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散文

请欣赏抱怨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抱怨散文1:活在当下

文/稻草人

你错过春,却抱怨夏,经历着秋,却只顾期待着冬,当春去秋落,夏褪秋结,只会叹记忆中虚构的美好,叹自己的生活淡然无味,叹梦想与你遥遥无期。

有些人,总能风声从容的品评他人,他事,他物。一切一经他谈起,都是那么举重若轻,那么易如反掌,那么理所应当。但可曾审慎的看过自己,将自己置于一方紧锁的天地,对着自己的一件件杰作赞不绝口,惊为天人,是的,你也许创造了自己世界的奇迹,但始终把自己锁在门里,走不出来。在同样的年纪,叹着别人热血靓丽的青春,一点点燃烧掉自己的岁月。期待着不该期待的,失去着不该失去的。这,就是,我们不懂“活在当下”

有一天,我们不再年轻,不再年少有志,也还会记得寒冷的马路,暗黄的路灯,笑的樱红遍野,哭的漫雪纷飞,喝的很醉很醉,走了很久很久,这里有人曾为你付出思念,也曾付出芳华。这里是没有谁对谁错的青春。当最后一次飘雪融化进脸颊,远去的脚印渐渐被一片片冰花填满。雪,嘎吱嘎吱的响,后来人,再次踏出一串串脚印,炽热的笑容,炽热的眼泪,辉映着他们炽热的青春,炽热的心。

“活在当下,懂得珍惜”.才能真正活出青春,活出眼中真正的自己。

抱怨散文2:远离抱怨拥抱责任

文/孙泽永

最近,我周围的一小部分人在抱怨。抱怨猪肉太贵,抱怨工作太多,抱怨工资太低,甚至对我们一直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企业也产生抱怨。究其原因,是这些人没能真正地融入我们的社会、融入我们的企业,或者说他们还在持续年少时的轻狂和不成熟。

年少轻狂如沙漏,在我们这批80后的指尖中不断滑落。它承载了岁月的记忆,追逐着清风的脚步,往成熟的方向飞扬。在年轻时谁都有过抱怨、谁都难免轻狂,也许是周围的环境变化了,比如物价涨了、朋友加工资了、同事升职了……让我们不知不觉遗忘了担当、遗忘了成长、遗忘了责任,选择了抱怨。抱怨生活条件不好,父母不能给予更多;抱怨找不到好的工作,运气太差;抱怨工作做不好,市场不景气;抱怨仕途不好,领导不重用。

其实我们错了,错在没有静下心来分析周围的一切;错在没有认清自己;错在急于推卸责任;错在不能正确地与人沟通。有些人可能认为责任和担当离我们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其实不然。我们的业务员认真对待每一位客户是责任的体现,我们的财务人员做好每一笔账是责任的体现,我们的清洁阿姨认真清扫每一个角落、捡起每一片垃圾都是责任的体现。我们不需要轰轰烈烈地创造奇迹,我们更多地需要对照流程制度和标准去规范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职能。

悠悠岁月,漫漫人生,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份责任,少一份抱怨吧。我们不能像站在一个修鞋摊子旁边,什么都只想立等可取、只讲立竿见影、只在乎急功近利。在我们拥挤的大脑中,要保存一块静谧幽深的“绿地”,在那里竖立一块森严的石壁,以反射现实社会这遥远而又近在咫尺的回声。

抱怨散文3:抓住机会,少些抱怨

文/余仁丽

“曾经,有一个怀才不遇的年轻人向上帝抱怨说,‘唉,我真是生不逢时啊!如果我生在牛顿的时代的话,那我就是牛顿了。’上帝听了他的抱怨之后,想了想,便对他说,‘那好吧。我就给你一次机会,看你能否成为牛顿吧。’年轻人听后连连道谢,转眼,他便被转送到一棵苹果树下。他晃晃脑袋,惊奇地向四周望了望。忽然,一个东西砸到他的头上。‘哎呦’他叫了一声,揉揉头,看见那是个苹果,便高兴地拿起来吃了。上帝见他吃了,便又向他扔了个苹果。‘哎呦,怎么又有一个!’他气愤地捡起苹果,用力地扔向远处——砸在了牛顿的头上。”

这虽然只是一个童话式的小故事,但里面却有道理:机会时常会有,只看你是否懂得把握。

生活中也时常会有像这个年轻人一样的人,经常会抱怨,“我有实力啊,只是没有机会啊。”没有谁是真的有上帝护航,机会也不会像苹果一样一而再再而三地砸到你头上。机会更多的是转瞬即逝的,而你要做的便是准确而牢牢地抓住它。

其实,机会也是一种实力。正如尼采所言:“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些,毕竟你好歹要失去它。”面对机会,少些犹豫,及时抓住它,让人生少些遗憾和抱怨。

抱怨散文4:开枪救人

文/赵荣霞

一个男人抱怨说:“这鬼天气真是太热了,要是能够痛痛快快地洗个凉水澡就好了。”他一边拿太阳帽扇着风,一边嘀咕着。没想到,刚说完这句话,一条斜穿树林而过的清澈小河就出现了。

这人喜出望外,立刻脱掉已经浸透了汗水的衣服,纵身一跃,跳进了河里。出乎意料的是,这条河流竟然深不可测,他刚跳进去就发现自己的双脚根本踩不到河底,身体不住地往下沉:“救命啊!救命!”他慌忙大喊起来。

正在林中打猎的拿破仑听到呼救,马上向这边跑来。这人一看有人过来,张着双手一边挣扎,一边大喊:“快,快救救我,我快沉下去了。”

看看河流并不宽,拿破仑不再担心了,他慢悠悠地举起枪,冲着河里的人瞄起了准儿。

“你要干什么?!”河里的人更慌了。

“快点游到我这边来,如果你再挣扎,我就开枪打死你。”拿破仑蛮横地吼道。

这人一看呼救不但没用,反而会让自己更危险,便开始奋力向前游去。原以为必死无疑的他竟然自己游上了岸。

拿破仑拍拍他的肩膀:“看,你自己也能行的,为什么刚才不试试呢?”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低估了自己的能力,给自己设限。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能力是可以自救的,只是我们的胆子太小,缺乏自信。如果我们能勇敢地克服自己的弱点,便可以自己制造奇迹。因为学会自救往往比求助于他人更有力。

抱怨散文5:我爸

文/张云鹏

我爸

那天妈说,你爸爸抱怨你呢。我说,抱怨我什么。他说他白养你了,养这么大了就只知道跟妈亲把爸忘掉一干二净。

这些话在我的心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我一直以为爸是男人嘛,父子之间发脾气斗嘴是常有的事,多喝两杯酒就没事了。所以在生活当中每每对妈无微不至,对爸则该简就简了。吃饭的时候我总是说,妈多吃点,吃这个有营养,忙着给妈拿馒头、夹菜;有时候看妈干活就去捶捶背、揉揉肩,劝她别那么累,毕竟儿子都大了,虽说挣钱不是很多但也不用那么操心了,这些都是生活在极平常的小事,爸竟也会暗中吃醋?

爸今年四十六岁,脸上皱纹很深,身体也有些发福,人一到五十岁左右的时候身体上的毛病就渐渐出来了,这几年每到冬天,爸浑身就不自在,一干活就气喘吁吁,咳的又厉害,夜里咳嗽的睡不着觉。妈常说他,你睡不好觉也不让别人睡觉,烟就不能戒掉!爸说,孩子都大了平时花钱是不多,可是没到花钱的时候,两个儿子两栋房子,谁的能少?结婚彩礼呀,嫁妆呀,哪一样不得一大把钱。

爸年轻的时候可是个英雄呢,那时候大家都穷所以有个挣钱的机会都欢喜的不得了。爸骑一辆凤凰牌自行车,从老城跑到新城一跑200多里,从新城回来车上带200多斤芝麻,回来后把芝麻卖到粮油站,这样一天一个来回,一斤芝麻能赚到一角钱,所以每天跑一趟就能挣到20多块钱。说道这里,爸通常一杯白酒下肚,然后红着脸兴高采烈地说,别看只有20多块钱,那时候的钱比现在的扎实,乡长一天才几块钱。

后来家里渐渐富裕了,爸就和几个叔伯合伙买了一辆大卡车,去了山东。还是老套路只不过生意越做越大,赚到的钱也越来越多,一大卡车芝麻从山东拉回来就能赚10000多块钱。那年中秋节,爸在山东,人家那里过中秋节跟过年一样,放烟花,放爆竹,走亲窜友,爸一个人躺在大卡车的车厢里,看着热热闹闹的景象,想想家中的妻儿,不禁泪流满面,从那以后爸便退股了。爸说,多少钱都不干了,在家能挣多少是多少,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妈开玩笑说,你爸一点出息也没有,要是有出息现在你就是富二代了。

我爸脾气有些倔,这一点我随他,所以往往不因为什么事就吵起来了。最后,妈准备几个菜,一家人坐在桌子旁,我端着酒杯向爸赔罪,爸笑呵呵的说,自己的娃,有担待。

后来,我去远方上大学,在家的时候少,在外的时候多。每次打电话回家,妈总是说个没完没了,什么你弟弟谈了个女朋友又分手了,我哪个小学同学又结婚了,你也不小了,赶紧谈个女朋友我等着抱孙子呢。爸呢,我问什么就说什么,我不问他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单单重复着,在外要吃好穿好,注意身体,渐渐的我对爸话越来越少。

那天在操场跑步,一个播音专业的学生在练习口音,“父爱如山,父爱是厚重的,是深沉的…”

我突然想,也许父爱如山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厚重、深沉。父情的爱就像山一样默默的、静静的在你不知不觉之中陪伴着你,是你向上的阶梯,给你向上的力量。不要因为他不说就等于不爱,也许哪天你飞累了,受伤了,暮然回首,父亲就在你不远的地方,挺着他结实的胸膛任你依靠。

那以后,每每打电话回家,我都要没完没了的跟爸说话,讲讲学校的情况,讲讲她的事,爸依旧只是单单重复着,在外面要自己会照顾自己,要吃好睡好,家里的事别操心之类的话,不过我已经能够感受到这些简单话语的背后有多重的分量。

qq.1576694495

抱怨散文6:抱怨是聪明的下脚料

文/付秀宏

有一位名牌大学学生拥有诸多知识、学识,肚子中却常有数不清的讥讽与抱怨,干什么都不太顺利。他去禅寺问法,禅丈说:不合时宜太多,自我反思太少。大学生问:难道要我和您一样,来这里坐禅吗?禅丈曰:讥讽使人自大,抱怨使人自私。自私与自大握手,即便你拥有知识和能力,也失掉了奔跑的动力。

诚哉斯言!人世间,无论怎么自命不凡,也应该看到自己的弱势;无论怎样一帆风顺,也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局限。细想下去,为什么很多不太聪明的人,比某些自诩为聪明的人更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从来不讥讽别人,从来不抱怨生活的不公。有一句格言说得好:“把讥讽与抱怨的天性,投到烈火中烧成灰吧!淡定之后,再加上十分真诚,上好的命运才会惠顾你。”事实上,每个人都怀有讥讽与抱怨的情绪,自觉地去剪除这种心灵的杂草,内心才有伸展眼界、增强实力的可能。很多时候,常态的讥讽和不停的抱怨,会磨光一个人的沉静心。抱怨是聪明人的下脚料,必须勇敢地抛弃它。而相反,一个看去“没有失败耻辱感”的人,往往是非常有办法的人,几乎从来不把讥讽和抱怨挂在嘴边。因为他懂得,去干这些活儿的时候,是在浪费光阴。

抱怨散文7:我抱怨的“靶的”

文/金琳

我抱怨的“靶的”是父母亲,件件(箭箭)被我“扎”着心。我抱怨最多的是那年考大学,我以全乡几百名考生中第一名的成绩得到的《大学生登记表》,“是父母亲让我失去的”……每当提及此事母亲掉泪,我才把话打住。

我于1970任教师期间考得了《高中毕业证》,后全国高校开始招生,我也多次报名。终于,在一次考试加“推荐”中,我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如愿以偿。母亲探望外公从陕西回了故乡,父亲借出差也到了故土,亲朋好友都为我高兴。

那是一个微风凉爽的傍晚,饭后父亲坐在院子里乘凉。乡领导人来我家,他对全乡上大学者有着首先知情权。父母亲一杯白开水招待了他,却没有察觉他情绪不高兴的变化,他临走要去了我的《高中毕业证》。紧接着,轰动全国的张铁生的《白卷》发表,那位乡领导再次到我家,说:“凭考试成绩得到的《登记表》已经失效……”当我明白是被取消了上大学资格时,如五雷轰顶,镇静后,请求他:“把《高中毕业证》给我吧。”“你的《高中毕业证》丢了。”他边说边迈出了我家的门。

乡领导走后,我像被抽了筋骨似地一头倒在了炕上,哭泣之后,就把父母亲作为了抱怨的“靶的”。母亲痛苦的突发胃疼病,泪水哗哗地流。很快,女同学悬梁的消息传到了我的耳中,我哭得黑天昏地,为了死去的同学,也是为自己。她是和我同时拿到《大学生登记表》的同学,当她和我一样准大学生梦想破灭后,还被在全乡大会上点名是“大学迷”,她自尽了。我比自杀的同学“坚强”,不知是抱怨父母亲对心情的释放,还是能有个工作?

接下来,妹妹报名上大学,情况和我相同。从陕西探望外公回故乡的母亲向在县委工作、和父亲是多年好学友的一名干部诉说了三名高中毕业儿女的情况,身为共产党员的妹妹才一波三折成为工农兵学员。后来教师考试需要我的《高中毕业证》,我才去学校补办。恢复高考我又被拒之门外,几年后得知真相的我,抱怨的“利箭”使父母亲躲之不及:我如不是男性名字怎会被男性顶替?多年后,通过自学考试圆了大学梦。我一生的抱怨很多,多次都是把父母亲当“靶的”,我哪里知道,父母亲在给我当“靶的”的同时,承载的是多大的痛苦!付出的又是对儿女们多大的爱?

抱怨散文8:抱怨只能增加你的烦恼

文/徐东风

抱怨只能增加你的烦恼

作者:徐东风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件事情,一个人,就能令我们长时间烦恼,使我们陷入懊恼和忧伤中不能自拔。特别是当那个令我们烦恼的人还是一个不会体谅别人的人,不会自省的人的时候,情况就会更加的糟糕。

有这样一则古老的寓言,或许给我们一些启示,有一个年轻的农夫,划着小船给另一个村子的居民运送自家的农产品。那天天气很热,农夫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的划着小船,希望赶紧完成运送任务,以便在天黑之前赶回家中,突然农夫发现,前面有一只小船沿河而下,迎面向自己快速驶来,眼见着两只船快要撞上了,那只船没有避让的意思,似乎有意向自己撞来。

尽管农夫大声地呵斥几乎到了愤怒地地步,可那只小船还是没有避开的意思,但当农夫怒目审视那只小船时,他发现小船上空无一人,不过是一叶顺河漂流的空船。

在多数情况下,当你抱怨怒吼的时候,你面对的也许只是一只空船,那个一再惹怒你的人,绝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改变他的方向。

当然你完全不必去讨好那个人,也没必要和他达成一致意见。但你一定要清楚,不能让他制造的麻烦变成你的烦恼,无论你为此多么愤怒,他不会因你而失眠。如果因为他的过错而使你陷入无情的烦闷之中,你就成了一个真正受害的人。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有人在不如意的时候常会抱怨,怨天尤人,使自己整日郁郁寡欢、牢骚满腹。而有人在不如意时不烦躁、不抱怨,平静对待,努力改变,因此他的心里常常充满希望。

写于2012年6月18日

抱怨散文9:修灯记

文/李若东

孩子的眼睛近视了,妻子抱怨是家里的灯不亮造成的,我心里也后悔对孩子的眼睛没有重视,但是对于妻子归罪于灯的理由很不认同,目前的节能灯不知道要比几十年前的煤油灯亮多少倍,那时候为什么近视眼的孩子很少呢?

其实,对于灯的知识我真的了解很少,今天我特意在网上浏览了一下,发现自己目前已经落后了,灯的发展经历从煤油灯--白炽灯-节能灯-到LED灯,而我还在使用节能灯,频繁的更换镇流器让我不胜其烦,更换灯也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看了几家照明设备经销店,选择了一家离家不远还比较适合自己心理的店,说适合自己心理,一是因为经常在这家店里更换灯管和镇流器,二是这家服务感觉相对好。按照妻子的意思,把灯全部换掉,但是女店主在了解了我们的情况后建议只把灯管换成LED灯条就可以,把原来的灯的设备弃之不用太可惜,再说最重要的是灯光的效果。这样一说,感觉很好,于是我们接受了她的建议,她说让她对象很快就能给修好,不耽误孩子写作业。

约定了一个时间,下班后我去店里挑选了LED灯条,男主人开着电动三轮去我家修灯,在出门时看了一眼停在他自己门口的一辆高级轿车嘟噜了一句:这修脚按摩的都买高级轿车了,人比人真该扔。我笑着说,都是技术活,你这也不错啊!他(她)们是暴利啊,一天都一千多元,还没有本钱,都是动动手,但是收入真是没法开比例,他心中很是不满意的说。这时我忽然意识到一开始我忽略了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没有给他把价钱定下来,他会不会因为心情不好趁机宰我一把?这样一想,心中有点忐忑。

不过,很快我就发现,他来到我家里,并不是急着把灯卸下来,而是熟练又专业地检查现有的节能灯,排除着我给他叙述的灯的故障,就如同一名大夫给人看病一样,并不是急着开药,而是“望闻问切”查找病根,这让我心里稍稍平静了许多,我说,这镇流器是前天从你的店里买的,不管用,他没有言语。等把灯盘卸下来后,他说我得回店里打眼,十多分钟就回来。我一听,不知为什么又有点不放心,就说我也没事干脆跟你去吧。

回到店里,他很熟练的用尺子在灯盘上划线做标记,在要打眼时发现电钻不见了,他媳妇说让马路对面烧鸡店里的老王拿走了,一边说着她一边出门,很快就取回来电钻,男主人开始干活,一个像饭店伙计一样的服务生拿着一个烧水壶盖和一个把手来,要求帮忙修一下,女主人从工具箱里找出螺丝刀修起来,鼓捣了十多分钟,终于修好了,小伙计要拿钱给,她笑着说不用了,不过随后又开玩笑的说要给就给一张红票(100元)吧,小伙计一脸感激状走了。灯很快也整好了,我又挑了一个环形LED灯,他算了一下,把15元的镇流器退了一共是48元,我听了心里一松。很爽快的付了钱,没有给他砍价。

当快修完时,我说能不能帮忙把门口过道的灯给接上,这灯从搬家以来就没亮过,因为没接上线,我以前自己接过一个吊扇的调速器,结果接完一通电线就冒烟了,从此就不敢接电线了。他没有说话,很专业地操作着,天已经黑了,我用手电给照着亮,他的脸上满是汗水,很快就接好了,我真诚地邀他留下喝两杯,他忙不好意思地说,家里忒忙,有孩子,得回去做饭。

灯亮了,尽管并没有比原来亮多少,但是妻子感觉很好了,我也觉很温暖,从心里。

抱怨散文10:艺多不压身

文/娴清

最近看了马云“不抱怨”的讲演,每一段人生都有自己的痛苦与幸福,也许你没有显赫的家世,你没有绝世的姿容,但你有你的理想,就要用不断去学习,学到独家的技艺,好在江湖上行走,实现抱负。中国有句俗话,艺多不压身,除非你自己放弃,否则人生没有一段光阴是虚度的,只要肯用心,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当年明月说过,朱元璋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哪怕是他当乞丐,都混到那个份儿上了,可是他却学会了一套识人心,善用人的本事。所以说不论你在困境还是顺境,只要你把时间的点点滴滴,都用来博广见识,深厚学养,总有一天这些苦功夫都会回报给你相应的东西。

在学习之初,每个人都要先遍尝一番各门各类的技能从中好选择出最适合自己潜力发挥的方向。所谓的精一定要建立在博的基础上,只有博采众长,才可加深思考,专精一技。我更希望的是自己能成为一个杂家,不论是什么工作,或者是什么学问都要尽自己的能力做到满意。

爱好是一个人生活里的调味剂,也是未来可能成就一个人根基,浪费时间无异是自杀,鲁迅先生所说无比精道,马云所说的人生最大的财富,其实就是时间。在每一个人的一天中,上帝会存上8万余秒,如何用这八万余秒是由你决定的。若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纠结在一些锁事中,将自己的精力和智能关注在一个本来就不是你对手的人身上,这无疑是很愚蠢的行为。

要巧妙地利用时间,甚至幼年学过的那些技能慢慢习练上来,在每一天都能看到自己进步一点点,在金钱上学会节俭,但并不是小气;在健康上,学会珍惜;在精神上,要乐观积极。不抱怨为什么命运如此不公平?正因为它不公平,才有我们前进的力量。

我的字写得不好,现在要踏实去练字;我的身体不好,我要每天早起去公园运动。在每一份坚持中看到自己普通平凡的人生中的一点点的闪亮,只有这样你就会特别,你知道你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优秀,而不是为了去超越别人。

当岁月渐逝,青春怅惘,似乎至少可以清空那些曾经留在身内的垃圾情绪,把它们变成动力。对自己说,我要做到的就一定能够做到,我要实现的就一定能够实现,相信我,一切都不晚,只要你肯用心。

抱怨散文11:凡事感恩

文/谢一

有人总是抱怨命运不够好,得到的不够多,总是拿自己与别人比较,愤然于别人富有而自己贫穷,别人幸福而自己孤独。其实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漠视了心灵的存在,漠视了幸福和快乐的存在。

就在这一刹那,我想起了两个人,两个懂得感恩的人。

美国总统罗斯福有一次不幸家里被偷,朋友写信安慰他,他却这样回信:“我应该感谢那位小偷。第一,贼偷去的只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的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身残志坚的史蒂芬·霍金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什么是感恩。霍金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后不久就完全瘫痪了,全身仅有3根手指能动,但他依旧怀有一颗永久不变的感恩的心,他要感谢手指还能活动,感谢大脑还能思维,感谢他爱和爱他的亲人和朋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对大地的感恩;羊有跪乳之情,乌鸦有反哺之义,这是动物对父母的感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对知音的感恩。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就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才创造了人世间许多传奇;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充满温情美丽。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想只要我们永远怀着感恩的心去生活,就会发现生活原来很美,世界原来很美。只有心存感激,才不会生活在阴霾里。只要心中有爱,快乐将一生伴随你。

抱怨散文12:动人春色不须多

文/王巍

常听朋友抱怨说,北方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又匆匆离去。北方,简直就没有春天。

其实,相对于南方的“四季如春”,北方的四季当属最分明的了,只是因为北方的春天在热烈之中不乏有种平淡——纯粹、悠远、平和而寂寥,春色似乎是在春夜里潜滋暗长着。这种不事张扬的“暗长”,使得众多的人难以察觉。每年立春过后,尽管依然寒气逼人,但是大地已经苏醒,万物开始复苏,雨水过后就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了。田野里的麦苗由浅黄变得淡绿,泥土中的小草也跃跃欲试,等待着“春风吹又生。”该是踏青的季节了,人们被春风鼓动着,三五好友,结伴而行。踏青不一定要远行,近处的郊野、岗坡、湖边就足够了。沿着松软的小路缓行,淡绿色的枝头时有三两只鸟儿啁啾跳跃,不远处的菜地里,青的葱,绿的菠菜可着劲往上长。更让人心动的是野菜族一团团、一簇簇在田埂地头热热闹闹地相拥着,那抹鲜活的嫩绿,醉了春风,让人喜在心头。

记得当年在乡下“插队”,“春荒”是很难熬的。每天起早贪黑的下地干活,却又青黄不接,上年秋天贮存的白菜、萝卜都已经吃光,只有啃着玉米饼子就咸萝卜,吃得嗓子直冒酸水。有同学发现一些老乡干活休息时,常拎个小筐漫山遍野寻觅着什么,后来才知道是在挖野菜呢。于是同学们争相效仿,每天上山也带把小刀,拎上小筐,跟老乡们学着挖野菜。从那时起,我才认识并知道了许多野菜的名字:苦菜、荠菜、马风菜……中午回来,同学们把挖到的野菜聚到一起,洗净后摆到饭桌中央,大家一口玉米饼,一口蘸着大酱的野菜,吃得真是香甜。遇到野菜挖多的时候,值班做饭的同学就把它剁碎,和着玉米面蒸成面团,再熬上一锅野菜汤。待到热腾腾的菜团出锅,每人又端上一碗野菜汤时,同学们无不欢呼雀跃。打那以后,野菜在我心中就成为了春的标志和参照。

北方的春天或许不如南方那样浓烈,那样春深似海,然而争奇斗艳的古典诗词对春的咏叹,也并非是用华丽的词藻去铺陈春光的艳丽芳菲,大多是寥寥几笔,就足以勾人心魄了。“春江水暖鸭先知”、“陌头杨柳绿烟丝”、“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些咏春的绝唱都是以接近直白的语言,采撷浓春之中的一两个饶有意境的景观后,便止笔而留白。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细细想来,写诗是这样,人生也莫不如此。几十年的光阴稍纵即逝,能够做成一两件事情已经很不容易。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过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做一两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这是一种意境。若在有限的时间里,既想当官又想发财,鱼与熊掌都想兼得,到头来只能落得个“轻薄桃花逐流水”的结局。鉴古观今,贪胜求全者,无不心浮气躁,最后以失败告终。

“动人春色不须多”。善哉斯言!

抱怨散文13:慢出的风景

文/陈升阳

总有家长抱怨,说孩子磨蹭,做一件事情很慢。在作家、学者、诗人眼中,磨蹭,可能慢出风景。

作家龙应台在散文《蝴蝶结》中写了这样一道“磨蹭”的风景——

小孙儿大概只有五岁,清亮的眼睛,透红的脸颊,咧嘴笑着,露出几颗稀疏的牙齿。他很慎重,很欢喜地接过花束,抽出一根草绳绑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绳又长,小小的人儿又偏偏想打个蝴蝶结,手指绕来绕去,这个结还是打不起来。

“死婴那,这么憨慢!卡紧,郎客在等哪!”老祖母粗声骂起来,还推了他一把。

“没要紧,阿婆,阮时干真多,让伊慢慢来。”

安抚了老祖母,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

……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五岁小男孩的举动可谓“磨蹭”,但他的认真感动了龙应台,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静静地看他,从生疏变得从容。这种“磨蹭”,正如学者周国平先生所言: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总有家长抱怨,说孩子磨蹭,大人让孩子做一件事,孩子没有停下自己手头的事,迟迟不按大人的吩咐做,有时候还闲着不动。其实,磨蹭的背后,可能慢出创造。

儿子每次吃饭,都要催上好几遍,因为他总有做不完的事。

有一回,吃晚饭,我让儿子洗手洗脸准备吃饭,儿子一声不响。

***妈又催了一次,儿子才说了一句话:“等一下,我马上好了。”

原来是儿子在学校得到了一张贴纸,要我们给他买乐高,里面可以拼出各种各样的车。这会他正忙着拼呢!只见他一边看图纸说明,一边拼装。

我走近细看,和包装盒上的样图不一样,他这是在模仿,又是在发挥想象创造呢!

“好吧,再等你五分钟,不然饭菜要凉了。”

没多久,儿子终于拿起他的成果,展示给我们看:“耶,我拼好咯!”

虽然在大人眼中,还是不够完美,但是这是他认为的最帅、最酷的消防车!

接着,儿子一边吃饭,一边欣赏自己的创造,不时地还摸几下,还给我们编“消防车”的故事。

在幼儿园中的他,也是如此。

区域活动时,小朋友们一起玩套杯。时间到了,大家都开始整理杯子了,儿子还在套。结果,孙老师在《成长足迹》的“老师眼中的我”中这样写道:宝贝,虽然你有时有些小调皮,但你能知错就改,让老师很欣慰。近来,老师发现你在区域活动时又迷上了玩套杯,能把套杯按从1-10的数字宝宝叠套起来,真不错!

孩子许多看似“磨蹭”的行为,其实是“慢的创造”。如民间寓言故事“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就是创造了效率吗?还有根雕、釉彩、竹编等艺术修炼,修表、煎药、煲汤等生活手艺,“慢”才有更好的创造。孩子的教育,更是慢中出功夫,慢中出细活的艺术。

抱怨散文14:剥毛豆比赛

文/朱心怡

“唉,又要剥毛豆了!”外婆抱怨着。一向乖巧的我听了,赶紧找来妹妹:“妹妹,我们来比赛剥毛豆吧!这样还能帮外婆做点事呢!”妹妹听了一口答应,还自夸一定能获胜。

说干就干,我拿来一袋毛豆和两只盆子。“开始!”外婆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我捧来一大堆毛豆,也没顾得上听外婆讲解要领,就剥了起来。毛豆却偏偏与我作对,躲在豆壳里不肯出来。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的“战果”却寥寥无几,急得满头大汗。妹妹看见我这狼狈的样子,“扑哧”一笑,说:“像你这样不得要领,当然不能剥好啦!”只见她慢条斯理地拿来一颗毛豆,用大拇指指甲用力掐毛豆的缝,毛豆便乖乖地分了出来,露出了两颗光滑透亮的豆子。连外婆都对她竖起了大拇指。我急了,但是毫不气馁,学着妹妹的样子慢慢剥起来。可毛豆依然不听我的话,反倒弄得我满手是毛。这时,我想起了老师说的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尽量使自己平静下来,仔细地剥了起来。渐渐地,我掌握了要领,越剥越顺手。

十分钟、二十分钟……转眼,四十分钟过去了,我的手都剥酸了。外婆一数,妹妹41颗,我47颗,我赢了!“姜还是老的辣吧?”我得意地说。

看来,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不怕困难才能取得成功,因为彩虹总在风雨后!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