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文章

请欣赏十二月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十二月文章1:腊八节

文/望远

古代每年十二月要进行腊祭,敬献神灵。这有两个方面意思,一是祭祀,二是祷祝。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干物敬献、表示庆丰收之意。干物称腊,八是八谷星神,故称腊八。在时间上,腊祭在农历每年的腊月初八进行,因此腊月初八亦称腊八。祷祝是腊祭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确保农业丰收。此日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又称腊八祝,祝与粥同音,腊八祝由谐音腊八粥来代替,于是就有每年腊月初八,将蔬果干物搅和,煮熟成粥,敬献农神,以表示庆丰收、行祷祝之意。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而据《清代习俗汇总》称,清时腊八日,汉族地区都要吃腊八粥。此粥已从原米的“七宝粥”、“五味粥”的基础上增至“八宝”,并加以点缀,成为既好吃、又好看的腊八粥。由此可以看出,清时的腊八粥与古时“腊祭”已相隔久远,中间有宋代十二月初八日,形成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习俗。《东京梦华录》记,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又称‘佛粥’”。

关于腊八粥民间有多种传说和形态,沙上多部镇志所记,均认同的民间传说是:腊月初八“释迦牟尼成道日”是佛教的盛大节日。旧时各地佛寺作浴佛会,其中有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后演化为每年腊月初八各寺庙打扫积年陈粮,烧粥祭佛,而粥称为“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福寿粥”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腊八粥不仅为寺庙享用,传入民间每年此时食腊八粥,清代最为盛行。

此外,沙上还流传腊八粥的多种传说,如教育后辈勤俭持家说、朱元璋称帝后不忘节俭说等。可以看出腊八节虽非大节,却是一个深入人心的节日,无论从远处说还是从近处说,它都是古代腊祭的辗转遗存,食粥以祈盼年丰人旺的古俗仍依稀可见,并增加了悦人的成分。

沙上烧腊八粥要用八样食材混合煮食。这在《乐余镇志》、《南丰镇志》、《兆丰镇志》中均有大体相同的记载:“民间以糯米为主料,配上花生、赤豆(黄豆)、红枣、芋艿、红薯、红萝卜和青菜等煮成稠粥啖食。”有的还以山芋、赤豆、红枣、桂圆、百合等配成八样。到后来也不拘样数,烧成粥,加糖成甜品,或者加盐成咸粥,并不像一般记载用“用黄米、白米、豇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粥,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以作点染”。沙上不用这些,就地取材,食之“避邪保健”(《南丰镇志》),一样其乐融融。

过腊八节在沙上之所以一直延续,从时节上说,此时农活结束,场光地净,离上一个节日相隔已久,人们就比较重视这个节日,此后接下去是过年了,因此沙上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过腊八,年事活动便逐步开始,购物办年货、网鱼杀猪、蒸糕蒸馒头和做豆腐,日程排得满满的。从吃腊八粥起,直至正月十六,整个年节才算结束。这一习俗沿袭至今。

十二月文章2:十二月,关于冬天的话语

文/月冷

日子飞快,已不能用白驹过隙来形容。你看,冬日的冰冷覆盖了大地,就连初冬里残落的叶子也消声不见,只落光秃秃的树干,硬邦邦的脚步。甚至我已清晰地听见年的脚步了。尽管它来得那样莽撞,只在梦里闪了个影子,便让我猛地惊醒。算一算,一年的光阴又至尾处,外国的圣诞节就要到来。

过圣诞,是近些年才有的事。那多是孩子的事情。貌似在已近中年的人心里,它依旧是恍惚而单薄的。而传统的春节,第一声鞭炮响起,便让人心里生出许多的痛来。是的,是痛,日子远去,一年一年,说不出的酸楚,涌了上来,将一年的光阴划上句号。三百多个日夜,悲苦欢乐不说,自是那一声炮鸣就已足够,让人没来由的积攒起许多的感慨。于是在老家的农村,春节的流程依旧繁琐,哪样都不能少。那是一年的归处,更是新年的开始。拜一拜长辈,喝几杯热酒,东走走,西看看,心就有了依附。心归于根,才不寂寞。

只是寂寞的心已长进了年华。这是岁月的雕琢。岁月扯着人每走一步,便雕刻下一些印记。诸多的印记留在心里,人就活得复杂起来。都说四十不惑,大概便因有了太多的人生经历。经历所在,便有所悟。只是拿起与放下都不是容易之事。活着活着,人便把自己活复杂了。有时我想,若与孩童的真善比较,成长有时又是归真。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舍弃了纯真,走进繁琐,最后又努力舍弃繁琐,追溯本真。不惑是应该的,放下也是应该。而拿起说的又不全是获取,而是要拿起最本最真的东西,让未来的人生简单爽落,天朗气清。

十二月,总算心静了一些。扰心的俗事终于淡远,手头虽也忙碌,倒不惹人烦燥。而写实的作品就搁置在那里。每每提笔,终发现心仍不静。心入不了画,画就传不了神,于是作罢。

对绘画的研究总显迷惘。若追寻到自己的本意,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所以很多人尽管活了一辈子,仍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我亦如此,常想若复制一个自己出来,他眼中的我又是什么模样。是不是可以握手言谈,交心互励。然一切都是想象,人总被日子左右,被情绪左右,只在这人生的波澜里,泛舟远行。

日子一日接着一日,一年的时光又是这样的不经过。我曾主观的以为自己不老,但现在已是有些怀疑。你看,头上已有了点点的白发,皮肤不再饱满,蹦跳起来,分明少了年轻时的自信。也罢,长辈们都一个接一个地离世了,自己又怎能守得住青春年月。只是往往还是会遗憾人生之短,总觉有太多的事情没来得及做,太多的路没来得及走。脚步,又被看不见的绳子捆绑住了,想跑,想跳,想飞,却总不能。

季节送给十二月的,不只是一些节日,更有时不时的坏天气。比如雾霾。这是不是人类自缚的结果。想起以前,冬天的大雾总是让我怀念。村庄变得仙境一般,正走着,猛不丁就撞见一位乡邻。更有猛然而来的叫卖声,忽高忽低,不知从大雾的哪个方向传来。——那样的村庄实在是美。

我的记忆有时已不愿走回从前了。想念竟是一份苦痛。心所栖居的家园,已在现代社会的隆隆机器声里,轰然倒下。我寻不到,找不着。

而日子依旧摆在面前。好在有画作伴。好在我还能时不时地提起笔来,写下一些归心的文字。于是我仍旧不觉得自己的贫穷,仍旧怀揣梦想,于年尾的伤感里,努力寻找着未来时光里庄稼长熟的味道。

十二月文章3:白雪颂

文/李沅林

这是十二月十二日,冷冻寒天,期盼已久的一场瑞雪,终于降临了,我望着纷纷扬扬的雪花,陷入了沉思。

晶莹的雪,您漫天飞舞,似精灵,萦绕成春的使者。您盛产于隆冬之北国,您旋舞于九霄之凌空。随云车而载回,乘风马以巡返,凝天云而纷坠,越八荒之超然。

您越陌度阡,将世界装成洁净琼宇;您凝水封山,让坤乾化为清肌玉骨;您天然清纯,翩翩然如玉蝶长舞;您雍容大度,栩栩乎似梨花旋落。您欢舞、您轻盈、您晶莹、您妩媚,您欢舞似春月之少女,您轻盈胜秋月之冷瀮,您晶莹齐月神之洁皎,您妩媚超二八之娇娘。

千蛾齐舞兮乱天庭,冰花恣散兮迷人眼。体似鹅羽,夺秉灵于兰芷;质胜杨花,掠轻姿于莺燕。附木则千树万树花开,依草则千朵万朵莲灿。跹跹微步凌江水,觅而无形;簌簌琼花落山林,闻而有喧。中空瑟瑟兮仙籁响,静夜萧萧兮清乐弹。

素女有怨兮肯将梨花扬撒,舞北风之蹁跹?天女多愁兮忍抛素练齐舞,随朔气而盘旋?香飘两极兮,蝶疑春来;花分六瓣兮,雁惊北迁。

雪啊,似阆苑花飞,浓瑶台春残。水月难及,宜对一轮明镜;片片可掬,应识六瓣冰心。

雪啊,清兮泠兮,露为其魂;晶兮莹兮,霜为其干;柔絮过兮,世增三千净土;纤绒飞兮,人减八分杂念。

您质本清高兮激春花怒放,您性原洁净兮惹红梅欣妍。止朔风而尘埃落,除俗心而雅趣现。青松遇之则直,翠竹逢之弥坚。乐天再世应奇兮,摩诘重游复叹……

雪以其洁,而成人之名;雪以其真,而成物之美。况其遍洒大快兮,悦目赏心于护稼;况其遍及人心兮,正品淑德于行善?

花开有意兮,纷纷扬扬,却教日月无光;身去难寻兮,集水成殇,须待何人梦漾。

十二月文章4:冬日闲居

文/浦冬云

进入阳历十二月,算是不折不扣的冬了。江淮之间,虽尚未像北方,迎来漫天大雪,但是,从温暖的室内来到户外,仍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衣领,裹紧大衣,抵挡寒意——早晚尤甚。

四季之中,我不能否认对冬的钟情。“杂花生树,莺飞草长”的春,“鸥鹭争飞,荷风荐爽”的夏,“天高云淡,丹桂飘香”的秋,固然叫人眷眷不易忘情,然则,“孤山霁雪”、“踏雪寻梅”……这种清寒的景致意境,总是勾起我的神思——即便无法体验其中佳趣,在这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都市。

隆冬时节,如果碰巧有这么一段时光,无需朝九晚五地坐班,不用案牍劳形,不用迎来送往,尽可以心无挂碍地自行其是,自取其乐,该是怎样的幸运快活啊!如果有福消受,又该有怎样的趣味呢?

最大的妙处,在乎自由。首先,睡觉睡到自然醒,不必为每日的服饰、体态劳神。其次,可以由着兴头,做着欢喜的事,无关功利。

“食色,性也”,“民以食为天”,所以,这闲居的日子,是免不了要与美食相伴的。上班的日子,因了时间的逼仄,通常都会买些好洗好烧的菜蔬,或者熟食半成品,总之,一切化繁就简。倘若一下子成了时间的阔佬,最要紧的,当为犒赏一家人的口腹了。

说到吃,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子又曰:鱼馁而肉败不食。在我看来,寻常百姓家,未必追求原料如燕翅参鲍般奢华,更讲究食材的时令新鲜,以及给舌尖带来的欢娱。照着菜谱依葫芦画瓢,是最保险的套路,做出来的食物即使不能赢得满堂彩,也不会难吃到哪里去。有时候,灵光乍现,不经意间,用了全不相干的材料,做出的东西竟带给味蕾惊鸿一瞥的喜悦,真是妙不可言。

最有气氛的吃法,莫过于火锅。煲上一锅靓汤,将采购来的菌菇、冬笋、豆腐、青菜、牛羊肉……逐样洗净切好,次第排开,一切准备就绪。夜幕降临时分,迎来晚归的家人,将一身寒意抖落在门外,围桌而坐,且吃且聊,一股暖流油然而生。

宅在家里,另一乐事当属看闲书。宋人黄庭坚言:“士三日不读,则其言无味,其容可憎。”又有“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这所读之书若尽是低俗猥琐的趣味,失了格调,试想,其人又如何能有书卷之气呢?我眼中的好书,当是冥冥中与作者有了意会神合的默契,读罢,仿佛遇见一位神交已久的挚友,相见恨晚,他有可能带你穿越时空,也可能带你到世界任一角落,让你寂寞时不孤单,苦恼时有安慰,委实无异于一场心灵之旅。

最惬意的阅读方式是,放一张躺椅在暖阳下,再将慵懒的身体舒适地安置于内,旁边有清香的茶,手中有心仪的书,这境界,何等的禅,又何等的仙啊!

有时候我想,在这人人都忙的时代,能够忙中偷闲真是“乐”莫大焉,闲则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品美食,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一下生活,能够让粗糙而缺乏弹性的生活变得细腻而从容。何况,爱闲与工作紧张并非逆行相悖,唯有精神不紧张的人,忙碌起来才有更高的效率,否则,越忙越乱。

好吧,趁着这个冬日,休养生息,给自己的身心放个假。

十二月文章5:等一场雪

文/张娟

十二月, 冬已深,天气却没有预期中的那么寒冷。最近几天,一直是天气晴朗,阳光依旧那么温暖,天空依旧那么湛蓝。树上仅有的几片黄叶,有一搭没一搭地晃动着,随意而慵懒。

远望,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只是少了些许风情,多了一丝隽永。一种简约的美,宛如一幅写意的水墨画,静默中透着素雅。

走过了春的娇艳,夏的热烈,秋的丰盈,直至冬的凛冽,才能静等一场雪,静等一场生命的花开。没有雪的映衬,冬天就不是冬天;没有雪的飘舞,冬天就少了诗情画意的韵致。

我期待雪,期待那种雪花片片随风舞、寒梅点点扑鼻香的况味。每当此时,风吹雪舞,犹如天女散花,又如柳絮飞扬。落寞了旅途,惊喜了路人。

素心若雪。雪落掌心,精神会变得纯净;雪落眉间,灵魂会变得圣洁。下雪天,倚窗听雪,要的是一种闲逸,一种心灵的契约。屏息凝气,静听飞雪迎春的奏鸣,静听大地窃窃的情话。这时候,生命在雪的静谧里,悄悄然开出了一朵清幽的莲花。皑皑白雪,起起落落,飘飘洒洒,孕育着春的希望。

等一场雪,把清浅的岁月,揉进一场素白的流光里,燃一段记忆的枯枝,生一炉禅意的香火,把酒当歌,吟雪成诗。

心系阳光处,情寄山水间。相信,每一颗孤傲的灵魂都需要山水的滋养。约一程时光,踏雪寻梅;牵一缕冬阳,安然向暖。此生无论行至何方,去往何处,总有一个地方,能安放你的灵魂,抚平你的创伤。走过千山万水,蓦然回首,原来还有归途。一个有雪的故乡,始终在你身后,并一如既往地给你心灵的归宿和依靠。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在大雪飘飞的早晨,始终有一份乡愁温暖心房。

等一场雪,愿山河静美,盛世安宁。

等一场雪,愿寒流逝去,春光来临。

十二月文章6:海泳之冬泳

文/月静箫如水

十二月的冬季,大地之南的湛江,海天仍然那么蓝,海天一色,只有在午后,海水是带有凉意的,甚至于有点冷。

在海中,浪涌大时,与夏天感觉不同,带给海泳者,不仅要博击海流,还要硬抗寒冷。那种又冷又险的酸爽,跟平时大不一样。

海中远游时,游泳水镜很容易结冷霜(热气在镜面上遇冷),看出去天海白茫茫一片,不由得产生迷惘的感觉。

浪平时,爬上海中礁石,远方的岛屿和大桥隐晦在水天弥雾中,带有苍穹的神秘。而落日的余晖笼罩的海面,带来湛蓝萨克斯之风。(萨克斯,西洋乐器。音色低沉,蓝色沉稳)。

日暮,带着燃烧的豪气上岸冲澡,在椰林中遇见那些到南方过冬的北方房车,在他们包着厚厚毛衣的诧异眼光中,骄傲地光着走过,有没一种游历完江湖的大侠,回家接受崇拜的感觉?

十二月文章7:年年除夕年年灿烂

文/一春

农历十二月,朔风呼啸,冰雪交加,正值三九严寒天气,北方大部分地区歇冬,是为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则在大寒,此时临近年节,谚日“小寒大寒,就要过年;杀猪宰羊,皆大喜欢。”因为自从秦汉以来,人们都在十二月进行年终“腊祭”,所以称之为“腊月”。腊者,猎也,意思是田猎以祀祖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除夕了。

“除夕”是个向前看的叫法,人们似乎以为旧年总不如新年美好,每逢年底,须得把过去种种不如意的回忆除去了才甘心。古人所谓“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除旧布新”等等陈词,民间所谓要把一种叫做“年”的怪兽赶回它的老家深海里去方可避去洪水泛滥等传说,足可旁证。除夕这种叫法比起民间的大年夜、过年等等是要文气多了,进取多了,可是我却更喜欢家乡另一种旧时的叫法——“谢年”、“谢”,虽然它的本义是“告别”,我却更想理解为“感谢”。试想,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万物生。今夜,我要用灿烂的笑容、用响亮的语言、用虔诚的心向你祭告:愿来年风调雨顺、人间太平!

到底是人类,迈过这一道门槛也想添许多人文气息。这么重要的岁时,必然会反映到历史、传说以及文学作品中来。故乡旧俗,农历十二月二十以后,叫“二十夜”,提醒人们,年尾短暂,岁暮将至,一般在二十四以后可以陆陆续续开始祭祖、祝福了,我们这儿就叫“谢年”。农历二十三日祭灶,在烟囱旁的灶君像两边贴上一副“上天岁岁奏好事,回宫日日保平安”的对联。烧麦杆编的马,摆上祭灶果,内有一种麦芽糖,是用来粘住灶君嘴的。传说灶君原是颛顼的孙子,又叫“祝融”,是司火的天神。“抬头三尺有神明”,灶君是上天派来专管老百姓的,贿赂他,他回灵霄宝殿去做“述职报告”时,就不会说这户人家的坏话了。二十四日该掸尘扫地了,进行一次大扫除,清清洁洁过年。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晚上,过了这一年,旧年就从此除去了。除夕大都是年三十,也有十二月只有二十九的,就称为“廿九夜”。人们祭祖、贴门神、贴春联;挂苍术、芸香之类驱邪;饮分岁酒、相坐守岁到天明;全家吃年夜饭。1972年,新疆吐鲁番出土了唐代的饺子,与今天差不多,但作为节日的食物则是源于明代而盛于清代。有些人家还在饺子里包一两枚银币,穷人家就包一枚铜钱充数。吃到这只饺子的人就算吉利。当代的微型小说有一篇《大钱饺子》就讲到了与这种风俗有关的一个亲情故事,饺子里有一个包着一枚大铜钱,谁吃到了谁交好运。母亲和儿子暗暗地让来让去,让出一个叫人掉眼泪的故事。“饺子”意思是“更岁饺子”,岁“相交”也,除夕不就是站在岁时的门槛上吗?南方人则有吃年糕的习俗。明代的《帝京景物略》就已经提到吃年糕,谐音为“年年高”,可知吃年糕事非一日,习非一地。这时候小孩子就最高兴了,除了玩还可以得到压岁钱。古代给儿童的一种饰物,形似钱币,上面有文字或生肖、图画,用来驱邪,真正是“钱”。现今的压岁钱已无迷信意味,而是一种亲情爱意的表示了,压岁钱也不仅仅是钱币,丰富多了。

过年是一个系列节日,不止除夕一天。这是全家乃至亲属团聚的大节,飞机火车,千里赶回,人情浓浓,喜气洋溢。

如今富裕起来的人们,已经不是吃红烧肉、穿新衣的问题。锣鼓敲起来,鞭炮响起来,焰火在天空中绽放出缤纷的图画,广场里看演出的人们熙熙攘攘,猜灯谜的人们绞尽脑汁,商业街上灯如白昼。许多人家还利用年节驾着私家车出游休闲,以掸去一年来繁忙工作之疲劳。而且,全世界的华裔都在热热闹闹地欢度中华民族的共同节日,真是全球同庆啊!

十二月文章8:为爱低头

文/汪远泠

十二月的天气愈发寒冷,我满腔的怒火被冷冻了一夜后逐步融化成委屈。当我泪眼婆娑跑去三叔家的时候,三婶一开门便说:“定是又跟***吵架了。”

妈妈是个女强人,很小的时候,妈妈已经独自开始了远走赚钱的路途。那时妈妈还只是个乡下出来的孩子,没有读过什么书,为了生存,为了赚更多的钱,她去过餐馆,炸过油条,干过印刷……在我长到七八岁的时候,我曾和爸爸一起去探望上夜班的妈妈,那些刚刚切开的纸每一张都比刀割得更快更疼,却要用手一张张捋顺,反反复复折叠多次成捆上架,每一捆都需要两个男人合力抬上去。而我妈妈,只需要她一个人。

在外打拼多年的妈妈学会了一身本领,把我和爸爸的衣食起居照顾得细致入微,让我生活在了“保险箱”,去哪里,参加什么活动,见什么人,待在一起多久,接到谁的电话,说些什么事情……无一不知无一不晓。同样,没有接受过太多教育的她,在遇见问题时也只能选择愤怒和暴力,最终引发我愤怒的离家。

三叔三婶坐在我身边,轻声对我说:“别僵着了,回去认个错就好了。”而我不以为然,我认为自己并没有错,反而是一次次尝试用讲道理的方式进行沟通却无果。三婶说:“你和***妈生活在一起二十多年了,她的脾气你不是第一天才知道,为什么不顺着她的脾气而是非要争出个对错呢?”

终于,我还是在夜晚的寒风中回到了家,看着坐在沙发上欲言又止的父母,我选择了低头认错:“爸妈,我回来了,我道歉,别气了。”

其实,无论我们生活在何种社会,哪个年代,不同的人永远有着不同的生活观念和自己固有的思想,或许是你不能接受的,也或许根本就是错的,但父母的爱永远不会是故意伤害,他们只是在紧紧搂着你的时候太过用力,不小心捏疼了你。有些问题能够改变就改变,有些问题,在无法改变时,我们更多该记住的,是怀抱里始终如一的温暖。试问,在这个世界上,谁能真心给予你保护,谁又能因为一句“对不起”立即释怀?

爱是虚无却又实在,坚实却又脆弱的,很多事情我们无需一定要争出个对错,为爱低头,才能让爱走得更加轻松和长久。

十二月文章9:白雪颂

文/李沅林

这是十二月十二日,冷冻寒天,期盼已久的一场瑞雪,终于降临了,我望着纷纷扬扬的雪花,陷入了沉思。

晶莹的雪,您漫天飞舞,似精灵,萦绕成春的使者。您盛产于隆冬之北国,您旋舞于九霄之凌空。随云车而载回,乘风马以巡返,凝天云而纷坠,越八荒之超然。

您越陌度阡,将世界装成洁净琼宇;您凝水封山,让坤乾化为清肌玉骨;您天然清纯,翩翩然如玉蝶长舞;您雍容大度,栩栩乎似梨花旋落。您欢舞、您轻盈、您晶莹、您妩媚,您欢舞似春月之少女,您轻盈胜秋月之冷瀮,您晶莹齐月神之洁皎,您妩媚超二八之娇娘。

千蛾齐舞兮乱天庭,冰花恣散兮迷人眼。体似鹅羽,夺秉灵于兰芷;质胜杨花,掠轻姿于莺燕。附木则千树万树花开,依草则千朵万朵莲灿。跹跹微步凌江水,觅而无形;簌簌琼花落山林,闻而有喧。中空瑟瑟兮仙籁响,静夜萧萧兮清乐弹。

素女有怨兮肯将梨花扬撒,舞北风之蹁跹?天女多愁兮忍抛素练齐舞,随朔气而盘旋?香飘两极兮,蝶疑春来;花分六瓣兮,雁惊北迁。

雪啊,似阆苑花飞,浓瑶台春残。水月难及,宜对一轮明镜;片片可掬,应识六瓣冰心。

雪啊,清兮泠兮,露为其魂;晶兮莹兮,霜为其干;柔絮过兮,世增三千净土;纤绒飞兮,人减八分杂念。

您质本清高兮激春花怒放,您性原洁净兮惹红梅欣妍。止朔风而尘埃落,除俗心而雅趣现。青松遇之则直,翠竹逢之弥坚。乐天再世应奇兮,摩诘重游复叹……

雪以其洁,而成人之名;雪以其真,而成物之美。况其遍洒大快兮,悦目赏心于护稼;况其遍及人心兮,正品淑德于行善?

花开有意兮,纷纷扬扬,却教日月无光;身去难寻兮,集水成殇,须待何人梦漾。

十二月文章10:剪一席时光,雪梦了江南

文/那抹离愁

十二月,江南的冬季漫散着严寒的气息,初雪漫天飞舞的流淌在氤氲薄雾的柔情水乡,绕过圆圆圈圈的枯茎残滕沾满在那断壁残墙上,沿着古老的双桥堆满在颓圮的篱墙,任北风呼呼的吹啸,白雪就这样乘踏着寒风,飘飘洒洒的舞尽霓裳,纷飞在人间,轻轻的碾碎在我无痕的香梦里。

灰蒙蒙的天空,抬头仰望着,一片片雪花如同梨花花瓣,零零落落;一朵朵雪花如是簇簇白菊,开一地寂静的风雅,盛一处冰清高洁的姿态;一层层雪花覆盖了整个漫散的冬季,我在唰唰的树林里聆听起一季物语,踏着白雪发出咯吱咯吱的旋律在路旁享受一段人生别样的风情。

雪花啊,雪花,你这一根根小小的白羽毛,多像柳絮般在轻轻地飘扬,我多想在此刻大声放歌,我忍不住捧出双手,仰望这灰朦朦飘洒的天空,洁白的雪就这样温婉旖旎般触碰在我的手心,我素白的指尖,我感受到了你在我心脏的边缘不停跳动,你有那么一点点冰凉,那么有一点点微寒,你是那么的可爱,那么让人心动。

雪花啊,雪花,你静静的躺在屋檐上黑漆漆的片瓦上,是不是你也在看人间万事苍茫永世无休;你痴痴的堆积在那砖块残断下的石头上,是不是散了一地的哀伤,孤零零的飘落着;你似乎调皮的跳跃在澄澄的冰心湖面上,瞬间融化在湖心里面,倾尽此刻,倾尽此情。

雪花啊,雪花,久违的雪花寂静的飘碎起一席美丽。你仿佛是我如初的故人,你那优雅轻盈的体态让我难以忘怀;你那温婉柔软的片刻娉婷让我充满迷离;你那婀娜多姿的洁白裙裳让我憧憬一篇优雅的童话心灵。你就那样优雅的出现在我的江南雪梦里,我看见你偷偷的藏在我浣花诗笺里,甜甜的朝我浅笑了一笔,痴迷。

看见,街巷的路人匆忙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那风雪里。雪花朵朵飞扬,我就这样撑着一把黛绿色的油纸伞一直沿着桥沿慢慢的走着,走着。岸旁,还几只孤舟系在木桩旁,雪覆盖的船浆,路边稀疏的脚印还未搅乱初雪覆盖的模样,冬雪的画面给了我一种生命的苍凉,给了我一种岁月的苍桑,错落的交织着淡淡的念想。

这开满雪花的江南,会有多少才子佳人为这皑皑的白雪添上笔笔氤氲的秀气,只可惜,我不是一位诗客,不能切切落落的描绘这如雪纯白的诗行里,我只能用简单的话来把你相忆。

我若念一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那该是何种画面?我若念一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该是何种淡然?我若念一句"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那该是何种心境?

看这苍茫的天地,望城楼银装素裹的山地,村庄里的炊烟在雪花的景象里缕缕升起,凝望着,不禁泛起丝丝冷冷的哀意,我在想,是不是此刻江南的雪花也是哀伤的,也在擦拭着心灵的过往点滴。

如果可以,可不可以许我在这个飘雪的冬季里做一个做梦的年纪,让我旖旎一次人生的美丽。我就于那千年的青灯壁画中,撑着一把黛绿色的油纸伞在雪日的江南里走出,一直静静的走向那黛瓦灰墙的雨巷中去;可不可以让我相遇一次戴望舒笔下的那个结着愁怨般的丁香姑娘,也如同她那般美丽动人,眼角也布满一丝丝哀伤,一点点恍惶;可不可以也让我在那古老的庭院中摆一张古琴,燃一块檀香,于那园亭的檐下看大雪纷飞,捡几枝飘香的腊梅,倾尽此景此琴,此生此情,轻轻的在人间弹奏一曲。

遐想着,像这样如此美丽的冬雪里,会不会也有那么一个人可以牵着我的手,不用撑着伞,我们便可一下子走到白头。憧憬那班唯美的情景,心的左岸没有彼岸的灯火,所以右岸童话里面才会在我心灵里面不停的闪烁。

雪,依旧下着,那么的轻,那么的柔,撑着一把伞,看片片雪花飘落,谁漫走在这无边的天涯,仰望这无边的海角,又会是谁穿越无边的人海,小心翼翼的捧起一朵纷飞的花雪,欣喜不己,万般宁静,或者是独自伤神,痛哭流涕。

路渐渐走远,回首再次回眸深看,雪已经在这个天地下满了江南。我轻轻的十指合掌,愿在这白雪飘落的瞬间,轻声的祈祷着,就让那些可爱纯白的雪花,慢慢带去那些飘飞曾逝去的记忆,把那些美丽的过往装饰成一串串的珍珠梦,轻轻的放在手心里,装进口袋,与这雪花静美的时刻,慢慢前行。

十二月文章11:十二月的雪

守望天空,不禁一丝叹、一丝感、一丝凉,与纯情的它接触,有一点羞涩,有一点悲凉。看空中朵朵飘雪,万里雪飘冰封,于整个城市丝显一些妩媚,与淡装浓抹多显的妖艳,在夜色的酝酿中,看晨的水晶挂在发梢,结满透明的惆怅,是我一生最初的迷茫。

看着这银装素裹的世界,有一丝爱恋,一丝幻想,这片片悠悠的银花,这感觉是悔恨、是依恋、是难过、是憧憬、是期待……

不知是何时何地曾在窗前看雪,凭纷丽的思绪在随那飞扬飞舞,是幻想憧憬的未来,还是留恋过去?十二月的雪带来的白色忧郁,

十二月文章12:腊月之辣

文/邓荣河

农历十二月,中国人习惯称之为腊月。不过在我看来,称之为“辣月”,更为贴切。

元旦,预示着新年的开始,但中国人真正意义上的“年”,那得等到除夕。特殊的使命,往往诞生在特殊的时节。无论是新年的崭新开盘,还是岁末的最后冲刺,寒冷中别有一番火辣辣的场景:厂矿企业加班加点,大小商场出仓进货,莘莘学子归心似箭,城市民工思家切切……

如果城市的“辣”味不足,那么十二月的乡下,绝对可以称得上“辣”得出色。尽管朔风阵阵,但村村相通的柏油路上,依旧驰骋着各式各样的骄傲——两轮的,三轮的,四轮的……式样不等,但心情相通。或顶着严寒走亲访友,或贩卖那些土生土长的希冀,或营运那些满怀憧憬的欢乐。

听,这边大嗓门的唢呐嘹亮起了欢歌;看,那头沉不住气的鞭炮炸开了喜庆。一时间,静谧的小村热闹非凡,平淡的日子挂绿披红。哦,那是乡下娶亲的场景。小阿哥一路上乐得合不拢嘴,辣妹子如腊梅般耀眼生动。现如今,乡下人的婚礼几乎与城里人的无异。唯一不同的,是那些令人割舍不下的闹洞房的老传统——要想成为新家的主人,需经过一番令自己热汗横流的考验,需经过围观者泼辣得近乎野性的折腾……

尽管屋外冷风刺骨,滴水成冰,但屋内滋滋作响的大火炉,肆意地燃烧着乡下人的热情。温一壶辣酒,道家长里短,诉来日年景。还没等那股子辣味咽下喉咙,不料又有老朋友光临。听,院子里那条忠于职守的大黄狗,已经极为兴奋地“汪汪”起了欢迎……

十二月文章13:打陀螺

文/李侠

小时候,十二月的东北,家附近的小河冻上厚冰后,父亲便带上我们几个小孩,在冰上手执缨鞭打陀螺。

我们玩的是小陀螺。放陀螺时,要先用鞭绳缠绕陀螺,弯身从身后翻转手腕,把陀螺往前抛,再往后一拉扯。当陀螺离手时,绕在手上的绳尾,迅速地向后一抽,陀螺就会沿着冰面旋转前进。当陀螺速度变慢,东倒西歪时,再用鞭子抽打几下它的侧面,陀螺又规矩地转个不停。

父亲放的是大陀螺,右手将绳头圈过陀螺钉,用左手压住,再用右手沿陀螺钉向外绕绳,缠满陀螺全身时,用双手搬起陀螺,举过头顶,用力地向冰上掷去,陀螺就会从天而降。这时要迅速抽回绳子,由下向上,边抽边打,陀螺就站在冰上旋转起来。小时候,看父亲放陀螺,简直是像看魔术一样。

打陀螺是个体力活儿。一会工夫,我们的头上就蒸发出白色的雾气。棉帽子戴不住了,围巾也围不住了,红扑扑的小脸溢出汗水。

父亲经常组织我们比赛,有时男孩一组、女孩一组,有时分男女混合两组。有时候,父亲一组,我们小孩一组。谁最后赢了,会得到一块大块糖的奖励。最后输了的,回家要帮妈妈洗碗。比赛结果往往都是父亲输了。

陀螺比赛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时候,我们在冰上画个圈,圈的外围再画一个大圈。我们将陀螺往圈子里打,陀螺在圈子里旋转。有时,也可用鞭子将它从圈子里往圈子外赶出来。只要到达圈外还在旋转,都不算它“死”。如果陀螺停止在圈子里,或者一鞭子抽下去就不动了,都算“死”了,就要把它放在当中的小圈内,任其他人处罚。

我们玩的陀螺都是父亲制作的。有的用木头制成倒圆锥形状,有的是斧头状或尖锐形,通常选用樟木或龙眼木。打陀螺的绳子一般都是我们自己搓的麻绳,结实耐用。有的陀螺在底部嵌入钉子,比较适宜旋转。但因为钉子需用钱买,大多数陀螺都是没有钉子的。

围在父亲身边,看着父亲做陀螺,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父亲会劈开大木头,用锯割成一个个小木块。然后把木块削成圆柱,圆柱的下部削成圆锥体。我们就在旁边数着能做几个陀螺,心里估算着有没有自己的份儿,然后把树叶子挤出绿汁来,把凤仙花挤出红汁来,让父亲在陀螺表面画上花鸟。

陀螺做好后,我们拿着漂亮的陀螺到处显摆,惹得不少小朋友扯着家长的衣襟来我家求父亲也给做一个。父亲乐此不疲,有求必应,时不时地嘴里还唱着民谣。

有父亲陪伴的冬天,总是那么快乐,幸福的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慢慢长大。如今,我看着握在手里的陀螺,看着白雪纷纷落下,轻声问:天堂里的父亲,您还在玩陀螺吗?

十二月文章14:时光缩影

十二月的冰霜

冷却了年少的轻狂

时光的缩影

让曾经的未来变成现在的过去

即便如此

每一张轮廓

却都还清晰的在眼前呈现

俏皮的发尾

和温柔的鬓角

那一路的经过

也依然如初般鲜明

有无数次的相逢

和无数次的错失

如果

对未知还有着期许

是否应该不要停下脚步

—— 墨小寻

十二月文章15:腊八节与腊八粥

文/黄吉祥

明天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腊八节。关于腊八节的来历,民间就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据传,腊八节最早起源于先秦,古人在这一天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驱鬼治疾,祈求来年丰收和吉祥。另一种说法是纪念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因为腊月初八这一天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所以腊八节又称作“佛成道节”。

腊八节这一天,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的配方,主要是从红豆、赤豆、红枣、桂圆肉、荔枝肉、莲子、核桃肉、花生、米仁、大米、糯米、枸杞等几种食材中选取八种,按一定的比例配制。先清洗后浸泡几个小时,然后用文火熬制5个小时以上,香甜稠糯的腊八粥就做成了。腊八粥的口感和配方其实与从超市买到的八宝粥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在平时喝叫“八宝粥”,腊八节这天喝叫“腊八粥”。若换一种说法,“八宝粥”吃的只是一种点心,而“腊八粥”喝的是一种文化。

在我看来,杭州人比其他城市更讲究过腊八节。往年每到这一天,杭州的各大寺庙、老字号中药房门口一大早就会排起长长的队伍,从各地赶来的市民等上几个小时领到一份祈求家人健康平安的腊八粥,高高兴兴带回去与家人分享。杭州施腊八粥,最早是从寺院开始的。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对南宋都城临安腊八节的盛况有记载:“(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从此,腊八节施粥便成了传统习俗。“文革”期间“破四旧”,这一传统习俗也被当作“旧风俗”废止。直到1978年,杭州灵隐寺为接待西哈努克亲王重新开放,恢复了熬腊八粥的传统。最近几年,灵隐寺每年向市民施粥30万份,数量居全国首位。今年初,灵隐寺腊八节已经入选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传统文化保护项目。

现在,杭州除了灵隐寺、净慈寺、香积寺等各大寺庙以及胡庆余堂、方回春堂等老字号中药房外,像老开心茶馆等单位和慈善组织也参与到了其中,而且出于安全考虑不再需要市民自己排队领取,通过广大的志愿者、雷锋车队的出租车司机,义务将一份份温暖的甜粥送到各个社区、福利院、敬老院以及为这座城市建设做出不懈努力的环卫工人、建筑工人、交通警察、公交司机、困难群体的手中。

一碗香甜可口的腊八粥,留住了这个传统节日,也温暖了这个三九严寒的冬季。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