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儿子的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儿子的散文1:微信生活
文/莫明
换了智能手机,儿子提醒我多了微信功能。可我觉得手机能打电话、发短信就可以了,所以一直未开通微信。直到有一天,我发现QQ上的好友、同事,与我联系的人越来越少了,就问儿子是怎么回事?儿子说,老爸你OUT了,现在有微信谁还上QQ呀?你的朋友肯定都微信去了。
儿子简单地告诉我,QQ有的功能微信有,QQ没有的许多功能微信也有。微信,它能进行语音聊天,不论聊多长时间,都不用付话费。通过它,还可以随时掌握朋友的动向。至于信息传播功能和娱乐功能,更是微信的强项。新闻性,知识性,服务性,趣味性,娱乐性,一样都不少。摇一摇,就能找到你喜欢听的歌。摇一摇,就可以找到同一时刻和你一起摇手机的人。儿子怕我不信,打开他的手机给我看。我发现,他们单位安排工作,都在微信上进行。我原以为微信就只是娱乐工具,没想到它还有很多正经用处。
我决定也要体验体验。半天工夫,我大搬家,将原来QQ上的朋友和同事一个个搬到微信上来。一上微信,我才发现,久违的不少朋友和同事,确实都在这儿藏着呢。微信上那海量的信息,将我一下子爆得晕头转向。有不停地跟踪互联网新闻动态的,如世界杯这边刚一进球,那边就已“微信”了,还配有现场图片和视频。有喜欢美食的,不停地发送各种吃的信息:古城十大辣子鸡店、十大泡馍店、十大凉皮店……不知谁从哪里找出一百多年前的陕西老照片,着实让人大开眼界。
微信原来这么好玩呀!我不甘心只当一个旁观者。试着将自己到西安周边地区游玩的一些图片和文字发上微信,没想到还引起围观。看世界杯,我自嘲诌了一首破阵子词:“老夫聊发少年狂,世界杯,喜观赏。视觉盛宴,哪顾夜茫茫。啤酒助阵烤肉香,共相邀,电视旁。一时尿急,跑步上茅房。谁知此时球入网,白相守,到天光。”发上微信,几分钟就引来众多评论。如今我的微信朋友圈已发展到近二百人。大家工作之余,乐在其中。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稍加编排,我们发布的内容就是一本引人入胜的精美电子杂志。
过去中国人见面的问候语是,“你吃了吗?”现在大家见面的问候是,“加你微信吧?” 微信就像一个大家庭,如果你独自在家或出差在外,有它与你作伴,你不会感到寂寞。如果你有兴趣,加入到我们的朋友圈吧,保准让你收获多多。
关于儿子的散文2:爸爸,我长大给你买裤子
文/唐俑
儿子降生那天,***给我发了一条短信:上帝给了你一件礼物,我替你收下,替你保管。
我第一次见到这件礼物,是在他出生四个月之后。那时候,我终于抽出时间,回了一趟老家,唯一的目的是看看这个礼物到底是什么样子,心里既兴奋又紧张。一天之后,我终于见到了小家伙儿的模样,用***的话说:优点像妈,缺点像爹。我一点也不介意***的刻薄话——儿子能遗传我的缺点,说明他没把我当外人。
那次回去见儿子,他没有让我失望,我刚把他抱在怀里,他就给了我一件礼物:一泡尿直接射在我怀里。那件衣服我很久没洗,后来想儿子了就拿出来闻一闻。
那次回老家只呆了五天,五天时间里,我一天也没离开他,天天抱着他出去玩。楼下有一个卖衣服的店铺,老板娘养了一只白猫,儿子最喜欢它。儿子喜欢它的方式是抓住它的背来回甩,猫在儿子手里嗷嗷惨叫,儿子哈哈大笑。老板娘认识儿子***,但还是心疼得赶紧把猫从儿子手里救出来。
五天后我不得不离开儿子,回到千里之外的单位。
再次见到儿子是在两年后,他快三岁了。我想他想得茶饭不思,“命令”***带过来。***带过来后,他小子却很长时间不叫爸爸,叫我的名字:唐俑吃饭了;唐俑擦屁屁……有一天,我在住房外面的公用水龙头下面洗衣服,儿子跑来告状:唐俑,妈妈打我。我说你别那么调皮,妈妈就不打你了。
有一次他叫唐俑,我没有立即答应他,他就改用普通话叫“唐俑”。我跟***说起这件事,***说可能是他以为你听不懂家乡话吧。
然而有一天,我带他出去玩,下楼的时候,他突然对我说:“我今后不叫唐俑了。”我说那你叫什么,他说叫爸爸,我说随便,你想叫什么就叫什么。从此以后他真的再也没叫过我的名字,除了那一次——那次是他和***妈回老家不久,我想听听他的声音,便给他打电话,我和儿子搭上话后,我听到电话那头有个小孩问“是哪个”,儿子一本正经地回答:“是唐俑。”
问他是哪个的小孩是儿子的表弟,儿子舅舅的儿子,比他小半岁。儿子和他表弟都住在儿子外公外婆家里。
时间过得太快了,一晃又过了几年,转眼儿子就五岁半了。
不久前我收到一条短信,是儿子发来的:“爸爸,我是多多,我长大给你买裤子。”这条短信,是我唯一舍不得删的手机短信。
一个5岁多的孩子,知道发手机短信么?这条短信,该不是他口授,然后由***妈代发的吧?他为什么偏偏长大了给我买裤子呢?我脑海里冒出这些问题,但是我没有去追寻答案,因为我一个答案都不想知道,因为我丝毫不在乎答案,因为有没有答案都不重要。
我在乎的,是每当想起这条短信时从心里流过的暖流,它就像寒冷的青藏高原厚厚的雪地上冒出的温泉,哪怕周围零下四十度,我的心也冒着热气,我全身上下也热乎乎的;我在乎的,是每当我打开记忆的仓库时,它像黑暗中的夜明珠那样,突然在我眼前闪闪发光的那种感觉……
关于儿子的散文3:你明白吗
文/蒋先平
海棠村贫困户老王的儿子小强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省城一所大学。
听人说开张贫困证明,盖上村和乡以及县民政局三级部门的公章到学校就能得到三千元的贫困补助,老王特意跑到村委会找到了村长。
村长正在办公室里看足球比赛呢。
听说要开贫困证明,村长摇了摇头说:“你家是困难,但不是最困难的啊,按照村里的规定是不能给你开贫困证明的啊,”老王知道村长一向是不白给人开证明、盖戳的,忙点头说:“我明白、我明白,你费心了。”说着老王把一百块钱放到了桌上。
拿着村长开出的贫困证明老王来到了乡里。
正在悠闲地看着报纸的乡民政助理听明白老王的来意,指着手中的证明说道:“你这证明我得下去核实一下,贫困证明是件严肃的事,可下面的个别村干部竟随便乱开啊,我这几天工作太忙,得过几天才能去你们村里核实啊,你听明白了吗?”老王想了想,忙赔着笑脸说:“我听明白了。”老王边说边把事先准备好的二百元钱塞到了报纸下面。
老王起个大早,坐大客车赶到了县城。老王带着已经盖了两个大红戳的贫困证明小心翼翼地敲开了县民政局办公室的门。一个正在喝茶的中年人接过了证明,随意瞟了一眼打着官腔说道:“你这村里的公章咋盖的啊?不太清楚啊,拿回去重新办理,再给我送来,你明白我说的话吗?”老王掏出早上老伴给准备好的三百块钱放到了台历上,小声地说:“我明白、明白,请领导给我先盖上吧,我回村里重新再盖一下。”
小强带着盖有三个公章的贫困证明如期入学了。
一天老王接到小强从学校打来的电话,电话里小强说负责困难补助审批的老师说还缺高中老师的证明材料,小强又说老师说了不明白让家长给他打电话。
老王苦笑着对小强说:“我明白了,你再去老师办公室一趟,趁没有外人时给他送上三百块钱,不!送四百吧。”
过了几天,放心不下的老王拨通了儿子小强的手机。小强告诉老王贫困补助批下来了,不是三千,是一千。
老王这回不明白了:咋能是一千块钱呢,这三个戳不白盖了吗?!
关于儿子的散文4:火车上的山寨春晚
文/李友
2010年春节,儿子尚小,回老家的路途遥远,而且春运时一票难求,我就想这个年不回家过了。但是,老妈在电话里哀怨地说,想看一眼大胖孙子。还说,如果我们不回,她就从东北赶到广州来。没法,我只好带着一家大小回家过年。但是,车票确实很难买,折腾到年二十九,才买到卧铺票。
火车过了河南信阳,就已经是大年三十。人渐渐地少了很多。火车上的服务还算周到,愁的是晚上的时光怎么打发,车厢里有人在睡觉,有人在发短信,有人在打电话拜年……儿子可能不太习惯车上的环境,一会儿哭闹不止,一会儿喊着要走,一会儿又要我背来背去,我只得在整个车厢里转,累得直冒汗,叫苦连连,心想这个除夕,老折腾人了。
大约八点钟的时候,突然一个人站出来说:我们这些人,能够在大年三十相聚在火车上,也算是人生的缘分,要不,我们齐心合力组织一场“春晚”吧。他的话声刚落,竟然有很多人赞成。但是,春晚要道具、要场地,我们有什么呢?一对老年夫妇站出来说:我们是一对退休教师,平时喜爱唱歌、跳舞,也加入不少社团。如果不嫌弃,我们夫妻俩表演个节目,我唱他跳。一刹那,整个车厢热闹起来。记得老妇人唱的第一首歌还比较时尚,是王菲的《我愿意》。她只清唱了几句,车厢里的大部分人便跟着唱起来,紧接着,站出来跳舞的人也多了起来,一个非洲的小伙子也立在走廊的人堆里,努力地扭动着屁股,把整个车厢的气氛带到了高潮。列车员在我们的央求下,特别恩准我们这节车厢不熄灯,好让我们迎接新年钟声的到来。
唱完歌,跳完舞,大概也就是九点来钟。我们一致把目光投到这个非洲小伙身上,希望他能延续这种欢乐气氛,没想到和他一拍即合。原来,他是一名留学生,多才多艺,会唱会跳。接下来,他给我们表演了一场他们那里的舞蹈,只见他在脸上涂抹一些颜料,然后换上色彩艳丽的衣服,从车厢的东头跳到西头,时而像斗牛士,时而像绅士,时而像淑女,时而像小丑……直把我们笑得眼泪都流出来。儿子好像也来了兴致,竟然不哭也不闹,瞪大眼睛看着,还咯咯笑出声。
接下来,我还表演了诗歌朗诵。其他乘客也接二连三地表演节目,一次一次把气氛推向高潮。不知不觉中,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们相拥着欢呼……我想,这个山寨春晚,应该是每位旅客一生中最难忘的春晚吧。
关于儿子的散文5:坐在儿子座位上
文/孔伟建
11月30日,一大早,我乘车去济南,参加儿子的家长会。
头天晚上,我没睡好。人到中年,心里不能装事儿,有事老是想着,直接影响睡眠。虽然,我定了闹铃。可我还是怕耽误事。
我坐的是当天最早的一班车,走到济南汽车站时,看看表,刚八点。可到学校还有一段不近的路。加之,学校门前的道路重修,需要绕道。好在同事头天就到了济南,他有车,我乘顺风车。我们简单地吃过早饭,一路摸索着去了。
一路走,一路问。到了学校,进了教室,正好十点,我刚刚坐下,家长会就开始了。
头天晚上,儿子给我发了个信息,告诉我他座位的具体位置。其实,当我走到教室时,就看见了贴在书桌上的学生姓名。况且,我进去时,除了儿子的位没人坐之外,已没其他空位了。
我坐定了,从包里掏出笔记本、钢笔,虔诚的像个小学生一样。我要详细地做好记录,争取记下班主任老师说过的每句话。
班主任高老师做了精美课件,在大屏幕上一张张地放。边放边解说,从学校概况到班级管理,从办学特色到期中考试,有表格、有数据、有理论、有分析,我坐在儿子座位上,认真地听老师讲解,详细地做着记录,还时不时地瞄一下坐在我左右的家长朋友,我跟他们颔首示意,看见了他们孩子的名字,知道了儿子左右是两个女生。我知道了班里的男女生比例,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孩子的班主任老师,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坐在教室里、坐在孩子座位上,虽然,原来我就在QQ空间里,跟班主任老师、跟学生家长有过这样那样的交流,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进行过这样那样的讨论。
我坐在儿子座位上,翻看着被他整饬一新的活页作业和历次测验试卷,一瞬间觉得时间飞逝得如此之快,彷佛就在昨天,他还在襁褓之中,还是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还是小学生、初中生……可转眼之间,那些日子都已远去,他已成了大小伙子,成了高中生。他远离了我,远离了自己熟悉的同学朋友,完全投入到陌生的所在。如今,半学期过去了,实践证明,当初,我的决定是正确的,他已融入了这儿的生活,并结交了新朋友。
高老师做的表格之中,将考试成绩优异的同学逐一列了出来,分门别类,一科一科的,儿子的名字在表格之中出现了好几次。当老师点名表扬儿子时,我心里掠过一丝自豪。我盘算着,在儿子的成长道路上,自己究竟做出过什么。尤其在升入高中之后,面对全新的环境和日益激烈的竞争,我曾经给过他什么。
想想,似乎什么都没有。除了一些建议和意见之外,什么都没有。无为而治,是我一直追求的管理境界,教育孩子,我持同样的观点。
高老师还逐一分析了各宿舍的管理情况,作为舍长,儿子管理的那间宿舍,没被批评,我同样觉得高兴。毕竟,这样的角色,他以前没接触过。
高老师真会掌握时间,时针走向十二点时,他的最后一句话刚好结束。紧接着,他在黑板上给各位家长留下了各任课老师的联系方式,说今天的家长会到此结束,大家有什么问题会后通过电话再交流吧。那意思很明显,是在送客了。
可家长会结束后,还有不少家长围住老师,问这问那。我没有,我跟高老师说了句客气话,向他表示了感谢之后,就慢慢走出了教室。
当我走出教室,再次回首,又看了看儿子的座位。我想:下次来,不知何时。而这张书桌、这个方凳,将伴随他度过三年的青春年华。我相信,这段经历,对他而言将是一段弥足珍贵的难忘时光。
一直以来,我就是个喜欢怀旧的人。年已不惑,我更习惯向后看。每走一段,我总要转身打量昨天几眼,生怕自己的脚步过快,不经意间,会错过一些风景。因而,我时常驻足,等一等跟随的灵魂。自从儿子到济南读书后,我就觉得自己有些失魂落魄。
我的灵魂还是跟不上趟儿,它步履沉重、蹒跚,我晓得它身不由己,它总是被许多东西吸引着、牵绊着,或者说,它不忍丢下那些曾经熟稔的过往……
关于儿子的散文6:四大“名馍”
文/熊硕听
儿子昊天爱挑食,妻子常常变着花样给他做饭。周末,当然更是花样翻新、异彩纷呈了。
一天中午,我把几盘菜端上饭桌,开始诱惑儿子:“昊昊快看,鱼香肉丝、麻辣鸡块、芙蓉大虾。”我又指着一盘炸玉米粒说:“还有这盘你最爱吃的‘金玉满堂’,这些是***妈最拿手的‘四大名菜’啊,快来尝尝!”
“哇!四大名菜?我看看!”昊天连忙凑到饭桌前,吃了几口菜,便说:“爸爸,给我递个馍!”
我告诉他:“这里有白蒸馍、肉包馍、枣花馍、豆馅馍四种,你吃哪种?”
“耶,原来还有四大‘名馍’呢!”儿子很善于学习和总结,我和妻子不由得笑了起来。
恰在此时,朋友张继来了,听到昊天在说,便感慨起来:“现在的孩子真是早熟!这孩子才多大呀,开口闭口便是‘四大名模’,连我都不知道如今的‘四大名模’是谁。现在的电视、电影把孩子们教坏了!”张继边说边摇头。
我和妻子忍不住大笑起来。我把我家的四大“名馍”端了过来,对张继说:“这是俺家的四大‘名馍’,想挑哪个随便你!”
张继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笑了个前俯后仰。
关于儿子的散文7:读书的儿子
文/熊立功
儿子今天要放月假,娘从早忙到晚。
她先是从箱子里拿出手帕包解开,从一叠十元的钱里抽出一张钱来,看看、想想,又抽出一张,再又把那叠钱包好、系好。那叠钱是这个月自己纳绣花鞋垫和丈夫搓草绳变卖的三百元钱,明天要交给儿子带到学校,作一个月生活费的。
娘拿着二十元钱到鲜肉铺买了猪排骨和筒子骨,医生说过,这东西可以增加钙质,增强智力。再又跑到自家土豆地和藕池里分别挖了些土豆和藕。儿子最爱吃这两样菜。然后,从木楼上铲些花生下来,仔细剥出几斤花生米,把花生米用小麦面粉拌在一起,炸得焦黄喷香。明天,儿子上学把这炸花生米带去下晚自习嚼点,治治饿。
儿子在县城重点高中读高三,平时不放假,每一个月放假一天。儿子每回回家前,娘总要这样做。
下午太阳要下山的时候,儿子回了。头发乱糟糟的盖住了耳朵,脸白得泛青,两只眼又陷进去了一些,人明显比上个月回时又瘦了一些。娘心痛地接下儿子肩上背的一个大包。打开后,一股嗖味就往鼻孔里冲,里面一半是要洗的脏衣服,一半是书呀作业的。
娘倒了一盆洗脸水,让儿子洗把脸后,就把已经煮得烂熟的排骨盛了一碗递给儿子,儿子也不作声,狼吞虎咽起来。儿子吃的速度惊人,娘在转身的当儿,儿子一碗排骨汤已经下肚了。他放下碗,清出书包里的书,就到内屋埋头学写起来。
父亲收工回来,看到趴在桌上学得入迷的儿子,就轻手轻脚地放下农具,无声无气地走出屋子。娘跟出来,叫父亲去找理发的,上门给儿子理个发。父亲嗯了声,就走了。
理发的进门后,娘把洗头的肥皂,洗头的水全部准备好,才进屋叫儿子出来理发。儿子出门后,对理发的说:叔叔,简单地理一下,我还有很多作业。理发的嗯着就拿推剪给儿子推了个平头,再给儿子洗头时,洗出一脸盆的黑水。理发的感叹说,你连洗头的时间都没有啊?儿子嗯着,没有答话。理发的就又感叹:如今,世上最苦的事莫过读书啊!
晚上,娘烧好洗澡水叫做作业的儿子洗个澡再做。儿子嗯着,就是没动。娘就在堂屋里纳绣花鞋垫等着,等到水凉了,再烧热水,又提醒儿子洗澡,儿子还是嗯着,依然没动,娘就再等。快半夜时分,儿子终于抬起了头,放下笔,合上了作业本。
娘给儿子脱下衣服,给他身上打肥皂时,突然叫起来,你胳膊上怎么青一块紫一块的?!儿子没有作声。在院子里搓草绳的父亲,听到娘的惊叫,也慌慌地进了屋,逼问儿子说:明天我跟你到学校,要搞个清楚明白。
看着激动的娘和父亲,儿子终于说:晚上睡晚了,白天上课爱瞌睡,我只有用手掐自己,才能保证不走神。
娘和父亲不再作声了,双亲眼里布满了泪花。
关于儿子的散文8:儿子,我心中的暖阳
文/赵静
夏日一个炎热的午后,你出生了。
初为人母的那段日子里,我尝到了前所未有的艰辛。一天到晚围着你转,晚上再也不能睡个囫囵觉了。但无论多么辛苦,每当看到小小的你躺在我身边,我心里就涌起一股暖流。在你的人生路上,作为母亲,我想做一盏明灯,时刻为你照亮人生之路。
为人父母者,大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子女能干一番大事业,他们总是竭尽所能帮其“铺路搭桥”,营造有利环境和条件。我也无法脱俗,对你有着一番期许和盼望。让我自豪的是,你一直带给我惊喜。
从学说话开始,你就有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或许,这得益于我在你很小的时候就试着给你读童话故事。你一开始说话就吐字清楚,条理清晰。随着你慢慢长大,你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小小年纪也会审时度势地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想法,这让我意外,更让我欣喜。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的期末汇报会上,你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惊讶,还有震撼。你自告奋勇地要求领背《三字经》。在众目睽睽之下,你丝毫没有怯场,自信地站在台上,抑扬顿挫,娓娓道来,从头到尾,字字铿锵有力,没有丝毫的停顿和遗漏。你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掌声。殊不知,我从没刻意要求你背诵过。
让我自豪的,不仅仅是你超强的记忆力,更重要的,是你的那份自信心。虽然你只有五岁半,但是从你口中听不到悲观泄气的言语。记得你刚五岁的时候,班上很多孩子会跳绳,可你怎么也学不会。每次看到你练习时大汗淋漓的样子,我就心疼地说,现在学不会没关系,长大就会了。可你总是告诉我:“没事儿,不会就要学呀!我一定能学会的!”小小年纪的你,身上透露出来的那股自信向上的劲儿,让我看到了希望。因为,自信独立的性格,是适应社会必备的人格魅力之一。
老师给你的评价是爱学习、懂礼貌、讲卫生、守纪律。你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你了解的科普知识比我都多。每天我下班归来,你总是坐在我身旁,给我讲恐龙的故事,讲大自然的奇特植物,讲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讲哪些动物是我们的天气预报员,讲如何区分某些动物的雌雄,甚至讲我们家乡的特产,等等。
有一次,你突然问我:“妈妈,恐龙在地球上早就灭绝了,那我们人类呢?是不是等到我们人类无法适应环境的那天,人类也该灭绝了?”听着你一连串的提问,我很吃惊。你小小年纪,已有自己的思想,虽语调稚嫩,童言无忌,但我们成人却很少去思考这么有深度的问题。我无法作答,但我无比骄傲……
你的手工折纸一直不是很出色,为此你不厌其烦地叠了撕,撕了又叠。每天晚上你回家以后,总是让我给你提供纸张,不停地练习。遇到不会的,就让妈妈查找资料,然后教你。你能一个小时不离开座位,不停地折,直到学会为止。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为此我倍感欣慰。
每次我带你到朋友家做客或是带你逛街,你总是给足我面子,因为你懂礼貌、能谦让。你的小嘴那么甜,看到人总是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地叫个不停。而且你从来不和别的小朋友抢玩具,从你身上,我看到了将来的你一定是一个有担当、心胸开阔的男子汉。
人生在世,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学会了做人,才能做好事。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告诉你:要诚实,要诚信,要宽容,要善良……你没有让我失望,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告诉我当天你做了哪些错事。我会对你的错误进行合理分析,然后指导你以后该怎么做。无论多大或是多小的事情,你都如实相告,从不撒谎,而且信守承诺。我告诉你,放假期间要和邻居的大姐姐学习拼音,你便铭记于心,晚上在电话里告诉我向姐姐学了哪些拼音,让我放心。你对流浪的小狗充满爱心,央求我带回家喂养。走在路上,你会主动帮别人捡起掉在路上的东西。看电视时,你总是充满了正义感,谴责反面人物,同情剧中的弱者。
我感叹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你的表现让我引以为豪。
老牛舐犊,鸦有反哺,母子情深,水乳交融。儿子,看着你一天天长大,不知不觉我已失去青春年华。但我愿用自己的衰老,伴随着你成长……你永远是一米暖阳,温暖着我的内心。
关于儿子的散文9:儿子种下环保树
文/江初昕
读初中的儿子晚上回来就乐陶陶地告诉我:明天学校要组织在附近的荒山植树。我一听,心想:好啊!既可以锻炼孩子吃苦耐劳的能力,又可以增加环境保护意识,我对学校的这种走出课堂步入社会实践的做法表示赞同。
第二天一早,儿子就欢天喜地地出门了。我望着儿子羸弱的背影,心里不由得忧心忡忡起来。儿子和大多数的小孩一样,如今很少干体力活,不知能否消受得了。儿子中午回来,只见他那双漂亮的球鞋上粘着许多厚厚的黄泥巴,就像京剧演员脚底穿的肥厚皂靴一般,再看那一身衣服,屁股、裤脚管上都是泥巴。特别是儿子的小脸蛋,一道道汗痕夹杂着泥水,好像电影《集结号》里脸抹七彩涂料的战士。更打紧的是,儿子的胳臂上划出了几道血口子,让我心里挺难受的。
洗完澡,吃了饭,儿子恢复了原来的生机活力,开始喋喋不休地讲述上午植树的情景。儿子津津有味地对我说:有的小胖墩连那么小的山坡都爬得气喘吁吁,但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还是坚持扛着小树苗朝山上走去;有一些女同学都累哭了,但在老师的鼓励下,挥锹种下了树苗。我听着儿子的描述,感慨道:“能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就不错了,至于干活,你们可比不上我们小时候。老爸跟你一般年龄大就进山砍柴了,一次驮七八十斤木柴还要走好远的山路呢。”儿子对我的“老皇历”充耳不闻,惟独当我说起“砍柴”一词来劲了:“嘿,我说老爸呀,现在不都是在提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你那时候怎么砍伐木柴破坏森林呢?如今,全球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您不知道森林对我们人类有多重要啊,树木能吸入二氧化碳,吐出新鲜氧气,净化空气,保护我们地球家园呀。”
“这——”面对儿子滔滔不绝、倒背如流的环保知识,我一时竟然找不着话茬了。
一个星期后,儿子惦记起他们种植的那些小树,拉着我骑车来到山下,我和儿子登上山顶,看着儿子和他同学栽下的小树开始长出了新绿,我的心里一阵感动。再瞅瞅蹲在小树边用手轻抚嫩枝的儿子,他那泛红的脸上流露出惬意的笑容。
关于儿子的散文10:妈妈不是聚宝盆
文/王雅萍
儿子上小学之后,早餐要在学校吃。于是,每晚得给他备好碗勺。碗不好拿,便买了尼龙丝编织的网袋提着。
网袋看上去结实,用在儿子手里却不然。一个学期下来,换了好几个。比起铅笔橡皮那还算不得什么。每天给他削好五支笔,回来能有二支完好,就算不错。至于橡皮,简直是无法计算。
因为都是学习用品,我也没在意。心想,不惯他用零花钱就行了。可是,那天儿子又提着一个破烂的网袋回来了。这开学不过两个星期,我有点生气了:怎么又弄破了?
没想到,儿子不以为然地说:家里不是还有一个新的吗?
天哪,一语惊醒梦中人!真是惭愧啊,知道他爱弄破,买的时候一买就是好几个。在儿子的心目中,破了不要紧,反正家里有。这习惯不仅在网袋上,中午吃饭的餐票也是,丢了一次又一次。在他心中,丢了不怕,家里还有。妈妈是不会让他挨饿的。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一位父亲,带着儿子低声下气地去借钱,帮儿子交学费。儿子受到激励,发愤读书,终于考上理想大学。最后,儿子担心又要借钱上大学时,父亲却笑着拿出存折,说钱多年前他就准备好了。
叹那位父亲,用心何其良苦!我们的孩子,真的是太“幸福”了。虽然,我一直没让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习惯,可是,却在不经意中给了孩子衣食无忧的生活。甚至,在这些小事中,还担当了“聚宝盆”的角色。
孩子,再小的东西,都是需要妈妈用劳动所得换来。更重要的是,只要我们要用的东西,哪怕是一根针,我们都应该珍惜。
所以,这次我要对儿子说“不”了。我说,这一个网丝袋,没管三个月,你就只能手捧着碗上学了。
关于儿子的散文11:青春偶像手册
文/苗岚
儿子参加了第一次元旦联欢会,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准备节目。我好奇一年级的小学生能表演什么?别看幼儿园毕业表演的唱歌跳舞水准颇高,那是老师带领同学们排练了几乎整个学期的结果,小学老师肯定是没这个精力和时间来排练节目的。同学们报的节目是展示美术作品、小魔术、古诗朗诵、唱歌等等,据说效果还很不错。有同学表演唱歌,希望大家一起大合唱,要同学们先预习下,这首歌就是《青春修炼手册》,TFBOYS演唱。即使觉得这首歌歌名比较陌生,旋律一响起你一定在哪里听到过“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左手右手慢动作重播……”这首歌已经在很多晚会和广告上唱过了。真没想到,TFBOYS居然已经红到小学去了。
TFBOYS是国内最近走红的一个青春偶像团体,红得非常快,也非常出人意料。我第一次听说他们还是一年前,有网友在论坛上感叹,说中国有红到国外的偶像吗?有人回复,TFBOYS就是,东南亚很多粉丝呢。我好奇地去搜索了,三个小男生组合,看着也就一般清秀,怎么也无法想象他们是偶像。 事实证明,我实在是太孤陋寡闻了,很快,在娱乐新闻里看到他们的报道,明显不是自己找记者发的那种,TFBOYS所到之处,粉丝挤爆,有图有真相;央视的“六一”节晚会,TFBOYS就演唱了《青春修炼手册》(他们似乎已经过了“儿童”这个阶段了);团中央拍宣传片,TFBOYS是主角(年纪倒真合适)。总之,TFBOYS确实很红,粉丝真的很多。
虽然我左看右看也没觉得这三个小男生有任何突出之处——他们当然长得对得起观众,唱得肯定没有音乐学院的好,跳舞也就街头表演的水准,但是人家就是红了。这三位还未满18岁,都没成年,如果说李易峰、宁泽涛是小鲜肉,这三位只能算童子鸡了。我就算喜欢看看年轻的帅哥养眼,也肯定不会喜欢这么嫩的,感觉都像自己儿子了。想想当年的小虎队、林志颖,我又有些明白了。
小虎队出道时也是歌手,年纪和TFBOYS差不多大,三个人一样的资质平平,无非是唱片公司培养包装了一下,然后就红遍海峡两岸了,看看如今他们走的演艺之路,都是当演员、导演,没有一个唱下去的——都有自知之明。以前的小虎队,如今的TFBOYS,能走红很大程度上不是自己有多出色,而是市场缺乏这一类的偶像。明星和偶像都是娱乐市场化的产物,公司包装明星来赚钱,粉丝需要偶像来做精神寄托,两者各取所需,创造大量的经济价值。如今的中国娱乐圈里,50岁往上的演员有陈道明、葛优这样的实力派,40岁左右的有吴秀波、靳东这样的老干部,30左右的有李易峰、胡歌这样的中坚派,恰恰缺少了15-20岁的少年偶像,TFBOYS就是填补了这个空白。小学生们当他们是哥哥,初中生们正好是同龄人,他们的青涩和稚嫩,正是那些成熟偶像所缺乏的。
TFBOYS当然也会长大,到时候他们会走什么路线还不知道,可以肯定,市场上会有新的同类偶像替代他们,因为有需求就有供给。林志颖还是小旋风时,粉丝们大喊“林志颖,我爱你,你是我的巧克力!”偶像青春,粉丝可爱。转眼林志颖当了爸爸,他的粉丝们也早已工作,然而年轻人总是有的,偶像也总是有的,一代传一代。
据说TFBOYS的粉丝们,还有一部分是大妈们。大妈们有钱有闲,花自己的钱追星,还真不好说什么。这些大妈爱得深沉,充分发挥自己经济实力强的优势,给偶像送东送西、嘘寒问暖,号称“亲妈粉”,就和以前日本妈妈桑迷恋韩国裴勇俊一样,估计这些大妈也是真把他们当儿子看。
从另外的角度看,以前的偶像圈都被港台明星包揽了,我们小时候追的都是四大天王、小虎队、小旋风林志颖等等,如今港台明星明显青黄不接了,反倒是内地明星人才济济,无论你喜欢哪一型的都找得到。文化是经济的晴雨表,随着中国实力增加,我们的明星红到海外去也是迟早的事。
无论港台还是内地,少女偶像团体一直很匮乏,少有成功的例子。台湾的“忧欢派对”走红程度比同门的小虎队差远了,忧忧早早退出娱乐圈,欢欢改去演戏,几年前自杀。香港的TWINS早就用行动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别说还得看大陆,如今有SNH48,里面的鞠婧炜居然上了外媒的“世界最美100人”,排名高过刘亦菲。不要问我SNH48是什么团体,一堆美少女往舞台上一站,不管唱的跳的好不好,看着也赏心悦目啊,反正和TFBOYS一样,有这个市场,总要有人来填补的。
关于儿子的散文12:“特色”班
文/刘卫
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将儿子小磊在那所全市闻名的重点小学里挂了号,老爸老妈挺重视,非要陪我们送孙子报到,他们记个路,以后好接送孙子。
到报名处,拿出户口本,报了儿子的名字,接待的老师翻了翻手头几张表抬起头来说:“是刘小磊呀!他分在‘特色’班,得缓缓。等别的同学都报完后,再由李老师给你们办手续。”
听这话,我悻悻退出。老爸把我拉一边,悄声说:“不高兴个啥?多好呀!分在‘特色’班,这找路子交赞助的‘待遇’就是不同。”
过了一会,被叫在外面等的家长已聚了几十位。都是一个班的,大家的共同话题多了起来。相互之间打听,有的说是找教委主任划的条,还有的说除托关系外,还交了不菲的赞助费。更有人猜测,不管怎样,能分在“特色”班就是一大幸事。
一个家长摇头,他好像更了解内情,叹气道:“你们别尽往好处想。这个班全都是找门路来的学生,孩子一进来就打上了差生的烙印,这就是它的‘特色’啊!”
关于儿子的散文13:爱的“量身定制”
文/鲁秦儿
吃饭时一岁半的儿子朝保姆花姐额头上亲了一下,然后乖乖地坐在她怀里吃起饭来。我顿时产生一股醋意,儿子怎么没有对我这样亲密的举动呢?花姐解释说,你儿子习惯在吃饭前亲我一下。但你每次下班回家,他不是也搂着你脖子亲一通吗?
我这才想起来,每次下班回来,儿子先是搂着我的脖子亲,然后再哼哼唧唧撒起娇来。那模样儿能把我的心融化出水来。见了爸爸回来,是先给他搬凳子。这样想来,儿子对每个人的亲密举动确实不同。
同事张倩找了个男友,谈了半年也忧伤了半年。问原因,张倩说,男友对我跟对他前女友一点都不一样,他带前女友吃饭都是高档餐厅,连上下班都车接车送,情人节送她玫瑰,她生日也得开个浪漫的PARTY。对我呢,简直另一个极端,下班他去买菜,让我做饭,就算吃完他洗碗,又如何?比起那高档餐厅的菜,他省得多了。周末既不带我去兜风,也不带我逛商场,要么回他父母家,或者就是回我父母家,哪有一点点浪漫的气氛?我过生日,他倒请假半天,一个人做了一桌子菜,用萝卜还学雕什么花,跟别人的PARTY比起来,不仅省了钱也少了热闹。他对我就是抠门,金钱是杆秤,爱有多深花费就有多少,他这是分明不爱我!我听后扑哧笑了起来。这傻姑娘,你为啥要跟他的前任比?她是她,你是你,他对你们爱的方式根本无法相同,因为你不是她!再说了,真要比较起来,我觉得他是更爱你,因为他跟你过的是烟火日子,而他的那个前任,他大概也适应不了她的“神仙”生活,所以现在才找的你,你想想是不是这理?同事这才若有所思:正确。
朋友办了个假期培训班,不教数理化,只讲一门身心素质课,前来报名的人络绎不绝,原因是朋友注重因材施教,对每一位学生根据性格、心理素质强弱等,做一个“私人定制”,一段学习过后,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朋友说,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你用同样的方法,反而会对有些孩子造成一种伤害。
无论是爱还是什么,受得者只是得到自己应得的那一份,渴求太多也无益。给予你的,都是唯一的,都是你值得的。上天对大地的恩泽也是不同的,它给南方以雨水,北方就是霜雪。恰恰这唯一,我们应以尊重和理解。
关于儿子的散文14:困难是成功的垫脚石
文/张聪蓉
朋友的儿子从小就很喜欢电脑,但家里很困难,初中毕业后上了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没有读上计算机专业。但他总是利用课余时间到同学家里学计算机。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他的老师启发他,先就业再创业,等有机会了再向IT方面发展。于是他先后在几家公司打工,工作之余继续钻研电脑。3年后,他因为电脑基础知识扎实、编程操作能力强,被深圳一家企业录用。来到这家企业后,他如鱼得水,在电子游戏研究开发方面大有长进,如今已成为这家企业的技术骨干。后来,他买了房,结了婚,家人幸福美满。
朋友感慨儿子命运一波三折,困难重重,而今总算熬出头。其实我认为,有时候多点波折不算什么,困难可以将自己锤炼得更坚强,成功因此来得更可喜可贵。
有人说,成功等于艰苦劳动加正确方法加少说空话。要获得成功,就应当以恒心为友,以经验为顾问,以耐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守护者。人活几十百把年,无论在工作或生活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没有一点问题和困难。只要我们朝着正确的目标和道路,坚持走下去,不怕麻烦,努力奋斗,问题和困难就会一个个被解决,人生道路上终会开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关于儿子的散文15:儿子的推论
文/张学兵
周六早晨,大崔用自行车驮着儿子去上英语课外辅导班。出了胡同,拐上马路没多会儿风就大了起来,大崔驮着儿子是正顶风。大崔前倾着身子,咬紧牙关,手脚用力,奋力蹬车,结果,才前进了一两里地,大崔便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大崔喘着粗气,郑重而动情地对儿子说:“儿子,你看爸爸为了你受多大累呀!到了那儿一定要好好学呀!”
儿子使劲搂着大崔的腰,点着头十分乖巧听话地答应了一声。
转眼一周过去,到了下周六,天气格外好,阳光明媚,一丝风都没有。大崔带着儿子轻车熟路,心欢气爽。这时,忽听身后的儿子问大崔:“爸,今天您累吗?”“不累!”大崔不假思索地答道,这时,大崔听见儿子咕哝了句什么,没听清楚,于是追问儿子说什么来着。
儿子犹豫了一下,嗫嚅地说:“今天您不累,我是不是就不用好好学了?”
关于儿子的散文16:老朱与小朱
文/莫明
老朱是父亲,小朱是儿子。
下班后,老朱常领儿子在院子里玩。看着长得胖乎乎、虎头虎脑的小朱,院里的人常逗他,叫他“猪唠唠”、“猪娃子”。尚不知其意的小朱觉得满好玩的。之后,在院子里只要有人问他叫什么名字,他都会说是“猪唠唠”、“猪娃子”,惹得大人们笑得肚子疼。
老朱领儿子回老家。儿子在屋外玩了一阵子,满头大汗地进来,进这房间看看,进那房间看看。奶奶尾随其后,问他找什么?他回答说:“中朱呢?”奶奶不解其意,忙问旁边看报的老伴。两人琢磨半天,才搞清孙子问话的意思。原来是找他爸爸呢。在孙子的头脑里,回到老家爸爸就不能叫老朱了,只能是中朱。他是小朱,爷爷才是老朱呢。
儿子上学前班,下午老朱去学校接。领着儿子出了校门,俩人顺着人行道走了不到十米远,只听后边有人喊:“老朱,老朱。”老朱习惯地回头看,以为有人喊他。哪知是儿子的小伙伴在喊儿子呢。就在他一迟疑的过程中,儿子也回头喊了一声“老赵!”于是这位叫赵明的小朋友就蹦蹦跳跳地过来了,俩人一路走一路玩,很是开心。回到家,老朱问儿子,在你们班上,大家都这样老朱老王称呼吗?儿子回说是呀。老朱无语。
院子里有人敲门,儿子开门。来人问,你爸呢?儿子回说,老朱不在小朱在。朋友请吃饭,老朱带着小朱。在饭桌上大家请老朱喝酒,老朱不肯喝,推来让去的。在旁边的儿子急了,忙从爸爸的桌边拿过酒杯,对着大家说,“老朱不喝小朱喝。”大家没想到老朱的儿子这么好玩呀,笑作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