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散文

请欣赏儿童散文(精选11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儿童散文1:儿童的情趣

文/赵伟

“六一”儿童节到了,该给孩子们送点什么礼物呢?如今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裕,物质方面给的再多,也无非是锦上添花,不妨在呵护孩子们的童趣上多做些事情,能让孩子们高高兴兴,自由发挥天性,就是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童趣,即儿童的情趣。其主要特点就是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儿童都是有童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深厚,人变成熟稳重了,也有城府有心计了,童趣也就荡然无存了,所以,童趣也是儿童最宝贵的财富。

着名画家丰子恺有一幅名画《凳子四条腿,阿宝两条腿》,就童趣盎然。他的4岁女儿阿宝把自己和妹妹的鞋子脱了,套在凳子腿上,高兴得在旁边大叫:“凳子四条腿,阿宝两条腿!”她的母亲呵斥阿宝,怕把袜子弄脏了,丰子恺却觉得很有趣。于是,一颗善于呵护的心,看到一件充满童趣的事,画出了一幅富有童趣的画,换来了无数小读者的开心一笑。

缺少童趣的孩子,小小年纪,春行秋令,说大人话,做大人事,即使在其他方面再有成就,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曾有个12岁的“神童”作家,在书里这样写:我找对象的标准,“富贵如比哥(比尔·盖茨),浪漫如李哥(李奥纳多),潇洒如马哥(小马哥),强壮如伟哥”,这话固然幽默诙谐,但出自一个小女孩之口,却显得油滑早熟,既无趣,也不正常。建议她还是先别忙着写小说出名,倒是真该好好补补童趣这一课了。

当然,一般来说,在正常环境下,童趣是自发的、天然的,无须刻意去培植,去补课。但毕竟孩子们可塑性很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对其童趣也需要精心呵护,正确引导,为其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和良好的生长生活环境,以使他们健康成长,幸福愉快。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积极政策,很受学校和家长们欢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实际上也就是在保护孩子们的宝贵童趣。广电部明确规定,涉案、凶杀、暴力内容的影视剧一律要放在黄金时间之后,这期间要多放孩子们喜闻乐见积极向上的影视剧,目的就是为了不要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污染,不让和平友爱的童趣被野蛮的打打杀杀所取代,保护涉世不深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的孩子不受负面影响。

新修订的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也从实际出发,去掉“见义勇为”的要求,因为不论从心智、体力、情趣、社会经验方方面面来看,这都不是孩子们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们心地单纯,天真稚气,学习之余,最适合于做游戏、看动画片、逛动物园、玩玩具,所以,扑山火、斗歹徒的事,还是留给责无旁贷的大人们去干吧。

还有关于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规定,各地图书馆、博物馆一律免费向孩子们开放的规定,以及深圳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列出监护人偷看日记要处分的条款等等,都是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环境,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嬉戏、生活,充分释放他们可爱的童趣。

我们希望孩子们有个幸福的童年,让他们舒心地玩,可劲儿地乐,在笑声中长大,在欢乐中成才。

儿童散文2:学骑车

文/陈卉馨

家里有一辆漂亮的儿童自行车,那是我三岁的时候舅舅给我买的,在学会骑车之前,还有一段艰苦的磨练呢!

这个车子穿了一身非常漂亮的衣服,披着黑白相间的条纹,后轮的两侧各装着一个小轮子,使它可以稳稳地站着,看起来就像一匹精神抖擞的小斑马。

以前,我都是骑着四条腿的“小斑马”在院子里玩,可是有一天,爸爸说:“露露,车子后面的两个小轮子该卸掉了。”我连忙阻止说:“不要卸掉小轮子,卸掉小轮子后车子会倒,那我怎么骑呀?”没等我说完,爸爸就拿来工具把小轮子卸掉了。

因为少了“两条腿”,“小斑马”就像是喝醉了酒,不是向左边歪,就是向右边倒。我急了,对爸爸说:“你还是把小轮子安上吧。”爸爸根本不理我。他一边扶我骑车,一边告诉我:“骑车时身体要正,眼向前看,关键要保持身体的平衡,掌握好方向。”

从早上一直到中午,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学会了骑车。

儿童散文3:四岁儿童的诗歌

文/王凯利

“诗言志,歌咏怀”。诗歌历来是人们抒发胸臆,表达情感的一种文体。多少年来,失意者以诗感叹,得志者用歌兴奋,雄才大略者指点江山,才子佳人们情意缠绵。在我国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千古佳句,为后人久久传唱。

现实生活中,四五岁的幼童有没有诗歌呢?那种天籁之声传达的是怎样的情感呢?

我的外孙女翘翘,满三岁以来就常常自吟自唱,颇为得意。去年“五一”傍晚,正是行星伴月的好天象。我领她外出散步,她抬头望月,大声朗读:“月亮月亮跟我走,我俩做个好朋友……”这份睹物生情,斗胆说,不是与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中“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有同感吗?可以猜测,她要抒发的是独生子女对玩伴的渴求,对朋友的呼唤。

一天,随姥姥、妈妈游历过桃花盛开的花海之后,翘翘兴奋地朗诵:“桃花谁最美,大地生是谁,谁最小桃花,桃花浇水回。”这首“童体诗”虽词句牵强,似文理不通,但她却充分注意了音节韵律,牢牢把握了主题立意。

又一天,在姥姥给她讲完故事,准备入睡时,她朗声吟道:“小鸟小鸟飞不高,蜜蜂来了把它抱,轻轻放在鸟巢里,小鸟小鸟睡着了。”这是孩子将要入睡时的一种环境感受,她把自己喻作小鸟,抒发了彼情彼景中的想象和情思。而触景生情不正是诗歌创作的灵感之源吗?

诸如此类的“童体诗”,翘翘“创作”了十余首。我想,孩子有如此的诗情和兴趣,源自她对唐诗宋词的朗读背诵。孩子自两岁多至今,在家人的辅导下,能熟练地背诵唐诗和毛主席诗词多首。诗歌的优美韵律对幼童的影响是深远的。

由此,我联想到,随着网络、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的大量应用,阅读纸质书籍的人少了,刷微博、玩微信的“低头族”多了,“片段性阅读”和“浅阅读”已渐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当前,国家提倡“建设书香社会”,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四岁儿童的诗歌,启示我们在建设书香社会中,更要加强对少年儿童读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这是关乎民族文化传承的大事。

儿童散文4:大师童年的追求

文/艾兴君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六一儿童节来了,幸福快乐,健康成长,是所有人童年时的追求。就连那些大师级的人物,也有着与我们一样的童年。他们也光屁股、嘬指头、玩泥巴,也有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文学大师鲁迅,幼时一次听说某地唱戏,便兴冲冲催促家人带他去看,结果父亲要求他背诵完功课才许出门。鲁迅照办了,但去看戏便变得索然无味,对书本也产生了反感。许广平说,鲁迅个性很强,如果一件事情遇到了阻碍,给予他的印象,便比别人深刻得多。还有一次,同学将漂亮的信笺分赠他人,小伙伴都高兴地收下,惟有鲁迅拒绝不收。后来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信笺是那位同学偷来的。鲁迅读书时,如果弟弟们在一旁看,鲁迅不许他们伸手摸书,因为生怕他们弄脏了书页。

国学大师钱穆,幼时记忆力极佳,每篇文字大约读过三遍就能背诵。他最爱看《三国演义》,9岁时便能背诵。钱父的一位朋友听说后,便当即考他“诸葛亮舌战群儒”一节,钱穆居然一字不落地当众背了出来,众人惊为神童。钱穆也沾沾自喜。第二日,他随父亲出门,经过一座桥时,父亲指着桥问他:“你认识‘桥’字吗?”钱穆答识。父亲问:“去木用马字旁,是什么字?”答:“是‘骄’。”父亲接着说:“骄字何义,知道吗?”钱穆点头道:“知。”到这时钱穆才知道父亲的真意,脸一下子红了。父亲的教诲,钱穆从此一直铭记在心,读书时绝对不能有骄傲的情绪。

史学大师傅斯年,自幼聪颖,过目不忘。他读书极为用功,遇到不懂的字、词便记下来,随时向师长请教,有时找不到纸,便写在手上、胳膊乃至大腿、肚皮上。夏天一到,弄得浑身是墨迹。他在同窗中年纪最小,但比他大的同学都向他请教。同学中有写不出来作文的,便时常请他捉刀,酬谢是一个烧饼。傅常常写完自己的作业后,还能为同学写出几篇完全不同的文章来,但先生却知道肯定是傅代写,便开玩笑地对他说:“傅老大(傅斯年排行老大),你这次有没有换两个烧饼吃啊?”傅听罢窘迫不堪。

文学大师沈从文,儿时个子小,人很精瘦,非常机灵,滑稽有趣,常常逗得寨中老少捧腹大笑。沈从文爱逃学,常将书篮藏到土地庙里,然后在城里城外闲逛。逃学被发现后,沈从文总会被大哥责打,有时还要罚跪。跪着的时候,沈便想着外面的世界,“按照天气寒暖,想到河中鳜鱼被钓起离水以后拔刺的情形,想到天上飞满风筝的情形,想到空中歌呼的黄鹂,想到树木上累累的果实”。想着这些,他就忘了被处罚的痛苦,忘了时间,被叫起来之后,他也不觉得委屈。他说,他应该感谢这种处罚,给了他一个练习想象的机会。

哲学大师冯友兰,幼时在武昌,一次家中的厨师带他们出去玩,被一个洋人养的狗咬伤了。厨师带着冯去找洋人,洋人拿出几毛钱,他们拒绝接受。冯友兰说:“我们并不是为了这几毛钱,只是警告你,你的狗不能乱咬人。”回家后,冯友兰告诉父亲此事,父亲听罢对冯大加赞赏。

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一样,是欢、是喜、是悲、是哀,我们都应该从中有所收获。童年时的大师也是那么地调皮、可爱,他们聪明、机智、勤思好问、善于观察。童年是成年、老年的雏形,我们在日后将会不断看到,这正是大师之为大师的“独门武功”。重温大师的童年,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感悟与启迪。

儿童散文5:忙趁春风放风筝

文/何龙飞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后期诗人高鼎《村居》中的佳句,儿童放风筝的急切与童真可见一斑。每每诵读此诗后,便会浮想联翩。忙趁春风放风筝的情景,恍在眼前。

几根篾片,十字形地绑在一起,粘好纸张,系上长长的细线,便成了风筝;如果选用彩色纸,做成的风筝更为漂亮;顺风跑动,放线,风筝会飘飞起来,高高的,成为动人的风景……小时候,我和弟弟如此渴盼放风筝。然而,大人们忙于解决温饱问题,哪里还有旁的心思。

直到有一次父亲洞悉了我们的内心世界,便到垃圾堆里捡回废白纸,用饭粒粘在一起,再去竹林里砍竹子,划成篾片,用细线捆紧篾片和白纸,系好长线,一个简单的“土风筝”就做成了。我和弟弟在坝子上手舞足蹈,庆贺终于有了风筝。“放风筝,要讲究技巧!”见我们跃跃欲试的模样,父亲及时提醒。他拿起风筝,举过头顶,小跑起来,放起长线。在春风的助力下,风筝飞了,像大大的纸飞机,像飞翔的白鸟,闪亮了我们的双眸。我和弟弟轮流跑过去,接住父亲手中的长线,学着父亲的样子,让长线一松一紧,或跑动几步,看到风筝上下起伏,始终飘动在空中。等到实在累了,我们才降下风筝。在父亲的指导下,我们经过数次实验,终究能独立放飞风筝了。我们欢呼着,心满意足。

外出读书了,我们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学习上。春风吹来,看到别人在放风筝,心中不禁涌起羡慕之情。但我们尽力抑制这种感觉,通过回想曾经放风筝的时光来安慰自己,马上又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以求早日走出大山,跃出农门。“幺儿,也要懂得劳逸结合,效果才会更好!”父亲是个心细的人,他对我们这样说道。父亲的话在理,我们从学校返家后,顺着春风放起了父亲做的“土风筝”,同时放出了美好的心情。休息过后,我们学习劲头更足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父亲的大力支持下,我和弟弟先后考上了中专、大专。上学时恰逢春天,不能再回家放父亲的“土风筝”,可我们会在周末去城里的公园或广场上,沐浴春风,看别人放风筝。等到觉得不够劲时,我们会买只风筝来放。有时,我们跑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那才叫过瘾。

走上工作岗位后,每逢春天,看到越来越多的五彩缤纷的风筝,手心直痒痒。我们感受着春风拂面的欢愉,手握风筝的轴线,一路小跑,任风筝飘上空中,再游刃有余地让轴线松弛有度。强烈的成就感,让心灵越发惬意。

谈恋爱时,放风筝是个浪漫的节目。与女友同时放飞风筝,看谁的风筝飞得高、稳,看谁的笑声更爽朗,那浪漫的氛围深深地铭刻进了记忆的窗棂里。

单位举办梨花节,我们是策划人、组织者。放风筝比赛,成了我们策划的趣味项目。转眼间,彩色风筝漫天飞舞,欢呼声此起彼伏。那样的韵味,至今难忘。

有了妻子和儿女后,共同放风筝的事是常有的。记得七年前的春天,我们一家三口还在深圳莲花山公园的草坪上放风筝,有春风与暖阳相伴,有欢声与笑语相随,那才叫温暖甜蜜呢!女儿似乎是受了我与妻子的感染,回家后非要买风筝来放。女儿成了“小小风筝迷”,我深感爱好后继有人,无比快慰。

放风筝的情怀是最美丽的,放风筝的时光总是匆匆。不经意间,和煦的春风再度拂来。奔跑起来吧,去放风筝!

儿童散文6:70岁,儿童时代才开始

文/顾彬

有老人吗?从办公室的窗户往外看,好像有。我的办公室在六楼。早上、晚上,楼下都有退休的男人、女人在锻炼身体或者跳舞。上班的路上我看他们先在食堂买一点小吃回家,再出去动一动。我不喜欢吃饭。吃饭很无聊,而且浪费时间。

我5点半起床,写诗、写散文、喝咖啡、吃水果。可能我才睡4个多小时。我们德国老年人经常是这样,不需要睡觉。有时候我24个小时没休息,工作了一天一夜后还不累。秘密大概是我每天吃生大蒜、生姜,还喝小酒,那种高度白酒。

有不少中国人问我,“你今年70岁,怎么还干这么多事儿呢?你多休息吧。”我的回答都一个样:休息太无聊。歌德74岁爱上了一个18岁的姑娘,他忙死了。快80岁的德国作家瓦尔泽写歌德的故事,他更忙死了。已经去世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无论年龄多大,他还是继续创作他的书和绘画。好像我们德国人不能够老,不需要去广场跳舞。

我呢?作报告、上课都站着。去年无论是在科隆大学还是在北京对外经贸大学,我几乎每天都站着讲8个小时的课。我不吹牛,这是真的。为什么不坐呢?坐着气不会通过我的身体,会讲得不好。

我每天跟我的领导喝70度的白酒,还游泳、踢足球、打乒乓球。在波恩,我每天骑至少20公里的自行车。爬山时年轻人都落在我后面。我累吗?我不会累,上帝不允许。因此我非常健康!

吹牛吗?不相信吗?快来北外看看吧。我们在球场快跑。70岁年龄不算大。70岁,儿童时代才开始!

儿童散文7:陪留守儿童过“六一”

文/李爱华

那天,我刚进家门,十岁的儿子怀里抱着一辆遥控赛车就迎了上来。“妈妈,这是爸爸给我快递的节日礼物。明天是‘六一’儿童节,妈妈会给我什么礼物呢?”

我是一位小学老师,老公异地上班,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平日里我既要上班,又要独自照顾儿子,记忆中,已经很久没有陪他一起出去玩了。想到这儿,我有些内疚,忍不住对儿子说:“豪豪,对不起,妈妈陪你的时间太少了。‘六一’那天,妈妈陪你出去玩一天,你看怎么样?”儿子一听,立即欢呼起来。

我正要征求他去哪儿玩时,儿子忽然沉默了。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低着头,幽幽地说:“妈妈,我们班上的张晓雨好可怜呀!他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他跟着他爷爷奶奶过。”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个满脸凄楚的小男孩,他的身后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我的心一片濡湿,为了那个小男孩,也为了我善良的儿子。

我们这个小城位置偏僻,大型企业不多,外出打工人员不少,有一批留守儿童。我们常说“金色的童年”,无疑,童年应该充满了欢笑和快乐。可是,没有父母在身边呵护的儿童,他们的童年一定少了许多的欢乐和笑声,多了几许的期盼和泪水。我们无法阻止他们的父母丢下他们出去打工,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给他们一些我们能够做到的。

下午,我把我的想法说给校长听,校长略一思忖,为难地说:“李老师,你的提议很好。只是,带着这些留守儿童出去爬山。你一个人能照顾过来吗?”岂料,校长的话刚落,办公室里的其他几个老师说,我们一起去吧。

这在我们学校是史无前例的。在征求留守儿童的意见时,除两名留守儿童身体不适之外,我们一共收到了全校71名留守儿童的愿望——希望老师陪他们过“六一”。甚至,有些不是留守儿童的学生也要跟着我们一起去。

第二天,出乎我们意料,竟然来了100多个学生,还增加了四位家长。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先去了郊外的小河边,孩子们洗了脸,我们稍作休息之后,又去爬山……大家你追我赶,嘻嘻哈哈的笑声感染了林中的鸟儿,也跟着唱起了婉转的歌儿。远远望去,他们都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天使,谁能猜到他们大都是留守儿童呢。

孩子们欢快的笑声让我感到由衷地欣慰,我决定:来年,我还要陪留守儿童过“六一”。

儿童散文8:大师的童年

文/张光茫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幸福快乐,健康成长,是所有人童年时的目标与追求。就是连那些大师级的人物,他们也有着与我们一样的童年,他们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教训,也有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文学大师鲁迅,幼时一次听说某地唱戏,便兴冲冲催促家人带他去看。结果父亲要求他背诵完功课才许出门。鲁迅照办了,但去看戏便变得索然无味,对书本也产生了反感。许广平说,鲁迅个性很强,如果一件事情遇到了阻碍,给予他的印象,便比别人深刻的多。还有一次,同学将漂亮的信笺分赠他人,小伙伴都高兴地收下,惟有鲁迅拒绝不收。后来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信笺是那位同学偷来的。鲁迅读书时,如果弟弟们在一旁看,鲁迅不许他们伸手摸书,因为生怕他们弄脏了书页。

史学大师钱穆,幼时记忆力极佳,每篇文字大约读过三遍就能背诵。他最爱看《三国演义》,9岁时便能背诵。钱父的一位朋友听说后,便当即考他“诸葛亮舌战群儒”一节,钱穆居然一字不落地当众背了出来,众人惊为神童。钱穆也沾沾自喜。第二日,他随父亲出门,经过一座桥时,父亲指着桥问他:“你认识‘桥’字吗?”钱穆答识。父亲问:“用木字易马字旁,是什么字?”答:“是‘骄’”。父亲接着说:“骄字何义,知道吗?”钱穆点头道:“知。”到这时钱穆才知道父亲的真意,脸一下子红了。父亲的教诲,钱穆从此一直铭记在心,读书时绝对不能有骄傲的情绪。

文学大师沈从文,儿时个子小,人很精廋,非常机灵,滑稽有趣,常常逗得寨中老少捧腹大笑。沈从文爱逃学,常将书篮藏到土地庙里,然后在城里城外闲逛。逃学被发现后,沈从文总会被大哥责打,有时还要罚跪。跪着的时候,沈便想着外面的世界,“按照天气寒暖,想到河中鳜鱼被钓起离水以后拔刺的情形,想到天上飞满风筝的情形,想到空中歌呼的黄鹂,想到树木上累累的果实”。想着这些,他就忘了被处罚的痛苦,忘了时间,被叫起来之后,他也不觉得委屈。他说,他应该感谢这种处罚,给了他一个练习想象的机会。

国学大师傅斯年,自幼聪颖,过目不忘。他读书极为用功,遇到不懂的字、词便记下来,随时向师长请教,有时找不到纸,便写在手上、胳膊乃至大腿、肚皮上。夏天一到,弄得浑身是墨迹。他在同窗中年纪最小,但比他大的同学都向他请教。同学中有写不出来作文的,便时常请他捉刀,酬谢是一个烧饼。傅常常写完自己的作业后,还能为同学写出几篇完全不同的文章来,但先生却知道肯定是傅代写,便开玩笑地对他说:“傅老大(傅斯年排行老大),你这次有没有换两个烧饼吃啊?”傅听罢窘迫不堪。

由此看来,童年时的大师也是那么的调皮、可爱。他们聪明、机智、勤思好问、勤奋、善于观察。品味这些大师的童年,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感悟与启迪。

儿童散文9:我的苦恼

文/喻子婷

有人说儿童没有苦恼,儿童会无忧无虑地成长。儿童真的没有苦恼吗?我就来跟大家讲一讲我的苦恼事吧!

现在,我升到了六年级,同学们倒是不像儿时那般顽皮了,但是苦恼来了。六年级是毕业班,所以作业就一天比一天地多了起来。每天晚上都看到一大摞作业摆在桌子上,以至于出现了严重的睡眠不足,害得我上课都不能注意听讲,经常被老师在全班点名。

以上说的是平时,而考试才是真正的风暴。

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不,不知谁叫了一声:“考试了!考试了!”全班马上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下都能听见。如果发挥得好的话,肯德基就近在眼前了,边吃边还听到父母的赞扬。如果发挥得不好,那后果可谓是悲惨至极呀!既要忍受爸爸妈妈的“混合双打”,又要忍受他们唠唠叨叨的长篇大论,那叫一个苦呀!一次考试,能烦你三天三夜睡不着觉。

从这以后,学习成了最主要的事情,跳舞、看电视、玩乐都成了过去,似乎一切与学习无关的都是禁止。

每次我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全部作业,准备干些什么时,爸爸妈妈总会说:“都什么时候了,还在玩,你也不想想学习多么重要,快去做作业!”我叹了口气,慢慢停下手中的事,重新拿出作业。

凝望着窗口飘荡的浮云,蓦然伤感:平淡的日子里,似乎少了点激情,为此我怀念起过去的那份纯美的生活。的确,成长的苦恼就像是为了自己通往成熟所缴纳的一份沉重的赋税。

儿童散文10:我的课余生活

文/上官玄昊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多向往这样的自由,可是我的课余时间却恰恰相反,钢琴、书法、英语、芭蕾舞基本占据了我所有的玩耍时间,最令我头痛的是芭蕾舞课,有时真想放弃。可怕的耗高腿、枯燥的把干练习,还有令人疲惫不堪的仰卧起坐,每当上课时,我都犹豫要不要进教室。

周末又是芭蕾舞课,我们用一双双明亮的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看着她做每一个美丽的示范、每一个轻盈的步伐、每一个优雅的旋转,我突然感受到了芭蕾舞的美,在舒展的动作中去感受芭蕾带给我的快乐,觉得自己是一位自信优雅的芭蕾公主。后来,在看《天鹅湖》舞剧时,主人公奥杰塔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了我,她在大剧院的舞台上翩翩起舞,用曼妙的舞姿讲述了一个美丽忧伤的故事,赢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真让我羡慕不已!多想也变成芭蕾公主……妈妈常对我说“天道酬勤”,我想,如果我好好利用我的课余时间,辛勤付出,应该会梦想成真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课余时间及平时的努力,为了自己的理想,加油吧!

儿童散文11:白发里的秘密

文/杨子璇

我是一个留守儿童,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是爷爷奶奶将我抚养长大的,因此我对他们的感情胜过对自己父母的感情。从小,奶奶就如同我的母亲一样,爱我疼我,不让我受一点伤害。可以说,她对我的爱胜过世界上任何一位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爱。

星期二下午刚一放学我就立马奔跑回家,之所以这么着急,是因为今天是三月八日——“国际劳动妇女节”,我得把前天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奶奶,以报答她对我的养育之恩。想到这儿我又加快了步伐。

终于到家了,我兴高采烈地拿出礼物,但在我把礼物放到书桌的同时我的脸色立刻由晴转阴,礼物竟然被压坏了,我的心情一下子跌入了低谷,现在再准备已来不及了。突然,一个念头从我脑子里闪过,有了!我可以帮奶奶梳头。于是,我拿起一把梳子,跑进奶奶的卧室要给她梳头,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奶奶答应了。

我搬来一个椅子,让奶奶坐下,拿起梳子开始帮奶奶梳头。我学着平时奶奶给我梳头的样子,用木梳在奶奶头上轻轻地划来划去,时不时询问力度的轻重,生怕自己用力太大,看着奶奶享受的样子,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梳头时,我猛然间发现有几丝耀眼的银光调皮地在我眼前晃动,哦!是白头发!梳子从我手中滑落,掉在了地板上。奶奶被响声惊动了,连忙问我怎么回事,泪水在我眼眶里打转,我努力让它不要落下来,但它还是不听话地夺眶而出,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奶奶见我这样,赶紧从椅子上站起来,一边为我擦眼泪,一边问我怎么了?我没有回答,只是微笑着捡起地上的梳子,让奶奶坐下,继续为她梳头。

在梳头的同时,我心想:奶奶老了,染发剂也无法遮住时光留下的痕迹,我这个做孙女的,不但没有留住时光的能力,而且还没有发现时光的足迹。不是奶奶隐藏得太好,而是因为我从来没有留心过,奶奶为这个家操劳一生,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而我却没有尽到孝心。

谁也不会想到,这是我第一次给奶奶梳头,奶奶老了,但她对我的爱丝毫未减。通过这次给奶奶梳头,我思忖良久,收获颇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会孝顺长辈,让他们愉快地度过晚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