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散文

请欣赏牡丹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牡丹散文1:景山的牡丹

文/竭宝崧

春天的脚步,迈进了景山公园,各种花卉争相开放。有人喜欢金黄的迎春花,它枝条柔软,随风摇摆;有人喜欢粉红的碧桃花,那花挤满枝杈,向游人献媚;有人喜欢洁白的海棠花,坐满枝头的白花,似瑞雪飘落;有人喜欢玉兰花,那大朵的白花,想坐满枝头的鸽子引人入胜。

当我徜徉这如诗如画的公园,最吸引我的却是那争宠景山的牡丹园,四月中旬以后正是牡丹盛开的季节,放眼望去姹紫嫣红的花朵,在晴天艳阳下,争先恐后怒放姿容;各种颜色无论是姿色,花形,品种,都是无与伦比的花中骄子。信步眼前一株鲜红如霞的花朵,引我驻足观赏,那鲜红的花瓣层层包裹,硕大如碗,金黄色的花蕊,含羞般钻出花瓣,点缀在花朵上,那花的美无可言喻;飞霞迎翠是这个品种的名称,恰如其份。这几株牡丹留住了我的脚步,名为姚黄,那花朵是黄色的,艳艳的黄色中透着浅浅的白色,黄白相浸的色调,与周围的红花绿叶对比,又是另有韵味,由于和皇帝的龙袍颜色相近故得历代帝王的赏识。朋友您见过黑色的牡丹吗?不是生活中的黑,它是极深的紫色,那紫色深的像是兑进了黑颜色,紫中透黑更为贴切,乌龙卧墨池指的就是黑牡丹;这种牡丹有两种花型,一种是花瓣层层开放,一种是绣球形,像小灯笼,别有情趣。

园内游人如织,人们用相机,手机留下了牡丹的芳容,更有无数游人与花合影;这里是牡丹的大观园。追溯景山牡丹的种植历史,无论是年代,规模,品种,在京城都是手屈一指,其中的胡红、乌金捧盛、迎日红、赵粉、白雪塔、二乔、豆绿,都是花中上品。

景山的牡丹享誉华夏,每年花开季节,园内赏花的游人,摩肩接踵,花海中穿梭着人流,有拍照的,有写生的,更多的人是品味,观赏流连忘返。

牡丹是国花,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盛名无愧。牡丹是娇贵的,它的施肥浇水是很讲究的,它的松土除虫也是很有规律的,景山的牡丹是景山人智慧和辛劳的结晶,当我们怀着惬意的心情返回时,带着牡丹的美好和对种花人的敬意,用景山人陪育牡丹的精神耕耘华夏的大地,那是一个多大的牡丹园呀!

牡丹散文2:璀璨牡丹指尖开

文/庄学

就那么一捏,一揉,一搓,一片花瓣就做好了。再一捏,一揉,一搓,花朵的茎秆就出来了。再从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面团里,撷取一块绿的揉揉捏捏,也不过三两分钟时间,一朵绿叶红花的牡丹花就做好了。这就是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家世代以面塑为生,父亲及父亲的父亲都是干这个的,说到底,这只是一个谋生的技艺吃饭的手段。到了她这一代,不再漂泊,定居洛阳,面塑成为作品,有了文化味,传承也就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她的手指细长,葱白样,灵巧地翻舞着,一根细小的拨子(面塑工具),点化出了栩栩如生的眉目;一柄柄粗细不同的小梳子,梳理出飘逸的服饰纹理和发饰;一把普通的小剪刀,剪流苏、剪飘带、剪枝叶,也剪出或俊朗或婀娜的形体。涧西区的文化馆,有她的工作室,艺术气息氤氲。展示台上,摆满了色彩艳丽、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面塑作品,有风雅俊秀的文官、有持枪拿刀的武将、有怀抱琵琶的仕女、有慈眉善目的寿星。每一件作品都细节讲究,表情传神,栩栩如生。尤其是几件牡丹花花篮作品,摆在醒目的位置,簇簇依偎,枝叶灵动,忽而疏离,如风掠过。见我们惊奇,她淡淡地说,住在洛阳,耳濡目染的都是牡丹花美,一个面塑传承人,怎么能够没有牡丹花的作品,怎么会没有牡丹的要素哩?

在四月的花开季节,我默默地坐在非遗展馆的一侧,看着她十指上下眼花缭乱地腾挪,仿佛在弹奏一曲韵律悠扬的歌,歌声中一朵朵各色牡丹艳丽夺目,在指尖上盛开了。看似捏制得轻巧,看似牡丹花开得璀璨,背后却是材料细心地准备。“面塑,蜂蜜和面。蜂蜜防裂,还要加上防腐剂。父亲那辈,面塑色彩是纸用的染料,现在是食品色。我现在又改成了珠光色,颜色更鲜亮。”和好了面,再蒸,等面晾凉,再兑色。一件作品捏制完,还需要晾干。

她带着牡丹等面塑作品,走了许多地方。2001年受邀参加第69届法国世界博览会;在郑州艺术博览会上,她的作品“牡丹仙子”获得金奖……2016年9月由河南省博物馆、河南省非遗办公室、河南省非遗保护中心、河南电视台联合录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技艺》纪录片,记录了她和面塑对望的痴恋之心。

如今,她的儿子成为新的面塑传承人。也许,他心中构筑的作品模样,会有卡通元素及更多现代元素……

即使时光变幻,世事更替,李家面塑作品的包装几十年如斯,从没变过,精美的纸盒,一定要附上“面人李”的标记。这是李家面塑传承的标志,有这标志在,李家面塑的传承就在。

牡丹散文3:秋意浓浓菊花香

文/高中梅

菊花,不似牡丹那般富丽,也没有兰花那般名贵。可每年秋天来临,我总要养一些菊花。因为我知道,菊花迎霜独立,是文人孤标傲世的精神象征。苏轼有“菊残犹有傲霜枝”之赞,元稹有“此花开尽更无花”之叹,韩琦有“且看黄花晚节香”之志。所以,秋意浓浓,菊花更香,文人的情趣则一览无遗。

文人犹爱以菊名志,以此比拟自己高洁的情操坚贞。屈原由衷赞美过菊:“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因爱国忠贞而遭发配,却矢志不移,其心可比日月。他对菊的赞美,也是因对其自身气节的坚持。而菊花又是陶渊明一生的写照,他喜爱菊花,认为菊花品格高尚,不奉迎风雅,敢于傲雪凌霜。即使是残菊,也挺立不落,依然含香露放。陶渊明用菊花的清雅倔强,来操守自己的君子之节。那幅东篱采菊的肖像写意,成了一句千年绝唱,一种彻悟人生真谛的神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率真的本性。

菊花开放时,正是秋高蟹肥的季节,旧时一般文人,往往要邀一二知友,边看菊边吃蟹。红菊,红的热情奔放;白菊,白的纯洁神圣;黄菊,黄的温和光明。即使菊花混色,也是白中带紫,黄中透红,她笑傲霜天,高洁无畏的品质,让人领略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执着风范。作家周廋鹃在《秋菊有佳色》中说,古人诗文中,也常有重阳赏菊的记载。然而事实上,每年逢到重阳节,往往无菊可赏,总要延迟到十月。苏轼就曾经说,岭南气候不常,他原以为菊花开时即重阳,因此在海南种菊九畹,不料到了仲冬才开放,于是只得挨到十一月五日,方置酒宴客,补作“重九会”。

菊花有一种自然的吸引力,让人不由自主地亲近它,朋友一般的亲切,用心谛听,或许能听到花瓣从容开放的声音。小说家张恨水就得到了菊花的灵气。张恨水常在菊花丛中散步,构思小说,以致友人们都说:“张恨水的作品得花之灵气。”每当一部作品问世,张恨水总爱到花市买几盆菊花或山上采野花,可见他对菊花一往情深。而另一位作家林语堂,则对菊花的香味有着独特的感受。林语堂谈到菊花时说,当许多花草或昙花一现,或色损香消的时候,菊花则含苞吐蕊,菲然独秀,给浓浓的深秋装点出迷人的色彩。

菊花是适秋而放的花蕾,慷慨独悲歌,强悍为剑气。作家任崇喜在《生命如菊》中说,在春夏冬三季里,菊积极地孕育、生长,并非消极地等待着一种浪漫的实现,等待春去春又回。所以自古以来,文人是落魄者多。正如菊花只有开在寒霜雨露里,开在乡野阡陌上,才显出其傲岸的气质来。而在古代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如菊花和喜鹊组合表示举家欢乐,菊花与松树组合表示益寿延年等,则更增加了文人对它们的喜爱。

由此看来,文人爱赏菊,爱的是菊花那种不同流合污、傲世独立的气节,所以苏轼说:“荷花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正是菊花的可贵品格。菊花遇到了文人,便有了君子之德,隐士之风,志士之节。

牡丹散文4:赏牡丹

文/文俊

每年的4月初,牡丹花开,我都会到“牡丹苑”观赏牡丹。

“牡丹苑”位于昆明路与唐延路交叉口,建于古唐城的怀德坊和群贤坊的城墙遗址上,是唐文化和牡丹诗画主题公园。公园的面积并不大,种植牡丹的种类数量也不多,但每年却吸引不少市民追逐观赏。

往年,一到赏花季节,“牡丹苑”里人群熙攘,摩肩擦踵,颇有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况味。今年不知是疫情影响,还是我去的时机不对,游客并不多,一眼望去,游客稀稀疏疏,屈指可数。

牡丹是富贵花,花朵硕大,雍容端庄,气质华贵,号称“花中之王”、“国色天香”。有人更是形容牡丹花犹如洛神出水,一顾倾城,一瞥惊鸿。我对牡丹花,虽没有惊艳,却很喜爱,既是因为她花开艳丽,美丽耐看,还是因为她有着美妙的象征和寓意。牡丹向来有“富贵”、“吉祥”、“幸福”的花语,还有气质典雅、雍容尊贵、繁荣昌盛的象征,观赏牡丹,不仅能让人爽心悦目,更能触发人们美好的遐想和期望,这也可能是我喜爱观赏牡丹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传说,牡丹还有巍然不屈、傲然天地的气节。相传在武则天做皇帝的时期,她曾号令“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需连夜发,莫待晓风催”。百花慑于皇威,竞相开放,唯独牡丹不屈权贵,独守节令,被武则天贬到洛阳邙山。牡丹这种不畏滥权、循从节令、不苟且不媚俗不妥协,铮铮铁骨的品格,为她注入了高贵的灵魂,成为人们敬重的重要因子。

返程的路上我在想,花儿有灵魂、有品位,人们赏花,既是在欣赏她秀韵多姿、美丽动人的外貌,更是在品味她内在的灵性和魂魄,赞赏她高贵典雅、花开富贵的气质,不畏权贵、循令守信、不屈不挠的风骨,这对人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牡丹散文5:质朴

文/阮琳

芬芳不是牡丹的雍容,是菊的淡雅;不是玫瑰的艳丽,是莲的高洁;不是百合的争奇斗艳,是梅的暗自芬芳。菊、莲、梅之朴,不动声色看沧海桑田,用“无华“独步天下。人亦如此,心愈质朴,生活亦愈芬芳。

他是一株淡雅的菊,喧嚣尘世中静守内心的朴实、宁静。淡泊名利,宁静自能致远。

面对腐朽官场,朴实的陶渊明毅然转身,告别官场,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醉人景色造就了陶渊明悠然恬淡的乡野生活。他无心在官场尔虞我诈,甘心“守拙归园田“去追求淳朴;他无心在世俗中荣华富贵,甘愿“带月荷锄归”来享受朴实宁静。他绽放出心底的淡泊质朴,开创了优美有韵的田园诗,令后人学习膜拜。

他是一株高洁的莲,出淤泥而不染,守住内心的一片净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被放逐时,渔夫曾劝他“与世推移”,不要自找苦吃。“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面对浩浩荡荡的汩罗江水,疾呼“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他守住了内心那一方净土,守住了质朴的爱国情怀。他是高洁的莲,质朴芬芳。

他是一株冷然的梅,傲立于枝头,凌寒独自开,暗香漫漫。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随漫天外风卷云舒“。没有灯红酒绿,没有宝马香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用自己混着淡淡香土气息的文字挣脱了世俗的枷锁。他心中的文学并非为荣誉而生,他默默写作,用质朴诠释出一个作家的品格。他用五彩缤纷的文学作品唱响了中国文化,芬芳无比。

是的,内心朴实的人越是能散发出馥郁的芬芳。他们质朴的一生,却熠熠生辉。当下多彩复杂的城市生活,也许是斑斓的霓虹灯幻化了人们的双眼,也许是两点一线枯燥的生活麻木了人们的心,有些人少了朴实无华,多了些狂躁不安。让我们为自己原本质朴的心灵覆一层保鲜膜,“花至朴处自芬芳“,让生命绽放光彩,让芬芳弥漫大地。

牡丹散文6:垫江三月牡丹开

文/黎美剑

三月,是花开的季节。

垫江的三月,是牡丹盛开的时节。每到这个时候,明月山麓绵延三十多公里的丘陵地带,或一片一片,或一块一块,或一丘一壑,或一山一岭,到处都开满了五颜六色的牡丹花。

垫江的牡丹品种很多,有以太平红为主的本地品种三十多个,加上从洛阳、菏泽、亳州以及全国各地引进的品种共有六十多个。繁多的品种开出的花也色彩各异,红、白、黄、粉、紫,五彩斑斓,红的像火,白的似玉,绿的如珠,粉的像霞。尤其是那传说中的黑牡丹,其实就是紫色的墨玉,紫得黑里透红,紫得高雅富贵。走进牡丹园,无论你在山下仰观,还是在山上俯视,那壮观,那色彩,都会让你和这个春天一起陶醉!

据我所知,垫江牡丹本不是用来观赏的,它是山民们用来制药养家的经济作物。牡丹的根叫丹皮,是一种药用价值十分广泛的中药材,药农只取根不要花,所以,垫江的牡丹花在明月山中沉寂了上千年。十几年前,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起,牡丹花才具有了观赏价值。

而垫江牡丹与我们熟知的洛阳、菏泽牡丹有很大的不同。洛阳、菏泽的牡丹生长于肥田沃土的大平原上,枝高花大,富贵艳丽。垫江牡丹却是生长于山野之中,竹石之间,与山相伴,与水相依,与竹同生,与树为友,与石相亲,娇小玲珑,自然质朴,生命力强。我突然想到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如果把洛阳牡丹比喻为高贵大气的贵妃,那么,垫江牡丹就像林中采蘑菇的小姑娘,溪边浣纱的小媳妇,含羞默默,清纯淡雅,端庄灵秀,让人心生爱意,流连忘返。我知道这个比喻不一定恰当,但却能较贴切地反映两种牡丹的内涵和气质。

三月去垫江看牡丹,是踏春郊游的绝好选择,除了观花赏景,还能深入了解牡丹文化。尤其是新民镇把牡丹和樱花组合打造了西南地区最大的牡丹樱花园区,开发了以牡丹为原料的食用牡丹油、牡丹香皂、牡丹护肤品系列,在几千平方米的透明生态餐厅,还能享受到坐在牡丹花丛中品尝丹皮炖鸡等系列牡丹宴,眼福口福同饱,惬意享受春光。

三月的牡丹很美,有牡丹的垫江很美。

牡丹散文7:牡丹花的自述

文/彭程子夏

你知道“国色天香”指的是谁吗?那你还知道“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主带笑看”形容的又是谁吗?没错,就是我——牡丹花。

小主人特别喜欢我,有时给我水喝,有时带我到阳台上享受阳光浴,还常常对着我发呆呢!我不是小家碧玉,也不是大家闺秀,我是花中之王。瞧!我那红艳艳的花朵足足有小碗那么大。层层叠叠的花瓣簇拥在一起,直叫人惊奇我怎么积蓄了那么多热情。那是因为你不知道,我积蓄了一个秋天,一个冬天,还经历了一个春天的努力,现在,我当然要轰轰烈烈的迸发出来,让我的花朵纵情开放,宏伟而壮丽;让我的花瓣吸足营养,肥硕而优雅。让人们面对我时,除了赞叹,膜拜,都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每年4月,我们牡丹家族那丰富的花容,绚丽的色彩,在百花中争艳斗丽。有水红的,有粉红的,娇滴滴的,还有深红的,紫红的。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紫红的“黑牡丹”了,因为它红得太深了,就像紫黑色的了,所以叫黑牡丹。而我穿着红艳艳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

这就是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散文8:野草仍在歌唱

文/吕炳华

兰花高洁,牡丹华贵,蜡梅坚贞……在漫长的文学史中,植物被人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哪怕是一根野草,一棵老树,也有值得赞颂的品格。今天,我们向植物学习——

一首诗这样写道:“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其实,再卑微的生命也有思想,再卑弱的稗草,也有春天。野草,一个“野”字,一个“草”字,力量千钧,锋利无比,直抵人类功利主义的价值判断和自私用心。凡为我所用者,即是庄稼或中药,不为我所用者,便是野草或杂草。回溯人类的生存发展史和文明史,其实是人类与野草的斗争和改良驯化史。野草始终介入我们的生存,即使现在最有用的小麦、稻子、大豆、高粱,哪一个不是曾经的野草。这些野草先于人类抵达,不但成为大地和海洋中的生命奇观,而且成为人类取暖果腹、繁衍生息的食物和温床,乃至美丽家园。

我是一株小草,一株生命的野草,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顺着我已逝的歌谣到大地上。在我的心中,永远长着一株小草,一株贴着脊梁骨一直挺立向上的小草。因为我的脊背不够厚,不能背对着故乡和亲人,所以,我总是以野草一样的姿态,艰辛地匍匐前行。

小时候,干活走了神,母亲总会大声呵斥:心里长草了,干活去!那时候做事,不知道“心无旁骛”,也不懂得“专心致志”,心中长了疯玩的野草,像无边大草原上狂野的马,像大海一望无际的汹涌波涛,拦也拦不住,甚至头也不回。为这,不知挨了父亲多少打。靠着这野孩子的任性,我竟从一群野孩子的人堆里,崭露头角,只是没有高高地飘扬。到现在,我仍然是一株野草,一株游走于城市中扎不下根的野草。混杂在城市之间,如同混杂在庄稼地里一样,稍不留心和努力,就会被高粱、玉米、小麦、棉花这些主体的庄稼压在身下,如果被勤快的老农发现,很快就会被连根拔起,死在沉默的田野里。

其实,野草和庄稼的区别,只是功利的划分。能打下粮食填饱你的肚子,就是有用的庄稼,暂时看不到或认识不到它的好处就是无用的野草?这简单的划分多像舞台上戏剧化的脸谱人物,要么好人,要么坏人。但实际上的一株草,说不准它是一味救你性命的良药呢。神农尝百草,李时珍写《本草纲目》,都是从野草开始的。

但野草根本不忌讳自己是野草。即便暂时不被利用,也不怨不艾。它知道,自己也许比我们更能看到神性的存在,高天之下,大地之上,哪里没有野草,如果没有了绿草茵茵的世界,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那还叫什么生机盎然的世界。

天真烂漫的野草总是充满蓬勃生机。它们根本不需要任何安排,就知道拼命生长,这是天性,不需要任何理由。活着,拼命生长,没有别的使命。不像庄稼,这些因人工培育的孩子,剔除了健康蓬勃的野性,它们在大自然的环境里就略逊一筹了。它们失去了一些与自然斗争的性格,一门心思地想着开花结果,却总是被身边的野草绊住了脚步。因为渴望更多的目的,就需要更多的乞求和奴役,整枝打叉,修剪扭曲,喷药施肥,俯首沉默,最后用沉甸甸的成熟和收成讨得主人的欢心。被收割储藏起来,和不愿意的同类或他类杂交,生出些不伦不类的东西;或被运往不可知处,欲哭无泪,后悔也已经太晚。哪像野草,即使被有力的壮汉拔了,也扔不了多远,顶多就是从这块地移动到那块地。即使被锄掉割伤,要不了几天,它就又绿油油一片了。一个微弱的根须落在地里,甚至一节残断的茎叶晒在地头,一场云雨或随便路人野狗的一泡尿,它就会伸出翠绿的小脑袋,颤悠悠趁你不注意贴地而生,葳蕤得让你沮丧和泄气。

有多顽强的生命就有多坦诚的胸怀。你除吧,你铲吧,你灭吧,虽然我在你的心中是没用的,夹缝中也好,边缘化也好,喜欢我也行,不喜欢也罢,我无怨无悔。但你根本无法剥夺我生存的权利,我也是生命大辞典中的一员,也是这个星球上抱团取暖互生互爱中的一员。“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谁也别想剥夺我生的权利!哪怕这样的坚韧和执着近于偏执。

一株野草之所以成为野草,不过是因为人类简单粗暴别有用心的功利划分而已,这与我何干!“我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天籁”,野草说。无愧初心,无愧大地,无愧生命永久的轮回,只不过是多死几次,多生几次罢了。

在我们民族文明和文化的血脉里,有一个词:草民!就是如蔓草一样仆倒在大地上如蝼蚁一样生存和生活的老百姓。

我是草民,不管人们骨子里有多么的坚强和坚韧,但温良谦卑的文化基因总是让人口是心非,用自残的姿态压抑着自己。

这其实不是草的操守和本性。草是旺盛顽强的,草是干净磊落的。它顽强得能钻透坚硬的脑壳和石缝,顽强得能穿透历史的昨天和今天;干净得遍地是草香,随便掐一节吮在嘴里,都是清清的草香。老百姓说自己是一介草民,是他们读懂了大地和人世。他们不会想很多,也不想夸夸其谈,他们总是谋划着平常的生活,期待着好一点的日子,也许这样的日子经久不会到来。他不去过多地怀想自己的前生今世,也不算计死后的青史名垂,不计较地位高低,也不想春天到来的意义,只是一味地坚守着生命和感恩,活着。

任何人心中都有一棵属于自己的小草,这棵小草上仰望星空蓝天,下拥着大地河流,周游着世间的美丽和欢愉。有时,它游离在梦中,游离在压抑和悲苦之外,游离在循规蹈矩的规则之外,甚至是莽撞和非理性的,因它要洞穿大地,长成一棵会思考有思想的草。

“我只要活着!”小草的声音和歌唱岂不是我们自己的低吟与浅唱?只要活着,就是生命最好的成果。因为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烛光,你用生命的洪荒之力阻挡着对后来者死亡的侵袭,你活着的光芒,哪怕微弱,也会照亮身边的人。

每一种生命都是一盏灯,都有光芒。如今,尘土飞扬,雾霾笼罩,大地在悲伤。野草仍在歌唱,用它那无与伦比的力量,倔强与顽强。

牡丹散文9:牡丹绣片

文/小马

我是在一家小小的旧货店找到它的,昏暗的灯光下,店里弥漫着一种遥远的尘封的泥土味道。那味道使人头昏昏,人恹恹,几乎连走路的步伐都迟钝了下来。

然后我看到了它,一块绣片,牡丹的绣片。惊鸿一瞥之下,竟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果一块布片也有气质,它应该有我熟悉的一种气质吧。

在用水把它轻轻泡洗过以后,显出了更加清晰的模样。这是块毛麻质地的红色布料,有着厚重敦实的手感。有些地方有了微微的磨损,露出夹层棉布青黛的底色。

那红又不似是正红,带点朱红的味道。经过了岁月的消磨,愈发显得大气而凝重,有一种高贵而内敛的气息。

在这样的朱红上绣怎样的五彩缤纷都容易变成艳俗的闹剧。好像一场热闹的婚宴,那样的热闹终究要散去的,该回哪儿的回哪儿去,反正谁也不会记得谁。

可它偏偏在这朱红的底子上绣了单单一色的蓝色图案。从头到尾,所有的牡丹,花枝,甚至是花间的蝴蝶,布边的云纹,都只用了一个——蓝色。

就仿佛周日的弄堂街景里,走出来的一个满身素雅的美人儿,淡妆婀娜,脚不沾尘的走过去,不由得你不记得她。

而这牡丹的蓝,又是有层次的。从花心开始,从浅到深,从深到浅,波浪一样的一层层渐变过去,那最浅的蓝,几乎浅成了银白。

高处不胜寒,音节越拔越高,直逼云霄。就在那浅蓝浅到快没了气息的时候,忽又用最深的蓝色提了下神,把它拉回到凡尘,妥妥贴贴的勾勒出了深蓝的花心和枝蔓。

任她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牡丹花下面,远远的是两朵荷花,那是风中之荷,恣意的招展。

没有水,却有水波荡漾的感觉。

花上起舞的蝴蝶,也用了同样的渐变蓝色,不着一丝额外的笔墨。蝶在风中轻摇着翅膀,舞姿翩翩,满怀留恋的频频回首,似与荷有着默契的同样的舞步。

花蝶一处,蝶是花的魂,花是蝶的影。

整个构图,有主有次,有头有尾,有衔接,有呼应。既兼顾到边边角角的细节,又不多余。

好象一个完整的戏剧场景,桌桌椅椅,藤条几案,都安排得合合理理,神清气爽。

闪亮的丝线和粗燥的底布纹路形成对比,所有的蓝色花型在朱红背景的衬托下,妖娆而素雅,恬淡而多情。

那么美,却美得那么安静。

我在灯下慢慢想它原来的模样。

它也许本是一块轿子的门帘,艳阳下,遮住轿子里娇羞的新娘子。乡间田埂上,吹吹打打的唢呐声中,调皮的新娘子用脚尖挑起的是这块朱红吧,牡丹花映着花季女子憧憬着未来的脸。

它或许是一位老妪在暮年里为自己绣出的自传吧。曾经的繁华旧梦,倾城的容颜,最后变成了遗世独立的莲。那共舞的蝶是曾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人吗?在爱人翩然离去后,她是否在这一针一线中诉说她的思念?

我与它在灯下凝视,有故人相逢般的喜悦。我轻轻用手抚摸那点点凸起的结子针绣出的花芯,抚摸蝶须上绣出的音乐一般跳跃的花纹。心里只有崇敬和感动。

只有轻轻说一声:“呵,原来你在这儿。”

牡丹散文10:秋意浓浓菊花香

文/艾里香

菊花,不似牡丹那般富丽,也没有兰花那般名贵。可每年秋天来临,我总要养一些菊花。因为我知道,菊花迎霜独立,是文人孤标傲世的精神象征。苏轼有“菊残犹有傲霜枝”之赞,元稹有“此花开尽更无花”之叹,韩琦有“且看黄花晚节香”之志。所以,秋意浓浓,菊花更香,文人的情趣则一览无遗。

文人犹爱以菊名志,以此比拟自己高洁的情操坚贞。屈原由衷赞美过菊:“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因爱国忠贞而遭发配,却矢志不移,其心可比日月。他对菊的赞美,也是因对其自身气节的坚持。而菊花又是陶渊明一生的写照,他喜爱菊花,认为菊花品格高尚,不奉迎风雅,敢于傲雪凌霜。即使是残菊,也挺立不落,依然含香露放。陶渊明用菊花的清雅倔强,来操守自己的君子之节。那幅东篱采菊的肖像写意,成了一句千年绝唱,一种彻悟人生真谛的神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率真本性。

菊花开放时,正是秋高蟹肥的季节,旧时一般文人,往往要邀一二知友,边看菊边吃蟹。红菊,红的热情奔放;白菊,白的纯洁神圣;黄菊,黄的温和光明。即使菊花混色,也是白中带紫,黄中透红,她笑傲霜天,高洁无畏的品质,让人领略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执着风范。作家周廋鹃在《秋菊有佳色》中说,古人诗文中,也常有重阳赏菊的记载。然而事实上,每年逢到重阳节,往往无菊可赏,总要延迟到十月。苏轼就曾经说,岭南气候不常,他原以为菊花开时即重阳,因此在海南种菊九畹,不料到了仲冬才开放,于是只得挨到十一月五日,方置酒宴客,补作“重九会”。

菊花有一种自然的吸引力,让人不由自主地亲近它,朋友一般的亲切,用心谛听,或许能听到花瓣从容开放的声音。作家张恨水就得到了菊花的灵气。张恨水常在菊花丛中散步,构思小说,以致友人们都说:“张恨水的作品得花之灵气。”每当一部作品问世,张恨水总爱到花市买几盆菊花或山上采野花,可见他对菊花一往情深。而另一位作家林语堂,则对菊花的香味有着独特的感受。林语堂谈到菊花时说,当许多花草或昙花一现,或色损香消的时候,菊花则含苞吐蕊,菲然独秀,给浓浓的深秋装点出迷人的色彩。

菊花是适秋而放的花蕾,慷慨独悲歌,强悍为剑气。作家任崇喜在《生命如菊》中说,在春夏冬三季里,菊积极地孕育、生长,并非消极地等待着一种浪漫的实现,等待春去春又回。所以自古以来,文人是落魄者多。正如菊花只有开在寒霜雨露里,开在乡野阡陌上,才显出其傲岸的气质来。而在古代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如菊花和喜鹊组合表示举家欢乐,菊花与松树组合表示益寿延年等,则更增加了文人对它们的喜爱。

由此看来,文人爱赏菊,爱的是菊花那种不同流合污、傲世独立的气节,所以苏轼说:“荷花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正是菊花的可贵品格。菊花遇到了文人,便有了君子之德,隐士之风,志士之节。

牡丹散文11:可爱的牡丹鹦鹉

文/李恒宇

姑婆家有只可爱的牡丹鹦鹉。这是鹦鹉种群中最美丽的一种。

它长着尖尖的深红色嘴巴,周围被一圈白色的喙包围着。头部有浓密的深灰色绒毛,脖子上的羽毛由红色逐渐变成靓丽的绿色。翅膀和胸脯覆盖着浅绿色的羽毛,闪闪发亮,尾巴上有几根长长的乌黑色羽毛,美丽极了。

它很讲卫生,每天至少得洗一次澡。它洗澡的时候,先把每根羽毛都浸湿,再每根每根地洗,你说它是不是很讲卫生呢?它还会吃苹果,只见它把整个苹果都叼了起来,用嘴咬一块下来,然后一口吞进肚子里,不用嚼。

有人逗它的时候,它很高兴,一会儿点点头,一会儿跳跳舞,有时还会用嘴巴咬咬鸟笼,仿佛想再次回到大自然中,享受蓝天和白云。特别高兴的时候,它还会叫:“你好!你好!”更神奇的是,它还会像雄鹰一样展开翅膀,露出翅膀下乌黑的羽毛。

牡丹鹦鹉真有意思!

牡丹散文12:桂花

文/凌卓妍

桂花没有玫瑰迷人;没有牡丹国色天香;没有菊花傲霜立雪;但它非常的清淡素雅。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校园的桂花有两个品种,一种是金桂,颜色是金黄金黄的,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高贵。另一种是丹桂,颜色是桔红色的。漫步在校园的桂花树下,我仔细地打量着桂花树。只见那树干高大挺拔,灰白色的树,表面上还有一些凹凸不平的黑色小疙瘩呢!用手一摸,树显得特别粗糙,树叶密集而坚硬,树冠像一把碧绿的大伞,又像一个站岗的士兵,守卫着我们的校园。

远看,树叶是碧绿的,仿佛是一片片从天上飘落下来的碧绿色的云,近看,树叶是椭圆的,用手轻轻一摸,叶子硬硬的,表面光光的,有的还沾满了灰尘,每片叶子的边缘上有很多小刺,一不小心,就会把手指划破。桂花的颜色有金黄色的、桔红色,看起来很小,有的是三瓣的、有的是四瓣的,还有的是五瓣的,它的花瓣很小,小的像一粒芝麻。它们一簇簇,一串串的躲在绿叶丛中,好像一群娃娃在捉迷藏。凑进一闻,一股浓浓的香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一阵秋风拂过,树上的叶子就漾起了波纹,好看得很,树上的桂花都纷纷飘落起来,香气扑鼻,一阵阵桂花雨,我便陶醉在这阵桂花雨中。

桂花不仅外表清淡素雅,香味扑鼻,它的用处也很多,如果把桂花晒干了,把它和糖腌制起来,做成桂花糖。用桂花包汤圆,那种味道让人回味无穷,桂花晒干了,可以和茶叶一起泡茶,大人们和朋友一起一边品茶一边谈心。那种情境真是令人神往。

桂花是一种美丽的花,既能作为美食供人们品尝,也可以供人们观赏。金秋十月。那金黄色的桂花十里飘香,给大自然带来了美,我爱你桂花!

牡丹散文13:菏泽古郡赏牡丹

文/翟利军

如果能把“富贵”和“平凡”这两种极不对等的生活状态和谐有致地交融,怕要数山东西南角的菏泽。这个三省交界的地域曾因所处运河两岸而一度繁华,历来民间广种的牡丹就是个明证,都说:“曹州牡丹甲天下。”曹州,就是菏泽的古称。

菏泽是曾经的江北水乡,在古代,这里是济水汇集而成的大湖泽。清朝雍正年间,曹州去州升府时,雍正皇帝因此赐名菏泽府。《水浒传》里的梁山泊就在这里,至今仍有梁山县,是对古代大水泽的一个有力佐证。还有郓城县,大家更是妇孺皆知,“及时雨”宋江就在那里名扬天下。

与鲁菜大系有所不同,菏泽流传下来的多是特色小吃,比如:曹州烧饼、菏泽水煎包、单县羊肉汤等等无不浸透着浓郁的市井气息。平凡的市井万象、普通的芸芸众生,与想像中菏泽的中华牡丹之乡、雍容华贵之地有些落差。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着名的《赏牡丹》诗:“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一首七绝就将牡丹的风华绝代通过芍药、荷花反衬出来。诗人没有用浓妆艳彩去描述牡丹,而是拿芍药的娇艳却缺少格调、荷花的清净却缺少热情,以及牡丹花开后让整个京城的人们动容的特点来映衬牡丹的华美。

相传武则天冬天酒醉令百花开放,唯有牡丹仙子没有及时赶到而不曾开花,女皇一怒将牡丹尽数发配洛阳。本人觉得,这个传说是中国经济文化中心渐渐东移,导致牡丹花事跟着东进,洛阳在之后必然兴盛的一个前兆。到了宋朝,洛阳的牡丹花事几近鼎盛,那些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们更是不吝笔墨地将牡丹花刻画得传神动人,每年花期都是一次官民同乐的重大盛会。欧阳修说:“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他还写过一首吟咏白牡丹的绝句:“蟾精雪魄孕云荄,春入香腴一夜开。宿露枝头藏玉块,晴风庭面揭银杯。”更是将白牡丹惊艳传世的美丽刻画入微。金兵攻入开封,北宋结束,洛阳牡丹跟着这个城池也就此渐渐淡去,散落民间。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妖万态破朝霞。”中华牡丹生生不息,宋朝以后山东菏泽力擎国花大旗,不但将唐宋牡丹传承,更在民间广泛种植,在花株、花朵、品种上发扬光大。唐宋时以官方巨贾为主的牡丹花市在菏泽民间坊间叠放异彩,菏泽牡丹就此独步华夏五百年。

如今菏泽牡丹栽种面积遥遥领先洛阳和亳州等牡丹观赏胜地,也让广大花农发家致富。从观赏景点来看,洛阳牡丹以数个大型官办公园为载体,突出牡丹花株的数量和品种,间以殷实的历史文化做底蕴铺垫,尽显牡丹国花的华美富贵。菏泽牡丹则以官民结合、以民间为主的花市特色占尽浓浓市井风。菏泽牡丹三园中以曹州牡丹园最大、花的品种最多,是菏泽观赏牡丹的主要所在。其他两园系民间管理,古今园突出明朝洪武年间王梨庄王氏先人王猛在其庭园广种牡丹,引领民间牡丹栽培。百花园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工部尚书何应瑞个人花园基础上修建,改革开放后百花园大量栽种名贵牡丹,塑造精品,花龄四百年的牡丹王是百花园的镇园之宝。牡丹王“玉翠荷花”花朵粉白,花型宛若出水荷花,婷婷袅袅,清香四溢,让人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与洛阳遥相赏花不同的是,菏泽几个牡丹园内,或者是街边、道旁不时有女性花农售卖从自家地里采摘的新鲜牡丹花朵,现场牵接在新绿的柳枝上,一副牡丹花冠即刻做成。花朵红白紫黑搭配,戴在女士们的秀发上,雍容华美、芳香袭人,让人恍然领略唐代簪花仕女的至美。

旧时王谢堂前蕾,落入百姓头上花。

牡丹散文14:妖艳于外,清净于心

文/澌涵毓

牡丹花开了,那是去年赶集时在集市上,我偶然遇见的盆栽牡丹。在我小小的卧室内,总喜欢摆置一些盆栽观赏,不过一直以来没有碰到心仪的牡丹花。还记得当时卖花的老大爷讲述了许多,说盆栽牡丹成活率很低,再三叮嘱生长期间一定要经常松土,盆内一定不能积水,以免烂根落叶,想必也是一个惜花之人。当清风吹过,整个小屋流着牡丹花香,内心总是美滋滋的,目光沉落在盛开的牡丹花瓣中,傻傻地发笑。有时一呆就是一个多小时,甚至更久。有时候,看到窗前这朵落寞的粉红牡丹,总会莫名地落泪。

周末闲暇时分,总喜欢手里拿个小勺子在园子里一瓢瓢细心地浇着水。粉红的牡丹花,在阳光下晶莹剔透,闪烁着莹莹的光泽。美,当暗淡的瞳孔在无心中触碰到它时,我只能这样概括。无论你是怎样的心情,总会不由自主地沉醉,同时感到眼前一亮,瞳孔闪动出的光足以晴朗阴霾凄冷的心空。

它以妖冶的姿态尽情地展示着与生俱来的美艳,似乎所有的哀愁在绽放的那一瞬间都悄然散去。有人说,我更像是亦静亦纯的塘中睡莲。在独属于自己的一片微波中静谧地沉思,似乎与这牡丹有些格格不入。但是人总是很奇怪,在不同的个性和气质里才真正懂得欣赏—一种超越了偏见的透彻。在自由随意的接触中,心一点点靠近,一点点交融。

或许沉湎于自己的古典情怀太久了,固执地守着自己所谓的“清净“,在轻纱遮掩里始终走不出在自己的小小世界,有时候总感觉不合时宜,比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慢一拍。当第一次触碰到那一点都不内敛的时尚美时,那个“小山重叠金明天,鬓云欲度香腮雪”的女子仿佛从花中走出,“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惟妙惟肖地刻画出艳丽的面妆与华丽的服饰衬托下女子雍容的神态。自己一度拒绝的奢华之美此刻是那么地契合那个时代的气质,一刹那填充自己的单一的色调。当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在静谧中交融,更有一种味在咸酸之外、声在宫商之外的境界。

静静地欣赏牡丹不同的美,它妖艳的美丽在某一瞬间带给了我莫名的震撼,同时这样的品质又是那么诱人。在牡丹的娇艳里,在牡丹的芬芳里,我不喧哗的浮躁心境在目光的沉落的一瞬间寻找到了更深的清净,这是自己寻觅许久却未曾真切感受到的感觉。在它张扬的恣意里我仿佛读懂了它深藏的静谧心思。安然散发点滴的暗香。沉醉其间,宛若短笛里轻轻流出清静的流水,极柔,极完美,多么像看到《簪花仕女图》的第一印象,云髻、金簪、长裙、纱衣、体态在朴实的笔端勾勒出雍容的气度。艳丽的色彩依然无法隐藏她们素雅清净的心,悠然自得的闲散漫让我们分明感受到一股清新之气。蝴蝶、丹顶鹤、玲珑石等有形的载体在一丝不苟的笔法里将雍容华贵外表下洁净的人格外在化。

千年之后,一切浮华随时光剥落。当我们在简洁而遒劲的长线条里解读,浓丽丰肥的风姿神韵已凝成一种文化。透过历史的烟云,繁华落尽,唯有牡丹花开依旧,于从容与淡定之中吟咏着“妖艳于外,清净于心”的诗性智慧。

牡丹散文15:月光下的牡丹丛

文/李红都

从没有在月光下亲近过牡丹,若非因了灯会的诱惑,我是断然想不起在晚上观赏牡丹的。

那天,吃罢了晚饭,我披一片星光走进了西苑公园。虽然不知道花灯设在哪里,但循着灯光一路找去,迎新接福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灯、卡通灯便闪着亮、放着七彩的光一个个地映入了我的眼帘。不远处的湖面上,静静地浮着几架彩灯和一只彩船,倒映在水面上随波荡漾着斑斓的光,把漆黑的夜景点缀得如诗如梦。

晚风携着一阵阵牡丹特有的芳香吹了过来,猛然想起,何不就着这彩灯的光亮去欣赏一番月光下的牡丹?

循着香气,很容易便找到了一大片的牡丹。月色如水,洗净了它们白天的张狂和浮躁,在远处彩灯飘渺的映射下,很有那么种慵懒的美丽。阳光下的牡丹雍容华贵,有一种只可远观不可亲近的距离美。而此时,在如水的月色下,牡丹带着洗净铅华后的自然和亲切,带着一点点的困倦,透着不胜娇羞的妩媚,让你不由地生出一种怜香惜玉的情愫。

这片牡丹丛和常见的不一样,它的周围没有栅栏,我忍不住轻轻地走进花丛,花儿在晚风的吹拂下,像坐在沙发上打盹的佳人,左右轻晃着身子,毫不设防地蹭着我的衣角,让我真想亲吻一下它的娇容,却又惟恐惊醒了它的美梦。

轻轻的,我俯下身来嗅起它的香气,那种清凉的馥郁便如丝般的滑进肺里、泌入心脾。这是一种有些湿润的香味,与阳光下牡丹那种招蜂引蝶的浓香大不相同。

静静的,我守着这片牡丹,在朦胧的月光下注视着它们,那份喜悦,那份柔情让我联想起昨夜自己就着帘外映射进来的月光,久久地端详着身边的爱人和孩子酣睡时的情景,多少有那么一点点陌生,却又分明是那样得熟悉和亲切。

很想把这种陌生却又亲切的感觉储蓄入记忆,我轻轻地举起相机、调好光焦,按下了快门。月光下的这一片牡丹便携着清凉的夜色一起走进了我的心里。

牡丹散文16:我家的吊兰

文/朱仪诚

花有很多种,娇艳的牡丹啊,高贵的玫瑰啊,都不是我真正喜爱的,唯有我家客厅里养的那盆朴素而又美丽的吊兰,才是我的最爱!

吊兰的叶子又细又长,四季常绿,在阳光的照耀下,绿油油的。我专门为它做了个圆形的支架,把吊兰的叶子托起来,活像一个篮子。叶子的中间,向外抽出了两根茎,从盆沿向下垂,随风飘动,宛如展翅飞跃的仙鹤。其中一根茎上长着两朵“小花”——是吊兰的新叶,大小一样,像对双胞胎兄弟;另一根茎上长着五朵“小花”,像一个绿色的小梯子。每朵“小花”的底部都有几个“小豆豆”,那就是吊兰的须根。

夏天,吊兰开花了,一朵有五个花瓣,雪白雪白的,纯洁得像用玉石雕出来的。可爱的花像一个个小喇叭。

吊兰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如果把一朵“小花”连同须一起剪下来,栽在花盆里,就能培育出一盆新吊兰。有一次,我给吊兰浇的水太多,有的叶子发黄了,它变得无精打采,像要死去的样子。我把它搬到阳台晒太阳,几天后,吊兰又变得精神起来,长得更茂盛了。

吊兰除了欣赏,还有一个用途呢!它能吸收房间里有毒的气体,被称为“绿色净化器”。

我不爱娇艳的牡丹,也不爱高贵的玫瑰,独有朴素的吊兰才是我的最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