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文章

请欣赏重阳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重阳文章1:走马观重阳

文/文俊

这是一次没有预作“功课”的随意之旅。

周末到鄠邑去吃秦镇米皮,吃完饭后时间尚早,想到附近转一转,消磨时光。随手百度了一下,发现附近有一个景点叫重阳宫,以前没有去过,随驱车前往。

去之前,只知道重阳宫是一个道观,但对其历史、文化,以及在道教中的地位不甚了解,因此,去了之后,毫无目的,随意溜达、观景、拍照,转了一圈才明白,重阳宫历史悠久,在道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重阳宫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祖庵镇,距西安市中心大约40公里,又名重阳万寿宫,是全真道祖庭,位于全真派三大祖庭(西安重阳宫、北京白云观、山西永乐宫)之首。王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以"三教圆通,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故名其教为全真教。重阳宫是全真道祖师王重阳早年修道和遗蜕(葬骨)之所,是全真教开山祖庭,北京白云观、山西永乐宫虽然也号称“祖庭”,其实是王重阳弟子所建。

鄠邑重阳宫历史悠久,它创建于金,兴于元,衰于明,毁于清,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鼎盛时期,重阳宫有殿堂楼阁5000余间,住道士近万人。明清以后,重阳宫逐渐衰落。现存遗迹主要有元代建筑"灵官殿"、"七真殿"高台遗址";玉皇殿"遗址";北极殿"遗址前遗存的石雕香炉,元代殿宇石雕柱基石;元代重阳宫掌教真人安放遗蜕之石函等。现存的灵官殿、七真殿均为清朝同治年间重建。重阳宫最富盛名的是"祖庵碑林",陈列元时道教全真石刻文物80余通(件),其中著名的有王重阳祖师及七真画像碑,王重阳书写的《无梦令》诗词碑,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书写的《大元敕藏御服之碑》和《皇元孙真人道行碑》,汉、蒙合壁的元代皇帝圣旨碑五通和唐吴道子《钟馗戏鬼图》画碑,明代正一派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题额的“天下祖庭”碑等,这些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这次参观,由于没有提前做足“功课”,对重阳宫历史文化、重点遗迹了解不深,最终导致走马观花、毫无重点地溜了一圈,印象不深,收获不大。这也给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参观文化底蕴深厚的景点,一定要提前了解一下景点的文化背景,历史遗迹情况,以便有重点地看,有针对性地学,在旅游中增学问长见识。

重阳文章2:重阳聚首忆烽烟

文/钱国宏

“九月九日聚乡间,军礼无声阅鬓斑。老兵共饮金花酒,且悲且慰忆烽烟!”这首诗写的,就是我的老父亲每年重阳节雷打不动都要张罗的一件全家“一等一”的大事:“老兵重阳会”!———每年重阳节期间,戎马半生的父亲都要把他天南海北的老战友们约到乡间的家中,聚一聚,聊一聊,歇一歇,忆一忆。每年的重阳节期间,我老家的村子都要因此而沸腾几天!

耄耋之年的父亲是位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亲历大大小小战斗70多次,诸如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南线大追歼、湘西剿匪、海南岛战役等都曾亲自参加过。但他最难忘的却还是抗美援朝战争。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父亲亲历了第一、第三和第五次战役。每每忆起异国他乡的峥嵘岁月,父亲心情都特别沉重:当年一同与父亲入朝参战的同乡共有28人,1953年凯旋回国时却只有14人……而同他一起在大西南剿匪的同连战友,退伍时,只剩下27位……父亲平日里很想念与他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回到地方后,父亲一直不间断地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昔日的战友。十多年间,他从全国各地寻找到失散的老战友17人。从2006年开始,父亲每年重阳节都要在家乡举办“老兵重阳会”,将分散在各地的老战友们邀到家中,畅谈往事,登高酹酒,缅怀往昔的峥嵘岁月和出生入死的战友;珍惜生命,潇洒地走过暮年……

父亲对战友的思念之情远远胜过我们父子之间的亲情,每年重阳节临近,父亲都会早早地给各地的战友们打电话、发短信、拍电报、通微信,并在镇上早早订好旅馆房间。家里也像过年一样,院墙维修一新,房墙刷上新涂料,大人孩子都穿上新衣服。父亲住的西厢房更是窗明几净,地板拖了又拖,床单被罩都是新买的,墙上并排挂着17位老战友的戎装照,桌上摆放着鲜花,录音机里放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重阳节的前一天,父亲带领家人到20公里外的车站去接老战友们和他们的家人、晚辈。虽然平时电话联系不断,可一见面,老战友们还是紧紧相拥,喜极而泣!老兵们一进村,我家便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带,十里八村的乡亲们纷纷跑来看热闹。父亲和老战友们都穿上了当年的旧军装,胸前佩戴着各种勋章,一刹时便将人们的思绪带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老战友们在一起有着说不完的话,一个个粗脖大嗓,笑声朗朗,真有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看着,就让人眼热!上午老兵们座谈,中午在我家吃“农家特色餐”。餐桌上,老兵们喝着碴子粥,饮着菊花酒,嚼着酱腌黄瓜,谈兴依然没有离开战场,他们评论中外战事,藏否战争指挥者……这是一群从炮火中闯出来的猛虎啊!

吃过午饭,17位老兵相互搀扶着,去村南的卧云山登高。在山顶上,老兵们一字排开,将菊花酒泼洒在地上。大家默默无语,在秋风里缅怀牺牲的那些战友……老兵们哽咽着,满脸泪水地遥望东方,一个个叨念着他们熟悉的年轻的名字……

重阳节到了,在全村人的瞩目中,我家又迎来了一群穿着军装的“高龄贵客”。

重阳文章3:重阳树

文/余 里

迈入打凼寨,迎接我们采风团,除了热情好客的布依人,还有一棵棵参天古树。

顺整洁的村道前行,心里暖暖的,瞬间忘记了旅途的疲劳,忘记了时下已是严寒的仲冬时节。

走近打凼,仿佛进入静谧的森林,仿佛置身于安适的世外桃源,仿佛在一幅巨型的一步一景,两步一廊的长卷画中行走。

湾湾河弯弯曲曲蛇形过村,几十棵高大伟岸的古树有节奏,有疏密,有高低,合理地分布在村头、村中和村尾。

不知是喜欢打破砂锅的性格使然,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很想知道古树的底细,但苦于自己不是林业专家,无法知晓这些古树是天生的,还是移植,更无法推断这些古树的年轮。

也许古树太有魅力了,也许我是一个画者的原因吧,慢慢的我自觉不自觉的落在采风队伍的后面,最后干脆掉队了。

这也好,虽然错过了讲解员很多生动有趣的解说细节,但有充余的时间来与古树作自由而亲近的对话和交流,也算是一种“舍”与“得”的辩证平衡。

我细细打量着每一棵古树,认真品读每一棵古树的每一个引人入胜的细节,还不时用相机留下它们的特写镜头,有时还情不自禁地与古树拥抱。

大概是我对古树的“深爱”超过了一般采风者的缘故吧,村里有两位布依老人主动与我一同赏树。

当我问及老人古树属于什么科什么属时,他们几乎同在一刹那摇头——说不清楚,只是告诉我,古树约有千年,他们小时候就看见古树长这么大,这么粗。老人们还主动告诉我,打凼是长寿村,打凼人爱树敬老,因而给古树一个不是树名的树名:重阳树。

重阳树——多么好听,多么特别,多么有意义的名字啊。

得到树名后,我对古树越加另眼相看,越加用心咀嚼,唯恐遗漏不该遗漏的细枝末节。

走着,走着,突然有一枚树叶慢慢的,悠悠的,时而呈弧线,时而呈曲线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飘荡在空中的那一片刻,像一叶正在艰难前进中的扁舟,十分的优美,又十分的让人怜惜。我本能地把相机挂在脖子上,然后学着用观世音普渡众生的双手去接纳。

当一枚发黄的带有三个黑褐色虫眼的树叶落到手掌上时,我脱口而出:“好美啊!”

在一旁的老人大概“曲解”了,认为我来得不是时候,于是说:“每年夏天是观赏重阳树最好的时候。”

我倒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个时候才是最佳的观赏期。

不是么?虬龙一般的树干,起伏穿插的树枝,稀稀疏疏的,夹黄夹红的树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是多么的诱人,多么的入诗入画。

夏天当然也不错:枝繁叶茂,树木蓊郁;绿荫蔽日,婷婷如盖;阳光照射,树影婆娑;绿叶滴翠,禽鸟啁啾……这自然是一道和谐的自然美景,加之空气清新,氧气充足,在古树下或漫步,或小憩,惬意之情不用言表。然而,严冬时节又是别样风景:古树静穆,主次分明,无遮无掩,无隐无讳;老干粗壮阳刚,枝桠纤细阴柔;主干顺势延伸,空中盘旋,细枝相互穿插,此迎彼让;来龙去脉交待得如此清清楚楚,起承转合交待得如此明明白白……这不是丹青者苦苦寻觅的绘画素材么?这不是“师法造化”最大的收获么?这不是“中得心源”最好的启示么?……

打凼的重阳树,树古名美——古在遒劲,美在自然。我想,如果有时间,我会在打凼村住上一段时间,除了面对面对重阳树写生,还会延伸到这里的哗哗河水,荡荡溪流,还有这里的山石、花草、鹅鸭、牲口、老屋,还有这里的布依风土人情。

昂首走出画室吧,一个个钟情于绘画的事艺者们,几多美丽的风景等待我们去发现,去观赏,几多生动的原生态的素材等待我们去采撷,去收集;阔步迈向大自然吧,倾心于绘画的事艺者们,这里不需要那么多诸如“石分三面,树画四方”之类的理论常识,只需用眼观察,用脑过滤,用心揣摩,一切都比囿于画室的闭门造车,挖空心思来得直接,来得自然,来得爽快,来得过瘾,来得极富诗情画意。

重阳文章4:九九重阳

文/王长江

湿漉漉的目光,搁浅在农历九月初九的日历上。

注定今天的情绪,泛滥成灾。

那棵唐诗里的茱萸草,鲜活至今,一直被远方的亲人们用思念精心喂养。

潜滋暗长。不言愁的心志,左脚刚还是少年,右脚却已跨进中年。

一颗不甘平淡的心,以不更事少年般的绝决,从七年前的人生站台出发,独自行走江南。

背向熟稔的炊烟,背向比炊烟还柔软的慈祥,逆着古训,期待在嘈杂的尘世,划出一道亮丽的弧线。

十月的江南,桂花比桂花更深的香,以及菊花比菊花更深的艳,一次次让我迷失。而远方,盛产贫瘠的故乡,草叶挂着晶莹的寒露,虫鸣比现实更接近真实,又让我不知所措。

魂牵梦萦。那些浸染亲情的乡愁,原来是日夜积淀在骨髓里的无眠。

一世情缘。电话的那头,是惯常的平安。

透过写字楼八层的幕墙,透过一切事务的纠缠,遥望北方,比江北还北的地方。母亲那三亩拾边地的玉米,是否颗粒归仓?那些一垄一垄吮吸过雨水吮吸过汗水的黄豆荚,是否籽粒饱满?行动不便的祖母,此刻是否端坐在丰收的中央,笑捋葵籽?

哦,九九重阳,其实是一种责任,一种幸福,一种牵挂。

九九重阳,久久祝福我的至爱亲人们:幸福安康!

重阳文章5:重阳思亲

文/牧牛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年轻时,读这首诗,并没有什么感触。直到母亲去世,这首诗便赋予了另外一层含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孤独感油然而生。脑海里,为母亲送行的一幕又再次显现:隔着冰凉的铁栅栏,望着推尸车推着母亲越走越远,欲喊无声,欲哭无泪。一切,就像是梦魇。梦魇会醒,母亲却永远的去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凭栏远望,天上那一弯残月,明天还会回来。但是,母亲,你在哪里?此刻,身在故乡的我倒有一种独在异乡的感觉。也许,母亲不在的故乡本来就是异乡吧。
年年重阳,今又重阳。那种少一人的孤独感、凄凉感越发的强烈。

清平乐. 重九忆母
西风残月,已是重阳节。摇动枯枝惊落叶,满腹心事怕揭。
攀高时节逢秋,执尔之手登楼。碧落黄泉太远,茱萸丛中难求。

那一年,母亲带我们去爬山。接近山顶时,有一块陡坡。母亲爬到一半上不去了,伸出手......。此情那景,终身难忘。母亲走后的一段日子里,每每在梦境中浮现。
直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只要提起母亲,心仍然会隐隐作痛。最怕提起母亲,就像去揭那还没有完全结痂的伤疤。
丧母之痛,就是那还没有完全结痂的伤疤。

重阳文章6:人在重阳

文/谢观荣

我们脚步匆匆,从一个节日奔向下一个节日,偶尔,会在心中把节日当成温暖的客栈,累了时,想停下来歇歇脚。时光却冷峻严酷,它容不得我们有半点松懈,不停地催促我们起身上路。可到了每年的重阳,面对这个敬老爱老的节日,怎么也要停下来,与老人们聊聊天,听听久违的故事,拉拉温馨的家常。

人在重阳,看落叶纷飞,眼前的重阳就是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白胡子迎风飘扬,飘来飘去都是亲身经历,得意也好,失意也罢,一切皆成过往。满脸皱纹里藏着故事,难得到了节日,面对儿孙满堂,就趁机说说吧。爱听也好,不爱听也罢,深秋的寒凉冷了身体,好听的故事却热了仍旧年轻的心。季节貌似很老,可季节又永远不老,这个道理,年轻人无法理解,只有拈须微笑的老者自己才能懂得。

人在重阳,赏菊花盛开,眼前的重阳成为一个智者。生活的智慧在于点点滴滴,一次云开,一袭风吹,一声鸟鸣,一滴雨露,都包含着极深的人生道理。何况,满眼皆是美丽的菊花,到处都是动人的表情,菊花本身并不求美,并不以花瓣的姿色来打动人。菊花是一种最爱诉说的花朵,从绽开花蕾开始,它就在不停诉说,当然,菊花的诉说是无声的,它本来就不是喋喋不休死缠烂打的性格,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能懂得菊花的絮语,才能看得懂菊花的口型。我们更多习惯于自然界的声响,而忽略掉自然界发自内心的表情,人在重阳,万物归于寂静,那些表情才有机会进入人心。

人在重阳,登高且望远,身边的重阳又像一个隐者。重阳登高是一种习俗,可谁知登高是为了看更多的人与景,同时也让更多的景物看到人,还是一种走向山巅的隐居行为。深藏在九月的重阳,本身就不是显摆的性格,有多少人早已忽略掉这个节日,有多少人早已忘记深秋的情感。表面上的光环再美,也代表不了事物的全部,内在如何,反而会起到决定作用。重阳表面冷酷,不炫耀,不争宠,只是安静地等着在乎它的人,这也许并非是真正的隐者性格,却也有着隐者的素养。如今的时代,并不适合隐居,隐居是对生命的浪费,所以真正的重阳并不会被人忘记,它总在人生回眸处。

人在重阳,不用想的太多,人生的经历不是靠想出来的,光阴的故事也不是凭谁虚构。不管登高还是驻足,迎接我们的还是以后的征途,充满未知充满魔力。

重阳文章7:满城风雨近重阳

马年之秋,长安淅沥多雨。半月阴雨天中,耳闻梧桐秋声,目浸丝丝秋雨,脑海中不由跳出宋人的诗句:“满城风雨近重阳。”

说到重阳,就忆起菊花,提起菊花,则念及陶潜。菊为陶而世,陶为菊而生,实在是说不分明。“采菊东篱”之外,陶潜还有另一首:“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陶潜成就了菊花,菊花成就了重阳。

长安城中,菊花诗最为豪迈的,当数黄巢了。“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是武夫,其实也是秀才。秀才出身的黄巢,作出诗来,就有着武夫的气势,这也预示着日后的黄巢,是要以武力征服天下的。“九月八”,正是重阳节的前一天,不用“九月九”,是为了押韵的需要,更有着黄诗冲口爆破、气势凌厉的诗风,尤其是句首的“待到”二字。诗说重阳到来的时候,长安城里菊花盛开,满城的菊花绵延不绝,金色涌动,冲天的香气透满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在黄巢的眼里,这当是怎样一个热烈、诱人、辉煌的时节呢!

岑参于戎马倥偬中,仍不忘长安的重阳登高,其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唱到:“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长安的重阳,在军人的征战、旅人的思乡、诗人的情思中,是温暖、缱绻,令人陶醉和向往的。李白离开长安了,有一年到了巫山,重阳的时候还不忘登高,其诗言曰:“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那一年李白五十八了,还有“飞步”的气势,可知登高于诗仙,实在有羽化飞升之魔力。杜甫也是一样,晚年疾病缠身了,到了重阳,登高依然是兴致不减。他在其《九月》诗中唱道:“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还有王维,十七岁那年,他独自离开老家蒲州,在长安谋取功名,重阳节时,孤身在外的他,不由赋诗一首,这就是他有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人共菊花醉重阳”。孟浩然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时节,万菊盛开,朵朵吐艳,丝丝瓣卷,族类各异,雅趣横生。唐人邵大震的诗曰:“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四句诗,像四幅清新雅致的重阳赏菊风情画,悠悠然向人们飘来。白居易的《咏菊》诗说:“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是自况,也是励志。元稹与白乐天堪称挚友,于重阳赏菊上,亦生同声。其《菊花》诗说:“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元诗一出,京乡即广为传颂,白居易读后更惹相思:“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于兹可见二人交谊之厚。长安的登高、赏菊,在元白二人身上,又有了新的意味。

大雁飞过,菊花满头。如今一千多年过去了,重阳的菊香,仍穿过岁月的烟云,在重阳临近的时候,充满长安的大街小巷。

重阳文章8:写给父母的信

文/王炜丹

亲爱的爸妈:

重阳快乐!

花开花落,雁去雁归,光阴荏苒。时光就宛如蜻蜓点水般,稍瞬即逝,一如昙花一现。

随着时光的流逝,你们的青春也被渐渐摘下了面纱,换上了一副略显憔悴的容貌。请试问上帝:为什么让我长大了,我的父母却变老了?

爸妈,虽然你们老了,但你们那写满沧桑的容颜,还像水中映月般纯明而亲切,会永远在我印在我心底最深处!因为,我爱你们。

这二十多年来,我竟从未留意!你们的黑发已渐渐少许,白发却渐渐贪婪地覆盖上去,您的腰身倦得已不是很挺拔;我竟从未发觉!您那似天使般柔和的微笑中,竟有几丝俏皮的鱼尾纹在这里幸福快乐地安居乐业。您从前的一声声挂念的唠叨不厌其烦地如录音机般一遍又一遍扬长而起。我的泪无声落下,我怎么从未留意过这些!

幼儿园时,妈抱着我唱着我最爱听的《摇篮曲》,歌曲的旋律断断续续地荡漾着。雨果说过:“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瞧,我倦着身子缩在妈妈的怀抱里,安详地进入香甜的梦乡,嘴角高高挂起温暖的笑容;小学时代里,您总是牵着我的手上下学,紧接着,回家后又是锅碗瓢盆的交响曲在您手中散发如乡音的缕缕亲情,饭菜香味已诱得我馋唌欲滴,我情不自禁开始狼吞虎咽,让我早已唱起“空城计”的肚子满载而归;初中时代,每当我遇到困难这道坎儿的时候,你总会给我一个坚定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让我绝望的夜空里燃起噬火的美目。妈妈,谢谢您,谢谢您这么爱我。

不知为什么,长大后,我变得很叛逆,像是只倔牛。爸,我不是一个乖孩子,我有时经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您顶嘴,早已忘记自己曾经乖巧可爱,对不起。爸,我并不是故意要和您顶嘴的。只是有时觉得您蛮不讲理。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棵草。”这首儿歌萦绕在我的耳畔,一直在旋转、舞蹈。我不仅有母亲,而且和贝多芬一样幸运,因为贝多芬说过:“我很幸运有爱我的母亲”。是的,我能感受到,您很爱我、很爱很爱,就像我爱您一样那么深沉。母爱是深沉的,蕴藏着丰富的亲情;母爱是无穷的,它盛放着无数鲜艳璀璨的花朵,它飘荡着不尽的鸟语花香;母爱是伟大的、更是无私的,就像是“暴走妈妈陈玉蓉成功割肝救子”或是“地震中临死前的妈妈发了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它包含着深厚的意义。“可怜天下父母心”,您无不为我操劳着、牵挂着、守侯着,也为此付出了身体的全部和毕生的精力,把自己所有的爱和心都给了家庭和女儿,无怨无悔。妈妈,感谢您给予我生命,让我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妈妈,感谢您抚育我成长,担任我人生的启蒙老师,教会我如何生活,如何感恩!妈妈,感谢您……

长大了的我们,经常会忘记回家的路,也许工作繁忙,也许琐事缠身,不管有心还是无意。但是我们从未体会过步入晚年的父母的心境?多回家看看我们的父母,让我们的父母知道我们的心中至少还有他们,多往家跑跑,因为我们已经欠下了太多的感情债。

祝:

爸妈,身体健康!

你们的女儿

重阳文章9:金秋重阳徒步,看秋景赏秋色

文/高原狼-MQH

2013年10月13日正值中国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此时的我,正徒步在白云区偏坡方向的荒山野岭之中。秋天的山峦,满目的苍黄。已经干枯的茅草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随风摇曳,只只的绒毛透出银色的柔光;已经枯死的黝黑的树干伸出无数的枝桠(应该是这里曾经发生过山林火灾)孤独的伫立着,就像一个个大山的卫士;脚下除了不同形状低矮的毛草绒外,依然还有一片片的绿色草丛,许多不知名的小野花怒放在无人赏识的地方,空空的鸟巢也装点得如此富有诗情画意;众多的小灌木上寥寥无几的果实还留念的挂在果夹上,不肯掉下来。秋色就这样在不经意中悄悄的来到了我们身边。当我们徒步走到一个不太大的湖泊时,眼前顿然一亮,豁然开朗,另一种别样景象呈现,另一种别样的兴奋油然而起。清澈的湖水,倒映着岸边的深林和树木。湖中,几株枯干的树木就像水里的魅影,随着水纹在晃动。在湖的另一角,有不少的年轻人在野炊烧烤,缕缕的野烟在湖面上飘荡;几个垂钓者,不经意的注视着湖面上的鱼漂,有没有鱼不是重要的,要的就是那份悠闲自得的心情,好一幅山水泼墨画。那伸进湖面大树上的树叶在湖水和蓝天的陪衬下,在黄昏柔和光线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透亮美丽。远山绿荫层叠,近水绿漪微漾,秋色临水,怎一个美字了得。往前走就步入了一个葡萄藤架,葡萄藤上早已经没有了葡萄,叶子也掉光了,只留下刻满岁月沧桑的藤干枝条,搭在水泥柱上,形成一道富有诗意的长廊。在往前走,就进入了省植物园。植物园里是一大片的绿茵茵的草坪,周围是植被丰茂的树林,青绿黄红的树叶在夕阳下,灿灿有色,草坪的中间是几株松柏,虽然不大,但也是苍翠有型。园内的大道旁,种植着硕大的枫树,那一片一片黄色的桦树叶,铺满了在路边的人行道上,就像是大自然特意的安排,它点缀着秋天,更增添了秋色的浓重。大道边的地上是褐黄色的落叶,往后就是一池的绿水但却布满了睡莲和落叶,池塘后面是绿色的植物立在绿色的草地上,再后面就是青松翠柏林了,但更叫绝的是,亮黄色的枫树叶在夕阳的光线下璨璨生辉,整个画面就是一个层次感极强、颜色搭配极佳的风景油画。

今天是九九重阳节,除了传统的郊外游景、赏观秋色、登高眺远、观赏菊花等,更因为九九重阳,含有长久长寿之意,也就成为了人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顺父母、缅怀长辈的一个节日。在此,我衷心地祝福天下所有在天堂的,在人世的父母们一切安好。

2013年10月15日于白云

重阳文章10:重阳树

文/余里

迈入打凼寨,迎接我们采风团,除了热情好客的布依人,还有一棵棵参天古树。

顺整洁的村道前行,心里暖暖的,瞬间忘记了旅途的疲劳,忘记了时下已是严寒的仲冬时节。

走近打凼,仿佛进入静谧的森林,仿佛置身于安适的世外桃源,仿佛在一幅巨型的一步一景,两步一廊的长卷画中行走。

湾湾河弯弯曲曲蛇形过村,几十棵高大伟岸的古树有节奏,有疏密,有高低,合理地分布在村头、村中和村尾。

不知是喜欢打破砂锅的性格使然,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很想知道古树的底细,但苦于自己不是林业专家,无法知晓这些古树是天生的,还是移植,更无法推断这些古树的年轮。

也许古树太有魅力了,也许我是一个画者的原因吧,慢慢的我自觉不自觉的落在采风队伍的后面,最后干脆掉队了。

这也好,虽然错过了讲解员很多生动有趣的解说细节,但有充余的时间来与古树作自由而亲近的对话和交流,也算是一种“舍”与“得”的辩证平衡。

我细细打量着每一棵古树,认真品读每一棵古树的每一个引人入胜的细节,还不时用相机留下它们的特写镜头,有时还情不自禁地与古树拥抱。

大概是我对古树的“深爱”超过了一般采风者的缘故吧,村里有两位布依老人主动与我一同赏树。

当我问及老人古树属于什么科什么属时,他们几乎同在一刹那摇头——说不清楚,只是告诉我,古树约有千年,他们小时候就看见古树长这么大,这么粗。老人们还主动告诉我,打凼是长寿村,打凼人爱树敬老,因而给古树一个不是树名的树名:重阳树。

重阳树——多么好听,多么特别,多么有意义的名字啊。

得到树名后,我对古树越加另眼相看,越加用心咀嚼,唯恐遗漏不该遗漏的细枝末节。

走着,走着,突然有一枚树叶慢慢的,悠悠的,时而呈弧线,时而呈曲线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飘荡在空中的那一片刻,像一叶正在艰难前进中的扁舟,十分的优美,又十分的让人怜惜。我本能地把相机挂在脖子上,然后学着用观世音普渡众生的双手去接纳。

当一枚发黄的带有三个黑褐色虫眼的树叶落到手掌上时,我脱口而出:“好美啊!”

在一旁的老人大概“曲解”了,认为我来得不是时候,于是说:“每年夏天是观赏重阳树最好的时候。”

我倒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个时候才是最佳的观赏期。

不是么?虬龙一般的树干,起伏穿插的树枝,稀稀疏疏的,夹黄夹红的树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是多么的诱人,多么的入诗入画。

夏天当然也不错:枝繁叶茂,树木蓊郁;绿荫蔽日,婷婷如盖;阳光照射,树影婆娑;绿叶滴翠,禽鸟啁啾……这自然是一道和谐的自然美景,加之空气清新,氧气充足,在古树下或漫步,或小憩,惬意之情不用言表。然而,严冬时节又是别样风景:古树静穆,主次分明,无遮无掩,无隐无讳;老干粗壮阳刚,枝桠纤细阴柔;主干顺势延伸,空中盘旋,细枝相互穿插,此迎彼让;来龙去脉交待得如此清清楚楚,起承转合交待得如此明明白白……这不是丹青者苦苦寻觅的绘画素材么?这不是“师法造化”最大的收获么?这不是“中得心源”最好的启示么?……

打凼的重阳树,树古名美——古在遒劲,美在自然。我想,如果有时间,我会在打凼村住上一段时间,除了面对面对重阳树写生,还会延伸到这里的哗哗河水,荡荡溪流,还有这里的山石、花草、鹅鸭、牲口、老屋,还有这里的布依风土人情。

昂首走出画室吧,一个个钟情于绘画的事艺者们,几多美丽的风景等待我们去发现,去观赏,几多生动的原生态的素材等待我们去采撷,去收集;阔步迈向大自然吧,倾心于绘画的事艺者们,这里不需要那么多诸如“石分三面,树画四方”之类的理论常识,只需用眼观察,用脑过滤,用心揣摩,一切都比囿于画室的闭门造车,挖空心思来得直接,来得自然,来得爽快,来得过瘾,来得极富诗情画意。

重阳文章11:菊花开处乃重阳

文/周广玲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黄花分外香。菊花是重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有“无菊不成节”的说法,千年前东坡便有诗句:“菊花开处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有菊花就是重阳,菊花便是重阳最美好的心境。

金秋迎菊开,重阳正是赏花时,陶渊明有诗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的品种繁多,五颜六色,而以黄为正,因而,我国不少地方又叫菊花为“黄花”,称重阳节为“黄花节”。菊花通常在九月开放,有“九月菊”之称。《吕氏春秋》讲秋季的特征是菊花有黄,东汉《四民月令》又说九月采菊,所以菊花成了九月的标志,也就成了重阳的象征。王维有“无穷菊花节”诗句,重阳节便又称“菊花节”。

菊花在重阳节最重要的功能是饮用。早在战国时代,屈原笔下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秋菊花瓣。岑参有诗云:“九月黄花酒,登高会昔闻”,表达了对重阳节的憧憬,登高举杯,菊香盈怀,让人心驰神往。汉代出现菊花酒,它被看做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现代医学认为,菊花酒可明目、治头晕、降血压、补肝气、安肠胃等,有益于身体健康。

菊花以其高标隐逸孤傲脱俗的品格,引古今文人留下了无数佳句。孟浩然的诗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道出了对重阳赏菊的无限依恋。司空图有诗:“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抒发了对重阳浓重的情结。白居易对菊花更是情深意重,他写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他对如霜一般白色菊花深深的恋歌,让人动情,重阳观菊,深情浓意令人回味。

菊花开处乃重阳,那一束束各色的菊花,五彩缤纷,绽放着人们心中的思念,也盛开了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和向往。重阳节今称“敬老节”、“老人节”,寓意平安和谐,生命长久和健康长寿。“重九江村午宴开,奉觞祝寿菊花醅。明年更比今年健,共把青春倒挽回。”这是古人的愿望,也是今人的希冀。

重阳文章12:重阳忆母亲

文/雨震

过完了中秋,重阳节就快到了。夜幕降临,幽风拂面,记忆的长河恰似一江春水在我心弦萦绕,其中最刻骨铭心的一页,始终属于我的母亲!

母亲一生勤劳、俭朴、正直、善良,为了儿女不舍得吃穿,她的美德一直在激励和鞭策着我们去勤奋工作,好好做人。她的育儿经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让她的子子孙孙受益无穷。

做人要孝顺。奶奶有六个儿女,父亲是老大,奶奶家很穷。“我们有的,老人要先有……”母亲始终用行动执着她的信念!小时候,每到周末母亲买些好吃的东西带着我和哥哥一起回老家看奶奶爷爷,有时父亲出差回来带一些“稀罕物”儿,像葡萄干、香蕉等水果,母亲总是先挑一些好的给奶奶爷爷送去。特别是过年,母亲办年货都要准备两份,炸鸡块、炸鱼块、炸藕块、炸豆角、炸馍丸子,样样都得给奶奶家送去。有一年的腊月二十九雪下得特别大,母亲让哥哥步行十几里把年货给奶奶送去,由于雪大路滑,哥哥身上被摔的青一块紫一块。母亲就是这样,始终用她的实际行动来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我们结婚成家后,母亲又教育我们要孝敬爱人的父母,要善待爱人的家人。

做人要节俭。母亲一生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即使在过去最艰苦的年代,母亲也想方设法变着花样给我们改善生活。做馍时母亲把白面和杂面铺成两层做成花卷,既好看又好吃。母亲做的馍团更好吃,母亲把玉米面拌着葱花在锅里炒炒做成陷,外面用红薯面裹着上锅蒸,蒸熟的馍团吃起来特别香。母亲的手很巧,常把她过去的衣服经过修改,在胸前或裤边绣一些小动物、花草样式的图案,穿在身上很好看,同学们都羡慕我穿的衣服漂亮。相比之下,那个艰苦年代我们吃的穿的都比别人家的孩子强。受母亲的影响,我们长大后也很俭朴,从不与别人比吃穿,摆阔气,而是能节省者皆节省。

做人要感恩助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母亲教育我们做人的原则。她时常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抱有一颗感恩之心,才能孝敬父母、善待亲朋、回报社会。“帮助别人也是一件乐事。”这是母亲帮助别人时常说的一句话。母亲很热心肠,我小时候耳闻目睹了母亲帮助一个残疾孤儿的感人事迹。邻村一个残疾孤儿与老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很困难上不起学。母亲就经常帮助他,给他送钱、送衣服、送吃的,一直资助他上到初中毕业,又托人在工厂里给他找份工作,帮他娶上媳妇。他也很感激母亲,逢年过节不忘来看看母亲。

做人要乐观敬业。“干工作没有累死的。”这是母亲生前经常告诫我们的一句话,母亲最看不惯工作上偷懒的人。母亲是生铁冢乡供销社收购点的一名会计,当时收购点的工作特别忙,收购烟叶、棉花、红薯片、红薯粉条、草帽、废旧物品等,母亲每天早出晚归,工作到深夜。记忆中我们是伴着母亲那劈劈啪啪的算盘子声入睡、长大的。让我记忆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弟弟出生的那年冬天,在弟弟出生的前一天晚上,天气突变下起了大雪,母亲在忙完自己的工作后,拖着笨重的身体又帮助其他人把院里收购的棉花全部搬到大棚里面,一直忙到深夜,姥姥责怪母亲不能这样不要命的干,母亲笑着说干工作累不死人,天亮弟弟就出生啦。母亲退休前,每年的先进工作者都有母亲的名字。母亲是个心直口快、心胸宽广、遇事想得开的人。她很知足,经常乐呵呵的,母亲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多种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很严重,经常发作,去北京阜外医院做手术,因母亲的病情复杂医生都不给做手术,建议保守治疗,全家人都很担心。可母亲对自己的病情一点也不担心害怕,还是乐呵呵的。母亲去世时,脸上的表情很安详,象睡着一样,没有丝毫的痛苦。听父亲说,在北京看病时,母亲的心脏血管有7处堵塞且很严重,医生说母亲最多能活一年多的时间,因母亲心态阳光生命又多延续了4年。

九月九,重阳久!在这特别的日子,就让这一页孤舟承载着我的哀思与祈祷,告慰母亲在天之灵。让我们感谢这个传统的节日,让我们更加思念亲人,更加珍惜、善待每一位老人;更加哀思我们祖祖辈辈的先人和已过世的亲人,送去我们对他们深深的怀念和问候。节日来临之际,让我们祝福天下老人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幸福永远!(鹿邑县电业局任春燕)

重阳文章13:重阳·观霞

文/牧阳春上

九月初九,重阳,微旦即醒,久不能寐,行一刻,至小丘山,拾阶而上,四顾无人,与山石草木语,观霞,日出即归,作下此文,思亲咏怀。

天抹微云,山峦叠翠。鱼雁无书,跫音不响。宣明微露,金波流转。清溪萦绕,沐浴华香。时有鸟雀婉转,时有秋蛩嘶鸣。清风吹我襟,晨露映天明。薄雾袅袅,近旁两三棵寒树;轻烟暝暝,远处五六盏孤灯。白鹤数点,交颈玉梢头;孤鸿单飞,哀鸣黄昏后。高楼通云雾,枯树绕寒烟。残月不隐,玉绳犹在。琼楼宫阙,飘渺梦中。日出东方,云开芍药。风过渐息,万籁俱寂。

双九佳节,时维秋晚。登高望远,不见茱萸之友;踏石访道,但闻丹桂之香。霞光万里,枕托东南之美;云雾迷蒙,尽显琉璃之色。明珠吐华,晶莹剔透。朝云弄彩,美不胜收。日华耀而天将明,雾消隐而云将散。轻吟语,高歌声。观苍穹,叹无穷。目极千里,海市蜃楼重现;乘风归去,蓬莱仙境人间。紫树不昌,红花不飏。挥袂抚袖,窃玉偷香。晨曦与鸳鹭齐飞,低云共峰峦一色。扁舟一叶,争渡滨江之漪;烟波老叟,垂钓四海之醾。

微风凛凛,短衣乍寒。浮华初显,云收雾散。璀璨夺目,明晃晃之金光;绚丽耀眼,红彤彤之赤练。焚香礼拜,炮竹齐响。行人停驻,车马凝缰。童子呼声,老妪摆唱。祭重阳之宗祖,得福禄之庇荫。沉檀渺渺,上直云霄。金兽销魂,下游九地。西风紧蹙,赏南园之黄花;东榆零落,念北国之亲朋。怎思量,自难忘。远观羡其驰骋,近眺悲其独行。穷末路而志高远,恨离愁而人消瘦。十年羁旅,漂泊离栖堪嗟;百尺阑干,胸中苦闷难填。世浑浊而不见,期翘首以何年?

呜呼!韶华易逝,流年似水。千悲万绪,掩泣回肠。东坡赋诗于赤壁,浪淘沙尽;孟德讴歌于樽前,人生几何?卧龙伏于隆中,得其明主;姜公隐于渭水,待其贤君。白言天生我材,必当其用。雄鹰高展,不失仙鹤之心;燕雀低飞,安知鸿鹄之志?濯山涧而不清,恻井渫而不食。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秦敬并儒,匡衡成相。宁静致远,常叹伯乐难有;厚积薄发,岂非江淹才尽?

泽,湘中游子,迷途书生。千里辗转,求学江南。投笔无门,望京都之雅苑;请缨无路,悲高堂之白首。二十三年他乡客,颠沛流离弃置身。效黄香之温席,访孟宗之竹哭。青山不老,绿水长流。舸迷津渡,雾锁帘珠。阮籍啸台,咏五言以传世;嵇康扶琴,奏广陵之绝响。

呜呼!人生苦短,浮生若梦。良辰美景,喜尽悲来。天高地远,寄离情于绚日;填词作赋,托心志于青云。短句参差,不论诠次。长歌相接,不论妍媸。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重阳文章14:重阳忆旧

文/悠然

秋染枫叶红满山,双九重逢又一年。

万里长城峻岭卧,一身孑然登高寒。

陇西旧友今何在,独斟独饮独自欢。

红尘一路二十载,茫茫前路梦难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