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散文

请欣赏国庆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国庆散文1:黄浦江

文/师责齐

这一天,在国庆的欢愉和热闹中,我随着家人来到了上海。

早晨,太阳在天空中散发着柔和的光辉,我们来到了闻名遐迩的外滩,望着眼前波澜壮阔的江水,我知道了,这是黄浦江。

黄浦江是长江的一个支流,也属于我们母亲河的一部分,它横穿上海,是长江入海口的一条江水。

眼前,这条江平缓地流淌着。江面十分宽广,像一条金鳞巨蟒在蜿蜒曲折地前行。江水并不算清澈,是黄色的,夹杂着泥沙。有一只雪白的鸥飞过,扇动翅膀,闪成一个漂亮的白点。还有一艘艘的大轮船,响着汽笛,在江面上划开一道道波纹。

这里的风景是那么美丽,但是,在江边上漂浮着的垃圾却也那样醒目。每时每刻,都有人向江中扔垃圾:塑料瓶、香蕉皮、橘子皮、枯枝烂叶也掉落在了水中,江边的水已变得浑浊不堪。我们已令许多河水变为了“黄河”,长江或许即将也变为“黄江”,接下来还要污染哪些水域?

傍晚,我们登上了“东方明珠”,坐在透明的旋转餐厅内,我们了望风景。从三百多米高的塔上向下俯视黄浦江,江面依然很宽广。这时,就可以看到远处黄浦江和另一条江汇集在了一起,可以看清一条是黄的,一条是蓝的,汇集时,就像颜料流在了一起。夜幕逐渐降临了,轮船一艘挨一艘地驶过江面,岸上还有游人在观赏夜景。岸边的灯火、轮船的汽笛声和灯光、还有高楼大厦的霓虹灯,都给漆黑的江水增添了一份明丽的光彩。

我爱祖国的黄浦江,我爱母亲河,我还要保护好这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让我的祖国青春永驻!

国庆散文2:从杨舍老街看变化

文/顾津嘉

国庆放假八天,我们一家三口可高兴了,逛了公园,吃了美食,游览了附近的山水……一天,爸爸神秘地对我说:“今天我们去老街上吃饭吧。”妈妈说:“好呀,好久没有去了。”我一听,可不高兴了,噘着嘴说:“我不要去,我要去购物公园玩。”爸爸听了我的话,笑着说:“这下你可理解错啰,老街可不是你想的那样,今天一定会让你开眼界的。”

我不情愿地坐上爸爸的汽车后,我们一家人便向杨舍老街出发了。

“到了,下车!”随着爸爸的一句话,我透过车窗向外看去:一座座古代风格的房屋出现在我的眼前:看那屋顶是金碧辉煌的琉璃瓦,绿色的檐上雕着各种各样精美的花纹。有的屋子边上还有四个翘角,每个翘角上都系着一只铜制的风铃;一阵风吹过,风铃发出“叮叮、叮叮”悦耳的铃声。旁边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相得益彰。我赶紧下车,问道:“妈妈,这是杨舍老街吗?”“当然,我们赶紧进去吧!”妈妈拉着我,我们随着人流来到了里面。

这里的商品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店主热情地招呼着顾客,顾客仔细地挑选着自己需要的东西。很快我便被这种快乐感染了!爸爸告诉我:“杨舍老街的夜景更是一绝!”

夜幕降临,杨舍老街的灯陆续亮了起来。不过一会儿,整个老街就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闪烁的霓虹灯、造型独特的拱形灯、字幕清晰的广告灯、样式别致的路灯……红的、绿的、蓝的、黄的,聚成一片,就像一簇簇放射着灿烂光华的鲜花。灯光一闪一闪的,更像建设者们智慧的眼睛。各种灯争相辉映,简直就像仙境一般。

我们一直到很晚才回到家。路上,我想:杨舍老街的变化,只是我们家乡变化的一个缩影,我相信,家乡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国庆散文3:身边的老房子

文/厚铁

今年国庆去了一趟松阳,印象最深的是石仓的老民居。

小孩子时候我就听说过,松阳石仓的阙家,是大户人家,那里的房子有多大,从来没见过。有一个洋坑埠头的人来,尽吹嘘他们大东坝石仓如何如何了不起。前两年,在一个饭局里认识了一个松阳女孩子,会讲汀州话,非常意外。一问才知道,她外婆家是松阳石仓阙家人,她从小在外婆家长大。我小舅子也说过,石仓民居很有特色,全村相连,户户相通。于是,就很想去看一看。

今年终于成行了。一来可以开开眼界,二来也带父亲走一下过去步行一百多里到松阳挑米的老路。

石仓位于松阴溪靠近云和这边的一条小叉河进入深山,离县城约半小时车程。河道越来越狭窄,转眼之间山门突然开阔起来,到了六村。白墙黛瓦,飞檐翘角,对称布局的庭院式建筑,整齐地一排三幢座落在山脚下,这就是传说中的石仓古民居了。

门口晒着地里新摘的豆角,老农用风车吹着稻谷。上前去跟老妇商量一下,“风车给我摇一摇,我帮你扇谷,好唔?”。老妇用汀州话回答:“用力唔匀称,罕谷扇不出去的。”

进入正屋庭院的大门,一个老农正在剥豆粒,我老爸老妈见他们说汀州话,就跟他攀谈起来了。老农说,天色唔好,要落雨了,豆角都乌比里,本来还要晒几日。

一拉家常,就仿佛回到了淹没在水底下的老家瑞滩。一样的农作,一样的田地,一样的山水,一样的语言,一样的邻居。

阙氏家族也跟我们祖宗一样,在清朝康乾期间,从福建汀州上杭迁徙而来,上代有经商的、有务农的、有打铁的。打铁的比较发财,就造了好房子。砖木结构的房子,虽谈不上宫殿那样奢华,却也雕梁画栋,精雕细琢,规模宏大,结构巧妙。大院内前后三栋,左右五栋,全部相连,摆成矩阵式结构,形成“九厅十八井”的格局。房屋内走廊、弄堂有规则地排列,纵横交错,像室内的街区。这种建筑既有徽派建筑雕刻精巧细腻的特色,又有福建汀州围屋大气方整的特色。与福建永定土楼的区别在于,土楼是圆形的,而石仓民居是方形的。可以看出汀州人聚族而居的风俗和氛围,显示出阙家人丁兴旺、家业发达的排场和气象,体现了汀州人顽强的生存发展能力,以及耕读传家的传统和遗风。

这样的建筑在石仓有40多幢,底蕴丰厚,气势恢宏。当地政府正在设法维护这些老建筑,也在兴建一些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氛围已日渐浓厚起来了。

石仓源,我老爸说,云和人这边称它为沙坑。从田埔经桃子坑、苦楮树下,翻过方山岭及鸡公骑坳,十来里路就到了!怪不得乡音、乡情、乡俗是那样的熟悉。

我们一幢一幢老房子,正看得兴趣盎然,而我儿子和外甥女几个小鬼走了几幢就没兴趣了。他们说,与其回味历史,不如展望未来!

是啊!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感受,令我们流连忘返的是,童年的身影,儿时的环境。让老爸老妈们割舍不下的是遥远的乡音、邻居、农具和大宅院的瓦房。也许,这就是望不断的乡愁!

国庆散文4:菜园小记

文/魏立花

国庆了,终于可以给疲惫的身心放放假了。闲来无事到小菜地里转悠了转悠,一星期以来忙得焦头烂额、脚不着地,很长时间都没去看它们了。到那里一瞅,惊愕!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郁郁葱葱的豆秧现在都奄奄一息没有了生气,有气无力的躺在地里,曾经的它们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一家人靠着它们几乎过了一个暑假,上顿炖豆角,下顿还是炖豆角,吃都吃不败。别人家的豆秧都谢了、拔了,可它们还是长得那么茂盛,一簇簇的小花开得那么灿烂,那么迷人,在风中摇曳着甜蜜的微笑,一根根豆角长得是那么粗壮,那么肥硕,像胖娃娃胖嘟嘟的小胳膊那么惹人喜爱。它们活得是那么充实,那么精彩,这一茬刚下,那一茬就接上了,吃不完了就送人,很多人因此都品尝到了它的鲜味。而如今它们走了,走得亦是那么从容恬静,只轻轻一下就能连根拔起,不带一丝泥土,没有一丝牵挂。

活着就活得充实精彩,活得潇潇洒洒,活得轰轰烈烈。走时才会走得无牵无挂,走得从容恬静,走得恬淡安适。豆亦如此,人何以堪?

国庆散文5:回乡记

文/郝若辰

“十一”国庆假期,我终于可以回农村老家玩了,好开心!

路上看到很多庄稼都已收割好,马路边上晒着黄澄澄的玉米,看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走近村庄,我发现农村有了巨大的变化:马路变宽变平整了;楼房盖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漂亮了。沿着新修的马路,我们很快就到了舅爷家。舅爷家今年也新修了小院大门,看着比原来气派多了,也漂亮多了。舅爷家养了很多的绵羊,还有鸭子。跟小动物一起玩是我的最爱,和舅爷、舅奶奶打过招呼后,我立即冲到羊圈边,一边喂羊,一边逗着羊玩。

中午,我们品尝了美味的羊肉汤、嫩嫩的炸豆腐、香甜的鲜羊奶,还有非常好吃的烤鸭,撑得我肚子都圆了。吃完午饭后,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舅爷家。

今天真是快乐又难忘的一天。

国庆散文6:雪山下的国庆月夜

文/鲁珉

4年前,喜欢上了户外徒步旅行。

那年的国庆前夕,与友相约徒步穿越泸沽湖亚丁。为避开“十一黄金周”,我们提前几天就进入了宁蒗到木里的无人区。经过3天的徒步穿越,当我们到达川西亚丁雪山下一个叫呷洛的小村子时,正好是“十一”国庆节,农历八月十六。

向导提前联系了一个叫扎西罗布的藏家。傍晚时分我们到达时,热情的扎西大叔把我们领进一间典型的藏式房屋,非常大的正屋,中间是大大的火炉,原木地板。

放下重装包,大家开始动手做晚餐。扎西大叔的女儿白玛拉珠有些害羞,我们做饭时她笑呵呵地围着我们,看我们做汉族菜,还用不太流畅的汉语问这问那。经过一番忙碌,各种炒菜、凉拌菜、汤菜,还有饼干之类的食品,堆了满满一大桌子。

我们热情邀请扎西大叔一家和我们一起吃饭。席间,我把从千里之外带的月饼分给大家,说昨天是中秋节,今天是国庆节,我们一同共庆佳节。

扎西大叔咬了口月饼说:“这辈子还没吃过月饼呢。”我问月饼好吃不?他说:“好吃,很好吃。”他边吃边说,每当国庆时,我们就会在屋前升挂国旗。你看,那红旗在夜里也还是看得清清楚楚。

他起身从一个超级大的木柜子里搬出一个大壶,笑着说,一起喝青稞酒,庆祝国庆节。

那是我们第一次喝地道的自酿青稞酒。那青稞酒虽说有40多度,但入口好,感觉不到有那样高的度数。大家说笑着,互相敬酒,在雪山下度过了一个欢乐的国庆夜晚。

那个国庆节就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节日。扎西大叔一家是藏族,向导是普米族,马夫是纳西族,湖南驴友是土家族,四川驴友是彝族。大家一起说着,笑着,喝着一杯杯清甜可口的青稞酒,藏家房屋里充满着别样的喜庆。

不知不觉已是深夜。此时,月光从藏家房屋的窗户透了进来,形成道道明亮的线条,把藏式房屋映照得格外美丽,似乎正散发着远古的幽香。透过窗户,还可以清晰地看见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雪山下的夜空里随风飘扬。

高原的天空湛蓝湛蓝,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着,丝丝白云时扰时离,犹如点画上去一般。远处的亚丁夏洛多吉雪山在月光下清晰可见,映入眼帘的景象宛如一场梦幻。或许,在极度亮丽的月色下,悠长的情愫会悄悄地生长成对静美雪山夜空的无限依恋。

其实,一年里有很多美好的月夜。只不过“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恰恰又是国庆,这一天就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寄托与思念。在那雪山下的高原上,有种情怀飘然而至:伟大的祖国,60多年来,走过风雨,遇见彩虹,承载着华夏儿女的深情与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屹立在世界东方。

这时,同行的驴友都出来了,仰望着湛蓝的星空,不知谁大声说,我们唱首歌吧,唱《我爱你,中国》!大家立马附和。顷刻,雪山下响起高亢的歌声:“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

月夜里,秋风起,天高云淡。抬眼望去,雪域高原下的祖国山河美丽妖娆。

年年有国庆,但在雪山下不同民族的同胞一起过国庆,却不是年年有。高原雪山下的国庆月夜,令我终身难忘。

那年以后,每年的国庆节假期,我都是背起背包,行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伟大与壮丽。

或许,只有繁荣富强、稳定和谐的社会,才可以让人们以这种自由美好的心,来欣赏祖国的奇峻雄伟与壮丽美好。

国庆散文7:不一样的节日

文/朱政宇

在国庆节假期中人们都爱疯玩,我们家不一样。

一号那天大早,爸爸懒洋洋地回家了,看他一副“瘟神”模样,熊猫一样的眼圈,一身的酒味,像一个不老翁一样,站着也能睡觉。妈妈一下子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她怒目圆睁扫视四方,从这可以看出一场大战一触即发。妈妈一吼:“干什么去了!”爸爸一下子从八卦阵中走了出来,胆怯地说:“没什么,同学聚会。”妈妈脾气又大了,吼叫:“再说一次,你不会这不会那,只会喝酒打牌吧!”爸爸还在赖账,硬着嘴皮子说:“不是,不是。”妈妈像要一口气吃人似的说:“还撒谎!”爸爸没底气了说:“还不是他爷爷传给我的。”爷爷听了一下子涨红了脸。

第二天,爸爸又去玩了,我隐瞒了事实,但爷爷反常了。找爷爷打麻将的人在国庆节里特多,他们像闹钟一样在每个时段打来电话,爷爷如果在以前会开心答应,现在却坚定地说出了一个字:“不!”而爷爷就喜欢与一些所谓的“狐朋狗友”等人在一起玩乐,现在别人不管以什么方式诱惑爷爷,他也不答应。爷爷以前是最爱喝酒了,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对酒的喜爱。今天晚上吃饭,他的惯例是倒半杯白酒再拿两瓶啤酒过过瘾,可今天他对酒瓶说出了:“NO!”他没有喝酒,只是平常地吃起饭来。一连几天都这样子,连不常在家的爸爸也发现了苗头。三号吃晚饭时对全家人说:“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在外混了。”家人都露出了微笑。

后来几天爸爸减少外出,在家陪陪我奶奶,自己掌握大勺做饭。没事也不再外面乱转悠,不是在小店里帮妈妈打理生意,就是陪爷爷下下棋聊聊天……我们一家的幸福生活又有了新篇章。我问爷爷是怎么做下这个决定的,他告诉我:“这是为了你和儿子着想,先辈要给晚辈做榜样嘛,不能在外混是吧。”我连忙说:“爷爷,我以后绝不在外瞎混。”一家人都笑了。

这个节日非同一般,真值得举国同庆啊!

国庆散文8:在国庆要照相

文/朱云

印象中,每年国庆母亲都会要求我们给她照几张相片。在我小的时候,一家人总会在国庆节到照相馆去照相片。因为只有国庆的时候,父亲才会从工地上回来,一家人才能够聚在一起。

记得儿时的国庆,父亲匆匆回来,又匆匆离去。每当取相片的时候,我和妹妹便争着去看,母亲总在一旁笑呵呵地说:“看把你们给急的,以后要是能够有一种相机照完就能看到相片就好了。”

当时觉得母亲说这话有些天方夜谭。日子如流水般地逝去,家里的相片从黑白到彩色,时代在变化着。

我结婚那年的国庆节,老公买了新胶卷,准备照一张全家福。这时,他的一个朋友拿了一台数码相机显示过来,照完之后,看着一家人显示在显示屏上,让我一下子对这样的一个物件产生了兴趣。记得我当时对母亲说:“看到没,这就是你当年说的能够一照就看到相片的相机。”

母亲对这台相机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得知这台相机需要好几千块钱时,母亲摇了摇头说:“太贵了,谁用得起啊。”的确,那时家里日子刚过得好一点,对于这样的奢侈品,可望而不可及。

再后来,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不仅买了数码相机,而且,现在的手机都具备了照相的功能。而每年的国庆节,照相也已成了家里的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年国庆,我们一家都会到市内的公园转转,照相和摄像。

一年一年,国庆节总是如约而至,每一张国庆节时照的相片,都似乎在向人们展示着,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今年国庆前夕,我和妹妹同时换了新车,母亲说,国庆的时候一定要和新车合个影,记录下属于咱老百姓的红火日子。

国庆散文9:捡板栗

国庆假期,大姑邀我们全家到她家去吃糍粑、过佳节。那日天气晴好,父亲对我说:“走,我们去捡板栗。”我们一人戴了只手套,便高兴地出发了。

来到树下,见满地皆是栗锥子(板栗外壳),心中大喜。逐一捡起一看,却见壳里空空如也,感觉落了空。这才想起,我们已经不知是第几拨来此捡板栗的人了。

只要俯身寻找,总是可能遇见的。它的个头看似细小,只比核桃稍大,翻过来一看,肚子里的泥色板栗却已将外壳撑破,急迫地想要出来看看外边的一切。我小心翼翼地掰开外壳,将一颗饱满的、如同巧克力的板栗取了出来。这个让人心情激动的过程,既实现了板栗自身的愿望,也满足了我的需求。

我正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之中时,听见父亲在另一头说:“我已经捡到六颗了,你呢?”

我知道父亲此话有三层意思,一是告知他的成果,询问我的情况;二是向我高调炫耀;三是暗示我捡板栗比赛正式开始。我应了一句“三颗”,便继续低头寻找。

父亲说,你不能只顾低头寻找,更要学会抬头观察,观察树枝的长势,哪里枝叶浓密、结果丰硕,它的下方就要重点寻找。不能只看地上。

我听了父亲的话,这才抬起头,发现自己之所以现在只捡到了三颗,原来不是站在枝叶茂密的下方。

父亲继续说,前面的人来捡的时候,多数是寻找平顺处、宽敞处,我们就要寻找草丛等人们常常忽略的地方,这样才会发现更多别人遗漏的。

父亲说,你刚才寻找了一圈,收获很小,就想要回去。做事情要有耐性,特别是这种充满偶然性的事情。

国庆散文10:国庆黄金周邂逅重阳

文/王茂平

今年这么凑巧,国庆黄金周邂逅重阳。就在这双重的节日里,我们举家欢天喜地的。七叔不顾年迈,不顾舟车劳顿,携子挈孙由侄子任德陪伴从省城回归故里,我的大儿及儿媳也与亲家母一起从新会过来过节。

为了迎接亲眷,一向慵懒而又从不大讲究的我们,却做了一些筹备工作。先里里外外的打扫卫生,大有上头领导莅临检查指导工作之前那样做足的清扫工作,从地板的打扫拖抹到门窗的擦拭,从地板到天花的打扫拾掇,认真认真再认真,细致细致再细致。再是添置一些坐具,因为咱家家具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大厅里只有一套上了年纪的木头沙发,一长两短,之外就是一些“散兵游勇”(凳子)。来了六七个人,那就无法安坐了。因此,我便添置了四张塑胶椅,两红两蓝。因为大厅名不副实,逼仄狭窄,急时端出来使用,平时可以叠起来,不碍处。三是询问他们的归期以及日程,为七叔一行预订下榻的宾馆。

国庆节那天,妻子一大早就起来,烫鸡宰鸭,忙得不亦乐乎。我则去商场买回些酒水、饮料、水果,为他们接风洗尘。之后电话询问他们启程的时间。儿子说,他们为了回避高速高峰早上五点钟就启程,预计十一点多,至迟十二点回来吃中午饭。七叔说,他们早上六点多一点从广州出发,估计下午两点多就可以到达。下午在我家吃过饭,便到长岭荔枝根看望他94岁高龄的姐姐,我的姑母。因为第二天,适值重阳,除了到平太新屋看望他的十妹及妹夫外,还要回到故乡水蓊根走一趟,见一见村里的老人,并专程到松木岭祭扫一下他的父母,给他们的陵墓培一点土,以尽他们作为儿孙的一点心意。此外到文龙水尾与大部队汇合,祭拜十四世祖婆。

七叔他已经多年没回来了。堂弟海鹏已隔了整整二十年,祖父去世那年他回来尽孝。他出生省城,长大省城,是地地道道的广州人。对故乡,对父老兄弟,近似陌路。侄孙启誉从未返过故里,只是我们大儿新居入住时,他和他爷爷奶奶以及爸爸前来新会道贺,我们才见过一面。说来惭愧,因忙于生计,我们作为侄子侄媳的更少走动,很少抽空前往看望叔婶大人。本是一家子,但因天各一方,七叔他们仨千里迢迢回来,也算是座上宾了。为他们接接风洗洗尘,确乎情理中的事。

那天,时钟已至11点半,午饭已基本做好,就等大儿子夫妻及亲家母回来就餐。我们平时是11点吃中午饭,今天例外,国庆节一家子共进午餐那是久违了的事,饶为难得。小儿晓文在室内来回踱步,一如饥肠辘辘的人迫不及待。外孙家乐欢欣雀跃,喋喋不休地叨唠着大舅父大舅母,盼着他们给他带回的汉堡包或肯得基什么的。电话过去,儿媳锦嫦接了,她不时的长吁短叹,说:一味的塞车,塞车,还塞车,如今仍在路上待着,待着,还待着……十二点过去了,一点过去了,两点半过去了。电话接二连三的打过去,他们说,还是如此,路越来越挤,长龙越来越长,我们已吃了点东西,午饭不必等我们了。七叔那边,从广州一出来就塞车了,高速变低速了,他们不住的来电话,问晓韬前面的路况如何。看来,不到下午五点,是回不了那务的了。

等啊等的,一直等到下午四点半,晓韬他们才回来,但到的是化州,大姐为他们接风洗尘。晚上六点才回到家。八点钟光景,七叔回电话,说他们才回到茂名,粒米尚未落肚,他们已很疲劳,晚上唯有下榻茂名大酒店了。至于,那务宾馆预订的两间房,唯有让晓韬他们及晓韵母子仨“享受”了,反正住宿费已交,不住白不住,谁这么就让店小二白赚呢。

七叔他们这次返归故里,国庆节这天中午就餐我家,下午探望姑母的计划不得已被取消了,而一系列的行程就紧缩于第二天了,我真为他担心,一个这么大年纪的人能否吃得消。

王荣二叔来电叮嘱我,晚上不要电话打搅他们,让他们好好休息。

从茂名到那务有七十多公里,路况又差,至少也需一小时。我估计七叔他们奔波了一整天,起码要早上七点才能回到我这里。殊不知,他们六点半就回到了,晓韬他们尚在梦中。于是乎,我急催孩子们起床,与他们一起共进早餐。

尔后,我和任德便陪七叔他们直奔荔枝根。车子刚到姑母家。表兄庆彪见我们来了,看得出,他高兴极了。他忙着沏茶,让我们喝,说,姑母刚才还在家里,她过邻家玩去了。说完,便找人去了。不消一袋烟功夫,姑母她老人家回来了,表兄大声说:“阿妈,您看,谁来看您了?”我们走下阶梯,忙迎上前去。只见姑母神情慈祥,身板硬朗,腰不弯背不驼,他站在那里,两眼眯成一条缝,打量着我们。

七叔紧握着她的双手,问,“您认得我吗?”

姑母上下打量了一阵子,眼里溢出了泪花,高兴的说:“哦,这是七舅爹!是什么风把您吹来咱荔枝根了?”

“是春(亲)风把我们吹来了。二姐,我们好久没来看望您老人家了,您的眼睛还挺好!”七叔一边竖着大拇指称赞道,一边指着我,问:“这个,您认得吗?”

姑母笑道:“认得,认得!他是咱外侄茂平。他在中学教书,常来看我嘛。”

此时,七叔拉着儿子海鹏,孙子启誉,侄子任德逐一向她作介绍。

姑母听后十分高兴,尤其得知启誉就读于中山大学附中,是千里挑一的尖子。表兄庆彪让我们进屋,一边沏茶,一边介绍姑母的近况。他说姑母曾一度患了轻微的老年痴呆症,可近段时间好些了。饮食起居一切如常,胃口蛮不错。

七叔笑问姑母:“您今年多少岁了?”

她说:“我今年96了。”

七叔问:“您属啥?”

她答道:“属鸡。”

堂弟海鹏掏出智能手机,百度一下,说:“属鸡,应该是98,何止96?”

表兄庆彪笑道:“哪有这么大的年龄?她老懵懂了。今年虚岁是94,属蛇。”

看着姑母身板硬朗,耳聪目明,并不老态龙钟的样子,大家都非常开心。我心里嘀咕道,按她如今的身体状况,过百岁是大有可能的了,加之她有长寿基因(其父,我的祖父享年98)。

可天不遂人愿,于11月5日,仅隔月余,她老人家却溘然逝去。她走得那么从容,那么轻松,早上好好的,说想吃水饺,表兄于是出圩给她卖。可表兄还未回来,她却猝然倒下,就再也起不来了。

噩耗传来,作为晚辈的我深表痛心。痛心之余,为他无疾而终而又暗自庆幸。痛心的是好端端的一个人默不作声的就走了,重阳节的这次重逢竟成为永别!以后,我们的姑母就再也不复存在了!庆幸的是:一是他走得从容,不拖累儿孙,比那些虽高寿而受病魔折磨的幸运多了;二是,其姐弟俩,不知是神推鬼使让他们重逢,见上最后一面。三是中秋节我和妻子曾抽空去看望过她,而重阳节又与七叔及堂弟、侄子们来探望她。

话还得说回来,这天适值重阳节,我们离开荔枝根,便驾车直奔家乡水蓊根。与吾妻儿、儿媳、外孙家乐汇合。一行九人,先给祖父祖母上坟。按村里规矩,要先到庙里给土地八公王二国老诸神烧香,到垌尾给土主磕头,然后才给祖先上坟,上完坟后又要回老屋厅祭拜。尽管时间紧,我们还是循规蹈矩不折不扣的做足了功课。七叔他们因为觅食在外,加之年龄关系,好多年没给先祖上坟了。不过,他还是个有心人,每年清明节,他都寄钱回来叮嘱我们代他为先祖多烧一炷香,多上一坯土。这次他老人家携儿挈孙回来走走,除了与亲人团聚外,就是到他的父母双亲墓前尽一份孝心,也让他出生于大都市的儿子、孙子知道水蓊根这条根,王家这支脉……

虽时值晚秋,但这天中午却骄阳似火,天气十分炎热。登上松木岭岭顶,大家已经浑身是汗了。幸得祖父祖母的陵墓都在这里。祖父的朝东,祖母的朝南,两人毗邻而“居”,仅两丈之遥,想必两老仍同生前那样过往甚密,恩爱笃加。来到两老的墓地,我们各就各位,铲芒的铲芒,培土的培土,砸坟头纸的砸坟头纸,点香的点香。七叔也不顾疲惫、给祖父祖母行跪拜礼。礼毕,便招呼大家给祖父、祖母(曾祖)跪拜磕头。最后还给我们讲述祖父、祖母的掌顾,缅怀他们生前艰苦创业,生儿育女的恩泽,教导我们这些儿孙辈要好好做人,为祖先争光。

之后,七叔还领儿孙看望了村里在家的两位老人:王华五叔,陈瑞华六婶。与他们亲切交谈,并送给他们一点心意儿。六婶一见到我七叔,便泪如泉涌,不免撩起她老伴过早离世的心酸事。我们唯有好言劝慰。因时间太紧,见面仅仅一阵子,我们便告别他们,驱车直奔平太新屋姑妈家。

姑丈、姑妈两老早有所闻,待在屋里专等我们的到来。他们也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表弟冯德因重阳从深圳赶回来祭扫祖坟,得知他七舅父到来,也在家等候。

时值下午一时许,我们到了姑妈家。姑丈、姑妈见了我们格外高兴。他们又端茶又递水的,忙得不亦乐乎,一显农人热情好客的禀性。他们时而七哥长七哥短的;时而拉着海鹏的手,摸着启誉的头,不时的亲热着;时而又对晓韬、锦嫦夫妻俩嘘寒问暖……不多时,王荣二叔从文龙那里来电催了,他们一干人马正在那里等候我们前往吃中午饭而去祭扫十四世祖婆呢。我们只好又急匆匆的告别了姑丈姑妈。看得出,姑妈很是过意不去,尤其是远在省城的稀客,不让他们尽一尽地主之谊而深感不安。可有什么办法呢?启誉的假期仅止三天。

二时多一点,我们风风火火的赶到了文龙。王惠大哥家里十分热闹,门口“泊”着七八辆锃亮的小汽车,堂屋挤满了人,老老少少五十余。头进院子里,火头军忙着烫鸡杀鸭,砍瓜切菜。那个煤气炉,炉火正旺,飘着蓝色的火苗,发出嘶嘶的鸣叫;铁锅上热气腾腾,不时飘出好闻的肉香……

我们因私来迟了,让大家尝了些许“等待”的滋味,确乎有点不好意思;不过,七叔他们这次是返乡遇上的集体活动,大伙也算“大人有大量”。因为我们毕竟是明尚公的后裔,不像一般人那么小家子气。

近二点半光景,我们吃了午饭。便随大伙赴水尾畔的铁屎嶂进发了。十四世祖婆她老人家不怕寂寞,居于铁屎嶂的半山腰。登山格外艰难,我们往往手足并用,拨开荆棘,攀援着藤萝或石头。好不容易才到达祖婆的墓地。幸得王惠大哥事先请人把坟整好了,否则,我们这一干人马衣冠楚楚的,要把坟整好也需颇费时间的。

大家七手八脚取出三牲、鲜花、水果,茶酒等祭品,砸好坟头纸,点燃香烛,齐集于拜台前。王容二叔充当主祭,他神情肃穆,好话说(祈祷)了一箩箩,大意是添丁发财,人才辈出一类的话。尔后,大家便给祖婆行跪拜礼,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祭毕,大家便燃烧冥纸,其中有金银珠宝、香车宝马,还有家用电器一大堆……

一会儿,一捆大爆竹,在铁屡嶂上开了花,顿时烟雾弥漫;一阵阵的噼里啪啦,响声震耳欲聋……

下午五时许,我们回到王惠大哥家欢聚一堂,大碗喝酒,大块朵颐,一味的沉浸于和睦融洽的氛围中……

今年,国庆黄金周邂逅重阳,尤其是重阳这一天,见证了我们这一家子浓浓的亲情,同时也见证了我们这一“大家族”拳拳的孝心,意义非凡。

是为记。

国庆散文11:温馨的国庆记忆

文/谢汝平

金秋时节,丰收时刻,我们迎来红旗招展的十月。随着举国欢庆的人群,随着欢天喜地的气氛,我们陶醉在这隆重的节日里,我们休憩在这黄金假期中。回首往事,每一年的国庆都能给我们带来激励和自豪,每一年的国庆都能给我们以温暖和力量。

1977年,我以一名小学生的身份走进校园,背着崭新的书包,认识了很多新同学,捧着散发油墨味的新课本,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直到现在,我仍然清晰地记得,我人生的第一篇语文课文就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十月一日是国庆节”。在这篇课文之前,是汉语拼音,开学一个月后就是国庆节,尽管汉语拼音还没有学完,节日到来时老师特地把这篇课文提前教给我们,终于学到了盼望已久的方块字,虽然写得歪歪扭扭,虽然也还是死记硬背,但心中的那份光荣与自豪却无与伦比。从此,我知道了新中国的生日,知道了国庆的含义,了解了国家以前的苦难,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1984年是国庆35周年,我上初二,国庆节放假,恰好遇到家中农忙,我帮着父母亲割稻子打谷场晒粮。记得那天天气特别好,我们在场院上忙碌,由于知道天安门广场举行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每个人心中都向往着那隆重的场面。可惜,那时没有电视机,我们看不到现场直播,好在家里有一台收音机,特地把音量调到最大,边忙碌边听着电台直播。当电波中传来邓小平阅兵时铿锵有力的声音和三军战士整齐划一的应答声,我们每个人都停下手中的活,感觉热血沸腾。印象中最深的是爷爷,满是皱纹的脸上热泪纵横,不时地用衣袖去揩一下,我知道他作为一名曾经的老兵,一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激动不已。

1999年,是国庆五十周年的大喜日子,我们也迎来了又一次隆重的国庆阅兵。那一年,我已经结婚生子,一家三口守在电视机前看着激动人心的阅兵场景,心中又是一番感慨。当一列一列方阵从天安门广场经过时,我们都在目不转睛地观看,尤其是儿子,那时刚刚四岁,竟然看得那么入神。阅兵式结束时,儿子还意犹未尽,特地去找来一根木棒,扛在肩膀上,学着战士们的样子走着正步,一遍一遍,乐此不疲。后来有邻居或朋友来玩,儿子经常给他们表演阅兵,小小的年纪一本正经的神情,经常引来大家的夸赞和忍不住地哈哈大笑。儿子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以后也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背着枪去参加阅兵,去守卫我们的祖国。

每一年的国庆都给我们很多难忘的记忆,每一年的国庆都给我们注入无尽的力量,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感受。这些正能量,也在鞭策着每一个人,为了国家富强,为了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

国庆散文12:陪着父母去旅行

文/胡海波

今年国庆长假,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带着老婆小孩去旅游,或是参加校友、球友的聚会,而是意随心动,决定陪父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自驾游。父亲笑而不答,用眼光暗示母亲表态。母亲下意识地推辞说,国庆节人多,出去还要花钱,以后再说吧。我立即反驳道,附近走走,人不多的,你们都已过了七十岁,门票全免,景区可以长驱直入,再说,只有长假,我才得空陪陪你们啊!父母亲便不再犹豫,欣然前往。

公路沿途花团锦簇,树木青翠挺拔,微风送来阵阵桂花的香气,传递着秋的讯息。抬头望去,是颇为难得的湛蓝水晶天,不时有飞鸟欢快地掠过天际。苍穹之下,是一望无垠的金黄色田野,稻穗沐浴在阳光里,显得格外的风姿绰约,星星点点的人群正在田垄间干着农活。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局促,我们心情大好,父母打开了话匣子,兴奋地回忆起曾经上山下乡、农村教书的峥嵘岁月,再多的苦难现在都似乎变成了甘甜,话到兴头上,父母亲还相互调侃戏谑对方的陈年趣事。当我接过话茬时,他俩竟然话锋一转,团结一致,揭发起我的童年糗事,旷野里顿时回响起我们不羁的欢笑,时光仿佛一下子倒流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接近中午,天气有几分闷热,不免觉得人困马乏,于是,我提议先休息用餐再玩,可父母游兴正浓,异口同声地表示不累,等逛好某榜眼府邸后再说,大有一种“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干劲和气魄。这不禁让我想起大年初一带他们去苏州天平山、木渎古镇游览的情形。在古镇转了一圈后,我带父母去登天平山,山虽不高,但峭峻奇险、壁立千仞。因担心二老体力不足,我欲打道回府,父母却童心未泯,坚持攀登,一直爬到半山腰才悻悻然转身下山,父亲还自言自语道:要不是怕出汗受凉,登顶乃小菜一碟!有感于此,我写了首古体诗《早春行》:“乙未新春晴方好,堂上椿萱并繁茂。吴中胜境惹人醉,偕老同游惜时少。”父母引以为豪地将这首诗在周围的好友中传阅,赢得点赞一片。

返程的途中,父母渐入梦境,传来轻微的鼾声,夕阳的余辉透过车窗,洒落在他们脸上,营造出特别安详、宁静的氛围。我稳步开车,关严车窗,放轻音乐,尽量让他俩美美地沉浸在睡梦中,这一刻,角色似乎发生了互换,我俨然是家长,父母反倒变成了需要照顾的小孩。今年,北大女博士王帆在《超级演说家》节目上,动情地讲述她与父母的爱,最后一句话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直抵人心,令人难忘。于我而言,从小父母就供我读书,教我做人,带我游遍泰山、黄山、北京、杭州等名胜古迹,当我长大了,父母却老了……这是世间的自然规律,无需过多嗟叹,只要不缺席父母的衰老,多抽时间去沟通、去陪伴,我想,“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就一定不会发生。

国庆散文13:祖孙三代话国庆

文/廉海军

国庆,一个红色的字眼,一个举国欢庆的时刻,一个催人奋进的节点。然而,不同阅历的人对国庆的理解也迥然不同。

我的父辈———共和国的同龄人,他们常常这样说:“我们小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老百姓缺衣少吃,日子过得虽苦,但心里高兴,因为生活终于有了盼头。遗憾的是,正当我们上学求知的时候,却赶上了文化大革命,三年自然灾害,许多人差点被裤腰带勒死,那时候的国庆没有留下深刻的记忆。直到改革开放,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温饱基本解决,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八四年,我35岁,你们正上小学,村里有了黑白电视机。那年国庆,咱们全村人一起围坐在一起收看国庆盛况。那场面真是让人难忘!如今,日子好过啦,生活的滋味越来越浓,每年国庆,我都喜不自禁,感念共产党、感念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

七零后的我,谈到国庆,心里充满了自豪感:“2014年国庆阅兵历历在目:三军仪仗队英姿飒爽,陆海空方队威武雄壮。那震撼的场面至今令人难忘!如今,我国的综合国力又有了显着的提升: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高速公路、动车技术世界领先;神州系列飞船和空间站的建设开创了我国探索宇宙的新纪元;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建成并开始运营;蛟龙号潜水器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成熟;辽宁号航空母舰的服役,填补了我国军事领域的空白……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成功,再一次证明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升。现在,中华民族在习主席的指引下,正满怀信心朝着小康社会大踏步迈进,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人,我深切地感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中华民族正在崛起,圆梦时刻必将到来!”

“瞧瞧,落伍了不是?你们一个忆苦思甜,一个豪情万丈,就是不能享受生活、放眼未来!”谈到国庆,九零后的儿子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现在,我们国家重视人才,提倡创新,只要是有志之士就一定能有用武之地。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工智能深入生活。面对丰富的物质财富和高端智能的电子产品,我们首先要适应生活,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开创思维,用智慧和勇气去打拼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我们九零后的杰出代表———余佳文,就是一名杰出的创业者。国庆,不要光看表面,更不要陶醉于当前的某些成就,重要的是,如何唤醒自己创业的精神,挖掘自己的聪明智慧,开创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为祖国的强大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面对国庆,我们祖孙三代争得互不相让,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虽然各执一词,但国庆的向心力却是出奇的一致。

国庆散文14:曹山之美

今年国庆假日,我们全家到曹山游玩。曹山位于江苏溧阳的上兴镇,这里素有“中国环境优美乡镇”的美称。车子一开进曹山风景区,我们就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只见山路两旁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顺着山路蜿蜒起伏,一望无垠。无边的树木郁郁葱葱,像一块厚实温暖的毯子,盖住了整片山岗。沿山路而上,一阵阵凉爽的清风便迎面扑来,夹杂着丝丝野花的芬芳,沁人心脾。深呼吸一口气,清新的味道便留在你的心田。这里没有工厂,没有噪音,只有山里散落的几个农家生起的袅袅炊烟,伴着几声清脆的鸟鸣,一切恍如世外桃源,让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车子开到山顶,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天空一碧如洗,蓝得没有任何一丝杂质,太阳格外耀眼明亮。低头向山下俯瞰,茫茫林海绿如茵。远处的水库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映出了美不胜收的曹山。

要说最美的,便是曹山的夜晚了。夜幕初垂,月亮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从树林的那边升起来,星星也出来凑热闹了,那不是几颗,也不是几十颗,而是密密麻麻缀满了整个夜空,整个夜空就像缀满宝石的黑丝绒布,一伸手仿佛就能触摸到。繁星满天,不再是书本里的描述,我在曹山真的见到了!我朝着夜空大声喊道:“你好呀,美丽的小星星!”回应我的只有山里的回声和被惊动的小狗发出的叫声,我“咯咯”地笑起来,笑声充斥了整片山林。

曹山是一幅画,一首诗,一个梦,和那些人工开发的景点相比,默默无闻的曹山就是一颗未经打磨的蓝宝石,美得自然,美得纯正!

国庆散文15:祝福您 祖国

文/梁伟

国庆的盛典,红旗招展,礼炮轰鸣,彩球飞舞,灯笼高挂。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声浪撼天震地,祝福的歌声飞扬,越过时空,回荡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回荡在神州的辽阔疆域,回荡在华夏的每一寸土地。江河奔腾,大海欢跃,高山回应,五十六个民族用金秋的硕果,十三亿华夏儿女用一颗颗赤诚的心,在中华民族巨龙凌空腾飞的时候,迎来了祖国母亲的第六十六个生日。

回顾历史,思绪万千,岁月的长河在诉说:祖国经历过无数次风暴和无数个黑夜与黎明,铁血儿女,几代英雄,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构成了一幅幅艳然而沧桑的画面。刻骨铭心的是那年十月,当隆隆的礼炮声如惊雷冲破万里长空,挥舞的红旗以万钧之势横扫了历史的阴霾,古老的神州大地迎来了新生和黎明,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告别了屈辱和悲哀,告别了苦难与艰辛,告别了迷蒙与黑暗,迎来了尊严与自强,迎来了自主和富强,迎来了光明以及红旗上那五颗璀璨的金星。中国共产党带领华夏女儿,以自新、自救、自立、自强的信心,不灭的梦想,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人民收获民主、自由、幸福,祖国收获独立、繁荣、昌盛,从此有了一片供亿万人民安居乐业的热土,有了一片供炎黄子孙自由呼吸的蓝天,有了一个供五十六个民族成长的摇篮。

祖国,是一代代华夏儿女用心筑起的家园,越来越好,越来越美。废墟中崛起,救亡中重生,一代代英雄豪杰为您的尊严抛洒热血,一辈辈仁人义士为您的荣耀鞠躬尽瘁。惟其之难,让我们更加团结,奋发努力;惟其之进,使我们信心百倍,步伐坚定。聆听66年铿锵脚步,迎着东方旭日的朝阳,每一面旗帜都是国人心中澎湃的力量;放眼66年沧桑巨变,目睹东方巨龙的腾飞,每一点红色都是国人奋进的音符。祝福您,祖国。十三亿华夏儿女高唱着同一首美好的颂歌,喜庆的礼花把您照映得更加绚丽多彩,我们为您六十六年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今日的祖国,已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像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脸上,都跳跃着一片红色的希望;幸福的泪水,折射着眼中五星的鲜亮。祝福您,祖国。六十六大庆将成为时代高昂的主旋律,指引我们手拉手、肩并肩,下深水、涉险滩,破藩篱、扫障碍,蘸着拼搏的血汗和创新的智慧,用心跳起龙的舞步,用生命托起龙的脊梁,高高扬起中国航船的风帆,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破浪前进,推动中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描绘出更加绚丽、更加缤纷的明天画册,实现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中国梦。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