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文章

请欣赏老师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老师的文章1:当老师猥亵学生成为一种潮流----致你们快被黑暗了的童年

文/霡霂霂

近日,关于老师猥亵小学生的新闻层出不穷,还似乎一个比一个厉害,难道这就是你们带给儿童节的礼物?

昨日,跟老妹通电话,被告知,以前我们姐妹俩所就读的小学的某老师在前不久也强奸了几名小学生!!!虽然这几天一打开电脑,这种新闻无不犀利地冲击着我这双满级硬化氪金写轮眼球,当最开始张得很大的钛合金嘴慢慢地、慢慢地越来越小,越小,到最后已经能完全合上了,听到这种事竟然发生在身边时,嘴巴还是张大了!

为了说明这种现象,我们还得把老外扯上,和国际接上轨。西方人比我们思想开放得多,身边有同性恋人,不会像我们这样用奇怪的眼光去看,不会追根追底地想把这类人的底细摸清,不会每天把他们当茶余饭后的无聊话题来讨论,不会把他们当稀有品种一样来研究。很多地方也有专门的同性恋街,比如悉尼,纽约,旧金山等等,他们的生活也不会受到干涉,当然,前提是不做违法犯罪的事。而在我们中国,大部分人还是不接受这种关系的,很大程度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所以,他们不会像外国那样明目张胆,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手牵手相吻相拥。说这个,是想证明,中国人远没有外国人奔放,就不必多说一见面就亲吻的那些礼节了。

外国再奔放,还是有法律意识的,应该说他们的意识比我们更强。国外也出现了很多成年人性侵儿童的案例,这些人也被绳之以法,众人称快。为什么同性恋在他们不算新闻,而这个却是?说明思想开放的他们也不会开放到不分是非,世界各个地方没有哪一个国家认为这种行为是对的,只要发现了,都会加以处置。强奸少女,甚至只是女性,这在哪都是属于犯罪行为,何况是未成年的什么也不懂的儿童!而思想较封闭的中国,在同性恋都还没完全接受的情况下,这些人的这些畜生行为说明什么?说明你们显然已经超越国际了!

再回到老妹给我说的这个事,这种猪见猪踹驴见驴踢大逆不道遭雷劈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们那个小小的地方!谁都觉得城市越大,人越奔放,地位越高,胆子越大,难道你觉得你是大城市里的高端阶层?何况大城市的人更多的是包这奶那奶养三啊四的,对小孩子都下手的还是没大听说吧!你超越了大城市,超越了我们整个国家,还超越了国际水平!近来这种事报道的多,都快成为一种潮流了,你还真是跟随时代步伐前进啊,平时赶时髦就算了,这个也赶?你还真前卫,你还真没OUT!我不知道你是看了这种报道之后才跟的风呢,还是这风还就是你这人模狗样的东西掀起的,如果网上的还是跟你学的,你还真是时代潮流的淫领者,独领风骚数百年啊!

我们还在会过自己的儿童节的时候,就跟着课本读着"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我们从小就知道,是老师给了我们人生中最基础的知识,那时我们很听话,背着小手,乖乖坐在小板凳上,睁着大眼睛看着老师和黑板,这是小嫩芽破土而出在接受第一滴雨露。我们不知道,当园丁越来越多了,有些园丁便不再恪尽职守,不再给你最纯洁的水分供你吸收,他们有的会把水壶里加进有害的物质后再来浇灌你,有的不再按时给你浇水不管你死活,有的只想快点完成任务把水壶盖子打开直接一壶淋下来。第一种,就是这些性侵小学生的老屎,不仅对自己的学生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更严重的是心灵创伤,不知道这些可怜的孩子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长大会不会忘掉童年的噩梦。第二种,是初中高中老屎,初中高中时期,优差生已经明显分化,成绩越来越决定了老屎对你的态度,当然这只能决定老屎的态度,不能决定真正老师的做法。不过呢,初中时段是一个人最调皮的阶段,不好好学习不说,叛逆得有些让人无法容忍,打架,游戏,早恋,和老师顶,和父母闹等等。而他们中的某些家长呢,不是天天喊着三缺一,就是只知道赚钱,从不过问孩子学习生活,没钱了,给,只要不烦着自己。所以一些老师对这种学生失去信心,就不再关心了。这是家长孩子老师都出的问题,不能怪罪在某一方头上。不过,此时,负责的老师会跟家长学生谈话,劝双方都努力,还能把这些熊孩子给教乖。高中的学生还是要懂事一些,人大了,就知道尊重人了,即使自己不学习,不会影响别人,自己搞自己的,虽然老师喊也喊不听,但只要不违纪,老屎就不会管他们,任由他们在高考大地上自生自灭。第三种,就是我们大学的老屎了,哦不对,他们比前面的要高级一点,应该称作叫兽。这些叫兽只会考虑自己的面子,别看他每节课点名好像很负责的样子,等教室都坐得满满的,他一抬头,黑压压的一片看着很壮观时,他的虚荣心满足了,他就不在乎你是在刷微博,还是在切水果,还是在玩企鹅,还是在摇微信,还是在打电话,还是在扔扑克,还是在谈笑风生,还是在呼呼大睡,还是在看三毛席慕容, 还是在赶另一门课的笔记作业,甚至,还是不打招呼出去上厕所!你以为我们都是猴精变的,叫兽不知道我们的小动作?他甚至已经走下讲台来到逆天的学生身边,瞄一眼手上的手机平板作业书什么的,就像没发现他喜欢玩的游戏没他喜欢的作者一样遗憾走开,继续着那用让人打哈欠的声音讲的让人昏昏欲睡的课,一节课噼里啪啦把该念的念完就算过去了。考试了,不是一篇大家心知肚明会去骚扰度娘的论文,就是一张把题目告诉你然后大家又去骚扰度娘的试卷……

猥亵儿童,是可耻的,身挑教育重担站在教育第一线的人民教师来做这个事,你就不怕孔老夫子夜里来找你吗?老屎,不能给他们你该给的就算了,你没有让他们成才的能力就算了,你没为教育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就算了,你本应该挖个地缝躲进去的,还抛头露面作甚!你为何还如此教育学生?曾看到过一段话:你不分给饥饿的人食物,自己吃的时候不在他们面前吧唧嘴也是善良;你不能桃李满天下,能不误人子弟那也是善良。出丑闻的那些老屎们,你们肯定是不知道这话的。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天真活泼,他们单纯可爱,他们聪明,他们爱学新事物也最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脑子里没那么多阴暗的角落,一颗糖就能让他们小脸笑得像花儿一样,那种发自内心不带任何杂念没有任何阴谋的笑,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还不够,他们还不能分清这个社会复杂的东西,他们需要被保护,他们是前一辈的希望。如今却发现越来越多的他们本不应该会念的词和越来越多的他们本不应该懂的句子从他们嘴里极其自然地冒出来,儿歌不再受欢迎,动画片被加进成年元素,不得不令人担忧。我们希望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希望他们的童年是彩色的,既不是被作业分数变成白色的,也不是被老屎们染成了黑色的,更不是荧幕上的那些乌七八糟,而是绚烂多姿的。

写于儿童节~~~~~~~~~

老师的文章2:一堂科学课

文/郭松林

今天下午,一上课,老师就让我回教室拿脸盆。我在去教室的路上,心里想:这要干什么?是上作文课,还是科学课,还是做小实验?我心中充满了疑惑。我把脸盆拿来了,忽然老师拿出了一个玻璃杯、一个纸片、一个塑料片,老师让我们猜今天要干什么,我们想,这不明摆着要做小实验嘛,我们异口同声地说:“要做小实验。”

小实验开始了,老师把教室里的饮水机打开,加热水,再拿起饮水机上面的塑料杯,把冷水倒进去,老师让我们注意观察,之后老师又把塑料杯里的水缓缓地倒进玻璃杯里,我们发现第一次玻璃杯里有很多的大泡泡,第二次,泡泡慢慢变小了,像泄了气的气球。老师把玻璃杯里的水装满,用纸片把玻璃杯口盖住,迅速地倒过来,水竟然没有流出来。之后,老师又让几个同学用薄纸来做这个实验,有两个人失败了,只有我一个人用厚纸成功了。老师说:“因为你用的是厚纸,可以吸住,而薄纸吸不住,这是因为大气压的原理。”我们这才恍然大悟。

这堂科学课真有趣,我们不但亲手做了小实验,而且还明白了其中的科学原理,既动了脑,又动了手。

老师的文章3:祖国在我心中

文/彭姝瑛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如果你问我什么最值得我骄傲,那我一定回答:“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祖国最值得我骄傲!”在我心中,祖国是站在世界东方的巨人,是闪耀在世界东方的金鸡,是飞腾在东方的长龙。

我的祖国地大物博,疆域辽阔,美丽富饶。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北京的紫禁城,湖南的岳阳楼,凄寒的青海,柔美的西湖,浩浩长江、涛涛黄河,都是美不胜收的祖国风光。

我的祖国科技发达。电脑开始走进每一户人家,现代化的医疗技术开始陆续在全国各地普及……

在我们享受着幸福生活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屈辱。

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此后,英、法、意、德、日、俄等国先后强迫中国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1860年10月,侵略军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掠夺,他们抢走了无数珍宝,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被打得粉碎,最后他们把圆明园烧了。

1911年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并取得胜利,清政府腐朽的封建统治崩溃了。1931年,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国,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日本侵略者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抢光、杀光、烧光”的三光政策,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1949年,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句话让全世界人民知道:中国站起来了!从此,中国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祖国,使祖国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同学们,有这么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祖国在我们心中,我们应该为之而付出努力。努力学习吧,我们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树高不离土,落叶仍归根。家乡水甜入心,十年不改旧乡音。不管我们身在何处,不管我们离祖国多远,祖国永远在我们心中!

老师的文章4: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文/岁月静无言

今天参加了迎江区2015新进教师培训,虽然去年也曾参加了这项培训,但因为工作不久,实际上对其中一些教导并没有非常深刻的理解,经过一年数学教师及班主任工作,如今再次接受培训,自己结合一年以来的工作经历,触动很大。

我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为自己找一个借口——拙于言辞,我不太会表达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喜爱,也不知如何表达对学生的喜爱。在我心里,我只是千千万教师中的一个,我对于我的学生们,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但学生们对于我,是阳光。

现在刚进入教师行业的我,如同每一个新老师一样,对教师这个行业充满热情、朝气,我并不是有着活跃的外在,张扬爱说的个性,我也不敢保证几十年后的我不会像大多数的老教师一样,褪去了当初的热情或者说是激情,但每次看到学生们,他们就如同阳光一样照亮着我,温暖着我内心,在学生们的面前,我发现我是一个不一样的、爱说爱笑的我,是这一个个阳光的生命,为我的工作注入不绝的动力。我想起今天培训时教导我们寻找作为教师的幸福感,我想说:我一直是幸福的、每天看着他们我便是幸福的。

下午新进老师代表与我们分享一年的感悟,其中一个新进老师今年调回市区,在回原来学校办交接时遇到曾经的学生们,录了一段手机视频,视频可能看的不太清晰,听到的声音也只有重复的“曹老师我们想你,什么时候回来?”这句话,或许看起来这段长长的反复的视频并没有多感人,但是我深深的被它触动了,外人听起来只是普通的重复的声音,但经历过一年的师生生活,那是一句句真切的呼唤,我相信,在她的耳中,能分清每一个孩子的声音,回想起与他(她)相处的点点滴滴,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词语,一声“老师我想你”就是最珍重的师生深情。看到这个老师静静地听着视频里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她几欲落泪,她也是一名幸福的老师。

我从小学起便想成为一名教师,从毅然的选择师范到回到自己的母校,一切是如此的自然顺利,正是这样的顺利,我更应该珍惜我这伴随我十几年的梦想,带着我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感,无论前路怎样,一路前行。

老师的文章5:早恋那件美事

文/席百秀

早恋没老师家长说得那般凶猛如虎,谈“恋”色变,也没那些自诩的“过来人”说得那般云淡风轻,不值一提,依我看,早恋是件美事,倘若能遇到“真身”也值得窃喜。

早恋早恋,便是年少懵懂之时遇到的“爱情”,来得稍早。常有人说,你还未满18岁,你懂什么爱情?若听此言,你大可转身离去,给他一个潇洒的背影。就是因为年少,才最懂爱情。因为太年轻,所以最无畏,全身心地交付,没有猜忌,没有迟疑,一路高歌直送真心。常言道:年龄越大越难交到真心的朋友,到了爱情也是这个理儿。

但也有不少荷尔蒙的喷涌披着“早恋”的外衣为非作歹。仗着年轻净做些蠢事。但凡见着正当年的异性便急吼吼地扑上去,美其名曰“一见钟情”,其实就是青春期那点病,倒贴时间还献爱心,爸爸打妈妈哭也阻挡不了你一心奔“爱”的决心,快别傻了,你那不叫早恋,那叫早熟。

真正的早恋是真心地欣赏与倾慕,你愿意为了他努力,只为早点赶上他或者能赶快帮帮他,甚至傻傻地幻想你们的未来。就算最终没能长久,也不会面目狰狞地四处控诉他的“恶行”,只会觉得自己真幸运,青春与他为伴。

这才是真正的“早恋”,请别再把重点放在“早”上,真正重要的是“恋”。真正的相恋只会帮助我们向前。早恋不是什么阴霾中出现的阳光,早恋是阳光中出现的彩虹,让青春更绚丽。

倘若你遇到了真正的早恋,恭喜你,勇敢向前。

老师的文章6:好老师,一辈子

文/陶冬梅

何老师是我初中时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瘦高个儿。何老师多才多艺,会弹古筝,会画画,还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课余还喜欢跟我们一起打篮球。

何老师平易近人,初中三年,我从未见她发过脾气。对班里调皮的学生,何老师也总是和颜悦色,耐心教育。记得有一次,两个男同学打架,都受了伤,何老师先带他们去医务室细心处理,之后去办公室,拉过两把椅子,三个人就像朋友一样促膝交谈了一个下午,最后两同学握手言和,手拉着手走出了办公室。从那以后,他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何老师说:“语言就能解决问题,为什么要用拳头呢?”

何老师喜欢看书,平时生活虽然节俭,但遇见喜欢的书,就会毫不犹豫地买回来。第一次去何老师家,看着满满两个大书架的书,我着实吃了一惊。对借书的人,何老师从不拒绝。她说;“书就是用来读的,不管是有钱人,还是穷人,都有权利读书。买不起书,可以借,千万不要因为买不起书,就不读书。”在何老师的影响下,班里大多数同学都喜欢上了阅读。

记忆最深的,是一个同学家里发生变故,几乎要辍学了。何老师知道后,找到学校领导,不但免除了这个同学的学杂费,还自掏腰包,每月给同学家送去20元钱。全班同学知道后,学习气氛出奇的好。中考时,近一半同学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这在我们团场学校还是从未有过的,一时间竟轰动了整个团场。

何老师勤勤恳恳教书育人,赢得了家长们的赞誉和信赖。甚至有的同学家里有矛盾了,家长也来找何老师倾诉,何老师总是耐心倾听后,认真帮家长分析解决。有人说何老师管得太多了,何老师笑着说:“我们做教育工作的,不但要教育好自己的学生,也要处理好学生家里的事,只有学生家庭和睦了,才会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上……”

因为教学出色,何老师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市教委有意调何老师去市里的一所重点中学,被何老师婉言谢绝了。何老师说:“在哪不是教书?团场的孩子,更需要良好的教育!”

前年,何老师光荣退休了。可新学期开始,何老师又主动返聘到了学校,她说:“在家闲着不自在,还不如多教几个学生,多教几年书呢,我这辈子,就是用来教书的!”

又是一年教师节。我想由衷地对您说:何老师,教师节快乐!

老师的文章7:泡绿豆的发现

文/卢奕

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观察绿豆芽,了解它是怎样从一颗小小的豆子长大成绿豆芽的。我特意叫爸爸给我买回了一小包绿豆。

我先在一个小盒子里面放上了一张纸,然后将水慢慢地洒在纸上,直到纸彻底地湿透,再仔细地挑选了一些长得饱满、看上去品质优良的绿豆,将它们小心翼翼地、一粒粒地放在湿纸上。

过了半个小时,我忍不住过去看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它们的表皮都快要掉下来了,真难看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问了爸爸,这才知道了答案。原来绿豆泡涨了,表皮吸满了水分就涨开了,就像要掉下来一样。爸爸说:“要过好几天绿豆芽才能长出来呢,不要着急,要慢慢地等待哦!”我好期待啊!

第二天,我的绿豆有了一点变化,纸上的水已经被绿豆吸得一干二净了,豆粒也比昨天大了一些,可还没有小芽发出来。我只好继续等待。

第三天,绿豆终于发出了几根小芽,像一个个穿着绿色衬衫的男孩在挥舞着自己的小手。每个小芽爆开的地方,绿豆皮都裂开了,像小娃娃咧开了嘴,露出了洁白的牙齿。

第四天,我的绿豆小芽长得更高了,身上的绿皮也差不多掉光了。小豆芽白白胖胖的,可爱极了!

虽然我的绿豆芽还没有完全成熟,可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老师的文章8:假如我是老师

文/崔城玮

假如我是老师,我就戴着一副深度眼镜,留着一个地中海的发型,手里拿着一个足有五斤重的教案,虽然眼睛旁边有着浅浅的鱼尾纹,但走路非常轻快,嘴上似笑非笑,有着一个可以保护任何人的强大身躯。

我要让全校同学都认识我,我不要让他们叫我“老师,崔老师”,我要让他们叫我“老崔,崔叔,崔伯”,我会尽力记住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哪怕有几千、几万个人。只要是我布置的作业,我自己也要一项一项超级认真地去做。

我要保护每个同学的尊严,但我不可以保护自己的“尊严”。因为我要让他们七嘴八舌地说出我的坏毛病,然后将那些毛病一一改正,我不会说:“好呀!敢摸我老底。”

我会和同学们一块打游戏,和同学玩一样的游戏;我会和他们看同样的书;我有什么好东西也要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我会和他们一起开心。他们可以不喜欢我的课,可一定得喜欢我这个人。我永远不会生气,哪怕十年二十年也不会……

我不会在有人听课时和没人听课时判若两人,我会让他们看漫画,那可不是一般看漫画,而是我的“4+1”计划:读4页小说,可以看1页漫画。

我要当了老师,一定会尽力做到我说的一切,真的!

我好想快快长大,以个人的名义告诉大家,我们人人是平等的,只有平等了我们才会快乐,只有快乐了我们才会平等。

老师的文章9:生气的妈妈

文/卞斌岩

妹妹上一年级了,老师讲的课她还不大懂,妈妈不得不在家给她重讲。有时妈妈生气了,就会打她。我真担心妈妈的头发哪天会突然变白。

有一次,妹妹上课又没好好听课,让妈妈给她重讲内容。妈妈忍无可忍,“嗖”地站起来,挥起手,“啪啪”,我好像看到美丽的火花在空中翩翩起舞,像打开的降落伞一样慢慢飘下来。

妈妈的脸憋得通红,像个大苹果;呼吸有点急促,呼哧呼哧地喘着气,腹部频繁起伏着;再看她的头发:乱七八糟的,前面的流海更乱,大部分都横七竖八地摆在那,像一个个瘦骨嶙峋的乞丐躺在那睡觉,发出“呼呼”的声音;有两根头发固执地站着,指向天空,好像是妈妈用“魔法棒”变的。我看见它们在比剑,“乒乒乓乓”,但“脚”没移动。

“快点,做!”我定睛一看,妈妈的两根头发真的直直地立着,为什么呢?可能妈妈真的太生气了吧?我觉得两根头发立着好奇怪,想把它们按平,可是按了好几次,头发还是固执地朝天竖着,还生气地瞪着眼睛,嘟着小嘴巴呢!我只好不管它了。

妈妈每天除了工作还要为我们的学习操劳,我希望妹妹能好好学习。

老师的文章10:改变我命运的老师

文/左军山

让我终身受益的,是我校园外的老师——刘子振先生。

1982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我照例来到位于马路街的东方红小学市工会第三联校职工文化补习班上课。

这天,登上讲台的老师换了。联校的韩主任给我们介绍说,这位老师叫刘子振,是邢台一中的语文教师。刘老师穿一件蓝色的中式上衣,胸前的扣子是传统的布盘扣。一节课下来,我们似乎听得还不过瘾,第二节课结束时,竟有同学说:“老师,你讲的真好,再加一节课吧!”联校别的班都已经人去屋空了,唯有我们班还灯火通明,刘老师真的又为我们加了一节课。就是从那时起,刘子振的名字便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同学的脑海里。

历尽千辛万苦,河北省第一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开学了。这个班没有名字,只有一群嗷嗷待哺的求知学子。这些学子中年龄最大的邢发华53岁,最小的解娟只有19岁,142个学生中只有三、五个高中毕业生,大多数都是“文革”中初中的底子。我是班里学历最低的,只上了八个月的初中,就被留校当老师的红卫兵打了出来。面对这样一群参差不齐的所谓“学生”,这课可怎么教啊?无奈之下,刘老师采取了分类教学的方法,一边在课堂上按照教学大纲讲课,一方面在课下个别补课,我就是在刘老师家补课最多的人之一。有时候补课忘记了时间,在老师家吃饭是常有的事。其实,在老师家补课吃饭的又何止我一人,我们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

三年的高自考,要完成十门课,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刘老师在自己担任学语文、古汉语和古典文学教学的同时,还从邢台市的各个学校为我们请来了一流的教师,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学。这些老师都是邢台市教育界在本领域有着崇高威望的学术泰斗,他们为刘子振老师的精神所感动,没有一个人提及过报酬,学生们交的学费都是象征性的,每学期结束的时候,扣除水、电、房租等费用,剩多少算多少,象征性地给老师们一点少得可怜的课时费。

在办学的过程中,刘子振老师最累,他累得让人难以想象。他是一中历年高三的班主任,白天要教高三的课,晚上要给我们上课,他备课的时间都在下半夜,每一个周末都是在书桌前度过的。1985年暑假期间,心力过度交瘁的刘老师病了,除了妻子,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对两个儿子说是去北京旅游,那时,我们自考班也不得不停了几天课。

一个星期后的一天晚上,所有的同学按照与老师的约定来到课堂上,却没能见到刘老师。当我们到了刘老师家的时候,才知道他正在从北京返回的火车上。当师母从火车站的公用电话亭打来电话的时候,我们兴奋不已。已经近四十岁的刘新英抓过电话喊了一声:“老师,在车站别动,我接你去。”这时我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刘新英已经将一辆四十几座的大巴车停在了学校门口。在车站,我们见到了老师和师母,老师是那么的憔悴,尽管是在夜幕下,我们依然看得出来他的脸是那么苍白。其实,他到北京是做了一次前列腺手术。当大巴车开进校园的时候,同学们不让老师上课,劝他休息几天再说。刘老师则说,是我约你们今天开课的,我这么晚才来,已经失约了,不能让大家白等这一晚上。就这样,他拖着虚弱的身子走上了讲台,从师母手中接过他在北京病床上做好的教案,对同学们说:“对不起,让大家久等啦”!

这就是刘子振,一个知识分子一诺千金的光辉形象。

老师的文章11:陶老师

文/王璐

开学了,听说要分班、换老师,我们都很期待,说要换什么好老师。这不,老师来了。

我们赶紧端端正正地坐好,迎接新老师的到来。“来啦!”有人说。我们随即一片掌声,新老师也笑逐颜开地走了进来。原来是她——陶丽萍老师。我们有些激动起来。陶老师可是一位好老师,她教的学生个个语文都很棒!

陶老师简单地自我介绍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说她是一位很严格的老师,学校里没有一个不知道的。我心想:“这位老师,一定是个好老师!我一定要更努力学习、加把劲,让陶老师喜欢我!”老师来后,还定了不少班规,仔细一看!我们班还有许多人有这些毛病,包括我。

陶老师苦口婆心地教我们,有人却在下面窃窃私语;陶老师认认真真地写好词语、好句子,有人却不写,在下面传纸条;陶老师动情地带我们朗读课文,有人却在下面傻笑;陶老师不知疲倦,帮我们改好每一本作业,有人知道有题错了,却视而不见。你们知道吗?这是一位非常好又有责任心的老师,如果你们不好好珍惜,那一定会后悔。

虽然陶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但我知道,老师是为我们好。老师为什么这样?是因为她希望我们改掉坏毛病、把这门基础课学好!我认为,陶老师是这年级中,不,是学校里最好的老师。

老师是园丁,我们就是一棵棵含苞欲放的花朵;老师是一棵大树,我们就是大树底下的一株株嫩绿的小草;老师是宽阔的天空,我们是躺在天空里的一朵朵白云。

老师的文章12:谢谢您,老师!

文/萧倩

惊闻翁老师逝世,尽管不算突然,因之前同学发来老师状态不是很好的微信;加之老师已属高龄,如果按照潮州虚岁算,就91岁了。当确知这个消息,心里很过意不去。在老师最后的日子里,一直只忙着出游的事情,没有前往看望。那时,心里暗想,等回来再去,还来得及。

然而,世事难料,当我空暇的时候,却得知老师走了。值得安慰的是,老师走之前没有病痛,走得安详。这也许上天给予老师的弥补吧!他生前就嘱咐家人,到时不要发讣告,从简办后事,老师一生总是不要给人添麻烦。

就这样,老师悄悄地走了。

翁老师出生在上海,大学就读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工作也在上海。他青年时代命运多舛。正当他意气风发的时候,却被划分右派,并发配到遥远的青海。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夕,才得以平反,送回他父亲的家乡潮州。怀才的他,竟被分配到潮州鼓厂,学非所用,才能一直得不到施展。后来,他才到职工学校任教。也就在那个时候,我才有幸认识翁老师,他成为我的哲学老师。

让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老师,竟然能将枯燥的哲学,讲得灵动而有趣。他对哲学研究得相当透彻。也许他的经历,他对世间诸事洞察分明,将自己人生的体悟融会到教学上来。年轻的我们,对一些事物还不大明白,如今回想起来,老师那时已经大彻大悟。

也正是那个时候,对哲学几乎空白的我,开始喜欢哲学,觉得哲学太有用了。慢慢地,知道“黑格尔”,知道“厚黑学”。原来,懂哲学竟可以自圆其说,可以从明白到糊涂,从糊涂到明白。更可以与心灵对话,使“心无挂碍”。

那时,我就惊讶老师的博学多才。当我第一次登门拜访老师的时候。眼前所看到的一切让我明白,博览群书这句话用在老师身上一点都不为过!

那天,忘记什么事我前往老师家里。老师当时住在市总工会的宿舍,就在一楼,很好走。一踏进老师家,老师不大的客厅,墙上几乎被各类书籍占据,书籍之多令人咋舌。客厅并排安置着二张写字桌,案头各有一盏台灯。一楼光线有点暗,翁老师和他古稀之年的母亲各自在灯光下看书……

这一幕至今难忘。那瞬间,我被深深地感动着。老师年迈的母亲,还在灯下阅读着。以后每次去老师家,依然看到这样的情景。如今我喜欢阅读,难道不正是受到老师影响吗?

在以后跟老师的接触中,都与书有关。在八十年代中期,我们这些成长在特殊年代的人,最缺少的就是知识。最读无书的就是这个年龄段的人。因此,那时的成人教育风靡一时。我们才有边工作边接受业余教育的机会。刚参加工作不久,我们的工资不高,没有那么多零花钱用来买书。而老师的家,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图书馆。几乎你想看什么书都能从老师家里看到。记得刚开始跟老师借书,还有点忐忑不安。老师说,买书就是用来读的,他愿意将书借给爱书的人。但每次将书带回家,都小心翼翼。因为老师很爱书,他的书不随便借出的。每次借出的书,老师都会用小本子登记着。而我一般对借来的书,都会最快看完。

偶尔,我也会去书店买书。但总会遇见老师。老师就会告诉我,最近书店又来了什么好书。当知道老师买了什么,就知道这本书我不用买了。当然,一些喜欢的书,我还是会买下,留着慢慢看。在我印象中,看书,买书,是老师最大的嗜好。尽管后来老师搬了新家,书籍依然占据他所有的空间。

可以说,老师爱书如命。但那一次,老师无私地待我,让我一直记得。那时候,报社刚成立,我从工厂改行到新闻单位当记者。还来不及告诉老师,老师不知道从哪获知了消息,当即打电话向我祝贺,并说他准备几本书送我。当我到老师家,老师已经将他珍藏的有关如何当一名新闻记者,记者的写作技巧等书籍送我。我顿时愣住了,老师说,你是“半路出家”,这些对你也许有用,都拿去吧!

手捧老师的书,我掂出了重量,那是老师对我殷切的期望。

如今,老师永远地走了,但老师的教诲却让我得益一生。在这里,我要对您说一声:谢谢您,老师!

同学告诉我,那天送别翁克庚老师,同学们为老师送上了挽联:

一生献忠贞南山松柏长青翠

九天含笑意故园桃李又春风

老师的文章13:感念老师

文/肖云

偶然听说张老师得了白血病,正在接受治疗,心里不禁一惊。

张老师是我的初中物理老师。印象中,同学间的任何小动作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看到也不说,只需用眼睛微微一瞟,课堂就安静了。而我也特别害怕他的眼睛,怕到后脊发凉。但说也奇怪,初中三年,却从未见他发过脾气。

我以为和张老师就这样敬而远之的过完初中三年。直到一次物理课上,张老师说要选物理课代表。我成绩并不突出,想想也不可能,况且心里害怕,于是便低下头看笔记。“你来当我的物理课代表!”听到声音,我抬起头,和他四目相对,全班同学的目光瞬时投向我,吓得我手心直冒冷汗。

第一次去张老师办公室,物理组四个老师都在办公,四张桌子分成两排,靠在墙两边。桌子都很整洁,只有张老师那一张桌腿黑黢黢的,桌面还垫着一张半旧的报纸。我把一摞作业本放在桌上,正欲离开,他却把我叫住,打开抽屉,从屉子里拿出一叠物理卷子让我发下去。我不经意间看到他屉子里面一片漆黑,仿佛被火烧过似的,便问他桌子怎么了?“硫酸毁的!”他说完,径直改起作业,我不便多问,只好离开。

一次,在路上碰到化学老师,才知道张老师帮一位老师做实验,不小心弄倒了硫酸,结果整个桌子就变黑了。学校一直想给他换一张桌子,他每次都说还能用,不必换,一直延用至今。

再见到张老师已是今年八月了,张老师已赋闲在家一年,一年的化疗使他的身体浮肿,头发也稀疏了,但他的笑容却增加了。他说现在心态很好,自己教书二十多年,如今休养也挺好。我们谈了许多,我才知道,这么多年最让他自豪的还是学生的成绩,以及学校的中考情况。

经历过生死考验,如今张老师乐观的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我。再次离别时,心里不再那么感伤,倒是多了几分期许。张老师,你要好好的。

老师的文章14:回忆我的老师于得水

文/韩咏华

白云苍狗的岁月,如梭。

从小在姥姥家长大,除却没上过幼儿园,有过十几年做学生的亲历,当然也就有过几十个教过我的老师。很多事情在年龄老化中都淡忘了,教过我的所有老师却能如数家珍,不是记性好,而是不敢忘,他们的恩情,深啊!

中学是在下花园一中就读,当时学校里有三个体育老师,一个叫刘平,个子很高,另外两个都姓于。一个是矿工子弟叫于长江,另外一个于老师的名字很特别,叫于得水。都跟”水“有关系,大概是因为”于”与“鱼”谐音“,图个吉利吧。

当时,我,十几岁。特希望教我的是于长江老师,因为他是我最要好同学于林杰的大哥,自然也就是我的大哥了。再不刘平老师也可以,他是农民子弟,满口此地话,一颦一笑透着朴实无华的憨厚劲和乡土味儿,特和蔼,特可亲。唯独这个叫“于得水”的老师。不苟言笑,一脸严肃, 每天都见他眉头挽着一个大疙瘩,板着黑锅底一样的面孔,带着女篮和男篮训练。操场上不时传来他厉声声的吆喝和恶狠狠的训斥,听了让人毛骨悚然,见了让人惧怕三分。

怕什么偏偏来什么。这个厉害的得水老师,偏偏让我给摊上了……

其实,得水老师长得特别帅气。直溜溜的腰板,一米八几的个头,不胖也不瘦的身材。尤其是协调顺溜的五官。端端端正正散落在富有棱角的脸上,刘德华一样的帅气。最有特点的,是他留着的八字胡,看上去像鲁迅的风格,尖刻而锐利。

其实,得水老师也不乏幽默。记得教我们期间,得水老师大婚。新媳妇是电石厂的厂花、下花园的美女。因为我父亲也在电石厂工作,一次上体育课的闲暇,同学们围着得水老师要喜糖吃,我也就凑趣说:听爸爸讲,老师娶了爸爸单位最漂亮的厂花。老师抽抽嘴巴,抛出一句我们当时还懵懂的话:什么漂亮不漂亮的,就是个女的呗。又过了一年,得水老师喜得千金,我们又找他要喜糖吃还问他的女儿叫什么名字。得水老师半闭着眼,漫不经心的说出一句让我们全班同学忍俊不止话:就叫“鸽子”吧,女孩子,迟早会飞的。

不是开玩笑,他的女儿后来真叫了“鸽子”的乳名,“于鸽”的学名。当然后来飞没飞,飞得多远我就不知道了。我本人却由于擅于长跑,在越野二十公里长跑赛中总是拔得头筹成为学校的女飞人。我是校学生干部、年级红卫兵大队长和班干部。连续几年的三好学生。那时候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市教育局下达了硬指标的。规定凡是三好学生,不仅要道德优秀,功课过关,体育也必须达标。体育达标中长短跑任选一项,投掷铅球手榴弹任选一项,跳远跳高任选一项,鞍马单杠任选一项达标。跑,达标。鞍马,达标。到了跳远的时候赶上下大雨,沙坑灌水了没法跳。老师就铺上垫子让跳高。

大概是人不得全吧,有长项就有短处。我呢,身体灵活轻盈,有爆发力和耐力,但手上没劲。双杠单杠运动和投掷项目,就不给力。跳高还可以吧,平时挺顺的,那天不知为什么有点状态不佳,总是前脚过去了,后腿把杆儿碰掉了。得水老师远远坐着,也不说让我停下来,我就没头苍蝇似的试跳了十多次。得水老师见我惨败之状实在坐不住了,慢悠悠走近我:我说咏华,你今儿是怎么了,我一边抹汗,一边眼泪都快下来了。得水老师怕拍我的肩膀:咏华,你挺聪明个孩子,怎么就非要死死盯着那根杆儿呢?我挠挠头委屈着说:跳高跳高的,不盯着杆儿,盯啥?得水老师叹了口气,脸色依然是黑锅底:你就不会看看别处?我茫然:看看别处?老师说:是啊!我还是不明白,以为老师在跟我开玩笑,老师一脸认真,显然没有玩笑的意思,于是我怯生生地问:那您说看哪儿呢?老师慢慢悠悠说:就你这跳法,越跳腿越软,跳到明儿也不行。见我惭愧地低了头,老师继续说:听着,这回你再跳,别盯着那根杆儿了,你给我盯着前面那根电线。看见没?我照老师指的方向望去,前面两根电线杆儿上架着一根电线,左右十几米高,跟跳高还真很相像。我心想,一米多还跳不过呢,叫我看着十多米跳,这不胡来吗?可想是想,我又不敢顶撞老师。老师加重语气强调:咏华,听好了,你就给我从那根电线上跳过去,听见了没?恩!我没底气得答应着:听见了。老师恶狠狠地加重语气说:大点声。我立正站好大声回答:听—见—了!

惺惺走回助跑线,远远望着那根电线,回想着老师恶狠狠地语气,骨子里的犟劲发作了。管他呢,豁出去了,跳就跳,有啥了不起。今儿。我这“女飞人”就着着实实“飞”它一把。

瞄准了远处高高挂着的电线,我一咬后槽牙:助跑,起跳,一跃……顺利过关。不仅没有碰到杆儿,还高出杆儿好大一截。同学们一片欢呼声。“咏华,过了!咏华,过了!”

看着脸上绽放出笑容的我,老师轻松地拍拍我的肩膀说:咏华,知道为什么过了吧?你一定要树立一个高于现实的目标,最多才能达到现实。只盯着眼前,那还行?!按照老师的启发,第二天的手榴弹项目,我望着远处的高顶,望蓝天白云,抛出超过达标距离很远的一个超记录。

是啊,一个人能做到的,总是低于想到的。所以目标一定要定得高远。这就是我们平常意义上说的追求与梦想。你把目标定在瑶台,你至多攀上墩台;你把目标定在琼枝;你最多爬上树枝;你把目标定在蔓叶,你最多攀上草叶;你把目标就定在草尖,你也许永远只是在原地。如果你甘于坐在原地甚至顾影自怜或者使劲坐在原地打滚还死犬一样难以上浮,结果可能掉在粪坑里…现实中很可悲的是,很多人掉在溴池,还觍着脸耻笑墩台上的攀登者,就像青蛙用自己的鼓噪阻止一个勤奋的耕牛来河边喝水。人啊,不能白活一回。追求,永远没有错。要得法,要不懈,要坚持。追求就是不断的进化上升,不然,人类就不会有今天的进步,说不定还在原始森林四肢爬行呢。

自古,“师”与天、地同行,与君、亲并列。可想而知为”师“那是个多么崇高的职业。于老师的一个故事,几十年来一直启迪我,我将目标一次次笃定并成为我生命的火炬,一路披荆斩棘前行,并将百折不回,直抵心岸。

只是,多年无联系了,按年龄推算,得水老师也有六十多了。

老师,您还好吗?借月华流逸之冰轮,传递咏华对您的思念与祝福。感谢您,感谢您的循循善诱,感谢您的殷殷教诲,感谢您的睿智与伟大……

老师的文章15:身边的优雅

文/依云

我的一位老师自小行走不便,却从未见她有丝毫的怯懦或自卑,她总是穿着得体的套装,恬淡浅笑。与之交谈,她总是微笑着聆听,再就是轻轻诉说,只寥寥数语,就能让人感觉出没来由的心静,她的课堂上总是寂静无声,只要看到她,我就会想到一个词——优雅。

我有一位朋友,周末的时候喜欢与家人一起外出转转,他们并不是去什么胜地,多数只是去山间或近郊,然后在QQ空间里留下足迹,或是一张照片,或是一段心语。她常说工作的时候就好好工作,玩的时候就尽情地玩。的确如此,她的工作计划总是会提前一个月以上,每个月无论多忙,也要挤出时间出去放松。朋友善于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懂得如何释放压力,她的生活无疑是从容优雅的。

我还有一位长辈,那年他同妻子去了一趟西藏,每当和友人谈起藏地风情时,他仍然是一脸的神往,他会不厌其烦地讲起旅途的见闻:背包客、朴实的藏民、虔诚的朝拜者……西藏之行对他来说,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了一趟自己想去的地方,在我看来他也很优雅。

还有一位同事,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她不仅对朋友、同事热心,即使对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也如此。她时常到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家中去走走看看,细声细语地一句叮嘱,温柔地一笑,每一次俯身,都有着一种说不出的优雅。

他们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没有迷人的仪态,衣着朴素,却有着自己的坚持和风格;他们内心丰富,举手投足、待人接物间,一个眼神都会让对方觉得舒畅。综合分析他们身上的特质,我对优雅有着这样的解释:优雅的人具有学识、阅历、教养带来的强大气场,拥有积极乐观、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懂得尊重他人、爱护弱小……

我那位行走不便的老师本身就是一位心理学家,她不止一次地在授课时说心态决定人生,幸福的人生中,积极乐观从来都是不可缺少的。我那位喜欢外出转转的朋友,走路时总是把背挺得直直的,从未放弃过对自身的修为。

我那位有着丰富阅历的长辈,每次与之闲聊总有收获。还有那位同事,她做志愿者的热情十几年如一日,从未消减,她说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感到很快乐。

优雅一词来自拉丁文eligere,其本意是“挑选”。生命无从选择,但生活方式却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走在追寻优雅的路上,也许姿态不那么好看,也许会屡屡受挫、受尽嘲笑,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