寒而开,迎霜傲雪,香气浓郁。我的母亲饱经风霜,培养三个儿女,不曾屈服于任何人,就如同素心腊梅一般。

关于年轻的散文5:曾记年少青春时

文/紫槿微蓝

年轻的时候,她有饱满的苹果肌,圆润的额头,光滑的眼角,没有赘肉的腰腹,娴花临水的身姿,可是对这一切,她却没有深刻印象。那时,她纵然拥有这一切,但举手投足却绝无如今的底气。她置她的青春于不顾。她没有像样的工作,没有可以支撑她的家庭。一个来自乡下的农村孩子,自小因为喜欢读书养出了一些书香气质来,但内里却惶惶然,就像在一片荒原绝壁之境寻找着方向,寻找着心之归属的人间烟火。无积蓄,日子拘谨,户口一直在口袋里,工作和事业在云朵里飘,即便在私营企业找着了一份工作,都不能投之诸多希望。如果她不是一个好强的女子,做了男人身边的陪衬,比如,是绑着螃蟹的那根绳子,陡升了自己的身价,便可以不必哀叹她的命运了。但她偏又是信奉自力更生的那种。一切想靠自己,又不想走捷径,便注定她的青春道路将与崎岖艰险为伴。一个猛子扎了下去,何时能见天日,一切是个未知。这是一场无人能干预的私人决定。与其说命运造化,不如说与生俱来,从小就养成的个性使然。

之前的求职回忆录里,她细数了下,一路跌跌撞撞,竟然跳槽了十个地方。如果拿到大学毕业证书的那刻,命运告诉她,她将要花去八年时间,心头经历十遍以上拉锯战般的痛苦不断轮换各个单位,去面对各种或狰狞或恶煞或恐怖也许真诚也许和善的面孔,然后才能抵达她的理想境界,她愿意么?她的未来一直就在她的脚下,命运之指,一直就在她手上。那时候她根本无暇去打量她的面容、身材、肌肤、气质、衣着等等一切……一个一直带着学生气的人,把希望也投入了毕业后的学习充电。到如今记得捧着书本苦累时,直起身,推开窗,是那片“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她把文学当成情人,而心甘情愿把第一印象并不怎么样的法律,当成了她以后依靠一生的长期饭票。这里也许是无奈,她没有选择,她无法选择,但仍每天花上四至六个小时,投入与法律的耳鬓厮磨之中。这场天昏地暗的“爱恋”把她的身体拖入持久的亚健康之中,永久红肿的喉咙,不断消耗的元气令她的坚持如风中之烛。这个时候,她早已忘了青春该有的面孔是什么样子,她把二十七八至三十一岁之间这段本该华美的岁月掷给了无数个点灯苦读的深夜。那里有着另一片无法舍弃的锦斓仙境。蛾儿雪柳,鱼龙灯舞,年轻人该追求的一切她无缘幸会。

她置青春于何地?她依旧贫穷,精神却一步步逼近朝拜的雪山圣地。如果那个时候你来看她,她那么局促,在你眼前,她布衣粗服,脸色憔悴,头发枯槁,双眼布满血丝,只有她的书本,她的纸笔从未曾远离,只有那一片白纸黑字组成的精神地带,才能令她闲庭信步,令她顿生策马扬鞭、驰骋沙场的将军之豪迈。那时的她,已经忘了,什么叫青春,什么叫风华正茂。曙光何在,她无法辨认,但她隐隐知晓,她的伊人,就在转角。

多少次,她对自己说,累了,太累了……又多少次,又努力挣扎起来,不想掉入世俗的泥淖,过一辈子没有希望的生活,便要爬起来,爬也要爬向那远方的圣地。

十多年后,今天,像这样朗日清风的初秋日子,她展目极舒,是夏天过后晴朗的天空,是那蔚蓝与白云的相拥,是风过浓绿浅碧的香樟、栾树发出的“沙沙”声,是皮肤上温凉有度的柔和的触感,是心无尘埃的宁静的徐行,什么时候她已告别涧底的困窘,是那次她以她多年苦读之积淀,在某个决定时刻胜利突围,她不必再为没有一份像样的工作而烦恼,也不必为自尊寻找位置而困扰,她终于从绝境阃域找到通向尘世人间的道路,人间,不是天堂,她找回了属于她的人间烟火,当她气朗神清地站在天地之间,回首以往的一切,傲然俯仰,这不是上天恩赐,这是自己给自己的青春写下的注脚。

关于年轻的散文6:平淡才是真

文/王春华

小美年轻漂亮,追求者很多。在众多的追求者中,小郑凭着为人忠厚老实,赢得了小美的好感,最终赢得了小美的芳心。

爱情和生活是有差距的。结婚以后,小美渐渐觉得生活中总是缺少了什么,她越来越感到丈夫的老实无趣。为了寻找一点新鲜,小美爱上了上网。让小美没有想到,她在网上碰上了初恋情人。两人越聊越投机,之前那份压在心底的爱情复活了。一天晚上,两人又在网上倾诉相思之苦,于是,她们相约在酒店见面。小美对丈夫撒谎说和朋友聚会,小郑没有问妻子和谁聚会,只是叫她路上注意安全,然后亲手把一个小包放在妻子手上。

到了酒店,小美和初恋情人一边喝酒,一边回忆从前那段短暂而美丽的爱情。有酒精的作用下,两人都有了一种异样的冲动和期待。就在这时,小美的手机响了,打开一看,是丈夫发来的一条短信:“聚会不要贪杯,我在你包里放了500元钱,记得走时自己埋单。”

在灯光之下,酒店里的气氛不知不觉变得暧昧。初恋情人仗着酒兴,意犹未尽地邀请小美进包间唱歌,不料,小美婉拒了。初恋情人没想到小美会拒绝,他生硬地一把抱住小美,想要侵犯她。小美生气地给了他一个巴掌。初恋情人大怒,咆哮道:“你一个臭女人,在我面前装什么假正经啊?不愿意拉倒,真是不懂情趣。”小美鄙夷地看了他一眼,然后昂首挺胸地离开了。刚走几步,初恋情人就叫住了她:“你懂不懂规矩呀,现在可是时兴AA制。”小美重新回转身,从包里拿出500元钱丢在桌上,然后朝初恋情人猛地“啐”了一口。

回到家里,小美越想越后悔,丈夫其实早已察觉她的“出轨”。初恋情人浪漫的背后,隐藏着一颗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看似老实巴交的丈夫,却拥有世界上最珍贵的包容和爱。

关于年轻的散文7:与秋天对话

文/毕华勇

以前,年轻。总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时候。甚至,酒醉了还有些狂妄。

像自然世界万物一样,生死的距离早已丈量过。人一辈子,面对现实莫名的恍惚。或许你的前边都是耀眼的,炫目的。或许你还根本不知道繁忙的世界里,总有一些人平淡的再也不能平淡。许多赏心悦目的东西不属于他们,一生的艰难困苦,他们披荆斩棘跌跌撞撞一路走来,现实有时把他碰得头碰血流。这样。人与人各走各的路当中,是否互相看了一眼。俩颗心是否一瞬间留下什么?

秋天了。这是又一个年头有些漫长的秋天。我老了,然而我还是祈祷老天,时光慢些吧。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来说,这样的日子算不算煎熬?不知为什么,自己突然发现自己无法对生活充满能量,一个人疲惫不堪。孤独的,对世界的表达方式竟是如此笨拙。

许多和我一样的朋友,从远处发来简单朴素的问候,我知道这世界还存在着最真诚的,善的,美的,让我回忆与感动的日子。当我把贫瘠丢掉后想像涌现出后半生的丰富,充实一阵子过后怎么又迎来这样的纠结?在城市里,一个写作者无助的空虚,社会在变,向往在变,人们在变,眼花缭乱之后一切归于浮躁的起落,所有周围争先恐后地抢购着房子,面积越大越好,满街大街小巷挤满了汽车,人们取悦的,讨好的,想献殷勤的是权贵与金钱,这么鲜活的生活竟然还需如此多的补充。我无法适从的时候痛苦与美丽失衡。这个秋天呀。一个人从小窗口望着某个地方。一些苦涩的文字。用笔描绘生命的存在。

墨水干涸了。好久没记得钢笔要工作的时候必须给它能量。

秋雨下着,街总湿淋淋的,万物生长。这个属于农村人收获的季节。宁静的村庄以它奇妙的方式,让我相信它久远的魅力。我的童年速度非常之快地在万里晴空下,被太阳,秋雨,霜冻,寒风,牢固地钉在脑海中不断复制的印象里。千真万确,我发誓,努力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无所畏惧的人。好多年走过来,那颗心还是牢牢地锁在村庄的土壤中。海市蜃楼的憧憬,慢慢开始萎缩。我遥望,不可触摸。无数擦肩而过的人,很感人地盛放快乐的影像。我也活在世上,有些累,像活在世外。

想起的很多,多想回去,那怕灵魂。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总是怀念往事,多想一个人就这么静坐着。秋天满山遍野的庄稼,还有无拘无束的植物。风吹过山头山坡,崖畔上的酸枣树挂着鲜红的果实,偶尔有鸟飞过,扑闪着翅膀鸣唱着属于它们的歌儿。一对对,一双双蝴蝶。忙碌着挑选属于自己的花朵,这大好的世界,这五颜六色,我感受到什么,五官竟是如此瘫痪,是生活操碎了心灵还是自己焚毁了生活。我曾顺以命运,熟悉残酷,一直这么前行鼓胀着勇气,希望自己强悍。如今,哪些一再重复的故事,竟让自己在小城片刻的失神,内心慌慌不安,甚至是不堪一击的模样。

人就是这样脆弱,不见得把许多事忍耐就会过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有时想在当今社会里,狭隘的想一个无靠山的平民是多么的渺小与无助,失去做人的尊严,权利常常遭受损害。一个人假如常常活在危急之中,无形的威胁并非某个人独有,生活中常见的歧视在每个角落里存在。人与人之间的阻障,几千年至今无法改变。我们的防范,猜疑,不信任,终至叫人孤单。一个人的呻吟不可怕,在社会的功能上衡量,集体的呻吟更为可怕。

是的,一个人走到迷途和危境,梦想从世俗的冷面里寻找自己丰富多彩的乃至独领风骚的一面,心里有没有障碍,那个美丽的心愿无法到达彼岸。就像爱情,当美丽扼杀后,你还坚持多久?

终于,停止了一生的漂泊。终于,在小县城安居下来。弥漫在我周身的一种气息,像雾霾一样。好多事,迫于应酬。翻了翻手机里收藏的联系人里,这个秋天我删去几个逝者。无法再联系了,人与人隔着一层泥土,无法交流。这种孤寂叫我只有喘息与心跳。假如还是往远想,一个人,一颗草,一只鸟,或一只小虫,都在这个世界上,在各自的舞台上,把所有的生老病死,忧愁烦恼交给大自然去稀释。人需要虚构一个世界,一直在那里,像钉子一样,那怕一言不发。

此刻,秋天的阳光刺疼了我的眼睛。我还是摊开稿纸,给钢笔吸满墨水。自己有些愧疚地要给朋友们一个交待。无论什么,一个人能走多远必须坚持。因为,许多熟悉的人重病缠身或已离去,我在阳光下泪流满面。

生活中还是有许多恒久的事物,我心中充满了感激的珍重。我不知道这个年代,在这样一种生活坏境下,我们多少人真正了解土地和家园,或许,我们更多得是唯命是从聆听领导的讲话,忘了我们个人忙碌的脚步里,那一点点的功名利禄,对自己生命的意义有何价值。

我停下来,寻找自己的根本。

关于年轻的散文8:淡之美

文/李国文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从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种样子的,但真正懂得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

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才是最美的西湖。

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唯恐不突出地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有一款咖啡,煮在杯里,酽黑如漆,饮在口中,苦香无比,杯小如豆,只一口,能使饮者彻夜不眠,不觉东方之既白。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

人生,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

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的积极。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不管你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为坐标中的一个点。夫妻也好,儿女也好,亲戚、朋友也好,邻居、同事也好,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

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自然是够浓的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的淡了。不过,密如胶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不如像水一样地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怡洽些。近莫乎夫妇,亲莫乎子女,其道理,也应该这样。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关于年轻的散文9:一树花开,流年轻渡

文/WANGXINYI

又逢着桂花开了。是一种淡然若水的 心情 ,浮在闲适之下。似乎不愿轻易去缅怀什么旧事,西风不过轻剪,某些枝头的叶子如同 别离。不过是垂眸的瞬间,秋颜便出落得净美起来。如铅华洗尽,心里始终欢喜着的那份素颜轻展。

灼灼 夏阳,仿佛是很久远的样子。细小的毛孔开始紧缩着,肌肤上覆了一层密密的怀想。喜欢偎在秋日的阳光里,嗅着属于她暖暖的味道。这样的时光,喜欢听小娟的那一辑《山谷里的居民》,有些微微清凉的浅伤,轻轻的风,拂过。天空,很高,很远。蓝如青瓷。偶有云,飘逸来去,彼时,心底里蓄满了安宁的蕴。没有慨叹,没有感伤 ,也没有泪染秋衫。只是安静的闭上眼,默默聆听。

居住的小区里栽植的多是桂树,每每十月,一树一树的花开,香满庭院。风起时,总有细碎如锦的花飘落,轻黄淡白的色,朵朵含羞,染了秋色一襟幽香。每天穿行在这样的香氛里,宛若饮了一杯桂花酿一般,日子是清雅而隽永的。生命 的底色,并非那般荒凉而沧桑的,只是取决于 自己 的心境罢了。如果每一步里,都带着 忧伤,纵使花开如海,也遮不住满目凄惶。

记得往年桂花开时,总在不经意间就绽满了眼帘。有种浅浅的惊喜漾了满怀,眼里, 梦里,都落了旧时月色那种沉静的美。如同逝去的时光,沉在某个断层里,只需轻轻一勾,那些封存许久许久的心情,如水般缓缓流淌着,如清酒的温润。小小一杯,滋味萦心。

小城的行道路两侧,也植了桂树。原本是没仔细打量过的,绿化带很宽,里面植的树,也叫不出名字来。只在下班归家的途中,沿着人行道而过时,有幽远的香在嗅觉里若隐若现。原来每天都走另一条小径,现在改了路线,只为了那一路一抹幽幽的香相随。书上有无爱 不欢的 句子 ,我却私下改成,无香不欢,如恋着花开的那一刹。正如无花的青 春 ,还是明媚的 青春么?不想去揣测别人心境如何,我只知道,因了这香,清晨与暮色中的小城,在我的眼里格外灵动与秀美起来。

办公室座落在别墅区里,里面也植了许多桂花。红砖黛瓦间,有桂树青色相间。怒放的花瓣缀满叶间,只闻得清香流转。安坐在室内,静下心来,细数平凡中琐碎的幸福 。我也是这般 许诺自己的,只向往这世间一点点的好,我希望自己便是那尘埃里的花,在日复一日的流年里,可以开得芬芳而绵延。

几天前 朋友 从南方回来度假,顺道来看我,站在即将出发的车前,惆怅轻袭,古有庭前 冷月 照落花,今有离愁谙尽 天涯苦。朋友那颗漂泊的心,一直系在梦里常常念想的故乡。我们都是恋乡的 女子,即使走得再远,魂魄却不曾离开过。我说,何时可以不用如此匆匆离聚,朋友说,终有那样一天,我们会长相聚的。于是,有了小小的 盼望,不舍的情愫结在眉眼之间。越来越不轻易奢望什么了,只想着年岁渐老时,守着二三知己,偶尔小聚,话话家常。 生活若能如此,足矣。

南国的城,想必也是桂花满树,一城清雅的香。书上说,桂花也叫七里香,九里香。古诗词中那么多描写桂花的句子,我只想起了席慕容那首叫作七里香的诗,还记得那样的句子,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而沧桑的二十年后,我们的魂魄却夜 夜归来,微风拂过时,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关于年轻的散文10:年轻的翅膀

文/金娥

弹指一挥间,2年的时间就在绘声绘色的讲课中,在埋头批改作业的笔尖上,在上下课铃的交替声中滑过。

还记得,小的时候,“老师与学生”的游戏是我的最爱;还记得,上学以后,能歌善舞的老师是我心目中的天使;还记得,中学毕业时,我在志愿栏里毫不犹豫地写下“师范”。

因为年轻,我幻想能拥有翅膀像鸟儿一样飞越高山;因为年轻,我幻想飞越大海去追寻心中的梦想。而我心中的翅膀正在教育的领空展翅飞翔。

我要飞向先进的行列。记得初上讲坛,我后悔过、徘徊过,但我一次次说服自己:既来之,则安之。我一次次警醒自己:不要做时代的淘汰者。俗话说:“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既然在教育的土地上耕耘,就一定要有收获。永远忘不了实习指导教师给我的评语:你将来一定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这句话成了我工作的动力,成了我事业前进的灯塔。今天,虽然我离优秀教师的距离还很远,但只要心中的灯亮着,就有希望。

我要飞向课改的前沿。勤奋好学、学而不厌是教师的美德,特别是要改革的今天,特别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一日不学,犹如落队之雁。我时常担心将来某一天,我会成为一个无源之水的教师,所以我如一只口渴的乌鸦,四处找水喝,去年我参加本科函授以求专业知识之水,又购名家教法以求创新教学之水。我不渴求自己能成为教师群体中课改的领头兵,只求自己是一位忠实的课改实践者。我只知道,我站在讲台前,就是一只引领雏鹰起飞的领头雁;我只知道,我今天的教法将影响到学生明天的思维,所以我要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我要飞进学生的心灵。“不热爱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无数优秀教师的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爱能使师生在心理上接近起来,能在师生间架起一座互相信任的桥梁。自从当上教师,我就想当一位新型的教师,一位学生喜爱的教师,但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做到。上周,我们班内进行了一次学生评老师的活动,尽管30份问卷,对我最满意率超过90%,但意外的是居然有1票对我不满意。显然,我还未飞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这也让我悟出:老师应用尊重、真诚、理解的心去热爱每一片绿叶,让每一片绿叶上都撒满阳光,都有跳跃的音符。

飞向先进的行列,飞向课改的前沿,飞进学生的心灵,年轻的翅膀承负着一份份厚重与博大,因为年轻的翅膀只有飞翔才能寻求平衡的支撑。不飞,翅膀就会退化,不飞,生命就会枯萎。

翅膀不能停止飞翔,生命更不能停止飞翔。教育的领空为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天空,让我们飞出蓝天白云的空间,飞出海阔天空的舞台!

关于年轻的散文11:拂去孩子的忧伤

文/大山的孩子

文 唐伟

年轻的肩膀有些扛不住生活施加的力量,我把积蓄在心里的话语埋在这浅浅的字里行间里。

没有思考的大脑就如同打乱的线团。甜蜜会让人迷惘,而我也许缺少忧伤,缺少静下心来拷问心灵。过去与现在,似乎前前后后如同两段不搭调的曲谱。

我慢慢地走,小心翼翼地走在自己的青春的路上。平静无风的日子让我顿生胆怯和迷茫,眼前的一切都迷上了我曾经自信的眼眸。在这个渝东小镇,我朝着自己梦孤独的行进。当站在三尺讲台看着一个个可爱的笑脸,我的心变成铅块压着我还未成熟的心。二十二岁,二十二年的难忘。回首得到的都是酸酸甜甜的记忆,那些曾经陪自己走过风风雨雨的人一个个走远,远离了我的世界。我以前住在幸福的隔壁,而今幸福地生活在晨霞暮霭间。快乐了把它写进日记里,孤寂了与音乐作伴。在这儿没有了清洗思绪的清茶,然而自己渐渐爱上了运动。

雾慢慢地在山腰盘旋,如同一只顽固的老鹰守着自己待捕的猎物。山里的天气骤然变得冰冷,整个人只想蜷伏着保存温热的躯体。年轻的我们有着别人羡慕的青春年华,然而谁能读懂我们肩上所承受着地无形重压。我似乎有些急躁,也许是害怕失去和错过那些不该错过的人和年纪。房价、物价肆意乱涨,我们却渐渐失去了自己坚守的精神家园。现在的人们开始麻木,他们正在慢慢丢弃曾经最宝贵的东西。诚信,梦想这些真正值得我们保留的,却渐渐被金钱权贵所覆盖吞噬。

这里没有烦躁,这里没有喧嚣,这里只有一盏守着心灵的孤灯。我常在它的身旁工作,我常在它的身旁思考。我喜欢教师这份难得的职业,它承载着灵魂的塑造工程。

在我的班级有着十二名可爱的学生。十二个孩子却有着十二份快乐和幸福。

山里的孩子是苦命的草根,他们的心属于自己飘浮的云。我总是轻轻的走进,想去叩开他们孤寂的心门。十二个懵懂的孩子似乎都是一颗欲开的种子,他们心里装着各色各样的梦想。我常在课余时间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通过心灵的对方让他们懂得如何面对生活施加的重压。我喜欢看着他们的眼睛,凝聚着一种我难以言说的珍贵。这些孩子大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往往在外务工。我常想在残缺不全的家庭环境里,他们心里的痛楚又该如何倾述。于是,我用自己成长路上的心酸故事告诉他们要学会坚强。当我慢慢地讲述,看到的却是一行行滚烫的热泪。他们低着头啜泣,而滴滴泪隐约穿透我的心底。我不敢问他们的过去,或许那些都是不敢触及谈论的话题。我告诉他们:“孩子们,你们不要悲伤,以后有老师为你们带来快乐。以后这儿就是你们的家。孩子们让我们一起书写,明天如同你们画纸上一个个甜甜的梦。十二个稚嫩的孩子,请你们打开心门让我倾听。我会慢慢努力,用自己的真诚故事拂去你们心灵上忧伤的灰尘。”

他们拭去泪痕,然后坚毅地点头。我笑了,教室里的孩子们也笑了。

现在想来,我想我不该为那些繁琐的生活忧伤,因为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完成。我想用自己年轻的肩膀为孩子们的梦想增添飞翔地“翅膀”。祖国需要我,这儿需要我,你们需要我。

关于年轻的散文12:年轻

文/刘墉

我在美国丹维尔博物馆授课的时候,某日,一位老先生打量着我说:“你看起来相当年轻,不过二十五岁吧!”

“不!我已经二十九岁,是快三十岁的人了!”我回答。

“已经二十九岁……”老先生沉吟了一下说,“我才七十岁,比你还年轻呢!”

我不解地问:“为什么七十岁反而比二十九岁年轻呢?”

“你没听见我说的吗?我说‘才七十岁’,”老先生爽朗地笑着,“可是你却说‘已经二十九岁’,虽然实际年龄我比你大得多,但在讲那句话的心情上,我却比你年轻啊!”

关于年轻的散文13:乱弹·乱谈

文/葵花朵朵向太阳

难道这是“年轻”的表现吗?最近几天生物钟混乱,晚上11点多才能睡觉,早上早早就醒了。满脑子都是开学的事,新学校的事,同事的事,班里的事。激动,谈不上;兴奋,谈不上。总之,大脑闲不下来。这就是所谓的“开学综合征”吧。

2天前,学校所有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聚集一堂,谈班级管理,谈师德。谈的话题中有一个不可忽略的词语——“问题学生”,这是所有班级中,班主任老师最头疼的一个群体,他们行为放纵、语言放肆、习惯邋遢,甚至不可理喻。许多老师想尽了方法,软的、硬的,曲折的、直接的,方法用尽,可总有那个几个老油条,油盐不进。

我也曾经犯过难,但是,我却分外喜欢和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过招。其实,如果你善于发现并喜欢分析的话,你会发现,这是所谓的问题学生,他们并不是表象上的那么无拘无束,相反,都十分可怜,总有一种失败的痕迹投射在他们身上。所谓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吧!

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些孩子们。在我接触过的,这些所谓的不好管教的孩子之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家庭教育的问题。要么家长不管教,孩子在学校如同在家一样不遵守规矩;要么家长太溺爱,孩子在学校受不得任何委屈;要么单亲;要么家庭有变故的;要么心理有问题……正是因为缺失了一些东西,他们的表现才格格不入,过于动,过于静,过于独特。

这几年教过的几个班,有几个特别的学生。特别调皮,特别活泼,特别“扎煞”,如果静下心来分析分析这些孩子的行为动机及背后心理,你会发现他们真的好可怜,甚至是一无所有,别看他们招惹是非、打架骂人,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渴望被人认同、渴望惹人注目的一种特殊方式呢?在班级里得不到尊重,有的老师看不起他们,被同学们误解,甚至排除在班集体之外。他们渴望获得、渴望理解与尊重。

人都有一些特殊的需求,而这些问题学生,他们的需求有时候并不能得到满足。我们的集体主义教育、应试教育,往往抹杀了一些孩子的天真。集体主义,个人一定要服从集体,大统一最好,有另类的表现就是有问题;应试教育,崇尚分数,考试不好你就是失败者。问题学生,是不是因为他们缺少了一种人文关怀呢?

关于年轻的散文14:精确的“指针”

文/刘恒菊

入小学不久,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来给我们上体育课。能冲出狭窄的教室,来到宽敞的操场上,我们兴高采烈。可是列队训练时,我的噩梦来临了。

严肃的女老师,把混乱的我们编成齐齐整整的四小排,然后训练我们灵活地认识方向。她尖着嗓子发出号令:“向左转——向右转——”两下一转,我就分不清左右了。每次晕头转向地转过后,惊恐地看见同学的脸,就马上再转回去。

老师很快就发现了与众不同的我,她厉声地警告我,叫我不要再转错方向。她凌厉的目光劈向我,我的心里更加惊恐,彻底乱了分寸。几次下来,我洋相百出,冷汗也渗出来。从此,我极端地害怕体育课了,稍后就发展成一个逃学的坏孩子。母亲知道了,她不恼,和颜悦色地问我逃学的原因,我说出了实情。

母亲听完后,笑了:“孩子,妈妈告诉你一个认准左右的方法。记住了:站队时,把你的右手握成拳头,左手伸直成巴掌。这样老师喊向右转时,你就向握拳的方向转。当喊向左转时,你就转向巴掌的方向。”在母亲的要求下,我的右手握拳,左手成掌。母亲喊了:“向左转——向右转——”果然我每次都转对了方向!我兴奋不已,不厌烦地让母亲把口令喊来喊去。

体育课上,我右手握拳,左手成掌,怀着激动紧张的心情,接受女老师的挑战。无论怎样左转右转,也考不倒我了。我看见女老师的目光中露出了惊讶。她永远不知道,那个总是弄错方向的笨小孩,为什么突然扭转了乾坤,像是大脑里突然被谁放上了精确的指针!

多年后,我成了老师。在体育课上,我也给学生喊:“向左转——向右转——”也有些可爱的孩子在口令中蒙头转向。我就在他们的小脑瓜里放上了这样的“指针”——右手握拳,左手成掌。

其实,当年在操场上,我在女老师的口令声中分不清左右,那女老师也在自己单调的声音里迷失了方向!她不知道怎样走近我,她更不知道怎样在我的大脑里放上精确的“指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别人在生活中迷失了方向,你若清楚,请你考虑,如何在迷途者大脑里,放上精准的“指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