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读《一座城池》有感(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一座城池》有感 篇1
或许刚开始还在摇摆不定是否选这本书,最后还是决定阅读。《一座城池》承袭了韩寒以往黑色幽默的写作风格,可似乎,这部作品与他其他作品还是略有不同的。这部作品以其幽默、嘲讽、夸张、荒诞的修辞手法,揭示了社会百态、人们当“看客”成为当时的主流。
本部作品的作者是八零后代表作家韩寒,他不仅是作家这个身份,他同时是赛车手和歌手。其代表作品有《三重门》、《毒》、《零下一度》等。《一座城池》这部作品是他迄今最为满意的作品,一部代表他文学创作最高水准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一座城池》这部作品描写“我”、“健叔”和“王超”等一群不羁青年在大学时光里的光辉岁月。“我”和健叔因一次打架事件从上海逃到一个小城镇,我们住在旅馆里,整日在这座城镇晃荡。后来认识了一个大学生王超。从此,王超和他的桑塔纳就和我们混在一起了。“我”和健叔跟着王超去他的学校看姑娘,无意中参与一次行为艺术,这让“我”回忆起以前的点滴。我们仍然整日在这座小城镇闲晃,这中间也遇到过许多奇怪迷离的事情。“我”不时做着“我”的奇特的梦,想着“我”曾经的女朋友。
《一座城池》这部作品中,看上去诙谐幽默的语言,其中却蕴含着引人深思的大道理。行文一开头就写“我”刚踏入小镇就遇到电话亭的黑心的老板;然后“我”与健叔在路上遇到几百人骑车冲向火灾现场围观;接着“我”和健叔、王超从销赃者那里买来的电器被警察查收,他们需要扣留或罚款,然而,扣留的费用竟然可以打折,其中包括要交食宿费、管理费和教育费等在内的费用;接着因雪天路滑看不到桥前方塌陷,车冲过桥顶掉进一大块为铺设不知名管道而挖开的壕沟。然而,许多人欢呼雀跃的数着掉进壕沟的车辆有多少;最后,这座小镇因爆炸而发生抢劫的恐慌。人们抢劫婚纱店、超市、银行,连昏迷中年人身上的东西也全部被扒光了。从以上的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座小城镇交通秩序的混乱和人们的疯狂。在这样的一座城池里,赤裸裸的表现了社会的现实与无奈。“我”和朋友在这座小镇里经历了人生百态,看到这座城池的黑暗。“美的反面不是丑恶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而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当一辆一辆车辆掉进壕沟,人们所作出的不是及时了解当时所发生的事,而是萌生邪恶的念头,进行疯狂的抢劫。作者用夸张、荒诞的手法表现出现实社会的扭曲。
《一座城池》这部作品与其他作品相比,小说没有华丽的外表修饰,而是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语言叙写了这座城池里的百态人生。现实社会的扭曲,人们盲目从众的心理,社会财产的不均衡和官僚的腐败、司法的不公正。文章的结局出乎我的意料,我原以为文章的最后会写“我”离开小城镇。然而,文章最后似乎有点小温馨。或许,每个人的理想会有所差异,从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真正属于自己的一座城池。
读《一座城池》有感 篇2
一直都很喜欢韩寒,他的作品每次都让我有很多感触。《一座城池》是他的最新作品,给我感触最多的一部作品。
韩寒,这个左手开车右手写字的天才,思想天马行空,他对这个世界有他独到的领悟,他会用讽刺的笔法来披露这个世界的黑暗,世人的荒缪。不断得做他想做的,让我们这些有着和他相同的叛逆,却没有勇气去背叛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父母,我们那些坚守着的原则的人对他羡慕不已。可韩寒他有的并不只是这些,他一直在追求,追求他的梦想,在追求他的生活方式。正如他在就这么漂来漂去写的,人有喜欢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他写作,他赛车,他一直在做他喜欢的事。在他这本新书里,一座城池,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首先想起的是他一直崇拜的钱钟书老先生的《围城》,钱老是韩寒喜欢的一位作家。有时候能在他的文章里看出一些钱老的影子,钱老号称过目不忘,是一位思维敏捷的作家。韩寒的思维也很敏捷。一座城池看过来,韩寒所要表达的,我想他个人也不清楚,他只是写,把他这些年来的感悟写出来,这些感悟无法用言语来述说,只能把它们穿插在这个有些沉重的故事里面,人性中丑陋,中国现实社会中不均衡,一些年轻人的盲目,一些官员的腐败,一些社会的病态,在他的这部新书里都表露了出来。
看过了,明白了,很沉重,很沉重,像心里某个一直坚守的东西一下坍塌,那个城堡垮了,像他书里最后那一声巨大的爆炸。将人性中所有的丑陋释放出来的爆炸,只剩 下茫无目的的奔跑,想逃避,逃避生活,逃避这个病态的社会。
宣传时说这是他写作的一个里程碑,我想大概也是,这些年来他成熟了不少,他不会再那样赤露的去批判什么不好,什么好,毕竟他已经23岁了,不小的年纪了,更都是感悟,对生命的感悟。
他在书里描述的爱情,大多都是与金钱挂钩的,可是他并没有就这样认为所有的爱情都是不纯洁的。在书中的主人公与c的那段的讲述中,他描述了一个单纯的小姑娘和一个有点傻的小子,故事是那样的`单纯,读来让人感动。
韩寒笔下的人物大多是悲哀的,林雨翔,铁牛,还有那个小和尚,以及这本书里的建叔,“我”,王超,可以说整本书的人物都是带悲剧色彩的。人的悲哀在于你处于悲哀之中,你还什么也不知道。韩寒笔下的人物大多都是这种样式的,其实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里,社会中有许多。他笔下的世界可以说就是一个缩影。一座城池,大概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两个误认自己犯罪杀了人的“逃窜犯”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一段生活,然后经历这个城市里的人生百态,看到这座城池里的黑暗。整个故事大概就是这么简单的情节。可是蕴涵着的那些是永远无法言诉的,幽默下的沉重,让人捧腹大笑的时候,更加多的是沉思。如果看完了也只是一笑而过,那文学的意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就没有必要了。我们更多的是要思考,我们自身的问题,我们社会的弊端。我们作为年轻人,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该做什么,我们要怎样才不让这个社会不是病态的。可韩寒却一直在揭露我们的社会,我们教育,我们的人生追求,我们这个社会上一些自私自利人的丑态,很形象的把它们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让我们去思考。
韩寒的《一座城市》就如同一个巨大的垃圾桶,这里面装着各色各样的拉圾,灰色的生活,灰色的人生。没有希望的,却又让人常常想入非非的世界。
读《一座城池》有感 篇3
一座城,有多大?我不知道。但印象中的城,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虽然繁忙,却又不是混乱,因为有法律。但城究竟为何物,字典上的解释城墙以内的地方,而在韩寒的笔下,我却见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城池。
初读此书,是因许多人看后都觉得莫名其妙,说不出个所以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一页页翻来此书。封面是经典的白色,几缕藤蔓缠绕其上,四个由韩寒亲笔所写的大字一座城池,甚是醒目。不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般充满文化气息,也不如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一样溢满诗词意蕴,它所表达的很简单,即是一座城,一座活在作者心中的城。
韩寒的文字很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自成一派,也许这就是广遭诟病的文学青年所吸引人的地方。没有夸张的语言,他曾经说过我不会写出;啊,我伟大的大桥;诸如此类的话,我只想写我想写的,一座城池亦是如此。全书开门见山,省去了引言或楔子的部分,正文由主人公的回忆开始。
两个大学校友,由于某些不良的行为,开始了自己的逃亡生活。因为没有钱而忍饥挨饿,一边躲避警察,一边继续流浪,原因只是想多赚些钱,因此破坏了同学的电脑。当深知自己的行为是违法时,已是追悔莫及。有幸在逃亡的路上遇到了一个朋友,三人共住在一幢远离城市的小楼房中,一边生活,一边回忆高中,大学里的生活。那些曾经美好的记忆如今已然远去,这难以触及的远让作者陷入了矛盾,但同时,也因回忆而快乐其中。主人公常常会在傍晚时分,沿着笔直的公路走下去,直到看到一片树林,深知无路,才重又原路返回。他的梦里常常会有自己穿过树林,想逃离这黑暗,前方却只是一堵墙,这一堵墙是心墙亦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当他最后鼓起勇气返回大学时,才发现一切都是自己的想象,没有警察,依旧是平静的校园。他明白了,原来真实的面对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7425。后来他又回到那幢小楼房,沿着那条路走,穿过树林,翻过这座城池的墙,原来外界是这么明亮。
故事到最后,是一种每一个少年都想过的事,夕阳的余辉将这座城市映染的异样美丽与绚烂,主人公陪着偶然遇见的高中女同学一超散步,随着一声巨响,一朵蘑菇云在空中弥漫开去,街道两旁的商店的玻璃全被震碎,所有的路人都蜂拥奔进店内,超市内,仿佛一瞬间,在那个时刻所有的警察全都消失,秩序大乱,没有了法律,大包的零食被人们抢出,大量的衣物被人们搬空,而主人公似乎已将其看淡,继续着散步,边走边聊 chr()chr()12
读《一座城池》有感 篇4
倘若你看过焰火晚会的点点星火,如果你尝试夜游南京路,假如你在烈日炎炎中恰巧碰到了上海——你一定会爱上这座城市。
这里弥漫着融合的气息:美轮美奂的高楼中,坐的尽是身着整齐划一笔挺工作装的人们,他们无一不在对着电脑屏幕,时不时地点击一下,为着生计而忙碌。旁边的打印机也在永不停歇地完成它吞吐日月的工作。外白渡桥上,汽车的喇叭声此起彼伏,震得桥身都在微微摇晃;高楼旁却隐藏着一条窄窄的深巷弄堂,老伯捧着热气腾腾的粘米糕,低声唤着“阿拉小宝”,催促自己的孙儿品尝。旁边的妈妈身着古典旗袍,手持圆扇,给疯跑过后满头大汗的儿子扇凉。“噶热的天,你还跑出去干什么啦?”巷子中清脆的自行车铃声,伴着妇人一句的“侬回来啦!”更加悦耳动听。这里,可以闻到现代的气息,更浓郁的是生活气息。幸好,油墨的味道并未掩盖住老伯手里粘米糕的香气。
这里繁华而又无奈。深夜,去南京路的街头吹吹风,变迁与回忆便近在眼前了。因经营不景气而倒闭的商场,被弃在街的一旁。年久失修的昏暗的路灯更衬托出它的惨况。罗列成一排,陪伴着空旷的街道。仅一街之隔的外滩,却是华灯初上,灯火绮丽。已是凌晨,广场上凭栏眺望的人却还是熙熙攘攘。他们惊叹于这被灯火裹挟的华丽,楼上高高挂着的满月,把海水的每个波纹都洒上金光。这光将无声的夜撕开一个口,倒入无尽的繁华。人们不会向废弃的商业街走去,更不会看到街旁长椅上仰卧的衣衫褴褛的流浪者。他们盖着薄薄的磨损严重的被单,有的甚至盖着报纸或杂志,就这样,在这风都不会眷恋的地方睡熟了。他们是在时代浪潮中被冲走的人们,不知何处为家,却以这楼为伴,以这月为友。更可悲的是,他们无奈的同时却没有办法做出改变。一街之隔的人们,是否感受到了这无奈与叹息呢?
这是一座自由的城市。田子坊的一间间小店,满是创意与新潮。公园中写生的大叔笑眯眯的向我介绍他的作品。青年在繁华的街边立一个麦克风,肩上破旧的吉他却发出别样动听的声响。
我看到了,它的繁华。我听到了,它的发展。虽这繁华中有无奈,这发展中会略带痛苦。即使烟火易逝,留下的更多的是无奈的身影,但它仍以真实取胜,以包容而让人心驰神往。
你也许会不相信,我常常想象你是多么美好多么可爱,但实际见了你面的时候,你更比我想象美好得多可爱得多。
读《一座城池》有感 篇5
一座城,有多大?我不知道。但印象中的城,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虽然繁忙,却又不是混乱,因为有法律。但城究竟为何物,字典上的解释城墙以内的地方,而在韩寒的笔下,我却见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城池。
初读此书,是因许多人看后都觉得莫名其妙,说不出个所以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一页页翻来此书。封面是经典的白色,几缕藤蔓缠绕其上,四个由韩寒亲笔所写的大字一座城池,甚是醒目。不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般充满文化气息,也不如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一样溢满诗词意蕴,它所表达的很简单,即是一座城,一座活在作者心中的城。
韩寒的文字很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自成一派,也许这就是广遭诟病的文学青年所吸引人的地方。没有夸张的语言,他曾经说过我不会写出;啊,我伟大的大桥;诸如此类的话,我只想写我想写的,一座城池亦是如此。全书开门见山,省去了引言或楔子的部分,正文由主人公的回忆开始。
两个大学校友,由于某些不良的行为,开始了自己的逃亡生活。因为没有钱而忍饥挨饿,一边躲避警察,一边继续流浪,原因只是想多赚些钱,因此破坏了同学的电脑。当深知自己的行为是违法时,已是追悔莫及。有幸在逃亡的路上遇到了一个朋友,三人共住在一幢远离城市的'小楼房中,一边生活,一边回忆高中,大学里的生活。那些曾经美好的记忆如今已然远去,这难以触及的远让作者陷入了矛盾,但同时,也因回忆而快乐其中。主人公常常会在傍晚时分,沿着笔直的公路走下去,直到看到一片树林,深知无路,才重又原路返回。他的梦里常常会有自己穿过树林,想逃离这黑暗,前方却只是一堵墙,这一堵墙是心墙亦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当他最后鼓起勇气返回大学时,才发现一切都是自己的想象,没有警察,依旧是平静的校园。他明白了,原来真实的面对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7425。后来他又回到那幢小楼房,沿着那条路走,穿过树林,翻过这座城池的墙,原来外界是这么明亮。
故事到最后,是一种每一个少年都想过的事,夕阳的余辉将这座城市映染的异样美丽与绚烂,主人公陪着偶然遇见的高中女同学一超散步,随着一声巨响,一朵蘑菇云在空中弥漫开去,街道两旁的商店的玻璃全被震碎,所有的路人都蜂拥奔进店内,超市内,仿佛一瞬间,在那个时刻所有的警察全都消失,秩序大乱,没有了法律,大包的零食被人们抢出,大量的衣物被人们搬空,而主人公似乎已将其看淡,继续着散步,边走边聊 chr()chr()12
读《一座城池》有感 篇6
一直都很喜欢韩寒,他的作品每次都让我有很多感触。《一座城池》是他的最新作品,给我感触最多的一部作品。
韩寒,这个左手开车右手写字的天才,思想天马行空,他对这个世界有他独到的领悟,他会用讽刺的笔法来披露这个世界的黑暗,世人的荒缪。不断得做他想做的,让我们这些有着和他相同的叛逆,却没有勇气去背叛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父母,我们那些坚守着的原则的人对他羡慕不已。可韩寒他有的并不只是这些,他一直在追求,追求他的梦想,在追求他的生活方式。正如他在就这么漂来漂去写的,人有喜欢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他写作,他赛车,他一直在做他喜欢的事。在他这本新书里,一座城池,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首先想起的是他一直崇拜的钱钟书老先生的《围城》,钱老是韩寒喜欢的一位作家。有时候能在他的文章里看出一些钱老的影子,钱老号称过目不忘,是一位思维敏捷的作家。韩寒的思维也很敏捷。一座城池看过来,韩寒所要表达的,我想他个人也不清楚,他只是写,把他这些年来的感悟写出来,这些感悟无法用言语来述说,只能把它们穿插在这个有些沉重的故事里面,人性中丑陋,中国现实社会中不均衡,一些年轻人的盲目,一些官员的腐败,一些社会的病态,在他的这部新书里都表露了出来。
看过了,明白了,很沉重,很沉重,像心里某个一直坚守的东西一下坍塌,那个城堡垮了,像他书里最后那一声巨大的爆炸。将人性中所有的丑陋释放出来的爆炸,只剩 下茫无目的的奔跑,想逃避,逃避生活,逃避这个病态的社会。
宣传时说这是他写作的一个里程碑,我想大概也是,这些年来他成熟了不少,他不会再那样赤露的去批判什么不好,什么好,毕竟他已经23岁了,不小的年纪了,更都是感悟,对生命的感悟。
他在书里描述的爱情,大多都是与金钱挂钩的,可是他并没有就这样认为所有的爱情都是不纯洁的。在书中的主人公与c的那段的讲述中,他描述了一个单纯的小姑娘和一个有点傻的小子,故事是那样的单纯,读来让人感动。
韩寒笔下的人物大多是悲哀的,林雨翔,铁牛,还有那个小和尚,以及这本书里的建叔,“我”,王超,可以说整本书的人物都是带悲剧色彩的。人的悲哀在于你处于悲哀之中,你还什么也不知道。韩寒笔下的人物大多都是这种样式的,其实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里,社会中有许多。他笔下的世界可以说就是一个缩影。一座城池,大概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两个误认自己犯罪杀了人的“逃窜犯”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一段生活,然后经历这个城市里的人生百态,看到这座城池里的黑暗。整个故事大概就是这么简单的情节。可是蕴涵着的那些是永远无法言诉的,幽默下的沉重,让人捧腹大笑的时候,更加多的是沉思。如果看完了也只是一笑而过,那文学的意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就没有必要了。我们更多的是要思考,我们自身的问题,我们社会的弊端。我们作为年轻人,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该做什么,我们要怎样才不让这个社会不是病态的。可韩寒却一直在揭露我们的社会,我们教育,我们的人生追求,我们这个社会上一些自私自利人的丑态,很形象的把它们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让我们去思考。
韩寒的《一座城市》就如同一个巨大的垃圾桶,这里面装着各色各样的拉圾,灰色的生活,灰色的人生。没有希望的,却又让人常常想入非非的世界。
读《一座城池》有感 篇7
晚上有同事请吃饭,但是买单的人得晚点才能到所以我们去逛了趟超市,发现超市里居然还有几排书架索性浏览一番,竟然有韩寒的两本新书,《就这么漂来漂去》和《一座城池》,随便翻了一下觉得前者比较疑似写真集,而后者有着极其简约的封面,于是我拿下了那座城池!
吃饱喝足鸟兽散之后之后看了会儿碟,不得要领,索性连电脑都没关就蒙头睡去,当时大概还不到八点,一觉醒来之后还不到十点,期间似乎接过一个电话,于是用 键盘关闭电脑之后开始攻克城池!说一句题外话,我的鼠标已经瘫痪了大约两个月,其后我一直用键盘做着各种有限的操作,如今早已到了人键合一的境界了,我怀 疑Bill Gates现在知道的快捷键都没我多,可以无论我知道多少快捷键都快捷不出一套简单实用少耗资源的操作系统来!
一口气攻下这座城池之后窗外的马路已经停止了喧嚣,偶尔驶过的车辆总是会不合时宜的打破这种难得的平静,马路注定就不是用来平静的,就好像这部小说一样! 首先我得说我非常喜欢书中提到的那几个梦境,如果这些梦境确有其事的话那么我会更加高兴,至少我不是唯一一个自曝梦境的人!
语言的风格仍然是一如既往的调 侃,在我的词典里调侃就是以调戏的口吻侃大山的意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自己的词典,其中定义因人而异,有的人会认为你讲黄色笑话是下流的,有的人会认为 你想牵她或他的手是下流的,而有的人认为只要自己没有去扒你的衣服那就都不能算是下流的,这些又是题外话了!小说中有三个专职无业人员,生活在一座荒唐而 又平凡的无名城市,由此可见,如今荒唐已经堕落为一种没什么个性的属性了!三人中总是很残疾的健叔无疑是其中核心,这是一个单纯得也有些荒唐的年轻人,也 就是说单纯到了一种平凡的地步,跟很多人一样,只是很多人都不会有像他那样的齐豫,哦,应该是奇遇。
单纯的人总是会让我有由衷的亲切感,比如文中的那个 “我”回忆里的同桌和C,该同桌是男的,擅长跳远,死于自杀;C是女的,擅长单纯,死于回忆!关于死亡,我如今的要求已经越来越低了,以前巴不得自己最好 能有个国葬或者联合国降半旗的待遇,但是现在觉得那几乎可以作为我曾经单纯的证明,我现在只希望在我死去的时候不要受到太多的折磨最好是在不知不觉中停止心跳,而且没有人会因为我的死感到悲伤,这样显得比较有始有终首尾呼应!在这座城池里大多数人和死人也没有太多区别,今天跟昨天一样,明天也会跟今天一 样,尸体就是这样,昨天会比今天新鲜一点,而明天会比今天更腐烂,多么绝望的论调!绝望就像是“我”时常会去光顾一下的那片意识流般的树林和围墙,充满着 若即若离的不确定性,你想了解但是永远都做不到!越是做不到的事情往往越是让人向往,就好像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可能找一个校花做女朋友,所以绝大多数人 会向往校花,于是他们的幸运之处是永远也不会真正的绝望!好了,不想再这样东拉西扯了,没完没了那就成了葛优,我还是省省吧!
最后要说的是书中仍然会有一些能让我发笑的好玩情节,我感激一切能让我真正发笑的人和物,而且我仍然要故作清高的把这种小快乐跟所谓的娱乐划清界限!全民 娱乐的社会其实是一个全民SM的社会,不管是S还是M,都是在用一些并非自己想要的东西去表达一些并非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来满足一些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 欲望来达到一个并非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但是浑然不觉,这让我感觉这个世界越来越美好了,美好得连SM这种事情都这么有礼有节!
读《一座城池》有感 篇8
《一座城池》很黑色幽默。之前看过韩寒的书,比较早期的《三重门》。那个时候觉得很有共鸣。而《一座城池》,我看到了更多的对这个社会的无奈,于是只能冷嘲之。
《一座城池》是能让人看着发笑的书,不过更让我发笑的是贝塔斯曼书友会在推荐这本书时做的推广文案——那个文案八成没看过这本书。这本书里写的,并不是韩寒心中向往的城池,而是想要逃离的城池。
在书里我们可以通过很多蛛丝马迹看到发生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令人心中不悦甚或愤怒的事件,文章的2个,不或许可以说是三个主人公都是文化素质很低,甚至可说没有常识的人物:为了测试温度计有没有坏竟然拿去火上烤,不知道江水不会结冰……
书里把人们爱看热闹的劣根性夸张到了极致:为了近距离的观看化工厂的爆炸现场,可以不管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往前冲着去凑;或者为了看消防队员怎么救活可以围成一圈看着一家杂货铺化为灰烬;夸张的极致是发生了产生蘑菇云的爆炸、震碎了玻璃,人们除了第一反应的看热闹,就是疯抢别人的东西陷入无政府状态;最离谱的还有为了看到底有多少车能够在雪后结冰的桥的另一端掉进为铺设管道而挖的两米深的大坑,竟然无数的人拿着相机等着拍照、拖吊公司的人等着在坑旁边捞车……
对于书里讲述的“我”曾经的两个梦境与现实的巧合和差异,也许就是韩寒的深意所在,梦里的我不知所以的在奔跑,现实中的我也在茫然的奔跑,奔跑的时候仿佛有个目标,但是这个目标似乎在奔跑的反方向。梦里的铁轨是平行的,但现实中的铁轨是交叉的。我们的希望和现实总有差异。
一座城池,我想书里的城池是我们都想逃脱的,而我们梦里的城池又在哪儿呢?