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饺子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饺子文章1:饺子的遐想
文/镜心随行
说今天是中国人的饺子节,不足奇,也不足,因为今天是冬至。
冬至是要吃饺子的,为什么?小时候,拿这个问题问父母,得到的回答是: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的。再问:为什们会冻掉耳朵,而不是鼻子呢?回答便没有了下文。反正,至此以后,知道了冬至是要吃饺子的。
下班回家,刚进门,媳妇就说“我煮饺子吧”,“行么”我答道。灶台上一包速冻饺子已经打开,锅也架在了火上,黄蓝相间的火苗在锅底欢快的跳动着。冬至是个节气,算不上什么节日,不会有单位因为吃顿饺子给职工放假的。没时间包饺子,只得从超市买来速冻水饺煮着吃。
中午和同事在街边店已经吃过饺子了,味道也还行。可毕竟那不是和家人一起吃的,有点独享的感觉,不符合国人过节的习惯,晚上这顿饺子还是要吃的,团团圆圆。
猜想,今天集市上卖得最好的东西应该是与饺子有关的食材,羊肉、牛肉,或者是猪肉,还有那不可或缺大葱、韭菜、韭黄,包括芹菜、大白菜和萝卜,等等。同样,商场里饭馆里也应该是买饺子的云集,吃饺子的盈门。想必今天谁要是没有吃到饺子心里头会不舒服的,毕竟与平时吃饺子的意义不同。
饺子是中国人是最喜爱的食物,在众多的美食当中,对饺子的偏爱程度已非言语所能表达。谚语云: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可见饺子有很高的地位和认知度。饺子是中国众多美食中最具创造力的独特美食,在西方人眼里,这是一种很奇妙的食物,搞不明白馅儿是怎么被包到面里去的,也很想知道,为什么一盘饺子会让中国人欢天喜地。
在中国人的眼里,饺子好吃不仅在于人们对各种馅料的精心调制,以及它给人们身体提供的丰富营养,更在于附着在饺子中的美好寓意。客人来了包顿饺子,全家团聚了包顿饺子,亲人要远行了也包上顿饺子,只要是高兴的时候,饺子都会出现在餐桌上。传说,饺子和医圣张仲景救人性命有关,冬至这天吃饺子也是为了表示对他的敬重和怀念。
有人说,包饺子包的是尊重,是亲情。也有人说,吃饺子吃的是感恩,是珍重。就连电影《白毛女》中的喜儿她爹杨白劳也知道,“家里再怎么穷也要赊回二斤白面包上顿饺子过年”。饺子在国人的心目中是种“高贵”的食物。包饺子、吃饺子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热气腾腾的饺子被端上了桌,我望着摆在眼前的这盘饺子我却遐想不已。虽然这不是我和家人亲手包的饺子,似乎缺少了点亲手劳作的味道,但我依然觉得亲近。我以为,饺子应该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食物,是先民们智慧的结晶。我想,我们为什们不可以为这道美食大书特书呢,为什么不可以为饺子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呢,更为什么不可以为了每年的这天举家团圆包上顿饺子而放假呢,哪怕是半天,以此纪念我们先人们伟大的发明。
这道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历经千年不断被传承的美食是值得永远纪念的。
吃罢饺子,再喝上一碗饺子汤,叫做“原汤化原食”,这样的说法也只有讲究中庸之道的中国人能想得出来,讲得出来。喝茶,口里的滋味儿完全变了,没有了饺子的余香;喝白开水,口清了,香味儿也淡了,只有喝饺子汤合适。其实,中国人关于吃得智慧又何止饺子这道美食,通过吃认知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才国人最大的智慧。
中国人永远把吃是放在第一位的。人活一张嘴,会吃是福。为了吃,人们找到了“民以食为天”这样的理由。在这个理由之下,人们可以大快朵颐的吃,可以浪漫温馨的吃。大吃、小吃、豪吃、简吃、荤吃、素吃,只要是为了吃,什么奇迹都可以吃出来。吃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路上跑的;吃走着的、吃爬着的,吃土里长的、吃树上生的;吃一条腿的、两条腿的、四条腿的。假如世上有三条腿的东西,国人也会照吃不误的。
民以食为天是为“吃”找了个理由,先人们在吃的方面的创造更是让后世之人敬佩不已,他们不仅找到了“吃”的理由,而且还发明了一套“吃”的理论,在经过漫长的实践后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所遵从的必须,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养生理论。
寒暑春秋,四季轮回。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祖祖辈辈,生生不息。但先人们在劳作的同时,发现了自然变化的规律,总结出了中国人独有的生态观--节气。人们在二十四个节气的变化中,顺时生活,依节调养,望气候农耕。知道了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明白了人类的生息既要符合阴阳五行,也要与节气紧密关联。“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人们的饮食随着节气的变化与时俱进,春发夏长秋收冬藏,顺四时生活,调阴补阳,顺节气饮食,滋养身心。这就是“吃”出来的理论。
一个小小的饺子,集智慧与哲理于一体,乃大美食也。饺子可大可小,可蒸可煮,一切皆随人意。
饺子文章2:老瓜馅饺子
文/牛越
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这是很早以前就听说过的一句话,可见在老百姓心目中,饺子实在算得上不折不扣的美食了。
吃饺子,现在说起来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在我小时候,想吃顿饺子却不容易,那是只有到过年才能吃上的。那会儿,乡村人家都缺吃少花,然而过年了,哪怕砸锅卖铁,也要多多少少割点儿肉,给眼巴巴盼了一年的孩子们做几顿肉馅饺子吃。而在平时,想吃饺子,也就只能流着涎水想一想了。
平时吃不到肉馅饺子,素馅饺子其实还是能吃几回的。我记得小时候,母亲隔些时候,就会为我们做一顿老瓜馅饺子吃。
秋天里从生产队分粮分菜,常常会分到一些老南瓜老冬瓜,母亲就会从中挑选出几只个儿大的老瓜来,削去皮,再将瓜肉削成条,一束束黄黄白白的挂到屋檐下晾晒起来。这些老瓜条子,母亲就是专门用来剁馅吃饺子的。
我小时候,一日三餐,只有小米玉米来回变花样,然而再怎么变,小米也还是小米,玉米也还是玉米,小米玉米肯定不会变成大米白面;至于肉,平日里更是想都不敢想。白面虽然有一点,但钵子里实在也舀不出多少来。在这种情况下,母亲为了改善一下一家人的伙食,只能为难自己了——肉买不起,面有一点,那么就隔些时候吃顿老瓜馅饺子吧。
三十多年了,我已经记不得老瓜馅饺子的味道,但它的味道绝对无法与肉馅饺子相提并论却是可以肯定的。那么,我想,饺子好吃不好吃其实全在馅吧,换句话说,吃饺子其实就是吃馅吧。而素馅再怎么精制细作,恐怕也是赶不上肉馅香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记不得老瓜馅饺子的味道了,但却始终忘不掉母亲的忙和累。我们家家口大,剁馅、和面、擀片,包饺子、下饺子、捞饺子,直至洗锅涮碗,一应活计似乎都是母亲一个人在忙乎。然而,忙乎着为一家人做饺子的母亲,忙到最后别人都吃饱喝足了,却常常自己只能喝点饺子汤……
虽然老瓜馅饺子无法与肉馅饺子比,但对我们来说这却就是美肴佳馔了,因此一个个吃得有滋有味,狼吞虎咽,头都顾不得抬一下。想啊,一张嘴每天与小米玉米打交道,久旱逢甘霖般的好容易逮着一顿饺子吃——是素馅是肉馅都在其次——能不吃得有滋有味,狼吞虎咽吗?倘能十来天半个月就吃一顿老瓜馅饺子,那实在就是神仙过的美日子了……
时过境迁,现在,已经没什么人再稀罕吃什么饺子了——我当然说的是肉馅饺子,素馅饺子大概早没人再吃了——甚而至于我觉得,“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这句话简直老得有点可笑了。而在这种情况下我却想起了老瓜馅饺子,是因为我又想起了我的母亲。
三十多年前的老瓜馅饺子,我虽然不曾吃出浓浓的肉香,但却吃出了母亲无尽的爱意。这种鼓囊囊包满母亲无尽爱意的老瓜馅饺子,我再也吃不到了。
饺子文章3:外婆的南瓜饺子
文/宁琳净
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身为北方人,我最喜欢的就是饺子,用我妈的话来形容,说我打小就是个饺子迷,不管什么馅,只要是饺子的形状,我都会吃得不亦乐乎。老妈说的一点儿也不夸张,因为真的有那么几次,下班回家看到热腾腾的饺子,我捧起来就吃,最后开始打饱嗝儿了,才忽然梦游似的问老妈:“今天的饺子是什么馅呀?”
平时包饺子,没什么讲究。只记得小时候,到了每年的冬至,只要外婆住在我们家,她总是要包南瓜馅的饺子。至于原因,她老人家也说不上为什么,只说是老辈传下来的习惯。
要包南瓜馅饺子,除了葱和姜这些必备的材料,还要早早买好虾皮。到了冬至那天,挑一个又大又圆的南瓜,洗干净,用刀刮去它的皮,切开,把瓜瓤挖出来,瓜要擦成丝儿,加葱末、姜末、香油、盐、味精和熟花生油,虾皮洗干净,沥干水也放进去,把这一大堆东西搅拌均匀,饺子馅就准备好了。
外婆忙着准备的时候,我们小孩子通常也没闲着,挖掉的南瓜瓤,里面可以挑出南瓜子,特别饱满的,可以留下来,明年拿它当种子用。剩下的南瓜子,则可以洗干净,晒到窗台上,过不了几天,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纯天然南瓜子了,这也是外婆最喜欢的零食呢。
大人们聚在一起,有的擀饺子皮,有的动手包,说说笑笑很热闹。我瞅准没人注意的时候,偷偷跑过去,揪下一块儿面团,把它捏成各种好玩的形状,开心得不得了。
晌午时,饺子终于包好,煮出来的第一碗,母亲总会虔诚地将它放在灶前上供,口中念念有词,大概是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吧。终于等到外婆招呼大家吃饭,我迫不及待端起碗来,夹住一个狠狠咬上一口,烫得说不出话来!
吃完南瓜饺子,外婆会念叨,“这就开始数九了,天要冷啦。”她让我们拿出用过的旧练习本,说每天在上面画一朵花,等画到“六九”时,春天就来了……
多年以后,当我站在异乡的土地上,回想起外婆的南瓜饺子,唇齿间仿佛还留着那清淡却又鲜香的滋味。同时,耳边又响起她那慈祥的声音:“别怕,画一朵花,就离春天近一点儿……”
饺子文章4:咯牙的饺子
文/杨智航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糖果、花生、枣和钱币等包进馅里。吃到糖果的人,寓意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幸福;吃到花生的人寓意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寓意早生贵子;吃到钱币的人,则预示着来年将财源滚滚。
而且我家就是此项传统的资深传承者,我们将除夕夜的饺子叫跨年饺。自从记忆起,我们家的饺子一直是我认识的小伙伴中吃的最晚、最准时的。凌晨的整点就是饺子出锅的时候。此刻外面鞭炮齐鸣,烟花四射。”家里电视的春晚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重播。我爷、我哥还有我在外面放炮。我奶、爸、妈则在盛饺子。由于烟花的吸引,经常被父母叫回去吃饺子。每次都盼望着多吃几个硬币,因为我家一直把压岁钱跟吃到硬币挂钩,一家六口人,饺子中有六个一角硬币。每个硬币代表着固定的数额,倘若要是六个硬币都被我吃到了,那当晚都会是我的,没有老大的,压岁钱只给吃到的人。小的时候还为此被老大揍了几次。
随着生活的进步,一角所代表的面额改动过好几次。不过这个包硬币传统一直伴随到现在,压岁钱停滞在我们参加工作那年。
因为随着家里老人的年纪逐年增加,他们的身体健康就是我们愈发看重的,所以我们现在吃跨年饺的时间也在近几年逐渐地往前挪。
每到除夕夜我们就全家齐上手,共同包着跨年饺子,温馨的家庭其乐融融。像现在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的日子一年也出现不了几次,借着过年,借着包饺子,借着看春晚增进家的归属感,联络一家人的亲情。
今年擀饺子皮的是我奶与我妈,而包饺子的则交给了我老爸,我哥还有我。偶尔爷爷也过来掺和一下,包几个饺子。每次在父母准备饺子馅的时候一如既往都会准备一些花生与六个一角的硬币(消过毒的),哪怕现在已经没有了压岁钱,但图一个彩头、一个吉利还是不能缺少的。
一碗饺子下肚,吃到两个硬币饺子,四个花生饺子,虽是本命年,丝毫挡不住今年的好运。
饺子文章5:荠菜饺子
文/藏玉华
“哎呦”,菜场里又到处飘满了荠菜的泥土芳香,馋得我直想吃用它作馅包的饺子。我也不由回忆起早春二月到郊外挖荠菜的情景。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你看那极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荠菜花,带着早春的原野气息从冰天雪地里破土而出,“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的确,多日的雨终于被太阳的灿烂驱散,放眼望去,沉默的大地朗润起来,料峭的春风悄悄捎来满山遍野的荠菜花香,弥漫着、缭绕着……借着春意荡漾。我闭起双眼,肆意地、尽情地、深深地吸吮着。
返青的麦田里长出许多野荠菜,我饶有兴致地挖着,这儿一棵,那边一簇,撒落在阡陌上麦田里。这是从《诗经》里一路走来的荠菜,“谁谓茶苦,其甘如荠”,从那时候起到东坡先生“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的清苦生活里,人们对荠菜有了更深一层的情愫,而在今天的生活中,它则成为人们珍贵的绿色食品。
“春来荠美勿忘归”,该回家喽,拎着一兜鼓囊囊的荠菜,踏着轻盈的脚步得意地哼着小曲,久违的畅快袭上身来。
“三春荠菜饶有味”,回到家就该包饺子啦。
扎上围裙,撸起袖子,拿着剪刀,挑拣荠菜。我把略去杂草和枯叶的荠菜浸泡在水盆里,刚刚还是灰头土脸耷拉着的荠菜,一旦吸足了水,顿时面貌一新。一片片羽齿状的叶子支棱着,嫩生生绿莹莹的。把洗净的荠菜用开水一汆再经冷水一激,顿时,那种渗透在大地深处的芬芳便散发开来。
剁碎的荠菜搭配上其他佐料搅和成馅心,包妥的饺子鼓鼓的透着诱惑。一个个热气腾腾飘着清香的荠菜馅饺子咀嚼在嘴里,口水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舔舔嘴唇,咂咂嘴巴。这无法抗拒的荠菜饺子的诱惑啊!
瞧着盖帘上密匝匝的饺子,我感觉好像缺点什么。细细一想,美食是需要分享的。我随即打电话邀雪儿来品尝。她兴奋地来到我家……锅上氤氲着白色的气体,乍暖还寒的时节,小小厨房洋溢着温暖。雪儿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打着嗝吆喝再来一碗饺子汤。“不着急不发慌,吃了饺子再喝汤。”雪儿美滋滋地边吃边说。几个饺子就让她这么快活,我懂得了快乐的简单。
饺子文章6:包饺子
文/黄俊里
我的童年乃至少年都因包饺子平添了许多乐趣。我们这儿有一个习俗,每到春节来临前夕,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腊月二十九,父亲就发布命令:该包饺子了。于是,母亲就开始忙碌起来,而我们兄弟姊妹则围着父母雀跃嬉闹。父亲对包饺子这事看得很重,所以,对饺子的原材料要求很严格。如饺子馅儿要搞两种:猪肉掺白菜一种,牛肉掺大葱一种。那猪肉要肥瘦均匀,那白菜不要外面的帮儿,那牛肉要先用开水去腥后再剁碎,那大葱不能是冻的,等等。母亲也乐意接受父亲的“指示”,忙得团团转,忙得汗流满面,忙得不亦乐乎。间或,玩耍的我们妨碍了母亲干活儿,也不会受到往日般的责骂,至多,父亲严厉地瞪一眼,母亲说出类似“再闹不给你们饺子吃”的吓唬话来。我们也明白:这时的爹娘是不会打骂我们的,不仅因为他们的心情和我们一样好,更主要的是他们没工夫管我们。
因为要包很多饺子,所以头一天制作饺子馅儿,刀在案板上当当地剁着,甚至整个村落都响起了剁馅儿的声音,怎么听怎么像唱歌,那旋律极像冬天里穿在身上的一件棉衣,让人温暖。馅调好了,那香味儿沿着这家的墙头爬到了那家,又顺着那家的房顶溜到了另一家,满村子飘着醉人的香味儿。
第二天白天和面。面虽说不很白,却是自家地里生产的优质小麦磨成的,绝没有添加成份。这时,父亲必定开始在旁边“监工”,母亲和面,我在一旁调面与水的比例。往往水加多了,父亲就淡淡地说:“面和稀了。”母亲忙加面,然后继续用力揉和着面,都不敢反驳一句。面和好了,母亲在和好的面团上苫上干净潮湿的毛巾,以防和好了的面风干变皴。
吃过午饭后,父母把预先准备好的面板、几个硬篦儿、小擀面杖、三两个扁匙子一一洗干净,然后把面板架在屋中央,炕上放上短腿方桌。一切备齐了,一家人团团围坐就开始包饺子。
母亲揪的面团儿小巧玲珑,饺子皮擀得圆嘟嘟的,包出来的饺子更是秀丽可人。我拿出花剩下的二分钱,偷偷地递给母亲,让她包到饺子馅里。看谁能吃出硬币,谁吃出来谁有福,一年当中有钱花。母亲小声对我说:“去洗干净了。”我洗净拿回来,看着母亲包在两个饺子里,一个里一枚。母亲解释说:“吃到一枚有福,能吃到两枚的人福最大,一年到头钱不断。”
我想吃到包有小硬币的饺子,一年里有钱又有福,专挑饺子形状秀丽的夹着吃。我只顾找硬币饺子,饺子到嘴三下五除二的胡乱一嚼就吞下,很快就吃饱了,也没见到硬币的影子。正在纳闷,发现奶奶吃着吃着冷不丁停下,张着嘴不再咀嚼。我立刻明白,奶奶吃到硬币了,便喊着:“奶奶有福哟,奶奶有钱了。”只见奶奶用手心接着,吐出一枚小硬币,嗔我一眼说:“大过年的,别瞎嚷嚷!”奶奶说完又将手伸到嘴边去接,我连忙喊:“奶奶吃出两枚硬币有大福呀,奶奶又吃出一枚硬币了。”说完瞪着双眼看奶奶吐硬币,可是奶奶吐到手心里却是一颗老牙。我一惊,把一碗饺子汤碰洒在桌子上,母亲也知道惹了祸,脸色通红,赶紧拿一块抹布擦桌上的汤水。
小小的饺子,浓缩进了多少浓浓的情愫,小小的饺子,不仅代表着一种团圆与温暖,表达着一种积极、奋发向上的情绪,更彰显着一种和谐的生活情调,蕴含着一种温馨与绵绵的亲情。
时过境迁,往事已成为美好的回忆,饺子早已不再是人们过年时才包的美食,但是,我却非常怀念小时候包饺子的情景,毕竟包饺子曾经给我、给飘逝了的岁月带来过许多乐趣。
饺子文章7:白粥
文/刘吾福
下岗街上有几家饺子馆,生意都还做得可以,老板呢,大都是一些工厂的下岗工人。
每天早晨,饺子馆里的食客都比较多。
后来,乡下的老汪也进城来,在下岗街租了一个门面,做饺子馆。
饺子馆里的饺子一般有蒸饺,拇指大小,用圆圆的小竹蒸笼,一层一层地蒸,一笼十个蒸饺。三块钱一笼,一般肚量的人,一个人一餐有了一笼,再加上一碗白粥,也就够了。还有米饺,那就是用大蒸笼蒸出来的,里面的馅很大,一块五一个,一般来说,一个人吃两个,再加上一碗白粥,就饱了。
这里的关键就在那一碗白粥。
白粥是用稍软一些的大米,用大锅子煮出来的。一碗一块钱,这都是行情价。食客们有了这一碗白粥,肚子自然就被撑饱了。
老汪的白粥比一般的饺子馆的白粥要做得更好些。
老汪的白粥用的大米是泰国香米,不像其他几家饺子馆,用的是本地的大米,又硬又不香。那泰国香米又软又香,用细火慢慢地熬,熬出来的白粥又香又稠又粘,吃了叫你简直流连忘返呢!
更重要的是,老汪的白粥不收钱——那才叫真正的“白”粥呢 ——只要你吃一笼蒸饺或者两个大米饺,就可以任你吃一碗或者两碗白粥,都不会收钱的。所以,老汪的饺子馆人气特别旺——那是另外几家饺子馆不能比拟的。
附近小区有一个跛子,大约五十岁左右年纪,每天一瘸一拐地“颠”到老汪的饺子馆里来吃早餐。
到了老汪的饺子馆里,跛子从老汪的台板上拿一个碗,去锅里舀了满满一碗粥,坐在桌边“稀稀”地吃。连吃两碗,然后放下手中的碗,对老汪说,汪老板,给我来一个大米饺……跛子拿着那个大米饺自己并不吃,却另外舀了一碗白粥,连那个大米饺一起拎了,回家去。这样一来,跛子明显占老汪大便宜了——才一个大米饺,就蹭了老汪三碗白米粥!
尽管在一旁的食客们“嗤”着鼻子,对于跛子的这种“蹭”白食的做法很不屑一顾,但是,老汪什么也没有说,依然对走出门的跛子说,好走啊!欢迎你再来啊!
说“再来”,跛子还真的“再来”——跛子每天都来,无论天晴下雨,从不间断,而且,总是一个大米饺,“蹭”三碗白粥,而且自己从来不吃大米饺,总是吃两碗白粥,总是将大米饺和一碗白粥带回家去。
每当食客们议论起跛子来的时候,老汪总是淡淡一笑——这是一个可怜的人,一个可怜的人哪!
就这样,跛子一直在老汪的饺子馆里吃了大约一年,也就是“蹭”了一年的白粥。
这一天,跛子又来了,跛子手里拿着一扎人民币。
跛子语无伦次地对老汪说,汪老板啊——谢谢你这一年来对我的关照哦,这里是五百块钱——我娘说了,不要贪别人的白食。我娘特别喜欢吃你的大米饺,更喜欢吃你的白粥——是你的大米饺和白粥让我娘多活了大半年呢!前几天,我娘已经去了,我娘搭帮你,活了整整九十岁呢!
跛子说着,就将手中的钱递给老汪。
老汪将手一推,咋说?我老汪会收你的钱哩?你将我老汪看成什么人啦?
老汪说着,就又亲自拿了一个大米饺,舀了一碗白米粥给跛子吃……
跛子含泪吃完了大米饺和白粥,交给老汪一块五角钱,然后一瘸一拐地走出门去。
老汪看着跛子的背影说:
好走啊!下次再来啊!
饺子文章8:冬至
文/一针
冬至,传统而言北方饺子,南方汤圆。然而,我家好像并无此习惯,仅仅停留在这是一个节日,但却不会看得太隆重。我也是到了大学之后才开始过冬至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的,虽然我并不知道这个节日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却发现周围的人都在热闹着,便跟着热闹,这就是所谓的从众吧,其实有时只是为了不显得太另类。
今年的冬至原本的节奏应该是:下午上完课,回宿舍叫个外卖,看电影,晚点出去买份汤圆应下景,便如此结束,平平淡淡,如平常一般。但是,这一切被闺蜜的信息甜蜜打乱,闺蜜约我晚上一起吃饭,在她看来,所谓过节就是和好朋友一起吃吃喝喝,聚一聚。想到我本身也没有什么事情,便答应了下来。
我总觉得今天的天气很美,尽管在很多人看来不过是空气中的灰尘太多。灰尘凝聚空中,飘而不散,形成了一种朦胧的状态。这种状态偶尔出现一次仍有其独特之处,若常年如此,成就灰霾,便再无此心情去欣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即使再美的风景也无人会去欣赏。
前几日,自己给自己买了一件毛衣,时机恰好,快递于冬至到达,一份礼物的惊喜由心底而发。这几天忙碌着,幸运的是老天待我不薄,把所有的事情都自然而然的帮我错开。本已忘记今天有课,想着下午应该要练车,却收到教练的通知,冬至放假半天,无法练车,接着下午上课的信息传来,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的。
晚上,应好友之约去吃饭,本想吃饺子,却无奈地发现因为是冬至,吃饺子的人很多,店里早已坐不下。又因受不了店内的拥挤,就只好另找地方吃饭。饭后,闺蜜宿舍中准备自己煮椰汁汤圆,当然,椰汁与汤圆都是买的现成的。在等她煮的时间中,我去另一个地方吃汤圆。因为挚友在那里卖汤圆,那家店是挚友老乡的阿姨开的凉茶店,而去年我同样在此吃汤圆。这家店就在学校门口,所以经常会喊挚友过去坐着聊聊天,当然,冬至也不例外。
平日里我也经常前来光顾,因此也不客气,直接叫了份汤圆。接着便假装不认识挚友,一个人坐在店里面默默地吃着汤圆,听着他们说着我听不懂的家乡话。他们聊天的过程中,偶尔有人进来买凉茶、汤圆、双皮奶等,阿姨离开时,就是挚友在帮忙卖,偶尔尝试一下,体验一番,同样也是一件趣事。
吃完汤圆休息一会,便收到好友的信息,喊我上去吃她亲手煮的汤圆,我便起身告辞,奔赴另一场约会。吃完美味的汤圆便与好友聊了起来,说起我们的共同好友,同样是我们的闺蜜,说着让人心寒的事情,我只能默默地听着,却不知道该发表怎样的言论方为适合。人际关系总是十分之微妙,有时会突然间亲密,有时会突然间疏远。好友与我讲了很多,都是小小的细节,最后却造就了压垮朋友亲密关系的巨大稻草。或许说的很多话我都会忘记,但却记住了一句话: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谁是离不开谁的,我当你是朋友才一再隐忍,但是我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你需要改,若你不改,我便离开。好友在最后送了我一份圣诞礼物,一个暖手的物品,可以把两只手伸进去那种。始终感谢着一直惦记着我的朋友们,当世界崩溃之时,还有他们的支撑。
挚友忙碌了一个晚上,我已记不清多久没有与挚友聊过天了,或许已经忘记了如何开始聊天。总是归于有事说事的状态,但是明明有很多的话想要说,却无法说出口。就如同今晚,我本有许多许多的话想说,奈何挚友累了,要睡觉了。因此,即使再强烈的意愿也只能作罢,而想要说的话,到了明天已不想再说,或者失去了提及的意义,不说也罢。原来,聊天也是需要及时,很多话,无法马上说出口,很多心情,难以立刻表达,过后,已无所谓。
冬至,两份汤圆,一份情感,好似找到了安放之地,或许,是尘封之地。
饺子文章9:一盆饺子馅
文/郭远清
大年三十,盘了一盆饺子馅。小区封闭,就我和妻子吃了一顿,那馅,还冒着尖。妻子说,包成包子吧。我脱口而出,见了馅,不是饺子,就是包子,习惯思维。她不服,说那看你的。
那就把饭变成菜吧。我把豆腐皮切成菱形,放上馅,对角裹住,用海带丝在中间扎紧,像只小船。炝锅,爆炒,配上青菜,摆盘。碧波荡漾,湖面泛舟。妻子说:“这不还是皮是皮、馅是馅吗?”她顺手把白菜叶子一焯,馅一卷,上笼一蒸,切成段,配了一个高汤,撒点香菜末,做了一个白菜卷。有菜有汤,蛮好。
妻子说得没错,这还是皮是皮、馅是馅的思维模式。那就不要皮了。我把肉馅儿,团成大丸子,上笼蒸,待熟时,淋上蛋液,顶部,撒上香菜末,蛋液凝固,出锅。把焯过的青菜铺底,清蒸狮子头。这一招,她虽有点意外,仔细揣摩以后,说这就是把炸,变成了蒸嘛。她把肉馅爆炒一下,配上粉条、洋葱末、红萝卜末、芹菜末,做了一个“蚂蚁上树”。真是高手,见招拆招。
馅,不多了,妻子说,送你一个菜。把茄子切成薄片,肉馅,夹在中间,蛋汁一裹,炸成金黄色。炝锅,西红柿、豆瓣酱、少许白糖、熬汁,糖醋茄盒上桌。这回,吃惊的是我了。
负担,变成了惊喜,始料未及。每个菜,我都拍照。儿子在外地,发了一组过去。儿子说,有发散性思维,从理论上讲,可以开发出更多:皮,可以有各种各样;烹调方式,可以有各种各样;配料,同样也可以有各种各样……排列组合的结果,可以无限大。并提出要求:疫情结束回家,要吃到全新的菜。末了,还有个龇牙咧嘴的笑脸。
妻子说,啥是全新的菜?我说不知道,但肯定不是过去妈妈的味道。她说唉,这饺子馅儿,还惹出事儿来了。我说事儿不大,你看着办呗。她说啥叫我看着办,这是你惹出来的事,如果按照我说的,包成包子,啥事儿没有。我说是没有,可这几个新菜也没有。
这几天,妻子一直在琢磨菜谱。冰箱门,时关时开。那满满当当的冰箱,装了些啥,平时是看不见的,如同我们的大脑,只有打开门,亮起灯,哪些是新鲜的,哪些是要处理的,哪些是可以继续储存的,才清清楚楚。用新的眼光,去排列组合,那味道,才会是新的。
记得有句讲饺子的诗:“有才何须多开口, 万般滋味肚中藏。”一个饺子,就有万般滋味,还有啥不能创新的呢。
饺子文章10:菜薹饺子
文/文靖
时过春分。一阵雨后,花随风落,原先花与叶经水相连的静物变成了绝美的GIF动图。
美则美矣,但这样一个困着的春天,我只想吃一口春天的味道。
花是墙头外的海棠花,叶是院墙内年前撒下的小白菜,眼见抽了薹,碧绿水嫩。
近期工作不再紧张到加班加点,朋友圈也活跃了,各种食色勾魂——挖了小蒜做饼的,撅了蒲公英蒸包子的,掐了香椿头裹鸡蛋的,尽是头茬春菜。作为食物链顶端的杂食动物,所有对于七荤八素的欲望都会在这个季节蓬勃生长。家中“小兽”趴在沙发上刷我手机,对着美食咕咚咕咚咽口水,不时发出绝望哀号。
我这现成的一园子好时蔬啊,陆钟辉写《菜薹》:“菜甲乍生薹,肥嫩胜笋蕨。”菜薹的鲜美,无须佐料,仅以油盐,便是人间极品也。
但我突发奇想,就想用来包饺子!
菜薹饺子?既没吃过,也没听过。但大家非但没有异议,还很配合:“我去买饺皮!”“我可以帮忙包饺子!”
清代诗人袁枚写过:“薹菜三月抽花柄,即薹菜心。炒之最柔嫩,剥去皮,入蘑菇新笋做汤,鲜美无比,若炒食加虾肉亦佳。”确实没说可以作馅,却另有一道“梅花汤饼”可考,就是梅花饺子。今人依古法,得之菜薹汤饼,想必错不至远。
趁着雨后初霁,挑那肥大的菜茎剪下一篮,洗的时候,欲将花瓣留之,到底雨水打过,失了水灵,捞了扔了,恍惚如扔了一首诗。洗净晾干,一厘米一刀切下去,然后望着一盆碎菜,突然“掉链子”,不知下一步是作如何。
饺皮和肉都来了,“大当家的”指导说,加盐把水挤掉。那么肉呢,怕煮不熟,就倒进油锅翻炒一遍,炒到一半发现忘了放姜,匆忙撒入姜末。最后将碎菜倒扣入锅搅匀,这馅就算大功告成了。这时候众人观“馅”,觉得很是“与众不同”,不像饺子馅,倒像包子馅,自带黑暗料理气场。接下来一家三口洗手上阵,半个小时,两斤饺子皮包完,还剩一半的馅,明智地炒作小菜。
头锅饺子是我尝鲜的,作为早饭。“大当家的”给我下好饺子继续钻被窝了,待我吃到第三个的时候,开始问:“味道怎么样?”我顿了一下,大抵一言难尽吧,有菜薹的青涩味,馅也松散,好在皮没破、气没跑。总之,能吃!
显然这个回答让他不太满意,一骨碌爬起来,从我碗里夹了一个,表情复杂,半晌,评价说菜薹可能不是做馅的优选。但是清淡,不错!继而恨不得来杯酒,曰:“饺子搭酒,越喝越有!”
周末回乡,说起这事,婆婆笑说,菜薹不是不行,但要开水焯过一遍,切碎,不要用盐。再问,好吃吗?“大当家的”一口回答:当然好吃!
能不好吃?殊不知,这是20年来全程全家亲自动手的首次包饺子试验,若不是庚子鼠年开春的这个特殊假期,“大当家的”还不叫大当家的,得名来源于“小兽”赞她爸厨艺大进而为“中华大当家”。
这文化人真要讲究起来,秀色可以餐,斯文可以食,清供可以是“口腹之奉”,连文学评论都可以当成菜谱流传。区区菜薹饺子,说“当然好吃”,也不一定就是不好吃,因为吃的其实并不是饺子,而是春天,是怀念,是想象力,是生活的美,是人生的某种哲学。
这时我突然明白,为何当时大家对“菜薹饺子”这个提议都没异议,因为都是外行啊。外行指导外行的时候,那感觉可好得不得了,足以令人信服。
饺子文章11:立冬时节饺子香
文/陈真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立冬时节,田野里已几乎没有了什么农活儿,一家人也不再鸡啄米似的忙碌。于是,母亲便有空闲时间庆祝立冬节气的到来,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为全家人做一顿饺子。
为购到新鲜的食材,做一餐可口的饺子,父亲往往都是匆匆吃过早饭,推起自行车,把我放到后座上,一路颠簸到街上,与集上的那些小贩“斤斤计较”。在家庭经济支出方面,父亲是比较吝啬的,为能减少开销,他不辞辛苦,又在家里的小菜园里种植许多种类的菜蔬。因此,他到街上只需要买一些肉。
父亲在一家肉摊前停了一下,用眼瞟了一下案板上的肉,摇摇头,随即转向另外一家,辗转数家后,他最终在一青年的肉铺前驻足,或许父亲认为,青年人做生意经验不足,说不定更容易讲价。
青年嘴很甜,张口叫道:“叔,来割点肉啊?这些都是今天的鲜肉,买些回去包饺子吧,保准好吃!”父亲脸上露出将信将疑的表情,试探般地问道:“多少钱一斤啊?”
“都是挨边庄的,不可能多要,市场价,六块钱一斤。”
“哪有这么贵,说个诚实价。”其实,父亲并不知道肉价,因为家里平时很少买肉,但他很聪明,无论小贩说什么价格,父亲都要压低一些。经过几番讨价还价,价格都快被压到小贩不愿意卖了,父亲嘴角微微一笑,只好善罢甘休,终归是父亲如愿。
父亲拎着肉,带着我,风尘仆仆地回到家。
母亲在家里早已择好韭菜,擀完面皮。她把肉放进温水里,浸泡一会儿之后,重新洗了洗。母亲是做家务的一把好手,把肉平放在案板上,一手操起菜刀,厨房里传出“噔噔噔”的剁肉声。声音平息之后,母亲把切碎的韭菜撒到肉馅上,撒进一小勺盐,又搅拌一阵儿,使盐充分浸入饺子馅里。
这个时候,母亲吩咐我到灶膛前去烧水,她和父亲则开始包饺子,一家人分工合作,其乐融融,不时开开玩笑,笑声充满整间厨房。等到他们包好饺子不多时,锅里的水也烧开了。母亲把饺子下到锅里,用勺子搅拌几下,防粘,嘴里还念叨着一句关于饺子的谜语:“南边来了一群鹅,扑通扑通跳下河!”
她拿出来勺子和碗,准备盛饺子。锅里的水沸腾着,都快要把锅盖掀起来,母亲看火候差不多了,手疾眼快,一手掀起锅盖,一手抄起漏勺,盛出香喷喷的饺子。
第一碗总是属于我。抱着满满一碗饺子,我屁颠屁颠地跑出厨房,母亲还在身后心疼地喊着:“我的孩儿来,慢点儿。”
立冬时节,万物收藏,我也要把当年一家人在一起吃饺子的记忆珍藏,放在心底,永不遗忘。
饺子文章12:母亲的饺子
文/麦浪
孤身在外,又遇冬至。
多年来的冬至,我都会谢绝朋友的邀请,一个人猫在厨房里,鼓捣出一大碗饺子,然后在淡淡的月光里,就着一小瓶二锅头,度过寒冷的思乡之夜。
大半生里,我爱下厨房,喜欢鼓捣不同特色的美食,但千变万化,饺子却是我的最爱。无论走到天南海北,只要听说有饺子吃,那一切山珍海味全是浮云。
饺子,历史悠久,源于南北朝的“角子”,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如今,经过历代食客的传承,已成为芸芸中华一大美食文化,并深深植根于民众生活之中。
经过多年的人生感悟,我认为,饺子之所以能得到上朔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的广泛喜爱,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这种食品取材不拘一格,只要是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水里游的,统统可以选用。二是饺子巧妙地将主副食品完美融合,自成一体,体现了古人天地合一的精神境界。一碗饺子端上桌,虽不显富贵,但却有形,不吭不卑,荣华内敛,待客不寒碜,自用能解馋。不同的日子里,一碗饺子,即可作为主食,也可当菜下酒。这东东可水煮、油炸、生煎、清蒸,各种厨艺随意折腾,最终形不变味不散,个个精精神神,清爽可口。也正是它的这些特点,才使得民间宫内千年传承,让中华后人进化了一个海纳百川的好胃口。
在饺子发展的历史渊源中,中华母亲们的作用,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华的社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男子奴役女人的天下,女人们不仅要和男人们一样耕种劳作,还要承担起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的重任。也正是在母亲们日熏忙碌的灶火旁,发现并以智慧掌握和发展了这一贫富均纳、南北适用的东东。
我的故乡在黄河岸边,母亲是喝着黄河水长大的,具有北方人的饮食特点。而我却是淮河水泡大的,明显有着南方人的饮食习惯。但是,母亲的乳汁已经深深沁入我的血脉,我的饮食也就融入了南北习惯,这种习惯的标志,就体现在饺子上面。
小时候,没见过家中摆桌设宴,唯有来客或休闲时,母亲张罗包饺子的记忆。我十分留恋那时包饺子时的情形,一般情况下,都是母亲先和面拌馅,准备完毕,一家老少围着圆桌一起包,那一边包饺子,一边谈天说地的亲情融融,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场景。
从小跟着母亲吃饺子,胃部也就有了对饺子的瘾性,所以,隔一段时间不吃,就会像烟鬼们一样犯瘾。但后来几年,我却对饺子开始了排斥。原因是,当时我进入了淘气年龄,十分顽皮。每当家里包饺子,寂寞没人陪我玩耍,于是就无事生端,招惹这个掀翻那个,弄得大家都很烦。有时母亲急了,上来就是几个结结实实的大巴掌。这巴掌一下去,满屋吵的、劝的、责备的、劝慰的,自然是满城风雨,泪雨涟涟。等到饺子上桌,没有了欢声笑语,只得憋屈下咽。连着几次,气滞胃囊,就呈现出民间所谓的“积食”现象。到后来,我只要看见饺子,就会条件反射般的腻歪。于是,每逢家中再吃饺子,都要为我单独特供一小碗葱花鸡蛋面。
儿子拒食饺子,母亲急在心里,于是,四处祷告,终于求来一方。每当家里吃饺子,都要特意留下几个,先放在灶台上焙干,然后碾碎,加入红糖冲水让我喝,并且严令家人,今后吃饭前任何人不得惹我生气。于是乎,不知是此方神灵,还是母亲的爱心感动了苍天,不觉地,我又渐渐馋吃饺子了。
母亲性格豪爽,做的饺子也是大大咧咧。她包的饺子不是月牙状,而是花咕嘟,就是两手捏边中间一挤的那种。其饺馅也是剁的粗大,支楞八叉,和饺子形状一样,显得愣头愣脑实实在在。尽管后来我走南闯北吃过各式饺子,但总觉得都没有母亲做的好吃,因为,那些饺子都没有母亲做的有嚼头。
我对母亲做的饺子有一种依恋,后来成家立业时而回家,都不让母亲操劳别的,总是让母亲下碗饺子,然后埋头一餐,即可心满意足地离去。我成家以后,母亲知道我偏爱饺子,逢到她包完饺子,都会早早坐在路口,瞅见我下班的身影,就会大手一杨,“回家吃饺子”!
正如先前说的,饺子是唯一适合南北口味的美食,但是,制作饺子的用材,在不同的时代、贫富不均的家庭也有着很大差别,除了普通的做法外,有两种饺子我印象深刻。一是在六十年代末,我随奶奶在故乡生活了一段时间,那时黄河两岸的农民很苦,视为主食的白面粉很少,当地人们就用红薯面粉包饺子。红薯粉粘性差,活成的面团很糟,所以擀出的面皮就很厚,不说饺馅如何,煮出的饺子,说不上是红里透黑还是黑里透红,粘糊糊的一大坨,吃起来尽在嘴里打转转,就是咽不下去。在豫南吃惯了白皮饺子的我,端起饭碗就犯愁。犯愁归犯愁,可吃上一段,味蕾也就有了记忆,事后回到豫南,隔了一段时间,就会冷不丁的想吃那黑乎乎的饺子,你说贱不贱?
另一印象深刻的是,八十年代初,在东北吃的四季饺子,这种饺子是把面皮从四面向中心对折,这样就有了四个面窝的形状,然后将调好的四种饺馅分别放入四个窝中,入锅清蒸。这饺子的关键之处,就是由四种饺馅组成,每种饺馅用不同颜色的蔬菜汁或原料本色做成,每个面窝里,放一种颜色馅,这样,就呈现出绿红黄白的颜色,寓意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煞是好看。由于一口可吞进四种不同风味的饺子,自然也就口留余香了。
九十年代末期,慈祥的母亲别我远去,无尽的思念之中,少不了对母亲饺子的回味,自此,我再没有吃到过母亲那愣头愣脑的粗犷饺子。
贤惠的妻子,深知我对饺子的眷恋,于是,隔三差五,也会为我包上一顿饺子。妻子并不怎么爱吃饺子,但她做的饺子却深得人心。她包的饺子是那种典型的月牙状,小巧秀气,中规中矩。饺馅也剁的细碎匀称,拌的色鲜味正,端上桌来,香气四溢。
我发现,妻子做饺子除葱姜蒜要给足外,还要两个重要的程序,一是肉馅放足佐料后,一定要加入适量水,朝一个方向不停的搅动十分钟,当肉馅变成糊状后,抽出筷子,将缠绕在筷子上的纤维剁碎。二是加入的蔬菜,一定要先淋入清油稍拌,目的是让蔬菜被油护住,不至于被盐分融化。在这之后,还有一个最关键的环节,就是一定要往馅中拌入一两个生鸡蛋,这样,煮熟的饺子就会蓬松,饺馅就不会结坨,同时增加了饺子的鲜香气味。
饺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亲情。人们对它的钟爱,散发的是一缕缕家庭祥和的气息,人们品味的不仅是它的清香,更多的是享受人间的温馨。
新世纪之初,出于生活的需要,我开始了孤身闯世界,但人在他乡,顽强的味蕾却一次次倔强地拒绝新的口味,如何适应他乡的饮食成了最大难题。出于身体之需,我选中了饺子作为调节胃口的首选食品。于是,每到一地,我都将寻找饺子馆视为首要任务。然而,我找了很久很久,最终没有找到和母亲妻子口味相仿的饺子。出于无奈,依照求人不如求己的原则,我自己就动手做起饺子来。每当闲暇或节日,包饺子就会列入我的日常计划。
多少次,我一人静静地包起饺子,脑海里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的情景就会油然而生,亲人们的欢声笑语就会弥漫房间。多少次,我想到了家里的每一个人,无论健在的、逝去的,都会在我脑海鲜活起来。我多么希望将我的思念,用饺子皮一样包裹起来,在热气腾腾中送给他们,让他们知道,苦难的人生里,还有一个人在默默地思念着他们。
饺子文章13:饺子的滋味
文/老鱼鹰子
过年吃饺子,年年如此,年年吃。虽然饺子的形状没有多大的改变,滋味儿却年年不同,大不一样。这不只是饺子馅儿的不同,现在生活好了,要吃啥馅儿都有,不论菜馅儿还是肉馅儿;调料又是那么的全,想吃啥味儿都行。但我觉得还是缺点儿什么。到底缺啥呢?
每当吃饺子的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回想自己小时候,每年正月初一早饭是那么的好,吃的是哪么香,那么饱。那是因为吃的饺子,盼了一年才吃到嘴里的饺子。那时候,每年春节每人供应二斤白面,平常是见不到的。所以每年我们只能吃上这一顿饺子。剩下的白面,是来招待客人的,就没我们兄弟姐妹的事了。
吃罢年三十的晚饭,我最大的事就是盼着大人们包饺子,那时我家人口多,十来口人,早早的姐姐们就开始洗白菜,切馅儿,大约要七八颗大白菜,当时父母要把在家的两个姐姐五个弟弟填饱肚子,是多么的不容易,一个个都是填不满的嘴,吃不饱的肚子。把馅儿切好后,再拧干白菜中的水,拌馅儿都是父亲的,那时也没什么调料,除去平常用的五香粉,盐,酱油外,又多了两样,一是豆豉,二是面酱。当时我最爱闻豆豉和面酱的味了,趴在火炕上,一边儿摆饺子,一边儿闻着那味儿道,就别提想着吃的事了,更别提要是肉馅儿该有多好了。
过去想的,现在都有了,随时随地都能吃到,但总觉得没有白菜馅儿拌上豆豉和面酱的那滋味儿,人哪,真怪,好像是缺了追求,生活就缺了滋味儿。
饺子文章14:母亲的饺子
文/麦浪
孤身在外,又是一年。
年终的最后一晚,我谢绝了朋友的邀请,一个人猫在厨房里,鼓捣出30个饺子,然后在淡淡的月光里,就着一小瓶二锅头,度过了又一个假日里的思乡之夜。
大半生里,我爱下厨房,喜欢鼓捣不同特色的美食,但千变万化,饺子却是我的最爱。无论走到天南海北,只要听说有饺子吃,那一切山珍海味全是浮云。
饺子,历史悠久,源于南北朝的“角子”,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如今,经过历代食客的传承,已成为芸芸中华一大美食文化,并深深植根于民众生活之中。
经过多年的人生感悟,我认为,饺子之所以能得到上朔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的广泛喜爱,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这种食品取材不拘一格,只要是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水里游的,统统可以选用。二是饺子巧妙地将主副食品完美融合,自成一体,体现了古人天地合一的精神境界。一碗饺子端上桌,虽不显富贵,但却有形,不吭不卑,荣华内敛,待客不寒碜,自用能解馋。不同的日子里,一碗饺子,即可作为主食,也可当菜下酒。这东东可水煮、油炸、生煎、清蒸,各种厨艺随意折腾,最终形不变味不散,个个精精神神,清爽可口。也正是它的这些特点,才使得民间宫内千年传承,让中华后人进化了一个海纳百川的好胃口。
在饺子发展的历史渊源中,中华母亲们的作用,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华的社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男子奴役女人的天下,女人们不仅要和男人们一样耕种劳作,还要承担起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的重任。也正是在母亲们日熏忙碌的灶火旁,发现并以智慧掌握和发展了这一贫富均纳、南北适用的东东。
我的故乡在黄河岸边,母亲是喝着黄河水长大的,具有北方人的饮食特点。而我却是淮河水泡大的,明显有着南方人的饮食习惯。但是,母亲的乳汁已经深深沁入我的血脉,我的饮食也就融入了南北习惯,这种习惯的标志,就体现在饺子上面。
小时候,没见过家中摆桌设宴,唯有来客或休闲时,母亲张罗包饺子的记忆。我十分留恋那时包饺子时的情形,一般情况下,都是母亲先和面拌馅,准备完毕,一家老少围着圆桌一起包,那一边包饺子,一边谈天说地的亲情融融,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场景。
从小跟着母亲吃饺子,胃部也就有了对饺子的瘾性,所以,隔一段时间不吃,就会像烟鬼们一样犯瘾。但后来几年,我却对饺子开始了排斥。原因是,当时我进入了淘气年龄,十分顽皮。每当家里包饺子,寂寞没人陪我玩耍,于是就无事生端,招惹这个掀翻那个,弄得大家都很烦。有时母亲急了,上来就是几个结结实实的大巴掌。这巴掌一下去,满屋吵的、劝的、责备的、劝慰的,自然是满城风雨,泪雨涟涟。等到饺子上桌,没有了欢声笑语,只得憋屈下咽。连着几次,气滞胃囊,就呈现出民间所谓的“积食”现象。到后来,我只要看见饺子,就会条件反射般的腻歪。于是,每逢家中再吃饺子,都要为我单独特供一小碗葱花鸡蛋面。
儿子拒食饺子,母亲急在心里,于是,四处祷告,终于求来一方。每当家里吃饺子,都要特意留下几个,先放在灶台上焙干,然后碾碎,加入红糖冲水让我喝,并且严令家人,今后吃饭前任何人不得惹我生气。于是乎,不知是此方神灵,还是母亲的爱心感动了苍天,不觉地,我又渐渐馋吃饺子了。
母亲性格豪爽,做的饺子也是大大咧咧。她包的饺子不是月牙状,而是花咕嘟,就是两手捏边中间一挤的那种。其饺馅也是剁的粗大,支楞八叉,和饺子形状一样,显得愣头愣脑实实在在。尽管后来我走南闯北吃过各式饺子,但总觉得都没有母亲做的好吃,因为,那些饺子都没有母亲做的有嚼头。
我对母亲做的饺子有一种依恋,后来成家立业抽空回家,都不让母亲操劳别的,总是让母亲下碗饺子,然后埋头一餐,即可心满意足地离去。我成家以后,母亲知道我偏爱饺子,逢到她包完饺子,都会早早坐在路口,瞅见我下班的身影,就会大手一杨,“回家吃饺子”!
正如先前说的,饺子是唯一适合南北口味的美食,但是,制作饺子的用材,在不同的时代、贫富不均的家庭也有着很大差别,除了普通的做法外,有两种饺子我印象深刻。一是在六十年代末,我随奶奶在故乡生活了一段时间,那时黄河两岸的农民很苦,视为主食的白面粉很少,当地人们就用红薯面粉包饺子。红薯粉粘性差,活成的面团很糟,所以擀出的面皮就很厚,不说饺馅如何,煮出的饺子,说不上是红里透黑还是黑里透红,粘糊糊的一大坨,吃起来尽在嘴里打转转,就是咽不下去。在豫南吃惯了白皮饺子的我,端起饭碗就犯愁。犯愁归犯愁,可吃上一段,味蕾也就有了记忆,事后回到豫南,隔了一段时间,就会冷不丁的想吃那黑乎乎的饺子,你说贱不贱?
另一印象深刻的是,八十年代初,在东北吃的四季饺子,这种饺子是把面皮从四面向中心对折,这样就有了四个面窝的形状,然后将调好的四种饺馅分别放入四个窝中,入锅清蒸。这饺子的关键之处,就是由四种饺馅组成,每种饺馅用不同颜色的蔬菜汁或原料本色做成,每个面窝里,放一种颜色馅,这样,就呈现出绿红黄白的颜色,寓意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煞是好看。由于一口可吞进四种不同风味的饺子,自然也就口留余香了。
九十年代末期,慈祥的母亲别我远去,无尽的思念之中,少不了对母亲饺子的回味,自此,我再没有吃到过母亲那愣头愣脑的粗犷饺子。
贤惠的妻子,深知我对饺子的眷恋,于是,隔三差五,也会为我包上一顿饺子。妻子并不怎么爱吃饺子,但她做的饺子却深得人心。她包的饺子是那种典型的月牙状,小巧秀气,中规中矩。饺馅也剁的细碎匀称,拌的色鲜味正,端上桌来,香气四溢。
我发现,妻子做饺子除葱姜蒜要给足外,还要两个重要的程序,一是肉馅放足佐料后,一定要加入适量水,朝一个方向不停的搅动十分钟,当肉馅变成糊状后,抽出筷子,将缠绕在筷子上的纤维剁碎。二是加入的蔬菜,一定要先淋入清油稍拌,目的是让蔬菜被油护住,不至于被盐分融化。在这之后,还有一个最关键的环节,就是一定要往馅中拌入一两个生鸡蛋,这样,煮熟的饺子就会蓬松,饺馅就不会结坨,同时增加了饺子的鲜香气味。
饺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亲情。人们对它的钟爱,散发的是一缕缕家庭祥和的气息,人们品味的不仅是它的清香,更多的是享受人间的温馨。
新世纪之初,出于生活的需要,我开始了孤身闯世界,但人在他乡,顽强的味蕾却一次次倔强地拒绝新的口味,如何适应他乡的饮食成了最大难题。出于身体之需,我选中了饺子作为调节胃口的首选食品。于是,每到一地,我都将寻找饺子馆视为首要任务。然而,我找了很久很久,最终没有找到和母亲妻子口味相仿的饺子。出于无奈,依照求人不如求己的原则,我自己就动手做起饺子来。每当闲暇或节日,包饺子就会列入我的日常计划。
多少次,我一人静静地包起饺子,脑海里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的情景就会油然而生,亲人们的欢声笑语就会弥漫房间。多少次,我想到了家里的每一个人,无论健在的、逝去的,都会在我脑海鲜活起来。我多么希望将我的思念,用饺子皮一样包裹起来,在热气腾腾中送给他们,让他们知道,苦难的人生里,还有一个人在默默地思念着他们。
饺子文章15:冬至的饺子
文/刘磊
我是冬至那天降生的,父母干脆给我取了乳名叫“冬至”。生在贫困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孩子,大都营养不良,面黄肌瘦的。我也不例外,对吃饱,吃到好吃的,充满了渴望。
八岁那年,一进冬天,我就开始掰着手指头算离生日还有多少天,其实也不用特别地记,因为冬至是个节气,到那一天人们一念叨冬至了,就记起是我的生日了。终于,我生日那一天到了,一睁开眼,我就问给我做什么好吃的。母亲说包饺子。我高兴坏了,好吃不过饺子嘛。
母亲在家里忙着做饭的时候,我就跑出去跟小伙伴们玩,并且得意洋洋地跟他们说,我家包饺子。这时候一个小伙伴说,他家也包饺子,是白面的,肉馅,一咬一口油,别提多香了。我一听,馋得口水都流了出来。急忙跑回家,去看我家包的饺子。
进门一看,母亲和的面是棒子面跟白面掺在一起的。饺子馅则是白菜里面拌了一把碾碎了的炒花生。我看清楚了,就开始磨磨唧唧跟母亲说,我要吃白面的,要吃肉丸馅的饺子。母亲先是找各种理由搪塞我,面对我的难缠还是无可奈何地对父亲说,借钱买点肉吧,孩子过生日呢。
父亲出去了好久,垂头丧气空着手回来了。父亲沮丧地对母亲说,没借到。我一听就急哭了,继续大闹不已。父亲正在气头上,过来抓起我就是几巴掌,指着杂面饺子大吼道:“就这个,不吃拉倒。”
连痛带吓,我赶紧跑进里屋躲着哭去了,身后是母亲深深的叹息声,和父亲猛抽旱烟的咳嗽声。
饺子煮熟了,母亲好说歹说地把我拉到饭桌前,安慰我:“你吃一个,可好吃了。”抽抽噎噎的我哪里吃得下。由于年少的我不懂事,情绪受到影响的父母也没吃饭,包的饺子都剩下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对于这件小事我一直念念不忘,它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了。每年到了冬至我过生日的时候,或者平日吃饺子的时候,都会想起那个年代的贫寒,以及父母生活的艰辛。
饺子文章16:饺子馅水枪
文/唐建群
触手可及的幸福,也许就在自己的转念之间。
儿子今年八岁,按老师的话说,比较单纯不像一般同学显得成熟,虽然心智幼稚了点,但很有人情味,在学校生活中乐于真心的帮助别人。
一直以来,只要我在家,给他洗澡的美差一直由我完成。每次洗澡都会带玩具的他,从最初的小黄鸭陪着一起洗,渐渐到各种玩具小汽车一起洗,按他的话说,他是我的宝贝,我给他洗澡,而小汽车是他的宝贝,他也要给他的宝贝汽车洗得干干净净、香喷喷的……再到后来澡盆里的玩具主角变成了一个经他加工过的水枪。那原本是一个普通水枪,只是经过他的加工多了一点新意,在枪头的位置加了一个可以筒上去的白色空心塑料圆管,经过儿子讲解他这个发明是为了可以让水枪的水喷的更远更准。另外,他还在水枪的前半部分加上了一个不知哪里弄来的简易饺子加工器夹着水枪,呵,故取名饺子馅水枪。
我对于给他洗澡这件差事已经习以为常,对陪他洗澡玩具的变换,我也是熟视无睹。每次洗澡,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要影响到我。因而儿子在边洗边玩的过程中都有所收敛,也就不那么尽兴。又是一个星期五,他做作业的时间比平常提前了一个小时完成,作为奖励,这一次洗澡的时候,我允许他可以洗久一点,并决定不阻断他的各种创意玩法,他也就尽情的玩开了。浴室墙壁上的各条毛巾都成了他射击练习的对象,边玩边说:“妈妈,哪条毛巾是你的,我给你的毛巾洗洗澡”,我指向他对面的一条红色毛巾,他立马举起水枪,兴致勃勃的开始一阵疯狂射击,几分钟我那条白天晒得还很干燥的毛巾就已经开始滴水了。他还得意地说:“妈妈,我好吧!我已经把你的毛巾洗干净了!”说着还来了一个将水枪拿到嘴边对着枪口“吹吹烟”的动作,这都不知道从哪学来的这么经典的动作,我顿时忍俊不禁。接着,他又开始让我看喷泉,他把水枪拿得低低的尽量控制着不让水喷到天花板上,然后就看到四周从我们头顶散落下来的小水花,这就是他制造的喷泉,他觉得自己成功了,就咯咯的笑开了花。眼前儿子纯真的笑脸,充满欢乐的笑声深深打动我的内心,虽然我的衣服因落下来的水花而打湿,要在平时我也许会表现出不耐烦,而此刻我不想破坏这么美好的画面,不想这一切戛然而止,所以理应回应他一脸灿烂肯定的微笑,然后一起沉浸在幸福喜悦之中。
对孩子来说,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只需亲人可以更多的陪伴在身边一起玩耍。而作为妈妈,只需用心耕耘,静待花开!对于孩子给予更多耐心和包容,关注他的成长和进步多一点点耐心,接纳他所谓的单纯和幼稚多一点点包容,相信我们可以一起收获动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