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的散文

请欣赏田园的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田园的散文1:我想有一方自己的田园

文/原色视野

在都市里居住的太久了。满眼的车水马龙,紧凑的钢筋水泥,随着日出日落亦步亦趋的打发周而复始、枯燥乏味的生活,心下便有了些烦闷,有了些焦躁和不安,更多的,是有了期盼一方属于自己的水土,可以由着自己的性情和愿望营造四季的渴望。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想法变得愈发强烈起来。

在我想象的空间里,这方水土不需要很大,百十平米就足以让我的思想自由地在这里来往驰骋。在这方土地上,四分之一用来种植花卉,四分之一可以辟为菜园,四分之一打造精巧的微观山水,余下的空间,当然是闲暇时阅读、博弈和休憩的地方。这里的周边,应该有山有水有小桥人家。

这里会有春日的萌动,会有夏日的奢华,会有秋日的金黄,也会有冬日严寒中的瑟缩和爽快。被浓缩了的四季,就在手心里演绎着生命的轮回。毫无疑问,经过精心打造的小小庭院,一定会是我迎接和送别晨钟暮鼓的心灵居所。设想一下,如若安心在这样的环境里,该是何等的安逸和潇洒。

这里的住处,一定是要那种平顶的住房,天台上的周边要有漂亮的围网,围网的外侧被密密实实的爬墙虎遮蔽。而头顶上的天空,则由郁郁葱葱的葡萄枝蔓撑起一片阴凉。在三伏天的暑热里,往摇椅上轻松地一躺,闲适的欣赏绿叶间散落的光线,听微风拂过葡萄藤的声响,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在嘈杂的城市里呆的久了,身心和思想都会疲惫、呆滞甚至厌倦。这种情绪有些类似于“围城”内外的情形,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眼下的生活现实即是如此,有条件的城里人在拼命寻觅偏僻幽静没有烦恼的去处,而身居田园的人们却千方百计地往噪声鼎沸,人群熙攘的地方挤。

我想,这大概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无论是渴求幽静,还是热望嘈杂,都是不满足于现状的正常心理反应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都应该算是健康积极的心态吧。都市也好,田园也罢,只要心情舒畅,呆在哪里不一样呢?一样的闻鸡起舞,一样的日落而息,一样的在自己的空间里演绎生命。

我是真想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田野……

田园的散文2:皈依田园

文/路志宽

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我是一株庄稼,我的根在乡下,我的魂就埋藏在乡下的土壤里。

城市化步伐加快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潮水般涌向城市,都市化的进程中,让过去的田园生活,成为很多人的一种梦想与记忆。

灿烂的阳光,温暖的清风,稀稀疏疏的篱笆墙,漫无目的溜达的老黄狗,啄食的鸡,嘎嘎叫着的鸭子,睡懒觉的猪,反刍的牛,这些我儿时的伙伴们,依旧守护着我的村庄,守护着我在尘世间最温暖的念想。

我习惯了一个人信步走走雨后的小径,被雨水清洗过的小草与小花,是那样的清新,它们在露珠中注视世界的目光,干净得令人心动。我醉心于这乡下的美景,这些不起眼的东西,总能带给我的灵魂最深最强的震动。

在乡下,一定要打开你的耳朵,这些乡下土著歌手,纯天然的歌声,能紧紧抓住你的心灵,比如这鸡鸣犬吠,这蝉琴蛙鼓,这鸟鸣,这牛叫,都夹杂着浓浓的乡音,每一声,都带着泥土的味道。

黎明之前早起的人们,扛着锄头走向迷蒙的田野,清晨的露珠儿,折射着东方天际露出的霞光。在乡下,人们习惯了早起,他们相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们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以他们习惯用汗水与土地对话。于是,菜园子、麦田就连土坡上,都有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劳动时的身影。

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高挂夜空,累了一天的人们,围坐在一起,男人们泡上一壶茶,或点上一袋烟,女人们拿起针线活,就开始闲唠家常。说说外出打工的儿女,想想今年秋天的收成,他们的心中就乐开了花。

夜继续深下去,一切归于寂静,不知是谁归来的脚步,让那只警惕的狗,狂叫不已。在乡下这叫声最富有号召力,当一只狗叫时,会有别的狗前来迎合,于是这高一声低一声远一声近一声的狗叫声,会把乡下深夜的寂静打破,夜也就一下子沸腾了起来。

向往田园生活,其实更是向往从前的那种慢,那种慢下来的生活节奏生活状态,也更是一种对乡愁和亲情的回味。如今,迫于生计,我们在城市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中,像一只只寻食的小蚂蚁,在不停地寻寻觅觅,在不停地找食吃,当夜深人静闲下来的时候,远在乡下的田园生活,会是我们最温暖的心灵宝藏。

喧嚣的城市,横流的物欲,还有什么能真正让你的心灵静下来?是虫鸣鸟语,是清风明月,是雨打芭蕉,是霜染枫叶,是的,就是这些土生土长的东西,会让你的心灵真正静下来,会让你的心灵常驻阳光,不至于发生霉变。

我就是一株庄稼,现在的出走,只是暂时的无奈,终究有一天我会归来,向着泥土,向着家园,向着我的根,这更是一次灵魂的皈依。

田园的散文3:龙头田园

文/遥望五峰

龙头一日阴晴天,骄阳当午暮云烟。

最爱田园美如画,迎得宾客接踵连。

走出满楼美酒飘香的小甑酒坊,已是有些飘飘然。刚才的两壶热酒,烧的身上出了毛毛汗。脱去刚出门穿起的外套,这温度太合适,刚刚好。慢慢走一走,在农家小院和菜地边,每家的灯都是通亮的。左去右拐,在徽派民居的小巷中散步,每一处原生态的农家角落,都是一幅绝美的景致,让城市中久居的人们找到祖先托福的梦境。来到了龙头村,就仿佛在一个古老的村落中找寻到了一段传奇的历史。

龙头村是秦巴山区秦楚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至今仍留存着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和先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建有一个农耕文化博物馆,那就是一部龙头村乃至整个秦巴山区农耕文化的发展历史,从始祖文化、农耕史话到农作器物、节庆娱乐、乡村作坊、生产生活器物、农副百工、山村农家、耕读文化、茶事品饮等,配以实物、图片、文字、雕塑、场景、平面、立体交织陈设,展品丰富,内容精彩可以让人们充分感受和体验秦楚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

不知不觉来到社区广场。相比白天的人流如织,夜里的龙头换了新的容颜。广场边农耕园旅游度假山庄灯火通明。几小时前来自远方的客人在晴日当空的晌午饱览美景,在阡陌纵横的茶园里与茶农一起体验采茶、在艳丽苔藓斜岩的栈道边拍照留影、在有求必应的花栎神树下祈求平安、在清风拂面的龙首亭里眺望冲河流过、在柳枝飘飘的河边与樟树蔽日的林荫道上卿卿我我…,或许有旅客已不舍的踏上返程,或许有朋友仍在品味朴实的乡村家酒…

远远的看到龙耕园的灯笼一字排开,给整个土楼垫上一层红红的底子,象征着整个龙头红红火火。

“呱呱…”。油然而生的思绪都被一片蛙声打断。由远及近,忍不住加快脚步,向着池塘走的更近些聆听。池边远处农家屋檐下的灯有些昏暗,映在静静的池塘水面显得很亮。夜幕下,路灯把广场边的小景映衬的更加扑朔迷离,如梦如幻。想是一人散步池边,偶遇佳丽,邂逅一段浪漫故事……

绝佳的意境。虽没有丽江古城那般浪漫十足的氛围,却有静谧田园最朴实的真挚。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会为同样美丽的龙头村添上一抹浪漫的色彩。情侣们,这么美丽的地方,在茶园间流连,与鲜花为伴,窃窃私语之余,闲看细风拂柳…不忍多想,定会在未来的某个周末约上内人,重温一下热恋的感觉,此时我就能感到那份热情。

再多的留恋也有离开的时候,即使我隔三差五会来一趟。每次都是不同的感受,就像仿古街高高挂起的灯笼,有了节日般喜庆,如质朴的龙头村民样的热情洋溢,随时欢迎来访的朋友再次光临。

今天中午,我发龙头村游玩的图片再配打油诗到朋友圈,远方的同学留言“就那么几个地儿,你就没有词穷的时候?”我说“家乡美,总是看不够!”其实我想,她是嫉妒我。哈哈!

田园的散文4:家乡的田园小景

文/苏涵

我的家乡在云南大理,好山好水数不胜数,我却偏偏依恋那田间的农家小景。

每一户农家都有一颗热情好客的心,当你踏入一户人家,迎接你的准是热乎乎的茶水、热乎乎的饭菜和热乎乎的心。

农家饭菜都是用汗水和笑声浇灌的,都是用辛勤和歌谣养育的……总是那么美味,总是那么健康。我爱家乡的土地和粮食!

乡间还藏着鲜为人知的农家景色,虽说不如国画般壮观,但也不失淡雅、朴素之本。

早晨,太阳扶着各种蔬菜立在天空间,各家的公鸡玩起了游戏,开心地仰天大笑。大家在炊烟中拎起锄头下地干活。中午,太阳愈发毒辣起来,农民依靠在玉米下面用帽子扇着风。小孩子们各自约了玩伴,朝着长满韭菜花的地方奔去。到了夜晚,蛐蛐儿在石板下面清唱,月亮拉着星辰去叫太阳回家吃饭,在外的大人和小孩儿回了家。甜美的歌谣在孩子们的床头响起,小村就这样入睡了。

我爱我家乡的一切,最爱田园的美丽景色。我无法用言语形容家乡的美和对家乡的爱,只能将那份爱埋在心底最深处。

田园的散文5:久违的田园

文/也夫

又见那片久违的田园,是在新居的窗外。

在城里居住长了以后,总是向往乡村的田园风光。在城北的新区,搬进新居后,我甚是欣喜。窗外正是那片似曾相识的田园。好在是二楼,打开窗帘,满目绿色,心情很明朗。

生在乡村,长在乡村,小时候读过一些山水田园诗,总觉得那是诗人臆想的境界,不知道田园风光就在身边。那时候对田园生活的享受全然不知,后来离开乡村来到城里,才觉得有些牵挂。因此,当窗外出现一大片田园的时候,犹如久别重逢一般喜悦,心里不免会说:久违了,我的田园。

于是,我每天都要来到窗前,注目那个世界的万事万物。窗外的开阔地带里,一片农田约摸有上百亩,远处是不很高的坡地,上面全是绿色的林木,林木里面就是个村庄,隐约可以看见几处白色小楼的农舍。那林木一年四季也是苍郁的,没什么变化,可农田里天天都有新鲜的生命诞生,每天都有清新的风景出现。

刚入住新居,正好是阳春三月。阳光明媚的天,春意盎然的地。窗外的绿,是嫩绿嫩绿的;草,是鲜活鲜活的;气息,是清甜清甜的。清早,还没等我醒来,庄稼人们就伴随着说笑声和小鸟的雀呼声下田了,开窗就迎来泥土的芳香味,这一天的心情特别舒适;黄昏时分,他们才慢悠悠地收起庄稼活,沿着田埂戴月荷锄归去;夜晚便传来几声蛙声,再几日便是蛙声一片了。甚是惬意。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庄稼人们最忙碌的时候。春季的作物做得好,全年的收成就有指望。

谷雨来临,雨水较多,正是万物生长的好时节。连着几日大雨下来,窗外的农田已成一片白水,低洼处仿佛成了池塘。田野里沃满了水,连成了片。待到雨后初晴,水的白色将水田与旱地分得十分清楚。田野里春水泱泱,一碧如镜,几只田鸡在那里呀呀的跑来跑去。我甚至于想,这连片的水田怎么作农事呢?这田可是庄稼人的命根子。其实,稻种早在上月就播下了,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过了立夏,就是小满了,那秧田里的秧苗早已发出青青头角来,大田里依旧是绿草丛生,总之全是绿的。

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庄稼人为了赶季节,就是遇上狂风暴雨,也要下田。只见农家男人手里牵着水牛,肩上扛着犁铧,沿着田埂走下田,在泥泞的田间耕作起来。那翻开的田泥,黑油油的,肥沃沃的。犁田的老汉嘿哟哟地吆喝着耕牛。不时,耕牛甩起尾巴,一下子就把好多泥巴甩在人的脸上、身上,犁田的老汉习以为常了,照旧扶犁耕田。这其中的乐趣,不是身临其境,你是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到的。一阵倾盆大雨下来,几个庄稼人还在田里耕田,他们身上并无雨衣和蓑笠之类的东西遮雨,而是一任淋漓的雨水打在身上,全然不顾,而且还那么安然。黄昏时分,我漫步田边,与庄稼人闲聊起来,为什么下大雨不穿雨衣也不收工?他们说要抢季节,错过了季节,就收不到东西了,必须抢在芒种前翻耕完大田,好栽秧。我这才真正懂得了什么叫不误农时!

农历四月,是农村的大忙季节,乡村之中很少见到闲人,他们都在忙着干活,翻耕完了大田,接着就要忙着栽秧(插田、插秧),总是一环套一环,不停地忙着耕耘、栽种、收割。头天翻耕完了大田,第二天清早,我起来就来到窗前,忽见那田里干活的人多起来了。原来有耕田的、有扯秧的、有栽秧的、有挑秧的。男的在秧田里坐着秧马,双手一根根将秧苗扯起来,扎成把,丢在身后,然后挑进大田,分散开来,白水田里出现一把把秧兜;女的弯腰在大田里栽秧,那巧手似插秧机一样,左手拿着秧蔸并迅速地分出三五根来,右手又快速地插入田中。到了午饭时,他们还在不停地忙,似乎不记得吃饭的时间。原来是要将空田栽完,不能剩到明日去栽,否则同一块田里将会出现有的早熟有的晚熟,还会影响收成。这种忘我的境界真是纯天然的!

次日,我外出回来一看,那白水田里全部变成了绿色,并且一排排一行行一畦畦的。新栽下去的秧苗在微分的吹拂下正在向我摇头晃脑呢!仿佛在告诉人们:我有生命啦!是呀,这稻谷从播种、发芽、施肥、除草、翻耕、扯秧、插秧到栽下去成活,就可以等到秋天收获了。原来小时候吃饭,经常将剩下的饭倒掉,总是听到大人们说一滴粮食一滴汗,那时根本没在意。读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以滚瓜倒流背诵出来,但要真正理解它的内涵却是不知其然,因为根本就体会不到庄稼人的辛苦!这五谷杂粮种出来确实来之不易!

看着他们在绿色的田间自在的劳作,听着他们满足而爽朗的笑声,我倒很是羡慕。在一片春色的天地间,他们虽是一介农夫,但活得很充实,又那么满足,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其乐融融。这就是他们的世界。他们对田园的每一寸土每一片水每一根草每一棵苗都有很深的感情,已经将这块田园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精心照料,每天起早摸黑地忙绿在这里,就是没事也要到田里,这看看,那看看,生怕这田遭到什么伤害。正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很简单,也很实在,没有过多的奢求,所以心安理得。

无论站在窗前,还是田间漫步,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田园,我心中就会生出一些波澜。我想我的生活是离不开这窗外的田园了。每天打开窗户,心,就像笼中鸟一样飞出窗外,重返大自然。也只有在这时候,心底就会多了一些平静与踏实,少了一些烦躁与不安。陶渊明说的好: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只要心远离了尘世,哪怕身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只因为心中有片宁静的港湾。

田园的散文6:我的乡村田园梦

文/梅玉荣

从晋代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唐代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再到元代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历代诗人用神来之笔,把一个桃花源般的田园,植入后人的心灵,烙印深深,不可抹灭。

乡村承载着淳朴的风情,承载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那生养我们的山川土地,那土地上辛苦劳作的乡亲,他们沉重的呼吸、浑浊的眼泪、朴实的笑容、亲切的呼唤,无时无刻不在诠释着生命最初的美好与真纯。

乡村,是两个温馨的字眼。从乡村走出去的人,会把他生命的根深深地扎在乡村,哪怕走遍万水千山,拥有靓车豪宅,也定会在某些月明之夜,把目光投向久违的乡村方向,聆听自己灵魂的低吟。而一个久居喧嚣城市的人,就更会向往那种澄澈明净的生活,寻找那份返璞归真。很多城市人心头藏着一个梦想,那就是等退休回到故乡,择一处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乡间,盖上几间瓦房,种上半亩菜园,读书,种菜,享受悠闲。

我的老家在白羊山脚下,翻过山就是着名的林家大湾。我少年时住过的村庄,名叫梅家大坳。那里有青青的山,清清的河,村前有百年老樟,屋后是大片翠竹,一年四季,各种野花争相绽放。作为一个乡村里长大的人,那份情结一直挥之不去。毫无疑问,我喜欢用诗句来描画心中的田园梦想。如今,我早已远离乡村生活,老家人烟稀少,房屋颓败,我的母亲也已长眠在白羊山上十余年了。每年,当我一次次踏上回乡的路,心中总流淌着难以名状的情愫。那熟悉又陌生的乡间小径,那唤我乳名的乡亲,那荒草中孤独的坟茔……于是,百感交集中,我写下这样的句子:“莺啼四月沾飞絮,野岭荒山花放迟。恰是清明春满眼,母亲泉下可知之?”乡村于我,更多的时候意味着眷恋与感伤,也许只有诗歌,才能简约而贴切地传达我最深最真的情感。

看过一部电影《大兵小将》,主题歌《油菜花》这样唱道:“一条大路呦通呀通我家,我家住在呦梁呀梁山下。山下土肥呦地呀地五亩啊,五亩良田呦油菜花……”

也许是受此影响,我在《油菜花》一诗中写道:“爽气怡神调水墨,铺宣落笔绘金霞。老来将效陶潜乐,五亩良田只种它。”显然,油菜花,是安宁乡村的代表性景物,是田园的象征。

我的乡村田园梦就是这样一种模样:简单,快乐,天然纯净。

田园的散文7:避暑田园

文/王景瑞

这些日子,每每早晨天一放亮,我就发现,烈日,又是烈日,它会更疯狂地照耀着这个城市。湖中兀现出累累沙石,油路上泛起腾腾热浪,谁也无法阻挡这威力无穷的酷热。街道上的女人都步履匆忙,怕被紫外线灼伤她们的皮肤。工地上的民工常常在身上泼一桶凉水,顶着毒日继续劳作。走在大街上,五颜六色的太阳伞在阳光的照射下,倒是格外鲜艳夺目,遗憾的是,无人再有欣赏的兴致。赤日炎炎似火烧,好想好想有股清凉的风抑或清凉的雨光临。然而现在,却是一种望梅止渴般的奢望。

到了夜晚,人们尤其不喜欢这个时段的节奏,它把所有的一切都已逼乱,即使用满天的萤火来安慰,也弥不回那份从容。那是进了一个封闭的蒸笼屉,蒸腾的桑拿浴。如果允许,人们多想找个临水的开阔地儿坐下,看看月光是怎么召唤出它水中的精灵,又是怎样教会它们在这停滞的空间里跳起空灵的舞蹈。我想,很多人只能这样去想象清凉……

持续高温,有时没有办法,只能躲进小楼,紧闭门窗,枯与电扇空调为伍。心情稍有松解之后,想象的翅膀逐渐得到伸展。我想,如今盛夏时节,尽管热不可耐,终究还有电气设备解困,可是古人如何熬过漫长夏日的呢?连续几天,闲来无事,只得翻阅书刊解闷,不想这个疑问倒是渐渐有了答案:一是赏荷听竹。孟浩然在《夏日南亭怀辛大》中说:“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岂不舒适至极!二是游山玩水。元代释英在《山中景》里写过:“六月山深处,轻风冷袭衣。遥知城市里,扑面火花飞。”闹市里烈日高悬,山中却是树木葱郁,清凉怡人。三是静心闲神。白居易有诗为证:“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在他看来,自然界的气温高低,终究还是由“心”做主。

一连做了数日“宅男”,隔绝自然,实在令人乏味难耐。若再碰上停电,整个身子冒油,岂不让人走投无路?于是,想起古人的乡下消暑纳凉秘笈,周末举家回到久违的乡下。这里地处鄂赣边界江北平原的一个鱼米小村,青绿的河水,松软的沙土,成片的柳林,鱼儿在水底追逐,白云在天上悠闲,村里的房子掩映在一棵棵绿伞般的大树和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之中,四周涌动着绿荫,偶尔露出的黑瓦白墙的房舍,就有了一幅幅近似“徽派建筑”的画卷。树上跳跃着几只红肚绿羽毛的小鸟唱着婉转的歌,院里院外振膀亮翅的大红公鸡、昂首挺胸的大白鹅、走起步来一跩一跩的鸭子,让小村有了色彩,有了灵性,有了音乐。院落里有一眼压力井,这是农人生活用水的来源,井水随着杠杆的压力被抽取上来,取上一瓢,在盛夏时节是很不错的解暑饮品。

乡下房前屋后都绿得要流出水来,给看惯了城里闹哄哄、灰蒙蒙的我洗了一次眼,洁了一次耳。这里虽然也是那个太阳,也是那样火辣辣地挂在天上,但是有着广阔田野的微风轻轻吹过,不用风扇,也有了心底的凉爽。于是,每天持一蒲扇,携一躺椅,泡一绿茶,秉一书卷,听着蝉声,静心默读。其实,我们应当感谢夏天,就像感谢朋友也要感谢敌人一样,就像感谢幸福也要感谢苦难一样。在秋天收获的庆功宴上,我将斟满一杯酒,献给教我忍耐的夏天!

有人说,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我却说,城市更像是乡村的流放者……

田园的散文8:田园风景

文/卢瑶昕

在这里,有一丛丛的鲜花在竞相开放。在这里,处处都有鸟儿欢快的鸣唱。在这里,你也总能听到农民们的欢笑。对,这就是田园的风景之美。

看呀!春天时,春风嘟着小嘴使劲地吹。呼,呼,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红了小朋友的脸庞。哦,淘气的小麦宝宝也穿上了如梦似幻的绿纱。柳树姑娘也悉心打理着她那又细又密的长发,在微风中跳起了迷人的舞蹈。春天的田园真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夏天,总是那么的炎热。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热呀,热呀……人们不停地摇着手中的扇子,坐在大树下纳凉。就连平日里活蹦乱跳的小狗都无精打采地趴在地上,不停地吐着舌头来散热。荷塘里,荷花刚刚开放,一片片粉红扑扑的花瓣像极了一个个小桃子;一片片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夏天的田园,真美。

秋天是个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季节。秋姑娘像是一个善良的服装设计师,给大家换上一件又一件美丽的秋衣:柿子小姐穿上了桔色的长裙;玉米先生穿上了金灿灿的西装……秋天,简直是场服装秀呀!

冬天,总是那么的安静。动物们储藏好过冬的粮食,早早地进入了梦乡。大地也被盖上了一床厚厚的棉被,整个世界白茫茫的一片。

看,这就是我们美丽的田园风景,多么像一幅幅迷人的画卷呀!

田园的散文9:田园生活的一天

文/马子沛

国庆假期,我们全家应邀去了爸爸的一位好朋友开的乡间饭店度假。这家饭店一楼吃饭,二楼住宿,楼后是一望无际的田野,远处是高峻挺拔的圭峰山。

楼后的田野里原来种着玉米,现在,玉米都被收割了,只剩下焚烧完的草木灰,光秃秃的一片荒野。几只黑白相间的鸟,在荒地里寻找食物,我的到来惊扰了它们,它们四散飞去,停在不远处的电线杆上叽叽喳喳。我找到了一把长满铁锈的破锄头,在地里漫无目的地东挖挖、西挖挖。在田埂上,我发现了一株草绿色的植物,结着满身带刺的小果子,居然是我们在课文中学到的苍耳。苍耳绿绿的,成熟的苍耳是黄色的,那些带钩的小刺完全可以挂住动物的皮毛,让它们带着苍耳宝宝去田野和山洼安家。

靠近楼房的后院是块菜地,里面种着辣椒、香菜、油菜、丝瓜和豆角。一些野草长在菜地里,妈妈说,必须把它们连根挖掉,这样它们才不会和菜苗争养分。我小心翼翼地用铁锄,把野草周围的土刨得能见到根茎,一旦动作过大,就会伤到周围刚刚长出来的小菜苗。接着,我不停地从根的两侧向下挖,直到把一株野草连根拔起。然后,我把野草根部的土抖干净,把它们扔在硬硬的田埂上暴晒。妈妈说野草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只有离开了泥土,它们才会真正死去。

我不停地挖啊挖,除掉了好多野草,太阳晒得我满头大汗,我一直挖到手上起了许多水泡,无法握住锄头为止。

饭店的对面就是大名鼎鼎的“草堂寺”。

在路标牌上,我看到了烟雾井的指向标识,这里就是关中八景中着名的“草堂烟雾”。传说高冠瀑布和烟雾井是相连通的,在高冠瀑布的潭底盘卧着一只蛟龙,蛟龙常常会吞云吐雾,烟雾就从井里冒出来了。我们顺着一条蜿蜒的小路来到了井边,看见烟雾从井里向外徐徐地、源源不断地冒出来。妈妈说,十多年前她来的时候就没有烟雾了,今天能看到,真是非常幸运。

这一天,我体验了乡村的田园生活,见到了课文中学到的植物苍耳,看到了草堂烟雾,度过了充实又难忘的一天。

田园的散文10:傍依田园读李白

文/贾载明

三十多年前,我在云阳县乡村一面坊获得一部《李白诗选》,那可是书籍荒芜的岁月,找到一本书是困难的,因而如获至宝。这算是人生中得到的第一本诗集,也是第一次认识李白。

欣喜阅读,对《将进酒》、《月下独酌》等诗特别喜欢。反复吟诵,数十年过去了,今天还能背下来。

后来参加1977年冬季全国高考制度恢复后第一次大考,被录取到学校读书,毕业后参工,陆续购买了大量书籍,当然其中有各种诗集,新诗、古诗都有;古诗中有《唐诗三百首》,也有《唐诗选注》,还有毛泽东圈阅的《诗词若干首》(唐宋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和词)等。有了这些诗集,《李白诗选》就碰得少些了。但还是背诵着李白的不少名篇,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虽然很少动《李白诗选》了,但这本书算我的大宝之一,跟着我在巴蜀之间迁徙。

近日,烦成都空气指数高,往往都是100以上,高的时候近200,想到乡里清爽清爽,于是去到川东开江县城,居于城郊西边农业局家属院二楼。

前后都有阳台,躺在床上可看日出,在后阳台则可看红日款款落到巴山深处。

卑人无赌好,亦无乐好,整天的时光不是在电脑上耗过,就是在书籍中消磨。时也舞文弄墨,偶又思考学问,但都不入流,不入派,属于自生自灭的民间小虫。

忽然想再看看《李白诗选》了。从书架上寻出,拍抖灰尘,又用砂纸擦书口、上切口、下切口,再拍打,砂出的灰尘也全去了。书页已全部发黄,翻开,一股极浓的久存木质纸张的气味扑鼻而来。196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呀,快一个花甲的年轮了,怎么不变黄呢。过去书的装订质量比现在“胶粘”的好,但线仍已腐蚀,于是我又重新装订了一下。

上午的太阳晒前阳台,后阳台阴着。于是在后阳台上,置一椅,一凳。椅子坐着我,面向田野;凳子上放着茶,伸手可触。这读书、抿茶和田野风物就融为一体了。

眼睛盯住李白,可田野的各种声音不时传入耳里。有多种多样的鸟叫,鸣唱最厉害的是蝉和斑鸠。这是早秋,蝉是在催稻谷快快黄,可是这斑鸠为何叫的这么厉害,有时候的声音令人心动,在“故姑咕”之后,还来个不停地“咕—咕—咕”。猫儿发情在春天,叫的特别厉害,据说斑鸠发情与人一样,没有季节性,难道斑鸠们这样子的叫是在找情侣吗?

稻子在泛黄了,绿色还是主调。刚立秋的阳光和碧绿相碰,阳光更加金亮,碧绿更加沉静。鸟儿的鸣叫声、蝉的歌唱声、斑鸠莫名其妙的呼喊声弥漫过金亮的阳光和碧绿的沉静,把我和李白的《将进酒》融化在一起。

在古代所有诗人中,我最称赞的是李白。杜甫是“诗圣”,李白是“诗仙”。“圣”是人,“仙”是神,这人怎么能和神相比呢?杜甫也说:“白也诗无敌,飘然诗不群。”贺知章读了李白的诗,大发感叹:“天上谪仙人”,毛泽东说李白的诗“有脱俗之风”,跟贺知章的看法近似,正是:英雄所见略同。柏拉图说诗是“一种轻飘得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这就是浪漫情怀。诗歌要高扬浪漫主义旗帜,到天宇遨游,少一些躺在泥土里发音的写实笔法。

想象、幻想是艺术的生命。想象和幻想能拓宽思维的境界,最能激发人的创造精神,而现实主义会受到时空的局限,在境界的辽阔和创造力的表现上,现实手法都大大逊色。一个民族的艺术如果缺乏浪漫情怀,这个民族将会逐渐枯萎甚至消失。浪漫情调会把诗人的主体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黑格尔说东方世界无诗歌,就是说的东方诗人缺乏主体精神和浪漫情怀的展现,而李白和屈原这两个极大的丰碑是对黑格尔最有力的反驳,不然,东方诗歌的历史和现实真是被黑格尔说中了。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呼来上云梯,含笑出帘栊。”“五色云间鹊,飞鸣天上来。”这就是李白的艺术梦。

为了实现这个艺术梦,李白飘然到深山去,将世尘挥去。在自然本真中淘濯,在清雅的风中羽化欲仙。于是有了“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种清纯、宁静得纤尘不染的境界。

李白的艺术观,在《古风·大雅久不作》中有充分的表现,现在我将这首诗全部录于下,以提示当代诗人们认识什么样的诗才是李白最喜欢的诗。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此诗告诉读者,李白对孔子认可的“大雅”的赞赏,对西周以后的文风持批评的态度,不喜欢“绮丽”而珍视“清真”;其“文质相炳焕”,就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吧。

我想李白的所指的“绮丽”,就是一味关注文字的花俏、浓艳吧,就像女子把脂粉涂的太厚太浓;而“清真”,当指大自然的纯净与本真,而人的心灵应如清晨荷叶上滚动的露滴,展示着纯净与本真的质地。李白认为这样的艺术,才符合孔子主张的“大雅”之风。李白在多处表现了自己的这种艺术主张,如在赞赏书圣王羲之的诗中说:“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如果用李白的诗观来评价这些年不少诗人的作品,那算什么诗呢?

想到这里,抿了一口茶,一阵清风吹来,引我抬起头,瞭望田野。绿竹林里,忽然出来一个村姑,挑着水桶,摇曳着往井边走。有告示称,因换管道停水三日,这姑娘是来挑水吧。这井就在我楼下田角边,所以,姑娘离我不过数丈远。如今女子大都换成“洋头”,把黑色染得金黄,或卷曲如鸡窝,或披肩如浪客,而这姑娘的发,一拢儿束在后脑。她的脸蛋也没有涂红,灵灵的水秀,眼睛也灵灵地转,似乎那溜溜的神在簌簌地落。打水要用力,那脸蛋上就起了红晕,头偏着,阳光全全洒在姑娘脸蛋上,这脸蛋就成了田野里绽开的一朵荷花。姑娘挑起水,闪悠悠回往绿竹林。清风跟着她,她全身摇曳,水桶在荡漾。她窈窕的身段和跟着她的清风、和肩上扇动的扁担很和韵律,她的身高甚至和田野的稻禾、依依绿竹也很成比例。我目送着姑娘的摇曳,直到绿竹将她遮隐。

我脑海里猛然闪现一句话:这幅画面不就像李白的“清真芙蓉”吗!

又低头看李白的诗,有《越女词》其五云: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那挑水的村姑就不是李白诗里的《越女》吗!

田园的散文11:话说田园生活

文/春泥秋香

父亲这辈子最大的理想之一,便是退休后回农村住。

于是,在父亲退休后为了更方便照顾父亲,全家就跟着父亲来到农村住,开始时,对于在城市生活习惯了的我们来说,回农村是多么难以接受的字眼,因为农村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繁华,方便。百日里才有一些邻人在房前屋后出入,一到晚上便像进入原始森林一般寂静。我们在城市工作生活多年,虽然由农村到城市的道路都已经修好,交通也挺方便,但是要真正融入到农村里来,从心里还真产生了抵触情绪,但看到父亲执拗的表情,只好顺从了他的意见。

初入农村。便受到了乡里乡亲,邻居隔壁的殷勤招待,大家在轮番到家做客的同时也在探寻我们全家为何好好的城市生活不过,要搬到农村里来住,村里的年轻人想进城生活都要费九牛二虎的力气呢。而我们家却偏要往农村跑,父亲总是淡淡一笑:老喽,落叶归根。

小时候的印象里,农村里到处都很脏,猪狗牛羊鸡鸭鹅的排泄物到处都是,小的时候在村里做客时就经常踩到这些东西,那是大人们戏称踩“地雷”了;风吹一阵,尘土满村跑,过往的人侧面掩鼻,窗户一开便有尘土如空气一样无孔不入;一到下雨满村的烂泥巴路,有经验的村人会在路上丢几块砖块,踩着砖块走要看你的“凌波微步”功夫练到几成,不然走几步便踏进泥坑里,再好的名牌鞋都叫你报废;村里人喝河水,早晨每家每户的媳妇儿都要趁着天蒙蒙亮就起床去河边挑水,因为去晚了,那些淘米的、洗衣的、洗菜的、甚至倒马桶的都三三两两地来了,水就脏了,这时就产生了让在城市里生活的人怎么也难以理解的问题,河边干什么的都有,水源都污染了可偏偏就是没有传染病发生呢。老人们会解释,大家都是讲秩序的,干净一点的,在上游,那些脏一点的,在下游,因为水是流动的。可我就纳闷了,这条河的水也是从别的村里流过来的,如果别的村里也是这样,那水不早就污染了吗?老人们又说,所以啊,挑水要早。呀,真是让我张口结舌。可虽如此,农村还是养活了我们的父辈和乡亲。并且村里的老人普遍都长寿。

后来,父亲在乡里当书记时,多方筹措资金领导大家修路,甚至把工资都垫上了,村里大大小小的包括岔道都铺上了水泥路,如今泥坑没有了,道路平坦了,尘土不多了,穿皮鞋村里走一遭,皮鞋还是锃光瓦亮,养殖业现在都是规模化,再也看不到动物的粪便在路上了,自来水拉到每家每户,大家喝水也放心了。

尽管这样,我还是对农村生活存在抵触情绪。

开始时,并不情愿。中午下班常不回家,晚上要过夜生活便推托加班。反正就是不愿意在农村里待着,村里的泥腿子乡亲登门拜访做客,我便嫌脏,不愿接待。

后来,下岗在家时,由于没有脸再在城市里晃来晃去,只好委屈自己,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习惯也罢,不习惯也罢。反正得老实宅着。也就是在这样的时光里,我渐渐开始用平和的心态和眼光来看待这种所谓的“田园生活”.

早晨,天光微曦。小院里就有鸟鸣叽啾,龙眼树的绿叶由院子里一直伸到窗前,把成熟的果实送到触手可及的地方,诱人地晃着;风儿显然知道我最需要什么,用田野里带着泥土清香的凉意像婴儿的小手一样轻拂我的脸庞;河对面田野里的农作物整整齐齐做着早操,一起嘲笑我比它们起得晚。早饭时,两条活泼的小狗在桌子下面钻来钻去,就是要讨些吃的,但给不给都一样热情,仿佛这里它们是主人。客人来了,在院子的树荫下摆开茶几,小凳也同样坐得舒服,那谈兴丝毫没有比在高档ktv里差,相反,却高谈阔论,有啥说啥,从他们嘴里获取的信息更真实,更接地气。中午,可以安心地享受多年职业生涯里极为奢侈的午休,想睡多久自己决定,兴之所至,做做家务锻炼身体,怡情怡性,烧点自己家里种的菜肴,真正绿色产品,比谁保证的都放心。谁说失业下岗是坏事,我却认为是好事,从农村生活里我认识了田园生活的一面,也知道了什么是慢生活,什么是生活。

我爱田园,我爱农村,我爱父亲,我爱乡亲们,我更爱生活。

田园的散文12:最美田园是朴塘

文/谭旭日

一想起乡村,我就必然会想起朴塘村。作为一个漂泊的人,朴塘村是灵魂的故乡,亦是精神的依恋。她给了我许多对美好生活的追溯。这种美的感受,不是一天两天积累形成的,如同一粒种子,耕植于村庄的土地上,发芽、成长,再到茂盛与花朵次第绽放。

一想起朴塘,我就必然会想起田园美景。村里的田园四季美如画卷,春有花红嫩柳,夏有绿枝招展,秋有稻谷金黄,冬有白璧无瑕。朴塘村的美,不张扬,不显露,不败落,不颓废,一切皆在四季的更替中,安然呈现。

春天一到,春风暖阳,一派生机。和煦的阳光洒落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地上的嫩芽,一茬茬地疯长。村里人喜欢贵如油的春雨,淅淅沥沥,似愁肠,扯不断理还乱。一场或者几场春雨下来,村庄里万物复苏。休整了一个冬天的乡亲,开始了一年的生计一年的种养。犁田的、耙田的、种秧的、种菜的,这时候,朴塘村的田园是一幅劳动的场景。当燕子一个剪影,或雨中,或晴空,如同一道曲线,把朴塘村的田园点缀得如诗如画。

每到夏天,屋前的瓜架藤上就绿油油的挂着各种各样的瓜菜。丝瓜、苦瓜、黄瓜、豆角、茄子、扁豆,还有菜地里的辣子、空心菜、青菜,琳琅满目,让人置身于一个绿色的海洋中。这时候,我家老屋的前面牵牛花也会怒放,紫的、白的,一朵朵娇艳无比。若是晚饭,家人喜爱搬来小桌子把饭菜摆在桌子上,闻着花香,天南地北地聊天、吃饭。

朴塘村的田园不止是四季的风景,还有田野里的青蛙和虫鸟,它们是村庄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们的生命与村庄的命运紧密相连。这些游动的生灵,到处都在为田园歌唱。

小桥、流水、人家。村庄里弹棉花的、挑货郎的、捞鱼虾的、捣鸟蛋的,将朴塘的田园风光演绎得更加世俗与真实。在朴塘村,这些与生活有关的一切交易与游戏都属于田园生活的一种构成。闻鸡的不会起舞,他们会在田埂上行走,在雾露蒙蒙的清晨,戴斗笠披蓑衣,扬牛鞭吆喝着,每一次开口,如同一次图腾,把朴塘村叫喊得激荡不安,却又终归于宁静。所有这些,都是朴塘村田园风光的有机部分,滋养着过去和未来。

秋天一到,天高云淡,四野都是一片金黄。朴塘村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稻谷满仓,瓜果飘香。一条穿村而过的公路,侧目一望,稻浪滔滔,微风一吹,层层叠叠,犹如一个丰满的女子,迎风而摆。待秋收一上岸,朴塘村的田野里开始空空荡荡。只有夜晚,才会有遍地的喊叫——村庄里的小孩多半在月光皎洁的夜晚,开始嬉戏,他们给月色下的村庄注入了一次全新的解构。月光也饱含着村庄田园的一部分,它更意境悠然、宁静,甚至更加深重。

而朴塘村的冬天更趋于安逸。除了霜、雪,还有雨的浸淫以外,冰冻的土地上,令村庄有了更坚硬的气息。出门北风猎猎,裹衣再厚,都感觉到刺骨的冷。雪后的天气更是如此,漫山遍野的,白皑皑一片,野外的空气异常的清新。若想在户外活动,先跺跺脚,双手合起来对着嘴哈着气流,站在屋檐下某个安静、避风的地方,仰起头,看着村庄美丽的景象,呼吸着这清新甜润的空气,这时我无意间发现,朴塘村的天空是那么美。一切物体和物质都有着不可逆转的吸引。

这吸引,是朴塘村田园的安闲,恬静。一簇簇的村居,一个个充满希望的四季更替所带来的繁衍与期待,无论你身处何方,总会令你魂牵梦萦刻骨铭心。

田园的散文13:阳光下的田园

文/潘碧秀

心啊,在书册中越走越远,希翼着找到一座更为曼妙的文字的峰峦。芳香满山坡的恬美,快意了?失落了?

文字的形状在无数重的想象里更迭着,揣摩着几种了?生的一种喜欢让半日闲情醉在葱茏阳光里、文字的边缘。

远山层峦处仍有雪的存在,一派阳光灿烂的阳过后,将仅留一线雪花的遐想。

池上的冰凌渐消失了去,一池水复见假山云影。

满满一屋的阳光,想起流年盛时年轻的心,雀跃、满负生机的,永不知疲倦和负累。一米桌前的阳光披满身,闲捏着笔的心情亦是投入和放松。池畔依然是岑寂,渐多了晒暖阳的人儿。些许树仍在阳光之外,寥寥意。

冬的暖阳下有几多故事,老太斜伸着竹竿晒心爱的腊味,一脸的幸福——日子的边沿,谁简单着并快乐着了?

阳光下的田园,生的闲适,没有纷扰、没有喧嚣,所有的一切静静在阳光地里晒着。

最美妙的季节穿越冷涩之后呈现出一派惬意的温馨,日子在和暖的氛围里添一点音乐,人的心情和一座城婉约的风情大体相似。

忙碌着的人儿攀附着阳光的琴弦了,激情地弹奏一天日子的歌,是错落的音还是简简单单的几个韵,满目金黄色泽里窥见的是一冬的满满希望。

阳光的芒和暖地披了一身,谁韧性地在日子边缘游走,遗留了多少痕,是数不清文字魅的小影。

不要感叹时光逝去,无力挽留,唇上一声轻叹,时光已悄然滑走,忧郁的人生、梦幻的人生,皆是空表白一场。

心存一份静,和年龄不相符的静,许是经历了太多的事由,倦了纷争。静静寻觅一份心之上的纯粹,邂逅美,雅致的闲适。

生的行走,找寻一介伴奏的音,寻着了,还是简简单单的韵,不再苛求大美的交响乐的合奏。

音乐的短歌里轻快地跑,心似紫罗兰和风里浅浅飘香……

听,和风中谁在轻语,坐在一围阳光里,肆意遐想生的曼妙、惬意。

听见无数爱着生活的人儿的欢歌,来自一座城不同角落的,是一致执着向上的曲调。

灵魂向着极致处浪漫飞,何时抵达辉煌的瞬间——“灵魂自由地伸展自我,犹如一朵有着无数花瓣莲的绽放”。

有一种惬意,是阳光下露台上宽大桌子上的疾书,写尽淋漓意,生的真谛有几多是在一个人形寂寂时悟到的?——每个人心上都有一个角落独属于自己,是一切喧嚣、繁华散尽后,心的独对。

阳光,挥洒着一派摇曳的影,重重影,移动着、眩惑着,日子的肆意快乐里有几多是在阳光地里找寻到的。

阳光下的世界万般灿烂,谁在阳光里纵歌,望着年华似水流的怅惘?

一座城之外的阳光依旧葱茏,只不过少了很多的暖意,心攀附一座城,日子贴近一座城,伴着华美而生……

闲情的歌在阳光下唱响,似七月的玫瑰,花瓣儿绽里窥见生的灿烂小影,伴舞的音是甜美、悠扬。

阳光下的田园,一派闲适和盎然生机,一座城拼尽力生存的人儿,优雅着、忙碌着。谁坐在一个枯干的老树桩上用枝柯画一日的遐想,走进了?揣摩着了?还是旁观者的迷惘。

文字的边沿,激荡一层梦的涟漪给喜欢文字的人儿,溅一池的旖旎,谁的眸光触摸着了——这灵魂阳光下的呓语。

一座城,满负着阳光的葱茏,是心之上的田园,谁虔诚地守望着一段云烟,望见斑斓,日日随风舞,落一径唯美的痕?

天很蓝,水很清,一座城很恬静,和风追着偶绽放的烟花四处跑……

田园的散文14:田园春早

文/菊心

老家的小院,在村子边缘,靠近农田,多了看田园景色的便利。端碗饭可以踱到田边地头,早晚散步,也在地头的林荫道上。

老家树多,从家里往田间望,是“开轩面场圃”;从田间往家望,是“绿杨荫里有人家”。鸟在树上搭窝,人在树荫里盖房,一个天然大氧吧,人鸟和乐,同分共享。

有农田有人家,有鸡鸣狗叫,才是老家。看家的老黄狗警惕性很强,夜里一有动静,它就汪汪叫起来,院里的家畜家禽和收获的粮食,全指着它看护。大公鸡也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农村人没有看表的习惯,只听鸡叫几遍。鸡叫三遍,天便放亮了,这时你不起床也得起床,鸡鸭鹅不停地抖着翅膀,咯咯嘎嘎,小羊在院里来回蹦跳,时不时咩咩几声,院外的路上,有农用车、摩托车驶过的声音……

你起来,踱到院外,阳光很亮,金丝银线穿过树木枝丫,一缕缕洒下来,有种金碧辉煌的感觉,像是童话世界。早春二月,寒气已不那么重,你能从这阳光里嗅出春天的气息来。

麦苗挺了挺身子,一扫冬日的萎靡不振,清清爽爽,风拂过,它们一起舞蹈,袅袅婷婷。那麦田里,好似飘着一缕轻音乐:吻你的脸颊,吻你的长发,有你在身旁,心就不再流浪。吻你的微笑,吻你的忧伤,骑上你的骏马带我去飞翔……

你忍不住跟着它哼唱,斑鸠在远处也叫了起来,“咕——咕咕——咕咕”,轻柔悦耳,前一声还在东地,后一声已到了南林。

田间,有三三两两劳作的农人。“一年之计在于春”,他们在给麦苗追肥。追肥的农人也不着急,反正耕机播肥快,省时省力。播一段,停下来,回头望望播过的田地,又抬头看看天空,天空又高又蓝,像是刚刚被谁擦拭过,偶尔还有几只风筝,慢悠悠地飞过。这哪里是在劳作,分明是在看风景!

不远处,是座农业庄园,园主人种着好大一片大棚蔬菜,还养着一群群的土鸡和大白鹅,这倒不错,禽类的粪便发酵后是难得的有机肥,蔬菜的下脚料又正好是禽类的饲料。园内的农机正在深翻土地,身后,一大片松软、肥沃的土地……那群白鹅不知是被路人惊了还是怎的了,突然扇动翅膀引吭高歌,“曲项向天歌”,它歌唱什么呢?是早春二月,还是春耕的农人?

田园的散文15:故乡的田园梦

文/王芳

春天好短,短得只消一场雨,花瓣飞红就落地。如同一个美貌女子,经历了一场错爱,伤了元气。在黛玉眼中,春天的大观园是一座愁城。她唱道:“看风过处,落红成阵,牡丹谢,芍药怕,海棠惊,杨柳带愁,桃花含恨,这花朵儿与人一般受逼凌。我一寸芳心谁共鸣,七条琴弦谁知音?”说的就是春天的殇。

今年的春城,春雨连绵,雾霾增多,心底里无端添了许多烦闷。乡村拆迁,我们的家园正在消失,我们的故土在高楼大厦中冰冷着面孔,那些田园、农舍、草垛,都远离了故土,久违的蓝天好久不再光临。

盼望那些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日子,就像个怀春少女,等待着骑马远行的情郎。如今,人们为了防尘、防雾霾,个个戴上口罩,如同一群蒙面的侠士,尘世中,无端多了一些喧嚣。

好怀念我们的童年,菜园子里青绿的冬瓜、红红的胡萝卜、嫩嫩的黄瓜、青翠的韭菜、香香的莴笋,番茄成串生长、红绿相间,旁边是紫色的茄子,灯笼辣椒憨态可掬,田园里到处都是让人垂涎欲滴的物事,伴着野花野草,红的争妍,黄的耀眼,最美的向日葵像一个美丽的村妇,爱怜地守护着菜园里的瓜果蔬菜,那时的河水,清澈得如同一面亮闪闪的镜子,照到哪里,哪里就是一幅画。

坐在菜园里的豆架下,摘一片瓜叶盖在头上,听着虫子在细细低语,彩蝶在翩翩飞舞,小蜜蜂嗡嗡地唱歌,小蚂蚁毫不顾忌地爬在脚面上,一团一团香气袭来,人在香气中渐渐沉醉,不一会就微醺起来。四周静悄悄的,不知谁家的小花狗顽皮地跑来,“汪汪”地叫着,自己这才醒来,哦!原来,已是中午,家里的餐桌等着瓜果蔬菜入席。外婆把白米饭端来,香椿炒鸡蛋、番茄蘸白糖、脆生生的黄瓜和红辣椒相拌、青菜鸡蛋汤,让我享受着这人间的美味。

故乡田园里的那些景物、那些食物,清晰在目。这样的梦,我在醒中梦着,在睡中想着。人生的梦太多,我想回归,回归故乡的田园,可我回不去了,今生我注定要漂泊,要做一个游子,也许等我老了,魂,会归至故里。到那时,再啃一口故乡的煎饼,再品一品故乡的高粱酒,再和故乡的田园相拥相依。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